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范文

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第1篇: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范文

一.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1.报警程序:

(1)根据火势如需报警立即就近用电话或手机报告消防中心(电话119),报告内容为:“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教学楼三楼网络中心(黄白路165号)发生火灾,请迅速前来扑救”,待对方放下电话后再挂机。

(2)备好应急灯(或手电筒),查明原因,如是电源引起,应立即切断电源。

(3)向学校保卫处值班人员报告(值班电话:8484950),并派人等待引导消防车辆。

2.组织实施:

(1)在消防车到来之前,先尽力使用现有消防设备将火势控制在最小。

(2)消防车到来之后,校内人员配合消防专业人员扑救或作好辅助工作。

(3)使用器具:灭火器、水桶、脸盆、铁锨,水浸的棉被等。

(4)迅速组织人员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

3.扑救方法

(1)扑救固体物品火灾,如木制品,棉织品等,可使用各类灭火器具。

(2)扑救液体物品火灾,如汽油、柴油、食用油等,只能使用灭火器、沙土、浸湿的棉被等,绝对不能用水扑救。

4.注意事项:

(1)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2)发现火灾时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

(3)人员在逃生时应掌握正确的逃离方法。

二.被盗案件应急预案

1.报警程序:

(1)发现案件时应及时向学校保卫处值班室报警(值班电话8484950)。

(2)向网络中心领导报告。

(3)根据案情报告分管领导和学校主要领导。

(4)经校领导同意后向公安机关报案。

2.处置措施:保护现场。

3.注意事项

(1)注意保护现场,以便为侦破案件提供条件。

(2)积极协助公安人员勘察现场,为侦破提供条件。

三.网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当在校园网上发现学校信息泄密情况,擅自公布违法信息或有非法组织违法言论一律作为网上突发事件处理

1.报警程序:

(1)向学校保卫处值班室报告(值班电话:8484950)。

(2)向网络中心领导报告。

(3)经领导同意后向公安局计算管理科报告。

2.处置措施:立刻查封违法者的ip地址。

3.注意事项

(1)遇事一定要冷静,果断采取措施。

第2篇: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 高校;危机事件;SOP;校园稳定;学生管理

0 引言

高校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风向标,高校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助推器。经调研发现,近年高校突发事件频发且多集中在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科研管理、校园治安管理以及外部公共沟通等领域。这些领域几乎涵盖了高校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突发事件使高校除人财物受到损害之外,还会引发社会不良影响、高校形象受损、声誉下降等后果。

为有效维护校园稳定,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提供良好的秩序保障,众多教育学者已将科学高效的学生管理工作纳入研究范围。然而,针对高校学生危机管理机制构建层面的研究仍处于初探阶段,在危机管理的预防、应对、处置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如何更好地将学生危机管理从“事务经验型”向“科学规范型”转变,并在管理机制运行下有效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值得思考探究。

1 高校学生危机管理面临的问题

高校学生危机管理区别于普通学生事务管理,就涉及范围而言,危机管理牵涉的学校部门多、社会范围广。当前多数高校应急管理制度建设薄弱,组织体系不健全,应急处置模式滞后,需要建立良好的联动机制方能提高危机处理的水平。就校内管理体制而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师生安全理念不足,缺乏应急实践;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高校辅导员数量相对少、日常任务重、专业化程度低,在危机管理中缺乏科学化的梳理和总结等等。这些问题将导致高校学生危机潜在高发、应急处理低、水平重复,不能有效解决突发局面。因此,如何规范学生危机管理制度,形成标准化、责任制的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2 构建高校学生危机管理SOP机制的意义

所谓SOP,是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三个单词的首字母,即“标准作业程序(标准操作程序)”,也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SOP的精髓,就是将细节进行量化,通俗地讲,SOP就是对某一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对于高校危机管理来说,SOP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危机管理高效完成,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和谐共进。

2.1 有助于提高学生管理者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能力

科学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积极化解事件对高校产生的冲击和威胁,是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危机产生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通过经验总结建立标准化处理流程,对学生管理队伍进行培训指导,在提升其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使学生管理人员在危机来临之时,能够做好积极应对,发挥重要作用。

2.2 有助于推动高校内部形成合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高校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建设和谐校园,不仅仅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任务,更是全校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实现的目标。通过建立高校学生危机管理SOP机制,成立危机处理领导小组,明确各方职责,协力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反应体系,才能快速恢复正常校园秩序,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2.3 有助于丰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理论体系

SOP的建立和完善,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危机管理的处理速度和水平,更可丰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理论内容,提供有力参考。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新一代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特点也在不断变化,通过SOP的建立和完善,能够为构建有效的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提供一定参考,分门别类,以不变应万变,是对高校突发事件处理研究的有效补充。

3 SOP在高校学生危机管理中的建立原则

3.1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美国著名的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说:“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高校学生危机管理SOP机制的建立,应以预防为主,建立良好的危机预防机制、教育引导机制,并在危机处理中时刻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财产、生命等利益的损失。

3.2 统一指挥,快速反应

通过SOP,建立危机处理领导协调小组,根据部门特点和目标明确责任,做好日常应急处理培训工作。在危机发生后能够积极沟通,有效处理,快速反应,减少危机的破坏性。

3.3 科学管理,透明公开

高校学生危机管理SOP机制的建立,应以科学管理为原则,建立公众协调小组,有效推动学生、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参与;并本着透明公开原则,积极做好社会应答预案,及时消除各种猜测、恐慌心理,争取得到公众的支持和信任。

4 系统构建高校学生危机管理SOP机制

对于高校而言,危机管理是在危机观念和危机意识的指导下,高校主要领导者组织相关人员,建立一个统一有序的危机管理专门机构,收集、预测并分析危机信息;拟定危机管理预案;培养危机应对能力,对校园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危机进行预防、处理、恢复及评价的系统化的应对过程。

4.1 以危机发生前、中、后为节点,健全危机管理、修复机制

4.1.1 建立完善的学生教育管理机制 高校危机事件的爆发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如果能够通过日常的教育管理,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出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一方面坚持全员育人,丰富教育内容,建立良好的家校、师生沟通流程机制;另一方面,积极加强危机意识教育,确立基层危机的防控意识,教育与训练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避免一些危机事件的发生。

4.1.2 建立有效的危机应急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地处理危机,需分门别类详细周全地制定SOP应急流程,根据事件特点分解任务事项,如学生日常事务(评优、资助、保研推免、休复学)、个人突发事件(心理、违纪、个人意外伤害)、(大型活动、自然灾害、疾病传播等),以此为基础,根据需求制定处理流程,建立沟通、培训、责权机制,细化工作任务,加强信息收集与沟通,形成事件有突发就有应对,处理有分工就有合作的高效管理局面。如台湾华南大学,将学生日常活动以军训、课外活动、生活事务、卫生保健、学生辅导、学习管理、资源运用等方面进行系统分类,在每个模块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且制定有日常管理和突发应对的SOP流程,使学生的危机管理提前,有利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园稳定。

4.1.3 建立科学的危机修复机制 危机事件的后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要做好人文关怀机制的建立,根据事件的不同类别,通过集体关注和个人关注的方法,建立学业、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关怀和服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教育、早解决,使危机中受到冲击的人员能够重新融入校园生活。另一反面,建立“分析总结完善”循环SOP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运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用标准化流程指导实践,用实践完善标准化流程,丰富危机管理理论内容。北京林业大学建有危机事件事后心理干预的标准化流程,形成校院两级分工协作,有计划地针对受突发事件影响人群进行干预,促使快速恢复正常生活学习。

4.2 以网络媒体为教育、引导平台,构建舆情预警及机制

目前社会处于自媒体时代,巧妙地运用网络媒体做好宣传教育及危机处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其一,高校可以通过网络适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学生爱国爱校、诚实有信的精神风貌,提高全体师生的危机意识,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适时正能量消息及危机应对常识,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政教育;其二,高校可利用网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公众网络对话、网络分享等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关怀和帮助,避免信息不通造成的忽视与误解;其三,利用网络做好舆情的监督管理,建立危机应对SOP流程,快速应对,正确引导;其四,在危机解决后期,借助网络媒体进行危机公关,说明情况,表明立场,阐明对策,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4.3 以明晰的流程为指导,建立标准化危机处理机制

SOP的制定建立须具备明晰的危机事件分类和详细的处理流程,在此基础上理清处理目的、范围、权责、程序,并附相关表单。建立由校、部(院)两级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应急处置工作小组,理顺部门工作,明确分工,保证各类事件处理沟通无障碍、采取措施专业且有依据。在流程框架上做出相应的子流程图,把握每个程序的关键控制点,采取“肢解、分析模板法”进行控制点处理量化,加以图片或图例解释,使某些细节进行形象化和生动化,便于快速应对处理。此外,应注意SOP事件的前后对应,如学生奖惩管理,一方面要以学生奖惩管理制度作为日常工作准则;另一方面就要有对应的事件处理流程应对突况,预防有规则,处理有程序,方可促进危机管理的良好运行。

5 结语

现代社会处在一个快速变化和发展的阶段,只有不断了解新的时代背景,掌握高效有力的应对方法,运用标准化流程系统、快速做好学生危机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彦.高校学生管理危机研究:典型案例与处理机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马玉乐.构建网络平台加强高校危机管理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195-197.

[3]王向军.高校危机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第3篇: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范文

一、突发事件及其界定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的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影响公众健康的自然灾害、危害严重的中毒事件、影响公共安全的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放射性危害事件、各种危害健康的恐怖袭击事件、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健康的事件等等。辖区内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重大传染病疫情

1.发生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暴发;

2.发生动物间鼠疫,发生布氏菌病和炭疽等流行;

3.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者多例死亡;

4.发生脊髓灰质炎野毒株感染病例;

5.发生罕见或者已消灭的传染病;

6.出现新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病例;

7.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

8.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重大疫情。

(二)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中毒人数超过30人或者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饮用水、食物中毒事件;

2.短期内发生10人及以上急性职业病或者职业中毒事件;

3.有毒有害化学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体性急性中毒事件;

4.有潜在威胁的传染病动物宿主、媒介生物发生异常;

5.医源性感染暴发;

6.免疫接种、药物预防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者死亡事件;

7.严重威胁或危害公众健康的水、环境、食品污染和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泄漏等事件;

8.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9.发生生物、化学、核和辐射等危害公众健康的恐怖袭击事件;

10.放射性污染、丢失放射源和人员受超剂量照射等事件;

11.自然灾害引发的疫情或者中毒事件;

12.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二、工作原则

(三)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事件发生的意识,按照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建立并实行对可能引发各类突发事件因素的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四)统一指挥、属地负责

在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卫生局及有关部门要按照预案规定的职责开展工作。发生突发事件的区域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配合政府、街道办事处、卫生局及有关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五)快速有效、减少损失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不失时机地做出快速反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尽最大努力和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开展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的相关研究工作。及时总结控制工作成效,沟通信息,推广经验,完善应急处理技术规范。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方法。科学、规范、有序地处置突发事件。

三、组织指挥体系

(七)卫生局成立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卫生局局长担任,负责领导、指挥全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办公室由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等科室、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

(八)成立评估和技术指导组织。分设突发事件评估组、医疗救护技术指导组、预防控制技术指导组和检测技术指导组。各组由相应的专家组成。

(九)卫生局组建医疗卫生应急队伍。

(十)卫生局组建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设在卫生防病站。

四、参与突发事件处理的有关机构、组织职责

(十一)卫生局

1.负责草拟和修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报政府批转执行;

2.组织协调卫生技术力量,防止、控制突发事件的蔓延和继续发生;

3.对医疗救治、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取得的经验,不断完善各项防治方案;

4.组 织推动社会心理卫生、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咨询等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5.组织突发事件处置相关人员的培训;

6.建立检查制度。督导检查本预案各项措施在平时或者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实施情况。

(十二)防病机构(含结防所)

1.做好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预警;

2.确认突发事件性质。做出事件的发展趋势报告和评估;

3.负责核实疫情,提出疫点和疫区的划定意见。参与对控制疫情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疫点、疫区消毒隔离等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汇总、分析、评估疫情;

