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花式篮球动作教学范文

花式篮球动作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花式篮球动作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花式篮球动作教学

第1篇:花式篮球动作教学范文

关键词:花式篮球;高级中学;可行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健康观和体育价值观也不断的变化,人们需要适宜人人可以参与的体育运动,而不是仅做竞技体育的观众。花式篮球运动是一种简而易行的身心锻炼活动,经常参加花式篮球运动,能改善人体的机能状况,发展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各种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另外花式篮球趣味性高、娱乐性强、普及性强,能使参与者在运动中感受到轻松、欢快。人们可以通过花式篮球比赛,在比赛中斗智、斗勇,在与同伴的默契配合和战胜自我中得到美妙的和心理满足。

花式篮球运动对场地条件要求较低,在任何篮球场地的半场上以及较平整的场地上均可开展,根据当时当地条件,随时变更,因地制宜的开展活动;因参与活动对象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的竞赛规则;因人数少对抗少,不易造成伤害,可参与性高。花式篮球由于在练习和比赛中参与人数少来回传球的次数少、中断少、练习密度大、动作变化多,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具有娱乐性和观赏性强的特点。

正式的篮球比赛被各种规则所限制,但花式篮球的比赛是为了让观众感觉更华丽,所以有些规则是不必遵守的。球砸在对方的头上弹回来或用脚踢和把球弹向墙壁来传球等动作是在花式篮球里才能看到的,这些正是花式篮球的魅力。篮球具有的娱乐性、花式休闲性、观赏性、健身性、竞技性等特点,以及它的教育和社会功能与全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休闲娱乐健身的要求是一致的。花式篮球运动能够较好的激起参与者的兴趣,唤醒其强烈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者的成功动机,其特有的魅力可以满足广大群众长期以来对健身运动的需求。花式篮球运动虽是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但它独有的运动价值和特点使其得到迅速发展。

1 潍坊市花式篮球运动开展现状

虽然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大量的篮球推广政策,对推动花式篮球运动的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花式篮球运动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已经全面开展,但是在潍坊市却未形成应有的氛围。

我市被调查的15所高中中只有3所学校(潍坊一中、潍坊七中、文山中学)开展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开设花式篮球兴趣课,范围比较狭窄,并没有把花式篮球深入到中学的体育教学课程当中,其他12所学校并没有开展教学形式的花式篮球运动,只是有少数学生自发的参与其中。对于花式篮球比赛的开展也是处于起步阶段,由表3-2可知,潍坊市花式篮球比赛在09年前没有开展过;10年开展过两次次,但是只有四支队伍参赛;而到了11年举办了四次,参赛队伍也上升到了七支。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潍坊市花式篮球运动的开展处于初级阶段,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花式篮球越来越多的接触,花式篮球运动在潍坊市高级中学中大范围开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现在很多中学生在潍坊火车站附近的“第一大道”学习花式篮球。

2 潍坊市高级中学开展花式篮球运动的必要性

随着中学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办学理念的转变: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满足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成为办学的重要课题。在我国的北京、上海、江苏等省的大、中、小城市进行的花式篮球运动表演赛的实践证明,花式篮球运动的推广应用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增加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对建立我国现代化教学体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而可推动和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花式篮球可很好的锻炼学生各种身体素质,有利于中学生的生长发育。

另外,花式篮球运动具有对场地要求低、人数要求少、易组织、规则多变、安全性好、趣味性高、观赏性高的特点。可根据当时当地条件灵活变更,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因参与活动对象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的竞赛规则所以它适合不同人群、不同水平的需求。因人数少,对抗性适中不易造成伤害,学生可参与性强。花式篮球运动在它的开展过程中得到了广大体育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在潍坊市高级中学中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3 结论

目前,花式篮球运动在潍坊市的开展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花式篮球运动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并且得到了体育教师的认可,具有开展的必要性。花式篮球运动已经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学校开展花式篮球运动的场地、器材等条件都已具备,表明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推广和普及花式篮球是非常可行的。潍坊市各高中体育方面的师资力量雄厚,且篮球专业的教师数量较多,非常有利于花式篮球运动的推广。潍坊市高中的学生对花式篮球特别感兴趣,且花式篮球受场地因等素影响比三人制、五人制篮球要小,更加容易推广。大部分学生认为花式篮球趣味性比较强,会因此热爱上这个项目。有利于形成他们的终生体育意识,所以开展花式篮球运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4 建议

虽然花式篮球运动在潍坊市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已经得到了初步开展,但对于条件较差、地处边远的中学来说,花式篮球运动仍处于较低的起点。因此,应在各级体委和市教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引导花式篮球运动的开展,并向已经开展花式篮球兴趣课的学校学习,与它们进行交流,逐步促进和加速高级中学花式篮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

潍坊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针对花式篮球运动的推广制定相应的政策,提高重视程度,帮助各级学校领导和老师转变观念,同时大力引篮球专业教师,尽快在中学各年级增设花式篮球兴趣课,适当增加授课时数,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其技术。

加强篮球师资的培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体育教师队伍,是花式篮球运动得以发展的根本。目前我市专业的花式篮球师资较少,靠外地引进较困难也无必要,花式篮球和传统五人制篮球虽有区别,但同为篮球运动的分支,也有较多的相同之处,所以可指派体育教师进修来解决师资问题。这就要求我市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充分重视体育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有关部门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组织力量,进行培训,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篮球的职后培训,分清传统五人制篮球与花式篮球在技术上的异同点,发挥技术迁移的优势,促进体育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花式篮球运动,以利于花式篮球运动的迅速开展。

