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范文

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

第1篇: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范文

关键词: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35-02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的进入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成为老年人最大的疾病之一,这种疾病不仅使得老年人医疗费用提高,而且很容易造成了老年人的骨折,有的甚至造成了老年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家人造成了严重的生活负担。预防骨质疏松症,应该引起老年人和社会的充分的重视。

1一般资料

1.1病例来源本文选择2007年8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经过检查确诊的11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

1.2分组:中药治疗组有50例,男性患者为10例,女性患者为40例,年龄在50~59岁2例,60~69岁32例,70岁以上的16例。对照组有60例。男性15例,女性45例,年龄在50~59岁4例,60~69岁34例,70岁以上22例。

2病例的选择

2.1中医诊断辨证标准腰脊酸痛、胫膝酸软、低下以及下述任意两项者即为观测对象,任意两项如下:耳聋耳鸣;面色黄白;发脱齿摇;自汗盗汗;尿频或夜尿频数;脉细无力;舌淡或淡紫。

2.2西医诊断:对于有中医肾虚气血不足以及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的年轻人2.5标准差者并且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列为观测对象。同时要排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软化症、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以及严重的合并症、心脑血管病、肝肾功能不良、精神病、过敏者及未坚持服药者。

3试验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试验方法。

3.1治疗组:对于肝肾阴虚型患者:临床表现有腰背酸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患部痿软微热,关节僵硬,男子阳强易举,遗精,妇女经少经闭,或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予以左归丸或滋阴大补丸加减。方药: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萸肉12g,枸杞子12g,鹿角胶12g,龟板胶12g,菟丝子12g,牛膝9g,知母8g,黄柏6g。对于气血不足型患者:临床表现有患部肿胀,沉重乏力,有压痛,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脉细弱。予以十全大补汤或归脾汤加减。

方药:熟地黄24g,白芍药15g,当归12g,川芎12g,人参9g,白术12g,茯苓9g,炙甘草9g,黄芪9g,肉桂9g。两种症状型的患者分别服上方,每日1剂,煎2次,每次煎汤200~300ml,早晚各服1次,7天为1疗程。治疗6个月以后对患者进行复查。

3.2对照组:对照组服用维生素D加钙片,维生素D1000 IU,钙片1g,每天3次,服药6个月后复查。

4观察项目及方法

4.1症状记分法对于患者在用药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要记录1次,在六个月后要复查1次。

对于腰脊正常的患者记为0分,对于腰脊平时无明显酸痛而持物时出现的酸痛的记为1分,对于腰脊坐位时腰不适并起立动作引起疼痛的中度患者记为2分,对于腰脊卧位时自发痛的重度患者记为3分。同时对于下述症状按着此方法记分,这包括胫膝酸软、低下、自汗、盗汗、尿频或夜尿频数、耳鸣耳聋。

4.2中医辨证:按临床设计方案实施,对观察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第6个月后,各记录1次。

4.3骨密度测定:用药前后各测定1次,应用双能X线测定腰椎2~4的骨密度。

4.4理化检查:血、尿常规、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用药前后,各测1次。

4.5注意事项:在观察期间,停服其它补肾药,止痛药及与本病有关的西药。并有专人负责观察病情。

5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判定标准为:显效症状为疼痛症状完全消失,骨密度检查显示骨密度增加;有效症状为症状明显缓解,骨密度检查显示骨密度未有任何变化;无效症状为治疗前后相比较,各方面均无改善。根据中医证的变化判定标准为:显效症状为总积分下降≥2/3;有效症状为总积分下降≥1/3;无效症状为总积分未达上述标准。

6结果

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结果显效的有44例,有效4的为例,无效的为2例;而对照组显效的为6例,有效的为0例,无效的为54例。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疗效为96%,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20%,两组差异很显著P<0.01。

7讨论

第2篇: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范文

【关键词】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039-2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的进入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成为老年人最大的疾病之一,这种疾病不仅使得老年人医疗费用提高,而且很容易造成了老年人的骨折,有的甚至造成了老年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家人造成了严重的生活负担。预防骨质疏松症,应该引起老年人和社会的充分的重视。本文应用中医辨证理论,对于不同症状的骨质疏松症给予辨证的治疗,通过在我院治疗的50例患者以及60例对照组患者,把半年的治疗结果和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1.1病例来源

