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体育训练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业余训练运动教学竞技科学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体育不仅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抓好学校体育,对于增强全民族素质,提高全民健身水平和我国整体运动技术水平至关重要。而竞技体育的发展,既依赖于先进的体育科学技术、又依赖于坚实的后备力量,前苏联、美国和前民主德国早就把发展竞技体育重心移向学校,组建和创办了很多少儿体校和课余训练中心,进行系统化、科学化训练,培养许多优秀体育尖子和奥运选手,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业余训练同样为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许多优秀运动员的坚实基础就开始于中小学的业余体育训练。近年来,我国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工作不断发展,它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而且也活跃了学校课余文化生活,有力的推动了学校群体活动的开展。因此,研究小学生竞技体育业余训练的特点,对于提高学校业余训练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基于此目的,我校以多年来开展小学生体育竞技业余训练为基点,从实际出发,以运动训练为参照,对小学生业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加以研究与总结,力图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参与学校竞技体育业余训练的所有我校学生和训练的教师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本文在研究中参阅了国内外版本的《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中有关论述,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和有关文件。
2、2、2访谈调查法。对部分学校体育教师,学生进行访谈。
2、2、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归类整理,进行了数据处理。
2、2、4总结经验。通过总结长期课余训练的实践、经验和他人的工作经验,比较各校有关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特点,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出目前我校竞技体育训练的特点。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作为我国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与一般专业运动训练比较具有共同点,但是由于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在训练的对象、任务、形式、性质上与一般运动训练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具有自己的特点。充分认识这些有利于我们探索和遵循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客观规律,以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具有教育性和基础性。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崇高的信念与理想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体育运动训练不仅对人的身体发展,而且对人的精神发展也产生很大影响。学校业余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动作教学和培养少年儿童在某专项充分发展身体能力的规律,能有效地解决一系列属于德育,意志培养,智育和美育内容的任务,对形成人良好的思想品德起到更为有效的社会作用。同时,业余体育训练作为培养竞技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总体上是进行基础训练。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主要以基础训练为主,重视发展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是为使学生在不同的专项上达到高水平的成绩,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他们的训练必须有相应的训练年限,不能一蹴而就,拔苗助长。此特点特别适合于小学学校业余体育训练。
3、2具有间断性和业余性
业余训练过程具有间断性是由于训练对象必须接受国家规定的学校教育所限制的。所受训的对象不同于脱产的专业运动员,其它课程学业的要求,学校其它工作的进行,必要的假期和其它因素的干扰,使业余训练不可能像专业运动员那样进行不间断的训练,这就决定了其训练过程的间断性。参加训练的学生是根据自愿原则,利用业余时间,在不影响完成学业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是区别于专业运动员训练的一个特点。同时,业余训练由于受到来自于社会、家庭的影响,参加训练的队员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
3、3相对专项性不强
业余训练以培养后备人才为主,因此训练内容的专项性相对来说不很强,也不追求极限负荷训练。业余训练作为多年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最基础阶段,它还担负着给运动员定向、选材的任务。过早地确定专项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发展与最终表现,这也是许多运动员所证明的。同时,训练教师的专业知识缺乏,也影响了它的专项性。
体育业余训练工作是一项巨大的人才培养系统过程,在训练中,作为一个指导老师,切忌以下几个问题:
1、防止重身体素质,轻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学生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掌握需要有一个过程。首先必须是要适应,不能急于求成,要让他们在长时间的训练中一步一步适应并提高。
2、防止采用大强度训练
大强度训练往往会给学生造成:(1)使关节韧带受伤;(2)内脏器官的发育和神经系统产生较大的副作用;(3)不利于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4)不利于刻苦顽强的训练作风的培养和形成。因此,一般在训练中应采取强度小而量大的训练方法,以保证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增进健康,也有助于承受大负荷的训练。只有经过反复多次的重复练习,才会提高练习的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4、1科学选材,注重启蒙教学
