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专业相关知识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高职护理 药物应用护理课程 教学实践
近几年,卫生职业教育有了较快发展,教育部、卫生部明确了卫生职业教育教育改革的发展,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卫生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提出要深化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根据我校生源的基本状况,自2001年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招生人数不断扩大,参差不齐,护理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而护理专业岗位要求和实习就业需求不断提高的具体实际,为提高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培养出更优秀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我们逐步建立了以“用药护理”为导向的高职护理药物应用课程,并在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创新构建药物应用护理课程,优化教学内容
《药理学》、《药物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版本非常多,大多脱胎于临床医学或药剂专业使用的《药理学》教材,为本科教材的压缩型,内容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内容繁多。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重理不重用,把讲授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等作为重点,教材存在药理学知识医疗化现象,护理用药监护、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常用药物用法、用量等与临床护理岗位用药的相关知识缺乏。导致老师难讲,学生难学,而且与学生护理岗位需求脱节。因此,药理学教材应强化护理专业特色,满足临床护理要求。护理专业药理学的教材要根据现代化护理专业特色进行调整,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融入教材中,强化临床护理需求的内容,构建药物应用护理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护理专业和药理学教师进行课程研讨会,根据现代护理理念和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整合基础护理、临床各科护理在用药护理方面的知识要求,并深入医院护理一线考察药物应用护理实际工作,在借鉴《护理药理学》、《药物学》等教材的基础上,改编《药物应用护理》教材。药物应用护理是护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用药护理过程中,打针、发药只是用药护理流程中的一个环节,护士既是医嘱的执行者,又是病人药物治疗的监护人。因此,护士按照护理程序做好用药护理工作,保证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防止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在教材编写时,对药物的制剂、化学结构、体内过程、药物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简化或删除,在介绍药物基本作用和用途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及用药护理,使教材内容难易适当,既便于老师教,又便于学生学。
其次,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护理专业特色。考虑到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能力不高及护理专业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突出“三基”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着眼于“实用性”,以“够用”为度,重点突讲授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用药护理。把《药物应用护理》课程重点从药物作用、作用机制及以用途为中心向以临床药疗有关的护理问题和用药护理为中心转变。将护理程序融入课程,课程中以护理问题的形式体现药物不良反应,有助于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强调用药护理相关的技能性知识,在用药护理中,护士怎么做,还将处方内容贯穿到每个具体的药物中讲授,不断培养并增强学生对处方和医嘱的认识和执行能力,突出护理专业岗位的特点。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由于教师的专业背景多是药学专业或临床专业,没有经过护理专业的正规培训,对护士工作岗位上的药疗工作内涵和对职业要求的技能把握不够,特别对现代护理如系统化整体护理缺乏充分的了解。部分教师习惯于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存在注重医疗和处方,轻护理;重药理学理论,轻护理技能培养等问题。导致有的学生认为药理学与护理专业联系少,护士只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传统的药理学教学采用教师讲授药理学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听课、记录为主的单一授课方式,过于强调学科意识;偏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教师讲得过多、过细、过全,而忽视对护理专业学生必备的疗效观察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护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造成与临床护理用药联系少。教师教学用心良苦,学生学得辛苦而能力得不到提高,使药理学教学出现“费力不讨好”的现象。因此,药理学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彻底改变旧观念,尽快通过多种途径充电,不断更新知识,深刻领会护理专业的新计划和新大纲的精神实质,树立临床护理观念,把临床护理的相关知识渗透药物学的教学中。为此,我们还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强了药物应用护理教学效果。
1.将“用药护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尝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情景教学法,教师精选典型用药案例,以临床病例合理用药的设计和执行为教学情景,有效地使学生转换角色进入临床护士岗位,学生看到的是生动的例子,有利于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近两年,我们将“用药护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课堂理论授课中,事先教师可提供问题病例,学生可查阅相关资料,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病例提供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进一步分析疾病的药物防治。教师重点讲解代表药的药理作用,而对于药物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以问题病例的方式提出,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如讲某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时,可先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个临床案例,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如何处理?我们给患者用药时应向患者交代哪些注意事项?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发现、获取知识的成功,从而调动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步步获取知识,并学会将其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这种授课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发展个性,使得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生动有趣的互动式教学,活跃氛围,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精选问题病例、准确提出问题和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还需继续深入探讨。
2.采取多媒体与黑板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多媒体教学是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发展,这项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方面,特别是这种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视听效果,获取较多的直观信息量,有利于学生接受信息。但多媒体教学虽有所长也有所短,只是起辅助作用。如果过于使用和夸大它的作用,就无法收到预期效果。在药理学教学中,我们采取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难点内容,在黑板上进行演绎推理,讲解详细透彻。同时,在讲解中利用多媒体插入一些与药物应用护理内容有关的问题病例、解剖结构、病理过程的图片、动画或视频,以帮助学生理解、加深直观印象和扩大视野。
3.穿插运用药物相关知识链接、药物发现史、药物科技花絮等,强化药物应用护理课堂教学效果。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原动力,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课程,即使科学性、实用性再强,也会影响学习效果。如果平铺直叙地讲授,则学生肯定感到单调乏味。我们根据药物应用护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运用一些药物发现史、药物相关的事例或故事、科技花絮等。例如: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与青霉素的发现,英国的两位青年科学家弗罗利和钱恩对青霉素的开发成功开创了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中应用的新时代;1921年加拿大的两位年轻人班廷和贝斯特发现胰岛素与诺贝尔奖;《红楼梦》小说中,林黛玉的死与结核病和抗结核药的应用;抗胆碱药物的应用与“美丽的印第安女郎”等。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又能够达到增强记忆、开启心智,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4.创新药物应用护理实验教学,探索适应整体护理的实验教学。药物应用护理实验课教学直观性强,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多以验证性动物实验为基础,旨在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缺少与临床护理用药相关知识的实践技能操作训练。我们结合护理专业学生岗位特点,改革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善实验室条件,增加药物用药护理方面新的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探索适应整体护理的实验教学。重点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药物知识训练,让学生口述常用药物的制剂、药品质量的外观检查,药物批号、有效期和失效期的识别,特殊药品的管理;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准确掌握药物剂量换算、浓度的稀释,熟悉药物配伍用药、配伍禁忌及临床意义,规范临床用药过程,进行正确执行医嘱处方训练;以模拟病人为模型模拟临床用药进行整体护理训练,进行用药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实施计划及疗效评价训练,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药理学与整体护理知识,提高对药理学与整体护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开放实验室,播放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实验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向学生提供更大的实验学习空间。
总之,在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下,结合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岗位要求不断提高的具体实际,我们应加快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步伐,提升护理专业培养水平,培养出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实际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前流,冯小君,国萍,等.高职护理型技能型紧缺人才药理学教学内容与临床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41-43.
