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医学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自理学说;护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自理学说是美国护理专家奥伦(Orem)于1971年首次提出的护理,是围绕护理目标即最大限度地维持及促进患者的自理而组织的,其理论由3个学说组成,即自理学说、自理缺陷学说及护理系统学说。其中护理学说是在人出现自理缺陷时护理活动的体现,又分成3个部分,即完全补偿性系统、部分补偿性系统和辅助教育系统,作用就是满足自理体的自理需要或调整自理体的自理能力[1]。但在疾病的某一特定时期,自理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护士根据具体情况为患者提供完全补偿性护理、部分补偿性护理和支持教育三种基本护理方法来满足患者的自理需要[2]。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胰头癌的标准术式,其切除范围包括远端胃、胆囊、胆总管、十二指肠、胰头和上段空肠,同时行区域淋巴结清除,切除后再将胰、胆、胃、空肠关系重建[3]。由于手术创伤大,消化道重建,并发症多,患者心理、生理都大受打击。因此,要使患者尽快康复,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命质量,精心护理与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把自理学说应用于患者术后的护理,有助于回归家庭、回归、提高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肝胆胰外科2005年3~8月共3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男21例,女11例,年龄31~78岁,平均65.8岁。术后患者黄疸消失,消化功能恢复良好,并发胰瘘2例、应激性溃疡2例及急性肾衰自动出院1例,平均35.9天康复出院。
2 护理
根据患者术后存在的护理、相关因素、危险因素,分别为他们提供完全补偿、部分补偿和辅助教育的护理。
2.1 完全补偿性护理 全麻未清醒患者,完全没有自理能力,需要满足其一般性自理需要,包括供给氧气、防止呼吸道阻塞、个人卫生、排泄、营养、安全,保持活动与休息的平衡等。为了维持生命必须从静脉供给水、电解质及各种营养物质满足其生理需要,均采用全营养混合液行胃肠外营养,即将各种营养素在体外先混合在3 L塑料袋内(3 L袋)再经中心静脉输入的方法,护理应遵循肠外营养的原则。妥善固定每根引流管,及时观察和记录量和性状。每2 h翻身、叩背1次,注意保护伤口减轻疼痛,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及出入量情况。口腔护理和会阴消毒每日2次。根据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止血药及生长抑素药物。医疗性支持已完全补偿患者自理的不足,护士的行为是完成患者的性自理,帮助他们接受补偿,也就进行了完全补偿性护理[4]。
2.2 部分补偿性护理 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根据其自理程度,护士提供:补偿自理不足、在患者需要时提供帮助、克服自理缺陷、满足自理需要。患者在护士的指导和帮助下能接受帮助和调整自理能力。护士和患者本人在满足自理需要时都起主要作用,在完成护理计划时需护士和患者共同参与活动,如手术后口腔卫生、翻身防褥疮、进行有效咳嗽、叩背排痰、雾化吸入、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固定、维持正常功能时都需要较多的护理介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禁食时间长、引流管多,饮食和活动的恢复时间较长。对于合理饮食不能维持正氮平衡时,应静脉输注氨基酸、白蛋白、水、电解质等医疗性支持以满足患者的一般性自理需要。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宽口径培养、扩大知识面,已成为高职医学教育的一个教学改革重点,即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相关学科和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注重医学教育对学生的人性化和多种能力的培养,以使高职专业的学生将来有一定的发展动力和能力。为此,为顺应学生发展的需本文由收集整理求,我们结合这几年对临床医学专业《常用护理技术》课程教学的了解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从2008年开始我们教研室改革了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常用护理技术》课程的教学,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1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了解和掌握某些护理理论、护理技术的同时,学会与人、与患者的沟通的技巧,培养与患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也为今后与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的良好合作打下基础。并且能了解社区护理的的特点,为使以后走向社区打下基础。
2 教学对象与教学安排:
三年制统招的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本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为时9周,周学时6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比为1:1。
3 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4 教学方法:
4.1 理论性强的章节如绪论、护理程序、职业防护等以课堂讲授为主,突出要点,配以一些实况录像资料.,如护理程序在临床上的运用过程录像。
4.2 人际沟通理论与技巧采用设置情景案例,在学生讨论和表演中教师道出或总结出人际沟通的基本理论知识,课下留下情景案例作业做思考,学生实习课上练习。
4.3 常用护理技术课堂实习很重要,采用学生先自学再看录像,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规范示教,示教中引进涉及到操作的理论知识,示教完毕学生立即进入练习。
