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范文

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

第1篇: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范文

关键词: 高等学校 体育教学 档案管理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是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活动和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是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和评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在新体育课程标准下,高等学校如何科学地管理和有效地利用体育教学档案,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1.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的特点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是学校在体育教学管理、体育教学实践和体育教学研究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经过整理立卷归档的各种载体材料,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1归档材料的主客观性。客观性指原始记录文件材料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主观想象的产物。主观性指在收集、整理和鉴定体育教学档案过程中,对收集的那些已经完成的某一教学实践、体育竞赛和教学研究的文献资料要确认具有查考保存价值和使用价值后才能立卷归档。

1.2所属内容的多样性。体育教学档案的内容极为丰富,包含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体育科研等各个环节。

1.3多学科交叉的相容性。体育教学工作有许多规章制度、计划与规划、文件材料和会议记录等文献资料,既有社会科学性又有自然科学性。

1.4记录的规范性。体育教学档案所收集的归档的原始记录文件材料是反映一定历史时期或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教学工作及其活动的记载,其查询和凭记作用是远非其他史料所能比拟的,这样的历史记录文件材料符合立卷归档制度的规范性前提,故应按一定程序进行归档工作,不能因为有排他的差异性而不立卷归档。

2.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的功能

体育教学档案能够及时正确地总结体育教学工作的经验,为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考试评分标准等方面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其功能主要表现为:

2.1为科学决策,宏观调控高校体育工作提供依据。建立健全高校体育教学档案,能为高校体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咨询材料,使高校领导和体育教学管理部门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本校体育工作的优势与不足,制订出切合本校实际的体育工作规划,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宏观调控,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开展体育教学和其他体育活动,提升体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2.2为体育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供材料。体育教学档案本身就是体育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通过建立教学档案,将教师零散的材料和经验系统化,同时档案内容的增加也能丰富体育教师的学识。如在备课、撰写教案时,可以参阅以前的教案,使教案不断完善,备课水平不断提高。

2.3为发展学生体育活动能力与个性提供参考。体育教师收集材料,为开展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素材,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扩大学生知识面,丰富了课堂生活。如举办体育图片资料展览,定期举行体育专题讲座或报告会等。

2.4为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工作评估提供素材。由于国家对高校体育的重视,在对高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评估中,素来都把体育列为重要的评估条件,经常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体育教学档案则能为此提供真实具体的原始材料。[1]

3.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的内容

高校体育教学档案所收集的材料内容广泛,题材多,数量大,因此必须重视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根据体育教学的需要加以整理、分类、汇集成册或加工成卡片,并编排次序和目录,以便在教学中随时查阅参考,按材料所属对象笔者将其内容与分类归结为:

3.1学生体育教学档案的管理。主要内容包括:(1)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学号、家庭住址;(2)基本素质、运动能力、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登记表;(3)《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成绩登记表;(4)体育合格登记表等。体育教师按规定对大学生进行体育项目的指导与测试,并将每个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体育基本情况及时公布给每个学生,逐个写出具体分析和建议,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四年来的体育锻炼及提高情况,以便今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和提高。

3.2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档案的管理。主要内容包括:(1)体育课堂教学类:教学计划、教案、课后小结、体育课中的考勤、过程评价记录与考核等;(2)体育教学管理类:器材、场地的使用登记制度等;(3)体育教学理论参考类:体育教学相关教材、参考书籍等;(4)体育教学科研类:体育教学教改的课题、论文、总结等;(5)体育教学活动类:体育教研活动:听评课、公开课、观摩课、教学研讨会材料、对外参观学习与交流等;(6)体育教师获奖类:教学、竞赛、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各种获奖状情况。

3.3学校提供相关体育教学资源档案的管理。主要内容包括:(1)理论参考类:与体育教学相关的报纸、杂纸资料、教材与参考书籍;(2)基础设施类:学校体育场地、设备与器材配置;(3)体育经费类:学期体育经费的开支和体育教师的待遇等;(4)学校内外竞赛类:竞赛的规程、报名单、比赛过程、秩序册、成绩册;(5)群体活动类:群体活动的管理(评比)办法、评比记录等;(6)课余训练类:训练计划、总结、运动队概况记录、运动员个人档案等。(7)计划总结类: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竞赛计划等;(8)体育获奖类:记录教师、学生、学校、体育组在上一级竞赛、评比中的获奖情况。

4.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的问题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是衡量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校教学档案的主体、核心和重点,是开展体育教学改革、评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档案在具体的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4.1 认识的差异性。高校体育教学档案资料全面、直接地反映高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情况。体育教学档案应该是整个档案管理的一部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档案管理比较重视人事档案、科技成果档案、学科建设发展和管理制度档案等方面,而对体育教学档案重视不够,从而限制了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例如:有的高校没有体育教学档案,大部分高校体育学院没有兼职体育档案管理人员。

4.2 内容的偏向性。根据高校体育工作的实际,应该形成独立的体育教学档案管理体系。但从实际情况看,高校体育档案主要记载历年来主要大型运动会的情况,参加省、市运动竞赛获得的锦旗、奖状和奖杯之类,其他类别的体育档案资料较少。如教师自编的教材,教师各类获奖情况,学校体育组的科研档案,体育教学相关报刊、杂志及摘抄、复印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等没有记录。

