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财务预警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财务预警模型的分类简介
(一)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模型是指运用单一变数,用个别财务比率或现金流量指标来预测财务危机的方法。fitzpatrick最早研究发现,出现财务困境的公司其财务比率和正常公司相比有显著的不同,从而认为企业的财务比率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并指出财务比率分别对企业未来具有预测作用。beaver在此基础上用统计方法建立了单变量财务预警模型,发现债务保障比率对公司的预测效果较好,其次是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的预测效果。另外,日本的田边升一提出了利息及票据贴现费用的单变量判别分析方法,以利息及票据贴现费用的大小来判断企业正常与否,从而也可对企业起预测作用。
(二)多变量模型
多变量模型就是运用多个财务指标或现金流量指标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预警模型,进行财务预测。按所建模型是否具有动态预警能力、财务预警系统是否易于修改和扩充,多变量模型又可以分为静态统计模型和动态非统计模型。
1.静态统计模型。①线性判别模型。多元线性判别模型是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判别分析建立起来的,它是根据一定的样本资料,建立判别函数、确定判定区域,以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预测。这种模型以美国atlman教授的z模型最具代表性。②主成分预测模型。该模型也形成一个线性判定函数式,其形式类似判别分析模型。不过该模型是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提炼综合因子形成主成分,并利用主成分建立起来的。我国学者张爱民、杨淑娥等分别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模型进行过研究。③简单线性概率模型。该模型是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起来的,其形式是:y=c+β1x1+β2x2+…+βkxk。其中:c、β1、β2、…、βk为系数;x1、x2、…、xk为k个预测变量,即财务指标;y为企业财务失败的概率。该模型以0.5为危机分界点,y值越大,企业发生财务失败的可能性越大,y值越接近于0,说明企业财务越安全。④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它们也分别叫作对数比率模型和概率单位模型,都属于概率模型,是在克服简单的线性概率模型的基础上并分别用logit和probit概率函数建立起来的。logit模型的形式为:ln[p÷(1-p)]=α0+β1x1+β2x2+…+βkxk。其中:p取值为0、1;p为概率;x1,x2,…,xk为k个预测变量,即财务指标;α0、β1、β2、…、βk为系数。probit概率模型的预测效果一般与logit模型预测的效果相差不大,在此不多加介绍。
2.动态非统计模型。动态财务预警模型主要是把人工智能中的归纳式学习的方法应用于财务危机预测。目前,这种方法中最常用的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神经网络模型中,当输入一些资料后,网络会以目前的权重计算出相对应的预测值以及误差,而再将误差值回馈到网络中调整权重,经过不断地重复调整,从而使预测值渐渐地逼近真实值。当应用此网络到新的案例时,只要输入新案例的相关数值,神经网络就可以根据当时的权重得出输出值即预测值。神经网络分析是一种并行分布模式处理系统,具有高度的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和容错能力。该模型由一个输入层、若干个中间层和一个输出层构成。案例推理法是近年来才被尝试应用于财务危机预测上的一种动态非统计模型方法。它是一种依循经验来推理的方法,就是以过去发生的案例为主要的经验依据来判断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是一种典型的“上一次当,学一次乖”的推理方法。当输入一个新的问题到案例推理法系统,该系统会在从现有的案例库中搜寻相似的案例,判断新案例的类型。案例推理法的关键步骤就是根据相似性演算法测算出案例之间距离,再转变为案例之间的相似度,由相似度选取最相近的案例,据此进行推理判断。
二、各类财务预警模型的比较
(一)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的比较
1.单变量模型方法简单,多变量模型方法较为复杂。单变量模型只对单个财务比率进行分析考察,观察企业发展变化趋势,据此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而多变量模型均同时选取多个财务指标或现金流量指标,再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模型的构建涉及多种方法和理论,操作比较复杂。
2.和多变量模型相比,单变量模型分析存在较多的局限性。①不同的财务比率的预测目标和能力经常有较大的差距,容易产生对于同一公司使用不同比率预测出不同结果的现象。②单个指标分析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如通货膨胀等的影响。③它只重视对个别指标影响力的分析,容易受管理人员粉饰会计报表、修饰财务指标、掩盖财务危机的主观行为的影响,以致模型判断失效。而多变量模型由于综合考虑了反映公司财务环境包括财务危机状况的多个方面的因素,反映的是基本的和整体、全局的状况,因此能比单变量模型更好地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二)静态统计模型和动态非统计模型的比较
1.建立模型的方法。两者在建立模型的方法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别。静态统计模型均是在利用统计数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如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计量经济中的回归分析等。这些模型的建立均有一定的统计理论依据,均涉及到判定区间的确定和误判率的估计问题,并且建立的一般是线性模型。而动态非统计模型不是依据统计理论,而是利用人工智能中归纳式学习的方法建立起来的,整个分析及预测过程就好像是人类学习及思考一样。它是一种自然的非线性模型。
2.模型建立的假定条件。静态统计模型的建立一般都对样本数据的分布作一定的假设,并以假设作为前提条件。如,多元统计分析中的数据正态分布假设、协方差矩阵相等假设、简单线性概率模型的二项分布假设等。一般来说,只有在这些假设条件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能保证静态统计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另外,静态统计模型的建立是以对数据之间的关系已有清醒的认识为基础的,一般假定各变量之间为简单的线性关系,并且比较注重数据本身的完整性及一致性。而动态非统计模型一般没有数据的分布、结构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非线性关系的数据并对数据的缺失具有相当的容许性,基本上能处理任意类型的数据。
3.是否具有动态预警功能和容错性。静态统计模型只是根据以前的样本资料建立起来的,样本资料一旦确定,便难以再予调整,除非重新建立模型。随着财务状况的发展和财务标准的更新,这种按照以前的资料、标准建立起来的模型难以对已经变化了的财务状况作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即这种模型不具有动态预警能力,不易修改和扩充。并且,静态统计模型对错误资料的输入不具有容错性,无法自我学习和调整。而动态非统计模型具备随着不断变化的环境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随着样本资料的积累,可以定期更新知识,从而实现对企业危机的动态预警。并且,由于动态预警模型具有高度的自我学习能力,对错误资料的输入具有很强的容错性,因而更具有实用价值。
4.实际应用。动态模型如神经网络模型等的分布是自由的,当变量从未知分布取出和协方差结构不相等(企业失败样本中的常态)时,神经网络能够提供准确的分类。但是,它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模型的拓扑定义、网络架构的决定、学习参数以及转换公式的选择等比较复杂和难以确定,其工作的随机性较强,非常耗费人力与时间,而且其在决策方法中表现得像一个黑匣子,以致对它的接受和应用都较困难。另外,这种模型要求拥有大量的学习训练样本以供分析,如果样本数量积累得不足、没有足够的代表性和广泛的覆盖面,则会大大地影响系统的分析和预测的结果。altman(1995)在对神经网络法和判别分析法的比较研究中得出结论:“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在风险识别和预测中的应用并没有实质性地优于线性判别模型”。而传统的统计模型发展得比较成熟,计算也相对简单,应用也较为广泛。并且某些统计方法,如:logit、probit模型对数据是否具备正态分布、两组协方差是否相等也没有要求,常用的判别分析中的距离判别方法也可以在两总体协方差矩阵不相等的情况下使用。因此,目前在财务预警模型方面仍然以传统的统计方法为主,而动态模型尚不够成熟,对它的应用仍处于探索、实验阶段。
