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孩子思维专注力培养范文

孩子思维专注力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孩子思维专注力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孩子思维专注力培养

第1篇:孩子思维专注力培养范文

晚上好!感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这次的家长会。借此机会,我就数学方面的一些想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现在要求孩子预习了,那就要学会读数学书。语文书是读出来的,数学也是读出来的。所有的知识,内涵都包容在数学书里的每一句话,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编者对知识的重点概括,每一个问题都是点睛之笔。如果孩子仔细去品读,读通每一句话,读懂每一个知识点,读清每一个数量关系,那么一定能学会、学好。

主要是指导学生从4个方面去读数学书:

①读例题。在预习时要求学生读例题,并初步领会解题方法;

②读插图。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的插图,更具体、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文字的内容;

③读算式。要求学生准确地读出算式,弄清算式的意义;

④读结语。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结语逐字逐句地理解分析,以便准确地把握。

读书时可以大声读,可以边读边讲自己联想到什么,可以家长提出问题再让孩子读,也可以孩子读完后家长提问孩子。方法很多,根据孩子自身情况选择。

二年级的数学学习同一年级相比,抽象知识增多,难度加大。有些孩子难以适应,再加上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

下面我分三个方面跟家长交流:

一、关于课堂:

数学课堂四十分钟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数学较其他学科而言,更注重方法和思维,课堂上学懂了,就会一通百通,课后稍加练习巩固即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在课堂上肯定是积极认真地参与学习,手脑并用。我们班上的情况也是这样,我注意留心观察过,那些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往往是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同学。课堂上需要老师的再三提醒,我想在家里您能督促一下效果会更好。

1)要指导孩子会听老师的话,注意听老师每一节课所讲的教学内容、重点和学习要求;

2)注意听老师在讲解例题时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

3)注意听老师对关键字词的理解,

4)注意听老师每节课的小结和对某些较难习题的提示分析。

二、关于作业:

1、对于作业,请您更多的关注孩子作业的认真程度。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一份作业的认真程度,就说明孩子在做作业时的专心程度。孩子的作业认真,说明孩子在写作业时,是用心的,是专注的,那么作业所能达到的效果就会非常的好,起到了巩固提高的作用。如果孩子的作业非常潦草,说明孩子写作业时,是漫不经心的,是三心二意的,那么,这样的作业就算是写10遍,也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如果孩子们没有用心的写作业,请务必监督孩子重新认真完成。

例如计算题,总有孩子出错,看错数字、抄错数字、得数漏写等等。态度要端正、方法要得当,具体说就是要“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一看,即看清题目,有那些数和运算符号。

二想,即想好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算,即分清每一步的计算方法,并仔细计算。

四查,即做到计算时及时检查,有没有抄错和遗漏的。

2、对于订正作业,有的同学的习惯相当好,能非常快的改完交上来,因为学习就是一个理解知识,改正错误,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很重要,没有改错,可以说学生就没有提高,但也有一部分同学非常的磨蹭、拖拉、相对来说,学生的错题都不是太多,能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改完,没有改完多是因为拖沓。我们的数学作业也不多,所以,您觉得您的孩子有特别拖拉的坏习惯,请您在晚上回家多关注一下,叮嘱他把前面作业的错题尽早改完。

3、提优训练:对于一些数学成绩优秀的同学,对于他们,做一些数学书上的题目已经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了,我建议各位家长能够选择一本提高拓展的数学练习对他们进行训练,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力。如果想让你的孩子思维更活跃,成绩更提高一些,那思维的训练十分有必要。当然,要考虑孩子本人的兴趣,不能太强求。

三、对家长的一些建议:

下面请允许我冒昧地给家长提几点要求。

一、监督孩子做作业

家长监督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监督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建议每位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准备一个专门记作业的小本子,确保孩子能准确地记下每天的作业。

2、监督孩子专心完成作业。杜绝边写边玩的现象,作业效率很重要。

3、监督孩子认真书写,帮助孩子正确对待家庭作业。

二、检查孩子每天的家庭作业

建议每位家长每天能拿出二分钟时间来检查一下孩子的作业,以及前面的作业是否及时改错。这样做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你作为家长对他的关注,也有助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而不是在某一天,被孩子的作业或者考试分数吓一大跳。

三、帮助孩子学会分析题意

读不懂题目要求,是低年级学生的一大的困难。让孩子自己去读题,读出声,看他是否会连贯地把题目读通顺。有的孩子认字太少,有的不会断句,题目没读懂,肯定很容易出错。多练习读题能力就会有进步,最终要做到会在心里默读题目,找准题中关键词,弄懂题意。

本班孩子的特点是比较活,好动的孩子比较多,当然也很聪明。这样的孩子更要注重好习惯的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用,好习惯一旦养成,便会一直坚持下去。做为父母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1.专心致志。孩子小,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而家长应严格要求并经常提醒孩子在上课时,一定要用心听讲,聚精会神,不要作小动作,更不要说话影响别人听课。回到家时要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养成放学及时做作业,按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之后再做其它事情的好习惯。

2.独立思考。父母对孩子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问题,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一道题怎样解决,而是要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3.认真细致。孩子的作业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去完成,而有不能草率马虎。这就要求内容正确,书写工整,按时完成等方面。为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正确率与责任感,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要求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

