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宣传当地特色文化的意义范文

宣传当地特色文化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宣传当地特色文化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宣传当地特色文化的意义

第1篇:宣传当地特色文化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库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文化科技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而且随着人们对文化科技信息需求不断提高,人们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存意识逐渐增强,尤其是对那些贵重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化资源更是视如珍宝。人们对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资源也逐渐开始进行储存整合,成为一方独具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集合体”——这个“集合体”就是文章中笔者要阐述的构建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库”。

面对风起云涌的经济大潮,进一步加快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库,促使人们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加以整合和利用,加强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库的建设,促进国内乃至世界各个地方的文化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共享,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笔者通过大量调研思考提出,构建地域特色的文化信息资源库,对加快我国各个领域内文化信息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资源库”赋予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从历史发展角度上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都是历经数千年甚至数万年的历史沧桑,经过历代人的继承和发扬——经过各个历史时期的“优胜劣汰”过程,最终被人们保留下来的“珍品”。应该说这些文化资源是历史的浓缩和精华,大都独具浓郁的历史特色和别具一格的魅力。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讲,这些精品都具有独家性和不可复制性的特点——它是人们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收集、开发、整理后形成的文献资源库。其内容载体主要有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其储存手段采用现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储存和保护。

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讲,我国每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都代表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如在这一地区形成的民间风情文化、民间习俗、饮食习惯等文化现象,这些现象被人们称为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反映着我国的历史,某一特定地域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历史文化发展状况,既有对历史的传承,又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可以说,它是这一地区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而这种财富需要我们后人不断发展和完善,更需要后辈人不断努力地继承和创新,使其不断地发扬光大,熠熠生辉!

在高科技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每天都要面对众多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数据,为了不断地利用这些数据信息,并让这些信息为人们服务,就需要人们不断地对其进行合理有序的加工和储藏。然而,对于每天涌现的堆积如山的信息,如何有效地进行整合和利用,的确已成为我国信息收藏部门相当头疼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量文化资源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过去那种传统的以书纸形式收藏和储存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事实证明,在新的信息大量涌现的今天,传统上的图书馆存储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它们对文献信息储存的数量有限,对信息储存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如果不对这种传统的储存方式加以改进,就会极大地限制和约束我国未来文化事业的发展,甚至成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障碍和绊脚石。面对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挑战,我们要积极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尽快建立起国内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库。

事实上,这些命题已经成为国内相关部门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调查发现,面对信息大量涌现且高新科技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现状,我们应该不断掌握新技术,善于利用新技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和现代电子技术储存手段,构建国内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库,从而加强地方特色文化信息库建设。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各方面的人力物力,方便人们随时阅览、随时查阅,从而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而且还可以促进各个地方的文化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共享,这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可以说,如何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整合储存相关信息资源是构建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库的重要使命,它将使人们不断地对新出现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加工和整合,并最大限度地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库,对加速当地经济和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对文化学科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成为人们了解和认识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窗口。因此,构建地域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库,不仅有利于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且将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及宣传当地文化信息事业发展的最佳途径。

“资源库”对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意义

自21世纪以来,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人们对文化遗产方面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人们对利用信息化技术保护文化遗产更加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通过高科技手段,对文化遗产相关信息及其信息资源进行生成、采集、传输和应用等综合处理,而构建特色文化资源库则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开发民间文化信息资源,全面提高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利用和管理工作的质量,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将民族民间文化信息更广泛地纳入到对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中去,提高信息利用效率。

第2篇:宣传当地特色文化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文化艺术品;创新;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179-02

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市场的逐步扩大,保定每年接待游客的数量逐年攀升,带动了旅游文化艺术品的发展,旅游文化艺术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不仅是旅游产业的经济主脉,而且是旅游景区文化特色的重要媒介,是文化的延续和再发展。

一、保定市旅游文化艺术产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与保定市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强势相比,旅游文化艺术品的发展却显现出滞后的状态,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是保定市旅游业发展中非常薄弱的环节,影响了保定市旅游业的整体发展。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首先,旅游文化产品形式单一,缺少特色,游客对产品缺乏兴趣,大量相似的产品充斥旅游市场,严重影响、制约了旅游文化艺术品的市场的发展。

其次,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辨识度高的旅游文化产品。此问题的根源在于对当地特色文化的挖掘深度不够。如,易州绞胎瓷表里如一,内外相通,以独特的纹理结构和色彩变化在陶瓷产品中独树一帜,代表了中国文人的君子情怀。从技法上绞胎瓷着重表现瓷胎的表里如一,从美学上绞胎瓷强调淡美素雅。无论从形式或意蕴的角度,都堪称易县具有代表性的、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但是,我们却发现,此种艺术形式在易县的旅游文化产品中,并不成气候。也许偶尔在几个景区内可以看到,但是这些绞胎瓷器形单一,色泽缺乏生动。若是去精品馆参观,又面临着价格昂贵,不得不望而却步的现状。分析其原因,还是对此文化形式的挖掘、表现不足,没有把它发展成真正代表地区特色文化艺术产品,没有从艺术品的高阁中衍化成为大众喜闻乐见、有能力购买的、多样的艺术形式。据调查,游客购买旅游商品的积极性与其独特的纪念意义成正比,即旅游商品的独特性、纪念性越大,越能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旅游文化艺术品是传递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物质媒介,与当地文化密不可分,不同的旅游景区的文化艺术品一定是有地方特色的、独一无二的,才会让游客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发购买、留念的欲望。

再次,缺乏产品创新,也是目前保定市旅游文化产品发展的重要瓶颈。保定市辖区22个县,其中不乏富有文化特色产品的县区。如:白洋淀苇编工艺、保定土宝斋布鞋、易水砚、易州彩陶、涞水麻核桃、曲阳石雕、徐水草编、保定铁球等等。每一种地方特色文化产品,都是本地区的文化代言,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但是目前这些具有地区文化特色的产品并没有在旅游景区内发挥出有效的价值。如易水砚、曲阳石雕产品价位高,便携性差,在传统的形式上缺乏产品多样化的创新,针对旅游开发的艺术品形式几乎没有,也是目前保定市旅游文化艺术产品发展受到约束的症结所在。

二、保定市旅游文化艺术品开发对策

旅游文化艺术产品对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和宣传推广旅游资源、弘扬地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保定市旅游文化艺术品普遍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以下开发策略。

1.加强地区传统特色文化精华的研究。目前,游客对旅游文化艺术品越来越注意文化意义上的消费,文化含量高、地方文化特色浓郁的艺术品对旅游者的吸引越来越大,产生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可观,这无疑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保定旅游艺术产品的开发中,要重视本土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增加地区文化特色、不断升华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文化底蕴,为保定旅游的建设增加真正的软实力,这直接决定着保定旅游业发展的品质和前景。目前,在保定旅游特色文化产品中,发展较好的是白洋淀苇编。苇编是白洋淀传统的手工艺品,取材于白洋淀的苇子,当地的能工巧匠,通过编制,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如立帘、线帘、篱笆帘、鞋子、帽子、包等产品,或制作成色泽淡雅朴素,工艺考究精美的芦苇画。在白洋淀,芦苇编织的产品,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再加之丰富多样的产品类别,增加了游客的选择范围,拓宽了产品的销售市场,受到了游客的极大青睐。这样的产品不但是旅游景区的特色产品,更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文化是旅游产业的不息血脉,如何增强文化生态意识,保护、挖掘、开发并利用好它们,是发展旅游文化艺术品产业必须深思的问题。无论是原有旅游文化艺术品的改造,还是新旅游产品的开发,都必须强化文化的特点,进行文化提升和包装,将旅游与文化相结合,实现两者的双赢①。面对文化与产品的融合,设计者要做到的不是被文化奴役、单纯的“拿来主义”或者毫不粉饰加工的展现,而是要全方面的驾驭、融合、创新,千变万化出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通过新的艺术形式,达到思想层面的精神传达,既是对文化的深刻解读,也是对文化的持续性生命延续。