(三)各种统计模型之间的比较
1.各种统计方法本身功能的比较。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属于多元统计分析,其中,判别分析方法主要研究在已知研究对象分成若干类型并已取得各类样品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如何判别一个新样品的归类问题,即判别分析的宗旨就是判断新的案例的类别。主成分分析方法的主要功能是为了解决样本数据中指标个数太多以及指标间信息存在重复的问题,其作用有两个:一是降维,二是减少信息的重复,从而使分析简化。简单的线性概率模型和logit概率模型都属于回归分析方法,其目的是研究模型中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特定的关系,尤其是数值关系。所以,若只从各种方法的主要功能来说,利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财务预警模型是最适当的,因为这种方法就是研究类别归属问题。
2.各种统计方法建立财务预警模型的比较。判别分析方法的核心就是根据距离的远近来判断样品的归属,通常形成一个线性判定函数式,据此判断待判企业的归属。一般要求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和两组总体间协方差矩阵相等。主成分分析方法主要是对多维财务指标进行综合、降维,然后给各综合指标赋予一定的权值再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一个判分式,根据财务正常企业和财务失败企业各自得分情况形成判定区间,计算出待判企业的得分,据此加以判断。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预警;体系架构;核心
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中小企业也取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速度,然而与此同时却也面临着企业寿命往往过短的危机,这其中同大量的中小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存在密切的关系,大量的中小企业由于发生财务问题而导致企业负责人对企业失去控制。因此为了促使我国当前的中小企业能够实现健康、良性的发展,开展相关的研究与探讨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应当引起相关中小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与思考,据此笔者将在下文中就相关的财务预警功能进行详细的介绍,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财务预警运行体系。
一、概述
财务预警通常为利用财务分析的方式,以及财务报表等其他相关资料,进而对于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内容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并采用此类信息化与数据化的运行处理方式,能够将企业日常经营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的发现,并通过运用财务分析的方法将其产生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而将其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当中所隐藏的经济问题,与相关的管理不足之处显示出来,并最终给予中小企业以相应的应对策略与可行性建议措施,以促使其能够正确的调整其在日常经营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差错,致使企业的决策能够达到最佳的合理优化,并能够加强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风险预防工作。
二、财务预警的功能
财务预警体系在中小企业日常经营过程当中,对其财务风险管理的功能性主要包含以下几项:
(一)信息收集
财务预警体系的建立必须要获取到充足的数据信息,并以此作为开展相关风险分析的基础,此项活动内容始终贯穿于中小企业财务预警活动的整个环节。利用收集同企业日常经营相关联的国家政策产业信息、相关的市场竞争情况分析、企业自身的各种财务信息数据等内容通过相应的经济分析手段来实施相应财务预警工作。
(二)财务监测
要对于中小企业开展相关的财务预警体系建设,其必须要依赖于对中小企业日常生产及经营过程财务信息的全面掌握之上。利用财务预警体系当中的财务监测功能,能够实时的反映出中小企业实际的日常生产经营状况,进而以此进行相应的生产、经营计划制定,不断改进其生产经营的工艺水准,将其可能会存在的生产经营问题进行及时的预测或发现。
(三)风险规避
财务预警系统其通常依据相关财务监测所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与相应的生产工艺标准与经营目标策略进行比较分析,采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方式,来对于企业日常的经营生产活动进行相关的分析评价,进而通过寻找其中的问题所在,来给予相应针对性的调整措施,采用此种方式能够有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能够较为及时的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发生问题的具体原因所在,一旦企业的某项重要财务指标出现了不正常的状况,相应的财务预警系统便会启动,给予相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以警示,使其能够及时的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使风险降到最低。
三、财务预警运行体系
(一)分析体系
当相关企业的财务经营信息内容通过相应的选取之后,纳入到了相关的财务预警体系当中,企业首要应当对此类信息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归纳与分析,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财务数据信息的处理与应用,其作为财务预警体系的核心关键,重要性不言而喻。其通常包含了两方面的要素内容,一方面是预警指标,其通常能够对于财务的运行情况进行相应的判断;另一方面是判别阀值,其通常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的临界判定点,具体负责财务预警的警示启动。
(二)处理体系
财务预警的体系必须要依据相应的具体原因内容来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而后达到将风险控制在企业能够实际掌控的范围当中。中小企业在进行财务预警处理之时必须要结合其企业自身的具体财务状况,运用现代的管理技术与方法,而后通过对于企业各个部门间的意见征询后,通过头脑风暴、集中讨论的形式来选取出最优的应对方案。
(三)职责体系
财务预警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具有一定的长久性特征,因此必须要依靠各部门间所涉及到的工作人员之间通力配合才能够开展具体的实施才做。因而,财务预警体系理应建立起职责权利划分明确,具体的工作开展能够落实到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能够确定相应的具体责任负责人,致使责任追查能够顺利有效的实施,进而再通过将相应的奖励与惩罚机制逐步完善,加大执行力度。
四、结束语
在中小企业的财务预警体系架构核心分析中,本文首先就对财务预警的具体概念进行了简要的概述,进而就其所具备的信息收集、财务监测、风险规避等功能进行了深入探究,并进而提出关于财务预警运行体系的分析体系、处理体系、职责体系等三项体系架构。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为相关中小企业的财务预警给予一些参考、借鉴。
作者:寇明芳 单位:青海省土地统征整理中心
参考文献:
[1]贺彩萍.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的计算机管理[J].上海经济研究,2014(9).
[2]李君.中小企业如何建立财务预警信息系统[J].财会月刊(综合版),2014(5).
