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经济决策能力范文

工程经济决策能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经济决策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程经济决策能力

第1篇:工程经济决策能力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 投标 决策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 A

在当今社会,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制度仍然是社会主流,也是比较科学的工程承发包方式。投标企业参与投标,不仅需要足够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多功能的设备,还需要投标企业做出正确的投标决策,提出科学的投标策略。投标企业要对该建筑工程项目的招标通告、业主情况进行调研,要深入了解该建筑工程的全部信息。并采取合理的措施来解决在做出投标决策时所出现的问题,如采用降低利润手段来吸引业主;在申请投标的文件中充分显示出本企业的高管理水平和综合能力,以此来吸引业主;采取改进施工方案设计并缩短工期的方法;投标企业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投标方案。投标企业还要找出自身的投标决策问题所在,并对投标决策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所存在的投标决策问题,得出最佳的投标决策策略,赢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建筑工程投标决策的概述

1.1、建筑工程投标决策的涵义

投标企业需要通过投标才能够取得建筑工程项目,但是在进行投标之前,投标企业要对该建筑工程进行投标决策。但是投标企业在做出投标决策的过程中,会面临典型的投标决策问题,如是否去竞争投标;若去投标,应该投什么性质的标;在投标过程中应该采取何种投标策略。这些投标决策问题直接关系到投标决策的正确性,中标的成功率以及带来的经济收益。投标决策的正确性还关系到投标企业的发展和员工利益。因此,投标企业要将投标决策作为在进行投标前的重要问题,并倾尽全力去做出正确的投标决策。

1.2、建筑工程投标决策的主要工作

一般而言,投标决策主要是分为两大阶段。

1.2.1、投标决策的前期阶段

这个阶段的所有工作必须在投标人资格预审资料出版前就完成。在这个阶段,投标企业要对该建筑工程项目的招标通告、业主情况进行调研,要深入了解该建筑工程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是投标企业做出正确决策的依据。

1.2.2、投标决策的后期阶段

是投标企业申报资格预审到投标报价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投标企业要研究应该投什么性质的标,并在投标过程中应该采取何种投标策略。

2、建筑工程投标决策问题分析

2.1、影响投标决策的主观原因

影响投标决策的主观原因主要是投标企业的自身条件,并对自身的技术、资金、管理、信誉方面进行衡量,对参与竞标和中标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2.1.1、技术实力

投标企业是否有专业的造价工程师、管理人员、会计师、技术工程师,是否具备解决技术难度大以及技术难题的能力,是否有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是否有实力强的合作伙伴。

2.1.2、经济实力

投标企业是否具备足够的建设资金,其中包括固定资产、设备材料所需的投入资金;是否有剩余资金进行周转或支付施工用款;是否有足够的担保能力;是否有足够的风险应对能力。

2.1.3、管理实力

投标企业是否拥有高水平的管理能力,无论是对企业本身,还是对建筑工程,能否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缩短施工工期,减少施工成本,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2.1.4、信誉方面

招标投标过程中,企业信誉是中标的重要标准,而且只有信誉度高的投标企业才能够在此次建筑过程投标中赢得胜利。所以,企业是否具备良好的信誉是影响投标决策的重要原因。

2.2、对欲投标项目进行分析,以确定该项目中标的可能性,从而辅助承包商确定相应投标经营对策。

2.3、在收到有关项目的招标通知后,从中选择若干项目进行投标,为承包商在投标中充分利用自身力量,确定工作重点及投标策略提供依据.

2.4、影响投标决策的客观原因

影响投标决策的客观原因主要体现在业主与监理工程师,竞争对手和工程风险等方面。业主的信誉、资金以及招标能力是在进行投标决策之前就必须掌握的信息,这些因素也是影响投标企业做出投标决策的重要根据。监理工程师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是影响投标决策的直接原因。投标企业在进行投标决策前,还要对竞争对手和竞争形势进行分析。只有大型建筑工程才需要进行招标,因此,参与投标的企业都是竞争实力高的投标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拥有雄厚的资金,还具备高技能,这些竞争企业都是影响投标决策的主要原因。相对而言,国内的建筑工程的风险比较小,国外的建筑工程风险就比较大。投标企业在决定投标之前就要对工程的信息进行全面掌握,并进行深入分析,因此做出正确的投标决策。

3、解决建筑工程投标决策问题的措施

3.1、采用降低利润手段来吸引业主

业主也希望赢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投标企业可以采用降低利润等手段来引起业主的关注。但是企业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有高水平的管理能力,在降低利润的同时,还能够维持企业正常运作,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在自身企业实力雄厚的前提下,采取降低利润手段来吸引业主,是增加中标概率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3.2、充分显示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综合能力

投标企业可以在申请投标的文件中充分显示出本企业的高管理水平和综合能力,以此来吸引业主。投标企业也可以自己设计的施工方案放在申请文件中,让业主可以直观的了解本企业的拥有的高技术技术水平、丰富的施工经验。在施工组织编制中必须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施工方法以及施工程序,并向业主保证一定在工期内完成建筑工程。投标企业可以采用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引进先进的施工设备,在提高施工速度的同时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将施工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位,提高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以提高中标的概率,并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3.3、改进施工方案设计并缩短工期

投标企业要对自己设计的施工方案进行多次检查和研究,也可以请专业人士对设计的施工方案进行评价,对于不合理的地方要立即进行更改,而且是提出在不影响整体工程造价的最佳修改建议,这样既不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也可以吸引业主,是非常有建设性的措施。而且在改进施工方案设计的同时,也可以采取缩短工期的方式来吸引业主,提高中标概率。这是因为缩短工期就意味着业主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回收资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4、投标企业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投标方案

投标企业为了提高投标决策的正确率,必须对建筑工程的地理位置、建筑功能以及结构进行详细地了解,还要了解到该工程对于本企业的影响。因此,对于经济收益较小,但是社会收益较大的建筑工程项目,投标企业也应该进行投标,树立良好的社会印象,并起到企业品牌效益。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各大建筑工程不断被规划出来,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国家制定了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度,从众多的投标企业中选出信誉度高,且技术水平高的建筑企业来进行建筑工程建设。招标投标过程主要是由招标、投标、评标定标环节组成的,而投标决策作为投标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投标企业的中标概率以及所得到的最大经济效益。但是就目前我国投标企业的决策能力而言,在进行投标决策时,会因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影响到投标决策的正确性,最终导致投标企业经济受到损失。因此,投标企业要找出自身的投标决策问题所在,并对投标决策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所存在的投标决策问题,得出最佳的投标决策策略,赢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决策的正确性和高效益性是决策者和管理运筹学研究者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建筑工程招投标中的决策问题是复杂的系统决策问题,根据当前情况,解决这些决策问题既需要科学、客观的定量模型,更需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决策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不迷恋于数学模型的精巧高深应是我们实事求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准则。

参考文献

[1]聂琦波,于永璋.建筑工程投标的若干决策问题分析[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5,04:26-32.

[2]王守俊.建筑工程项目投标前期决策分析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3]杨旭东,余传富.建筑工程投标的决策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8:67-70.

第2篇:工程经济决策能力范文

关键词:工程造价 决策阶段 措施

投资控制就是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系统的方法,规划、监督、检查项目的投资情况,进行费用预测,采取纠偏措施,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把建设项目的投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限额内,实现项目投资目标并取得较好的投资效果和社会效益。投资控制全过程.包括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竣工决算等阶段,每个阶段对建设项目造价影响程度各不相同.据统计,投资决策阶段占75%~95%;设计阶段占35%~75%;施工阶段占5%~35%;竣工决算阶段占0~5%。由此可见,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应放在对投资影响最大的前期投资决策阶段,因此研究建设工程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是指选择和决定投资方案的过程,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且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并做出判断和决定。

(1)项目决策的正确性是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前提,正确的决策是合理的确定与控制造价的前提。

正确的投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项目投资决策,项目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建设项目的成败,关系到造价的投资经济效果的好坏。因此,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是整个造价控制的源头。

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是进行投资方案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同时也是决定项目是否可行及主管部门进行项目审批的参考依据。正确确定投资估算值,对于以后控制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实现投资者预期的投资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投资估算是投资控制的目标,是整个造价控制的源头。

(3)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阶段

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工作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在不同的阶段,造价控制工作的重点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整个工程项目的过程一般分为:投资决策、设计、施工(包括招投标)、竣工决算等几个阶段。据统计,各个阶段的工作对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分别为:投资决策阶段75% -95%;设计阶段35% -75%;施工阶段5% -35%;竣工决算阶段0-5%。

二、决策阶段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存在投资膨胀严重的现象,造成工期越拖越长,工程造价越来越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建设前期决策不合理。

