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校园智慧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圆通 灵活 智慧 人本 高效 无界 发展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通常意义上的管理,我们都把之落实到行动、模式或策略中。但管理不仅仅如此,它更应是一种思想、一重智慧。思想决定了管理的运作模式,而智慧达成了管理的最终目标。笔者对于校园管理的理解在“圆通”二字上。
“管”的本义就是细长中空的东西,四周被堵塞,中央可通达。使之闭塞为堵;使之通达为疏。“管”的引申意思就是有堵有疏、疏堵结合。“理”,本义为玉石剖开后的纹路;引申的意思就是合理、顺理。所以,管理犹如治水,疏堵结合、顺应规律而已。如果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去思考,那么这种疏堵的艺术就是圆通的智慧。
一、精细规范前提下的高效管理
学校离不开细致规范的管理,但这么繁杂的系统工程,校长想要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去掌控无疑是不明智的,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认为“优秀校长对学校的管理一定要抓住核心”,他提倡校长要“有所不为”要“为大不为小”。管理者不是管家,样样都要亲力亲为;管理者不是监工,事事都要洞明监察。最有效的管理应该是让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职责,都能够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该做什么、怎么做应该是一种习惯,不需要督促。
每年的九月,“家访”定是苏城教育热词。九月本来就是老师们最忙的一个月,又多了家访的工作量,压力确实很大。但既然要做,那就要把花下去的时间和功夫达到最好的效果。学校提出:要用真诚和智慧,打造家访满意度。于是老师们各司其职,思考如何来解决家访这一社会热点,学校难点工作,德育处早在家访月启动之前,就向每个家长发了信,把家访的目的和内容首先告知家长,“家庭是孩子快乐成长的第一学校,学校又是孩子健康发展的第二家庭”,第一句话就把学校和家庭紧紧拉在一起了。为了达到阳光家访、和谐家访、廉洁家访、便民家访的效果,信里还明确了家访纪律,提出了教师家访“六不准”。收到这样的信,家长自然没有了顾虑和各种不必要的误解。和信一起发到家长手中的还有家访预约卡,除了预约时间外,卡上还包括了“家访时最希望老师带来什么样的信息”“新学期,你对孩子的三个要求”“孩子最突出的三个优点”等等内容。“这个预约卡让我们感受到学校的用心,处处为孩子着想的工作作风,让我深深感动。尤其是两位老师和我谈话,一直是站着的,水都没有喝一口,还自带了拖鞋,换鞋进门,这样的家访,我们家长欢迎。”一位家长说。家长的工作做到位的同时,学校也给老师提供了家访的各种准备预案。针对一些80、90后年轻老师,学校制定了家访细节手册,“切忌告状式家访、切忌与家长‘斗气’、了解家庭教育情况的同时,也要尊重家长的隐私,不当面指责家长,背后议论……”家访结束后,在教科室组织的《我和我的家访故事》主题沙龙上大家畅谈心得分享体验。
二、遵循规律基础下的人本管理
我们对教育规律的把握程度,认知水平,深刻地决定着我们的教育境界与教育内涵。规律是不容违背的,认识教育规律,掌握教育规律,对规律与立场的那份坚守,应该是校长的内省与自觉。
规律彰显的是一种哲学的力量。如何把冷冰冰的规律在校长手中运用得温暖起来、温和起来,弥散厚重的人文情怀,这是需要校长智慧的,在长期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管理的第一要义是得人心。要能够安人。安人的历程,是由开心而交心,藉交心而共同关心,然后产生同心的一连串心与心的变化,所以校长要难得糊涂,要有容人之心,懂得舍得,能忍辱负重;校长要懂得兼顾多方利益:学校、学生、教师、社会、领导;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等。工作中要努力践行“让幸福在校园诗意地栖居”的追求:学校不设“签到簿”,在签到教师迟到的分秒之时也签掉了教师内心深处的温暖。针对教师个性独特、秉性各异,我们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有人说老同志有资历无追求难相处,我们提倡尊重为先、民主议事、谦恭礼让;有人说体育老师底蕴不足、自由散漫难管理,我们提倡双方感情互通、个人价值认同、共同愿景期待,与他们结下深厚情谊,工作也得以顺利开展。这便诠释了圆通管理的要义。
三、科学民主保障下的制度管理
西方管理讲求科学。凡事制度先行,有法可依。校园管理也要有制度,但除了规范化,系统化之外,还要考究人性化的特质。团队成员共同执行,由“人治”转为“法治”,但这同样要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关心、信任和尊重。学校采取民主的商量方式让教师参与制定和修改学校的改革发展方案、教师绩效工资方案、岗位设置方案、各类规章制度等,在大家强烈的认同感之下刚性制度也充满了柔性,从上到下,目标明确,各司其职,恪守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
四、灵活策略支撑下的无界管理
1 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以浙江大学为例)
当前,在我国高等学校中,随着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信息化应用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基本上解决了学校业务部门的管理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各地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普遍、共性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有:网络基础设施的接入手段比较单一,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信息之间缺乏必要的关联,容易形成信息孤岛,数字资源建设投入较少,各信息系统缺乏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信息化安全及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尤其是不同部门之间缺乏信息的共享与交流,自动化程度相当低。诸多问题,迫切要求基于先进技术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的出现,智慧校园管理系统是建设智慧校园的前提和保障条件。
