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纳入我院药剂科全体工作人员16例为研究对象。2013年1~12月我院药剂科未实行安全质量管理,2014年1月起我院药剂科实行安全质量管理。药剂科工作人员中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31.2±4.1)岁。实行安全质量管理前后,药剂科工作人员基本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1.2.1成立安全质量管理小组:成立安全质量管理小组,由药剂科主任、药剂科资深药剂师以及医疗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共同组成。
1.2.2构建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小组成立后举行探讨会议,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以及以往医疗事故等进行分析,针对性制定安全质量管理体系,规划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规章制度,完善管理组织,安全有效地进行质量管理,建立安全第一的基本思路,杜绝差错,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规章制度进行工作。
1.2.3强化服务意识:强化药剂科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定期举行讲座、交流会等,加强医学的服务观念,提升药剂科工作人员的服务交流技能,并开设医药咨询窗口,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医药咨询。围绕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的基本方针,提高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程度以及对药物的熟悉、掌握程度,提高用药安全性。
1.2.4加强药品管理:加强药剂科药品管理,定期检查药物有效期、有无损坏等,对有特殊要求的药物与常规药物分离摆放,危险药品应有明确标签警示。室内温度、湿度等均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严格进行设定。每月进行经验总结并对院内药物用量等进行分类统计。
1.2.5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对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尤其是对药品的熟悉程度以及用药方式的掌握,程序化、规范化进行药物和设备的保养,对医生所开处方进行严格核对,提高用药安全性。
1.2.6加强安全措施:加强药剂科安全措施,预防断水、断电、断气等突发状况,需要有后备电源以防冷藏药品在断电后变质,交接班时需要对科室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合理制定排班制度,杜绝科室出现无人看守现象。
1.2.7事故反馈制度:若发生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需及时向患者收集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安抚患者情绪,尽量降低不良反应产生的风险,并将原因上报管理小组,管理小组针对性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出现相同事件。
1.3疗效评价标准
在实行安全质量管理前后发放自制问卷调查表,实行管理前后随机抽取取药患者各500例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安全质量管理实行前后事故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药剂科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大于90分;基本满意:60~90分;不满意:小于60分。问卷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事故发生情况
安全质量管理实行前后可见,实行前药物损坏、滥用及过期等事故发生率达到5.4%,实行后事故发生率仅为0.4%,实行后远低于实行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患者满意度
安全质量管理实行前后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可见,实行后患者满意度高达98.6%,远高于实行前的87.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需求的提高,医疗领域成为一个重视服务、技术及安全的综合行业。市场上假冒伪劣药物的盛行不仅严重影响了医疗行业的发展,也损害了患者的安全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有研究显示,大多数药物纠纷以及药品安全质量出现问题与药剂科管理不到位有关。药剂科是医院的药品主管部门,其管理制度体现了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影响着患者对医院形象的判断。加强药剂科的管理,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是保障患者就医安全以及满足患者需求的关键。安全质量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管理方式,是以安全为中心,患者的利益为前提,重视质量为基础的管理制度。安全质量管理早期运用于欧美等地医学发达的国家,在大量实际应用中显示,安全质量管理效果显著,不仅减少了医药引起的医患纠纷,还提高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水平,得到了患者的好评。李连新等人表示,对药品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安全和质量上,安全质量管理就是一个可以保证药品安全和质量的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严格核对药物的生产信息、注意事项、质量问题等,按存放条件进行保存,特殊药品按要求进行分类,危险药品贴标警示等;
②定期对药品进行抽样检查,避免出现不合格的药品,提高用药安全性;
③药剂科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对患者影响极大,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以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患者取药,解答患者对药物的疑问,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效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高职院校;变电所;安全管理;故障处理
随着我学院逐年扩招,学生数量的大量增加,同时各类教学设备、机床都要相应增加,加上空调的广泛使用,给变电所的安全运行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作为学院电力供应的中枢——变电所的安全运行显得尤其重要。这其中两个要素不可或缺:(1)要有足额、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至少二人一班,早中二班;(2)变电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变配电设备安全运行事关全院师生能否正常教学、办公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变电所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保障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确保变电所的安全稳定运行,不仅可以确保高职院校的正常运行,减少事故发生,更能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而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变电运行是电网安全运行的源头,更是电网运行管理的核心,变电运行管理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电网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然而,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中变电管理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必须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变电管理进行研究,改善高等职业院校变电管理的业务时评,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高等职业院校中变电运行的安全问题分析
1.1变电运行操作中的隐患
高等职业院校中,变电运行一般属于后勤集团负责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变电运行的安全和稳定。而变电工作较为枯燥乏味,且变电设备种类繁多,如若变电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疏忽,发生错误操作,则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轻则相关仪器设备损坏,造成经济损失;重则造成人身安全事故。
1.2变电运行安全管理隐患
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变电管理中,由于变电运行管理中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发生了很多本不该发生的事故。部分高职院校中变电运行管理混乱,相关变电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变电管理人员知识水平较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变电管理工作的要求。当发生变电运行故障时,相关维修工作处理不及时,处理也不得力,这些安全管理隐患给变电运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在变电管理工作中也没有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进而埋下了各种安全隐患。
