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盐量和骨质疏松的关系范文

骨盐量和骨质疏松的关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盐量和骨质疏松的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骨盐量和骨质疏松的关系

第1篇:骨盐量和骨质疏松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骨质疏松;营养相关因素分析;防治

【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22-02

1 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降低和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首先需排除其他各种原因如肝肾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软化症、库欣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和药物等原因导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分为Ⅰ型和Ⅱ型,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本病病因尚不明了,但一般认为与遗传、体内激素水平、营养因素、运动以及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因素有关。其主要症状是骨痛,主要并发症是骨折。

2 营养相关因素 营养在骨质疏松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2.1 能量与蛋白质 长期蛋白质缺乏造成血浆蛋白降低、骨基质蛋白合成不足、新骨形成落后,同时有钙缺乏,骨质疏松会加快出现。过高的蛋白质摄入在增加尿钙的同时降低了肠道钙的吸收,从而提高了机体对钙的需要。蛋白质膳食摄入量宜适中,一般成年人每日摄入1g/kg蛋白质比较合适。处于生理特殊时期如生长期、妊娠期、哺乳期则应酌量增加。动物和植物蛋白质合理搭配,其中优质蛋白质约占1/2~1/3。常吃奶类、大豆等高蛋白食物,大豆中还含有异黄酮,有助于保持骨骼质量。能量摄入应与本人年龄、性别、生理需求、生活劳动情况相适应,保持适宜体重,既要防止能量长期入超,导致肥胖,又要避免盲目节食、减肥,导致营养不良

2.2 矿物质

2.2.1钙 老年人骨折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与其一生中的钙摄入状况有密切关系。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骨矿物质丢失可能是长期钙摄入不足、吸收不良和排泄增多综合作用的结果。调节体内钙代谢的因素主要包括VD、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雌激素等。雌激素分泌能力下降,以致肾脏保留钙以减少排出的能力降低,加上缺乏运动,可能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长期轻度低磷血症可刺激破骨细胞,促进骨的吸收,并降低成骨细胞合成胶原的速度,骨矿化速度受限制而影响骨量。所以,补钙要科学,正常成人参考摄入量为800mg/d,青春期及中老年人为1000mg/d,妇女孕中晚期和乳母为1200mg/d,钙磷比值应在1~1.5:1之间。钙磷比值应在1~1.5:1之间。食物补钙最安全也易接受,应以食补为基础。首选食物为乳类及乳制品,其次可选择干酪、虾皮、芝麻酱、黑芝麻、海带、紫菜、黑木耳、大豆及其制品、绿叶菜、瓜子、核桃以及强化食品。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剂,选用钙剂要综合考虑安全性、不良反应、效价。碱性食物使尿钙排出减少,应多食用。高蛋白膳食、高钠膳食、酸性食物和服用氢氧化铝制剂均使尿钙排出量增多,应注意避免。

2.2.2磷 日常膳食中缺磷比较少见,普遍存在的是高磷或低钙高磷问题。高磷膳食可能引起低钙血症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而促进骨吸收,加速骨丢失,使骨量减少,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成为骨质疏松的诱因。因此要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少喝含磷多的饮料,避免增加磷摄入影响钙、磷比例。

2.2.3镁 镁的缺乏或过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钙平衡及骨代谢。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被认为与镁的缺乏有关。正常成人镁的适宜摄入量为350mg/d,孕妇乳母为400mg/d。绿叶菜、糙粮、坚果含镁量丰富,肉类、奶类、淀粉含量中等,精制食品含量一般很低。

2.2.4钠 嗜咸食、口味偏重、摄取盐过量可引起尿钙排出增多,如不相应提高钙的供给量,摄入充裕钙质,则不能满足增加骨量的需要。建议成人每日5-6克食盐摄入,儿童从小饮食培养较清淡的口味。

2.3微量元素

2.3.1锌 缺锌时,直接影响软骨生长。表现为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骨骼发育受抑制,影响骨细胞的生长,成熟与骨的钙化,在成骨细胞居多的部位表现最为明显,X线检查显示骨龄推迟。含锌丰富的食物有牡蛎、蛤蚌、海蜇、海米、动物肝脏、鲫鱼、对虾、牛肉、螃蟹、鹌鹑蛋、牛奶、黑米、黑芝麻、芝麻酱、瓜子、松仁等。

