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小孩的逻辑思维能力范文

培养小孩的逻辑思维能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小孩的逻辑思维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养小孩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1篇:培养小孩的逻辑思维能力范文

关键词:幼儿语文教学;游戏教学法;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367-01

幼儿语文教学,对于开启小孩子的心智,培养小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小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素养的启迪,都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说,幼儿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启蒙阶段,为小孩子的终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小孩子有着自己的年龄特点,比如,在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面十分有限,但形象思维发达,想象力丰富且活泼好动,对游戏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必须具有针对性。针对小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采取与游戏相结合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案,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1.幼儿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很多人认为,幼儿园的小孩子啥也不懂,给他们进行语文教育也没多大意义,因为他们不具备这个接受能力。其实不然,小孩子正处于可塑性极强的年龄段,在这个阶段采取恰当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启迪他们在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素养,而且对于他们的长远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1.1 能开启小孩子的心智。孩提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纯粹的时期,应是培养幼儿认知能力的时期[1]。语言文字是一切表意的基础。此时对小孩子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教学,有利于让他们通过对语言文字方面的认知,来了解生活中的表意法,逐步开启他们的心智。

1.2 能培养小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完善的社会交往能力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直接决定着一个人能不能立足于社会。这种表达能力必须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培养。而幼儿园语文教学的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小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给小孩子打下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基础,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及日后的生活、工作做好铺垫。

1.3 能有效地对小孩子实施传统文化方面的启蒙。中华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重要精神遗产。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是我们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应当从小抓起,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因此,幼儿园语文教学,为传统文化的弘扬提供了重要载体。完善的语文教学体系,能使一个人从幼儿阶段起,就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内心里深刻地打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烙印。

1.4 能有效地培养小孩子的阅读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量巨大且知识爆炸的社会。在未来的社会里,这方面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增加。因此,要想在未来社会立足,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适应信息量巨大且知识爆炸的社会大环境。而良好的阅读能力也是必须从小开始培养的。通过幼儿园语文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孩子的阅读能力,让他具备立足于未来社会的能力。

2.如何在幼儿语文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

2.1 为什么要运用游戏教学法。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意识的强化,对人才的基础教育工作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尤其学前教育过程中语言教学的质量和实效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社会和每个家庭的重视[3]。小孩子有其特殊的身心特点,所以在幼儿教育中,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以游戏来辅助教学,在教学法的运用中由来已久,我们应当认识到,游戏是儿童实现精神成长的重要形式,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游戏教学法绝不仅仅只是教学的"点缀",更重要的是,游戏是幼儿在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小孩子在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面十分有限,但形象思维发达,想象力丰富且活泼好动,对游戏比较感兴趣。如果简单地套用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方式,他们通常是无法接受的。但采用游戏来辅助教学,却非常符合小孩子的身心特点,能够充分地寓教于乐,让小孩子变灌输式的被动性学习,为全神贯注、物我两忘的主动性学习,既收获了游戏的乐趣,又学到了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2 在幼儿语文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的方案设计。我们以《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为例。在正式教学前我们要明白一个原则:游戏服务于教学。如果孩子们只是在游戏中热闹热闹,并没有达到教学目标,那么也就失去了开展游戏的初衷。

2.2.1 设计好教学目标。让小孩子懂得凡事不能只盲目相信别人怎么说,一定要自己要开动脑筋,主动去尝试,才能得出最真实的结论。

2.2.2 设计好小孩子在课文中扮演的角色。教师首先指定几名幼儿,分别扮演小马及课文中的其他角色,然后为幼儿朗读课文中的对话,使幼儿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有所初步了解,让幼儿尽快进入状态。

3.注重调动全体幼儿参与

进行游戏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是一个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的过程。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调动全体幼儿参与到游戏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来,不能让一部分幼儿充当"当事人"而让另一部分幼儿成为"旁观者"。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时不时对幼儿进行点拨,让他们依照正确的方向来开展游戏,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掌握课文。

4.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比如,教师可以假设,如果小马真的受了老牛的误导,跳进河里一下子被水淹没到头顶,此时他该怎么办?再引导幼儿来想象后面的情节并进一步进行游戏。同时,通过这个假设,教师可以顺带着对幼儿传授溺水时的自救常识。

结束语:幼儿被称为"祖国的花朵",幼儿语文教学对于小孩子的成长可以说是至关重要。但幼儿的年龄阶段有其特殊性,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我们采取"游戏教学法"这种手段来进行幼儿语文教学,让幼儿通过游戏这种形式,来开启心智,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启蒙,并从中认识和体验世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尤为必要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当认真钻研教学法,仔细地探索"游戏教学法"的精髓,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艺。

参考文献:

[1] 张艳梅.浅析幼儿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J].才智,2016,8(25):111-115.