2.特色定位,确保发展规模。在保定市旅游文化艺术品的开发中,鲜明的地区特色定位依旧是本地区旅游文化产品发展的根基,上文已经提到,保定地区不乏地区特色文化产品,但是却鲜有把特色文化产品进一步发展成形式多样的艺术形式。在生产规模上,大部分以小手工作坊为主,形式单一,产量低,不成产业,不成系统。针对不同的旅游地区,首先要定位好自己本地区的特色文化,根基于“文化”二字,深度注入当地特色文化之血液②。定位出特色鲜明的开发项目,并进行开发档次与规模的细化,为商品进行良好的市场定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发,才能保证开发出畅销的旅游文化产品。

3.设立研发机构,加强与高校的合作。能够满足当代游客高层次精神需求的旅游产品,必须与时俱进,才会可持续发展。设立研发机构,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对促进旅游地区文化艺术品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对旅游文化艺术品的开发进行科学论证与合理引导;另一方面,加大旅游文化艺术品的文化、设计含量,提高品味,减少模仿、抄袭,从而创出保定地区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艺术品。研发机构、高校是设计人才的聚集地,他们思维开阔,具有很强的产品创新能力。与专业的旅游产品设计人员携手,加大特色文化商品的设计与创新的力度,能有效扶持旅游文化艺术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发展本地区的特色文化,是发展区域旅游业的重要举措。抓好这一层面的旅游设计研发,促进更好的设计方案产生,使旅游文化艺术品真正的承载地域文化,独具地方特色,形式新颖且多样,必定会使区域旅游文化产品提高一个档次,真正带动保定地区旅游文化产业“活”起来。

三、结语

保定市旅游文化艺术品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针对当前保定市旅游文化艺术品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方案迫在眉睫。面对目前状态,我们要及时更新理念,树立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的思想,实现旅游文化艺术产品的再发展、再创造。通过旅游文化艺术产品弘扬地方文化,带动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推动保定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袁建华,涂康.区域旅游发展与文化产业整合研究[J].老区建设,2008,(14):27—28.

第3篇:宣传当地特色文化的意义范文

1旅游文化与旅游企业发展关系的内涵

所谓旅游文化,是指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关系的总和,是旅游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广义的旅游文化指文化蕴含在旅游中的各种层次及其所有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的某些本质特征决定了文化具有迁移特性,其发扬及传播受旅游者的转移而传递;旅游者在旅游行程中追求精神文化享受,这种精神的洗礼是旅游者最终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经济因素起着支撑作用。因此旅游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且往往处于领先地位。当旅游者有了精神文化活跃的需求后,才会对旅游景区进行发展需求,进而驱动经济的消耗,推动了旅游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企业针对自身建设发展需求,针对旅游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旅游景区进行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当地风土人情的流传,更有利于保持景区特色,创建新型同旅游文化紧密结合的多特色景区,这样有利于旅游者对景区产生更多的好奇心,有利于诱发旅游者对景区的旅游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旅游消费的预算。旅游者在旅行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观看履行景区富有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等,不仅丰富了旅游景区的娱乐文化生活,又从根本上推动了旅游企业文化强企,文化兴旅的战略步骤的迈进。

2旅游文化对推动旅游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1旅游文化是旅游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旅游文化与旅游企业密不可分。在一定意义上,旅游文化是旅游企业发展的灵魂。任何旅游企业,要想立足于商场,就必须拥有独立的、特有的,有着独特文化魅力的旅游目的地,这就是俗称的“旅游卖点”。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若缺少了文化的支撑,从长期发展来看其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制约。旅游业从本质上说是以景区特色文化为依托,以特色文化为基础,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行业。它的经济以文化为先导,以竞争为方式,以发展为平衡,即充分发挥景区特色文化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又加快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了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2旅游文化在旅游企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

旅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的规划和理念,以恰当的方式和手段,设计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符合人民需求和经济预算开支的营销策略。在这个过程中营销策略的设计从根本上讲与旅游文化密不可分。一方面,旅游客体、旅游中介企业通过文化理念的形式,在深层次上同社会和消费者进行旅游价值沟通,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旅游者需求,使自身的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另一方面,旅游文化对于消费者来说还具有教导作用,旅游企业可以通过言传教育与主题宣传的形式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进行引导,进一步形成文化出行、文化消费的消费行为习惯。充分挖掘文化特色,树立旅游文化品牌,形成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旅游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这样才能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从而增加企业的旅游吸引力,满足客户真实的旅游文化消费需求,从而推动旅游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健全发展。例如陕西、河南等地通过黄帝陵祭祖文化建立黄帝陵祭祖景区及相关文化建设,打造了特色旅游文化,推动了当地经济和旅游企业的发展。再如山西以晋商文化著称,通过“乔家大院”系列影视剧,实现了影视带动旅游,旅游提升乔家大院文化品牌,从而形成了旅游文化推动旅游经济的循环可持续发展。

2.3旅游文化是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文化体验是旅游者针对自身精神领域的需求,实现满足其欲望的最高层次愿望,这种愿望体现在旅游者对于文化的追求和欣赏的倾向上,其终极目标是通过旅游对人文在自然及其文化层次的回归及其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旅游企业的旅游收益不仅仅依靠旅游人数的增加,而在文化层次及旅游品牌、特色服务等方面对于旅游企业影响巨大,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越紧密,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越发达,其旅游企业发展模式越健全,发展速度越快。例如澳大利亚的土著人旅游业发展战略,不仅依靠自身特有的民族文化建立了土著人原住地风景名胜区,而且通过主题宣传大力弘扬土著文化,提高了土著文化的影响力,保留了土著文化及其民族文化传统,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全世界对于土著文化的保护力度和关注视野,

2.4旅游文化对旅游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旅游行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讲,其实就是旅游景区旅游文化的竞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族特色文化与当地风土人情的相结合其关系是变化发展的。在当今经济发展的快速状况下,只有旅游文化的快速发展,才能够满足人们的旅游文化需求,才能吸引旅游者对于文化的精神层次需求,从而带动旅游企业及其旅游经济的发展。如云南省的“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发展战略,其以民间民族歌舞为文化特色,以《云南映象》《、丽水金沙》《印象丽江》及《纳西古乐》等特色文化为旅游文化品牌,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创作阵容,不断推出新的云南特色文化品牌,使旅游文化与当地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能够充分代表当地文化特色的品牌效应,在国内外取得了良好的口碑,提高了地方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

3旅游企业对繁荣旅游文化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旅游文化需要旅游企业去唤醒与繁荣。在信息时代,“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旅游景点要开发、发展,就离不开旅游企业的宣传与带动。比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固原市历史悠久,是古代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路和历代兵家必争的重镇要塞,也是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结合部。其境内的六盘山是我国西部黄土高原上的重要水源涵养林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也是古老的泾河、清水河、葫芦河的发源地,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岛”,更因是时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以及因的一首气壮山河的《清平乐·六盘山》而名扬海内外。六盘山下的西吉将台堡、单家集,是中国工农的会师纪念地,被国家确立为100个精品红色旅游地之一。以固原为中心的宁夏固原博物馆、固原古城墙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战国秦长城、元代安西王府遗址、须弥山石窟构成的文化旅游区,可以展示和再现“高平第一城”几千年进化史和文明史。然而,当地的旅游开发现状却与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巨大的反差。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没有龙头旅游企业的宣传带动。同时,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文化要进一步发展繁荣,更离不开旅游企业的包装与宣传。

第4篇:宣传当地特色文化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白洋淀;芦苇画;技艺人才;集聚路径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RS-2014-3048)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8日

河北白洋淀生态经济区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经济圈中的重要部分,芦苇产业是服务“绿色崛起”、打造环京津冀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统筹中心城市低碳示范和白洋淀生态经济区空间发展的有力保证。白洋淀芦苇画在2009年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特色民间工艺,其发展具有可观前景,但在芦苇画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芦苇画制作者的手工技艺传承问题、特色文化资源与绿色生态工艺品有机结合问题、白洋淀生态经济区芦苇画技师良性发展路径问题等,成为目前当地芦苇文化发展亟须思考的重点。

