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人牙齿护理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口腔组织也出现相应变化,具体表现为口腔组织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而修复能力减弱,并导致相应疾病的发生[1]。通过调查,老年人患牙周疾病和龋齿的比例最大,分别占41.8%及54.5%。(1)大多数老年人牙齿咀嚼面磨耗过重,咀嚼时清洁牙面的作用减弱或消失,部分老年人的唾液分泌减少并且黏稠,易于菌斑附于牙面上;唾液中的矿物质也易附着于牙面上而形成牙结石;长期单侧咀嚼而不使用另一侧牙齿,这些长期无功能的牙齿更易于堆积菌斑、牙结石等,而且老年人中83.6%都有牙结石,且部分老年人洁牙意识淡薄,这是导致牙周疾病的主要诱因。(2)老年人龋病主要以根面龋为主,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牙周萎缩、牙根暴露,加上由于牙齿磨耗而易发生食物嵌塞,根面堆积的菌斑不易清除,则为根面龋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且老年人真牙与活动假牙之间也易存留食物,不易被清除,而使真牙发生龋齿。根面龋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发病与年龄呈正比,与牙龈萎缩密切相关,是老年人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还有一部分老年人,特别是患有严重的全身疾病,对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者,易发生猖獗龋,可在短期内波及牙齿各个面,常发生在牙颈部根面。因为这种类型的老年人对口腔保健的有效性相对减低,口腔卫生状况差,再加上老年人的牙体组织结构薄弱,所以常会发生猖獗龋。由此可见,老年患者机体的变化导致了这些具有老年特点的口腔疾病的发生与增加。
2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心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导致在治疗中出现不必要的延误。通过本次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障碍:(1)由于自身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对注射麻药以及相关治疗有恐惧心理;(2)不想拔牙,本着“拔一颗牙就少一颗牙”的原则,拒绝相应的治疗与建议;(3)对于修复病人,对社区医生的不认可,怕投入太多的费用却得不到很好的效果;(4)消极思想,想等到牙齿全部掉光之后再考虑镶牙;(5)对于需要洁牙的患者,意识淡薄,认为牙齿松动是由于洁牙的原因。其中50%以上的老年人存在牙科恐惧症,特别是对拔牙及牙钻的恐惧,因此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使治疗变得困难,不能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 老龄化;应激;并发症;饮食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病人疾病不断的增加,老年病防治护理,康复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由于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应激能力差,所以病情发展快。有时临床症状体征不明显,甚至完全阙如。病情突然恶化而难以预测,这给临床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因此熟悉老年人生理、心理、病理特点,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最佳护理。通过临床的护理观察与实践总结出老年病人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1 心理护理
老年人平时渴望健康长寿,但系统脏器功能衰退,多病又是老年人共同特点,一旦有病迫切希望迅速健康,是共同心理特征,但情况往往相反。许多老人适应能力差,不能适应医院的条件,患病后怕失去独立生活能力,怕孤独,易产生急躁易怒失望情绪。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要以热情态度关心老人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各种需求,让患者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愉快接受治疗护理。并且护士言行要稳妥,操作熟练能及时发现老年人心里问题,随时给予咨询和相应医疗护理措施。同时分析心理病症的难点要点,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关爱老人,常与老人交谈,缩短老年病人与我们距离,增加老年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愿意把心里话倾吐出来,提高战胜疾病信心。2 用药护理
老年人用药特点种类多,数量多,发生不良反应多,给药必须慎重。在一定程度上,老年人的脏器功能退化,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对药物吸收能力下降,承受不了药物不良反应,因此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详细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时记录,老年人自己服药易漏服或误服。护士必须亲自为病人服下口服药,输液时的输液速度也要严格控制,以免引起负荷过重反应。要勤于观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老年病人对药物耐受性、敏感性均与年轻人不同,在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用药安全,加强用药管理,保证给药途径畅通。3 预防并发症护理
老年人患病后卧床时间长,抵抗力低,主诉往往不多且出现晚,极易发生褥疮、肺炎,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因此要熟悉老年病人的并发症多,病情多变,错综复杂的特点,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血管等处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4 疾病护理
尽量把疾病知识补充给老年人,尽量说一些浅显易懂的词汇,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知道自己的治疗方案,让患者轻松面对疾病,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宣教,让他们接受并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同时告知家属多抽出时间陪伴老人,缓解老年人孤独的心理状态,促进早日康复。5 饮食护理
1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1敏感的自尊
人的价值感和自尊心紧密联系在一起。老年人具有较深的资历和阅历,喜欢周围的人恭顺他。可是一旦住院,处处受约束,当不甘“任人摆布”的心理与现实发生矛盾时,自尊会变得更加敏感和强烈,也极易受到伤害。
1.2孤独感
老年人因病住院,对周围的环境感到陌生,家人往往因工作、家庭等事情不能陪护,医护人员又不能时刻照顾在身边,情感脆弱的老年病人极易产生孤独感。
1.3焦虑、猜疑和恐惧
病人的焦虑主要来自身体不适、家庭因素、经济压力、医院环境等方面。恐惧主要来自疾病对生命的威胁。病人怕误诊、误治,怕检查、治疗及护理操作带来的不适。猜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影响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老年人若长期处于此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导致心理失衡,直接影响治疗,不利于身体康复。
1.4退化表象
(1)自我中心加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一切事物和人际关系是否有利于自我存在为前提,常被指为自私自利;(2)依赖性加强:老年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或降低,需要别人的照顾,但过分依赖使老年人对自己能做的事也懒得去做,这种心理不利于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兴趣狭窄:只关心自己的身体,不仅对以往兴趣事物表现淡漠,更无增添新兴趣的动机;(4)强化角色:老年人往往在病情好转或接近痊愈时,仍然安于患者角色,小病大养,自信心减弱,不相信疗效,对原来担任的社会角色恐惧,不愿出院。
2 护理
2.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对待老年病人态度要亲切、关心、体贴、诚恳、言语温和。尊重他们,不要用床号代替姓名,不要勉强老年人改变他们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嗜好。经常向他们讲解创建和谐社会奔小康中的成就,介绍报刊登载的关于社会上长寿老人的生活经验和防止衰老的措施,使他们既认识到衰老是一生中生理发展的必然过程,又懂得延长寿命的科学方法,从而对恢复健康树立信心。
2.2生活环境护理根据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应安排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舒适安全、安静、防止各种噪声生活环境。夜间睡眠时,室内最好保持有弱光,以防夜间病人起床时发生意外。
病床应低些便于老年病人下床。地板应平坦、干燥、防滑处理、以防病人摔跤。病人床上被褥要轻,衣着鞋袜要适宜。
2.3个人清洁卫生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表面小动脉硬化,汗腺萎缩,分泌减少以致皮肤干燥、脆薄、有皮屑起皱纹,易于破损、干裂,而引起感染。故老年人每天应用中性肥皂擦洗皮肤,并给涂以油脂,受压局部给予按摩以增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对某些老年病人生活习惯较懒散,护理人员应协助和督促他们更换衣服、洗脚、剪指(趾)甲,注意个人卫生。
2.4营养与饮食护理牙齿是对食物进行机械加工的器官。老年人常有牙齿脱落或有龋齿、咀嚼不便,应给予软食并应指导注意饮食的均衡。老年人基础代谢降低,运动量低于年轻人,每日的热量摄入应相应减少,蛋白质以豆、肉、鱼、蛋、牛奶等为主,脂肪供应以淀粉为主,并应多食含维生素、钾、钙、水果和蔬菜,钠盐入量每天不要超过10g。为增强肠腔运动机能,应给病人适当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少食胀气的食物。在烹调方法上,要注意色、香、味,照顾到病人的口味,习惯和爱好。在进食时应指导病人细嚼慢咽,咀嚼时避免讲话,防止因空气进入而引起哽噎,每顿饭不要过饱,最好少食多餐。吸烟和过量饮酒对老年人不利,嘱病人戒烟酒。