浙江大学从2010年开始动工,将正在建设中的紫金港校区西区作为建设智慧校园的试验田,计划在2015年前把该校区西区建设成为智慧校园。智慧校园的“智”是指学校的智商,强调智能化与自动化,“慧”是指人的情商,强调人的灵性与创造力。智慧校园的理念,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提高高等学校的管理水平、科研效率和能力,改善师生员工的教学科研条件,优化学习、生活条件,创造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就是充分利用当今先进技术实现上述智慧校园的理念,创造优质、高效的教学、科研、管理、育人环境,绿色、生态、和谐的校园。
2 智慧校园建设的保障条件
2.1 人力投入。为保证智慧校园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首先必须保证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投入,把科学配置建设智慧校园的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建立一支智慧校园建设的专业队伍,这支队伍中必须包含有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2 规章制度建设和长期规划。科学合理的校园规划,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校园节地、节水、节能,使人财物得到最优组合。对属于投资大、周期长、难度大、影响面广的复杂型系统工程的智慧校园的建设,更应有一个科学完善、周全的长期规划。
2.3 校园网络化建设。校园网络化建设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的内容。浙江大学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规划中,将校园网络化建设分成以下三大部分。即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云计算平台和物联感知系统。
3 智慧校园建设中的电子文档管理模式
3.1 部门产生文档在线编辑和公开。对各部门产生形成的电子文件进行在线编辑是电子文档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文档在线编辑管理,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电子文档流转新技术,该新技术集网络共享、文档实时编辑和纠错、集成数据库技术的高效检索等功能为一体,它允许用户远程操作文档,能够实现文档从创建、修改、审批、存储、转发、查询到重复使用的处理过程,从而使办公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化、自动化和无纸化。文档在线编辑管理系统的主要实现技术,包括基于WAMP/LAMP框架的系统访问模型和基于AJAX技术的文档对象模型,及其基于Office在线编辑技术,等等。经过在线编辑的电子文档,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就可以公开。
3.2 电子公文管理部门的在线归档。对经过在线编辑的电子文件进行在线归档是电子文档管理工作的第二步。智慧校园产生的电子文件根据其来源可分成两类,一类是OA系统内形成的电子文件,另一类是OA系统外形成的电子文件。对于OA系统内形成的电子文件,利用OA系统电子公文归档接口与网络版档案管理系统无缝链接和数据转换实现归档,无缝链接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在线档案服务器中设定电子公文预处理临时库,将系统内的元数据按一定格式导入后,自动转换到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然后将电子原文与目录数据进行关联挂接;对于OA系统外形成的电子文件,通过电子公文管理部门的专职或兼职档案员预先建立目录数据库,然后将电子全文与目录进行关联挂接,并且对电子目录与电子全文进行捆绑来实现在线归档。
3.3 档案人员在线审核和数据上传。对已在线归档的电子文档进行在线审核鉴定,是档案管理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所有离线归档的电子文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在线审核,经鉴定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后,才能离线归档。审核鉴定的方法,是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设计阶段,便开始保管期限表制定工作,由计算机进行自动审核鉴定或者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半自动化审核鉴定;审核鉴定的内容,需要完成三项判断工作:一是某信息集合是否电子文件;二是该电子文件的内容具有多长时间的保存价值;三是电子文件的技术状况能否保证其内容价值的实现。通过档案人员在线审核鉴定的电子文件,才能进行数据上传。
3.4 电子文件离线归档和数据备份。离线归档是对在线归档数据的备份,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数据灾难,离线归档的数据不常被调用,一般也远离系统应用。要做好电子文件离线归档和数据备份的管理工作,必须认真做好以下两项工作。第一,建立电子文档备份体系,保障备份工作顺利开展。首先,应用电子文档安全备份系统,采用磁盘阵列作为备份系统,完成文档原文的异地容灾备份。其次,加强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环境建设,对内网服务器及网站服务器进行扩容升级,定期查杀网络病毒,修复网站数据,实现网站数据的在线和离线备份。最后,在电子文件载体选择上,使用光纤磁带库、外置硬盘和光盘三种类型的存储介质,对电子文档进行异质备份。第二,采用多种备份技术手段,保证电子文档数据备份的有效性。(1)多种存储载体与软件相结合。根据数据备份的实际需求,在载体上可选择磁盘阵列、光盘库或磁带库,在软件上可选择Veritas Storage Replicator或Veritas Backup。(2)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相结合。在本地和异地同时对原电子文档进行备份,可有效地防止自然灾害或人为的破坏,也可有效地抵御网络病毒的侵害和攻击。(3)完全备份和差额备份相结合。差额备份节省备份的时间及存储空间,完全备份的备份时间长且会占较大的存储空间,当恢复时可一次性快速恢复。(4)离线备份和在线备份相结合。在进行离线备份时,服务器将停止用户对电子文档的操作,由此可以避免由于用户操作、修改电子档案而造成数据不一致的问题。而进行在线备份时,服务器不停止用户对电子档案的操作,可实时对电子档案进行备份工作,但该备份方式需要先进的硬件和网络支持,技术上也较为复杂。
3.5 电子文档数据的异质备份和异地备份保管
