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质疏松的食疗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颗小石子 摔出大问题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71岁的王奶奶是一位退休教师,每当天气好时她喜欢和老伴儿一起在小区附近的公园散步;近来,王奶奶看了足底及手掌穴位反射保健的节目后,就喜欢上了在公园里的鹅卵石小路上倒走,边走边在身前和身后交替拍手。一天早上,王奶奶倒走锻炼时脚不小心踩在一颗松动的鹅卵石上,身体一下失去平衡,侧身倒在地上。老伴儿及周围的人赶紧上前搀扶,不料王奶奶却一直喊右侧腿痛不能站立。
王奶奶被诊断为右侧股骨颈骨折、骨质疏松。经过科室专家的共同讨论,最终手术医生为王奶奶选择了创伤相对较小,同时又能对骨质疏松患者提供相对较强支撑力的骨水泥强化股骨头置换手术。为什么对年轻人来说再普通不过的一次摔倒,会给王奶奶造成如此大的损害?原来这一切都是骨质疏松惹的祸。
股骨颈骨折危害大 老人尽量远离它
老年人一旦发生股骨颈骨折,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严重时可导致自然寿命的缩短。对于年龄较高、身体条件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来说,如果对其施行保守治疗,通常需要不少于8周的严格卧床,限制患侧髋关节的活动。长时间的卧床可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肌力下降;骨质流失,使骨质疏松进一步加重;还可导致双下肢静脉回流不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使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而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液回流致心肺脑等多个脏器,引发肺栓塞、脑梗、心梗等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
此外,疼痛和长时间的卧床还可使患者呼吸动度减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容易继发坠积性肺炎,严重时常可危及生命。
即便是实施手术,除了手术本身造成的组织损伤、失血等二次创伤打击之外,也常常不可避免地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折不愈合,以及内固定物相关感染等。
防治骨质疏松 生活方式很关键
做好以下5点让骨骼更坚强
调整饮食结构,保持酸碱平衡。老年人如果摄入过多谷物、肉类、鱼虾、糖和酒等酸性物质,会加重酸性体质导致骨质流失。应多食用水果、蔬菜等碱性食物,使每天摄入酸/碱性食物的比例保持在1∶4。同时还要多摄入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例如骨头汤、牛奶、胡萝卜、黄豆、芹菜等。避免摄入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以防钙流失增加。利用科学的饮食来减少骨质的流失是再好不过的方法。即使骨质疏松患者,通过改变日常饮食,同样能够起到促进钙的吸收,减轻骨质疏松的作用。
改变生活习惯,远离烟酒咖啡。吸烟、喝酒会导致或加重骨质疏松。研究表明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过量饮酒则会造成骨骼新陈代谢障碍;此外喝浓咖啡可增加尿钙排泄,影响人体的钙吸收。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戒除这些嗜好,保持一副硬朗挺直的身板。
适当运动,促进维生素D合成。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骨量的维持。绝经期妇女每周坚持3小时的运动,可使总体钙量增加。同时户外运动还可接受充足的日光照射,而日光照射能够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进而增加人体对钙的吸收。坚持运动还能提高身体各部位的灵敏度以及平衡能力;相反,长期不运动可导致废用性骨质疏松。
保好乐观心态,保持弱碱性体质。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老年人也同样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压力过大可造成人体酸性物质蓄积,进而影响到人体骨骼的代谢。因此,老年人要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有助于保持弱碱性的体质,预防骨质疏松的形成。
适当辅助药物,补充定量钙剂。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吸收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钙质和维生素D的吸收减少可影响骨质的形成,因此,老年人可适当地通过补充一定量的钙剂和维生素D来预防或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
锻炼方法:倒走、踩鹅卵石不可取
骨质疏松能否锻炼?能否倒着走?能否走鹅卵石?
