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诗文默写范文

古诗文默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诗文默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古诗文默写

第1篇:古诗文默写范文

2.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其叶沃若。(《诗经・氓》)

4.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陆游《书愤》)

5.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6.夫夷以近,______;险以远,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7.鸟雀呼晴,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8.______,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9.岁暮阴阳催短景,______。(杜甫《阁夜》)

10.纤纤作细步,______。(《孔雀东南飞》)

11.采之欲遗谁?______。(《涉江采芙蓉》)

12.山不厌高,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13.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14.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______,______;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______。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16.______,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17.______,_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18.______,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兴八首》)

19.歌台暖响,______;______,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20.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苏轼《定风波》)

21.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2.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23._____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4.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25.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26.______,______,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赤壁赋》)

27.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陆游《书愤》)

28.山寺钟鸣昼已昏,____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29.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30.湖月照我影,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1.戎马关山北,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32.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屈原《离骚》)

33.______,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

34.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杜甫《阁夜》)

3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6.______,可以卒千年;______,便作旦夕间。(《孔雀东南飞》)

37.云青青兮欲雨,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8.水面清圆,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39.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0.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杜甫《登高》)

4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欧阳修《伶官传序》)

42.事不目见耳闻,______,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43.鹰击长空,______,______。怅寥廓,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44.迢迢牵牛星,______。(《古诗十九首》)

45.少壮不努力,______。(《长歌行》)

46.驾一叶之扁舟,______。(苏轼《赤壁赋》)

47.锲而舍之,______;锲而不舍,______。(荀子《劝学》)

48.______,乾坤日月浮。(杜甫《登岳阳楼》)

49.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0.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51.舞榭歌台,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2.一种相思,______。(李清照《一剪梅》)

53.茕茕孑立,______。(李密《陈情表》)

54.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5.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杜甫《客至》)

56.两情若是久长时,______!(秦观《鹊桥仙》)

57.乱石穿空,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8.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李煜《虞美人》)

59.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______,______。(杜甫《兵车行》)

60.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1.呜呼!______,非秦也;______,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62.纵使相逢应不识,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

63.凭谁问: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4.______,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65.______,______。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66.老当益壮,______?穷且益坚,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67.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68.______,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69.______,______。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70.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以愚黔首;______,杀豪杰;______,聚之咸阳,______,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贾谊《过秦论》)

71.山围故国周遭在,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石头城》)

72.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______,______,______。推此志也,______。(司马迁《屈原列传》)

73.北海虽赊,______;东隅已逝,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74.______,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

7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论语》)

76.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77.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78.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杜甫《蜀相》)

79.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0.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81.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屈原《离骚》)

82.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李商隐《无题》)

83.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84.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又有______,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第2篇:古诗文默写范文

因此,如何努力解决考生背诵过关与默写出错的矛盾,实现从口头到笔下零距离零误差,杜绝古诗文默写题型失分,是中考复习备考时须用心应对的一个方面。本文拟就从古诗文默写题型分类、备考策略和考查变式的角度,对甘肃省近五年语文中考试题中古诗文默写题目略作分析,以期有助于广大师生复习备考。

一.补充性默写

这种题型或给出上句,要求考生补充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考生补充上句,或给出中间句,要求考生补充前后句,旨在考查考生由此及彼,准确对应的记忆能力和书写能力。

真题再现:

2007年:(1) ,只欠东风。(罗贯中《三国演义》)

(2)野火烧不尽,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2008年:(1)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刘禹锡《陋室铭》)

2010年:(1)“劝君更尽一杯酒, ”“莫愁前路无知己, ”都是送别诗中的千古名句。

2011年:(1)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4)岁寒, 。(《论语》十则)

(5)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备考策略:作为近年来最为普遍的古诗文默写题型,补充性默写的难度在于“给出下句,默写上句”这种逆反思维定式的考查,考生复习时“熟读成诵”之余尚要“倒背如流”,背得出更要写得对,力求句句不含糊,字字不模糊。

二.理解性默写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文句的含义及其作用,针对题目的具体限制默写与题意对应的相关文句。