4.建立紧急控制物资储备库。储备消杀药品、检测试剂、防护用品和相关器械等;

5.对突发事件预防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后,提出改进建议;

6.对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价。负责对在医疗机构外死亡的传染性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消毒处理;

7.具体落实对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8.承担社会心理卫生、卫生宣传教育和预防医学咨询服务工作;

9.依据有关规定实施其它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10.承担对应急处理单位的技术指导工作。

(十三)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1.参加突发事件的现场取证和违法事实的调查工作;

2.监督检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或疫点、疫区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3.监督检查收治病人的医疗机构及有关卫生单位的消毒、隔离、防护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工作;

4.监督检查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5.监督检查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的疫情报告和突发事件中危害公众健康,造成人员病、死、伤的报告情况;

6.监督检查公共场所消毒;

7.监督传染性疾病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点环境的消毒的落实情况;

8.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消毒产品、防护用品的质量;

9.监督检查学校、托幼机构和公共场所等预防控制工作;

10.依法进行其它监督检查工作。

(十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1.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和突发事件所涉及病例的报告;

2.负责病人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工作;

3.负责病房消毒、隔离工作;

4.对医疗机构内病人或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排泄物进行卫生处理;

5.负责对医疗机构内死亡的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消毒处理;

6.协同疾控机构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相关检验物、样品采集等工作;

7.负责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个人防护;

8.进行疾病及有关防治科学知识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9.依据有关规定开展其它防治工作;

10.建设符合应急工作要求的门诊、病房。

(xx)医疗卫生应急队伍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常备机动队伍。由预防控制、医疗、卫生监督三部分组成。负责处置突发事件,参与和指导各级医疗卫生等机构进行应急处理。

1.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检验、事件的分析、评估和上报;

2.协助和指导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援、转运和后续治疗;

3.督导各项现场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

4.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业务培训和咨询等。

(十六)评估和技术指导组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成立评估和技术指导组,下设突发事件评估组及医疗救护、预防控制和检测三个技术指导组;承担社会心理卫生教育和咨询工作。

1.突发事件评估组: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信息,为公共卫生政策和法规的实施提供咨询;预测突发事件发展趋势,提出启动和终止预案的建议;

2.医疗救护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医院的诊断、救治和医疗单位内医务人员防护、消毒隔离等工作。负责重点病例的诊断。

3.预防控制技术指导小组:指导防止突发事件危害进一步蔓延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统计报告、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等预防控制工作。

4.检测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并开展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事件发生的样本采集、运送和病原学检测等工作。

(十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

1.突发事件发生时

(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组织工作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对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或相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监测、现场采样、疫点消毒等工作;迅速查找突发事件原因,并按照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要求,及时报告。

(2)提出防治措施、进行应急处理;协助各医疗单位进行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救治工作,对密切接触者或相关人员采取有必要的控制措施;全面负责疫点、疫区现场的防疫控制工作。

2.日常工作

(1)对传染病疫情和各类突发事件的信息资料以及其他国家、地区的相关疫情和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报告,为政府采取预防与控制应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组织制定相关工作方案,收集、整理相关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突出突发事件的预警功能。

(2)置备、储存、保管突发事件所需应急设备、药品器械,现场防护用品、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等。

(3)对相关疾控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进行模拟演练并对演练结果进行评估。

(4)组织开展社会心理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五、突发事件应急报告

第4篇: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范文

1.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

封闭式管理培养了学生的生活独立性、行为自觉性,减少了社会上一些不良影响。为了克服封闭式管理不利于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然的弊端,武术学校在办学形式上实行全方位开放:一是向家长开放。建立定期与家长书面联系、家访、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制度,成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广泛参与武术馆校的建设和管理。二是向校外开放、向社会开放。武术馆校往往利用读报、网络、看电视、听广播、外出表演、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请校外知名人士作报告等形式来拓展学生视野,同时注重对外往来,积极与上级管理部门和其他武术馆校交流信息。

2.加强学生管理的规范化

2.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让全体教职工生在工作中有法可依。规章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检查与监督,保证各项工作都能按规定和条款去执行和完成,并对落实情况分析反馈,以便在今后的学生管理实践中,结合武术馆校的不断发展进行修订和完善。

2.2 规范工作程序

按程序办事,是充分发扬民主、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程序化的另一个好处在于防止专制,充分保障学生的权利,程序的公正性的实质是排除人为因素,保证决定的客观正确。

2.3 提高管理者的法律意识

在武术馆校的学生管理上存在着轻学生权利的倾向,更多的是把学生看成一个被管理的对象,没有认识到学生和学校是一个平等的法律主体,具有平等的法律关系,给学校造成很多的纠纷和损失。

3.增加学生管理的人性化

“人性化管理”是由现代行为科学演变出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概念,是以围绕人的生活、工作习性展开研究、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

3.1 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健康成长,武术馆校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将“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作为学生工作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激发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信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选择空间。

3.2 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尊重是教育的本质规律,个性是教育的灵魂生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的就是尊重。尊重,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有思想感情的人,让每一位学生的人格都受到应有的尊重。

3.3 开展学生自主管理

学生自主管理的好处有:第一,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激发“自我锻练”动机,培养学生“自律”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为实现学生自身的发展,获得创新性人格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第二,通过开展自我管理教育,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成为管理的双重载体,促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第三,通过开展自主教育,促进自我教育,实施自我教育系统工程,能打破常规,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学生。

4.妥善处理学生的突发事件

“学生突发事件”主要是危及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突发性意外事件,如学生自杀、自残、离校出走或失踪、学生打架或群殴、学生重大失窃、学生发生交通意外、学生宿舍发生火灾、食物中毒或发生群体性流行疾病等事件。学校在处理学生突发事件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4.1 分类管理原则

学生突发事件按照发生的性质来进行分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处理。比如武术馆校学生突发事件可分为普通学生突发事件和重大学生突发事件两大类。普通学生突发事件分为同一事件中只涉及校内学生的事件和同一事件中涉及到校外以上学生的突发事件两个小类;重大学生突发事件包括政治安全事件、重大治安事件、重大消防安全事件、交通安全事件、教学与实验室安全事故、仪器设备使用安全事故、网络安全事故、学生意外伤亡事故、食物安全事件、重大、重大刑事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等。

4.2 及时处理原则

对学生突发事件的任何一类或多类,在出现苗头开始,就进入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置阶段,有关人员要核实信息,及时报告,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力量控制局势,正确进行处置,制止事态发展,严禁无关人员卷入事件,将其尽快平息。要达到上述要求,必须做到:第一,及时报告。发现者要根据发生事件的性质,在规定的时间内逐级上报。第二,现场处理。接报的相关责任人要第一时间到达事件发生现场,对事件进行现场处理。

4.3 统一指挥原则

统一指挥的原则是为了保证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更及时、更高效。一般的规定是:发生学生突发事件的现场由在场职级最高者负责统一指挥,如果职级相同的干部同时在场时,由主管职能部门领导负责统一指挥;馆校领导在场的情况下,由馆校领导统一指挥。在处理学生突发事件时,各责任部门和人员要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听从指挥,各司其职,积极相互配合。馆校保卫科接到发生学生重大突发事件的报告后,要及时到位,服从指挥,充分发挥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骨干作用。

第5篇: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 阶段性 宣传部门 角色定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渠道和速度得到快速拓展和提升。几乎任何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的信息都无法被人为阻隔传播,突发事件更是如此。高等教育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学校园内的突发事件更容易被人们敏感的神经所捕捉。然而,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传统的封闭式行政处理方法,不但授人以柄,还给谣言留下了生存空间,不利于对突发事件的妥善处理。正确认识新时期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及其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努力做到把握舆论主动权、提高舆论公信力,切实提高高等院校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能力,需要对高校宣传部门在新形势、新背景下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作用和角色进行重新认识。

一、高校突发事件特征及发生过程

我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高校突发事件是指那些发生在高校内,或虽未发生在高校。却与高校中的人或事有相当联系,事前难以预测,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乃至危及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的公共事件。”

高校突发事件是社会突发事件的构成部分,有其鲜明的特征:一是突发性。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具体内容等主要因素具有不可预测性,事发前没有任何征兆,或者事发前的征兆不足以引起人们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事件发生。往往令当事人猝不及防。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餐厅爆炸事件等。二是破坏性。高校突发事件总是伴随着对其正常的教学、科研、生活秩序,对师生人身、财产或学校稳定、声誉造成严重危害和巨大破坏。如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甲型H1N1流感在高校突然暴发流行引起的恐慌事件等。三是渗透性。高校突发事件的主要当事人是学生,每个学生都关联着社会上的一部分群体。学校通过学生与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件发生后,容易造成学校与社会人群联系的集中强化,甚至短期对峙。如学生非正常死亡引发的责任划分及经济赔偿问题。四是相对封闭性。大学校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部位、影响等相比较其他突发事件具有相对封闭性。如2008年汶川地震后。震区学生的心理干预问题,基本在校园内可以解决。五是绝对开放性。高校突发事件虽具有相对封闭性,但是作为社会突发事件的组成部分,以及由于高校突发事件具有的渗透性,事件发生后的解决必然离不开社会干预。如个别高校针对某国外言论组织的校外游行事件,必然要有公安等社会力量介入。六是规律性。高校突发事件虽然具有随机突发性,但是从事件本身的发生过程来看,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也是研究突发事件的基础。

高校’“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痊愈期”。潜伏期是突发事件潜在的累积酝酿过程,各种促发因素在复杂条件和环境下共同作用,不断进行着量的积累。这一阶段一般时间较长,因素较为复杂,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有着提前或延迟作用。爆发期是潜伏期各种促发因素的集中释放,是发生质变的阶段,各种消极因素得到集中宣泄,对当事人造成严重影响,其破坏性严重,强度大、时间短、冲击性强。持续期是事件发生后,得到初步控制,在各方力量的介入推动下,事件得到逐步解决的过程。痊愈期是高校突发事件本身已经终止,得到基本解决,但是事件发生后,仍需人们从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的阶段。

二、高校宣传部门在校园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定位

高校宣传部门肩负着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开展对内对外宣传、推进校园文明建设、维护学校思想政治稳定等工作。宣传部门的职责更多地被认为是务虚的,常常被忽视。尤其是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传统的行政处理程序中几乎没有宣传部门的影子,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突发事件圆满顺利解决的难度。高校突发事件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单凭学校行政管理来处理问题。高校宣传部门除了要在校园突发事件中及时、准确、客观信息外,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好桥梁中介作用和助推保障作用。根据突发事件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及特点。宣传部门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主要表现在:

1.在事件潜伏期要当好调研员和宣传员。

虽然高校突发事件在潜伏期爆发征兆不明显,但这并非意味着突发事件在此阶段与宣传部门无关。相反,未雨绸缪总要好于亡羊补牢。宣传部门在潜伏期的作用是排查化解矛盾,消解消极因素的聚合,阻止或延缓突发事件的发生,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工作。

一要当好调研员。思想调研工作是宣传部门主要职责之一,也是摸清突发事件发生诱因的关键环节。通过调查,了解掌握广大师生所需所想。根据师生的思想动向做出研判,对各种思想动向可能导致的种种行为进行分析推断。重点筛选出可能对师生和学校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和问题,做到未雨绸缪。从而达到延迟或者阻止突发事件发生目的,为学校减少或者避免损失。思想调研工作要分清主次,在抓好日常调研的同时,要重点抓好重大时间节点、重点人群、热点问题等环节的调研,准确掌握情况,及时理顺情绪,妥善化解矛盾,力求使其不足以成为社会关注的负面热点。例如,大学生针对某国外连锁超市的串联游行事件,如果对大学生爱国情怀和国际关系有清醒认识,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调研和动态调查。合理引导其爱国情绪,则完全可以避免串联游行的发生。