2.3.2铜 补钙同时,补微量元素锌和铜比单纯补钙效果要好。含铜丰富食物有虾、蟹、贝类、肝脏、脑、蘑菇、硬果、干黄豆、巧克力和可可粉等。

2.3.3氟 如果体内含氟过少,就会出现骨骼变脆、变软,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过多的氟进入人体中使骨氟、钙、磷比例失调,干扰钙磷代谢,甲状旁腺代偿性亢进,动员骨钙释放,使骨矿物质不断流失,骨骼脱钙。磷酸盐、草酸盐可促进氟的吸收。茶叶含氟最多,适量饮淡茶,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不过摄入量需严格掌握,过多或不足都有害健康。

2.3.4锰 锰缺乏时,骨细胞分化及其重要结构成分的合成受到抑制,组织结构发生缺陷,骨骼呈现异常,有人认为缺锰是骨质疏松症的潜在致病因素。偏白米面和荤腥者,锰的摄入量低。茶叶、咖啡、坚果、粗粮、干豆类含锰最多,蔬菜水果含量略高于肉类、乳类和水产品。

2.3.5硅 缺硅动物的骨骼发育不正常,氨基多糖和胶原含量减少,骨皮质薄,弹性差,钙化不足。植物性食物含硅量高于动物性食物,且因植物品种、生长土壤以及加工条件而异。燕麦和红糖的含硅量较为丰富。

2.3.6硼 有人认为VD在其羟化过程中也需要硼。植物性食物尤其是非柑橘类水果如苹果、雪梨、葡萄、桃子,叶菜,坚果如核桃、花生及豆类均富含硼。一些研究发现,摄入硼0.25-3.25μg/d,可使尿中钙、磷、镁的排出减少,显示硼有助于维持钙平衡,但机制不明。至于硼的摄入量及其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2.3.7锶 锶缺乏时,骨的生长受到抑制,骨钙化不良。锶过量时明显影响钙磷代谢,使1,25(OH)2D3的合成减少,影响钙的吸收,而发生类似VD缺乏的锶佝偻病。谷类的麸皮、根茎类的外皮、核桃、奶和奶制品都含锶。大多数地区饮水中含锶量为1mg/L。

2.3.8铝 铝摄入过多,影响磷的吸收,干扰骨代谢。铝摄入后沉积于骨并与柠檬酸形成复合物,妨碍新的骨盐结晶形成及在骨中沉积。铝可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抑制其活性,并影响某些酶对甲状旁腺的反应,抑制PTH释放,导致骨代谢异常。

2.3.9其他 硒与钙、磷一起加速骨的矿化过程。钼过多可影响钙、磷代谢,促进铜的排出,加重氟中毒症状,不利于骨骼健康。

2.4维生素

2.4.1维生素D VD缺乏,势必影响肠道钙、磷吸收、转运和骨盐的动员,导致钙、磷代谢失常,生成不成熟的骨胶原,不利于骨的矿化和转化,类骨质增加,骨矿化停滞,成骨障碍而引发骨骼病变。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浆中,1,25(OH)2D3水平较低,肠钙吸收有所减少。VD 天然来源为动物肝脏、鱼子、蛋黄、鱼油以及鱼肝油。多晒太阳为身体合成VD的主要途径,可获得免费的VD。尤其是老年人,在补钙同时要多晒太阳和补充足够的VD,以利于钙的吸收。

2.4.2 维生素K 各种VK的异常可伴有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病人血VK水平下降,特别是髋部骨折者,表明VK与骨健康有关,但很多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成年人VK推荐摄入量为120μg/d,食物中绿叶菜如苜蓿、菠菜含量最高,其次为乳类和蛋类。