[2]彭玉高,秦索娜.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6(12):165-166.
[3]杨丽艳,李英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02(3):16-17.
本文探讨高职护理专业院校合作模式下,护理人才需求情况。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不同等级的4所医院的临床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医院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类型、知识结构需求、能力结构需求、素质结构需求、专业证书需求共五个方面均有一定调整。得出结论,继续深化学校和医院的合作,采取多种方法完善教学体系及内容。
关键词:
护理专业;院校合作;人才需求
护理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也是省级重点专业,招生人数多,就业前景也较好。为了提高我校护生与护理临床一线工作的紧密对接,完善我校护理教育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特选取不同等级医院的60位临床带教专家进行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一所、陕西省三级甲等医院一所,渭南市二级甲等医院两所共4家医院,60位临床带教专家参与此次问卷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
1.2.1.1一般资料:包括年龄、职称、主要工作、所在科室等
1.2.1.2护理单位人才问卷调查:选用自行编制的量表,量表共37个条目,分为人才需求类型、知识结构需求、能力结构需求、素质结构需求、专业证书需求共五个方面。
1.2.2收集资料的方法:以医院科室为单位,选取内、外、妇、儿、急诊5大科室各量3名两名临床专业,直接发放,现场作答,回收问卷。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共60人,年龄在40-50岁之间,其中高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23人;内、外、妇、儿、急诊5大科室各12人;均为一线临床护理专家。
2.2护理单位人才问卷调查
2.2.1人才需求类型:80%以上的临床专家认为医院需要的人才类型应该为技术型;高职护理人才需求趋势基本平稳;招聘时会重点考查护生的在校成绩、处理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及工作经验及资格证书;
2.2.2知识结构需求:90%护理专家认为应将护理教学过程与医院临床一线紧密结合,使得护生能够有计划的深入医院;夯实护理临床一线知识和整体护理的相关知识;
2.2.3能力结构需求:90%的临床护理专家认为基础护理操作、对患者的评估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30%的护理专家认为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临床护理问题的处理能力;
2.2.4素质结构需求: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心、爱心、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的选择率均为100%;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的选择为90%;2.2.5专业证书需求:护士资格证书选择率为100%,英语能力证书和计算机证书选择率为各为50%。
3.讨论
3.1继续深化学校和医院的合作
创新和完善护理专业实行院校合作的机制和模式,真正实现护理专业的共建,师资的互通、资源的共享[1]。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与医院的合作、交流,加强合作教学,使得人才质量标准能与临床护理标准相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任务的一致性。
3.2完善教学体系及内容
护理专业的教学体系及内容应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提高:
3.2.1正确处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关系,合理分配相关内容[2];适当增加实验课所占的比例,增加临床实习的次数,完善相应的管理办法[3],增加护生的工作经验,提高护生处理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
3.2.2可以采用将交叉课程与临床课程相结合的方法,在具体的护理情景中介绍人文护理知识[3]。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护生的护理基础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整体护理的相关知识及相应的社会、人文、管理学知识。
3.2.3根据护生自身情况选择计算机证书的类型及英语等级证书的类型,促进护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英语知识。
参考文献:
[1]马如娅,董美蓉,李慧玲等.高职护理专业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式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50-152.
[2]沈玲,赵爱平,郑微艳等.应用于危重症护理实训高级模拟人临床情景案例的设计[J].护理杂志,2013,30(6):1-4.
