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分析与管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财务预算、控制、分析与业绩评价概述
二、重要考点
【考点一】财务预算在全面预算体系中的地位
【例题】(单选题)总预算是指( )。
A.日常业务预算 B.销售预算
C.特种决策预算 D.财务预算
【答案】D
【解析】总预算是指财务预算,其余预算则称为辅助预算或分预算。
【考点二】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
在考试中,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共介绍了三对,六种方法。每对方法中的两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第一对: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
第二对: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第三对: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
每对预算中的后一种方法往往是对前种方法的改进,即后一种方法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克服前一种方法的主要缺点。因此,考点一般集中在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方面。
【例题】(判断题)弹性利润预算的百分比法适用于多品种经营的企业,而因素法适用于单一品种或采用分算法处理固定成本的多品种经营的企业。
【答案】√
【考点三】日常业务预算的编制
编制日常业务预算要搞清楚预算表中每一项数据的来源。看懂例题和各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起点是销售预算。
销售――生产量――材料――税金及附加――人工――制造费用――产品成本――期末存货――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经营决策――投资决策
【考点四】现金预算
现金预算就是将现金的流入量与现金的流出量的差额计算出来,进而通过协调资金的运用和筹措来调整资金的余缺,使资金量既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又能使现金持有量得到控制。
【例题】某公司当月销售当月收现60%,下月收现30%,剩余10%再下月收现。该公司2005年年初应收账款余额为零,2005年1-4月份预计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和400万元,分别计算2005年3月31日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项目金额和2005年3月的销售现金流入金额。
【答案】140万元、250万元
【解析】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项目金额和销售现金流入的确定。
3月31日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项目金额=200×10%+300×40%=140(万元)
3月的销售现金流入=100×10%+200×30%+300×60%=250(万元)
【考点五】内部控制(2007年调整和新增内容)
1.内部控制的含义与目标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的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战略;(2)经营的效率和效果;(3)财务会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4)资产的安全完整;(5)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2.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和监督检查。
3.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和信息技术控制等。
【例题】(多选题)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包括()。
A.会计系统控制B.信息技术控制
C.分工控制D.授权控制
【答案】ABCD
【考点六】责任中心财务控制
1.重点掌握各责任中心的含义与特征,掌握各责任中心的考核指标:
(1)成本中心考核可控成本,考核指标是成本(费用)的变动额和变动率。
(2)利润中心的考核指标包含四个:
①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
②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
③利润中心可控利润总额;
④公司利润总额。
(3)投资中心考核指标包括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两个指标。
2.内部转移价格、内部结算、责任成本的内部结转
内部转移价格是指企业内部责任中心之间进行内部结算和责任转移时采用的价格标准;
内部结算是各责任中心以内部转移价格为依据清偿相互提品或劳务而产生的债权债务;
责任成本的内部结转是将责任中心发生的损失结转给应当承担该责任的责任中心。
【考点七】成本控制(2007年新增内容)
1.广义成本控制与狭义成本控制的区别:狭义成本控制仅指对生产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而广义成本控制包括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成本控制。
2.标准成本的计算包括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同时编制单位标准成本卡。
3.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都包括两部分:一是用量差异;二是价格差异。所不同的是差异的名称不同,直接材料的两个差异称为用量差异和价格差异;直接人工的两个差异称为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称为效率差异和耗费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有所不同,通常分为两差异法和三差异法。
【例题】(单选题)下列成本差异中,属于生产部门责任的有()。
A.直接材料用量差异B.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C.工资率差异 D.综合差异
【答案】A
【考点八】成本控制的其他方法
成本控制的其他方法包括作业成本法、质量成本控制、使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和利用ERP进行成本控制等方法。这一部分是今年新增内容,主要是客观题。
1.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费用和直接费用都视为产品消耗作业而付出的代价,直接费用按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即根据成本形成的动因来分配。
2.质量成本控制
质量成本控制着重注意质量成本的构成:预防和检验成本、损失成本以及两部分成本所包括的项目。预防和检验成本属于不可避免成本,损失成本属于可避免成本。
【例题】(多选题)在质量成本控制中,属于不可避免的成本项目包括()。
A.人员培训费用B.新产品评审费用
C.事故分析处理费用D.产品检验费用
【答案】ABD
【考点九】财务分析的意义、内容及局限性
1.意义
(1)是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
(2)是挖掘潜力、改进工作、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
(3)是合理实施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
2.内容
(1)投资人重视企业的获利能力;
(2)债权人重视企业的偿债能力;
(3)经营者注重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4)政府因身份不同而有不同的关注点。
3.局限性
(1)资料来源的局限性;
(2)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3)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考点十】财务分析指标
1.偿债能力指标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这三个指标均为时点指标,计算时一定要明确所计算的时点。三个指标的分母都是流动负债,同时它们又都是正指标,即越大越好,但也不是无限大。国际通常认为流动比率的下限为1,流动比率为2较为适当;速动比率等于1较为恰当,小于1的企业将面临很大的偿债风险;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越大,越能保证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过大则说明企业流动资金利用不够充分。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或有负债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和带息负债比率。除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外,其余四个指标均是时点指标,同时又是反指标,即指标越低越好,越低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为50%较为适当;而已获利息倍数时期为正指标,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指标为3较为适当。
2.运营能力指标
(1)人力资源运营能力指标是出客观题的点。
(2)生产资料运营能力指标是考试的重点。
除存货周转率外,其余四项周转次数的分子均为营业收入,存货周转次数的分子为营业成本。分母的共同点在于:应收账款周转次数的分母是平均应收账款、存货是平均存货余额、流动资产是平均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是平均固定资产、总资产是平均总资产。均为各自的平均值。
其他资产质量指标:不良资产比率,这是今年新增的指标。
3.获利能力指标
技术投入比率
【考点十一】业绩评价
业绩评价包含两个部分:财务业绩的定量评价和管理业绩的定性评价。
1.财务业绩的定量评价