4.培养孩子活跃的思维。不要以大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提问,要善于培养孩子勤思的优点,对他们的提问进行恰当的鼓励与表扬,并能及时更正孩子的错误想法。对孩子接触的事物家长要多讲,多启发诱导,千万不要对孩子的提问不理不睬,这样会使孩子有问题也不敢问。依据生活理解数学,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有些数学知识较抽象,容易混淆,我们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创造生活情境,让孩子在实际体验中理解知识。如“一个数是78,比另一个数少2,另一个数是多少?很多孩子认为比一个数少几,就应该减几。而实则应该是:78加2等于80,另一个数应该是80。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运用实例帮助孩子去理解和认识,促进孩子在数学认知、空间理解、想象力等方面的发展。

5.培养周期学习习惯。掌握学习周期,培养孩子按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这样的周期学习的习惯。

总之,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今天我先说这么多,今后还会和大家常交流。也希望大家能给我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关于计算

10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

1分钟10到15题

第2篇:孩子思维专注力培养范文

一、幼儿坚持性培养的实施

1.创设良好的环境

不少家长抱怨孩子做事没长性,孰不知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孩子思维活动需要连续性,经常受到干扰和打断,他们的心就静不下来,长此以往,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和热情了,孩子的坚持性差就不难理解了。因此,当孩子正在做事时,爸爸妈妈应该坚决做到不打扰他,给他一个沉下心来全心全意做事的环境,相信孩子做事的坚持性是会提高的。其实,只要孩子的注意力允许,就让孩子多沉浸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吧。孩子那种注意力集中的沉浸和陶醉,本身就是坚持性的一种很好的体现。

2.根据幼儿的兴趣,合理安排活动

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安排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幼儿在兴趣性强的活动中坚持的时间长于在兴趣性弱的活动中坚持的时间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坚持性。比如,让那些好动、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在游戏中担任警察的角色。二是根据幼儿的特点,故意安排他们参加不感兴趣的活动,要求并鼓励他们像警察叔叔一样,坚持把事情做完,以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他们的坚特性。

3.帮助孩子制定计划

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让孩子有明确的目标。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家长可以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或分步骤让孩子完成,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对较难完成的事,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给孩子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教孩子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巧。爸爸妈妈应该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把握好孩子的承受能力。尽量避免超出孩子的忍耐程度,因为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会降低积极性,有一种受挫的感觉,不利于毅力的培养。但如果孩子完成得很好,就可适时加大挑战性。

4.给孩子难易适当的任务

家长给孩子的任务要难易适当,让他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完成,这样他才有自信心和成就感,才会坚持把任务完成,把事情做好。如果任务太多太难,孩子一看完成不了就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放弃。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家长可以将其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或分步骤让孩子完成。家长还应该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把握好他的承受能力,因为孩子一旦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就会降低积极性,有“受挫”的感觉,这样就不利于对其坚持性的培养。但如果孩子轻易地就能完成得很好,家长可适时加大任务的难度。

研究发现,坚持性可以通过确立成就目标得到增强。正如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安排活动那样,也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和坚持性安排活动。对幼儿提出超出他的水平但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这样,幼儿既有信心又有能力去完成任务。同时,对能坚持完成任务的幼儿应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这对于培养幼儿的成就意识,增强坚持性是行之有效的。

二、培养幼儿坚持性的意义

1.坚持性的培养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社会性是指人在形成自我意识,进行社会交往,内化社会规范及道德准则,进行自我控制及表现其社会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坚持性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还是内化社会规范及道德准则的过程,在幼儿期都表现为一个不断反复的、逐步完善的渐进过程,如果缺乏坚持性,则幼儿的社会性不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这一点可在“果汁软糖”实验中得到证明。在该实验中,研究者让一些4岁的孩子挨个进入一间空旷的房间,并对每个孩子说:“这颗糖是给你的,但我要出去办点事,如果你等我回来之后再吃,我就再给你一颗。”对这颗糖,孩子们的态度千差万别:有的迫不及待当时就吃下去了,有的稍作犹豫但终于还是吃了下去,有的则坚持等待。研究者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表明,这些孩子上中学时,那些在4岁时能以坚韧换得第二颗糖的孩子通常独立性强、自信、开朗、社会适应性强;而那些早年经不起软糖诱惑的孩子则更多地表现出孤僻、易受挫折、固执,并往往屈服于压力,逃避挑战。

2.坚持性的培养影响幼儿的智力水平

第3篇:孩子思维专注力培养范文

此时此刻,陈一昕的父母却表现得相当平静。父亲陈认为,陈一昕虽然聪明,但绝对不是智力超群的神童,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一系列成绩,除了他自身的努力,还得益于从小打下的基础。

这位曾经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的博导爸爸,将自己的教子心得概括为三条:一是早教,重视孩子学龄前特别是三岁前的智力训练。二是培养自学能力、韧性及耐心,让孩子保持学习的专注,做事扎实透彻,养成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三是活学活用,强调应用性。

三岁看老,好习惯是养成的不是天生的

陈一昕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陈现在是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院长,是位博士生导师、教授,母亲李秀兰是扬大教务处的一名教师。爷爷和大伯也都从事教学工作,全家曾被表彰为“全国五好家庭“。

陈一昕一岁多的时候就开始认字,两岁的时候,爸爸就让陈一昕开始学写日记,用最简单的话记下每天的事。

这种训练有人认为过早,可是陈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一岁看大、三岁看老这句俗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科学资料显示,脑部细胞的整个缠结过程70%至80%在三岁前完成。三岁以前脑力活动的基本功能如果不能得到应有的开发,后来的训练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其中,阅读是打开眼界了解世界的窗口,因此,陈将儿子的早期教育规划分为三步走,即识字、阅读、写作。孩子思维简单,缺乏耐性,只要求他每天写一句话,比如今天妈妈带我去别人家玩了,比如上街买什么东西了,遇见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除了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陈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营造一种英语氛围,不管陈一昕是否听得懂,每天只要在家,他都抓紧一切时间播放英语。在他看来,语言虽然发音不同,但是语境、语法、表达方式的抑扬顿挫有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提早介入英语,虽然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不无益处。