任何形式的躯体锻炼,对预防或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都是有帮助的,因此鼓励骨质疏松患者多进行柔和平缓的身体锻炼,但一定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安全性。由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其自身的骨骼强度下降,脆性增加,如果锻炼过程中使用蛮力、暴力,或者不小心摔倒、扭伤都有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一些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一阵剧烈的咳嗽就有可能导致胸腰段椎体的压缩性骨折,因此锻炼一定要柔和平缓。此外,在锻炼形式上,要确保躯体的平衡稳定,避免一切存在潜在摔倒风险的锻炼。
倒着行走时,身体重心后移,眼睛无法观察到行走方向的路面情况,一旦被障碍物绊倒,手脚难以快速灵活地做出反应,极易摔倒,而摔倒恰恰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应避免的危险因素。因此,骨质疏松患者一定要格外小心,最好不要采用倒走的方式。
近年来,十分流行按摩刺激足底穴位的保健方法,鹅卵石路面应运而生,大大小小的公园随处可见这样的路面,我们暂且不谈鹅卵石对足底的按摩保健作用,就日常生活及临床实践中所见而言,鹅卵石路面确实增加了老年人摔倒的风险。鹅卵石路面是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质地坚硬而又光滑的石头铺设而成,因此,走在上面容易被突起的石头绊倒;此外,如果石头松动或石头表面被水浸湿就更加光滑,稍有不慎就有滑倒的可能。因此,从防止意外摔倒的原则上讲,骨质疏松患者还是小心为好。
急性骨关节炎是否一定要卧床?越疼越走对不对?
骨关节炎是由多种因素导致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形成的关节疾病。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急性疼痛发作时,不一定需要卧床,但一定要限制关节的活动或负重,以免加重炎症反应。同时,行走过程中产生的强烈疼痛可导致周围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极其不利。而对于一些慢性疼痛的老年患者,通过适度科学的锻炼,能够起到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有助于慢性疼痛的缓解。
日常应注意的问题,加强无障碍防护
患有骨质疏松的老人日常生活中最需防范的是意外跌倒,据估计,大约有一半患者的骨折是发生在家中浴室,所以无论是居家生活还是外出都应注意无障碍防护。特别是对同时患有帕金森氏症、中风或身体虚弱,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家人及患者本人更应加强防护。平日里可做一些简单功能锻炼,保持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的灵活性,如散步、慢跑、蹲下起立。
对于中重度骨质疏松的患者,其骨折的风险较高,可选用支具保护胸、腰椎,同时积极科学地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以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已发生骨折的患者,治疗后最好由医师帮其选定相应支具进行保护。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建议使用拐杖以降低摔倒的风险。
补钙误区多
1.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
所谓安全的补钙,主要是担心补钙过量的危害。而我国多次营养调查结果均显示,在国人的营养摄入中,钙是缺失最严重的营养素,人均每天钙的摄入量仅为391 mg,尚不足营养协会推荐量的一半,其中老年人缺钙更为严重。因此,日常饮食尚不能满足健康人群对钙剂的营养需求量,而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食物补钙更是杯水车薪。食物中钙的含量较低且不固定,消化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利用率偏低,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消化机能下降,难以通过增加饮食量来满足机体对钙的需求。因此,药物补钙有其必要性,只要按照推荐剂量服用,是安全的。