1.对工程造价投资决策不够重视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源头,这一阶段耗资约占总投资额的0. 5% -3%,但能有效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选择是对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项目投资效益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的效率和效益。发达国家对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十分重视,不惜花大本钱,大力气进行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研究,作出相对比较准确的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一直缺乏建设前期确定工程造价的有效依据,只能依据专家、决策者们借鉴已完成的项目工程造价进行估算,但又往往因为诸多因素影响,“三超”现象相当普遍。

2.开展造价控制的基础性工作欠缺

根据我国现行的基本建设程序,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步设计和编制工程概预算,以及按照管理权限提请有关单位审批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政府投资项目因时间紧迫,在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的情况下,例如在没有充分做好项目的投资预测,对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不了解、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未摸清的情况下,盲目地委托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编制投资估算。

由于相关单位缺乏数据信息,或技术经济人员数量不够、质量不高、信息不灵,无法进行可靠的市场预测分析,使得生产规模的确定缺乏足够的依据,加之基础资料不落实就急于开展工作,资金筹措和各种外部协作条件往往凭经验假定。所有这些都造成投资估算缺乏可信性。另外还有部分建设单位为了所报项目能被立项部门顺利批准,要求设计单位在投资估算时有意低估,搞“钓鱼工程”,增加了估算的不准确性。

三、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

工程建设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选择、设备材料的选用等,都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否科学合理。建设单位作为投资的主体应积极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1.收集资料,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首先要做好投资决策阶段的基础资料收集工作.做好工程的投资预测,需要很多的资料,如工程所在地的水电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大宗材料的采购地以及现有已建类似工程资料,对于做经济评价的项目还要收集更多资料。造价人员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

其次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工程造价以及项目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可行性研究要以质量控制为核心,对项目的规模、建设标准、工艺布局、产业规划、技术进步等方面应实事求是地科学分析。

2.重视工程造价投资决策,选择最优方案

正确决策,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建设投资的前提,是确保投资方向正确性的基础。项目投资决策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及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正确的项目投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项目投资决策。项目决策正确,意味着对项目作出科学的决断,以及在建设的前提下,选出最佳投资行动方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才能合理地估计和计算建设投资,有效地进行投资控制。因此,要重视项目投资决策,在充分研究投资决策阶段影响投资控制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多方案比选,选择能够实现业主投资意图的最经济方案。投资决策阶段影响投资控制的因素一般包括: (1)首先是建设区位选择(包括建设地区和建设地点的选择)。建设地区选择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项目的命运,影响着项目投资、质量目标,影响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状况。(2)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工艺装备、建筑标准、配套工程、劳动定员等方面的标准或指标。建设标准的编制、评估、审批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建设投资是否合理及监督检查项目建设的客观尺度。(3)工艺和设备的评定选用。(4)融资模式的选择。(5)建设时机的选择。

3.认真编制投资估算并进行严格审查,保证投资估算的准确性。投资估算是拟建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因为投资决策阶段进一步分为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工作也相应分为三个阶段。随着决策由浅到深、不断深化,投资估算的准确度逐渐加强。投资估算编制要有依据,要尽量细致,并力求尽可能全面,从现实出发,充分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不利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考虑市场情况及建设期间预留价格浮动系数,使投资基本上符合实际并留有余地。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因此,只有加强决策深度,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行的数据资料,合理地计算投资估算,保证投资估算打足,才能保证其他阶段的建设投资控制在合理范围,使投资控制目标能够实现,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此外,确保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必须保证估算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目前我国使用的估算指标应进行较大改革,实行量价分离,指标中将“量”列全、列细,便于在使用指标时,根据拟建项目的具体情况对“量”作必要的修正,进一步提高估算的准确度。

4.重视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在可行性研究和评估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对项目建设期和生产期内投入产出诸多经济因素进行调查、预测、研究、计算和论证,经过比较选择,推荐最佳决策项目的重要依据。经济评价是可行性研究和评估的核心内容,决定项目的上与下,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决策阶段必须做好项目的经济评价工作。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应遵循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宏观效益分析与微观效益分析相结合、价值量分析与实物量分析相结合、预测分析与统计分析等原则,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1)完成项目相关的市场供需预测,分析拟建规模、厂址、技术方案等内容。

(2)计算项目的投资估算,对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和分析,综合考虑资金筹措和平衡问题,预测投产后的获利能力、投资清偿能力等经济效益指标。

(3)选出最优的投资方案,并提出结论性意见或建议,作为投资决策的经济论证评价。

综上所述,为了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投资阶段的工程造价,应重视项目投资决策的深度和广度,以达到未雨绸缪、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工程经济决策能力范文

关键词:全过程;工程造价;审计;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1-0132-02

工程造价审计方法是融合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财务和法律等专业知识和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并通过众多的工程造价审计单位和造价工程师,在长期的工程造价审计实践和研究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发展出来的方法体系。工程造价审计部门通过对工程造价审计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进行确定和控制。

一、工程造价审计方法的特点

随着科学发展,工程技术、材料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学、运筹学、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学等理论、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同时,一批新的学科、技术和方法得以创立和运用,如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网络技术、价值工程、经济评价、社会评价等。这些方法和理论在工程造价咨询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从而奠定了现代工程造价审计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

现代工程造价审计方法的特点是:(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重视定量分析;(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重视动态分析;(3)统计分析与预测分析相结合,重视预测分析。

(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1.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通过研究事物构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来揭示事物本质的方法。它是在逻辑分析、判断推理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从而找出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性,确定事物的本质。在工程咨询研究中,在许多难以用计量表达的场合,定性分析方法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2.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选择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数值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反映一定事物的质与量的关系来揭示事物内在规律,在数学、统计学、运筹学、计量学、计算机等学科基础之上,通过方程、数学图表和模型等方式来研究事物的本质。在审计工作中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复杂事物进行数据处理,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使问题更为清晰,解决方案更为精确。

(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1.静态分析。静态分析是观测和评价事物某一时点状态的一种方法。基于对历史和现状的预测和计算,可以对企业所处的环境状态、项目的效益状况等进行分析评价。如项目评价中通过计算静态回收期、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等指标,可以对项目的财务效益做出初步的判断。

2.动态分析。在工程造价审计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在项目决策评价阶段,要树立动态观念,如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市场供求变化、技术发展变化、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等。现代项目财务评价一般以动态分析为主,主要进行项目现金流量分析,计算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指标,并进行风险概率分析等。

(三)统计分析与预测分析

1.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对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造价信息进行统计、收集、整理和分析。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经常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渠道,收集大量的统计数据,包括行业、区域、市场、技术、企业等的统计资料和造价信息,从而分析、归纳和总结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发展动向。在建设项目施工阶段,也需要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对投资、质量、进度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与计划进行比较,判断项目的进展情况,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2.预测分析。预测分析是依据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住处,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推测、判断的方法。预测分析是工程造价咨询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在投资前期决策阶段。投资项目决策是建立在对未来预测的基础上的,需要对未来的社会环境、产业政策走、技术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变化、原材料供应、配套条件约束、资金市等进行预测。

二、常用的工程造价审计方法

(一)项目评价方法

1.财务评价方法。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是项目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投资项目财务评价包括财务赢利能力评价和债务清偿能力及财务可持续能力评价。

(1)投资项目的财务赢利能力评价。它是在编制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的基础上、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指标。其方法包括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两大类:1)静态评价方法计算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的评价方法;2)动态分析方法根据资金时间价值理论,利用折现分析的方法,计算投资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指标的分析方法。

(2)投资项目债务清偿能力及财务可持续能力评价。1)债务清偿能力评价可以通过计算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和借款偿还期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2)财务可持续性评价它是项目寿命周期内企业的财务可持续性评价,是对整个企业财务质量及其持续能力的整体评价,是在偿债能力评价基础上的更大范围的评价,不仅要评价企业借款的还本付息能力,而且还要分析企业的整个财务计划现金流量状况、资产负债结构及流动状况。它是财务评价的重要内容。

2.国民经济评价法。国民经济评价是工程造价审计的重要方法,它要求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从宏观经济的战略高度来评价投资项目对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带来了影响以及整个国民经济为投资项目付出的代价。国民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它要求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国民经济参数,分析计算投资项目的国民经济费用和效益,评价项目投资行为的国民经济宏观可行性。

3.方案经济比较法。方案经济比较是技术政策、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和项目评价的重要内容。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各项主要经济与技术决策均应在对各种技术上可行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计算,并结合其他因素详细论证、比较的基础上做出抉择。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方案比较方法有两类: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动态分析方法和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静态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现值比较法、年值比较法、最低价格法、效益费用法。

(二)价值工程法

价值工程是指着重于功能分析,力求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生产出在功能上能充分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服务或工程项目,从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有组织的活动。