孩子生性好奇,对于外界世界往往会提出很多为什么,有的家长因为无暇顾及,往往应付了事,甚至所答非所问。可是陈夫妇却总是引导孩子发问,在日常的沟通中,也经常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探求未知的知识。为了培养陈一昕的数学能力,陈没有让孩子从枯燥的加减乘除学起,而是给孩子讲解数学主要是研究推理的,教授加减法的时候,陈就会给儿子举例:爸爸个子最高,但是如果站在地上测量是一个数值,如果坐在板凳上测量,数值就会相对减少,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应该用减法。

在许多家庭中,遵循的往往是传统的严父慈母的教育模式,往往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陈和妻子李秀兰却协调得很好,总是从最好的最适合孩子的方法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夫妻间如果出现分歧,俩人总是坐下来商量。

每天晚饭后的学习时间,爸爸妈妈在一起学习,陈一昕则在自己的房间学习。陈一昕上学后,爸爸严格规定,无论作业多少,都必须在十点前就寝。开始的时候,妈妈经常会借故去孩子房间看看,不是送个苹果,就是倒杯水。这种做法遭到了陈的强烈反对,他说:“你想想,孩子学习能否效率高,最重要的是能否专注,你进去一趟,孩子的思路必然会被打断。再说他边吃边学,结果哪边都没干好。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这些细节必须注意到。”妻子最终还是遵从了丈夫的意见,事实证明,这些细小的环节恰恰是决定陈一昕以后在做学问时心无旁骛的主要秘诀。

跳级成功,自学上了科大少年班

陈一昕进入扬州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以后,学习任务加重了。有的家长每天紧盯着孩子,孩子抽空玩一会,家长会一个劲儿地唠叨,结果孩子在玩的时候也惦记着学习,因为没玩够,学习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作为教师的陈对于这种心理十分了解,所以他对儿子提出的要求是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学会专注,学习和游戏要区分开,该玩的时候一定尽情玩,一旦投入到学习中去,就要集中精力。

有一些家长对孩子“不放手”、“不放心”,一味要求他们用“拼时间”的方法来完成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几乎不给他们一点儿主动发展的空间。陈却不这样,他要求儿子在课堂上一定充分消化吸收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放学后的时间则由孩子自行安排。

许多家长往往寄希望于题海战术来培训孩子,陈认为做题是必须的但不是绝对的,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针对性,善于总结自己学习上的经验和规律才是弥足珍贵的。

正是因为父亲的良性引导,陈一昕对于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浓厚兴趣由此被激发,他先后获得扬州市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一等奖。由于参加各项奥林匹克竞赛屡获全国大奖,陈一昕还被称为“奥林匹克少年”!

陈认为,教书无非就是教人如何读书,如果一个学生懂得了如何读书,那么就不会在乎老师教授多少,真正的学问是靠你自己去一点点摸索研究的。有了这样的理念作为指导,陈一昕在初中阶段就自学了高中物理、数学等学科。在父亲“优势发挥法”的建议下,他从自己最擅长也最感兴趣的数学物理入手,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自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关或者比较枯燥的部分,此时,陈除了给予解答与指导,更多的时候,建议儿子先将这部分内容暂时搁置一段时间,等学完了下阶段的,再回过头来解决就相对容易多了。陈一昕开始的时候还不太相信,后来有了几次类似的经验,对于这种学习方法就驾轻就熟了。他好奇地问父亲这是为什么,父亲告诉他:“数学家华罗庚早就说过,数学上有些难题如果停留在一个基础上是很难弄清楚的,但是等学习了下一步后,再解决前面的问题就简单多了。因为居高临下的时候,以前视若畏途的也就成了小儿科了。”

当陈一昕进入高一下半年的时候,一个机会摆在了他面前: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正在招生。得知这个消息,陈一昕想要试试。陈和妻子决定尊重儿子的决定,经过仔细分析,家人认为他数学、英语、物理都比较好,可以去试试。

那个时候已经是4月份了,临考试还有2个月的时间,高一没上完,陈一昕就跳到高三准备参加高考。一般来说,跳级会打乱正常的学习步骤,而能否跳级主要取决于孩子的自学能力,这一点,陈夫妇对儿子相当自信。陈一昕的亲和力很强,很容易就跟比自己大两岁的高三学生打成一片。

结果在高考中,陈一昕的成绩超过了当时的重点大学录取线。紧接着是复试,少年班的老师曾经担心高考的高分是长期应试训练的结果,所以用复试题目考察考生知识的宽度和深度。陈一昕顺利通过了笔试与口试,成为少年班大学生。

陈一昕把赶超父亲当作一个事业来完成,1999年提前一年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赴美攻读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

第4篇:孩子思维专注力培养范文

一、班况分析

1、幼儿情况

本学期我班幼儿人数为 45人。其中男孩 32名,女孩 13名。经过了小班、中班的幼儿园学习和生活,孩子在期待中升入了大班,自豪感、责任感、荣誉感都得到体现,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我班孩子在行为习惯方面表现一直较好,对老师尊敬、热情!大多数孩子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性格开朗、活泼、富有个性。在人际交往和独立解决问题方面有突出进步,大多数幼儿能友好相处,遇事会协商解决,不与同伴争夺玩具,不打人,不骂人,愿意和同伴交谈,会用较清楚连贯的语言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请求。能主动积极的参加各项学习活动,多数幼儿形成较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此外,由于年龄差异和能力的强弱,个别幼儿的动作发展和动手能力不够理想,学习思维不积极,完成任务速度慢。大班幼儿各项学习都更需要加强了,老师将更多帮助他们适应这样的生活,为孩子升入小学打好基础!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整个班经级的风貌积极向上、有礼貌、有爱心、特别表现在开学初开展的大带小活动中,热心的帮助弟弟妹妹,为他们做出了好榜样。

