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

创造思维方法训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造思维方法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造思维方法训练

第1篇: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思维训练;对策

前言

回顾艺术设计发展史,任何有建树的设计家、建筑家、画家,之所以能在艺术与设计这片浩海中扬起一片风帆,是因其提出了独创性的设计理念或思想体系。这一体系必定是开创性的,而这种成果的由来则必定是经过艰苦的思考而得来的。

1.创造思维训练的内涵

真正涉及思维训练的研究和实践主要还是从2l世纪开始的。克劳福德的工作可以说是开创性的。他的训练项目主要用于改善工程师、经理、设计师等专业人员的思维能力。克劳福德要求受训者能熟练地使用“属性罗列法”,即列出产品的关键属性,然后提出改进的方法①。比如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改进普通的粉笔?”首先,要列出粉笔包含的各种属性,如形状、大小、颜色、硬度等,然后考虑如何改进这些属性,如增加颜色的种类、制作超长粉笔等。克劳福德以后的许多训练项目也开始纷纷强调对观点的罗列和检查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思维训练的研究和实践是大量的,取得的成果也是相当鼓舞人心的。

2.艺术设计思维训练的意义

艺术设计是将一些可以理解的信息,通过形象化的技术(如手工、计算机或其他机电设备)传达给受众,使其得到精神上与物质上的享受。艺术设计与广义的设计含义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有艺术的性格,它不再是单纯艺术造型角度的外观设计,也不再是技术角度的功能设计;它是对实用与美观的一种再创造,也就是说,它是将艺术物化的手段。

设计是一种造物活动,设计的本质在于启发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力;创造力的产生与发挥,依赖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散与收敛。因此,激发设计思维的智能,着重于启发创造力的发挥,并创造性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艺术设计过程的本质所在,是设计造物的灵魂所在。

艺术设计思维既不同于借助概念的逻辑思维,又不同于借助艺术形象的形象思维。艺术形象思维再现现实世界的人物和现象(神话和科幻创作也是按照现实世界的形象来描绘的),艺术设计思维体现想象的形象,但是这些形象在现实世界中并没有直接的类似物,因此可以说,艺术设计思维需要极优秀的创造性②思维。但学习这个专业的许多学生,包括一些从事设计艺术工作的人并没有得其要领。他们有的不知该如何思维,有的则对设计思维存在很多片面的观点,这常常会影响其创造能力的发挥。

3.增进创造性思维的具体策略

3.1创造性思维的程序。以前,学校教育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没有给创造性思维训练以一席之地。为了填补这一空缺,现代学校教育中许多训练人们创造性思维的程序已发展起来了,尽管各个训练程序有很大的不同,但都具有如下共同的原则:

(1)指导学生如何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多种不同方式的思考,然后从中选出最优的一个方案。(2)给出大量的实例和练习来示范,并进行创造性技法训练。(3)训练学生如何提出相关的问题以及如何去发现问题。(4)根据一个想法的结果来评价这一想法的质量。(5)对具有创造性的和有关联的方法进行奖励,让学生知道他们的主意是有价值的。(6)给学生们创造自由发言的气氛。

3.2创造技法。任何一个研究方法总需要特定的条件,创造性的训练也不例外,也需要某些特定的条件和方法。这些特定的条件、方法并不为少数人所具有,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提高自己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里介绍一些在生活中可直接运用的提高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这些策略和方法称为创造技法。

3.2.1奥斯本智力激励法。奥斯本智力激励法,即头脑风暴法,是世界上最早付诸实施的搜智集见法,由美国创造学的创立者奥斯本于1939年首创,这是在很多场合,尤其是在广告行业中为了集中产生大量设想而经常采用的,是在创造会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3.2.2默写式智力激励法。默写式智力激励法又称“635”法,是德国创造学者根据他们民族长于沉思的性格特点,对奥斯本智力激励法加以改进而提出的一种以书面畅述为主的智力激励法③。此法规定:每次会议由6人参加,要求每位与会者必须在5分钟内提出三个设想,故又称“635”法。

默写式智力激励法的具体做法是:会议主持人先宣布议题,并对与会者提出的疑问加以解释,然后发给每人几张设想卡片。每张卡片上标存1,2,3号码,号码之间留有较大的空白,以便填写新的设想。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时间短、速度快。由于不直接说出方案,而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不受限制。自己记录和交换信息,从而能够抓住新的有利的想法。

3.2.3戈顿下行法。戈顿下行法又称综摄法,是戈顿教授在分析了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发现它的一个最大弱点是方案产生得太快,以至于忽略很多更好的方案后,提出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他提出应该将研究的问题适当抽象,以摆脱现有事物对思维的束缚,使设计人员开阔思路,以便获得常规难以得到的方案。

戈顿下行法的具体做法是:在开始时会议组织者只把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包含在广泛的问题之中来提出,使与会者(他们并不知道具体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在更广泛的空间内构思解决的方案。

结论

综上所述,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思维是可以训练的。在实际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把控艺术设计创造思维训练的方式方法,真正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正俊.艺术设计思维学:研究与教学[J].东南大学学报,2014(6):90-92.

[2]姚刚.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草图阶段问题探析[J].陕西教育,2013(2):88-90.

[3]葛静,叶萍.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大舞台,2013(1):33-35.

注解:

①陈正俊.艺术设计思维学:研究与教学[J].东南大学学报,2014(6):90-92.