第2篇:培养小孩的逻辑思维能力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操作实践;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6-0040-02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得到和谐发展,这是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新课改所提倡的。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数学学习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新教材(江苏版)小学数学教材,在“例题”和“想想做做”中,充实了学生动手操作,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抽象的公式、定理、法则等得以验证,提高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动手操作:强化首次感知,启迪抽象思维

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进行思维提供支柱。低年级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对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抽象的内容,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过程中加强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有助于他们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学“认数(一)”内容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比较,使他们从4只小兔对4只猴子正好“同样多”的情境中明白:“4=4”,表示4和4相等或者4和4同样多。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要求学生横着摆几个,再一一对应摆同样多的;最后要求竖着独立摆放同样多的和,(对操作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然后写一写,说一说几等于几。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认识“同样多”和“=”的含义,使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表象到内化,从而更扎实地掌握了数学概念,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了智力,培养了能力。

二、借助动手操作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前提。只有想得清楚,才能说得明白,说是一种表达方式,是想的升华凝炼,所以要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转化,使思维更条理化,更具逻辑性。例如:“分与合”内容,教学4的组成时,在让学生明白题目要求的基础上(把4个桃分在两个盘子里,可以怎样分?),先让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动手探索分一分,然后说说是怎样分的。在学生动手分的基础上,问:“4可以分成几和几?”学生回答:“4可以分成1和3。”启发学生看着分的结果,再想:你还可以知道什么?(1和3合成4),这样,学生在操作中初步体会“分与合“的内涵。继续让学生边动手边思考、边叙述,抽象出:4可以分成2和2,2和2合成4;4可以分成3和1,3和1合成4。这时,学生在归纳4的组成时,还没有一定的条理性,下面通过合作操作学习5的组成,鼓励学生可以摆脱学具,借助表象的作用,有条理、有规律地说,使学生悟出:5可以按4和1、3和2、2和3、1和4,这样的顺序来分,以免遗漏或重复,也便于理解和记忆,力图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方法的迁移。同时,引导学生联想,例如:5可以分成4和1,就能想到:5可以分成2和3……学生的语言表述逐渐熟练,认识也逐渐清晰。由此可见,在利用学具探索新知的同时,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又能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抽象能力。

三、在动手操作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操作学具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从而以最佳方式使抽象的知识、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倍”数关系,对抽象的数量关系难以理解,分析推理能力又差,因此,充分利用学具操作,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学时,先让学生看例题里的小孩们的对话,并按对话摆学具:

蓝花:

黄花:

这时学生清楚地看到“黄花有3个2朵”后,告诉他们: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并且让学生指着学具说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这句话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添上或去掉2朵黄花,看着学具再说说:这时的黄花有几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然后出示:

蓝花:

黄花:蓝花朵数的3倍

?朵

学生根据刚才的操作可进行以下推理:蓝花有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邛黄花有3个2朵?邛 求3个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样,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又提高了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四、在动手操作中鼓励学生求异创新

创新型人才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必须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刻意求新。在教学中,加强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部分,让学生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四种基本图形后,进行拼组图形活动:

1.将 沿虚线剪开,使学生了解到:一个正方形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再用这两个三角形进行拼组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看谁拼的图形多,谁拼的图形与众不同。对学生拼出的任何图形,给予肯定;对于学生所拼图形的联想,更给予鼓励。

第3篇:培养小孩的逻辑思维能力范文

“妈妈,我没有错!”罗弋没有见过拉线电灯,但他猜想应该就像餐馆里的电风扇一样,拉一下转起来,再拉一下停下来。“所以3和5倍数重叠的十盏灯因为拉了两下又亮起来,最后的答案就应该在80的基础上再加10。”陈群上网一搜才发现,这道题竟是奥赛“名题”,分别在2011年和2013年的奥数考试中出现,而网上的答案清一色是80,这才让陈群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必须要联系权威部门纠错。经过多次沟通,陈群终于收到出版题集的崇文书局编辑室主任许举信的邮件,他表示孩子的解题思路和答案确实是正确的。编辑部承诺将在相关权威杂志发表声明,并在以后出版的题集中使用罗弋的答案。此事2016年11月1日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热议。

多维解读

“9岁小孩纠错名题”让谁脸红?

一个天真稚嫩的9岁小孩,了被出版社沿用5年的标准答案,一方面不得不让人对这个小孩的数学天赋表示钦佩,另一方面则让人替出版社及教材编写者感到脸红、害臊,甚至有些无地自容。一道被奉为经典的奥数名题,如果不是9岁男孩爱动脑筋,发现原答案是错误的,真不知还会沿用多少年。因此值得追问的是,一个错误答案到底误了多少子弟?那些编书、出书者,责任感和良知到哪里去了?无疑,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究其原因,我以为,最关键的一条,便是长期以来,某些教材编写者顶着“高级知识分子”的光环,却总是脱离实际,坐井观天,闭门造车。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对编书者的“粗心大意”,出版社也往往把关不严,任“问题教材”轻易进入孩子的书包。也难怪近年来在中小学的课本里,常会出现连大教授们都被难倒的偏题、怪题。这种自作聪明编出来的教材,肯定会误人子弟,最终损害的是教育事业。

振兴教育,必先振兴教材。当下有些教材为什么会错误百出,却久久得不到纠错,是该到深究原因并坚决加以整治的时候了。否则,我们怎么对得起后代子孙?又遑论振兴教育、振兴中华?