关键词:企业财务 预警 系统 信息
企业财务危机是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困难和危机,它不仅危及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还影响到投资人、债权人和国家的利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经济领域中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日益凸显,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乃至破产倒闭的情形越来越多。因此,在建立企业现代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已刻不容缓。
一、目前财务预警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虽然有一些企业建立了财务预警系统,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现有的财务预警系统建设存有如下一系列的问题。
1、企业财务预警的构建与企业本身不相适应。每个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即使是同一行业,其经营管理特点也不一样。就以财务比率的问题为例,不同行业要求的财务经验值一般不同,如:工业企业的流动比率多在2:1比较合理,而商业企业的流动比率合理值则低于该值。而当前有很多企业在构建财务预警系统时,一味的盲目服从,选取了不能反映本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使财务预警系统不能及时发挥功效。
2、危机预警过程中,企业对危机预报反映迟钝。所谓“预警”就是提前报警的含义。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日益突出,这就要求企业对其潜在风险做出越来越快的判断,否则就会遭到淘汰。因此,企业及时获得准确警报,并能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样财务预警系统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否则就形同虚设。
3、企业建立的传统财务指标的预警模型,不能准确预测警情。完整的财务状况一般包括:企业资产状况及规模状况、资本结构状况、盈利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状况。当前企业是否存在警情,是否能持续经营,并不取决于盈利水平的高低,而是取决于有无足够的现金和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现金支付能力。而目前以财务评价为主、面向企业内部、注重战术性反馈的传统财务业绩评价等指标建立的财务预警模型缺乏现金流量指标,它忽视了对企业现金流量状况的评价,从而削弱了财务预警风险模型的预测效果。
4、缺乏财务预警系统的后续管理。一般企业认为,如果做好财务预警的前期的流程再造和系统构建就行了,当一个财务预警结束后,他们彻底解除武装,以为解决了危机就是一个终结,往往对前一个危机的预警过程不再进行总结和吸收经验教训,忽视了财务预警系统的后期管理,这样财务预警系统得不到完善,当下一个相似财务危机出现时,企业不能及时做出反应,也就不能对未来经营管理和预防类似危机提供前车之鉴。
二、对于目前财务预警系统存在问题的分析
分析目前财务预警系统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下几方面引起的。
一是会计信息失真影响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性。真实、全面和及时的财务信息是建立有效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的基础,随着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委托关系在现代企业中普遍存在,我国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仍然存在,从而产生委托人和人之间的信息部对称,使得我国一些企业存在着投资者和管理层之间信息部对称的问题,管理层在科技信息编报方面拥有过大的权利,而且现行的监督机制和独立审计机制难以确保现代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这种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势必影响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有关利益各方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积极性。
二是缺乏有效的组织机构。财务预警的组织机构在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整个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之初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分析,实施过程中也需要相应的人员进行实时检测,对此需要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对企业财务预警进行专门的分析预测。
三是缺乏大量有效的信息支持。企业财务预警模型的设计运用了大量的财务数据,因此大量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基础。失真的会计信息会影响财务预警系统建立的有效性。我们以某上市公司的造价为例,采用Z分数模型进行分析,在2000年,公司的Z值为3.34,显著高于判别阀值2.675,仅从模型本身的判别结果来看,公司经营状况处于造价巅峰,股价飙升,盈利丰厚,我们以此公司虚假的信息运用此模型判别显然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当设计预警模型的大量财务数据缺乏可靠性时,财务预警的质量也大大降低。
四是缺乏合格的人才储备。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就是指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通过分析企业财务活动和理财环境,对经营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监控,一旦发现财务风险信号,能够准确、及时地采取措施化解风险或将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分析、对潜在财务风险的预测及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这一系列过程都需要人的参与。如果参与人员没有专业的财务会计知识,就不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准确分析,或者缺乏一定的经验就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因此,要是企业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从一定程度上讲,就不能发挥财务预警系统的作用。
关键词:功效系数法 超市企业 财务风险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明显无力按时偿还到期债务的困难与危机,既包括经济失败、技术性无力偿债、资不抵债以及破产等,也包括处于这几种状态之间的各种情况,即财务危机既是一种状态结果又是一个过程。经济失败是财务危机的开端,无力偿债和资不抵债表明公司已处于严重的财务危机状态了,破产是财务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也是财务危机的结果。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财务危机的出现进行预测,发现企业的潜在财务危机,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时进行调整,避免企业受到不必要的损失。本文选取了7 家上市超市企业作为对象,运用功效系数法对其财务危机进行预警分析。
一、指标的选取和模型的建立
(一)功效系数法的原理
功效系数法又叫功效函数法,它是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满意值和不允许值,以满意值为上限,以不允许值为下限,计算各指标实现满意值的程度,并以此确定各指标的分数,再经过加权平均进行综合,从而评价被研究对象的综合状况。按功效系数法的一般原理,其计算分值的传统公式为:
单项指标评分值=单项功效系数×40+60;
单项指标功效系数=(该指标的实际值-该指标的不允许值)/(该指标的满意值-该指标的不允许值)
综合评分值=∑单项指标评分值× 该指标权数
(二)指标的选择
根据功效系数法的计算原理,指标的选取和权数的确定决定了综合评分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因此,对超市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首先要确定好财务指标。根据财政部办公厅的《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本文确定选择了超市企业体现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的11个指标作为衡量依据对其财务危机进行评价。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选取的财务预警指标
其中:净资产收益率=归属于每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总资产报酬率=(税前利润总额+财务费用) ÷平均资产总额×100%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总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已获利息倍数=(税前利润总额+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
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三)模型的建立
由于超市企业指标的不允许值和满意值没有统一标准,导致按传统功效系数计算法计算指标时,单项指标计算的随意性增大,导致综合评分值的不确定性较大。为了提高对超市企业财务危机评价的精确度和准确性,本文对传统功效系数计算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首先,借鉴财政部关于《企业业绩评价标准》的内容,将选定的指标定为5个档次。即优秀、良好、平均、较低及较差5个档次,相应的把指标值划分为六个区间,如图2所示,确定各区间的基础分分别为100、80、60、40、20、0。
则指标分值计算模型调整为:
单项指标评分值=单项功效系数×(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
单项指标功效系数=(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
综合评分值=∑单项指标评分值× 该指标权数
在具体计算时,当实际值大于优秀值时,指标满分;对于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当分母为0或小于0时,该指标得0分;对于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当分母为0时,则当利润总额大于0时,该指标满分。
(四)指标权数的确定
本文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数。这一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取值差异越大的指标,也就是越难实现的指标,越重要,因为更能反映出参加评价各单位之间的差距,所以,赋予较大的权数。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建立指标体系,假设有m项评价指标,对于n 个评价对象进行评价,构成n×m阶矩阵。
第二步,计算评价对象的实际值计算各指标的平均值 和标准差
平均值
标准差
第三步,计算各指标的变异系数
为消除平均值负数的影响,公式变形为
第四步,计算指标的权重(j=1,2,…m)
本文选取7家上市超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样本数量过少,根据样本计算的权重不能代表普遍性,因此,本文选择了另一个标准,根据《2011年企业评价指标标准(零售-大企业)》中5个档次的数据(如表1),计算出所选11个指标的权重。相对于数量过少的样本,从零售大企业中统计出来的数据标准更具有代表性。本文中企业综合评价值都按这一权重标准计算。如表2:
表1 物资零售业绩评价标准
范围:大型企业
表2:指标权重计算表
二、运用功效系数法对超市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警分析
本文选取了永辉超市、新华都、步步高、华联综超、中百集团、人人乐和三江购物7家超市上市企业,在对其2010、2011和2012三年财务指标计算的基础,运用上述功效系数法对其财务风险进行分析。
(一)用功效系数法计算企业各指标分值。
单项指标评分值=单项功效系数×(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
单项指标功效系数=(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
参照《企业业绩评价标准2011》的标准,根据各公司年报数据计算出的各指标值,按上述方法,计算7家企业2010、2011和2012的单项指标分值如表3。
表3 各指标分值
续上表:
(二)计算企业各年综合分值
综合评分值=∑单项指标评分值×该指标权数。根据上述7家企业2010、2011和2012年各指标的分值和表2中的权重,计算出各企业三年内的综合分值,如表4。
表4:企业综合分值
根据综合功效系数数值的大小,可将警情分为相应的预警区间,如表5所示:
表5警情分析表
(三)评价结果
表4中的综合分值转换成线型分析图(如图3),我们能清晰看到:7家企业中,步步高、
图3: 7家企业综合分值
新华都财务状况良好,无警报;永辉超市分值经历下降后重回无警区,财务状况也良好。华联综超资产状况一般,始终处于中警区;中百集团分值逐年下降, 2012年已处于重警区,三江购物则在轻警区徘徊,资产状况较好。
三、结束语
本文依托《财政部2011年企业业绩评价标准》、用变异系数法和改进的功效系数法,从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方面建立了超市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并通过计算,对7家上市超市企业财务风险作出分析评价,具有一定科学性和现实性。但本文以《企业业绩评价标准》中的标准值计算变异系数来确定指标权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11个评价指标的选取没有经过客观论证,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而计算的结果与客观情况可能会有所偏差。功效系数法是用加权平均法对各指标进行综合,原理简单,指标选择没有太多的限制,但易突出指标中较小值的作用。权重体现各指标的重要程度,权重确定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实际运用中,应注意评价指标的选取,指标权重的确定和指标计算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曾俊丽,陈留平.财务危机的定义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7.4
[2]牛广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 2012.1
[3]吴本杰.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财务危机预警[J].2012.2
[4]罗小康.浅谈功效系数法在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6,2上半月
[5]韩开军,许秋香.试论功效系数法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中的运用――基于ST梅雁的案例分析[J].会计师 2012.5
[6]朱立旭,王彭德.功效系数法在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大理学院学报 2012年10月
关键词:风险定位;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纵观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情况,主要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的景气度等影响密切相关,在行业发生动荡时势必将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等问题[1]。以往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预警机制主要是从内部采取防控措施,缺乏对外部环境的分析研究,最终导致风险防控效果较差,对此,本文基于风险定位理念对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现将研究内容论述如下。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特点
房地产产业是带动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其行业的财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总结其企业财务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筹集资金的困难性较大,筹资方式较为单一。②企业资金链存在一定的风险,负债率持续走高。据统计[2],目前我国的很多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高达70%。③对于债务而言,缺乏短期偿还能力。自2013年上半年开始,企业的速动比率持续下滑,说明了国内的房地产业的偿债能力较差。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1.内部原因
内部原因主要是指企业发展的内部管理出现问题或纰漏,多包含这几点原因:缺乏风险防控意识、投资决策失误、资金结构有误、资金链周转不灵或断裂以及缺乏内部风险管理和防控能力等。
2.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主要是指企业发展的大环境造成的风险,具体为宏观经济关节影响、行业周期波动不规律以及出台的政策与产业发展供需关系不协调等。
(三)风险定位
房地产的财务风险多表现为利率变动风险、企业资产负债率风险、投资回收风险等,若想进一步明确风险,仍需要剖析风险传导方式和传导流程,其中,传导方式与周期波动密切相关,表现为房地产财务状况周期性波动受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和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状况周期波动影响较深。而财务风险传导路径则是经风险因素导致的风险事件在风险载体的传播下以及风险流的扩散作用下形成实质性的风险损失。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措施
(一)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监测风险
首先,设计财务指标,包括经营风险指标、筹资风险指标、投资风险指标以及资金链风险四大指标。其次,设计非财务指标,主要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确定风险类别,设计其指标和代码。接下来,设计滞后指标、同步指标以及先导指标,采用时差相关分析的方式选取指标并进行相关计算。为了确保体系的正确性,对相关指标需要进行相关测度,具体的方法如下[3]:①测度非财务指数。对非财务指数设定标准,进行专家打分,汇总统计进行加权平均,得出风险测度值。②测度财务指数。主要包括界定财务指标标准和测度单相功效系数两方面。③编制财务风险预警综合指数。依照相关流程进行指数编制,确定风险预警界限,获取财务景气状况的相关预警信号。
(二)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
1.防控外部因素导致的财务风险
首先,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依照政策导向获取最佳的政策扶持帮助。例如,使用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等新型的融资渠道,降低银行业对房地产业贷款产生的问题几率。其次,正视行业的周期波动规律和特点,制定合理的财务计划,采取相关的财务解决措施,例如,在行业繁荣时相对减少资金扩张,降低行业走势较差时带来的财务风险,而在行业萧条期时,准备扩张,确保在行业复苏时抢占先机。
2.防控内部因素导致的财务风险
该防控措施也要从四方面进行把握。①防控投资风险。首先,做好项目前期勘察工作,分析市场,进行成本评估和风险评估。其次,采取最优化的投资组合方式。有意识的组合不同的风险项目,提高风险规避能力。例如,设立物业管理子公司,以此分担房地产母公司的财务风险。②防控经营风险。首先调整经营理念,将房地产建设转向小城镇,整合土地资源,细分建设项目,扩充企业经营模式。可以适当与旅游行业等其他行业加强合作[4]。其次,加多方合作。走多区域联合发展、共赢道路,建立强强联合,提高行业竞争力。最后,完善营销手段,切勿盲目投资,确保企业资金回笼迅速,降低财务风险。必要时可以适当放弃一些高风险项目。③防控资金链风险。首先,合理控制成本。加强成本控制 在前期做好投资部署,确立收益预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控制成本,减少项目变更情况,在项目竣工时依据合同约定的条款进行核算。其次,建立企业资金控制系统,合理把握和管理企业资金,做好预算,明确资金使用情况。最后,管理好应收账款。建立科学化的客户资信等级,设立应收账款的比例和相关的回款的责任制。④防控筹资风险。主要措施包括构建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及增加产业投资信托能力。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实证探讨
(一)选取样本,获取数据来源
本文样本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选取2009年3月份-2013年6月份的财务数据为样本数据,对其进行研究分析。
(二)筛选预警指标
1.分析其探索性
检验万科的原始财务数据是否异常,使用SPSS20.0的探索性分析,对样本季度数据M值进行统计,最终发现长期股权投资比率X10的数值为0,不具有显著性,所以可以剔除在外。此外,变量中的X7、X12、X17的奇异值较多,可以直接剔除。
2.分析其相关性
经相关性分析后,结果显示经营风险指标保留X1、X3、X5、X6;投资风险保留X9、X11、X13;资金链风险保留指标X21和X23;筹资风险指标保留X15、X16和X19。
(三)测度个体指数
1.测定财务个体指数
首先,确定财务指标中的临界值。明确其极小型变量、极大型变量、稳定型变量以及区间型变量[5]。然后计算指标单项功效系数。通过样本测算结果显示,不良资产比率X5、资本保值增长率X11、长期资产适合率X19的得分均符合指标要求,这表明万科的长期偿还能力和资本结构无风险。但是资金流动性较差,存在问题。
2.测定非财务个体指数
采取专家打分形式对万科的非财务指标进行评价,最终结果显示万科的风险管理水平较好,内部控制也较好。但是投资风险较高。
(四)编制综合指数
1.对指数进行分类
应用上述多种方法最终得出万科的财务风险预警综合指标体系,依照时序相关法,最终计算出同步、先导、滞后的财务风险预警结果。
2.确定综合指数预警界限
经计算结果显示,万科的综合预警指数的序列平均值为125,将该值作为万科的财务风险预警警戒线。
(五)绘制预警信号图,做好分析
将之前求出的同步、先导和滞后指数以及综合合成指数制成指数走势图,将此作为万科的财务景气走势图。其中先导指数图显示了财务风险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同步指数图反映了万科财务风险与净资产收益率同期的财务状况和波动情况。滞后指数反映了万科财务风险与行业景气的关系。综合指数综合反映了上述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六)定位风险
制定风险雷达定位图,最终发现万科的外部环境较好,但是内部管理相对不佳,现金量较少,所以显示万科交易具有一定的财务风险。
四、总结
目前,在现行的宏观政策调控下房地产企业仍然面临着多种财务风险,主要源于外部环境不稳定和内部管控措施较差,本文就此发展现状下分析了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特点,并设计了相关风险指标体系,提出了正确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方法,力求建立最佳的房地产企业发展模式和态势。
参考文献:
[1]战昱达.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基于房地产行业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3(17):117-118.
