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语的文学成就范文

国语的文学成就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语的文学成就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语的文学成就

第1篇:国语的文学成就范文

关键词:教学风格;板书设计;精神面貌;为人师表

语文教学风格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语文教学风格现象及其规律。语文教学风格的研究是基于对客观存在的语文教学现象这种客观事实的承认和尊重为前提,通过对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风格现象作充分的感知和理性的深刻剖析,让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够看到语文教学风格的血肉、灵气和魅力,透过语文教学风格现象看到语文教学风格的本质,把握语文教学风格的规律性,认识清楚语文教学风格的风骨、灵魂和精神。

一、模仿性教学阶段

作为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与经验,对课堂教学的规律、学生的学习特点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模仿较多,创造较少。新教师在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往往比较茫然,对于课程的结构,教材的解读、学生纪律的调控和课的推进状态的把握都掌握不好,在这些时候,模仿成了新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法宝。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模仿是必要的,但是模仿既有积极主动的模仿,也有消极被动的模仿,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成长表明,他们一开始任教就避免不顾实际和自身特点而消极模仿别人教学经验的做法。在模仿的过程中也不能全盘照抄,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性的实施课堂教学,拿别人的优点为我所用。

模拟、借鉴别人的成功的教学方式方法,如教学语言、板书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乃至举手投足,一招一式,无不打上他人教学影响的烙印。对绝大多数初出茅庐、刚走上教育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起初多少会感到迷惘、困惑,没有一个模仿过程,单凭自己苦思冥想、困惑,那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一条暗胡同,一任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模仿他人是教学风格形成的起点。对此日本学者曾以做诗为比喻,说“做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偷是不成诗的。只有偷得巧妙,且偷与创作融为一体才能产生更美的诗”。

二、独立性教学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模仿别人的教学,通过独立思考,对他人的教学经验不断取舍、扬弃和改造、加工,开始逐渐进入佳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独立地、灵活自如地安排和处理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学业的检查与评定等)。随着教师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开始摆脱模仿的束缚,逐步进入探索阶段,作为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与效果。例如开始钻研教学语言和表达艺术、教学板书板画艺术、示范性艺术等一些细节的把握。在这个阶段中,感受到自己最喜欢也最愿意琢磨如何上课。用怎样的导入形式,用哪些方法突破重难点,用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怎样的言语刺激学生,与学生互动,怎样组织一个又一个比较流畅的教学环节可以不露痕迹。这些教学技法的问题就像一个个挑战摆在眼前,我们的教学技艺在探索中不断提高,逐渐形成自己的有规律、有特点的教学倾向。至此,别人教学影响的影子逐渐消失,自己的东西多了起来。独立性,标志着教学风格个性化的开端,孕育着创造性教学的萌芽。

独立性教学阶段,是走向创造性教学的必经阶段,这一个阶段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创造性教学便不会悬置在虚空之中。有追求的语文教师们毕竟不会永远满足于常规性独立教学,而会产生“寻找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追求。

三、创造性教学阶段

在独立性教学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的摸索和实践,语文教师创造性灵感不断地在教学中喷涌出来,这突出表现在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效果的提高上。在这个阶段,教师全身心投入,呕心沥血,殚思竭虑,真是艰苦备尝,而又义无反顾,乐此不疲。其中,既有挫折和苦闷(如总是不尽如人意,不能为别人理解和支持等),更有成功的喜悦,领略到创造性成果的幸福和欢乐!到了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逐渐进入个性化阶段,日趋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在语文教学风格形成的创造性阶段,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熟练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方法及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效果,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并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与开拓,使教学艺术发挥明显的效应。在这一阶段,教师不单单在教学技艺上付出辛劳,或许更多的是站在理念的高度去设计教学,衡量课程的深度与广度。语文教学不单单是技法的教学,它的人文性、审美性,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是具有很深的课程内涵的,因此在创造性阶段更要注重对理论的学习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在创造性上有所发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创造性阶段是形成教学风格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普通一线语文教师不断追求的阶段。

四、有风格教学阶段

在形成教师独特教学风格阶段,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独特而稳定的表现,呈现出浓厚的个性色彩,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在教与学的规律指导下,教师能和谐恰当地把课堂教学艺术风格融入教学实践之中,教学活动中处处闪烁着创造性的火花和浓厚的个性色彩,课堂教学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地完美结合,教学成为真正的研究教学艺术的科学。具有教学风格的教师,他的课带有明显的、稳定的个性倾向性,或幽默、或沉稳、或活泼、或规整。所有成功的名师案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的探索、创新,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不盲从、勤钻研,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让学生获得教学艺术的享受!此时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教学艺术特征都有独特、稳定的表现,其教学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且处处闪耀着创造的光芒。此时的教学艺术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并得到同仁的普遍关注和广泛的认同和赞赏。

参考文献:

[1]成尚荣.教学风格的认识与追求[J].人民教育,2007(20).