二要当好宣传员。如何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减少突发事件对师生和学校带来的损失。是宣传部门在突发事件潜伏期里的又一重要职责。宣传部门要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种类。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做好相关突发事件的预防预演教育,不断强化师生对高校突发事件发生规律的认识,提高师生在突发事件中躲避伤害和加强自保的能力。营造正确应对突发事件的良好氛围。高校是人员高度集中的场所,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危险品管理等直接关系着师生安全。以消防安全为例,火灾发生后逃生技巧、逃生原则等知识的有效宣传,能够在火灾发生时给学生有效指导,最大程度上保护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如果再能结合消防演练,宣传教育效果将事半功倍。

2.在事件爆发期要当好联络员和介绍员。

爆发期时间短、破坏性强,会很快成为学校甚至社会的关注热点。此时,学校既不能封闭消息。也不能选择沉默。因为任何试图封闭消息的做法都是徒劳。关键时候的无语或失语只会为谣言的产生提供土壤,无益于突发事件

的解决,甚至会使事情更加复杂,学校工作更加被动。此时,应充分发挥宣传部门传达信息、构建信息平衡的重大作用,做到“先声夺人”,使宣传部门成为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成为消除谣言和澄清误解的中坚。

一要做好联络员。自事件发生开始,要积极主动地加强同校内各部门的沟通,全程参与,全面准确掌握突发事件发生的各种原因、造成的危害、影响程度和波及的人群等基本问题,做到信息真实、全面。如果突发事件已形成社会热点,造成重大影响时,宣传部门应积极主动同外界媒体联系,采取举行新闻会、召开新闻通气会、编发新闻通稿或邀请特约观察员等方式,向外界披露信息。维护第三方的知情权,保持公开透明、开诚布公和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以寻求事件圆满解决的有效途径。争取外界理解和支持,为事件的顺利解决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要当好介绍员。要根据学校应急工作领导组织的统一安排,及时、全面、客观地将突发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披露。这一阶段,宣传部门要做到第一时间披露不延迟、全面客观披露不隐瞒。宣传部门进行信息披露时。应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受关注程度、涉及人群和关注人群等问题综合考虑,决定披露方式、披露对象。

3.在事件持续期要当好解说员和报道员。

持续期是突发事件发生后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要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消除各方误解,对事件的进展情况及时准确地进行通报尤为重要。客观公正、及时全面地向社会和公众通报事件进展情况,才能真正实现纠正谣言、消除误解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一要当好解说员。宣传部门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将学校为消除事件破坏和对师生造成的负面影响等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向师生和外界通报,主动将学校工作展现在师生和社会的视野中,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宣传部门在通报事件进展中,要随时保持同媒体的联系,时刻关注包括互联网论坛、社区等在内的多种媒体对此事件进展过程的各种反应,将各种声音及时汇总、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并提出应对措施。要发挥宣传队伍作用,全天候监控网络舆论,并在坚持事实的前提下,本着依法顺利解决问题的原则,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向外界讲述清楚,对可能出现的误传误信进行拨正,开展必要的舆论引导,达到纠正谣言、消除误解和推进工作的目的。

二要当好报道员。宣传部门要跳出突发事件本身,从宣传教育的角度,在坏事中发现典型人物,树立榜样,推进工作。例如,非典期间,涌现出了一批尽职尽责、默默奉献的教师和学生:2008年汶川地震中涌现出了一批像教师谭千秋、女警蒋敏、护士陈晓沪等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树立和宣传好这些典型。才能发挥这些典型人物和事迹在鼓舞士气,坚定信心,夺取胜利上的积极作用。

4.在事件痊愈期要当好参谋员和纠错员。

痊愈期是高校突发事件本身已宣告结束,但是突发事件的整个发生过程及产生的影响并没有完全结束。宣传部门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深刻反思事件产生的原因,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消除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要当好参谋员。宣传部门在这一阶段要全面回顾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认真总结事件处理过程中典型的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并使之程序化,以资事后借鉴。同时查找不足,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改进工作。要细化工作,对突发事件各种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研判,形成客观准确的描述,提出可行性建议,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二要当好纠错员。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突发事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事件并未完全结束。还要认真分析和反思事件发生的动因,准确查找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切实落实整改措施。在此基础上,要加强督导,明确责任。确保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与此同时,还要做好突发事件直接影响人群的事后思想调研工作。及时发现事件处理过程中因工作疏忽造成的心理困惑和思想诉求,并认真分析研判,研究确定妥善解决问题的对策,避免由此可能产生的新问题。

事实上,目前高校已经基本形成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但是宣传部门在整个事件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尚未被准确定位。制度上的疏漏往往造成执行上的缺位,进而影响事件全局的解决。突发事件的阶段性过程为准确定位宣传部门在突发事件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提供了广阔舞台。宣传部门应该以校园突发事件发生过程的不同阶段为参照,结合宣传部门的职责特点,资源优势,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充分扮演好调研员和宣传员、联络员和介绍员、解说员和报道员、参谋员和纠错员等角色。充分发挥新时代、新背景下宣传部门在突发事件中的桥梁中介作用,并将其制度化、日常化,以期更好地发挥高校宣传部门在应对校园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范文

2021年卫生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的危害,在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迅速、规范地进行应急处理,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障经济发展,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天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及有关法规规定,结合南开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突发事件及其界定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的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影响公众健康的自然灾害、危害严重的中毒事件、影响公共安全的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放射性危害事件、各种危害健康的恐怖袭击事件、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健康的事件等等。辖区内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重大传染病疫情

1.发生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

禽流感暴发;

2.发生动物间鼠疫,发生布氏菌病和炭疽等流行;

3.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者多例死亡;

4.发生脊髓灰质炎野毒株感染病例;

5.发生罕见或者已消灭的传染病;

6.出现新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病例;

7.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

8.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重大疫情。

(二)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中毒人数超过30人或者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饮用水、食物中毒事件;

2.短期内发生10人及以上急性职业病或者职业中毒事件;

3.有毒有害化学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体性急性中毒事件;

4.有潜在威胁的传染病动物宿主、媒介生物发生异常;

5.医源性感染暴发;

6.免疫接种、药物预防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者死亡事件;

7.严重威胁或危害公众健康的水、环境、食品污染

和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泄漏等事件;

8.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9.发生生物、化学、核和辐射等危害公众健康的恐怖袭击事件;

10.放射性污染、丢失放射源和人员受超剂量照射等事件;

11.自然灾害引发的疫情或者中毒事件;

12.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二、工作原则

(三)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事件发生的意识,按照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建立并实行对可能引发各类突发事件因素的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四)统一指挥、属地负责

在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卫生局及有关部门要按照预案规定的职责开展工作。发生突发事件的区域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配合政府、街道办事处、卫生局及有关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五)快速有效、减少损失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不失时机地做出快速反应,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尽最大努力和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开展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的相关研究工作。及时总结控制工作成效,沟通信息,推广经验,完善应急处理技术规范。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方法。科学、规范、有序地处置突发事件。

三、组织指挥体系

(七)卫生局成立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由卫生局局长担任,负责领导、指挥全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办公室由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等科室、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

(八)成立评估和技术指导组织。

分设突发事件评估组、医疗救护技术指导组、预防控制技术指导组和检测技术指导组。各组由相应的专家组成。

(九)卫生局组建医疗卫生应急队伍。

(十)卫生局组建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设在卫生防病站。

四、参与突发事件处理的有关机构、组织职责

(十一)卫生局

1.负责草拟和修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报政府批转执行;

2.组织协调卫生技术力量,防止、控制突发事件的蔓延和继续发生;

3.对医疗救治、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取得的经验,不断完善各项防治方案;

4.组

织推动社会心理卫生、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咨询等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5.组织突发事件处置相关人员的培训;

6.建立检查制度。督导检查本预案各项措施在平时或者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实施情况。

(十二)防病机构(含结防所)

1.做好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预警;

2.确认突发事件性质。做出事件的发展趋势报告和评估;

3.负责核实疫情,提出疫点和疫区的划定意见。参与对控制疫情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疫点、疫区消毒隔离等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汇总、分析、评估疫情;

4.建立紧急控制物资储备库。储备消杀药品、检测试剂、防护用品和相关器械等;

5.对突发事件预防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后,提出改进建议;

6.对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价。负责对在医疗机构外死亡的传染性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消毒处理;

7.具体落实对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8.承担社会心理卫生、卫生宣传教育和预防医学咨询服务工作;

9.依据有关规定实施其它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10.承担对应急处理单位的技术指导工作。

(十三)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1.参加突发事件的现场取证和违法事实的调查工作;

2.监督检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或疫点、疫区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3.监督检查收治病人的医疗机构及有关卫生单位的消毒、隔离、防护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工作;

4.监督检查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5.监督检查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的疫情报告和突发事件中危害公众健康,造成人员病、死、伤的报告情况;

6.监督检查公共场所消毒;

7.监督传染性疾病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点环境的消毒的落实情况;

8.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消毒产品、防护用品的质量;

9.监督检查学校、托幼机构和公共场所等预防控制工作;

10.依法进行其它监督检查工作。

(十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1.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和突发事件所涉及病例的报告;

2.负责病人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工作;

3.负责病房消毒、隔离工作;

4.对医疗机构内病人或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排泄物进行卫生处理;

5.负责对医疗机构内死亡的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消毒处理;

6.协同疾控机构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相关检验物、样品采集等工作;

7.负责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个人防护;

8.进行疾病及有关防治科学知识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9.依据有关规定开展其它防治工作;

10.建设符合应急工作要求的门诊、病房。

(xx)医疗卫生应急队伍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常备机动队伍。由预防控制、医疗、卫生监督三部分组成。负责处置突发事件,参与和指导各级医疗卫生等机构进行应急处理。

1.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检验、事件的分析、评估和上报;

2.协助和指导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援、转运和后续治疗;

3.督导各项现场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

4.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业务培训和咨询等。

(十六)评估和技术指导组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成立评估和技术指导组,下设突发事件评估组及医疗救护、预防控制和检测三个技术指导组;承担社会心理卫生教育和咨询工作。

1.突发事件评估组: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信息,为公共卫生政策和法规的实施提供咨询;预测突发事件发展趋势,提出启动和终止预案的建议;

2.医疗救护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医院的诊断、救治和医疗单位内医务人员防护、消毒隔离等工作。负责重点病例的诊断。

3.预防控制技术指导小组:指导防止突发事件危害进一步蔓延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统计报告、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等预防控制工作。

4.检测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并开展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事件发生的样本采集、运送和病原学检测等工作。

(十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

1.突发事件发生时

(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组织工作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对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或相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监测、现场采样、疫点消毒等工作;迅速查找突发事件原因,并按照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要求,及时报告。

(2)提出防治措施、进行应急处理;协助各医疗单位进行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救治工作,对密切接触者或相关人员采取有必要的控制措施;全面负责疫点、疫区现场的防疫控制工作。

2.日常工作

(1)对传染病疫情和各类突发事件的信息资料以及其他国家、地区的相关疫情和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报告,为政府采取预防与控制应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组织制定相关工作方案,收集、整理相关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突出突发事件的预警功能。

(2)置备、储存、保管突发事件所需应急设备、药品器械,现场防护用品、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等。

(3)对相关疾控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进行

模拟演练并对演练结果进行评估。

(4)组织开展社会心理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五、突发事件应急报告

(十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发现突发事件,必须在1小时内向卫生防病机构报告;

卫生防病机构应迅速进行核实,并在2小时内报告卫生局和市卫生防病中心;卫生局必须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报至政府和市卫生局;政府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报至市政府。

(十九)卫生防病机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首次报告内容包括未经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隐患的相关信息,应说明信息来源、危害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可能原因、病例发生和死亡分布及可能发展趋势和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通过《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

(二十)卫生防病机构在进一步调查基础上,尽快做出阶段和总结报告,阶段报告包括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

总结报告包括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总结,分析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防范和处置建议。通过《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

(二十一)卫生局(含卫生防病机构)在接到毗邻

地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相关疫情通报后,要做好应对准备,必要时应及时通知辖区疾控和医疗机构。

(二十二)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现严重威胁或危害公共健康的水、食品污染、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泄露、发射性污染等特大、重大事故时,主管部门、当事单位、个人要立即向卫生局和有关部门报告。

(二十三)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六、突发事件分级(执行市级分级标准)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事件划分为四级: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