一、理论支持

文化集聚是现代经济发展演化过程中常会出现的现象。从纵向来看,集聚集合产业链的发展,链接上下游,从而使产业利用综合信息进行发展。产业集聚具有前瞻性、共享性、联合性、风险性的特征,因此经济的外溢性较强,共享性的技术资源等要素的合作促成了联合性的发展,使得产业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作为现代产业生命周期中必经的阶段,产业集聚的程度不但能反映产业发展规模的经济效应的好坏,还是实现一个国家地区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二、理论调研

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指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2012年,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党的十的召开也将给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2013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王康指出:“促进文化产业需要人才支撑。”2014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寄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集聚高素质文化人才。依托高等院校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种急需的实用性文化人才,加强与国外的文化人才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白洋淀生态经济区芦苇画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技艺人才的智慧集聚过程,既是他们的社会功能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他们的集聚路径效应发挥作用的过程。从本质上说,白洋淀芦苇画特色非物质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依赖芦苇创新技艺带动。

白洋淀芦苇画不仅仅作为河北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更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文化产业已成为朝阳产业,引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形成一股新兴力量。当前,国内外专家学者不仅热衷于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结构,而且对于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创建多元化、高层次文化产业创新团队方面也具有很大兴趣。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已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世界文化产业大国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正在完善通畅的政府文化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制度、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国际化的发展策略、较高的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和健全的人才培养方式。人们也越多地关注到文化技术人才是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无论制定政策或是执行措施,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创建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是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特色文化产业是燕赵文化的产业物质载体,融合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具有强力的区外辐射力作用。所以以特色文化产业为发展方向,建立以特色文化产业为核心,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的模式,在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明的同时,促进白洋淀经济生态区的经济发展,形成地域特色。河北省新的主导产业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文化产业由起步阶段进入到加速发展的新时期。探索技术性人才在河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开创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河北省吸收和使用创新人才,提升河北地域特色文化传承与综合竞争实力。

三、白洋淀生态经济区人才集聚现状

本文以此为研究方向,通过研究白洋淀生态经济区芦苇画技艺人才集聚现象,为研究河北省整体的发展提供建议,从而促进河北省特色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是一个国家提升综合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国家地位必须具备的软实力。然而,我国文化产业作为新世纪的新兴产业起步晚,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但是,凭借我国悠久的历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国文化产业势头强劲、发展迅速,并形成一股强势力量,在未来发展中,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特色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正逐步制定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完善政府文化管理体制。就白洋淀经济生态区而言,近年来相关发展部门审时度势,紧紧抓住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利用国家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诸多优惠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立足白洋淀文化资源的特点,锐意创新,着眼于白洋淀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研究白洋淀地区人才集聚路径的效应,发挥技术人才在特色文化产业中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河北省学者对文化产业重点地区人才集聚路径这一热点问题关注较多,省内外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不同角度的见解,并为经济发展贡献出许多宝贵经验。然而,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总体上宏观的研究综述较多,而细化的人才集聚路径和人本研究较少,仍处于发展阶段。河北省文化产业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总量小、产业集聚发挥效应低、综合竞争实力弱等。白洋淀地区在发展的同时,经济基础薄弱、政府支持政策力度较小、文化体制发展不健全、文化消费量少、地域发展不平衡等也成为制约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调查中发现,河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最大障碍是技术性人才资源流失,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技艺没有得到有效传承。

四、研究路径

技术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第一推动力,应发挥人类的文化创造性。在调查中发现,人才资源匮乏特别是技艺人才缺失更是白洋淀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严重障碍。面对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为打造河北省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龙头企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文化技艺人才。研究发现,以往的探索研究更多地侧重对现状或事实的陈述,但在有关加快白洋淀生态经济区芦苇画人才集聚问题的研究还是空白。所以,白洋淀生态经济区芦苇画技艺人才集聚路径分析探索是重点研究方向和创新之处。

本文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多学科理论结合法、实证要点汇总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以上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与白洋淀芦苇画的当前发展现状相结合:1、采用文献研究法查阅与芦苇技艺人才在白洋淀生态经济区特色文化产业中的社会强化效应较为相关的文献资料,联系河北实际,整理出本课题的基本理论框架,并通过对相关研究论文的查阅与研究,为本文研究的白洋淀经济生态区技术人才集聚效应提供理论支持;2、通过做到运用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采用实地调查的分析方法,深入了解白洋淀生态经济区的真实情况,掌握有价值的第一手数据资料,探析芦苇技艺人才在白洋淀生态经济区特色文化产业中的强化带动与创新效应,并从实际社会发展程度提出针对性的研究结论;3、本文运用艺术学、传播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更好地研究白洋淀地区人才聚集路径效应,从而促进白洋淀地区发展。统一于文化产业这一范畴中为技艺人才在芦苇技艺人才在白洋淀生态经济区特色文化产业中的社会强化效应研究服务,联系本地文化产业发展实际,运用即时研究与预测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更好地从事本次研究,满足调研研究的真实性;4、本文研究过程中采用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定性研究识别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再根据定量研究进行分析与解决,结合白洋淀地区的发展现状,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五、研究对策及建议

河北特色文化产业是特色和开放的统一,是区域经济、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它既是区域文化领域中的主导产业,也是燕赵地域特色文化产业的物质载体。因此,白洋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关系到河北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保护白洋淀芦苇画技艺具有重要意义,白洋淀芦苇画工艺的进一步发展,除了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工作外,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提升传承人及制作工艺的方法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

1、政府引导、扶持带动白洋淀芦苇画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产业化。鉴于目前白洋淀芦苇画等文化产业生产企业规模较小、资金缺乏、管理技术相对落后的现状,当地政府应加大对其扶持力度,提供政策、技术等强大的后盾,带动生产与市场的配套建设,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创新型建设,相互促进并发展,形成相辅相成的格局。尤为重要的是,当地政府还应该将白洋淀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整体“走出去”,树立品牌意识,走出保定市以及河北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从而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效应,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2、在白洋淀芦苇画的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结合当地特色以及市场需求,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加强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开发产品档次,满足具有不同消费倾向消费者的需求,以增强旅游商品的文化性、纪念性、实用性等手段,加大游客了解、欣赏的力度,继而增强当地居民的自豪感、荣誉感、归属感,促进白洋淀地区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实力,进而促进河北省整体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因为特色文化产品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通过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产品,芦苇画塑形描绘技艺要时刻突出传统技艺和地方特色以及现代工艺的结合,增强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性。依据特色资源,尽可能地弘扬当地风俗、文化意境、历史渊源,从而加强文化集聚效应。

3、招商引资,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技术。白洋淀芦苇画的发展要想上层次、创特色,创造品牌效应,依靠政府调拨资金的同时也应调动民资,招商引资不仅能加大资金支持,获得充裕的现金流、新型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本等,而且能够引入市场、管理、技术、人才等重要发展要素,引入更强的竞争力,在芦苇画今后的发展中,更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商,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针对当前白洋淀非物质遗产的发展现状,其管理技术的相对落后,发展前景与宣传策略问题,对此,这些要素都是芦苇画非物质文化良好发展的重要保证。

4、建立传承机制,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使优秀的传统技艺得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政府主导、全民共同参与,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白洋淀的未来发展前景,涉及到制造业、旅游业以及服务业的发展。因此,对此应加大力度对传承人的保护,为白洋淀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单位的协调沟通、密切配合与大力支持,也会促进白洋淀芦苇画非物质文化技艺的传承。通过进一步保护芦苇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培养一批传承人,使芦苇画工艺发扬光大,提高芦苇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过程中,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强调活态化、整体性保护理念,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汁原味,具有发展特色。