真题再现:

2010年:花开花落,无声无息。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才能够感受到夜深人静时空荡荡的山中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这是王维的诗句“ , ”所表达的意境。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 ?”也认为美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是缺少“闲人”而已。

备考策略:复习过程中考生一定要结合课文注释、课堂笔记和课后练习,全面加深对相关诗文的理解,记其文字,知其含义。具体做题时,要仔细揣摩、认真体会题目给出要求默写的文句的意义或在诗文中的作用,避免模棱两可,确保答案的针对性与正确性。

三.拓展性默写

这种题型属同类归纳性默写,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规定的诗文类别,调动积累,举一反三,展开联想,触类旁通,默写出相应诗文内容。

真题再现:

2009年:诗词之中有四季。早春时节,白居易说:“几处早莺争暖树, 。”盛夏时节,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 。”中秋月圆,坡说:“ ,月有阴晴圆缺。”隆冬雪后,说:“江山如此多娇, ”

2010年:在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中,关于“岁寒三友”的诗和画,可谓比比皆是:松竹梅的品格,也在众多诗人的刻画中,更加丰满起来。请任意写出两句与“岁寒三友”相关的诗句。

2011年:孔夫子说仁者爱山。陶渊明爱山,让他感受“采菊东篱下, ”的平静;杜甫爱山,让他领略“ ,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苏轼爱山,让他悟出“不识庐山真面目, ”的哲理。

备考策略:考生平时必须重视名篇名句的积累,博学广记,积少成多。考试时,腹有诗书,才能随意抽取,左右逢源,应付自如。

四.应用性默写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实际运用古诗文的迁移能力,即如何发扬古为今用的精神,引经据典,充实现代汉语用语过程中的文化底蕴。

真题再现:

2007年:初中即将毕业,请选择你最喜欢的表现离别之情的古诗词名句,写出连续的两句,作为送给同学的临别赠言: , 。

2008年:人们常用出自《醉翁亭记》的成语“ ”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2009年:(1)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演员边击缶边吟诵《论语》中“ , ”一句,喜迎各国嘉宾。

(2)好友相别,我们可用王勃的诗句:“ , ”送友人,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相隔再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备考策略: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多做迁移练习,在写文章或说话时自觉引用名句,增添文采,从而透彻理解名句含义,明确古今结合的切入点,最终达到学以致用,具备将识记的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的能力。

第3篇:古诗文默写范文

一、

直接型默写。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5.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6.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7.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8.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10.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1.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2.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13.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14.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刘桢《赠从弟》(其二)]15.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其二)]16.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曹植《梁甫行》)1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8.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20.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2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2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23.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24.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25.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26.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27.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欧阳修《采桑子》)28.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朱敦儒《相见欢》)29.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30.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二、理解型默写。

1.郦道元《三峡》中“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一句描绘出三峡夏日水势之汹涌。

2.《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日暮时分,山谷间灵动的生命气息的句子是: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3.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把月光描绘得精妙且充满诗情画意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4.《与朱元思书》中最能表现作者寄情山水,不追名逐利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5.《野望》一诗中透露出诗人在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6.崔颢的《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由周边景色引出自己羁旅思乡愁绪的名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7.《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8.苏轼评价王维诗画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9.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名句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用游动的视角描写出了旅途中景物的变化。

10.《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11.《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12.《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13.曹操在《龟虽寿》中表现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胸怀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14.古往今来,许多志士仁人把孟子的名言“

富贵不能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当作人生的座右铭。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表明经受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17.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只要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的句子是: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18.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描写乐景来反衬诗人悲情的诗句是: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19.《春望》中写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时诗人期待得到亲人消息的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20.《雁门太守行》中的“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誓死报国的忠心

21.《雁门太守行》中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战斗的惊心动魄的句子是: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22.《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哲理(评价古战争)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23.李清照的《渔家傲》中“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两句展现给我们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24.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三、拓展型默写。

1.我们学过的课内外古诗文中,不少体现了送别的主题,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古人的诗词写作中常常引用典故来含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请写出运用典故的连续两句。【示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美好乡村生活场景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示例】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秋天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第4篇:古诗文默写范文