第2篇: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

关键词:儿童创造力;头脑风暴法;强制联想法;训练

一、问题提出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有关儿童创造力训练的研究多集中在综合训练的实验研究方面。这些研究对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在这样的训练中集中了许多因素,缺乏能够详细说明哪种因素或哪几种因素更多地导致了创造力的提高。Baer认为,“对未来的研究而言,一种潜在的较为广阔的领域将会是这样的实验设计,即能分离出哪种发散性思维训练导致了特定任务下创造力成绩的增加”。

我们认为,对于不同创造力水平的儿童来说,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存在着最佳的训练方法。

头脑风暴法和强制联想法是当前创造力训练中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两者都立足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实践中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中我们将这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分别用于训练不同创造力水平的儿童,并设置控制组、对不同训练方法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进行检验。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抽取郑州大学附属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476人。采用林幸台修订的威廉斯创造性思维量表,对被试施测。根据被试创造力5个维度的标准分,按高低进行排序,取前20%(95名)的学生作为高分组被试,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头脑风暴组和强制联想组;取后20%(95名)的学生作为低分组被试,也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头脑风暴组和强制联想组。由于实验中的被试在训练中或后测中缺席,还有少量测验的答卷不合格,实际完成实验的高分组被试84人,低分组被试86人,其中男生79人,女生91人,平均年龄1067岁。

2.测量工具

被试的选取和后测都采用林幸台修订的威廉斯创造力组合测验中的创造性思维量表,该量表共12个未完成的图形,要求被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图中的线条,尽可能画出与众不同的或有趣的图。研究表明,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41~068,分半信度为041~092,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40~087;同时效度显示,与托伦斯图形创造思考测验相关系数为038~073,与宾西法尼亚创造倾向量表相关系数为057~082。该量表分别从流畅性、开放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和标题6个维度计分。流畅性主要包括观念数量的扩充、思路的流利、反应数目的多少;开放性主要包括思路的开阔,内外的反应;变通性主要包括提出不同的见解、变换类别、富有变化的思路;独创性包括非同寻常的反应、提出聪明的主意、得出不同凡响的结果;精密性包括能想象与描述出事物或事件的具体细节,并能对创造出的成果进行精细修饰。标题主要考察独特的想象力、语言创造力等。考虑到创造性思维的维度,本研究只选取了流畅性、开放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5个主要维度来作为创造力的指标加以记录。

3.研究程序

(1)实验分组

将筛选的低分组被试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实验组各为32人,控制组31人),采用被试间设计,两实验组中一个进行头脑风暴法训练,一个进行强制联想法训练。高分95人也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也采用被试间设计,其中的两个实验组一个进行头脑风暴法训练,另一个进行强制联想法训练。这样高分组和低分组中便各有二个实验组分别接受不同的训练方法,高分和低分各有一个控制组可以比较。

(2)实验设计

采用2×3因素的完全随机实验设计,一个因素为被试的创造力水平:分为低水平、高水平,为组间设计;另一因素为训练方法:分为控制组(不进行训练)、头脑风暴训练组、强制联想训练组,也采用组间设计。

(3)训练教学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这种训练方法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讨论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按照一定的步骤,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下,小组成员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自由联想,充分发挥创造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可能有使用价值的设想。训练中鼓励成员充分表达思想,不管这一思想看起来多么奇怪,甚至是疯狂,都严禁批判和嘲笑。强制联想法主要根据是,联想可以活跃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产生新的观念,出现创造的灵感。训练中采用焦点法,给学生一个指定的项目作为焦点,让学生再任选一项目与焦点相互联想。根据训练要求和主要理论,编制“头脑风暴训练法”和“强制联想训练法”教材,尽量控制因教师的差异而带来的影响,科学安排实验和训练的时间,是非常必要的。

(4)后测

仍使用威廉斯创造性思维活动量表进行后测。由于在训练和后测时有少量被试缺席,最后,完成实验的被试人数和开始时人数不同。

(5)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

本研究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13.0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不同创造力水平各组训练前后成绩增加值的方差分析

由于前测和后测都采用了同一个测量量表,因此,三种训练(包括控制组,不采用任何训练方法)我们都取创造力各维度的前后测的差值(即创造力分数的增加值)作为评价指标,由于有控制组的运用,较好地控制了测量中的学习效应。

创造力水平低分组和高分组在不同训练条件下创造力各维度的分数的增加值结果见上表。

方差分析显示,在创造力的开放性的维度上,F(2,164)=2081,P<0.001,在精密性的维度上,F(2,164)=3.76,P<005,训练方法的主效应显著。在流畅性的维度上,F(2,164)=0.70,P>0.05,在变通性的维度上,F(2,164)=1.38,P>0.05,在独创性的维度上,F(2,164)=1.23,P>0.05,训练方法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在创造力水平方面,在开放性的维度上,F(1,164)=1127,P<0.01,在流畅性的维度上,F(1,164)=5.94,P<0.05,在精密性的维度上,F(1,164)=3.91,P<0.05,这三个维度上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均显著。但在变通性的维度上,F(1,164)=0.66,P>0.05,在独创性的维度上,F(1,164)=0.67,P>0.05,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通过对各维度训练方法与水平交互作用的分析显示,在开放性的维度上,F(2,164)=1592,P<0.001,在精密性的维度上,F(2,164)=6.57,P<0.01,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而在流畅性维度上F(2,164)=140,P>005,在变通性的维度上,F(2,164)=0.35,P>0.05,在独创性的维度上,F(2,164)=2.88,P>0.05,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2.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简单效应分析

为了明确头脑风暴和强制联想两种训练方法对在不同创造力水平上的儿童创造力的具体影响,在交互作用显著的维度上我们进一步做了交互作用的分析。结果显示,在低创造力水平组,开放性维度上,F(2,164)=24.92,P<0.001,精密性维度上,F(2,164)=11.50,P<0.001,表明了在低创造力水平组在这两个维度上训练效果显著。而在创造力水平的高分组,开放性维度,F(2,164)=0.20,P>0.05,精密性维度,F(2,164)=1.46,P>0.05,表明在两个维度上创造力训练的效应不显著。

就训练方法而言,头脑风暴法训练在两个创造力水平组的测试结果是:开放性维度上,F(1,164)=24.76,P<0.001,精密性维度上,F(1,164)=14.44,P<0.001,简单效应显著,表明这种训练方法是有效的。强制联想法训练在两个创造力水平组的结果显示:开放性维度上,F(1,164)=1.37,P>0.05,精密性维度上,F(1,164)=0.01,P>0.05,这种训练方法的效应不显著。

四、讨论

1.两种训练方法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不同本研究发现,头脑风暴训练法在儿童的创造力训练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在开放性、精密性二个维度上提高的幅度都明显高于控制组和强制联想法训练组。