价值工程法主要应用在项目评价或工程设计方案比较中,它是评价某一工程项目的功能与实现这一功能所消耗费用之比合理程度的尺度。它是以提高价值为目的的,要求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有组织、有领导的活动为基础,以科学的技术方法为工具。

价值工程在工程项目评价或设计方案比选中应用,并不是对所有内容都进行价值分析,而是有选择地选择分析对象。其对象是选择方法有ABC法、比较法等。

(三)方案综合评价法

方案综合评价就是在建设项目各方案的各部分、各阶段、各层次评价的基础上,谋求建设方案的整体优化,而不是谋求某一项指标或几项指标的最优值,为决策者提供各种决策所需的信息。

传统的综合评价方法是列出建设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值以及反映其他效果的非数量指法,由专家们论证后由决策者决定或不经论证直接由决策者决定建设项目的优劣。

现代综合评价方法,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度,即先确定目标、评价范围、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双重,再确定综合评价的依据,最后选择综合评价方法,做出评价结论。这个工作程序中包括预测、分析、评定、协调、计算、模拟、综合等工作,而且是交叉和反复进行的。

(四)概率分析法

概率分析也称风险分析,当某方案中有关参数值不确定,但知道其概率分布时,就可做概率分析。概率分析是在对不确定因素的概率大致估计的情况下,研究和计算各种经济效益指标的期望值及风险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项目决策、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选择,更多地用于工程招投标中投标报价的决策。

(五)概预算法

工程概预算是确定工程造价最基本的方法,它是由建设程序和建设项目特点以及建筑产品特点所决定的。目前,我国的各种概预算方法虽有一定的差异,但大体归纳为两类:一是定额计价法;二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法。在全过程造价审计中主要应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

1.定额计价法。定额计价法是根据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颁布的各种工程建设计价定额,结合工程图纸或工程资料,按照工程造价计算程序计算工程造价。它又分为工料单价法和综合单价法。

2.工程量清单计价法。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是指由招标单位按照《国家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包括统一的工程项目划分和项目编码、统一的计量单位、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根据设计图纸计价工程量并给予统计、排列,从而得出清单。投标单位据此清单,结合拟建工程和企业自身情况进行报价,作为评标、定标和施工合同签订的依据,并据此进行工程造价的结算、决算。

三、结语

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工程造价审计已成为极具重要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但是,由于机制不健全、造价审计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工程造价审计工作领域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建议今后在多方面加以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严玲,尹贻林.工程造价导论[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徐大图.建设工程造价管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

[3]董士波.对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4,(1).

第4篇:工程经济决策能力范文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造价管理

1.政府投资项目造价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项目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地质勘察、初步设计、投资估算编制等,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然而少数部门偏重于形象工程,又好大喜功,往往会忽略了对项目方案进行严格的科学论证,使得方案选择缺乏科学性、投资估算不够准确、造价控制的总目标模糊,以致使项目的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行性等各重要方面无法得到有力保障,这就造成了这些政府投资的非竞争项目的造价规模难以控制。

1.2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容易被忽视

投资决策的正确性是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前提,虽然投资决策阶段的费用仅占工程总投资的0.3%~0.5%,但是决策阶段可以控制工程造价大约30%~45%的费用。这些对项目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工程造价及建成后的运营成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决策阶段是造价控制的重点环节,所以本文主要研究该阶段的造价管理。

1.3施工过程中合同管理不力

目前我国承发包体制和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承包商和投资者之间经常会出现纠纷。在工程施工中变更签证的管理是项目实施过程中造价控制的难点和重点,而政府工程尤为突出,很多施工单位就在这一环节上大做文章,利用低价中标,而后在施工过程中千方百计增加变更、签证,以获得超额利润。对承包商未能严格执行的合同,工作人员往往不能根据相关合同条款,对承包商进行反索赔,而对承包商提出的索赔又不认真分析其索赔方案是否合理,计算是否正确,依据是否齐全等需注意事项,不能有效地控制项目投资。

2.决策阶段对政府投资项目造价管理的重要影响

投资决策是指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整个过程,要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等方面的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各方面的比较和判断,并做出准确合理决定和选择的过程。而正确的投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项目投资决策,一般来说项目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同时也关系到项目造价的高低和投资经济效果的好坏。因此,作出正确的决策是合理的确定与控制造价的前提。

对于政府投资项目来说,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更是至关重要。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2.1项目决策的正确性是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前提

项目决策正确,也就意味着对建设项目做出了科学的、准确的决断,优选出了最佳的投资方案,达到了合理配置资源,能够合理地估算出工程造价,并且在实施最优投资方案过程中,还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这样就能及时的满足社会的需要,使相关问题得到解决。项目决策失误时,主要体现在不该投资建设的项目开工建设了,或者项目建设的地点选择出现了错误,或者确定了不合理的投资方案等现象。诸如此类的决策失误,将会给政府和社会直接带来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浪费,甚至可能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后期进行的合理的工程造价的计价与管理控制已毫无意义了。因此,要达到工程造价的合理性,首先要保证项目决策的正确性,避免决策失误。

2.2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

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整个寿命周期,决策阶段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决策,对项目工程造价有着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选用等,这些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据有关数据的显示,项目建设各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是最高的,达到了80~90%。由此可见,决策阶段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阶段,其直接影响着建设项目其它各个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是否科学、合理。在项目的建设过程当中,随着项目建设过程的进展,节约投资的可能性是不断减少。决策阶段对造价的控制工作对顶目经济性的影响高达95%~100%。

2.3项目决策的深度影响投资估算的精确度,也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

众所周知,投资决策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按照其顺序可以分为若干个工作阶段,不同的阶段的决策,它们的深度不同,投资估算的准确度也就不同。在项目建议书阶段,这时是初步决策的阶段,投资估算的误差率一般在士30%以内;而在进行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也就是最终投资决策阶段,投资估算的误差率应在土20%以内。随着决策深度深入,投资估算的误差率也是越来越低的。另外,由于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也即是决策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招投标及承发包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在通过工程造价的确定与管理控制工作,相应地形成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结算价及竣工决算。这些工程造价之间存在着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这样的相互作用关系。

2.4政府投资项目决策阶段的管理控制环节

2.4.1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

要做好项目的投资预测,需要收集准备很多资料,如社会环境、地质情况、工程所在地的水电路状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大宗材料采购地等等,对于要做经济评价的项目还要收集更多资料。造价人员要对大量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做认真分析,以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

2.4.2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对建设项目在技术、工程、经济等方面是否合理和可行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证,最后提出评价;前面这些工作形成的书面文字就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和编制设计文件的主要依据。因此,它的全面性、深度、投资估算的准确性,都对建设项目投资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明文规定,初步设计的总概算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里的投资估算,两者出入不得大于10%,否则,就要对拟建项目重新决策。

2.4.3全面细致编制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指在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依据现有的资料和方法,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数额进行的估计。这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主要要对建设工程造价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研究是否建设项目,因此投资估算要必须保证其准确性,如果误差太大,必将导致决策的失误。因此,对建设项目准确、全面地估算的工程造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整个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造价管理的重要任务。

2.4.4建立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财务评价是依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规定,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在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以及编制财务辅助报表的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财务分析指标,考察和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据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内容,其评价结论是项目取舍的重要决策依据,是投资决策、融资决策以及银行申贷的依据。

2.4.5科学选优

立项批准之后,需要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拟建项目的多个解决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经济论证、评价和优选。目前,我国这方面通常的做法是采用专家论证和招投标方式,尽量客观、准确、全面地汇集与项目执行有关的基本数据资料,然后聘请有经验的专家根据规定的条件对各种技术方案进行评价,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意见,为决策者提供选择及实施方案多方面的建议。

第5篇:工程经济决策能力范文

摘要:公路工程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加强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提高公路投资效益十分重要。阐述了公路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意义和特点,并分别从公路建设和公路运行两个方面对经济效益审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路建设;经济效益;审计

公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公路建设是形成公路生产能力的生产活动。不仅可以极大地改善地方的交通条件,还能够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大,公路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如何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公路工程项目的效益最大化,是当前交通内审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开展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对于交通内审部门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笔者结合公路建设工程的实际,就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进行了探讨。

1公路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意义

公路新建、改建及扩建工程项目不同于其他资源开发项目,它作为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影响的公共工程,需要投入巨额建设资金,整个投资、建设及运行周期长,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公路资产为国家所有,为社会公众所共同享用。概括地讲,公路工程项目审计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制约作用。通过对单位经济活动及其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披露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理合法地反映事实。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查错防弊作用。二是防护作用。对内控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揭示并建议改正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失控点,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有效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维护财经纪律。三是建设性作用。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检查和评价,审查财务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成效的意见和方案,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同时,开展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还可以提高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控制决策失误及经营风险,保障交通其他设施建设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