综观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在古诗文名句默写方面涉及到的考点主要有:(1)默写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名句;(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或默写课标规定的古诗文;(3)诵读或默写教材中的经典课文或精彩段落;(4)默写比较熟悉的课外古诗文名句。

涉及的题型主要有:

(1)记忆型默写题:给出诗、词、文的上句或下句并注明篇名,要求考生默写出与之相对应的诗、词或文中名句;给出诗题和诗人,要求考生默写出全诗。(2)理解型默写题:提供具体的情境、要求等并注明篇名,要求默写出与之相一致的诗、词或文中名句;按照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根据具体语境补写古诗文名句。(3)开放型默写题(归类型):要求考生写出某一方面内容或某一主题的一个或几个诗句。

考查的内容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一般为《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定要求必背的50个篇目以及现代诗文经典篇目。

【应对技巧】

针对中考中默写名句的试题,考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扎实落实,篇篇过关

考生要能背诵、默写初中7~9年级必背的50个篇目。但考生千万要记得,光会背还不够,还要能正确书写,这就要求考生真正做到“篇篇落实,篇篇过关”。落实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检测是最直接的方法,如考生可以自我检测,先背后写,认真批改,及时订正;可以互相检测,同桌之间互相监督,互背互改:可以小组统领,小组长给每个小组成员制订背诵进度表,表中包括组员的名单、背诵的篇目或范围,安排小组成员在一定的时段内背诵、默写等。

二、总结规律,形成系统

针对记忆、理解、开放型默写题,考生要对知识进行梳理,做好归纳总结,使之形成一个系统,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

1.按文学常识、文体知识归类,理清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

2.按作者归类,把同一作者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异同。通过归纳比较同一作者的作品,考生能更好地理解诗词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主题归类,把最重要的名句按其所表现的主题归类,如按“塞外风景”归类,按“友情”归类,按“忧国忧民”归类,按“政治抱负”归类。这样进行归类后,便有利于解答“写出某一方面内容、或某一主题的几个诗句”这种开放性的题型。

【真题讲解】

1.(2014・北京卷)默写。

(1)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3)毕业在即,请你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的诗句,向你的同学表达即使将来相距遥远,长久难见,也会保持深厚友谊的心意。

解析:这份试卷的名句默写以记忆型题型为主,其中(1)(2)题都是给出上句或下句,要求考生填出与之相应的句子。而第(3)题是理解型考题,考生首先要能准确背出整首诗,领会题目的意思,这样才能写出相应的句子。解答这类考题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做,难度稍大。

答案:(1)采菊东篱下(2)直挂云帆济沧海(3)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2014・浙江舟山卷)古诗文名句填空。[要求(1)~(3)必答,(4)(5)选做一题]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 ”,借明月寄托对好友的思念;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 ”,借明月表达美好祝愿。

(4)静默的山会说话,只要我们用心聆听,细心品味,就会领悟到许多生活的道理,如古诗文中“ , ”。(写出连续两句)

(5)“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马年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催发了人们对珍惜时间的思考,让人不禁联想起古诗文中“ , ”的名句。

解析:(1)(2)是纯记忆型的考题,而第(3)是理解型的考题,(4)(5)则为开放型默写题(归类型)。考题以选做题的形式出现,降低了考试难度。

答案:(1)天涯若比邻 (2)受任于败军之际(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4)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或(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5)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或(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综合训练】

一、记忆型默写

1.__________,不亦乐乎?(《论语》)

2.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论语》)

3.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

, , ,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7.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8.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9.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

10.______________,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11.______________,然后有千里马。

___________,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12. , 。

, 。(王安石《登飞来峰》)

13.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14.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无题》)

15. , 。

, 。(龚自珍《己亥杂诗》)

16.登斯楼也,则有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理解型默写

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

, , ”来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

2.《岳阳楼记》为我们留下了一些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其中形容国泰民安的词句是:“