4.3 手段的单一性。主要表现在只用书写形式记载档案。实际上,体育工作中计算机、声像等手段的运用十分广泛,积累的资料也十分丰富,关键是档案科学管理意识薄弱,教师自我认识存在滞后性,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时间编排混乱,同一学院的档案材料年度互相穿插;二是组卷、装订不规范。[2]

5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的对策

体育教学档案不同于其他档案,它涉及面广、分类细、材料多而杂。如何科学地管理体育教学档案,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服务,主要对策如下:

5.1提高对高校体育教学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应不断加强体育教学档案工作的宣传,提高体育部门负责人、体育教师及档案员对体育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督促他们主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按时移交给学院档案部门作进一步的整理,保证体育教学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有序性。高校体育部应设专门的体育档案管理员,领导要加大经费投入。

5.2强化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意识。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淘汰不适应要求的旧方法和旧手段,把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运用到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增强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档案建设的科学性和持续性,以便客观、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面貌。

5.3加强与教学管理单位的联系。文件材料的收集是一项很艰难、琐碎的工作,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不厌其烦地、紧密地与教学管理单位加强联系,随时了解一些重要信息,并将那些对学校发展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教学材料收集齐全。

5.4灵活掌握归档时间和文件材料的动态规律。教学档案管理者应灵活掌握归档时间,及时收集,随时归档,不能消极等待。学校可规定在每年开学的第一个季度,向档案室移交上一年的档案材料。坚决杜绝那些上交不完整、不系统的文件材料的情况发生,避免重要的体育教学档案的流失。

5.5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首先,建立体育档案计算机检索系统,将每份体育教学档案文件或案卷的内容填写在统一格式的计算机输入卡片上。其次,建立计算机借阅管理系统,应具有借阅、预约、查找、统计等功能。第三,建立计算机统计系统,对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与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及量化管理。第四,体育教学档案缩微化,缩微化已成为档案存储的重要发展方向,不仅能解决档案信息存储的空间,而且在计算机处理档案信息工作中,能不断扩大信息存储量,提高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水平。[3]

参考文献:

[1]李楠.教育评估与学校档案建设[J].学校档案,2003,(1):43-44.

第2篇: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范文

关键词:目标管理;中职体育教学;原则

增强和发展学生的体质、健全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是当今中职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管理中职体育的手段有很多,各个学校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体育教学的科学性、长期性、专业性和创造性等方面都契合目标管理的基本条件,本文就是在体育教学的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的一个简单尝试。

一、中职体育教学目标管理的概念

目标管理指在组织内员工自上而下地、积极参与确定工作目标,并在日后的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是一种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管理办法。中职体育教学的目标管理是指在中职学校中校级领导、中层管理者和体育教师一起协商,根据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共同决定各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学校工作、监督、检查和奖励的标准。它的特点是:高度重视学校中人的因素,是一种把体育教师的个人需求与学校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将个人目标和整体目标有机结合,管理有效地将学校目标分解到部门目标最后到教师个人目标;控制的重点在目标实现的能力上,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比通常管理方法的监督的成分很少,减轻被管理者的对抗情绪。

二、中职体育教学管理的一般状况

在现实的基层的中职学校中,各种不适应体育教学特点的管理方法长期存在,这对于体育学科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首先,管理等同于其他学科管理,体育教学的特点是:以身体运动为主,以室外教学为主,这些特点跟其他学科有本质的区别,体育课是笑声和汗水的结合,能做到表情严肃、悄无声息是对体育课本质的亵渎,管理体育课要有别于其他学科,应该根据体育课特点和本质进行。其次,忽视体育教学艰辛取得的成绩,中职阶段,学生各项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已经接近尾声,学会运动技能、提高的体育成绩难度很大,在通常的管理方式中常常会忽略这些成绩,长此以往就会降低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再次,管理等同于管制,一些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管理中行政命令色彩浓重,个别学校的管理长官意志表现相当严重,不切合实际对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提出各种要求。最后,管理不尊重体育教师成长规律,体育教师的职业生涯漫长又艰辛,新入职的教师缺乏经验但富于主动性,快退休的教师体力不支但经验丰富,一些中职学校的管理实行“一刀切”往往既打击了年轻教师的主动性又忽视了老教师的经验。

三、中职体育教学目标管理的建议

1.体育教学目标管理的实施原则。首先,目标制定必须科学合理,科学合理的目标是目标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脱离了实际的工作目标,轻则影响工作进程和成效,重则使目标管理失去实际意义,影响学校发展大局。其次,督促检查必须贯串始终,作为管理者,必须随时跟踪每一个目标的进展,发现问题及时协商、及时处理、及时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确保目标运行方向正确、进展顺利。再次,执行标准控制必须严肃认真,既要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又要把执行标准和工作程序控制预定范围。最后,考核评估及时、到位,考核、评估、验收工作必须按照目标管理方案或项目管理目标,逐项进行考核并作出结论,真正达到表彰先进、鞭策落后的目的。