5、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开发特色技艺的潜质。一方面加强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整理、调查研究和深度挖掘与开发:另一方面加强芦苇画研究机构的科研水平与推动力,不断更新理念,丰富研究成果,提高创新意识,树立品牌效应,形成地区特色,以此指导和辅助更好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工作,从而扩大白洋淀地区芦苇画的影响力度,在河北省甚至全国范围内打造领导品牌,加大白洋淀地区芦苇画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也加强白洋淀芦苇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白洋淀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

6、提升制作技师与芦苇画生产企业的合作效力。调整产业结构,服务“绿色崛起”,扩大产品出口,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其他生产企业的联系,相互配合,加强文化交流与渗透,促进综合发展,扩大白洋淀地区芦苇画发展规模,形成集聚效应,使制作技师能为此发展提供力量,留住发展人才,注重人力资源,从而提升芦苇画的整体水平,进而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将白洋淀芦苇画打造成为河北省的绿色生态工艺品的杰出代表,形成河北省特色文化产业。

7、引进先进技艺,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针对当前白洋淀芦苇画的发展具备一定规模条件的现状,其发展方向为追求高层次发展,实现产业现代化。最为重要的是引入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在原有的发展的基础上,开发出品种多样、符合不同层次需求的产品。另外,白洋淀芦苇画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应该注重产品宣传与市场推广,只有有效的宣传,才能为产品销售打下良好基础。充分利用白洋淀区位优势、特色地方资源、、历史文化底蕴、环境优势,积极打造成为白洋淀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

六、结语

白洋淀芦苇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仅作为旅游资源为人熟知,更重要的是挖掘它的潜在价值。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中四要素――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及支持产业、企业战略为我们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白洋淀芦苇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供了创新思路。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扶持战略、要素提升战略、人才高地战略、品牌提升战略、龙头带动战略和本地合作战略六个方面的作用,对白洋淀芦苇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开发利用提出具体对策建议,进行科学规划和发展,这对白洋淀芦苇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杨炳军.白洋淀芦苇艺术产业发展之路[J].大众文艺,2010.17.

第5篇:宣传当地特色文化的意义范文

民族文化是一种文化形式的存在,其经常被高校美术教学做体现和融合。归根结底,民族文化的合理运用及有效融合,使高校美术教学传达出一定的文化内涵,以此达到高校美术教学的学习目标,这也是我们研究二者关系的基石。(一)民族文化为高校美术教学提供了深厚的资源和素材。民族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高校美术教学提供了诸多素材,使高校美术教学所必需的资源更加丰盛,不至于处于素材资源过于贫乏的状态。一旦素材丰富,高校美术教学才能放开视野,打开思维,从民族文化中寻找能够为己所用的内容,并将其合理融入教学过程当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对民族文化乃至我国的文化历史给予应有的尊重和敬畏。如此,民族文化的自身价值才能得以真正彰显和发挥。在某种意义上讲,用美术作品体现一些特色的内容,而民族文化无疑为美术教学朝着这个方向迈进提供了基础,使之成为了可能。(二)高校美术教学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搭建了平台载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年轻人的思想意识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了不正确不健康的思想,致使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比较模糊,严重削弱了民族文化应有的社会地位。同时,高校美术教育的责任比较缺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可程度还需提升。这些不良现象严重违背了美术教育的客观规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但是,我们反观高校美术教育,如果做以合理可行的调整,其仍然是传承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民族文化是人类的思想结晶,而美术教育往往需要通过具体的作品来表达展示内在的东西。(三)民族文化和高校美术教学的关系。在高校美术教育进程中,民族文化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为美术教学积累了大量可运用、可传承的资源;高校美术教学也为融入及传承民族文化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使得民族文化被更多的学生所认知和认可,并能够有效地融入在美术作品当中。不难看出,二者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互相依存,互相发挥作用,为高校美术教育提供了发展性的保障。

二、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我们已经明确,民族文化为高校美术教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这些素材的应用和传承也是高校美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因为,只有将民族文化所提供的素材加以运用,才能使民族文化的自身价值得以全面体现和发挥。(一)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是一个有着很多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因此,高校美术教学不可回避地需要在学习或者作品中传达出传统文化,可以说,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宣传,高校美术教育为其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平台。很多关于和气、孝道、诚信等内容的美术作品都对优良传统文化进行了宣传。不难得出结论,民族文化传统能够在很多美术作品中体现,美术作品也为其提供了有效的宣传途径。最终,高校美术教学对于提升学生健康和谐的思想意识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从本质上说,高校美术教学已经成为了宣传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媒介。(二)弘扬本土特色文化。美术作品往往在每个地域都会有其存在的土壤。因此,民间美术作品更多的是反映当地的本土文化,这些文化内容一般都专属于特定的文化区域,是当地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就是说,当我们看到了富有浓厚风土人情的民间美术作品,其成功之处往往体现了当地生活的特色,使人们对其印象更加深刻。最终,本土文化的对外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因此,高校美术教学为弘扬本土特色文化提供了有效的传播途径。老师往往会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化学生对民族特色文化、美术文化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选择美术素材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三)开拓民族的创造性思维。事物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因此,民族文化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融入更多的内涵,以此来反映更多人的内心想法和主观愿望。而这种变化需要通过创造性思维被充分深度地激发出来,才能被高校的师生所接受和传承。因此,高校美术教学必然会在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前提下,结合崭新内容所反映出的理念,而实现再创作再创新,进而为更加便捷地宣传满足特色文化、展示特定区域的风土人情构建坚实的梯台。在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也会注意到这一点,从而为学生开创创造性思维做出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美术活动上的改变或者调整。

三、民族文化在美术教学中加以传承的原则

高校美术教学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阵营,其不能毫无准备地进行,而是应当在弄清二者关系的前提下,坚持一定的原则,使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得以全方位地彰显。(一)自我认知原则。自我认识原则要求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对本专业的教学有一个客观的定位和审视,明确本专业的发展目标,明确美术教育的深刻内涵,如此,才能对民族文化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尊重,否则,缺乏对本专业的深刻认知,就无法意识到民族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会荒废很多有益的民族文化素材,致使美术教学的内容更加单薄,不利于美术教学的有效开展。(二)与时俱进原则。如前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文化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使其原有的内涵更加丰富,而民族文化作为我国文化阵营的重要版块,其必然也要遵循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老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就要承担起再次认知的功能,随时将民族文化的变迁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老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模式等元素的前提下,更加有效地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以便完成自身的学习任务,拿捏好更多的民族文化内容,掌握更多的美术学习技巧。(三)批判传承原则。民族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不是所有的民族文化都能够运用到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因此,高校美术教学传承民族文化,也要有所选择,能够与美术教学实现有机融合的内容,可以加以传承,能够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内容,可以传承。如果囫囵吞枣式地加以传承,而没有任何的筛选,就会在学习过程中过于被动,反而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过滤掉一些过于粗陋的内容。可见,对民族文化批判式地加以传承,才能对高校美术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民族文化在美术教学中传承的有效策略

