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管理条例范文

校园管理条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管理条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园管理条例

第1篇:校园管理条例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0引言

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数量十分庞大,在教学质量管理、教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有关于高校师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调查研究较多,但是有关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心理健康调查并不多[1]。本文尝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18年12月,对42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进行因素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2月,对42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其中男16例、女26例,平均年龄(30.4±8.6)岁。纳入标准:①岗位工作时间>1年,正式在职员工;②年龄18-55岁;③否认心理、精神疾病病史。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采用不记名的方式,通过邮箱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一般情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应对方式问卷(CSQ)》四个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工作时间、婚育情况、房贷情况、家庭状况(是否与父母居住)、吸烟、饮酒情况等。

1.2.2因素分析

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情况,评价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其中躯体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中任意两项达到阳性或者一项达到重度阳性的对象,都可以视为总阳性,即存在潜在的心理问题。将存在心理问题的对象纳入观察组,无心理问题对象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年龄、工龄等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因素分析作为自变量,采用原值赋值,吸烟情况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因素分析作为自变量,分层按照“是=2、否=1”赋值,以是否存在心理问题作为自变量,按照“是=2、否=1”进行赋值,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健康状态

被调查对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性评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评分达到病理性标准的对象18例。

2.2因素分析

观察组年龄、工龄、GSE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男、规律运动、已育、有房贷、应对方式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规律运动[OR=0.845,95%CI(0.816-0.911)]、已育[OR=1.246,95%CI(1.216-1.320)]、消极应对[OR=1.425,95%CI(1.336-1.494)]成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

第2篇:校园管理条例范文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3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云空间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ZJC2013001。

摘要:为了充分了解本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就业需求,我们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主要对象,对湖南三所高职院校人力资源专业的师生以及10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查。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需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建立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在授课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提升授课教师实务经验,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

关键词 : 湖南 高职 人力资源管理 调查

一、调查背景

随着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日趋复杂,企业对高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持续走高。从1993年至现在,国家颁布一系列关于职业资格证的相关政策,表明了国家对于高职学生“双证”获取以及职业能力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各高职院校都竞相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并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体系。目前湖南省有正规高职院校68所,其中,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女子职业大学、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长沙南方职业学院、湖南商贸学院等都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其他高职院校都是依附在工商管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或物流管理等专业的一个方向,或者开设一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除了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时间比较久以外,其他学校都建立不久。

为了充分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就业需求,为本专业的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找准方向,培养更多适应社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我们选择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三所职业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长沙通程万惠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府名爆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以问卷法、访谈法和资料收集法为主,进行了关于湖南省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情况、企业对人力资源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介绍

在企业方共访谈10人,主要调查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对高职学生的满意度、对课程体系的建议以及对双证的要求和看法等方面,主要采取访谈法的调查方式,调查对象为各企业的人事主管或人事专员。

在学校方,采取访谈法的方式调查湖南三所高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干事和专职教师,共访谈6人,主要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13届、2014届毕业的就业率、就业走向、学生双证的获取情况、课程体系的设置;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13届、14届毕业学生和15届在校学生采取问卷调查法或电话访谈法的方式,调查学生对于就业及双证的看法和建议。

三、结果分析

1.就业需求情况分析

(1)岗位需求。从对2013、2014届的毕业生调查结果来看,由于毕业时间较短,大部分学生主要从事一线专员的工作,对口岗位主要包括人事专员、人事助理、招聘专员、培训专员、拓展教练、薪酬福利专员、劳动关系专员等,也有个别同学由于业绩突出、表现优秀,已经荣升到了管理者的岗位。目前市场上大量的人事专员、人事助理的薪酬状况不容乐观,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开出的月薪为1800-2500元之间,外企稍高一点,在2500-3500元之间。并且在人力资源各模块中,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招聘和培训模块,其中培训模块的素质拓展还存在广阔的发展前景。

(2)对学生的素质要求。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企业对人力资源岗位的学生要求包括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两个方面。专业核心能力有:人力资源招聘、配置、培训开发能力,主要包括人员招聘与甄选、人员培训与开发的能力;人力资源绩效与薪酬管理能力,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能力;基本的人力资源规划与劳动关系协调能力,主要包括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预测、人力资源规划、劳动争议的处理等能力。综合素质包括:计算机操作能力,包括基本办公软件的操作如Word、Excel、PPT的操作等等;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包括基本的人际沟通、上下级沟通、职业道德等;信息收集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方法收集高质量的信息。

(3)学生就业适应情况。企业对高职学生的岗位工作情况反映褒贬不一,大部分的高职学生能够适应岗位的工作,领导比较认可,能够吃苦,工作态度认真;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虽然个人工作能力较强,但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眼高手低,有时候会偷懒,人员流动性强;还有一部分学生态度比较好,但处理事务能力较差。

(4)对于双证的看法和课程体系的建议。被调查的10家企业中,2家企业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资格证书很重要,3家企业认为比较重要,3家企业认为不太重要;10家企业都认为毕业证书非常重要。企业建议学校除了要开设专业模块课程外,需要增加计算机、人际关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课程。

2.学生就业现状统计

(1)就业走向及就业人数。在调查中发现,外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数占总员工人数比例最大,为0.92%,即1000个人配置10个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私营企业也比较大,占0.82%。从调查数据显示,70%左右的被调查者在民营或私营企业就业,就业比例占62.7%;在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事业单位就业比例差不多,分别占5.9%、8.9%和7.7%。有6.5%的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约3%的学生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

(2)关于双证的获取率及看法。对学生干事的访谈调查表明,被调查学生毕业证的获取率为98.76%,职业资格证的获取率为82.39%,对口职业资格证即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为37.83%,其余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为驾驶证、社工证、秘书证等。关于对毕业证的看法,95.45%的学生认为毕业证很重要,3.41%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1.14%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关于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职业资格证的看法,59.09%的学生认为很重要,31.82%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9.09%的学生认为不重要。

(3)目前课程体系的设置情况。对于目前课程体系的设置情况,55.68%认为很合理,35.23%认为比较合理,5.11%认为不合理,3.98%表示不清楚;关于对课程体系的建议,最多的前四条建议依次为:根据岗位需求设置、与人力资源相关职业资格证相结合、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

针对目前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力,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建立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即要求将职业资格认证(考证)项目贯穿于课程培养方案中,根据岗位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将日常教学内容与考证内容相融合,使毕业生能轻松拿到“双证”(即毕业证和相关职业资格证),甚至取得“多证”,从而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