2.4.3维生素A 缺乏VA的动物,骨的生成、吸收、与重建功能失调,骨骼生长畸形。VA缺乏时可影响钙的重吸收,可引起甲状旁腺亢进,抑制成骨细胞活动,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减慢骨骼生长,影响类固醇激素合成,影响骨骼正常生长、发育,尤其是雌激素不足时,破骨细胞过于活跃,成为妇女绝经后发生骨质疏松的致病因素之一。成年人VA推荐摄入量为男 800μgRE/d,女700μgRE/d。动物肝脏、牛奶、奶油、黄油、蛋黄、田螺、牡蛎都含有丰富的VA,黄红色水果、绿色蔬菜含有丰富胡萝卜素,可转化为VA。

2.4.4维生素C 骨胶原是骨骼中的基本成分,VC对胶原蛋白的生成有重要作用。Vc缺乏时,胶原合成和分泌速度大为减慢,影响到骨基质的质与量,所形成骨质脆弱易折。成年人VC推荐摄入量为100mg/d,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合理加工,可以防治维生素C缺乏。

2.4.5维生素B6 VB6对于胶原的形成与成熟也是重要辅助因子。单纯VB6缺乏极少见,但临界轻度缺乏者较多见,常与其他B族维生素缺乏同时存在。VB6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肉类、动物肝脏、豆类、鱼类、葵花子及核桃均含量丰富,乳类、油脂含量较低。

2.4.6维生素E 适量摄入VE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有益。植物油和杏仁、花生、麦胚等含有较多维生素E。

2.5 其它 大量膳食纤维可影响钙的吸收,增加粪钙排出。草酸和植酸可以与钙形成不溶性的盐类,使这些钙不能够被吸收,从而对骨量产生影响。

3 防治

3.1 综合 运动、营养、阳光三者并举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手段。从童年期开始重视营养、防偏求全,平衡适量,钙质进量充足,膳食成分增减适度,尽量避免和矫正诱发本病的不利因素,可以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和延缓并降低骨量的丢失率。儿童期足量钙摄入,生长期尤其青春前期锻炼,最好是负重锻炼,均可使骨峰值增加。消除危险因素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手段,如戒烟、避免酗酒,防止过多咖啡因、低体重、制动和过度运动。摔跤跌倒、过久应用类固醇激素、抗癫药、甲状腺素和肝素均是危险因素,要加以重视。青春发育延迟、过早绝经都应抓紧治疗。

3.2饮食 应在均衡饮食的基础上科学地选配相应对于骨质疏松防治有益食物,使膳食中各种营养素供给适量,膳食调配和烹制时注意尽量消除和避免干扰钙质吸收的膳食因素。食物应新鲜、清淡、少油腻、避免太咸太甜或太多膳食纤维;适当吃些粗粮,但需加工细致或减少一些粗纤维;少吃或限量食用含钠高的食物如酱油、食盐及腌制食物。含草酸多的蔬菜可先在沸水中焯一下,滤去草酸,再炒或拌食;去油骨头汤加醋,有利于钙在酸性环境中溶解和被吸收;炸酥小鱼、盐是、蟹或连骨带壳吃,增加钙摄入量。多摄入植物化学素含量丰富的食物,植物化学素包括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类蔬菜中的有机硫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水果中的酚类、类黄酮类、茶中的单宁等,对人体有特殊的营养保健作用。少用或忌用含粗纤维过多的粗粮、黄油、奶油、肥肉、肥鹅、含草酸多的蔬菜如菠菜、苋菜、空心菜等(应先焯过)、猪油、牛脂、羊油、酒、咖啡、含咖啡因和含磷高的饮料。

3.3在医师指导下应用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顾景范,杜寿玢,郭长江主编.现代临床营养学[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4,553-565.

[2] 焦广宇等主编.临床营养学[M]. 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ISBN 978-7-117-12788-2

[3] 薛延主编.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南[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I S B N978-7-117-10342-8

[4] 肖建德,阎德文主编.实用骨质疏松学[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I S B N978-7-030-33218-9

第2篇:骨盐量和骨质疏松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 糖尿病; 骨质疏松; 阿仑膦酸钠; 钙尔奇D