2.体育教学目标管理的程序。体育教学目标管理的具体做法分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为各级目标的设置;第二步骤为目标实现过程的管理;第三个步骤为总结和评定成果。在第一个步骤中,校级领导根据学校的实际和长远目标,在客观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学校体育工作发展总的预定目标;中层管理者根据总目标分解和调整成体育教学相关的分目标;体育教师针对总目标和分目标制定自己的目标,个人目标与分目标和总目标协调一致,促进学校工作总的发展;各层级对目标进行充分讨论,最终敲定目标。第二个步骤是目标实现的过程,管理重点在于结果如何,强调体育教师的自主、自治和自觉,用进行定期检查工作,相互协调相互沟通,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第三个步骤中,总结和评估时体育教师首先进行自我评估,然后校领导和中层管理者一起针对目标和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进而进行奖惩。同理,校领导层和中层管理者接受另两个群体的评估,并适当进行奖惩。本轮目标管理完成后可以按照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下一循环。

3.实践中体育教学目标管理应注意的问题。目标管理是一种脱离传统管理观念的新的管理制度,它借助全体教职工的政治觉悟,事业心,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效果以及个性的需要。动员全体体育教师为实现体育教学过程,确定目标、指定措施、事教学实体内部富有成效的管理体制。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影响,会出现各种常见的困扰,根据笔者的经验,建议做好如下解释工作:首先,应明确体育教学目标管理是学校、体育教师个人发展统一的最佳途径,不是约束体育教师自由的铁链。其次,体育教学目标管理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推动各方面工作而采取的自我控制、自主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再次,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可以作为考核和评定工作的依据,对体育教师日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最后,目标责任管理是一种动态的管理,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管理完善自身教学、提高个人素质、积累经验、为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玉成.《试论体育教学的目标管理》[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01.

第3篇: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范文

【摘 要】本文对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最高程度确保学校体育内容实施过程中,以最小投入得到最大收益,保障学校多方面配合的融洽,减少工作能耗量至最低水平。为本文研究中,对学校体育管理和信息管理技术等内容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将相关理论依据提供。同时,利用行动研究、文献资料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对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学体育;信息技术;应用

1研究目的

本文对学校体育管理中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最高程度确保学校体育内容实施过程中,以最小投入得到最大收益,确保工作耗能量降至最低水平,多方面工作能够融洽进行。

2研究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文献资料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2.1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通过教育情景的参与者进行反思研究,加深实践活动及背景的理解程度,加强从事的教育或社会实践的理性知识。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存在区别,该研究过程呈螺旋式深入发展的过程。

2.2文献资料法

利用现代化信息科技技术,对关于体育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资料以及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查阅、收集和整理。在研究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管理的应用过程中,可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等查阅和访问方法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

3结果与分析

3.1结果(见表1)

3.2学校体育管理领域中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

3.2.1体育教学管理

如今,大多数学校仍然是通过上交、临时抽查和定期检查等方式完成体育管理计划的规划和落实检查。通过调查得知,以上方法增加了管理者的工作负担,并且对管理程度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少数学校则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等现代化科技技术管理学校的信息内容,在计算机中输入体育教师的各种教学方案,以校园网上传共享方案文件,使管理者能对体育教学方案及时的检查审阅[1],有效的避开了以往检阅工作的繁琐过程。

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已经有超过80%的学校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措施引起重视并加强利用。一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还自主研发了关于教学的课件,但是该课件的实用性不够高,而体育课通常又是在室外进行教学,使体育教学课件的开发与利用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3.2.2体育档案管理

完整的学校体育档案资料可以间接表明学校体育教育的进展情况。对于工作日记总结、训练计划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和教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教学日历和教学大纲;学校关于体育工作的制度、规则和决定;由体育部门或教育部门的条理、法令、指示和决定文件等,都能够利用计算机将这些资料内容进行分类并存入磁盘中,也能更方便快捷的查阅。经调查可知,使用计算机进行体育文档管理的学校已有87.5%。

3.2.3体育成绩管理

所有学生在学校内都存有一份自己的健康数据,学校对学生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并在电子健康档案中记录每次的检测结果,利用计算机并按照体质健康标准体系及时准确的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定,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然而目前的应用软件通常都存在分析不健全或缺少的问题,导致分析结果不够准确,也不能有效的进行实施建议。

3.2.4体育情报资料管理

学校体育方面的资料库通常由网上的各类体育信息的收集储存组成。互联网的应用范围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科技下同步拓展,越来越多的体育资料在网上,将这些资料适时存储,有益于师生对这些资料的查阅,也可以促进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在调查的学校中,使用计算机进行情报资料管理辅助的学校仅占9.4%。

3.2.5教职员工档案管理

利用相关的管理软件对档案信息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等整理措施,体现出信息存储和反馈的作用,可以适时的对成绩排序汇总、信息准确分析、各种统计报表的打印、分类处理和提供常用的数理统计分析指标等。在调查的学校中,有超过60%的学校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软件。

3.2.6体育竞赛管理

当前,全部学校都是每年开展几次大型的体育赛事,由于在编排和准备各种赛事时较大的工作量,使得该工作较为繁琐。通过对部分学校的调查可知,使用算机进行编排的学校有71.9%,不仅能有效减少工作人员的负担,同时还可以避免发生分组不均、人工抽签的情况。但是,目前可以编排体育竞赛管理的软件数量较少,还有一定缺陷的存在。

3.2.7体育设施、场地器材管理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所有学校都已经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然而通过对部分学校的调查发现,仅有5所学校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体育设施、场地器材的使用管理。体育设施、场地器材的管理必须制定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应根据设备、器材以及损耗品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施,对器材租借、保管、维修和购置等制度必须完善。

4结论与建议

体育信息系统包含的特点有远程查询、智能处理和数据录入等,能够使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对体育相关信息的查阅过程和体育相关统计、编排的处理更加方便[2]。该系统实施简单,学校应尽早创造条件并实施。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能改变管理方法和教学方法,更能将教学管理思想和模式进行改革。在学校体育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其发展的催化剂和重要保障。所以应该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体育管理的意义高度重视[3],并且应以长远的眼光进行发展促进。体育科研部门和学校体育教师应加强学校体育管理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学校体育管理的发展创新,达成并满足学校体育现代信息化、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庆建.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应用的研究[J].教育科研,2006(18):9-10.