1.1对象
将学院中2013级外科护理专业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的对象,在此说明,两个班级的学生都为统招生,其年龄、高考成绩以及已学过的课程基本相同。在此将一个班作为理论班,一个班作为实践班。
1.2方法
(1)教学方法:本实验是以外科护理专业中的创伤外科护理课程作为授课的内容。两个班的上课课时均为五十四课时。在理论班中,仍旧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教材为主,以理论讲授为主要方式来进行授课。在实践班中,则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授课。其项目化教学的具体思路如下。
1)教学过程与临床护理过程接轨—实践班的创伤外科护理授课要将其授课的过程与实际的创伤外科护理实践相联系。要根据创伤外科护理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工作的整个过程、内容以及工作的主要任务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分析,进而按照其具体的过程进行教学。
2)将护理工作融入课程目标—①能力目标:较好的完成创伤外科护理的所有任务,达到合格的创伤外科护理护士的水平。②知识目标:掌握创伤外科护理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职业所需要的相关知识。③素质目标:具备职业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善于不断的学习;以及强烈的团队精神。
3)实施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主要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来进行教学的安排。在实践班中划分小组,并且分配好角色,再应用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方法,将学生置于几乎真实的创伤外科护理任务当中去。如在具体的一课中,教师可以先介绍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的目标,接下来引入病者的视频,观看完后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护理的方法和措施,写出具体的护理措施,再由小组代表发表讨论结果。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讲评并且全面归纳相关知识。
(2)评价方法——①理论考核:实践班与理论班在同一时间,答一套完全相同的创伤外科护理的理论试卷。②实践班学生评价:在实践班两个班级授课完毕后,由教师编写一套调查问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回答问卷问题。
1.3结果
通过对两个班级理论考试结果的对比,很明显的发现实践班的理论考试成绩要高于理论班的实践考试成绩。同时,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98%的学生认为项目化实践教学的方式要比以往的教学方式更容易接受,更能激起对外科护理专业的热情。
2对项目实践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实验证明,基于工作过程的外科护理项目化实践教学更适应当代社会对于护理专业人才的需要,更能满足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需求。因此,外科护理领域的教育人士应该加强对项目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思考。
2.1项目化课程设计的优势及意义
(1)弥补传统教材的缺陷:项目实践化教学是以外科护理的实际工作过程为教学的主线,包括了一个专业的外科护理人士走向工作岗位后应该了解以及熟悉的所有工作内容。这些工作内容中的一些细节,甚至是一些主要的知识,是传统教材中所没有的。
(2)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项目化实践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打破了以往传统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往以理论教学模式,不能很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教学比较枯燥。而项目化的教学方式则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实践班学生评价结果中显示,96%的学生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方式更能够激发自身对外科护理知识的学习,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学生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去探讨、学习,因而,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2.2项目化教学的不足
项目实践化的教学方式虽然有以上多方面的优势,更有着很大的教育意义。但是项目实践化教学方式应用的还不广泛,研究的还不够深入,所以在项目化实践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项目实践化教学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改变了以往按照课本顺序上课的模式,再如,该教学方式需要的医疗物品很多,而实际提供的不能很好的满足量的需求。因而,在外科护理项目实践化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这些不足的研究,从而使得项目实践化教学方式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性。
3结语
【关键词】听说读写 出国护理 教学方式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数据显示,当今全球性护理人才紧缺,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及中东地区闹起了“护士荒”,护理一跃成为受人尊敬、令人羡慕的“明星”职业。笔者所在的卫生学校自2005年以来,创办护理专业英语特色班、涉外护理专业,加速护理职业教育走现代化、国际化之路, 全力推进护理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合作交流,探索国际护士培养模式以适应全球护理发展潮流,成功地把一些学生送出国门。经过常年对这类班级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笔者对其教学方式总结出一套经验与方法。
一、教学重点应放在听说方面
涉外护理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但是,在一些学生走出国门之后,我们教师接收到的最多的反馈是学生对于听说方面的困惑。笔者认为这与国内医学院校英语教师没有将重点放在听说方面或者听说方面教学方式不对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教学方式与重点内容方面稍稍做出了一些改变。如今从笔者送出国门的毕业生反馈来看,这个教学方法以及将重点放在听说方面是一个恰当的方式。
有几点原因促使笔者做出这样的尝试。首先,经历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均已经参加过众多英语考试,应试教育在使得他们在英语读写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但也造成了提高学生听说方面的得不到足够的训练,一些省份甚至在高考中英语听力项目不计入高考总分。
其次,护理相关专业主要是和人打交道,并没有太多的资料需要研读,提高听说能力显然比提高读写能力更加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护理专业知识储备和操作规程是必须的,它们甚至可以在国内学习然后到国外后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规范进行取舍。但是,我们注意到,护理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是遇到突发状况时,工作者的处理能力,一个小失误极有可能酿成大问题。要知道国外非常重视以人为本,护理工作又是人命关天,一个拥有优秀听说技能的人易于在这种时候脱颖而出。最后,相比于读写方面,听说方面国内的教学研究还有更多可以深入探讨之处。同时,其难度也更加大,研究听说教学是一个当前热门。
二、教学方法与实践经验
在教学时除了教科书和公共英语考试用书,笔者还参考了雅思和托福相关考试用书。
教科书和公共英语考试用书主要侧重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考察的是国内同学对英语的理解能力,考察你的英语掌握能力。就是说你会不会这个语法,你认不认识单词,你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等,应该说国内的英语等级考试在学术方面注重一点。雅思和托福相关书籍侧重语言应用能力。涉及的内容相对生活化,主要是日常生活(食宿、购物)、学生学习和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典型场景(问题探讨、待人处事),学起来实用,能够使学生提早适应国外生活。分析清楚之后,就要有目的的把英语教学方式改变一下啦!要更加注重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让这些留洋的学生们赢在起跑线上。
关键词:中职护理学;护理学基础;教学方式
中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其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对我国医务护理行业的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护士的要求一再提高。对此,要想当一名合格的护士,不仅要具备照顾别人的能力,还要有心理调试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毕业生需要掌握就业所需的各种能力,不断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满足社会经济市场的用人需求,实现中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1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在中职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通用的教学法主要以示范讲解为主,让学生随后进行练习操作,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去模仿,无法进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较为被动,无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除此之外,我国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模式较为陈旧,很多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情况和特征,设计出来的教学模式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单纯的坚持传统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不利的影响,使学生无法及时的发现自身不足之处。
