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范文

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第1篇: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教育;原则;形式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吸收知识。从某些角度来说,知识和思维其实是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知识促进思维发展,而思维又能促进知识积累。因此,想要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智力,就必须以提高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工作。

一、初中语文思维教育的三个特征

1.统一性

在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中,人们认为智力决定创造力,因此在落实教育的时候,更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思维情感的培养。然而,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因为能影响创造力的不仅仅包括智力活动也包括思维情感活动,只有实现了思维情感的升华,才能有效地激发人们的创造能力。

2.鼓励和完善

现阶段初中语文思维教育评估已经不再以以前的淘汰、等级和选拔为原则,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鼓励,使之能在开放的思维空间中完善自身。因此,在落实教育的时候,教育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用不同的标准定位学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的变化,在教师的鼓励性语言中获得自信,进而完善自身。

3.主体性

在教育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育者是教学的引导者,而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和思维的发展者,所以教育者必须尊重学生的思维模式,掌控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

二、初中语文思维教育的形式

1.创造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好的动力。因此,教育者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在语文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分析型

分析型是初中语文思维教育最基本的形式,教育者在落实教育的时候,要帮助学生“从小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思维情感,掌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以及作者的语言技巧。这种语文思维教育形式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并且在头脑中形成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

3.实用型

初中语文教育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能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初中语文教育者应该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打破传统教育只为考试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实用性的人才。

三、初中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1.打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对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面等都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处在最佳的状态,更能感受到参与教学活动带给自己的愉悦情感,进而有效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求知欲望也会明显提升,也会主动思考大脑中的疑问,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必然会得到提升。

2.积极开展各类语文知识技能活动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提高思维教育质量的最佳途径。各类语文知识技能活动不仅能够升华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认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育者可以组织阅读比赛活动,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在阅读比赛活动中,组织学生就阅读展开心得交流,在强化学生感受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加学生的素材储备,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再如,教育者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演讲比赛等活动,利用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强化学生的思维辩证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教育者在组织这一系列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地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活动必须和课堂教学内容相关,只有保证实践活动的科学性,才能实现有效提高初中生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终极目标。

3.选择优美的语文素材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出了厚重的文化,老祖宗们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以唐诗宋词为代表,其中包含的优美文词不胜枚举,这些优秀的作品不仅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包括了极其高超的语言技巧,教育者应该善于利用这些优秀的素材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思维教育的质量。

初中语文思维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因此,教育者在落实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要善于利用语文的优势,深层次挖掘学生的潜能,进而为祖国培养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第2篇: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范文

新课程高中语文思维能力思维,简而言之,就是人脑对于客观存在的事物所产生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而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载体。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抓住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做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工作。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在我看来,培养和训练高中语文思维能力,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大容量,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归纳、总结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它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演化和提高。学生如果具有较强的归纳和总结能力,就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利用这两种思维手段把知识归纳成条,连接成网。比如。在讲授鲁迅先生的作品时,学生对鲁迅先生的艺术风格、深邃的思想内涵不是学习一两篇课文就能理解的,如果仅仅记住一些零星的知识,是不足以理解鲁迅的作品的。要把握鲁迅作品的精髓,理解鲁迅独到的深沉、超凡的伟大,必须先了解鲁迅的感情和思想。因此,教学时,就要增大容量,最好先将中学所选篇目集中起来,按所选作品集分类,如《朝花夕拾》(中学教材所选篇目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记录的是对往事故人的感念,体现出他在纷杂的世界面前无可奈何的回避以及深邃倔强的感情;《呐喊》(所选篇目《社戏》《孔乙己》《阿Q正传》)则迸发出那种勇于“毁坏铁屋子”的激情。然后结合《〈呐喊〉自序》去了解鲁迅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最后让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就能比较全面地了解鲁迅,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鲁迅作品。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认识鉴赏水平提高一个层次,而且所学知识在循环中也得到加深,使学生在读鲁迅作品时不会感到难懂,也不会产生畏惧心理,这样一切问题都会化难为易,迎刃而解。用这种方法,经过系统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善于比较,形成比较型辨析思维