(二十四)蓝色预警

1.发生腺鼠疫,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20例;

2.其他省市已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发生、本市存在传入可能,但未发现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

3.发生霍乱,1周内发病10例以下;

4.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100人,无死亡病例报告;

5.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下,未出现死亡;

6.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10~50人,或轻、中度放射损伤人数3~10人。

(二xx)黄色预警

1.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周边省市及地区疫情上升;

2.1周内霍乱发病10~30例,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区(县);

3.1周内在一个区(县)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4.在一个区(县)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5.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或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在学校、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的;

6.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7.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50人,或死亡5人以下;

8.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51~100人,或轻、中度放射损伤人数11~20人。

(二十六)橙色预警

1.局部地区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续发病例,或发生局部暴发;

2.腺鼠疫发生流行,流行范围波及2个及以上区(县),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及以上;

3.霍乱在一个区(县)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及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区(县),1周内发病50例及以上;

4.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区(县),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5.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其他区(县);

6.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7.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8.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及以上;

9.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101~200人,或轻、中度放射损伤人数21~50人,或重度放射损伤人数3~10人,

或极重度放射损伤人数3~5人;

10.鼠疫、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霍乱、脊髓灰质炎等菌种、毒种丢失。

(二十七)红色预警

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区(县),并有继续扩散趋势;

3.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涉及多个省份,并有扩散趋势,造成重大影响;

4.发生新发传染病或已消灭传染病;

5.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200人以上,或轻、中度放射损伤人数50人以上,

或重度放射损伤人数10人以上,

或极重度放射损伤人数5人以上;

6.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认定的其它特别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七、应急处理

当接到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蓝色预警级别)报告后,卫生局应立即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并对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必要时,向政府提出成立区级应急处理指挥部的建议。同时,迅速组织医疗、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理工作,并按照有关规定,向政府和市卫生局报告。

发生较重、严重、特别严重(黄色、橙色、红色预警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报告市卫生局和市政府,并进行应急处置。

(二十八)启动预案

1.当天津市突发事件达到黄色预警程度时,卫生局应急办公室根据黄色预警的要求,将有关情况立即上报政府和市卫生局。

2.当突发事件达到橙色预警、市政府决定启动市级预案时,卫生局提请成立区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并

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和处理需要,设置由有关部门组成的若干工作组。

(二十九)应急措施

应急处理工作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落实各项控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

1.区卫生局在征得区政府同意或批准后,紧急调集、调配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进行应急处理工作。组织应急处理队伍迅速赶往现场,开展医疗救护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2.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急队伍到达现场后,尽快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计划和方案,对突发事件累及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3.实验室检测。卫生防病机构按有关技术规范采集足量、足够的标本,送市级或区级实验室,必要时送国家应急处理功能网络实验室检测,查找致病原因,协助市防病中心的病原查询和病因诊断工作。

4.划定控制区域。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区政府报经市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经市政府决定,可以对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对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根据污染食品扩散和职业危害因素波及的范围,划定控制区域。

5.采取控制措施。根据突发事件类别和应急处理需要,按规定采取以下控制措施:病人和疑似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易感人群应急接种,疫点消毒,水源保护,污染食品追回和封存职业中毒事故物品等。

区卫生局报请区政府可以依法发出公告,采取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业、停课;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等紧急措施。对流动人口进行预防工作,落实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

6.追踪调查。防病机构根据疫情线索,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查明传播链。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报情况。

7.开展医疗救治。区卫生局按照医疗救治方案启动指定的专门医疗救治网络,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别管理。对疑似患者及时排除或确诊。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和医疗垃圾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要进行传染病和中毒病人的报告。对因突发事件造成的病人,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接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相关的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方案进行现场救援、病人转运、后续治疗工作。对新发传染病作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必要时,请市卫生局或卫生部派出医疗专家组,参与和指导医疗救治工作。

8.督察与指导。区卫生局负责对辖区内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

9.普及卫生知识。针对事件性质,开展社会心理卫生、医疗卫生知识宣教,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应激和危机干预工作。

10.进行事件评估。应包括事件概况、现场处理调查概况、患者救治概况、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价等。

(三十)终止预案

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进展和突发事件专家评估委员会的评估建议,市卫生局向市人民政府适时提出预案实施终止的建议。区卫生局报告区政府后,执行终止预案。

八、工作保障

(三十一)技术保障

1.区卫生局负责建档,列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名单及相关个人技术档案资料。同时列出相对应的第二梯队名单及其技术档案资料。

2.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开展突发事件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建立考核制度。

区卫生局按照预案的要求,在市卫生局指挥下,统一组织、定期安排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演练工作。演练形式有:对单一突发事件从指挥到救治处理的全过程演练;局部演练;指挥系统、救治系统,涉及预案各系统、各单位、多发事件的全过程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由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系统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业务培训。平时要针对不同学科举办培训班。需要公众参与的应急演练必须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3.常规监测。加强实验室建设,按照市卫生局的要求,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监测、报告组织网络系统。包括: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组织网络、卫生监测组织网络、实验室监测网络、监测医院监测网络、突发事件报告网络等。

4.医疗救治网络。按因地制宜、平战结合、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医疗救治网络。该网络由指定的急救机构(包括市、区县急救机构和院内急救机构)、综合医院、市、区(县)传染病专科医院、后备医院及职业病防治机构组成。针对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别的突发事件,指定不同的医疗机构承担应急工作。医疗救治网络机构之间建立有效的横向、纵向信息连接机制。

5.信息系统。建立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决策支持与指挥调度的技术平台。承担辖区突发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应急处理工作。

(三十二)物资保障

1.建立已知可引起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处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常备储存系统。包括:诊断试剂库、血清库、疫苗库、药品库、特效毒剂库等。

2.建立与突发事件相关的诊断,救治仪器装备储备系统。

3.建立应急物资信息管理系统。明确各种物资的储备、运行、功能状态标准,确保可迅速调配使用。

4.健全应急物资资产更新规定和操作规范,并强制执行。确保应急物资使用时的可靠性。

(三十三)经费保障

1.为了保证我市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的正常运行,区卫生局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项基金,并建立相应的补充机制。

2.每年公共卫生事业经费的比例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应逐步提高到30%-50%;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区卫生局财务部门应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必要时,可向区政府申请专项拨款。

(三十四)人员保障

1.卫生局要组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备队,随时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2.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按照工作职责,配备各类

专业人员,并保证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性,保障日常工作正常运转;

3.充实专业技术人员,扩展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项目;

4.不断完善社区防疫网络。

5.第一中心医院、第三医院、第四医院、传染病医院、海河医院、医大总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单位作为突发事件发生时,市级指定的应急医疗救治单位。

(三xx)宣传教育

卫生局协调和组织有关单位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宣传画、册等各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事件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年一月二十六日

南开区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部门职责

一、环保局

根据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的需要,监管医疗卫生部门对医疗废水、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监控医疗废水、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和最终走向,记录废水、固体废弃物产量、处理量、排放量并上报;督查医疗机构对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和固体废物焚烧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等工作。

二、环卫局

根据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的需要,加强晨扫和日、晚两次保洁工作,做好重点路段水洗压尘工作。督查落实门前卫生责任制,做好全区垃圾转运站的内外环境卫生和消毒,做到生活垃圾集中清运,日产日清;全天候开放转运站并增加运输车辆,及时接纳重

点区域的生活垃圾。搞好全区环卫公厕清掏、刷保、消毒工作。及时处理群众热线反映的问题。严格管理道路污染,大力处罚和处理违章饲养的家禽和家畜。根据需要,加强处理突发事件地域的清洁工作。

三、公安南开分局

协助有关部门,依法强制管理拒不服从监控隔离规定的被隔离人员和外部闯入人员。依法严肃处理严重扰乱救治秩序的违法人员。开展专项治理违章养犬行动。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做好查处工作;协助社区做好防治突发事件的宣传工作。坚决打击借机制造恐慌、造谣惑众、哄抬物价、制售伪劣防护用品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必要时,选派警力全程驻守市传染病医院、防病站、医学观察所和突发事件发生地等重要场所,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四、爱卫会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四害,使蚊、蝇、蟑螂和鼠密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提高市容环境卫生水平;重点做好疫区及周边地区的消毒工作,防止蚊、蝇、蟑螂和老鼠传染病菌。

五、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大力治理外来商贩违章摆卖等乱摆乱卖和违章占路摆卖;严格清理违法经营盒饭、快餐和露天制售餐饮的马路餐桌及马路烧烤;彻底清理全区干、支道路两侧的餐饮、食品制售企业的里空外卖和露天加工;大力查处和拆除违章建筑,特别是严格治理对外来人口的违章建筑。联合有关部门,负责农贸、封闭市场防控工作的检查。

六、工商南开分局

加强市场巡查,强化对防治突发事件药品及相关商品生产经营的监管工作,依法严肃查处趁机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及相关商品,哄抬物价等违法经营行为;及时查处借机进行违法经营的不法行为。加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

七、建管委

全面负责对辖区建筑工地及其外来民工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督查各项防控制度的落实,专人负责各建筑工地外来人员的身体状况、外出登记、民工驻地及重点部位的督查工作;一旦发现施工人员出现传染病、中毒症状等,立即通报防疫部门,并立即进行对施工现场的消毒和有关人员的隔离。必要时,建立建管委、各建筑工地、卫生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例会制度,及时沟通信息,果断处理有关防控问题。

八、财政局

强化预算管理,保障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经费,并及时足额划拨。加强监督,确保经费专款专用。

九、交警南开支队

做好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备勤工作,及时处理交通突发事件。做好对重点医院和隔离区周边的道路疏导,确保交通畅通;严格安全检查。协助卫生等部门做好进津车辆所乘人员的体质监测和车辆的消毒工作;加强逐级报告制度。

十、教育局

全面负责辖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师生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督查系统单位做好教室、图书馆、食堂、实验室、宿舍、厕所等部位的清洁、消毒工作,保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消毒到位。督查系统单位制定应对突发事件预案、防控工作措施和建立应急队伍。督查系统单位设立隔离室;出现可疑症状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消毒和隔离。普及防控知识,提高师生自我防护能力;按全市统一部署,调整教学安排,合理安排学生生活。

十一、经贸委

全力组织好突发事件防控期间市场供应,做好市场监控;督查所属各经营单位的消毒、通风、依规购销货等防控措施的落实;联合有关部门,负责大中型商场与超市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检查。做好突发事件预防、治疗等工作必须的药品、器械、消毒药械、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工作。

十二、科委(科协)

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规,普及各种突发事件防治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公众科学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联合有关部门,负责驻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检查。

十三、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按照有关规定,协调市社会保障中心做好参保人员医治突发事件涉及疾病的医疗保险和其他保险工作。

十四、民政局

做好老年公寓的预防和救助管理工作,做好低保人员和民政救助对象的疫病救治和社会救助工作。

xx、武装部

协助街道办事处做好基层武装部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组织民兵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和防控突发事件宣传教育活动;建立防控突发事件民兵应急分队,建立预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十六、侨办、民宗办(外办)

负责区内归侨侨眷、海外华侨华人、在区外国人及宗教活动场所突发事件防控工作,加强疫情预防和其他应急措施;建立出入境人员的疫情报告制度

.