发挥运动竞赛的杠杆作用,潍坊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花式篮球比赛,像班级、学校、地区之间的比赛,通过比赛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参与行为,使花式篮球运动成为学生课外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运动项目之一。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定期举行花式篮球比赛,推动花式篮球运动向更高层次发展,以此为辐射,起到宣传、带动、树立样板模式的作用。同时也可邀请花式篮球开展较好的外地学校来我市进行比赛并作相应指导,此举能形象地把花式篮球运动展示给广大师生,促进花式篮球运动的更好发展

由于花式篮球运动在潍坊市高级中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开展这项运动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深入。因此,潍坊市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花式篮球运动的价值,加大宣传力度。学校要发挥主阵地作用,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扩大普及面,增加花式篮球运动的人口数量,提高其影响力。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篮球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教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弥补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花式篮球成为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使花式篮球运动的开展产生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于广州.花式篮球运动作为中专生余暇体育的价值[J].教育与职业,2004,(28):12.

第2篇:花式篮球动作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 花式跳绳 教学范畴 艺术熏陶 价值思考

作为一项传统的体育运动,花式跳绳是在普通跳绳基础上不断衍生出来的跳法,将艺术和运动有机结合,将身体锻炼和艺术美感完美演绎。花式跳绳诞生于我国古代,融我国传统文化和身体锻炼为一体,带有非常强烈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底蕴。将该项运动纳入中小学教学范围,对于身体成长和知欲求特别强烈的中小学学生来讲,一方面有助于中小学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而另一方面有利于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艺术美感的把控,有着非同寻常的教学意义和教学价值,本文笔者从花式跳绳的概念出发,从花式跳绳的种类及当前我国花式跳绳发展中存在问题人手,就中小学开展花式跳绳教学的价值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就我国中小学如何有效开展花式跳绳纳言献策。

一、花式跳绳的价值所在

在我国花式跳绳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在汉唐时期,花式跳绳风靡盛行,成为当时除马球运动之外风行民间的重要的体育娱乐项目,是在普通跳绳基础上融入艺术美感和音乐节奏变化跳绳样式而不断演绎出来的跳法,相比普通跳绳,更具娱乐性和艺术美感。随着时代的演进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娱乐生活的项目越来越多,花式跳绳这一项目逐步被淡忘,然而存在即为合理,在当前我国教育教学不断变革的今天,在传统文化备受瞩目的今天,扩大体育教学范围,给学生更多运动选择让他们卓越成长,这已经成为了教改的主题,花式跳绳融我国传统文化和身体锻炼为一体,带有非常强烈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底蕴,值得我们目光锁定。

二、中小学花式跳绳种类

花式跳绳源于跳绳而不同于基本跳绳,它更趋向于舞蹈性质的表演艺术。传统的中国教育给成长阶段的中小学学生太多负担,“减负”这一主题成为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强烈呼声,花式跳绳这一运动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这对于中小学孩子们学习之余锻炼身体娱乐身心而言意义重大,同时中小学学生有着很强的表演欲望和展现天赋,这一运动有着很强的表演限制,进入教学可以更好的让孩子们展示自我,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们心理成长。就适合中小学学生花样的跳绳种类来讲,笔者查阅资料并整理如下:

(一)一人转

所谓一人转,指的是一人一根跳绳采用原地双脚跳的方式,先前摇跳两次,然后身体不动跳绳向右摇绳一次,然后身体边向右转180°边跳,摇跳两次,紧接着采用后摇跳的方式跳两次,然后身体不动向左摇跳一次,然后身体边向左转180°,变前摇跳两次,如此循环进行。

(二)双手互换跳

一个人一根跳绳边慢跑边跳,动作要领为:边跑边向前跳跳绳,当跳绳摇动到最高点时,跳绳人迅速在体前变换跳绳绳把,然后继续跑跳,从一开始时候的跑两步互换绳把逐步熟悉过渡到跑一步交换一次。

(三)侧换把跳

一人一根绳原地双脚侧换把跳,跳绳人原地前摇跳1次后,向左空摇1次绳,摇绳的同时,右手向左手靠近,当绳到最高点时,两手迅速在身体左侧将绳把交换,换把后右手手腕向体前翻转,使绳随惯性回到体前后接前摇跳,如此连续进行。

(四)两人转

两人一根绳两人转身换手换把双脚跳,两人相向站立,均用内侧手摇绳。甲先上绳,跳一次后,边摇边转180°后,将手中绳把换手,继续边跳边转180°,将手中绳把换到原来手中后,向两人中间空摇1次后下绳。乙上绳后重复甲动作,如此连续进行。

三、当前我国中小学花式跳绳教学存在问题

虽然说花式跳绳运动在我国已经逐步趋向大众化,但是在中小学教学中花式跳绳已经不如篮球、足球等运动普及面更广,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依然表现出来诸多问题。