在高中语文思维训练中,比较辨析是必不可缺的环节,它不光能够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严密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比较辨析中,可以促进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来寻找事物的异同之处,进而能够增加思维的拓宽度,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方式。例如,沈从文在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中写道:“大清早若干犯人从那方面带了脚镣从牢中出来,派过衙门去挖土。若从杀人处走过,昨天杀的人还没有收尸,一定已被野狗把尸首咋碎或拖到小溪中去了,就走过去看看那个糜碎了的尸体,或拾起一块小小石头,在那个污秽的头颅上敲打一下,或用一木棍去戳戳,看看会动不动。”鲁迅在《藤野先生》中写自己在日本亲眼所见的一件事时写到:“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对这两处描写进行比较阅读,要求找出它们的异同点。经过引导,学生发现两段文字都与“杀犯人”有关,但从“看看”“敲打”“戳戳”这几个动词可以看出,沈从文要表现的是小时候的“我”有着一颗很强烈的好奇心;而鲁迅则用“万岁”和“欢呼”来暴露国民的劣根性,可见两者的写作目的不同。通过这种训练,能够促进学生比较辨析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合理探索、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的源泉就是想象,如果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对于事物,我们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比如我在上《遨游建筑天地间》一课时,课文对林徽因是怎样进入建筑系的没有介绍,作者在文中有这样的叙说:“她究竟是怎么办到的?如何打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规定?这点我们不得而知。反正从第一年开始,她就和思成一起上建筑课了。”所以上课时,我就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谈谈林徽因是怎样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挑起来了,有的同学说是利用她“异乎寻常的美貌”,但很快被其他同学否定了,因为从文本看,林徽因的作风没有问题;有人认为是凭她“天生善于交际”的本事,但宾夕法尼亚大学是美国一间很优质的大学,讲究的是真才实学,这种说法似乎也不合理;最后大家把焦点集中到她的学习态度上,认为是她的聪明和刻苦,还有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心让她如愿以偿。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同学们的兴致都很高,他们在对情节进行大胆想象时,也把平常积累到的知识融入到想象中,从而对林徽因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可能性进行合理的探索。

总而言之,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学会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解读文本,要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换角度来看待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还要让学生敢于发表不同于他人的见解,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问题。而所有这些品质和思维能力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养成的,它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培养。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坚持将思维能力训练真正的贯穿到教学中,不光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通过学习,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范文

一、通过故事寓教于乐,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

在进行对小学生故事素养的培训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具有着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小学生在进行故事思考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具有着年龄相对较小,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特点,这就导致小学生在进行“故事素养”凝练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走神的情况,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控制好课堂氛围,拿捏好学生的学习状态,培养小学生的“故事素养”。

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在进行新字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可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具体的结合汉字的发展历程,通过讲述故事来提升学生对于新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并结合“仓颉造字”的故事来告知小学生字体的发展由来。为了保证教学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示范性地进行相应的故事编纂,将每一个字体的形状和具体的小故事结合在一起。(例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编纂一些关于字体的小故事,比如“困”字的由来等)当小学生解决了这样的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相应故事性问题的自主设计,并将小学生设计的题目收集,并给与相应的评分,鼓励小学生进行自主创作。

通过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指引下,有利于小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尝试着进行对语文小故事的编纂,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有着较大的提升作用。

二、通过故事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培养小学生“故事素养”的过程中,帮助小学生形成编纂语文小故事的学习习惯,是培养“故事素养”的最有效途径,通过日复一日的锻炼,小学生就会形成相应的“故事编纂思维”,在遇到相应的语文问题的过程中,就可以迅速的转化为“故事思维”,将复杂的语文问题简化为“故事”,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解题能力。