研究结果启发我们,并非所有的创造力训练在短期内都能提高儿童的创造力成绩,我们所进行的一些创造力的短期培训采用综合的、立体的等多种方法混合,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有的方法根本就难以起到有效的作用。把握创造力训练的高效性应该是今后创造力训练研究和实际操作中的重要内容。

2.短期的教学训练对高创造力水平儿童的创造力影响较小

通过有针对性的思维方法与技能的训练,可以较为明显地提高创造意识和创造技能,从而明显地提高其部分维度的创造力成绩。而对于创造力水平高的儿童而言,短期的常规性的创造性训练课对其创造力发展的作用较差,因为,这一群体已经具有较好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能,且养成了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因此,创造力的训练应该强调个性化,对于不同的儿童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

3.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只选取了创造力水平高低不同的儿童进行了训练,研究没有涉及对年龄和性别变量的探讨;同时在训练中只采用了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而在创造力的训练中存在着许多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Collins M A,Amabile T M.Motivation and creativity.In Sternberg Rj(Ed).Handbook of Creativity.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297~312.

[2]Eisenberger R,Shanock L.Rewards,intrinsic motivation,and creativity:A case study of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olation.Creativity Resarch Journal,2003,15:121~130.

[3]King N,Anderson N.Innovation in working groups.In West MA,Farr J L(eds.)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at work.New York:Wiley,1990:81~100.

[4]Kurtzberg T R,Amabile TM.From Guilford to creative synergy:Opening the black box of team level creativity.Creativity Research Joural,2001,13:285~294.

[5]Clapham M M.Ideational skills training:a key element in creativity training programs.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1997,10(1):33~44.

[6]张庆林,曹贵康.创造性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0~113.

[7]沈德立,吕勇,马丽.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4):26~27.

[8]张景焕,陈泽河.开发儿童创造力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6(3):277~283.

[9]段继扬.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1(6):24~28.

第3篇: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

对学生进行说理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对基本概念会理解运用

基本概念是正确叙述数学思维过程的基本语言要素,是正确说理的必要条件。只有确立了正确的基本概念,才能使用这些概念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作出合理的判断、推理,进行准确的叙述,也才能联系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概念。

(2)对简单应用会正确说理。

对概念、数学方法的简单的、直接的应用,要求学生能说出算理或分析出数量关系。通过正确使用“有声语言”,促使其逐步内化,形成智力技能。说理要求做到完整、准确、清楚、有条理,进而逐步达到多角度、有新意。

(3)对综合运用会迁移创造。

说理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会学习、会迁移、会创造”。在学生基本概念清楚,简单应用熟练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迁移、创造,从而获得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促进迁移、创造能力发展。

(4)对少数优生要求能提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能发表不同的有根据的意见。

(5)总结探索出一套科学实用的说理训练发展创造思维的方法,教学中持之以恒,坚持训练,并不断改进训练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认为对学生进行说理训练应采取以下一些主要措施:

1 认真学习有关教学理论和数学学科知识及理论,借鉴成功经验,使说理教学活动能正确地、顺利地进行,以保证说理训练教学活动的科学性。

2 深钻课标和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和创新教育理论,拟定科学的、切合实际的《说理训练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教学训练活动,以保证说理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3 基本概念是正确说理,发展思维的必要条件,必须掌握好。在教学基本概念(含术语)时,不但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辨别、判断来理解基本概念,并且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叙述,熟记基本概念,从而才能灵活运用概念进行说理。

4 简单应用要引导学生会说理。说理训练应分步实施,由易到难:

首先鼓励学生敢于说理,积极发言。对讲得好的及时表扬鼓励,讲错了的绝不讥讽斥责,而应巧妙引导,促成思维的方向性。

接着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准确的话,训练思维的完整性,语言的规范性。

然后训练学生说条理清楚的话,训练思维的条理性。

最后训练学生多角度说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整个训练过程具体措施主要有:

①、“看、说”:让学生观察实物、图说,培养思维的形象性。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可出示一个实物,让学生进行观察,说出“点”、“棱”、“面”等概念,形象直观可感。

②、“听、说”:请学生听老师有序地、规范地说,再学习有条理地说,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例如:教学“几百几十的数加法口算”(360+90)时,可先请学生说口算方法及过程:把360分成300和60,先算60+90=150,再算300+150=450,教师进而把口算过程及方法归纳为三个字:“分”、“算”、“合”。再让更多学生按照三字诀规范地说其它口算题的口算过程。

③、“简说”:将应用题简述成文字题或转化成一个等量关系,以培养思维的抽象性、深刻性。例如: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有这样一个题“果园里有260棵苹果树,比梨树棵数的5倍还多10棵,果园里有多少棵梨树?”。可把两种果树之间的数量关系归纳成:梨树棵数×5+10=苹果棵数(260)。这个关系式是列方程的依据,也是算术方法解答的算理。

④、“变说”:一题表述多样化。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规范性和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

⑤、“辩说”:不同意见互相争论驳斥。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创造性。例如:教学方程的意义时,有这样一个问题:X=5是不是方程?,还有最小的一位数是几?大天5.3小于6.3的一位小数有几个?

这都是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论,使相关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5 综合运用时训练学生会迁移、会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发散性,从而发展创造思维。

第4篇: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

关键词:制图;创新思维;“体操”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画图能力。读图和画图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思维能力的训练,即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想象思维、动态思维等思维能力的训练。制图的本质是思维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因此,学好制图课,不能只靠记忆,关键靠多练,要靠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练习和积极思维。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制图能力是练会的。

为提高制图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必须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统一在“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结构中。这里所说的“训练”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潜力的各项学习活动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制图训练,包括练思维、练方法、练基本功、练能力。其中以各种思维训练为核心。这种训练贯穿于制图教学的始终,所以说它是主线。

在“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结构中,笔者根据制图学科特点,把制图作为创新思维训练的“体操”,精心挖掘制图学科中创新思维训练的生发点、训练切入点,坚持以各种思维训练为核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详细阐述具体训练策略。