5 体会与讨论:
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宽阔的知识面、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的医学生已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医学生开设人文学科课程已得到医学教育界的共识。但由于一些观念和重视度的问题,再加上三年制高职医学专业学制短学时紧张,所以一些院校还是十分重视医学专业的学习,虽然近几年按照教学计划加设了30学时左右的护理技术课程,但仍忽视高职医学生沟通能力和多种知识结构的培养,这对于
(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摘 要】非中心城市大学的电类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坚持务实原则、协同原则和人本原则。
关键词 非中心城市大学;电类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原则
作者简介:刘伟雄(1974—),男,湖南工业大学,主要从事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工作研究。
非中心城市大学电类毕业生与中心城市大学电类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数量和质量等方面不在一个层级,这是任何人没办法回避的一个客观事实。基于此,非中心城市大学在就业市场方面必须主动作为才能有所突破。湖南工业大学作为一个典型的非中心城市大学,经过多年摸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就业市场开拓的做法。其中,在电类大学生就业市场开拓方面坚持的一些原则在实践中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1 务实原则
务实原则就是在实际的就业市场开拓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就业市场各方面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跟风、不搞花架子、不做面子工程。我们在就业市场开拓实践中,一是适应自身学校和学生实际条件,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开拓工作。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1]强调认清我校电类毕业生实际的基本情况包括所在学校在市场中的位置和口碑、所在地区的定位和交通状况、毕业生所学专业在行业内、高校间的位置和市场反馈以及毕业生实际的就业能力、就业态度和就业观念等等,不自卑、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自恋、狂妄自大、目中无人。“除了重点高校的部分毕业生能‘精英就业’以外,其他部分毕业生则出现了就业困难。特别是地方高校的毕业生,他们头顶没有名牌大学的招牌罩着,脚底又没有大城市的户口撑着,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比较难。”[2]因此,我们切入的就业市场不是以高端为主,而是倾向于中端为主;我们联系的单位不是以研发为主的企业,而是以制造和工程技术为主的企业。二是立足学校既有的传统就业市场和校友资源,做好固本工作。我们学校电类专业毕业生至今有30多届,从行业来看,以冶金、钢铁、电力为主,从企业类型来看,以国企为主,从区域来看,以湖南本地、珠三角和长三角为主。采取完善和搭建各地校友平台,加强定期联络,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校友沟通等方式推动就业市场的固本工作。三是结合各地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开展市场开拓工作。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就业市场。珠三角和长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与世界互联互通最深入的地方,企业数量之多、产业布局分工之完整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都是非常显著的,这些地方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晚期,工业化的成果开始凸现出来,从产业规模来看,既有世界级的企业,也有数量众多的电子企业;从产业发展方式来看,既有世界级的专注研发并有自我品牌的大公司,也有太多的低端和中端制造企业。珠三角就业市场和长三角就业市场在我国是吸纳就业最多的地方,也是吸纳能力最强的地方。湖南本地改革开放实际深入的时间相比沿海要晚一些,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和水平还属于中期,有些地方还是处于早期,从企业数量和企业规模来看,与沿海还有很大差距。企业以少量大型国有企业和大量民营私营企业为主,国有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逐年消退,民营私营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则逐年增长。我们在就业市场开拓中,把珠三角、长三角和湖南本地作为重点。四是根据自身人财物等实际条件,通过走出去和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开展市场开拓工作。就业市场开拓工作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走出去主动和企业定期接触和沟通,一是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定期和意向企业进行协商沟通。我们主动走出去的战略充分考虑学校人财物的实际能力,在开拓的时间、时机、范围、规模等方面讲究“精”、“准”“效”,决不搞表面功夫和形式主义;同时,我们充分利用电话、网络等方式,选准时机和时间,以感情和专注打动单位工作人员。
2 协同原则