本文选择2007年8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经过检查确诊的11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

1.2分组

中药治疗组有50例,男性患者为10例,女性患者为40例,年龄在50~59岁2例,60~69岁32例,70岁以上的16例。对照组有60例。男性15例,女性45例,年龄在50~59岁4例,60~69岁34例,70岁以上2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和年龄比例基本一致。

2病例的选择

2.1中医诊断辨证标准

腰脊酸痛、胫膝酸软、低下以及下述任意两项者即为观测对象,任意两项如下:耳聋耳鸣;面色黄白;发脱齿摇;自汗盗汗;尿频或夜尿频数;脉细无力;舌淡或淡紫。

2.2西医诊断

对于有中医肾虚气血不足以及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的年轻人2.5标准差者并且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列为观测对象。同时要排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软化症、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以及严重的合并症、心脑血管病、肝肾功能不良、精神病、过敏者及未坚持服药者。

3试验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试验方法。

3.1治疗组

对于肝肾阴虚型患者:临床表现有腰背酸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患部痿软微热,关节僵硬,男子阳强易举,遗精,妇女经少经闭,或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予以左归丸或滋阴大补丸加减。方药: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萸肉12g,枸杞子12g,鹿角胶12g,龟板胶12g,菟丝子12g,牛膝9g,知母8g,黄柏6g。对于气血不足型患者:临床表现有患部肿胀,沉重乏力,有压痛,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脉细弱。予以十全大补汤或归脾汤加减。方药:熟地黄24g,白芍药15g,当归12g,川芎12g,人参9g,白术12g,茯苓9g,炙甘草9g,黄芪9g,肉桂9g。两种症状型的患者分别服上方,每日1剂,煎2次,每次煎汤200~300ml,早晚各服1次,7天为1疗程。治疗6个月以后对患者进行复查。

3.2对照组

对照组服用维生素D加钙片,维生素D1000 IU,钙片1g,每天3次,服药6个月后复查。

4观察项目及方法

4.1症状记分法

对于患者在用药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要记录1次,在六个月后要复查1次,同时对患者的症状采用积分法进行记录。对于腰脊正常的患者记为0分,对于腰脊平时无明显酸痛而持物时出现的酸痛的记为1分,对于腰脊坐位时腰不适并起立动作引起疼痛的中度患者记为2分,对于腰脊卧位时自发痛的重度患者记为3分。同时对于下述症状按着此方法记分,这包括胫膝酸软、低下、自汗、盗汗、尿频或夜尿频数、耳鸣耳聋。

4.2中医辨证

按临床设计方案实施,对观察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第6个月后,各记录1次。

4.3骨密度测定

用药前后各测定1次,应用双能X线测定腰椎2~4的骨密度。

4.4理化检查

血、尿常规、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用药前后,各测1次。

4.5注意事项

在观察期间,停服其它补肾药,止痛药及与本病有关的西药。并有专人负责观察病情。

5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判定标准为:显效症状为疼痛症状完全消失,骨密度检查显示骨密度增加;有效症状为症状明显缓解,骨密度检查显示骨密度未有任何变化;无效症状为治疗前后相比较,各方面均无改善。根据中医证的变化判定标准为:显效症状为总积分下降≥2/3;有效症状为总积分下降≥1/3;无效症状为总积分未达上述标准。

6结果

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结果显效44例,有效4例,无效2例;而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0例,无效54例。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为96%,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20%,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