中图分类号 R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2-0057-02

doi:10.14033/ki.cfmr.2015.22.030

骨质疏松症和糖尿病均为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善和活动量的减少,增加了骨质疏松症和糖尿病的发病率。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缺乏,会导致骨密度降低、骨量减少,容易伴发骨质疏松症[1]。骨质疏松属于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骨矿物质减少、骨韧性降低、骨结构改变,轻微外伤即可导致患者骨折,对其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2]。阿仑膦酸钠属于双林酸钠,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本文分析了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和骨质疏松及骨量减低诊断标准,骨质疏松判定标准为骨密度低于平均值的2.5个标准差[1];骨量减低判定标准为骨密度处在低于平均值1和平均值2.5个标准差间[1]。患者股骨颈或腰椎处骨密度低于峰值骨量2 s,临床表现为全身多处骨痛。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者、腰椎间盘突出、肿瘤骨转移、强直性脊柱炎;3个月内营养孕激素、雌激素、大量钙剂、降钙素、氟化物、二磷酸钠者;营养不良者、长期饮浓茶及咖啡者、大量吸烟、酗酒者、长期卧床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51~83岁,平均(60.5±7.3)岁;对照组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50~84岁,平均(61.5±7.6)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降糖治疗,采取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同时适量补充胰岛素。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应用阿仑膦酸钠(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303)70 mg,1次/周,早饭前温开水口服,服药后30 min不得卧床,患者应取站立位或坐位,并于服药30 min后进食;餐前服用钙尔奇D(惠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29)600 mg,1次/d,维持治疗6个月。对照组单纯给予钙尔奇D治疗,方法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骨密度测定:治疗前后分别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两组患者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BMD),包括腰椎L2、L3、L4,华氏三角区、股骨粗隆、左股骨颈。利用自动生化仪测量两组血钙和肝肾功能,观察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利用VAS疼痛视觉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骨密度情况对比

治疗前后,两组股骨和腰椎各处骨密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VAS评分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8.06±1.15)、(8.03±1.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VAS评分分别为(2.83±0.65)、(4.13±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两组肝肾功能、血钙改变不显著,观察组中出现腹泻1例、腹胀1例、便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中出现便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包括以下几点:(1)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饮食控制会减少骨生长所需物质的摄入,降低其血钙水平,增强骨吸收,从而加重骨量减低;(2)人体的胰岛素是一种骨同化激素,对骨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会增加骨强度和骨密度。糖尿病患者由于用缺乏胰岛素或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对骨质形成和矿化产生一定影响,并对骨胶原形成产生刺激作用,减少P27的活性,增加骨细胞,促使骨基质的分泌[3]。胰岛素缺乏会造成骨基质转化降低,导致骨基质分解,丢失钙盐,从而引发骨质疏松。此外,胰岛素能够与PTH和IGF-1发挥协同作用,会增加骨小梁连接性、骨量和骨密度;PTH联合兴奋25-羟化酶对1-α羟化酶活性具有调节作用[4],对肾近曲小管形成刺激,抑制骨吸收,并能够吸收肠道钙磷,提高钙盐沉积,而胰岛素缺乏还会对骨胶原合成产生影响,加速骨胶原代谢,增加骨吸收,减少钙盐,减少成骨细胞骨钙素的合成,使正常骨矿化失调,使骨形成远远低于骨吸收,降低BGP[5]。(3)糖尿病患者处于高血糖状态,高血糖具有渗透性利尿作用,增加钙、镁、磷的排出,刺激甲状旁腺的分泌,增强溶骨作用,降低骨密度;高尿糖还会影响肾小血管吸收钙、镁、磷,导致骨盐丢失加剧;此外,长期高血糖会产生糖基化产物,增加破骨细胞的活性,加速骨吸收。(4)糖尿病伴肾病会对患者肾脏1-α羟化酶产生抑制,减少小肠钙的吸收,增加肾脏钙、磷的排泄,减少骨钙沉积,降低骨密度。(5)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微血管病变,会对骨血管分布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骨重建[2]。(6)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也受到遗产因素影响。

阿仑膦酸钠是一种骨吸收抑制剂,能够对破骨细胞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使骨转换降低,提高骨强度,增加骨密度,避免骨折,临床多用该药预防和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高钙血性骨质疏松、应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的骨质疏松和变形性骨炎[6]。阿仑膦酸钠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腹痛、烧心、反酸等消化道症状。本次研究中选择阿仑膦酸钠肠溶片,降低了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患者出现的轻度不良反应均于对症治疗后缓解。维生素D参与钙和磷的代谢,能够促进钙、磷吸收,对骨质形成发挥积极作用[7]。钙尔奇D属于骨代谢调节剂,口服吸收完全且迅速,能够促进肠内钙、磷的吸收,促进正常骨矿化,改善骨形态,增加骨量。临床常用钙尔奇D治疗佝偻病、骨折、骨质疏松症、妊娠及哺乳期女性缺钙。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孙丽莎,刘润萍,陈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J].山东医药,2012,52(17):92-95.