2.5适当活动老年病人因机体功能衰退,往往好静不好动,特别是住院时间较长的慢性病病人,在疾病恢复期,护理人员应劝导病人进行功能训练,宜根据病人的爱好,组织他们在室内外散步、下棋、打拳。并进行指导以增进其身心功能。对一些久病卧床的病人应经常给予被动运动,如更换卧位,活动肢体,以保持血液循环通畅和肺部呼吸通畅及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2.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功能降低,机体反应不敏感,对疾病的痛苦反应不明显,有时病理改变严重,自觉症状轻微、不典型,在出现两种以上的疾病时,一种疾病有可能被另一种疾病所掩盖。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掌握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点,善于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注意病情变化。在询问病史时,老年病人由于耳聋记忆力差,而回答病史含糊、主诉不明确,因此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病情,协助诊断。
2.7用药护理应根据老年病人的用药史,慎重用药,密切注意药物过敏反应,特别是对慢性病病人因为用药品种多、剂量大、时间长,加之本身肝肾的吸收、排泄功能减退,所以要特别注意药物过敏的发生。据统计老年人发生药物反应的人数是一般成年人的2倍多,因此用药必须慎重,对老年病人可先给予略低于成人的治疗量,然后根据病人的反应,调整药量,发现有药物不良反应时应立即报告。输液时应注意输注速度,并定时记录出入量,必须注意病人的心、肺、肾功能情况,防止发生肺水肿。
2.8加强预防保健及护理咨询老年人由于机体不同程度的衰老性改变,容易患病,故医护人员在病人住院期和出院后均应向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指导,使他们了解引起疾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只认识到有规律的生活起居、适当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和禁戒烟酒等对增进机体功能、防止动脉硬化的重要性,并进行预防保健知识的宣教,为老年人服务。
【关键词】牙体牙髓科;老年患者;护理观察
【中图分类号】R78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129-02
随着当前经济以及社会水平不断发展,我国老年人口呈现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牙体牙髓科老年患者人数也不断增多。牙体病为牙齿硬组织出现的病症,也可将其称为牙髓病。临床患者病症多为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会产生剧烈疼痛感,影响患者正常饮食。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护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选取我院于2011年6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76例老年牙体牙髓科患者,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其临床护理效果显著,现将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6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76例老年牙体牙髓科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33例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为52-86岁,平均年龄为69±2.1岁。观察组33例患者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为53-88岁,平均年龄为70±1.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等方面对比均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①保持病.室环境的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根据患者病症,对病.室温度以及湿度进行调节;②患者入院后,根据要求安排指定椅位,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接受治疗;③做好四手配合,对患者的呼吸、脉搏、体温等情况进行严密观察;④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同时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
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①老年人会害怕拔牙,会怕牙齿掉光而不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或本该拔掉的牙齿没有拔掉,应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状况,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亲切关怀,消除患者的恐惧害怕心理;②老年患者多为性格孤僻者,在就诊时患者压力较大,极易出现焦虑情绪,对医护人员不够信任,或一些患者希望采取保守消炎方法治疗。往往这种情况下,实施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病症进行耐心观察,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对患者讲解具体的牙齿病症,让患者对其有全面的了解,从而达到在对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③医护人员可告知患者术中过程以及需要注意事项,打消患者恐惧害怕心理,同时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合理需求,如不能满足,可对其进行解释,在手术中,给予患者鼓励以及安慰。④对患者进行口腔方面健康知识的宣讲,一般情况下,老年患者更希望了解到更多有关自身的口腔保健方面的知识,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方面知识的宣传,有利于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有利于实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⑤在术中,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疼痛病症,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患者实施治疗。⑥严格进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患者出现交叉感染。
1.3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划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在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5个月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牙科病症复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1.4%,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老年患者多因年龄较大,尤其是对于合并神经衰弱、心脏病以及高血压等全身系统疾病的患者,在对其实施治疗过程中,应给予患者亲切的关怀,适当的鼓励安慰[1]。耐心向患者讲解手术中的疼痛,告知患者术前会给予患者物治疗,消除患者的害怕恐惧心理,同时注意在对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严格按照手术操作的相关要求,认真实施手术治疗,防止对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疼痛以及紧张等意外情况[2]。且一些患者会对术者并不信任,会产生怀疑,应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状况,对患者进行讲解,消除其顾虑,告知患者医务人员都是专业人员,其操作技术娴熟,具有负责的专业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对于智能退化的老年患者可向其具体结束手术治疗过程,让他们对手术的整个治疗过程有更为全面的了解[3]。同患者之间做好沟通交流,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更有助于顺利进行手术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的良好配合才能实现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而病人的配合主要来自于对医生的信任以及良好的医患关系[4]。针对老年人可能出现的焦虑、焦躁等情况,对其进行耐心疏解,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教育,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引导患者正确进行口腔防护。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必要的护理是相当重要的,同时医护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态度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做好良好的护患沟通,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5]。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亮英.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J].北方药学,2012,9(11):121-122.