还有就是担心钙剂本身的副作用,我们日常所使用的补钙药物都是采用钙盐加一定的辅料而制成的钙剂,因此其副作用主要来源于钙盐阴离子根的生成物及辅料,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食物中奶制品、豆制品等高钙食物的比例,减少钙剂的使用;二是选择含钙比例高、安全性好的钙剂,最终通过食补和药补的结合达到科学、安全、有效补钙的目的。
2.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补钙虽然是治疗骨质疏松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众多,一味单纯地补钙有时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以下是常见的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在补钙的同时针对病因进行纠正,往往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①营养不均衡。骨质疏松的发生除与机体钙缺乏有关外,还与多种营养的摄入不均衡有关。例如:维生素D具有促进小肠对钙吸收的作用。如果人体对维生素D膳食摄入不足或缺乏日照等,就会造成体内维生素D水平过低,影响钙的吸收;如果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皂钙,从粪便排出;长期蛋白质缺乏,可导致骨基质蛋白合成不足,新骨生成减少,若同时存在钙缺乏,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就会增加。
②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下降是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雌激素减少,会加速骨量的流失,使骨密度下降。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糖皮质激素能抑制成骨细胞活动,影响骨基质的形成,增加骨质吸收,使骨骼变脆。此外,雄激素缺乏、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降钙素分泌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减退、垂体功能紊乱等都可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③年龄和性别影响。骨质疏松多见于65岁以上的老人和绝经后的妇女。一般情况下,人体90%的骨量累积在20岁前完成,在30岁左右达到骨峰值。骨密度峰值期过后,破骨细胞相对活跃,开始出现生理性的骨量减少,骨量将以每年0.2% ~0.5%的速度递减。女性绝经、男性60岁以后减少更加明显。
④活动锻炼不足。运动是刺激成骨细胞活动的重要因素。运动不足,特别是户外运动减少,一方面将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影响骨骼的重建;另一方面接受紫外线的机会减少,维生素D合成降低,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使骨质变得疏松。
综上治疗骨质疏松时,最好首先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由专科医师做出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3.钙补得越多越好
钙(Ca2+)在人体内属常量元素,人体内含1000~2000 克钙,是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元素,钙在维持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尽管如此,但并不是钙补得越多越好,过多的钙吸收入血可使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高,引起高钙血症;此外,有研究还称,钙摄入过多还可能增加罹患肾结石的风险;不仅如此,钙剂中的辅料成分及钙盐阴离子根的生成物也可对人体构成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补钙不是越多越好。按照营养协会的建议,每日摄入钙量为800~1000mg,治疗剂量的钙可加量至1200~3000mg,具体用量还要根据病情而定。按照营养协会的推荐剂量或专业医师的处方补充钙剂通常是安全的。