2.提升授课教师实务经验

要通过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挖掘师资队伍的潜力,提升现有授课教师的实务经验,并与企业建立长久稳定的联系,为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鼓励教师承接横向课题,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

3.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根据企业的需求,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人力资源各模块的专业核心能力,还需要掌握专业辅助能力,如基本办公软件的操作如Word、Excel、PPT的操作,基本的人际沟通能力、职业道德等。因此,教师在课程授课时,必须涵盖这两大方面的能力。

4.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

学校可以与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公司联合,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定期让学生顶岗实习,参与公司日常活动和实务处理。同时,优秀毕业生也可以与实习公司签订就业协议,毕业后留公司工作。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招生和安排教学计划,实施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第3篇:校园管理条例范文

关键词:东莞 高职院校 学生恋爱 心理调查

东莞处于珠江三角洲西岸,在香港-深圳-广州经济走廊中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社会较为发达,人们接受港台文化影响较为深远,思想也较为活跃及开放。从传统观念及现实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思想上也同样较为活跃及开放。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而言,还没有查阅到任何对东莞地区高职院校学生恋爱情况做过调查研究的文献。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结合对东莞地区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问卷,力图总结东莞地区大学生恋爱的特点做一些梳理,加上一些个人的评述,希望会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对特定的样本主体――东莞高职大学生及其他的大学生群体的恋爱心理给予深入的研究和关注。

1 研究群体

本次调查选择了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两个年级,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大一一个年级合共6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这两所东莞本地的高职院校建校时间都很短,平均建校时间不超过五年,学生当中近70%都是东莞本地生源,其余近30%是广东省内的学生,调查的样本很符合问卷的设计需求。本次接受调查的大部分是财经类专业学生,剔除无效问卷,最后收回有效问卷631份。调查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方法,男生126人,占全部人数的20%,女生505人,占全部人数的80%。本次问卷调查采用 SPSS13.0 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2 调查问卷的设计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合与学生交谈后掌握的信息,对问卷题目多次进行增减,制定了《东莞高职大学生恋爱调查问卷》,研究东莞高职大学生的恋爱观。

本次问卷的全部问题设计如下:

东莞高职大学生恋爱调查问卷

1.你的性别( )

A.男 B.女

2.你现在的恋爱状态( )

A.正在进行 B.曾经有过 C.从未 D.观望

3.你的恋爱次数( )

A.无 B.一次 C.两次 D.三次以上

4.你恋爱持续的时间( )

A.一年以上 B.半年 C.一个月 D.两个月

5.你恋爱的目的是( )

A.长久打算 B.其他 C.寻求依托 D.排遣孤独

E.积累经验 F.体验浪漫 G.身心需要

6.你的爱情观( )

A.不轻易爱 B.只爱一个 C.随性而为 D.爱多人

7.你的恋爱期生活费( )

A.500以内 B.无恋爱 C.500-1500

D.多于2000 E.1500-2000

你的恋爱支出比重( )

A.无恋爱 B.10% C.20% D.30%

E.40% F.50% G.60%以上

8.你会为对方改变吗( )

A.会 B.不知道 C.不会

9.你会向谁咨询恋爱为题( )

A.长辈 B.老师 C.同学 D.朋友

E.自己 F.同辈亲戚

10.你是如何对待失恋( )

A.尴尬 B.还可做朋友 C.没经历过

D.不再相信爱 E.成为陌路人

11.你可接受的亲密行为( )

A.拥抱 B.约会 C.同居 D.性关系

12.与恋人经常进行的活动( )

A.逛街 B.自习 C.散步 D.外出吃饭 E.聊天

13.选择恋人考虑的因素( )

A.相貌气质 B.性格 C.共同语言

D.家庭文化 E.思想素养

14.对于恋爱你父母的态度是( )

A.中立 B.未提 C.赞成 D.反对 E.忘记

15.你是怎么看待恋爱和学业( )

A.促进学习 B.没有联系 C.没概念 D.不可兼顾

16.若恋爱和学习冲突你会如何选择( )

A.不好说 B.以学业为重

C.游离两者之中 D.爱情价更高

3 统计结果与初步分析

3.1 现在的恋爱状态。在参与调查的631人中,有4人没有回答该问题。其余的627位同学,正处于恋爱状态的人最多,有230人,占全部人数(627人)的36.7%(Valid

Percent)。其次,曾经恋爱过的同学有166人,占全部人数的26.6%。从未恋爱过的同学约占24%。

正处于恋爱状态的同学中,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表1的列联表,表明正在恋爱的男同学有34人,占全体男同学人数(125人)的27.2%;正在恋爱的女同学有196人,占全体女同学人数(502人)的39%;而下面的百分比同质性卡方检验表显示,Pearson卡方值为7.799,自由度为3,显著性概率值p=0.05,刚好达到0.05的显著水平,结合上面列联表中的校正后标准化残差值(AR,Adjusted Residual)可以看出,在“正在进行”选项上,男生和女生有显著的不同,女生勾选此项的百分比(39%,AR=2.5)显著高于男生勾选此项的百分比(27.2%,AR=-2.5)。可能的原因是女生较多地从高中开始恋爱或者目前的男朋友不在本专业。

3.2 恋爱经历的次数(表2)。关于恋爱次数,男女生之间存在较显著差异。百分比同质性卡方检验显示,Pearson卡方值为7.132,自由度为3,显著性概率值p=0.068,大于0.05的显著水平,但小于0.1,结合表3的列联表中的校正后标准化残差值(AR)可以看出,在“一次”选项上,男生和女生有比较显著的不同,女生勾选此项的百分比(28.6%,AR=2.3)稍微高于男生勾选此项的百分比(18.4%,AR=-2.3)。数据显示男生更倾向于早恋。

3.3 恋爱持续时间(表3)。在恋爱持续时间方面,男女生之间没显示出显著差异。数据显示,近四成的高职学生是从高中开始已经恋爱的,而绝大部分学生的恋爱持续时间都不长。

表3 恋爱持续时间百分比

3.4 恋爱目的(表4)。关于恋爱目的,百分比同质性卡方检验显示,Pearson卡方值为27.68,自由度为6,显著性概率值p= 0.000(0.000108),远小于0.05的显著水平,结合上面列联表中的校正后标准化残差值可以看出,在“排遣孤独”选项上,男生和女生有显著的不同,男生勾选此项的百分比(16.1%,AR=4.2)显著高于女生勾选此项的百分比(4.7%,AR=-4.2)。此外,勾选“长久打算”和“其他”的女生比例稍高于男生。

