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类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临床应用护理基础知识的调查问卷》,对来自全省不同的5所护理专科学校的学生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的100名护生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调查,用统计学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及分析。
结果: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护生对操作知识的掌握水平(掌握率88.89%)明显高于对护理理论的掌握水平(掌握率22.22%),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护生自觉温习护理基础知识积极性不高(对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的经常温习率分别为35.80%和44.4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护生对操作知识的掌握水平高于护理理论,现阶段临床带教仍局限于临床治疗本身,对病人整体关注不够;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有待增强,带教能力有待提高;护生对护理专业认识态度有待端正;实习期间继续学习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关键词:护生 实习阶段 护理基础知识 掌握水平 数据收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74-02
护理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两部分等。随着医疗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尤其是整体护理概念的提出,要求临床护理工作不仅仅强调治疗操作本身,更要注重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整体护理关怀。实习阶段护生是将来临床工作的中坚力量,对他们进行有关护理基础的调查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护理临床带教的现状,为护理教育和临床带教提供可商榷的建议和帮助,以期最终提高课堂教育质量和临床带教能力。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2012年3月至4月对来自全省不同5所护理专科校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的10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20名,女生80名,本科生60名,专科生40名,年龄20~25(22.4±2.4)岁,均为高中起点,在院实习时间2~10月不等。
1.2 方法。自行设计《临床应用护理基础知识的调查问卷》并通过护理专职教师审核,内容包括三组,每组由分别针对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的两部分问题组成:①第一组问题调查对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的掌握情况(分别由多个问题组成,调查结果取各问题正确答案数算术平均值);②第二组分别调查带教老师是否经常强调对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的应用;③第三组分别调查护生本人在实习期间是否自觉温习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问卷发放后在规定时间内收回。发出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1份,有效回收率81.0%。数据分析采用统计描述和X2检验。
2 结果
2.1 护生对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和掌握水平调查。见表1。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对操作知识的掌握水平明显优于对护理理论的掌握,但同时结果也显示,临床带教老师对这两部分内容的强调率均不高,护生温习基础知识的积极性亦不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1)实习阶段护士急于学习临床各项治疗操作和护理技能而忽视了对护理理论的再学习。
在医院实习过程中,笔者感到做基础护理的机会远远大于对病人自身病情发展的观察。由于临床工作中病人较多,而护士人力资源不足,因此临床护生在临床工作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大部分时间是从事基础的护理,参与治疗操作实践机会多,而且技术操作重复性强,长期锻炼下来,轻车熟路,对操作规范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但同时,正由于这种情况的处理,护生临床观察病人病情进展和评估病人状态的时间将大打折扣,加之某些带教老师对护理理论的重视程度不够,护生耳濡目染,会潜移默化影响到自身对护理理论重要性的正确认识,片面认为只要会操作便能做好护理工作,评估病情和心理状态的作用不大,因此护生不大主动去学习,这样便没有了理论学习的途径和动力。长此以往,护生对护理理论的认识也就逐渐模糊起来。
(2)临床一线由于护士缺编,部分带教老师护理理论掌握不扎实,导致临床带教计划不能落实。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护士缺编,带教教师自身工作任务繁重,即使想认真带教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护理实习教学过程容易出现教学计划不落实[1],护生很大程度上机械听从老师的吩咐去做各种琐碎的事情,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自主学习。另外,由于部分带教老师学历层次较低,自身的护理基础知识尤其是护理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和丰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带教水平。
(3)部分护生对自身职业认可度不高,主观上不愿意主动提高理论修养。
由于历史原因影响(护理工作被认为是低学历、低技能、简单而琐碎的服务性工作,护理工作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2],许多护生对护理工作有抵触情绪,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因此自主学习护理知识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去翻阅书本,很少温习基础理论知识。
随着医学模式、护理模式的转变,我国经济建设与卫生保障事业的发展,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护理队伍以中专学历为主的现状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3],因此,我国正大力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力争同世界护理教育接轨。与传统护理教育相比,高等护理教育的优越性就在于它不仅仅教会学生如何操作,更重要的是要以病人为中心,要求学生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尤其包括对其心理和情感的关怀,这不应只停留在科研阶段,更应该体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护理的价值和作用。而此次调查结果以非常明确的信息告诉我们,现阶段的临床护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仍以护理操作本身为主,以护理评估和护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个性化护理仍徘徊于低水平发展阶段,以致于带教效果欠佳,护生对自身职业认可度也不高,结果十分令人担忧。
虽然改变护理现状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然而若能够在方法和态度上改进,相信上述现状会有所改观。笔者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①合理安排实习进度。可适度减轻临床带教老师的工作强度,有时间和精力为同学讲授基础知识。②提高带教老师的学历层次和能力,做到自身有丰富的理论资源向学生传授。③正面引导护生,增强护生对护理工作的认同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坚定的专业信念和出色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对护生施以正向引导[4]。④提供机会让护生参与查房,详细了解病人进展情况,带教教师可适时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理论联系临床,献计献策,对护理方案的实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