财务业绩的定量评价是对企业一定时期获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分析。
评价指标包括:获利能力指标、资产质量(营运能力)指标、债务风险(偿债能力)指标和经营增长(发展能力)指标。
2.管理业绩的定性评价
管理业绩的定性评价是对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行定性分析和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战略管理评价、发展创新评价、经营决策评价、风险控制评价、基础管理评价、人力资源评价、行业影响评价和社会贡献评价。
三、难点分析
【难点一】投资利润率与剩余收益
投资利润率=利润/投资额
剩余收益=利润-投资额×预期的最低投资报酬率
两个指标各有其特点,但以剩余收益作为评价指标可以保持各投资中心获利指标与公司总的获利目标达成一致。
【难点二】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总公式:
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总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这一公式是在比较实际产量的实际耗费与实际产量的标准耗费的差值,即总的差异。
1.两差异法
将总差异分解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替代原则:每次只能替代一个因素,每次替代是在上次替代的基础上进行的。
计算原理:
预算部门是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容制度对于组织机构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促进组织机构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对于组织机构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目的主要是:一是,保证组织机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二是,减轻组织结构中财政预算部门的工作压力。因此,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有利于提高财政预算部门的工作效率,促进组织机构的良性发展。
1 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也需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完善的财务部门内控制度既保证了财务部门信息的客观真实性,又提高了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一项措施。由此,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对于组织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内控意识薄弱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单位都加强了自身的财务管理。目前,我国组织机构大多仍存在财务内控意识薄弱的问题,这影响了组织结构财务管理的有效进行。很多组织机构的财务部门领导以及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的重要性缺乏了解,对财务部门的体系结构的认识也非常模糊,他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部门的事业发展上,轻视了内部发展,这严重影响了组织机构的整体工作效率,易导致组织机构财务信息不真实的问题。内控制度是预算部门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预算部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总之,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对组织机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内控机制不健全
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执行依据就是内部各项管理机制[1]。健全的内控能够机制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当前,我国很多组织机构都都没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很多组织机构的领导缺乏对内控机制的了解,对其重要性更是缺乏认识,以及组织机构内部人员组成结构不合理,时常出现人员的缺位等现象,这更影响了我国很多组织机构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完善度。
2.3 岗位分工不合理
由于我国很多组织机构的预算部门大多编制名额有限,因此,预算部门的岗位人员非常紧缺,很多组织结构的预算部门一岗多位,一人多职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预算部门的工作压力,降低了预算部门的工作效率,影响了组织机构的正常作业。
2.4 内控制度不完善
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针对企业,但其基本理念、原则、方法也同样适用于预算部门[2]。目前,我国很多组织机构的预算部门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大多是以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凭经验或者部门惯例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 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措施
3.1 强化内控意识
内控意识是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前提条件,组织机构应该强化预算部门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增强员工对内控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切实提高内控意识。
组织结构的管理者在预算部门具有导向作用,他们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预算部门工作人员对内控制度的态度,因此,领导者应提高财务管理的内控,增强自身的管理水平,在部门发挥明确的导向作用,引导部门工作人员增强对内控制度的认识,遵循组织的规章制度,做好财务监管工作。
3.2 严格遵循内控制度原则
合法性与合理性。指组织机构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并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内控制度。
针对性。指组织机构应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针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制定有效的内控制度。
贯彻性。指组织机构一旦确定了内控制度,就必须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不可朝令夕改,保持工作的连贯性与严肃性。
适应性。指财务内部控制应根据部门的发展及变化及时更新、调整和补充合理的内控制度,使企业更好更高效的发展[3]。
3.3 完善内控制度
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应该与时俱进,根据部门实际发展状况,以及整个社会客条件,适时调整制度,不断完善制度,从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组织机构应该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定期或者不定的对部门内控制度进行效能检验,以及时发现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完善,从而确保预算部门内控制度充分发展[4]。在发现预算部门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时,组织机构应充分发挥预算部门内控制度的价值和作用,从而保证组织机构的良性发展。
3.4 实现岗位的合理分工
针对目前很多组织机构出现岗位分工不合理,一人多职、一岗多位等现象,组织机构应对预算部门互补相容的职务进行职务分离,根据按职位的不同,安排合适的工作人员,从而实现人员的合理分工,人尽其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组织机构的良性发展。
3.5 提高内控人员的整体素质
人力资源是组织机构的重要资源,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主要是由人去执行,内控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能否有效地实施,因此,组织机构的领导者应切实做好内控人员的选用和培养。内控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而且熟悉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组织机构的内部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应加强对内控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为他们注入新观念,从而提高内控人员的整体素质,更好的管理财务部门的内部制度。
4 结语
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组织机构能否健康、持续的发展。组织机构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调整、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保证内控制度能够规范运行,进而实现组织机构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湘凌.关于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2(2):227.
[2]易凡炀.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思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3):142.