[1]闫凤民,张永光,王志强,等.阿仑膦酸钠治疗男性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5):718-719.

[2]邓丽丽,陈海翎,李明升.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与钙尔奇D单药治疗对老年女性糖尿病骨质疏松疗效的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2):132-135.

[3]李菁爽,孙远新,马永文,等.阿仑膦酸钠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47(3):284-286.

[4]李小凤,施秉银,庞雅玲,等.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2):197-199.

[5]吴海清,梁玉.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17(2):286-289.

[6]利萍,陈治卿,蒋广恩,等.老年糖尿病并骨质疏松血胰岛素与骨钙索及PTH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10):700-703.

第3篇:骨盐量和骨质疏松的关系范文

【摘要】 目的 观察复合振动仪治疗骨质疏松(OP)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70例OP志愿者随机分成复合振动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复合振动组采用自行研制的复合振动仪进行全身振动治疗,振动频率45~55 Hz,振动强度0.5~0.8 g,1次/隔天,30 min/次,连续3个月,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于试验开始前3天、试验后第1、3个月分别检测各组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钙磷乘积(〔Ca〕×〔P〕)的变化。结果 第3个月,复合振动组的ALP、OC、TRAP、〔Ca〕×〔P〕分别比试验前增加了44.6%、-9.4%、1.7%、7.5%,对照组的相应指标分别比试验前增加了22.8%、-13.3%、3.6%、4.7%,P值分别为0.108、0.788、0.606、0.171。结论 复合振动仪治疗OP对骨代谢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但骨代谢的绝对值有变化。

【关键词】 复合振动;骨质疏松;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钙磷乘积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bone metabolism in osteoporosis patients treated with compound vibration machine

ZHENG JinChang, CHEN JianTing, PEI WeiWei.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Spine, Nanfang Hospital,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bone metabolism in osteoporosis (OP) patients treated with compound vibration machine. Methods 70 OP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and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whole body compound vibration training group (WBCV, n=35) and control group (CON, n=35). The patients in WBCV group treated with 3month whole body compound vibration (30 min/d, 1 time/qd, oscillation frequency 45~55 Hz, intensity of vibration 0.5~0.8 g). The patients in CON group weren′t given any treatment, did not participate in any training, just keeping the normal life as before.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osteocalcin(OC), tartrateresistance acid phosphatase (TRAP) and calciumphosphorus product were measured on 3 days before experiment, 1 and 3 months after experiment. Results The level of ALP, OC, TRAP, 〔Ca〕×〔P〕 in WBCV group was increased by 44.6%, -9.4%, 1.7% and 7.5% respectively. However, it was increase by 22.8%, -13.3%, 3.6% and 4.7% respectively in CON group(P=0.108, 0.788, 0.606 and 0.171). Conclusions The whole body compound vibration training has no effect on bone metabolism in OP, while the absolute value of bone metabolism has been changed.

【Key words】 Compound vibration; Osteoporosis;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Osteocalcin (OC); Tartrateresistance acid phosphatase (TRAP); Calciumphosphorus product(〔Ca〕×〔P〕)