3.5 爱情观(表5)。调查显示,男女生在恋爱观方面,差异比较大。百分比同质性卡方检验显示,Pearson卡方值为28.278,自由度为3,显著性概率值p= 0.000

3.6 恋爱期生活费。调查显示,在恋爱期生活费方面,42%的女生在恋爱期间的生活费在500元以内,显著高于男生24.2%的比例;而恋爱期间生活费在1000元-1500元的男生比例(9.7%)显著高于女生。

3.7 是否会为对方改变(表8)。调查显示,男女双方大部分都会为恋爱的对方做出改变。

表8 是否会为对方改变百分比

3.8 向谁咨询恋爱问题(表9)。调查显示,在遇到恋爱问题时,有83.4%的同学会选择向朋友咨询,有超过5成的同学会选择向同学(和自己)咨询。相对于男生,女生更倾向于向同学和朋友咨询恋爱问题。选择向朋友咨询的女生比例为88.3%,选择向同学咨询的女生比例为57.2%。而男生的比例分别为63.6%和39.8%。

表9 向谁咨询恋爱百分比

3.9 如何对待失恋(表10)。对于失恋,男生更易走极端,10%的男生勾选了“不再相信爱”,而女生只有1.5% 的女生勾选了此项。如果失恋了,41.3%的女生会觉得“尴尬”,而男生勾选该选项的只有27%。

3.10 可接受的亲密行为(表11)。在可以接受恋人间的亲密行为上,男女生的差别也很大。勾选“拥抱”的女生比例(66.4%,AR=5.4)显著高于男生的这一比例(39.3%,AR=-5.4);而可接受“发生性关系”的男生比例(13.7%,AR=4.3)显著高于女生的这一比例(3.5%,AR=-4.3)。同时,可接受“同居”行为的男生比例(17.9%,AR=5.4)也显著高于女生的这一比例(4.0%,AR=-5.4)。

3.11 与恋人经常进行的活动(表12)。

3.12 选择恋人考虑的因素(表13)。在选择恋人时考虑的因素中,同学们最看重的是对方的性格,有68.9%的同学勾选了该项。另外,男生(49.1%)比女生(22.8%)更看重“相貌气质”,而女生(46.7%)则比男生(26.7%)更看重“思想素养”。

3.13 家长对于子女恋爱的态度(表14)。对大学期间恋爱,男生的父母持“赞成”态度的(24.4%)要显著高于持这一态度的女生的父母(15.7%)。持“中立”态度的父母中,女生父母的比例(55.3%,AR=3.7)显著高于男生父母的比例(36.6%,AR=-3.7)。

3.14 怎么看恋爱和学业(表15)。对于恋爱和学业的关系,勾选“促进学习”的女生比例(49.1%,AR=3.1)显著高于男生的这一比例(33.3%,AR=-3.1);而认为“二者难以兼顾”的男生比例要显著高于女生。

3.15 若恋爱和学习冲突将会如何选择(表16)。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当恋爱和学业相冲突时,“以学业为重”的女生比例(39.8%,AR=2.1)比较显著地高于男生(29.3%,AR=-2.1);而勾选“学业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男生比例(19.5%,AR=5.1)显著高于女生的比例(19.5%,-5.1)。

4 数据结论

4.1 现在恋爱状态、恋爱次数及持续时间

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正在或曾经有过恋爱经历的占63.3%,说明调查群体中的恋爱现象十分普遍。从比例上看,女生有恋爱经历(占全体女同学人数502人的39%)占比大于男生(占全体男同学人数125人的27.2%)。同时,正处于恋爱状态的同学中,男女生之间又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数据分析列联表,表明正在恋爱的男同学占全体男同学人数的27.2%;正在恋爱的女同学则占全体女同学人数的39%,数据说明了两种情况,一是女生在进入高职阶段发生恋爱行为多于男生,二是女生的恋爱行为持续时间较长,很可能是从高中开始已经恋爱。对于第二种情况,在关于恋爱经历次数的调查显示,男女生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的不同,女生在“一次”选项上明显高于男生勾选此选项的百分比,说明在发生了恋爱的男女生当中,男生更换恋爱对象的频率大于女生,女生对待感情较为专一,而男生则较为摇摆。

4.2 恋爱目的及爱情观。在看待恋爱目的的问题上,男生和女生有显著的不同,男生勾选“排遣孤独”此项的百分比(16.1%,AR=4.2)显著高于女生勾选此项的百分比(4.7%,AR=-4.2),此外,勾选“长久打算”和“其他”的女生比例稍高于男生。这说明在东莞高职大学生这个群体里面,女生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尽管对待感情较为专一,但同时对恋爱对象有更多的顾虑及思考;男生找到恋爱对象,个人满足感会比女生强,但男生对未来充满迷茫或者说没有长远的考虑,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已恋爱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尽管女生对待感情较为专一,但恋爱心理的调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4.3 恋爱所花费的成本。在恋爱支出比重方面,大部分接受调查的男女生都认为占每月生活费用时间的30%以内比较合适,男生认可的恋爱花费成本普遍比女生高,从中可以看出男生的恋望比女生要稍强。

4.4 失恋心理承受能力。从选择”尴尬”和“还可做朋友”的比例来看,大部分的男女生都能正确理性地对待失恋问题,但男生更易走极端,10%的男生选择了不再相信爱,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1.5%,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4.5 在对待遇到自己喜欢的人问题上,男女生的反应大相径庭,31.9%的男生选择大胆追,这一比例高于女生的8%,这也说明在男女生性格方面的差异,男生比女生在追求异性方面更大胆。

4.6 在恋爱与学业方面的关系上,女生认为促进学习远远高于男生,而男生却认为难以兼顾高于女生,说明女生对待恋爱的态度还是积极的,大多希望学业与爱情能够都兼顾;同样,女生认为以学业为重的比例大于男生,可以看出,女生对读书阶段的恋爱思想还是理智的,不会为了爱情放弃学业。

4.7 在恋爱时父母态度方面,男生父母赞成比例高于女生,说明父母对女生关于恋爱方面的要求严过男生,可能是出于父母保护女儿的本能,怕女儿在恋爱中吃亏。

5 后续研究展望

通过本次的调查,得出了一些十分重要的数据,对研究东莞高职院校的学生恋爱情况会有直观的了解,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结合数据及已掌握的资料,对东莞高职院校的学生恋爱群体制定合适的辅导及指引,使他们在大学深造的同时,能感受到恋爱过程的美好,更希望通过合适的辅导及指引,使他们少走弯路,走出恋爱的误区。

参考文献:

[1]张艳梅.高职院校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1年5月上旬刊.

