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范文

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

第1篇: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范文

一、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组织机构

**乡实行**乡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其中***乡长担任**乡森林防火领导小组组长,***担任副组长,成员有***、***等。我乡以《森林防火条例》和《**省森林防火实施办法》为依据,以“抓基层、抓基础”为重点,以抓具体措施为突破口,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建立“立足基层,立足基础,乡自为战,村自为战,群防群治,自治自救”的森林防火新机制。

二、加强宣传教育

根据**乡目前的实际情况,利用护林员每天早晚敲锣二次、宣传车巡逻、通告张贴、利用学生带给家长的一封信进行广大面积的宣传。

三、强化野外火源管理

在乡政府的带领下,每村成立防火领导小组,在高火险天气,对各个紧要路口进行严防死守,不准放田坎、烧灰、烧纸钱、不准带火上山。在森林防火期间,乡政府成立森林防火值班室,24小时轮流值班,指挥好各村的森林防火工作。各村也成立森林防火值班室,24小时进行巡逻,一旦发生火灾,及时向上级汇报,并做好扑火工作。

四、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

**乡政府以当地民兵为基础,成立了一支近30人的森林防火扑火队伍,当那个村发生火灾,马上拉到那个村去扑火,平时加强训练,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同时各村也建立一支森林防火队伍,以在家青壮年为基础,每支队伍人数大约20-30人,一旦发生火灾,他们马上打头阵,自觉上山扑火。

五、**乡所采取扑灭森林火灾的主要办法是扑火法

根据**乡的实际形势,火灾起火的原因基本上都是上坟、烧田坎所发生的,坟边、田边的森木一般都不是很茂盛,所以最普遍的方法就是扑打法。当发生火灾上山就带森林防火拍进行扑打,方法即简便又实效。当森林茂盛的地方发生火灾时,以扑打法根本打不住火灾时,就得采取开设隔离带的此文来源于:办法,但目前为止这种方法都没发生。

六、在扑火过程中必须注意火场安全

为了防止出现伤亡事故,扑火人员尤其是扑火指挥员在火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时刻注意火场气象条件及其变化,对火情了如指掌。

2、遇事不慌,始终保持冷静清晰的头脑。

3、事先安排好扑火队伍的进路和退路。

4、注意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和环节。

5、保持全方位的通讯联系。

6、对扑火队伍的行动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领导给扑火队伍下达的指令必须明确、明了。

第2篇: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 森林资源;防火措施;林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S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5-0074-02

0 引言

世界上共有森林面积为38.6亿公顷,占世界陆地面积30%左右。

中国的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地区。东南部地区和台湾岛主要是人工林。

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林地面积就相对很少。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使我国本来就不多的森林资源破坏非常严重。火灾、虫灾等也加剧了对森林的破坏。面对森林严重不足,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就日益重要。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改善生态、保护环境,加快林业发展已经成为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1 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危害

由于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局部发生的乱挖滥采野生植物、无序采矿等掠夺性破坏行为,导致现有森林火灾、病虫害等隐患时而显现,尤其是恶性的深林大火产生,是造成森林覆盖率相对较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森林生产力急剧下降的根本原因,对环境和气候也产生着恶劣的影响。如:沙尘暴、全球气候变暖、濒危生物生存异常乃至迅速灭绝等现象。都与林业生态安全与稳定有着主要的关联,因此,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尤其是加大森林防护工作,对我们每位公民来说,必须认真及时地纳入我们整个日常生活的行为之中。

2 加强防火,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意义

森林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认真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对于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森林火灾不仅严重危害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带来危害。因此要做好森林防火这方面的教育和宣传,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措施。

森林防火教育既是护林工作的基础,也是此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森林防火的意义、森林防火教育的重要性及森林防火教育的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指导。

长期以来,由于忽视森林经营,我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中幼龄林比例高,林分过疏、过密比较普遍,林木枯损量年均近1亿m3,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森林生产力和增强森林多种功能的潜力巨大。坚持不懈地抓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林业行政执法工作,预防和减少各类灾害造成森林资源损失,减少毁林、防止森林退化,减少森林的碳排放。才能把握森林资源总体状况,推动林业科学发展。

3 保护森利资源,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

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要对森林防火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才能有效保护好生态环境。

保护森林资源,森林防火措施主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3.1 思想认识

要提高认识,森林防火工作不仅是发展的需要也是稳定的需要。

3.2 宣传工作

要提高责任意识,全面宣传森林防火知识,让群众了解重大森林火灾的危害性,做到电视上有影、广播上有声、报纸上有字。

以景区的防火宣传为例:

一是在景区入口处设置了中、英、日、韩等多国文字多种颜色标识的每日火险等级标示牌,提醒进入景区的游客当天的森林火险程度;

二是在景区入口处设置火源回收箱,要求游客在进入景区时将随身携带的火源放入火源回收箱,有效控制了进入景区的火源;

三是及时关闭了原始森林观光和景区内所有的人行栈道,每天坚持派出专职消防队负责对景区公路两旁干枯的草丛进行人工洒水,增加公路沿线草丛的湿度,从而降低森林火险隐患;

四是利用电子大屏幕开展森林防火宣传。采取“点、线、面”相结合方式,利用景区入口处大屏幕滚动播放森林防火宣传警示片、大力营造森林防火的浓厚社会氛围,保证了森林防火意识深入游客心中。

3.3 预防措施

森林防火工作预防是基础,要落实专兼职护林人员,要增添防火设备,要清理火灾隐患。

3.4 责任落实到位,认真落实防火措施

森林防火工作重在责任落实。认真落实森林防火工作措施,严格火源管理。森林防火工作重在责任落实,要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把森林防火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很重要。

3.5 检查督促减少火灾的发生

对防火工作要检查督促,形成一个“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的”积极氛围,树立“森林防火警钟长鸣、义务植树人人争先”的长效意识。减少火灾,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总而言之,火灾是森林的大敌,现阶段林业工作任务是紧紧围绕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总体目标,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以控灾减灾为中心,以完善森林防火体系建设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重点森林防火工程治理为突破口,加强领导、加大投人,坚决遏制森林火灾发生的严重势头。

参考文献

[1]彭光辉.森林资源保护与森林资源开发[J].当代教育,2006,2.