明确了民族文化传承的原则,我们就必须认真思考相应的策略,保证这些策略在传承原则的指引下,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美术教学,使二者的关系更加密切,从而更为有力地推动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一)老师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及时引入民族文化。老师的教学观念对于教学效果来说至关重要。因此,老师的教学观念要随着民族文化的内涵及其调整做出及时的转变。老师应当对当前民族文化及其与美术教学的关系做以深刻全面的了解,从而对症下药,找到适合学生的美术教学方法,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接受和喜欢民族文化。同时,一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过于片面,不能将其与美术学习实现很好地融合,老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对民族文化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拉近民族文化与美术教学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感受到民族精神,更好地应用于美术学习,为美术专业今后的深入学习或者美术作品的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着力优化美术课程,为传承创造便利条件。若想在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找那个实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就必须针对高校美术课程进行优化,使其具备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和能力。首先,以丰富美术课程为契机,合理融入民间美术赏析内容。民间美术赏析是传播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其丰富了高校美术课程,同样也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好奇心,让民族文化内容充实他们的知识系统。其次,引导学生认识民族特色文化,让他们的知识储备构建更加丰富,提升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比如,如果学生在河南高校就读,可以在美术课程中引入河南年画图案、开封汴绣图案等优秀素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理解民族文化的魅力和优势,从而对高校美术与民族文化的融合有一个全心的认知。再次,针对教学目标编写专门的教材,满足文化传承的需求。高校老师教育与当地的民族文化学者、民间美术家进行沟通,共同努力,编写一套专门的教材,提升学生合理利用传统元素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强化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高校美术教学目标的关系的认知。如此,学生就会对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与特点等事宜加以深入了解,从而利于今后的美术创作,利于美术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三)打造老师过硬综合素质,为文化传承积累人力资源。老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不容撼动,其必然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推动者。因此,高校应当注重老师综合素质的大力培养。首先,高校应当重视对老师的再培训再学习,让老师学习和巩固相关民族文化方面的知识,利于其与美术创作的有效融合;其次,高校还应当聘请一些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到学校给老师授课,让老师查找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而通过民族文化传播者的点拨,获取更多有益的东西,从而传授给学生,让学习受益。(四)重视实践活动,确保文化传承效果。很多时候,实践活动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通过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来传承民族文化,实现其与现代美术教学的完美融合。首先,高校可以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在校内建立美术基地,结合美术课程优化的目标,建立专门的工作室,使民族文化能够真正走进高校美术教学;其次,高校要高度重视校外实践活动,可以与当地的文化部门进行联系,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做好提前量,使学生的美术能力能够得以运用和施展,通过在实习单位的实习,切实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素质。

五、结语

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民族文化能够为高校美术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和资源。因此,我们必须认同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并坚持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使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得以传承,从而提升高校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怀儒.浅谈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7).

[2]包双梅,民族民间美术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运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1).

[3]皇甫娟.中原民间美术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融合的宏观思考[J].艺术教育,2015,(02).

第6篇:宣传当地特色文化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地域特色;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

旅游纪念品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很大的贡献,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不单纯是更好的展示某种商品,更能浓缩地方风情,展示地域特色。

1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定义(概念)和基本要求

1.1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定义

旅游纪念品是指旅游者在游览观光区所购买的带有旅游景区独特的文化色彩,以及具有相当的工艺水平、纪念意义、欣赏价值、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特殊商品。顾名思义,这些特殊商品的包装设计就是本文要详谈的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

1.2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基本要求

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属于特色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除了具备一般商品包装设计的属性外,还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质和要素,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要有艺术性、地域性、多样性等诸多特点。

(1)艺术性。艺术性是指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必须要运用艺术的表现形式来塑造完美造型,达到艺术审美效果,通过形象鲜明,准确生动放映主题和设计者的表现思想,运用现代审美和独特的角度来对旅游纪念品进行包装设计。在生产旅游纪念品包装时,也要根据审美需要对其进行精心设计加工,更要使材料和工艺与该的主题相结合,防止包装不符合主题,不符合审美需求和实用要求。从而达到包装的完美化和艺术性。

(2)地域性。地域性是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本质特征,是旅游纪念品具有吸引力的关键所在,它从根本上解释了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纪念意义”,并且将旅游纪念品与当地其他出售的区分出来。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纪念意义主要表现在就地选题,就地生产,使当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为题材进行设计。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形象或是古香古色、或是时尚现代,或是天趣盎然、或是新颖别致,但必须具备地域性。市场调查佐证,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越是独特,感染力就越强,游客就越喜欢。云南物产丰富,民族众多,地域特色浓郁。其旅游纪念品的包装就应该以多样化的方式和方法来体现其的地域特色,既有利于商品的推广和宣传,又有利于地方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云南傣家手工竹筒茶的包装设计就是充分利用了当地盛产竹子和茶的地域特色,用竹筒作为包装的材料进行设计。

(3)多样性。多样性是指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在题材、式样、原料、色彩、审美、价值等方面都具有多元化的特征的包装设计花样多,可供游客选择的机会就大,越能满足游客不同的喜好和需求。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多样性的原因也在于游客对旅游品需求的多样性,会促使设计者更多更好的进行旅游纪念品包装的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完善我国的旅游品市场和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现状。

2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地域特色体现的方法

概括而言,能够构成旅游纪念品包装地域性的要素如下:其一,自然风光,指旅游地区在气候、地貌、地质、生物等自然方面的特色,例如,杭州西湖;其二,社会人文,指旅游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例如,丽江东巴文化;其三,历史因素,指旅游纪念品包装所具有的历史渊源。例如,北京故宫;其四,重大事件,指该地区从事过和正要从事某种重大有纪念性意义的活动,例如,北京“鸟巢”。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历史与文化的体现,能够充分反映出当地的人文和自然特征。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作为当地特色文化的载体,铭刻着旅游者与旅游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的共鸣,只有包装足够吸引游客,才能得到更好的推广与宣传。在旅游纪念品包装的设计和开发中,唯有地域性是同类不同艺术形式的区别开来的要素,也是做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经常用到的、最基本的、能够区别于其他地区特点的性质。具有地域性的也能够成为游客在购买此地旅游纪念品包装的诱因。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体现地域性时,一定要和当地的整体文化、地域特征相符合,在造型、色彩、民俗等方面一定要适合当地的审美和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地域性,开发适合当地出售并且与当地的风格统一的旅游纪念品包装。在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中融入当地特色,不仅能提高其文化设计品位,还能够更好的对旅游纪念品特色进行文化宣传。满足人们要求的“求异”而非“存同”的审美喜好和购买欲望。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体现地域特色,也正是要挖掘当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当地文化的再设计。把当地的文化凝结在物质形态里,把握特有的文化内涵,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要想充分吸引消费者,在设计时一定要突显特定地区的独特文化内涵。并且旅游地点的地域特色一定要从多方面来把握从而进行旅游纪念品包装的设计。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是当地特色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是旅游纪念品成为品牌的主要优势所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旅客的购买欲望。总之,旅游纪念品开发者要充分利用自己景区的文化的特性和垄断性,对旅游纪念品进行包装,突出自己的特征,来占有市场。很明显,地域特色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论

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对旅游纪念品的推广和宣传起着支柱作用,要使旅游者对旅游纪念品产生购买欲望,旅游纪念品一定把包装设计和市场开发完美的结合起来,结合旅游纪念品的要求和基本要素对旅游纪念品进行包装。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通过研究各方面的材料,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准确地对进行包装设计,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本质特征就是突出地方特色,这也是旅游纪念品在推广和宣传中的优势。目前在国内,无论是设计者、生产者、销售者、购买者都没有认清地方特色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国内旅游纪念品现状不理想。

通过以上文章,个人认为解决目前概况,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更新观念,做好旅游纪念品包装的设计工作。加强旅游纪念品包装的设计、生产,动员所有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人员,通过经常性的举办“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大赛”和各种“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学术研讨会”,给予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工作的各种学术支持。加强旅游纪念品包装的创新设计意识,同时要挖掘和保护各种民间工艺和创作人才,使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时尚相结合为了使旅游纪念品包装更好的进行生产和制作,要组织好各行业各种类的生产企业进行的开发,尤其要就地取材、就地生产、保证旅游资源周边要有针对性地设计研发和生产单位,保证该旅游地区的旅游纪念品包装的成本最低。其次要做好旅游品市场的调控,保护区域特色和景点特有专卖特色。突出本地特色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区域特色和原创性,使地域特色成为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附加值,使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陈磊.包装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 爱德华・丹尼森,理查德・考索雷.包装纸型设计.沈慧,刘玉民,译.