花式跳绳的学习过程应该跟其他体育课程一样,通过动体――动脑――实践――体验――主动探究这一学习环节进行,在体魄锻炼的同时,更需要深层次的了解学习的目的和感受教学美感,在当前“减负”口号喊的响亮而实际形势依旧严峻的今天,学生逃避体育训练,就花式跳绳而言,很多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让原本强调娱乐性和表演性的运动变的僵硬无力。同时,花式跳绳融体育锻炼和艺术美观为一体,强调运动的健身性和表演性,然而在当前我国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更多的强调了花式跳绳的健身性质,而忽视甚至忽略了花式跳绳的表现性,使学生照猫画虎,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花式跳绳的乐趣中,仅倾向于完成跳绳动作而并非深层次的理解花式跳绳的意义所在。同时在花式跳绳的学习过程中,中小学学生对于花式跳绳并没有一个真正适合自己身体的学习计划,盲目从流,为跳绳课程而跳绳,甚至仅在课间跳,从而对花式跳绳产生厌恶情绪甚至放弃学习。

第3篇:花式篮球动作教学范文

设计依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的“动作发展目标”指出,4~5岁幼儿能连续自抛自接球,教育建议提出对于拍球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

在巴蜀幼儿园“自在创造”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为进一步加强幼儿体育活动的研发与实践指导,我们开展了“巴蜀‘Happy Ball’”活动,希望以篮球为切入点,开展更加丰富、适宜的球类活动,让每个巴蜀宝贝从篮球开始喜爱运动,让运动与人生相伴。

教学情景:

在《小球戴帽子》学习活动中,我着眼于解决幼儿玩球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玩法创新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乐于学习,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1.发现问题――哭泣的洛洛

在做完球操热身以后,我鼓励幼儿四散开,尝试自主玩球,小朋友们都三三两两散开并尝试起来。洛洛也不例外,只见她抱起篮球与好朋友小宝手拉手蹦蹦跳跳地到了一个角落玩了起来。“洛洛,我们来比赛拍球吧,你看我能拍这么多!”小宝说着连续拍起了球。看着好朋友的表现,洛洛欲言又止,双手紧紧抱着球。

一轮拍罢,小宝抬起了头:“洛洛,你怎么不拍呀?我刚刚拍了38个。”听了小宝的话,洛洛很紧张地把球往地上一扔,然后猫着腰想拍起来,可球根本不听话,不是跳走了就是越跳越低再也没有跳起来。“哦,你不会拍球,洛洛输了、洛洛输了、洛洛输了……”听了小宝的话,本就自觉委屈的洛洛一下子哭了起来。虽然很伤心,但洛洛擦了擦眼泪又抱起球试着拍了起来。

2.解决问题――给小球好朋友戴帽子

看着抽泣却又坚持拍球的洛洛,我暂停了自主玩球,并向大家提出问题:“洛洛的小球为什么会乱跑呢?大家能不能一起想一想,帮她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大家三言两语开始交流起来,也有小朋友给同伴展示自己的做法。在大家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后,我结合生活情境进行了总结。“我们想跟球一起玩就要和它做好朋友,这样球才会愿意配合你。好朋友见面首先要热情拥抱,打个招呼对不对?”于是,我开始示范怎样与球互动。

“来,我们现在双手上下抱球、五指自然张开与球拥抱。”看到大多数孩子们理解并进行正确尝试之后,我再以送帽子给小球为情景,引导幼儿五指自然张开尝试手臂下挥、手腕下压连续盖在球的正上方给小球戴帽子。

这个步骤相对于拿球要复杂一些,有些小朋友还是不得要领,发力方式不对,在发现球跳走了以后,我提示小朋友:“哎呀,小球的帽子戴歪啦,它生气就跑掉了,赶快给它把帽子戴正,它才会在你身边高兴地跳起来。”在这样的引导之下,大家慢慢掌握了拍球的技巧,当然包括之前倍感委屈的洛洛,她双眼注视着手中的球,坚持练习着,逐渐能将球连续拍七八下,饱含泪水的双眼也发出了光芒。

3.创新运用――快乐地玩球

在大家学会了用戴帽子的方法拍球后,我特意表扬了洛洛坚持拍球取得的进步。同时还提示大家,“除了拍球,玩球的方法可多啦,大家可以跟好朋友一起再想想除了拍球以外的其他玩法。”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洛洛又开始玩球。这一次小宝不仅只是拍球,还边拍边做一些有趣的动作,洛洛在旁边手舞足蹈地加着油。不一会儿洛洛也参与进来,两人互动中,技艺显得纯熟了很多。小宝把球抛给洛洛,洛洛把球抛给小宝;小宝把球滚给洛洛,洛洛把球滚给小宝;还有一个人边拍边走,另一个追着去抢球;一个人双手环抱当篮筐,另一个投篮等等。

反思与启示:

1.游戏是幼儿快乐的源泉

游戏是幼儿参与活动的直接目的。在游戏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通过游戏情境化尝试着将篮球拟人化,引导幼儿跟球交朋友。通过提示“双手上下抱球拥抱、挥臂抖腕打招呼、五指张开戴帽子”来分解拍球过程中持球和拍球的方法、部位及动作要领。在给小球戴帽子的愉快情境游戏中,孩子们的游戏心理得到满足,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

2.坚持与进步是幼儿快乐的助推器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洛洛在遇到困难时,会有伤心、失落、感到挫败,但她没有放弃,紧紧抱起球进行再次尝试。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她坚持着,最终在教师的尊重、理解和指导下,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取得的进步得到了肯定,体验到了坚持的快乐。