3.5.1 异质备份。异质备份就是将电子文件从磁盘、光盘、磁带等载体转换成纸质、胶片等其他载体形式保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就是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并存,这种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的并存状况,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会存在。特别是对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必须有相应内容的纸质文件归档保存。根据《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归档时,应同时保存文件的电子版本、纸质版本或缩微品。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会计核算 成本管理
为了促进高职院校的更好发展,必须对做好会计核算成本管理工作,对教育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会计核算工作的水平同时也会对高职院校成本管理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探究会计核算中的成本管理是关系到高职院校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需求的重要基础,对促进高职院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成本管理在高职院校会计核算中需要遵守的主要原则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会计核算中的成本管理,需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权责发生制原则,这主要是指在高职院校会计核算过程中要将实际发生、存在的事件或者是实际的经济业务作为基础,仅仅依据实际收入或者是相关款项的支出作为账务处理依据是不科学的,也就是说会计核算工作要做到权力和责任相统一,在目前安徽高职院校中,权责发生机制并没有得到切实的应用,这就导致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本核算工作不够科学和准确,需要对原本收付实现制开展的核算经济事项进行调整,以此来确保各期收入和成本之间能够构成比例。其次,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相互结合的原则,高职院校开展会计核算的根本就是要对教育成本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因此做好两者之间的相互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管理的效果。最后,要对高职院校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区分,划分出资本性支出、教育事业支出和期间费用支出等,这样能够提高教育成本管理的准确性。二是要对成本费用和收入比例进行匹配,高职院校被划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要实现市场化经营,虽然目前政府下拨的财政资金仍然存在,但是未来高职院校的自主性将进一步强化,在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必须要对费用界限划分原则进行明确,使得投入和产出的关联性进一步强化,维护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稳定运行管理。最后,在高职院校会计核算成本管理中要遵守实际受益原则,也就是说要各项核算要根据实际的成本计价,通过对实际花费进行费用成本管理。
2成本管理在高职院校会计核算中的程序
2.1明_有效的成本管理会计期间
高职院校会计核算成本管理都要对会计期间的有效期进行确定,只有在有效会计期间的成本核算管理才是有效的。同时,还要做好成本计算周期的明确。目前,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核算成本管理时一般是采用公历年份,这样能够有效保障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之间的相互统一性。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到,在确定成本管理会计期间的时候还要对毕业生的生产周期进行综合考虑,以此来保证毕业总成本与生均培养教育成本的准确性。目前安徽高职院校已经是生均拨款,为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确定好具体的成本核算管理项目
新的会计制度管理和指导下,高职院校的会计核算成本管理项目与过去相比也有了一定的变化。总的来说,只要在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所消耗的、所有的资源都是会计核算成本管理的对象。根据高等教育会计制度的新规定,可以将高职院校的成本核算管理的对象分为五个部分,即教育教学支出类、科研事业支出类、行政管理支出类、后期保障支出类以及离退休支出类,要对这五大类别的相关支出项目内容进行明确,提高会计核算成本管理的准确性。
2.3做好成本核算项目的记录和归集工作
由于高职院校的收入项目相对比较单一,因此会计核算工作成本管理开展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但是由于成本核算管理的五大类别涉及到高职院校运行、管理和发展的各个方面,必须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和归集工作才能够确保高职院校的正常发展。因此,财政管理部门要对每一笔的开支进行核算,确定每一笔开支的合理性,然后才能够进行记录和归集,另外,还要对成本费用项目进行及时的汇总,形成完整的教育成本报表,对会计期间内所消耗的成本费用进行管理,不断提升其管理水平,教育报表形成之后,高职院校有关部门要对成本报表进行分析,明确本期教育成本与上期教育成本、目标成本和同行业成本之间的差异,并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明确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并且将其作为成本考核的重要依据,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3结语
高职院校会计核算中的成本管理会对学校的教育成本控制管理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新的会计制度要求和指导下,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且明确成本管理的对象、有效的会计期间、具体的管理核算项目以及做好相关的记录和归集工作,为高职院校的正常运转和健康持续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魏贤富.刍议成本管理在高职院校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5(5):94-97.
[2] 孟凡芝.成本管理在高职院校会计核算中的应用研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17):261.