7讨论

通过对骨质疏松症患者6个月的临床治疗,得到的临床结果如下:中药治疗有效率为96%,显效率为88%,远远高于对照组的20%,两者有明显的差异。由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比较困难,症状难以消除,因此要想尽办法控制病情的发展,预防患者骨折的发生。中药辨证治疗能够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减轻患者的痛苦,主要是因为中药治疗坚持了补肾益气养血活血的原则,并严格按照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基本理论。通过对肾的补养,使得骨骼得到了充分的营养,从而变得坚固有力。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容易出现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出现肾虚骨痿,从而造成骨质疏松症,会造成老年人头昏、耳聋、耳鸣、乏力和低下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时,老年人应进行适当的中医治疗。治疗骨质疏松症,要从补肾做起,服用一些益气活血的中药。中医常用羊藿进行补肾和益气活血,羊藿能够补肾壮阳,强健筋骨,祛除风湿,同时能够有效促进骨髓细胞DNA的合成,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又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功能,使钙化骨的形成增加。研究表明补骨脂有良好的补肾、纳气、止泻等作用,同时有较强的雌激素样作用,通过加入黄精补气,当归养血和活血,能够有效补肝肾、益气、养血、活血,使得骨骼更加坚固,从而能够有效减轻骨骼疼痛,使得骨密度有所增加。

综上所述,我们运用中医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对骨质疏松症进行有效的治疗,就一定能够提高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率,减轻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痛苦,同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充分发挥中医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戴居云.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治疗[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

[2] 郦章安,吴春福.现代老年药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3] 李青南.羊藿预防羟基脲致雄大鼠骨质疏松的定量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6.

第3篇: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范文

【关键词】鲑鱼降钙素;骨质疏松症;老年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纤维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骨骼疼痛和骨密度降低,骨折危险性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采用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7年9月至2008年11月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男45例,女55例;年龄61~82岁,平均72.4岁。病程1~15年。并设立对照组100例患者,男42例,女58例。两组间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别,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符合以下标准:①经骨密度仪检查存在骨质疏松,骨密度低于健康年轻同性均值2.5个标准差;②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前屈后仰痛,翻身痛和负重痛,夜间和晨起时明显,有的已出现身长缩短或驼背;③全部对象肝、肾功能正常,并排除甲状腺机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它影响钙磷代谢疾病;④所有患者均能合作评价疼痛程度。

1.2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鲑鱼降钙素(商品名为密钙息,北京诺华制药生产,50IUP支)50IU肌肉注射,1次/d,连用2周后改为隔日1次,连续使用3个月。同时联合口服钙剂(钙尔奇D),600mg1次/d;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钙尔奇D600mg,1次/d,连续使用3个月。

1.3观察指标①骨密度(BMD)的测量;②临床症状观察:骨痛程度;③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治疗前后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观察组接受治疗第6天即有疼痛缓解,14d左右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活动能力有所恢复;对照组治疗14d后,患者症状有所减轻,但时有复发,有些患者需联合服用非甾类抗炎镇痛药。骨密度均值在治疗后3个月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组的无显著差异。生活能力疗效评价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第4篇: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范文

关键词:老年;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抗骨质疏松

全世界每3 秒就发生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50岁以后约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将会罹患一次骨折[1],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多发生于老年人。高龄患者一旦发生骨折需长期卧床,常导致严重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肺栓塞、褥疮、泌尿系感染等。相关文献记载对于高龄患者来说,这种骨折在1年内的死亡率为15%~20%[2]。目前多数临床学者主张尽早手术治疗早期下地活动,避免卧床并发症;术后处理不一,本文研究抗骨质疏松对老年粗隆间骨折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09年5月~2015年10月118例手术(PFNA、DHS)治疗老年性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坚持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70例为A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为(76.87±5.56)岁;间断性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86例为B组,其中男性38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为(73.35±2.72)岁;未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80例为C组,其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为(75.21±6.12)岁;三组均排除内科慢性病,同时在性别(χ2=2.208,P>0.05)、年龄(F=3.015,P>0.0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腰硬联合或腰麻,平卧于牵引床上,性DHS或PFNA手术治疗。

1.3 术后处理 术后患者常规应用头孢呋辛粉针预防术后感染,术后24 h停用,3~5 d换药1次,常规使用下肢气压泵及CPM,促进功能恢复及防止血栓形成,鼓励患者适当活动患侧下肢,常规术后2 w左右拆线。根据复查情况决定下的负重活动。患者出院后嘱患者定期门诊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坚持服用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在观察的患者中,80例坚持门诊复查而未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86例坚持门诊复查间断性抗骨质疏松治疗,70例坚持门诊复查并且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

1.4 评价指标 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术后再骨折及骨折愈合时间(X线复查)。髋关节功能评分采用Harris评分系统,标准为满分100分,>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P