3.自我探索和创造是幼儿快乐的催化器

幼儿的自我发展和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是需要通过亲身感受、体验、操作、探索来自我建构和内化的。活动中,他们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互动及合作学习,探索并创造出了更多的单人、双人的游戏方法,同时还将篮球规则迁移到活动中,进行攻防转换和抢球、投篮的比赛。在球的单人、双人、合作、竞争等不同玩法中,体验到探索和创造的快乐。

4.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是幼儿快乐的不竭动力

第4篇:花式篮球动作教学范文

关键词: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女大学生;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0-0021-01

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对女大学生篮球学习状态置之不理,会影响教学效果,并阻碍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教师应发挥教学主导作用,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培养女大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

一、目前女大学生篮球教学的现状

当前,女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知度比较低,主要原因是女大学生学习成绩都很优秀,平时学习占用时间比较多,并且性格比较沉静,所以,对体育运动不擅长。她们更多喜欢安静型的运动项目,对激烈的竞技类项目兴趣不大,对篮球的功能性没有更多了解。女大学生一般都喜欢那种少对抗性、运动强度低的体育活动,比如健美操、瑜伽这类能帮助她们保持形体的运动项目。根据调查了解,影响女大学生篮球学习兴趣的原因有体育场馆和篮球课在室外进行等。女孩比较爱干净,对于篮球运动带来的灰尘很反感,另外,女孩对于激励的争夺和身体碰撞也很讨厌,她们往往把篮球定位为一种粗暴的体育运动,没有美的感受。体育教师没有给学生做好引导,导致学生对于篮球的认知度不高。

二、女大学生对篮球厌学的原因

(1)生理特点影响。体育教学中女学生的生理特点引起了相应的心理变化,女孩子普遍性格比较安静、害羞。从生理方面讲,大学女生已经进入生理发育成熟期,和男孩相比,身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都比较薄弱。皮质脂肪较厚,骨骼肌不够发达,细胞新陈代谢比较快,如果锻炼强度不够科学合理就会出现疲劳的状态。所以,大学女生在体育课上学习积极性不高,对需要大量运动量的动作做得不到位,或者敷衍了事。对身体拓展类运动做得不到位,该伸胳膊的地方不伸胳膊,该踢腿的地方不踢腿,在没有教师严格监控的情况下,很多动作就会偷懒。女大学生对力量运用多、技术难度高、运动负荷大的篮球运动没有积极的学习兴趣。因为爱美和害羞等,大多数女生在体育课上不喜欢穿运动服,如果有强制要求,就会套上运动服,运动的时候因为裤子比较紧,练习效果不佳,学生自身也感受不到篮球练习的快乐,所以兴趣点不高。

(2)心理特征影响。这一时期的女生外表看来比较成熟,但是心理期还不是很稳定和成熟。首先,很多女大学生在主观上对体育锻炼兴趣不高,因为高中阶段学习任务比较重,所以体育锻炼的机会少。大学阶段的女生更加爱美,在服装搭配和化妆以及保持形体方面花费更多精力。比如练习跳舞、画画或者参加学校社团活动、阅读漫画和小说,普遍认为把专业学好顺利毕业,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很重要,不要把时间花费到一些没有实质意义的事情上。其次,客观因素也制约着女大学生对体育的热爱。由于她们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对激烈的运动感到厌烦,特别在运动的时候受到一点损伤就会叫苦连天,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培养女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1)根据心理特点设置体育课堂教学内容。需要是人开展活动的最基本动力,更加能够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女大学生现阶段表现出社交性强、爱美等特点,心理状态呈现动态发展趋势,所以渴望树立美的形象。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美是内在和外在的统一,内在是自我修养,外在是形体的美,形体的美不是依靠化妆或者服饰打扮就能体现出来,要通过适当的运动量,让身体加快新陈代谢,排除汗液的同时,让身体排毒,皮肤就会变得更加细腻有光泽,化妆只能起到表层的覆盖作用,不能真正从内向外进行美的塑造。激发女大学生参加篮球体育锻炼的热情,还要注意培养女生投篮姿态和技巧,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篮球韵律操,引入花式篮球到课堂教学中,让女生练习一些篮球啦啦队的舞蹈动作,保持对篮球的兴趣,在运动中加大女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

(2)因材施教,培养女大学生的篮球兴趣。每一个学生的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以及身体素质都不相同,所以,在接受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学的时候考虑到学生个性和整体差异,就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科学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加强练习的密度和强度。在对女大学生开展篮球训练的时候要采用分层教学法,对于体育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训练投篮的准确性和三分球的抢球技巧;对于体育基础一般的学生要多进行常规训练;对体育能力偏弱的学生可以让其先从简单的运球开始练习。对于这部分学生要给予特别关注,适当鼓励,消除学生的自卑以及恐惧心理。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过程中,不要在课堂上明确说出,只是告诉学生根据场地的限制对学生分小组教学,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四、结束语

兴趣的培养对于各科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找到女大学生厌学篮球的真正原因,做到对症下药。其次,根据实际需求因材施教。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帮助女大学生掌握体育技巧,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女大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一定要加大对女大学生篮球学习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第5篇:花式篮球动作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体育 篮球教学 教育思考