“协同”一词最早来自希腊语,是指事物或系统在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有机结合,强调相互协作、配合和请性和一致性。协同原则就是在就业市场开拓工作中,通过充分发挥各个就业市场开拓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整合各个就业市场的就业资源,校内实现各个就业市场开拓主体在就业市场开拓工作上的分工合作,校外与其他学校、其他人力资源市场、行业协会、省内外企事业单位等实现就业资源共享,以人的协同、市场的协同达致就业市场开拓各种资源的最大整合。我们在电类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实践中很好地贯彻了协同原则:其一,校内建立了协同的就业市场开拓工作队伍。我们由院长、书记牵头,建立稳固的三支就业市场开拓工作队伍。一是由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组成,负责定期与传统友好单位保持联系,跟进毕业生表现,收集单位反馈,筹备校友活动,通过与单位协商人才培育、科研攻关等拓展校企合作范围和深化合作质量。二是由班主任和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组成,负责所在班级和所负责毕业设计的学生的就业情况评估,就业意愿收集,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和解决建议,以及主动与一些自己掌握的就业单位进行联系并向学生推荐。三是由就业工作专职人员组成,负责根据学院实际、就业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定期在省内外开展就业市场工作,为每个专业开拓与毕业生数量相适应的单位,并重点跟进毕业生在单位各个阶段的表现,配合单位做好毕业生的思想转变工作。其二,校外建立了与省内外高校协同的就业市场开拓的“编外”队伍。我们充分利用各个高校历史形成的各种就业资源,特别是各个高校的就业工作队伍,其中最重要的是与各个高校的就业工作资深人士建立经常的友好关系。这样,我们的“编外”就业工作队伍就足够强大和能量巨大,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就业资源。其三,建立了与校内外就业工作人员就业资源共享的协同机制。我们通过三个平台的构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就业资源共享协同机制。首先是校内平台。由学校就业处和各个学院组成。经由就业网、就业工作QQ群、微信等就业资源载体,校内各种就业信息实现及时共享。其次是本科院校特别是同层次高校和重点高校平台。由这些学校的就业处和电类学院就业办组成。这些学校在大型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举办之际,向我们第一时间提供他们掌握的就业资源和就业信息,并无偿向我们的学生开放。在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重点高校,我们都可以通过这些学校的就业平台获得他们的宝贵就业资源并分享就业机会。最后是专科和高职学校平台。由这些学校就业办组成。我们在长株潭地区重点高职专科学校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他们的就业平台获得非常多的就业机会。其四,建立了与合作单位人才供给的常态化协同机制。一是与传统用人单位,我们建立起随时响应的人才供给协同机制。传统单位和我们一起研究新年度的人才需求状况,我们提出建议并做好人才储备,用人单位在合适的时间来校举办专场招聘会或者委托我们挑选候选人。二是与新的甚至陌生单位,我们建立起定期有效的人才供给协同机制。一方面,我们在网上公布我们的联系方式、毕业生专业及相关信息以及我们提供人才的方式比如招聘会的形式和具体安排,以方便用人单位随时可以和我们取得联系;另一方面,我们在每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分两次向各个专业人才市场和使用过我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寄送邀请函。
3 人本原则
人本原则就是在就业市场开拓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考量并努力寻求办法去满足学生的需要、单位的需要和就业工作人员的需要。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倾听人民呼声。”[3]我们在实际的就业工作实践中,首先就是想方设法通过教学和实践努力提升学生的就业实力,改进学生的就业观念,并切实从学生的就业需求出发,千方百计努力到就业市场中为其寻求足够多和足够好的就业机会。我们不仅重视学生的课堂,而且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不仅强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强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综合素质,而且关注学生的情商和思想品德。我们尽可能地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与相应的就业单位进行沟通和协调;同时,我们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就业资源分享平台,并为其到其他高校和地区求职提供便利和帮助。基于此,我们请回来的单位与学生的需求匹配度非常高,学生满意度高,单位满意度也高。其次,就是想方设法从单位的需要出发来设计和实施就业市场开拓计划。我们把单位的需要解读为三方面的需要,一是单位工作的需要;二是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需要;三是单位管理层的需要。由此,我们在规划开拓就业市场时,就会充分考虑以上的三个需要,并尽全力去解决。比如,在考察某个单位的人才需求时,我们不仅考察我们实际能够满足的需求,还想法体谅我们不能满足的需求,但努力为其提供补充解决建议;不仅考虑人才即时提供的问题,而且考虑人才如何在单位稳定发展的问题;不仅考虑单位招聘成本,而且考虑单位使用成本;不仅考虑当前合作,而且考虑长期合作。比如邀请单位来校招聘,则一定为其充分考虑时间、时机、成本、人员安排、行政后勤安排等等,让用人单位放心来、用心干、开心走;让用人单位来校的每个人在学校招聘过程中心无旁骛,并在学校的各项安排中感受到学校的悉心、细心、用心安排;最重要的是,我们会全程协助和跟进其招聘,尽力帮助其找到合适的人才。最后,就是想方设法为就业工作队伍中的每个人提供有吸引力的激励制度安排。就业市场开拓离不开每个就业工作人员的全心投入,而这个全心投入的基础和前提是学校对其工作在激励制度上的合情合理安排。比如对于开拓新的大公司和有相当质量的就业需求,学校不仅在精神上给予鼓励,而且在物质上给予足够的激励。
参考文献
[1].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1-01(02).
[2]彭时代.共建和完善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2).