(一)学生管理队伍稳定性不足、职业化不够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稳定性不足是一个普遍问题,常常出现干满一届就想方设法调岗的情况,愿意把辅导员当成终身职业并长期奋斗的人不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与同期入校的教师相比其收入往往偏低,职称评定也总是落于人后,副高及以上职称的辅导员极少,难以让他们产生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辅导员队伍发展空间得不到保障,外出培训次数少,参与科研课题机会少,内部提拔竞争时也往往难以显出优势。
(二)学生管理系统部门协调不够
多数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整体谋划少的情况,各部门或院(系)往往各自推进、很少整体协调。日常工作中,根据各自上级部门的要求安排工作,往往是动员部署多,检查落实少,一方面工作内容有重复,另一方面又难以避免出现“三不管”地带。
(三)学习动力不足,自学习能力差
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听课、阅读、自学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由于文化基础差,自学习能力弱,学习方法不当,难以持续学习。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缺乏较长远的人生规划和明确的人生目标,管理难度大。
(四)学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学生同样是有理想、有抱负,并且想通过积极学习为实现美好未来而奋斗的。然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与社会接触密切,一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学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当他们接触到社会上一些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或者一些不健康的事物时,就容易模仿他们。这时候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疏导和教育,他们就会以混日子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大学生活。旷课、抽烟、酗酒等不良行为就会接踵而至。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一)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一些优秀学生和专家教授来讲述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当年的学习体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们确实体验到自主学习是优秀人才应有的素质之一。只有切实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有意识的培养这些习惯,并在实践中落实。
(二)加强学生社会适应性
教育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调整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学校应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对于促进大学生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三)优化管理体制机制
从横向上看,学生管理工作应在学校顶层制度设计中对各个职能部门管理职责进行合理划分,尤其要对具体管理工作中的交叉部分明确操作办法,形成既分工、又合作良性机制。从纵向上看,学校、院(系)、班级三级管理体系也需进一步理顺。应当充分赋予院(系)和班级适当的学生管理权,便于相关管理人员及时应对学生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处理问题的实效性。
(四)加强第二课堂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加强对校园第二课堂文化建设的重视,培养以综合能力为基础的专业的技术人才。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文化建设将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塑造综合素质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校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职业教育指导课程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1.2013年底,根据市财政局规定的“2013-2014年度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定点供应商名单”,由经审办选择相应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接洽。2.制定绩效评价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分为六个部分:项目概况、绩效评价依据、绩效评价思路设计、绩效评价体系设计、评价的组织实施、社会调查方案。其中: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社会调查方案,是绩效评价的重要部分,决定着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客观、公正性。3.项目评价的实施过程。(1)会计师事务所走访职能部门,对项目的组织情况、资金使用情况、款项拨付情况、项目进度情况进行访谈;(2)2014年初,会计师事务所分别对沙家浜、西山、黄山疗休养院(所)现场采取勘察、询问、复核和测试的方式收集有关数据和资料,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对比分析;(3)以区、县、局(产业)工会、参加疗休养活动的基层企事业单位和职工作为调查对象,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向10家单位发放单位问卷,同时每家单位发放30份职工问卷。本次绩效评价收回有效单位调查问卷10份,有效职工调查问卷290份。(4)撰写评价报告。
二、职工疗休养活动项目绩效管理中关键事项的说明
(一)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这是绩效评价的核心,也是评价工作是否科学的关键,市总工会职能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多次磋商和修改。根据工会职工疗休养活动项目的特点,绩效评价支出体系的设计遵循价值导向原则、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全面性和简明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用性与专用性相结合原则。同时,参照《上海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框架》,设置三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19个三级指标。具体为:(1)项目决策指标12分:①目标管理4分,②决策管理8分;(2)项目管理指标25分:①投入管理5分,包括预算执行率、预算资金到位率;②财务管理10分,包括项目资金管理制度、项目资金使用、项目成本核算;③项目实施10分,包括项目管理制度建立情况、制度的充分性合理性、制度的执行情况;(3)项目绩效指标63分,①项目产出:27分,包括疗休养接待率、疗休养基地整洁卫生度、疗休养餐饮质量、疗休养接待服务质量;②项目效果:26分,包括职工满意度及效果、单位满意度及效果;③可持续影响力:10分,包括后续疗休养项目投入计划和信息化系统建设。我们觉得指标的设计还是比较合理和科学的。(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为了保证工会职工疗休养活动项目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对于不能量化的指标,要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量化分级。所以,调查问卷设计的合理性、合规性也很重要。为此,市总工会职能部门也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多次磋商和修改。本次调查问卷设计分职工卷和单位卷两种。其中:职工卷偏重于参加疗休养的职工对本次疗休养的切身感受,比如,疗休养住宿整洁卫生程度、餐饮质量、服务人员的态度、行程安排的满意度、疗休养放松身心的效果、意见建议等方面;单位卷偏重于对疗休养总体情况的了解,比如,参加疗休养活动的对象主体、项目的吸引力、职工对疗养院活动的反响、是否建立疗休养相关制度、疗休养费用实际承担比例、对扩大工会影响力的效果、意见建议等方面。
三、效果评价及对存在问题的建议
通过此次绩效评价,可以看出项目决策、投入管理、项目产出及效果目标等指标总体得分较高,但有部分指标如个别疗休养院所项目资金管理制度、项目资金使用充分性、合理性、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工作还需完善与加强。
(一)主要经验