2公路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特点

公路工程项目审计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审计范围广泛。公路工程项目审计是以会计资料和有关工程资料为基础,以工程建设活动力为对象的审查监督活动。审计的客体不仅有工程投资、建设成本等方面的问题;而且有工程设计、预决算编制、工程造价、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问题;同时还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投资效益。因此,公路工程项目的审计是诸多因素相互影响,涵盖了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审计。二是专业技术较强。公路工程项目审计内容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实施审计时不仅要从财务方向进行审查,而且还要从许多工程技术方面进行审查,如工程设计是否合理。施工组织是否有效、公路经济、技术的合理可行程度等等。三是注重经济效益。公路工程项目审计除对项目建设的工程、财务方面进行审查外,还要从物资消耗、工期、工程质量、工程造价等方面对投资效益进行全面评价,对经济效益要更加关注一些。

3公路建设期间的经济效益审计

(1)投资立项决策的审计。投资立项决策正确是最大的效益,失误是最大的损失。开展投资立项决策审计,应当注重审查投资立项决策内容是否按规定编制,并经过严格审批,决策程序是否科学;审查工程可行性报告是否接近实际、切实可行;审查投资估算是否从技术、经济上选用最佳方案;审查项目的投资规模是否脱离实际需要和筹集资金能力,以尽量避免投资决策失误特别是重大决策失误。

(2)设计概(预)算的审计。设计概算是确定投资额的主要依据,是有效控制投资。获取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此环节审计应当注重审查初步设计方案和概算是否符合报经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估算规定的范围,审查施工图设计是否按照批准的设计要求编制,施工图预算是否控制在批准的设计概算之内,有元高估冒算、超设计概算等问题。

(3)工程建设成本的审计。工程建设成本综合反映公路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成本支出,其高低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应特别注重审查工程造价是否按规定计算工程量、合理套用定额及取费标准,有无巧立名目向工程项目摊派各种费用、支出,挤占工程建设资金;造成工程成本虚增等问题;审查设备、材料采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因列支不当或违规开支而超概算等问题。

(4)设计变更的审计。控制设计变更,对于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要注意审查有无因勘查、设计的精度不够、资金不足等因素而随意变更设计的问题。另外。还应注意建设期间间接经济效益审计。公路项目在建设期间除自身的直接效益外,其投资建设还可以产生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与公路建设项目有关的设计、施工、监理、建材等企业单位的就业人员增加、劳务报酬提高、企业实现盈利和交纳税费等方面。这些间接效益,一般都隐含在公路项目的投资建设总成本之中。

4公路运行期间的经济效益审计

(1)运行收入的审计。注重审查车流量和通行费收入是否达到工程可行性论证所要求的设计通行能力,有无出现在正常情况下远未达到预期水平的情况;审查和分析车流量、通行费收入的增、减幅度,有无因对部分车辆实行减免通行费或其他优惠,或因管理、监控不力等而造成通行费收人大量流失的情况。

(2)运行成本费用的审计。注重审查公路养护费用是否合理、合规,有无列支其他一些与公路项目本身并无直接关系的基建等项支出;审查工资性费用是否符合规定标准;审查管理费用是否合规、合理,有无铺张浪费等问题。

(3)还贷能力的审计。大部分收费还贷公路项目应当把偿还贷款能力作为评价公路项目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审查和分析已运行年度的收费、成本及还贷能力-审查和分析剩余运行期的收费、成本及还贷能力;在以上分析及比较的基础上。对项目的还贷能力作出总体预测,提出有关增收节支增效、提高还贷能力的审计建议。

(4)运行期间的间接经济效益审计。公路项目在运行期间除自身的直接效益以外,还通过投资建设对公路沿线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相关产业和部门带来了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如促进当地农副产品产生增产、提价效益;促进当地建筑、维修、服务业和发展及增值效益;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及增值效益,运输车辆产生节能效益、降低维修成本效益以及临近地段土地增值效益等。

第6篇:工程经济决策能力范文

【关键词】电力工程决策阶段技术经济

绪论

随着我国电力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与电力建设事业紧密相关的电力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和工程计价依据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并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电力工程中的技术经济工作是密不可分的。电力建设是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具有投资规模大和周期长的特点。由于我国电力工程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电力建设和项目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待以解决的实际问题,“三超”现象始终存在,与国际的先进管理水平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达到80%~90%。伴随着近年来电力工程的飞速发展,电力工程的造价也逐年增加,影响到了电力工程的良性发展。因此,探究电力工程决策阶段的技术经济工作是有其必然意义的。

1、电力工程技术经济的特点

电力工程主要分为变电工程、线路工程及通信工程三大类。技经人员在决策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编制投资估算、进行方案比较、评价项目财务及敏感度分析。相比与其他时期的技经文件,决策阶段的技经文件有其显著的特点:(1)决策阶段所采用的文件均为行业性标准化文件和定额;(2)由于电力工程较为专业的技术性和复杂的工程条件,每个工程的预算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可参考性较低;(3)在方案的综合经济评价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选用输变电工程整体作为研究对象;(4)工程本体费用所占的比例逐年的下降,随之而来外界的因素对工程造价起到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2、电力工程决策阶段技术经济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2.1电力工程决策阶段的复杂性

电力工程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工作,而电力工程决策阶段的技术经济工作对其造价管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技经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项目可行性的研究、编制投资估算和评价财务经济。决策阶段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动态性和系统性也使得相对应的技经工作变得复杂。例如,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由于项目的复杂性,技经人员往往只能做到被动的接受设计专业提资,编制工程概预算,而缺乏对现场情况的了解,造成概预算工作无法起到对技术设计方案的指导性作用。

2.2重视可研估算工作

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设程序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可研估算作为此阶段技术经济工作中最为基础的工作,其编制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决策。在实际中,技经人员在可行性研究提资阶段,往往会凭借自身的经验,缺乏对实际情况的把握,造成工程可研费用过高;对于改建和扩建工程,技经人员会由于疏漏将原有设备当作新建项目进行改造工程,造成项目费用的浪费。为了避免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后期造成超支的风险,做好电力工程决策阶段的可研估算工作是具有意义和价值的。

2.3电力工程前期工作技经工作的忽视

在电力工程投资决策阶段,项目的技术经济决策将会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电力工程项目发展的不均衡性,造成工程建设前的技经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工程建设中经常发生投资超标的现象。以上的现象是由多种因素造成,如:我国的电力工程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标准可遵循的方法和策略,使得工程前期的准备工作水平经常参差不齐;项目前期的工作没有做到扎实可靠,达不到应有的设计深度,使得技术经济工作的价值难以得到体现;工程项目技经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差异较大,对技术经济分析评价工作的理解存在差异。

3、决策阶段电力工程技术经济的影响因素

决策阶段的技术经济工作通过对投资估算的分析,选择出经济上合理并且技术上的可行的设计方案。在项目决策阶段影响技术经济的主要因素有:可行性投资估算、项目经济规模决策、建设标准水平、项目建设地点的选取、生产工艺和设备的确定等。

3.1项目经济规模决策

按着正常的思维来讲,项目的规模越大,电力工程的造价也就越高。但是项目合理的经济规模与电力工程的造价的确不存在必要的联系。在决策阶段,技经人员需要考虑项目的规模效益、技术水平、社会因素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来决定合理的项目经济规模。

3.2建设标准水平

在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建立标准水平是影响项目造价高低的重要因素。建设标准是编写可行性研究的基础,是评价工程经济合理性的客观标准。合理的建设标准对造价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标准如果定的过高将会造成投资的浪费;过低的标准则会使工程项目低于实际承受能力,无法做到高效的运行,不利于技术创新。

3.3项目建设地点的选取

建设的地点的选取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项目工程造价的高低。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要尽量选择国家发展规划的地区,利用国家或者地区的发展政策尽可能的压缩项目的造价。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和水文情况,做到经济合理性。

3.4生产工艺和设备的确定

生产工艺的原则一般是先进适用和经济合理,它技术合理性与经济可行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设备作为项目最积极、最活跃的投资,是项目获得预期效益的基本保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投资占电力工程造价的比重越来越大。设备的选用也应该遵循先进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

4、电力工程决策阶段技术经济工作的改进措施

决策阶段技术经济的主要任务是依据批准的决策内容,使电力工程项目造价全面合理的确定工程实际所需的投资,为项目的建设提供支持。

4.1加强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管理

为了加强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管理,要从根本上做到严格报批程序和做到投资估算工作。一份合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要经咨询单位进行评估,确定报告的准确性以及可行性。投资估算工作也是在项目决策阶段完成的。例如,要从经济的角度向投资方验证项目具有可投资性,还要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这也要求技术经济工作中数据的可靠性,才能保证投资者的利益。

4.2合理选择电力工程造价计价方法

我国制定了统一的工程量计价方法,推行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并符合自身特色的计价模式。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电力工程项目的造价信息,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整理,描述工程特点、工艺特点和技术水平;对已建项目和未建项目进行比较、分析。重点是建筑工程的结构、地址地形条件、工艺选择及工艺水平以及设备选型等。

4.3改善前期工作

在决策的前期工作中,要事先做好细致地的调查,分析研究对电力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实际因素,并且考虑到社会和地理环境对于工程建设的影响,做到在工程的前期有效的控制工程建设的总投资。

结论

技术经济工作始终贯穿于电力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是工程项目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要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并实现经济的合理性,关键还在于重视电力工程决策阶段的技术经济工作。文章对于决策阶段技经工作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进行了结合实际的探讨,希望对电力工程的技术经济工作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村.电力工程可研决策阶段的技术经济工作[J].2008, Vol.31, No.1

[2]吕淑红.浅析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科技创业月刊,2004,(9).