[3]王保亭.浅议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思考[J].商,2012(8):72.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一、引言
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是为了更好的规范企业的各种行为,促使企业平稳发展,通过一套统一、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从内部控制五要素上来看,归纳起来为内部环境是基础、风险评估是依据、控制活动是手段、信息沟通是载体、内部监督是保证。
二、基于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分析企业的内部控制及风险
基于“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框架理论,围绕内部控制五要素展开分析和讨论。
1.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构成企业的一项基本要素,内部环境规定了企业的纪律与结构,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塑造企业文化氛围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是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控制环境包括治理结构框架、组织机构设置、员工的诚信和道德观、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等内容。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依据。风险评估评的目的是:管理层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管理。通过风险应对策略实施内部控制。关键在于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管理机制、风险分析和应对等。
第一,目标设定。资金的合理使用是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目标,为保证企业的资金得到充分的使用,减少流失及浪费,有效遏制,重点把握影响企业经营目标或涉及金额巨大的项目,将其作为高风险目标进行控制。
第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基于对风险程度的高低进行合理的认定。企业识别内部风险,一般关注人力资源因素;企业的组织机构、经营方式等管理因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自主创新因素等。通过企业各项指标的分析更好地识别风险,从而更好地防范风险。
第三,风险分析及应对。当企业承担的项目存在风险时,首先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根据风险的高低进行风险等级认定。考虑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应对风险。因此建立科学的决策机构和科学的决策程序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
3.内部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体系的中心环节是控制活动。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高效的控制活动主要研究资金支出管理与控制,突出费用的过程控制。应将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资金使用过程管理的内部控制、决算管理内部控制三个部分紧密联系,突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
4.信息与沟通
首先确保搜集企业经济活动资料的真实及完整性,进而将这些信息更好地应用于企业,加强信息的沟通。良好的信息与沟通是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的先决条件。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是会计信息的披露,通过收集各种决策和与内部控制有用的内部、外部信息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通过信息的搜集并根据高效的自身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5.监督检查
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管理系统,监督检查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关键环节。要确保内部控制顺利进行必须有专人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估。对于企业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通过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形成书面报告,并在报告中揭示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内部监督形成的报告应当有畅通的报告渠道,确保发现的重要问题能及时送达管理层,建立纠正改进机制,充分发挥内部监督效力。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第一,加强财务监督,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严格实践制定的财务制度,在摸索中求成长,只有不断推敲,不断实践才能印证真理。
第二,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增强财务管理能力。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通过岗前认知与岗前培训增加财务人员对业务掌握的熟练程度,完善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及早成为复合型会计人才。
第三,加强预算管理控制,提高财务核算质量。企业应根据各部门所制定的年度支出预算,积极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以保证各部门运行及经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质量,合理使用辅助账表,严格控制“前紧后松,前松后紧”现象。同时,进一步研究、讨论如何加强预算管理控制方案。
第四,加强信息的交流与沟通。首先,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员工使用信息时做到信息前后一致;其次,建立并完善高效的交流渠道,使员工不仅能够理解当前的政策还要确保信息及时传达相关人员;最后,同事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完善内部控制的缺陷。
四、结束语
企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因此,要增强业务人员的管理能力、监督能力、审查能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根据企业目标和职能任务,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企业应综合利用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马正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J].财会通讯,2008(10):28-29.
【关键词】风险管理;问题;控制
财务管理已成为企业重要职能,可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在市场竞争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和过程与预期出现差异,这种差异就是财务管理的风险所在。当前仍有许多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缺乏深入的了解,也没有相应的风险预控措施,这也是导致企业管理混乱,企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企业的财务管理比较混乱,虚假会计信息泛滥,财务管理人员责任心缺失,企业内部管理失控等现象层出不穷。企业内部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内部控制基础十分薄弱。企业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监督制度,有的企业甚至根本没有内部控制意识,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即使有些企业建立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和内部风险控制的制度,但是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中存在种种问题。
(一)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许多企业没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在管理上存在着许多漏洞。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各部门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企业缺少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应对制度,导致企业发生风险时相关的财务人员不能很好的应对,进而给企业造成更大的财务损失。
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完善,内控机构未建立。岗位、部门、上下之间缺乏监督制约机制,财务管理人员未按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致使财务相关的制度流于形式,财务管理责任不明确,工作人员之间互相推脱,对旧的制度章程不严格执行,对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致使财务管理制度严重滞后于当前业务的发展。
(二)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较差,专业素质较低
当前许多企业对其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对财务制度的执行力度缺乏应有的监督,这就导致财务管理人员恶意违规,甚至铤而走险,出现了贪污挪用、营私舞弊、等种种不良现象,不但给企业财务造成了较大的风险,也给企业的信誉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还有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基本按照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操作,但是缺乏较强的责任心,在工作时不能够全神贯注地进行,这就会导致工作中出现差错,把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财务风险给扩大了。另外还有些人保密意识较差,也会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业务素质低,风险识别能力差造成的。
二、如何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做好控制
(一)规范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完善财务风险识别系统