十七、房管局(含物业管理办公室)

负责区域内各物业管理项目单位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组建区物业管理项目单位突发事件防控工作联络协调组,开展互助和互检,做到监控管理不留死角;作好小区居民的预防宣传、保洁消毒和外来人员登记等防控工作;督查全区物业管理项目单位突发事件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实;及时受理业主投诉。

十八、物价局

有效监控药店、医院、超市、市场经营的药品和相关商品价格,依法从严处理拒不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明码标价规定和价格干预措施的单位和个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受理群众投诉,稳定价格和群众情绪。

十九、文化和旅游局

加强和规范网吧、歌舞场所、电子游戏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督查娱乐场所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联合有关部门,负责文化娱乐业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检查。

二十、质量技术监督局

认真做好突发事件防控相关产品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以次充好等制假售假行为;督查食品加工企业落实从业规定的情况。

二十一、消防南开支队

做好执勤备战工作;督查火灾救援中心的各种防护措施的落实;做好参战人员和器材装备的洗消工作,防止二次感染。及时调集所需警力及器材,应对处理突发事件时出现的其他紧急情况。

二十二、招商办

督促大中型企业落实防控突发事件总经理负责制,协助企业做好防控管理和防控知识的宣传工作,正确处理好企业生产经营和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关系。联合有关部门,负责外资、合资企业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检查。

二十三、宣传部门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市区有关突发事件防控的指示精神,广泛信息收集,全方位搞好对内、对外的宣传报道工作;多角度、多侧面宣传突发事件防控的科学知识,营造全民参与共同抗击的良好氛围。

二十四、供水、供电、商业部门(经贸委)

负责保障医疗机构、卫生防病机构和医学观察留验场所等部门的用电、用水和有关生活用品的供应。

二xx、街道办

组织各街道办事处做好社区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督查指导各街道办事处突发事件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帮助整改;及时协调街道办事处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共同做好突发事件防控工作。

二十六、卫生局

组织协调卫生技术力量,防止、控制突发事件的蔓延和继续发生;负责疫情监测并及时准确上报疫情动态;负责突发事件病例、确诊及疑似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提出疫点、疫区实施管制的建议;负责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指导并实施消毒和隔离工作;医疗救治

第7篇: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范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保不齐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为了尽可能减小事故造成的不良影响,时常需要预先编制应急预案。我们该怎么去写应急预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反恐的应急预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反恐的应急预案范文1

为了提高和预防对恐怖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在商场内发生恐怖事件时,能有效控制局面迅速有序地处理事件,减少一切不良影响和损失,明晰各部门和员工的职责及处理流程,切实保护商户及顾客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维持商场正常经营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一、建立反恐紧急应急小组

总指挥:XX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组 员:商场全体人员

二、建立处置暴力恐怖事件的基本原则

处置暴力恐怖事件要以平息事态、控制局面、防止扩散、减少损失为主要原则。针对不同性质的事件采用的制止、宣传、保护、求援、疏散等方法。围绕维护员工的生命这一中心,有条不紊的开展应急工作。

三、职责

1、总经理办公室:恐怖事件处理的总指挥与总协调。

2、商管部、安防部:协调处理恐怖信息与事件的现场控制,协助公安机关对恐怖信息事件的排查和调查处理,疏导和维持现场秩序。

3、财务部:负责事件中的用车安排,事故中受伤人员送医院救治和事后索赔事宜,后勤食物及物资的供应,清洁现场卫生。

4、维修部:事件处理中水、电需求最大满足、

5、其他各部门:岗位责任区域的检查,全力配合公安机关和安防部对事件的处理工作。

四、具体事件的处理办法:

1、暴力

①如没有伤及人员的情况下应以教育为主,劝说其放弃伤害他人、及破坏正常秩序的行为。

②如已伤及他人,应予立即制止,以抢救伤员为主,如情况继续恶化应以武力制止。

③注意观察暴力组织者的行为、特征。条件许可的话,当即擒获;不具备条件,也要想办法接近、控制,等待公安、武警或其他队员到时再擒获。 ④注意收集、保护证人。

2、爆炸物品

①如发现不明爆炸物,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同时采取隔离措施,疏散人员集中至安全地带并保护好相关人员。

②严禁人员进出加强事故地点保卫、巡查工作。

③报告公安部门,请求派人排暴并协助其工作。

3、袭击计算机网络

①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汇报,有条件的记录下具体时间、次数、袭击目标、造成的损失等第一手资料。

②严禁无关人员进出机房,同时将消息控制最小的范围,防止泄露机密。

③立即报警,请公安相关部门前来侦察、破获。

④病毒检查并消除。

⑤请专家重新设置保护措施。

4、抢夺、抢劫、盗窃

①如发现罪犯嫌疑人没有离开商场内,立即通报出口保安员监控,并在第一时间想领导小组汇报,同时组织围捕。

②如发现罪犯嫌疑人已离开商场内,立即向领导汇报,然后检查商场的财产安全情况

③如犯罪嫌疑人已伤到人员,应立即通知医务室和保安机动分队,拨打120急救电话,并组织抢救。

④如罪犯嫌疑人在可监控的范围内,立即组织追捕,捉拿嫌疑犯。

⑤保护好现场、证人,在公安部门到来之前,严禁无关人员进出。

5、投毒

①如发现是邮件,应立即报告领导小组,同时,集中所有可能接触到的人员在某特定区域,加以保护,等待公安等有关部门前来检查、检验,同时提供相应的证据。

②如发现是放置的,应立即保护好现场,严禁他人出入,同时报告领导小组,请求公安等相关部门前来解决。

③查明毒源并切断毒源,保护好现场,严禁他人进出。如是煤气泄露,应携带防毒面具进入,关闭阀门,打开窗户通风并报煤气商场进行维修。

④如毒源蔓延,立即疏散人员至安全地点集中。

6、谋杀

①如犯罪嫌疑人没有离开事发现场,应立即向领导小组汇报,同时组织围捕。

②如犯罪嫌疑人已离开现场,立即保护好现场,保护好证人。

③第一时间报警,请公安部门前来侦破,同时提供相应的'人证、物证等。

④如罪犯嫌疑人在可视范围,立即组织围捕。

7、纵火

①立即启动放火、灭火预案进行扑救灭火,同时拨打“119”报警电话。

②保护好现场,引导消防车进入商场内,严禁无关人员进出现场。

③如罪犯嫌疑人在现场,立即组织围捕。

④灭火后,注意保护好现场,统计损失。

8、绑架、挟持人质,勒索

①如罪犯嫌疑人在现场,应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汇报,同时采取围捕方式包围。

②正面宣传教育对话,“请不要伤人,有话好商量”以情感化,放下凶器。

③保护好现场,严禁无关人员进出现场。

④立即报警,请求支援。

⑤如罪犯嫌疑人已离开,应保护好现场痕迹等证物、证人等待公安部门前来侦破。

⑥如罪犯嫌疑人已逃离商场可视的范围内,应立即追捕,同时首要考虑人质的安全,等待公安部门前来解决。

五、工作程序

1、安防部接到指令后,立即组织全体保安员,协助公安部门按区域分组对全商场重点部位展开排查,对重点嫌疑人、可疑藏匿物品进行搜查,对存放爆炸物品现场进行控制,设置隔离警戒疏散人员,配合公安人员对重点位置(洗手间、垃圾筒、会议室等)进行现场控制和排险、抢险工作。

2、商管部接到启动预案指令后,配合公安人员查看门口监控录像进行排查。

3、维修员到现场配合事件处理中用水、用电的需要。

4、财务部接到启动预案指令后,安全员、医务人员、行政车队司机做好待命,随时抢救受伤人员,准备好救护或应急用车。

5、经过公安机关排查和各部门的检查处理,由总经理视情况预案的解除指令。

6、各部门员工在反恐过程中,对工作严重失职,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7、全体员工要做到内紧外松,保持冷静,切勿惊慌,不得对内、对外泄露和传播恐怖信息,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

①、各部门应加强请示汇报,不得压情不报、慌报、误报、错报、漏报。

②、所有员工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积极配合,确保任务完成。

③、各部门在检查过程中,若发现可疑物品时,不要私自搬动或打开包装,保护控制好现场劝阻员工靠近,应立即上报通知专业人员鉴定后再进行妥善处置。

关于反恐的应急预案范文2

一、 目的

为了提高对恐怖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景区接待的的安全进行,保护所有游客和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制订本预案:

二、 成立处置暴力恐怖事件的应急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建立处置暴力恐怖事件的基本原则:

⑴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游客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暴力恐怖事件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⑵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景区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暴力恐怖事件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⑶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成立处置暴力恐怖事件的应急小组,各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实行分级负责制。保安部要重点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制定严格的值班巡逻制度。后勤部做好日常水电设施的安全管理,防止有人潜入破坏。餐饮部做好库房管理工作,负责人加强检查次数,严防有人投毒破坏。各子公司做好游客集散区管理,发现有人员异常聚集,立即上报。

⑷严格遵循平息事态、防止事态蔓延,减少损失为主的原则。针对不同性质的事件采取制止、宣传、保护、求援、疏散、等方法,确保迅速控制局面,保护游客和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应急工作。

四、 应急处置方法:

(一)首先要迅速报告信息。在发生暴力恐怖事件时,要迅速报告处置暴力恐怖事件的应急小组组长,在没有伤及人员的情况下,以宣传教育为主稳定当事人情绪,并组织周围人员疏散防止事态的扩大蔓延。如有人员受伤,应急小组人员要立即组织实施救援。

(二)处置暴力恐怖事件时的同时,应急小组人员要迅速报告主要领导,并注意观察事态的特征准确判断事件的严重性,甄别情况并立即报警请求支援。

(三)主要领导到场后,迅速报告上级政府机关相关领导,并请示指示,以现场警务人员为主配合警务人员进行处置。保护好人员安全和现场,并积极协助公安部门组织安保力量保护现场、疏散群众、维护景区安全。

(四)、总结报告。以详细报告形式,书面报告上级部门,报告内容如下:

1、 当日值班人员姓名。

2、 发生攻击的时间,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 处置的过程,处置的时间,电话上报的内容,接电话的人员的姓名。

4、 是否造成负面影响,应急处置是否得当。

关于反恐的应急预案范文3

为加强重大突发危机事件处理的综合指挥能力,提高紧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确保我校迅速有效地处理各类重大突发危机事件,将突发危机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发生的恐怖袭击人员入校袭扰事件、校内发现不明物体(装置)事件以及火灾事故、敏感时期维稳工作、交通安全事故、校舍安全事故、食物中毒事故、传染病爆发流行、校园伤害事件等。

二、校园青年应急处突队主要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居安思危,及时准确地掌握学校的安全状态及动态,提出反恐处突工作的对策和措施;在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做好反恐处突应急处置工作;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保证各项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2、工作小组

(1)协调总指挥:王向忠,全面组织、指挥全体师生开展预防、先期处置、自救和疏散工作,协调与有关部门开展抢救及现场处置工作。

(2)信息联络组:

职 责:负责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指挥报告并拨打“110”、“120”、“119” 电话,负责与各方面的联系协调,负责当前情况的汇总上报等。

(3)应急处置组:

职 责:佩带防卫器械,发现有恐怖犯罪侵害行为,能制止的要及时奋力制止,不能制止的要与犯罪分子巧妙周旋,为警方援助赢得时间,在有利条件下设法制服犯罪分子,转移抢救受伤人员。

(4)秩序维持组:

职 责:分责组织学生隐蔽、疏散和秩序维持工作,最快最大限度地将学生撤离至安全区域。

(5)后勤保障组:

职 责:组织校内力量,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并为其他小组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

三、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原则。一旦发生涉校安全或恐怖事件,各小组要处在临战状态,各就各位,5分钟内到达工作岗位。要在10分钟内上报教育局。1小时内上报书面材料。

2、主动抢险、迅速处理原则。事件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有效救援。

3、生命第一原则。事件发生后,把救护师生生命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4、科学施救,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态扩大原则。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要迅速判断现场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险源,避免应急处理过程中再次发生人员伤亡。

5、保护现场,收集证据原则。在实施救援过程中,要尽可能对现场进行有效保护,收集有关证据,为公安等有关部门查找原因,正确处理提供依据。

四、事故处理程序及办法

1、学校保安、值班人员应加强来人盘查登记,对图谋闯入的不法分子应坚决阻止,禁止进入校园。

2、获得突发性恐怖事件信息的师生、保安及值班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向协调总指挥和信息联络组报告。

3、各小组接到预警信号后,做出迅速反应,根据职责,各司其职,有效控制,把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4、校内发现不明物体(装置)事件处理办法。学校内发现不明物体(装置),要立即向公安部门和领导小组报告,并及时设置隔离带,封锁和保护现场,同时迅速组织学校师生紧急疏散,等待公安等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5、饮用水污染事件处理办法。发现学校饮用水污染,要紧急对水源进行有效隔离,并立即向卫生部门和领导小组报告,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4、校园爆炸事件处理办法。学校发生爆炸事件后,要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并立即向公安等部门和领导小组报告。及时设置隔离带,封锁和保护现场,迅速疏散师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继发性危险,防止次生事故发生。要认真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做好物证搜寻、排除险情工作,防止再次发生爆炸事故。