【关键词】优质护理;内科护理;临床效果;满意率;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194-01
优质护理主要指以病患为中中心环节,实施护理全过程负责制,丰富护理内容,着力增强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准。通过强化基础性护理,及时转变护理方式和理念,营造和谐宽松的护患氛围,不断地提高病患对护理的认同感和满意率[1]。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内科病患100例,对全部病患采用优质护理的手段,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内科病患100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33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53.8±2.4)岁。病患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风湿免疫病症等。本科室现有护理员工30名,均为女性,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1.3±2.5)岁,其中,主管护师5名,护师6名,护士16名,助理护士3名;20名大专学历,9名本科学历,1名在读本科[2]。
1.2 方法
1.2.1 以病患为中心,改进护理模式:实现护理的整体化概念,更新护理模式,推行APN排班制。定期安排全体护理员工接受优质护理基本常识的专业培训,形成以病患为中心的全方位护理服务理念,着力保障护理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根据病患症状的发展程度,把本科室的病床分成若干护理小组,护士长依据每名护理员工的文化程度、在职时间、业务素养及护理水平完成分组,每一组配备1名责任护士,实施固定制的护理小组,每组负责1-2个月[3]。APN排班模式有助于发扬每个小组的通力协作精神,最大程度地避免个体护理所暴露的漏洞。同时,通过加大对危重病患护理力度,预防并发疾病,把危重病患的护理质量统一纳入到绩效考评的内容,依照病患满意率结果,每月评比“护理天使”,给予必要的奖励,调动全体护理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活力。
1.2.2 强化健康教育,营造宽松和谐的护患氛围:因内科病房疾病类别多而复杂,所以,护理员工要对每种病症均有相应的了解和认识,强化护患双方的互动和交流,营造和谐的护患氛围,凸显优质护理的价值和意义。实施护士长交谈负责制,在医院内部制作连心卡,由护士长逐一发放,积极搜集和整合病患的宝贵建议,结合反馈状况,改善护理方法[4]。在每周设定一个“护患双方交流日”,通过增进护患双方的交流,积极健全护理服务方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并进一步解决护理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科室内,要设置专门负责健康教育任务的护士,每周依据新收治的病患症状及临床表现特点,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通过向病患宣传和普及健康教育常识,由护士长牵头,从清晨床头的交接班入手,努力打造高效护理的示范性病房,使优质护理得以贯穿始终。
1.2.3 保障护理过程的人性化、细节化:新病患入院伊始,护理员工就需协助病患订餐、介绍病房条件、发放服务需求卡片、给病患一杯水。在住院时,要以优质护理的基本内涵为指导,设置个性化的餐饮方案,全程陪护卧床病患,定期打扫病房,确保室内一尘不染,运用柔和细腻的言语增强病患的信任感。同时,治疗和护理设施要摆放整齐,病患外出时要有专人看护,若患者遇到身体不适或出现并发疾病时,要第一时间上报主治医师,科学把握病患的饮食规律,开展适度的恢复性锻炼,有专人记录病患对护理的整体满意率。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推行优质护理前后病患的临床表现症状、对健康常识的掌握状况及对护理的满意率,并开展对比探究。
1.4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7.0系统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并借助卡方检验病患的数据信息,对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P
2 结果
如下表,实施优质护理后,病患对健康常识的掌握率、对护理的满意率均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内科病患大都以慢性病症为主,对其住院期间推行负责制优质护理,有利于满足广大病患对护理的需求,提高基础护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依照病患的临床表现症状及护理需要来落实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实现护理的全面化和整体性。优质护理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病患对健康常识的掌握率和对护理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余音.优质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4):2725.