第2篇:国语的文学成就范文

(旺苍东城中学四川旺苍628200)

【摘要】新课改倡导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如何努力追求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关键词 课堂;教学;过程;方法;探究

新课改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教学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新课标更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些都离不开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如何让语文的教学过程变得更美丽,一直是语文教师所渴望和不懈追求的。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做过一些探究和尝试,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吃透文本内涵与教学预设紧密相关。教学生成是动态的可变过程,生成的多样性与创新性是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志。

教师恰当的预设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个性化理解”,促进精彩的生成。预设和生成是教学过程的矛盾统一体。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有效的预设就难有精彩的生成,精彩的生成需要有效预设的引导。

二、力争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完美结合

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是有机统一的,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尝试以下的一些方法。(1)以“最佳问题奖”充分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江西一教师在预习《木兰诗》时,有同学提出:“‘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怎么可能呢?不说别的,一洗脚就会露馅,小脚怎么藏得住?”于是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是:“中国妇女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缠脚的?”大家很感兴趣,一致推选此问题为本次预习的最佳问题。老师查阅了不少资料,由此导入新课,告诉大家据清代史学家赵冀考证:中国妇女缠足始于五代,花木兰生活的时代,妇女尚不缠足,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从这一教学实例可以看出:“最佳问题奖”的设置,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预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获得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2)课前三分钟演讲使学生快速进入语文课堂。课前演讲打破了一般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在充分参与的情况下迅速进入课堂,而且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3)上课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钱梦龙为代表的教育家们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讲解内容方面要留有余地,启发学生思考。比如我在讲解《我与地坛》一课时,就采用了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预习时提出问题,然后进行筛选、取舍,抓住两三个关键问题让同学分组讨论,再让小组代表发言。结果同学普遍反映这种方法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4) 采用“先死后活”复习法。对于死,复旦大学附中的黄玉峰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死记硬背有什么不好?在记忆里特别旺盛的青年时代,就要死死地记一些,硬硬的背一些。这就是语文基础,这就是本钱。”的确如此,对于那些优美的语段、诗歌、散文以及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就应该让学生牢牢地掌握。所谓活,请看广东优秀教师陆影梅的“创意作业”,陆老师在复习时,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谈自己的理解、分析、点滴感受等,形势不拘。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交上来的作业五花八门,有的同学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有的谈自己的学习心得,更有的用图示概括课文内容,有的续写课文,有的将课文内容改写成歌词,套用流行歌曲曲调,以便记忆。 这种复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了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三、运用幽默的语言调控课堂

幽默是一门艺术,幽默艺术让语文课堂更加美丽。有一个大家熟知的例子,特级教师钱梦龙一次去外地做示范课。开始,课堂气氛严肃紧张。钱老师走上讲台后,微笑着说:“我请大家猜个谜,虽然发了财,夜夜想成才(财),打一人名。”此语一出,就如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中,它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活跃了课堂气氛,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同学们积极思考着,一会儿,一名同学举手回答:“钱梦龙。”全班随之报以热烈的掌声。学生一下子和钱老师贴近了。学生顿时觉得这是一位风趣幽默的老师,跟这样的老师学习一定是轻松愉快的乐事。而钱老师这堂课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四、给学生诗意的熏陶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无诗意,已经冷了不少学生的心;高考作文多少年来的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更是将诗歌教学降温至零下三十度,学生读写诗歌的兴趣多被扼杀。如何给学生诗意的熏陶?(1)追求诗意,用诗人的眼光来处理教材!无论是“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梧桐细雨,还是“像一张小小的邮票” 的乡愁乡恋,无不给人以别样的美感。不论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还是“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都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韵。 (2)要有诗人般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的思维与诗人的思维进行“超级链接”,使诗歌的课堂教学能充分体现诗的韵味,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五、利用文言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3篇:国语的文学成就范文

【关键词】高职英语 教学过程 文化意识

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英语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把英语学习定位在听说和读写方面,已经不能适应现展的需要。由于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以及文化风俗的不同,就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方式。在国际交往中,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就不能进行有效的交际,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果不能进行顺利的跨文化交际,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高职英语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充分了解各国的文化风俗,避免在文化的交际中产生尴尬,避免文化冲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高职英语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单词、语法的讲解,使英语课堂特别枯燥无味,这使学生对英语课堂产生厌烦,不利于英语教学效果的呈现。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有目的的单词与国外的一些风俗习惯以及文化背景结合起来,这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掌握单词的时候,并对国外的文化进行了涉猎,有利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例如,在讲“married”这个单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外国与中国不一样,他们特别注重隐私,特别在商务交际中,不能问对方这个问题,这使对方觉得是有意侵犯,就会造成谈判的失败。把单词与文化结合起来,就会引起学生对国外文化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2.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可以适当地导入一些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文化背景知识的涉及面特别广,它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政治等,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拓展知识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只有放在文化里才能发出应有的光芒,如果离开了文化来谈单词和语法,就会给学生的阅读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语言放在文化背景中进行解释,才能让学生真正领略到单词、语法的真正意义,才能更好的掌握文化的精髓。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呈现,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高职英语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避免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尊重文化差异,对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是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英语交流中,各国都有着不同的文化禁忌,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触犯了对方的文化禁忌,就会使对方的交流产生不愉快和尴尬,不利于双方的顺利交际。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导入一些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