[2]曹建梅.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预警研究[J].中国外资月刊,2014(2):58-58.
[3]杜俊娟.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防范[J].会计之友,2013(10):
44-47.
[4]潘输飞.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要性[J].江苏商论,2012(26):263-263.
关键词:公司治理 企业风险 财务困境预警 杠杆系数
至2012年,ST上市公司约占A股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7.06%,ST公司一般是财务状况或其他情况异常的公司,应给予更多的监控和关注。ST公司为财务困境公司,学者大量以案例和实证方式从财务困境预警等角度分析研究ST成因,公司摘帽、脱困手段及对公司的影响。本文认为,大多数企业财务困境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应关注企业财务困境的形成路径。本文结合德棉股份的案例,从财务困境的形成路径出发,从企业风险角度分析企业财务困境成因,在分析公司治理、企业风险和财务困境关系的基础上,讨论企业风险对企业财务困境的预警作用,并分析了企业财务困境形成的直接原因及其深层次原因。
一、公司治理、企业风险与财务困境
(一)财务困境成因探析 Wruck(1990)认为财务困境是由经济低迷、行业进入衰退期以及管理不善等因素导致的,可以将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区分为内因和外因。赵国忠认为内因包括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其中非财务因素是诱发财务困境的深层次原因。财务因素受企业战略及经营管理决策影响,是企业决策的后果,而非财务因素往往代表企业的决策行为和决策过程,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翟金花指出,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都存在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本文认为公司治理机制失效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决策过程及运营过程,甚至导致企业财务困境。结合吴轶伦和任浩的分析思路,通过对公司治理、企业风险及财务困境三者间关系分析,本文得到财务困境路径,如图(1)所示。公司治理是企业战略管理和运营管理的基础,公司治理决定企业战略和运营管理系统的良性运转,其中,战略管理主要负责企业资本结构决策和资本预算决策,二者决定了企业对于筹资性以及经营性固定成本的投入,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杠杆大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企业总风险越大。风险可能引致损失,也可能带来收益。当企业风险在企业风险承受范围以内,杠杆效应能够带来良好的业绩和提升企业价值;但是当企业风险超出其承受水平,杠杆负效应很可能使企业出现业绩亏损,导致企业价值下降,最终面临财务困境。因此,公司治理失败是引致企业财务困境的根源,而企业风险管理失败是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直接原因。企业风险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当期投资所期望收益与实际收益之间的差距。企业面临的风险划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计量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杠杆系数和相关变量的方差、均方差和变异系数对企业风险进行计量,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本文分析角度等因素考虑,本文认为对企业风险衡量可以息税前利润(EBIT)为起点,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联系起来,以杠杆理论为工具,对企业困境进行分析。
(二)财务困境预警分析 企业财务预警分析以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对企业日常财务运行情况进行连续有效的监测,设置敏感性预警指标,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本文以纺织业为例,采用均值估计法,利用excel软件对纺织制造业杠杆的合理值域进行分析探讨。从对企业杠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角度,对企业经营杠杆的计算利用公式DOL=(EBIT+F)/EBIT,对财务杠杆的计算利用公式DFL=EBIT/(EBIT-I)能够较为直观的通过对其分析发现企业杠杆变化过程中的因素变化,将EBIT的计算与分析结合起来。截至2011年底,纺织制造业共40家上市公司,剔除5家2007年后上市的公司。从总体经济意义上来说,企业杠杆系数为负的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属于“非正常”公司,剔除EBIT<0以及EBIT-I<0的企业。由于总体方差未知,而样本数量小于30,为小样本,因此本文采用t分布统计量计算置信水平95%下的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来确定纺织制造业上市公司杠杆系数的合理值域,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总体看来,企业杠杆在2005年至2007年处于平稳变化的水平。2008年至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杠杆波动幅度较大,但2010年从总体上回到了2007年的水平。企业稳健经营的情况下,虽然存在固定成本,但企业能够保证一定的盈利水平,将其风险控制在其承受范围以内;当企业杠杆水平突然变化时,尤其是内外部因素导致企业杠杆大幅增大,可能导致企业风险超过其承受水平,使得企业出现亏损。此时,如果企业不采取任何措施,或采取的补救措施失当,企业将难以扭亏为盈,最终陷入财务困境。对企业杠杆进行分析,还应注意企业杠杆的变化情况。分析18家在5年间EBIT>0的上市公司,可发现2005年至2010年间,18家企业中,8家企业杠杆系数总体呈增长情况。其中,增长率最大企业杠杆系数总体增长24%,而8家企业增长率平均值为6.92%,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企业杠杆系数增长率超过20%时,应该引起相关重视并采取一定的措施。
【关键词】财务预警;电子信息制造业;主成分法
1.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加深,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在不断增强,面临着更大、更难预知的财务风险。在我国虚假财务信息泛滥、会计戏法充斥的今天,建立并完善企业财务预警模型,能够帮助企业做好自身的财务风险评估工作,及时调整经营战略;能够有效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提升他们对上市企业的信心;能够有效提高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宏观监控质量以及规范证券市场。目前,现有的财务预警模型大多不分行业,或是集中在房地产、医疗卫生等几个热门行业,而结合电子信息制造业特色构建的预警体系很是鲜见。本文构建的这套财务预警体系,兼顾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其他行业的共性及其自身特点,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以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经验财务指标为基础,运用统计方法构建了定量预警模型。因此这项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2.财务预警模型国内外相关研究
最早的财务预警研究是Fitzpatrick(1932)开展的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1966年,美国的威廉・比弗将单变量分析法发展为财务危机预测模型。Altman(1968)则开创了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又称Z Score模型)的先河。之后,各国学者在Z-Score模型的基础上对其做出了改进,如1972年Edmister提出的专门针对小企业建立的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模型;美国学者建立起来的多微区分模型;以及日本开发银行调查部建立的企业经营指标风险评价模型。为克服多元判别模型严格的统计假设,研究人员逐步提出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来提高财务预警的能力。如1980年Ohlsonn建立的Logit预警模型及Zmijewski的Probit分析模型。而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西方研究人员开始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专家系统、遗传算法等非统计类方法进行财务困境的预测研究。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包括Odom和Sharda,Vapnikessier,Hansenranco,Varett等。
国内的财务预警模型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逐渐兴起并形成系统。90年代,我国学者周首华、杨济华和王平在Z计分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建立了F 计分模型。陈静(1999年)分别进行了单变量分析和二元线性判别分析。吴世农、卢贤义(2001年)应用了Fisher线性判别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三种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应预测财务困境的模型。张爱民等则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企业财务预警进行了研究。同年,杨保安、季海针对判别分析方法在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最先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财务预警模型。之后在此研究基础上相继出现了粗糙集神经网络(柳炳祥,2002)和人工神经网络(刘洪,2004)财务预警模型。但大多数研究对象是针对整个证券市场的企业或少数几个行业,有一定的局限性。
3.研究年度的确定和研究样本的选择