[2]胡英娣.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现状调查与教育对策[J].价值工程,2010年4月刊.

第4篇:校园管理条例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028-02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本来是为人的,但是它又会导致人性的扭曲。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人本思想的产生是一个自发的、抽象的、虚幻的过程,它其实是沿袭了以物为本的传统,使得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背离,人的物化、异化现象十分普遍。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人为本是自觉的、具体的、现实的。它强调:人重于物,人是目的,人是关键,强调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使整个时代都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新的精神。但在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道路上,也走了不少弯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本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题,以“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为切入点,集中研究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创新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的一个重点是人才,人才的核心是知识创新者,对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即要关注知识型人才的特点,其重点是如何开发与管理知识型人才,对知识型人才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

1 管理方式创新: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

本文提出的高校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有别于传统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其具体流程是:

第一,电子化招聘。因特网由于其独特的“全球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征,已成为迄今为止公认的最广泛、最有效的获取信息的途径。电子化招聘是网络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运用,通过网络,高校可以及时和更新引进人才的信息,特别是高校需要的中、高端人才信息。

第二,电子化培训。在网络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为了在竞争中获胜,高校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培训来提高教师、管理人员的素质。电子化培训和电子化管理是相伴而生的,它们都将是未来开展培训活动的有效方式。

第三,电子化学习。电子化学习是指相对于组织的、旨在提高人员的岗位技能和业务水平的电子化培训而言,通过网络进行的、自发的、以提高自身素质为主要目的获取知识的过程。人力资源部门鼓励职工参与电子化学习,有利于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第四,电子化沟通。电子化沟通正在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所运用,由电子化沟通所带来的信息直接、有效、快速、广泛的传播效应充分显现了电子化传播的魅力。电子化沟通的形式是多元的,如开设论坛、建议区、公告栏及领导信箱等。

第五,电子化考评。电子化考评已经在一些高校中得到了应用,但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运用电子化考评可使考评的方式更加灵活,员工之间的空间距离缩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还能使考评的指标更加科学。考评者也可以根据考评系统实录下来的资料进行追踪、反馈,不断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成效。

2 人员培训创新:观念与实践的变革

第一,与时俱进,更新培训观念。很多高校存在培训理念滞后的情况,据抽样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0%的高校增加了培训投资,30%的高校年人均培训投资成本不足10元,有些高校甚至根本没有对员工培训的投入。高校不重视最宝贵的人力资本投资,必将陷入“不重视培训―人员素质低―人力资本贬值”的一个恶性循环怪圈。因此,高校管理者首先就要进行观念上的变革,把人力资本投资当做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一个投资项目来看待。

第二,要重视培训理念的创新。①主体责任理念。一些学者认为,培训应该从人力资源部门向直接参与管理的领导倾斜,要将高校管理层的领导变为培训者,要使他们懂得,他们的行动对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影响至关重大。②主体接受理念。有一种传统的观点认为,培训就是一种专业技能的学习,培训的内容是高度专业化的,追求的是单向任务和单个步骤的完成,是由讲师给出指令,然后学员接受指令执行的一个过程。而新的培训理念认为,培训接收者应该是主动吸收知识的,要在培训中变被动为主动。

第三,要重视培训机构与方式的创新。一方面,培训部门的创新。培训部门要从只管培训到更深层次地介入到高校管理中来,要把自己的队伍建设成为专家型队伍,要能够被高校的决策层所重视,并且在高校的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培训方式的创新。从上课向实践模式演练转变。培训的目的归根结底还在于为高校的现实管理活动所服务,从培训到实践的对接是十分重要的,培训采用实践模式演练将会更接近于高校的管理实际。

3 人员配置创新:JIT技术(Just In Time)

JIT即准时生产制,是一种最早由日本丰田公司采取的生产方式。它的基本思想在于:“在需要的时候,提供所需要的材料、零件和设备等,从而避免库存带来的闲置浪费”,因此又称为无库存生产方式。JIT的本意是消除闲置的资源浪费,把这一思想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上,就是说“在需要的时候,得到需要的人员”。实现人力资源的JIT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第一,能够减少人员维护成本。高校对内部职工的投入是巨大的,既包括工资、各项福利的支出,也包括提高和维持职工工作技能的各项成本。而使用JIT人员,高校的一次性支出可能是很大的,但是从长远来看可以节省更多的成本。

第二,集中力量于核心职能。管理实践证明,“大而全和小而全”的组织架构不是最具有效益的,最具经营头脑的组织是采用虚拟化管理的企业,即把握好组织的核心职能,集中力量于组织核心职能的建立和完善,而把高校的一些非核心职能分离出去,由社会或其他组织承担。

第三,及时获取外部信息。通过JIT技术吸引外部人才的加入,能够加强企业与外部的交流,是获取外部有效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是其他高校的技术发展趋势情况。

4 绩效评价创新:平衡计分法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的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冲击与挑战,有效管理业绩,成为高校成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而这其中的前提条件是建立一套能促进高校职工业绩提升的绩效考核体系。在日益复杂的高校内外部条件下,传统的考核体系日益显现出了它的弊端。如以收益、工作时间为基础的财务数据报表虽然能够反映有关决策的执行成果,但是在对高校未来的预测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同时,传统的会计报表完全是依据相关会计准则来编制的,没有能够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如通货膨胀及物价的变动等,使账面的数据与实际的数据不相符合的情况发生。另外,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高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不同的会计方法,造成了高校与高校之间的财务数据可比性差(尤其是民办高校),不利于财务数据对事实的真实反映。为了顺应环境的发展变化,要求高校从变革传统的业绩管理体系开始,逐步完善高校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管理规范。与此同时,业绩考核体系的建立也要有新的视野,要加大非财务指标的比重,重视社会满意程度和教学质量,对高校的发展前景也应该投入更大的关注。美国学者卡普兰和诺顿提出的“平衡计分法”就是一种很好的业绩考核体系构想。

平衡计分法既能对高校的现有成果进行考核,又能对高校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能够分别从高校内部的角度和社会的角度考核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把高校的长期战略和短期行动联系起来,并对高校的远景目标进行分解,逐步转化为一套系统、具体的业绩考核体系。平衡计分法可使高校的内部考核指标与高校的效益等外部指标保持平衡;它具有全面性与系统性,是高校现在和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既能告诉相关被考核人员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又能把目标集聚到高校的远景战略;除此之外,借助平衡计分法,隐形的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也可以日益显现出来。

5 结 论

在彼得•德鲁克教授提出“人力资源”概念将近半个世纪的今天,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而稀缺资源这一理念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正在由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职能转变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货币电子化、资源知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变革的广泛性、快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日益明显,这些变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如何尽快缩短中国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建立起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还需要管理工作者进一步的总结人力资源管理历史,探索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方向,进行前瞻性研究,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例外。

参考文献:

[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杭广社,苏兆林.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J].人才资源开发,2006(2).