风险控制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为了减低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应该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规范体系。审计制度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因此,要不断的完善企业的审计制度,对审计人员的选用务必要慎重,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使企业内部审计真正起到监督和保护企业资产的作用。并且还要建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整个企业内部要实行统一的财务制度控制,通过一系列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使财务工作人员有法可依,在工作的时候严格依照制度认真执行,从源头上降低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风险。
除了制度上的保障之外,还要对企业的整体资产进行定期的测评,无论是企业的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产,都是企业资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可以直接反映出企业的最初的资本和现在的经营情况,还可以根据当前的资产情况来对企业以后的发展趋势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可以说,企业的资产测评是企业发展情况的展示,也是发现企业当前财产漏洞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通过资产的测评,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从而采取相应的防范应对措施。
另外,还要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识别和预警系统进行完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业务和流程的特殊情况,并结合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识别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管理风险,对企业做出可靠预警提示。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对当前财务的处理流程进行观察和调查,检查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还可以根据当前调查的一些指标和企业现有的一些经营和管理情况的报告来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合理的识别与辨认。
(二)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做好监督控制工作
仅仅有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对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根据成本和效益匹配的原则设置好企业内部流程和职责,做好内部控制的相互稽核及监督。加强对一旦发现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可以进行及时的上报和纠正,对相关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惩罚,责任的明确可以避免互相推诿的现象,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控制需要具体得数据和资料的支持,企业应该加强对财务档案和相关资料的管理工作,做好留底工作,及时建立好数据和档案整合平台,并做到能够及时有效的提取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和档案,对比较重要的材料进行单独的保管,对其它资料进行分类保存以方便查找和核对。企业要学会利用现代的先进的网络技术来对财务相关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一方面提高了资料保存的全面性,另一方面提高了企业查找资料的效率,比较方便和快捷,对资料的掌握也比较准确。企业需要在平时工作时能够及时监控数据的异常,并调取相关的数据和档案进行分析,结合当前的市场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财务管理风险。
(三)加强对财务风险的事前防范
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还要做好事前防范的工作,财务管理的风险最主要还是源于人的行为,因此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规避和控制财务管理的风险。财务的管理人员不要独断专行,要汲取一线工作人员的意见,认真倾听,对过去数据和将来的预测数据以及数据来源和准确性进行认真的分析,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结合国际市场价格和未来走势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这样才能降低决策失误的概率,在判断准确的基础上做好风险的防范工作。
(四)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增强其风险意识
财务工作人员是企业财务工作的直接操控者,他们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应该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进行适当水平的培训和能力提升,并加强对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不断地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断向公司内人员灌输风险和危机意识,增强其责任心,使其意识到自身的职责的重要性,认真工作,端正态度,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结束语
总之,要想在不断变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就必须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制,加强风险管理,增强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做好有效的管理和把控。
参考文献:
[1]朱荣恩,贺欣.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J].审计研究.2003
全面预算是公司在一定的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或一个既定期间内)各项业务活动、财务表现等方面的总体预测。它包括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管理层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公司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适时制定出强有力的经营应对策略。
关键词:
预算;编制;控制;分析考核
一、概要
全面预算编制是公司计划的重要环节.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在于以一系列的预算、控制、协调、考核为手段,管理公司经营活动全过程,最终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对公司而言,预算反映了公司在一段时间内经营活动的安排及资源配置状况.预算包括财务、客户、员工学习成长、内部流程等等很多的指标。牵扯到整个公司的各个中心、每个部门,方方面面:预算编制的起点应是从上述指标分解出来的明细指标,并形成“谁干事、谁花钱、谁编制预算,谁管事、管什么事、管什么预算”的责任网络。即: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绩效挂钩,循环提升。以此构成了公司的动态运营模型,能够从微观到宏观,从更全面的角度来描述战略,并从预算的角度去观察战略实现、调整策略,使战略落地。
二、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
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成员由三部分组成:
1.公司的预算管理决策机构,一般由公司的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担任.主要职责为:拟定年度经营目标和预算政策,并根据预算政策决定预算方针;对各级预算主体上报的预算进行修正、审核与审批;组织实施已批准的预算,监控、检查、考核预算。
2.公司预算管理的日常工作机构,一般由公司的财务部门担任,主要职责为:在预算初期,具体指导及组织各部门的预算编制,初审各部门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控制,协调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及权限范围内审批预算外支出;预算执行完毕后,分析和考核各部门的预算情况,按要求及时形成预算执行反馈和差异分析进行报告。3.公司预算的执行单位-由公司各分部或责任中心组成,主要职责为:提出本分部或中心总预算草案。依据公司的战略目标及市场情况,确定本分部或中心的预算指标。预算启动后,要使本分部或中心活动严格按预算的规定执行,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上报,对执行结果负责。
三、预算的编制
预算编制应围绕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展开,为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服务,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要抓住重点,突出重点,即重要的指标涉及的部门、人员,要重点编制,对公司经营管理有重大影响的预算部分要重点编制。预算编制要采取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公司的全面预算编制包括公司的运营运算及财务运算。运营预算主要指标为:(1)销售预算及成本利润预算等。编制销售预算时,依据历史销售趋势,资料数据及当前的市场情况及竞争情况,对预算期的销售有个准确的预测,制订销售目标,销售目标必须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不可过高或过低。成本费用和利润目标也需要选择适当。(2)公司费用管理政策:办公费、租赁费、职工薪酬等有着较为明确的依据的常规性费用,应以历史数据及后期市场行情、合同为依据,进行预算;会议费、差旅费、交通费、职工培训费等非常规性费用,应以公司全年工作计划作为预算的依据;一些以销售量为依据,直接支持市场的费用,应以合理的费用率为预算标准。(3)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政策、公司资本运营政策(如证券市场的投资)等。预算编制的主要财务指标及说明:(1)预算年度收入及成本发生情况(销售预算、销售成本预算),年度的销售收入预算主要有预计的销售数量及预计的销售价格;根据销售数据,结合生产能力及仓储条件,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人员的调配及生产进度,编制生产预算、直接材料及人工预算、制造费用的预算,对以上的预算进行汇总,就形成了产品销售成本的预算,销售成本预算包括总成本及产品的单位成本。(2)预算年度内期间费用发生情况(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销售费用预算要根据公司的销售状况,分品种、地区对以前的历史数据分析,根据市场情况对预算期的市场进行预测,制定合理的费用率进行预算;管理费用预算依据公司的规模及扩张情况,进行预算,预算时需要注意:占费用总额比重大的、影响大的重点费用需要重点说明,重点分析。(3)预算年度内预计公司资产和负债规模及结构、可实现的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的指标,以及与上年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原因,即预算财务报表的编制。公司预计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公司对财务数据综合性的预算,是在销售预算、成本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等的编制基础上汇总编制的,它是整个公司预算财务情况汇总说明。(4)其他需要说明的财务指标。