鉴于我国证券市场到目前为止,还未曾出现过破产的企业,本文以股票名称前冠“ST”作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标志。另外,一些ST样本公司经过一段时间可能“摘帽”,是否仍为ST需要参考该公司当年公告。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这一年的数据异常波动不具代表性,而2009年的年报数据尚未完全公布(本文研究时),笔者将建模样本选择的年度定在了2006和2007两年;2008年度则作为财务实际状况的参照年度,按2008年各个样本公司公告划分ST和非ST公司,再同提前两年、提前一年(2006年、2007年)财务数据构建的财务模型对财务状况预测的结果进行比对,从而得出模型的误判率。
为保证财务数据的可得性,本文研究样本选取了大智慧新一代软件中按证监会行业划分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的5个板块(电子元器件业、日用电子器具业、其它电子设备业、通信及相关设备业、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业)的2006年之前上市的84家企业。
4.财务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在选择财务指标时,参考以往相关文献所用的指标体系,依照指标出现频率及相关原则进行初步筛选。力求所选指标能尽量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另外,对指标体系所用数据是否能由现有财务数据提供一一做了验证。考虑到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自身特点:靠借债来提供持续的大规模投资支持。在选择指标时,特别关注了偿债能力指标。又因为短期借债较长期借债而言,更易获得,是电子信息企业负债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因此在选择指标时,也向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倾斜。而相较于应付制下的指标,现金流量类指标更为可靠,不易纵。因此,将此类指标单独罗列以供使用。初步筛选所得指标体系的基本组成见表1。
5.基于主成分法的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收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1)主成分的提取
在表2中,从SPSS软件处理的2006年数据结果可以看出,最终根据凯泽法保留了其特征根大于1的5个最主要的因子,它们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556%。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5个因子基本上反映了原来15个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在下表3中,从SPSS软件处理的2007年数据结果可以看出,最终保留了其特征根大于1的6个最主要的因子,它们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7.161%。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6个因子基本上反映了原来15个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2)得出因子载荷矩阵,为各个因子命名
为了便于解释主成分,笔者采用Varimax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对主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从而使系数向0和1两极分化,得出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通常一个指标在某因子上的载荷大于0.5,我们就可以将这个指标归入这个因子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研究中,所有指标都只在单一因子上有较大载荷,表明本研究中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判别有效性。
对2006年数据分析结果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4)分析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主成分因子主要由速动比率V2、流动比率V1、权益债务比率V15、现金流动比率V3、债务保障率V11来解释。故主成分代表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即长期短期偿债能力综合主成分。
②主成分因子F2主要由资产收益率V6、成本费用利润率V4、总资产增长率V13、净利润率V5来解释,而盈利能力方面的指标的因子载荷量远大于其他指标。故主成分F2代表的是企业盈利能力综合主成分。
③主成分因子F3主要由总资产周转率V8、流动资产周转率V9、固定资产周转率V10来解释,故F3代表的是企业的营运能力综合主成分。
④主成分因子F1主要由变量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V7、净资产增长率V11来解释,因这两个指标均与股东的切身权益紧密相关,主成分因子F4应被解释为股东权益综合主成分。
⑤主成分因子F5主要由变量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V12这个指标来解释,因这个指标能够有效衡量企业保持持续稳定现金流的能力。故F5代表的是企业的现金流量能力综合主成分。
对2007年数据分析结果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分析(表5所示)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主成分因子Q1主要由速动比率V2、流动比率V1、权益债务比率V15、现金流动比率V3来解释。故主成分Q1代表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即长期短期偿债能力综合主成分。
②主成分因子Q2主要由总资产周转率V8、流动资产周转率V9、固定资产周转率V10来解释。故Q2代表的是企业的营运能力综合主成分。
③主成分因子Q3主要由资产收益率V6、成本费用利润率V4、净利润率V5来解释。故主成分Q3代表的是企业盈利能力综合主成分。
④主成分因子Q1主要由变量总资产增长率V13、净资产增长率V11来解释,因这两个指标均能参与企业成长能力的评估,主成分因子Q4应被解释为成长能力综合主成分。
⑤主成分因子Q5主要由变量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V12、债务保障率V11指标来解释,因这两个指标结合能够有效衡量企业保持持续稳定现金流并及时偿还债务的能力。故Q5代表的是企业的现金流量偿债能力的综合主成分。
⑥主成分因子Q6主要由变量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V7来解释,这一指标与股东权益息息相关。故Q6代表的是企业股东权益综合主成分。
(3)建立模型
我们可以以特征根为权,对各个主成分得分进行加权平均,构建多元判别函数。综合主成分的计算公式见公式1:
(式1)
(为表示区别,2007年公式中字母F被替换为Q)
由此可得到提前两年(2006年),提前一年(2007年)的财务预警模型,分别为:
依照公式2、公式3可分别计算出各样本公司2006、2007年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序。
(4)评价区域的确立及模型的预测效果检验
在实证研究中,如果研究的样本数量不是太大,为了评估判别模型的预测性能,就可以考虑利用回代方法进行验证,即将所有样本的指标值回代到线性判别函数中得出所有样本的预测值,然后与实际数据的对应变量值进行比较,进而通过模型的准确率或误判率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考虑到本文电子信息制造业选取的样本容量有限,因此采取回判法检验模型的有效性是较为合适的方法。本文将ST、非ST公司误判率相似的分界点确定为预测模型评价区域的分界点。
笔者利用2006年数据得出的主因子多元判别模型,首先对2006年样本公司的数据进行回判。从回判结果来看,该模型将2008年9家ST公司中的1家误判为正常公司,而将75家正常公司中的9家误判为ST公司,两者相加平均得到总误判率为11.9%,即判别模型对2008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实际财务状况的预测能力达到88.1%。另外,笔者利用2007年数据得出的模型将2008年9家ST公司中的2家误判为正常公司,而将75家正常公司中的14家误判为ST公司,两者相加平均得到总误判率为19.05%,即判别模型对2008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实际财务状况的预测能力达到80.95%。
6.研究结论
通过2008年样本公司的验证,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本文构建的提前一年和提前两年的模型预测准确率都在80%~90%之间。考虑到样本数量的有限,且电子信息制造企业ST公司数量占该类企业总量的百分比并不大;进一步说,ST公司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财务失败公司,不断地改制重组使其财务指标波动较大。因而,在我国当前的证券市场尚未完善,寻求两级分化的公司数据较为困难的情况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的模型准确率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该方法是依据财务指标内部关系客观决定众多变量在模型中的权重体系,且能够有效将大量繁杂且相互影响的财务数据进行精炼的方法。通过误判率统计得到的评价区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定量地对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做出基本判断。当W>-0.29时,企业在未来一或两年内的财务状况相对安全;当W
7.合理化建议及研究局限
为了有效提高财务风险评估工作的效率,公司的利益相关人应将精力集中在监测筛选出的主要指标的变化上,结合公司其他非量化值对公司进行综合评价。企业财务预警体系应与企业管理系统的其他部分进行有效整合。不应忽略企业除财务信息外的经营业务信息在财务预警体系中的作用。为了增强这类信息在财务预警体系中的作用,克服企业自身之间的差异性,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结合也是大势所趋。
引入非财务数据参与建模能够一定程度上缩小不易估量的宏观因素对模型的影响,而本文由于时间的限制,在建模的过程中未能纳入非财务因素,使得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红霞,张红林.以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4):70-75.