专家简介
周君琳,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副主任。
从事骨科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20余年,多次赴国内外学习、交流,积极将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大胆创新,主要诊治脊柱和四肢的骨关节损伤和疾患。先后担任省级以上科研课题9项,获省部级以上科学奖励3项,40余篇。
现任朝阳区创伤急救绿色通道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显微修复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医药保健康复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骨与关节损伤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脊柱关节疾病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创伤分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骨伤学组委员等。
食疗方
现代营养学认为奶制品和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钙质,多食用此类食物能够增加饮食中钙的摄入,对骨质疏松患者非常有益。而传统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所以治疗上多采用补肾强筋健骨的办法,选材上坚持“以脏补脏”,即老百姓所说的吃什么补什么,所以常选用动物的骨头作为食疗的主材料。坚硬的骨头经过长时间的煮沸,能够释放出大量钙离子和骨胶原蛋白,恰恰是骨质疏松患者所需要的天然钙剂,因此这一点与现代医学的观点不谋而合。以下摘录的几个食疗方,供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选用参考。
黑豆猪排骨汤:
黑豆50g,鲜猪排骨150g,先将黑豆洗净泡软,与猪排骨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煮炖至黑豆熟烂,加入食盐调味即可食用。此方具有补肾活血、祛风利湿的作用。
桑椹牛骨汤:
桑椹子25g,牛骨250g。先将桑椹子洗净,加酒、糖少许蒸制,再将牛骨置于砂锅中,以旺火煮沸,撇去浮沫,加姜、葱改用小火炖煮至牛骨发白,表明牛骨中钙、磷、骨胶原蛋白等已溶解于汤中,即可捞出牛骨,加入蒸制好的桑椹子,再煮20分钟,调味即可饮用。此方具有滋阴补血、强筋健骨的作用,特别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同时伴有神经衰弱的患者。
淮杞甲鱼汤:
淮山药18g,枸杞子15g,骨碎补10g,活甲鱼1只(重约500g)。先将甲鱼宰杀去内脏洗净,连甲壳切块,再将骨碎补用纱布包好,与淮山药、枸杞子、甲鱼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及姜、盐、料酒少许,用文火炖煮至甲鱼熟烂,分早晚两餐吃甲鱼肉、淮山药、枸杞子喝汤。此方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健脾的功效。
核桃莲子补肾粥: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身体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变化,最为常见的就是胖了、瘦了、脸肿、眼睑下垂……对于这些变化,不少人都认为是年龄增大不可避免的现象。但其实,这些变化不单是向人们传递“你老了”的信息,而且在提醒人们“好好呵护自己的健康”。
身体变化之一:长胖
胖是中年人常见的现象,也有人把它称之为“发福”。由于很多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但现代医学证明,中年发福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脂肪肝、中风等许多常见病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据《美国医学会会刊》介绍,造成中年发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基础代谢率下降