四、预算的控制与分析
做好预算后,控制和分析就尤为重要了,公司要建立相应的预算考核制度,使公司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紧密结合,不能重编制、轻执行,使预算仅限于形式。公司要加强预算的过程控制,抓住预算管理重点,严格管理预算的重点项目,有的放矢。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需要分中心、分部门、分项目进行控制,要遵循总额控制和单项控制、绝对数控制和相对数控制、刚性控制和柔性控制、业务控制和财务控制相结合等原则,以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要严格把控投入与产出比例,特别注意各预算单位费用与收入的配比关系,对收入和费用等相关项目进行关联考察,控制、使费用的增长不能过过高于收入的增长。
五、预算的考核与激励
预算既是预测工具,又是控制工具。预算一旦确定不能随意更改,要与考核联系在一起。要公司中人人都为达成个人、部门、中心、公司的目标而努力,公司要公平的衡量每个中心、每个部门、每个人的绩效,且适时、适当的给予奖励,确保公司的向心力与永续经营,以营造公司及员工的双赢环境。预算的激励需要和绩效考核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公司的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参与进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使公司中人人都为达成个人、部门、中心、公司的目标而努力,最终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六、其他注意事项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避免出现目标置换问题,即以责任部门预算目标取代公司总目标。要使预算指标与公司目标(战略)之间具有直接明确的联系,使各责任部门能够看到自身行为对公司目标的影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长胜.公司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在高等院校逐步完善和发展过程中,需要运用资金进行教学设施、教学环境、师资队伍、学校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投入,而且财务工作是整个院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影响着学校的资源配置。在其内部财务工作中,应该加强管理,但是目前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因此,要加强内部财务控制的完善措施。
二、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的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内部控制意识
经济环境日息万变,但是在部分高校中,仍然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财务工作内部控制过程中沿用陈旧的经验,不能与时俱进,改变方法应对变化多端的环境。在财务工作内部控制方法和观念上,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地更新,认识不到其重要作用,将财务管理工作看作是资金的核算和管理,认识不到财务工作对高校运转的重要作用。一部分财务工作人员认为自身的工作是形式化的,不能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对自身的工作义务不能很好地完成,导致财务工作的内部控制不到位[1]。
(二)内部控制活动范围狭窄
部分高校的财务工作内部控制范围过分狭窄,不够全面。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制度进行控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效果。财务工作不仅仅是简单地财务清算,其与高校其他工作有紧密的联系,应该积极发挥财务工作的额内部控制作用,让其带动其他工作的完善。比如当前高校的财务分配更多地是在学校的教育设施、师资力量建设上,对学校文化建设上的投入较少,这就影响了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促进其积极进行文化建设活动,这就缺少了对校园建设的促进、调节作用。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认识不到非财务性的隐性指标,脱离了学校的最终发展目的。对学校财务资金管理的过程中,不能深入地挖掘深层次的信息,比如学校加大了教育设施的投入,但是财务管理人员往往忽视了教育设施质量和数量的管理,这就造成了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内部控制缺乏监督
在高校财务工作中,没有强有力的监督体系,这就不能有效地监督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作为学校,在教育活动上投入更多的关注,忽视了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如果财务工作没有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活动,通常不会被过多地注意。很多高校财务管人员在工作中态度不认真,不能根据新形势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工作中依旧沿用陈旧的工作方法,严重影响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进步[2]。同时,在财务工作中,其涵盖的范围较小,不能涵盖到学校财务的方方面面,比如对院系开支、班级开支的很多费用不能进行监督和管控。此外,对于财务工作的外部监督通常是形式化的,在实际工作中不能起到实际作用,和内部监督脱离关系,不能相互协调。在社会上对高校财务工作的监督部门,在工作缺乏执行力,而且缺乏统一的监督标准,监督体系比较松散。
(四)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高校财务工作在高校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当前高校的发展更加繁荣,全社会非常关注高校教育发展,内部的财务工作必须为其发展做好强大的后盾和支撑。但是现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中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没有完险评估体系,在工作中造成了很多财务隐患。有些学校在建设过程中不能把资金合理地分配,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建设,对资金管理和运用缺乏正确的规范,导致在各种教育活动、师资建设中缺乏足够的资金,造成了一定的资金风险。
三、强化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方法
(一)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强化内部控制意识。这主要是针对于高校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而言的。高校管理人员在做出决策和指示的过程中,要认识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内控意识。财务工作人员也应该认识到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强化财务内控意识。作为学校的管理人员,要重视财务学习,强化自身的财务内部控制素养,形成争取额的财务管理意识,在决策工作中融入内控意识,提升财务工作的地位。财务人员应该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更新和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意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重要使命[3]。
(二)扩大内部控制活动范围
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应该扩大控制活动范围,保证学校资金的同时,让资金投入发挥最有效的作用,让其在学校发展的各项活动中发挥实际作用。财务工作不仅仅是进行简单地资金核算,而是要延伸到高校建设的很多方面,报货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对财务工作的内部控制,对各项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要对资金的流动进行规范的审核,任何资金的流动都要经过规范的程序,不能出现私自挪用或批用现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要对资金的去向,来源做好记录。
(三)创建监督体系
为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建立严密的监督体系,严格把控财务工作的程序。首先要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通过对财务的审计工作监督内控工作,对其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或纰漏,要及时地发现、指明,采取措施,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加强外部监督作用,来自国家政府和社会的监督与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其能够补足内部监督工作的不足。只有内外监督联合起来,才能在财务工作中发挥强大的监督作用。对财务工作的监督体系一定是规范的、科学的,而且有标准的评价原则,这样在评价过程中才能保证公正和客观,通过对其评价,才能促进其不断地完善和改进[4]。
(四)加强风险评估