[3]李风伟.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6).

[4]张一兵.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经典文本解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第5篇:校园管理条例范文

【关键词】微时代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机遇和挑战

一、“微时代”是个啥?

短短几年时间,“微”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代名词,涉及到诸多的社会领域。“微时代”是一个时代命题,其蕴涵了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是以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博、微信的普及预示着“微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则一向是新思潮的策源地和新事物的集散地,“微”事物因其特有的属性,最适宜在类似的环境下扎根、成长。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4G 网络的建设、无线 Wi-Fi 的全面覆盖、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微介质”的广泛应用,人类正在走向一个更加自由、民主、信息高速发展的“微时代”。民主、自由的传播理念深入人心,开放、多元的传播方式带给新时代新的内涵。在这个时代,新的媒体环境和媒体符号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人类生存的时间、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迅速而强大的网络技术、高速而便捷的交通改变了传统的空间概念,传统的信息传输方式已经渐渐淡出人们视野,以秒为单位的传播速度颠覆了传统的传输理念。在这样的媒介背景下以微博、微信等为主的“微媒体”正以开放、多元、互动、个性、丰富等特点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思维形式和价值观念,成为当今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二、“微时代”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

2014年清华大学高职院校德育研究中心的张明明发表的《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文中提到,微信作为最新的手机传播媒介,以星星之火的速度被大学生熟悉并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信息技术的研发进步推动了微博的问世,继而拉开了“微时代”的时代序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微博的发展十分迅速,上海交通大学谢耘耕教授有个十分形象的比照,“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 38 年,电视机用了 31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长篇大论的时代已悄然褪色,微博正在改变传统媒体的形态,只言片语,形如引人入胜的新闻导语一般,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掀起一股强劲的“微”旋风。面对网络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环境也逐渐发生着深刻变化。大学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培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转换、教育格局的重新确立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微时代”背景下都将以新的姿态出现。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如何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做到与时俱进,创新方法,摸索前行,充分利用好“微时代”背景下的“微话语”、“微媒介”、“微平台”、“微力量”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经之路,也是有利手段。“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微信运用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

第6篇:校园管理条例范文

目前,高职院校正在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为了科学地探测与总结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使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我们必须对高职院校的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现状摸清家底。为此,笔者从广西高职院校中挑选了五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着手对其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调研,现将结果与分析报告于后。

1 调查方法和内容

此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笔者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办学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教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内容。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客观选择题,一共18道;第二部分是开放式的问答题,一共3道。内容主要涉及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等几个方面。调查以专任教师为对象,共发放调查问题65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565份,有效率为87%。

2 调查结果和分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问卷结果分析(如表所示)

第二部分:问答题总结概括

19、关于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困惑、难题或比较失望的问题。

问题概括:

(1)教学资源不足,制度不健全,效果不够理想,实习、实训的目标难以达到;

(2)学生学习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

(3)学生的素质差,学风不浓;

(4)不公正待遇。

20、您对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有何意见和建议?

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汇总:

(1)希望学校加大对教师的进修、培训力度,扩大教师外出进修、培训的机会;

(2)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和锻炼“双师型”师资,从企业引进师资;

(3)引进人才;

(4)提高教师的待遇与福利。

21、你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有何意见或建议?

建议或意见汇总:

(1)提高工作效率;

(2)管理制度过多,管得过死,统得过严,不够灵活;

(3)过于看重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

(4)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建设;

(5)多倾听基层的意见。

3 建议与改革措施

根据调查结果与分析,笔者认为,要改善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效果和管理工作效率,必须着重解决以下的问题: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对高职教育理念的认识水平

高职院校教师对高职教育目标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彻底打破学科体系的思维模式,摒弃学科型普通高等教育的思维定式和方法,在专业设置上突出高职的办学特点。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些教师对高职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有的人仅仅把发展高职作为扩大招生的权宜之计。主要表现在对知识传授的“必须”和“够用”理解不透,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中仍有满堂灌、重理论的学科思维。[1]因此,高职院校教职员工必须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接受新的高职教育思想和观念,进一步提高对高职教育办学理念的认识水平,发现自身的优势与潜力,形成共识,冷静、客观地分析我们的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2)科学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门人才。因此,突出实践性教学是其教学的一突出特点,理论教学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上要科学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在理论教学方面,教师应突出专业特点,筛选出实用价值、智能价值高的教学内容以及一些典型的案例,重点内容要讲深讲透,运用更直观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讲授。对于非重点内容可让学生自学或辅导学生自学。

在实践教学方面,首先,要增加实训、实践课课时,使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尽可能达到1:1的比例。其次,要继续强化实践教学的组织、计划、管理和实施,并不断为实践性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改革授课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那种“灌注式”的传统讲授法,注意多媒体授课方式与黑板授课方式的有机结合,既要注重效率,也要讲求效果。鼓励教师积极研究多媒体教材软件,开拓网络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交互性、快速性的功能,让学生高效获取和交流信息。教师要努力钻研课堂艺术:采用师生互问互答的方法沟通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实现教与学的积极互动;善于引导学生质疑,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对于学生的问题,可先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法及途径,其他学生或老师进行修正、补充。[2]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知识竞赛,加深对已学知识的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尽可能多的见习、实习机会,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3]

(4)加大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

在校内实训室建设方面,针对办学经费不足、投入困难的问题,重点扶持一些重点专业或者说招生情况好的长线专业,这样既能解决实训基地问题,又能使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得到技能培养。对一些学生很少的短线专业或投资大、学院无法承担的专业,可以采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挂牌实训等联合办学的模式,切实解决校内实训基地不足的问题。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要从产学双赢、互动的角度出发,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充分利用企业进行实践教学,依托企业解决实践教学师资、更新设备、设施短缺等问题。比如,学校可以有偿使用企业的先进设备,这样,既可减少学校的资金投入,又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还可借助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有效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关键是必须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新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培训;鼓励骨干教师通过进修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提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亲和力;教研室要有计划地组织集体备课,相互点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7篇:校园管理条例范文