1.3变电运行中的设备故障隐患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中的部分变电设备工作运行时间变长,导致部分设备老化、陈旧,再加上高职院校的大发展导致对用电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使得变电所内的老旧设备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这使得变电运行管理中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2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
2.1加强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加强高职院校变电管理运行的第一要务必须是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应对当前高职院校变电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进修和培训,促使其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帮助其改善学历,使每个变电工作人员具备处理各类变电事故的能力。当发生变电运行故障时,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处理完毕变电事故。另外,应积极引进和聘请各类专业人员为高职院校变电运行的工作人员,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组建一支业务精干、工作熟练的人才队伍。
2.2落实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
积极加强变电运行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相关的业务学习,使得工作人员能够认识到变电运行管理的重要性,使每位员工意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同时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制度和优胜劣汰的奖罚制度,将相关工作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确保每一项变电工作都有专人负责,并对在工作中表现优异的人员进行通报表扬和物质奖励,对工作出现失误的人员进行批评和处罚,激发变电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2.3完善技术管理
加强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相关员工进行变电操作技巧和规范的学习,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变电管理中各项新技术、新技巧和新方法进行学习,使得员工对各类变电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构造、操作程序、维护保养和常见故常处理有着较深的研究,提高员工开展快抢修方面的技巧,提升技术人员快速处理变电故障的应变能力。
2.4强化设备管理
要对变电运行的各类仪器设备进行管理,对各类新采购到的变电设备进行认真测试和记录,确保设备可以正常工作并发挥效用。加强对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对各类异常故障要及时处理,消除各类设备的事故隐患。
3故障及处理
3.1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处理
当直流系统接地发生故障时,首先要检查是哪一级接地及其原因,通过回路的分合实验即可检查出接地的回路,之后再通过拆除短路线路或分合保险消除故障。
3.2电容器的故障处理
电容器是变电运行中常见的故障,在长期工作后容易出现膨胀现象、内部声音响动异常,高温导致温片脱落等故障。当出现上述故障时,首先先将故障电容器取出,恢复部分无故障部分用电,并对有故障的电容器进行维修,待维修完毕则可再次安装。需要注意的是,在维修时维修人员应带上绝缘手套,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3.3断路器拒绝合闸及处理
在远地控制时,有时断路器发生拒绝合闸的故障,这种故障发生的时间长,甚至有扩大事故发生范围的可能。发生断路器拒绝合闸时,应该首先检查电源的电压值,如果不正常,就将电压进行调整,之后进行合闸,如果合闸后绿灯闪亮,红灯不亮,电流表、电压表无指示,报警喇叭响,断路器机械位置指示器仍指示分闸位置,则表明断路器未合上,原因可能是合闸时间太短引起,这时应该继续长时间合闸一次。
4结语
变电运行在保障高等职业院校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等职业院校从电管理的工作人员应严格贯彻变电运行的各项管理制度,在工作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必须确保变电运行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保障高等职业院校的良好运行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丹洁.浅谈变电站安全运行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Internship Standards Research Program
LUO Dayong
(Chong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2260)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ost practice of existing problems, improve the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professional post effect, the formulation of standards imminent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ost. In this paper, for the study and formulation of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ost practice standard provides program guidance, has certain theory and practic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internship; work integrated learn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1 方案制定的意义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实施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符合顶岗实习岗位要求的岗位数量较少;(2)老师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与协调不足;(3)老师对实习生的管理不到位;(4)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自我约束不够。这些问题导致学生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期目标和效果。因此,为了解决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效果,必须制定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本文为制定高等职业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提供了方案指导,本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和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切实有效地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确保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体系。
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了解国内外在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现状,发现顶岗实习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性。从中找出值得借鉴的经验和理论,拓宽研究视野,提供研究思路。归纳总结当前国内外在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上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访谈交流法。针对理论研究分析出的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和企业现场指导教师进行访谈交流,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并获得解决的办法。(3)问卷调查法。通过理论研究和交流访谈,分析总结出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和拟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合理设计问卷调查表,在教师中、学生中和企业现场指导教师中开展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分析总结出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和拟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制定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提供依据。