2 结果

三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三月疼痛评分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三组术后均未出现(感染、断钉、股骨头坏死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三组骨折愈合时间经方差分析,F=22.33,P

三组间通过χ2检验经行比较,χ2=3.02,P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多发生于65岁以上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患者常见的损伤之一,占髋部骨折的60%~70%。目前国内外临床学者认为,在可以耐受手术的患者主张尽早的外科治疗,有助于降低内科并发症及死亡率[5]。在手术治疗骨折中,由于患者骨折需长期制动,增加了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危险[6],同时骨折后使用的钉板固定系统等,可能会出现“应力遮挡”效应,及内外骨膜血管的损伤,导致局部骨质疏松及局部快速骨丢失[7]。骨质疏松的患者易致内固定稳定性差、松动等,对于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因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避免患者陷入骨折-快速骨丢失-再骨折的恶性循环中[8]。

本研究主要讨论抗骨质疏松的依从性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愈合的影响,术后坚持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骨化三醇和阿伦磷酸钠)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其余两组短,抗骨质疏松治疗,可以避免骨中钙盐的丢失,抗骨质疏松药物可以提高了骨量、改善了骨力学强度[9],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据相关文献报道,骨质疏松骨折术后在骨折发生在髋部骨折几率较大,因此,抗骨质疏松可以避免再次骨折风险[10],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应该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首先可以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同时可以避免再骨折发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

[1]Akesson K,Marsh D,Mitchell PJ,et al.Capture the Fracture: a Best Practice Framework and global campaign to break the fragility fracture cycle[J].Osteoporos Int,2013,24(8):2135-2152.

[2]卢世壁,王岩.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10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759-2762.

[3]Strauss E, Frank J, Lee J, Kummer FJ, Tejwani N. Helical blade versus sliding hip screw for treatment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 a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J].Injury,2006, 37(10): 984-989.

[4]邵明,庞剑峰,殷振宇,等.老年骨质疏松症股骨颈骨折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初步观察[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05).

[5]Jain R, Basinski A, Kreder HJ.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hip fractures[J].Int Orthop,2003,27(1):11-17.

[6]Alexandre C, Vico L. Pathophysiology of bone loss in disuse osteoporosis[J].Joint Bone Spine,2011,78(6): 572-576.

[7]刘强.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14,34(1):92-95.

[8]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5,(3).

第5篇: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范文

关键词 唑来膦酸 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人群的人均寿命逐渐延长,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阶段。同时,一种老年高发生率的疾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也正以逐年上升的趋势困扰着人们的生活。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由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和其它一些慢性病引起,其发生率相对较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在我国比较常见,主要包括老年性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两种,其中以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为主,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其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并且常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性紊乱。目前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主要药物有选择性性激素受体调节剂、性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双膦钠盐等。其中双膦钠盐的临床应用最广泛,因其临床效果好、依从性好、副作用少被广泛推广。因双膦钠盐在我国推行的比较晚,故临床报道不多。本次研究收集的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筛选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经确诊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腰背痛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血钙、血磷均正常,排除甲状腺、甲状旁腺等代谢性疾病,排除多发性骨髓瘤、前列腺癌,排除既往有胃肠手术史的患者。具体资料如表1

1.2 方法

1.2.1所有受试对象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过程中均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5mg加入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滴速控制在30ml/h。所有患者用药前后均服用药物碳酸钙D3片,1.5g日2次口服,阿法骨化醇0.25ug日2次口服,停服其它一切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1.2.2腰背部疼痛缓解的评价标准

腰背部疼痛缓解疗效评价以改良的Macnab为评定标准[1],见表2:

1.2.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所有受试对象应用药物唑来膦酸后的疼痛缓解时间及依据Macnab评定标准疼痛的缓解情况,并作出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导致的腰背痛应用药物唑来膦酸后疼痛的缓解时间

86例患者中,经过应用药物唑来膦酸后例患者疼痛缓解,其中腰背痛症状半月内得到缓解的达到45.3%,具体见表3

2.2依据Macnab评定标准,31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腰背痛得到完全缓解,占总病例数的36.0%,具体见表4