[2]路芝瑛, 邓晓红.牙体牙髓科老年患者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2):56-57.
[3]王朵.老年人牙髓牙周联合病变68例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66(6):448-449.
沟通技巧也是需要我们尤为关注的,这也是使病人满意,让治疗工作更加顺利所不可或缺的。在沟通过程当中,应当尽量注意语言的亲切得体,给患者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到病人的自尊心,在回答和询问过程当中,用语应当包含同情和关心,用礼貌而热情贴心的话语拉近与病人的关系,反之,生冷、硬、粗俗的话收到的则是完全相反的结果。[2]自然坦诚的和病人交谈,不装腔作势,不模凌两可,言语的通俗易懂往往能够收到较好的交谈和沟通效果。其次,对非语言沟通技巧如各种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也都可以有效的促进和病人之间的沟通,面部的微笑可以让病人感觉到亲切,握手和轻轻拍肩等动作同样可以使得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怀,以此减轻病人在患病期间的孤独感,配合治疗。充分考虑到病人的需要,将服务进行于病人开口之前,给病人以更为贴心的感觉,这些都是护士在工作当中所需要关注的要点和努力的方向。
二、生活护理是关键
伴随着临床护理技术的不断提升,生活护理则应当成为护理过程中的所需要尤为关注的地方,也是整个护理的关键所在。根据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人特点,在饮食当中应当符合低脂低盐的治疗性饮食要求,部分老年人对此持反对态度,尤其是对于已经习惯吃较咸食物的农村病人尤为反对。这时就需要我们根据病人的病情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述,让他们了解低脂低盐饮食的重要性,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能够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治疗,早日康复。另外,由于年龄原因,老年人都存在味觉减退和牙齿松动等情况。所以,在老年人的饮食提供上,应当尽量保证食物的柔软,为老年人提供易消化和咀嚼且饱含纤维的多样化食物。同时还应根据老人情况适当的使用缓泻剂,达到防止便秘和促进粪便软化排出的目的,针对心梗病人还应当对其加强嘱咐,让他们排便不宜用力,避免对病情的加重。在强化生活临床护理的同时,我们还应当对病人用药之后的各种反应做出密切观察和记录,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物对中年和老年患者来说有较多的区别,因此,我们应当根据老年人的肾功能减退等等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严格控制剂量,仔细观察变化,重视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从而实现辅助其早日康复的目的。
三、健康指导是辅助
“人人要健康,健康为人人”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句话,对病人实施各方面的健康教育也是临床护理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为了让健康教育发挥作用,辅助治疗和康复,我们应当将其融入整个护理工作当中并持之以恒的开展,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病人的健康需求和患病情况,我们可以就具体情况采用示范教育、文字教育以及口头和形象教育等,也可以将多种教育结合起来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通过这样的教育过程,让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也能够充分的了解到自身患病相关的一些医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住院期间的配合治疗,同时这些简单医疗知识的普及对病人出院后对疾病的良好防范也有了极大的效果,减少了相关疾病的复发率,实现保护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 口腔修复;心理;牙科焦虑症;老年人;全口义齿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78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4-010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口腔健康及口腔审美的要求逐渐在提高,为改善咀嚼功能和美观进行烤瓷、种植等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在逐渐增多。牙齿缺失和牙列不齐对患者不再是口腔生理功能上的影响,其已经扩展到精神心理及日常活动执行情况,不同的口腔问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自卑、焦虑等不同程度的悲观情绪,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成为人们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两个重要原因。曾俞玉等[1]研究表明,牙体缺失的患者较同龄人更缺乏自信,生理功能和生活能力均有所降低。因此许多患者在进行修复治疗前已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在面对治疗时又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部分患者在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前后心理状况可能会有所改变,这些均会对治疗过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一名当代的口腔医生所关注的不仅仅是患者口腔疾病本身,还更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了解不同的患者对进行口腔修复治疗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不仅解决口腔生理功能的恢复,同时要让患者感受到口腔修复治疗后体现出的生活质量的内涵。本文针对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价值。
1 口腔修复治疗中的牙科焦虑症
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DA)又称牙科畏惧症,是指患者在牙科诊治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紧张心理以及在面对口腔治疗行为上表现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出现逃避治疗的现象。牙科焦虑症在口腔修复治疗中较为常见,其所占比例较进行牙周治疗、牙体牙髓治疗等比例高,全国各地发病率约6.6%~62.4%[2]。在上世纪50年代末就有外国学者做过相关研究,发现患者产生畏惧的主要原因与既往的医院性创伤体验或个人精神类型及暗示因素有关[3]。潘鑫[4]在近期的研究调查中认为除以上原因,还与医务工作人员的态度、精神面貌以及医院的环境有密切关系,部分患者还因受到个体特质、周边亲友不佳的治疗体验和效果,或者患者自身患有龋病等口腔疾病治疗中的既往史、创伤史而产生畏惧心理,对进一步口腔修复治疗产生焦虑。除了以上较为普遍广泛的原因外,具有针对性的研究中,陆英等[5]认为在活动义齿修复中会使患者产生焦虑心理的原因主要是畏惧疼痛和经济问题,在固定义齿修复中,主要焦虑因素为担心涡轮机磨牙齿有不可复性损伤和对可能出现的疼痛畏惧,调查表明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在口腔修复治疗中任何一种原因的焦虑发生,都有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畏惧心理,作为一名当代口腔医生,需要的不仅是关注口腔修复治疗本身所获得的生理恢复效果,也同样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恢复。当面临患者出现相关的心理问题时,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对患者的治疗过程、最终的治疗效果以及以后的口腔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临床研究表明,患有牙科畏惧症的患者在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后,在修复前后其畏惧心理会产生一定的缓解。李伟强[6]应用柯氏牙科焦虑症量表对患者的焦虑心理进行护理前后的评分研究后,证明患有牙科畏惧症的患者在经过正确的心理干预治疗后其畏惧的心理表现在治疗前后具有差异性,焦虑的状态有所缓解,且最终口腔修复治疗效果较好。焦虑畏惧的心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关注患者的本身心理状态及进行正确的处理,是当代口腔医生所应当注意的。