3 研究内容
3.1 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学校现状调查研究
(1)根据研究目标选择调查样本学校,设计问卷与调查方式及内容。(2)深入分析研究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顶岗实习效果欠佳的原因。主要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有效性,高职院校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安排到位情况,学生本人对顶岗实习生的认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3.2 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现状调查研究
主要就实习的企业对顶岗实习生的态度,顶岗实习企业希望的目标、顶岗实习企业管理的难点企业对顶岗实习的保障措施、校企合作的动力、校企合作的障碍等问题调查。
3.3 校企合作机制建立问题研讨
通过召集教育专家、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对校企合作机制的内涵、建立的方法、保障体系等问题研讨。
3.4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流程分析研究
(1)分析研究顶岗实习前续工作环节。从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基础素质教育、文化浸润等方面分析。(2)分析研究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工作环节。主要从职业认知适应期,技能熟练波动期,心理稳定成熟期,情绪倦怠浮躁期等方面分析研究。(3)分析研究顶岗实习后续管理工作环节。主要从及时总结、奖惩分明,树立榜样、传承优秀,以赛促学、巩固成果等方面分析。(4)分析研究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流程关键节点。从学生实习分配环节关键点,实习过程管理环节关键点,后续管理过程关键点等方面分析。
3.5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特点分析
主要从管理主体,顶岗实习学生身份,实习地点,管理时间,管理内容等方面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特点。
3.6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研究
(1)顶岗实习的实习质量分析。通过对调查样本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分析顶岗实习的质量。(2)顶岗实习校方管理现状分析。从实习阶段教学全过程系统性,培训教育及时全面性,校企合作机制有效性,实习基地选择的科学性,师资选派和管理情况,兼职教师管理学生的体制,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等方面分析研究。(3)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质量评价分析。
3.7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校内标准体系的构建
(1)顶岗实习标准体系的内涵研究:从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2)顶岗实习标准体系的评价方式研究:从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校外评价和校内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对顶岗实习标准体系的评价方式进行研究。
3.8 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体系的构建
(1)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指标的内涵研究: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有两种身份。一种是学生,另一种是准职业人。因此,在评价学生顶岗实习时应将两者结合起来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研究。(2)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的实施方法研究:采用学生和校内外指导教师统一在一张评价表中进行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对学生实习实训标准进行评价,构建高职院校企业顶岗实习实训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考评表。
3.9 研究制定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
该标准符合职业教育规律,该标准吸取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该标准应有利于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该标准应符合我国高职院校对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实际条件,该标准应适应我国安全生产企业实际条件,该标准应具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4 实施步骤
4.1 项目申报阶段
组织相关人员编写项目申报书,进行项目申报。
4.2 项目研究的准备阶段
充分利用图书、报刊、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尽量多有用的理论文献资料理论学习,集中课题组成员重点学习相关的教学论著,及时掌握最新教研动态和相关资料,为本项目找到理论依据,以及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进展和具体做法。
4.3 项目调查、探索阶段
通过问卷、访谈调查全国范围内部分涉及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相关高职院校,分析、研究目前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制定解决方案。
4.4 项目实践阶段
(1)以本校学生为实验的载体,对初步形成的高职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进行实践。(2)运用研究成果指导各班学生顶岗实习,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效果。(3)形成实践结论,形成阶段报告。
4.5 项目完善阶段
(1)将初步的研究成果在本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推广,进一步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效果。(2)完成最终成果报告,并提交报告。
4.6 项目结题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所有的项目研究资料,做好结题的申请准备工作。(2)申请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的鉴定。
5 预期成果
(1)研究分析找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顶岗实习效果欠佳的原因。(2)研究分析清楚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流程。从顶岗实习前续工作、顶岗实习过程、顶岗实习后续工作等方面研究得出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流程。(3)分析研究得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措施。(4)研究分析得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特点。(5)构建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校内标准体系。研究得出校内实习实训标准体系的内涵,校内实习实训标准体系的评价方式。(6)构建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体系。研究得出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指标的内涵,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的实施方法。(7)研究制定出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该标准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吸取了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符合我国高职院校对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实际条件,适应我国安全生产企业实际条件,具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教学管理系统;B/S模式;系统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0-5501-02
1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应用的背景和现状分析
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对教学管理部门而言,增加工作量的同时工作难度也增加了,管理手段的落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面对挑战,许多高职院校纷纷启动并加快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相继建成校园网,搭建了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平台,运用教学管理系统,将日常教学管理事务纳入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中。