在高校各种活动中,财务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因此要加强风险评估,减少在投资、管理、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保证资金的正常使用。高校要做好财务预算工作,认清潜在的财务风险,做好资金的使用规划,防止后期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在投资过程中,对投资项目做认真的了解,不能盲目投资。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也要将筹资项目的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这样能够避免一切潜在的财务风险,在运营过程中减少损失,让财务管理内控工作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一)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陈汉文等(2008)认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为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或水平。《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2010)认为内部控制有效性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能够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度。国外学者更多的是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Krishnan(2005)认为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程度越强,具备专业背景的专业委员人数越多,公司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概率越低。Ge等(2005)发现,企业规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显著正相关。Doyle(2006)认为拥有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公司其存在实质性漏洞的可能越小。Franklin(2007)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内部控制呈负相关。国内学者也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吴益兵等(2009)认为控股股东性质、股权集中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等指标会影响内部控制质量水平。张颖等(201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发展阶段、资产规模、财务状况、管理的集权化程度、企业文化以及管理层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是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的重要因素。李颖琦等(2012)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在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时,引入非国有制衡股东能达到较优的内部控制状态。刘启亮等(2012)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产权性质与地区制度环境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发现与中央政府控制的公司相比,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相对较差;而上市公司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就越高。
(二)财务风险及其判别 企业财务风险这个概念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有学者认为,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上的不确定性(向德伟,1994)。而也有学者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周春生,2006)。这种定义也被称作是狭义的财务风险。本文对财务风险的定义采用狭义。在探讨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的概念之后,需要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企业财务风险的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Ohlson(1980)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变现能力显著影响公司破产概率。很多学者发现,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相关性(Murphy,1985;Coughlan and Schmidt,1985;Jin,2002;Kaplan,2004)。Stein(2003)认为企业增长速度与破产风险有密切关系。Srinivasan(2005)认为如果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将会降低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国内的学者章之旺等(2006)研究发现公司财务特征、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等是企业财务困境的影响因素。崔学刚等(2007)研究发现企业超速增长显著地增大了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施平(2010)通过研究却发现,企业增长率与财务风险之间是负相关。于富生等(2008)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影响。高雷等(2011)通过研究发现在不同的规模下,管理层薪酬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有所差别,小型企业管理层薪酬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要比规模较大的企业影响大。除了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学者们还重点研究了究竟该如何来评判或者说测度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陈静(1999)和张玲(2000)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提出了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模型。向德伟(2002)则运用Z记分法,选取沪、深8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Z记分法对中国上市公司仍然适用。而考虑到Z计分模型一方面没有考虑现金流情况,一方面样本量较小,周首华、杨济华、王平(1996)在Z计分数模型基础上进行大量样本采集,建立了F分数模型,弥补了Z计分数模型的不足。李秉成等(2005)则提出把“A记分”法用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建立了“A记分法”分析模型。吴世农等(2001)则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Logistic 预测模型的准确度最高。胡锦明等(2009)以 2003年~200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神经网络模型在模型判别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其他模型。而任惠光等(2007)以2002~200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从各模型的拟合优度来看,Logit模型的拟合优度好于类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优度。
(三)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风险 目前,研究二者关系特别是通过实证或者案例的方式研究的文献非常有限。Ashbaugh—Skaife(2008)通过研究发现,在对其他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的前提下,内部控制有缺陷的公司的特有风险非常高。李万福等(2010)研究发现,内控信息披露能减少企业因过度投资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梅丹等(201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财务舞弊的发生负相关。袁晓波(2010)通过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影响;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与财务风险存在显著的相关性。Michael K等(2011)通过对保险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传统风险管理(TRM)能力的提升与企业价值之间有正向关系。但是那些获得较高地全面风险管理(ERM)评级的企业,其价值并没有获得额外的增加。
二、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1)青岛啤酒: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啤酒制造、酒技术研发等,目前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其实际控制人为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而青岛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的唯一股东。(2)五粮液: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酒厂有限公司独家发起,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主营酒类及相关辅助产品的生产销售。其控股股东为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五粮液品牌价值在200强中名列第二。(3)洋河股份: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系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洋河集团作为主要发起人,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营业务为洋河系列白酒的生产、加工、销售。公司是全国酿酒行业百名先进企业。江苏洋河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而宿迁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又是江苏洋河集团有限公司的唯一股东。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本文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指标采用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的《中国上市公司2011年内部控制指数》。同时参考李颖琦等(2012)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进行评价(见表1)。
2011年根据内控指数得分,青岛啤酒、五粮液和洋河股份的内控指数分别为957.94、895.24、718.75。根据有关具体事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青岛啤酒无论是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还是从重大关联交易和重大诉讼看,其内部控制有效性确实最好。其按时了经过审计的内控报告,并且获得了标准无保留意见。且公司不存在损害公司利益的关联交易,也不存在重大的诉讼违规处罚事项。同时,也没有进行内部控制整改。而五粮液公司去年没有经过审计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虽然其公司规模和业绩都很好,但是内控指数得分与同行业、同规模的茅台公司相比差距较大(茅台公司内控指数得分963)。而洋河股份在去年的内部控制自查中发现了问题,并针对发现问题制定了整改计划。洋河股份表示以后将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使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得到提高。