1、语言方面:幼儿喜欢讲述与表达,但是在用适量的声音谈话上有较大的问题,有的幼儿声音很响,生怕他人听不到,有的却轻的无法让同伴听到。另外在倾听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个别幼儿会在他人或老师讲述时插嘴,或是任意地做些什么。

2、艺术方面:在唱歌的声音基本统一,舞蹈动作也有所协调,表现力有了明显提高,节奏感增强了,大部分的幼儿都喜欢音乐活动,表现出愉快的情绪。但在活动中常规有必要继续培养。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的自己想自己画的能力有了,但画面的布局不够丰富,活动的形式还要继续丰富些。且存在着个别差异明显的不良特点。

3、家长工作方面:家长工作是本学期开展较好的,家长能主动协助老师进行活动环境的创设,收集材料,本学期将继续发扬好的方面,并在幼小衔接上共同努力,协调一致地把有关的工作完成好。

针对以上情况,和结合本班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制订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二、总目标

本学期中心工作是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一日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树立规则意识;结合日常生活,开展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引导幼儿在人际交往中,懂得尊重他人,对人有礼貌,诚实、守信;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学习、渗透班级经营,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加强学习、不断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各领域发展目标:

(一)健康领域

1、学习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情绪安定,愉快活泼。

2、在群体生活中,保持愉快情绪。准时来园,不随便缺勤。

3、 能注意个人卫生,爱清洁。生活有规律,形成良好的饮食、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物品的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4、了解各的卫生保健知识,进一步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及基本功能和保护方法,会对自己的身体进行适当的保护,做事有条理,活动后能迅速收拾、整理物品。

5、有意识地克服挑食习惯,学吃多种食物。能在需要时主动喝水,养成喝水的习惯。

6、能独立地穿脱衣、裤、鞋,保持一定的坐、站、行正确姿势。

7、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不攀高,远离电、火、车辆等不安全因素,不把异物放入口、耳、鼻内。知道外出时不擅自离开成人,不接受陌生人的食品和礼物。

8、喜欢体育活动,逐步养成运动的习惯,动作协调、灵活,有耐力。增强合作和竞争意识,具有一定的勇敢精神和坚持性。

9、幼儿有一定的自制、合作、遵守纪律、秩序的意识,有初步的责任感及自我 保护的能力。

(二) 语言领域

1、大方、乐意地进行语言交谈,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同时能安静而专注地倾听别人的说话。学习理解与其生活经验相关的语言。

2、能用普通话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讲话礼貌。

3、喜欢念儿歌、听故事、看表演、看图书等,了解其大致内容,并乐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4、喜欢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品内容,感受文学作品的美。能独立地朗读儿歌和复述故事。学习创编和表演文学作品。

5、 喜欢看图书,并对符号、标志产生兴趣。并喜欢将从图书、电视、广播等途径获得的信息在同伴中进行交流、讨论。

6、对文学产生兴趣。

7、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及书写姿势。

第5篇:孩子思维专注力培养范文

提问有两种,一种是封闭式的、单一性的提问,往往以“是什么”“有什么”“做什么”等问题为主,对此,孩子并不需要做过多的思考,易造成孩子思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往往使活动枯燥、乏味,压抑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多样性的提问如突破常规的问题、预想后果的问题、替换取代的问题等等如:“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办法?”“你看看会怎样?”等等则能使幼儿学会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开阔思路、形成多种答案,并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活动的情趣,激活了孩子的兴趣与思路。我在组织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时,有意的改变以往封闭式、暗示式的提问,而更多地采用了以下几种提问,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生成性提问

在活动中老师应该细心的观察到幼儿关注了什么,在预设的问题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时候,老师就要及时调整提问的内容和方式。往往,活动中生成的问题,更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有利于激发幼儿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如:一次美术活动,我神秘地在纸上画了一个圈,便问孩子:“你觉得这个圈象什么?”“我觉得象汽车的轮子”“我觉得墙上的钟。”“我觉得象小朋友的脑袋。”“象碗、象毛毛虫、象空中花园……” 孩子们的想法很多,想象力也非常的丰富。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它让幼儿对此进行大胆地想象。接着,我又问:“那么,你觉得这么一个一个的圈会变成什么呢?“我觉得它会变成美丽的画。”“它会变成小动物,会变成麻球,会变成小鱼……追问:“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 在孩子的想象下,我完成了这幅画,而在我添画的过程中,就听见孩子们在轻轻惊叹“哇”。幼儿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作为孩子大朋友、小伙伴的我,就必须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在与幼儿问题回应的一去一回中,去倾听孩子的声音,解读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进一步引导、启发幼儿的想象。

二、双向式提问

双向式问题就是允许幼儿向教师和同伴提出疑问。南宋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疑。”著名科学家李正道也指出:“什么是学问?就是要学怎样问”。我们改变了以往由教师单向提问的方法,鼓励和引发幼儿质疑,让幼儿自己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