例如,在进行小学生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帮助小学生形成锻炼“故事素养”的学习习惯:第一,在进行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小学生形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刚教学到;骆宾王的名诗“鹅”,小学生就可以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漂浮在水面上的大鹅。小学语文教师为诗词设置相应的联想背景,小学生就可以联想到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古诗词中遇到的情境,及时的将语文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小故事;第二,在进行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小学生形成用心观察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进行诗词“静夜思”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讲述诗人李白的故事,让学生充分的联想到李白洒脱不羁的形象,又和课文中李白惆怅的形象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于诗人思想的转变,当学生充分的了解之后,就可以充分的了解到蕴含在语文知识背后的故事背景;第三,在进行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小学生形成规范学习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列举古人因为背诵错误诗词而贻笑大方的故事,帮助小学生形成规范性语文学习的素养。

通过帮助小学生形成规范性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小学生“故事素养”在规范的范围内成长,不与传统的语文思维的严谨性发生冲突,最终成为促进小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一大助力。

三、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到进行学习的积极意义

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升小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进而帮助小学生形成语文思维,将语文思维真正的转化成为实践应用的有力手段。培养小学生的“故事素养”就是将语文知识学以致用的初步形式。只有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真正的将语文知识和生活中的知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让小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联想,将语文知识转化成为和现实知识紧密结合能力。

第4篇: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

一、小学语文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小学阶段,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的语文思考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分层次作业设计能够有效的促进每一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掌握,并通过作业练习,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真正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

2.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水平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作业一般是“一刀切”,全班所有学生作业都一样。对于一些语文基础好,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作业简单,写作业等同于浪费时间,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而一些语文基础较差,阅读能力不高,语文水平较弱的学生会感到数学作业量太大。久而久之,学生都会感到语文学习枯燥无味。分层作业设计应用于初中语文作业,能够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特点、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乐趣和写作业的热情,为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

3.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业是利用课后时间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加深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其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能否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异的布置作业,对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人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分层作业设计灵活运用于小学语文作业,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适应能力,培养每一位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语文分层作业实施的原则

1.科学性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布置作业,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班级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学习基础、学习态度的差异。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其次教师实施分层作业时要统一标准,设计出一致内容的测试题目,来检测学生知识基础和学力水平差异。通过开展多领域、多层次测试,统计出测试结果。根据学生非智力因素,科学客观地确定好学生层次。

2.主体性

教师编选语文作业题时需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积极采纳学生建议和意见。设置作业需立足于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将作业设计成为多层次、多梯度的可选性作业。学生按自我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自主选择,积极参与到作业设计全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语文知识理解能力。

3.隐蔽性

分层作业时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对学生分层。倘若只是将小学生学生根据标准划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然后将划分标准告知学生,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造成消极影响。小学学生对于教师明确分层的态度感到不满。容易导致优等生会骄傲,认为我不学而忧。学困生则会自卑,还可能自暴自弃。教师在分层作业时应当注意隐蔽性。做到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让全体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

三、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

1.分组管理

教师可以通过测试、观察和家访等途径,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和学习态度,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原则上分组人数应分别占全班的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语文基础扎实、学习自觉、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好、成绩突出的学生约为四分之一;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中等水平,有上进心的学生约为二分之一;成绩不佳、学习缺乏积极性的学生约为四分之一。编排座位时成绩不佳、学习缺乏积极性的学生坐在中间,同时可以考虑与那些基础扎实、学习自觉、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好、成绩突出的学生同桌,起榜样示范作用。座位和分组根据学习测试情况不断调整。为了避免分类建组引起的不利影响,教师可召开家长会讲清分层作业教学的目的,取得家长支持。

2.分别作业

教师加强作业针对性依据课堂教学要点和学生作业的反馈情况,设计好每次作业的内容,要求分组后的学生分别作业,同时划出选做题和必做题。必做题是知识的基础练习,学生必须完成。而选做题分为三个层次,不同层次学生做不同层次的作业。除了选做题和必做题之外,还可完成兴趣题,难度设置较大。作业存在梯度性,每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分层评价