第4篇: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范文

一、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管理计划

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要做到计划先行,计划是体育教师智慧的结晶,它能提高执行者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所以,老师要把计划做好。如果在制订计划时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缺乏合理性与实际的检查,没有调查研究,那么这个计划就只是个摆设,脱离了实际,同时若没有必要的审核和批准手续,那么,计划的实效性、可操作性就必然降低。

1.明确学校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

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能力,进而提高到增强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高度,把学生的健康水平和运动技术水平当做重中之重,还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水平,把学校体育搞得红红火火。以上这些都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

2.制订全年与学期体育工作计划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要有长期规划,我们一般先制订出全年教学计划,计划可以是分学期进行的,把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分配到全年计划之中,在每学期的计划之中,要有具体的完成步骤和具体进度,并按计划进行宣传、动员社会力量协助开展学校体育活动。

3.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最重要一部分,课堂教学是以计划为指导的,包括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这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最核心部分,把课堂教学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其依据是《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内容,包括教材的选择、时间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应用等。

4.课外训练与竞赛的计划

课外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的延伸,是学生走出校门的重要契机。通过体育竞赛,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促进。计划可以根据市区县等上级部门的计划制订,还要对经费、场地、器材、服装、裁判等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课外体育活动是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三基”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也是体育课的必要补充,所以加强对学校课外活动计划的管理也是提高学校体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5.制订教师培训计划

当今时代是知识时代,老师的知识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所以对教师的培训也是体育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学校要根据教学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际需要,制订出师资培训计划。学校可根据学校老师发展规划,制订出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给每个教师作出考核标准,并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学习进修、外出考察学习。

二、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的具体原则

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不能随随便便应付就了事,而要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小到体育教研组或者个人,对他们的管理要逐级上报,等待上级部门的逐级审核批准,使其有一定的制度保障。这是搞好管理的基本保证,督促体育老师做好体育教学工作。

1.相互联系原则

学校体育工作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学校的教育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学校体育管理工作也是从学校教育整体目标出发,合理整合各部门、各层次和各种因素的力量,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2.规范性原则

管理工作是有组织的特殊的活动,管理者必须遵循一定的法规,无法可依的管理是模糊的、不规范的,所以建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范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校体育,才能保障体育工作的合法执行。管理的规范性要求规章制度明确合理,对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修改,不断完善学校规章制度的健全,只有健全与合理的制度才能学校体育管理正确、稳定地进行。如果各方面的关系不用规章形式来约束和调节,就会出现无人负责、互相扯皮的现象。

3.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要求学校体育管理的各项活动、各种措施都要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对学生尽到教育责任。如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考核过程,要体现使学生树立肩负“四化”的重任和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而锻炼的思想。体育竞赛活动的管理过程,要使学生树立公平竞争的观念,培养优良的体育道德和作风,养成遵守纪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的素养,对学生的奖励与处分都要达到教育的目的。

第5篇: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范文

关键词:高等学校 体育教学档案 信息化

高校档案信息化是随着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从而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它给传统的档案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体育课程标准下,高等学校如何进行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1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的特点和功能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是学校在体育教学管理、体育教学实践和体育教学研究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经过整理立卷归档的各种载体材料。它是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活动和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是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和评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具有以下特点:(1)事实的客观性与归档的主观性。(2)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体育教学档案的内容极为丰富,包含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体育科研等各个环节。(3)社会科学性与自然科学性相结合。体育教学工作有许多规章制度、计划与规划、文件材料和会议记录等资料既有社会科学性又有自然科学性。(4)排他的差异性和规范性结合的特点。体育教学档案能够正确地总结体育教学工作的经验,从而为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考试评分标准等方面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有利于科学决策,宏观调控高校体育工作。使高校领导和体育教学管理部门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本校体育工作的优势与不足,制订出切合本校实际的体育工作规划,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宏观调控,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开展体育教学和其他体育活动,提升体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体育素质。(2)有利于体育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体育教学档案本身就是体育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通过建立教学档案,将教师零散的材料和经验系统化,同时随着档案内容的增加也丰富了体育教师的学识。(3)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丰富课堂教学。(4)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工作评估。在国家对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评估中,素来都把体育列为重要的评估条件,经常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要使评估结论客观、准确,符合实际,需要查看被检查学校体育工作的历史纪录,体育教学档案则能为此提供真实具体的原始材料。

2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以体育教学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以纸质体育教学档案数字化及现行体育教学电子文件管理为重点,确保馆藏重要档案、照片、底片及录像档案数字化,集中统一于管理校园办公自动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类体育教学电子文件,确保全校重要电子文件及数据库的安全和有效利用并以校园网为基础,加快体育教学档案全文和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并采取实时动态管理办法,确保现行电子文件和数字化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数据库化。高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具体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2.1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的管理不够重视。体育教学档案应该是整个档案管理的一部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档案管理比较重视人事档案、科技成果档案、学科建设发展和管理制度档案等方面,而对体育教学档案重视不够。由于对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限制了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2.2校园网与办公自动化的建设不够完善。高校档案工作高性能的软件设计还较弱,网站建设还只停留在宣传档案的法律、法规,扩大档案信息交流的初步阶段上,而体育教学的档案工作基础设施则更落后。