[2]李秀美,李静.优质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9(11):111-112.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健康概念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个体的健康应该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总和。因此,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逐渐提高,我们不能只注重对疾病的治疗与护理,更要注重对心理的护理和疾病的预防,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要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为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全球性战略目标,社区护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 社区护理的定义
社区护理即是面对社区内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的健康服务工作,如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病人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等[1]。它的服务不限于一个特别的年龄群或诊断,而是提供连续性、非片断性的服务,应用整体的方法促进健康、维护健康、卫生教育和管理、合作及提供连续性护理来管理社区中个体、家庭和团体的健康。综合美国护士会和加拿大公共卫生协会对社区护理的定义,可见社区护理是有组织的社会力量,提供个人、家庭、社区的一种服务, 社区护士以同情、和蔼、亲切的态度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应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矫正每一个人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预防疾病的发生,以保持健康,必要时并从事健康人和居家病人的访视与护理。
2 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快速进入老龄化,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老年人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发病较多的人群,在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有较多的需求,同时由于医疗费用的大幅度增长,人们花在看病就医上的费用也越来越多,与人们收入的增加不成比例,只能通过社区护理来降低医疗费用。同时,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家庭子女较少,为了工作,子女照顾老人的时间越来越少,但中华民族传统的观念又促使他们不得不照顾老人,有时子女只好放弃上班时间陪老人就医,渴望社区护理人员能帮助他们照看老人,以解除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从这种实际情况看,应该大力发展社区服务,解决人们的实际困难,满足每个人的健康需求,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社区护理的真正意义[2]。
现阶段我国的社区护理发展状况尚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不少医院虽然已经开展了某些形式的社区护理,如开设了家庭病床、护理专家门诊或护理专家咨询热线,社区卫生服务网点的设立等,其重点仍是病人,未对人群进行健康评价,分出真正健康的给予健康的促进、有疾病倾向的给予疾病的预防和病人进行护理。一些基层卫生单位展开了部分社区护理工作,但其系统性和规范性还处于摸索阶段。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可以说还是刚刚起步,至今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门的社区护理人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尽管对中高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作了调整,增设了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人文科学和预防保健的内容,但只占其课程的5%左右。基于这种教育很难满足社区护理对从业人员的知识面以及知识结构的特殊要求,为了适应人们对健康需求的逐步提高,填补我国社区护理的空白,应培养一批既具有社区护理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社区护理工作能力的护理人员,担当社区护理工作的主力军[3]。
3 发展社区护理的策略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争取当地政府及卫生、宣传、社会福利部门的支持 政府支持和资金投入对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要,转变卫生工作领导者的观念,例如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制订社区护理收费标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等。在澳大利亚,联邦和州政府除了为老年人发放基本养老金外,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也多由政府提供。社区对民众是一个新概念,应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了解社区护理的目的、工作范围及可能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应,了解社区护士的工作方法,纠正人们对护理工作的偏见,使社区服务深入人心,保证社区服务顺利进行[4,5]。
3.2 加强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 护理人员应更新观念,从思想上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做到四个转变:服务功能从医疗护理服务向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和身心康复转变;服务对象从为患者服务向为群体(家庭、社区)服务转变;人才培养、岗位培训从临床护理向社会医学、心理医学、行为医学等边缘性新兴学科转变;工作方式从院内护理向院外、社区、家庭服务转变[6]。在高等院校护理教育和大中专继续教育中增设社区护理课程,重点培养人员的专业技能、临床护理技能、老年人护理技能、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应急能力。除此,应在医院选派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对其进行社区护理的专职培训,组织社区护理见习活动、安排临床护理实践等,培养一批有经验的护理人才,让她们作为学科带头人,从教学、科研全面推动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7~9]。
3.3 在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 社区内人们的健康观念、经济状况、文化素质不能适应社区护理的发展。大多数人收入水平较低,不能负担较多的医疗费用,没有平时保健、预防疾病的意识,缺乏常见病、慢性病常识,尚有许多人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如大量抽烟、饮酒、熬夜等,这样会造成疾病的恶化,加之不愿给子女增加负担,有病不医等等诸多原因影响社区护理的发展。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如授课、咨询、设立宣传栏等讲解健康的概念、保健的意义、疾病的常识和护理对疾病的作用等,让人们了解社区护理的目的、工作范围及可能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应,使社区服务深入人心,保证社区服务顺利进行[10]。
参考文献
1 胡敏予,肖水源,周昌菊,等.培养社区护理人才的设想. 山西护理杂志,1997,11(2):57-58.
2 李伟.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医学教育,2001,10(5):11-13.
3 胡敏予,肖水源.社区护理的现状与进展. 山西护理杂志,1998,12(2):59-60.
4 方玉桂,杨玩华.我国内地社区护理的困扰与对策. 中华护理杂志,1998,34(8):503-504.
5 方琴.浅谈社区护理. 福建医药杂志,1999,21(6):103.
6 庄华.关于社区护理的探讨. 实用护理杂志,2000,16(2):31.
7 蔡秀珍.浅析社区护理.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5):560-561.
8 汤珺,陈蓉,李安定.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卫生软件学,2002,16(3):38-39.