形象思维训练制图教学接触的图样、物体都是形象信息。在三维形体与二维图形相互转化的过程中,需要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的参与,但这些思维都是以形象为对象和结果的。所以形象思维起着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并收集实物、制作模型、画轴测图等来增强感性认识,通过记图(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基本体、简单组合体的图形特征与它们所反映的空间实物形状,记住图与物之间的特征及其联系)积累形体表象信息,根据实物、模型和轴测图画三视图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在想和做的过程中,手脑并用,左右脑积极协调活动,形象思维能得到有效训练,能激活右脑的潜能,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发散思维训练发散思维指为解决一个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探索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力以发散思维为核心,因而发散思维训练就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制图教学中,笔者通过设计一些典型作业作为发散思维的发散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探索和推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如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题型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设想,对一个问题拥有多种多样的思路)和思维的变通性(改变思维方向,克服定势影响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已知物体的一个主视图(如图1所示),让学生补画左视图。

题目布置后,让学生独自做3分钟后进行检查。结果发现,每个学生都能够运用发散思维在短时间内想出多个答案,例如,有的学生能想出7个答案。可是要独自想出10个以上答案还是很困难的,因为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其局限性。通过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由于学生之间的思维相互启发,思路开阔,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答案会越来越多。此时,答案会显得零乱,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思维的方向和特点,纠正学生发散思维的盲目性,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对此题笔者给学生的启发是:一个圆的视图可以想象出圆柱、圆锥、球三个基本体,两个圆的视图可以是两个基本体的叠加(图2a、b、c),可以是多个基本体叠加组合(如图2d),也可以是一个基本体的切割、挖孔及其组合(图2e、f、g),还可以是多个基本体叠加、切割、挖孔的综合(图1h、i、g)。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轻松有序地想出更多的答案,从而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也能体会到发散思维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满足感。

集中思维训练集中思维指通过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方法寻求一个最佳答案的思维形式。研究证明,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从分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由集中思维到分散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所以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同时也要培养集中思维。制图练习题多是寻求一个答案的,是对集中思维的有效训练。视图表达方案的选择和确定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给学生一个零件,让学生选择和确定视图表达方案,结果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散,其表达方案多种多样。笔者将学生的各种表达方案张榜公布,让学生相互比较,分析优缺点,最后让学生在众多的方案中选出最理想的方案,从而在训练发散思维的同时,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集中思维。

想象思维训练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不仅是创新的动力,而且还是学生理解掌握制图知识和理论的得力助手。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之一。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描述或图样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语言描述或图样示意而独立地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制图学科在训练学生想象思维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制图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做法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通过识读三视图和由已知两个视图补画第三视图等训练再造想象思维;根据给出一个视图(给定条件不充分)补画另外两个视图,通过创造性地想象各种空间立体形状训练创造想象思维;通过布置设计组合体综合性训练作业,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构思,从而训练创造想象思维。转贴于

动态思维训练教学使用的模型、挂图,因其处于静止状态,学生对三维形体——二维图形转换规律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为此,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三维动画,形象地再现读图、画图的动态思维过程,如动态展示三面投影图的形成与展开、剖视图的形成等,帮助学生形成形象的动态物理模型,为激发学生的动态思维提供客观物质基础条件,帮助学生建立三维空间概念,掌握三维形体——二维图形的转换规律。线面投影分析是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常用的方法。按此方法分析图形上的每条“线”和每个“框”时,常被表述为轮廓、面形投影、积聚。这样表述的结果,往往使得本来较抽象的“线”、“面”,仍然停留在线、面的概念上。如果改用动态的表述方法(使用拉伸、切割、抽出、叠加等术语)描述形体的形成,就容易使学生很快建立起深刻的空间形象,掌握“一框为一体”的快速读图技巧,养成动态思维的习惯。例如,读圆柱三视图时,俯视图为圆,它反映的是物体的前后左右关系,反映不出高度即物体的上下关系,此时,应用动态思维把这个圆向上拉伸一定的高度,圆柱立体就形成了,这样运用动态思维建立空间的立体模型,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批判思维训练创新思维的生命力在于质疑和批判。批判思维即学生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质疑问难,去追寻未知的知识领域。在一次习题课中,笔者布置了以下题目:已知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如图3所示)。并指出有的题目不一定有解,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说这题是无解的。结果下课后只有一位学生敢于质疑,对教师说这题有解,并提供了如图4a1所示的常规答案。在第二节课上,笔者对这位学生敢于质疑和批判的精神进行了大力表扬,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对教师和教材进行质疑,并提问大家对这位同学的答案有没有异议?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结果另一位学生提出了新的答案(如图4b1所示)。由此可见,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

思维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既要注重某一思维方式的单项训练,又要注意各种思维相结合的综合训练,使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思维结构,掌握创新方法,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精心设计思维综合训练题,把强化训练力度当作重要举措来抓。如在组合体一章中,一般要贯彻“以练为主”的教学原则,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制图能力,但往往容易陷入“题海战”,学生做作业累,教师批改忙,教学效果不佳。为此,笔者创造性地设计了一堂《设计组合体》综合训练研究课,渗透创新技法,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比较、归纳、想象、联想、综合等思维活动,创造性地设计出包含尽可能多的知识点的组合体,让学生进行思维综合训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中,要注意避免把“以训练为主线”当作题海战术,大量地、重复地做练习题;还要避免把过去的教师“满堂讲”变为学生“满堂练”。

总之,在“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精心创设思维训练情境,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得到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得到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有效训练,制图课的教学效率也会有效提高。同时,通过“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实践,挖掘制图学科中强化素质教育的功能,不但要注重某一思维能力的单项训练,而且要注重各种思维能力相结合的综合训练,使其有机结合起来,能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结构,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林宏,张彤,等.工程图学学科思维训练的研究与实践[J].工程图学学报,2000,(4).