”,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的词句是:“ ”,形容水势浩大的词句是:“ ”,形容景色或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词句是:“ ”,表示心胸开阔、精神愉快的词句是:“ ”。

3.我国古人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今人仍为推崇。请写出下列两位古人在这方面的相关名句。

(1)孟子《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

, 。 ,

(2)文天祥《过零丁洋》: ,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紧扣“ ”这一主旨,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正反、虚实两方面写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

, 。 ,

”;与古贤名室类比的句子是“ ,

。”

5.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倒影清丽淡雅,点染美妙意境的句子是“ , , ”。

6.曹操在《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诗句是“

, ; , 。”

7.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形神兼备地描写了莲的形象,其中用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饮酒》中表达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名句是“ , 。”

9.李白《把酒问月》中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诗句,苏轼的《水调歌头》从这句中脱胎而来的诗句是“ ,

。”

10.在《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最能抒发诗人李白豪放情怀的诗句是“ , ”。

11.李商隐《无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12.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自比,表达自己虽被迫辞官却不忘报国的名句是“

, 。”

13.孔子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论语》中的“ , ”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

三、归类型默写

1.古诗文中有很多描写山、水、花、鸟的句子,请任选其中两项,各写一句。

山: , 。

水: , 。

花: , 。

鸟: , 。

2.古诗文中描写夏季景物的名句有很多,请写出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文中有许多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名句,请写出三句。

(1) , 。

(2) , 。

(3) , 。

4.古诗文中抒写忧国思乡的名句有很多,请你任意写出两位诗人(或词人)的诗句。

(1) (作者)“ ,

。”(诗句)

第5篇:古诗文默写范文

首先必须明确的常见考点:

一般中考试卷命题主要围绕方面:字词、古诗文默写、古诗赏析、课内外古文阅读、课内外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个别地区会结合语境阅读设计改病句、仿写等考查内容。

字词复习应注意点面结合。六册语文书中易错的音形要集合整理,全面地梳理一次。然后结合各地自己编写的《中考航标》,把其中重点强调的字词考查一遍,做到“全面梳理与重点强化”相结合。鉴于学生对字词容易淡忘的特点,在中考之前的半个月内可以再次测试,这样效果更好一些。

古诗文默写一般采取“整体默写、名句默写、理解运用默写”三种方式。“整体默写”要求对作家作品应准确掌握,使学生能够将三年来要求背诵的古诗文集中完成。 “名句默写”是对古诗文中耳熟能详的经典句做到烂熟于心并能准确写出来。多年的中考经验告诉我们,古诗文的默写往往选择经典名句。“理解运用”类型所占分值不大,一般命题也不难。但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背诵默写古诗文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实在运用上。加强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大势所趋。教师平时在引导作文的过程中也要着眼于古诗文名句运用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类考题需要教师结合社会新闻事件创设一些适合运用的考题,逐步训练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古诗词赏析考题类型主要为三种:填空、表述、选择。无论哪种考题类型都需要学生对古诗词的背景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把握古诗词写作的内容、主题、表现手法、名句赏析及品味炼字。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做到高效的复习呢?这需要教师对多年来考试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排除近几年考过的内容,排除一些篇幅较长的内容,使复习的针对性更强。关键的内容,如主题、炼字赏析等需要学生记忆的还是要记忆。名句赏析要结合表现手法练习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答题的步骤一般为:(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3)分析该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课内外古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掌握如何”,课外古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如何”。一个是考所学过的知识,一个是考对学过知识的运用能力。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课内古文要夯实字词句,词句的含义必须准确无误地掌握。实词的一词多义,虚词的一词多义都要归类整理。对于已经整理好的知识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多看看,更重要的是多练练。课外古文浩如烟海,教师要做好必要的筛选工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寻找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让学生多看多练,做到熟能生巧。比如可以按照“诚信”“读书”“爱国”等角度分类整理,提供给学生阅读,而后创设一些考题进行“词语理解,句子翻译、感悟”等考查。