3讨论

3.1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其主要病理基础为骨量减低,骨的超微结构被破坏,以腰背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并发症为由于骨的脆性增加引起的骨折,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55%,其中骨折的发生率约为10%[2]。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有选择性性激素受体调节剂、性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双膦酸盐等,这些药物均需要患者长期规律服用,对于老年人来说,患者的依从性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此,急需要找到一种药物,既能保证有效的缓解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的症状,又可以很好的控制其依从性。

3.2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为双膦酸钠盐,双膦酸钠盐可以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来达到抗骨质疏松的效果。唑来膦酸属于第三代膦酸钠盐,可以选择性的作用于骨组织,具有作用强,显效快,作用时间长等优点,研究表明,唑来膦酸能够显著降低骨转化生化指标,在短时间内显著增加骨密度,根据药理作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唑来膦酸进入人体后可以迅速的分布到骨组织,二是唑来膦酸对焦磷酸盐合成酶和骨矿物具有高强度的亲和力[3]。

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服药依从性差是一个不得不面临的现实性问题。唑来膦酸的用药方法为静脉单次滴注,相对于其它双膦酸钠盐类药物,可以有效的保证老年患者的全年依从性。

3.3对于唑来膦酸的安全性评价,唑来膦酸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类似症状,表现为发热、全身肌肉酸痛、头痛、关节痛、流感样症状等,,通常在用药后3天内发生,给予患者口服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后症状可有效缓解[4]。此外,为了确保用药安全,患者在应用唑来膦酸后应严密监测血磷、血钙、肾功能、心功能等相关指标。

综上所述,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可以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症,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腰背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再加上起效迅速,依从性好,是理想的缓解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的有效药物,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Ahn Y ,Lee HY ,Lee SH ,ct a1. Dural tears in percn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eeetomy.Eur Spine J,201 1,20(1):58―64.

第6篇: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范文

[关键词]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内固定;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c)-0151-03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老年患者[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2]。为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案,本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3]:①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患肢局部疼痛、肿胀、畸形等症状,X线、CT、MRI等检查显示患者均符合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标准[4];②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且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③排除有心血管、呼吸、泌尿系统等严重疾病者以及有精神疾病者;④患者ASA分级为Ⅰ~Ⅱ级,均能耐受麻醉和手术;③患者均知情同意。

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意愿选择治疗方式,全部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62~83岁,平均(69.35±3.57)岁;其中,交通意外11例,摔伤7例,其他4例;骨折Jensen-Evans分型:Ⅱa型8例、Ⅱb型9例、Ⅲ型5例。对照组19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64~85岁,平均(70.13±3.68)岁,其中,交通意外伤9例,摔伤7例,其他3例,骨折Jensen-Evans分型:Ⅱa型7例,Ⅱb型8例,Ⅲ型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致伤原因、骨折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患者取侧卧位,在全身麻醉下,选择后外侧入路,充分暴露股骨粗隆,切开关节囊,根据具体情况保留一定的股骨矩长度,锯断股骨颈,将股骨头取出,扩髓后选择适当的假体置入,复位满意后缝合创口,术后给予抗生素抗感染。对照组则给予内固定治疗,患者在C臂机透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复位满意后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Gamma钉等进行内固定治疗,术后给予抗生素抗感染。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5], 90分以上为显效,80~90分为有效,70分~为好转,70分以下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各观察指标的比较

除术中出血量以外,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09%(2/22);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切口感染1例、压疮2例、螺钉松动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84%(7/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是由于下肢突然遭到内收、外展、扭转或撞击等外界暴力导致的骨折,以局部疼痛、肿胀、皮下瘀斑、髋关节活动受限等为主要临床症状,骨折造成患者长期卧床,不能下地活动,给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同时由于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因此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目的是尽早恢复患者功能活动,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6-7]。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以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但保守治疗往往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因此手术治疗是较好的方法,特别是针对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8],人工关节置换以及内固定治疗都是常用治疗方法,经过长期临床验证,治疗效果均较好[9]。但是内固定治疗还存在某些不足,特别是针对老年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不管是代表髓内固定系统的DHS技术,还是代表髓外固定系统的PFN以及Gamma钉技术,其在治疗时均可能出现螺钉切割移位的问题,同时由于骨质疏松还会引起术后螺钉松动等现象,影响治疗效果[10];而人工关节置换利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关节假体代替病变关节,实现关节功能活动,其相对于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早、住院时间短等特点,虽然人工假体也存在一定的寿命,但是该治疗方法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其能够又好又快地恢复其功能活动,假体寿命的限制对于老年患者的制约性相对于年轻患者来说更小[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等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人工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孔长庚,张寿.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4):379-380.