1.选编合适的教材

教材的选择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特别的重要,一个好的英语教材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要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适应,不能选取难度大的教材,否则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如果选择过易的教材,使学生的水平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还要注意教材的内容是否简洁和得体,以及是否把主流文化与亚文化进行了合理的结合。再者,要看教材是不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不能选择一些脱离社会的教材,选择教材要秉承与时俱进的原则,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

2.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走进了高职课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使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英语文化知识。多媒体的文字与画面的完美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放一些英文电影,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而且学生在电影中也可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和文化习俗,有利于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借助多媒体技术有利于让学生学到更多书本外的知识和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以后进行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辟英语第二课堂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英语文化的掌握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为了增加学生对国外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应该定期的进行一些外国文化讲座。对欧美国家的一些发展史、政治制度、风俗人情等进行讲解,不断的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学生在进行听取欧美国家文化的讲座时,无意识的就会跟中国文化做对比,这不仅增加了对英美文化的认识,而且还有利于消除母语的干扰,更好的规范自己的学习。此外,还可以开设英语交流,找一些外国的留学生或者外国的朋友进行交流,不仅能纠正口语语音的错误,还能增进双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在高职的英语课堂上,毕竟教师的讲解是特别有限的,要增加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水平,课外阅读特别的重要。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关于欧美文化的杂志或者报刊,学习欧美国家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去品味欧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这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交际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教师还要发动学生在课下多看一些英文名著或者听一些欧美的广播,让学生在学习中去体会英美文化。教师根据学生的喜好,推荐一些这方面的书籍和杂志,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对于热爱旅游的,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关于欧美风俗和旅游的英文书籍,这样都能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外国文化。

总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

第4篇:国语的文学成就范文

深深勒进脊骨的纤绳

呐喊着纤夫涕血的喉咙

扬起的破船帆

早已撕碎在那个炮火的年月

那是我祖先的手

拉过蒸汽轮机的浅滩

忘不得是那个年月

古铜色天津卫的苦力

青岛港的洋船拉响了汽笛

响彻整个山东半岛

血色的罂粟花

从铜管里滴到遗少的辫子上

我祖先的坟冢

燃着洋枪火炮点燃的炊烟

将随我

他的四万万子孙

一同带进他的坟墓

2

是我的国

也是我的家

天安门前的华表

烙上了永久的中华

黄海沉寂的硝烟

席卷万丈滔筑的神盾

流过丰碑的挽歌

东南的椰果熟了

倭寇的铁蹄

把它践碎

白色的汁水和血洒在一起

膨湖岛栖息的海燕

你高贵的信仰

已经被剥夺

沦为禁锢的囹圄

我们都成了客

不,是奴隶

3

遥远的西方

隔着一湾海

很远

很长

黎明从东方升起

真理在西方生长

4

这是民族的号角

从对岸的巴黎吹响

它是日尔曼的哀歌

却是中华的奋进曲

列强的嘴脸比这战场上

烧焦的坦克还要无耻

狡黠的双眼

是坦克吐出火舌的贪婪

希望的凯歌

早早地葬在

青岛那个地方

十月的国际歌

传颂过山岗、森林、河流

和大中华的每一个角落

在新青年浓浓的热泪中

在锅炉工人烫伤的手指缝

在采煤师傅漆黑的鼻孔里

在高墙少爷灵敏的双耳边

5

永垂的民族英烈

她时刻提醒着

“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当安静的黄花堆满整个

新生的夜晚

老牛破车里的庄稼地

为黄河扎下了深深的根

五星红旗在石层里喘息

崭新的娃娃在襁褓里看着他

当一个庄严的电波传遍东西

工人的扳手在车间里唱着

嘟嘟的解放车雀跃在城市的沥青间

当祖祖辈辈的破瓷碗被彻底砸碎

昨夜的高楼在昨夜耸起

春风在拂晓同一位老人闲聊

诗歌以历史展望形式勾勒出不同时期的伟大祖国的历史画面,借历史的视角回忆一个多世纪来中华民族的种种历史风变.