1.基建投入改善疗休养基地住宿条件。为了保障疗休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总工会2012年开始对黄山、西山和沙家浜三所疗养院投入了大额资金进行基本建设,使硬件设施方面得到改善。从职工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各疗休养院(所)基础设施方面得到了职工的肯定。2.实事项目受到职工欢迎。市总工会组织开展的职工疗休养活动是一项直接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的项目,深受职工群众欢迎,特别是将先进工作者优先安排,作为先进工作者参加疗休养的职工亲身感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参加疗休养活动后职工的身心得到放松,劳动积极性得到提高,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二)问题与建议
摘 要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2010年12月我国相关部门颁布了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并于2012年1月1日正式实施。毫无疑问,新实施的《医院会计制度》会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就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背景和其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展开论述。
关键词 医院 会计制度 财务管理 影响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颁布和实施的背景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之前,我国施行的是于1998年实施于1999年1月1日的《医院会计制度》。尽管这一会计制度实施以来,对于我国医院的财务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以及医疗卫生体制的深化改革决定了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和我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并在现实工作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旧的医院会计制度所涉及的会计核算方法不能同我国不断完善的财政制度相配合,不利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和执行工作。2.按照旧的医院会计制度,我国医院所有的固定资产是不计折旧率的,反映在会计的相关报表中的价值是不变的,然而事实上医院的固定资产是肯定随着使用而这就的,这样就不能真实反映一个医院的资产状况。3.医疗和药品的收支核算不合理。旧的医院会计制度没有考虑到医疗人员的脑力付出,结果导致在会计核算医疗和药品收支严重不协调,违背真实状况。4.医疗成本难以核算,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对有关核算的要素的定义不合理和不统一,造成医院的实际成本难以核算,不利于医院的自身管理和政府对医院的管理。5.缺少一些重要核算项目的统一规定,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的科研教学收支特别是医疗风险基金缺乏统一规定,既不利于医院的科研水品提高,也容易为医院带来管理风险。6.旧的会计制度中有关会计科目、报表体系不够健全。会计核算缺少部分科目和内容,同时有关会计报表的结构也不恰当,缺少极其重要的现金流量表。正是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存在各方面的弊端,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也为医院的财务和各方面的管理带来不便,社会各方、医院和广大医院会计工作人员都呼吁新的医院会计制度的出台,我国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时而颁布和实施。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影响
(一)加强了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和预算管理
在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加强了对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新的会计制度十分重视对于医院成本的管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具体规定了对成本核算的项目对象、分摊流程、范围以及成本分析和控制特别是成本管理的目标等。这些有关医院成本的具体规定强有力地支持了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水平以及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政府有关管理部门进行医疗价格相关方面的管理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和数据。
同时,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中还强化了对于医院预算的控制,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已达到将医院的全部成本纳入预算控制并形成完整的预算,从而规范医院的日常经营的目标。
(二)完善了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体系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将原来的42条会计科目增加到55条,具体为增加11条、调整12条、删除1条。在这些增加科目中,新医院会计制度在专用基金科目中增加了“医疗风险基金”明细科目。医疗风险基金是指从医疗支出中计提专门用于支付医院购买医疗风险保险发生的支出或实际发生的医疗事故赔偿的资金。医院累计提取的医疗风险基金比例不应超过当年医疗收入的1‰-3‰。可以说,医疗风险基金的建立既使会计科目达到了完整同时也为医院规避经济风险提供了支持,为医院更好的生存从而为人民提供完善医疗服务提供了保障。因此,风险基金科目的增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另外一方面,一般来讲流动资金是一些单位得出成本信息的重要指标,在实际经营中流动资金对于一个医院生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大环境下。而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有关资金流量表的规定是资金流量表更加完整,同时也完善了医院的报表体系,同时这一规定也让医院的报表体系适应了社会发展和日常经营管理的需要,并进一步完善了医院的财产管理体制。
(三)合理调整药品收支核算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将药品收支归入医疗收支统一进行核算。为了深化医药分开的改革,就要不断减少药品在医院盈利中的比重,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降低我国药品的价格和医疗价格从而体现我国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另一方面使医院的药品收支的以规范从而体现医院的业务性。同时也有利于医院形成合理的收入支出的财务管理模式。
(四)完善了固定资产的折旧
新的会计制度完善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规定。在计提折旧时,如果是医院用自己的资金购得的固定资产,则按医疗成本计入医院医疗成本核算。而如果固定资产是通过财政补助或科教项目资产得来,则冲减待冲基金。这样,这一方面确保了医疗收入和成本的合理,另一方面也为确认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本性支出提供依据。这样就可以通过核算真实反映出医院的资本,从而有利于医院的财务规划和管理。
总之,新的医院会计制度颁布和实施,不仅使我国的医院会计制度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的发展潮流,也为我国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打下了基础。但是,作为一项新的制度,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其在实施过程中将来遇到的困难,同时又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加大对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医院会计制度的探索。从而加强我国医院的财务管理能力,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启亮,张雅曼.浅谈新医院会计制度变化.财会通讯.2011(16).
[2]李卫斌.浅谈医院会计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措施.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0).