根据系统的开发时期、使用要求、技术实现方式等差异,可以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是单机管理系统。这种系统功能单一落后,软件实现简单、性能差,主要用于完成某些单方面的教学管理功能。2)是采用C/S工作模式局域网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操作和事物处理能力,模型直观简洁,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但随着学校规模的日益扩大,软件功能的不停升级,二层C/S模式的局限性逐渐彰显:① C/S模式的开发和维护成本较高,因为对不同的客户端要开发不同的程序,并且应用程序的安装、修改和升级均必须在所有的客户机上走一遍;② 随着客户端对数据处理功能的要求增加,客户端的负荷越来越重,造成“胖”客户端现象,打击了系统的整体性能;③ 数据安全性不好,因为客户端程序可以直接访问数据库服务器,因此在客户端计算机上的其他程序也有途径访问数据库服务器,从而使数据库的安全性受到威胁。3)是以web技术为基础基于B/S工作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这是随着web技术的兴起,继承发展于C/S模式的一种改进模式。该模式利用不断成熟和普及的浏览器技术,将数据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上,业务处理程序在应用服务器上存放和运行,这种结构不仅把客户机从沉重的负担和不断对其提高性能的要求中解放出来,也把技术维护人员从繁重的维护升级工作中解脱出来。这种三层结构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任何一层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层的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了二层C/S体系结构的缺陷,是应用系统体系结构中的一次深刻变革,成为当前教学管理系统的首选体系结构。
2 基于web技术基于B/S工作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
我校是一所具有50年办学经验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在册学生维持在8000人次左右,现有6大专业体系,高职专业12个,中专专业近20个,课程共650多门,每学期平均需制定专业教学计划25个,安排授课课时4000多节,安排任课教师300余人,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量较繁重,并且我校存在分校区办学模式,地理位置跨度较大,基于以上实际情况,经过对三代教学管理系统优缺点的分析,2005年,我校建成基于B/S工作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依托该系统,实现了各校区教学信息的有效沟通,将教学管理者和教师们从繁重的手工传统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从而把工作精力投入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中。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校园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基于B/S工作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已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系统所蕴藏的风险也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虽然,基于B/S的网络应用是比较成熟的,特别是在JAV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的管理系统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但该结构在系统安全性上仍存在硬伤。相较C/S系统而言,B/S系统在客户机与数据库之间增加了一层WEB服务器,使两者不再直接连接,客户机无法直接对数据库操作,可有效地隔离用户对核心数据的危险性访问,但由于C/S的相对专用性和封闭性,整个C/S系统相对安全,而B/S的开放性,使得这种结构的系统更容易受到来自internet 上的攻击。
3 B/S工作模式下数据安全性策略分析
保证数据安全是教学管理系统正常运行和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基于B/S工作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采用后端数据库的动态页面生成技术,用户通过internet平台不仅可以进行静态信息浏览,而且可以进行数据库访问和数据处理,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是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
策略①:抑制控制,强化系统安全设计,即在系统设计、编程和测试阶段,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堵塞漏洞,抑制风险产生。
网络安全层次:采用路由器的IP过滤功能、网关、防火墙、服务器等方式将校园网与internet相连时起到隔离作用;并将校园网划分为多个子网,有效减少网络频带压力,使大部分信息在子网范围内传输,减少信息外泄的机会,实现IP地址身份验证机制,防止持有非法IP地址的人访问本子网的资源。
服务器安全层次:
首先检查用户的合法性及身份验证,采用在网络中设一登陆验证服务器的方法;在web服务器上设计有相应的权限限制,只有合法用户才能通过网页来访问事物处理程序。
策略②:预防控制,采用基于B/S和C/S混合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了两种模式各自优点,尤其在系统安全性保障方面,集成两种模式的长处,从预防角度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基于B/S工作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并没有将C/S系统挤出管理系统领域,相反,随着PC机硬件配置的不断提高,客户端的“肥胖”不再影响健康,而网络服务器的承载能力和网络本身的安全隐患却成了制约B/S系统结构的瓶颈,因此选择何种工作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取决于实际应用方式,即能否适应学校办学模式,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需求。我校教学管理系统分成教学计划、课程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选课管理、师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模块。在上述模块中,由于学籍、成绩、教学计划、师资管理等需要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强的交互性,同时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因此这部分子系统适合采用传统的C/S模式;而信息与学生信息查询及选课管理则具有适用范围广、安全互性要求不高等特点,这部分可采用B/S模式。
策略③:恢复控制,即在系统风险导致的损害实际发生时,必须有有效的系统修复措施。
目前,几乎所有的教学管理系统,无论基于何种工作模式,都是以数据库系统为平台,我校的教学管理系统也是运行于SQL Server2000服务器,管理制度不完善、系统管理人员的意外操作、破坏性病毒攻击、自然灾害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数据库遭破坏,因此从数据库层面保证系统数据安全是保障系统数据安全性的根本途径。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系统管理员定期做好备份是保证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措施,一旦数据库系统出现故障,就能利用备份数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恢复系统功能。
SQL Server2000支持四种备份类型,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四种备份类型的功能及其优势如表1所示:
表1 SQL Server2000数据库备份类型
对于这四种备份类型,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备份策略。我校的处理方法是:教师提交成绩单前,做一次数据库的完全备份,成绩提交期间每日进行差异备份,随时可以恢复到故障点以前的状态。因为在教师提交成绩单期间,数据库处于随时更新的状态,因此制定良好的计划和适合需求的备份策略才能保证数据库的安全,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同时还应选择相应的时间间隔生成事物日志备份,可把数据恢复到意外发生时的即时点。
4 结束语
目前,B/S体系结构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日益显示主导作用,但作为一名系统管理员,除了选择适合本校办校实际的管理系统之外,必须充分考虑基于该工作模式的系统能否在安全性能上有更好的表现,这是衡量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关系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能否正常进行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 邵莉,梁兴建.数据库备份策略及恢复措施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4.
[2] 谢永红.C/S向B/S软件体系结构转变分析和探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93-94.