诗歌主旨强调在和平时期的今天我们应该牢记落后就挨打的历史教训,要学会铭记历史.感恩伟大祖国和那些为了我们

时代而牺牲的英烈们.珍惜我们的美好生活,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为国家奉献的使命感.

悲怆的年代我们学着坚强,学着奋进,学着进取.幸福的时期我们更要在我们的每一条生活、学习、工作的道路上明确国

第5篇:国语的文学成就范文

【关键词】 外国语言文学 人才培养 基础课程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英语专业在外语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呈现出了蓬勃发展、势不可挡的趋势,为国家在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的英语专门人才。但在信息更迭迅猛的今天,外语在教学中又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改革刻不容缓。

一、英语专业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全面实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已经深刻认识到英语专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人才质量培养与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差强人意。问题集中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师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意识等方面。传统的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在全球一体化中握有话语权,我们根据国家培养人才的需求,积极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完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刻不容缓。

二、英语专业建设思路

英语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包括学科、课程、教材等诸方面的问题,2013 年 7 月教育部高教司刘贵芹副司长在“2013- 2017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发言指出,要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端英语人才,就要深化改革外语类专业课程设置,主要目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础是建立教学质量标准,重点是改进教学方法,突破口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三、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

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英语人才,这就要求其培养模式不但有传承,而且有创新,语言能力培养是新旧两种培养模式之间的共核部分。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的培养模式的突破口。创新理念要体现在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

1、创新发展的培养模式探索。优化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更要通过语言的学习来了解目标语国家的文学、历史、社会现状、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多元文化意识、思辨能力和健全人格。美国现代语言协会曾指出:“外语专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符合社会的某种需求,还应该开发心智和想象力,提高深刻反省个体与世界关系的能力,认识语言在文化与社会建构中的作用。”尽管现在还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学生的就业压力,但我们一定要超越应用,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找到既符合英语学科发展方向又符合学生内在发展规律的专业定位。培养“全人”的教育理念要始终贯穿在教育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文化意识和学术素养,使他们具有更强的拓展性和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实践育人。实践是知识、能力的来源,在实践中养成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在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中才得以实现。但是,从目前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实践教学环节相当薄弱,妨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着力点。

2、课程设置的模块化。优化课程设置是培养创新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前提。在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中应能很好地体现模块化的教学原则。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教学计划结构化,教育管理科学化,学生选课自主化,能力培养系列化。采用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模块+文化与跨文化类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是英语专业人才的立足之本。文化感,不仅要强化学生对目标语文化的理解,而且要加强对本民族母语及传统文化的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了解世界的同时,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根据市场导向选择哪些专业方向是课程设计的关键所在。实践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不仅包括在校的一些实践活动,还包括社会实践。上述5个模块体现了课程设计的培养目标,体现“以语言输出能力培养为驱动”的理念,加强对学生说、写、译等输出能力的培养,提升教学效果。

探索外国语言文学类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设置研究是所有从事外语类人员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以国家发展战略和未来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立足英语类专业教学发展现状,深入研究不同类型高校英语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问题,找出英语类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合理性和创新模式。

参 考 文 献

[1] Pratt,M.Transforming and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s [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8.

[2] 陈建平. 基于新的发展形势,实现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转型升级[R].北京: 全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2013.5

第6篇:国语的文学成就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能力;课堂教学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就是教师教学的课堂上。简单来说就是,要想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综合素质,甚至是培养或者提升创新能力,主要依靠的手段就是改善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创新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进行创新式的学习,从而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或者提高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创新意识才能够确保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尽管我国对于创新的话题已经研究了很多,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做到利用创新精神进行教学的工作人员还非常少,这就需要相应的教育教学的工作者对该问题进行关注以及研究。目前,大部分中学的教师还是利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而对于创新式教学在整个学期内只会出现几次,这就使得学生对创新能力的学习不够关注或者重视,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大部分学生经过中学的语文学习之后,只是拥有了课本上的一些死板知识,对于一些需要自己创新的知识根本无从入手。

现在,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主要依靠在课堂上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或者讨论。然而,有一部分教师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形式来完成,并不能够真正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语文教师坚持树立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将自己的名利思想进行根除。由于现在我们国家考核初中学生的主要办法或者途径还是让学生进行考试,之后按照考试成绩进行排名,从而对相应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估,这样的考核体系就使得大部分教师不敢去进行创新性教育教学,因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够确保创新性的教育教学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升,最终可能会影响自己以后的发展或者进步,所以就导致了现在的局面――初中的大部分学校开始倡导教师进行创新性教育,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但是事实上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创新性教学方式只是在进行课程评估的时候才会使用。

从上面这些信息以及资料中,可以知道让相应的语文教师树立创新性教育的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真正做到这些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初中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也能够培养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设计比较有特色或者有个性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保证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