第3篇: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范文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森林草原和城乡消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确保全镇清明节前后消防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我镇迅速召开党委会议和镇村干部会议,安排部署了当前森林防火和消防安全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以书记镇长为组长的森林防火工作及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分管领导按照“一岗双责”的原则牵头负责抓好分管领域和联系村、社区森林防火和消防安全工作,各相关部门参与开展森林防火巡查检查、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改。各村(社区)支部书记、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对辖区工作负总责,组织召开组干部会议和群众会议安排部署清明节森林防火及安全工作。督促护林员等相关责任人员认真开展工作,将责任落到实处。

二、具体措施

(一)强化应急管理。

1、完善应急预案。完善修订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

2、加强队伍建设。配备x支应急扑火队伍,共计xx余人。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演练,提升扑火能力。各村、社区组织扑火队员随时待命,做好清明前后应急准备。

3、备齐应急物资。随时清点应急物资,及时补充器材损耗,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增加装备数量,随时准备好灭火器材所用燃料,并保证存放安全。

(二)强化巡查排查。

1、“一包一”监管。在4月4日前对所有林区、交通、宾馆、超市、敬老院、老旧小区房屋等消防安全重点场所进行一次全覆盖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对隐患及时整改。同时,落实由镇村社干部、护林员山头“一包一”责任,到所包山头开展巡查,严格履职,将责任落实到人,落到实处,并设置标识牌。

2、设立劝导点。在各村、社区进山入口设置劝导点x个,对进山车辆人员进行劝导,并加强对进出山人员的登记。

3、严格管理火源。对进山人员进行现场宣教,发放森林防火宣传单,讲解森林防火危害,引导群众移风易俗,以鲜花进行祭祀,不带火种进山。加强烟花爆竹零售安全检查,要求零售业主对顾客进行安全宣传,不将鞭炮带入林区祭祀燃放。

(三)强化防火宣传。

1、各村、社区立即召开会议贯彻落实,组织部署以清明节森林防火工作为重点的安全工作,落实人员,明确责任,立即行动,迅速响应。

2、利用村村通广播、LED显示屏、标语、宣传车、微信短信等方式广泛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发放森林防火倡议书,在进山入口对进山人员进行现场宣传,形成全民防火,人人有责的氛围。同时,学校也开展防火知识讲座,教育学生不玩火、不放火。

3、设置举报电话,群众一旦发现火情、焚烧秸秆、在林区烧火等行为可立即拨打举报电话举报。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督查检查。由主要领导带队,对各村、社区森林防火巡查检查工作进行督查,确保设点、巡山人员到岗到位,工作做实做细。

第4篇: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森林防火;管理方法;防火措施

森林火灾是森林灾害之首,它能在短时间内,烧毁大片森林,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是非常严重的,一旦森林发生火灾不但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得人们的生活面临困境,同时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也是有一定的威胁,这样使得森林防火工作非常的重要。森林一旦出现火灾,就会不断的蔓延,形成非常难控制的局面。在森林火灾方面做好预防工作,防止森林火灾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战略意义。

1.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森林是人类及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良好环境,是经厉千万年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生态循环系统的自然资源。森林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森林一旦出现火灾,其破坏性是非常大的,会导致大面积的森林资源和环境都会受到很大的破坏,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不受到破坏一定要保护森林资源不被影响。火灾会给森林资源带来毁灭性的破坏,使得生态系统受到影响。为了更好的确保生态环境不受到影响,一定要做好森林的防火。

1.1森林防火可以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

森林是人类及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良好环境,对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森林中植物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同时森林中也生活中很多的动物,一旦森林资源被破坏,这些动物就失去了生存的地方。森林火灾的出现,使得森林的功能出现了减弱的情况,这样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做好森林的防火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1.2保护林业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火灾也是森林自然灾害中的首要因素,防止火灾的发生就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方式。森林是我国林业发展的基础,没有森林就没有林业。在我国森林的覆盖面积是非常少的,因此保护好森林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更好的发展林业,可以开展植树造林工程,使我国的国土绿化面积得到增加,这也是我国林业工作要进行的重点。森林火灾的发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森林造成严重的破坏,使得我国林业的发展受到重创。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森林发生火灾对人们的生活也是有很大的影响,森林是林区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一旦出现火灾对林区人民的生活影响非常大。森林中出现火灾不但对林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一旦的威胁,同时也会使人们的生活发生很大的改变。在森林防火方面,不但要避免因为意外因素出现的火灾,同时要防止出现故意纵火的情况,出现故意纵火的情况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导致社会出现不稳定的因素,为了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定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2.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

传统的林业管理在森林防火方面的措施非常少,森林的面积是非常大的,而且密度也非常大,这样就使得在对林区进行管理的时候非常难做到管理到位。在发生火灾以后,通常是在火势已经不能及时进行控制的时候才会采取灭火措施,虽然使森林的火灾得到了控制,但是这个时候森林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进行森林火灾控制可以采用新的技术,这样在防火上效率能够更好。

2.1提高森林火灾的预报及预报的准确性

在森林防火方面,火灾的预测和预报是非常关键的,根据天气情况的变化和气候湿润情况的不同,可以对森林出现火灾的情况进行预测,这样不但可以更好的保证森林防火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在火源控制方面也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进行防火控制方面可以提高人们的防火意识和主动性,这样能够更好的进行森林防火工作。对森林中出现火险的情况进行预报要做到从具体的情况出发,这样更能保证预报的科学性和可信性。在进行火险预报的时候要根据气象台的相关数据指标来进行分析,同时可以利用电台对火险出现的情况进行通报。

2.2加强森林火灾的实时监测

森林火险的实时监测是尽早及时发现森林火情的关键。因此,森林火灾的实时监测通常利用地面巡护、晾望塔、飞机巡护和卫星监测四个空间层次进行监测。地面巡护主要由林区的管理员和护林员进行周期性巡护,其工作的任务主要是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排查非法入山人员,依法监管和排查火源,发现火情及时汇报。并积极组织森林扑救。嘹望塔主要是对重点区域进行巡护,对火情利用罗盘嘹望镜进行监测,及时定位森林火灾位置,并及时通报。