【关键词】 学校校园;安全管理;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近年来,校园伤害事件、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精神伤害等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并在第一时间见诸于各媒体,校园安全管理引起家长、社会、政府的广泛关注。保证校园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避免各种矛盾恶化,根治恶性事件产生的土壤是主因,构建平安和谐校园是校园安全管理追求的目标,更是基层教育管理者必须实践和思考的课题。
一、端正安全思想,健全安全机制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无论多少都不算多,无论多么严格都不算过分。学校应当在思想上重视安全对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的重要意义。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和必须前提。我国近年已经出台了不少学校安全管理的办法和措施,但是学校的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这说明我们对于学校的安全工作认识仍然不够充分,对于学校安全工作的长期性、任务的艰巨性估计不足、安全措施的严格执行还有落实不到位的地方。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广大师生的安全教学工作,从思想重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行动上完善安全工作的管理制度,从细节严抓安全工作的每个细小的环节。要充分考虑可能的安全事故,要保证国家规定的安全管理措施能够严格的落实,同时也要考虑学校自身问题的特殊性来保证学校的安全工作。
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学校的安全管理机制,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对于具体的安全工作要责任到人,并成立完善的安全工作小组。班主任对于本班同学的安全负起主要责任,科任教师要对课堂时间的安全工作负起直接责任。对于日常的安全工作做到不松懈,对与突发的安全事件做到有应对方法,对于客观的安全隐患要及时的排除,对于主管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和事故要迅速处理。制度一旦建立,任何人都必须遵守。学校要努力做到以人为防御事故的中心,以制度为防御准则,要有科学的安全事故防御方法。
二、成立安全教育共同体,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度
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全社会营造一个健康和非暴力的环境。校园安全并不能仅靠几项强硬措施草草了事,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全面配合,成立安全教育共同体,以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救能力,这也是校园安全精神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一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校园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是校长,学校要从全局入手,认真抓好各项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到层层有措施,人人有责任,个个有目标。工作要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存侥幸,不留盲点,不出漏洞。坚决落实责任制,实施绩效工资考核时,对那些工作成绩突出,未发生安全事故的责任人要予以奖励,对工作不力,不负责任的责任人予以惩罚,要严肃追究各种安全事故,有效保障校园平安。二要建好校园安全人防的体系,政府和学校要成立校园安全管理的领导机构、安管机构、安保机构、社会机构(含志愿者队伍),落实相应的责任,形成校园安全管理的共同体。地方派出所与学校密切配合,在学生上学、放学时间段,民警、协警、门卫保安和安保志愿者在校门口巡防;严格实行门卫查验、来校登记和外出登记请销假制度,加强师生出入校园、外来人员进入校园、进入校园车辆的管理;学校上课时间实行封闭式管理,强化重点时间段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实行校园安全日报制;所有年级准时放学,特殊情况通知家长接送。三要装备到位排除安全隐患,充分发挥现代技术手段在学校安全工作中的作用。如在学校重点部位加装摄像头和红外线报警器,门卫与110应急中心链接报警按钮,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强化安全教育工作,进行安全应急演练
学校生活丰富而多样。对于学生,老师不但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加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在遇到突发安全性事件时的自救和呼救能力。一是学生的食堂要时时把关食品的卫生安全。我国的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对于学生的科学膳食,要做到严肃认真的控制把关,防止任何突发中毒或者病情的突发。二是严防任何不相关人士,特别是社会的闲杂人等、不良社会青年对学校正常的教育工作进行任何骚扰。对学生的人身安全要做到第一保障,使得学生的心身健康能有保障。一些偏远地区,社会青年不时进入学校,对学校学生进行恐吓威胁甚至殴打的暴力事件也屡有发生。学校的保安制度应当负起工作责任,在学校的门口就要把好第一关。三是学校应该定期对广大的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事故演习,特别是对于像火灾、突发性的集体食物中毒。对于危险化学品造成的安全事故,对于学生不慎溺水等严重的安全事故,一定要做到临事不慌乱,应该科学、冷静、及时的做出应对,在最快的时间内,以最科学的方法做出相应的救治。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紧紧围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目标,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强化安全教育,加强对全市各级各
类学校的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力度,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制,创设平安和谐校园环境,保障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安全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并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
(二)健全管理、教育、防范、应急、监管机制,逐步提升学校的安全管理水平。
(三)落实安全责任,加强过程监管,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四)按规定开设安全、卫生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积极开展安全培训及应急演练活动。
(五)强化安全教育宣传力度,主要安全法规、制度上墙,并设置永久性宣传标语。
(六)严格学校食堂、宿舍管理,禁止购销不合格食物;抓好传染病防控,坚持疫情报告制。
(七)加大民办教育机构安全管理和隐患整改力度,有效改善校园安全环境,确保校园平安、师生安全。
(八)力争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安全工作无责任事故。
(九)巩固“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成果,继续深入开展创建活动。
(十)加大对技控设施设备的经费投入,进一步提高人防、物防和技防能力与水平。
三、工作措施
(一)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层层落实安全责任
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切身利益,事关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落实“一岗双责”,进一步明确各
科室安全责任,划片包干,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考评奖惩机制。
各县区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委、教育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健全和完善内部安全管理机制,配备安全管理
人员。市教育局将按照工作计划和行事历,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过程管理,对各单位日常安全管理状况进行定期通报。市教育局各科室到县区检查工作,均要把校园安全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发现问
题及时告知学校整改,并记录在案。
(二)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
各学校、幼儿园要认真按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严格按规定开设公共安全教育课程,做到有教学计划、有教师、有教材;要积极拓展校园安全宣传阵地,充分利用校刊、广播、校园网络