2 老年人口腔修复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明显,最新人口普查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了2.93个百分点,而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老年人对自身的口腔问题也越来越关注,需要口腔修复治疗的老年人逐渐增多。老年人口腔修复治疗中最常伴随的口腔问题主要是牙齿及牙周黏膜方面的问题。牙齿的龋坏、牙列不齐、牙体缺损、牙齿松动、牙周及黏膜出现黏膜变薄、牙龈萎缩等问题,都为口腔修复治疗带来了重重困难。除此之外,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易出现因唾液分泌减少而导致口干、咀嚼功能下降等现象,也同样会给修复治疗增加难度。同时,除了老年人的口腔问题较多,年龄较大易多病缠身会造成老年人进行口腔修复时的心理状况同其他人有所不同,主要会表现出固执、较难合作、易情绪化、对医生缺乏信任、理解和沟通能力欠缺、意志力薄弱等特点,这些会导致在治疗过程中不断出现不同的问题,影响治疗进度。
为了让患者顺利进行口腔修复治疗并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作为口腔医生应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给予正确的引导。活动义齿修复是老年人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重要方式,患者的主观心理状况对活动义齿的修复疗效可能有重要的影响[7],部分患者对于佩戴活动义齿时会产生抵触的情绪,从而影响他们修复治疗后的咀嚼生理功能及心理健康,最终影响到生活质量。面临老年人对活动义齿修复的不接受情况的出现,医生首先应同患者进行耐心的交流,帮助其进行心理治疗,以提高最终的治疗效果。多位医生的临床研究显示,在对老年人进行口腔修复治疗同时所要考虑的心理治疗应做到以下三点:①提高医生本身素质。口腔医生在为患者进行修复治疗时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穿戴整洁得当,言语恰当,给予患者一个舒适轻松的就医环境,并且要表现出过硬的专业医学知识,良好的医德医风,让患者产生对治疗成功的信心,对老人所产生的口腔焦虑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有助于下一步的修复治疗。②尊重患者意愿,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老年人往往对自己的治疗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希望医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做,作为一名医生,首先应将修复治疗方案详细地同患者交流,还要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及想法,对于合理的要求可以考虑采纳,医患间彼此互相尊重,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③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口腔修复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口腔状况、心理状况、全身健康以及经济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且应当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治疗过程及修复后使用的细节,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消除患者疑虑[8],让患者放心治疗。除了以上三点外,杨艳丽等[9]研究发现在口腔修复治疗过程中充分使用心理暗示的技巧,如及时表扬他们在治疗中的良好配合,赞叹技师制作义齿工艺精湛,列举与患者类似的成功病例,用自信的言语鼓励患者,明确告诉他们只要能坚持使用,将达到理想的效果等,这些对患者在进行治疗时的心理都能起到一个缓和紧张、促进健康的作用。陈怡[10]也针对老年人不同类型的义齿采用心理暗示的干预后治疗效果是否改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确的心理暗示能显著提高活动义齿及全口义齿满意率,但固定牙满意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另外,作为一名口腔修复医生还必须学习一些老年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帮助自己同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对顺利地进行口腔修复治疗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面对老年患者对口腔修复治疗的就医心理状态同其他年龄层的患者有所不同,作为一名合格的口腔修复医生,更应当针对不同的患者心理采取不同的方案设计,以便使治疗进程顺利,达到良好的修复治疗效果。
3 影响全口义齿满意度的心理因素
口腔修复除了使部分患者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同样会使部分患者因自身的心理因素影响最终修复效果的满意度。全口义齿是在患者出现全口牙列缺失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影响后采取的一项重要的口腔修复治疗,每个人进行该治疗时所处的不同心理状态,均会影响其对全口义齿修复效果的满意度。在定义中全口义齿满意度(patient denture satisfaction,PDS)是指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修复后对义齿使用效果的主观感受和满意程度[11]。Kalk W等[12]曾在1990年研究报道过全口义齿的满意度为70%~90%,除了患者自身的口腔环境及身体健康让患者对全口义齿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而影响他们的满意度外,患者自身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13]。研究显示多方面原因会导致患者相关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Fenlon MR等[14]研究认为,全口义齿满意度与患者的个性明显相关。特别是具有情绪不稳、抑郁倾向的患者,需要在心理护理基础上才可进行相关治疗。此外,患者对口腔义齿的认知程度不同,导致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有所不同。翟浚江等[15]曾研究表明对于口腔义齿具有一定了解的患者其心理情况较好,对治疗的影响小,有益于治疗顺利进行,从而可知患者愈后效果就会相对较好。除此之外,还有患者自身的一些情感因素等,这些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的心理状况,从而最终影响患者对全口义齿的满意度。
在口腔修复治疗中,性别、年龄、经济状况以及患者的健康意识等都是需要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好的心理状态对治疗的过程、治疗后的效果以及患者愈后的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等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会导致紧张的医患关系、修复效果差等情况的发生,因此,作为一名当代的口腔修复医生,关注患者心理健康是必需的,给予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在口腔修复治疗中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 曾俞玉,洪流. 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满意度与个性因素关系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9,34:184-186.