1.2教学内容滞后临床岗位的要求
通过行业岗位的相关调查研究,当前大多数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满足临床岗位要求。例如,在介绍一次性导尿包的使用方式中,只是简单地介绍了相关操作,又如对于静脉输液介绍当中,通常只是介绍留置针。真空采血管,心电监护仪,更多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却没有反映出来,教材和临床岗位需求出现严重脱节的情况,进而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造成影响的极为不利。
1.3缺乏临床实践
当前很多学校的临床教学实训条件发展的不够好,学校没有将临床实践的教学进行优化,在临床当中很难运用到书本上的知识,教学缺乏实效性。学生没有通过临床锻炼,那么就无法更好的消化他们学到的内容,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
1.4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当前重视护理专业的院校大多都开设了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但是仍旧利用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的方式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理论考试主要内容就是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学生为了应付考试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重点知识,对于平时的知识积累不够重视,学习目的只为了应付考试,使得学生护理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从另一个角度看,利用技能考试只是实现单项操作,没有设置实践考核,忽略学生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无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中职护理的护理学基础教学方式
2.1创新教学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将网络、视频、书籍资料等进行整合,让学生深入理解书本中晦涩难懂的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使得学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综合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以及角色扮演等各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综合质量水平。并积极组织学生来到医院做义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满足市场用人需求。例如在进行静脉穿刺的相关练习当中,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方法,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练习,一个学生当病患,另一个学生当护士,对着真人实现情景再现,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快的学习相关的知识,明确相关的技能的应用。
2.2培养学生临床岗位能力
为了培养临床岗位能力,学生需要在各级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相关工作。中职学校需要培养出技能型和服务型的人才,要想达到这个要求,培养出一线护理人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临床岗位能力,提高护理操作技术。护理学基础课程在实践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增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实际需要为基础,从而培养学生临床岗位能力。学校可以和医院达成协议,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来到医院实习,体验临床岗位的工作内容,在实习过程中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可以亲自对他们进行指导,在平时的接触中,学生也能耳濡目染提高临床岗位能力。
2.3调整充实课程内容
中职学生的就业岗位通常情况下就是医院各科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他们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进行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以及老年护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明确这个岗位对护士提出的特殊要求,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变得更强。针对临床护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照顾能力和病情观察能力以及心理支持能力等。而社区护理需要培养学到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能力。老年护理需要培养学生对于老年人的生活照顾能力等。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需要结合不同工作的岗位需求,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临床教学过程中,结合各种给药技术、静脉输液,适当进行补充,例如针对口服给药技术,需要做到精简,可以适当的补充头孢试验等。在社区护理当中,需要在教学内容当中纳入环境、舒适等内容,在老年护理当中纳入临终关怀等。要想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进行提高,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培养标准和就业需要为基础,实现教学规格,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需要结合社会的发展和岗位的需求,将自身社会生存能力和竞争力进行提高。对于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培养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拓展就业渠道等,使学生可以保持良好的职业情感和稳定的职业态度。综上所述,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方式要想实现改革,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加强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且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贯穿素质教育,将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的提高,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尹雅娟.护理学基础微课的教学设计[J].现代医药卫生,2016(1).
[2]洪海燕,王雪萍,张业芳,等.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18).
关键词:ISO9000 护理本科 培养质量 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ng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 Talents Based on ISO9000 Principle
Zhang Linlin1, He Lingling2, Mou Xiaoqi 3, Hui Bao 1(1.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Daqing Branch;2.Daqing City People ’s Hospital;3.Daqing Oil Field General Hospital,Daqing 163319,China)
Abstract:“Quality standards” include quality requirements, core knowledge, core competencies,nurses and the role of the ro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related capacity of five dimensions of 72 standards. Based on TQM,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ISO9000 standard, constructs the standard by the theory research,the expert meeting and the Delphi method.R esearch and build our school nursing undergraduate talent quality standards,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nel training play a directional, guiding and normative role.