第7篇:工程经济决策能力范文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投资收益

Abstract: the whole process control of project cost is a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economic, organizational and contrac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mprehensive work, required by all parties work together to complete, each link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it and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closely connected. Only i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stage, the design phase of the project,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stage, the project completion settlement stage to strengthen the dynamic control, to determine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cost control.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investment income

中图分类号:TU7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实施阶段运用技术经济手段把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意义

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即工程投资决策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工程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都关系到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统计资料显示,在工程投资决策阶段及设计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30%-75%,而在实施阶段影响建设投资造价的可能性仅为5%-25%。显而易见,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工程实施之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工程投资决策是决定因素,而设计则是关键因素。

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积极的意义是要促进建设、施工、设计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对保证和加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二、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及做出判断的决定过程。正确的项目投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项目投资决策。项目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及投资效果的好坏。正确决策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对投资项目能否取得预期的经济、社会效益起到关键作用。建设项目一般周期较长、投资较大、风险也较大。建设项目具有不可逆转性,一旦投资下去,工程建设起来,设备安装起来了,即使发现错了,也很难更改,损失很难挽回。因此,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对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的控制具有决定性作用。

2.1正确的项目决策,决定了工程造价是否合理。项目决策正确,意味着可以优选出最佳投资方案,这样才能合理估计和计算工程造价,并且在实现最优投资方案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2.2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决策阶段各项经济技术决策,对该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的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决策阶段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阶段,直接影响着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是否科学、合理。

2.3项目决策的深度影响投资估算的精度,也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在初步决策阶段,投资估算的误差率应控制在±30%左右;而在详细可行性阶段,投资估算的误差率应控制在±10%以内。

三、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在项目设计阶段加强造价控制,可以使整体的造价结构更加合理,提高资金利用率。设计阶段主要的计价形式是编制设计预算,利用预算,及时了解工程造价结构,从而详细分析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实现科学的资源配置,并通过价值工程理论分析工程项目建设中每个部分的协调程度,让项目功能和成本造价更和谐。

3.1优化设计方案,满足建设工程投资的收益要求

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后,应由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从经济、安全、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最后确定一个最为科学的方案,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能实现全方位进步。

3.2对工程项目实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是根据已经审批合格的项目可行性报告来确定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在投资预算的范围内施工,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我们在项目设计中,应积极应用限额设计模式,根据设计程序,逐层控制总投资量,并将其贯穿于项目工程的每个设计环节,加强纵向控制;在不同的设计阶段,需分别进行设计投资规划,分块限额,并详细的分配到点和面上,实现纵向与横向控制的结合,同时抓住造价控制的核心,全面控制“三超”问题。

四、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招投标主要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投标和施工招投标两个方面。建设单位通过招标,选择合格的施工单位,这对保证项目投资,提高工程质量、进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招标过程中也应加强成本控制,业主方面需做好以下几点:

4.1招标必须严格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此过程中,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有需要时还应进行实地考察,避免出现一级企业转包,二级企业进场等违规现象,合理控制工程成本。

4.2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主要推行的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报价与合理低价中标模式。因此,作为业主,应合理看待低价中标,预防投标单位为实现低价中标而进行恶意竞争。所谓合理低价,就是在施工单位保证建筑质量和工期情况下的合理低价。

4.3要重视工程项目的合同签订,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应合法、合理,对于涉及到施工费用的,如工期、价款的结算方式、违约争议处理等,都必须详细列出。在签订的过程中,对于文件中不具体、不清楚的内容,需进行协商,并争取得到有利于合理低价的合同条款。

五、施工合同是造价控制的依据

施工合同规定了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加强履约能力的保障,是日后工程结算的依据,应特别注重合同条款的严谨性、合理性。

5.1竣工结算的方式。包括合同价款多少、承包方式、风险费用包含内容等。现在工程竣工结算多采用工程量按实结算,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包干,设计变更部分再进行调整的方式。合同中若不明确变更部分价款如何确定,费用如何计取,就容易成为结算争执的焦点。通常合同中对于施工中出现工程变更等造成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其综合单价按下列方法确定:①投标报价中已有适用的综合单价,按已有的综合单价确定;②投标报价中有类似的综合单价,参照类似的综合单价确定;③投标报价中没有适用或类似的综合单价,依据施工方投标书所报的人工、材料、机械价格、取费费率编制综合单价及分析,经监理、发包人及审计部门审定后作为结算依据。

5.2材料价格取定方式应明确。在招标阶段可能存在如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不太明确或甲方暂定价格的项目,在施工阶段也可能发生材料设备的变更,因此在施工合同中应事先明确材料价格取定及调整的方法,这是避免出现事后争议的有效措施。

5.3相关费用计取条件及方式的明确。如提前竣工措施费、特殊技术措施费等。

5.4工期的合理性。在国家工期定额规定调整的范围内,不可不顾现场条件、技术水平,盲目缩短工期,以免造成质量隐患。

六、全面加强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对策

6.1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法规制度建设

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国有投资工程造价管理,与国家投资效益、国有资产增值以及建设各方的利益都有直接关系,但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因素,我国工程造价还存在分阶段管理的问题,这种方式不仅会导致工程造价难以控制,还有可能引起施工纠纷,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规范还没有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上的责任与义务混乱,随意性大,难以控制和约束。因此,要及时完善工程造价管理规章度的建设,保证工程造价有法可依。

6.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

目前,国内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除了少数具备造价工程师资格证书外,其余都是持有预算员资格证书的人员, 不利于工程造价管理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加强人员培训,特别是造价工程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增强专业能力,这样,施工单位才能在建设中完善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在编制投标报价时,才能正确的掌握材料价格、机械使用费、劳务市场价格等市场行情,才能根据市场的发展做出预测,合理使用资金,同时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6.3项目实施及竣工决算中审计制度的落实

在施工企业经济独立核算的情况下,施工单位都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标。所以,需及时把握好开标审计、开标、评标审计,定标、合同审计、及决算审计。开标、评标、定标、合同审计,都是审查其合理性、公正性的必要手段,而竣工审计是施工项目审查后的最后一关,关键是为了督促施工单位强化成本控制意识,不断健全管理制度 。 除此之外,还应制定相关的审计制度,只有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开展工作,才能保证决算的真实性、严肃性。

第8篇:工程经济决策能力范文

一、治理视角的村民自治

当前学术界对村民自治的研究,包含着两种十分不同的视角,一种视角主要从民主的方面来研究村民自治制度实施的状况及其后果,这种视角关注的焦点问题是村民自治制度作为一种民主制度,在当前村庄社会中的实施状况及其对村民民主意识、民主观念乃至民主技术的训练程度,这种视角的研究是当前学术界村民自治研究的主流;另一种视角是从治理的方面研究村民自治制度实施状况及后果,特别是研究村民自治的实践可能性,其关注的焦点是村民自治作为一种民主化的村级治理的具体过程、运作基础及其主要特征,这种视角的研究近年逐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成为村民自治研究由政策性解释学术研究向政策基础性学术研究过渡的重要标志。 从治理的视角来研究村民自治,村民自治制度安排就变成为一种民主化的村级治理制度,这种制度既不同于传统的村庄自治,也不同于政权意义上的民主制度,用“村民自治”而不是“村自治”这一概念,表达了前一种治理的含义[1],村民自治是一种社会民主而非政治民主,则表达了后一种治理的含义。