我们要有道理地进行质疑

很高兴在这样一个新闻出来后,我们谈的不是“低龄奥数”的问题,而是“质疑精神”。在很多地方,对于奥数的问题说来说去,推崇的人在学,抵制的人私下里悄悄也在学,而对于所谓的“质疑精神”有关注过吗?回头想想,自己的孩子是否也曾提出过质疑,但却被自己用看到的“标准答案”驳回呢?

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于是否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而在于通过质疑启动自主思维,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并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这才是成功的秘诀。当然,质疑精神不是张口就问,而是有根据地问,培养孩子的最终落脚点是逻辑推理能力和实证能力。也就是说,遇事要先有一个判断的过程,查证后再发问。如果像有的学生连文章讲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开始批判,连生活常识都没有就乱提建议,这样的质疑就变成了无理取闹,毫无意义,但这种情况其实非常普遍。所以,我们需要鼓励孩子质疑,更需要帮助孩子明白,应该要有道理地进行质疑。

时评佳作

9岁男童纠错奥赛题当思解题背后的逻辑

文/程彦暄

一道数学题,自己的答案跟书本给出的标准答案不一样怎么办?大部分学生会选择改正自己的答案,而四川成都高新区西芯小学一名9岁男孩罗弋却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在求证的过程中,家长发现这道题不仅考倒了电子科大、同济大学等高校的数学高材生,更是曾作为两届奥赛考题出现,其错误答案被出版社沿用5年无人察觉。

纠错奥赛题,看似是一种对标准答案权威的挑战,实则是两种不同的逻辑思维模式在碰撞。对于出题者而言,标准答案仅仅是一种判断正误的参考,其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公因数与公倍数的学习掌握情况,从此逻辑出发,势必得出错误答案。而对于罗弋而言,他的解题逻辑为联想法,故而得出了正确的答案。由此可见,答案本身的意义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思考如何培养解题背后的正确逻辑。

一种错误的解题逻辑,学生掌握得越熟练,就会错得越离谱。古人言,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更应发挥引导作用,而非给予学生标准答案。在我国,因为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的教学似乎总在强调思维的整齐划一,强调标准化,不敢撒手,不允许旁逸斜出,封闭的课堂使得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中!正因如此,学生们才慢慢出现了思维惰性,丧失了独立的逻辑思维能力。经济学家张炜认为:“中国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的教育提倡的都是‘寻求正确的答案’,而不是鼓励学生按照他们的兴趣创造性地提出问题。”

学习的目的绝非获取某种答案,而是掌握一种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通过自身的逻辑思维去探索答案。战国时期,赵国将领赵括因照搬兵书而大败于秦军,西汉名将霍去病却因屡出奇兵而令匈奴闻风丧胆,两种不同的结果实非兵书之过,而是指挥者的逻辑思维不同所致。

9岁学生之所以能够纠正奥数题答案,并非因他是“神童”,也非因其具备挑战权威的精神,而是由于他拥有自己独立的逻辑思维。罗弋喜欢阅读,但所读之书并非老师框定的书单,而是一些“闲书”,诸如《狼图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十天环游世界》等。这些书看似与学习、解题无关,实则开阔了罗弋的视野,增长了他的见闻,让他的思想与更多作家的思想进行了碰撞,并不断形成和完善了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正因有了属于自己的逻辑思维,才让他走出了教条的泥沼,通过符合逻辑的探索和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昔日,伽利略曾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和科学分析得出一套符合逻辑的答案,从而纠正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而今,我们也要通过广泛阅读、深度钻研,来锻炼和培养独立而科学的逻辑思维体系,摒弃标准答案带来的思维惰性,用自身的探索、研究、分析、判断来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摘自“荆楚网”

第4篇:培养小孩的逻辑思维能力范文

关键词:理智 理性 数学教育 语文教育

梁漱溟先生认为古人长于理性而短于理智。古代生活重心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养成了理性的思维模式,而理智不足;在现代小学数学教育上也有一定的“承袭”古人的意味。但小学数学教育是一门理智的学科,它是理智教育的起点,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对后期高等理智学科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小学数学要抓好理智教育。[1]

一、何谓理智与理性

生物的进化,与其生活方式是有很大关系的。依靠自身本能就足够生活,是最低层次的生活方法的运用者;本能不足够使其生活下去,就得依赖于后天的学习,这种生活便是理智的生活;当人类在理智生活的进程中,他在满足了基本层次的生存需求后, 便会产生高层次的情感需求,这便有了理性。因此,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在于:人是有心思作用的。理智和理性为心思作用的两面:知的一面为理智,情的一面为理性。[2]

二、理性教育与理智教育之别

1.小学语文教育:理性教育之起点

人之出生,到受教育之前,是依本能而生活,是最低层次的生活;而后随着年龄增长,本能已不足以使其生活,于是小孩被父母送到了学校学习。所以如何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成为了小学教育的起点。而语言的最原始的功能便是沟通与记录,因此语文教育必然深深的烙上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烙印。传统文化是真善美的积累,而不会仅仅是历史性的的记录,它必然包含着“理性”。此外,在入学之前,父母们已经向小孩灌输“是非善恶”观念。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必然是关于理性教育的一门学科。