Key words:ISO9000 Nursing undergraduate Culture quality Standard
人才质量标准是衡量一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标尺度,也是确保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当前高校扩招和国际的开放合作对高等教育具有较大影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各高校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国内外教育界一直关注和探讨的课题。因此,本研究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思路,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试图探讨建立以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基础的我校护理本科人才质量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研究方法
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理论分析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基于ISO9000标准原则,参考国内外先进的护理本科人才质量标准,构建我校“标准”指标及条目草案;实施调查,形成专家咨询表;采用德尔菲法对“专家咨询问卷”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对条目删除和修订,构建“标准”最终量表。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一)基于ISO9000标准原则修订现有“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以下简称“目标”)
依据ISO9000标准原则,制定“目标”草案并形成“专家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条目进行修订,形成“目标”。
(二)基于“目标”构建“标准”的初试问卷
依据ISO9000标准原则,参考蒋安丽[1]《护理学本科教育标准及专业认证》与《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2]等相关条目,确立“标准”评价指标及条目池的“专家咨询问卷”(初试问卷)。专家纳入标准:(1)有一定的护理本科毕业生培养与管理的实践经验;(2)熟悉护理本科教育质量管理工作或长期从事本科护理教育研究;(3)愿意参与本研究。
(三)构建最终“标准”
对“标准”初试问卷进行整理后,形成二轮“专家咨询问卷”,对问卷的表面效度进行检测,对条目进行修订。根据收集的信息对语义不清、不易理解和不符合临床实际的条目进行了修订,最终形成“标准”。
三、研究结果
(一)初步形成“专家讨论”提纲
通过文献检索,考察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我国发展现状,依据布鲁姆[3]教育目标理论以及ISO9000标准制定原则,得出专家小组会议讨论的提纲:(1)“目标”体系应该包括的项目及每项应涵盖的内容;(2)“标准”应包含维度、项目及每项具体应包括的内容;(3)在“标准”的研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专家小组会议
运用目的抽样和理论抽样的方法,选择来自本省区域的9所院校的护理教育、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专家10名,于2015年4月组织专家小组会议。专家的一般情况:平均年龄为49.07岁;本科4名,硕士4名,博士2名,其中高级职称5名;研究领域包括护理教育、医学教育、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社区管理。纳入标准:(1)具有护理教育或临床护理的研究领域(2)有丰富的护理教育管理及评价经验;(3)熟悉护理人才培养和院校管理工作性质及特点。
在整个访谈过程中,向专家说明ISO9000原则标准,避免任何提示性语言,并引导专家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得出标准构建原则、框架和要素内容。在此基础上,制订结构框架,根据“目标”及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将相关文献分析、归纳、总结到相关维度及要素中,得出条目的完整内容,形成“标准”初试问卷。
(三)Delphi专家咨询
2015年12至2016年3月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名教育专家和临床专家成员共10名,其中,临床护理专家7名(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2名,初职称2名),教育专家3名(均高级职称)。专家咨询问卷包括填表说明、专家基本信息和针对标准内容的咨询。专家组成员个人权威系数分别为 0.97、0.93、0.95、0.96、0.96、0.97、0.97、0.96、0.95、0.94,专家群体权威系数为95.6。标准的内容包括素质要求、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护士角色能力及角色发展、护理相关能力五个部分。修订内容包括:(1)“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与“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合并为“为护理事业的奋斗的理想和信念”;(2)将“培养学生维护民众健康利益思想”与“培养学生为全人类健康职业服务的思想”合并为“培养学生为全人类健康服务的思想”;(3)将“掌握从事临床护理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掌握从事临床护理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合并为一项“掌握从事临床护理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4)将“具有社区健康服务管理等相关知识、技能”与“具有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相关知识、技能”合并为“具有社区健康服务管理等相关知识、技能”;(5) 将“与其他专业人员建立保持有效工作关系”改成“与其他专业人员建立保持良好工作关系”;(6)将“懂得自己实践范围界限”改为“明晰自己执业范围界限”。
(四)确定最终“标准”
根据专家意见修订标准草案,确立了“标准”。 其中,学生应达到的素质要求(8项)、核心知识(11项)、核心能力(19项)、护士角色能力及角色发展(14项)、护理相关能力(20项),共计5个维度72项标准。“标准”规定了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要求,强调人文精神、跨学科护理实践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对应急救护、社区护理、中医护理、循证护理等相关领域的素质做出了要求,同时符合ISO9000的通用性、可持续性、协调性和相容性等标准原则。
四、结论
(一)“标准”的创新及特色
“标准”体现了ISO9000标准原则及TQL的管理理念,立足当前的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趋势,并能与国内本科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现状协调发展,同时融入了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特色,对我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发展起到定向、指导和规范作用,同时也为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二)“标准”多采用定性指标评价
江小明[4]在《对本科评估有关问题的探讨和意义的分析》一文中指出,专业的办学水平,要用一定比例的定性指标来衡量,需要看专业的目标定位是否与社会需求相符合、实际工作状态是否与教学目标相符合,以及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是否与培养目标相符合。在美国护理专业认证中,标准体系仅对专业发展作框架性的、定性的规定,这就给各州、各学校的护理专业办学以很大的自主性和自我发展空间[5],另外,研究者通过对英国知山大学护理专业的实地考察,及对英国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国家认证系统的了解,其评价标准定性指标占大部分。同时也符合ISO9000的标准理念。因此,在制订“标准”过程中,基本采用的是定性指标,以更好地评价专业办学水平,同时有利于专业特色的发展,避免专业建设趋同化。
“标准”对我校护理学本科教育必须达到的基本资质和条件做出了较明确的规定,更突出了我校护理教育面对的国际趋势、国内环境和社会期待,是我校护理专业制订教育计划和规范教学管理的基础或参照。我校护理专业将根据“标准”制订和建立自己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课程系统、课程内容以及监测课程效果,提出改进措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然而,“标准”的最终确立与推行仍需在我校2017级毕业生范围内进行认证,并根据认证的结果对标准进行修订。
参考文献:
[1] 姜安丽. 护理学本科教育标准及专业认证[J].中华护理教育,2014(5):326- 329.