、演讲、征文等形式,以宣传安全教育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知识为基础,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积极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交通安全日”、“安全生产月
”、“消防日”等活动,扩大安全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学生达到终身受益的效果。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抓好专业性的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防范意识。
(三)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切实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1、校舍安全。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校园安全防范措施建设,加大安全工作的“物防”、“技防”投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校校舍、消防设施、食堂及学校体育设施进行安全自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要特别重视对校舍的检查,发现校舍存在险情立即停止使用,并积极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因校舍改建、扩建、改变用途等引起负载变化或超过设计年限的,学校应书面上报主管部门,新建校舍未经质检
部门验收不得使用。
2、消防安全。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处理好防火与防盗的关系。要根据《消防法》的规定,配合消防部门对学校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排查。学校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电教室等重点部位,
以及教室、食堂、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按照消防规定配置消防等安全设施。特别是民办教育机构要畅通安全出口、标示疏散通道指示标志,设置消防应急照明灯具。
3、学校宿舍管理人员、门卫人员管理和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管理。各单位要选拔年富力强、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门卫和宿舍管理人员,要组织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
业素质。同时,要注重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的协调和管理,设专人分管校园及周边治安、日常安全管理工作,门卫室实行证件审查、登记制度,落实晨检夜查,实行警校联动制度,对重大滋扰校园治安
的行为,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公安部门予以制止和处理。
4、车辆、交通安全。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制止学生乘坐无证无牌、超员、超速车辆和拖拉机等不安全的交通工具。临近街道的学校要在学校门口设置明显
的警示标志。要认真执行错时放学制度,接送学生车辆实行教师带班制度、跟车安全记录制度,接送学生车辆实行日检、年检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
5、饮食卫生安全。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条例》、《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学校、幼儿园要不断加强食品、卫生和防疫安全管理,建立卫生防疫
制度、学校食堂、餐厅卫生安全责任制度、采购管理制度、食品储藏管理制度和饭菜留样制度,严把食品卫生关,预防师生食物中毒事件及传染病的发生。所有学校、幼儿园食堂必须“两证”齐全,从
业人员身体健康,并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坚持打扫卫生制度,保持食堂环境卫生清洁;必须严把食品采购、运输、验收入库三个环节,坚持食品原料索证制;禁止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
食堂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严防发生投毒事件。
6、严格执行学校大型活动审批制度。学校、幼儿园组织的大型校外集体活动,必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审批请示要附安全管理措施和责任人,提前排查不安定因素,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方案,进行相
应的安全教育。
7、电教仪器、实验仪器、化学药品的安全管理和使用。学校要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制定易燃、易爆、有毒或腐蚀性的试剂、药品、气体、液体等易对师生产生危害和造成安全事故的物品的安全管理制
度。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存放、保管实行专人负责制,设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责任人,重点负责对学校危险化学品的日常管理;建立严格的保管、检查、检测、库存、销毁登记制度;根据各种危险化
学品的性质、类别制作分类检签,分类摆放,严禁各类危险化学品混装混用。要配备相应的防火、防毒、防腐蚀和通风设施;危险化学品必须存放于专门地点,实行双锁制,严禁将保管室兼作他用。建
立危险化学品领取、使用审批制度。
8、寄宿制学校管理。针对农村学生居住分散、离学校路途较远,以及城区、乡镇学校大多处在交通主干线上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生途中和在校安全。一是要加强对中小学的安全法规
教育,增强自护意识。二是继续落实日常安全监管机制。三是在天气恶劣时,组织教师进行护送。四是对农村学生周末放学,向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建议家长进行接送。组建学校保卫队伍,统一管理,
建立校园、寝室夜巡制度,落实夜巡值班人员,坚持对寄宿学生实行晚点名和定时查铺,特别要注重加强对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切实提高寄宿制学校的安全工作水平,确保学生在校的健康和安全。
9、加强对学生游泳安全事故的防范。一是要教育学生不擅自到河、塘去游泳;二是要向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利用告家长书、家访等形式,引起家长对子女安全监护的重视;三是暑假期间在事故易发的池
塘、河边设立安全警示标志,组织安全巡视员进行巡视监管,一旦发现有单独游泳的学生,要及时劝退,并告知家长。
10、继续加强疾病防控工作。建立学生健康体检档案,加强对突发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力度,建立与学生家长安全管理沟通机制。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严防群体性卫生事件的发生。
(四)落实安全监管措施,切实加强重点区域安全管理
实行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全面评价安全管理工作成效。严格实行安全月报告制和责任制。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学校每月底把自查结果,通过月报表的形式上报市教育局安全管理科,切实做到“
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进一步规范学校安全工作的过程管理。常规检查以学校食堂、商店、学生寝室区、消防设施通道等为重点,定期检查以寄宿制学校、幼儿园和民办教育
机构等的内部安全管理为重点,对存有安全隐患及事故苗头的,市教育局将跟踪督办,把隐患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多次整改不力的单位将予以通报,对造成安全责任事故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五)继续实施“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程,有效改善校园安全环境
充分发挥学校创建主体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系,从改善学校及周边环境入手,健全校园安全防范机制,定期收缴管制刀具,有效防止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减少违法犯罪案件和安全事故发生
;强化道德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师生的道德素质、文明修养和法制观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校园秩序、丰富的校园生活以及优美的校园环境,实现环境育人。
(六)完善事故查处制度,有效避免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从2003年至今,每年都有学校在楼梯处发生踩踏事件。无数的教训不该仅仅沦为记忆。校园踩踏事故频发,归根结底是“硬件”和“软件”都存在严重问题所致。据了解育才中学一米多宽的楼道内,竟没有普通照明灯光。可见,在防范校园安全事故上,该校的“硬件”方面很有问题。另一方面,正如原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所说,学校“软件”方面的问题也不能忽略。教育部曾于2005年底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中小学就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建立专门制度,每学期组织一次演练应急。学生晚自习时必须有教师值班,下楼时错开时间,严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但频发的校园踩踏事故,再次暴露了一些学校和相关部门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的严重缺失。