每个班级的学生在语文水平上都是有差距的,但是国家在进行相应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中,只是考虑到大部分同学的综合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目标,一般情况都适用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因此,对于那些有特殊状况的学生或者年级,教师就应该实行有特色、有个性的教育教学目标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那些比较有能力的学生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让那些能力比较差的同学不至于感到语文课程学习难度特别大。

初中语文这门课程相对来说变化比较大,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使用最新版的语文教材,将教材中的主要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进行整理,经过适当的处理之后制定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个性化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这些都是为培养或者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进行的前期工作。

三、语文教师在培养或者提升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将语文课堂的结构进行创新性设置,只有让学生接受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才能够让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培养或者提升自己的各种学习能力

目前,我国国内的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课堂教学的主要结构都大同小异,然而由于学生素质的差异以及学校要求的不同,就需要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不一样的课堂教学。在进行课堂结构的设计工作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能够结合教材中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将培养或者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素质做为工作核心。

同时,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对教师的素质提升能够起到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因此这项工作的实行不仅仅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相应的语文教师的语文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初中语文中的一个具体实例对课堂教学的结构设计进行相应的说明。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讲解寓言的文章,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知道需要将该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故事内容以及该寓言的寓意这三个问题进行说明,但是有些教师将文章的写作背景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就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之后再讲解了其余两个问题。然而,正确的课堂教学结构应该是让学生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之后再介绍写作背景,最终让学生自己总结寓言寓意,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相应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孟素华.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1):13-18

第7篇:国语的文学成就范文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医学教育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来华医学留学生的规模增长越来越快,已经跃居为来华留学专业比重中的第二大群体,目前仅仅次于汉语及中国文化相关专业。面对如此庞大的留学生群体,高校应如何针对其特点有效的传播中国文化就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不仅关系到来华医学类留学生的整体教育质量,而且关系到医学类留学生群体的医学人文素养,更大的层面,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一、 医学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教学现状

我国的医学类留学生大多来自西亚、南亚、非洲等亚非拉国家,这些国家的留学生来中国留学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在中国学习医学知识和相关临床专业技能,在中国完成本科乃至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学习,毕业回国后从事医疗相关工作,满足本国对医疗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这样的学习源动力和诱因,也就造成了医学类留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从主观上就缺乏学习中国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外,医学类留学生在中国是一个相对具有单一专业性的群体,其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环境相对封闭,以英语为授课语言的教学方式,使得英语就能够充分满足他们的日常学习需要和教学需求,这在客观上就造成了这一类留学生,与校园的主流文化始终有一定的距离。

一方面,按照我国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各接收医学类来华留学生的高校,必须为留学生开设一门中国文化课程,以实现国家《留学中国计划》中提出的“培养一大批知华、友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毕业生”的发展目标,这是基于国家战略的硬性要求;另一方面,各接收医学类来华留学生的高校,忙于医学专业英语授课体系的师资培养、课程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也导致来华医学类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的设置和教育教学始终徘徊在粗放式的初级发展阶段。

因此,医学类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教学现状就呈现出“三个缺乏”的具体表现,即: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以及缺乏开放的教学模式。

1.缺乏完善的中国文化课程体系

来华医学类留学生的基本学制为六年,而根据《来华留学生医学

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的要求,这类留学生只开设一个学期的中国文化课程,且基本仅限于理论课授课,这样的安排根本无法实现有效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因此,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完善的课程体系急需更新和设立。

2.缺乏专业的中国文化课教师

目前,各接收医学类来华留学生的高校,承担这类留学生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师都是英语专业或者英语技能较强的兼职教师,这些教师的优势是英语表达能力强,容易和留学生沟通和交流。但是,他们缺乏必要的中国文化知识体系,在教学当中,只能与留学生进行浅层次的文化交流,而无法帮助留学生形成“物质文化―艺术文化―精神文化”的知识体系的构建。

3.缺乏开放的中国文化课教学模式

目前的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基本上都是以理论课授课为主,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留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更不利于培训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因此,“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二、 医学留学生中国文化课教学改革

必须从“三个建立”来着手进行医学类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教学改革:

1、 建立完善的中国文化课课程体系

建立文化理论课、文化体验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除根据教学培养方案需学习外,其余学期均应安排相应的中华文化课程,贯穿于医学类来华留学生教学培养计划的始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2、 建立专业的中国文化课程师资队伍

应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负责人应该为本专业的专任专职教师,具有完备的中国文化知识体系,具备跨文化交际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3、 建立开放式的中国文化课教学模式

20世纪30年代,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者提出“开放式教育”的主张,20世纪70美国和欧洲各国积极探索开放式教育并广泛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开放式教育,意味着打破传统的封闭教育体系,以创新、包容、灵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放式的中国文化课程教学模式,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和教学效果评价的开放性上。