对于作业评价教师要坚持学生差异性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并采取不同标准和层次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看到学习中的不足。鼓励优等生去研究更深层次的知识,并予以赞扬。对中等生要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和指导。对学困生要加强关注,即便作业成绩不理想,也要给予表扬,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实施分层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尊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意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习惯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小学生语文作业布置中采取分层布置,应当遵循科学性、主体性、隐蔽性的原则,实施分类建组、分层作业设计和分层评价,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康心态,最终达到最佳的教与学效果。

4.配套练习里的作业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我们的学生有配套练习这本作业,里面的题分为基础知识和能力扩展两部分或者是三部分,对于后进生,就把基础知识工工整整地写出来,无须写后面的能力提高题。基础知识就包括汉字的注音,汉字的书写正误,字词的正确使用,文学常识填空,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适当还有仿写句练习,病句的修改,一段话的信息提取,课文原句的填写,根据语言环境写句子等,够后进生学习的了,无需再做那些难度大的题,也就是拓展延伸题。一般拓展延伸题都是课外题,如果不借助工具是无法完成的。现在网络十分发达,优等生可以在网络上查阅对比,做出自己的判断,完成学习任务。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学生分层作业,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性格特点、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精心挑选一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又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业任务,使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的与语文水平和语文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范文

我是一名从事农村中学教育的语文教师,较清楚目前农村中学的教育现状。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农村的教育也开始受到了重视,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农村中学的教学质量与城市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体现在作文水平的差异上。针对这一点,我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结合作文教学的科学理论,提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农村中学生的作文现状

在农村中学中,当语文教师实在是太累了,看着那堆写得乱七八糟的作文我就头疼,如果不用批改作文,我们语文教师就轻松多了。很多中学语文教师聚在一起时常颇有同感地议论。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教师害怕改作文,学生抄袭优秀作文,应付了事。如此恶性循环,后果不堪设想,这样的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农村中学生写作水平低的原因

①由于农村中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内容虚假化,意义拔高化。比如为了考试,许多学生就不得不编造,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贫困生”、“残疾人”,甚至是“单亲家庭”、“孤儿”。不是亲身经历是不能体会“贫困生”等人的辛苦与艰难的。所以,他们的作文是不能打动人的。

②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对生活在闭塞的农村的中学生而言,教师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跟他们的老师不无关系。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较差。在上作文课时,他们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使学生本有的一点作文兴趣,被一大套高标准的写作艺术弄蒙了,灰了心,以后见了作文就头痛,被迫写出的作文不可能很优秀。另外,很多语文教师把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把作文教学当作软任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并且尽心尽力地去教完教好,因为它与考试有极重要又很明显的关系。而把教作文当作软任务,也就是说,多教几次作文,少教几次作文都无防。当然,这和目前的应试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一味为考试而写作,势必使学生失去了对写作的热情。

③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较好的引导。而在农村,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长久如此,孩子们就会这样想:连父母都认为作文不重要的,那我何必花太多时间在上面呢?这样,无形当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养成的致命一击。当然,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有时也是力不从心的。

对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反思,本人从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以下几个教学方法可以用来改进作文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

大量阅读优秀读物,是语文素养提高的一种基本途径。许多大学者、大作家青少年时代的阅读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在教学中本人对所教学生做过一次调查,76%的学生认为其语文水平的提高要得益于课外。但真正的阅读决不是率性而为,它应该是学生做为阅读主体的一个再创造过程,这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是难以做到的。学生在不断的对比、借鉴中汲取写作养分,促成灵感的生成,完成“积累-消化-提高”的知识技能转化过程,有助于知识的积累、思想认识、语言表达以及审美取向的全面提高。是短时间内提高学生语言和思维品质的最佳途径。

二、加强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创造性、独立性的培养。为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注意从以下三方面做起:一是注意丰富学生的知识,这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根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某种意义上讲,好的文章都是长期积淀的结果。我们应牢记鲁讯先生的教诲:“要拿来”。要学会从名篇名句、中外名著以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拿来”,用创新的眼光“占有、挑选“,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内化为自已的个性素质,从而为写作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写作思维水平。二是要注意学生的语言修养,多阅读多练笔,这是培养写作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三是要注意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绪、情感、意志、信念、性格等等,这是培养写作思维能力的保证。教学中发现意志薄弱者的思维常有悲观沮丧、执拗任性和盲从被动等毛病,在作文教学和语文教学中,可以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使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的消极方面得到克服,积极面得到培养和发展。这样,发展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作文水平就有了很好的保证。