6、火灾事故处理办法。学校发生火灾事故,要在第一时间全力组织师生疏散和自救工作,同时立即向119指挥中心和领导小组报告,安排人员配合消防部门组织救人和灭火抢险工作。要配合医疗机构妥善安置受伤人员。

7、食物中毒事件处理办法。学校发生师生食物中毒事件,要立即向卫生部门和领导小组报告,并迅速组织人员将中毒者送至附近医院进行救治。并对食堂炊管人员进行监控,对食堂进行隔离管理,等待有关部门进行采样化验。

8、师生非法聚会事件处理办法。学校主管领导、分管领导、行政办公室、德育处、安全保卫办公室、保卫人员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按照职责分工制止事态的蔓延和发展,力求将影响降到最低水平。

第8篇: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范文

第一条为加强办税服务厅管理,有效处置区国税局办税服务厅发生的突发事件,提高预防和处置应急事件能力,保障区国税局办税服务厅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维护国税系统干部职工和纳税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市国税局办税服务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法》,结合区国税局的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所指突发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影响办税服务厅纳税服务窗口正常工作的紧急事件。

突发事件主要包括的内容:

(一)税收业务类:主要包括办税服务厅人员在受理税务登记、申报征收、认证报税、发票发售、发票代开、文书受理等税收业务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即时处理,造成纳税人在办税服务厅内严重排队拥挤等事件的情况;

(二)信息网络类:主要包括办税服务厅应用的各类软件因网络不通畅、机器故障、断电等原因无法正常运转,影响办理正常业务的情况;

(三)公共安全类:主要包括发生大声喧哗、吵闹、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各类不文明现象,影响办税服务厅正常税收工作秩序的事件;

(四)事故灾害类:主要包括火灾、水灾、雷电、爆炸、触电、疫情等;

(五)其他类:其他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影响办税服务厅正常工作开展的紧急事件。

第二章应急处置原则

第三条应急事件的处置应坚持下列原则:

(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增强忧患意识,建立健全应急工作机制,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与应急相结合,把保障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认真做好应急事件的各项预警预防工作。

(二)统一领导,分级处理。市区国税局成立应急事件处置领导小组,对应急事件实行统一领导,负责处理本辖区内办税服务厅发生的应急事件。

(三)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充分发挥税务人员的作用,提高对应急事件的反应和处置能力,综合运用法律、行政、调解等多种手段果断处置应急事件,把不良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

(四)因情施策,区别对待。要严格区别对待应急事件中的组织策划者与一般群众。对组织策划者,要密切关注动态,把握有利时机,根据上级指示,严密控制,妥善处置;对一般参与者,认真做好宣传疏导劝阻工作。

(五)保障运行,注重实效。应急事件发生后,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确保办税服务厅各项业务能够及时正常开展,先行处置纳税人需办理的涉税事宜,待应急状态解除后,再补办相关手续。

第三章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第四条区国税局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一),统一领导办税服务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具体负责指挥、控制、协调应急事件的处置。

第五条应急领导小组下设业务组、技术组、保障组和综合组。

业务组由纳税服务部门负责人任组长,负责协调、处置业务性应急事件,在应急事件处置期内向上级相关部门报送业务问题提报单,并在应急事件处置完毕后向应急领导小组报送业务性应急事件处置报告;

技术组由信息中心负责人任组长,负责协调、处理技术性应急事件,在应急事件处置期内向上级信息中心报送技术问题提报单,并在应急事件处理完毕后向应急领导小组报送技术性应急事件处置报告;

保障组由办公室负责人任组长,负责应急事件处置期内设备供应、车辆安全等后勤保障工作;

综合组由征管部门负责人任组长,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应急事件产生的原因、影响的范围及造成的后果,监督应急事件的处置,提出应对应急事件的措施,改进应急事件处置的方法。

第六条办税服务厅应急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由各部门按职责承担,负责区国税局突发事件处置、宣传、报道的组织、协调工作。

第四章应急决策程序

第七条应急领导小组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组长或副组长及时召集有关成员初步研究事件情况,并立即通报相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同时按照有关规定上报上级管理部门,启动应急预案。

第八条应急领导小组召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紧急会议,研究应急处置工作,经确定后由分管领导以及相关部门迅速组织实施,确保人员及时到位。

第九条突发事件处置完后,要及时总结,形成书面报告,并提出加强处置应急事件工作的建议,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第十条突发事件如需对外宣传解释,由区国税局统一做出,未经市区国税局领导同意,其他任何人不得擅自向新闻媒体透露事件的相关信息及发表言论。

第五章应急处置程序

第十一条加强对办税服务厅各项工作的领导,严格执行纳税申报期领导值班制,同时加强与辖区公安部门的联系,保障办税服务厅的工作正常开展。发生应急事件时,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别启动应急处置程序:

(一)应急领导小组要及时对办税服务厅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指导,及时开展疏导、劝解和处置工作,并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随时与各有关方面保持联系,及时沟通情况。

(二)应急领导小组了解原因、经过及诉求等相关信息后,要认真做好书面记录,指引当事人按照有关规定提供资料,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能当场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要明确下一步处理办法及时限。

(三)办税服务厅按照要求,在办理期限内回复当事人、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处置情况。若涉及的问题超越办税服务厅管辖权限的,要在规定处置时限内向应急领导小组请示与办理相关的回复、报告。

(四)办税服务厅应及时掌握接待处置工作中的相关信息,并向急领导小组报告情况,情况紧急或当时不能了解清楚的,应先报简要情况,再报后续情况和处置结果。

第十二条税收业务类应急事件处置程序:

发生税收业务类突发事件后,办税服务厅人员要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向纳税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维持好现场秩序。同时,应急领导小组业务组应立即组织人员通过增开窗口等方式进行疏导分流,对当场无法办结的业务,原则上只要资料齐全,要先行进行受理,并明确告知纳税人办结时限;保障组应积极提供帮助,负责设备供应、车辆安全等后勤工作;综合组监督应急事件处置的同时,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应急事件产生的原因、影响的范围及造成的后果,以提高应对此类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无法处理或需向上级请示的,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报告市局相关负责人。

(一)税务登记业务按以下应急流程处理:

纳税人提交资料齐全且自愿留存资料的,能够当场办理的受理即办;无法当场办理的,应收取资料,妥善保管,做好登记,待业务处理恢复正常后及时办理并通知纳税人;

纳税人提交资料不全或不愿意留存资料的,应当一次性告知所需补充的资料,做好登记,待业务处理恢复正常后及时通知纳税人补办;

因突发事件导致纳税人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办理税务登记业务的,办税服务厅应出具情况说明,不予处罚。

(二)发票发售业务按以下应急流程处理:

对购买发票的纳税人,原则上不留存纳税人的资料,可登记纳税人的联系方式,待业务处理恢复正常后及时通知纳税人。

(三)发票认证业务按以下应急流程处理:

原则上不留存纳税人的发票资料,做好登记,待业务处理恢复正常后及时通知纳税人;

纳税人自愿留存资料的,应收取资料,妥善保管,做好登记,待业务处理恢复正常后及时办理并通知纳税人;

因突发事件导致纳税人在规定期限内无法办理认证业务的,经办税服务厅出具情况说明,由应急领导小组报请上级税务机关按照相关规定协助处理。

(四)税控企业报税业务按以下应急流程处理:

原则上不留存纳税人的资料,做好登记,待业务处理恢复正常后及时通知纳税人。

(五)申报征收业务按以下应急流程处理:

纳税人提交资料齐全且自愿留存资料的,应收取资料,妥善保管,做好登记,视同已受理,待业务处理恢复正常后及时办理并通知纳税人;

纳税人提交资料不全或不愿意留存资料的,应当一次性告知所需补充的资料,做好登记,待业务处理恢复正常后及时通知纳税人;

因突发事件导致纳税人在规定期限内无法办理申报业务和税款缴纳业务的,由办税服务厅出具情况说明,不予加收滞纳金和罚款。

(六)文书受理业务按以下应急流程处理:

纳税人提交资料齐全且自愿留存资料的,能够当场办理的受理即办;无法当场办理的,应收取资料,妥善保管,做好登记,待业务处理恢复正常后及时办理并通知纳税人;

纳税人提交资料不全或不愿意留存资料的,应当一次性告知所需补充的资料,做好登记,待业务处理恢复正常后及时通知纳税人补办。

第十三条信息网络类应急事件处置程序:

发生信息网络类应急事件后,办税服务厅人员要于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向纳税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理,原则上先手工进行受理,并向纳税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应急领导小组技术组成员应第一时间负责对网络系统进行修复。同时,积极协调其他部门或单位进行解决。对于系统无法修复的情况,经市局有关领导批准,应协调其他部门采取“同城通办”等有关措施进行解决。

(一)排队叫号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在叫号机显著位置公告并向应急领导小组技术组组长报告,同时抄报分管领导。技术组要及时向维修单位联系维修事宜。同时,办税服务厅采取人工排队的方式办理涉税事项,增加导税员维持办税服务厅秩序。当天不能解决问题时,要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税收征管信息系统遭受破坏或其他原因导致系统瘫痪时,应急领导小组要立即查明事故原因和系统受损情况,按要求上报市局相关领导,属市局职责范围内的事项由市局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属电力、电信原因导致事故发生的,要立即与电力、电信等部门协调,保障系统的电力供应和线路畅通。属人为破坏引起的此类突发事件,要及时通报公安机关,彻底追查事故原因,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十四条公共安全类应急事件处置程序:

发生公共安全类突发事件后,办税服务厅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综合组报告,综合组有关责任人要立即引导纳税人到后台进行沟通调解。经了解后如确属工作人员的错误,应由工作人员及时向纳税人道歉,并保证不再出现同样的问题;如果不是,向纳税人解释说明,以便排除误解。对于其他公共安全类事件,办税服务厅人员上报应急领导小组后,应急领导小组各部门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理,需其公安部门协助的,应立即进行协调处理。

(一)此类事件发生时,应急领导小组综合组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迅速向市局报告情况,事态紧急时应立即向110报警求助,控制事态发展。

(二)办税服务厅要迅速控制现场,为保证办税服务厅秩序,可将当事人带至指定的分流处置场所进行分流,同时要迅速查明事件原因,并耐心做好纳税人的宣传解释工作,现场主管领导要在职权范围内立即给纳税人以答复;处置工作需要其他部门协助的,应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处置工作。

(三)应急领导小组综合组主要领导要及时对办税服务厅进行指导,并派员指导事发地办税服务厅开展疏导、劝解和处置工作,并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随时与各有关方面保持联系,及时沟通情况。

(四)办税服务厅相关负责人了解原因、经过及诉求等相关信息后,要认真做好书面记录,指引当事人按照有关规定提供资料,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能当场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要明确下一步处理办法及时限。

第十五条事故灾害类应急事件处置程序:

发生事故灾害类应急事件后,办税服务厅人员要立即组织疏散或妥善安置纳税人,并积极开展自救,确保纳税人和自身安全。应急领导小组要立即与公安、交管、医疗卫生部门联系,以便及时取得帮助。同时,应急领导小组要维护办税服务厅现场秩序,保障公共财产及纳税人财产安全,做好现场的防火、防盗等防护工作,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事故灾害类事件要立即上报市局相关领导。

(一)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

1、应急领导小组应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害现场,摸清情况,立即向市局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报告;紧急情况下要根据具体灾害需要,先行拨打110或119报警台和120急救台报警后,再向市局报告。

2、办税服务厅在外部救援人员到来之前,组织工作人员开展自救。自救的重点和顺序为:受伤人员、税收票证、财产物资。对抢救出的税收票证和财产物资,由应急领导小组指定两名以上税务干部进行登记和保管。