[3] 尹章伟,等.包装色彩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第7篇:宣传当地特色文化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民族文化;本土文化:旅游;品牌建设

贵州省黔南州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政府也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民族文化品牌的打造、本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正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

一、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品牌效应

黔南素有“一山不同族,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的民族人文奇观,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其中较著名的有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水族端节》、水族卯节,并已广为人知;有祝愿稻谷丰收、六畜兴旺和美好爱情的苗族芦笙舞;有以歌唱来盘问对方,展现智慧的布依族盘歌;有被称为“无字的史书”的苗族银饰等等,绚丽多姿,引人入胜。民族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生态特征的复合型文化,其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和实践模式,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文明建设都有着深刻影响。“崇尚自然”是民族文化的生态魂,研究、弘扬民族生态文化,传承、发展“崇尚自然”的观念、品格,对于探求、步入“崇尚自然”理念下民族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应重新认识民族的功能与价值,倍加珍惜民族、科学利用民族,保障民族资源数量与质量的稳定和永久存在,从而促进民族生态系统多种效能充分发挥,使民族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良性循环。

发挥民族文化优势,发展创意产业,对开发利用民族文化具有深远意义,黔南地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五个园区一个中心”(中国·三都水族文化风情创意园、风情黔南民众文化村、荔波樟江水瑶文化创意园、贵定音寨文化园)的创意策划,并已编入黔南州“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然而,要完成规划,除了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外,对实施主体——文化部门的体制改革也势在必行。必须深化改革,努力克服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培育和完善文化市场机制,造就和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使文化产业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树立民族文化品牌形象,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优势,努力突出地区特色、民族特色。

二、找准定位,重点突破,在开发效益上做文章

黔南民族文化庞杂多样,在具体实施时不宜全面铺开,而应找准定位,重点突破。节庆文化和红色文化由于已实施多年,较为成熟,可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如水族端节、水族卯节,每年吸引的游客和参与者达300多万人,实现直接旅游收入达10亿元;荔波邓恩铭故居、板寨纪念馆、飞渡乌江旧址、瓮安猴场会址等景点,吸引的参观学生和观光游客就达百万人次。以已形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作为文化旅游开发的示范效应,带动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从而推动黔南文化旅游的开发热潮,

三、政策引领,部门推动,实现文化品牌建设和文化旅游跨越发展

在欠发达,欠开发地区,文化品牌建设和文化旅游发展离不开政府层面的推动和支持。2007年以来,黔南州委、州政府提出了打造以本地民歌“好花红”为主题的一批民族文化品牌,把文化资源变成产业资源的发展目标要求。全州文化部门以此为契机,采取请进专家指导,派出专业人员外出培训,组织专业人才出省观摩学习,联系搭建外出表演平台等方式,打造文化艺术精品。2010年,全州文化专业和业余艺术工作者共创作民族歌曲160多首,创编和演出民族舞蹈和水品小戏2680多个,出州跨省演出300多场次,多层次、大范围地宣传了黔南优秀民族文化。同时,着力打造民族特色文化精品,创编了《生态之洲风情黔南》、《远古走来的贵族》、《欢迎你到黔南来》等一批优秀的民族歌舞剧赴上海、深圳等地演出,探索出了一条艺术院团加大对外交流,走市场发展壮大的路子,有力推动了文化旅游的发展。

四、民族文化的资源整合与产业化

如何把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使民族文化富含的资源创造产业价值,成为民族文化产业的内在动力,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民族文化元素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开发潜能,对提高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是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需要重新认识,进行综合开发,促使黔南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这一特色人文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提升黔南作为旅游胜地的文化形象。认识民族文化在旅游上的潜力,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的内涵,整合相关资源,以真实体验吸引游客,并用独特的文化来塑造城市形象,必将增强黔南旅游的文化魅力,有效构筑黔南旅游的优势。打造具有黔南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进而使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更紧密结合,将对推动本地文化发展繁荣和社会进步提供巨大动力。

参考文献:

[1]毛娜;依托丰厚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民族文化品牌全面推进阿拉善盟和谐文化建设[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0年06期

[2]刘纪兴;全面提升湖北省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J];学习与实践;2010年02期

第8篇:宣传当地特色文化的意义范文

摘要本文通过江西充分利用本土的民间艺术、传统特色产业等民族元素发展其文化创意产业的阐述,说明在民族元素运用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我们应注重民族元素以人为本、自强不息的美学品格。

关键词:民族元素 江西 文化创意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文化创意产业是借助人的创意智慧,同时利用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进而生成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是一种满足消费者精神及情感需要的体验经济。将知识与科技结合,创造出高经济价值,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鲜明特点。我国在《“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应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国内各大城市为发展该产业纷纷推出各种政策,划拨专项资金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正是在当前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江西省也逐步重视本省内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江西文化资源丰富,山川秀丽,文风鼎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颇具特色,这些有形与无形的资产,蕴含了无限的文化商机。这些都可为江西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亮点。

二 民族元素在江西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运用

1 江特的民间艺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运用

江西拥有许多独特的民间艺术,如赣剧、采茶戏、傩舞、山歌等,这些民间艺术蕴含了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历史底蕴,将民间艺术与文化创意结合,将更大、更好地发挥民间艺术的艺术价值,增加其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发掘这些民间艺术文化中的创意产业资源,也是对江西本土文化的重构与再造。傩舞在旅游中的创意开发,则是一个较好的例子。

傩舞也称之为“舞鬼戏”,起源于原始祭祀,最初用于“驱逐四方疫鬼”,是我们的祖先在祭祀活动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之一。“傩是多元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艺术文化的融合体,是一个在时空上跨时代、跨社会、跨民族、跨国界的庞杂而神秘的文化复合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它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宠儿。”在傩舞表演的时候,一般需要音乐的伴奏,伴奏乐器简单,一般以鼓、锣等打击乐为主,形式丰富,兼具祭祀和娱乐的双重功效。傩舞表演风格也多样,既可表现为生活气息浓厚,舞姿优美动人的特色;又可表现出气势壮观磅礴,动作刚劲有力的风格。傩舞发展到现在,它的祭祀色彩已逐步淡化,更多地体现为歌舞形式的娱乐悦意特点。我们正可利用傩舞的这个特点,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以婺源傩舞为例,婺源在其近几年的旅游产业发展中,正是利用了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使其旅游业不仅局限于自然景观,还丰富了人文景观的内容,以此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婺源傩舞包含丰富的神话内容,而且有些舞步能与现代舞曲的节奏合拍。如独舞《开天辟地》、双人舞《后羿射日》,既可用傩乐来表演,又可以用现代迪斯科、伦巴、探戈来伴奏。用古老的傩乐伴奏表演出来的傩舞,可让观赏者领略到原始舞蹈的魅力;用现代音乐伴奏表演出来的傩舞,又可让游人在观看古代舞姿中,享受到现代乐感。婺源将传统傩舞与现代元素进行较好结合,既保留了原始艺术的魅力,又展现了现代音乐元素,让不受时空限制的傩舞表演,成为了一种具有经济附加值的文化产品。这正是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民间艺术,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文化创意的作用。

2 杰出文人及其作品在江西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运用

江西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无论古代还是近代,都出现过很多大家名士,他们的杰出成就深入人心,古人如欧阳修、陶渊明、黄庭坚等,近如胡先、袁隆平、李安等。这些杰出名人或是在艺术殿堂创造了辉煌成就,或是在科技领域造福世界,他们都与江西有着血脉之缘,我们正可充分借助这些,将这些名人的成就和影响,运用到江西的文化创意产业之中去。如江西星子县在扩大旅游项目上,就是抓住了当地名人陶渊明的影响,建立了陶渊明文化村。陶渊明文化村以陶渊明故居为核心,建造古村落民居,将名人故居、远古村落、旅游产品结合为一体。文化村内除建有陶渊明故居外,还开辟了陶渊明纪念馆、陶学研究会等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景点。游客在文化村内还可看到当地的文艺、戏曲、民俗等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吃到“农家菜”,享受到“听山歌”、“看表演”、“玩野趣”等休闲活动。