例如,养金鱼的活动中,孩子们总是惦记着金鱼,还有幼儿拿各种东西给金鱼吃,可是几天后,金鱼死了,孩子们在难过之余,感到很奇怪,同时我也借机预设了一次“金鱼吃什么”的集体活动,在活动进行时,徐意借助他的生活经验伤心的问老师:我们喂金鱼东西吃了,为什么它还会死了呢?它到底吃什么呢?我把孩子提出的这个问题顺势地推给了其他孩子,并请他们共同帮助揭开金鱼的秘密,没想到,这种方式真灵,孩子们一起讨论起了“金鱼吃什么?”的问题。开始,幼儿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说:“金鱼吃水草。”有的说:“金鱼喝河里的水。”有的说:“金鱼吃河里的小虾。”还有的说:“它吃龙虾。”这一问题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辩。由此可见,让幼儿发问能有效地激活思维,培养幼儿的质疑精神,让幼儿主动学习。

三、探索性提问

幼儿都有好想象的特点,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幼儿期儿童的想象活动中开始出现一些创造性因素,他们的想法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物象上,而是在他们所熟悉的知识空间到处遨游,因此老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启发性,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例如:在教《掉下来》这一活动时,我尽可能多的准备了一些材料,让幼儿通过玩各种物体,然后让他们思考:物体向上抛以后会怎样?是不是所有的物体向上抛后都会落下来呢?落下来是不是都一样?开始小朋友的回答并没有完全的统一,有的幼儿说有的物体向上抛以后不会落下来,有的幼儿说物体向上抛以后要落下来的。那物体向上抛后到底要不要落下来呢?于是我就告诉小朋友老师这里有许多材料让他们来玩,从玩中来发现秘密。通过让他们多玩几次,多进行思考。最后让小朋友自己来的出结论:所有的物体向上抛后都会落下来,重的东西落的快,轻的东西落得慢。接下来我就问第二个问题,我们知道物体向上抛后都会落下来有的快有的慢,如果用记录的方法来把它们记下来该怎样来记呢?李高宇马上告诉我落得快的东西用直线来表示,这时金文韬对我说:“老师,落得慢的东西用曲线来表示。”这个概念不是由我直接灌输的,而是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感知、获得直接的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兴趣。在活动中我设法引导幼儿能以科学的的态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让幼儿的结论。这样的提问既有指向性,又有探索性,能使幼儿从多方面去思考和探索,并在活动中操作感知,比较得出科学的结论,体验成功的喜悦。

开放式的提问,没有现成答案,不受语言和情节的限制,既可以为幼儿提供创造性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又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幼儿搜寻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判断、推理,以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另外,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提问:“你喜欢……,为什么?”等判断分析性问题;“如果……,你会用什么办法?”等假设性问题以及创造性问题等等,引发幼儿掌握概念,进行判断、想象和推理,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第6篇:孩子思维专注力培养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师音乐能力教育研究

前言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引发人们重新认识音乐教育的功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能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换句话说,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首先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只有在学前专业音乐教学中不断地创新,才能使未来的幼儿教师们掌握更新的音乐理论和实践技能。

一、音乐教育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育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不考虑幼儿的需要、兴趣和爱好,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孩子对音乐活动逐渐失去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离开了教师的示范,孩子就显得茫然失措。

如何解决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这一普遍现象,是我们高校学前音乐教育应该重视的问题。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性在每个孩子的自然本性中都存在,人的音乐才能高低取决于内在的音乐性有没有被充分地发掘出来。我们身边的无数事实也充分证明了人的音乐能力,尤其是早期儿童音乐能力的普遍存在。儿童对音乐的领悟能力、接受能力、表现能力都明显超过成人。为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计划从过去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到如今加强技能方面的培养,作了重大的调整。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技能教学模式不同于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音乐教育专业是一对一的授课模式,而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成本上却无法做到。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是我们针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教学的新尝试,采用的方法是有分有合,用小组“合”的方法解决共性问题,用个别“分”的方法解决个性问题、因人施教,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一教学方法经过几年的实践,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教学效果显著。只有幼儿教师的音乐能力加强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

二、音乐教育要注重“音乐欣赏”教育

音乐能力包括音乐欣赏能力、表演技能、创作技能三个方面。音乐欣赏能力又可以分解为对音乐音响的整体感知能力、音乐欣赏过程中的专注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能力。我们在一些幼儿教师开设的公开课中发现,幼儿教师往往只重视技能训练,在制定音乐教育目标时,也往往是单一的技能目标,只要孩子会唱会跳了,就认为目的达到了。如果没学会,就一遍又一遍地训练,直到学会为止,结果却忽视了对孩子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这种状况尽管有所改变,但在教师的潜意识里,还是以唱唱跳跳为主。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技术陶冶不能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音乐教育“应利用音乐来改善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达尔克洛兹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理论说道:“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情感教育,这种目标是通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不断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过程来达到的。”以上理论说明了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幼儿教师牢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孩子主动积极地去“听”,音乐是带领孩子步人音乐天地的首要条件。当然,音乐技能课与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并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它们都是为了完成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学前儿童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得到发展。

学前音乐教育的内容从大体上看,不外乎歌唱、欣赏和韵律活动这三类,但是每一类活动又可以演变出十分丰富的教育形式,例如,唱歌活动可以和语言、节奏、律动、舞蹈相结合;音乐欣赏可以和情境创设与戏剧表演、情感体验、想象与绘画、主题旋律的演唱和节奏乐演奏,以及自由的舞蹈动作创编等相结合;同时,可以将音乐游戏贯穿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之中。这样,不仅丰富了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而且可以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全面的展现、锻炼、培养和提高。