如何避免校园踩踏事故,是我们风险管理顾问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了避免出现此类事故,减少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和学校的责任损失,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的建设。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
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不仅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由于现在的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对在校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非常有必要,长期为学生灌输安全防范知识,培养起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发生危险事故的可能性就被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学校的忧虑也会随之降低。培训时,要注重对学生做好三个方面的安全教育:首先是安全知识的灌输,其次是安全技能的培训,最后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面临危险时良好的心理素质。
加强校舍的安全管理
为了避免发生此类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考虑聘请专业物业管理公司为高层校舍提供全面周到的物业与安全管理服务,可以大大减少学校相关管理工作,减少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条件不具备的,也应当配备专职人员负责高层校舍的安全管理工作,维护和保养照明、围栏等设备设施,组织上下楼梯与大门秩序,协助教师和班主任管理好走廊、楼道、教室的秩序。
引入风险管理机制
将教育风险管理引入学校,是化解学校风险的重要举措,用引入保险来分散、转移可能发生的风险,有利于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事实证明引入校园风险管理机制,通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强,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教育自己、完善自己,培养学生的秩序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降低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目前我国中小学在校生数2.1亿,幼儿园在园儿童2200万,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还有40万至50万左右的孩子受到中毒、触电、他杀等意外伤害。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呈现出易发性、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校园伤害案件的发生,不仅给受伤害的学生、学生的家长造成身体和精神创伤,也会使学校和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未成年人年龄幼小,遭受的伤害后果可能对其终身产生严重的影响。巨额的赔偿费用常常令学校难以承受,正常的教学活动因此可能受到影响。更加让人忧虑的是,家长和学校对于校园伤害事件过度反应,出于安全起见,学校会尽量减少可能发生伤害的集体活动。一些学校对社会实践甚至体育课也谈虎色变,下一代的体质问题令人担忧。如何保障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保障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已经事关到下一代的全面发展,事关我国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成为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依法治教背景下的校园安全管理应引入保险机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体现在教育领域就是依法治教。面对校园安全风险,依法治教的基本要求是,要借助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校园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责任保险针对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提供风险保障。作为一种分散民事损害赔偿责任风险的市场机制,责任保险是保障依法治国落实的重要措施,正是因为有了责任保险,才保证了大量侵权事故的妥善解决,维护了民事法律制度权威的需要。
三、保险机制参与校园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针对学校安全的形势和实际,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安全领域专家、保险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校园安全管理办法和措施不断付诸实施,校园安全取得显著成效。然而,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仍然面临不少挑战:一是校园风险呈上升趋势。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提供校园责任风险保障规模最大的保险公司,根据其相关数据回顾,2004年到2014年,校园方责任保险为学校承担风险保障从1万亿元增至10万亿元,年均案件数从2.9万件增至6万件,赔款总额从0.4亿元增至4.8亿元,赔付率水平从45.7%升至60.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每天全国校园风险事件超过160起,近年来案均赔款大幅上升。二是校园事故赔偿标准有待完善。目前,在处理校园伤害案件中,学生家长提出的索赔金额的额度越来越高,不仅超出了保险合同约定的责任限额,也超过了最高法院颁布的人伤赔偿标准。《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侵权责任法》都明确指出,幼儿园、学校只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责任,责任认定参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执行。但在实际执行中,为降低社会不良影响,学校常常选择承担扩大的责任,增加了纠纷处理的随意性。从依法治教的视角出发来看,这种做法阻碍了赔偿标准的建立,实质上牺牲了学校的利益,有违社会的公平,不利于学校、学生、家长法制意识的形成。
四、完善校园安全风险保障体系的思考
(一)加快完善校园安全立法
2002年,教育部制定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为校园风险事故认定提供了标准,但对校园事件处理上,办法缺乏上层的法律依据。建议对《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进行改革、细化、完善,将校园风险管理上升到法规层面,更有利于保障广大学生的权益。同时建议扩大校园类责任保险的保障范围,鼓励高校、幼儿园、私立学校、培训机构也应当投保校园类责任保险,并对保费来源、保障范围、保障程度、政府补贴等做明确规定。
(二)加强完善保险保障体制建设
2008年教育部、财政部、保监会联合下发《关于推行校方责任保险完善校园意外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的通知》,推动了校园责任保险的发展,在校园风险管理、风险防范和风险转移上产生巨大影响。但随着社会发展、校园风险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命的价值也越来越被重视。建议:一是保费和保险责任限额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保费与赔付率水平应相适应;二是根据风险因素的变化,建立完善的责任保险产品体系,向学校提供一揽子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更好地保障学校、学生风险,进一步发挥校园方责任保险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三)加大校园风险防范体系投入
【关键词】美丽校园 创新 “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016-02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近代的中国曾经遭遇了风雨的洗礼,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心揣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梦想,投入一次又一次的抗争之中。经过努力,一个曾经贫穷落后的中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也正在起航。
一 创新校园安全管理