从课程体系设置来说,小学语文课程的设置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目标,“识字”与“知理”。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也是生活的倚仗,因此小学语文教育首先教会学生识字,在此基础上,才试图让学生“明理”。种种语文课外读物为了就是让学生长出理性: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善美。[3]

在思维模式上,小学语文教育也是以人具有记忆性和社会性为基点,利用记忆的天性,让学生记住书本内容,而让社会生活对小学生进行再教育,使其在生活中理解他在课本里记忆的真善美。

2.小学数学教育:理智教育之起点

小学数学却完全不同于语文教育,它的教育是单刀直入式,而无生活的铺垫,因其离小学生生活还是比较远的一门学科。 它要求学生一开始死记数字,硬背乘法口诀表。老师无法解释为什么“一竖”这个符号就是1,学生也无法理解,这在生活上无原形,因此这门学科一开始对学生而言完全就是一门陌生的全新的学科。它所教会学生的是不带情感因素的一些客观定律,放之四海而皆准,无国度限制,帮助学生为了生活而生活,让其不致与缺乏基本的客观生活技能而被社会淘汰。与之相反,语文教育教会学生的是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生活的更好。因此,小学数学教育需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它是理智教育的起点也是理智思维能力培养的起点。[4]

三、小学数学教育误区:理性式授课方式

“读书明理”,光明“理性”是不够的,还得有“理智”。“理智”是我们的短处,但是很多老师在作为理智教育起点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却往往采用记忆与背诵式的方法教学,认为学生最能接受的授课方式便是记忆,在认识数字后,便进行加减运算教育,在加减教育阶段还可以运用生活道具来形象化数学教育;但到了乘除,老师们便比较难使其形象化了,大部分老师采用乘法口诀表方式进行乘法教育,然后再乘法的基础上进行除法教育。一环都没理解透,下一环又铺面而来。所以很多学生到了小学高年级的教育后,面对混合运算、应用题、几何等内容时显得无可奈何,“实在太难”。[5]

“理性”式的教学方式,虽一时能让具有记忆能力强的特点的小学生们获得好成绩,但是却把其“理智”的思维能力扼杀在了摇篮,不利于学生的长远教育。数学只是基础,提供一种思维模式,后期高等教育的物理、化学教育必须建立在理智思维的基础上,因此把好“理智教育”这一关关键在于小学数学教育。[6]

如何走出教学误区,培养学生的“理智”思维能力,笔者认为有两个方式实现这一目标:

1.理性的描述现象,理智地阐述原理

既然小学数学需要抽象能力,而小学生又不擅长抽象只擅长于接受与理解贴近生活的事物,老师们可以在课堂上以贴近生活实例的方法描述现象,然后从中归纳数学原理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门理智的、需要抽象能力的课程,最忌讳“纸上谈兵”。所以小学数学教育的最好方式还是实验,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们亲自理解数学的原理。

“理智”教育从小抓起,小学数学教育作为“理智”教育的入门,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孩子的理智之门开启,是每个数学老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2]李志红.全球背景下小学教育的特质和目标[J].淄博师专学报,2006(04)

[3]王维花、王永红.对小学数学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程教法.2002(07)

[4]黄峰.农村小学教育软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第5篇:培养小孩的逻辑思维能力范文

一、比较异同训练

比较就是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就是找同找之异,异中之同。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有助于提高思维的变通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辨能力,也有助于提高综合能力,这种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得相当普遍,频率也高,它不仅适用于理解性的问题,也适用于学习基础知识。如我在教完《变色龙》一文后,让学生把这篇作品与以前学过的《我的叔叔于勒》进行比较研究,同学们查阅资料,讨论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两文惊人的相似。两位作者都是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两人的年龄只差一岁,两文的写作时间仅差一年。此外,两位小说之王的两篇惊世之作在情节上都突出一个“巧”字,人物性格的塑造上都突出一个“变”字,艺术表现手法上都突出一个“比”字,所写的人物事件都突出一个“小”字,而表现的主题都突出一个“大”字。研究分析这些异同,都有助于打开思维的闸门。点燃头脑中的火花,从而获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效果。

二、逆向思维训练

苹果落在牛顿头上,牛顿由此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因为他运用了逆向思维:为什么苹果往下掉而不往上掉。实践证明,对某些问题利用正向思维不易找到正确的答案,一旦运用逆向思维常常会取到意想不到的功效,这说明逆向思维是摆脱常规思维羁绊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阅读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逆向性阅读分析。如指导学生阅读《愚公移山》时,引导学生思考:有人说愚公若没有神的帮助,不知要多少代人才能挖走太行、王屋二山,他为什么不搬家呢?这不是名副其实的“愚公”吗?教师逆向而指导学生思考,容易触发学生的阅读求知欲和探索欲,制造一种矛盾,学生能够在思考后,产生一种质疑的品质。逆向阅读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的科学精神。