依照《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到的相关内容,学校一定要对高中学生的各种需求给予最大的尊重,指导学生依照自身的详细情况选取恰当的运动项目展开系统的训练,加快高中生培养自己的爱好与特长,提升运动水平,增强体育素质,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面向高中生按照四个阶段的篮球运动教学,总体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根本目标,利用教学活动逐渐课程体系逐渐完备,提升教学效果。

一、培养高中生篮球学习的兴趣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兴趣能够使课堂氛围轻松活跃,防止学生出现逆反情绪,提升教学成果。篮球运动必须培养并保持高中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才可以使学生在练习技巧的同时收到娱悦身心的效果,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假如学生对篮球教学没有兴趣,那么体育教学的目的与意义便形同虚设了。所以高中阶段的篮球课程应该把兴趣作为根本出发点,对课程内容优中选优,对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所有同学都能有所收获,教学内容必须满足各种层面的学生的需求,才可以培养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篮球的兴趣,教学方式需要不断地改进,做到宁缺毋滥,宁精毋杂,改变传统的技术教学,逐步开发篮球运动的健身作用,通过运球、传球、投篮等最基础的动作技巧,培养学生对于战术的分析,对裁判法的学习,对运动中出现的意外伤害及保健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把教学活动和集体游戏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篮球教学活动虽然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可篮球的本质便是游戏,我们关注的是教学的过程而并非教学任务,其真正目的是学生能够有所收获,玩的开心,训练有效,不用过于关注动作是不是规范。比如,对于篮球经济的队员人数和判罚标准可以放的宽松一些、让学生做裁判、一系列的运球接力、花式投篮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篮球技术,提升综合素质。也可找一些精彩赛事的录像让学生观看,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篮球运动自身具有的竞技性与技巧性使得篮球运动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教师也可组织学生欣赏一些篮球比赛,边观看、边讲解比赛过程中体现出的战术与技巧,让学生得到篮球课程意外的知识,这样做不但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满足,使学生的篮球素养大大提升,还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喜欢篮球运动并投身其中。总之,通过创新篮球运动的教学方式,肯定能够提升篮球运动的趣味性,让学生不但能够亲身体验篮球教学的乐趣,还能够学会一些健身保健知识,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进而培养了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

二、激发高中生篮球学习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主体地位,学生一定要爱学习、想学习,才可以获得优异成绩,尤其当学生不存在智残与知识残缺时,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动机是促进个体运动来使自身需求得以满足的内部状态,是行动的内因和源动力,学习动机主要包括内驱力及诱因两个方面。内驱力是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出现的一个内部驱动力,主要体现为内部刺激;诱因则是引发有机体动机的外部因素和环境,是个体倾向或躲避的目标,从它的性质来看,存在正、负两个方面。诱因的这两个方面关系到学习动机具有活动性及选择性的特点。

篮球教学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加入到篮球运动,而且还加速学生尽早地熟悉并参加篮球运动,这体现了内驱力与诱因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篮球课程里需要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动机各种各样,篮球学习动机针对不同的个体也有不同的表现。而有的人参与篮球活动目的是找朋友、展风采,利用篮球活动收获成就感。还有个别同学觉得进行篮球运动能够愉悦身心,能够以最佳的状态进行学习和面对篮球测试,赢取最佳成绩。体育老师应积极了解学生,并做出合理的分析,把握学生学习篮球课程的动机,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想要“保持健康、获得快乐”的意识,在篮球运动中提高“健康与快乐的意识”,通过给学生讲解篮球的一般战术,体验快乐篮球,让学生获得健康的体魄,提高终身篮球运动想法和终身体育意识。

三、创设浓郁的校园篮球文化

这里所说的篮球文化,是说欣赏与参加篮球运动的人的思考与行动方法的系统化凝结,是篮球运动的知识、技能、习俗与制度的总称。校园篮球文化说的是在校园范围内,把学生与老师作为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把篮球运动作为基本内容与行为方式,所实现的篮球物质与精神两方面价值的总和,它体现为一种具备校园特有形式的学生群体文化生活。

1.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校园篮球文化的根基,内容包括篮球场地、硬件设施以及服装等。篮球运动始终成为学校体育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所有学校均具备数量不一的运动场地。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大学生人数也与日俱增,大学的篮球场地数量明显不足。而大学的篮球场地大部分还是在室外,其中有一部分是水泥场地,还有一部分是塑胶场地,而篮球场馆的建设却明显滞后。

2.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指的是管理方式、规章制度及机构建设。在大学里,篮球运动的推行总体表现为两种方式,也就是课程教学与课外活动。篮球运动主要依靠大学体育系(部)在教务处的引导下开展,普通大学里篮球教育将要或正处于从传统的必修课向选修课转变,相关的制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把选课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这样做有助于篮球教学在校园开展并取得更大的发展,从而为加速大学校园文化水平的提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精神文化建设。篮球这个体育项目具有极强的集体性,对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应变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完全符合大学生具备的积极上进、好奇心强和向往运动的年龄特点。举办篮球活动,提高大学生竞争与进取意识,还可以利用篮球比赛增强学生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其实,这便是篮球文化本身的精髓所在。

总之,身为一名高中的体育老师必须始终分析与革新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在篮球课堂上让学生体验到篮球的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和系统性,把自由宽松教学方式落到实处,进而培养学生对篮球课的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让学生的身心获得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花式篮球动作教学范文