第6篇: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模式

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亟待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将学生的思维束缚在课堂上,不能培养学生独立的语言思维能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我在新课改进程中的有益探索。

一、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含义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构建自主学习体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探索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作用,提高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整理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使学生较早地接触到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发现、掌握规律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必要性

1.语文学习目的的要求。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扎实掌握基本知识,运用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对于课本上的语文知识的学习,仅仅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对语文学习的初级入门。语文,更多需要学习的是实际知识的应用,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方面面,语文起到基础性工具作用。基层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语言驾驭能力,在自主合作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

语文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形成语文思维能力框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由传统的领导者变为合作者,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对等交流。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构建知识体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三、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实践

1.树立全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作为教学标杆,对教学效果有着实质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与时俱进,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知识,还要传授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师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因材施教。

2.创设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引导学生更愉快地学习,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将学生带入这个情境中,再授课。引导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如在《狼和小羊》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片、连环画等方式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在拟人化的课文中,学生容易加想和想象,结合动物的自身特点,学习相应的语文知识。在接受背景之后,再加入自己的思考,结合课文进行深入探析。在小学二年级时,培养学生联系背景,合理发散想象的语文思维习惯,学以致用。

3.小班教学,培养协作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十分重要。当今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如果不懂得如何与人交流和协作,就不可能成功。因此,利用此种教学模式,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小班教学形式引导其树立团队荣誉感和使命感,将自己当成团队中的一员。小班教学有助于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动态变化,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

例如,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望庐山瀑布》和《绝句》两首诗,分别由两个小班背诵,组内成员之前相互考察背诵情况,小班推选出背诵得最好的同学进行展示,两个小班互相打分。教师可以采取抽查的方式,将背诵考查变为背诵比赛,让每个学生都为自己的小班荣誉而战,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引导发现,探究创新。

探究离不开问题,问题离不开发现。开始,学生可能不会自己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时引导,根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课前先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渐渐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整节课,学生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度过的,进行感知学习和认知学习。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不仅要教会学生合作,而且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敢于发问、敢于创新,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良好的观念,引导学生培养探索精神和务实精神,将踏实勤奋和拓展创新相结合,从小培养学习主体意识。

四、结语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每位教师都应该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最先进的教学模式之一,它将教师和学生拟合成一个联动的整体,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协作精神,因为这不仅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用到,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许序修.语文素质教育与语文教育现代化[J].课程·教材·教法,2008(7):11-12.

第7篇: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自主合作

随着社会全面改革的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陈出新。作为改革时代下的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将教师的师道尊严扔掉,和学生站在相同的高度,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指导,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介于此,我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充分利用新课改的新理念,积极尝试探索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形成了一些浅显的认识,限于广大同仁共同分享如下:

一、对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解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改的理念的一种新尝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推动学生构建自主学习体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探索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作用,提高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整理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使学生较早地接触到科学研究策略,培养发现、掌握规律的能力。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必然性

(1)实现语文学习的目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扎实掌握基本知识,运用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对于课本上的语文知识的学习,仅仅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对语文学习的初级入门。语文,更多需要学习的是实际知识的应用,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方面面,语文起到基础性工具作用。基层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语言驾驭能力,在自主合作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语文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形成语文思维能力框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由传统的领导者变为合作者,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对等交流。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构建知识体系和解决理由的策略途径。

三、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作为教学标杆,对教学效果有着实质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与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知识,还要传授学习策略和学习思维,师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因材施教。

(2)创设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引导学生更愉快地学习,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将学生带入这个情境中,再授课。引导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如在《狼和小羊》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片、连环画等方式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在拟人化的课文中,学生容易加想和想象,结合动物的自身特点,学习相应的语文知识。在接受背景之后,再加入自己的深思,结合课文进行深入探析。在小学二年级时,培养学生联系背景,合理发散想象的语文思维习惯,学以致用。