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在过了25岁以后会慢慢下降,平均每10年减少2%~5%。这意味着, 40岁的时候基础代谢率只有25岁的九成。若40岁的时候摄取的热量与25岁时相同,热量会因消耗慢而囤积体内,造成肥胖。
进食太过油腻或精致食物
中年时期是许多人达到事业高峰的时候,交际应酬不断,精致、油腻等高热量的食物摄取过多,多余的热量在体内堆积而转化成脂肪,是造成中年发福的又一元凶。
活动量下降
中年后体力会大不如前,加上事业忙碌,没有规律运动的习惯,活动量下降,消耗热量的速度比不上补充进来的热量,自然就容易发胖。
【对策】
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鉴于人到中年肌肉消耗卡路里的功能呈减弱趋势,应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在食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蔬菜、水果、全营养谷物、豆类以及含有多种有益成分的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即“少荤多素”;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出适合自己的食谱。
坚持锻炼
中年人要坚持有规律地锻炼肌肉,尽可能延缓肌肉萎缩的过程。有条件的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适当做点负重运动,如举重、或绑沙袋有节律地行走或慢跑。实在太忙分不开身的,尽可能把工作和锻炼身体结合起来,如把汽车停得远一点,使自己在上车之前和下车之后步行一程,尽可能自己上下楼梯而不是乘电梯。
身体变化之二:体重不增,肚子却长了
不是将军,却有着“将军肚”,让不少中年男性颇为尴尬。部分人还聊以:不是说超重才危险吗?我的体重可没变。其实,“腰带越长寿命越短”,说的就是“腹型肥胖”的危害。脂肪大量堆积在腹部,危害更甚于全身肥胖,也更容易增加患肠癌的风险。
研究发现,4大因素给人们带来“将军肚”――
不爱运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人有得坐就不会站着,有得躺就不会坐着。因为不爱运动,使热量消耗减少而变成脂肪,腹部赘肉囤积,导致腹部肥胖。
饮食不当。
一方面运动减少,肌肉在萎缩;另一方面高脂食物摄取过多,脂肪在增加,结果体重没变,肉却多了,而多出来的都是脂肪。
排便不畅。
长期便秘,排泄不畅,代谢的废物会堆积在肠子里,使肠子的表面滤孔阻塞,形成慢性腹胀,导致腹部肥胖。
姿势不良。
坐的时候身体摊在靠背上,走路时弯腰驼背,这样时间长了,小腹自然也出来了。
【对策】
在选择减肥方法时应以物理减肥和减少饮食为主,不应该以口服药物为主。
常用减肥方法有:
改变饮食习惯
吃完饭后不要立即坐下或趴睡,最好能保持站立的姿势,可以选择散步或整理一些东西,如此除了可减少脂肪堆积外,还能帮助消化,因为饭后30分钟内,如果保持不动的状态,最容易导致腹部脂肪堆积。
走姿和坐姿要正确
走路时要抬头挺胸、摆动手臂,这样不仅可以消耗更多的能量,看起来也格外有精神。而坐下时,也要让脊背挺直,如此才能训练腹肌,使腹肌有力而不易松垮。
配合运动
摇摇呼拉圈或随时做一做仰卧起坐、伸伸懒腰,都能逐渐消除腹部脂肪,且使腹肌日益结实而不易再堆积脂肪。
身体变化之三:身高变矮
原本身高170厘米,老了以后却变成167厘米,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情况。研究发现,有3种原因导致“老缩”:
由于椎间盘变性导致椎间盘变薄,如果累及数个椎间盘即可导致身高降低,这是老年性身高降低不可预防也无法治疗的原因。
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发生楔形改变导致高度降低,最终可能导致驼背或畸形。
骨质疏松引起脊椎体压缩性骨折,椎骨被压成楔状或压得扁薄,脊椎的支撑能力下降而变弯,于是个子就矮了。
如果中老年人的身高比前一年降低2厘米,或是比年轻时低了3~5厘米,就需要警惕是否患了骨质疏松症,或者发生了椎体压缩性骨折。
【对策】
预防骨质疏松
降低老年人骨钙不断丢失的速率和程度,防治骨质疏松,是延缓或阻止身高变矮的有效措施。国内外研究认为,补充足够的钙质及平衡的营养素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延缓或减轻骨钙丢失。及时充分补钙(推荐每日至少1500毫克)和防止骨钙丢失,既可以延缓个子变矮,又可以预防骨折,对保持老年人健康和健壮体魄都是非常必要的(编者注:详细内容请见《快乐养生》2010年第8期第34页《又养又护 骨质不松》一文)。
适度运动
一般来说,人过40岁以后,就应该开始采用力量、有氧及柔韧性练习相结合的运动方案来进行锻炼。
方案一
方式:快走(慢跑)与上下楼梯结合。