关键词: 校园篮球文化 结构功能 建设

篮球运动的诞生和发展始终与校园的发展相伴随,篮球文化是在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内,通过对校园文化的选择与重构,在不断构建、完善自身的同时,聚合出校园文化与篮球文化的交汇点,使篮球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加强校园篮球文化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篮球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与社会化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1.校园篮球文化的概念

校园篮球文化是指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和教师参与为主体,以篮球运动为主要内容和运动手段,所创造的篮球物质财富和精神则富的总和,其表现出一种具有校园独特形式的学生群体文化生活。

2.校园篮球文化的结构

2.1校园篮球行为文化

校园篮球行为文化,是指在校园的环境下逐渐形成的篮球习惯和氛围,是一种群体的行为。具有群体特征的篮球技术动作、战术,与比赛相关的特色活动等构成了高校特有的篮球行为文化。

2.2校园篮球心态文化

校园篮球心态文化,是指在校园的环境下,学生和教师对篮球的价值观念,对篮球的审美情趣,对篮球的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实现的篮球教育的功能。这些都属于精神层面,是校园篮球文化的核心。

2.3校园篮球制度文化

校园篮球制度文化主要涉及篮球管理体制、制度条例、组织机构和篮球规则。有明确的制度,才能更好地开展篮球活动,形成校园篮球氛围。

3.校园篮球文化的功能

3.1儒化功能

校园篮球文化的形成,会引发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的形成。篮球运动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团队意识、遵守规则、平等、公正和竞争等社会观念和行为模式。

3.2疏导功能

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下,最需要的是通过某种方式去愉悦身心,舒缓不良情绪。学生置身于校园篮球文化环境中,会很自然地体验篮球文化的各种信息,可以有效地放松压力,缓解紧张的学习生活,活跃课余文化生活。

3.3凝聚功能

篮球活动是一项群体活动,这项运动会使学生产生凝聚力。篮球活动需要学生通过共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因素来实现。篮球比赛带来的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合作的团队精神,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陶冶。

4.建设校园篮球文化的途径

4.1完善篮球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开展篮球运动的基础,建设一定数量的篮球场地和器材,满足开展校园篮球的基本需要,才能保证篮球运动的正常开展。

4.2建设有传承性的篮球比赛

有的学校在每年一个特定的时间举行篮球比赛,如迎新篮球赛等。这些有一定传承性质的比赛是一个特有的文化载体,不仅能够促进篮球文化的形成,更是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3组织开展篮球文化周

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开展以篮球为主题的文化周活动,期间开展篮球比赛、花式篮球表演、裁判员培养讲座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篮球的热情,在一个集中的时间段内对篮球有更深入的了解。

4.4建设篮球特色课程

从课程上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篮球文化培养的基本途径,篮球课有特色、有内容、有质量才能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保证学生能够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能够主动学习和关注篮球运动,养成参与篮球运动的习惯,最终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4.5建设篮球网络论坛

目前,网络生活已经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建立篮球论坛,可以给学生建立一个在网上相互交流的平台。这样可以使得篮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他们能够更加及时地交流信息,从而丰富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许奋奋.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与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7):964-966.

[2]冯洪,郭苏芝.对校园篮球文化的理性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6,(1):14-15.

[3]吴恒星,申怀松.从新篮球观探讨高校篮球文化建设[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5):82-84.

[4]孙明治,杨伯镛.关于我国篮球文化的一些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2):30-34.

[5]张予鹏.关于校园篮球文化建设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8,(2):36-37.

第7篇:花式篮球动作教学范文

一、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意

田径教学内容一般设有短跑、中长跑、跨栏跑、跳远、跳高、铅球、标枪、铁饼等,实际上出于安全考虑,教学内容已被大大缩减。大部分学生在小学、中学就已经上过田径课,到大学来还是相同的项目,尤其对中长跑项目记忆“深刻”。而且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多年来以教学之名行训练之实,学生几乎已认为田径教学就是体能训练,谈虎色变,这种状况与新《纲要》背道而驰。

(二)教学模式单一,学习过程枯燥

受教材内容的限制,追求所谓的正确技术,很多老师仍脱离不了讲解-示范-练习的模式,一味重复单个技术动作练习。由于侧重于技术的掌握,强调系统性的技术教学,这种较死板的田径课结构显得单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以发展身心为主的教育目的,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三)教师评价不够健全、合理

田径教学传统的考核形式就是以运动成绩为主,即项目的达标率和及格率来作为衡量标准。这样,考核机制过于固化,学生也常常很难达标。这样,过多的定量指标,直接的测量数据就是学生学习的成绩。因此,片面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且田径运动是一项长期的运动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就有成绩。这些因素都极大影响着大学生参与积极性。

二、普通高校应建立以健身为主、多元合作的田径教学模式

(一)重新认识田径教学在普通高校中的存在形态

新《纲要》的推出赋予了高校体育新的内涵,许多传统项目涌现出如三人篮球、花式篮球、五人制足球、大众健美操、搏击操等新的内容和形式,深受广大同学所喜爱。而田径教学还以原来的模样向学生传授技术、技能,消极应对时代的号召,使其在高校面对困境。因此,田径教学也应利用这次契机深化改革,不仅应该重新定位田径教学目标,而且要认真思考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考核评价机制等的转变,寻找在普通高校中的存在形态。一是充分挖掘田径运动在各项竞技运动的基础作用,作为其它各专项的体能课;二是结合校代表队日常训练以竞技课的形式存在;三是结合田径健身原理与方法以健身课的形式存在,并开展多元合作。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重任,而大多数学生并不适合参与竞技,他们更关心田径健身等实用的、有趣的部分。因此,以健身为主的田径教学才是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主要方面。