[2]梁琪.企业信用风险的主成分判别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3,29(5):
52-57.
[3]卢纹岱主编.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第3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477-516.
[4]薛薇编著.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27-350.
[5]张俊民主编.财务分析(第1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62-203.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行政财务经济分析已经成为目前最为关注的内容。本文围绕财务经济的内涵及作用,对财务经济的理论结构进行简要阐述,对其分析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在实际应用中得以借鉴。
【关键词】财务经济 理论结构 内涵
一、行政部门财务经济分析的作用
行政部门财务经济分析以财务报告为依据,利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一定的标准体系,全面综合评估财务管理情况及生产运营情况,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及其建议,同时预测相关行政部门未来的发展前景,优化资源配置,维持其经济效益的稳定发展与信息提供。财务经济分析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财务经济分析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单位的发展,为行政部门财务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手段。
二、行政部门财务经济分析内涵
自从中国加入WPO以来,行政部门财务经济也全面润入到世界经济浪潮之中,这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面临着非常剧烈的挑战。因此,加强行政部门财务经济分析,提高行政部门财务经济管理活动水平,是财务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实际出发,抓住财务经济的核心并进行主体与目的的高度总结,同时对财务经济分析进行重新构架,确定其发展的框架结构,这就是财务经济分析的具体内涵。要使财务分析具有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必须具有确定的财务分析框架结构。对行政部门而言,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方面的管理,投资者分析财务投资,债券人分析其贷款,以及其他主体为自己的目标进行分析,虽然如此,但是任然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分析框架。面对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需要对行政部门财务状况及未来的发展做好相关分析,即判嘈姓部门未来财务状况及现有的成果,充分分析未来一段时间对其经济的影响,从而满足各方面财务主体分析的基本要求。行政行业财务分析的主体主要包括部门内部分析主体与外部分析主体,财务分析的主体多元化致使财务分析内涵很难确定,导致财务分析的目标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经分析可知,这两类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在于对行政部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虽然内外部的分析主体不同,其分析目的也存在颇大差异,但是均需要判断行政部门未来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这就是财务经济分析内涵的核心内容。对现有行政部门进行财务分析时,首先要了解部门的发展历史与个人业绩,主要包括行政部门的性质、个人能力、市场经济水平以及利润,对当前的财务状况进行总结和拓展,在此基础之上,对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给予评价与预测,进一步确定财务经济分析的内涵。
三、财务经济分析的理论结构
(1)财务经济分析目标。财务经济分析主体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财务经济分析的基本目标。即财务经济分析主体通过对会计主体提供的财务经济信息进行再加工,从而为财务经济分析主体的经济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从契约角度出发,Freeman 于 1990 年将行政部门理解成一系列多边契约的组合,契约的参与主体都有可能成为财务经济分析的主体,财务经济分析的具体目标可分为:一是投资者财务经济分析的目标,是指投资者对财务经济的信息分析,最为关注的是部门的盈利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分析财务经济的盈利能力及处理财务关系的能力,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债权人财务经济分析的目标,主要关注的是财务经济的债券偿还能力以及声誉,从而做出正确的债券配置。三是行政经营管理者对财务经济的基本目标,一般较为关注的是财务经济的最终成果,以及财务经济活动的过程,从而了解到行政部门内部的一些问题,进行全面优化。
(2)财务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财务经济的假设主要分为信息真实性假设与有限理性假设。本质上来说,财务经济分析就是对财务报表以及初级信息进行整合,逐渐将初级信息演化为高级信息的过程。由于财务报表及初级信息为行政部门加工的原材料,因此高级信息的获得必需具有真实性,鉴于此类原因,可对初级信息提出以下要求:一是会计信息必需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及可比性,这样,加工出来的高级信息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才会对行政部门产生积极的作用,反之,如果初级信息不真实,高级信息也将失去意义,严重是会导致出现决策上的错误。二是财务统计核算必需符合客观性原则,即行政部门必需真实反映财务经济活动的全部过程,同时要以实际经营过程中的经济业务为主要依据。有限理性假设。美国一位经济学家将有限理性引入财务经济当中,并建立其模型,认为现实中经济人处于有限理性状态当中,还具体的区分了结果理性与程序理性。结果理性是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一定的目标,程序理性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主要按照规范进行,其本质区别是指经济人是否按照一定的规范为标准。其立论依据为: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经济人无法预测某个部门的未来,其行为选择主要依靠程序理性完成。在有限理性假设下,财务经济分析主体利用初级信息进行加工时,初级信息的结果无法判断其合理性,因此必须对初级信息产生程序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从而做出合理决策。
(3)财务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一是财务经济分析的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指投资成本必须小于其产生的效益,从信息论角度来看,是财务经济分析时信息的优化过程,因此,财务经济分析的成本是财务经济分析主体将初级信息转化为高级信息的过程,是一个再加工过程,从而利用再加工信息进行决策产生财务经济收益。财务经济分析的成本效益原则对财务经济分析主体提出了以下要求:第一,信息加工成本及财务收益必须在同一个会计期间,经济分析主体进行财务经济分析和信息加工成本小于超额收益,反之则不可行;第二,信息加工成本和财务经济收益若干个会计期间相关的情况下,只要信息加工成本现值优于超额收益现值,则经济分析主体可行,反之则不可行。二是财务经济分析的弹性原则。弹性原则要求财务经济分析主体必须考虑财务外部环境变动情况,同时具有一定的伸缩空间,保证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使财务经济分析主体发生剧烈变化。财务经济分析的弹性原则对财务经济分析的主体提出相关要求:第一,财务经济主体必须以外部环境变化为依据;第二,财务经济分析主体必须在外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及调整;第三,财务经济分析的具体内容必须依据外部环境变化而确定。
【关键词】企业;经营成果;财务内控;分析探讨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0072-02
一、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财务内控方面整体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我国企业整体上看,我国企业经常出现账目混乱、管理松散、监督乏力、会计信息失真等一些问题,这说明了我国现有的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还并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改善。近年来有不少的企业财务收支失去控制,以私设“小金库”的形式,着眼于眼前利益,而忽视了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其做法不仅仅严重损害了企业自身利益和其社会形象,也扰乱了正常的国家金融秩序,对企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为了改变现存的实际问题,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管理措施,建立并不断完善财务内控制度,为企业的正常运行营造一个稳定积极地工作秩序,并不断加强对会计工作秩序的维持切实维护,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由几个重要部分组成,包括了以下几项内容: 首先,要明确职能,控制制度制定是应该根据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和企业内部行政领导在企业处理经济业务中所处的地位和位置,来明确他们所支配的职权和应该承担的任务和责任,以及明确为企业不断进步发展所要采取的有效措施。 其次,控制制度要明确规定企业在经营中要对每一项业务的处理程序和手续,保证企业信息的真实性,维持企业的发展; 最后,内部控制制度要在监督下执行,力保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的人员之间能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工作人员在监督作用下形成制约关系,协同合作,共同进步,从而不断完整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企业内部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加,为企业发展不断灌入源源活力。当前,还是存在着不少的企业特别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具体规范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处理财务问题上还是采取约定俗成的方法,其结果是不利于企业的长期。