[1] 彭向阳,王曾全,何秀花.本科护生对临床教学策略反馈性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6,21(1):27-28
[2] 黄白桦,尚春秀.护理大专本科学生职业态度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18(9):662-664
1.1对象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全日制护理高职2012-1班和2012-2班。两个班级均已开设《护理学基础》、《护士礼仪和美学》、《人际沟通》,《儿科护理学》为研究阶段开设课程。
1.2方法
1.2.1依据Bloom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设计护理专业基础知识测评问卷,内容涉及《护理学基础》、《护士礼仪和美学》、《人际沟通》课程。两个班级均在已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后发放问卷。发放问卷131份,当场回收有效问卷130份,回收率99.24%。
1.2.2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和《儿科护理学》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内容,设置《(儿科护理学)综合实验教学大纲》及《实验教学指导手册(教师版)》和《实验教学指导手册(学生版)》。
1.2.3以临床案例为蓝本,按照“新大纲”要求,设计综合型《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案例及考核标准,考核内容涉及知识领域、态度领域、技能领域、综合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六个方面。
1.2.4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材、授课学时数及授课教师方面保持一致,具有可比性。①对照班采用传统授课方法,即学生分组进入病房,按护理程序评估病人,收集资料,整体分析,最后制订护理措施;在无典型病例情况下学生集中观看录像或根据案例并进行分组讨论,教师总结。②实验班提前1周下发《实验教学指导手册(学生版)》和案例,护生仔细阅读案例并预先分组,学生10~15名/组,共4组,每组学生按照案例情境分别扮演医生、责任护士、治疗班护士、患儿家长等角色,采用高仿真儿童模拟人,并在实验中心儿科模拟病房实施实验教学。实验内容涉及医护沟通、护患沟通、护护沟通、护士礼仪、护理评估、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等。要求每位护生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并能自主分析、寻找和收集资料;教师2名/组,1名教师负责引导学生临床思维,1名教师负责观察和记录每位学生实验教学效果,并现场赋分。
1.2.5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和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专业基础知识测试评分、期末考核评分、实验教学考核评分采用描述,对于两个班级的基础知识测试评分与期末考核评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班3次案例考核评分的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结果
2.1专业基础课程知识测试评分与期末考试评分情况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期专业基础课程测试的“认知领域”、“技能领域”、“态度领域”3个领域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班期末考试评分与对照班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验班3次实验教学评价
本调查对《儿科护理学》“肺炎患儿护理”(第1次)、“腹泻患儿护理”(第2次)、“肾小球肾炎患儿护理”(第3次)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每次实验课3学时,共计时。结果显示第2次与第1次比较,第3次与第2次比较,6个领域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学生对课程整合后的实验教学效果评价
实验班3次实验教学结束后下发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表。下发问卷58份,回收有效问卷58份,回收率100%。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占91.38%;考核方法满意占89.66%;教师教学能力满意占93.10%。收获最大前三位依次排序: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占94.83%,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占93.10%,强化学生临床实践能力91.38%,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占89.66%。
2.4教师对课程整合后的实验教学效果评价
对参与实验教学改革的8名实验教师和2名实验准备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00%的老师认为学生思维活跃,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强;90%的老师认为能较好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知识整合运用能力;80%的教师认为能强化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100%的教师认为能加强学生的沟通
3讨论
3.1改革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方法,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临床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运用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本次调查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期专业基础课程知识掌握程度测评分的3个领域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分值均低,分别为61.98±9.98和62.09±9.04。说明学生普遍存在对既往已经学习的专科基础课程知识掌握程度差,三个领域中,态度领域分值最低,分别为16.73±4.04、16.56±3.79。究其原因,目前国内许多高等护理院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但如何开展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以来是护理教育者深入探索的问题。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多附属于理论课程,实验教学学时数有限,虽然《护理学基础》课程加大学时数,但往往脱离临床,多为验证型实验,学生仅就某一个单独操作项目进行反复训练,知识分割,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主动学习兴趣不高,致知识点容易遗忘;加之,目前在应试考试的大环境下,学院、教师、学生更注重考试的结果,忽略了学习的效果,也是导致学生学过知识很快遗忘的重要原因之一。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更加注重“整体护理观”,强调专业-人文-实践并重。因此,加大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探索符合现代人才培养需求的考核方法的改革,使教学-考核-运用为一体,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2开展不同课程的实验项目整合,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护理人才