3、转移后的第一时间要安排专人清点人数,核对本单位转移出人员,对外单位人员要造册登记。

4、受抢救器械、装备等客观条件限制,办税服务厅自身无法实施自救时,应全力确保受伤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并派员维护现场秩序,等待专业人员到场救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灾害现场。

5、及时将受伤人员送到医院救治,通知伤员家属,协助家属做好对伤员的护理。

6、灾害现场处理完毕后,向市局上报灾害情况书面报告。

(二)各种重大流行疾病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

1、在高危疾病流行期间,要在办税服务厅开展相关的疾病预防宣传,并根据疾病预防中心的统一部署,发放有关的疾病预防药物,预防和避免疾病的感染和流行。

2、在办税服务厅发现疑似病例时,发现人要立即向办税服务厅负责人报告。对发现的疑似病例进行必要的隔离处理,联系120送医院确诊。此后第一时间内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3、如发生的流行疾病得到当地疾病控制中心证实,确属危害性较大,应急领导小组经市局批准,可以采取封锁现场、停止办公等必要的保护措施,并向纳税人公告,争取纳税人谅解。

4、对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体检,请求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提供帮助,尽快对办税服务厅进行消毒处理,力争尽快恢复正常工作。

第十六条其他类应急事件处置程序:

发生其他应急事件是,办税服务厅人员要立即上报应急领导小组,并做好应急处理。对于重大突发性事件,要立即上报市局国税机关。

第十七条秩序重建

突发事件消除后为不影响办税服务厅继续开展工作,事发单位要立即恢复正常工作秩序,继续开展各项工作。对于突发事件消除后,由于办税服务厅软、硬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无法正常运转且办税服务厅无能力自行解决问题的,由应急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办税服务厅各相关事项。

(一)办税场所或其内设硬件设施受到严重破坏,短期无法修复的,应急领导小组应请示市局相关领导,经同意后,指定相邻国税办税服务厅代为办理相关涉税事项,或在原地搭建临时工作场所开展工作。

(二)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受到伤害,且无法安排后援力量的,应急领导小组请示市局相关领导,经同意后,从全市系统内抽调人员支援。

(三)由于受到突发事件影响,办税服务厅虽受到一定影响、不能立即恢复正常秩序,但可预计恢复正常工作时间的,办税服务厅要立即在突出的位置张贴公告,告知纳税人恢复正常工作的时间。

第十八条奖惩制度

办税服务厅发生突发事件后,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及现场工作人员要团结一致、全力以赴采取有力措施平息事件,根据表现分别给予奖惩。

(一)对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预警及时、处理果断、有效保护生命安、公共财产或控制措施妥当的部门或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由于主观原因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突发事件进一步演变,导致更大损害的,须按相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确定责任人的顺序为:办税服务厅负责人(包括在办税服务厅值班的其他领导)、单位主管办税服务厅工作的领导、单位负责人、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办税服务厅没有及时上报的除外)、突发事件现场的党员干部、突发事件现场的其他工作人员。

第十九条宣传教育

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程序,明确各级领导和各岗位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任务和职责。在制定方案时,要结合市区局国税局实际情况,详实具体,方便操作。

加强宣传教育,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紧急情况下转移、逃生、安置等演练活动,增强市区国税系统干部职工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市区局国税干部职工应急反应、处置能力,确保市区国税局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国税队伍的和谐稳定。

第六章附则

第9篇: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范文

  关于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1

 

  为确保幼儿园的安全与稳定,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减少公共财产和幼儿人身、财产的损失。依据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如下:

  一、制定预案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北京企业治安保卫责任制规定》《北京市安全技术防范管理规定》《公安部61号令(2002年)》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及突发事件的界定

  本预案适用于本园所属范围。突发事件指:幼儿园内部正常工作状态下突然发生的恐怖袭击,自然灾害、火灾、爆炸、各类恐吓及由于人员遽然聚集引发的可能致人伤亡的秩序混乱事件。

  三、工作预案的内容:

  (一)幼儿园情况幼儿园情况:

  本园始建于×年,现园长:××,幼儿园园舍建筑面积×㎡;全园教职工50人。幼儿园园舍为三层楼房,每层楼东西两侧各配备消防栓一套,每层的重点部位配备灭火器共4个。幼儿园疏散通道有明显的箭头标志,一层楼的东侧和中间各有一个安全出入口。

  幼儿园上级集团领导部门电话:xxxx。

  (二)组织领导:

  调整好幼儿园自上而下的各级安全责任人:

  组长:××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各班组班长

  (三)机构设置:

  1、指挥部组成:

  幼儿园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成员为指挥部成员,现场总指挥由组长担任,组长不在现场时由副组长担任。

  2、指挥部职责:

  全面负责指挥协调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四)指挥部下设五个组

  1、指挥组:

  人员组成:安全组长、副组长基本职责:负责指挥协调;掌握情况,及时报告;组织有关人员按预案对现场进行果断处置。

  2、疏散组:

  人员组成:各班班长;基本职责:在现场指挥组指导下,坚守岗位,依据预案措施及疏散路线、顺序、有秩序地疏散教师与儿童,疏散完毕后有秩序撤离。

  3、救护组:

  人员组成:幼儿园保健医护人员及班级保教人员基本职责:保健医负责将伤员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进行简单救治后,与社区医院取得联系及时救治。

  班级保教人员安全保护好本班幼儿按指挥部的命令,组织好幼儿安全疏散

  4、外围控制组:

  人员组成:保卫工作人员(门卫、幼儿园领导及消防人员)基本职责:负责维护幼儿园大门,出入口秩序,疏导教师幼儿有序撤离,引导专业部门人员进入现场进行处置。

  5、装备保障组:

  人员组成:××

  基本职责:提高保养各种处置突发事件物资准备。

  四、处置原则:

  1、快速反映原则。处置突发事件要坚持一个"快"字,信息上报快;部控制快,预案落实快。

  2、现场指挥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指挥人员要亲临现场,全面掌握情况,准确分析局势,果断做出正确的指挥判断。

  3、设置警戒原则。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要迅速疏散现场周边人员及贵重物品,设置警戒,保护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4、降低损失原则。在处置控制方法上要妥当,要以维护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确保幼儿园教职工、幼儿人身、财产安全为工作重点,力求做到尽量减少社会影响、人员伤亡、降低危害。

  5、基本装备原则。指定固定地点,将处置突发事件的一定装备保存好。具体装备器材:应急灯、强光手电、电喇叭、灭火器等。

  6、协调配合原则。幼儿园全体教职工要明确职责、任务,按照预案分工,互相协调,通力配合,对突发事件进行妥善处置。

  7、追究责任原则。根据处置突发事件中指挥部及各组职能任务分工,划清权限职责。突发事件发生后,对未能落实预案有关要求造成幼儿园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应按处置突发事件预案职能任务分工。依据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五、预案启动:

  幼儿园发生恐怖袭击或接到恐吓电话可能造成人员恐慌局面失控时;爆炸或发现爆炸物,火灾或局部发生火灾,人员拥挤踩死踩伤、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等应立即启动预案。

  六、处置措施:

  幼儿园发生启动预案中提到的某种事件后,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指挥部在接到突发事件警情后,应立即向公安部门报告(110),再向上级部门领导汇报,并宣布启动处置预案。

  2、全园各部门立即停止案头工作,按各组职责,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立即组织幼儿按疏散路线有秩序地尽快撤离到指定地点,并清点好幼儿人数上报指挥部。

  3、控制所有出入口,立即封闭现场,设置隔离线,组织专人维护现场秩序。不得移动可疑物。

  4、协助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置,并为调查取证提供线索。

  5、如发现可疑爆炸物、接到恐吓电话时,要冷静处置,尽可能拖延时间与其周旋,记住其语言特征,有条件时进行录音,为公安机关侦破提供线索。

  6、遇到局部发生可控火情,要果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情蔓延,迅速扑灭。

  七、工作要求:

  1、全体教职工要高度重视处置突发事件工作,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并增强自身的责任感。

  2、全体教工人员在工作中要提高防范意识,发现可疑人、可疑物或可能造成某种事件发生的苗头及时上报。

  3、做好日常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幼儿与全体教职工安全。

 

关于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2

 

  为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及时控制和有效消除公共饮食服务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危害,预防食物中毒,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及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设立学校食堂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组长:校长田孝民

  组员:办公室主任——陈国生 总务科科长——房慕钦

  安全办主任——牛自凯 教务科科长——刘俊英

  主要是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对事件的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评估,负责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负责协调有关方面人力物力的调动,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协调和对外信息工作。

  (一)应急小组下面设立三个分队:

  1、现场处置小队。由总务科副科长和宿管办主任负责组织现场保护、现场勘察、疏导交通和维护现场秩序,医务室、总务科、食堂管理员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调查取样,2小时内报告上级卫生部门。

  2、医疗救援小队。由教务科负责,组织医务室对中毒人员进行医疗救治。

  3、思想工作小队。由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班主任,负责做好师生思想工作,稳定学生情绪;负责学生家长的思想疏导工作。有出现死亡病例时,负责做好中毒人员家属的接待、安抚、抚恤和善后处理工作。

  二、事故处置步骤

  (一)在食品供应过程中或学生用餐时,发现食品感官性状可疑或有变质可疑的,及时上报总务科,经确认后,立即停止出售该类食品并撤收该批全部食品封存。同时由医务室密切观察已食用过该类食品的学生身体的变化情况,若确认为食物中毒,立即上报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小组(或当天值班领导)。

  (二)班主任或课任老师发现本班学生就餐后有类似食物中毒可疑病情后,应立即报告医务室,由医务室人员初步检查确认,做出以下措施:

  1、观察诊断病情,对症处理。

  2、如确认为食物中毒,应做好以下工作

  (1)初步诊断、治疗、护理患病的学生,用“催吐法”协助中毒学生吐出有毒物。校办或当天值班领导立即拨打120及时送医院急救。如中毒学生较多,情况紧急,可向就近医院寻求提供紧急救援。立即报告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小组(或当天值班领导)

  (2)确认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后,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救援小组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并按本预案组成指挥部:组织指挥抢救工作,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抢救,向教育局主管部门报告。做好以下工作:

  1、责令有关部门和人员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应活动。

  2、政教科长组织班主任进行全校紧急排查,通知有疑似中毒现象的学生紧急集中到校医务室进行临时处理。

  3、总务科科长和医务人员对现场进行取样、检测,分析是否有人为的可能。同时应立即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并留存病人的吐泻物。严重者,应及时转往就近大医院。办公室主任应及时调配车辆,以最短时间送至医院救治。

  3、由总务科科长负责立即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报告时间距离发病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4、政教科科长组织医务室要深入各班级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病情调查,向中毒人员了解就餐场所、所吃食品、发病人数及所出现的症状,并及时上报。

  5、总务科副主任负责向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提供就餐人数及就餐名单,负责协助卫生行政部门现场检查就餐场所的卫生状况、卫生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办理情况,分析中毒原因及可能造成中毒的食品,封存现场及可疑食品,追查食品及原料的来源,追缴售出的可疑食品,对病人的吐泻物及可疑食品进行采样,送上级部门检验。

  6、食堂管理人员保护好现场,封存一切剩余可疑食物及原料、工具、设备、保护好中毒现场和食品留样,防止人为地破坏现场,等候卫生执法部门处理。

  7、食堂经营人、食堂管理人员要协助卫生部门做带菌检查和取证工作,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对发生事故的食堂,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所有人员原地待命,协助调查。

  8、班主任负责通知学生家长并协助医务室护理患病学生。

  9、政教科、团委做好师生思想工作,稳定学生情绪。

  10、办公室主任负责向新闻部门解释工作,负责学生家长的思想疏导工作,协助学校领导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11、总务科科长负责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障抢救机动车、药品、消毒用品到位,保障抢救中心必须品的供应。

  13、安全办主任做好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维护学校治安秩序。同时,对有关当事人采取监控保护措施,防止逃逸或发生意外。根据卫生行政部门意见,调查食堂工作人员的平时表现、社会关系以及纠纷情况,控制可疑人员,必要时对中毒现场进行隔离和。

  三、信息保障

  1、事件发生后,设立专门电话:

  2、视情况召开通报会,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稳定学生情绪。

  3、校办公室牵头,总务科、医务室配合,在事故发生后6小时内写出事故书面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食堂名称,食堂负责人姓名,中毒人数;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及采取的措施;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有关事项;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并及时上报指挥部,保障信息畅通和信息的准确性,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4、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限客观如实的逐级上报,不得随意散布消息。

  四、物质保障

  1、学校团委要充分利用广播、校刊等,对广大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食物中毒相关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提高广大师生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大力开展爱校卫生运动。

  2、医务室平时应做好处理食物中毒事件各项物资(如用于“催吐法”所需的温开水、一次性杯子、脸盆,检查床,被子,枕头等)的储备工作。

  3、事件发生后,总务科应立即采取启用储备物资、集中设备、统一调配、校外调剂等有效措施,组织其他食堂做好食品供应工作,确保学校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行。

  4、应急小组要统筹安排,紧急调用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应急小组的统一指挥和调配。

  五、善后处理

  1、各部门配合学校做好中毒人员的安抚工作,待上级部门的检验报告出来以后,确定责任。对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对致残、致病、死亡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助和抚恤;对事故主要责任人员,按有关规定处理。

  2、事件处理完毕后,学校食物中毒应急小组,要组织各部门认真总结,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加强管理,汲取教训,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同时向上级部门做出书面报告。

 

关于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3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防患于未然,避免在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来临时,惊慌失措,造成新的、更大的损失,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紧急疏散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紧急疏散实施的三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

  首先召开领导组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其次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广泛宣传发动,进行部署;最后召开教研室会议进行具体分工,班主任召开本班学生会议,进行宣传、布置、落实。其间,学校通过致家长一封信、校内广播、网上公告、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发动,使学生、全体教职工及家长认识到紧急疏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组织实施阶段

  成立二个小组(指挥组、后勤组)和一个办公室。指挥组负责每个楼层和每个班级的撤离顺序,学校领导决定何时开始实行撤离;后勤组负责校园广播和医疗保障,办公室负责整个疏散演练的相关工作。

  指挥组:

  后勤组:

  办公室:

  说明:

  3、总结提高阶段

  每次演练结束后,召开总结分析会,首先请班主任汇报有关工作,然后分析本次疏散的不足和成功之处,以便使以后的疏散演练,更加科学、合理。

  三、紧急疏散的决定

  紧急疏散是在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来临时,为了避险,迅速将人员由危险场所撤往安全地域的行动.实施紧急疏散难度较大,其行动自身也极具危险性,因此,不到紧要关头不可实施,而必须实施时则应当机立断。紧急疏散的决定由校长或副校长做出。

  四、紧急疏散的信号及

  紧急疏散的信号有电铃和哨声两种:在电源和电铃系统可以使用时,宜采用电铃信号,电铃信号为连续的两短一长声;在电源或电铃系统损坏或不便使用时,可采取哨音信号,哨音信号也为连续的两短一长声.信号的由决定紧急疏散的校长或副校长通知信号员、网管教师或体育教师实施,也可随机指定人员实施,紧急疏散信号从开始,应连续不断,直至全部人员撤出危险场所方可停止。

  五、疏散通道划分

  1、上课班级的学生撤离顺序:

  (1)每班靠近前后门的座位两个学生负责打开前后门。

  (2)班级学生按先从第一组开始最后至最后一组依次离开教室,且分前后两门同时撤离,若座位数为偶数,则一分为二,若座位数为奇数,则靠近楼梯口的多分一个座位,每班安排两名教师,前门为班主任,后门为教师(当堂授课),指挥学生撤离。

  (3)同楼层班级的撤离顺序:(附示意图)

  ①教学楼上:各班所走楼梯通道依次是:每层楼的东边两个教室东楼道,每层楼西边的两个教室走西楼道。班主任、教师跟在本班后面撤离,前一个班撤完后下一个班接着撤离。顺序为从一层到七层依次撤离。(东边杜明刚负责、西边童兴振负责)

  ②实验楼上:从501机房开始撤离,按照从靠近门口的学生依次是:走西楼道。班主任、教师跟在本班后面撤离,前一个班撤完后下一个班接着撤离。(李着江负责)

  ③行政楼上:从行政楼楼梯下(同样先低层,后高层)。(张爱标负责)

  ④一楼班级:直接撤离到达指定场地。(任春华负责)

  (4)对中间楼道,学生靠本班教室近的内侧行走。

  (5)不同楼层班级的撤离顺序:按楼层顺序(一、二、三…)下楼。

  (6)由杜明刚负责在教学楼东楼梯口,指挥学生下楼,童兴振负责在教学楼西楼梯口,指挥学生下楼,李着江老师负责在实训楼楼梯口,指挥学生下楼,二层各班学生撤完,才可让三楼学生下楼,依次进行。

  (7)学生在下楼梯时,必须慢行。不得跑步下楼,防止拥挤、踩踏。

  (8)学工处相关人员(王剑波、张小红)在一楼负责指挥疏散。

  2、课间和自由活动期间疏散通道划分

  课间和自由活动期间紧急疏散通道以学生个体所在位置划分,发生突发事件即在操场或其它安全地带找到所在班级集合。

  六、安全集结地域:(在田径运动场有具置划分)

  学生撤出后,应尽量靠远离建筑物一侧的道路,迅速向田径运动场指定位置集结。撤出教学楼的学生,应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或部位,选择路线前往广场集结。到达安全集结地域后,各班应集中,各班班长和体育委员应主动招呼本班同学向一起集中。通过报数统计本班人数和损伤情况,并迅速报给班主任,班主任再报给年级主任,并采取相应措施关照学生。各年级主任报政教处汇总后向校长室报告学生撤离情况。

  七、教职工任务分工

 

关于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4

 

  1、校领导、分工干部带领各班班主任等人员巡视各班级师生撤离情况。

  2、所有教职工在指挥帮助学生撤离后,也要撤离到安全区域。

  3、决定紧急疏散的校领导要全面掌控情况,在命令紧急疏散信号的同时,根据需要应及时拨打“119”、“120”、“110”等相应请求救援电话,并安排学工处一人专责迎接救护人员和车辆的到来。

  4、班主任分别在教学楼上的分布图如下。

  八、疏散要求

  疏散要求依次快速、安全下楼到指定位置集合。

  1、听到警报声后,大家要沉着冷静,听从指挥。全校师生应立即有序地进行疏散,学生不在收拾任何物品,及时打开教室门,班主任应在指定位置指挥自己班的学生疏散。

  2、在下楼梯时,学生应保持一路纵队,尽量靠边有序行进,不准相互拥挤,避免跌倒。如有跌倒,后面的一、两名学生应快速将其扶起,其他同学要绕行,不准围观、拥挤。

  3、疏散过程中,发生意外,如出现碰伤、扭伤等情况,应有老师进行救护,撤离到安全地带后再找校医对其治疗。

  4、到达安全点集合完毕,各班应由班长报告本班的学生人数,是否有受伤等情况。

  5、疏散撤离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由总指挥宣布本次紧急疏散演练结束后,各班学生有序列队回教室。

 

关于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5

    为确保校园各类突发事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得到处理,保障我校全体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校园内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和身心健康的火灾、地震、洪灾、公共卫生、环境污染以及人为的破坏等重大安全事件。

  一、组织与指挥

  (一)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及相关科室、教研组主要负责人组成,校长任组长。

  1、指挥有关教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教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者实施求救工作

  3、根据需要对师生员工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报请上级部门迅速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4、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5、对本校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督察指导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生命第一”的原则组织,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学校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对部门组织或负责的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前应有预案,并根据学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发生事故,主动纳入学校预案工作程序。

  (四)应急状态期间,领导小组各成员必须保证通信网络畅通。校内各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本部门(年段)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配合、服从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的督察和指导。

  (五)学校内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当服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处理突发事件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突发事件涉及的有关人员,对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及采取的措施,应当予以配合。

  二、监测与报告

  (一)开展突发事件巡视监测。任何人员都有巡视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责任,值周教师、教学活动的带队教师、学校安全门卫等教师更有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职责,一发现事件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苗头,应向学校领导汇报。

  (二)建立信息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信息,采用逐级汇报制度,事件第一发现人应及时向学校汇报,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主管部门汇报,并随时与上级单位保持密切联系。

  (三)严格执行学校重大事件报告程序。对于各类突发事件,应迅速判断事件性质,根据事件性质,及时向社会、政府各救治排险机构求救,并向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逐级汇报。在得到指示和未得到指示前,对事故可能影响善后处理的现场、证件证物等要进行保护。

  (四)突发事件向外情况,需要经校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同意,在确定性质的.基础上以集体形式,不得主观臆测、夸大其词,或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鉴定核实后作出决定。任何人员都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三、应急调查与救治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校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在进行事件调查和现场处理的同时,学校应当立即将突发事件所致的伤亡病人送向就近医院,对无法判断伤情的伤病员,应及时报警求救求援。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学生管理部门、保卫部门应立即保护现场、采取疏散、隔离等措施,加强学生管理,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学生心态和情绪稳定。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可以采取临时停课、放学、疏散等措施,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事件情况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

  (五)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性质,应及时与涉及事件的学生家长、教师家属联系,在适当条件下,告知事件原因、处理结果,或者联系家长进行救治。

  四、应急预防监控措施

  (一)火灾

  学校全体师生发现校园火灾均应及时报警,迅速向学校领导汇报。发生在教育场所的火灾,教育活动必须立即停止,并对人员进行安全转移或疏散。如果有伤员,及时抢救。涉火人员必须提交火灾原因的书面报告。补充如下:

  1、火势比较大,靠学校自己的力量难以扑灭,应立即拨“119”报警。

  2、重点部位或其邻近发生火灾,靠学校自己力量无把握短时扑灭,可能危及重点部位,应立即直接拨“119”报警。同时采取自救措施,转移物品,打开消防通道,疏散人员,隔离电源。

  3、一般火灾情况(火势较小、火势发展慢、损失小、靠学校自己力量可以扑灭)应立即组织自行扑火,事后将火灾发生时间、地点、情况、扑火经过、采取的灭火方式和起火原因与后果等以书面形式报学生处。

  (二)恶性伤亡事故

  当学校内发生人员伤亡的恶性事故时,应立即保护现场,并报告学校应急预案处理领导。对未死亡人员学校应采取现场急救,无法或无能力救治、或者无法判断伤亡情况,应及时向相关部门(xx门、医疗救治中心等)报警。

  对恶性伤害事故的原因要进行及时调查,实事求是,配合各部门提供相应证据证件。事故的处理根据调查结果以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处理。

  (三)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

  应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等待医疗部门治疗。加强预防控制措施,防止造成疫情扩散。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应及时采取如下措施:

  1、对全校师生员工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发放必要的防护用品。在公共卫生场所完善洗手设备,提供流动水、洗手液、除菌消毒肥皂。

  2、所有师生居所、工作室、人群聚集场所要增加通风的时间和强度。教育师生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增强抗病能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搞好居室卫生,勤晒衣被。

  3、建议师生员工尽量避免接待外地来访的客人,各种集体性人员聚集活动推迟或取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集体活动。

  4、一旦发生疫情,严控外来人员进入,教育学生自我保护,限制学生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对我校外出工作人员、学生实行登记制度,经医院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才能复学。

  5、学校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

  发生自然灾害,必须以生命第一,学校可以采取必要的停学。对影响师生安全教育教学活动,都应及时作出安排,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在上下学路上可能危及学生生命安全的,应及时告知家长接送或在路上护送,也可以报警。对可预见性自然灾害,应在未发生灾害前,作出安全部署,对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龙卷风等,应尽力采取保护和自救措施,事后应及时施救,并向事实情况通过汇报程序汇报。

  1、产生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配合环保部门紧急疏散全校师生,并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疏散过程维护好师生的秩序。

  2、平时对全校师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环境污染自护自救教育。

  (五)人为破坏

  1、加强校园保卫和巡逻,阻止外来人员进入校内。

  2、发生爆炸、投毒等恶性事故,及时报警。学校应保护生者,进行人员安全疏散,对伤员进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