[2] 张建军. 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焦虑因素探讨[J]. 医学信息,2011,(7):3448-3449.
[3] 吴惟,蔡展文,陈栋. 牙科焦虑症的研究现状及干预对策[J].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2):1906-1907.
[4] 潘鑫. 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临床处理[J]. 中国卫生产业,2012,7(25):140.
[5] 陆英,刘丽,王诗美. 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焦虑及相关因素研究[J].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1,12(3):185-187.
[6] 李伟强. 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临床处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192-193.
[7] 钱程辉,李国强. 心理因素对全口义齿满意度的影响[J].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1,12(4):253-256.
[8] 崔占琴,赵发银. 老年心理与口腔修复关系的探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3):1300.
[9] 杨艳丽,俞雪芳,吴良燕,等. 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护理[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6,4(3):168-169.
[10] 陈怡. 老年人口腔修复治疗过程中心理暗示的作用[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3(9):1300-1301.
[11] 曾剑玉,洪流,李国珍. 全口义齿满意度与患者心理因素的关系[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8,33(3):188-190.
[12] Kalk W,Baat C. Patients’complaints and satisfaction 5 years after complete denture treatment[J]. 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1990, 8:27.
[13] 钱程辉,李国强. 心理因素对全口义齿满意度的影响[J].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1,12(4):253-256.
[14] Fenlon MR,Sherriff M,Newton JT.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on patients’satisfaction with existing and new complete dentures[J]. J Dent,2007,35(9):744-748.
【关键词】老年重度牙周炎;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1.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ISSN.2095-7882.2016.1.099.02
牙周炎是最常见的牙科疾病之一,由于口腔菌斑微生物打破了机体的口腔防御机制,造成牙周组织受损而发生牙周疾病。由于老年人是特殊人群,老年人牙周状况差,失牙率高,其发病时会受各种因素影响,如果不及时控制病治疗,病情进一步恶化发展会严重影响咀嚼功能,对患者的身心及生活健康可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想有效防止老年重度牙周炎的发病率,就要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寻找发病原因对牙周病的防治具有极为重要临床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对102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重点探讨引发老年重度牙周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老年重度牙周炎的防治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1月到我院进行牙科检查及治疗的的老年患者102例,其中重度牙周炎51例为研究组,无牙周炎51名为对照组。年龄63~89岁,平均年龄(65.2±3.1)岁,其中男62例,女40例。患者均符合临床重度牙周炎的诊断标准。1.2纳入标准1.2.1研究组:半年内首次到我院牙科就诊的老年患者,且年龄均在60岁以上,牙周袋>6mm,附着丧失>5mm;X线片显示其牙槽骨吸收超过牙根长的1/2,甚至可达2/3,多根牙出现根分叉病变;牙齿松动现象较多,牙周炎症或脓肿情况明显。1.2.2对照组:无牙周炎的老年人,60岁以上,口内剩余牙齿多于18颗。两组入选者的年龄、性别比例及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口腔检查使用一次性治疗盘,口腔常规器械包括:镊子、口镜和探针,逐项检查并记录全部患者的口腔情况,如牙石、软垢、口腔卫生、牙齿磨损度、龋齿治补数、修复体状况、食物嵌塞情况等。1.4问卷调查采取调查问卷形式,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牙周炎知识了解度、牙科病史、有无系统性疾病、牙科口腔检查次数、生活及饮食习惯。提示:在问卷调查进行前,为调查对象统一开展问卷填写培训,以确保问卷的有效率。本次共发放102份问卷,有效回收100份,有2份问卷因损毁而无效。1.5统计学方法通过使用Logistic回归法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对老年重度牙周炎患者的调查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经结果显示:口腔卫生、软垢、牙石、牙齿磨损度、龋齿治补数、不良修复体、食物嵌塞、吸烟史、饮食及每日刷牙习惯、牙周病知识了解、态度与行为方式、根分叉病变、糖尿病、系统性疾病以及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率等均与老年重度牙周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是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2.2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意义的危险因素给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结果显示:口腔卫生指数、牙齿磨损度、龋齿治补数、不良修复体、吸烟史、系统性疾病与负性生活事件可引入模型,证实了其独立相关性,是老年重度牙周炎的危险因素。
3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近年老年牙周炎发病率增高。牙周炎又属于老年人群众最常见的一种牙科口腔疾病,尤其是重度牙周炎会对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形成严重影响,诸多因素与该病相关性密切,因此,为老年重度牙周炎的防治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本研究对其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调查问卷资料进行数据的录入并分析处理,最终得出老年重度牙周炎的危险因素有以上几点。牙齿磨损度是一个保护性因素。老年人的牙周状况好、牙齿仅有牙本质浅层磨耗、均匀适宜的磨损等,即可减轻咀嚼力,保持牙冠根的比例协调,还可减缓牙周组织负担,这些都对牙周组织健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查显示,龋齿治补数也是保护性因素。而系统性疾病是致使牙周炎症严重的有关因素,而重度牙周炎又可进一步促发系统性疾病,提示在治疗牙周炎时,还应注重防治老年系统性疾病。本研究还结果显示,家庭经济拮据、离异、丧偶、单身、长期情绪抑郁等负性生活事件使得机体精神压力过大,与重度牙周炎的发生关系明显,是危险指征,负性事件可引发新的或加重原发性牙周炎,进而导致恶性循环。综上所述,老年重度牙周炎的发生可受多因素影响。因此,应普及口腔健康宣教,改善口腔卫生状况,倡导戒烟,杜绝不良修复体,同时积极为老年系统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重视老年人的负性生活事件,做好防治工作,提高老年人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肖伦旺.老年重度牙周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7):239-240.