三、音乐教育要研究教育对象

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必须对每一个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特点进行十分细致深人的观察、记录和分类,熟悉每一个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感受和记忆、表现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学目标,以满足学生在音乐能力方面的不同发展和需求,切实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与发展。如,有的学生歌唱的音准不是太好,但是节奏感不错,那么教师就应当有意识地通过舞蹈、律动等节奏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舞蹈能力,鼓励她们大胆地展现自己在这一方面的音乐天分。又比如,有的学生嗓音条件不好,不适合歌唱,那么教师就鼓励他学习乐器、键盘等。总之,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积累成功的经验,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音乐。并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歌唱、跳舞、弹琴、欣赏等音乐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在音乐活动过程中主动学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第7篇:孩子思维专注力培养范文

“墨墨是我的小狗,因为爱它所以训练它。训练过后有一些机会需要狗狗去做些服务,慢慢地它习惯了这样的活动,比如很有表现欲,在小朋友面前它会努力减缓动作幅度,大家都喜欢它。事实上,大多数狗狗都害怕小孩子的态度,因为它们感觉到威胁。但墨墨却可以坦然接受小孩子的抚摩和尖叫声,哪怕是被揪了尾巴、耳朵也不会感到惊恐。这样温和的性格最终使得我下定决心把墨墨带入一个新的领域――医生狗。”这是“墨墨爸”宛先生发在宠物论坛上的帖子,讲述狗儿子墨墨当“医生”与人交流的故事。

所谓“医生狗”,指的是一些健康活泼、脾气驯良的合法登记、注册并防疫过的狗,并经过兽医和相关机构做严格的体格检查和性格检查,获得“医生狗”资格证明和牌照后才可以投入服务(这项工作在我们国内还没有大规模开展)。身残、智障的孩子和成年人通过给这些新结交的动物朋友喂食、抚摸和彼此亲昵可以增进语言能力,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医生狗还可以帮助心理压力大的成年人和孤独的老人获得更多的生活乐趣。

狗是人类的朋友,永远站在我们的前面,陪伴在我们左右。从小培养孩子爱狗,爱动物,更能让孩子体会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使命。

墨墨爸vs《健康之家》

《健康之家》:您为什么想到让墨墨去当医生?

墨墨爸:训练后的墨墨性格很好,对人很友好,对孩子也很有耐心,后来一些机构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就带墨墨去了。我最初的想法就是希望墨墨的生活有意义。不希望它只是宠物,它是朋友、孩子。

《健康之家》:墨墨去做医生狗需要考试,或者特殊训练吗?

墨墨爸:起初没有做这个测试,后来搞得多了,大家觉得需要一些测试。组织做了两次测试,都是合格的。测试就是要看狗狗的性格特性,比如遇到意外刺激,它会不会有过激反应。还有专注力,心理承受方面的。还要有很严格的体检,比如不能带有病菌或寄生虫。

《健康之家》:狗当医生主要是针对哪些人群,主要是想起到什么效果?

墨墨爸:主要针对一些需要心理关爱的人群,具体说就是存在智力低下、自闭等症状的孩子。可惜现在还没有非常明确的研究数据和结果。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公益活动是针对健康儿童,还有中学生的。这些活动的目的是让他们了解狗狗,学一些和狗狗相处的知识,倡导孩子爱护动物的健康心态。

我已经带着墨墨参加了多次这样的活动,有件事情让我记忆深刻:“我曾遇到一个弱智儿童,看到墨墨就说:‘牛奶,牛奶。’我不解,他的老师说:这孩子还真有想法了,他是想到了黑白花的奶牛,进而想到了牛奶。然后他对孩子说:‘这是狗狗,长得像奶牛的花,黑白的对吗?’小孩子点点头。老师很高兴:‘这孩子思维活跃起来了。’后来他抱着墨墨玩了好久,我觉得,这就是我带墨墨去最大的收获。”

我觉得狗和人的接触,好像是有奇特信息传递方式。特别是没有受到“狗狗可怕”观念熏陶的孩子,他们对狗狗本能地会有些的动作。而且他们很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狗狗一起玩。而狗狗对善意的人会马上表现出友好,而对那些有敌意的人,不管你怎样掩饰,狗狗也能表现出紧张或者防御。

心灵天使的魔法棒

在很多国家,很多医学领域,狗医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

7岁的容容也是个不幸的小姑娘,因为父母酗酒,导致她出生后智力低下。特殊教育学校的努力并未给她带来巨大的转变。可怜的容容从不主动开口与他人交流,甚至不会和别人对视,哪怕是小心翼翼的身体接触,也会引起她惊恐的大喊大叫。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个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的热心安排下,几位经过严格挑选和训练的医生狗来到了容容和她的同学身边。三只温顺又不失活泼的小狗,或安静地依偎在孩子们怀里,或兴奋地摇着尾巴舔着他们的小手……世上哪有不喜欢小动物的孩子?这样特殊的小客人自然引起了同学们的兴奋和关注。他们有的和小狗合影,有的帮小狗梳理毛发,有的在和小狗说着只有他们知道的悄悄话……即使那些症状最严重的小患者,狗医生的出现也使他们懂得了关注,并学会开口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容容也为狗医生的到来开心不已,面对一只小狗热情的亲吻,她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她把手伸给小狗舔着,在二三十个陌生人面前,内心孤独的孩子高兴得唱起了歌,更令人震惊的是,她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我不想让小狗回家!”