2.3建设森林防火通讯网络

森林防火通讯网络的建设是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组成。现代化的通讯网络有利于森林防火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火情的有效监控。目前森林防火通讯主要有有线和无线通讯,其通讯工具主要采取超短波和无线电台手段.而在建设森林防火通讯网络时,不仅要使各部门、各地区、各局间形成森林火警信息网络,还应有效的利用防火网络进行防火调度,加强各部门的协作,建成有效的森林防火指挥系统,加强森林防火信息的互通和传递。

2.4建设森林火阻网

森林火阻网是森林火灾隔护的主要措施,是阻止火情蔓延的主要方式。目前森林的隔阻网络主要由生土带、林区建设公路和河流等,林区隔阻网要坚持因地布局,突出重点的主张,对大面积的林区边缘和村庄及火灾重区进行安置。并且要定期对其检修排查。

2.5加强林区公路建设

林区公路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方面它可以保证扑救火人员和物资的及时输送,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隔阻地表火的蔓延。因此,在林区应重点建设防火公路,形成公路防护网,这样才能使得林区防火工作具有更优势的条件,进行科学化防护。

3.森林防火工作的管理政策措施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并非一人之力或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现代化森林防火工作体系,不断加强森林防火的管理工作,大力宣传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增强人们的森林防火意识,尤其是提高林业管理人员的防火意识和责任感,切实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管理。进一步强化认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防火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森林防火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要把森林防火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把森林防火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防火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把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和森林防火知识宣传到每个乡镇。新闻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一些典型火案进行公开曝光,以发挥警示和震慑作用。

4.结束语

森林防火对于我国的环境、经济以及社会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必须严格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管理力度,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现代森林防火体系。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防火意识,调动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来防止和应对森林火灾事故的发生,尽最大的力量降低森林火灾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第5篇: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森林火险;原因;问题;措施

近年来,国家推行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的政策,森林覆盖率不断增加,森林地带一般是人们旅游休闲的地点,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森林中可燃物也不断积累,导致起火原因变得更加多元化,也给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增加了难度;另外持续的干燥少雨,使得森林火险发生的概率进一步增大。本文从森林火险的发生的原因出发,分析森林防火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森林防火的的措施和建议,希望对以后的森林防火提供一定帮助。

1 森林失火的原因及危害

森林失火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总体归纳起来有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火灾都是人为火源引起的,具体原因有,一是当地居民进行树木砍伐,在林区周围进行林场边缘作业时,都会增加可燃物的增加;二是部分不法分子故意放火,以泄私愤,从而引发大规模的火灾;三是进行野外旅游人员吸烟、烧烤等行为,如果一时疏忽,就会引发森林火灾;四是自然原因,如果出现雷击或是自燃,如果看护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就会酿成火灾。

森林火灾具有很大的破坏性,不仅会烧毁大量的树木,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还会威胁到人民财产安全。首先,在遭到大面积的森林火灾后,就会使森林很难恢复原状,成为荒草或是裸地,在山区的一些地方甚至无法恢复植被。其次,森林可以提供大量的木材外,还有许多非常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森林火灾的发生很容改变他们的生存环境,烧毁野生植物,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最后,火灾使得森林覆盖率下降,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威胁到林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导致大量的经济损失;火灾发生时,产生大量的烟雾会使周围空气变得浑浊,引起空气污染。因此,林区养护负责人员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森林火险的预防,做到万无一失。

2 加强森林火险的预防措施

林业单位要做好森林保护工作,防治森林火险,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加强森林火险的预防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 健全森林消防火灭火机构

要根据国家相关森林的防火法律法规,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条例和办法,要立足于基层,立足于基础,把防火的具体措施作为突破口,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科学灭火”的方针,建立新的防火机制,同时要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随时准备应急森林火险。要建立一定的生物防林带,对放火林要求必须是高标准和高质量,要真正的起到防治火灾的作用,保证森林的安全。进一步落实防火责任,做到人员、措施和应以预备预案,不得麻痹大意。

2.2 加强森林火灾预防知识的宣传

森林保护单位或是林场,要定期和不定期加强林区周围的防火安全知识宣传,加强对附近居民和外来人员对进入林区的管理,在适当的位置要张贴标语和发放防火条例,要采用各种的方式宣传防火知识和必火安全知识,做到防火人人有责,不断提高防火意识和文明意识,消除森林防火知识盲区,不断增强森林防火责任感,根据林区森林的分布情况,加强巡逻,杜绝一切可能的火源进山,对林场的采伐,要进行适当的监管,采伐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对场地进行清理,既要保证森林不受到火灾威胁,又要保证人身安全。

2.3 严格控制森林野外地区的火源

相关的林业单位要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和措施,在森林防火期间,尤其实在较为干燥的季节,加强森林周围的巡查力度,对遇到的烟火要及时处理,从源头上消灭森林可能存在的火灾和隐患,争取将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以降低防火等级;还要严格依法防火治火的力度,坚决打击对森林放火的不法分子,对于故意放火,造成巨大损失的要进行严厉的公开处理,扩大社会教育的范围。另外,根据不同地点、不同气候的实际情况,种植不同的树种,要进行科学的配置,建立生态及放火等级较高的混交森林。

3 森林大火扑救办法

森林大火的特点具有突发性,蔓延速度快,不容易控制等特点,所以,森林防火工作人员必须在火灾发生的初期,展开灭火工作,把火灾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并扑灭火灾。在森林灭火过程中,指挥人员和灭火人员要协调一致,通力合作,结合实际情况,抓住火灾的规律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对森林火灾进行扑灭。

在火灾初期和火势比较弱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常规的灭火方法,比如砍伐浓密的树枝火势灭火器沿着火灾的侧面,顺着风向进行扑打,同时要注意延迟压火时间,不得立即扬起树枝;对扑救人员的站位,要一字排开,自下而上的沿着火场的边缘进行有效的灭火;灭火人员要注意人身安全,协调合作,不可盲目的冲进货场,要避免在杂草较多的地方进行灭火。另外,针对森林火灾容易复燃的情况,灭火工作人员要对疑似的火点进行填埋平整,用泥土把火种掩埋,防止火种复燃或者被封吹走,从而酿成很大的火灾。