(三)其他变量控制 在进行案例对比分析时,为了使得结果比较相对合理、可比,需要控制一些因素的影响。本文考察的是内部控制有效性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而财务风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中有些因素又会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需要重点控制这些因素的影响。为了达到控制其他变量的目的,本文首先选择的是同行业的公司,增加了可比性。虽然三家公司的资产规模有所差异,但不是特别重大,资产规模因素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通过分析发现,三家公司在企业文化、公司治理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在股权结构上都是国有控制,一股独大,股权结构一致。
(四)财务风险程度——基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解释 为了测度企业财务状况并便于比较,在对三家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测度的时候采用的是经过改进而更加符合我国上市公司情况的Z计分模型(张玲,2000)。模型如下:
其中:Xl为资产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X2为营运资金占总资产比率 (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3为总资产净利润率 (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X4为留存收益占资产总额比率(留存收益/资产总额);Z值为正指标,一般认为Z值大于0.9就是财务安全公司,越大财务状况越好。而Z值小于0.5的公司被判为财务危机公司。在0.5~0.9之间为非财务危机公司
在内控指数上的得分青岛啤酒和五粮液高于洋河股份,而在进行Z值测试时得出的结论却相反——洋河股份的得分最高,五粮液次之,青岛啤酒最差。本文所采用的案例公司其Z值得分都在0.9以上,即这些公司本身财务状况稳定,属于财务安全公司。研究发现,对这些本身不存在财务危机、财务状况很稳定的公司而言,内部控制的持续完善并没有改善其财务状况。也即在该种情形下,内部控制有效程度高的公司,其财务状况并没相应的最佳。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虽然内部控制的缺陷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但是当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达到某个水平后,继续完善内部控制——例如引入全面风险管理,并不会再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即内控控制的有效性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改善只是在某个阶段起作用。如果超过特定阶段,企业想继续改善财务状况、降低财务风险,就需要在其他方面进行改善和努力,而不再是内部控制的问题。Michael K等(2011)的实证研究也支撑了这一点。他们发现,传统风险管理(TRM)能力的提升与企业价值之间有正向关系。但是企业在传统风险管理之后继续完善风险管理,实施全面风险管理(ERM),企业的价值并没有获得额外的增加。结合已有的文献和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的研究发现,可以用一个图示来表明这个问题,如图1所示。
(五)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更换了测度企业财务状况的模型,即采用考虑了现金流情况的F模型(周首华等1996)进行测度。F模型如下:
其中:X1为营运资金比总资产比率(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为留存收益比资产总额(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总负债;X4权益市价比债务账面价值;X5=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总资产;
该模型的其临界点为0.0274,若 F 分数低于 0.0274,则将被预测为破产公司;若 F 分数高于 0.0274,则公司将被预测为继续生存公司。此数值上下0.0775 内为不确定区域。
经过更换财务状况的测度模型进行测试可以发现,青岛啤酒的得分仍然最低,而洋河股份得分仍然最高。检验结果与Z值模型一致,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三、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对本身不存在财务危机、财务状况很稳定的公司而言,内部控制的持续完善并没有改善其财务状况。对于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本文经过分析认为,内控控制的有效性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改善只是在某个阶段起作用。如果超过特定阶段,企业想继续改善财务状况,降低财务风险就需要在其他方面进行改善和努力,而不再是内部控制的问题。本文只是基于某个特定行业的三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一些参考性的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普适性尚未知。随着我国内部控制指数的公布以及指数数据的不断完善,未来将逐步有条件对该问题进行大样本的实证研究,来验证本文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
关键词:企业 内控管理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经营管理面对很多问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提升自身管理能力是关键所在。考虑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以及其他问题,在具体管理阶段要做好内部管理工作,强化企业防范财务风险能力,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四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比较多,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摆在财务人员面前的难题。
一、企业内控管理概述
在企业整体管理过程中,整体影响因素比较多,内控管理作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保证企业财产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内控管理阶段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规范管理制度,对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详细包括:环境管理、风险评估管理、信息沟通管理等方面。
在具体管理阶段做好内控管理有助于企业实现升级发展,企业会计信息比较多,各类考核资料丰富,针对资料的复杂性,只有做好内控管理工作,才能实现信息的对应化处理。在内控管理过程中,企业将相关责任划分到个人身上,能保证各项工作程序的完整性和有序性。此外企业涉及到经营活动和生产活动比较多,详细包括:资金管理、物资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只有具备完善的内控管理系统,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企业内控管理的有效落实有助于企业方针的顺利实现,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保证。
二、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现状
企业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对于企业整体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管理阶段,由于影响因素比较多,后续管理阶段存在部分问题,直接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以下将对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现状进行分析。
(一)缺乏有效的控制制度
在企业整体控制和管理过程中,其本质是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以制度体系为支撑,按照制度管理形式的整体要求进行落实。但是在实践管理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存在风险评估难度大的现象,增加企业管理风险。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对制度体系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实践阶段存在组织架构不合理的现象,管理系统流于形式。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本职工作缺乏了解,认知度比较差,没有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和规章制度,导致执行结果和实际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内部控制制度形成虚设,内控管理会存在很多潜在的风险,对企业后续发展造成影响。
(二)监督管理不当
考虑到规章制度设立的具体要求,在财务体系后续设定过程中要从现状入手,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按照流程进行。在实践阶段由于束缚性因素比较多,没有按照执行原则进行,在执行阶段受到各种各样的阻力,企业风险比较大,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和事故发生几率不断提升。此外相关工作人员在对财务体系进行控制阶段,监督效果不尽人意,内部监督管理和审查功能不足。考虑到影响因素的特殊性,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必然导致内部监督和审查功能发挥不足。
(三)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企业管理人员在对企业管理认知方面有严格的要求,需要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但是部分管理人员的素质比较差,没有按照流程要求执行管理程序,忽视了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作用。很多企业在应付检查阶段实施内部控制,但是由于错误的执行观念,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作用的发挥。由于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不足,敏感度比较差,可能对形势做出错误的判断,给企业管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四)风险管理意识差
随着一体化发展机制的不断落实,企业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竞争机制的巨大作用,具备风险意识。但是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巨大作用,甚至存在风险意识淡薄的情况,如果内控人员对风险缺少有效的了解,则会增加企业管理风险,不可能使得内控管理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三、如何做好企业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