狗也能为人类治病吗?发生在容容身上的变化就是最好的答案。一年之后,她和她的同学们已经能主动而礼貌地和陌生人打招呼,学会照顾自己心爱的小狗了,那些注意力一直无法集中的孩子,一年之后还清楚地记得每只小狗的名字!狗医生用它们对人类无条件的爱和特殊的交流方式,开启了一颗颗稚嫩而封闭的心灵

心灵无疆界

近来,一些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城市陆续开展了狗医生探访病人、智障儿童和孤寡老人的活动。经过严格挑选和训练的伴侣犬来到垂危、智障或孤独的人们中间,用它们最单纯的爱和快乐,感染了这些不幸的人们。

其实,利用伴侣动物治疗由来已久,医生狗行动已有30年的历史。在许多国家,最早用于辅助健康的动物往往就是养在门诊室内一只漂亮的小鸟或鱼儿,欣赏它们的姿态可镇定病人情绪,使他们在候诊过程中放松下来。在老年人康复中心,伴侣鸟可明显减轻老人的沮丧情绪,鸟雀喂养中心可安装麦克风,以便让行动不便的人也能听到鸟的鸣唱。在这种场合下,仅仅动物的存在就可起到积极影响。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利用动物治疗的专家开始以不同名词来区分动物的不同治疗作用―“动物辅助健康活动”或“动物辅助活动”,对参与治疗的动物也有了日趋严格的挑选和训练。只有那些身体健康、性格非常温顺的犬只,才可以光荣地加入狗医生的队伍,为人类服务。

第8篇:孩子思维专注力培养范文

关键词:三维空间、递增递减、等差级数

游戏1:变长变短的金箍棒

说起猴哥,孩子们一定会想起他的那根神奇的金箍棒,金箍棒原本是一根“定海神针”,它能够逐渐变短变细,小到塞到耳朵里,也能逐渐变长变粗,长到顶天立地。这变大变小,也是有一个过程的。为了让孩子了解金箍棒的奥秘,我们可以制作长短不一的“金箍棒”,和孩子一起游戏。

材料:若干卡纸(废旧报纸也行)、红、蓝两色颜料(彩笔也行)

做法:第一步,做10根金箍棒,最短的10厘米长,我们称之为1号金箍棒,然后是20厘米长的,即为2号金箍棒。以此类推,第10号金箍棒长100厘米。第二步,给这10根金箍棒涂上色。涂色也是有讲究的,每10厘米为一段,第一段10厘米涂红色,第二段10厘米涂上蓝色,第三段再涂上红色。(如图)

小贴士:金箍棒的基本长度可以根据家里材料的来定,也可以是3厘米、4厘米的倍数。家长把10根金箍棒的“刻度”画好后,可以将涂色的工作交给孩子去做。孩子在涂色的过程中,会发现红色与蓝色交替变换的规律。

玩法:

(1)将10根大小不一的金箍棒一一铺在地板上,避免重叠。

(2)家长找出最短的金箍棒,竖着拿起来并大声说:“这是1号金箍棒。”然后逐一拿起2~10号金箍棒,用同样的方法示范,并依次摆放在1号金箍棒的一侧,注意红色和红色对齐,蓝色和蓝色对齐(如图)。

(3)家长把10根金箍棒摆好后再打乱,和孩子玩“金箍棒点兵点将”的游戏,家长说:“请把5号金箍棒递给妈妈。”当孩子找到相应的金箍棒后,可以点数一下金箍棒上颜色的段数,检验一下。孩子熟悉玩法后,家长和孩子互相点兵点将,看谁反应快。

指点迷津:请孩子按长短顺序摆放金箍棒,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自由摸索,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长短的变化。他甚至会发现1号、2号、4号、8号金箍棒长度之间倍数的关系;如果孩子已经接触过奇偶数了,他会发现1号、3号、5号、7号、9号金箍棒的两端是红色,而2号、4号、6号、8号、10号金箍棒一头是红色,一头是蓝色。利用金箍棒,孩子还会发现好多数学里的小秘密。

游戏2: 镇妖塔

每一个天兵天将手里都有自己的法宝,托塔李天王拿着的“镇妖塔”很厉害,据说还关过孙悟空。能关猴哥的“塔”自然不是普通的“塔”,我们要花一些时间来制作这个兵器(如图)。

材料:白色卡纸、剪刀、胶水

做法:做10个正方体,边长从1厘米递增到10厘米。将一张纸变成一个正方体本身就是一次空间探索,最笨的办法是画6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都留出粘贴边,然后再组装。爸爸妈妈,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相信自己能和孩子一起探索出更便利、粘贴次数最少的方法。10个正方体都做好后,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搭建宝塔了。

玩法:

(1)将10个方块任意摆放在地上。家长先找出体积最大的方块,再请孩子选出第二大的方块,将它放到最大的方块的正中心。按从大到小的次序,依次垒高,直到把最小的方块放好。

(2)垒好之后,请孩子观察,垒得好看吗,像宝塔吗?请孩子发现其中的问题,噢,原来放方块时,每一边所留的间隔必须相等。调整距离后,再次欣赏宝塔的整体协调感。

(3)问孩子:“要不要试试看?”家长示范如何把塔拆下来,一个个方块依次取下,放在地上。让孩子练习2~3遍垒宝塔。

(4)当孩子能够全神贯注地垒宝塔后,可以探索更多的方法垒宝塔,比如靠着墙边,对齐方块的某一边摆,或者斜着交叉摆。

(5)玩“拆宝塔”的游戏。 先把宝塔垒好,然后请孩子闭上眼睛,妈妈从10个方块中慢慢抽出1个,将抽出的方块放在塔旁边。再请孩子张开眼睛,观察,猜“这块方块是从哪抽出来的”,也可以孩子抽,家长猜。