骨质疏松(OP)及OP性骨折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常见病,尤以绝经后妇女为甚。临床上常采用药物治疗抑制骨吸收或者促进骨形成,但药物大多存在副作用。近年来物理疗法(力学、电磁学)防治OP的研究成为热点〔1~4〕。低于引起骨组织损伤的机械振动信号具有很强的成骨效应,是一种新型治疗OP的模式,在防治老年性骨丢失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5,6〕。本课题采用自行研制的复合振动仪对OP志愿者进行治疗,观察复合振动对骨代谢的影响,探讨复合振动防治OP的机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9月~2009年1月在养老院生活的70例OP志愿者。纳入标准:参照WHO诊断标准,选取志愿者中骨密度 (BMD)低于年轻成人BMD峰值2.5个标准差(SD),同时伴或者不伴OP临床症状,精神状态好,行动灵活方便并可以坚持完成整个试验的志愿者。排除标准:①药物控制下,血压高于160/110 mmHg或收缩压小于90 mmHg;②有心脑血管病、癫痫及肾结石;③血栓或过去6个月有血栓史;④体内有植入物或者心脏支架;⑤腰椎间盘突出或滑脱、腰椎神经管狭窄或压迫;⑥各种手术未愈;⑦关节外伤、骨折、肌肉拉伤未愈;⑧体弱多病、严重平衡障碍或眩晕;⑨患有痛风、类风湿、糖尿病血糖控制欠佳,或其他严重影响骨代谢的疾病;近1个月内曾服用过治疗OP药物或其他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复合振动训练时,如志愿者发现明显不适立即终止试验。最终纳入志愿者有70例,女54例,男16例,女性年龄52~89岁,平均(71.5±11.0)岁,平均绝经年龄(48.9±5.0)岁,平均身高(150.6±5.8) cm,平均体重(53.5±10.9 )kg;男性志愿者年龄51~93岁,平均年龄(72.4±14.4)岁,平均身高(163.7±5.5) cm,平均体重(60.8±8.7) kg。入选志愿者在观察期间未接受其他针对OP和疼痛的理疗或者药物治疗。将70例OP志愿者随机分成复合振动组和对照组(n=35)。两组在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1.2 仪器和试剂 复合振动仪为自行研制(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1224159),由垂直方向(Y轴)的振动和振动平台为轴心的表1 两组基本情况

两向(X、Z轴)振动复合而成。垂直振动采用扫频方式(频率精度为0.1 Hz);附加振动为固定频率0.4 Hz,每15 s更换1次振动方向,平台边缘振幅为8 mm。复合振动加速度以重力加速度g(1 g=9.8 m/s2)为单位(加速度为0.01 g)。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Roche),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us),NMID骨钙素(OC)试剂盒(Roche),碱性磷酸酶(ALP)诊断试剂盒(Olympus),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测定试剂盒(humann),钙(Ca)诊断试剂盒(Roche),磷试剂盒(Olympus)。

1.3 方法 复合振动组使用复合振动仪连续进行3个月的全身复合振动治疗,振动频率45~55 Hz,强度0.5~0.8 g,隔日1次,30 min/次。振动频率及强度分别以30 Hz、0.3 g起始,待志愿者适应后逐步上调至试验振动频率和强度。对照组从观察开始到结束,维持原有的生活规律未作任何治疗。

1.4 骨代谢检测指标 于试验前3天、试验后第1、3个月采集上午7∶00~9∶00 时间段的空腹血标本,静置后低温离心分离血清,OC检测由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进行。ALP、TRAP、Ca和P测定由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基本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骨代谢指标采用单个重复测量因素的方差分析。

2 结 果

两组试验前ALP、TRAP、OC及〔Ca〕×〔P〕 的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复合振动组在治疗期间有1位志愿者在治疗30 d后因内科疾病住院放弃治疗。第3个月,复合振动组的ALP、OC、TRAP及〔Ca〕×〔P〕分别比试验前增加了44.6%、-9.4%、1.7%、7.5%,对照组的相应指标分别比试验前增加了22.8%、-13.3%、3.6%、4.7%,P值分别为0.108、0.788、0.606、0.171(见表2)。表2 两组骨代谢指标变化

3 讨 论

OP是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随着世界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OP已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日渐严重的、影响健康的重要问题。振动不仅可防止骨丢失,还可以改善骨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7,8〕。振动应力有利于骨的成熟与改进,而振动频率和强度影响了成骨的效果。本课题组先前已经完成了细胞和动物的基础实验,研究发现,复合振动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最佳频率是15~45 Hz〔9〕,采取45~55 Hz,0.12~0.21 g的复合振动能增加去卵巢SD大鼠腰椎、股骨的BMD,改善骨微机构、提高骨强度〔3,10〕。目前,国外研究也都多采用30~50 Hz〔11〕,且在实验中尚未发现不良现象,提示这个频率范围对人体是安全的。因而,本试验采用了45~55 Hz的振动频率和0.5~0.8 g的振动强度。振动训练过程中,志愿者无不良反应出现,故本研究采用此振动频率和强度参数至试验结束。