【关键词】销售员;企业发展;21条习惯法则;业绩

一、前言

销售员的成功源于他的与众不同;销售员的与众不同源于他的性格、习惯与内驱力。在日益激烈的产品销售竞争中,要想成为最后的微笑者和胜利者,要想成为业内的英雄和王者,就要从塑造自我的行为习惯做起,为自己未来的成功夯实基础。结合自己数十载的工作经验和反思感想,总结了成功销售员的

21个行为习惯(21条习惯法则),希望能够资源共享,助君成功,成为一名优秀的销售员。

二、成功销售员的二十一条行为习惯

1.确定目标制定计划。一个没有目标的销售员,犹如在茫茫夜色中没有指路明灯的航船,没有终点,没有彼岸,没有成功。因此,成功的销售员总会用心制订长、中、近期(年、月、周、天)的销售计划和工作目标;秉承“切实可行,持之以恒”原则,认真打拼,攻坚克难,努力实现,取得成效。以每天的成功助力每周的成功,以每周的成功助力每月的成功……一年后、三年后、五年后,坚持中的你必将铸就事业的成功,取得人生的辉煌。

2.制作科学工作清单。一名销售员对每天要做的工作,比如:重要业务、约见客户、电话沟通等一定要按时间、轻重缓急列出科学理性的工作清单,并在计划的时间内去完成,做有条理、有计划、有智慧的优秀销售员。

3.凡事100%的准备。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做销售,见客户之前,要知彼知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调整好你的心态,安排好你的时间,储备好你的精力、准备好你的资料……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备无患,这样你才会获得成功的机会。

4.编织销售人际关系网。对于一名销售员,人际关系尤为重要。它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它是业务的来源:你认识的人和认识你的人,关键是认识你的人。因此,为了拥有更宽广、更具层次的人际关系。自己要给自己列人际关系打造计划。比如:同事圈、供货圈、客户圈、同行圈、协会圈、运输圈、食宿圈等等,各种不同的圈子里都要建立关系。因为,当你的产品销售或者生活工作遇到困难之时,昔日的人际关系储备能为你消解苦恼,排除困难,赢得转机。

5.与圈内之人加深感情。圈子的人不是要利用他时才想起。因此,编织好自己的人际圈子,并不断扩大的同时,定期与自己圈子里的人保持联系,发条短信、打个电话、见见面、吃顿饭,常来常往,这样圈子里的朋友、客户才会不失去联系,感情才能更深厚。

6.拥有勇敢和自信之心。一个成功的销售员,一定是一个勇敢的人,自信的人。要敢拜访生客户,哪怕五次被拒之门外,第六次还要厚着脸皮去拜访。具有勇敢和自信品格,一定会使你在市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创造大的业绩。所以,要不断修炼你的自信心和勇气,使自己在做销售的时候,在投标的时候,更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

7.尊重他人赢得人心。供需双方之间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没有客户大小之分,对客户都要热情对待。因此,一个时常能尊重他人的销售员,一定能赢得客户的尊重和认可,尊重他人的胸怀更是销售成功的通行证。

8.学会分享与共赢。协作共赢,团队合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优秀品质。要学会做一个善于乐于分享的销售员,将你的销售心得、认识、技巧、经验与同事分享,头脑风暴,影响他人,提升自我。同时,销售分享也是提升自己销售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成功法宝,塑造锻炼自己,启示同事,共同提高。

9.提高销售出差质量。出差跑销售要有目标,主要是跟进目标。“寻找”和“发现”客户尽可能用其它方式,如广告宣传、发放资料、网上、电话、让老客户提供信息等等,这样不但降低了出差支出,提高了寻找和发现客户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出差质量,强化出差效果,提升营销质量。

10.注重业务信息的跟进与反馈。对得到的信息要有效的跟踪,摸透,利用资源,寻找关系,及时跟进。对上级、同事、同行、供方、需方交代、委托过的事,都要及时沟通,不能没有下文,不了了之;要给对方一个满意交代和回复,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因此,有效跟进也是必需坚持的营销风格。

11.销售讲诚信,做事讲责任。平时保持做事的诚信,一言九鼎,信守承诺。无法完成的事情,要坦诚相对,告之客户,要诚信销售,养成负责的习惯,销售即要对自己的企业负责,更要对客户负责,只有这样,方能获得他人对自己的信任。

12.养成每天10分钟朗诵的好习惯。做优秀的销售员,不仅要在业务上精通,更离不开语言素养,所以要进行语言练习,坚持朗诵,提高自己“语言流利程度”,可以与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这也是众多成功销售员的共同特征。因此,建议每天给自己10分钟时间,更好地练习言语表达技能,使自己在公众场合有更佳自如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13.养成每天30分钟阅读的好习惯。书中自有黄金屋!坚持读书,学习对销售、业务有帮助的书,并能静下来思考,不断扩充销售相关的知识面,增长见识,提高境界,提升水平,做到每天点点滴滴积累,就会飞速长进。

14.坚持每天1小时健身运动。身体是事业的本钱,生命的精髓在于运动。做一个精神饱满身体健康的销售员,每天做一小时有氧运动,比如晨练,骑自行车,走走步或打打球等,活动活动筋络,舒松舒松骨头,使自己的精神更愉悦,身体更健康,健康身体是销售员工作和生活的资本。

15.吾日三省学习于他人。孔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做优秀的销售员要学会不骄不馁,勇往直前。学会每天的反思和感悟,学会多与比自己某方面强的学习、讨教、沟通交流,用好现代数字化营销工具。你将会获得更多的资讯、技能和知识,从而使自己更富有对销售有帮助的才华。

16.学会倾听懂得尊重。成功的销售,需要良好的沟通技能。而沟通的技能不仅在于良好的表达能力,更在于较高的倾听技巧。能听懂对方的意图,想法,也使对方感觉你遵重他,目的,做到知彼知己。这样才能更好了解客户,知道客户的用途,才能服务于客户,才能达成和谐的沟通与合作。