[2]张俊健.老年重度牙周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5,(6):317-318.
[3]胡彬彬,程杰.老年重度牙周炎患者相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52-3054.
关键词:老年人; 带状疱疹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69-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忙于工作和生活,大多数人对健康意识认知薄弱,从而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特别是老年人,抵抗能力下降,对健康的认识不够,因此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在健康意识中已经是核心部分。
带状疱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毒,他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较少发生于儿童,12岁后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递增,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可达7‰。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力下降,抵抗力下降,所以当潜伏病毒被激活,就容易发病[1]。病毒初次感染人体后在体内大量增殖,形成病毒血症,散布全身,导致人体发生水痘。水痘愈后病毒可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至成年后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及理化因素刺激,潜伏病毒被激活,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再活动的病毒可沿神经轴突至支配的皮肤细胞增殖,于是此神经节支配的皮区出现一串带状的疱疹,所以称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皮肤病,中医称“蛇盘疮”“蜘蛛疮”,以皮肤出现集簇疱疹,呈带片状。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最容易感染。此病症状不典型,容易延误病情,产生并发症[2]。
1 护理措施
1.1 疼痛的观察:老年人往往有多种疾病并存,在观察疼痛时要认真仔细,注意疼痛的部位、时间、程度、性质及有无伴随症状,特别要注意和老年人其它常见疾病的疼痛相鉴别,如心绞痛、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要熟悉有关疾病的疼痛特点,如心绞痛是心前区压榨、闷胀痛,急性胆囊炎是右上腹部持续胀痛,急性胰腺炎是上腹部隐胀痛,观察时要认真聆听病人对疼痛程度、性质、时间的表述,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全身反应,如面色、表情、态度、声调、姿势等以判断疼痛程度,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还应了解辅助检查的变化,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漏诊。
1.2 疼痛的护理
(1)局部皮肤的处理:水疱未破溃者用生理盐水清洁局部皮肤,予75%乙醇溶液消毒,用无菌注射器抽吸疱液;水疱已破溃者用生理盐水清洁疱疹部位破损皮肤,周围用75%乙醇溶液消毒。在疱疹皮损部位根据疱疹面积采取无菌方纱并用黄五酊溶液局部湿敷,可缓解疼痛,溶液以湿透方纱层且不滴水为好,保持湿润和清洁,每4h换药1次,连续7天为1个疗程,保持局部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用药后注意观察药效及局部疱疹变化。
(2)药物治疗止痛: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加入注射用阿昔洛韦025g静滴,30gtt/min,Q8h,及时给予止痛剂如颅痛定和消炎痛及神经营养药,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2,疼痛影响睡眠者用镇静催眠药如安定片5mg口服,以保证患者睡眠,促进受损的神经组织的修复。在给予镇痛药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有无副作用,防止成瘾和意外。
(3)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老年人带状疱疹病程较长,疼痛突出,常有犹如电击样疼痛,痛痒难忍,缠绵不休,往往难以入睡,患者非常痛苦,护理人员应主动安抚患者,告知患者本病产生疼痛是由于病毒侵犯神经所致,可出现在疱疹出现之前,也可与疱疹同时出现,并可持续到疱疹消退以后。但疼痛大部分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及各人痛感耐受差异,加之病人对疾病不了解,护士应加强与病人沟通,把疾病知识、病情发展及治疗结果等告诉病人,使病人对该病有一个认识,消除各种顾虑,提高对疼痛耐受力,疼痛会随之缓解[3]。
(4) 我们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文化修养,尊敬和爱护老年患者,充分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与患者沟通,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老年患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老年人带状疱疹的特点,引起疼痛的原因,重视患者的主诉,耐心向其讲解带状疱疹的病因、发病过程、治疗方法,从而消除其思想顾虑及恐惧感,同时教会患者运用放松疗法缓解疼痛,帮助老年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1.3 加强营养:机体抵抗力下降是老年人带状疱疹发病的主要诱因,食欲不振可引起营养不良而致皮肤坏死,愈合时易留下疤痕。因此要反复宣教加强营养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进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高维生素,高蛋白,以无刺激软质饮食为主,如粥、面、牛奶、鸡蛋、鱼肉、豆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汤类,避免辛辣刺激燥热食物,如煎炒鸡蛋、油炸排骨、辣椒等食物,忌发物类食物,如鹅肉、酒类等。对于牙齿脱落的患者,食物应切碎、煮烂,并劝患者细嚼慢咽,少量多餐,经常变换饮食种类。合并心绞痛、高血压病者给予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饱餐,合并胆囊炎、胰腺炎疾病者给予低脂低蛋白饮食,合并糖尿病者,按糖尿病饮食进食。