从治理的角度来研究村民自治,正好与村民自治制度的缘起相关。村民自治制度在广西一些山区自发产生的时候,就是为了应对人民公社解体之后出现的社会失序现象[2],自发产生的村委会引起国家的重视,既与当时民主化的语境有关,也与当时农村治理面临的困境有关。而在实践中和《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来看,村民自治在村庄(行政村)秩序保持中可以起到的作用,应是村民自治的核心要义。 民主化村级治理的关键即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村庄内生秩序状态,这种状态是通过四种民主办法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来达到的。从治理角度研究村民自治,实质上就是研究以民主的办法来形成村庄内生秩序,这些秩序包括经济的合作(如公共工程建设),抵御上级过度的提取,抗御地痞对村庄的骚扰,以及监督村干部的行为等等,这样,治理视角所关注的问题就是用民主的办法来形成内生村庄秩序时的过程、可能及特征。而正是因为村集体经济资源状况的不同,造成了用民主的办法来形成村庄秩序时的过程、可能、特征及其侧重点上的不同,这种不同就是我们本文将要重点讨论的民主化村级治理的分配型和动员型类型。我们将以村民代表会议的民主决策过程及村民代表能力来展开讨论。

二、民主化村级治理的理论过程

若理想化,民主化村级治理可以划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一个部分是用民主的办法来决策村务,其内容包括选举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召开村民会议表决,以村民代表会议的形式进行村务决策和监督;一个部分是用集中的办法来办理村务,即由村干部这些具体的村民推选出来的人将村民决策的村务办理下去。

展开以上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的实质就是形成村务决策和推选出执行这些村务决策的人员,从理想状态来讲,村民可以随时罢免自己选出来的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实际上则因为罢免需要成本,就为村干部以及村民代表的行为相对脱离村民意愿提供了可能。村干部及村民代表这种相对脱离村民的状态,必然带来民主化村级治理的第二个部分即用集中的办法来办理村务的后果。相对的脱离既为村干部创造了发挥个人才干的空间,也为村干部提供了谋求私利的机会。

村民代表也是相对脱离于村民的,但一般来讲,村民代表较村干部离村民更近,一是因为村民代表是更小范围村民推选出来的,更重要的是,村民代表并不掌握着村干部一样办理村务的权力,而只是决策和监督村务的权力。因此,也可以将村民代表当作村民的一个部分,而单独将村干部作村务的办理人,即集中的主体。

从村务决策的形成即村民意愿的角度,村级治理面对的首要问题当然是村集体公益的维护,或说如何在村庄范围内获得公益,减少外部性,这种村民意愿的典型是修路架桥和维护治安等具有强烈外部性的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在不能依靠外部的国家和村内个人提供的情况下,村集体办理这些事业成为最佳选择,这时候,村民都会有让村集体来兴建这些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的愿望和要求,村民也很容易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的形式形成具体的村务决策。

问题是,虽然每个村民都希望获得公益的好处,但每个村民也会尽可能减少自己为获益所付出的成本。每一项公共工程和每一件公益事业的受益者或受益者的受益程度都是不平衡的,一些人受益很多,一些人受益无多甚至反受其害,这样,虽然村民都期待村中公益,却因为受益不可能均衡,而鲜有在每一件具体的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决策中一致同意的情况。少数人服从多数人正是实践中运行的民主制度的规则,大多数村民或村民代表可以作出村务的决策,但村务的办理却难以跨越这些具体村务决策中的少数反对派。

在办理村务时,村干部缺乏制度上和组织上对付反对派的办法,虽然这些反对派只是村中的少数派甚至只是个别村民,这时候,村干部可以调用两种资源,一是村庄舆论压力,一是个人魅力。当反对大多数村民的少数村民在村庄中处处感受到来自乡邻以道德评价为特征的舆论压力时,他们不得不随大流,忍受自己的“苦难”。舆论压力正是传统社会的特征,涂尔干的“机械关联”就是这个意思。当前中国农村因为经受巨大变革,“机械关联”大都解体,村庄舆论压力难以阻止少数人对自身利益的寻求。个人魅力是村干部可以调用的另一种资源。一个善于说理的人往往可以说服那些不能忍受暂时受到利益损害村民去期待不久的利益回报,一个道德高尚的村干部可以让村民提高对利益受损的忍受度,一个社会关系多的村干部可以带来反对者的压力,而一个性情暴燥、身体强健的村干部,则可以构成对反对者的身体威胁。总而言之,在村庄舆论不能对村中少数反对派构成压力时,办理村务的村干部的个人魅力和能力,就成为一种可能的替代手段,现实中这种情况到处可见。除以上两种办法以外,村集体经济成为村干部可以调用的另一种资源。拥有丰富村集体经济资源的村庄,大多数村民可以不顾少数人的反对而决定资源如何分配与使用,村干部也可以利用村集体资源来建立对村民的奖罚机制,少数村民若反对大多数村民的愿望和决策,他们虽然可以不顾村庄的舆论压力,却不得不考虑经济利益上可能受到的损害,从而不得不照应多数人的愿望。况且村集体经济资源的丰富,使得村干部可以不从村民那里抽取资源,就可以办理好村中公益事业。

麻烦出在村集体经济较少的村庄。较少的村集体经济决定了办理村中公益事业,需要从村民手中抽取资源,所谓“村民事业村民办”这一可以套用在任何具体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上面标语所表达的。而这种提取因为缺乏强制手段(村级民主不是国家民主的一个部分,不具有暴力工具的后盾),而在少数反对派拒绝出钱出力时,村干部无计可施。较少的村集体资源也减少了村干部强制村民顺应村中大多数人意愿或村中公益事业的能力。这样一来,在一些村集体资源较少的村庄,在既缺乏村庄舆论压力,又缺少村庄能人的情况下,村庄中公益事业就可能成为每个村民都期待,但每一件公共工程或公益事业都因为受到少数村民的反对,而办不下去的状况,这种状况会大大损害村民本来可能得到的好处,或为了得到这种好处,而不得不让每个村民花费更大代价(比如集体建供水设施和每户打井)。办理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的村民意愿是不成问题,通过村民大会或代表会议形成村务决策也不成问题,但在办理村务时,村干部却往往面对着无法逾越的少数反对者的反对,最终致使民主化的村级治理效果不佳。

这就是说,从理论上看,决定民主化村级治理状况的关键是村中可能出现的少数反对派能否被说服成为合作者,或直接说被压服。如前所述,这取决于村干部的个人能力,村庄舆论压力以及集体经济资源的多少。

村干部个人能力和村庄舆论与民主化的村级治理的互动关系,我们已分别讨论[3],本文中,我们重点讨论村集体经济资源对于民主化村级治理的影响。

三、集体资源与民主化村级治理的类型

如前所述,村集体经济资源在两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民主化的村级治理,丰富的村集体经济资源增加了村干部说服或压服少数反对派的能力,同时,丰富的村集体资源使得民主化村级治理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不是经济资源的提取,而是集体资源的分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民主化村级治理可以依据村集体资源的多少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动员型村级治理和分配型村级治理。

在村集体经济贫乏的村庄,民主化村级治理包括以下两个具体过程,一是相对容易达成的关于村庄秩序的决策,特别是修路架桥等公共工程和维护治安等公益事业的决策。而在这些决策达成以后,村干部就必须说服村中的少数反对派以顺利完成决策。因为村集体经济资源的贫乏,村中举办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所需要的人、财、物资源必须从村民中提取出来,这个从村民中提取人财物资源的过程,往往是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能否办成的关键,若村中有少数村民拒绝这种人财物的提取,村干部缺乏对这些村民的强制手段,而只要村中有少数人可以拒绝这种提取,村中的其他村民必然起而效仿。一件于所有村民有益的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因为村干部无法说服少数反对者而最终流产,这种一再流产的好事,反过来会打击村民对村集体的信心和合作办理公益事业的信心,村民不再指望有公共的集体利益,而不得不付出更高的代价去追求自我的秩序。

村民不会满足于每个人自己为政的状况,而会越来越感受到集体合作的好处。河上架桥方便了每个村民的出行,泥泞的小路为每个村民带来了麻烦,治安不良则造成了每个村民的不安全感。而因为公共工程等事业的外部性,没有哪一个单个的村民有能力提供这些每个村民都需要的秩序,村民怀念起人民公社时期的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来,村庄秩序成为村民的追求目标。村庄公共秩序受到的破坏越严重,村民对公共工程的需要就越强烈,就会有越多的村庄公共舆论要求村干部为村民办些实事,会有越多的村民愿意为获得村庄公共秩序而牺牲一些个人暂时的利益,会有越多的对少数反对派的压力,这种情况下,村庄中若有强人出来担任村干部,他便可以借助这种舆论上的强势,以自己的说理能力或身体暴力来说服或压服村中少数反对派,村中公共工程最终建得越来越多,村庄秩序反过来以远远超过村民个人付出的程度回报每个村民,这个强人村干部因此威信更高,为村民提供公共秩序的能力更强,他达成了村集体经济贫乏村庄中汲取村中经济资源以维持村庄秩序这一村庄自治的目标。