[2] 盂朋,黄相杰,焦明航.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外科治疗策略研究[J].疑难病杂志,2011,10(8):637-640.

[3] 孙劲,喻爱喜.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外内固定方法的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2):120-122.

[4] 杨鹏,袁志,龚凯,等.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经验[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10):731-734.

[5] 任世祥,林源,曲铁兵,等.动力髋螺钉与短重建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10): 1019-1021.

[6] 赵岩,李爱强,倪力刚,等.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2):327-329.

[7] 王鹏建,李海峰,阮狄克,等.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 25(1): 27-29.

[8] 张鹏,李亮.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6):3407-3409.

[9] 刘汉民,钟伟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9):99-100.

[10] 李雄杰,蒋家正.3 种内固定材料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16): 1271-1272.

[11] 吴海山.科学审慎对待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9):769-769.

第7篇: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范文

关键词:中西医综合疗法;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探讨

骨质疏松症是指以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骨组织微结构退变等为主要病变特征的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在轻微外伤后就能引发各种类型的骨折,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安全[1]。负重较大和活动较多、松质骨比例较大的骨骼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脊柱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性,决定了胸腰段椎体前缘受压较大,因此临床上脊柱胸腰段易发生骨折疏松性骨折[2]。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临床采用保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观察其疗效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标准及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规定:X线片确诊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有明确外伤史,临床表现为后突畸形、腰部活动障碍、压痛、局部肿痛。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患者;②年龄50岁以上;③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④X线片及骨密度检查确诊为中度或者重度骨质疏松;⑤脊柱脊髓无受压,中后柱完整的患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②心、肝、肾等严重疾病和精神病患者;③椎体肿瘤、椎体结合、椎体爆裂性骨折等引起的压缩下骨折患者;④未按规定未能及时用药并影响疗效判定者;⑤合并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脊柱椎体活脱等疼痛性疾病患者。

1.3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治疗组53例,男19例,女34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8.42±4.39)岁,病程3~11d,平均病程(5.32±1.17)d,其中1个椎体骨折37例,2个椎体骨折12例,2个以上椎体骨折4例;对照组53例,男21例,女32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7.59±5.12)岁,病程2~13d,平均病程(5.84±1.37)d,其中1个椎体骨折35例,2个椎体骨折13例,2个以上椎体骨折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4 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进行过伸复位。口服钙尔奇(惠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029,规格:0.6g)1次/d,0.6g/次;给予降钙素(成都力思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306,规格:1mL)进行肌肉注射,1次/d,1mL/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加味补肾活血汤,方中组成包括羊藿30g,鹿角霜20g,熟地黄15g,川续断30g,黄芪30g,当归15g,红花12g,葛根60g,穿山甲30g,补骨脂30g,山药30g,茯苓20g;水煎服,1剂/d,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治疗均以30d为1个疗程。

1.5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规定。①显效:骨折愈合,压缩椎体恢复正常,腰部无疼痛感,功能全部恢复;②有效:骨折愈合,腰背部疼痛感基本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椎体形态有明显改善;③无效:骨折未愈合,疼痛感较强烈,功能活动障碍,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疼痛程度标准: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轻度疼痛,0~3分;中度疼痛,4~7分;重度疼痛,8~10分。

1.6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后骨折愈合情况,患者腰背部疼痛感情况,活动功能情况。经X线片观察椎体形态恢复情况。采用目测类别比评分法检测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情况。