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以平衡的和整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技艺和谆谆教授职业价值观”。越来越多文献证明,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学生必须具备有效的沟通能力,了解解决健康的社会因素,以及实践引证医学的重要性,这些方面的能力将有助于护理教育模式的转变。专业课程设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核心地位,其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专业的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传统实验教学是以课程为中心的实验课程体系,强调课程自身的系统性,而忽视了课程之间的联系,综合化水平较低,课程重复现象较为严重,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涉及较为薄弱,难以使学生对生命现象形成综合、整体的概念,使“整体护理观”不能体现在护理实践当中。本研究以《儿科护理学》重点章节的常见小儿疾病(肺炎患儿护理、腹泻患儿护理、肾小球肾炎患儿护理)临床案例为蓝本,将《护理学基础》、《护士礼仪和美学》、《人际沟通》专业基础课程实验项目有机融入到《儿科护理》实验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对各课程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也使得专业基础知识不再显得枯燥晦涩。同时还可改变目前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各自为营,部分教学内容重复的现状。实验班3次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其评价结果显示,第2次与第1次比较,第3次与第2次比较,6个领域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实验课程进展,学生在知识、态度、技能领域以及综合思维能力、团队合作、创新能力方面有显著提高,说明学生开展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方法整合有利于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有助于创新型、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本研究在授课前1周下发了《实验教学指导手册(学生版)》和案例,并给学生讲明教学改革的目的、意义及授课方法,学生第1次实验课程情绪高昂,表现积极踊跃,但第2次上课前,个别同学出现退缩,认为课前准备占用时间多,与考试关联性小等,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学生能正确理解,表现优秀。提示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将是长期不懈、艰苦卓越的工程。
3.3开展实验教学考核方法改革,全面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是高等教育的终极产出,社会对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其最终产品“人才”的使用而进行的。护理实践是一门“软技能”,诸如开放和诚实的沟通和尊重病人的个体属性。整合课程切入点是对一位病人和病人的临床问题的描述,护理教育的设计应不断转移到以成果为基础的模式上。目前对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考核方法仍停留在以闭卷理论考试,无操作能力考核,无法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本次调查显示,对照班采取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教师、学生均易于接受;实验班采用课程整合后的实验教学方法授课,对教师、学生的能力均是巨大挑战,但由于受“大考务”模式的影响,多选题和简答题只能对知识获得做出合理测量,但对技能和行为的培训采用卷面考核方式却难以奏效。两个班期末考试评分比较,实验班72.52±13.36,对照班74.82±14.88,无统计学差异(P>0.05)。建议需尽快建立与实验教学改革相统一的实验考核标准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将是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今后研究的课题。
3.4开展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优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课程的调整改革及专业结构的调整与创新,既增强课程间综合与交叉性、应用性、技术性,又有利于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医学科学与社会需求发展的需要,也是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当务之急。教师不再仅局限于掌握所讲授课程的知识,同时需掌握人文、社会、专业基础等多元文化的知识和知识运用能力;多课程整合,可促进不同课程教师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3.5加强课程设置的综合化是高等护理教育必然趋势
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知识整合、引导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儿科护理实验教学强调整体护理理念,注重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缺乏动手动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将《护理学基础》、《护士礼仪和美学》、《人际沟通》与《儿科护理学》按照病情进展和护理程序进行内容整合后形成的新实验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专业特点,侧重对护生护理核心胜任力的培养,是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4小结
在以病人为中心,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活动中,我院护理部通过严格基础管理和安全管理,即在专科护理管理等方面加强管理力度,探索了一些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1 严格基础管理,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
完善护理质量标准;根据综合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专科医院管理标准要求、“卫生部医院管理年”及我市“创建示范病房活动”中的要求,我院积极制定和完善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及精神科病人的护理常规,以及出现意外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和流程。使各级各类护士,有章可循,有制可查。加强病房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等核心制度落实,并要求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严格执行,同时强化了护士长的质控管理和目标考评,使护士长真正起到监督管理作用。以管理好每一个护士和每1例病人为己任,充分保证病人的护理质量和安全。使全年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使护理安全事故为零。
2 严格落实业务查房制度和风险管理
因我院的专科特点,病人受精神症状的支配,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使安全护理成为了质量管理的核心任务,护理部重新制定了护理业务查房制度、危险品收查制度、护理缺陷登记报告制度及病房质量考核标准Ⅰ、Ⅱ。具体措施是:护理部每月深入基层参加各科室的业务查房、早会交班检查工作,也通过护理业务查房使护理人员对精神科疾病的知识加深了学习,促使新上岗的护士更直观的掌握了精神病人的阳性、阴性症状、体症以及用药后表现,对护理查房观察到的情况,提出相关的护理措施,给予相应的护理,使精神科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所增强。
3 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培养,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操作和护理“三基”理论的训练
在实际护理质量管理中,因我院的专科特点,护理技术操作较综合医院少,但风险大,为此全年对我院的护士进行护理理论和护理技能岗位练兵;即开展护理基础知识、静脉穿刺、铺床等护理理论和技能考试选拔赛,根据比赛结果,评出院“十佳标兵”使全院护士责任心和竞争意识增强,使护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关键词:护理专业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一、英语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首先,护士在急救室或手术室中会接触到大量的先进医疗器械、急救药物及物品。这些仪器、药品很多是从国外引进的,使用说明书,包装等都会使用英语,需要护士看懂说明,准确使用,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其次,随着接诊外籍病人的增多,需要护士有很强的英语沟通能力,能够快速准确的了解病人的病史,掌握病情,实现快速救治。在整个过程中,护士的英语水平决定了能否进行有效沟通、能否为救治赢得时间。
当外国人来医院看病,具有英语能力的护理人员能够给病人提供优质的指导服务。例如了解病人的一些基本症状,帮助病人填写病历本上的基本内容,告诉病人应该去哪里就诊,必要的话带病人去做体检,告诉病人如何服用药物以及注意事项等等,这样可以提高服务质量。