Robling等〔12〕发现,分次给予刺激的效果显著好于连续刺激。Rubin等〔13〕认为骨细胞是力学刺激对骨作用的敏感和转导细胞,其对机械刺激的敏感性程度决定机械振动对骨量和骨强度的作用效果。连续刺激会产生骨适应性反应饱和现象,从而降低骨细胞的机械敏感性。本研究采取了隔日1次,30 min/次,连续振动3个月,既有足够的刺激时间,又能让骨细胞每次有最佳接受机械刺激的能力。

本研究采用自行研制的复合振动仪,其主要特点是在垂直正弦振动基础上增加了小幅随机多轴运动装置,使施加的振动载荷为动态的应变而不是静态的应力,更有利于神经肌肉系统的锻炼,更有助于增强神经肌肉系统的协调性和肌力的维持,更大程度上降低了OP的骨折风险。

本研究发现复合振动组的ALP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分别是44.6%、22.8%),且复合振动组比对照组绝对值增加较多,但两组上升无统计学意义。Pavlin等〔14〕发现:机械载荷首先使骨细胞发生分化,进而诱导骨基质的沉积;ALP是机械载荷诱导成骨细胞分化的早期标志。Genge等〔15〕通过体外实验证实没有ALP的存在,骨组织钙化就不会发生。查丁胜等〔9〕研究发现15~30 Hz和25~45 Hz能增强骨细胞ALP活性(P

OC水平存在昼夜节律变化,峰值与谷值之差为10%~30%。本研究在同一时间段采集血标本,严格控制采样条件,最大程度排除非实验因素对OC的影响。Ivaska等〔17〕研究表明血循环中的OC浓度反映骨形成的速率。

TRAP是酸性磷酸酶6种同功酶(0~5型)中的一种,血清中的TRAP主要来源于破骨细胞,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时,分泌TRAP增多,通过检测TRAP水平即可反映破骨细胞活性,了解骨吸收情况。Andersson等〔18〕认为,TRAP对骨吸收有促进作用,具有潜在调节破骨细胞与骨结合的功能,所以破骨细胞的活性及骨吸收可通过测量血浆中的TRAP水平来反映。

骨的生长、更新和Ca、P代谢密切关系,血浆Ca、P之间处于相当恒定状态,成人二者的乘积即〔Ca〕×〔P〕为30~40 mg2/dl2。当(〔Ca〕×〔P〕)>40 mg2/dl2,则Ca和P以骨盐形式沉积于骨组织;若(〔Ca〕×〔P〕)

本研究中发现OC和TRAP分别在复合振动组和对照组增加了-9.4%、1.7%和-13.3%、3.6%,然而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绝对值上OC在复合振动组比对照组增加了,而TRAP减少了,是否能一定程度说明复合振动使复合振动组骨形成增加及骨吸收减少了,还不能确定。本研究样本量少、时间短是一个影响因素。Verschueren等〔19〕研究发现,25~45 Hz频率,2.0~6.0 g振幅范围的振动能引起BMD增加和骨结构等的改变,但不能引起绝经后妇女的骨代谢指标OC、Ⅰ型胶原C末端肽显著性变化。Iwamoto等〔16〕将绝经后OP患者分成为2组:阿伦膦酸盐(ALN)组和ALN+振动组,振动组给予1次/w,4 min/次,连续12个月的20 Hz的振动刺激,结果发现,两组尿中Ⅰ型胶原N末端肽(NTX)和ALP水平都有所下降,但两组NTX和ALP下降幅度并没有统计学意义。Verschueren等〔19〕推测振动所至BMD的增加不是振动干预抑制了骨吸收,而是振动干预扭转了骨钙负平衡形成了正性平衡。本研究中〔Ca〕×〔P〕有增加的趋势,但在复合振动组和对照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171),推测是受样本量少、时间短的影响。