如果火势较大火势蔓延速度较快,采用常规的灭火方法的同时,要使用隔离法。扑火工作人员要根据风向和火场发生的程度,有效判断火势和速度,及时组织灭火人员严山脊、山沟和火灾四周清理可能可燃物,争取尽早的控制火灾。对于下山火和逆风火,要在火势较强的地方设置防火线,具置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要在经验丰富的防火员指导下进行,快速的建立有效的防火线,线宽一般在2m作用,要看到防火线上的树木,防止火势通过树木穿过防火线。在控制上火头时,要注意保持灭火人员与货场之间的距离,保证人员安全。在防火线设置好以后,指挥人员派人留守看护,保证防火线的作用和效能,要随时注意火势走向,不要让火头烧过防火线。

在森林火灾大爆发的时候,使得灭火工作人员无法接近火场,尤其实在干燥茂密的森林里,就要采用火攻的办法,与此同时,在火势较弱的地方采用常规的灭方法,要同时进行。火攻法主要由二三十个专业灭火人员组成突击小分队,具体的办法就是先在距离火场几十米的地方设置一段距离和宽度适中的隔离带,然后分工是有人负责观察火情,保证灭火人员的安全,有的人清楚隔离带附近的可燃物,其他人员迅速不断的向前拓展隔离带,逐步控制火势蔓延,如果运用得当,也会取到意想不到的结果,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果,避免人员伤亡,减少因火灾带来的损失。

4 结语

综上所述,林区或是林场在养护森林时,要分析造成森林火灾常发生的原因,要及时掌握发生的规律,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对森林火灾进行合理的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要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建立健全防火机制和制度,把防火防灾的的责任和任务落实到个人,依照法律治理森林,建立各种防火措施,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森林火灾的控制和管理水平,降低火灾发生次数和减少火灾面积。在森林火灾发生时,要根据实际的火势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全体灭火人员齐心协力,尽快的扑灭火灾。

参考文献

[1] 鲁绍伟等,北京八达岭林场森林燃烧性及防火措施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2] 高志亮等,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森林健康评价研究,林业资源管理,2008年第4期。

第6篇: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前言

林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森林资源作为林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林业一切工作的着眼点,所以需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实现对森林资源的节约利用,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现阶段的林业工作中,需要加快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实现管理机制的不断创新,从而命名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得以不断的完善,因此,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管理的力度,使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得以具体的贯彻落实,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1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意义

1.1 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对林业工作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对保护生态和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充分认识到林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以科学的发展观来对林业的战略地位有个正确的认识,明确林业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当前新的发展时期,林业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挑战,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1.2 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森林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可以实现林业资源的有效供应,改善环境,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森林面积的增长,使生态环境得以不断的优化。

1.3 林区深化改革的重要措施

通过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可以实现对林业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激励林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使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充满活力,加快林区改革的深入进行。

1.4 促进森林资源资产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林业资源管理工作中,都是以对森林和林地的无价、无偿占用为基础的,不仅使所有者的权益得不到体现,而且也使森林资源的商品属性得到了严重的削弱,无法实现森林资源资产的优化配置,使森林资源受到破坏,制约了林业的刀菜,所以在现阶段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中,需要以加快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从而加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2 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的措施

2.1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一要狠抓限额管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中,需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的要求,加强限额采伐管理工作,加强森林保护工程的开展,所以需要严格采伐审批程序,同时还要抓好自用材及培植用材及烧材的采伐管理,避免出现无证采伐及超限额采伐的情况,使森林保护工程得到顺利开展。

二要切实强化林地保护管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林地管理,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林地管理制度,严厉查处非法征占用林的行为,避免林荫地非法流失和逆转,对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进行查处。

三要加强林权管理。基层林业主管部门要协助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林权证发放情况进行清理登记。明确和稳定森林资源的权属关系,同时积极协助调处林权纠纷,保护集体林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

四要加强木材流通领域和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监督管理,基层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依法查处非法运输行为,同时要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和大对天然林保护区周边地区木材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发现非法加工木材的要积极协助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2.2 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林业的发展离不开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所以需要加强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的建设工作,使其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防治手段和水平上得到不断的完善。加强现代化的仪器设备的应用,促进科学技术推广和防治工作的开展,建设科技示范点。在造林工作中,要确保树种的良种化,基地的种源化和加工的机械化等,加强对林苗质量的监督检验,加强林业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开呢,建设林业信息网络,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实现林业信息和技术的快速传递,实现林业管理的信息化。建立森林防火通讯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防火指挥和扑救队伍,利用现代化的装备,确保森林防火各项工作得以有效的落实。

2.3 施行科技兴林战术

我国林业科学技术水平不高,营林方面技术力量尤其薄弱,很不适应振兴林业的要求。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用现代化林业科学技术促进林业发展是当务之急。由此要建立健全林业科学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体系,把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成果迅速变成生产力,要按科学规划进行施工,在育苗、栽植、抚育、管护等方面嘟要制定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要做到适地适树,培育良种,选育壮苗,适时抚育,增施肥料,防治病虫害,促进林木的续长。要逐步建立义务植树档案,切实保护好义务植树成果。

对造林绿化必须坚持检查验收,据实上报,这要形成一项严格制度,义务植树没有成活的,不能算尽了义务,要限期补栽成活。对大型工程项目,应当在预算中划出一定经费,用于为本工程服务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要运用现代化林业科学技术,改造现有林业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制定鼓励政策和有力措施,吸引人才,解决林区人才缺乏问题。提倡和鼓励科技人员搞技术承包,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把科技信息及时传送给林区。

2.4 狠抓落实,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2.4.1 抓防火宣传及培训工作,注重社会实效

利用各种多种宣传方式,来加强对森林防火的宣传工作,从而有效的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火意识,形成上下联动,全民共同参于森林防火工作的良好局面。

2.4.2 强化火源管理.消除火灾隐患

一是严禁野外用火。对林区生产施工单位,采取交纳防火抵押金、落实责任人的办法,进行管理。火灾高发期,遇到4级以上的高火险天气,落实监护人员的管理责任。对入林路口、坟场等关键部位集中力量,重点布防。二是对重点林区、风景区等处,加强巡护,严把入口关,杜绝一切野外用火。三是强化督查,消除火灾隐患。实行谁督查,谁负责,谁发现问题,谁解决的挂牌督办制度。

2.4.3 抓预案落实,科学组织扑救

应完善《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对预案启动、部门职责、扑火分工、兵力调配、后期处理做出明确规定,认真执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零报告制度、值班抽查、信息反馈登记等制度,保障组织有序,信息畅通。

3 结束语

林业是生态建设工程的重要部分,所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有效的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对人们生活质量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当前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有效的认识到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保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林学类课程;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93-03

Thinking on conjunctions between course on forestry and course on site investigation of forestry cases

Zhang Minxia

(Nanjing forest police college,Jiangsu Nanjing 210000)

Abstract:As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course reform,conjunction of different courses has become a noteworthy subject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Based on the course on forestry and course on site investigation of forestry cas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conjunctions among related courses,clearly expresses the supporting effect of the courses on forestry on the course of site investigation of forestry cases.Besides,it raises some detailed measures for conjunction on aspects as building the cultivation plan,confirm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course design,as well as teaching practice,which provide reference for building refined course and special course.