强度:锻炼初期的强度不易过大,以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200-年龄)为佳,适应后可提高到80%~85%。
时间:30~45分钟。
频率:3~5次/周。
注意事项:1.运动时间不包括热身活动的时间,如做广播体操。2.身体条件允许的话,最好以慢跑代替快走。
方案二
方式:跳绳和太极拳练习相结合。
强度: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0%;其中,跳绳的速度为匀速,一组40~50次,共2组,每组间隔2分钟。
时间:45分钟。
频率:5次/周。
跳绳练习可以采用原地上下跳动的方式,也可以原地单腿左右轮流跳或双腿跳。
方案三
方式:从30岁开始,常做飞燕式(即俯卧,同时抬起双手、双脚和头部)动作,加强腰背肌的锻炼。
强度:以身体可以承受为度。
时间:每次坚持30秒,5次为1组,每天做3组。
初期应进行适当的柔韧性练习,如弯腰触地。
保持正确的姿势,挺胸抬头,因为不良的姿势会加快椎间盘的病变。
扎针灸、拔火罐、中低频理疗都可以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
身体变化之四:浮肿
浮肿有很多种,它包括面部浮肿、下肢浮肿。浮肿是一种病理状态,它既可能与一些疾病有关,也可能与饮食、生活习惯等有关。所以,应仔细辨别。
表现一:早晨起床后,忽然发现自己的脸胖了一圈,眼睑及颜面都有些轻度浮肿,下肢皮肤有凹陷性水肿或紧绷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浮肿可逐渐减轻消退。
诊断:如果检查心肾功能正常,这种情况以特发性浮肿的可能性较大。脸部浮肿现象经常发生在血液循环代谢能力差的人身上,这个群族包括了习惯在睡前大量喝水的人、经常久坐不动的人、平常饮食口味重的人、经常熬夜的人以及天生体质代谢差的人。影响所致便是血液循环系统效果变差,来不及将体内多余的废水排出去,水分滞留在微血管内,甚至回渗到细胞中,产生膨胀、浮肿现象。这种浮肿在起床后活动一会后,就会慢慢自动消退。
表现二:身体较胖又不爱活动的人,在炎夏高温的情况下受环境温差的影响,常莫名其妙地发生下肢浮肿。夏天过后,就会自行消退。
诊断:此为反应性浮肿。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炎热高温引起体表血管扩张,动脉血流量增加,再加上站立或久坐,体液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间隙中渗聚,回流缓慢,从而引起下肢浮肿,多发于身体肥胖或年龄较大的人。
表现三:饮食“口重”的人,常常出现下肢浮肿。
诊断:此为营养不均的浮肿。我们一直在强调“低盐”饮食,饮食中盐分过多,而又缺乏某些矿物质时,就容易造成营养失调性浮肿。
表现四:长时间站立、行走、下蹲或坐位时,会发现下肢或双脚“发紧”。这一点,女人逛商店是最有体会的了,若稍事休息或改变后一段时间,浮肿可自行减轻、消失。
诊断:此为性浮肿。近年来研究发现,人在直立时,体内醛固酮分泌增加,可造成暂时性水钠潴留,因此引起水肿。一些工作上须长时间站或坐的人,如学校的老师、手术室的主刀医师,因重力的关系,血液和水分回流速度减慢而容易在膝部以下部位出现浮肿。
表现五:有些健康的女性在月经来潮前一周或半个月内,出现眼睑、手背、脚踝甚至双下肢轻度浮肿,或伴有胀痛、盆腔部沉重感,以及烦躁、易怒、失眠、疲乏、头痛等神经官能症症状。
诊断:此为经前期浮肿。这类浮肿多与月经周期变化和内分泌功能改变有关,属正常生理现象。月经来潮时,排尿量增多,浮肿及其他症状就可逐渐消退。
对浮肿切不可粗心大意,务必及时查明原因。若是上述浮肿,不必忧心忡忡,更不必乱用药;如果是由于疾病所致,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心脏病、肝病、肾病、内分泌疾病及某些营养不良性疾病等,都可能出现浮肿症状,一般情况下应该到医院去就诊)。
【对策】
对于生理性浮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防治。
保持乐观情绪,长期坚持适当锻炼,如散步、慢跑、健身器械锻炼等,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
选择食物,应以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无机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少糖、少盐为原则,芹菜、萝卜、菠菜、西红柿、大豆、蘑菇、大蒜、水果以及豆制品等食物可多吃一些。
避免久坐久站,经常活动下肢,并注意经常上抬两下肢。
保证良好的睡眠,起居有规律。
相关链接
浮肿食疗方