涉外护理的持续发展为护士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2003年起我国向美国、欧盟等29个WTO成员方提出允许中国护士到成员方境内提供护理服务的要求以来,我国护理事业对外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全球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护士短缺现象已越发严重,例如,近几年美国护士需求量每年以超过20%的幅度递增,护士年均缺口12万,美国为了吸引护士不仅提高了待遇,而且提出了“绿色移民通道”。这样的现象使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拥有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总的来说,为了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满足国际国内的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的护理学生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们不仅要专业动手能力强,英语方面还要能说。
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1.学生基础方面
近年来,卫生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而且认识不到英语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往往对英语课存在消极、抵触的心理。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把专业知识学好就可以了,文化课可有可无,导致了英语课“上课难”的局面。
首先,卫生类院校要重视英语教学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在他们将来的求职、工作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用英语的短片,然后通过实例、数据等解释说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内心接受英语。
其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讲究策略,因为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差,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心。教师在上课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进行引导,多一点鼓励,少一些批评;知识从简到难,循序渐进;授课方式多样化,除了讲解基本的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多进行一些模拟临床的情景对话;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网络下载一些相关的医学英文资料应用到课堂上,让学生感到这样的英语课堂是有价值的。
2.教材选择方面
当前,卫生学校英语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多数是公共英语,涉及护理专业英语比较少。没有针对性的教材,限制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体现不出自身的优势。适合护理专业的教材要有针对性,即教材要针对护理专业,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除了英语基础知识外,还要有专业知识,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到专业英语表达方式和护理方面的英语知识。
3.教师学识方面
卫生类学校的英语教师大部分毕业于英语专业,缺乏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解英语基础知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涉及护理专业这种陌生的知识领域,对于教师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困难。
这就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英语基础知识,优良的教学能力,还要有护理方面的医学知识。承担授课的教师可以从书本上阅读或上网查阅一些相关的护理知识,还可以经常与专业课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文化背景,因为中西方文化差距很大,语言、饮食、风俗习惯、信仰、思维模式等等都有所不同,如果不了解西方文化,那么在表达时可能会引起误会或闹出笑话。教师在授课时要将文化背景知识贯穿课堂,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们多进行课外阅读,阅读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获得知识和了解外国文化。
参考文献:
[1]林丽端.护理专业涉外英语教学浅谈[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2).
关键词 技能高考 考试大纲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13
Vocational Colleges Admissions Skill-oriented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llabus Design Studies
CHEN Yifeng
(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30)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graduates entering higher school "knowledge and skil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design principl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utline of skill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kills,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skills of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gulations.
Key words skill-oriented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utline of the examination; design strategy
1 “技能高考”考试大纲制定的基本原则
技能高考是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生考试办法,以技能考试为主(占70%)、文化考试为辅(占30%),重点考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既要考虑用简单有效的技能试题评价考生的现有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又不能忽视对学生应知知识的考核,“技能高考”考试大纲制定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1 遵循中职教学大纲
各学科应知知识是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动力,对于各学科的考试目标、知识点范围、能力要求和样题都必须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它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以招考电子类中职毕业生为例,对应中等职业学校《电工技术基础》和《电子线路》教学大纲(见教职成[2009]8号文)。
1.2 遵循国家职业标准初级技工的标准
对于应会知识的考试内容,要遵循国家职业标准初级技工的标准,考查考生对初级工掌握的程度及考生技能的规范化,而且全面结合中职毕业生就业需要,以形成中职毕业生从业技能为立足点,使招生考试内容与中职毕业生从业技能需要相互兼容。