在作文教学中同样如此。我们都懂得“说谎是可耻的”这个道理,但把这个观点当作写作的内容,就缺少创新,论述流于一般。如果从相反的方面提出论点:说谎也能表现人的高尚品德,那这种见解就新颖、独特。我让学生为这个观点找论据,在热烈的讨论后,学生纷纷发言:面对生命垂危的人,家人、亲戚朋友说的大多是谎话,连作风严谨的医生也不例外,这些谎话显示了人们的爱心;做了好事不肯留下真实姓名、地址的人,具有美好的心灵;《藤野先生》中鲁迅也说了谎话,他决心弃医从文,但当先生问起时,他却说要去学生物,说先生教给他的知识还能用得到,他的谎话体现了师生情深。

之后有学生根据寓言故事《龟兔赛跑》,写出了《龟兔第二次赛跑》《龟兔第三次赛跑》,这是根据赛跑结果进行了逆向思维,三次赛跑体现了龟兔不同的心态,这就有了新意。

三、注重想象力的培养

想像是在头脑中创造新事物的形象,或者根据口头语言或文字的描绘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思维可以通过情节续写、内容(下转180页)

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三、形式多样,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

学生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四、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应在操作中进行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①多种不同的分法;②一共分成几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

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

扩写进行训练。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皇帝的性格进行想像:皇帝在游行完毕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同学们有的想像皇帝受骗后恼羞成怒,派人捉拿骗子,但骗子早已逃之夭夭。有的想像皇帝受骗后迁怒于小孩,将他抓来并责问他为何要说真话,显得昏庸至极……经过这样的训练,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认识,而且使文章内容得到了再创造,学生的想像思维在训练中就自然得到了培养。

四、系统化训练

语文知识面广、量大,怎样有效地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来面对当前多角度、结构化和大覆盖的考试试卷呢?这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系统化思维。

第6篇:培养小孩的逻辑思维能力范文

关键词: 孩子; 迈向成功; 人生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154-01

这些看似平常的问题在不断的积累之下变得如此可怕。那么,我们是否应该追溯到对他们的早期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家长)那里。在幼儿期,你是否给过孩子更多的良好习惯养成的环境?是不是他的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是你一手包办的呢?你是否经常带着他到田野里去散步,引导他去仔细观察某种植物的生长变化,在此基础上是否发展了相应的视觉语言呢?你是否……现在我就来谈谈自己养育孩子的几点体会:

一、保持孩子高度的快乐感

记得她刚两岁半,由于工作忙,我就将其送入幼儿园,为了不伤害她的自尊心我也给她准备文具、书包等……一个星期后,我去幼儿园问老师,看看孩子这周以来的表现情况?“她就不学,她不写,别的孩子在教室上课,她在外面玩滑滑梯……”老师说。我对老师说:“不要紧,她还太小,慢慢来,我现在的目的是让她在这里学会与其他的小朋友和睦相处的本领……”。“玩”是孩子最大的快乐,也是孩子发展其交际关系提高处理交际问题的能力的桥梁。让他(她)能快乐的与小朋友们玩,在玩中获取生活的经验,学会处理小朋友间发生的矛盾。

我经常与孩子玩一些具有比赛性质的亲子间的游戏。例如“学习穿衣服”,在她未学会独立穿衣服之前,我选了“玩衣服”的游戏:给她一条裤子,让她在床上玩,结果玩着玩着她就把两条小腿塞进了裤腿,漏出小脚丫……我很激动,给她鼓掌,并亲吻奖励她:“宝宝,真棒,真能干,能自己穿衣服喽,等你穿衣服熟练的时候,就可以和爸爸妈妈比赛了”。后来,我教她穿上衣,边穿衣服边念自己编的儿歌:“先穿大洞洞,再穿小洞洞,自己能穿衣,我是妈妈的好宝贝”。一段时间后,在早晨起床时,我对她说:“宝宝你能自己穿上衣服吗,你敢不敢跟爸爸妈妈比赛。”“能、敢”宝宝说。于是亲子间的一场穿衣比赛开始了,她很努力与爸爸同时完成。她猛然间跳起拍着小手嘴巴里喊着:“我是老一,我是老一(第一)!”

二、逐步培养孩子爱运动的情趣

身体健康是将来能否成就事业的基础,在幼儿时期给孩子安排一些亲子间的适量运动,无论对孩子的体质、精力都是大有好处的。运动不仅仅可以使孩子的精力充沛、身体素质增强、协调性的提高,也可以提高她的竞争意识、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同样可以提高人们之间的交流机会,化解一些存在于他(她)幼小心灵里面的不快。例如:(1)“爸爸、妈妈之间抽一个人每天早上陪孩子到户外去活动20分钟,或跑步或散步”。以后可以适当将运动时间加长。(2)家庭之间的投篮比赛:“妈妈和宝宝将一块布撑开做篮筐用,爸爸拿小皮球离篮筐稍远位置,将小皮球投进,算是投篮成功。接下来宝宝与爸爸互换位置,但不同的是宝宝投篮时,篮筐可以移动接住皮球。爸爸妈妈马上给宝宝以掌声或语言的鼓励,并鼓励孩子继续投,让其产生快乐感与成就感,播下运动快乐的种子”。