针对企业管理阶段存在的各类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工作,使其满足企业管理现状要求。以下将对如何做好企业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进行分析。
(一)构建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在发展阶段需要对内部控制引起重视,结合具体管理机制的要求进行落实。首先要合理控制股权,其企业股东行为进行约束,此外企业要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明确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权利和义务。在独立运营管理过程中,要对控制人的责任和义务进行了解,避免出现控股或者占据其他资源的现象。此外为了保证监事会独立运营,避免受到控股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适当增加小股东在监事会中的人数,扩大比例。其次要完善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以激励制度为例,当前企业发展中薪资激励的模式更多的是直接和短期效益,企业需要从股权利用现状入手,按照要求做好激励工作,让企业高管能对自身利益进行分析,保持效益的一致性。只有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风险评估系统对企业内控管理有重要的影响,在具体管理过程中需要从现状入手,按照管理要求进行落实。企业要明确管理岗位所需要的风险和职能,构建管理评估体系过程中,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引导,打造专业化管理团队。考虑到企业内控氛围的属性变化,要以风险防范系统为标准,将企业风险管理纳入到业绩考核中,明确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和方法,进而达到理想的应用优势。
有效的预警管理机制能实现对财务系统的预测和管理。企业需要从定性管理和定量分析的角度入手,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比较,此外可以应用分类管理模式,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由于企业管理阶段风险比较大,要制定对应的管理机制。此外企业管理人员要定期对企业的偿还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进行分析,考虑到企业指标的特殊要求,明确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财务风险比较多,在量化处理过程中,要制定相配套的应急机制,对企业意外突发财务状况进行管控,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三)加强信息监督和沟通
在财务风防范管理过程中,企业要发挥多种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保证风险防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控制活动相关环节分析阶段,要结合具体情况对流程进行调整。信息沟通对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风险控制阶段,要注重信息传递的畅通性,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落实。此外考虑到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对信息的具体要求,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发挥监督机制的最大化作用。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和内控管理关系,指出企业内控管理的特定对象是财务风险管控活动,是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财务健康的有效手段。
(四)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针对当前财务人员素质差的现象,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提升财务人员的管理能力。财务人员入职后对其进行详细的审核和培训,工作人员要在短时间内了解企业当前发展情况,对财务管理流程和手段有大致的了解。必要时可以开展财务讲座活动,对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和内控管理体系等进行教育和落实,此类活动的开展能提升工作人员对企业的了解,在后续工作中按照流程要求进行,降低工作差错发生几率。此外工作人员必须对信息流通体系和内部审计工作等进行了解,对企业负责,避免出现道德问题,必须自觉履行自身职责,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四、结束语
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针对当前内控管理和财务管理现状,需要管理人员引起重视,从现状入手,按照具体管理流程进行。此外要立足于企业当前发展现状,做好投资、运营和利益分配工作,掌握财务风险和内控管理间的关系,进而最大程度规避风险,设立企业独立审计部门或人员,有效监督企业管理层,对企业负责,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妙雪,张美丹,李红丹.关于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探析[J].财会学习,2016,18(13):48-49
[2]王爽,王志宇,张彤彤.探究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措施与风险防范[J].商场现代化,2015,Z1(01):210-211
[3]江瑶,屈红燕.关于企业财务管理、内控机制建设和风险防范分析[J].新经济,2016,21(13):14-15
[关键词]医院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是指医院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通过日常财务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财务内部控制是医院管理体系的重要部分,是确保财务记录真实可靠的关键。我国医院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仍有些问题需要提出与解决。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医院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发展现状,针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医院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 医院财务内部管理出现的问题
1.财务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力不够,预算理念较差
部分医院预算理念较差,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注重预算编制,而忽略了预算执行。医院把预算工作全部归咎于财务部门,预算编制、预算目标的确立和预算执行都由财务部负责,导致编制出来的预算只能满足财务部或其他相关部门的需要,忽略了整体和大局的需求。
医院预算编制的方法不合理,不科学。现在还有很多医院采用基数加增的方式编制预算,虽然这种编制方法比较简单,但是不符合规范、公平和透明的预算原则,不科学的预算方法会导致预算目标偏离实际。
2.医院财务内部管理反馈不规范
医院财务内部管理工作需要很多部门通力合作完成,但是在实际的医院财务管理运行当中,经常出现医院财务内部反馈不及时、不规范现象,给医院正常的财务工作带来消极影响。
3.财务内部管理部门自身监管薄弱
财务内部管理工作的进展需要财务工作者自身进行监管。但是受传统财务工作观念的影响,医院财务工作者只注重对医院财务计算核查方面的管理,缺少财务自身监管,财务工作者自身监管意识薄弱,未能起到真正的财务管理作用。
4.内部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
内部财务人员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忽视对财务的提前预测、过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分析总结。此外,还有一些领导忽视了财务内部管理在医院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缺乏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再加上医院财务人员存在学历和素质较低、沟通能力差等问题,这都会影响医院财务内部管理水平。
5.财务部门内部审计执行不力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出现问题,除了财务工作者自身监管意识薄弱外,还与财务部门内部审计执行不力有关。内部审计执行不力,很大程度上在于相关人员责任心太弱,未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医院财务内部管理策略
1.医院要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首先,医院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财务制度,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医院各项财经收支情况的监督;其次,要强化财务的计划、预测功能,科学地预计出资金的支出、收入和余额,准确的预计可带来更多的额外收益;同时,加强内部预算控制和管理,有相关人员组成预算委员会,加大对资金收支的控制管理。
2.强化内部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执行不力,很大程度上在于相关人员责任心太弱,未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改善医院财务内部管理工作,就要加强医院内部审计执行力度,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提高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努力做到财务理监督工作的公开透明。
3.规范医院财务内部管理反馈工作
在实际的医院财务内部管理运行当中,经常出现医院财务管理反馈不及时、不规范现象,给医院正常的财务工作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医院应加强财务内部管理反馈工作,力争将财务管理工作做到最好。
总结:
财务内部控制是医院管理体系的重要部分,是确保财务记录真实可靠的关键。加强医院财务内部管理,不仅可以为医院盈利,还可以使医院积累资金进行医疗设备更新,提高对病人的医疗质量与水平。我国医院在内部财务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仍有些问题需要提出与解决。医院财务部门应认真研究我国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发展现状,针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医院财务内部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高秋妍. 浅论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及财务分析的作用[J]. 财经界(学术版), 2011(05)
[2]蔡莉. 浅析医院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1(03)
[3]高亚超,高文所. 医院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J]. 中国集体经济,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