又如江西举办的滕王阁文学艺术节,邀请著名作家陈建功、余光忠等多位知名作家汇聚南昌,在看南昌、谈南昌、写南昌的活动中,推出了一批优秀作品。而且在影视传媒的力量下,艺术节在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录制播出或进行了新闻报道。通过如此重量级、规模大、规格高、影响广的文化活动,不仅大大地丰富了南昌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有效地提高了南昌城市的文化品味和文化知名度。这正是借助了文人知名度和传媒的力量而开展的一项意义丰富的文化创意活动。

3 抓住江西传统特色文化,充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传统的特色文化往往是依托于本地的资源优势,通过长期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具有强烈的本土性特点。江西拥有许多本省传统特色的文化,如景德镇陶瓷文化,本身就具有无可替代的品牌效应。江西可有效地发展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以此带动地方文化艺术,以及经济的发展,构建一条特色创意产业链。此外,景德镇还以这项传统工艺制作为中心,大力开发民俗旅游项目,可以建立起工艺品一条街,观赏园,并且对传统的制作室进行改革,调整制作流水线,让游人不仅观看制作过程,还可以亲手参与制作,增强吸引力,扩大经济效益。既创造出物质价值,又满足了情感体验。

江西的另一特色文化则是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分两个层面,一个是精神层面,一个是经济层面。精神层面是一种内在的东西,与江西人的文化性格和思维方式融合一体;而经济层面更多的是指革命景点、革命事迹以及文艺作品。我们应把握红色文化精神,将这种精神和产业发展结合,这样既发展了经济,又宣扬了井冈山精神,让人们的精神层面得到提升。

江西卫视创办的红歌会,就是抓住了江西“红色文化”的特点,充分发挥了文化创意的作用,来拓展经济消费的有效形式。红歌比赛与井冈山旅游景点联系,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度开发,用艺术形式宣传红色旅游景区,使井冈山景区在宣传上,克服了以往广告形式的呆板模式,而富有艺术性。在红歌传唱中,形成一股红色旅游资源,赋予红色景区新的文化内涵,同时通过传唱的方式,提升红色文化的感知深度,让人们在审美体验中,得到情感的张扬,激发人们对红色文化艺术修养的追求。

三 民族元素在江西文化创意产业中体现出的美学特质

江西在运用文化创意智慧发展本省产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民族元素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价值。民族元素在文化创意产业中,不仅保留了原有的传统文化特色,显现出经济增值优势,还体现出一定的美学精神。

1 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积淀、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虽然时代在迅速地发展,中国人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同,仍是中国人共同的情感追求。

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在借助民族元素、提升产业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如红歌比赛,就很好地抓住了江西的红色文化与歌曲传唱的特点,极大地宣扬了爱国主义精神。红歌会将爱国歌曲的传唱与流行元素融合,使得人们在红歌比赛中,获得了爱国情感的浸染,同时又为江西创造了不斐的经济价值。爱国歌曲是爱国思想的新发展,是爱国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形式,曾经鼓舞人心的的红色歌曲,在红歌会的推动下广为传唱。此外一些影视剧中的主题曲,也在传唱中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这类具有爱国情怀的豪情歌曲,倍受年轻人喜欢,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说,“中国红歌会”无疑彰显着一种榜样的意义,把红色做成特色、唱响红色文化、重塑精神家园,就是红歌会留给大众传媒的珍贵启迪,也是用电视传媒的力量彰显爱国精神的典型。

2 以诚信为原则的待人方式

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崇尚诚信、耻贱伪诈。“诚”即真实无妄。南宋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诚”的释意是:“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信”即相申述使不相违也,指人们的行为应该是其言语的相应延伸。诚信历来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普遍奉行的商业伦理。在我国古代的商业活动中,诚信经商一直占主导地位,即所谓“非诚贾不得食于贾”,可见传统诚信思想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保证和商业道德之灵魂,有助于规范经济活动,使其健康有序地运行。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体现出了诚信的精神,这种诚信思想通过影视、艺术节目等媒介向外传递。如江西2004年举办的“中华情・激情南昌”大型演唱会,即是借助艺术的载体,向世人传递了江西人合作经济的诚信精神。演唱会是由江西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联合主办,是“二四海峡两岸台商投资论坛”系列活动之一。演唱会邀请了的明星来到洪城,还表演了具有浓郁江西特色的傩舞及赣南采茶剧等节目。演唱会的阵容非常庞大,是南昌举办的第一场具有国际品格的大型歌会。借助艺术表演,江西人向来自海内外的客商展示了江西的艺术特色,也向经济友人表达了江西人诚信合作的精神。

3 以自强为核心的个人品格修养

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最早谈到这股精神的是我国周代典籍《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礼记》中也讲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历经磨难、艰苦奋斗,创造了伟大的东方文明,矢志不渝、刻苦勤奋、拼搏向上、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一直是中国人重视和弘扬的。

江西的文化创意产业中运用的民族元素,正体现了这种品格。如南昌世界军事文化博览园,就是彰显了井冈山精神,弘扬了自强品质。博览园内通过展示中国军事体育、军事历史、军事英雄等军事文化,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军人自强不息的品格。在展示方式上,博览园突破了传统的观摩方式,引入了军事与影视、军事与娱乐、军事与科普等军事与文化的结合方式,让人们在娱乐、体验中,主动地感受到中国军人坚毅的品格,感受到中国军人自强的品性。

4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美学精神

所谓以人为本,是指以人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肯定天地人之间,人为中心,肯定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人本主义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中,也体现了这种精神。如景德镇在陶瓷制作中就考虑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法兰瓷的制作上,采取了在西方新艺术的流畅线条下,熔铸东方典雅的人文气质的新方法,并将大自然的花草鸟兽,艺术地构建于瓷艺中,充分发挥了人的创意智慧,从而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获得了文化创意奖。又如博览会上的“哈哈尼”创意陶瓷展区,以简单的参与性,快乐的创造性,成为博览会最具人性的地方,让人们在这里赏心悦目,想象着、创造着,充分调动了制作者的创意力量。

综上,江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充分发挥本省的文化资源,借助科技对民族元素资源进行再提升,创造出更多经济财富。而且,民族元素在江西文化创意产业运用过程中,也体现出了一系列美学特质,这将进一步体现文化创意的丰富内涵。

注:本文系江西省社科规划学科共建项目(09WX234),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

参考文献:

[1] 厉无畏:《文化创意的产业化与产业创新》,《同济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2] 施炎平:《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传统文化的价值重建与再创》,《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6期。

作者简介:

第9篇:宣传当地特色文化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地方志;旅游文化;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7-0135-02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时候,除了考虑瑰丽的自然风光外,更多考虑的是旅游目的地的民族文化特色。特别是在文化大融合的今天,各地的文化特色、民风民俗更是成为了吸引游客眼球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地方特色旅游拉动的地方经济增长,也让人们看到了开发特色旅游资源的前景,然而说到地方特色,必定需要能证明这些“特色”的物证来丰富地方旅游的内涵,而地方志则正是这些“特色”的重要文献支撑。以铜仁市为例,作为“中国西部名城”,铜仁市除了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外,诸如思南花灯、玉屏箫笛、傩戏等独特的民族风情也彰显出她浓厚的人文历史积淀,而地方志中所记载的曲谱、面具、图谱、建筑、史料等,则为铜仁市大力开发“傩戏之乡”、“箫笛之乡”、复原古城建筑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支持。

一、地方志在地方旅游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1.铜仁市地方志目前收录情况。铜仁市历史文化悠久,拥有许多能够反映本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以及民风民俗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从目前收录的情况来看,仅铜仁学院图书馆就收录了铜仁市地方文献1 600余种,其中图书1 200余件,期刊46种,梵净山碑林原件294幅,物件20件,光盘39种,报纸43种,此外,铜仁市各县(区)图书馆收藏的地方文献943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收录地方文献860种。以傩文化为例,在铜仁市现已由各地图书馆收录的地方文献中,其中以“傩”作为题名的地方志就拥有38种(德江县图书馆4种,江口县图书馆1种,思南县图书馆1种,铜仁市图书馆8种,职院图书馆4种,学院图书馆20种),而拥有傩文化记录的地方志则更多,而作为迄今为止国内唯一的傩文化专业博物馆——东山傩文化博物馆则更是拥有1 000余件展品。