第5篇: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

关键词: 创造性 思维 训练 艺术 设计 思维导图 循环联想 逆向思维

一、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设计训练

在创造性思维训练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一些比较具体的事物元素或者是通过对一些抽象词语的利用,来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扩散,尽可能地把学生传统的惯性思维打破,把学生的灵感充分地激发出来。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用来启动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是能把放射性思维进行具体化的最有效的方式。对于思维导图的思考过程来讲,它其实和发散性思维的扩散过程是差不多的,两者都是通过放射性思考的方法来进行的。客观事物之间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表象、意义、性质、感觉、相似以及对立等的方式实现相互联系的,这种相互之间的联系就是联想的纽带,对于联想这一过程来讲,在思维出发点的选取上,可以从相近、类似以及对比等方面来展开联想,在设计创作当中,设计者所能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横向知识都是有限度的,而通过联想,可以把每一个点的知识逐渐发展成为纵横相交的知识网络。

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些比较具体的元素或者是抽象的概念,以此作为中心,让学生按照这一中心,通过图形的方式来进行发散性思维联想。这一联想的途径可以是从形状、材质、概念、文字以及功能等等分类实行一级扩散,并且可以把每一个扩散点再作为中心,让学生继续进行思维扩散,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可以呈现出丰富的联想。

二、通过循环联想进行设计训练

在艺术设计当中,虽然发散性思维训练能够使得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连续性以及灵活性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与此同时,学生也可能会出现思考的结果和主题相偏离的现象,因而使创造性思维的价值大打折扣。所以,这就需要学生在进行思考的过程当中能够建立起一种逻辑性的推理方式,这一方式是把逻辑思维作为基础,围绕这一基础和中心来实行排他法的取优论证,这一方法也就是循环思维联想。所谓的循环思维联想,它主要是把逻辑思维作为基础的,并在概念之间实行转换,通过一系列的推演,能够最终回归到原来的设计当中。

那么,在循环思维联想这一训练环节当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之上,并且要把默写式的智力激励法也灌注于学生循环思维的联想设计当中并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方法来把设计完成好。这一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为敏捷,也可以使个人思考当中容易出现的思维定势现象得到避免,不仅如此,学生还能够在彼此的相互激励当中,促进交流和合作。学生在思考所要联想的范围的时候,可以结合原有设计当中与之相关的一些因素充分地考虑,并给小组当中最后把任务完成的学生留有足够的回到原位的联想空间。例如,在上课的时候,将班级所有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品,在做的过程中,把各自的思维过程口述出来,相互影响,相互激励,得出作品方案。而后,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方案的联想过程,相互取长补短,吸收他组精华,结合自己的方案,进行二次加工,经过这样反复的思维联想形成最终方案。

三、采用逆向思维进行设计训练

对于逆向思维来讲,它是把正向思维的规律予以打破,并在此基础上从事物的性质以及事物形态的反方向不断地观察,并展开思考,把常规思维定势的束缚彻底地打破,让学生的思路反其道而行,这样,通常都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在艺术设计的教学当中,要想使学生的逆向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首先,教师可以运用最简单的反义词的知识来对学生进行训练,从反义词的训练当中来引导学生对事物的相对性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在设计创意的时候,把逆向思考的方法也纳入到自己的思维范畴当中,从而不断地设计创新。

教师可以从课题的设置入手,之后再进行词组概念的分析,在词组概念分析完之后,根据这一概念来对事物的形象进行联想,那么,学生就能够按照分析的范围,把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进行有机结合,来展开具体的形象联想,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所联想到的形象来讲,应该让他们把词组的含义充分表达出来,最后,让学生通过所设计的图形来表达出来。

通过这样的方法,在学生进行设计创意的时候,能够更多地站在事物的反方向的角度上,能够从矛盾的对立面来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使得学生的设计所表达出来的意义更加生动形象。

四、结语

总之,创造性思维训练是职业学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必然要求,掌握创新设计思维的方法也成了艺术设计当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对艺术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研究,希望能在艺术设计教学当中不断加强学生的抽象观察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在对设计技能充分掌握的基础之上使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训练,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意识。

参考文献:

第6篇: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 创造性 创新思维 实践教学

引言

李岚清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而培养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目的。但是,创新人才不是以取得学历或学历高低为标准的普通人才,而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素质以及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因此,按照这种创新人才的标准,我们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是说每一个学生在学校接受了艺术设计教育后,就可以将他学到的知识使用一辈子,而是在他一生中的各个时期还要不停地吸收新知识,接受新的教育和培训。所以,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了强调博学多才外,还要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即强调学生的创造性――自主学习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能动地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教育成为一项长期的、终身的教育。

一、构建学生强健的创造人格

“所谓创造人格,也称为创造性人格,是指学生在后天学习活动中逐步养成,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对促进人的成才和促进创造成果的产生起导向和决定作用的优良的理想、信念、意志、情感、情绪、道德等非智力素质的总和。”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设计创意能力,相当于创造性大树上的果实。而支撑这棵创造性大树的树干。是学生的创造人格。一个缺乏自信心与好奇心,缺乏质疑精神,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和旺盛的进取精神,也不善于与人合作的人,不可能是具有很强创造性的人。

著名心理学家马洛斯、卡特尔、麦金农、巴伦、海纳特等人曾分别对科学、艺术、文学等领域的杰出创造性人才的人格特征进行过研究、归纳,发现他们无不具备相当高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是他们蓬勃创造力的本原。当然,教师要使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成为杰出的创造性人才,当前最首要的工作,莫过于是帮助他们构建强健而独立的人格模型。具体体现在:1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努力促使学生成为对新事物热切向往,对相关信息高度敏感的人:2教师要促使学生成为具有深厚文化、艺术和科学知识基础,对人类文化成果有着深刻理解的人:3教师要促使学生成为善于与他人协作、对话、有着良好团队精神的人:4教师要促使学生成为能正确地对待自我、永不自满并善于克服自身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自我限制与障碍的人:5教师要促使学生成为高度自信、踏实工作并具备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和饱满旺盛工作情绪的人;6教师要促使学生成为充满求知欲望的人。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具备这些人格,我们的教学质量还会低吗?