三、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手脑并用是最简单的一种学习与教育的方法。你不要怕孩子做不到,更不要顾及因为她太小而不应该这样、那样。因为他们每一个都是天才,每一个都是能力超常的创造者。在此方面我经常采取的方法就是:“画”、“涂”、“剪”、“拼合”、“粘贴”,从而把12种颜色和部分几何图形的名称、图形的等分、数的概念全教给他,结果使他全部掌握。

四、听觉语言与视觉语言同步发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所谓的听觉语言是指以声音为媒介的。视觉语言即是文字符号。一个健康完整的人应该掌握这两种语言,因为这两种语言是紧密相连的、相辅相成而又互补的。听觉语言是世界上最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孩来说她听你说话是在不知不觉,毫无负担的情况下进行的。那么视觉语言又如何去发展呢,我采取的方法是“对牛弹琴”、不求甚解,看到什么教什么,包括墙上的公益广告,小食品的包装袋上的字样……没有想到还真管用,它与班内其他学生的识字量比起来,约多出2倍。

善于与孩子一起读故事书(故事选择要短小在三到五分钟之内可以完成,以小动物为故事的主导者),走迷宫。然后将其故事内容转化成亲子间的游戏.例如:《三只山羊》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我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听,速度要慢,音调要根据不同角色调整,也就是说在讲的过程中要将故事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的爱憎感情表达出来(每篇读两到三遍,每一遍之间应该少有间隔)。其次同孩子一起看书中的插图来认识故事中的小动物.再次是同孩子一起阅读文字,我们一起用手指逐一指着每一个文字,我将每一个字读出来,读一到两遍(读文章的遍数应根据故事的长短、孩子的状态来选择。)最后将这个故事游戏化表达出来,家庭成员参与其中,也就是所谓的一种亲子游戏。这样不仅可以同时发展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了她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提高孩子的读书兴趣。

每到周六,我总是陪孩子到野外去散步,教她认识花、草,让他观察其形态、颜色,对于无毒的可以让其触摸、品尝,从而获得生活经验,同时讲述它们各部分结构、功能,随时将植物名称写在纸上给孩子看。

五、尊重孩子,让其学会等待,接受挫折

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要着急马上给予答应,应该让他学会耐心等待。例如:你同孩子一起逛超市,她突然间看到一辆价格很高的遥控车,你不想买时,应该蹲下对孩子轻声的劝说,“孩子,妈妈身上带的钱不够,等到下次发了工资再来买。”(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给孩子答应的事情一定要遵守诺言,不能只是为了制止孩子的无理的超过我们家长承受能力的要求,否则我们的这种使孩子“学会等待的心理”将会变种成为“欺骗”。)

在孩子摔倒时,大人不要惊慌,应当鼓励(起来,我的宝贝可坚强了,能自己爬起来。)孩子自己爬起来,拍干净身上的土。

六、学会分享与小朋友和睦共处

分享可以涉及心理、物质等方面。在幼儿、儿童时期如果能够得以正确引导的话对孩子将来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很有好处的。我是这样做的:别的孩子来家里玩的时候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拿出来与他们一起玩,给孩子讲你愿意同他们一起玩的话,他们会经常和你玩,要不然你就会没有朋友。在家里给孩子讲去幼儿园要与其他小朋友和谐相处,不能打架、骂人,不能因为有些小孩穿的衣服不新不好就不和他们玩,如果这样你就会没有一个人同你一起玩,你会很孤单。

第7篇:培养小孩的逻辑思维能力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学;语言领域活动;机会;技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告诉我们:“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可见,游戏对于儿童学习的重要意义。承认幼儿在心智、行为等多方面与成人有所不同,是发展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在幼儿阶段,孩子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较弱,以直观的、经验的、模仿性的学习模式为主。合理的游戏活动,对儿童的成长与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游戏教学在语言领域活动中的作用。

语言活动领域的目标要求使学龄前儿童基本做到:能够倾听并听懂别人的语言,并能积极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良好的语言文明习惯;喜爱阅读并具备一定的读写基础能力。在这其中,游戏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证明。

一、游戏创造语言机会和语言材料

在幼儿的世界里,生活的接触面较窄,一般回家与家人交流,在幼儿园简单地与老师、同学交流,但仅靠这些交流的机会是不够的。许多幼儿天性较为内向腼腆,不喜欢或者不善于主动与人交流,即使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也往往是被动的,这种交流方式难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有些幼儿虽然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相对主动,但限于交际的范围和内容,他们的交流也不够丰富。幼儿本应该积极与外界交流来“学说话”的时候,但却被现代的生活方式所限制,没有更多的说话机会,而游戏,在情景假设中为儿童提供了充足的交流机会,让幼儿有机会说,也不得不说,从而为幼儿的语言习得创造了“可以说”的机会。