(3)小班教学,培养协作能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十分重要。当今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如果不懂得如何与人交流和协作,就不可能成功。因此,利用此种教学模式,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小班教学形式引导其树立团队荣誉感和使命感,将自己当成团队中的一员。小班教学有助于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动态变化,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

例如,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望庐山瀑布》和《绝句》两首诗,分别由两个小班背诵,组内成员之前相互考察背诵情况,小班推选出背诵得最好的同学进行展示,两个小班互相打分。教师可以采取抽查的方式,将背诵考查变为背诵比赛,让每个学生都为自己的小班荣誉而战,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第8篇: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游戏教学法;视频教学

培养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参与性与互动性的基本途径,也是帮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习惯以及语文学习主动性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情境以及教学模式设计,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来,实现学生与教师、学习与教学、知识与能力之间的互动与联系,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进而全面改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树立的教学理念

1.坚持以学生语文学习素养为导向,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之间的联动。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要坚持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来选择语文教学内容以及设计语文教学形式,使得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与联系,尤其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增强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以及语文学习能力,使得小学语文知识教学转变成为语文能力教学。2.坚持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为导向,帮助学生构建牢固的语文知识框架。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构建好语文基础知识体系,尤其是掌握常用字词的含义和用法以及简单语文阅读、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以提升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能力为导向的语文教学观念,帮助学生构建起牢固的语文知识框架。3.坚持以学生语文实践操作为导向,促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实践性语文能力。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语文方法以及语文技巧的灵活准确运用是检验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还应该增强语文实践教学力度,增加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次数,使得学生将掌握语文知识运用到语文实践过程中去,促使小学语文重心从“教学”为主到以“实践”为主的转变。

二、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基本方法

1.利用语文游戏来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情境中来。为了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尝试使用语文游戏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通过参与性强、趣味性高、知识性明显的语文游戏来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来理解与掌握,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1]。比如教师将学生划分成为四人一组的游戏小组,其中两人来进行一人比划一人猜的猜字游戏,第三人将猜出的字写在黑板上,第四人利用写出的字词来造句或者是解释字词的含义,让学生全方位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点,进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2.巧用语文教学视频来拓展小学语文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途径。视频教学法是依托于现代多媒体教学软件而实施的一种视觉化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电影、图片、动画片等教学形式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多元化的语文教学环境中掌握语文知识以及语文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听力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舌尖上的中国》来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观看中掌握一些具体的词汇以及表达方式,甚至是可以利用音频来进行学生的听写或是发音模仿,让学生在视听环境下融入到语文教学情境中来,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乐趣。3.采用语文对话、写作、朗读等语文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就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多样化的语文综合素质以及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还应该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来组织如语文朗读、写作、对话等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立足于语文实践来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思维、提升语文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写作自己的生活日记、围绕“我的理想”进行讨论式学习,促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语文学习情境中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进而全面优化学生的语文素质。4.做好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拓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模式。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融合,因此教师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时,还可以考虑与音乐、绘画、科学等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其他学科逻辑下进行语文学习与拓展,进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2]。比如教师在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语文文章之后,通过自身的理解来进行绘画创作,将语文情感、画面转变成为图画,丰富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乐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思维习惯,提升语文实践能力,并以自身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导向来进行自主化、主动化的语文学习活动,从灌输式的语文教学模式转变成为能力型的语文实践教学模式,如此才能真正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全面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综合质量。

作者:王美红 单位:辽宁省盖州市徐屯学校

参考文献:

第9篇: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范文

【关键词】创新作文;观察力;多角度思维;个性表达

正文: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创新实际上是信息时代的天然伴随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文是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新课改形势下作文教学提倡“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的、有个性的、有创意的表达。”而长期以来,学生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了立意定势、选材定势、结构定势的作文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严重阻碍了作文教学改革的发展。那么,在作文教学改革中该怎样打破这种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传统作文模式,让学生自由地抒写内心感受呢?我结合平时作文教学的实践,对“创新作文”教学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观察力,做生活的有心人是创新作文的基础