[3]李宁.对实施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0).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院前急救护理;护理;哮喘发作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难治的一种疾病,其容易反复发生,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每年有18万患者死于哮喘[1],且由于起病急,患者多无预兆,可以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发生,导致疾病能够迅速恶化,死亡率较高[2]。因此,院前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十分重要。我院在支气管哮喘院前急救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8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进行本次实验。根据就诊的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18-71岁之间,平均为46.85±7.84岁;病程在1-21年之间,平均为12.62±4.51年;有明确诱因患者27例;从发病到抢救时间为0.5-7h,平均为3.96±1.25h。实验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18-72岁之间,平均为46.96±7.15岁;病程在1-22年之间,平均为12.78±4.63年;有明确诱因患者28例;从发病到抢救时间为0.5-8h,平均为3.74±1.61h。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和就诊时间等差异均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措施,护士在达到现场后立即迅速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简单询问病史后,立即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半坐位或端坐位[3],并给予吸氧,迅速地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实验组患者给予院前急救综合护理干预,护士的主要护理内容是在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2.1心理护理护士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并注意将心理护理贯穿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护士要用和蔼可亲的态度,鼓励和安慰患者,告诉患者已经有医护人员在给予其救治,以减轻其对疾病的恐惧感。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告知患者每种药物的使用目的和取得的效果,让患者时刻感受到自己在得到救治,逐渐放松紧张的情绪,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同时,护士还可以使用非语言沟通方法,握住患者的手进行支持,抚摸患者的头部等,使患者精神放松,体会到护士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此外,心理护理中,我们还要求对患者家属给予心理干预,让患者家属认识到医护人员正在抢救,使其情绪放松,与护士协同鼓励和安慰患者[4]。
1.2.2安全转运在院前急救护理中,既往护士多会护士安全转运,导致转运过程中出现混乱。而实验组我们加强了安全转运护理,为患者和患者家属做好解释,详细讲清楚此时的病情和转运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并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属如何进行配合。使用担架或者靠背保持半坐卧后,固定并搬运到救护车上。注意固定好患者的静脉通路和氧气管道,避免牵拉。在转运中要与临床科室取得联系,以做好院内抢救工作。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患者的满意度。调查项目均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焦虑程度使用国际通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满分为100分,得分在50分以上为有焦虑状态。满意度采用选择法,由患者自身对院前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包括满意和不满意两项。
1.4数据处理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为0.05,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中P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急诊的急危重症之一,其发作突然,病情在短时间内会出现加重,死亡率较高。因此,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十分重要。
我院在院前急救护理中采用了综合护理,是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中,加强了心理护理和安全转运两种护理内容。心理护理中,可以更好地安抚患者的情绪,减少其恐惧心理,让患者放松心情,相信医护人员的治疗,积极配合,可以促进护理工作更好地进展,且能够降低支气管的痉挛[5]。安全转运可以避免转运过程中的混乱情况,使护理工作有序进行,并避免了导管牵拉扭曲等现象。
从本次实验结果看,实验组患者采用了院前急救综合护理后,患者的焦虑状态降低,满意度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
综上所述,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给予院前急救综合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更好地满足患者需要,符合现代护理理念。
参考文献
[1]何少峰,李萍.4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院前急救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6):503-513.
[2]程晖.支气管哮喘院前急救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09(19):145-145.
[3]邝俊,彭发吉.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52例的院前急救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6):929-930.
【关键词】创新管理; 高职高专; 科研工作; 哲学社会科学
一、高职高专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是兴校的基础工程
( 一) 科研工作有助于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需要经过教师亲身的科研经历,在科研兴校实践中实现科研兴师。科研可以提升个人学术地位和业内知名度,使教师超越“教书匠”层次,达到“名师”和“专家”层次; 科研可以使教师满足成就感层次的精神需求。
( 二) 科研工作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水平。科研工作基于本校的实际层次和发展状况,将科研人员和一线教师双重角色统一起来,以科研成果为基础和支撑促进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通过各种途径实现科研成果向教学改革的顺利转化,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更多的科研方向,使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改革、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和教师团队建设也成为教师科研水平提升的可靠来源。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相辅相承,相互促进,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工作可以有力促进教学工作,科研是培养挖掘成就名师、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满足教师成就自我、稳定教师队伍重要保障,科研( 技术培训、服务)是提升学校社会学校美誉度的主要途径。
( 三) 科研工作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检验升华教育理论。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实践有助于发现或发展新的教育理论,任何教育理论,最终都来源于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师是其实践的最后和最佳的裁决者,每个教师都成为科研共同体的成员。
( 四) 科研工作有助于学校整体形象的提高。科研工作是衡量学习整体实力的一个杠杆,检验着学校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彰显着学校的办学实力。科研丰富学校的内涵,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学校整体形象,助推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高专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现状及原因
( 一) 科研水平普遍偏低。高职高专院校工科院校多,比较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哲学社会科学以及科研团队建设重视相对不足,普遍存在学历层次不高,科研力量相对薄弱,高级职称的科研骨干稀缺的现实状况。科研选题盲目性较大,科研人员获得省部级、国家级科研课题的能力不足; 科研队伍建设不够完善,课题组成员的随机性也很大,集体攻关的科研能力比较差,课题的持续研究性不强,无法申报大型研究课题项目。另外,横向经费偏少,纵向科研经费渠道单一,重大纵向课题申请受限。有市场推广价值的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尚待加强,强有力的科研团队尚处在形成阶段。