2.3缺乏专业兼职体育档案管理人员。相当多的高校没有专门的体育档案管理人员,一般由教学秘书代管,各类档案分散管理,有的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这样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必要的档案保护设施,对档案的安全及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非常不利的。

2.4归档材料的及时性与全面性不够。高校体育教学档案资料是否健全,将全面、直接地反映高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情况。有的高校体育教学档案资料的收集与高等学校教学档案工作规范的收集范围相差甚远。其原因有档案室没有足够重视院系教学档案的收集工作;有些资料散落在部门或个人手中,没有及时移交档案室。高等学校教学类档案工作规范指出:“归档的重点是本校在教学工作,特别是教学实践各个环节活动中形成的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

3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与措施

教学档案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校档案的主体、核心和重点,是开展教学改革、评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做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的归档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学目标的实现。

3.1提高对高校体育教学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体育教学档案工作是体育教学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不断加强体育教学档案工作的宣传,提高体育部门负责人、体育教师以及档案员对体育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督促他们主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按时移交给学院档案部门作进一步的整理,保证体育教学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有序性,领导要加大对高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费投入。

3.2加强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要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关键在人才。目前,高等学校档案界缺乏高层次、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加强档案人员多方面能力的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现代化技术技能的运用,通过培训来增强档案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才能更好地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管理、技术、实施的保障。

3.3灵活掌握归档时间和文件材料的动态规律。教学档案管理者,应灵活掌握归档时间,及时收集,随时归档,不能消极等待。学校规定在每年开学的第一个季度,向档案室移交上一年的档案材料。坚决杜绝那些上交不完整、不系统的文件材料的情况发生,避免重要的体育教学档案的流失。

3.4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也应实现信息化。首先,建立体育档案计算机检索系统,将每份体育教学档案文件或案卷的内容,填写在统一格式的计算机输入卡片上。其次,建立计算机借阅管理系统,应具有借阅、预约、查找、统计等功能。第三,建立计算机统计系统,对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与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以及量化的管理。第四,体育教学档案缩微化。缩微化已成为档案存储的重要发展方向,不仅能解决档案信息存储的空间,而且在计算机处理档案信息工作中,能不断扩大信息存储量,提高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楠.教育评估与学校档案建设[J].学校档案,2003,(1):43-44.

第6篇: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范文

一、组织机构

教育局成立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协调、指导、汇总、上报等项工作。

二、实施目的

掌握和了解区学校体育工作一线的真实情况和现状。督促学校规范实施体育教学和有效开展活动,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发现问题,撰写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也为区下一步承担“探索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改革项目的实施做好基础工作。

三、实施重点

(一)全区中小学操场建设情况;

(二)国家体育课程安排及具体落实情况;

(三)体育教师配备的基本情况;

(四)体育场地、器材配备基本情况;

(五)学生体质状况情况;

(六)学校健康教育、饮水、食堂、厕所、卫生专业人员配备的基本情况等。

(七)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体育、艺术教育管理的状况。

四、实施办法

(一)听取学校工作汇报,并到学校实地调研;

(二)依据调研表中的内容进行实物对照、查证;

(三)召开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体育课、大课间活动、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建议或意见。

五、实施安排

按照学区进行划分,由学区校牵头负责本学区调研摸底,教育局派人进行指导。具体安排如下:

(一)召开调研工作培训会议。

(二)4月26日,各牵头学区校校长完成本学区调研报告和数据复核汇总工作,4月27日上午8:30上报区教育局教育科。

(三)各学区体育中心教研组长协助学区校完成调研的实施工作。

(四)具体区域划分及牵头学校负责人见附件。由牵头学校负责本区域内学校的调研工作,各学校要在人员抽调等方面给予支持。

六、实施要求

第7篇: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范文

摘 要 由于学校体育课程的特殊性,使其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地风险,在进入到民商事法律过程中,如何在整个程序中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其得到最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本文对体育教学意外事故法律风险构成要素以及法律风险管理的特点进行讨论与分析,力求为如何控制在意外事故中的法律风险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体育教学意外事故 法律风险控制 民商法

体育课上的伤害事故同其他学生伤害事故一样,在确定学校或教师是否承担责任时,应当依据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即有过错则应承担责任,无过错即无责任。对体育伤害事故的处理,《体育法》和《条例》都没有具体详细的规定。从法律上来看,目前处理学校伤害事故的法律根据散见在《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六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伤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侵权责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重要法律、法规和规章之中,并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文件。因此,在整个体育教学课程当中,一旦出现意外情况,课前准备,上课方式方法,有无采取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措施,有无监控作为事实依据等等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系列的举措也是将法律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的有力武器。

一、高校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的法律界定与现状

(一)高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法律界定

教育部2002年8月21日颁布,自2002年9月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条中对学生伤害事故的界定为: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本文使用高校体育教学意外伤害这一概念,其中高校主要指高等本专科院校。这些院校的大学生主要指的是全日制脱产的在校本科生和大专生。