(1) 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体现在传授的中国文化不仅有传统性,还应兼具时代性;不仅有民族性,还应兼具国际性。例如:在中文化中,红色象征的寓意是吉祥如意,并赋予辟邪功效,传统文化符号的象征有大红灯笼、红色春联、红色婚服、红包等等,这些习俗很多都延续至今。

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还体现在文化的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有机结合。例如:在跟留学生讲授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时,可以让留学生结合自己国家的特点,也介绍自己国家的而传统节日,比较异同,分析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以及价值取向,这是文化融合的过程,更是培养留学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鉴赏能力的过程。

(2) 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教学过程开放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

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留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判断力,构建起不同文化主题的相关知识体系。

(3) 效果评价的开放性

开放式教学的效果评价以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是留学生

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主。因此,评价体系和评价手段必须多元化,变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设立形成性评价体系,多方位、多角度、发展性地评价留学生,注重过程中情感、意志、态度的考量。

总之,来华医学类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必须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建立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飞跃,从而真正实现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开放式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2007年,http:///punlicfiles/.

[2]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2010年,http://moe.gov.en/publicfiles/.

第8篇:国语的文学成就范文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恰当设疑;阅读解疑;学生释疑;教师答疑;深思省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2-0037-02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和新闻、文秘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主干课。这门课程以“五四”以来的我国的文学史和作家的作品为教学内容,其中贯穿了该时期我国文艺思潮的发展和论争等内容。通过对这一时期我国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的学习和了解,可以还原该时期文学存在的图景,可以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深刻的人文思想、丰富的想象能力、敏锐的审美感悟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上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方法时,“探究”是目的,“讨论”是方法。所以,若缺乏“探究”精神,“讨论”就可能只是聊天。

一、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1.恰当质疑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在讲授某一文学史或作品前给学生布置供他们思考的习题,以让学生能带着问题去阅读相关资料。针对某一文学现象或某一部文学作品,教师只能根据教学大纲选择一到两个适合学生的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不能像采用讲授法那样面面俱到。这是因为,问题多了,学生的精力会分散,会抓不住重点,最后实质问题会得不到解决。比如在讲授经典戏剧《雷雨》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谁是《雷雨》的主人公?这看起来只是一道题,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对《雷雨》中的人物进行认真的分析,同时其中还必然兼有对于《雷雨》主题的分析。再如在讲授《游园惊梦》时,我也给学生布置了一道题:《游园惊梦》中的意识流的手法是如何体现的?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懂《游园惊梦》的内容,然后才能知道其中的对意识流的写作手法的运用。这个过程看似简单,看似只需教师在下课前用几分钟时间用多媒体课件对问题加以展示即可,实则体现了教师对于这个问题的十分成熟的理解,教师抛出的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游园惊梦》授课中的重点和难点。

2.阅读解疑

阅读解疑由阅读文本、随机讨论和最后形成文字材料等环节组成。认真阅读文本是学生参与讨论的前提,只这一个环节就实现了对于以往的讲授法的质的超越。讲授法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运用讲授法,学生只要记好笔记并在考前对之加以背诵就能拿到高分,看不看文本都无关紧要。这自然激不起学生看书的兴趣。相反,使用探究与讨论式的教学法,讨论时每个学生都要或都可以展示自己的观点,会让学生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由此阅读作品也自然就成了他们必须完成的一项学习任务。因为教师要的答案并不是文学史教材已经归纳好的,所以即使学生能认真阅读作品,他们也未必能得出自己非常确定的结论。此时,随机讨论便自然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了。有时候,针对某个重点问题学生们会展开热烈的争论,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争论本身就是一个或肯定、或质疑、或反驳的过程,这对促进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和理解是十分有益的。通过讨论或争论,学生们思考成熟了,观点明确了,就可以动笔形成文字材料,就可以用这种材料在课堂上发言。

3.学生释疑

学生释疑即学生在课堂上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实施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时,这个环节经常会冷场,原因是大多数学生由于准备不充分而不愿发言。这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以鼓励,尤其是要设法让没有准备发言的学生勇敢地站起来说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与当同时,教师也一定要做好“无人喝彩”的准备,即真的“干启不发”的状况出现时,自己也不能急躁,不能放弃,要一边讲授相关内容,一边鼓励学生发言。在通常情况下,冷场是不会持续很久的,只要教师能循循善诱,僵局总是会被打破的。教师还应该具备在现场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讲评或总结的能力,对于正确的观点要加以肯定,并提示其他同学予以记录;对于错误的、有分歧观点,则应组织学生进一步展开讨论。在此环节中,如果学生能积极踊跃地发言,教师一定要对之加以引导,即引导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沿着正确的思路由浅入深地予以探讨,不能四面出击,否则会劳而无功。比如在讲授《锻炼锻炼》时,我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如何看待杨小四?”学生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根据杨小四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进行分析,吃不饱时的狡猾、小腿疼时的蛮横和支书的“和事佬”作风等都只能作为论证杨小四性格的佐证材料,不能突出加以强调。