“选材是成功的一半”,是造就优秀运动员的关键,必须非常重视科学选材,这一步没走好,全盘皆废。在选材工作中,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只有经验和科学测试相结合,不断地跟踪观察,对那些身体形态好,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智能好有悟性,对训练项目有兴趣的学生,才可选作训练培养的重点对象。掌握好第一手资料是搞好训练的基本保证。特别在启蒙教学中对运动员兴趣和爱好预先培养和巩固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儿童具有好动、好玩、好模仿、好竞争,易接受新事物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启蒙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体育运动,使之形成强烈的爱好。要完成这一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防止用简单的重复性练习而多采用游戏性的训练方法,多采用鼓励、表扬等手段来进行诱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在教学训练中获得欢愉与成功,保持长时间的兴趣,形成真正强烈的爱好,为今后在成为优秀运动员的艰苦训练中,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4、2科学训练,注重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首先;合理技术结构,减少运动难度。既能增强体能,增强健康,增强运动能力,又能减轻学生运动时生理和心理负担,还要确保正确动作动力定型的形成。第二;在体能训练时,改造和运用大量的运动游戏。必要时调整场地器材规格,修改竞技比赛规则,使其能适宜广大小学生的实际训练要求,使他们活动时全心地投入。第三;小学生心肺功能、骨骼发育尚不成熟,一定要在实践中摸索,使运动负荷易于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满足学生的训练需要。第四;在组织训练时一定要合理组织教材,强调身体发育的全面性,转换竞技运动的特点,要充分挖掘运动项目的多种功能,即要考虑到他的耐力特点,也要考虑到他的力量和灵敏协调,要保证训练的健身、健心以及促进社会交往方面的功能。另外,经过改造的训练内容,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个体要求,有目的地组织实施“健身运动处方”,使竞技运动项目改造取得最佳锻炼效果。
4、3打好基础,全面提高素质
在业余训练过程中,要打好扎实的基础,强调系统训练,全面提高运动员健康水平和发展身体素质,不断提高竞技水平,培养输送优秀运动员苗子,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在训练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通过比赛杠杆来检查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是不行的,优秀运动员苗子不通过比赛来锻炼培养也是不行的,因为很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是必须在比赛中不断完善和巩固提高的,优秀运动员苗子必须是在比赛中不断经受锻炼和考验而成长的,这是竞技体育的特点。我们认为只有全面素质和专项素质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在业余训练阶段以全面素质为主来促专项素质发展,才能够达到全面提高运动竞技水平,逐年提高比赛成绩的最终目的。由于我们遵循科学选材,系统训练,逐步提高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的原则,一直以来,我们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4、4经费投入,保证系统训练
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投入是很难取得效益的。要保证系统训练,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一要逐步完善传统项目学校制度,加大投入的强度;把上级的每一分拨款用到刀刃上,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对课余训练进行赞助,寻求新的投入;三要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有偿培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来已久的问题。
4、5注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
从事业余训练的教练员大多由学校体育教师兼任,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体育课堂教学。尽管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学历、职称都比较合理,但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有着较大区别的。因此,必须给他们提供学习与进修的机会,才能适应运动训练发展的需要,促进教练员水平的不断提高。选拔一些有一定业务能力有敬业精神的体育教师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来,尤其是传统项目学校可考虑引进专业运动队退役的高水平运动员,他们在运动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训练经验,基础理论。
4、6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关系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摆正业余体育训练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首先应形成思想工作、学习、业余训练一体化管理,建立各种制度和措施。从校方领导、老师,到家长都应认识到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为国家竞技体育服务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支持学生积极参加业余体育训练。从我校训练的情况来看,得到家长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基地,业余运动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应重视培养为校争光、为国争光的体育人才,充分理解业余体育训练的意义,给予业余运动训练应有的位置,更好的做好体教结合工作,并将它落到实处,使学校业余运动训练能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蓉.体育科学研究原理与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6.