同时,几乎不受限制的情境模拟游戏,为儿童的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各行各业,生活中的各N活动,乃至游戏本身所带来的感受,都成为儿童丰富的表达材料,让孩子“有话说”。总之,游戏作为儿童活动中最为基本的活动之一,在儿童的语言学习活动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二、游戏提高儿童的语言兴趣和参与度

现在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普遍开始重视对幼儿的语言培养,但许多都不得法,采用对小学生甚至对中学生的方法来教育幼儿园的学生,要求小孩子坐在桌前跟着老师学说话、阅读,过于严肃的课堂模式完全不适合幼儿活泼、简单的思维方式,从而使本来就不愿张口、不敢张口的孩子在交流表达上更加不积极。

首先,游戏是一种活泼的,适合儿童天性的活动,这一点,至少可以使得儿童愿意参与到游戏中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交流活动;其次,在游戏中必然涉及语言的应用,为了有针对性地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能力,教师还可以在游戏环节刻意设计一些语言训练游戏,如“你说我猜”之类。最后,在游戏中,儿童始终处于放松的状态,孩子们不会抱着“学习”的心态去游戏,却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语言能力,这种放松状态下的学习往往是最有效的,影响也是最深的。也就是说,“游戏”为儿童的语言习得创造了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空间,让儿童放下心理包袱,“愿意说”“敢于说”,有效地提高了儿童的语言兴趣与社交活动的参与度。

三、游戏使儿童提高语言技巧

当然,游戏对于儿童的语言习得方面最为直接的影响还是在提高儿童语言表达技巧方面,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落在实处,最易于调控的一面。比如,角色扮演的游戏能让儿童学会一些文明用语;猜词游戏能锻炼儿童的描述能力;讲故事游戏能训练儿童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分小组类的游戏能让儿童学会沟通配合等。在这其中,教师的适时引导是必要的,对于腼腆的孩子应给予鼓励,对游戏的节奏要做到有效把控,对游戏的活动环节要精心设计,使游戏在儿童语言领域发挥最大的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游戏中的儿童是放松的,他们不会刻意地去学习什么,也就不会去刻意地拒绝什么,但是包围在儿童周围的语言环境是良莠不齐的,难免有一些不恰当的、不文明的话语通过种种渠道影响儿童。当幼儿在游戏中无意间使用了不恰当的词汇,或是不正确的表达方式时,教师应适时地给予引导,及时制止,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总之,游戏作为一种儿童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语言意识,锻炼儿童的语言能力,增加儿童的语言技巧,让儿童在能说敢说的基础上还能做到“说得好”。

参考文献:

第8篇:培养小孩的逻辑思维能力范文

一、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随着小学年级的增高,课堂发言人数明显减少,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单纯讲授式的教学灌入思想,不能引起学生思考,达不到学习的最佳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启而不发”的苦恼使得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研究课、公开课更因此陷入尴尬之中。高年级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发言呢?这其中的原因是多维的。

1.自卑心理

不同的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拥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和个性人格,高年级学生经过了之前的小学学习阶段,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上有一定的差距,?@些原因都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不能客观的评价,从而造成了害羞、敏感、不安的自卑心理。自卑的学生缺乏安全感,不会去主动展现自己与老师交流想法,认为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不正确或不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如果一旦回答错误更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种种想法使他们在课堂上不会主动举手发言。

2.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在高年级的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与班级的同学已经较为熟悉,拥有自己的“小组织”。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类,倾向于和自己所在的组织保持同样的意见,并保持同样的行动。在小学生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还没有完全被培养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再加上自我保护的潜在意识,更容易诱发从众心理。

3.懒惰心理

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主动举手发言的原因来源于其懒惰的心理。自我思想和行为方式的依赖和重复使得这部分学生乐于坐享其成,在小组讨论或回答问题时敷衍了事。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与曾经做过的题型类似的数学题时,虽然其题型表面表达可能相似,但其解题方法可能存在多种可能,此时拥有懒惰心理的学生看到题型表面即不愿因再更多的思考,更不愿意去主动举手解答一道看似相同的数学题,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然能解决问题,但是却缺少了发散思考、深入分析的能力。

二、克服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对策

想要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举手发言,就要针对造成学生课堂不发言的心理障碍采取相关的对策。

1.营造轻松课堂氛围,加强师生感情培养

好奇是小孩子的天性,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更是一群充满好奇心的群体。影响着学生课堂自主发言的自卑心理的原因,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课堂严肃认真的环境氛围。适度地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们敢于发言却不胡乱讲话扰乱秩序。在保护和尊重其好奇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学科是充满逻辑思维、空间思维、抽象思维的学科,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是最容易调动大脑积极思考的。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培养,使得学生敢对老师提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意见,亲密伙伴之间没有自卑与惧怕,只有真诚。教师与学生围绕着学习进行合作,营造的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合作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有效克服学生课堂举手发言的心理障碍,互相推动,协调发展。

2.树立学生发言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自信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在了解每个同学基础上,让每个同学获得成功发言的喜悦,获得发言的自信。通过精心设计的讨论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准备不同层级的课堂问题和小组讨论内容,让每个同学都找到能说想表达的话题。加大小组讨论的力度,使得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摆脱单纯盲目跟随别人的思想,获得勇气和自信。一题多解的数学题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好这一点,让学生有揭开“神秘面纱”的冲动,设计有趣的练习,使得有自己想法的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表发自己的想法。