二、营造创造性人才成长的环境

良好宽松的环境,对于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极大的助推作用。高等学校的教学是研究型教学,教师既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艺术创造力,坚信这种创造能力可以通过我们的教育活动得到开发,又要重视科学的方法论的运用。教师要以一种创造性的态度来精选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使每一堂课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一)营造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课堂氛围

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绝大多数课题,并不要求学生通过逻辑思维去寻求唯一正确的答案,而应当启发学生通过发散性的思维去获得多种切实可行的思路并从中比较和选择。为此,专业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较多的自由度,并在课堂上大力提倡平等开放式的互问风气,使学生经常处于积极思维的激发状态。

(二)树立把知识作为不完整的东西介绍给学生的教学态度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历来有一种自圆其说的习惯心理,教师也总是“情不自禁”地要把自己开设的课程作为很完整、很完善的东西来介绍,其实这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也不符合艺术设计教学的客观真实。无论是对科学规律的认识,还是对艺术规律的认识,人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到达完美无缺的境地。居里夫人曾有一句名言:“实验结果离现有的理论越远。则离诺贝尔奖金可能越近”,值得我们引为借鉴。

(三)重视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非常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为,美――本身是多元的,但艺术又是分流派的,教师个体总会倾向于某一流派,并在有意无意之间把这种倾向带到对学生的评价中去。因此,我们要尽量使这种影响降低到最小范围和最小限度。专业教师要有足够的雅量允许、鼓励学生就各种艺术流派和风格展开探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目标与评价标准都不要“一刀切”,以便让学生尽可能地放松心境,从而在宽容、和谐、富于挑战、信息畅通并能受到激励的环境中更自主地学习和研究。

三、开展系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训练

应试教育所造成的思维惯性。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设计创造的一大障碍。为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使其逐步养成不同常规的思维习惯。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可以分成思维形式训练、思维方法训练和思维方向训练三个方面来进行:1在思维形式训练中,教师应着重进行直观思维与联想思维的训练:2在思维方法训练中,可以把猜测、想象、分析、综合都作为训练专题;3在思维方向训练中,可以采取线型思维的惯性模式――采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的训练,可以作为思维训练的重点。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艺术思维训练的课题可以与专业密切相关,也可以不甚相关。例如:在艺术思维形式的训练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偶然产生的印痕、肌理等来进行随机应变的设计创作,以提高他们直观思维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相似联想将某一广告的创意移植于另一广告,或者运用对比联想为这一广告另行设计一个迥然不同的创意。最后,通过一定量的实际训练,最终要使学生在艺术思维活动中养成“确定思维起点选择思维材料寻找思维方向采用思维形式产生思维结果”的良好思维习惯,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灵感思维产生的机制和基础(大量思维活动的量变积累与相对放松的思维状态),消除对灵感思维的神秘感和依赖心理。

四、开设介绍艺术创造原理和技法的课程

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创造原理和创造技法,是创造学中最富实践和实用性的重要分支。艺术创造原理阐明了艺术创造活动的规律,创造技法则提供了可用于创造活动的操作程序。因此,教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开设创造原理和创造技法的专题,有利于学生掌握 科学的创造方法,从而提高创造效率。

教师可以结合艺术设计的实例,向学生介绍常用于艺术设计的创造原理,诸如:聚合、逆反、变性、移植、完满、群体创造……当然,常用的创造技法有:智力激励法、设问法、联想组合法、类比法、列举法、形态分析法、系统提问法等,均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学生如能掌握这些原理和方法并创造性地用于设计创作,必能得到大的收获。

高等学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本身的特点,就具有创造性和发散性。这些特性,就要求学生完成的设计作业应该有一定的创新性和个人独到的见解。因为,设计课题的结果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而且学生的艺术选题、制作专业程序以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都不一样,提交的设计作业也就各有千秋。因此,成绩的评价也应不同于“标准答案”一样去“单一”地判断学生的优劣,而是应该以“发现”的眼光结合能力发展,建立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的体系。具体表现在:1课程单元学生总结。在展示好的艺术设计作业前,由学生本人根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就学习方法、作品创意和设计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口头描述,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问答。这样的艺术设计教学,这既能培养学生分析、整理、认识、判断、表达问题的能力,又为下一步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2专业教师的综合分析与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本单元设计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讲评,以便及时肯定成绩,指出设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改进办法和研究方向。同时,教师结合学生的设计作业,总结描述平时成绩和进步程度,给予综合评价。3作业展示与交流。教师可从整体观察中,总结施教过程中还有待加强改进的方面,好的可在教师中相互交流,学生亦可相互学习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通过一系列师生交流、分析评价,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为提高设计艺术教学质量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在当今社会,设计不再仅仅是一门技术或者是一门技术和艺术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文化。它不仅关系到艺术产品的设计,而且肩负着对新的生活方式的设计,因此,对设计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就成了当今设计教育的主体内容。

当今社会信息的综合化,使得人类的思维方式逐步走向综合化。由此,艺术设计教学也强调各种学科领域的“边界不清”和“整体性”,而这种综合的思维方式对未来的艺术设计发展将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而设计领域本身,就是一个精神与物质、技术与艺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交叉性”学科,如果我们还是以传统的方式将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技能的狭小范围中,是注定要失败的。为此,培养综合性的艺术设计人才,必将成为设计教育的关注点。

第7篇: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和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事物的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可以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1.没有超前的体育教学观念,不重视学生的兴趣。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而且都希望能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只是由于我国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落后观念,受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的影响,没有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是按照过去的理论进行教学,缺乏训练的创意性,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追究原因,都是因为学校不重视体育课程的开发,体育老师都是采用惯用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没有激起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2.体育教学工作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由于近年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因此大部分家庭只要一个孩子,学生进入学校之前在家庭中都是爸爸妈妈娇生惯养长大的,几乎没有参加过体育锻炼,更别说是体育训练。因此,上学之后,在体育训练中也忍受不了训练强度,和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由此可见,为了锻炼学生吃苦的能力,我国的体育教学就必须加强对学生耐力的训练,不能一直使运动强度处于过低状态。有的体育教师在增加耐力训练的时候,很多学生不理解,更支撑不下来,就会不停抱怨甚至去和教师进行协商,而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体育教师,就会产生怜悯的情感,因此放弃训练,或者降低训练强度,这样的现象就无法达到最初的训练效果,使体育教学的思维训练模式变得混乱不堪。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时刻谨记体育课程设置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力。