课内外现代文的阅读是“拉分”的主阵地之一。目前对于现代文的复习多侧重于整篇的练习。其实这种复习方法花费时间很多,但是效果较差。通过实践,“分解知识点”式的复习方法效果最好。因为针对性强了,学生对知识点就很容易形成系统认识。例如说明文的复习,可以将多篇说明文的考察点分类集合在一起进行训练。同样,议论文、记叙文等文章均可按照此法逐步训练。

名著考查的初衷是要求学生做到“真阅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及时做好读书笔记。中考复习可以按照这些角度帮助学生整理:作品主题、环境描写、人物语言、人物性格、名言格言等。

第6篇:古诗文默写范文

【关键词】古诗文;策略;兴趣

在学校艺术节的诗文朗诵比赛中,发现在参赛的二十几名同学中,只有两名同学朗诵的是古诗文,其余全都是现代诗文;在实际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不喜欢古诗文,上课听得恹恹欲睡,背诵只是囫囵吞枣,为了考试。老师教授古诗文也是生吞活剥,也没多少兴趣。古诗文究竟怎么了?我们怎样教授古诗文呢?

一、古诗文教学现状

(一)学生不愿学

进入高中,高中教材选编增加了古诗文篇目,数量大大增加。学生普遍感觉文言诗文很枯燥,上课没动力,认为考试不考课本上的题目,只是背背而已。再加上社会发展的影响,各种影视快餐文化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冲击。古诗文远离学生的生活时代,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对古诗文的共知发展要求。

(二)教师教的很累

应于考试的压力,教师侧重于考试能力要求,课堂侧重考练设计,少了审美的训练。知识的枯燥,也影响着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课堂上少了朗朗的读书声,代之以条分缕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审美鉴赏能力的高要求不能很好落实,高考得分低。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目标“感受?鉴赏”中,把“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作为目标之一;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把“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与恰当的评价” 作为目标之一。在上述目标要求当中,对于落后山区的高中生来讲,应该是有一定难度。

二、多层面分析

以上状况,若追根溯源的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大学教学培养能力、内容与社会发展要求相脱节。在现代大学教育内容中,特别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缺乏诗歌朗诵的专项指导,这应该是不足之处,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如何去朗读。古诗文教学如果脱离了读这一根本法宝,诗文的韵味美、意境的美就会体会不到。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就成为空谈。指导人都没有这种能力,怎样去指导学生呢?古诗文教学就存在了“缺憾美”。

2.教师能力层面的单一性。具备良好诗文朗读能力的教师匮乏。大多数语文老师在上课时,不能声情并茂的去朗读,首先就没有了审美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受到影响;教师自身缺乏审美素养能力,缺乏古诗文素养,没有一定的文言功底,不能做到厚积薄发,深入挖掘诗文本身的美的意境。

3.诗文内容与学生学习要求的错时性。大多数诗文时代久远,很多时代的情况和现代相差很大,学生不能设身处地的结合自己情况去领会,缺乏感同身受的体验,认同感不强烈。再加上山区孩子读书积累、感悟能力的影响;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单一,除了背就是背。学生背诵目的也很单一,就是为了高考古诗文默写和写作文素材运用,很难和自身素养谈到一块,认识的局限也就限制了学生学习要求的高度,离完成《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相关要求有一定距离。

三、解决策略

(一)激发学生热情的多途径

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和兴趣,应该是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去学,愿意去学,发自内心的喜爱,才有学好的可能和前提。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可以从课堂互动、课下活动的拓展着手。每日上课前三分钟,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文,检查背诵和积累。课堂引导学生品味鉴赏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声情并茂的去读,通过读陶冶学生的性情,在诗文所塑造的意向、意境中感受、感悟人生情感,体验真善美。课下第二课堂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进行记忆能力考查的默写竞赛活动;诗文朗诵比赛活动;还可以从创作角度进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写古诗等方式培养兴趣。

(二)教师本身素养的提高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各种能力。新时代的教师,在专业领域是研究型的教师,而且在其他领域也应该是具有相应能力要求,可以说是杂家,无所不晓。譬如京剧进课堂,语文老师如果会唱京剧,对教学会有一定帮助。