Key words:Course on forestry;forestry case;site investigation;conjunction on different courses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为森林公安机关培养人民警察和培训在职森林公安民警的院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办理森林案件所必需的公安的知识,还需要掌握相关的林业知识。《森林案件现场勘查》是学院的一门特色课程,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主要讲授森林公安在办理盗伐、滥伐林木、非法占有林地、森林火灾等森林刑事案件的勘查方法。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完成要紧密结合我国破坏森林资源犯罪、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犯罪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吸收犯罪现场勘查实践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和新成果,根据森林案件的现场特点、勘验对象的特点以及勘验技术的特点对案件进行现场勘查,综合运用刑事技术、林业技术和动植物识别的基础知识来勘查。

通过对已学习过该课程的侦查学2010级两个区队68名学生的随机调查,学生一致认为本课程是森林警察学院的一门特色课程,是学校“立足林业,面向公安,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的具体体现。该课程应以《森林资源管理概论》、《野生动物识别与鉴定》、《森林植物识别与鉴定》、《森林防火》等林学类课程为基础,辅助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课程的知识。在调查的68名学生中,有32名学生特别提到该课程的学习要以林学类课程为基础,才能真正学好。因此各门课程在制订计划时,要不断关注课程的实施过程[1]。如何做好林学类课程与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衔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担任这几门课程的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学生的建议,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森林公安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确定林学类课程的知识点

“衔接”一般指的是事物相互联系[2]。不同学者对课程衔接的理解不同。Oliva认为衔接性是指课程的不同层级之间的连续性;Ornstein&Hunkins认为衔接是指课程的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可以是垂直的组织,也可以是水平的组织[3]。笔者认为课程衔接首先要做好课程内容的衔接。林学类课程作为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基础,在课程内容的讲授上应按照森林公安执法工作的需要,确定知识点。林学类课程应包括六大知识群,即我国森林资源概况及发展林业的方针政策;森林基本知识;野生动物保护;森林植物保护;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六大知识群由四门课程组成,即《森林资源管理概论》、《野生动物识别与鉴定》、《森林植物识别与鉴定》、《森林防火》。其中《森林资源管理概论》主要介绍我国森林资源概况及发展林业的方针政策,森林的基本知识,涉案林地面积测算、涉案材积的测算、木材材积测算,森林区划与森林资源调查成果的应用,林地管理、森林采伐更新管理与木材管理的相关内容。《野生动物识别与鉴定》主要介绍野生动物形态识别(国家重点保护、省级和三有动物),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现场物证提取的主要技术要领,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在案件查处过程中的运用。《森林植物识别与鉴定》主要介绍森林植物的基本概念及其保护意义,植物分类基本知识,中国植物资源概况及其分布特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及其识别,防火树种,植物案件侦查及物证收集和样本保存。《森林防火》主要介绍森林防火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我国森林火灾的特点,林火基础理论,森林火灾的扑救及扑火安全,森林火灾损失的调查与评估,城镇消防基础知识等。通过以上知识点的介绍,为森林公安人员进行现场勘查提供帮助,提高现场勘查工作的质量。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在内容组织上,要注重对林学类知识的应用。

二、明确各知识点对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支撑作用

课程衔接指的是不同学段或某一学科在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科书编制等宏观与微观体系化上的最优组合[4]。从课程内容方面来考虑,在林学类课程涉及的六大知识群中,我国森林资源概况、发展林业的方针政策及森林的基本知识应作为学习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背景知识,使学生明白自己所在行业的发展状况及方针政策,明白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对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中涉及到的有些名词术语有真正的理解,如森林的概念、森林特征的描述、我国森林采伐的方式及各方式的实施要点、森林更新、森林区划的概念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能更容易读懂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在制作卷宗时,能用专业术语来描述案件,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

掌握涉案林木材积、木材材积的测算、林地面积测量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使学生了解有关森林案件定罪量刑的依据,区分刑事案件和林业行政案件,对案件进行准确定性。掌握基本的测算技能,可以在进行现场勘查时,准确判定物证提取的要点、记录涉案面积与材积相关数据更加准确到位,防止调查数据的遗漏,为技术人员进行下一步的详细鉴定提供更加全面翔实的资料。

学习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的识别与鉴定技术,使学生牢固树立野生动植物作为物证的意识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识别野生动物的能力,使学生掌握野生动植物的识别与鉴定的基本技术。在现场勘查过程中,可以明确涉案的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及保护级别,对一些物种和树种的认定提供了方法和依据,以对案件进行正确定性。在现场勘查中确定物证提取的技术要点,以正确获得涉案野生动植物物证,如何很好地保存物证材料,为下一步送检做好准备,对快速破案具有积极的作用。

学习森林防火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明确森林防火的重要性,了解森林防火的基本知识,熟悉森林火灾的扑救、扑火安全和森林火案的侦查等相关内容,掌握森林防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进行现场勘查中,能进行森林火灾现场特点分析,做好现场保护工作,根据植被的燃烧痕迹,确定是地表火、树冠火还是地下火,过火范围及火场总体态势,依据不同森林火灾种类特点,结合风向、风力、坡向、坡位、坡度、海拔、植被等对火势趋向的影响,分析研究现场急进火或稳进火的蔓延规律,结合现场访问情况和灾前现场基础资料初步判断森林火灾案件起火点,以准确判定案件性质。