各类别(专业)技能考试的主要内容可以分别设计为:(1)机械类:专业知识考试内容为机械制图与识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和相应工种工艺知识。技能操作考试内容设车工、铣工、钳工三项,由考生从中选择一项考试。(2)电子类:专业知识考试内容为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等基础知识。技能操作考试内容设维修电工、电子装配两项,由考生从中选择一项考试。(3)会计专业:专业知识考试内容为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会计凭证与工业企业常见经济业务事项的处理、财产清查、成本计算、会计账簿、会计报告、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和税收法律制度。技能操作考试内容为原始凭证的阅读、填写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设置、登记、对账和结账,会计报表的编制。(4)计算机类:专业知识考试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操作考试内容为中英文录入,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处理,幻灯片制作,计算机网络应用和C语言程序设计。(5)旅游类:旅游类技能考试分为酒店服务和导游服务两个工种,由考生从中选择一项考试。酒店服务专业知识考试内容为酒店服务相关知识。技能操作考试内容为前厅服务和客房服务技能操作(这2项为必考项目),中餐和西餐服务技能操作(选考项目2选1);导游服务专业知识考试内容为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技能操作考试内容为模拟导游景点讲解和才艺展示。(6)护理专业:专业知识考试内容为住院环境及护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患者清洁护理、患者饮食护理、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排泄护理、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静脉输液和输血。技能操作考试内容为铺无菌盘(半铺半盖法)(必考项目),徒手心肺复苏(成人)和戴无菌手套(抽考项目2抽1),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铺备用床和测量血压法(选考项目3选1)。(7)农学类:农学类技能考试分为种植类和养殖类,由考生从中选择一项考试。种植类专业知识考试内容为植物学基础知识、农作物生产基本知识、植物病虫害防治及常见农具的使用和保养。技能操作考试内容为嫁接(切接)技术、小麦种子活力的测定(红墨水法)(这2项为必考项目),大田作物常见病虫害识别与诊治、园艺植物软枝扦插技术(选考项目2选1);养殖类专业知识考试内容为动物学基础知识、畜禽饲养和防疫基本知识。技能操作考试内容为细菌革兰氏染色与观察、种蛋的选择与鉴别(这2项为必考项目),动物器官组织切片观察与识别、消毒剂的选择与配制(选考项目2选1)。(8)学前教育专业:专业知识考试内容为幼儿卫生保健、幼儿心理、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技能操作考试内容为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必考项目),器乐演奏、歌曲演唱、舞蹈表演、命题简笔画(选考项目4选1)。
2 技能高考考试大纲设计的策略
2.1 考试内容要覆盖全面
充分发挥技能高考对中职教育的引导作用,在技能高考考试大纲里对应知考试内容的覆盖要全面,不能忽视文化内容的考查,杜绝只顾应付技能操作考试而忽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因而各应知知识点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组题和配分,才能促使中职教师讲授全面的基础知识,学生也会主动去学习基础知识,防止教师和学生急功近利的现象。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任何一项技能都很难做到长期有用,要保证学生在未来职场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接受新技能的能力,而学校里的文化基础知识是技能发展的源泉。
2.2 技能考试和知识内容要融合,防止盲目进入考试误区
技能高考是技能操作为主,文化为辅,可引导着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突出实践教学,重视技能培养,为防止盲目进入考试误区,只训练技能而忽视文化知识的学习陷入招考僵局。则应在在技能考试题型设计上要体现出基础知识的融合,有机地巧妙地将知识渗透到操作过程中去,学生只有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完成技能操作,使之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实行“技能高考”改革的同时,应该通过大纲来明确体现文化考试的重要性,防止高考改革偏离正确的轨道。
2.3 组考试题可操作性强,体现企业岗位标准
随着技能高考模式的推出,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专业在招生中采取技能高考来招收生源,则在组题上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技能题型设计要考虑可行性、安全性、环保性,不能在考试过程中出现电击,火灾,动物疫病传染等。二是技能题不但要按照初级工标准,还要按照企业典型岗位技能的要求来命题,既要充分考虑学生升学的需求,还要考虑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2.4 细化技能考试评分
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选择恰当的工具、设备、方法及运用正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按照正确的操作规范和流程,遵循尺度原则,体现评分客观性,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避免评分过程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从而失去考试的公平性;遵循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过程的考核表现出对考生平时学习的各知识点的考核,判断出考生的掌握程度,而结果考核体现出几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3 结语
技能考试大纲的合理制定有利于较好发挥“技能高考”的“双向作用”,一方面促进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技能够培养,另一方面有助于高等学校招收合格的生源,其次也有助于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打通中高职培养人才的通道。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激光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标准研究》;课题编号2013B344, 主持人:陈一峰
参考文献
[1] 詹嘉仪.“技能高考”:高职院校招生改革论述――以湖北省为例[J].教育与考试,2012(3):20-24.
[2] 丁建洪.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实施“技能高考”制度的思考[J].职教研讨,2012(5):8-10.
[3] 张德新,许文祥.高职院校单独组织“技能高考”的设计与实施[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1-3.
关键词: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导致突发事件的频发以及车祸事故的骤涨导致社会对于医学护理以及外科抢救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使得对于外科护士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外科护理学中以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功能障碍为研究对象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与发展,{1}而以往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临床典型病例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信息时代的学生的求知欲以及新鲜感。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对于外科护理学的兴趣已是一个尤为凸显的问题。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讨论。
一、学生来源以及学习兴趣
专科学生可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愿而来,本身对于医学专业就有一定的兴趣,自然而然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即使遇到一定的困难以及干扰对于学习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很快又会因为相应的事情而回到学习当中。若教师在着重提高兴趣方面加以引导,此类学生必然会坚定学习信念,提高学习积极性取得优异成绩,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另一类则是因为因为家长或者他人帮助选择专业而来。此类学生本身对于医学类专业没有太大的兴趣,而此时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及教学方式则会取得明显的不同效果。