村庄自治不同于村民自治,以强人治村为特色的村庄自治,容易出现两个引起村民不满的问题,一是强人治村时,他选择的治理目标可能会过于脱离村民愿望的实际,这种对实际的脱离,既可以包括上级安排下来的超出村庄实际需要的种种达标升级活动,也可以包括他因为个人眼界的局限乃至私利考虑而决定下来的公共工程目标。二是强人治村容易出现权力的滥用,尤其是在办理公共工程等公益事业中,为自己谋取私利,最终导致好的公共工程目标成为村民支出的恶梦,村民手中的资源是提取上去了,公共工程却遥遥无期。村民因此而失望和愤怒。村民自治作为一种民主化的村级治理办法,正是要解决以上村庄自治中可能存在的弱点。一方面,民主化的村级治理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形式达成公共工程的决策,这就从理论上排除了村庄公共工程脱离村民意愿实际的可能。而在村干部办理公共工程的过程中,村民不仅有通过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监督村干部的制度,而且村民理论上可以通过选举或罢免村干部来约束村干部的不良行为。正是通过以上两个过程,民主化村级治理为村集体经济资源贫乏村庄的村民提供了获得村庄秩序的信心、渠道和能力,村民因此有更多筹办公共工程的积极性,村干部也因此有更多举办公共工程的雄心和能力。

换句话说,在村集体经济资源贫乏村庄,村级治理或村庄公共秩序获得的关键,是村干部提取经济资源的能力,民主化村级治理因为解决了强人治村中容易引起村民不满的因素,而提高了村民对公共工程的信心和支持力度,从而提高了村干部在办理村庄公共工程时说服少数反对者和动员村庄资源的能力。显然,集体经济资源贫乏村庄的民主化村级治理的核心,正是这种村庄资源动员能力的提高,因此,可以将这种民主化的村级治理称之为动员型村级治理。

与集体经济资源贫乏村不同,掌握着大量村集体经济资源村庄的治理,因为拥有大量可供支配的经济资源,而具有很强的提供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的能力,村庄秩序在某种意义上是不成问题的。但这并不是说掌握有大量集体资源村庄的秩序不会遇到挑战,这种挑战同样来自于村中的少数反对派。

既然掌握有大量经济资源,村干部便有使用这些经济资源的理由,而正是村集体经济资源的使用上面,不受监督的村干部可能会谋取自己的私人好处,集体资源越多,村干部谋取私人好处的危险性就越大。他们名义上是在建一座桥,但事实上这种桥只是方便了村中少数人的出行,而大多数村民获益不多,甚至他们建桥之初,就是为了将工程承包到自己亲友,以捞取个人好处。这样,在拥有大量集体经济资源的村庄,民主化的村级治理可以监督村干部的不良行为,防止村干部滥用村集体资源。不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批准的决策,是违反制度的决策,作出违反制度决策的村干部,不仅可能受到村民的责难,而且在决策出现失误引起争执时,村干部要承担程序不合法的责任。

因此,集体资源丰富村庄的村干部们也乐于召开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来讨论如何使用村集体的资源。这时的村干部在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时,他们完全不同于集体经济贫乏村庄村干部召集村民开会以提高对村庄资源动员能力的动机,他们更多的是需要一个名义上合法的程序,这样在使用村集体经济的资源时,可以减少责任的承担。这种民主化的村级治理,便构成一种分配型的村级治理。

转贴于 四、动员型村级治理与分配型村级治理的比较

如上所述,因为村庄集体经济资源的不同,带来村级治理具体过程和功能重点的不同,这种不同构成了动员型和分配型这样两种类型的民主化村级治理机制。通过比较,可以增加对民主化村级治理类型区分的认识。

对于动员型村级治理而言,既然村集体经济资源贫乏,村集体举办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就需要从每个个体村民手中汲取人财物资源,在村级民主缺乏暴力强制的情况下,村干部缺乏强制提取村民资源的能力,他们便可以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这种形式来讨论村务,通过村民大会的形式来动员村民,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和与村庄精英人物的个人关系来寻求村中的诸种支持。从民主的形式来看,动员型村级治理关注的焦点不是规范的民主形式,而是这种民主办法是否真正具有动员村民的能力,或者说动员型的民主化村级治理,更侧重于实质民主的层面,若村中有若干具有权威影响的精英人物,村干部将这些精英人物请过来开一个并不规范的村民议事会,这个议事会即可以作出一个有助于建设村庄公共工程和提高村干部工作能力的决策,这个决策可以减少村干部在办理具体村务中受到反对的阻力,反过来,既然民主化村级治理侧重于实质民主的方面,有些时候,通过规范的民主形式比如召开村民大会或由村民选举的村民代表作出的决策,虽然具有多数人通过的结果,少数反对者却并不一定认可这个决策,他们具有足够让这个大多数人通过的决策搁置下来的能力,他们拒绝为诸如公共工程建设和公益事业投资提供他们应该分摊的份额。他们拒绝分摊,便足以造成动员型村级治理的困境,这就引出动员型村级治理的第二个特点,即其民主更多强调一致通过而不是少数服从多数,重大的村务决策多是妥协的结果,而不是表决的结果,举凡表决,大都不会有好的治理效果。从这种意义上讲,动员型村级治理是一种少数人决定的民主治理制度,以村民代表会议决策重大村务的过程为例,动员型村级治理一般较少采取表决的形式来通过决策,而较多充分讨论以达成妥协,参加村民代表会议的人员不仅有正式选举出来的村民代表,而且有受邀请而来的与决策村务有关的各方面头面人物。

若在村民代表会议的讨论中遇到坚定的反对者,哪怕这些反对者只是极少数,且其反对的理由并不充分,这些极少数的反对派也往往有能力使村务决策半途而废。这就构成了动员型村级治理中的少数人决定的后果。不仅如此,动员型村级治理中的村民代表会议作出的决策,还需要村民代表具有代表能力,即村民代表有足够影响村民接受决策的能力,若村民代表的代表能力或代表性不够,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村务决策,同样会在村干部具体办理村务时,受到少数村民的反对,这种反对也有致使通过的村务决策流产的可能。在动员型村级治理中,若有一次诸如公共工程建设的决策被一致通过且顺利实施,村民可以从中获得好处,村民下一次就有通过更多如此决策的理由与可能,这样一来,民主化的村级治理制度在村集体经济资源贫乏的村庄也可以得到有效运作,村庄动员能力日渐增强,而村庄秩序日渐获得,在民主与村庄秩序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这构成了一种增强型的动员型村级治理类型。不过,并非所有动员型村级治理制度都具有增强型的特征。若有多次对全村公益十分重要却因为少数村民的反对而不能达成决策的事情发生,就会影响村民对集体合作的信心,少数村民也更加敢于声明个人利益而不顾村庄利益。这样的少数总是存在,在每一件具体的村务中都会存在,这样造成民主化村级治理的困境:村庄动员能力下降,村庄日渐失序,在民主与村庄秩序之间形成了负反馈,这构成了减弱型村级治理类型。

对于分配型村级治理而言,因为村集体掌握着丰富的经济资源,其运作特点便与动员型村级治理十分不同。在民主的形式上看,分配型村级治理因为关注的焦点不是从村民那里汲取资源,而是如何合法地使用村集体占有的资源,因此,这种民主更加注重其形式的层面,村务决策一般会有规范的程序,关注程序合法性,决策过程强调少数服从多数,参与决策人应具有合法的参与身份,非正式参与者没有表决的资格等。以村民代表会议为例,在作出重大村务决策时,大多强调参加会议人员的合法身份,要有较为规范的会议记录,参加会议的人员需要签名以示自己对重大村务决策负担责任,倾向于用表决的形式通过决策,村民代表的代表能力并不如动员型村级治理村庄那么重要,只要是通过合法程序产生的,什么样的人当村民代表关系都不很大。与此相关,村民代表会议在决策村务时,少数反对者的声音往往被大多数人所掩盖,而显得过于弱小,而通过的村务决策在村中即使遇到反对者,也不大会中途改变。从这种意义上说,分配型村级治理是一种多数人决定的民主治理制度,在某些时候,多数人可能过于忽视村中少数派的声音,而构成实质上的多数人专制。