1.7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治疗前后组内均数及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样本比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组患者疗效情况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显效患者35例,有效患者16例,无效患者2例,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治疗后显效患者28例,有效患者14例,无效患者11例,总有效率为79.2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老年骨折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老年人由于身体处于衰退期,随着激素水平的下降,体内成骨细胞活动逐渐减弱,破骨细胞活性逐渐增加,骨钙及骨基质不断减少,骨吸收的速度大于新骨形成的速度,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而易发生骨折[3]。临床常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处理方法不当,可能直接影响患者预后,会出现腰腿痛及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4]。现代医学理论认为,肾虚则导致身体整体功能低下,下丘脑、垂体、性腺等功能随之下降,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合成功能下降,骨组织单位体积内含量减少,造成骨折疏松。西医主要针对骨质疏松症进行补钙及促进钙吸收。中医辨证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容骨,骨生髓。本文使用加味补肾活血汤,方中羊藿属于补肾、活血药物,能补肾益精,用作君药;熟地黄、鹿角霜、川续断能强筋健骨、补肾、补骨,用作臣药;黄芪、当归、红花、葛根、穿山甲能活血益气,用作佐药;山药、茯苓能健运脾气,用作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肾、止痛、强筋健骨之效。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综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仅采用西医治疗,且显著性差异(P

综上所述,中西医综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骨质疏松症,促进骨折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晓,张子峰,马丹军.补肾健骨汤配合西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54例[J].陕西中医,2013,34(5):567-568.

[2]王守宝,曹霞,杨峰,等.强骨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4):29-30.

第8篇: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范文

【关键词】抗骨质疏松;老年人;髋骨骨折;疗效比较

人们一旦步入老年阶段,身体体制就会开始下滑。尤其是人体骨质越来越疏松,给老年人生活带来极大困扰,甚至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当前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方法较多,主要有牵引法、手术法、牵引+抗骨质疏松法、手术+抗骨质疏松法四类。本文对四类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全文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9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经X射线平片确诊为髋部骨折。190例患者中,男88例,女102例;患者年龄范围在60-85岁,平均年龄(71±3.2)岁;股骨颈骨骨折患者97例,粗隆间骨折93例。向患者介绍四种治疗方法,采取自愿原则任选其中一种。其中牵引组28例、手术组32例、牵引+抗骨质疏松组58例、手术+抗骨质疏松72例。并将牵引组和手术组联称对照组,牵引+抗骨质疏松、手术+抗骨质疏松联称观察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家庭收入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单纯骨科治疗组与综合治疗组采用分组干预进行治疗。对照组组采用传统单一治疗法,即采用单一牵引治疗(28n)或单一手术治疗(32n);观察组即在传统单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辅以抗骨质疏松疗法进行治疗,其中牵引+抗骨质疏松治疗(58n),手术+抗骨质疏松(72n)。抗骨质疏松治疗主要从饮食、药物、维生素、中药、物理疗法及康复运动等方面进行。

1.3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主要参考Harris评定法:完全愈合:髋部无疼痛感,骨关节活动恢复到伤前状况;基本愈合:偶尔有疼痛感,骨关节活动大部分得到恢复;局部愈合:部分骨关节活动受限制,常伴有疼痛感;未愈合:骨关节未愈合,髋部疼痛仍较为剧烈,不能进行关节活动。愈合率=(完全愈合+基本愈合)/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全文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P

2 结果

通过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愈合率、住院时间及再次骨折情况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牵引与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都具有各自优点。牵引是传统疗法,其主要具有风险小疼痛感轻的优点,但其治疗周期常,护理较为困难,容易产生并发症,而且住院治疗也因时间过长而费用较高。采用手术治疗,仅加重患者的疼痛感,但采用麻醉,能弥补此类问题。因此在老年髋骨骨折后,应尽量选择手术进行治疗。

人过中年后,人体骨质随年龄增长而开始退化,变得更为疏松。在本次临床研究中,观察组的愈合率高达87.69%,未采用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对照组其愈合率仅为65%。因此在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过程中辅以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恢复情况。辅以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不仅能提升患者愈合率外,还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通过回访发现,采用辅以抗骨质疏松治疗的观察组,其再次骨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采用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髋部骨折,还能极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贺良,钟伟,李宁.骨科医生重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及预防[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04),:241-244