门诊是一个医院的窗口,也是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的窗口。由于门诊患者量多、流动性强、覆盖面广,因此对门诊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影响面大,社会效益非常显著;然而门诊患者背景复杂,不同病种、不同年龄、经历、心态的,皆云集于此,且均来去匆匆,停留的时间短暂,为系统进行健康教育制造了许多不便。因此,对门诊患者的健康教育在方法与技巧上与病房有许多不同之处[1,2]。一年来笔者探讨运用护理程序对门诊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以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患者自身保健能力,提高健康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 门诊患者健康教育的形式
1.1 赠送《健康教育处方》 患者挂号时,给每位患者赠送1本《健康教育处方》,通过阅读,患者可了解常见病、多发病的自我调护知识等。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慢性患者,他们久病后积累了不少医学知识,对健康教育的期望值也较高。
1.2 组织专题讲座 每周三上午9~10时利用患者及家属候诊相对集中时,组织糖尿病、冠心病等专题知识讲座,讲解有关疾病发生、发展、治疗、转归、注意事项等内容。
1.3 个别指导 针对患者知识层次、掌握疾病知识及信息程度不同,对其进行一对一指导,耐心、准确回答并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对文盲、年老体弱、理解力差的患者,给予有效、正确的指导。个别指导是所有教育方法中最有针对性、最受患者欢迎的方法。
1.4 健康教育宣传栏 利用各候诊厅宣传栏,定期宣传不同季节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知识,以强化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理解健康意义。
1.5 电化教育 是用现代化设备将口头、文字等宣传形式与文学、音乐、艺术相结合,制作成影视资料,如电影、电视录像、幻灯片等,均为形象宣传的最好方式。本院在各门诊大厅及候诊区配置大屏幕彩电,全天候播放有关健康保健知识的录像;还定期请医疗专家在电教室进行常见疾病教育讲座及播放有关的录像。另外,在妇保门诊及儿保门诊也配置有彩电,播放孕期保健、母乳喂养、婴幼儿护理及家长课堂等有关内容。
2 门诊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2.1 就诊前教育 患者一进入门诊大厅,只要是非抢救患者,健康宣教便可进行。内容包括:挂号、分诊处仔细了解病情,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提高挂号质量;导医护士主动热情迎接患者,介绍医院环境,指明就医方向,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在患者候诊期间,分诊护士要为患者提供工作人员服务质量信息,主动介绍坐诊医师、专家情况,使患者相信医生会全心全意治疗他的病,及时通告各诊室诊病进展情况,使患者心中有数,并通过电视、录像、宣传栏等,介绍就医须知、各科方位、宣传疾病保健及防治知识等,使他们在候诊期间一方面可接受卫生保健知识,另一方面可减少候诊过程中的焦虑、烦躁心理,保持心情愉快,主动配合医生诊治。
2.2 检查、治疗过程中的健康教育 患者诊病结束后,下一步进行的是各种检查、治疗。这时,护士便可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在进行各种诊治操作过程中,进行个别宣教。内容包括:疾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自我护理常识、饮食调护、用药常识及注意事项等,对这些方面应系统教育,并帮助患者识别疾病的危险信号及自救常识。如:对糖尿病患者,教会患者及家属进行胰岛素自我注射、尿糖测定、饮食控制的方法;对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卧床的患者,帮助患者拍背、拍胸,教会患者有效咯痰等。
2.3 离诊时教育 患者诊治结束准备离院前,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回家后的注意事项;介绍活动与休息的关系,有关锻炼方法;继续用药的用量、服法及注意事项;复诊时间及方法以及同医院联络的办法等。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对择医行为非常强烈的患者,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最好的专家、教授诊治,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保证其病情诊治的连续性,为此,提前为患者预约好下次复诊的医师,解除了患者的后顾之忧,患者满意离去。
3 评估方法
为了解门诊健康教育的效果,本院门诊部定期向患者发放调查表,听取患者的意见及建议,使这项工作得到不断改进与完善。
4 结论
通过开展门诊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使患者及其家属得到系统的、专业的健康指导,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降低疾病的复发率,缩短病程,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健康行为,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士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3~5]。而作为护士为了能更好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就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整体护理工作的实施。
参 考 文 献
[1] 雷红丽,王伟洁.门诊病人开展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2):45-46.
[2] 钱雪芳.如何开展门诊病人健康教育.实用医技杂志,2004,11(7):1246.