(二)教学内容的新选择

确立普通高校田径教学以田径健身作为的主要内容后,田径课不见得就要非要教背越式跳高、挺身式跳远、背向滑步推铅球、800米等项目,可以广泛地选取其它项目的素材,扬弃不适合田径健身的内容,加以改造为己所用。如将田径竞技项目“软式化”后,改为健身走、跑、跳、投。也可引入户外运动的内容,以发展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柔韧为本,加以改造,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条件,激发运动兴趣,促进运动强化,养成锻炼习惯。以此彻底摆脱田径教学的困局,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为学校田径运动竞赛提供广泛的项目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拓展教学模式,开发多元合作

在高校?w育课程大目标的背景下,各项目的目标都一致,这为开展综合的、多元化合作提供了优良的条件。例如进一步推进课内外一体化的改革,将大学生喜欢的早晨、傍晚进行的健身走、跑等课外田径锻炼纳入课程体系,使田径教学生活化;与运动处方类合作,充分利用田径运动的基础和原理功能,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空间,使田径教学实用化;将竞技项目“软式化”,开展田径娱乐竞赛活动,使田径教学娱乐化;吸收户外运动的内容丰富自身,融入社会,使田径教学时尚化,给普通高校开展田径教学更多的支撑点。

(四)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而不是单纯地以运动成绩作为指标,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有利于扭转枯燥的教学过程,从而更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第8篇:花式篮球动作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体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体育学科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高中体育老师,怎样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路,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呢?这也是我们应认真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一、树立创新理念

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每个体育教师都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能够立足于学生的爱好,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以使学生学会自己感兴趣的几项体育运动技能。切不能把体育只看作是“身体教育”“健康教育”,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体育丧失了那鲜活的生命力,而且还应教会学生体育运动的一些方法,教会学生维护和保养身体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树立健康理念。

二、培养创新能力

在具体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上,着重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体育老师一定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转变教与学的方法,引入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1.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

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不但拓展了教学内容,而且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如花式篮球、街舞、武术等等。

2.激发学生的智力

体育教学的创新需要教师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讲解体育技能,不仅为学生讲解需要做什么,而且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例如,教师在对跑步、跳远、投掷等动作要领进行讲解的时候,能够教授学生人体机构与组织形式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人体运动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感受动作要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总之,需要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力,进而训练学生的思维。

3.转变角色,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其实,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老师在唱“主角戏”,在体育教学中,为了实施创新教学,可尝试着转变下老师的教学角色,采用一些其他的教学模式,如合作学习等,把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注重学生探究的自主性,这里面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启发,需要将合作学习的情境进行设计和创造,还需要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我们的老师在这里的角色是什么?主导人员――可以有效地组织与启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合作人员――可以有效地跟学生合作……

另外,教师在正式讲解新课之前,可带领学生做一系列的热身练习,例如,放松运动与徒手操等。教师要尽量放手,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如,分组教学模式,可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由各个小组的组长指挥练习,以体现各个小组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仅仅需要进行相应的提示即可。又如,针对一些基本技能的练习,有的学生易产生厌烦的心理,这个时候,教师如能够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练习中去,有利于消除这种负面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在互动和合作的气氛中学习基本的运动

技能。

三、转变评价手段

第9篇:花式篮球动作教学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材;教材内容;衔接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35-02

一、问题的提出

每学年对大学新生进行教学时,笔者都会产生同样的想法,十几年来体育课上学生究竟学习了什么,掌握了什么?以我校大学一年级篮球课为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连最基本的技术如运球、行进间上篮都没有掌握,好像在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一样。但是这些学生在中学都“学过”,甚至还不止一次的“学过”。如果说篮球不是某些同学的强项,当问及自己在体育方便,哪些项目是自己比较擅长的,哪些项目是自己比较喜欢的,不少同学非常茫然,好像一个没有。同一个教材,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都要学习,小学在学,初中在学,高中在学,大学也在学,那么最后,学生还是没有学会,是学生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教学出了问题,这也许是我们体育工作者要思索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弄清体育课程教材内容的设置和衔接问题。

二、体育教材的编制应充分考虑各个学段的衔接

学校体育课程教材内容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根本保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很少考虑各个学段内容的衔接问题,相同的教学内容分别出现在大、中、小学的体育课上,例如:一个蹲踞式起跑从小学教到大学,最后学生还是糊里糊涂,先不说这个蹲踞式起跑的学习对大学生健身有多么大的意义,光这种低水平的内容重复,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经过十几年的体育课程学习以后,不但没有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再也不想上体育课了,甚至不想参加体育活动了。