[2] 曹梅娟,姜安丽.美国护理教育标准在中国护理教育中的文化适应性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9(7):599-601.
[3]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罗黎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1- 50.
关键词 中职护理专业 人才培养 生理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45
Abstract Physiology is an important basic theory course of nursing specialty.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nursing professionals.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goal of training th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e must deepen the reform of physiology teaching. One is to integrate the teaching content, focus on effective and application; two is to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three i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non intellectual factors, comprehensive training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Physiology; teaching reform
生理W是一门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各机体组成部分功能的科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护理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生理学同样是护理学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对护理专业认识存在着误区,许多人认为,作为未来医院护士培养的护理专业只要培养其护理动手和操作能力,培养其严格遵循医嘱、准确理解医生意图即可。因而,往往忽视护理专业学生的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像生理学这类以理论为主的基础学科,往往在中、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造成护理专业人才,特别是高、中职护理专业人才,专业理论知识结构不完善,在实际工作中的创造性、主动性不强,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差,因而很难适应日益发展的当下医学高水平护理的需要。针对当前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我们认为,必须紧扣中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深化生理学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护理人才。
1 整合教学内容 注重有效与应用
当前中、高职护理专业开设的生理学课时一般为60课时左右,其中实验课10课时。作为一门主要讲授生命的基本特征,人体功能调节、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与消化、人体器官功能、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功能、内分泌、生殖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学科,在护理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构建中十分重要,对其能力发展将起重要指导性作用。为了使中、高职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课时中,根据自身特点和学习情况,学习到有用的理论知识,真正为将来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能够很好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发展的新需求。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整合,更加注重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当前大多数生理学教材,都是在解剖学基础上,按生命构成要素进行编排,内容繁多,教师在教学中自然不可面面俱到。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就必须认真反复钻研教材,根据学生专业发展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处理好理论与应用,基础与临床的关系,特别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护理需要,即注重临床病患护理生理学理论知识需要,也要考虑家庭护理、健康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所需的相关生理学理论知识。注重突出专业特色与需求,以适用为原则,强化应用,对教材内容适当取舍和改编。比如:根据中、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特点和将来工作实际需求,可将一些难度大,学生难以接受的、临床意义又不大的知识理论可以不讲或少讲。如“兴奋性突触与抑制性突触的传递过程肌肉收缩过程”就可以不讲。而对如“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等内容,可只重点讲授“有效不应期”;对“心脏射血过程的分期”,只需让学生理解“心脏射血过程与心脏疾病的改变”等关系;对“生物电现象”只需 学生了解“生物电活动的离子基础、理解极化、去极化、复极化的概念”即可。总之,对于生理学的理论知识,根据中、高职护理专业的需求和学生接受能力,仅可能做到少而精,以适用和有用为原则,科学增减与取舍,整合优化好教学内容。
2 改革教学方法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教学改革的最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生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理论知识性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重点要求学生理解和接受生理学知识。因而,大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概念的讲解为主,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中、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生源质量严重下滑,很多学生文化知识薄弱,理解接受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较差,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厌学情绪严重。如果继续采用传统单一的讲授方法,就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很多学生理解接受不了新的知识,对一些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根本听不懂。如此,势必造成教学质量滑坡,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当前中、高职生理学教学要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教学方法的改革刻不容缓。
(1)坚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生理学,虽然抽象也较难为这些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知识面较窄的中、高职学生理解,但大多内容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各种生理现象学生可亲身体会或有观察感知,即使是非正常的生理现象,即病理现象,在自己身边也时有发生,一般也较熟悉,所以只要把生理学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联系起来,就会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改变传统单一传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具体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
如我们在讲到“呼吸系统肺表面张力”等理论时,虽然这是自然生理现象,但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也无法直观看到具体现象。我们授课时就可以先从简单的相关的物理知识入手,通过实验观察,然后着重讲解表面张力的产生部位是气 液界面。以直观实验形式,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教师及时启发,学生就能真正理解其形成机制。实验时,我们先将一个玻璃杯放在桌面上,慢慢往里面倒水直至水满,这时学生就会看到,慢慢地注入水至玻璃杯口后,可以形成高出杯口的液面而水不会流出。此时,我们启发学生,为什么水不会溢出玻璃杯呢?原因就在于存在表面张力。再简单讲解表面张力的成因,这样学生对于肺表面张力就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也容易理解和掌握其形成机制。因此,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联系学生身边生活,适时列举相关生活实例,以学生既有的知识积累为基础讲解生理相关知识点,并辅以图片和动画等教学手段,使抽象的基础理论形象化、具体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有机使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多媒体教学是基于现代科技手段而形成的新的教学方法,是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它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教学内容更加充实,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图、文、声、画等表现形式可以使知识要点直观展示,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条理化、简单化。
大家知道,理论性强是生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即使教师能够很有条理把每一个知识点、理论点讲解得很有趣味,也避免不了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应尽量使抽象的理论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生动性,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在讲解一般神经细胞与肌细胞的膜电位章节时,不管是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的相关理论知识,内容都十分抽象、学生都难以理解接受。而这些内容又是生理学的理论基础,与后面内容的学习密切相关。我们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以动画的形式分层、逐渐讲述阐明膜电位的功能及其产生机制。再如,讲到动}血压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时,可以利用动画和动物实验视频演示心脏和血管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血管系统是如何扮演着阻力和动力的角色,参与血压的生理调节过程,从而使学生对血压的概念、形成机制具有直观的印象,也为下面讲解影响血压的因素做好铺垫。