第9篇: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范文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由于年龄老化,骨代谢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而出现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偶联缺陷,并降低了骨密度,导致骨质疏松。近年来由骨质疏松性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逐渐上升,临床方面也进一步加强了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研究,疗效显著。笔者以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别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常规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8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影像学检查,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诊断标准相符。男35例,女49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8.5±5.9)岁;受伤时间至治疗时间为1~7d;35例交通伤,24例摔伤,25例蹲坐伤;临床表现:胸腰背部疼痛,34例无法站立和行走;41例单椎体伤椎,28例2个椎体伤椎,15例3个椎体伤椎;伤椎部位:62例的胸椎,22例腰椎。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等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 经影像学检查,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标准相符;未合并严重肺部、泌尿系感染及局部压疮患者;无神经根损伤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等手术禁忌证;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进行卧床休息、止痛、补充钙剂,服用维生素D及抗骨质疏松药物等常规治疗。患者采用X线对伤椎部位进行确定,放置矫形复位枕垫[2],给予相应的止痛镇静药物,逐渐提高枕垫厚度,达到患者最大耐受程度;患者俯卧位时,选择厚垫或被子放置在胸前,使脊柱可保持过伸位。患者疼痛缓解后,进行相应的腹部及背部锻炼活动;10d后观察患者椎体复位情况。14d后采取相应的工具下床活动。患者疼痛明显,可给予相应的静脉镇痛治疗,加快骨折愈合速度。

治疗组患者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采取俯卧位,透视定位,合理调整C臂将病椎显示,选择相应的穿刺点,行局部浸润麻醉,腰背部下铺消毒巾,通过C臂机透视引导[3],经皮穿刺,经相应透视,保证进针方向的正确,反则需进行相应调整。将穿刺针内芯抽出,置入导针。拔出穿刺针套筒,顺着导针将扩张套管和工作套管置入,建立工作通道。科学调配骨水泥,10ml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5g骨水泥粉末,3g纯硫酸钡粉。采用骨水泥推入管将骨水泥灌注,并通过透视镜,对椎体内骨水泥的分布进行观察,按照骨水泥分布情况进行椎体灌注。迅速拔出穿刺针管,进行局部包扎,手术完成。手术结束后给予相应的抗菌药物,预防出现术后感染,术后继续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术后进行1年随访。

1.4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1w、1个月及1年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椎体高度。

1.5评判指标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9分;剧烈疼痛:10分。

1.6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所得数据均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表示计量资料时采取(x±s),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对比 治疗组治疗后1w、1个月及1年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椎体高度对比 治疗组椎体前缘高度(11.2±4.5)mm,中线高度为(10.5±3.6)mm,后缘高度(22.4±2.3)mm;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15.2±3.2)mm,中线高度(14.8±3.6)mm,后缘高度(23.1±2.4)mm;治疗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及中线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3并发症 治疗组治疗期间,出现1例腹部感染,1例术后便秘,经对症处理后康复,并发症发生率为4.8%;对照组出现3例肺炎,3例褥疮,2例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9.0%,经处理后康复。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椎体压缩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症,大多数骨折较为稳定,多采用保守治疗。在卧硬板床制动,采取软垫置于受伤背部,腰背后伸[4,5]。但患者在长期卧床易引发肺炎、褥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也会进一步减少骨量,导致其它椎体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相关学者研究证明,患者在卧床休息2~3月后下床活动,轻微外伤甚至没有明显外伤会导致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引起骨质疏松-骨折-卧床-加重骨质疏松-再骨折的恶性循环[6],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穿刺中,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可起到显著的止痛效果。注入骨水泥后对不稳定伤椎进行有效固定,满足了骨折治疗要求。并且骨水泥在固化期间产生相应的热效应,发生局部高温效应对病变细胞进行抑制,降低敏感性,缓解患者疼痛。在本组研究中,治疗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治疗后1w、1个月及1年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显著,可明显解患者疼痛,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葛建忠,王凯红,戈朝晖,等.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骨伤,2013,26(06):464-467.

[2]郑长军,杨立强,刘钦毅,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12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531-3532.

[3]孟纯阳,盛遵启,李庆伟,等.两种术式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循证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0,31(20):30-32.

[4]靳丹,余进伟,封琳,等.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130例[J].山东医药,2013,53(35):69-70.

[5]彭亦良,杨渝勇,王剑岚,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52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29):2944-2946.

[6]杜浩,田笑笑,张晓强,等.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B):1629-1632.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