任何学科,教学内容的“重复”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阶段。因为只有不断的复习和重复,才能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和熟练掌握技能。特别是体育教学,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的技能时,就需要不断的反复的强化练习,最后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但是,现在体育教学内容中的重复现象确实困扰了广大的教师和学生,这就是常见的“从小学学到大学的前滚翻”、“从小学学到大学的蹲踞式起跑”的奇怪的重复的现象。这些重复非但没有起到提高运动技能和增加健康知识的作用,反而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一是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与其它学科相比,会感觉体育课程的层次严谨性和内容逻辑性较差,同学们有可能认为体育学科没有内容、枯燥乏味;二是那些为达到体育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对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巩固体育技能特别有帮助的内容,“重复”安排,使得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和选课形式与低年级雷同,使各学段体育教学内容整体发生混乱,这也使各学段的教学目标趋向于相同,最终使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落空。

三、新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的统筹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教学大纲改变了以往按运动项目来设置课程内容的方法,根据三维的健康观、体育项目和体育教育自身的特点,拓展了体育课程学习的内容,将体育课程目标划分成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各个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同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不同年龄的学生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这样就拓宽了体育课程学习的领域,并要求各级课程之间要相互联系和衔接。与原来的课程相比,新大纲增加了地方、学校在课程编制方而的灵活性,各地、各校教师在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时,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样一来,集中反映体育教材排列问题的《体育教学大纲》逐渐被不规定具体教学内容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代替,体育教材正朝着不断开放的方向改革。但与课程标准配套的体育教材编写依然会遇到教材排列的问题,而且体育教材越开放,教材的统筹安排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各地、各校在编制课程内容时要从整体出发,有系统的观点。不断加强各级体育课程之间的科学性和连贯性,统筹规划不同学段的体育课程教材内容,从而实现学校体育课程的总体目标。

四、如何才能更好的实现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衔接

(一)根据体育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体育课程目标体系包括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学习领域目标是根据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和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而确立的,其主要是从课程的整体来考虑,指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在哪些方面有所收获。新的课程标准以全新的“健康观”为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体育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点,确立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而的学习领域目标体系,每一个学习领域都有具体的要求和规定。在确立了学习领域的目标之后,就应根据各个学段学生的特点和学生对体育的不同需求,构建不同学习的领域和各学段的水平目标。

教学内容的设置,首先要根据课程目标体系来确定,哪些目标是可以通过知识教育的形式直接实现学习领域目标,如体育知识、健康知识、运动技术的掌握;哪些目标是通过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间接实现学习领域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从知识和技能两方来挑选课程内容。由于实现同一目标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很多,特别是有关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等方面的目标,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选择那些能显示体育学科的特点、显示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内容,还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器材和师资情况,更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所用、所好,便于学生形成终生体育习惯。

(二)各阶段衔接时应考虑内容的非阶梯性和内在逻辑性

体育课程的教材内容总的说来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其一是以运动项目为主要特征的内容体系,这个也是所谓的运动技术层面的教材,其二是以体育运动知识和原理主要特征的课程教材内容体系,这个是认知层面的教材。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课程教材内容的阶梯性是指在安排内容的学习时应遵循渐进,由易到难的顺序,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和特点,设置与年龄相应的课程教材内容。在其它学科的课程内容设置中,阶梯性非常明显,教材内容由浅而深,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以后的学习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而对于体育课程来讲,并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并没有那么环环相扣的那种紧密感。对于运动项目的安排设置,阶梯性表现也是非常不明显的,即那种“由易到难”顺序性不明显,如体操,大学生学体操就比小学生困难,而体操本身的难度却是很大的。

再者,体育项目之间的关系也不存在明显的阶梯性,例如,足球、篮球和排球没有谁先谁后的问题,先学哪个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以运动项目为主是课程教材内容体系的主要特征,在考虑各阶段衔接时,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项目的多少应呈金字塔式逐级递减,小学时是基础的学习,接触的项目比较多,但多数是了解和体验式的学习,但随着时间的递进,学习的项目逐渐减少,学习内容越来越深入。对运动项目的内容则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就是由基本活动能力到运动技能形成,到运动技能的全面发展,再到身体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本文刚开始提到了体育教学的“重复”问题,虽然我们在每个教学阶段都安排了同一个体育项目,但是教学目标是不同的,更严格的说是水平目标是不同的。以篮球教学为例,小学中低年级主要选择一些有助于篮球学习的游戏,有的学校使用了较小的篮球,和较低的球篮圈,还有的小学缩小了篮球的场地,这些篮球游戏作为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甚至是初中阶段,主要学习基本的篮球技术(运球、传球、投篮、行进间上篮等);到了高中阶段,就要加强基本技能的全面发展阶段,主要学习一下组合技术和组合战术(持球突破、掩护配合、传切配合、突分配合等);到了大学阶段,侧重点应该在技战术的全面应用,学习裁判方法以及篮球比赛的组织等等。这样就避免了体育项目的低级的“重复”,让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都有新的东西要学习。

五、结论与建议

(一)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设置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并精选体育教材,不但要考虑健身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还要以人为本,切实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需求,便于学生形成终生体育习惯。

(二)不同学习阶段衔接时,应考虑课程教材内容的非阶梯性和内在逻辑性。内容的学习循序渐进,既要有合理的复习内容还要有适度的加深。学习阶段越高越要避免那些“什么都要学,什么都学不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的学习。

(三)大、中、小学校的体育教材内容应统筹安排,注重各个学段的内容的衔接,避免内容上面的低级“重复”,以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厌倦体育学习,使教学目标落空。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毛振明.体有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1999.

\[3\]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