二、其他因素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经观察如今在校学生中不上网和没有手机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而且因为上网和手机对学习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再加之找男女朋友心里压力等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入校第二年,第三年学习成绩下滑。还有一些社会因素也可以影响学习兴趣,诸如工作难找以及工资待遇低等。经调查80%的学生认为感情失落时不想学习,25%学生觉得天气不好影响学习兴致,90%学生觉得带着手机听课时手机的诱惑性更大。
三、教材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
护理专业中专,大专以及本科教育各不相同,培养的社会需求护士层次也各不相同中专学生要求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知识技能{2}而社会需要大专层次护生应具备较强临床工作能力、能从事较高技术性护理工作、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行整体化护理,并具备初步的预防保健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和咨询,有一定的护理管理理论知识{3}。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中专以及大专教育上应该选择不同的教材针对不同的学科采取不同的侧重方式来进行。例如中专生在学习一些基础知识之后对抽象性较强的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平衡失调方面的知识就应该选择相应的难度较轻的简单通俗的教材来讲授,便于学生接受和记忆。
四、教师授课方式和方法
1.外科护理学和其他专科护理学一样集中了医学基础知识和外科专业知识的特点在授课的过程中若能联系基础知识和专科疾病的特点,深入浅出的是学生在学习外科护理时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于学过的知识加深了印象,温故而知新,加强理解和运用,增加了对以后部分理论的乐趣和兴趣。2.授课时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或有缺乏图片和其他方式而不能达到感官理解时可以举例生活中最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描述。例如讲述脑疝的形成的时候:脑疝是指当颅腔内某一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高于临近分腔,脑组织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部分脑组织被挤入颅内生理性孔隙,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4}。那么就可以让学生想象手里拿着一个吹好的气球,气球就相当于我们的脑组织内容物,当脑组织发生占位性病变的时候,也就是说当我们再给我们的手心拿着一个小的鹌鹑蛋的时候,我们手心中的空间是不变的,那么就会由于压力导致我们的气球会变变,朝着没有鹌鹑蛋的方向移动,压力更大的时候就会引起气球从指缝移动也就是我们的脑组织会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从而形成脑疝。3.对一些需要加深印象加深记忆但又难以掌握的知识授课的时候可以采用对比记忆,如列表法,强迫记忆如朗读法,理解记忆以及口诀法,如我们对于烧伤面积的评估:三三三,五六七,躯干前后二十七,两个臀部一个五,七加十三二十一等等口诀,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将知识记住并掌握了,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4.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科技的进步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同时,突发事件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升高,对高素质高能力高知识的护士需求也越来越多{5},护士由以前的大便器小便器最高武器注射器到如今的ICU,CCU病房里多种多样的仪器和配合医生共同完成突发事件的现场抢救,危重抢救,麻醉手术意外抢救和检查治疗所需要的各种仪器的操作使用,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护士不但能像普通士兵一样完成平时的工作任务,而且能像特种兵一样完成各种突发事件和紧急事件的任务。学校和教师在宣传教育方面,可采用校内校外,正反面教育等多种形式,从学生入校开始,使他们了解在当今择业较为困难的时期,社会对护士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对高素质高能力高知识型的护士的需求量更大。作为一名高等医科学校培养出来的外科护士应当更加对社会和人类具备一种责任感,在社会和人民需要你时一定要挺身而出,一马当先,积极完成使命,把学到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和人类,无愧于家庭和社会对自己的培养和付出,教会学生懂得知恩感恩。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将来作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体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不断地教育宣传,学生对外科护理学的兴趣也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党世民.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党世民,张宗业.外科护理学,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青海医学院报,2012.
[4]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护理教学 急救护理学 迁移教学法
学习迁移是指学习的某一内容对将要学习的另一内容的影响,即指人们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先前掌握的知识,包括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对以后学习产生一定影响的体验。据此将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如果已有的知识对再学习活动产生促进作用,称之为正迁移;如果已有知识对再学习产生妨碍作用,称之为负迁移。在教学中学习迁移是种普遍存在的客观心理现象,同时也是现代教育理论的热点之一,随着迁移教学策略不断被人们认识和接受,我们在护理本科《急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运用该方法,取得一定效果。
一、目的和意义
《急救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的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强调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评估、正确决策和果断实施的综合急救能力。学生在学习后能处理多种突发事件,在遇到疑难问题时能思考并找到解决的办法。迁移教学要求教师应用临床思维来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解剖、生理、病理、病生、内科护理学及外科护理学等相关知识,来理解、学习新知识,逐渐提高学生迁移的认知策略能力,并掌握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
二、迁移教学的内容
迁移主要受三种认知结构变量的影响:一是学生原有知识的内容特征,即其是否具有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理念;二是学生原有知识的组织特征,即其知识结构是否层次分明;三是它的巩固性。根据这一原理,教师不仅要熟悉将要讲授的新知识点,而且要清楚新知识点间以及新知识和学生原有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反复揣摩,把握这些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合理的迁移教学内容。
1.与基础学科的迁移
《急救护理学》中的“重症监护”、“休克”、“创伤”等章节与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学科的知识有许多共同因素,可利用这些相同的因素,引导学习进行知识的迁移。
2.与其他临床学科的迁移
引导学生利用前期学过的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知识,解决《急救护理学》中的“休克”、“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常见临床危象”等章节中的问题。
3.课程中相关章节之间进行迁移
先讲授“重症监护”,以利于学生在后续的“心肺复苏”、“休克”、“创伤”等学习中灵活运用,实现学习的迁移;而“院外急救”和“多发伤、颅脑损伤”先后授课,则有利于学生对院外救护及转运中的护理等这些共同要素的掌握和迁移。
三、迁移教学的实施