[2]季浏主编.走进课堂: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3]季浏、汪晓赞主编.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关键词:课余训练;运动员;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1、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有条件的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普通高等学校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以开展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2、学校对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应当安排好文化课学习,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并注意改善他们的营养。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旗十中体育现状调查:
我校课余体育训练在不断发展总结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近几年的旗市、省级、比赛中,篮球、田径、排球等项目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校有300米田径场一个,硬化篮球场两个,硬化排球场三个,体育馆一个(主要进行排球和篮球的训练);学校自建校就有了课余训练队,到目前为止有男女排训练队2个,男女篮训练队2个,田径训练队1个,足球训练队1个,共6个训练队,教练员9人。
在2月24日和2月25日,我对6个训练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人数有71人,当然在调查过程中得到了各个教练的大力配合,以下是我调查的内容:
问卷调查表
姓名 年级 训练队 性别
各位队员如实填写,结果只作教练训练的参考,谢谢配合!
你不能来参加训练的原因或有下面的某种问题的发生(在后面的框划对号)
自己时间安排不过来?
家长反对(担心造成伤病)?
家长反对(觉得训练没前途)?
家长反对(怕孩子吃苦)?
对教练的训练不满意?
班主任反对?
其他原因?
调查是本人在训练队训练前进行的,共调查了两天,进行了71份问卷,并全部收回进行统计分析:
时间安排不过来?这问中打对的为2人
家长反对(担心造成伤病)?这问中打对的为11人
家长反对(觉得训练没前途)?这问中打对的为52人
家长反对(怕孩子吃苦)?这问中打对的为19人
对教练的训练不满意?这问中打对的为1人
班主任反对?这问中打对的为23人
其他原因?这问中打对的为8
通过调查总结,队员不能很好的训练,主要原因是家长的反对和班主任的不支持。虽然校领导一直对训练很支持,但老师家长们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让文化课大量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而这恰恰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长期业余训练和实践,通过综合,归纳目前的训练模式,课余训练的现状是:
1、 学生学习与训练的矛盾
协调学习和训练的时间安排,学生文化课学习和训练是对立统一的。从时间上来讲,训练时间和学习时间是对立的,训练时间不能学习,学习时间不能训练。所以协调学习和训练的安排是训练队的关键点。很多队员只重视训练而忽略学习,就会造成训练时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差,比赛意识弱。
2、 家长给训练带来的阻力
(1) 多数家长认为,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除此之外,其他的都不重要。他们认为孩子所有的精力都应该放在学习上,运动训练必然要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担心孩子的文化课的学习,因此,家长反对学生参与运动训练。
(2) 训练太苦,怕孩子受不了。独生子女是家里所有人关心的对象。他们从小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独立的意识不强,缺乏坚韧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的精神。
3、 班主任反对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
班主任对学生课余训练有重要影响,班主任考虑到本班的升学率,怕由于体育训练影响学生成绩导致本班的升学率降低,故不支持学生进行体育训练。
二、如何协调课余体育训练与各种阻碍训练因素之间的矛盾
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推动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和途径。
1、 有效的安排训练时间
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学习和训练都很重要。教练员结合运动项目和运动员实际情况,采用恰当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时间。 充分利用早晨、下午放学后以及节假日的时间进行训练,坚持每天训练,其余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进行文化课的学习。
2、 妥善处理学生家长给运动员训练带来的阻力
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和体育教师应统一思想,把培养全面发展的运动员作为目标,努力协调好学校与训练的矛盾,让队员两方面都有收获,并把队员的进步反馈给学生家长,让他们了解队员的进步。学校领导制定有利于队员学习和训练的方案,为他们能安心学习和训练奠定基础;班主任要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了解学生只要合理地安排训练时间就不会耽误文化课的学习,而且参加运动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任课教师消除对队员的偏见,用心去帮助他们,想方设法,调动队员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队员学习上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树立他们在学习上自信心;