三、认真研究,通过各种途径做好林学类课程与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衔接

明确了各门课程介绍的主要内容及支撑作用后,就应该寻找切合实际的方法,做好两类课程的衔接。课程衔接应包括纵向与横向两方面。美国课程学者泰勒认为,要使学习经验的组织富有成效,课程编制必须符合3条标准,即继续性、程序性和统合性[5]。“继续性”是指在课程设计上应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技能有不断重复练习和继续发展的机会。“程序性”或“阶段性”则强调后一经验需在前一经验基础上更加广泛和深化。“统合性”是指“横”的联系。它考虑各种学习经验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学生行为与所学内容的统一和连贯,即把学生某一学科的能力,作为学生全部能力的重要一环来加以促进,而不是把它作为孤立的能力。林学类课程作为《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基础,后者应是前者的不断重复练习和继续发展,在前者的基础上更加广泛和深化,把两者的学习进行综合而不是孤立起来,为此,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将林学类知识与法律知识、公安执法知识进行综合,使两者相辅相成。但应注意的是要提倡两者结合,决不是学点林学类知识,学点法律知识或执法程序就可以,不是简单地林学类知识与公安类知识的相加,而应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并合理利用。这就要求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师均应熟悉林学类知识和公安类知识,讲授林学类知识的教师在介绍相关知识时,重点要讲清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着重从合理、合法的角度进行介绍,并讲清每一个知识点在办理森林案件中所起的作用。讲授《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教师重点要讲清森林公安人员进行现场勘查的依据、原则、程序、人员组成、勘查工作的各个环节等,而且要注意对相关林学知识的后续应用(不需再详细展开),如涉案森林特征描述的专用词语、径阶、材积与蓄积量、出材率、主伐、抚育伐等,不能讲外行话和非专业用语。

2.在制订各年级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注意各门课程的时间安排,《野生动物识别与鉴定》与《森林植物识别与鉴定》课程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上学期来学习,《森林资源管理概论》与《森林防火》课程要安排在前两门课程之后,前面的课程为后面的课程做准备,在学完以上几门课程后,即安排《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不能相隔太远,做好各门课程的合理衔接,确保学习效果和质量。

3.收集大量案例,为学生提供样本,使学生尽快了解现场勘查的项目和内容,熟悉现场勘查笔录在森林案卷中所起的作用,掌握盗伐滥伐、野生动物、森林植物等不同案件中林学类知识在现场勘查中的操作技能和勘查要点,掌握现场笔录的制作方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林学类知识和法律、公安等知识在侦破森林案件中的具体应用。收集办理森林案件的图像资料,使学生形象、具体地掌握森林案件的侦查过程。

4.林学类课程与《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每门课程实践教学的比重都比较大,可以利用实践教学的机会,将几门课程结合,各任课教师相互配合,为学生设计出各种类型的模拟现场,从接报案开始到现场勘查、调查测算涉案现场的面积或林木材积、认定涉案的物种或植物种类,对案件进行定性,让学生确定处罚的方法和额度。通过综合实习和训练,使知识体系更完善,让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让学生自己设计案例。在案例中应用到林学类知识,如描述发案地点,要用到森林区划系统;描述涉案森林特征,要用到森林结构特征,并能根据林分调查方法进行某些特征因子的调查;会对涉案面积或材积进行测算,学会对案件进行定性。设计野生动物、森林植物案件,应用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确定现场的程序、步骤等。

6.改革考试考核方式,进行不同课程间的综合考核,在考核森林案件现场勘查相关知识时,增加对林学类知识的考核,具体考核林学类知识在森林案件现场勘查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

7.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师应经常进行交流和沟通,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如何做好课程的衔接进行研究,做到相互学习、相互补充教学中所需的知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注重应用性。通过课程间的渗透、联系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会产生重复和某些漏洞,防止造成学生单向的、机械的、复现性的思考习惯,这样不利于发展他们多维的、灵活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8.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在实验室建设中,打破系部、教研室的界限,做到资源共享,为学校节约场地和经费。开放实验室,满足学生课外学习和训练的需要。如在《森林资源管理概论》课程和《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中都用到的GPS、罗盘仪、全站仪、测树仪、绘图软件等,可由一个实验室购置,其他老师在教学和科研用到时,可以使用,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9.编写合适的教材,进行课程内容的衔接。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教师教学或学生自学的依据[6]。根据以上对林学类课程与《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建议结合教学内容和森林公安工作的实际,编写具有森林公安特色的教学,将现场勘查相关知识与林学类知识有机整合,编写出版教材。

课程横的衔接应发挥联结性与功能性。《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编排不仅要考虑与林学类课程的衔接,还应顾及其他课程间的联结,如痕迹检验、刑事图像、林业法与森林公安执法等。美国学者拉姆利曾经说过,人类知识具有完整性,即使在自然科学,其部分内容有时亦与社会科学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说明学科本身的知识不但具有统整性,且在不同学科或领域间彼此亦有横的联结关系。所以,编制课程时应多顾及不同课程间的呼应与联络。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其功能性,重视其应用性,如不同案件的具体勘查方法的介绍是学生最受欢迎的。只有重视了课程的衔接,才能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课程,体现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53.

[2]龚学胜.当代汉语词典[S].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8.

[3]林智中,陈建生,张爽.课程组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3-14.

[4]周仕德.课程衔接:亟待研究的课程视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9):57-60.

[5]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6.

[6]刘红梅.对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等教育),2011,(6):46-47.