(3)加强实验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理论均来自实验。实验教学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生理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通过学生生理课上的实验与实践,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与巩固。
例如,我们在做血压的测量、脑电图的引导、动作电位的产生实验课时,教师先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和原理,然后,我们要求学生亲自实验,使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生动直接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达到理论课上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又如,学生在做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实验过程中,学生初步接触和练习了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等技术。教师在指导实验时,应根据护理专业特点,联系生理学相关理论知识,详细为学生讲解为何从静脉远端进针、进针的角度、入针后的落空感以及腹腔注射药物的注意事项等知识。
3 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心理学一般认为,非智力因素是同人的智力因素密切相关的对人的智力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的人的心理因素,即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气质等。人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存在着深刻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人的非智力因素是在智力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又对人的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提高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良好的 非智力因素,是一个人成才成功的根本保证。中、高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为重要。
生理学作为中、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又同心理学密切相关,它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因此,在生理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期真正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一是要树立良好的职业发展观,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任何一个理智聪明的人,其行为都是有明确的动机和目的。作为中、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目的,自然是要成为一名合格而优秀的护理人员,从而服务社会。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及时引导学生,认识到专业理论知识对自己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这样的话,学生对生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会大大提高。
二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初、高中起点的中、高职学生,大多数学生专业基础不是太好,学习的兴趣都不太浓,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很大挑战。激发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是提高我们教学质量、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重要保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根据生理学的学科特 (下转第117页)(上接第98页)点,采取一切可行的教学方法,比如问题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运用,多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等等。尽最大可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理学理论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三是要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情操等。生理学课虽然不是思想政治道德课,但作为护理人才培养的专业理论课程的生理学,自然要将教书与育人有机融合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护理是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是关于人的生命的大事。因此,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对生命敬畏的高度责任感。如果没有责任心和爱心,就会危及人们的生命与健康,造成对人的身体与心理的伤害。没有过硬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就可能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有克服困难的信心与毅力。特别是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具体的知识理论内容,通过一些案例和故事,使护理专业学生充分认识到责任心和道德情操对将来护理工作者的重要性。
总之,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作为护理专业教育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的生理学,在中、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中有重要作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多管齐下采取多种方法,深化教学改革,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的优秀的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1] 覃隶莲等.广西省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师生对课程教学改革现状的评价与期望[J].中国护理教育,2014(5):362-365.
[2] 李风杰等.中等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7(3):31-33.
【关键词】护理师资;培训体系;管理;建设
基金项目:内蒙古医科大学2011年教学改革课题
建立护理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以保证护理教师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同时为师资队伍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可能。护理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做好“帮、扶、带”的工作
护理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主要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骨干教师组成,在构建护理师资培训体系时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帮、扶、带作用,使其带动整个护理师资队伍的发展。对于新进的青年教师可以为他们分配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主要由一些优秀骨干教师担任,可以配备青年教师担任骨干教师的教学助手。使用“帮、扶、带”的方式培养护理师资队伍,以此来学习其他教师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长处,弥补自身不足,加强自身建设,从而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的水平。
二、加强护理教师的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对每一位护理专业教师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内容涵盖护理专业发展规划、先进的护理专业知识、教育学相关知识和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前沿知识。对护理师资队伍开展继续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举办各类讲座、学术交流或是通过笔试答卷形式。举办继续教育的讲座,应当聘请国外或国内发达地区请来的优秀专家和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优秀教师作为主讲人。
继续教育应当实行制度化,并作为护理教师年终评优和职称聘任的主要依据之一。护理院校要对师资队伍中不同职称的护理专业教师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学时制定最低标准,并且在年终有继续教育相关内容的笔试答卷,同时将护理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分和答卷分数记录在案。
三、护理教师的进修学习制度化
护理专业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不仅体现在对现有工作或职务的胜任上,也体现在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追求上,护理院校的管理者应该重视提升护理教师的职业素养,把教师的个人发展和教师的培训体系构建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护理教师的进修学习制度化。出台政策鼓励护理专业教师进修深造是要构建完善的护理师资培训体系的方式之一。护理院校应从学院的长远发展与现实需要出发,优先选送部分求知欲强、专业基础扎实的中青年教师到进行6个月至3年的专业进修培训,培训地点可以是国内医疗和护理水平较为发达的地区。通过对护理师资的进修深造可以使教师能及时的跟踪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理论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进修学习对于优化护理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为学校发展吸引和储备大批优秀人才也有着重要意义。护理院校还应该合理规划和使用资源,创造更多的条件扩宽护理专业教师的视野,在加强教师进修学习上可以使用在职培训、自学进修、脱产轮训、各种研讨班、进修班、访问学者以及出国进修等各种形式,以此来为护理教师提供一个可以与护理专业中知名专家学者交流学习、接受新思想、新技术的机会。这样的培训体系不仅可以护理专业教师提供个人职业发展机会,而且可以让广大教师看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前景,感受到学校的重视和人文关怀。