从诗文教学来说,教师具备一定的诵读功底,肯定对古诗文教学有帮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也有相应的较高要求。

而且,从学生发展要求来看,社会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掌握知识的不同平台,他们掌握的知识信息远比以前时代同龄人掌握的知识信息要多的多。教师具有的知识量和范围要更丰富、更广,才能有活水和几桶水的储备,才能指导学生向更高处发展。

(三)氛围的创造与烘托

第7篇:古诗文默写范文

中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普遍兴趣不大,应该怎么样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呢?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要教学生注意运用“以意逆境、知人论世、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古诗文。“以意逆境”是孟子提出的学习方法,在欣赏古诗时就是要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它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揣摩诗人的本意。而“知人论世”,则是指导学生在欣赏、吟诵古诗文时,要深入探讨诗人的生平,全面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例如,指导学生学商隐的《 锦瑟 》,就必须让学生学习前先查阅李商隐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否则学生就很难理解这首诗隐晦、悲哀、伤感、迷惘、虚幻、抽象、朦胧的意境。又如,陆游的《 书愤 》和《 临安春雨初霁 》这两首诗,前一首诗风慷慨悲壮,后一首诗风清淡、婉丽。学习时,要让学生理解作者写于同一时期的两首诗,为什么心情会完全不一样,就必须引导学生明白诗人当时的不同处境。所以,“知人论世”是欣赏古诗文很重要的方法。欣赏诗歌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古诗文的意象,发挥想象力来体会和品味诗文的意境美。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缘景明情”。例如,学习柳永的《 雨霖铃 》,可以让学生结合初中学习过的《 天净沙・秋思 》中的典型意象(如“枯藤”“老树”“昏鸦”等)来体会诗人凄凉、惆怅、孤寂之情。进而理解《 雨霖铃 》中的“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等意象,体会作者凄凉、悲伤、难舍难分之情。

其次,要让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产生热情,还可以成立班级图书馆。在班级图书馆可以收藏《 唐诗三百首 》《 宋诗 》《 宋词 》《 四书 》《 五经 》《 论语 》《 孟子 》《 大学 》《 中庸 》等古代经典及《 语文报 》《 散文 》《 读者 》《 意林 》《 青年文摘 》《 思维与智慧 》等报刊。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和报刊,既可以放松身心,又可以开阔视野,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进而产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在阅读大量课外读物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文背诵比赛,古诗文默写比赛,推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进程,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

再次,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当地方言的读音、习惯用语来理解古诗文。笔者所在的地方流行粤方言,在这些方言中有些词语还保留着古代的语音和语意。比如在粤方言中,就有“木叶”(树叶)、“人客”(客人)、“饮啖汤”(喝口汤)、得闲(有空)、“闩门”(“闩”同“栅”音,意为“关门”)、畀(给)、多谢(谢谢)、望(看)、睇(看)、樽(瓶)等说法。利用这些方言可以辅助学习古诗文。例如,苏轼的《 惠州一绝 》这首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其中的“啖”就是“嚼”之意。又如高中所学的课文《 鸿门宴 》中就有这么一句:“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中的“啖”也是“嚼”的意思。此外,如“得闲”一词,也在许多古诗文中出现,按粤方言“得闲”即“有空”的意思。例如,在《 晏子春秋・杂下二八 》中有“异日朝,得闲而入邑,致车一乘而后止”;在屈原《 楚辞・九歌・山鬼 》中有“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在韩愈《东都遇春》诗中有“得闲无所作,贵欲辞视听”,等等。又比如,“多谢”一词在两广一带运用得相当广泛,是“谢谢”之意。在古诗文中,也不乏这样的用法。例如,在汉代辛延年的《 羽林郎 》一诗有“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这样的用法,而在唐朝诗人李中所写的《 夏云 》中也有“多谢好风吹起后,化为甘雨济田苗”这样的句子。它们提到的“多谢”均为“谢谢”之意。因此,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方言来学习古诗文,让学生从快乐学习中习得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兴业县高级中学,广西 兴业,537800)