( 二) 一线教师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高职高专院校师生比例普遍比较低,教师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科研意识不强,能力不足,认识不够,对科研工作表现比较被动。科研队伍已进入年轻化,青年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缺乏较高学历层次的科研人才,客观上影响了教师从事科研的精力和时间的投入等。大部分教师从事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晋升职称,在选题上重传统单学科研究轻新兴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科研成果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定量考核轻定性考核的倾向等。
( 三) 科研经费相对紧张。高职院校受办学层次和体制的影响,申报获批的省教育厅、科技厅项目的政府类资金,实际运作过程中为零,仅靠校方资助形式进行。因此,科研资金严重制约着成果数量、质量的产出。
( 四) 教师科研收入与其工作量不成正比。教师科研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必要的调研须外单位的人员配合,需要各种费用的支撑以及发表文章的版面费等,即使取得了科研成果,也会给教师造成一些经济负担。对大多说教师而言,搞科研仅是评定职称的需要,一旦完成了评定职称的指标要求,就万事大吉了,因此就教师科研的动机来说,科研质量很难达到较高的的层次。
三、高职高专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创新的对策
( 一) 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长效机制建设。根据各个教学和职能部门情况建立科研考核指标体系,把科研任务落实到部门和个人,鼓励争取每年申报一至两个课题项目的立项。扩大对外合作,争取更多横向课题项目,切实提高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每半年对部门科研工作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科研交流活动情况、课题立项后的进展情况等进行督促检查,定期听取汇报并对遇到的困难进行研究,并及时帮助解决。每年对教师科研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质量与数量的考核,积极参与学术活动,不断以各类培训为依托,积极参加由省教育厅,省委党校、本校等组织的各类科研会议和相关业务培训学习,发挥科研骨干和科技带头人的模范和表率作用,提高教育科研能力,鼓励他们为科研工作多出主意、多想办法、多出成果。
( 二) 提高科研管理效能,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先导的科研评价机制。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凸显自身特点,把科研成果的定量考核和质量考核并重,推进科研管理创新,防止研究课题的低水平重复。确立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以引领学术发展的实质性贡献为标准,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学术原创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建立公正科学合理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激励长效机制。
( 三) 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科研队伍建设,逐步形成骨干科研力量培养和评选的相关制度。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督促科研人员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项目,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对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创新意识强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并给予适当的科研启动经费,以便早出成果。以部门科技带头人为核心,以老带新,初步形成教师科研梯队。实行对青年教师的科研指导导师制度,加快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加强学科建设,活跃学术气氛,加强学术交流,组织部门教师多开展现实问题研究,尽早实现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研究经验以及年龄性格、工作风格、人文素养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团队效应,为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奠定人才的队伍基础。
( 四) 强化项目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水平。高职高专院校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手段,扎实开展立项课题的管理、结题和成果推广工作。一是强化项目三级管理机制,严把课题政治质量、学术质量关,及时催促承担单位和课题组按时、按质完成研究任务。二是组织学习落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强化经费管理、科研诚信建设等工作。三是对已完成的研究项目,进行鉴定结项,并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项目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工作。
( 五) 净化学术环境,杜绝学术腐败。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评价奖励机制,促进高水平学术队伍的建设。在项目审批、学术晋升和考核评估之前,都需要对候选人遵守学术道德的情况进行认真调查。成立学术道德委员会,对有关学术道德的问题进行独立调查,并向校长提供明确的调查结论和处理建议,全面净化学术环境。
关键词:社会角色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社会角色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对学院发展的意义
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己任,在近十年来发展极为快速,在目前高等教育中已经拥有了半壁江山。为了促进高职院校的各方面能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对其教育管理中与社会经济发展管理体制不适应的地方就必须进行改革。自2006年以来,国家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逐步推行,保证教育质量是在激烈的竞争中,示范院校示范引领作用真正被发挥出来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改革和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高的必经之路。这有利于把政府和学校以及社会关系处理好,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推进办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现实意义的重要性凸显。
二、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理念变化
当前,中国教育已逐渐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伴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高等教育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教育观念方面“唯成绩论”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德才兼备成为评判人才的重要标准庭大学生就业方面“计划分配”已被自主择业”所取代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现如今“90后”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与“80后”不同“90后”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与此同时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等也成为他们的弱点。对此那种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主体变化的需求。教育管理工作者不能将他们当作物来对待,不能对他们进行精神威胁、语言暴力、人格侮辱、不公正对待等非人性化的教育,而必须采取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更具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教育模式。由此可见,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期,为更好地适应这种变革大学生教育管理理念和模式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夯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新教育管理方法,增强教育管理实效,是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管理讲究海纳百川,对于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而言应注意汲取其它学科理论的先进成果,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现实生活、心理特征、思想动态等问题的研究,以此来增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实效性。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认同作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重要内容,未尝不是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理想选择。