3、教练员的训练水平的提高
教练员应自觉、积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总结科学研究,这样才能将实践中的问题上升的理论的高度,并反过来指导实践。
4、做好班主任的工作
改变班主任的思想认识,支持课余训练,改变班主任唯分数第一的思想,提高对体育的认识,把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放在首位;教练员应随时与班主任保持沟通、交流,了解队员学习和训练中的有关情况,及时配合班主任做好队员的思想工作,有问题及时解决,共同保证队员学习和训练的正常进行;班主任在组织课内外体育活动、参加校运会时,通过树立体育榜样等手段体现队员的运动才能。
结论:综上所述,如果想要学校体育运动更好的开展,取得让人满意的成绩,必须协调好各个方面的矛盾,做好学生与家长的工作,学校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是体育组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本区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采用依附在普通中小学(*市*学校)办校的形式,实行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共同领导,共同管理,以教育部门为主的原则。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少体校文化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少体校的体育训练工作。
校长负责学校的全面管理工作。少体校下设学生处,负责运动员的招生、升学、以及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设训竞处,负责运动员的训练和竞赛管理,根据项目开设情况设置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负责日常项目训练。少体校本部设在*市*学校。根据我区的体育传统和运动项目布局可选择条件较好的学校设立分校,也可将部分项目管理中心设在分校。
二、招生与学籍
初中一年级体育新生招生时间为每年四月中旬进行,并在全区普通新生招生日之前完成。招生对象面向全区小学,经由考核小组面试、专项素质和骨龄的测试合格确认后,报请区教体局备案审核录取。
小学三至六年级体育学生招生在每学年开学前进行,通过参考专项比赛成绩、原学校推荐输送、文化考核,经少体校考核小组和专项体育教练员评定确认后,报请区教体局备案审核录取。
学生录取后应与家长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凡是被吸收为体育训练的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上好文化课,按学校要求积极参加运动训练和比赛。专项体育成绩差(不适宜再继续进行训练)及主动提出放弃训练的学生,退回原学校就读。
必须严格执行中、小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正式录取学生时,原则上须将其学籍转入区少体校所在学校进行管理。在分校就读的学生由分校进行管理。
三、文化学习
确保学生完成义务教育课程,各年级体训生训练实施计划每学期必须报区教体局审定。
学生因参加体育竞赛而耽误文化课或出现文化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辅导。在期末复习考试阶段,应适当减少或暂停训练。
在分校训练的运动员由分校负责文化学习管理。
四、体育训练与竞赛
贯彻“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训练原则,认真抓好选材、育苗、启蒙和基础训练工作。坚持课余训练,必须遵循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系统训练,严禁超负荷。
训练项目必须认真制定训练、竞赛计划及总结,包括年度、赛前后、每周训练计划及小结,建立体训生档案。
建立完善的会议制度,学校应每学期开展体育训练工作专项研讨和总结活动。定期召开关于学生学习、训练情况的通报协调会,了解反馈学生体训、文化学习情况,协调有关工作,共同负责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训练、学习的进步。
保证训练时间,体训生在校学习期间须坚持每天早晨和下午有一定时间参加专项训练,并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寒暑假训练。
在每年举行的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体训生回输送学校参赛。向少体校输送的运动员属于升学的实行输送奖励计分政策,计入原输送学校团体总分。凡是少体校设立中心管理的运动项目组队参加市级及以上的竞赛活动原则上由少体校选拔组队,优先考虑少体校学生,报区教体局审批备案。非中心管理的项目参加市级及以上的竞赛活动由区教体局选拔组队。分校和各管理中心组织参加的比赛必须报少体校同意并备案。
五、教练员管理
由区少体校所在学校负责。本部的教练员由少体校管理,经少体校确认的分校的教练员由少体校和分校共同管理。教练员必须共同协作,相互尊重,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文化学习、体育训练和生活管理工作。
教练员需具备较高的专项体育知识和训练水平,有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教练员实行聘任制,由所在学校会同区教体局协商聘任,每年进行年度考核和专业技术考核,对不合格的教师、教练员及时调整。
教练员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和钻研,努力提高专业水平,积极参加各类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教练等级资格。
专职教练员编制(1:12)。专职教练员初期实行劳动合同制和人事制,条件成熟之后申请正式教练员编制。根据学校情况,可以聘请兼职教师、教练员任教。
专职、兼课教练员尽可能获得教师资格证,并参加所在学校组织的教师相关的思想业务学习培训,服从学校的管理。
六、保障条件
学校必须配足配齐体育教师和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项目训练、竞赛应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年度经费预算。