17.保持专注、专业,方能成为赢家。成功的销售员都是有激情、有状态,全身心投入专注的人;更是专业的人,只有专家才是赢家。简单的事重复地做,不断的练习就能成为专家,而重复的事能开心地做就更是专注的赢家。保持专注,提升专业,才能成为销售赢家。

18.建立自己的品牌美誉度。产品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必须靠卓越品牌,从产品的“知名度”,“认可度”,到“美誉度”。一个销售员要获得上司、同事、部属、客户的认可同样靠卓越的个人品牌和美誉度。因此,个人品牌需要经营,良好的个人美誉度需要树立,要通过:“讲诚信、讲品格、讲礼德、讲实效”来实现。

19.乐于奉献善于助人。帮助他人,需要有付出的心态,需要有爱心,当然也需要有帮助人的能力。销售的本质就是不断用各种形式帮助他人,同事,包括客户。共享你的知识与资源,从而持续为他人提供帮助,一定要记住帮助他人其实是在帮自己。你将会获得更多的快乐、友谊和合作,并获得更多的朋友和客户,从而,获得更多的业务和订单。

20.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人生态度。满招损,谦受益。做销售要谦虚,会获得更多的业务资源,更多客户认同。傲慢是一种“病”,它会让你忘记客户,也会让客户忘记你。要保持谦虚。帮助其他同事和你一起进步,帮助客户和你一起发展。

第8篇:校园管理条例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对策

改革开放以后,高职教育重新兴起并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支重要生力军。积极探索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新机制,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反思,同时提出了“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对策。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学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一)学生思想进步、积极活跃与政治道德意识模糊并存

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政治上要求进步,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关心国内外大事,但多数浮于表面,不能深层次地理解社会现象和国际问题。往往只是浮于表面,政治学习的兴趣无法持久,缺乏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经常出现一些不恰当的幼稚的政治行为。能够积极接受新鲜事物,但抵御外界的干扰能力不强,道德是非标准模糊。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变化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他们热衷于社会流行时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潮流活动,崇尚理想人格,鄙视不道德行为。但不少学生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缺乏理性,往往在诱惑和现实中难以把握方向,跟着感觉走,对利弊、后果、危害考虑较少,特别是少数学生对网络中的虚拟世界认识不清,欺瞒老师和家长,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有些学生道德水准不高,在自我出现问题时易于做出一些不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事情。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

高职学院的学生基本上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能够理解学校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的目的,认为学校的严格管理是对他们的爱护,多数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配合学校的管理。但由于不少学生已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往往在学习、生活等行动上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他们对老师的批评教育能够接受,但时间稍长,又放松了要求,我行我素。还有些学生感情用事,容易冲动,甚至出现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等严重违纪行为。

(三)学习毅力和刻苦精神不够,学习效果较差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处境,清楚自己在社会竞争中的位置,他们敬佩学业优秀的同学,渴望获得优良成绩。他们在进入学校后也希望力争上游而发奋图强,但由于多年养成的不良学习和生活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毅力不够,不知不觉间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些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如不加强管理和教育,学习效果很难达到要求,影响正常的教育质量。

(四)爱好广泛,社交能力强,特长优势明显,但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

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自主学习能力和刻苦能力较差,但是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却是较强的,许多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特长,在很多社会活动中都能展示出他们的丰采。但很多学生在学习能力、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处理、思想情感、独立生活能力等方面发展的极为不平衡,从而逐渐丧失了信心。这些都是制约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问题。

(五)自我意识和自尊意识强烈,渴望得到社会的平等对待

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务实。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都是积极向上的,具有美好的人生追求,向往广阔的职业生涯,但他们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很容易对老师的教育管理产生逆反情绪。还有部分学生因高考的失利和社会上部分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歧视,背上了被社会看不起的思想包袱,下意识地产生一种自卑感和逆反心理,从而在行为表现上与社会和学校格格不入。以上这些特点交织起来,使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轻则出现学生厌学、旷课、考试作弊及校园不文明行为,重则发生退学、酗酒、打架、恶意破坏公物和偷盗等行为,这将严重影响高职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声誉。因此,必须提高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认识,以发挥其在高职高等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面临的挑战

(一)落后的管理理念不能适应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宣称实行“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推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管理措施,但在现实中却往往从学校利益出发,注重学校的利益,无视学生管理者和学生的利益和人性,往往采取偏严格的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管理,注重对学生的管理,却不注重对学生的服务和引导,管理得多,服务得少。这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效果,但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者”心理发生冲突,又压制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学生的多方面发展需要,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完善,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和消极行为,从而影响到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

(二)落后的学生工作管理体制受到了挑战

“千余线一根针”,学生管理工作要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凡涉及到学生的各个部门的工作最终都要依托良好的学校管理制度来实现。而当前高职院校现行的工作体系,工作内容的庞杂,导致学生管理者每日陷于无法避免的事务堆,疲于应付,似乎什么都在管,但对学生成长成才最基本的素质,诸如学习方法上的转变、生理心理解疑、重大问题的平等交流、人生紧要几步处的指导(就业、考研)等却引导较少,导致现行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仍然处于“缺漏补漏”“缺样补样”的状况,未能摆脱“消防”式的工作局面。

(三)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专业化素质和管理能力无法适应当

前高职院校的现实需求由于我国当前的体制限制和高职院校发展的现状,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人员多是由公办高校的退休人员和社会上的招聘人员组成,在数量和素质上都无法得到保证,很多在职的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只是简单借用公办高校管理制度,没有针对高职院校的现实情况,也没有能力和精力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探索欲、判断力、心理问题、创新等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研究,从而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陷入了表面化和教条主义。

三、以人为本,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

当前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推动高职院校的良性健康发展就成为了高职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只有适应时代的要求,真正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落实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转变传统工作中学校和学生的管理和被管理的角色,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来应对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推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创新,最首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改变“以学校为本”的管理思想,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要切实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管理为服务,提高管理效能。

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过去的发展中都是根据学校的特殊情况,从学校的利益出发,不顾学生的发展需求,一刀切地对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学校各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往往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和行为上的背离。因此,为了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必须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重新树立服务意识,变“管理”为“服务”。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深入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制定切实的措施服务好学生。其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明确了解自己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引导学生充分行使权利,尽好义务。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的合法权益予以维护,针对学生的决定,要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学生对学校的处理享有陈述、申辩和申诉权,学校要有明确的程序并予以确保。