第8篇: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林业;全球变暖;途径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211-1

1 背景

全球变暖是现今气候变化最显著的热点,会带来诸如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

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后果。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1.4-5.8℃。气候变化已经不仅是一个环境的问题,同时也成为一个经济问题和安全问题。既关乎生态系统平衡,也制约着人类的起居饮食。

目前世界范围内认为全球变暖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为过多地排放温室气体(代表气体为二氧化碳)造成。近200多年以来,人们焚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碳基础能源获取能量,砍伐森林又将其焚烧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引入了大气层,使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剧烈增加,严重破坏了碳在大气圈中的平衡。

在2009年6月结束的中央林业会议上,总理高度概括了林业“四地位”,即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关于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和森林退化所致的碳排放高级别会议时指出,中国政府将按照主席做出的承诺,继续加强植树造林,减少毁林,防止森林退化,不断增加森林资源,确保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储蓄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2 林业项目应对气候变化的途径与措施

“碳汇”一般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于《京东协定书》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达成。“碳源”是指二氧化碳从地球表面进入大气,或者在大气中由其他化学过程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成分。林业项目应对气候变化可采取如下措施:

2.1 植树造林,增加碳汇固定能力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也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说,到“十二五”期末,我国林地保有量将增加到3.09公顷,森林面积将达到2.07亿公顷,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84亿吨。只有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才能实现森林储碳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目前增加人工林面积主要采取四种措施:全民义务植树造林:实施重点防护林保护措施;在清洁发展机制(CDM)下开展造林和再造林项目,这也是《京都协议书》框架下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在林业领域内的唯一合作;培养林木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减少碳排放。

2.2 提高现有森林的质量,增加碳汇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这一过程中被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实现森林的碳汇功能。我国目前的森林资源蓄积数量巨大,已经达到137.21亿立方米,按每立方米平均吸收固定1.83吨二氧化碳计算,我国森林总贮碳量高达251亿吨,超过全球目前一年的碳排放量。但由于我国大多数森林属于人工林和次生林,生物量密度较低,碳储量还远低于高规格森林的水平。所以提高现有森林的质量,碳汇能力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2.3 保护森林,降低毁林等碳排放

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为森林碳汇固定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然而在大力发展人工林的同时,对占中国森林总面积60%的天然林的保护也应重视。1998年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标志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正式启动。保护森林还应加强林火管理,森林受到火灾等破坏就会将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中,加剧温室效应。1988年1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森林防火条例》,将森林防火工作提上日程,我国目前也普遍制订了《森林防火条例实施办法》。同时,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行为和乱征林地行为,也可起到对森林有效的保护作用。

2.4 保护湿地和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其土壤和植被中蕴含着大量的有机碳。然而从最新湿地普查结果来看,我国湿地的数量在一步步减少,这一结果严重影响到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也导致湿地中储存的有机碳大量分解。从而,要提高森林碳汇,一定要保护湿地不受侵蚀,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

2.5 寻找林产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途径,减少碳排放

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两大难题,而大力发展林木生物质用以替代化石能源正好可以很好地缓解这两大难题。森林属于可再生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不仅能为经济生活提供木材原料,更能起到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生态作用。用木材替代钢材等能源密集型材料,通过木材转化物部分替代化石能源等,不仅能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还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加强环保。

3 结束语

碳汇林业拥有着发展低碳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着特殊地位。近年来,在世界广泛注重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也积极投入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中。林业发展的目标适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是新形势下发展战略的又一次重大历史转变,是加快发展碳汇林业的重大历史机遇。

参考文献

[1] 程鹏.关于林业项目应对气候变化的途径探讨[J].安徽林业,2009,(05).

第9篇: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P9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2001303

1三岔河镇基本情况

1.1自然概况

三岔河镇地处乌蒙山南部延伸带。境内东部为龙海山,最高海拔在老尖山2 687.6 m。西部是平坦开阔的陆良坝区,面积达86 km2,占全镇总面积的70.8%。最低点是中源泽,海拔1 860 m,南盘江老河从中迂回过境。全镇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冬干夏湿气候区。气候特点是终年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干旱,秋凉湿润,降水集中,干湿分明。据陆良县气象站多年观测数据,年平均气温14.8 ℃,年平均降水量941.9 mm。

1.2社会经济情况

据2012年度统计年报,全镇辖24个村委会,85个自然村,土地面积132.7 km2,坝区面积92.9 km2,总人口120 969人,农业人口109 742人,2012年实现GDP 82 459万元,人均GDP 6 816.5元;财政收入327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7 319元;粮食总产5 068.6万kg,人均有粮419 kg:林业产值2 054万元。

1.3森林资源状况

全镇林业用地面积34 821 hm2,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29%,有林村委会13个。有林地4 646.4 hm2,疏林地86.5 hm2,灌木林地753.5 hm2,竹林15.4 hm2,宜林荒山荒地49.4 hm2,未利用地199.8 hm2,活立木蓄积87 440 m3,森林覆盖率26.05%。纳入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管理的面积,林业总产值2 025万元。

2石漠化土地现状

三岔河镇土地总面积12 140 hm2,其中石漠化土地面积为2 673.8 hm2,其中极重度石漠化479.1 hm2,强度石漠化755.6 hm2,中度石漠化782.7 hm2,轻度石漠化656.4 hm2。

3石漠化综合治理布局及原则

3.1总体布局

本期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主要布置于三岔河镇魏白河流域、中源泽河流域,计划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人工造林人工造林955.07 hm2。其中:防护林868.55 hm2、经济林86.52 hm2。分流域建设计划为:①魏白河流域建设人工造林527.41 hm2,其中防护林440.89 hm2,经济林86.52 hm2。②中源泽河流域建设人工造林427.66 hm2,为防护林。“陆良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标示碑7块。

3.2综合治理的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原则,人工造林结合立地条件,选用防护效果好适应石漠化区生长的树种。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三岔河镇各造林地块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乡土树种,或采用引种后生长良好的树种,同时选用种源充足、抗病虫害强的树种。坚持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坚持营造混交林的原则。根据海拔、气候条件,设计针叶、阔叶树种,并充分利用天然乔木、灌木,形成天然人工混交林。坚持良种壮苗的原则。造林采用Ⅰ、Ⅱ级苗。坚持科技兴林,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根据资金条件,充分利用现有成熟的适用技术,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保证建设质量。

4人工造林治理设计

4.1立地类型划分

在收集全县土壤普查,植被调查,气候、地质、地貌及以前的立地类型表等详细资料的基础上,以影响树木生长的海拔、坡向、土层厚度等主导因素为依据,进行立地类型划分。

依据石漠化综合治理建设项目的布局,参照《云南森林立地分类及其应用》,结合项目区的立地环境和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石漠化综合治理建设人工造林编制了4个立地类型。

4.2造林树种选择

4.2.1树种选择的原则

坚持造林地立地条件与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一致性,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根据三岔河镇各造林地块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乡土树种,或采用引种后生长良好的树种,同时选用种源充足、抗病虫害强的树种。充分利用地块的散生木和灌木树种,造林后形成人工、天然混交林。选择速生树种和兼用树种,与林业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4.2.2树种选择