[3] 彭雅君.门诊输液患者健康需求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2,7:651.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生活质量满意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43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51-01糖尿病是内分泌科最常见的慢性病和多发病,同时也是继发性肾病最主要的发病危险因素。糖尿病可累及多系统器官,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越来越成为威胁人们生命的健康的一类慢性疾病[1]。本研究通过对选取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对比研究,证实科学的社区护理干预对于促进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血糖控制率等方面有着不错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内分泌科就诊的II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年龄在58-70岁之间,平均(65.62±3.23)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选中患者行血糖控制情况询问,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多生活质量满意度的相关信息。
1.2方法实验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包括互动模式健康教育定期宣讲,配置科学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安排相关的心理指导,并定期测量血糖和问卷调查。实验组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健康卫生知识宣传:让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这种疾病的基本卫生知识,包括血糖值升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以及如何预防并发症等;②饮食控制与运动教育:让为一位患者清楚明白饮食的控制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向患者讲解如何合理膳食,计算食物热量,并劝说其应该彻底戒烟戒酒;强调适量运动对于控制病情的具体好处;③服药常识教育:向患者介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不良反应,说明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的重要性及其不规律用药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④定期为患者行空腹血糖监测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嘱咐血糖值过高的患者及时来医院处理治疗。⑤心理辅导:定期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及时了解患者需要和疑问,妥善处理患者的一切问题。帮助患者调节心理,教会其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疾病,积极面对生活解决困难。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护理管理。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定期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并纪录之。
1.3诊断标准与判断采用《生活质量满意率调查问卷[2]》无记名调查方式,对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满意率=(非常满意+较满意)/总数×100%。
1.4统计方法总准确率采用x2检测,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1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实验组满意率为86.67%,对照组满意率为61.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缺乏导致的一种内分泌疾病,是可防可控的一类慢性疾病。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本身的危害性的同时,可以减少患者发生心血管病、靶器官损伤等并发症患病的风险率,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是由专业护理人员实施的有计划、有目标以及有评价系统的科学活动,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意义[3]。临床证实护理干预措施在一些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上已取得了一定成效。老年糖尿病患者这一群体,受到疾病本身的困扰,加上经济条件的制约,生活质量通常较差。通过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模式,为患者提供家庭式的治疗,无需患者时刻医院就医,在不需要太大的经济投入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4]。
糖尿病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观念,采用更为人性化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增强医患合作关系,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本次研究通过对上述糖尿病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教育、饮食与运动的教育、服药常识等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到两组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满意率,实验组满意率为86.67%,对照组满意率为61.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1]沙春玉,王艳,张平,等.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1,36(18):116-117.
[2]卡迪尔亚・阿布都卡迪尔.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2(06):350-351.
【摘要】:门诊护士直接接待病人,是完成一般护理工作和急救处理的第一线,在分诊岗位多年观察到:侯诊病人由于对环境的不熟悉及医学常识的缺乏。对疾病的认知能力不足易造成就诊时对诊疗医生描述不确切而影响医生对病情诊断的准确性。分诊工作的职能与职能拓展和建立新型的分诊模式也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分诊护士对其诊前引导并帮助他们正确叙述病情及与此相关的症状。引导病人进行科学的择医供求双方达到尽可能高水平的相互配合提高就诊效率改善就诊品质同时亦体现分诊专科护士的较高素质和形象。
【关键词】:侯诊分诊引导择医
1{1.1}人群分组
心血管病甲组20人。对心血管病甲组20人分别进行的五次心血管病的讲坐及予防。及饮食起居健康教育。病情各阶段性护理着重点。
心血管病乙组20人仅仅顺序排队。
经过半年12次就诊观察到。心血管病甲组的20人叙述病情条理性。主动有重点的及相关症状的描叙帮助医生作出正确诊断并能配合医生按时服药及观察药物疗效心血管病乙组20人仅仅顺序排队。叙述病情往往较混乱。医生开的药并未按时服用。梢有好转自行停药。造成疾病反复或加重。这是对心血管病认识不足。
2侯诊病人诊前引导方法
{2.1}前来就诊病人顺序排队。安静休息20分钟。讲解心血管病一般症状及并发症。不同类药物各个特点。及平时调节情绪的重要性。
{2.2}同时观察到病人的择医心理。为他们推荐各相适合的医生。关键是了解他们个体病情的医生。首先也要丢掉思想包袱和悲观情绪。通过对病人在求医过程中的行为规律的研究,引导病人进行观察指导卫生部门合理制订卫生规划,同时也提醒医因势利导地开展卫生服务,使医患双方达到尽可能高水平的相互配合
{2.3}增加医院的透明度以求病人对医生的信任。配合以取得最佳健康效果。
3侯诊病人诊前 健康教育
分析以上调查资料和门诊患者特点,根据门诊患者流动性大和随意性强的特性,制订系列健康教育计划,重点围绕非药物干预(优化生活方式)为主的教育。