四、加强护理教师岗前培训
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它要求护理教师要不仅有渊博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操作技能、人文社会学、心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更要具备把这些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充分、准确、恰当的传授给学生的教学能力。这些内容都是在护理教师岗前培训中必须加强的。
针对这方面的培训护理院校可以采用分段式的岗前规范化培训。护理院校可以聘请教育学专家对护理师资进行50学时左右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教育学、教学心理学的知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训和教学方法的使用等方面。在培训后及时进行笔试考试和教师试讲,在教师试讲中注重考核其教案的书写,并要求其板书要规范清晰、简洁,同时要恰当、适度的配合使用多媒体,要求教师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授课,授课内容表述准确,讲课风格幽默生动、举例恰当。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重点和难点的清晰讲授,心理素质、教学形象、逻辑思维等方面做出量化评价并写出考核意见。最后,经过培训的护理专业教师根据考评成绩和评价意见同时结合自我评价和反思后,还要向学校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听课、学习,寻找自身的差距与不足的同时写出改进材料,补充和完善自身。
五、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培训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信息技术将带来教育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随之还将带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料等多方面的变化,必将引发教育教学领域全面而深刻的变革[1]。主动适应信息社会、加强对教育技术应用知识的学习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知识传授者的任务之一。护理院校要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培训作为构建护理师资培训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护理院校要有计划、大面积对教师的信息应用和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与能力进行培训,力争达到通过培训后每一位护理专业教师都可以较为扎实的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并将高科技教学手段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护理专业教师只有了解并熟悉了信息知识,掌握了信息的采集、应用能力,他们才能更好的了解护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不断更新自身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临床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发挥作用。
构建护理师资培训体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护理院校在这个工作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以下几项工作:首先,要解决培训经费的问题,可以采取设立专项基金的方式;其次,注重培训效果反馈,通过培训是否真正达到了学校的培训目的,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都应通过培训效果中反馈,高校可以根据反馈结果找出不足为制定下次教师培训提供帮助。再次,要注重学校内部的学习交流,定期举办汇报交流会,护理教师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基础护理;解剖标本;操作技能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同时它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人体解剖学是护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护理学教材70%的内容与解剖学相关。从对护理系实习学生和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很多护理人员在操作中的失误,给病人造成不应有的痛苦乃至贻误治疗时间,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护理人员解剖学知识匮乏有直接关系。
为加强护生对基本操作技能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护生操作技能,本教研室和解剖学教研室一起制作了注射类标本,并应用于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经过不断的实践,教学效果比较理想,护生的操作技能有明显提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护理学院2010级护理专业的9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教学内容为基础护理肌肉注射和静脉输液”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48名学生为试验组,教学中利用解剖标本;48名学生作对照组,采用普通教学法。两组学生均为护理专业专科学生,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在教学中采用“先在示教室统一进行解理论知识学习,同时看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学生12人一组分别进实验室练习,教师分组进行指导”的教学法。而试验组教学方法和对照组一致,不同的是教师在讲解操作相关的理论知识时利用解剖标本作为教具,在教学中两组理论教学和示教的老师是同一人, 分组带教时相应组别带教老师一致。
1.3操作技能考核
采用统一的操作评分表对学生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相同的老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考核评分。
1.4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的教学效果实施评价。采用5级评分制,严重不满意得1分,不满意得2分,不满意与满意之间得3分,满意得4分,十分满意得5分;采用统一打分标准进行考核。
1.5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P
2 结果
两组学生的实验操作考核成绩。试验组操作考核成绩为(92.3±2.6)分,对照组学生操作考核得分为(81.5±3.7)分,两组考核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问题及对策
3.1加强基础护理学教师解剖知识的学习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护理教师的解剖知识比较薄弱,要有计划地培养护理学教师的解剖学知识与技能,加强学习。由于基础护理学教师原本的教学工作中是不需接触解剖标本,现将解剖学标本运用于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大大增加了教师接触解剖标本的频率,需要基础护理学教师克服心理。
3.2要根据护理学专业的特点进行解剖学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人体解剖学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均模仿临床医学专业,以讲授系统解剖学内容为主,没有体现护理特色的内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学人体解剖教学改革是必要的。承担护理解剖学的教师应了解现代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在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应用解剖学方面的教学,在教学模式和内容上顺应护理学的发展方向,满足护理专业的需求,为培养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具有熟练护理技术的高层次护理人才打下牢固的基础。
护理操作技术的实现是建立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的。由于内容较枯燥、抽象,一般的护理专科学生很难主动的去复习相关内容,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知识掌握不牢固,遗忘率较高,给基础护理学操作学习带来不利影响。解剖标本的运用弥补了这一不足,同时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兴趣,增加了知识的理解率,减少了操作时的害怕心理,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操作技能。注射类解剖标本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成绩,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万丽红,黄海,赵洁等.网络探究式学习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88―491.
[2]周建生,陆浩.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5,13(3):41-42.
[3]杨萍,李振强,应大君.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与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4):436-437.
[4]高乔.综合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8):143-144.
[5]徐晓,周丽华,陈增保等.浅谈护理本科和临床医学本科解剖学教学的特点[J].解剖学研究,2004,26(3):226-227.
[6]倪秀芹,李星.护理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护理研究,2006,20(10B):2715-2716.
作者简介
邓雪英,女,长沙医学院护理学院教师,讲师,基础护理教研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