2.铜仁市地方志对铜仁市旅游发展的价值。近几年,铜仁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出台了《铜仁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十一五”规划》,并将“梵天净土·桃园铜仁”作为铜仁市的文化旅游形象,大打“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开发铜仁古城、大明边城、思南县思塘镇古建筑群等,并通过央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铜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德江傩堂戏、思南土家花灯、铜仁赛龙舟等,并专门开辟以特色文化为主导的风景名胜景区——德江乌江傩文化风景名胜区、玉屏北侗箫笛之乡风景名胜区、万山夜郎谷风景名胜区等,促使铜仁市旅游经济利益得到了迅猛发展。可见,文化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不言而喻,以地方志作为依托,不断开发出的具有铜仁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俨然已经成为了铜仁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当然,铜仁市地方志在铜仁市旅游方面的影响也并不仅仅是为开发旅游景点提供了史料依据,它里面所记录的很多诸如曲谱、脸谱等相关内容,更可以推动旅游相关产品的开发与设计,由此带来的就业机会也会相对地减缓现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同时,由于对曲谱、面具等特色资源的推广使用,让更多的游客了解、认识甚至喜爱铜仁市地方文化,从另外一个角度保护和发展本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地方志旅游数据库建设设想

1.地方史料数据库。近几年各个地方纷纷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文化旅游”,突出的主要是“文化”二字。地方特色文化的形成必定与其地方历史发展、等息息相关,因此地方史料数据库的建立,就是以各地图书馆、方志办所收录的地方文献史料为基础进行整理分编,让读者通过该数据库可以很快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例如,游客可以通过该数据库很方便地了解诸如傩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关于与“傩公傩母”相关的神话传说等。

2.地方民族宗教志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由各地民族志、宗教志作为主要内容,以各个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作为补充,将所有数据进行整合分类完善,可大大方便游客了解当地民族风俗习惯,就铜仁市为例,铜仁市汇集的土家族、苗族、侗族等28个少数民族,各个少数民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和生活方式以及各自的图腾崇拜,其中,再以傩文化为例,它的诞生本身就源自于原始民族对神明的崇拜,并以此形成了自己的祭祀传统,拥有自己专门的傩仪、傩式、傩祭等,这些都可以分类后,以文字、图片等方式建立形成民族宗教志数据库。

3.地方名胜志数据库。名胜志数据库应当是在地方志旅游数据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数据库,首先将本地方的名胜以目录形式展现,再在其子目录中分别有针对性地将该景点名胜的历史背景、特色活动、收费情况、旅游地图、乘车路线、目的地周边住宿、饮食文化等收录其中,方便游客直接了解当地旅游资讯,同时也可让旅游管理部门通过对比,更加有针对性地改进旅游服务项目,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4.地方名人传记数据库。该数据库主要介绍本地著名人物,可分为历史名人、文化名人、名人学者、文娱明星等,通过介绍他们,丰富本地旅游文化内涵。在铜仁市,伟大的革命先驱周逸群、“双百”英雄旷继勋、“西台四杰”的田西麓、李同野、肖重望、敖宗庆,“石阡三杰”的成世■、徐培深、张海澜,书写“颐和园”匾额的严寅亮、时期的抗英名将杨芳等,他们的名字将铜仁市照耀得熠熠生辉,他们的事迹让无数人景仰,各地游客也因为这些名人的事迹而仰慕他们的英名,必定希望来到英雄生活的土地,感受他们生活的场景。

5.地方图片、曲谱、族谱、年鉴数据库。该数据库也是地方志旅游数据库的重要数据库之一,它主要是以图片等方式展现具有地方特色的图片、曲谱等相关内容。以铜仁市为例,诸如侗族的花灯小调《花鲜》、玉屏麻音塘的《装联圣尊》、《开坛扣师》等十七场傩坛戏唱词、石阡茶灯唱词《采茶歌》等录入数据库,甚至还可以将这些唱词、曲谱以音频或视频方式录制下来,放入后面将要介绍的“地方文化试听库”中,并将两个数据库相关内容做好数据链接,也让游客更为直接地了解地方特色文化。

6.地方特色产品数据库。游客到了旅游景区旅游,购买纪念品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地方特色产品数据库,则可在这方面给游客们带来便利。该数据库主要是介绍本地相关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特色产品,将本地特有的特色产品以图片等方式展示出去,例如傩戏面具、民族服饰、手工制品等,并配以文字介绍,吸引游客目光,同时还可以通过该数据库激发创业者去创业,生产周边产品,最大程度地发掘本地旅游资源的经济潜能,甚至可以联合淘宝等网络购物平台,直接为游客提供真正原汁原味的特色产品购物渠道。

7.地方志、旅游文献研究成果数据库。仅从CNKI目前统计的结果来看,以铜仁市的一个旅游关键字“傩”作为关键字检索,可检索到5 716条数据,再在结果中以“旅游”作为关键词检索,检索到644条数据,截至2009年,贵州更是研究傩文化最活跃的地区,论文数所占比例最重,约占该类论文总数的13.12%[1],且论文篇数每年都在增长,尤其是近五年增长速度极为明显。由此可见,将地方志与地方旅游联系起来研究必定会成为更多人的需求,因此建立地方志、旅游文献研究成果数据库,能更好地方便研究人员探讨地方志与旅游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丰富该数据库,同时,更好地为地方旅游业发展服务。

8.地方文化视听数据库。相对于文字,视频、音频则可以更加直接地让游客感受到当地人民的热情、当地风景的美好、当地特产的鲜美,因此地方文化视听数据库,主要是上传一些与本地旅游资源相关的视频、音频,例如铜仁市对外宣传的宣传片,“欢乐中国行·魅力梵净山”录制视频,野马歌唱家乡的歌曲MV,傩戏、花灯、滚龙等特色节目的视频、音频,铜仁市历史图片展,玉屏箫笛制作过程视频等,作为宣传资源,为读者提供在线观看、下载等服务。

三、建设地方志旅游数据库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地方志一般涵盖了地方上的政治、军事、经济、民俗民风、方言特点、气候地理等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无论是从时间、空间、主题范围来说,覆盖面都非常广,因此,建立地方志旅游数据库就有了其必要的意义:(1)建立地方志旅游数据库,可以有针对性地将本地具有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的文献信息提取出来,加以整合,并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共享,从而达到宣传旅游资源、丰富地方旅游资源内涵的目的,方便游客更快更准地了解本地基本信息和旅游特色,最大程度地激发游客的旅游热情;(2)建立地方志旅游数据库,可提高地方志的使用率,提高地方旅游业发展,进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学术效益,并因此可以更好地促进地方志的收集与整理工作,然后通过地方志旅游数据库对图书馆地方文献进行自动化管理,更进一步地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3)建立地方志旅游数据库,可促进地方志与旅游方面的学术研究与学术成果资源共享,更好地促进本地旅游资源的相关科研工作的发展,同时也通过这些科研成果,更有利地促进地方旅游文化的开发与利用。地方志旅游数据库的建立无论是对地方经济发展、文献研究价值、旅游资源开发与宣传等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可能会面临诸如地方志的搜集、资金短缺、数据格式规范、地方志版权归属等方面的问题。地方志的搜集向来都是地方志工作非常重要的部分且具有长期性,它需要地方志工作者不断深入各地各区,甚至是各家各户搜集、整理、购买,且现在由于出版业的迅猛发展,地方志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如何统一数据的录入格式,如何进行资源等,都将是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卢川.论地方志旅游价值的开发与利用——以明清荆州地方志为考察对象[J].孝感学院学报,2012,(3).

[2]于天乐,秦红.关于建立地方旅游数据库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

[3]赵国荣,赵冬梅.山西省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探索与实践[J].晋图学刊,2012,(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