{3.1 }设立心血管专科候诊区在门诊候诊大厅设立心血管候诊区,引导患心血管疾病的病友集中到该区域候诊,病友互相交流。高血压专科候诊区根据其专科的特点,需做适当的环境布置,如放置相关优化生活方式的保健资料与挂图,开辟护患交换栏与咨询栏、经验交流栏等,并定期更换内容,力求达到新鲜感,有吸引力,使相关的病友在短暂的候诊时间内身心得益,逐步形成良好的候诊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变门诊候诊区环境喧杂的现象,为系列讲座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候诊区安排专科护士心血管专科候诊区内安排一名有经验的专科护士,主要负责对患者进行个体健康知识教育和咨询,登记患者联系资料和收集有关信息,定期更换专科候诊区的栏目,及时掌握患者的需求并帮助满足如联系专科医生,对涉及多专科的疑难杂症帮助联系会诊,定期电话询问和上门随诊,分诊护士要对候诊室病人的数量,危急、重症,高龄(>70岁)病人进行巡视及病情评估,做到心中有数,若有病情变化,随时给予相应处理。
{3.3 }开展心血管病的自我保健知识系列讲座资料分析:该群体对防治心血管病的非药物干预知识缺乏,随之依赖药物,自我保健常识欠缺。在候诊大厅有组织的开展防病的日常自我保健技能讲座,主要内容有:了解基本常识营养素的关系、日常生活指导、化验检查指标、并发症的家庭救护等,每周一讲,每讲30~60min,讲课人员均为门诊护士为提高讲课的效果,在形式上给予多样化,如考虑到候诊区环境欠安静,患者注意力不易集中,将讲课的内容制成薄膜,用投影仪放映,同时配备了便携式的音响话筒,使患者能听能看能记,对耳背患者尤其实用。另外根据上课的内容,附挂彩图,放置实物,,现场进行体重测试及热量计算,另外再出示一些控制钠盐的量具等,实用性、针对性强,使患者有兴趣接受。
{3.4} 组织心血管病人患者联谊会患者之间往往会产生一种同病相怜相惜相助相治的情感,组织病友互相交请自我保健工作做的比较好的病友介绍防病治病的经验;表扬坚持听系列讲座的学员;出一些自我保健知识的问答题,促使病友自觉接受健康教育活动;组织资深护士咨询,如化验单数据指标值、饮食指导、控制体重指导、运动方式指导、让患者自备血压计自测血压,予以纠正不正确的操作等。护士要学习心理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等边缘学科的知识。因为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不但病原体可以致病,不良的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同样也可以致病。因此具备了这些知识,才可以在分诊工作中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行为护理。
4讨论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 , 现代医学分科越来越细,这就对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有优良的服务态度,还要具备丰富的专科理论知识。调查人群心血管病的知晓率是直接反映健康教育所取得效果的有效指标 患者对心血管病非药物干预知识缺乏,知晓率均
参考文献
[1] 赵景国,侯英兰.浅谈门衣分诊护士与患者的沟通[J].郴州医学高等专 科学 校学报,2003,5(1):7475
[2]叶晓琴 王亚萍 孙敏敏.做好门诊分诊护士工作的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9):1170.
[3]吴萍.正确分诊构建 医院 门诊质量平台[J].西南国防医药,2005,1(15):8687
[4]季惠茹.浅谈门诊护士具备素质[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3693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此类疾病的发生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1]。近些年,我国支气管哮喘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多在凌晨与夜间发病,并且由于其胸闷、气促与咳嗽等临床症状使患者苦不堪言。运用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方式能够使得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哮喘发病发作频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2]。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对综合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治疗工作中的效果与影响进行探讨,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2例,其年龄跨度为21~74岁,平均年龄为(45.3±10.7)岁。经检查本组患者中31例患有胸闷、气喘症状,27例患有呼吸困难、咳嗽症状,23例患有低氧血症状,17例患有鼻塞、打喷嚏、眼痒症状。本组患者中均无其他相关呼吸系统类疾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症状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接受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常规指标项目的检查,并且均予以常规吸氧与休息。
1.2.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工作:医护人员要使患者保持舒适的坐位或者半坐位,进而鼓励患者进行缓慢的呼吸。与此同时,协助患者进行排痰,患者咳嗽时使其呈坐起状态,并将身体前倾,给病人拍背鼓励其将痰咳出。在患者的痰液粘稠时让患者多饮水。医护人员应当遵从医嘱指导患者服用支气管解痉药物和抗炎药物。为患者提供舒适洁净的医护环境,防止其他细菌的侵袭,造成感染。
1.2.2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保持每天开窗通风35min,使室内的空气保持清洁状态。医护人员要为患者普及有关哮喘的医学常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与缓解哮喘疾病的常用方法。通过日常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控制进而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从而避免因心情紧张造成病情加重的现象。医护人员应当为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搭配,让患者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以及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易引发哮喘的食物。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不定期的心理辅导,患者由于疾病的困扰很容易对生活产生烦闷、焦躁情绪,从而对治疗产生消极影响。应当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鼓励,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辅助疾病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哮喘发作次数与护理满意率进行记录,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3.5 统计分析软件包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 卡方检验,P
2结果
1.2.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5.9%(47/49),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83.7%(41/4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观察组 49 38 9 2 95.9%(47/49)
对照组 49 35 6 8 83.7%(41/49)
1.2.2观察组患者的哮喘发作次数为(4.3±1.7)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1%(2/49);对照组患者的哮喘发作次数为(8.9±2.1)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2%(5/49),观察组患者的哮喘发作次数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