五、结语

以上简略地疏理了民主化村级治理两种类型的不同,这种疏理对于深化村级治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当前展开实证研究的村级治理来讲,学术界大多忽视了村级治理类型不同所具有的不同意涵,而将动员型村级治理与分配型村级治理混为一谈。一般来讲,在城郊农村和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土地的增值,土地集体所有的产权安排,使得村集体往往可以从升值的土地中获益甚多,村集体不仅掌握着大量升值的土地资源,而且掌握着土地征用款的使用权,这些集体拥有的资源,就为分配型村级治理提供了村庄前提。此外,那些村办企业发展较好的富强村庄,也具有分配型村级治理类型所具有的一应特征。从当前这些村集体占有大量经济资源的村庄数量来看,这类村庄的数量无疑只是农村的极少数,10%左右,但从学术界现有实际研究来看,只占少数的分配型村庄却受到了多数学者的关怀,而占中国农村90%的动员型村级治理村庄,却很少受到学者的关注。这显然不是很正常的现象。换句话说,通过民主化村级治理类型区分,可以凸现分配型村级治理和动员型村级治理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及它们所代表村庄的实践意义。

其次,作以上治理类型的区分,有助于让村级治理研究者特别是实证研究者明确自己研究村庄的类型,从而避免以偏概念,防此在提出理论观点,特别是政策建议时,有意无意忽略自己调查的个案背景,而作出一统中国农村自己的研究结论。 再次,以上治理类型的区分,还有助于理解学术界在乡村研究领域的学术和政策争论。当前学术界的一些争论,之所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并且都有实证研究的支持,往往是争论双方缺乏对乡村治理类型的把握,动员型村级治理村庄的调查当然把握不住分配型村级治理制度的特片,反之亦然。

我们以上所作的关于民主化村级治理的两分,是关于村级治理研究的一个初步成果,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相关成果出现。

[1] 参见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45页。

第9篇:工程经济决策能力范文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教学效果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管理类(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科平台课程,是由工程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适宜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课程设计是工程经济学实践教学的一个主要形式,通常是在理论课程结束后,集中安排一周的时间来进行该项工作。课程设计的主题多采用“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其任务是让学生对某个具体的工程项目(通常是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案例)进行经济评价,学生要收集、整理、估算项目的基础数据,编制相关财务评价报表,计算相关经济评价指标,再根据工程项目财务评价的内容分别进行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生存能力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据此给出经济评价的结论和建议,并形成完整的经济评价报告。

1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分析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理论教学效果。在课程基本理论的教学环节中不难发现,工程管理类(尤其在土木工程学科背景下)学生经济方面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重计算轻分析”的心态,对一些知识的掌握比较模糊,他们知道净现金流量和利润的概念,却总搞不清二者的关系;他们知道折旧是固定资产转移到成本中去的价值,却想不通为什么折旧可以用于归还欠款;他们会计算净现值、投资收益率指标,却不会用这些指标来分析方案的经济效果。而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很难在工程经济学有限的课时讲授中交代清楚。课程设计以工程项目经济评价为主要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即是对工程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全面综合运用,当面对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反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探寻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使原本模糊的知识变清晰,使原本片段的知识融会贯通,将知识掌握得更为深入和扎实,为学生日后从事实践工作、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或相关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其掌握从事建设领域相关决策分析的基本技能。工程经济学是强调实践应用性的一门学科,该学科的产生源于对工程师所肩负的经济责任的认识和需求,是为工程师提供的一套系统的用以分析工程项目经济性的方法。目前,工程经济分析方法已经成为工程建设过程中科学决策的有效工具,并得以广泛应用,无论是在项目前期的投资决策阶段,还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工程经济分析方法研究工程项目活动的代价及目标实现程度,并在此基础寻求实现目标的最有效途径,可以有效节约资源,使工程项目建设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工程建设领域的相关的注册工程师考试中,也体现出对工程师,尤其是从事项目管理类工作的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工程经济分析能力的要求。因此,通过课程设计,着眼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经济分析方法的重要应用领域——建设项目前期决策阶段的经济评价工作,让学生完成一个源于实际的工程项目案例的经济评价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在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工程咨询等领域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2影响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在课程设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影响了课程设计的实施效果。(1)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抄袭复制现象较多。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同学的理论基础较差,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较为吃力。另一方面,课程设计通常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成员完共用一个工程项目案例,尽管教师为了保证每个成员能独立完成工作,会在在参数的设置上进行一些调整,使每个同学的计算数据都有所差别,但是这种区别性对整体计算的影响较小,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借鉴的情况还是较多出现。这就使得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同学不能通过课程设计获得应有的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受益面缩小。(2)计算过程耗时较多,准确性低。项目财务评价的过程首先是基础数据的估算和财务评价报表填制的过程,是一个涉及到十几张表格的庞大数据系统,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庞杂,有些情况在理论课教学时只是较简单的说明,而在实际操作时却有很多具体的表现,因此,对数据的整理和计算耗时较多,而且极易出错。这种情况使学生在工作中容易本末倒置,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纠结于一个一个的具体数字的计算,而忽视了对于项目整体的把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也容易消耗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教师对课程设计结果的评价较为困难。课程设计成果的质量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评价,一是数据、指标计算的准确性,二是项目经济评价报告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其中,对计算准确性的评价较为困难,因为在十几张财务评价表格中,其中一个数据的错误,就可能使所有表格的数据都发生错误,所以仅仅通过最终结论来判断学生的应用能力是不合理的,这就需要老师寻根溯源,找到学生最初发生错误的那个知识点,并以学生知识点的错误率作为最终评判的依据。由于一名教师可能要指导几十份的课程设计,就使得这种评价工作量巨大,很难保质保量地实现。

3提升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基础环节建设

笔者认为,要想解决上述问题,除了要加强课程设计的过程指导和管理工作,以下几项与课程设计相关的基础工作的完善将会有效提高课程设计工作的教学效果。

3.1要进一步完善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案例库的建设

课程设计案例库中收集整理了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案例或经济评价案例,并在原案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编,使之能够适应课程设计工作的需要。首先,应该充实案例库中案例的数量,减少多个学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经济评价的情况,有利于控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抄袭借鉴现象。其次,注意项目类型的选择,将生产性建设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作为案例库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是因为这两类项目经济评价相关的知识点是各类相关考试中的重点,另一方面,这两类项目也是学生在日后工作中较多面对的建设项目类型,所以以这两类建设项目为对象进行经济评价工作可以使学生取得更多的收获。然后,要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合理的改编,要将收集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经济评价报告)的形式改变成可提供给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任务书的形式,一是要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案例的基本概况;二是要抽离出必要的基础数据,作为学生计算的基础;三是要设计出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要能够尽可能广地涵盖所学知识点;四是还要对案例中的一些数据进行调整和更改,比如将过长的建设期缩短,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工作量。

3.2要提高学生的Excel应用能力

Excel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简明的表格编制功能和丰富的财务函数,可以轻松完成工程项目财务评价数据的统计整理、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工作。而且,完成的表格可以实现自动化分析,该功能在不确定性分析环节的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只需要通过变动某个不确定性因素就可以实现整套表格和计算指标的数据更新,极大程度上减少了计算工作量,有利于降低计算失误率。因此,应该在进行课程设计工作前就让学生掌握Excel软件在工程经济评价中的基本应用方法。对于没有条件单独设置实验课程的,教师可以将Excel的应用方法灵活穿插到授课过程中,比如对于时间价值的计算、评价指标的计算这类比较简单清楚的函数运算问题,可以通过课堂演示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编制财务评价报表这类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可以将案例讲授结合演示操作进行,有条件的可以将这部分内容搬到机房学习,让学生有机会边听边看边操作,在不额外占用课时的情况下,提升软件应用能力,确保课程设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3建立工程经济电算化分析平台

工程经济电算化分析平台是利用Excel软件编制的能够进行工程项目财务评价自动化运算的一整套财务评价运算系统。只要在该系统的参数页面输入评价项目投资、收入、成本、税率、借款及还款方式等所有相关参数,就可以输出一整套的财务评价报表并计算出各类评价指标值。利用该平台的自动化运算功能,在布置课程设计任务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案例有限的情况下,对案例的基础参数进行较大范围的组合调整,在一个案例基础上衍生出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的多个可供评价案例,有利于确保课程设计过程中每个人都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该平台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课程设计成果的检验,提高课程设计成果检验的准确性,并有助于降低教师在该环节的工作量。此外,电算化分析平台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项目财务评价的技能,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或在从事工程项目前期决策方向的毕业设计时,该平台也可以帮助其完成相关计算或检验工作。

4结束语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是促进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工程经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一个基础环节,为了保证该环节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课程设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完善课程设计案例库建设、采取提高学生excel应用能力的相关措施、建立工程经济电算化分析平台等工作,为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的实施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平台,有效提高了课程设计环节的教学效果。

作者:徐雪虹 单位: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