第8篇:古诗文默写范文

关键词:后进生 背诵 古诗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112-01

从七到到九年级,古诗文背诵非常重要。大部分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基本上能轻松地背诵并记忆下来,考试的时候准确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但总有一部分后进生怎么都背不出来。因而该得的分数就白白的丢了。面对这一部分学生,笔者尝试了以下方法,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 关键词句把握法

所谓关键词句,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词。如:郑谷的《鹧鸪》,只要学生能记得“暖戏”“品流”、“雨”“花”、“游子”“佳人”等词语,这首诗歌就不难背诵出来。

2

课文画面把握法

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歌时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很多古诗文都是具有这个特点的。根据古诗文画面感强的特点,用画面形象来辅助记忆是一种良好的方法。所谓的“形象记忆法”是指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外在表象为内容的记忆,基本特点是记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不是本质,运用形象记忆的关键是想象、联想。

有些古诗文景物描写如诗如画,人物刻画生动形象,可利用古诗文中词句所构成的画面来辅助背诵。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教者可以带领学生根据这首小令的意境来勾画出一幅幅画面:深秋的萧瑟、荒村古道的肃杀、炊烟袅袅的安适祥和,落日的残阳、离乡怀亲伤感欲绝的游子。这些富于感彩的鲜明的意境画面较之呆板的死记硬背,当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便于记忆,还有利于对诗文意思的理解。

3 诗词顺序记忆法

有些诗词的写作有一定的时、空顺序。只要引导学生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诗词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途径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例如,《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写作是空间顺序,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

与此相类似的背诵方法甚至可以运用到文言文和现代文之中。如《桃花源记》等

4 回忆背诵法

朗读有助于背诵,但若一遍又一遍地单纯重复,记忆效果还是欠佳的,最好的办法是在朗读到一定程度后,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这样能增强背诵的效果。这种尝试回忆的方法可以在更广泛的时间、场合中运用。例如,在上学的路上,在大量做题的间隙中,在没有携带书本的悠闲时刻……这时可以对这些已经在脑海中蕴藏的记忆内容进行适当的回忆;如果有回忆不出的字句、语段,也可将其记住,然后在方便的时刻查阅相关书籍来验证或加深回忆的印象。

5 强制记忆法

要求在规定的某个时间段内完成对某些内容的快速记忆。如果能够配合适当的检查就会强化背诵的效果,例如,限时背诵之后的即时检测。在学校里,教师采用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如果在家中,学生可以请父母担当监察者,规定在适当的时间里完成固定的背诵量,并进行必要的检测。这样反复强记,也会增加学习者的记忆经验,增强学习者的记忆能力和记忆效果。

6 抄读、听读、诵读,以读促背法

有三种以读促背的方法可以使用:(1)抄读。古人读的书,往往是自己抄写出来的。(2)听读。有条件的可以用录音机或复读机之类的录音设备,把自己要学的古诗文录下来,经常听听就很有好处。(3)诵读。所谓诵读,包括朗诵、背诵两个方面。这是读古诗文的基本方法。对于那些属重点难点的文言篇目,在每篇课文学习之前,均应先诵读十遍以上,使自己对篇目中的文句非常熟悉,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背诵默写的要求。这样,那些长一点的文言篇目便容易实现背诵默写了。

7 韵律节奏背诵法

根据古诗词押韵的节奏和韵律来构思背诵,一般而言,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的古诗词,均可按照4/4拍的节奏来进行背诵(五言只需停顿一拍即可)。在背诵者熟练这种背诵的节奏之后,还可将古诗词根据一定的难度编排顺序,用击掌扣拍辅助的方式来控制节拍和韵律,背诵者可随着击掌的节拍声进行背诵。另外,当背诵者极为熟练之后,还可进行高、低、轻、重、快、慢等等节奏的变化,使得背诵的节拍更具音乐效果。当然,背诵者也可利用某些现成音乐乐曲()来编排背诵的韵律,以此音乐作为背诵的背景,背诵者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来背诵。这样背诵行为变成一种轻松愉快的事情,自然效果更佳。