1.4 加强基础护理:老年患者入院后给予卧床休息,测T、P、R、BP并报告当班医生,室温不宜过高,光线稍暗,空气新鲜。修剪指甲,勤洗手,避免皮肤瘙痒时抓伤造成皮肤感染加重病情,保持床单整洁,穿宽大棉质衣服,局部湿敷用药后,药液颜色可污染衣服,不易洗净,多准备清洁旧衣服以准备随时更换,污染的衣服及床单随时更换。同时加床栏,注意安全,下床有人陪同。
1.5 出院指导:带状疱疹结痂脱落,疼痛缓解或消失,病人可出院,指导病人出院后注意饮食,食物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忌辛辣燥热刺激及发物类食物,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预防感冒,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有不适时及时到医院就诊,出院一周内给予电话随访以了解疾病的恢复情况。
2 结果
本组38例患者有32例痊愈出院,疱疹及全身症状消失,无瘢痕及任何后遗症; 6例好转出院,疱疹全部消失,其中有2例留有少许瘢痕及部分余痛,住院14~28天。
3 护理体会
由于老年人带状疱疹病程较长,部分病程长达6个月到1年,伴神经痛,容易产生悲观、忧郁情绪,应多与其谈心交流,使他们在心理上消除顾虑,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痛苦;老年人缺乏带状疱疹疾病的知识,心理上易产生应激性反应,常出现焦虑,恐惧心理,应加以消除;老年患者生理功能衰退,机体免疫力下降,反应迟钝,易致临床症状不典型而延误病情,产生并发症。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情志内伤,以致肝胆火盛,或因脾湿郁之,湿热内蕴,外感邪毒而发。治疗上给予黄五酊溶液局部湿敷,颅痛定、消炎痛、止痛剂治疗,达到消肿止痛、止疱、结痂的作用。黄五酊溶液局部湿敷可起到直接杀灭病毒,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使上皮细胞组织再造和修复功能,同时增强了机体的抗病能力,使病变得到迅速有效的控制。黄连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主治热盛火炽引起的痈肿疮毒、疔毒、耳目肿痛等[4]。五倍子性味酸涩寒,有敛肺降火,涩肠敛汗止血等功效,外用可治疮疔肿毒,湿疮流水,溃疡不敛等,两者合用与75%乙醇溶液混合浸泡外用有利于收敛止痛、抗病毒、止疱、结痂。做好疼痛的观察和护理,按医嘱使用止痛剂和神经营养药及镇静催眠药,有助于消除思想顾虑,分散注意力,减轻痛苦,保证患者睡眠。避免辛辣刺激燥热及发物类等易诱发或加重疾病的食物,加强营养可预防老年人带状疱疹疾病的发生,出院后一周内给予电话随访了解恢复情况,增进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蒋华莹.新一代计划免疫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3期
[2] 张东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保障能力 [J].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01期
【关键词】老年人;营养;摄入受限;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保障水平日益提高,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在社会人群中的比率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成为当今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研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首先考虑老年人的营养问题,营养是人体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良好健康状态的一个动态过程,包括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的整个过程,与人体的健康、疾病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关系。合理的营养,可以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 1 ]。但多数老人因各种因素对营养的摄入受限,导致营养不均衡,影响身体健康,下面主要针对这些因素而采取对策。
1 生理因素
1.1 感觉功能低下 由于老年人舌和味蕾数量的减少,味觉细胞功能低下,味觉中枢神经细胞脱落等,导致味觉功能下降,特别是苦味和咸味功能显著丧失,味觉中枢细胞神经脱落而致嗅觉低下,不能或很难嗅到饮食的味道;睫状肌调节机能减弱而引起视力调节功能下降,以及晶状体混浊等导致视力障碍,对饮食的色香味感觉障碍。
对策:老年人味蕾数75岁比30岁下降36%,味蕾的生长与微量元素锌和维生素A有关[ 1 ],老年人容易缺乏这两种营养素,应当重视补充。例如:牡蛎、胡萝卜、适当肝脏、深绿色蔬菜,B-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指导老人多吃含这方面的食物;饮食的色香味能够大大地刺激食欲,因此,味觉,嗅觉等感觉机能低下的老人嗜好味道浓的菜肴,特别是盐和糖,而老年人对糖利用率降低,食用太多对健康不利,容易诱发高脂血症等。每天糖类供给量以占总热能的70%以下为宜,盐每天少于6克[ 1 ]。太淡了老人进食时食物无味而没有胃口,烹调时可用醋、姜、蒜等调料来刺激食欲。对于视力障碍的老人,做好单独进餐的护理非常重要。照顾者首先要向老人说明餐桌上的食物的种类和位置,并帮助老人用手触摸以便确认,要注意保证安全,热汤、茶水等易引起烫伤的食物要提醒注意,鱼刺等要剔除干净。视力障碍的老人常因看不清食物而引起食欲减退,因此,食物的味道和香味更加重要。