(二)转变管理模式,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是学生工作的主体。传统的高校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习惯于用各种规章制度管理学生,而忽视被管理者——学生的积极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了学生的情绪对立和消极行为。要想做好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我们要加强学生工作机构的建设、强化其组织协调功能,理顺学生管理系统各个部门、各层次、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关系,重视柔性管理方法的运用,改变以往实行的在学生工作处直接领导下的、以辅导员为中心的绝对的学生管理方式,推行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不单纯的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学生本身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以情感人,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对学校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在角色转换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充分享受自由发展的同时,增强其自我约束、自我管制能力,改变原有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滞后的现象,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第9篇:校园管理条例范文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中非师范专业的由来始于高等师范教育由封闭型教育向开放型教育的转变过程中。我国的师范教育起步较晚,且历来采用封闭定向为主的教育体制,直至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后,我国的师范教育才真正开始走向开放型教育之路。高等师范院校开设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我国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分别有以下情况:一是开设在专科学校内,比如国内较著名旅游高等院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重庆旅游学院、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等。二是开设在综合大学下的二级学院或系别,通常是以培养本科、研究生层次及以上的人才。国内属于此种情况的大学比较知名的有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复旦大学旅游学系、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厦门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系、渤海大学旅游学院等。但我国还存在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在高等师范院校内设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旅游酒店管理人才。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等是国内较早一批开设该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此后,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在全国各高师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发芽开花。

“师范转综合”以后的高师院校,由于其前身的师范背景,师范类专业教育的优势相对来说较容易把握,而处于师范院校内部的非师范专业则相对处于一种弱势状态。我们可以通过以高等师范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情况来窥见一斑。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为了保证调查对象的可比性,本次调查选取同一区域内的五所高等师范学院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的院校包括西华师范大学、乐山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以这五所高等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作为非师范专业的代表进行研究。其中,内江师范学院以专科层次的旅游管理人才为培养对象,绵阳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开设专科和本科层次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西华师范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同时开办了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此次调查采用资料分析方法和实地调查法对各高等师范院校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体系等进行了详实的掌握与了解。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目前我国高等师范学院中已经普遍开设旅游本、专科专业,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所770所,比上年增加8所,在校生39.74万人,比上年增加2.37万人。通过对以上四川省几所高师院校的调查,总的来说,现行培养模式还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学生全面发展的相悖,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不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还有较大差距等问题。

(一)培养目标趋同,缺乏特色

酒店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就各高师院校来说,与综合院校相比,其培养目标上几乎没有差异,都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旅游人才为目标。然而,各高师院校还存在不同类型、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专科层次的培养目标与本科层次的无相差别,研究生层次和本科生层面的相差无几,缺乏多样性。人才培养与社会所需的旅游人才层次和规格还有一定的差距。下面以各高师院校本科层次该专业培养目标做比较,通过下表可以看出各高校培养目标趋同,并无特色可言。

(二)专业设置随意,专业设置较少且雷同

首先,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缺乏明确的学科定位。按照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旅游酒店管理应该隶属于工商管理下的二级学科。按照常理应该把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开设在工商管理院系下。而现实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开设还没有如此规范,设置在诸如地理学科下的有,设置在历史、经济管理学科下也有,而且专业名称也颇有意思,例如,旅游地理、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经济,绵阳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就将其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建立在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划分在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乐山师范学院则是将旅游酒店管理纳入经济管理学院。

其次,专业设置雷同,缺乏特色。专业方向或者专业设置一般只有旅游管理和饭店管理两个专业,或者直接统称为旅游酒店管理,几乎不考虑社会所需的旅游景区人才、旅游教育人才、休闲旅游人才的培养,旅游专业设置的社会适应性有待加强。

再次,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大。例如,内江师范学院在其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都开设了专科层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西华师范大学设置旅游酒店管理相关专业三门,分别开设在管理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下。

(三)课程设置混乱

高师院校设置非师范专业例如旅游酒店管理很多都是依托其原有专业,在原有学科例如历史、地理等基础上建立的,因而设置在这些学院或系别下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其学习的课程也多为历史专业或地理专业的课程,在此基础上外加几门专业课:《旅游学概论》、《导游实务》、《饭店管理》、《旅游资源》等,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课过专、基础课面窄,必修课多,选修课少,不利于学生知识面和视野的开拓。

(四)教材建设严重落后

尽管国家教育部组织和进行了多次教材改革,例如,“‘十一五’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但高师院校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承性,导致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比较陈旧,缺乏时代感。过旧的知识内容难以适应现代旅游教育的要求,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讲授,很少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成果。

(五)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通常包括理论学习与实践实习。以本科四年学习期间为准,实践实习通常为3个月,而且多安排在最后一年,其余时间为理论课。理论与实践时间分离。技能培训方式手段单一,教学方法不灵活。与企业合作,委派学生实习,缺乏合适的管理方法,收效甚小。例如乐山师范学院,在校期间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社会实践3周,安排在假期进行。专业实习包括资源景区、旅游行业调查研究和旅游企业业务实习,总共22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必须提交个人总结和实习调研报告(论文)。劳动教育四年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和校内劳动6周,分散在各期进行。西华师范大学专业见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毕业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同时社会实践课安排在假期进行,并完成实践报告。学习理论课的时间与学习实践课的时间分配不均,且彼此分离,导致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指导和纠正,缺乏必要的管理,因而实践教学的质量并不高。

(六)生均教育资源的占有量不足

教育资源的占有量不足,突出的表现在非师范生的实训基地、实训实验室稀缺以及师生比偏高,难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应有的训练和指导。其中,生均教育资源占有量比较丰富的绵阳师范学院,拥有绵阳师范学院企业服务研究中心、绵阳师范学院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绵阳市史学会等研究机构。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杭州、海南等五星级以上三十余个酒店建立了长期的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其他几所高师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基地普遍不足。

三、结论

通过对以上各高师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模式的研究,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高师院校的非师范专业还存在培养目标缺乏特色,专业设置不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科学,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其中专业培养目标的毫无特色是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残败的原因和症结所在。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全面准确的摸清师范院校可为自己提供的土壤和肥料,针对在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对专业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统筹协调,找准自己在师范院校中的角色定位,探索出一个科学、合理、适宜的专业培养模式,在实现自己专业价值的同时,应对师范教育做出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分类设置(草案)[Z].高等教育部,1954.

2、高校六十条[R].教育部,1961.

3、普通高师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Z].教育部,1988.

4、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领[Z].国务院,1993.

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Z].国家教委,1993.

6、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9.

7、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