指点迷津:“镇妖塔”的游戏中蕴藏着复杂的数学知识。孩子通过动作和观察,会感受到长、宽、高,等差级数,空间变化,而且还锻炼了手指的精细动作和专注力。

游戏3:通天梯

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四人,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他们曾经足踏通天梯,惊渡黑风口,这个通天梯就厉害了,是一个危崖耸立接云天的地方。

材料:同做“镇妖塔”的一样

做法:做10个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宽都是2厘米,高1厘米,长度由10厘米逐渐递减到1厘米。

小贴士:经历了做10个正方体的考验,爸爸妈妈们能想出妙计来做长方体吧。当然,如果真的觉得麻烦,可以将鞋盒、牙膏盒加以改造来做。

玩法:

(1)向孩子介绍“通天梯”,把这些长方体摆在地上。选出最长的“梯子”,做第一级台阶,再让孩子比较每一级台阶的长短,找出第二长的台阶,放在第一级台阶上,一端对齐。然后启发孩子回忆之前金箍棒的玩法,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做。

(2)如果孩子没有按你设想的方法摆长方体,家长用最短的一级“梯子”做标尺,让孩子比较每一级梯子间的大小差别,最终孩子会发现这也是一个关于“等差级数”的试验。或者某一天家长装作无意间把长方体按长度递减的方式一个挨一个地垒好,最后形成一段阶梯,给孩子留下自己观察发现的空间。

第9篇:孩子思维专注力培养范文

我的读研“不归路”

我一直认为,一个工科生想要在当今这个竞争无处不在的社会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只拥有普通的学士学位是远远不够的,这仅仅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读研究生则可以让我掌握良好的技术,拓宽知识面,加深对所在领域的认知深度。

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前进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倒退。”基于对本科所学知识的不满足和追求梦想的使命驱动,我选择了读研究生。研究生不再是上课下课加写作业的普通学生了,而是要做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在某领域独自向前的能力才是读研究生的真正意义所在。

要想做好工科方面的研究,必须要有具体的项目来依托,要有一定的资金来支持,还要有正确的指导和协调的合作。我了解到中科院是一个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单位,这里有高校无法企及的科研环境,雄厚的资金支持、含金量极高的科研项目以及知名科研精英都汇聚此处,这一系列因素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放弃保送本校的资格,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国科大,踏上了这条科研的“不归路”。

学术上的“男性化”

作为一个女生,选择科研道路有不小压力。每年获得科研奖励的绝大多数都是男生,再看看百年诺贝尔奖历史,获奖的女性更是凤毛麟角。其实,我们在智力上和男性几乎没有差异,但男性在行事上比女性更雷厉风行,更多女性是心思缜密,相比之下行动力就会打些折扣。而且女性天生敏感,在理性思维上稍稍弱于男性,尽管思维可以培养,不过也算不大不小的劣势。

我明白,要想在工科领域达到和男生一样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准,就要忘记自己和男生的差异,以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每次实验前,我都会细细做足功课,在动手能力方面发挥女性与生俱来的细腻的特点,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在阅读文献的时候,拒绝一切诱惑――包括美食,一心一意研读,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同时,当遇到紧急情况,如仪器坏了,电源出问题了,机械故障了,刚开始的时候我会让男生帮忙,自己则在一旁留心他们处理问题的步骤,争取下一次能独立解决问题。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心态的调整。既然选择了读博士,我就不能再瞻前顾后,担心这担心那,应该学习男性“简单”“直接”的思考方式。

虽然,我可能无法像其他女性一样,按时睡美容觉,时不时敷个面膜,但来自科研上的成就感,已经弥补了一切。

“女博士”只是知识层次的追求

人们调侃人类其实有三种性别:女人、男人和女博士。女博士被人们当成木讷呆板、不善言辞、思维诡异的一类怪人来看待。其实绝大多数女博士和各位一样,都是会哭爱笑的正常人,只是她们与普通的同龄女性有着不同的专注点而已,她们醉心于学术课题而不是大众常见的社会工作,但这两者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女博士不被接受的主要因素也许还归结于我们为了攻读博士学位而轻视了传统赋予的责任――找对象、结婚、生孩子以及未来的工作、发展前景,还有照顾步入老年的父母等。然而,一个本可以在科学领域驰骋的女子,怎么能被家庭琐事捆住手脚呢?

当我在面对是否要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选择时,成为女博士之后的几条传统道路很明确地摆在面前:申请做博士后或者留在研究所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去外企以女强人的身份承担重任;去高校任教,过上安逸的生活;去国企从中层做起,开始稳定的职业生涯。其中最为稳妥的就是去国企,最为挑战的是去外企,但是无论哪一条,“博士”学位都会起到“敲门砖”的作用。

此时,有两位成功女性为我做了榜样。一位是我的大学老师,她博士毕业后在知名外企工作,作为leader带领一个团队出色地工作了几年,直到她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放弃已经辉煌过的外企职位进入大学任教,轻松自由的大学教师职位为她照顾孩子和家庭提供了便利。她的事例说明,含金量足够高的博士学历,能满足在一流大学任教的硬性条件,再加上成绩突出的工作经历,令她具备软实力,步步为营走到今天。

另一位女性,是与我同一位导师的师姐。她在所里读硕士,之后继续攻读博士,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直到现在。如今将要步入不惑之年的她依然拥有一副二十来岁青春阳光的面容,她说自己能保持青春活力绝大部分要归功于选择留所工作,纯粹的科研工作让她远离在社会工作中无法避免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也由于学识的日益积累,很多难以驾驭的难题早已驾轻就熟。她超脱的气质、渊博的知识、缜密的思维吸引了她那位同样从事科研工作的优秀的先生,和睦的家庭、稳步向前的科研工作让她享受到了平常人无法想象的稳定和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