(二)高校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的现状

在所调研的高校中,85%的高校都曾有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生过伤害事故,其中有2所发生过严重伤害事故(瘫痪),2所发生过非常严重伤害事故(死亡)。对广东省15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得知,发生伤害事故的学生达到了学生总数的30.3%。还有学者调查资料显示:25.6%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都受到过伤害(包括擦破皮、扭伤脚、拉伤腿等),69%的师生认为体育活动伤害事故不能避免。成都市5所大学500名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频数多为1次,占总人数的52.3%。由以上资料,我们可以认为每所高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运动伤害事故发生。因此,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的法律风险控制问题已成为目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体育教学意外事故体育法律风险构成分析

高校体育教学意外事故法律风险构成要素分析中,需要对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衡量和识别,从多方面避免事故产生,从而能够把法律风险控制到最低状态,减少事故产生的负面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意外事故法律风险构成要素分析中,需要对一些多种不确定性的事件进行全方位分析,确保对风险构成进行全面的把握,提高风险防控能力,风险构成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影响,针对不确定的构成要素需要通过概率进行描述,概率表示的范围介于0与1,事件确定产生是1,事件不确定发生是0,体育教学意外事故主要涉及民商事法律风险,若法律风险一旦发生,风险则需要积极有效的控制,保证风险控制能够在合理的概率下运行,并将控制到最小状态,从高校体育教学意外事故法律风险控制构成要素看,大体是由风险因素、风险载体、风险事故、风险损失构成。在法律风险控制过程中需要从这几方面入手,全面分析风险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能够找到法律风险问题解决方案,提高法律风险控制水平!

三、高效体育教学意外事故法律风险管理的特征

高效体育课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各种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些风险大多属于民商事范畴,因此需要从民商事法律角度进行风险分析,确保风险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解决!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法律风险管理的特征进行明确,才能保证民商事法律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减少体育教学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

(一)民商事法律风险管理的特殊性

民商事法律风险管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要求在对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法律风险评估,主要通过民商事法律途径对事物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很多风险是因为内外因素共同作用构成的,因此在民商事法律空间需要进行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双重分析,保证各项法律风险能够符合具体法规的要求,在民商事法律框架的指引下,对于学生状态、健康状况、器材的检查、场地的布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内容等有可能发生风险的情况进行法律的特殊性分析,确保教学风险能够有效降低!虽然意外事故的几率相对较低,但事故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民商事法律需要发挥其在该领域内的特殊作用,积极引导高校的管理者能够对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保证风险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法律风险控制中不管是针对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还是针对社会发展的规律,都需要通过内部外部影响因素进行法律分析,确保其涉及的法律风险能够处于可控的状态,从多方面提高教师教学管理水平。

(二)民商事法律风险管理的全面性

高校体育教学意外事故法律风险控制中需要进行风险指标全面分析,确保各类风险能够参与评估,从而能够形成应对风险控制的机制,提高风险控制管理水平,保证风险能够全面的控制! 高校体育教学意外事故风险全面控制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识别、风险转变,保证从不同角度进行风险预测,确保风险控制符合全面化的要求!从高校体育教学意外事故的特点看,有的意外风险是不可测定的,因此需要对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一些偶然性事件进行全面的概率分析,确保各项事件能够符合民商事法律风险控制全面性的要求!在法律风险控制中需要运用实证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对其进行全面的风险控制!从民商事法律关系视角,全面分析风险存在的原因,从多角度进行法律风险控制,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从体育教学的实施主体出发,全面分析其产生的风险。

四、高校体育教学意外事故法律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

(一)强化法律风险意识,提高主观能动性

法律风险意识的提高是法律风险控制体系构建的首要条件,也是强化法律风险管理重要性的必然需求。首先,教师和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确保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引导高校上下积极参与,夯实法律风险管理的意识基础;再次,法律风险管理的构建,需要思想基础提供支撑作用。而法律风险意识的强化,是夯实思想基础,确保法律风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的有力保障。

(二)建立科学的法律风险防范流程及体系

首先,建立健全支撑高校体育教学意外事故法律风险管理的制度,为体系的构建提供制度支持。如,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应急处理机制等,强化法律风险控制体系的完善性;其次,法律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强调管理流程的科学合理性。可具体为:(1)设置策略:强化对风险的识别、评估、衡量,进而实现及时有效的应对,如进行风险监控和报告确认等,从而本质上形成一套完善的处理流程;(2)体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就评估过程中所发现的法律风险进行讨论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最大程度上降低法律风险所带来的损失;(3)对实施方案进行审查,并经修改之后,获得批准方可实施。此外,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应基于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旨在强化方案的最优化。

四川音乐学院院级课题,项目编号:CY2015045。

参考文献:

[1] 赵子龙.公益性体育器材造成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2):128-129.

[2] 肖经云,王新蕊.浅新体育课教学中伤害事故及责任认定[J].体育教学.2009(3): 35-38.

[3] 逯建国.体育教学中受伤事故的成因与预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8):40-43.

[4] 诸海明.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的起因与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3):42-46.

[5] 李步云.法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339.