4.教师答疑

教师答疑就是教师要针对学生释疑过程中的错误加以纠正或解释,其中也包括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也包括教师对问题的必要的画龙点睛。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要想给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在学生解读文本之前,教师必须深入细致地钻研文本,然后形成自己的认识,同时教师还要设想学生对问题的可能产生的看法,还要设想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只有经过这种较充分的准备,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应付自如,才能对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例如在讲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时,学生一般不能从一开始就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学生会认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诗句表达了海子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此时,教师若提示学生再看一看海子的生平,再进一步了解他仅25年的生命历程,同时也说明此诗的创作时间是海子自杀前的两个月,那么学生的思想感情就会受到触动,就会对该诗中的一些字眼再进行玩味,比如进一步玩味“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之后,再经过讨论,再加上教师给出的一个参考性的结论,即本诗是海子自杀前的宣言,是海子伤心的绝笔。如此之后,就会给学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5.深思省疑

深思省疑就是要求学生在课下对问题再作进一步的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只是昙花一现,要想使学生对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还必须有课下的理解、消化和吸收。为此,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的发言或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进一步进行研究。如果是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就要及时形成论文,以供大家共同赏阅;如果是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则更要及时地将它记录下来,以供进一步探讨。这个“省疑”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每一次思考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他的下一次思考的开始,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学习的环节。“省疑”过程是学生论文形成的过程。有了这个收束的过程,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才真正能以“讨论”达到“探究”的目的。

二、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的长处

首先,探究与讨论式教学符合人本思想,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性质也是契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是真正的“人的文学”,它实践着“五四”精神,即“人本思想”。“‘五四’文学革命是一次地地道道的革命,它不仅画出了旧文学与新文学的明确分界,还初步确立了作为新文学主体的‘新人’的本体精神。换句话说,现代意义上的‘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构成了‘五四’文学革命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主要贡献”[2]。因此,学习这样一门课程我们自然要培养学生的人本精神,要使学生树立起自己的作为主人翁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探索人生的真谛。只有将这种“五四”精神体现在中国现当文学的讲授中,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本学科的学科内涵。探究与讨论式教学能给每一个想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运用这种展示,他们会亲手绘制出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的地图。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视学生为课堂的核心,尊重学生的意愿,首先重视为学生创设一种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以让学生能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在这种环境里,学生不会产生危机感,不会惧怕受到批评。其次,在这种环境里,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会使他们敢于探索,乐于找到论据来充实自己的看法,敢于坚持自己的看法。这也会让学生逐步学会有效的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最后,坚持不懈地采用探究与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独自阅读和思考,然后将自己的所得表达出来,会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会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讨论法通过引发问题激荡人的思维,把潜藏在人的意识深处的才能激发出来,把每一个人都视为是新思想和新知识的创造者,会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展现自我、表达自我、开发自我,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把握自己的思想,主动地发展自己”[3]。

第三,学生将自己思考成熟的看法形成论文,有助于学生的就业。俗语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写出论文也就是“收口”。没有最后这个”收口”的过程,他们以前的思考和所得很快就会被遗忘的;相反,如果收好了这个“口”,则会获益无穷。实践证明,写作过专业论文的学生,他们在写作毕业论文时就会知道如何构思、如何组织语言、如何围绕中心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能力在答考研试卷时会让导师另眼相看。就因为有这一条,所以我院每年都有优秀的学生考取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

三、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其一,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会使得课堂的涵盖量变得较小,一般只能讨论一个到两个问题。但这个缺憾比较容易解决,解决的办法就是教师可将探究与讨论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结合起来。

其二,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容易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善于表达、基础较好的学生会从中尝到甜头;不愿认真准备的学生,则往往会在课堂上被边缘化。这是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时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也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

其三,目前学生课业压力较大,有效阅读时间有限,所以就导致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容易流于表面。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是需要给学生以较多的时间的,但目前文学院学生每周都要上30多个学时的课。披星戴月地上课使学生甚感疲劳,经常抱怨没有时间看书,所以课堂讨论就往往没有深度,没有内容。每当这个时候,教师便有些进退两难:终止讨论,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任由没有实质内容的讨论讨论下去,又怕耽误时间。这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较为棘手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金学,张宝歌. 构建探究讨论式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J]. 中国高等教育,2011(23).