根据树种选择的原则和项目区的实际情况,陆良县三岔河镇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选择的树种主要有川滇桤木、圆柏,经济林选择的主要树种为金银花。根据各小班的立地条件差异,为了保证造林成效,除金银花采用裸根苗造林外,其它树种一律采用营养袋植苗造林。

4.3营造林技术设计

4.3.1造林地块和造林树种选择

根据陆良县的实际情况,人工造林地块属龙海山魏白河流域和中源泽流域的石漠化荒山,土壤为红壤,海拔在1 890~2 680 m之间,树种选择依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应石漠化生长的川滇桤木、藏柏、核桃等树种造林。

4.3.2造林技术设计

造林技术设计包括林地清理、整地、苗木规格及每亩用苗量,造林时间、方式、方法、密度及幼林抚育方式、次数、年限、管护措施等。

(1)林地清理。石漠化综合治理是为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应尽量保护原生地被物,因此防护林的林地不需要清理,核桃栽植在农田内,也不需要清理。

(2)整地方法。为了尽可能减少土壤、水分流失,采用穴状整地,整地规格为:防护林造林地40 cm×40 cm×30 cm,整地时间在造林前一个月进行(3~5月);经济林造林地80 cm×80 cm×80 cm,整地时间在造林前一个月进行(11~12月)。

(3)造林密度。川滇桤木、藏柏设计密度为167株/亩,株行距2 m×2 m,造林采用品字形配置,沿等高线布设;核桃设计密度为19株/亩,株行距6 m×6 m。

(4)抚育管理。幼林抚育是人工造林到林分郁闭前的一项技术性管理措施。通过抚育保证幼林成活,同时增强幼林自身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防护林抚育管理:一般在栽植后次年开始抚育,每年于5~6月抚育1次,连抚二年。具体措施是:松土、除草、除萌修枝、补植等。

经济林核桃抚育管理:每年旱季浇水2次,雨季揭膜排涝,11月至次年1月,每株施尿素或复合肥200 g,采用穴施或环状施肥,每年松土,除草1次。

4.4种苗需求量

整个工程设计需苗量为220.04万株(袋)。其中:藏柏174.06万株、川滇桤木43.51万株,核桃2.47万株。

4.5用工量设计

通过各道工序测算,人工造林955.07 hm2需用工8.60万个工日:其中:防护林868.55 hm2需用工7.82万个工日,经济林86.52 hm2需用工0.78万个工日。

4.6森林保护设计

4.6.1森林防火

陆良县设有森林防火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县林业局,三岔河镇成立森林防火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防火制度,配备了专职、兼职人员开展群防。充分利用农田、道路等天然屏障作为防火线和防火带;经过多年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通讯设备、电台、电话、对讲机、人员配备齐全,能满足项目区的防火要求。

4.6.2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防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具体做到:加强苗木检疫、检验,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及防治工作,一经发现积极组织防治。定植后,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一旦发生病虫害,立即防治,做到治早、治小、治了。

2016年1月绿色科技第2期

5效益分析

5.1生态效益

5.1.1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草盖度

通过实施综合治理后,项目区植被将逐步恢复,森林、耕地等得以休养生息,水土流失量逐年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效益更加明显。

林草植被保护工程项目实施后,将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新增防护林868.55 hm2、经济林86.52 hm2,充分郁闭后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将提高14.2%,将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一是土地有森林的庇护,旱季(冬、春)不再因风蚀造成风沙危害,雨季(夏天)不再因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保护山下的耕地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还将充分发挥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释放氧气、净化空气、降低噪声、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和灰尘、杀灭细菌等生态功能,给人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森林植被覆盖面积增大,有利于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和林木采集植物产量的增长。通过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地等综合治理,有效提高项目区草地植被,增强蓄水保土能力,逐步改善项目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减轻干旱、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危害。取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沙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

5.1.2水土保持、固土、保肥、固碳、释氧效益

参照森林生态系统环境功能评价方法和相关研究成果,每亩林地每年可增加蓄水25 m3、保土4 t、减少土壤中氮磷钾流失折合化肥56 kg,每亩林地每日吸收二氧化碳67 kg、释放氧气49 kg。该项目的森林郁闭后,年释放氧气25.62万t,还可吸收二氧化碳35万t;每年可保土5.7万t,每年相当于保住有机肥802 t;年可蓄水35.8万m3。

5.2经济效益

5.2.1直接经济效益

人工种植核桃经济林86.52 hm2,3年后进入挂果期,平均产值1.5万元/hm2,年产值达129.8万元;8年后进入盛果期,平均产值达3万元/hm2,年产值达259.6万元。通过羊棚圈、青贮窖建成后可养殖羊2 500只,每年可出栏羊1 200只,每只2 000元,年产值240万元

项目区蓄水池工程实施后,解决了项目区管护人员生活饮用水的水源问题,可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巩固和保证本次治理的长期效果。综上所述,项目实施后,预计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99.6万元。

5.2.2间接经济效益

项目人工造林增加防护林868.55 hm2,全部郁闭后,每亩年平均生长量0.08 m3木材,年增森林蓄积量10422立方米,年林业产值364万元。

5.3社会效益

5.3.1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社会就业机会

项目实施955.07 hm2林植被建设,带动项目区林果业、畜牧业相关产业的发展,一年建设期,按6工日/亩计,将为项目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约10.2万个工日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增加农村妇女的就业机会。

5.3.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粮食单产提高,林地、果园面积增加,以粮食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将得到调整并趋于合理。

5.3.3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项目实施完成后,项目区农业生产水平将得到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改善,农民的食物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将有明显提高。

5.3.4提高农民生产技能

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区内将有一大批农民接受各级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熟练掌握一、二门实用技术,显著提高生产技能。

参考文献:

[1]欧阳志云,王如松,符贵南.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及其在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199,16(2):113~120.

[2]李玉辉.喀斯特的内涵的发展及喀斯特生态环境保护[J].中国岩溶,2000,19(3):260~267.

[3]刘方,王世杰,刘元生,等.喀斯特石漠化过程土壤质量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J].生态学报,2005,25(3):639~64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