3.采用灵活教学方法,激励成功自主发言

第9篇:培养小孩的逻辑思维能力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学 传承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36-01

幼儿园作为专业的幼儿教育机构,在幼儿的启蒙教育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就如何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如何实现教学活动的优化成为一线幼儿教师广泛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不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进行改革实践,从教学活动的形式到内容,从教学方法到场所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相比传统的幼儿教学活动,改革后,教学更加突出幼儿的个性发展,以及寓教于乐的教学思路。但是,在改革中也出现了不少因盲目追求多变的教学形式,导致教学目标模糊,缺乏指向性的现象。因此,如何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进行有意义的教学优化,成为一线幼儿教师的当务之急。

1 力求传承与创新相得益彰

在我国,幼儿教育并不是近代才出现的教育思潮,相反,作为基础教育的前奏它有着悠久的成长历史。《易经》提到了“蒙以养正”的观点,除此之外在其他的经书典籍中也涉及到古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的故事,诸如此类在古代典籍中不胜枚举,从这些故事和观点中折射出我国古代对幼儿的启蒙教育独树一帜的见解和幼儿教育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幼儿教学中以填鸭式的方法灌输幼儿识字、写字、绘画,学习诗歌、英语等,力图在幼儿生理、心理、幼儿智能等方面有发展,全然不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科学规律,一度使得幼儿教育陷入瓶颈。在经过长期的探究后,幼儿教育模式已经由传统的认知教育转向今日的个性化教育。让社会、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秉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宗旨,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个领域,并配合幼儿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在进行幼儿教学活动中,开始注重挖掘孩子的梦想、兴趣、特长等,以创新意识,长远目标,科学方法探究和实践幼儿教育的新领域。

2 注重教学活动的意义与渗透

幼儿教学活动和课堂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课堂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形式,过度凸显了教师通过教材向学生传输知识的经验过程,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学活动则是师生共同参与,以建构“非智力因素培养”为主线,“智力开发”为支点的教学形式,具有活动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活动可以分为个体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分别是:活动的多层次、多方面;活动过程的双向性和平等关系;教师角色的多变性,教师可以是活动的倾听者、参与者、指导者、支持者等等;活动时间可以遵循幼儿的活动速度;空间则可以选在室内室外。活动的实践性主要是参与活动的幼儿要根据目标,发挥自己的自觉能动性来完成活动内容的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引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来教育幼儿,也是当前教育中的创新。例如现在许多幼儿园教小孩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力图让孩子能在待人、接物与学习上恪守规范,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可是单纯的背诵是无法达到这样的目标,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日积月累和潜移默化的教学和示范,将这些道德规范引入孩子脑海,通过平时常规习惯的培养,从幼儿的一言一行中反映出来。在游戏活动中,笔者也常假设情景、设定不同角色,让儿童在活动情境或角色扮演中,懂得明辨是非之理、泛爱众人、亲爱仁人之心。

3 关注活动的延伸与幼儿的发展

关注活动的延伸与幼儿的发展包涵两个部分,首先,是组织一次目标明确、步骤合理的教学活动后,进行更高层次的幼儿能力延伸活动。其次是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观察,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幼儿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发展。

在教小班幼儿认识颜色时,由于小孩子认知能力发育不完善,所以不能将颜色和名称正确地对应在一起。教师可以给幼儿准备彩色的小布条,先认识基本的红色、蓝色、黄色等。我把布料上的颜色和名称准确对应,再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常见事物的颜色,例如天空、大海、草地等。在认识色彩阶段已经基本达到目的后,就可以进行延伸活动,让幼儿利用手中的布条,通过分组活动的方式,用布条粘贴出美丽的布艺图画。这样既达到认识色彩的目的,也通过后续的延伸活动巩固了对色彩的认识,锻炼了幼儿动手的能力。

4 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有了自觉的动力。有的孩子喜欢讲话,有时甚至是喋喋不休。然而,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显示了这样的孩子思维活跃的特征。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孩子在语言方面的发展。有的幼儿总是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一个太阳能想到番茄、苹果、气球各种各样的东西。根据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规律。对待这种形象思维较为发达的幼儿,可以让其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过渡。

在教学中,笔者就经常组织喜欢表达,语言能力强的幼儿进行讲故事、朗诵比赛活动,让其语言天赋得以发挥。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我就通过对比教学,让他们明白太阳和番茄、苹果之间的相似性,通过图片和绘画等方式来加深印象,充分发挥其特长。因此,在幼儿时期发展他们自己的兴趣,必定能走出一条充满欢声笑语、自由快乐的个性化发展道路。

5 结语

幼儿教育是终生教育的第一步,只有夯实基础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添砖加瓦。在进一步的幼儿教学优化中,坚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改革之本,在教学中转变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方法,才是幼儿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江.提高幼儿教学效果的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05).

[2]王金莲.创设高校教育新模式 提高幼儿教育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0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