1.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系统、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重要前提。教师应熟悉学生课程设置与安排,通过交流、作业及开课前测验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某一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也就是让学生明确通过学习要掌握哪些知识点,掌握到什么程度。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根据迁移的要求,把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如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作为教学内容,同时合理安排教材中各章节间的次序,在学习中产生横向迁移。因此在《急救护理学》教学内容安排上,要注意体现各单元、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前后衔接,做好整体安排,以提高教学效率。
3.培训学生
在“绪论”讲授中,详细介绍该课程的学习目的、意义、内容及方法,让学生知道学习该课程不只是听教师讲课,而是怎样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处理现在遇到的问题,从而介绍什么是迁移,为什么要进行迁移,如何进行迁移,并注意排除干扰。严格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师布置的相关内容。
4.确立合理的教学程序
(1)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概括水平的高低是决定迁移能否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越多,概括水平越高,就越能理解新事物的实质,顺利实现迁移。根据教师的要求复习相关基础课知识和其他临床课知识,提高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2)教师课前准备
教师依据大纲要求、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出学习前学生需要掌握的相关基础知识,于上课前一周给学生。
(3)课堂讲授
在上课前半小时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解答本章节的相关问题,并详细叙述解答思路。在随后的教学中对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并总结、提问。
四、效果
在本科年级的《急救护理学》必选课中使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析,发现学生掌握知识比较灵活。如护理本科2008级学生在学习《急救护理学》时,由于学时限制,创伤中的颅脑损伤与胸腹部创伤,未在课堂进行讲授,为考查学生是否达到学习该课程的要求,在考试中的病案分析题是高空坠落后的颅骨骨折、头皮撕裂伤伴颅内高压病人,要求学生写出病人的诊断及诊断依据,需要做什么进一步检查及监护重点是什么。通过试卷分析,学生正确回答诊断的占30%,而正确回答需做进一步检查及监护重点的占70%。由此可见学生虽然未学习过颅脑外伤的诊断及治疗,但基本能根据前期知识,处理新遇到的难题,达到该课程的教学要求。
五、讨论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为课堂不是由教师讲授,而是由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由等待教师讲授得到新的知识,转变为自己主动学习,去提出问题,达到由旧知识推出新知识的目的,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有效促进学习的正迁移。
2.教会学生学习
要求学生学习后能树立良好的急救意识,培养科学的急救思维,具备扎实的急救理论知识,掌握常见实用的急救技术。通过迁移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概括总结所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最有效的迁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把设计问题的方法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提出、自我解答问题,训练学生迁移的认知策略能力,帮助学生达到持久的迁移。
3.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对基础理解错误、逻辑思维不严密的学生,易产生负迁移;而对于基础理论理解不深刻的学生,感觉学习难度大,容易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故在教学过程中,应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状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寻找原因,给予补救措施。如对基础差的、容易产生负迁移的学生,单独补习等。如此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一定程度上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因此如何避免不良情绪、反应定势等消极心态产生的负迁移,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在过去的30多年,HIV/AIDS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灾难性的增长趋势;在我国,艾滋病已经在全国范围广泛流行,传播途径将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同性性传播或异性间性传播),既往感染的HIV感染者已进入发病期。目前的窘迫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艾滋病的预防教育和干预工作,而医院的护士在预防和控制HIV/AIDS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时,护士在HIV/AIDS的预防、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还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因此,为了适应这一迫切形势,培养一批能够在HIV/AIDS预防、治疗和护理工作中起到桥梁作用的合格护士,我们对吉林市20家医院的232名护士对HIV/AIDS的护理能力进行了知识培训前后的调查评估。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择吉林市20家综合医院从事专业护理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为对象。共调查评估232人,其中228名女性,4名男性;专业技术职称护士62名,护师112名,主管护师54名,副主任护师4名;年龄34.8±12.7岁。
1.2方法调查评估共分为两个阶段,培训前、后问卷调查。
1.2.1第一阶段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艾滋病基础知识、艾滋病护理知识、心理反应等知识的问卷调查。
1.2.2第二阶段实施综合的专业护理培训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
1.3培训内容艾滋病基础知识、艾滋病常见症状及处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治疗(HAART)及进展、怎样避免职业性血液传播导致的疾病、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方法、护理HIV/AIDS的技巧、AIDS病人相关症状的对症护理、如何提高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服药依从性、护理过程中的个人防护、污染物品及环境和医疗垃圾的处理、健康宣传教育、如何消除心理障碍、科学的人性化管理住院与门诊病人等内容。
2结果
护理人员培训前后的调查评估结果有明显的提高,培训前调查问卷的平均成绩为45.3±27.4分,培训后上升为89.1±7.5分;其中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治疗及进展和如何提高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服药依从性、AIDS病人相关症状的对症护理的正确掌握经过培训提高70个百分点,对HIV/AIDS科学的人性化心理反应也明显的提高。
3讨论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与西方国家相比大约晚10年,而吉林市的艾滋病流行比中国北京等大城市也要晚3年以上,因此,AIDS病人的临床护理对于吉林市乃至中国医院护理人员均为一个新的领域,所以医院护理人员在进行相关临床实践之前必须得到系统的培训。