校园是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增长、道德提高、身心锻炼的重要基地。安全是校园正常运转的前提,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威胁着学生安全,还会给家庭带来无法愈合的创伤,给社会也带来很大影响。近年来,学校各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只有通过创新校园安全管理实现校园的安全和稳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下,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才能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1.要创新食品安全管理机制打造和谐校园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校园食品安全牵动着家长的心。近年来,“毒大米”“瘦肉精”等负面事件引起了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学生时期是一个人体力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远远高于成人。要加大对学校食堂的监管力度,构筑可靠的防火墙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水平。
2.创新校车安全管理机制打造安全校园
由于校车相关法律滞后,学校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致使校车事故频发。政府应该提高教育投入,使学校有足够的经费购买和运营合格的校车,加大监督和执法的力度,保障校车的安全。
3.创新校园安全防范机制,打牢校园安全的基础
大学被人们称为“象牙塔”,是一个安全纯洁远离威胁的地方,然而近年来校园的安全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通过分析研究造成校园安全问题的症结,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采取必要的措施,建立校园科学高效的安全防范长效机制,保障校园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安全稳定。
二 创新校园精神文化,献力“中国梦”
“中国梦”的实现贵在精神,“圆就‘中国梦’不仅需要物质支撑,也需要精神动力”。打造美丽校园,校园精神文化必须提到重要位置。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生命力的源泉和动力,在人才培养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打造校园精神有利于培养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人,有利于培养高尚的人,有利于培养“中国梦”的追梦者。打造校园精神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支持。打造校园精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通过创新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校园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人的精神风貌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在被称为“象牙塔”和“最后一片净土”的地方,人们通过感情交流和思想碰撞形成一种积极进取和团结友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在平等友好交往中,激发校园人的创新热情和想象力,促使他们在自然科学领域探寻未知的世界,在社会科学领域形成新思想、新观点,引领科学研究和社会思想不断向前发展,进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动力。
2.要通过创新培育求真务实的精神
高校主要有三大任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中国梦”是干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通过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才能完成高校的历史使命。求真务实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学风,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近年来,社会的浮躁之风侵入校园,一些学生不能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过分强调个人兴趣爱好,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消遣娱乐上,导致成绩直线下降。部分学生急功近利,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旷课请假到校外打工挣钱,致使校园“打工”热潮风起云涌,一股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给学校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
3.要通过创新打造诚信校园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个人交往最基本的基石,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些学校作弊现象司空见惯,每逢考试来临,校园的作弊小广告遍地开花。在大学生求职方面,少数学生求职履历造假,伪造证书证件,篡改考试成绩。有的学生恶意拖欠学费,通过造假手段骗取助学贷款,有的学生毕业后拒不偿还贷款。
三 创新校园理念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要想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大国的转变,就要走不断创新的路子。要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实施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1.更新教育理念,转变传统教育思维
做好创新教育要从转变教育理念入手,传统教育过分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注重知识的传承,而对运用知识来分析客观事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方面重视不够,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不足,对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兴趣爱好、意志力和性格等方面的重视不足。要转变教育理念,不仅强调对知识的继承更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用新的视角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要重视智力因素的作用更要强调非智力因素。教师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允许并鼓励学生质疑和批判”,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平等交流的氛围,保护学生的创新自信心,为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想象力提供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让创新成为一种时尚,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
2.通过教学模式创新,打造创新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老师的权威、严明的纪律,强调知识的记忆和问题答案的唯一性,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造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上,要重新审视教学的目标,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知识间的融会贯通能力的培养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更要强调通过鼓励学生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去学习,让课堂变成学生交流展示能力的平台,选择一些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教学手段上,要依据课程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3.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人才
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个创新的环境,创新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其中硬件环境起着重要的物质支撑作用,特别是对于理工科学生,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要通过实践教学、通过科学实验来实现,没有必要的硬件环境创新能力的提升只能是空谈,要改善教学科研的硬件设施,提供创新的物质技术环境。软件环境也很重要,要着力营造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