第9篇:国语的文学成就范文

关键词:校园美育;文明礼仪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

1.1.1 学生文明礼仪的现况

我国在中小学美育的功能和内容、课程设置研究很少,特别是在研究内容方面缺乏深度与宽度、美育对每况日下的学生文明素养方面研究缺乏整合与创新。

1.1.2 校园美育的构建框架

学校以美声、美书、美形三要素为框架,每周每班开设一节美声范畴内的音乐课,介绍美声的概念、起源、发展和意义以及美声的学习。每周开设一节书法课,进行软笔书法教学。每天开展35分钟大课间活动,体育课采用1+4选项制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校开设的项目进行体育课堂学习。每学期各班开展一次德育一体化活动,4个课时时间进行劳动。

(3)提出全面的方法,造更好的学生文明礼仪成长的环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高一10个班级全体学生以及选取的10名后进生组成的实验组。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湖南文理学院图书馆、期刊网和中国知网相关的电子文献,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

2.2.2 专家访谈法

在确定研究方向后,与常德市各个中学的老师、班主任进行美育促进学生文明礼仪模式的探讨,听取他们的观点,意见,为本研究积累意见。

2.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所需要的研究信息和数据,设计了学生调宋示怼⒆家调查问卷和效度检验专家问卷。

(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分别向常德市七中学生和老师发放问卷215份,问卷的发放、回收顺利。

表1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2)问卷的效度检验

专家问卷效度统计单项选择(n=10)

检验结果为:问卷有效性较高

(3)问卷的信度检验

本问卷进行了重测信度检验。检验得出问卷可信度高,符合要求。

4 结果与分析

4.1 常德市七中校园美育课程具体实施办法

学校按初、高中两部六个年级进行特色三活动(“三美”活动)

一、唱响青春之歌声(美声)

(1)常规唱歌:唱歌时间为第一节课和第五节课前5分钟。(2)七中好声音之校园十佳歌手大赛。(3)庆“五四”校园合唱比赛

二、书写汉字之神韵(美书)

(1)常规练字:第五节课前15分钟为全校练字时间。(2)每期举办一次“书汉字之美 品文化之韵”书法比赛。

三、练就健康之体魄(美形)

(1)特色大课间活动:晴天室外“两舞一操”,雨天室内手语操。(2)“新苗杯”篮球赛(3)德育一体化活动。

4.2 常德市七中校园美育课程对学生文明礼仪成长的效果分析

4.2.1 学生的态度

学校开展美育教育,89.5%的学生是持欢迎态度的,认为接受美育教育后自己在文明礼仪方面有所提高的学生达到了75.4%。

4.2.2 教师的态度

美育教育开展以来,77%的教师感觉学生在礼仪方面的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

4.2.3 美育对学生言谈举止的影响

美文的阅读,传统文化的教育,介绍大量的古人事迹,学生们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模仿,现在学生普遍感觉自己变得斯文了,变得文雅了,比例达到了69.7.%

4.2.4美育对学生学校礼仪的影响(课堂礼仪,听讲,服饰仪表,尊师礼仪,同学之间的礼仪集会礼仪,校内公共场所礼仪)

学生们意识到整洁的仪表是一种美,意识到对人的尊重是一种美,不再盲目最求个性,少了搞怪,多了谦逊,少了张扬,多了自信,对老师同学有礼貌的多了,自我中心少了,通过美育教育,对自己在仪表等方面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占到了86.3%

4.2.5 其他礼仪(交接物品,父母礼仪,长辈让座,乘车就餐,宿舍)

学生吃饭过程中,一些礼仪方面有了注意,比方说长辈先动筷子,给长辈主动帮助,有这种感觉的家长达到了63.3%。

4.2.6 选取了杨思、赵云、蒯悦等10名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同学组成实验组.

同学对实验组10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在开展美育教育前后评价对比(n1=20)

教师对实验组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在开展美育教育前后看法对比(n1=9)

开展了美与教育后,学生与人交往时文明礼貌素养有了提高的占到90%,效果明显,同时认为学生学习态度有了改善的,占到60%,认为学生能注重自己仪表形象的占到80%,认为学生在校期间能控制自己仪态的占到80%,谈吐水平得到提高的占到70%。

实验组学生在开展美育教育前后对自己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自我评价对比(n1=10)

在学生自我评价中,40%的实验组学生认为通过美与教育自己的学习态度得到了改善,甚至有40%的实验组学生认为文化成绩的提高和学校开展的美与教育有直接关系,实验组10名学生的变化是显著的。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研究表明,常德市七中的美育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文明素质,美育课堂教学和评比竞赛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5.2 建议

第一,转变观念,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第二,美育教育课堂和评比竞赛中对文明礼仪的针对新需要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 滕朝晖.《技校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与教育途径》, [n]《职业》2012-12-05.

[2] 李玉超.《论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强化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美与时代(下半月)》 2009-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