通过232名护士调查评估艾滋病基础知识的知晓率较好,占90.5%,但是对于深入的艾滋病知识包括艾滋病相关常见症状以及抗病毒治疗方面的知识了解相对较差,了解的人数分别占68.1和21.4%。此外,以前接受过相关HIV/AIDS护理知识的培训的人数相对较少,仅达50.4%,对于AIDS相关症状对症护理的知识掌握的准确度也不够,不能适应以后逐渐增多的对HIV/AIDS护理人员的大批需求。这与北京的护理人员中,90.3%以上的护士对HIV/AIDS有很全面的认识,相差很远;说明吉林市的各大综合医院中的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病人接触的还不是很多,因此不能够引起更多的重视,培训得不够深入。因此,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HIV/AIDS专业护理知识的培训已经迫在眉睫。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人文知识涵盖文学、艺术、心理学、哲学、宗教、历史等领域,它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的完善化;人文精神是指人类文化创作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现代的人文本质上是一种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精神,是一种以尊重为核心的人道伦理意识和精神。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人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多维知识视野。
越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地位就越重要。现代护理的整体观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不仅关注疾病,更加关注患病的人及其家庭和社会环境,注重病人的心理需求和人格尊严的完善,注重对生命的内在质量的关怀,这就要求护士不仅具有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整体护理知识,还要具有稳定的心态和足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这样才能真正认识人、理解人和关怀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不同国籍、不同宗教和生活习惯的人对健康的需求。这就使以人格培养为目的的人文素质教育要高于专业知识教育,并从根本上制约和贯穿一切学科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不仅掌握现代护理知识和技术,还拥有了“社会和文化权利”,为病痛中的众生实施人性的、人道的真正关怀的高级护理人才,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2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2.1基础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不够
长期以来,考人我国高校护理学专业的学生主要来源于高中毕业的理科生,由于主攻数理化,缺乏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素质“先天不足”。考上护理学院校后更加局限于繁重的基础医学和相关的自然科学、外语的学习,而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使护理人文素质弱化,从而影响高护学生综合素质的完整性。
2.2护理教育中的缺陷
①在课程设置和内容上,重视医学基础知识教育,忽视人文社科知识。据报道,我国24所院校三年制专科护理所开设的人文课程占总学时的4.2%。人文科目在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偏少,出现课程设置形式不合理、学科门类不齐全和不科学等情况。在课程内容上,重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知识,忽视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内容,课堂上讲“病”的生理、病理因素多,讲心理社会因素少,不能把医学基础、护理和人文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②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采用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视课堂讲授和知识灌输,忽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注重教给学生多少,忽视学生感悟多少;重视老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重点讲什么,就要求学生记什么,老师怎么操作,学生就怎样模仿。这些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活动,使其失去寻求知识的好奇心和创造性,人文素质教育难以实施。③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手段上,重视认知领域目标的测试,忽视情感领域、精神运动领域目标的评价;重视知识测试,忽视能力考核。当课程结束时,常采用笔试的方法,只通过一张试卷来检验专业知识目标的完成情况,学生的情感、态度、技能等方面综合素质都不能得到客观的评价,从而淡化了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3护理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3.1转变教学观念,增强人文意识
各个护理院校领导率先深刻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价值和深远影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意识,并通过各种宣教方式使全体教职员工认识时展对护理教育的内涵和护生素质的要求,使之树立新的护理专业教育观念;鼓励教师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辟多种教育途径和渠道,在授课中注人“人文”内容,自觉地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互渗透。
3.2改革课程设置,构建多层次、立体的课程体系
科学地增设人文课程,如《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护理伦理学》、《人际关系与沟通》、《护理管理学》、《护理经济学》、《经营学》、《护理教育学》等,保证人文课时占总课时的1/4或1/3(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确立必修课和选修课),使学生首先在获取人文知识上得到保障。同时将人文课程与原有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将原有课程结构模式‘‘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改为“平行式”,基础学科、人文学科、专业课同时开课,以一定比重同时修完,重新构建适应整体护理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学科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使各门课程之间护、医、文相互渗透,创造出与现代医学模式相适应的具有护理特色的课程设置模式,形成“突出护理、加大人文”的新型的护理课程结构体系。
3.3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运用灵活多样教学手段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真实的问题情景,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所学知识,这种有意义的和参与性的学习能刺激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创造性和评判性思维叫,是以后在临床实践中重要的素质。还可以分刁蛆讨论的方式自由学习,教师的职责是让学生自己来承担学习的责任,教师可以承担多种角色,如领导者、促进者、知识的资源者或小组的训练者等。小组的类型可根据学习的内容分为指导讨论小组、学术讨论小组、自由讨论小组、解答问题组等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进行积极、活跃、主动地发散思维、评判异己,取长补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同时培养合作精神,为日后与其他医务人员的协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4完善评价体系和手段,加强情感目标精神运动目标的评价
通过使用和研制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护士职业量表,从态度语的选择中,了解和判断学生对护理职业的信念、价值观、关心的焦点问题和发展理想等,从而指导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通过增加护理应用专业技能考试内容,达到技能目标的精确、连续、自然化,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能力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