3.体育课堂的时间过短。

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小学不但保证不了体育课程的课堂时间,还经常出现被其它课程占用的现象,这就很难保证体育教学课程的质量,缺少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有关部门应该考虑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而立刻采取措施,使小学体育课程的数量得到保障。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有效路径

1.加强体育教学中宽松教学环境的营造。

体育教学是一种愉悦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鼓励他们积极进行课堂体育教学的训练,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以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教学方法的使用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中增强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如在体育游戏的编排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促使学生更快地融入教学活动,让他们在游戏的参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3.要引导小学生敢于想象。

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采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体育知识,引导小学生积极地思考,而且大胆地去想象。尤其是在体育课上,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爱好程度也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各自的特点,采用相应教学策略。而且要根据小学生的情况,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使一些不太喜欢体育的小学生活跃起来,而且对于这些不是很喜欢体育的小学生,不能一味地用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去想象和思考,这样反而会给小学生带来不知所措的感觉,一些小学生对体育非常感兴趣,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用丰富的语言促使他们敢于去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且对小学生各自的情况用语要恰当。例如,“前滚翻”这一教学课上,在做准备姿势过程中,对一些不感兴趣的小学生,可以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来描述具体步骤,用“蹲撑如蛙跳”和“背部似拱桥”来形容,然后再结合教师的示范动作,通过语言来有趣地描述基本动作,让小学生感知动作的效果,用直观的描述结合示范,使他们积极主动去思考和探索。对于一些非常喜欢体育训练的小学生,就不用这么烦琐,可以比喻成一种动物的前滚翻,激发他们对前滚翻的想象,并且也按照自己的想象来训练,尽量地实现自己完美的动作,这既能使小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还能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通过体育教学引发学生对类比事物的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时候要运用一些独特的教学方法,类比事物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可以通过诱发学生对类比事物的思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体育教师在对起跑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弹簧来进行类比事物的思考教学,通过弹簧的弹跳与起跑过程的相似性来引发学生对起跑过程的想象,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在小学体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开展,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更要用生动、趣味、多样的教学手段来丰富体育教学,考虑到素质教育的各项需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多元化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

关键词: 家居室内设计 创新教育 设计思维创意课程

一、室内设计的概述

所谓的家居室内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要求而有意识地营造一种理想化、舒适化的内部空间。

(一)营造家居室内环境空间

营造家居室内环境空间主要是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它的目的就是使人在这个环境中工作、学习、休息感到舒服,心情愉快。

(二)合理组织家居室内使用功能

就是人们对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通过思想思维的工作,而使布局更加合理,使家居室内结构层次分明,室内动静空间流线通畅。

(三)构架出舒畅的家居室内空间环境

空间环境的处理在生理方面应该适应人们的各种要求,让居住者在这个环境中生活、学习、工作、休息时感到满意,这主要涉及到通风条件、绿色和采光等方面的合理处理。

二、室内设计的趋势

随着社会生活的迅速发展,室内设计方面正逐渐向更加人性化,并且更加富于文化,更加环保、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设计的人性化

室内设计是人性化的空间,其中以人为本是室内设计的本质,每个室内空间都有不同的组合、生存与发展方式。

(二)文化的品味来源于陈设艺术

精致的陈设和简洁的装修是营造文化品质的一种手段,在室内陈设中,应该注意陈设与业主的身份、修养的合理和协调性,在陈设和风格上要追求一种独到的艺术品格,在组合中家具与陈设、绿化与陈设、照明与陈设等有机地协调结合起来,并且互相补充,以达到一种美。

(三)健康的设计理念

健康的设计注重装修设计和施工全过程中的环保品质。就是在施工中选择环保性材料和天然的材料,而在设计中则突出环保的概念和主题。

(四)精致产品

从设计到施工,从施工人员的选择到材料的选择,从装修到陈设,不论哪一个环节都要谨慎对待,这样可以为业主创造舒适生活,也可以给设计者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二、我国室内设计创新教育发展的简况

早在20世纪初期,俄国代表巴甫洛夫和美国代表华生建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其影响我国的教育思想长达半个世纪,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中职学生在学习时一直是被动地接受,是被刺激的记忆过程和迟钝的机械反应过程。在这种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中职学生们失去了自主的思维和行为,创新能力也被抑制了。

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末在我国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引导和倡导下发展起来的,许多艺术院校都采用了平台加模块的教学模式,也都纷纷将设计思维创意课程运用在设计教学中,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扩展能力,与以前的技巧性的知识的积累相比,这种模式更注重思维形式和素质的培养。

三、设计思维创意课程的重要性

良好的、正确的、先进的教育形式和手段,可以从任何类型的学生中发掘出其固有的特点,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独创性。设计思维创意课程就是对人的思维方式进行研究,加以有效训练和开发的课程设计与体系,这种创意思维是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已储存的设计知识及新获得的各方面信息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和方式,克服传统的固定的思维模式,打破陈旧,经过各种信息、知识的组合、匹配,借助类比、灵感和直觉等特点创造出相对于自身的新办法、新概念、新观点,使认识和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

我国很多院校都一味效仿外国设计院校或者是视觉大师的理论研究,都只是一味地复制。要想培养出真正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设计的人才,我们就要充分认识到设计思维创意课程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先进设计创意理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展示自我、自主的设计创意思维,顺应万变的社会。

四、设计思维创意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一)构建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完美的创造人格。人格代表着人的整体面貌,学生建立起的创造性人格直接决定着他在创造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完善的创造性人格可以使学生从容坚定地应对创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创造也可以顺利地进行。在设计思维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从而激发学生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打破陈旧的影响,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广泛爱好,发现学生自身的直觉能力、独创性与独到的欣赏力,激发学生自身的不同个性与想法,以不同的角度充分地表达出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室内设计思维创意课程的训练