1.赤小豆、花生、大枣各100克,放少许冰糖一起煮汤食用。
2.绿豆、薏苡仁各100克,同煮粥食用。
3.鲤鱼1条重约250克,赤小豆100克,一起煮汤服用。
4.母鸡半只或童子鸡1只,与黄芪100克一起蒸熟,喝汤吃鸡肉。
5.青头公鸭1只,与冬瓜1000克一起煲汤食用。
6.猪腰2只,杜仲10克,核桃仁50克,一起煲汤食用。
7.鲤鱼1条重250克,冬瓜500克,加水清炖,吃鱼食瓜喝汤。
8.冬瓜500克,赤小豆30克,加水适量煲汤,加盐少许,吃瓜喝汤。
9.玉米须、冬瓜皮、赤小豆各适量,煲汤代茶饮,连服至浮肿消失。
身体变化之五:眼睑下垂
观察中老年妇女的眼部时,发现大部分出现上眼睑下垂。这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生的眼睑下垂,属生理性眼睑下垂。引起生理性眼睑下垂的常见原因有:
1.细胞之间的纤维随着时间而退化,令皮肤失去弹性;
2.皮下脂肪流失,令皮肤失去支持而松垂;
3.支持皮肤的肌肉松弛,令皮肤也随之松弛;
4.其他因素比如地心引力、遗传、精神紧张、受阳光照射及吸烟也使皮肤结构发生变化,最后使皮肤失去弹性,造成松弛。
【对策】
选择抗氧化食物
从25岁开始,注意多摄取含抗氧化物的蔬果,如胡萝卜、西红柿、葡萄等,还要喝点红酒和茶,它们可以保护皮肤内的胶原蛋白。高脂肪食物会产生自由基,加速老化,因此要尽量少吃。尤其推荐多食用玉米,因为玉米是公认的抗眼部老化的最佳食物。
眼部保养运动
平日应多做上眼皮运动,有助于预防上眼睑下垂,并能去除细小的皱纹。
运动一
1.从1数到5,慢慢垂下眼皮,眯成缝状。
2.保持眯眼的动作,数到5时,眉毛往上提起。
3.眉毛提到最大限度,保持5秒钟。
4.慢慢恢复到自然状态。然后重复整套动作2次。
运动二
把中指及无名指轻放于上下眼皮处,轻轻由鼻子部位滑至太阳穴,揉压太阳穴,共做10次。
做好眼部日常保养
1.深层清洁。每天必须彻底清洗干净眼部的化妆品。
2.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眼睛疲劳,是呵护双眼的最佳办法。因为睡眠不足、紧张、失眠、压力,都会加速眼睛的老化。所以睡眠要充足、尽量避免熬夜,在睡前2小时,请勿喝大量开水,以避免双眼出现浮肿、下垂现象。
>>延展阅读
积极补救,让双眼重放光彩
如果已经发生眼睑下垂,比如外眼角有点塌,上眼皮松弛,除了注意休息,加强眼部运动,选择抗氧化食物以外,还可以在紧急补救后,选用合适的眼霜长期使用。长期眼睑严重下垂已经影响到生活的,可以采取整形手术进行处理。
眼膜急救
选用眼膜对用眼疲劳而出现的眼睑下垂,可以起到积极的补救作用。因为眼膜具有以下功能:
快速舒缓 眼膜的补水功很强劲,多为喱状,触感清凉柔软,瞬间给人从感官到心理放松的感受,特别适合眼部疲劳时使用。
迅速补水 迅速补水是眼膜的重要功效。不管多么“坚强”的眼周皮肤都可能出现缺水,继而产生细纹。一周使用滋润型眼膜就可以大大缓解这种症状。
密集式营养 密集式营养是各种品牌眼膜的主要功能,精油、人参、甘菊、维生素E等是这种营养型眼膜的主要成分,它可以快速补充养分并修补受损细胞,淡化黑眼圈,减少眼睑浮肿下垂。
选择合适的眼霜营养眼部
对于40岁以上的妇女,应该选择合适的眼霜作为眼部的日常护理。比如欧莱雅复颜双重提拉眼部精华乳。
产品特色:复颜双重提拉眼部精华乳是巴黎欧莱雅第一款具有双重作用的眼部护理用品,含两种既独立又互补的配方。能减少下眼周的皱纹和浮肿,提拉上眼睑。
作用:减少皱纹和改善眼部浮肿,淡化黑眼圈,提升并紧致上眼睑的肌肤。起到修饰眼部的作用,提升眼部彩妆效果。
>>相关链接
当心这些疾病引起眼睑下垂
脑梗死后睑下垂
由于脑血栓形成或者小量脑出血,导致支配提上睑肌的神经受到损伤所致的突发性眼睑下垂,多发生于老年人。由于脑梗死常常同时表现为口眼歪斜、偏瘫等后遗症,所以发生脑梗死后,眼睑下垂常常作为伴发症状出现。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
部分糖尿病患者晚期常出现周围神经受损的并发症,如肢体麻木、无力、感觉异常等,动眼神经麻痹也是其中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在出现眼睑下垂前几天常有眼眶或者前额疼痛。常常合并眼球运动受限制等表现。
甲亢性眼肌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导致上睑肌无力。通常发生在30~40岁女性患者,除了眼睑下垂之外,主要临床表现还包括怕热、出汗、心悸、体重减轻、神经质等等全身症状和畏光、流泪、眼痛、眼睑水肿、复视、视力模糊、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等眼部症状。
机械性上眼睑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