8 唱歌背诵法

第9篇:古诗文默写范文

【关键词】 古诗文 积累 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古诗文积累应是语言积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切实落实新课标要求,高质量地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文,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呢?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古诗文积累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要想取得成绩,必须要讲究方法。笔者以为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尝试。

1.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自身深厚的古诗文功底是对学生积极的榜样激励。教师的出口成诗、字字珠玑是对学生最好的熏陶和感染。这种人格魅力,会激发并促使学生努力学习、自觉积累。因而,在教学之余,笔者搜集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千家诗》等古文作品,一方面自己记诵、积累,另一方面更是激励学生学习、背诵。

2. 温故知新让记忆更长久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笔者在教学时经常调动学生的积累,以旧知启新知,化难为易, 使学生易学乐学。如《爱莲说》中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学生难以理解,笔者便提醒他们回忆《扁鹊见蔡桓公》中“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中“之”的意义,学生便懂了,这儿的“之”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其充当分句,不译”的意思,而且记得牢。

3. 授之以渔才能游刃有余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好的学习是方法的学习。教给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使他们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地探索古文化的奥秘,才能真正让他们觉得积累古诗文是有趣的、是轻松地、是有用的。教学中,笔者指导学生用归纳法、表格法收集整理积累常用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注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教会学生借助语感和语境、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推断词义;教给学生先通读全文,理解文意,再逐句直译或意译,理解大意的总的翻译方法;传授专有名词、修辞句、特殊句式等的具体的翻译方法;指导学生分析结构、评点技巧、品味语言、赏析特色。在学生利用这些方法充分动脑动手之后,老师再对疑难点进行点拨,把学生脑子里储存的知识点击出来,派上用场,让学生感到古诗文学习只要掌握了方法学起来并不难。

4. 让多种感官共同参与

有心理学家证明,人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的10%,自已听到的20%,自已看到的30%,自已同时听到和看到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的70%。这一结果说明,多种感官参与能有效地增强记忆。在古诗文学习中,笔者经常制作或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课件,借助形象、色彩、声音、情感的神奇配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从画面上,从诵读者口中,从悠扬的乐声中,想像着、体味着、感受着古诗文的艺术魅力,从而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外,运用多媒体训练学生背诵效果也很好。可以用缺字法训练背诵,从易到难,不断减少屏幕出现的字数,最后让学生全文背诵;还可以利用幻灯片变换画面,让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古诗文。这两种背诵方式学生都比较喜欢。多媒体的运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使学习形式不再枯燥单一,事半功倍。

5. 适当延伸,加强积累

在学生有一定积累量的基础上,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笔者常由一首诗延伸到与其主题相同的、或内容相关的、或同一诗歌流派的、或同一诗人的其他诗作,这样的相对集中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积累。如教学《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调动学生吟诵其他咏月名句;学习《鸟》专题,鼓励学生比较三首咏鸟诗的异同,赏析各自的特色,查找更多优秀的吟咏鸟类及其他动物类的作品。

6.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运用

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诗文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文进行表达,能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另外,学生在积累古诗文的过程中,常把灵活秀美的古诗文,像于漪那样引用或活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使文章增色添彩,文采斐然,令笔者倍感欣慰。古诗文还可以成为学生作文训练的载体。如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时,为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文贵自得这种境界,笔者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把这篇文言文用现代汉语改写成散文。这样,学生既能深入领会古诗文的内涵,又锻炼了文笔。

7. 竞赛中才见出真功夫

合理的竞争有利于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引领学生积累古诗文的过程中,开展竞赛活动非常重要。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既可以提供展示平台,促使学生发挥特长,尽显风采,又利于激发成就动机。因而,笔者在教学中曾多次开展古诗文朗诵活动、古诗文对抗赛、古诗文擂台赛、古诗文名句默写竞赛等。在活动中,学生们展现了古诗文积累功底,更增强了积累的信心。

当然,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所谓“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但是,我们都知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才能对古诗文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学习古诗文,积累古诗文,在古文化的浸润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淀自己的文化功底,提高自己的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秦训刚、晏渝生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