(二)目前,存在部分企业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只是规定大的原则框架,形同虚设,没有出台具体要实施的企业细则。由于企业忽视了对内部财务控制和管理,或是纸上谈兵,只写在纸上,喊在嘴上,没有采取实际有效的操作,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出现这些问题的企业大部分是只制定内部控制原则,而没有具体实施细则。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细则其结果导致了有的企业的对外借款、存款和投资等行为,其行为是没有经过分析、论证而盲目决策,从而给企业造成企业投资混乱,乱存款、乱贷款、乱投资现象屡禁不止,大大损害了企业经济利益,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危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在采购固定资产时所要采取的对于发票签字报销后的保管、使用、损坏、丢失、处置等没有明确的制度和责任可以遵循,造成企业账目的混乱,甚至是企业固定资产不知去向,严重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发展。
(三)企业制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不合法、不严谨的现象,与国家的经济制度背道相驰,不仅给企业造成危害,而且也给社会和国家造成直接损失。现在存在着不少为了企业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进行故意的偷漏税,有的企业制定的财务制度严重违背国家的规定,弄虚作假,瞒天过海。例如,在企业的开支方面特别是招待费用,其支出费用比例超出国家的规定,有的企业盲目挂钩进行着企业经营收入和企业的销售人员收入,提成并没有按规定比例进行,同时有的企业保全职工权益程度低,忽视了员工的权益。同时企业为节约成本,往往对于职工所应该享受到的各种保险费用虚设,有的企业对于企业财务制度的不完善,出现不开发票,随意报账等问题。
(四)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和制约,企业制定的内部
企业控制制度完整制定出来,可是在实施贯彻方面受到阻力。企业制定的财务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技术性问题,例如监督不力,形同虚设,有禁不止的情况。其主要表现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大的原则框架,没有及时去执行同时没有有效方法去保证制度的可进行性,不按制度处理问题,也没有积极开展对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的检查监督和考核。有的企业的审计机构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当重要客户有不同意见或上级业务领导进行干预时,这时候制度一般是形同虚设了,漠视制度,而是默许通过,害人害己。
三、完善企业内控措施,提高企业经营成果
要改善企业内部管理,转变当前我国的企业财务内控的状态,必须转变当前落后的企业内控观念,公司的管理人员应认识到企业财务内控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配合企业财务人员,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实际的财务内控制度,搭建一个职责明确的内控核算和监管体系。并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贯彻执行。
(一)转变观念,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意识
在企业内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明确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责任人,让其领导构建企业其他人员的财务内控意识,尤其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企业财务内控的重要性,树立起内部控制意识,认真履行财务内控制度,并能够主动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做好带头模范。只有财务内控工作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财务内控工作才能得到顺利的开展。
(二)加强收入资金监管
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企业应该对发生当日的入账及时结算汇缴到开户银行,财务科出纳每天按时对未及时缴款的收费员进行催交,使所有收入及时入账,确保资金安全。严格业务支出审批管理。日常财务开支要实行逐级逐笔签字审批签字,对于企业的所有开支,财务工作人员无权提出借款。物资采购和款项支付审批程序要形成制度,一定数额以上的开支,须经董事会集体研究决定的,不能部门经理或少数人说了算。后勤部门要设专职采购员,实行招标定点采购,确保采购程序透明,接受群众监督,让制度在阳光下运行。科学确定物资消耗定额,减少物资积压和损耗。对物资的收发、保管做到责任到人、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有据可查。
(三)提高企业领导及员工素质
任何制度的执行都是要人去完成的,即使现有的制度再完美,没有人去执行也是形同虚设,因此,企业在招聘时必须把好人员素质这一关,在平时的员工培训中也要注重员工素质培训。统计显示,企业财务内控出现问题大部分是因为领导的越权出现的。因此作为企业的领导首先应该以身作则,加强自身教育,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在对财务内控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后,要大力配合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将制定财务内控制度落到实处。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要具备正确的判断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当财务状况出现问题时,能根据自身经验和直觉快速判断出问题之所在,并能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有关会计的新知识,完成自身知识更替,总结实践经验,提高自身职业水平。
(四)加强企业财务监管,落实企业财务监管责任制
加强企业财务监管是落实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管工作,财务监管要以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为前提,做到企业内部重要的财务数据和重要的权利实行双人负责制,其内控组织的建立和职权的划分要符合企业本身的业务流程,落实人员权限,以使其有利于不同人员岗位的分工以及权限的划分,层层之间,彼此之间能够做到互相监督,防治舞弊现象的发生。
(五)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细化监管措施,落实监管内容提升企业的财务内控水平,加强企业财务的内部监管必不可少,会计核算和审计监督是两种最基本的监督手段,因此要保证这两种手段的执行到位。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内控的主要工作,它的正确有效是企业做好财务内控工作的前提,审计监督则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会计信息的失真。另外,企业还应不断完善企业的核算和审计监督体系,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审计监督,以保证企业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为企业的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保证。
(六)将财务内控建设和执行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为了提高财务人员的责任心,同时也是为了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有效性,有必要将财务内控建设和执行情况纳入企业财务人员的年度考核指标中,将工作表现直接与他们的个人收入挂钩,出现问题者要给予严厉处罚,为企业堵塞漏洞的员工要及时奖励。这样,财务人员才能主动去遵守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并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企业建设不遗余力。
四、结束语
为了促进我国企业更加健康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企业要不断的完善其财务内控措施,健全经营成果管理体制,将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内控制度科学的结合起来,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微.企业财务内控决定企业经营成果.现代经济信息.2010.02
[2]苗向.关于企业经营成果及财务内控的思考.时代金融.2012.15
[3]宋梅.关于企业财务内控问题的几点思考.中国外资.2011.17
[4]刘玉廷.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会计研究.2010.05
[5]刘夏风.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国农业会计.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