第8篇: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范文

【关键词】消费;场馆;效率;合理开发

从公共经济学视角审视我国高校体育场馆,他们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即高校体育场馆具有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而边际拥挤不为零的特性,所以高校体育场馆为了避免“免费搭班车”出现的“公用地悲剧”,因此,高校的体育场馆可以向社会进行有偿开放。本文试图在寻找我校体育场馆在满足体育教学的前提下,为我校体育场馆走向市场,面向社会寻找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随着人们生活和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身体锻炼的大潮之中,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大众健身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开展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现阶段我国体育场馆资源最大的特点就是短缺和浪费并存,在人们普遍缺乏锻炼场所的同时,大量现有场馆却闲置和封闭。为此,合理开发、建设、利用、管理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和社会公共体育场所的作用,若能充分利用这些场馆资源为学生和大众服务,将十分有利于推动体育事业的进程,对推进学校体育的开展尤其对全民体育健身活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根据研究需要,先后查阅了部分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和大学生体育市场消费调查资料,就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与市场开况展开了深入调查和系统分析。

二、消费市场潜力分析与开发

1.对高校体育消费市场的认识

运用现代经济学观点分析,高校体育消费市场是高校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交换活动的总和,同时也是高校买卖体育商品和体育服务的场所。高校体育市场主要包括高校体育用品市场、体育竞技表演市场、体育赞助市场、体育健身市场、体育培训市场、体育休闲娱乐市场和高校体育咨询中介市场等。

2.消费市场的特点

(1)高校具有开发体育市场所需的硬件设施。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扩建,各校都兴建了许多高标准的体育场馆,添置了高等级的体育器械,为高校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

(2)高校有稳定的消费群体。消费群体数量是开发体育市场的一个关键因素,体育消费对象的多少直接影响体育市场的建立与发展,高校体育消费对象不仅包括人数众多的师生及员工,还包括高校附近的单位及社区居民,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稳定的和潜在的消费群体。

(3)高校拥有体育专业人才优势。高校作为学术和科研的场所,是专业人才聚集的殿堂。集中了一大批高学历、技术全面、有科研实力的体育专家、教师、教练员和高水平的裁判员,他们有组织教学、科学训练和指导健身的能力和丰富经验,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有着良好的体育市场开发人脉资源,具备为体育市场的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操作能力。

(4)高校的人文环境有利于吸引赞助企业。由于高校信誉度高,对维护赞助企业的宣传、广告效益有利,所以能够有效地吸引赞助企业。

3.开发市场潜力的策略

(1)突出体育氛围,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从市场经济学角度来说,市场开发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气。高校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已经得到公认,它有庞大而稳定的消费群体,但在现实中,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大学生在选择业余活动时,更多地偏爱电脑、网络、社交等智力型、轻松型、虚拟的休闲方式,缺少高涨的人气已成为高校体育消费市场开发做大做强的最大阻力。因此,培育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大学生重返运动场所,展示青春活力,除了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宣传,最大程度的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积极向上的体育运动氛围。

(2)转变经营观念,拓宽融资渠道。高校体育运动的发展仅依靠政府和学校的投资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要的。因此,高校管理者和经营者要更新经营观念,拓宽视野,采取多种融资渠道来解决经费不足问题。高校可以采用社会融资方法,吸引社会投资机构,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进入高校体育市场。

(3)创新高校体育设施管理机制,充分开发高校体育市场资源潜力。高校体育市场的开发,关键是要培养出在市场经济中既要熟悉体育运动,又要懂得市场经营之道,并善于进行经营管理的人才。高校管理人员要树立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大学生群体对体育消费的需求,合理配置体育资源要素,合理推进高校体育资源商品化和社会化,缓解体育经费短缺矛盾使现有体育设施尽可能地发挥出应有的功效,实现综合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4)鼓励校企多种形式的合作。学校与企业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如组织高校内部或高校之间进行各种运动项目的体育联赛,或拍卖体育联赛冠名权,或显示赞助商名等。同时,企业也可以出资对高校的体育设施进行租赁、维护和修缮,对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等。通过上述合作,企业可以提高声誉和社会影响力;高校既可以解决经费短缺问题,又可以提高高校体育设施的装备水平,丰富校园体育活动内涵,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和社会人员参与体育运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

三、结果与分析

(一)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体育场馆使用的现状分析

1.部分场地已老化、利用率低,不能有效地为师生所用。我校体育场地服务对象的主要目标是在校大学师生,它是为学校师生的教、学和健身、娱乐服务的,所以我校体育场地的老化及利用率极低的情况应该及时解决。例如:我校老校区的网球场、足球场,基本上已经处在荒废边缘,这样的场景既影响了我院的对外宣传又充分降低了场地的利用率。与此这样,不如开发一下,如果有愿意为教育施设投资或者愿意承包经营的实体或者企业,这样就会充分利用起来,做到“一石二鸟”。要做到充分利用场馆的功能齐全(体育表演、健身、体质测试、健康评估、文化演出和文娱等),满足基本的教学之外,平时就可以实施有偿服务。场馆的成本和管理维护的费用较高,利用门票收入或者成包费用,这样就大大的为学校缓解了一定经济上的压力。我校体育基本设施的施工建设工作,往往主要是由学校后勤或者基建处部门负责,大多数工程队是非体育运动类型的专业施工队或是没有建设运动场馆经验的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体育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往往落不到实处,这些因素都是体育场馆建设中的弊端。

2.场馆功能单一,难以满足高校体育的新需求。目前,我院仅有一个体育馆,但还不是以教学和健身活动为主的,多处以办公室为主,这就导致体场场馆功能多未开发,忽视市场资源配置的要求,体育设施资源闲置,未得以充分利用,增加了维修、管理经费的投入。体育设施利用率较低,场馆的开发和维护需要学校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何才能做到不盲目的开发和提高现有场馆资源的利用率是目前学校最需解决的问题。