目前对振动的成骨作用机制并不是十分清楚。主要有肌动力学说、骨血灌注增加学说。本研究及国内外的研究都认同振动所至BMD的增加不是振动干预抑制了骨吸收〔16,19〕,笔者认为可能是振动干预扭转了骨钙负平衡形成了正性平衡,振动对BMD的正性作用也可能是局部作用的结果。

综上所述,复合振动仪治疗OP对ALP、OC、TRAP、〔Ca〕×〔P〕短期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但绝对值有改变,长时间治疗是否对骨代谢有影响,需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量、长时间的临床研究。此外,复合振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也是需要探索的问题。复合振动安全简便,有望成为治疗OP的另一途径,但如何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适宜的振动频率、振动强度及时间参数,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 Rubinacci A, Marenzana M, Cavani F, et al. Ovariectomy sensitizes rat cortical bone to wholebody vibration〔J〕. Calcif Tissue Int,2008;82(4):31626.

2 Tromp AM, Bravenboer N, Tanck E, et al. Additional weight bearing during exercise and estrogen in the rat: the effect on bone mass, turnover, and structure〔J〕. Calcif Tissue Int,2006;79(6):40415.

3 陈建庭, 邓轩赓, 冯 鹰, 等. 复合振动治疗卵巢切除大鼠骨质疏松的初步试验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9):8424.

4 谢 肇, 李起鸿, 许建中, 等. 仿生脉冲电磁场对OVXOP大鼠骨密度与生物力学相关关系的影响〔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12(6):5825.

5 Jordan J. Good vibrations and strong bones〔J〕? Am J Physiol 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2005;288(3):R5556.

6 Rittweger J, Just K, Kautzsch K, et al. Treatment of chronic lower back pain with lumbar extension and wholebody vibration exercis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Spine,2002;27(17):182934.

7 Russo CR, Lauretani F, Bandinelli S, et al. Highfrequency vibration training increases muscle power in postmenopausal women〔J〕. Arch Phys Med Rehabil,2003;84(12):18547.

8 Torvinen S, Kannus P, Sievanen H, et al. Effect of 8month vertical whole body vibration on bone, muscle performance, and body balanc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 J Bone Miner Res,2003;18(5):87684.

9 查丁胜, 陈建庭, 邓轩庚, 等.不同频率振动应变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能力的影响〔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5):3037.

10 邓轩赓, 陈建庭, 冯 鹰, 等. 复合振动预防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4):3259.

11 Prisby RD, LafageProust MH, Malaval L, et al. Effects of whole body vibration on the skeleton and other organ systems in man and animal models: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need to know〔J〕. Ageing Res Rev,2008;7(4):31929.

12 Robling AG, Hinant FM, Burr DB, et al. Shorter, more frequent mechanical loading sessions enhance bone mass〔J〕. Med Sci Sports Exerc,2002;34(2):196202.

13 Rubin C, Recker R, Cullen D, et al. Prevention of postmenopausal bone loss by a lowmagnitude, highfrequency mechanical stimuli: a clinical trial assessing compliance, efficacy, and safety〔J〕. J Bone Miner Res,2004;19(3):34351.

14 Pavlin D, Dove SB, Zadro R, et al. Mechanical loading stimulates differentiation of periodontal osteoblasts in a mouse osteoinduction model: effect on type Ⅰ collagen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genes〔J〕. Calcif Tissue Int,2000;67(2):16372.

15 Genge BR, Sauer GR, Wu LN,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loss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and accumulation of calcium during matrix vesiclemediated mineralization〔J〕. J Biol Chem,1988;263(34):185139.

16 Iwamoto J, Takeda T, Sato Y, et al. Effect of wholebody vibration exercise on lumbar bone mineral density, bone turnover, and chronic back pain in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tic women treated with alendronate〔J〕. Aging Clin Exp Res,2005;17(2):15763.

17 Ivaska KK, Kakonen SM, Gerdhem P, et al. Urinary osteocalcin as a marker of bone metabolism〔J〕. Clin Chem,2005;51(3):6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