三、社会角色下高职类院校教育管理体系的特征
(一)满足高等教育性与职业教育性齐头并进
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很难把控,主要原因是没有将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实质有效的区分开,导致界限不够清晰,在教育方向上出现了偏差。致使师资力量的削弱和学生素质的下滑,高等院校在教育的过程中既要保证高等教育的实施,还要确保职业技能的培养,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往往是多样的,对学生本身没有局限性,但当学生开始接触社会是就很迷茫,不能合理定位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高职院校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感受到高等教育的氛围,保证学生能够不断接受高质量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加强职业技能的跟进是必要的,没有技术就相当于没有能力,在步入社会的时候会对学生本身的职业规划产生较大影响,不仅无法从事相关行业,还造成时间损失,没有明确的职场规划。
(二)校园文化与校园建设对教育体系的关键作用
在现代社会学生的择校标准往往是学校的规模、校园文化的好坏以及就业率的高低等。就前两点来讲,校园规模是高校建设的基本措施,在一定的程度上讲,没有美观庞大的校园大楼与现代化的操场很难吸引学生的眼球,家长的目光也不会投向学校。在满足硬件条件的的基础上,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就能保证生源数量,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学校的办学宗旨为核心,加强对周边文化的探索,保证学生在接触校园文化时产生浓厚的兴趣,保证文化育人的有效氛围与机制,以便形成高质量的办学。
(三)高职类院校教育体系与用人单位的适应性
现在的高职院校大部分都没能为企业提供针对性较强的人才,导致用人单位不愿与学校签订用工合同,影响学校的就业率,浪费了人力资源。在保证高职院校教育体系健全的同时加强对用人单位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掌握用人单位的发展方向就能牢牢掌握教育方向,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技能,以保证学生学以致用。如工厂类的用人单位就需要专业性较强的学生,工厂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企业,员工不能为企业带来利益是不被接受的,所以要求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操作水平,保证不被用人单位淘汰。工厂类用人单位一般都是流水线的形式,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岗位职责,也有相应的岗位技能,有些是在校期间接触不到的,这就需要学校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一定的联系,保证高职类院校教育体系与用人单位的适
应性。
四、社会认同与大学生社会角色
社会认同的核心思想,就在于通过人的社会角色的变化,来透析人的社会行为的变化。在社会认同模式下,大学生的社会角色被做了重新的定位具体内容如下:
(一)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所谓的先赋角色是指以生理因素或先天因素为基础,通过先赋地位所确立的社会角色。很显然先赋角色是先天生成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即使后天再努力先赋角色也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中大学生的先赋角色有很多,如子女犷“90后”、侏儒者等等者日是其具体表现形式。与先赋角色不同,自致角色是通过人的后天努力而形成的社会角色。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具有什么样的自致角色完全是由其后天努力程度决定的。一位大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获取所期望的社会角色也就是自致角色加入党积极分子、奖学金获得者、学生干部等等都是大学生自致角色的表现。
(二)规定角色与开放角
所谓规定角色,顾名思义就是指行为标准、行为规范、行为方式都有严格而又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通过规定角色,人们能够明确自身所拥有的权利知道自身所承担的义务。从某种意义上讲,“规定角色成为人的行为的指导者”。当代大学生应当熟悉自身所具备的规定角色如学生、班干部、学生会成员、学员、团员、党员等等并以此来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开放角色是与规定角色相对应的角色模式。现实中,人们不可能对各种社会角色都进行界定。对于某些社会角色来说,人们只是明确角色扮演者所应遵守的思想和原则,允许其在角色框架内自由活动。公民是大学生最基本的开放角色。此外室友、朋友、恋人、志愿者、消费者等等,也是大学生经常扮演的开放角色。
(三)理想角色与实际角色
现实中,社会为每一位角色扮演者都设计了一套理想性的行为规范,并以此来指导他们的角色行为。而这套理想性的行为规范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想角色。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会也为其设计了许多理想角色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四有“新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等等而这是其它角色扮演者所不具有的。虽然社会为人们设计了理想角色,但是人们实际中所扮演的角色往往会与其有所出入,这种在角色规范情况下,实际上表现出来的社会角色就被称作实际角色。如公民、学生、准劳动者等等都是大学生所具有的实际角色。
五、社会认同背景下大学生教育管理路径
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在刚入学时绝大多数大学生纪律严明、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品质高尚。然而随着大学生活的逐步深入。部分学生的思想开始懈怠违规违纪、学习成绩不佳、不思进取的现象屡见不鲜。很显然面对学生各方面的变化。大学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对于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他们要深入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勇敢地应对这些强烈的反差,而不是一味地叹息和发牢骚。
在现实中教育管理工作者,应采取各项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制定规章制度、系统的学习培训、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帮,助学生强化对规定角色的理解和把握。然而规定角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规定角色当中,还掺杂着一些理想角色的成分,而这种角色是教育管理实践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为此,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理想角色的扮演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理想角色与实际角色之间往往会有所出入,管理工作者要在两者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既应坚持实事求,也应遵循“高标准、严要求”,推进两种角色之间的融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教育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具有显著的时代性和开放性特征。现如今,“90后”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体力量,使大学生教育管理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长期以来大学生教育管理“奉承规矩”理念,限制了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在社会认同环境下,当代大学生扮演了不同的社会角色。在实践中大学生教育管理者应做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管理形式,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角色扮演。
参考文献:
[1]何春明.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有效方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05:147-148.
[2]江滔.民族院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初探[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05:18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