1、观察要抓住对象的特点。观察时要抓住集中体现事物特点的地方。如观察景物要抓住时令变化特点,观察人物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精神的眼睛的特点。这样的成功范例课文中随处可见,如《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药》中对祥林嫂“眼睛”的刻画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2、观察要捕捉生活细节。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向来就是动人情思的。很多艺术作品的成功在于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把握生活的细节。张籍《秋思》中“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意万重”中只一个感人的拆信细节,千百年来,感人至深。观察时善于捕捉细节,感人莫过于细节。

3、观察要有顺序。对静态事物的观察上下、左右、内外、远近要安排好顺序,对动态的事物要按事物自身的活动顺序进行观察,对整体事物应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顺序观察。

4、综合应用各种观察方法。具体观察活动中常常是不只用一种方法就能解决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观察。如:对比观察,有利于发现事物之间的不同点;深入观察,可以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反复观察,可以发现事物的变化;联想观察,可以发展想象力。观察事物时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引导学生确定不同的观察点,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以获取丰富的信息。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创新作文的根本

思维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新的发现,有所创造。“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创新首先是一种由创新者的素质和创新者的思路组成的运行机制,它是一个由创新者的素质转化为创新者的思路、再由创新者的思路转化为创新者的行为的复杂过程。” 作文无论是形式上还是立意上创新首先取决于作者是否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所以得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学会立体感悟。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发挥学生创造力的一条较为理想的途径。发散思维,指的是思考问题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拘泥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同一条件下的各种解答。这种思维是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展开的。

2、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学会标新立异。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突破思维定势,从正向思维的反方向来思考问题,由果探因,标新立异,即人们常说的“反过来想一想”。它改变了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定势,因而常常能引发超常的思想和效应。逆向思维是文章出新求深的有效方法,它能一反传统的形式和立意,正中求反,异中求新,给人以茅塞顿开、耳目一新之感。逆向思维训练可以让学生摆脱思维的僵化、刻板和呆滞,突破思维定势的羁绊。为了激活创新思维,可以启发学生对已成定论的观点、成语、说法等质疑,构思时站在对立面去思考,鼓励提出与传统迥然不同的看法。

3、培养学生联想思维,学会推陈出新。

作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联想思维就是人们在头脑中将某一事物的形象与另一事物的形象联系起来,探索他们之间共同的或类似的规律,达到推陈出新的一种思维方法。联想与想象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跳出常规思维,进行创新。事实表明,在作文教学中多鼓励学生的新奇想象,多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达到“推陈出新”的效果。

三、放飞心灵,让学生个性表达是创新作文的关键

1、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作文环境。让学生说其想说,写其想写。“爱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力的,能自己发育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叶圣陶语)所以我们要还学生以自主选择读写的自由,充分尊重其个性,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熠熠生辉,意蕴隽永的作文。学生作文可以不受题材、体裁限制。记叙类,议论类,抒情类,散文,小小说,杂感,日记体,自传体,书信体等等,可自由挥洒,他们获得写作自由之后,能够文思涌泉。

2、学会挖掘材料,使笔端平中见奇,陈中出新。既选用新鲜独特的材料,也可选用一般人耳熟能详的材料。一丝飞扬的思绪,一声由衷的赞叹,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有趣的对话,一场激烈的争论,一份纯真的友情,都可以成为学生笔下的一道道独具魅力的心灵风景和一幅幅别有情趣的生活画面。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乔奇说:“发明和发现存在于:在看到人人都看到的东西的同时,想到从没人想到过的东西之中。”

总之,要写好文章,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内容密切结合。让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文主体性,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写出新内容,抒发新感受,去尽情展现带有他们生命痕迹的心灵和风采。这样才会消除学生写作时的心理障碍,敢于创新,书写出来的作文,立意才会深远,构思才会精巧,写法才会丰富,语言才会清新,文风才会朴实。

参考文献:

[1][郎加明《创新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