1.2 咀嚼、消化能力下降 咀嚼能力与牙齿的状态有很大的关系,老年人平均残存牙齿4-12颗左右,无牙齿的老人占60岁以上老人的1/4[2],牙齿欠缺严重限制了老人的饮食摄取量。除此之外,咀嚼肌群的肌张力低下也影响着咀嚼功能。
对策:蔬菜要细切,肉类最好制成肉末,烹制方法可采用煮或炖,尽量使食物变软而易于消化,且指导老人进食时要细嚼慢吞。由于易咀嚼的食物对肠道的刺激作用减少,往往很容易引起便秘,因此应多选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例如青菜,根菜等烹制后食用。
1.3 吞咽反射功能下降 由于神经系统的老化及脑神经血管障碍等因素,老人吞咽反射能力下降,食物容易误吞而引起肺炎,甚至发生窒息死亡。
对策:对容易产生误咽的食物,对吞咽功能障碍的老人更应引起注意,例如:酸奶、汤面、蛋糕等,应选择粘稠度较高的食物,同时要根据老人的身体状态合理饮食的种类。尽量让老人安静进食,避免干扰,预防误咽。
1.4 排泄功能障碍 老年人肠壁肌张力低下,肠蠕动减弱及腹部肌张力减弱等容易引起便秘,而便秘又引起腹部饱胀感,食欲不振等,对老人的饮食摄取造成影响。
对策:老年人胃、肠、胰的消化分泌均趋减少,消化功能降低,宜选择柔软,易消化的食物。胃肠运动功能减退易引起老年性便秘,肠平滑肌纤维的萎缩形成(食管、小肠、结肠) 憩室,尤以结肠为多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能增加食物容量和水分,刺激肠蠕动,防止便秘,减少窒息的发生,亦有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重视抗氧化营养的补充,可延长肝细胞的衰老,胆囊黏膜肥厚,肌层肥厚而弹力纤维弱化,储藏含高胆固醇的稀薄胆汁,易发生胆结石,继而引起胆囊炎,胆汁分泌减少,会使食物消化过程缓慢,对过多的脂肪不易消化,也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因此老年人应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增加抗氧化素,(例如:B-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E等),以及形成抗氧化酶的微量元素。如:SOD的锌、铜、锰和GSHP的硒等的摄入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抗氧化能力,有利于防病保健。果糖易被老年人利用,且转变为脂肪的能力小于葡萄糖[2]。老年人宜多吃水果等含果糖的食品。同时鼓励老人适当运动,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
1.5 疾病 疾病也是影响食物消化吸收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患有消化性溃疡、癌症、动脉硬化等疾病的老人。
对策:老人摄入过多的脂肪对心血管和肝脏均不利,应少吃动物性油脂,食用油以植物性油为主,食物中动物内脏、脑、鱼子、蛋黄、虾等胆固醇含量较高,不宜多食。对患有消化性溃疡恢复期的老人饮食以清淡为主,并鼓励进食一些粗粮、杂粮、高纤维类食物。避免过冷、过热、不易消化的食物,禁食易产气的食物,如生萝卜、生蒜、生葱等;禁饮酒。注意自行摸索、留意有可能引起胃部不适和胃痛的食物,尽量避免食用。饮食规律,按时进食,进餐后30分钟至1小时安静休息。注意控制疾病发展,防止疾病恶化,可以增进食欲,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
2 心理因素
老年人饮食摄入异常见于:厌世或孤独的老人,入住养老院或医院而感到不适应的老人;精神状态异常的老人,排泄功能异常又不能自理的老人,有时考虑到照顾者的需求,往往自已控制饮食的摄入量。
对策:对厌世或者孤独的老人,首先要引导老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放松,保持乐观精神,多在户外活动和参加集体文娱活动,同时做好老人子女的思想工作,鼓励老人的子女尽量与老人一起生活或经常回家探视,使老人精神愉快,心理上获得安慰。排泄功能异常又不能自理的老人,照顾者应以理解和关怀老人,耐心、细致地照顾老人,及时清理干净大、小便,给以老人尊严,预防老年抑郁症的发生;入住养老院或医院而感到不适应的老人,养老院、医院、社会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家属应经常探望老人,给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关怀,使他们感到精神愉快,心情舒畅,以增进食欲,增加营养,给以生命活力。对于疾呆老人,如果照顾者不控制其饮食摄入量将会导致过食。疾呆的老人有时可出现吃石子、钉子,甚至自已的粪便等异常饮食的现象,所以这类老人要特别注意,最好设有专人监护。
3 社会因素
老人的社会地位,工作关系,经济实力,生活环境,以及价值观等对老人的饮食影响很大,生活困难导致可选择的饮食种类、数量的减少或是营养学知识的欠缺等可出现偏食或反复食用同一种食物,导致营养失衡,独居老人或者高龄者,即使没有经济方面的困难,在食物的采购或烹饪上也可能会出现问题,人们对饮食的观念及要求有着许多不同之处,有“不劳者不得食”的信念的老人,由于自已丧失了劳动能力,在饮食上极度的限制着自已的需要而影响健康。
对策:这类老人必须细心、耐心的给他们讲解饮食与营养,营养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同时也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宣传尊老敬老的美德,子女的孝敬可以消除老人思想上的顾虑,鼓励家属、邻居、亲朋好友给以老人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引导家属对老人丧失劳动能力、行动不便要正确面对,给以理解和安慰,人人都会老,主动为老人营造一个融洽、祥和的家庭氛围,生活上给以照顾、关心,精神上给以安慰,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加食欲,消除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维持营养平衡,促进健康。对行动不便和经济实力薄弱的老人,社区应给以持续性的支持服务和全方位的关心、照顾,给以心理上、技术上、经济上的支持。消除老人行动上和经济上的顾虑,促进饮食平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