最重要的是思维技能的训练和教授,这是开发创造性思维最有效且最直接的办法,我们需要总结出一套既能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又不会成为一种束缚的模式,并且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及什么时候使用它们,让学生们的思维方式能够通过科学的训练充分地得到开发。

(三)思维的训练方法

1.直线性联想思维训练方法

直线性联想思维是一个重要的心理过程,是视觉形态中主体对客体通过思维后的提炼和升华。在思维心理学领域中,这种模式的规律性较强,思维方式比较冷静和理智。该模式的特点是直线性,不作横向或者反方向的思维运动。学生应该通过艺术化设计手段将该手工艺术表现在作品里,使观看者直接通过视觉的表现形式,从而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和传递的艺术思想,让观看者和作者达到心灵的沟通。

2.逆向思维训练方法

逆向思维方式是打破传统的思维方法,在传统的思维定势中寻求一种突破,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从而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逆向思维方式与直线联想思维方式相比,它打破了直线联想思维方式的一般规律,该方法的思路不是直线,也不是曲线,而是背道而行,表现在设计上,往往采用与正常思维方式相差异。逆向思维模式的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把在创作过程中看到、听到、想到的多个事物结合起来打破常规,求新求异,让自己的思路逆向进行,让人们过目难忘。

3.交叉性联想思维的训练方法

第9篇: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

关键词:发散思维;训练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 dissipate of thinking, the development student's ability

Wang Da-qiang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divergent thinking, is to train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the effective means. In teaching, designed the example and practice, and to fully focus on examples of practicing multi-directional, multi-lateral and multi-level divergence, to achieve the knowledge to the media, the purpose of training of student ability.

Key words: Divergent Thinking; training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我们教育事业立足于21世纪国际竞争而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如何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重托,如何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在致力攻关的课题。在此,结合我近几年探索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我谈一点不成熟的、粗浅的认识,以便在各位同仁的批评、指正下,提高自我认识,提高业务能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

俗话说的好:“约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才知深。”这句话深刻地提示了学习的真谛。学习一定要带动思维,没有思维的学习就会一无所获。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主要形式,在知识的深化、扩展,知识的网络发展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发散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它从一点出发沿着多方向达到思维目标,形象的讲,就象由一个知识点射出的一束射线,与其它知识点形成联系,构成牢固的知识网络。发散思维包含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具有多向性、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的特点,即思考问题时注重多思路、多方案,解决问题时注重多途径、多方式。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横向拓展,逆向深入,从而直到启开学生心扉,挖掘深层信息,架设起由已知,经可知,达未知的桥梁,创造出新的思路和解法。因此,发散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拓展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形成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贯穿发散思维的训练呢?

一、在例题教学中,注重解法发散思维的训练,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多解多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例题教学中,充分发挥例题的精讲多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就要精选典型例题,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思路探索例题的解法,并且要对例题进行变式训练,让学生从一题多解,一解多题的训练中,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灵活性,发现问题之间的本质联系。例如,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中,设计这样一道题训练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计算:

引导学生进行解法探讨:

思路1: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

思路2:逆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原式=

思路3:利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性质,将式中除法转化为乘法进行演算。

思路4:在方法3的基础上,逆用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原式=

在这些思路中,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符号问题,选择出最优的解法,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灵活性,提示知识的内部联系,深化知识,形成网络,达到优化思维品质的效果。又如,在列方程组解应用数学题教学中,设计这样一道例题:

某城市现有42万人口,计划一年后城镇人口增加0.8%,农村人口增加1.1%,这样全市人口将增加1%,求这个市人口现在的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

引导学生分析、解决这道题后,拟出如下练习对学生进行训练:

变式练习1:已知甲、乙两种商品的原单价和为100元,因市场变化,甲商品降价10%,乙商品提5%,调价后,甲、乙两种商品的单价和比原单价和提高了2%,求甲、乙两种商品的原单价各是多少元?

变式练习2:有两种合金,第一种含金90%,第二种含金80%,现要制成含金82.5%的合金240克,每种合金各取多少克?

变式练习3:某工厂现向银行申请了甲乙两种贷款,共计200万元,每年需付利息10.6万元,甲种贷款每年的利率是5%,乙种贷款每年的利率是5.5%,求两种贷款的数额各是多少?

通过以上变式练习,使学生发现问题之间的本质联系,从变换中悟出不变的规律,从中渗透“变换思想”,逐步提高学生灵活、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二、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教学中,注重迁移发散、逆向发散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迁移应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迁移思维,有利于学生拓广视野,深化知识,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学中,设计此类与概念紧密结合的练习。

例1:已知 是x、y的二元一次方程,求a、b的值。

例2:已知 与 是同类项,求m、n的值。

例3:已知 ,解方程组

通过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提高灵活运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在不等式的教学中,设计这样一道题,已知:

化简:

通过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理解绝对值的性质,加强绝对值与不等式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灵活应用不等式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逆向发散思维是按照相反方向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方法。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的产生都源于此。例如,代数解法(列方程的思想)其构思是算术解法的逆向思维的结果,待定系数法、相反法、负数的概念也是基于逆向思维的结果。因此,注重逆向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技能和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例如,在积的乘方的教学中,设计这样一道题训练学生逆向运用公式

的能力。

计算

又如在不等式的教学中,设计这样一道题,训练学生逆用不等式性质的能力,已知2mx+3>0的解集是x<3,求m的值。这题逆用不等式性质3,去求待定系数,通过转化,构造出等式,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对不等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而且训练学生转化问题的能力。

从以上举例说明,逆向发散起到了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的功效,创造出新的思路和解法。因此,注重逆向发散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发散思维形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有题型发散、解法发散、纵横发散、转化发散、迁移发散、逆向发散、分解发散、创造发散、综合发散等,这些发散交汇应用,对培养学生概念辨析,综合概括,转化变换,思维迁移,逆向应用,多解多变的全方位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都有良好的效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和渗透这些思维方法,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强调能力的同时,要以学生的基础为出发点,选题以培养学生思维方法为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关的例题和练习,并充分注重例题的练习多方位、多侧面、多层次的发散,以达到知识为媒介,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