3.体育场馆的服务、管理滞后。在我校,体育场馆由体育教学单位的后勤人员或是临时的工人进行管理,而这一部分人大多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缺乏体育场馆管理的相关知识。同时在场馆的开放时间、服务内容、管理方式上都没有统一的规定,使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相对处于混乱无序状态。这种情况导致了学校体育场馆管理和运行模式的不科学,也很难吸引社会上的体育消费,造成场馆的闲置和浪费。

四、结语

很多高校是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由于历史或者人为原因,体育事业在高校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体育场地建设在河南省高校之中也处在了落后的状态,但体育部的人才资源在河南省属于顶尖。要尽可能地减少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闲置现象,合理地开发利用,为大众体育健身服务,做到既能满足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之用,也能满足开展各种学校体育活动的需要。新的世纪迎来了新的契机,希望领导者们用全新的思维改变陈旧的做事方法,为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缔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

参考文献

[1]管庆丽,王海源.试析德国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7(2).

[2]何芳雄,胡金慧.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3).

[3]任勇,安磊,郑宏伟.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04).

第9篇: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思维

1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需要多元化管理模式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对教育进行大的结构调整,中职学校学生的生源发生了改变,很多学校的学生由以前的尖子生源变为后进生源,生源质量与以前有本质区别,这就要求学校的班级教育管理模式发生改变。另一方面,90后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认知能力,在总体上说是强于以前的学生,因为,90后接受信息资源的方式方法是非常多元,而且,受外界信息影响的程度越来越快,综合运用和领悟校园以外的文化的能力越来越强,对新事物新理念也有个性化的把握,对越来越多有鲜明个性化的学生进行管理,也必须要求班主任有能个别对待的管理理念,形成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2 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思维转化的形式

班主任管理思维的转化。首先,主要是能够运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更好的与学生沟通融洽,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掌握专业技能,形成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其次,能够把学校长期的发展目标,与班级管理理念相统一,实现学校和班主任自身更好发展。再次,就是能够做到灵活运用管理手段,把学生发展与社会需要相一致,满足社会和学生就业需求。通过管理手段的调整来引导和教育学生达到以上三方面的需求,是班主任管理思维转化的原因所在,怎么从这三方面转化管理思维,主要有以下的因素。

2.1 因学生需要而转化

学生的需要有共性和个性的特征,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如何通过班级的有效管理,实现学生需要,是要依据学生需要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把握的。学生需要的共性主要是表现在学生群体性的集体认知上,是能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追求所反映。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就应该依据学生需要的共性特征来转化自己的管理思维,通过运用不同的管理手段,满足学生的共性需要。例如,依据班级中有部分同学有共同的体育爱好,就可以选拔适合的小组长,成立体育爱好小组,制定小组计划、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小组规定等,来对有体育爱好的同学进行管理和引导。学生需要的个性主要表现在每个学生有各自的需要特征,它受主客观的条件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能够通过学生平时的行为方式、言语表达和情感状态反映出来,而且在这方面每个学生的需要是不同的,没有共同点可言。那么在满足学生需要的个性方面就更要转化班主任的管理思维,不能用统一管理的方式,而只能采用单一的个别管理,教育管理时就更多的从影响学生需要的外部环境和内心世界入手,对学生需要的个性方面有问题的同学,要制定长期的单独管理计划。

2.2 因学校需要而转化

学校的需要是通过学校制定的一个长期的发展目标中实现的,它表现在学校教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校风校纪形成和学生良好学习、行为、职业道德等习惯养成的过程之中。对学校需要有正确和积极的认识,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对待学校的需要,抓住学校建设的主要方向和发展宗旨,运用有目的的管理法则,围绕学校需要,促进学校长期发展是一个与学校建设相统一的管理思路。要求班主任的管理方式方法要与学校需要相对接,能够很好的实现学校发展,这就是班主任管理思维转化的重点,不能不考虑学校的发展需要,而单独随机的任意运用管理方法,培养与学校发展不相适应的学生,给学生和学校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也给自身发展带来阻碍,不利于自身、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

2.3 因社会需要而转化

社会的发展需要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劳动者,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求学校通过有效管理方式,实现学生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教育就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甚至是预先判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预见性的培养各方面要求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在这过程中,学校教育理念和班主任的管理导向,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管理方法从重视社会需要出发。例如运用社会中企业和单位先进的管理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管理,就能在管理的过程中,让学生更深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能更快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水平,实现学生更早的与社会接轨,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基础。把企业的管理文化及早的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是培养能更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有效手段。从这方面,就可以理解到因社会需要而转化班主任的管理思维的重要性,这种转化将积极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3 结论

通过上述的论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需要对班主任管理思维的转化,所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三方面深刻影响着班主任要通过什么样的班级管理,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起到指明方向的功能,也能反映出,要很好的满足学生、学校和社会需要,就应该转化班主任的管理思维,真正通过管理方式的创新实现学生、学校和社会更好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学生需要、学校需要和社会需要就成为了影响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思维转化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东方出版社,1996.

[2]张良田.教学手段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张景斌.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唐讯.建构新世纪教育理念[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5]段继扬.创造性教学通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