正常训练经费由区教体局根据训练规模给予补助,每年学生训练经费、专项体育训练器材由区教体局和少体校负责解决。
基本建设投资由区教体局向区政府申报解决。
教练员训练工作量,由所在学校负责考核,每月根据考核情况给予教练员工作补助。
学校要优先解决体训生午休、住宿,保证学生有充足体力进行训练。给予专职教练和正式体校生四类灶的实物标准伙食补助。
七、奖励与处罚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体育新课程改革发展纲要》,贯彻体育教学大纲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明确指示。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即阐明了教育教育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人才,以使我国走向世界,看到未来发展的需要,又指明了***体育在教学中的地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就是在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思想道德和身体素质。小学体育课不仅要为提高全体学生体质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应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本学期将以“单元教学”和“校本教材研训”为突破点,努力抓住课堂改革,向学生进行体育健康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体育工作重点: 1.抓好体育日常工作 (1)抓好体育教师的师德建设。 (2)抓好体育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多方面进行基本功培训。 (3)加强对新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4)抓好体育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努力创建新的教学模式。 (5)抓好体育尖子生的培训。 (6)抓好一年级新生的课间操教授工作,保证课间操的质量。 2.上好体育课做到五重视: (1)重视安全教育。 (2)重视严格要求。 (3)重视每个学生的活动量。 (4)重视体育课活动安排的合理性。 (5)重视教师的服务意识。
三.各项体育工作的安排: (一)强体育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 1.理论学习: 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使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组织新体育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教育法》,深化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抓住大好的契机,在体育课上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2.业务学习: 学习新的教学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学好各年级的教材,掌握教法。做到研究大纲、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备好课、上好课,真正使每个学生达到: (1)每个学生身体得到锻炼。 (2)思想教育得到提高。 (3)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4)锻炼了吃苦的精神。 3.以名师为榜样: (1)走出去多观看名师的课,学习人家的经验。 (2)观看好课录像。 (二)加强对体育训练队的管理,抓好体育尖子生的训练。 1.体育训练队应做到: 有计划、有目的、有内容、有时间、有地点。有活动记录,有总结。 2.要做好每个队员的思想工作: 要有持久性,要有能吃苦的精神,要有知难而进的精神,要有敢攀高峰的精神,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让自己的运动技能、技巧不断提高,争当体育尖子生。 (三)抓好全年级学生的课间操的教授工作,保证课间操质量。 1.用课间操时间向学生传授新操,教师利用体活课进行巩固练习。 2.校间操新老校区有专人负责,保证学生上操时间及质量。 3、保证上下午的眼保健操时间。 4.保证新老校区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5.抓好课间操后的晨间体育锻炼。
(四)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管理: 1.对他们的学习多督促、多检查。 2.在业务上加强指导: (1)要求体育教师定出可行的体育工作计划。 (2)和他们一起备课,多听课,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a.查备课的安排。 b.查课堂上课的组织形式。 c.查一节课的上课效果。 3.开足、开启各年级的体育课及体育活动。 四.本学期应达到以下要求: 1. 全面抓好新老校区的新广播体操教授工作。 2. 体育课逐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3. 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有普遍的提高。 4. 体育训练队要有成效,迎接学区运动会的召开。5. 抓好校田径、乒乓队、三棋的训练工作。 五.体育活动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加大力度积极地进行运动队训练,为参加区田径比赛做好准备。 2.
努力做好新课间操的教授工作,狠抓课间操的质量。3.组队参加区游泳比赛
4.爱山小学系列小型体育竞赛翻轮胎十月份: 1.积极组织田径队学生训练,参加吴兴区田径比赛。 2.爱山小学系列小型体育竞赛趣味运动会 十一月份: 爱山小学系列小型体育竞赛打雪仗。十二月: 1. 爱山小学系列小型体育竞赛跳绳(一、二年级跳短绳,三---六年级跳长绳)2. 进行备课组期末工作总结。
关键词:研究对象;教学条件;发展规划
教学研究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现在的教学来说,研究成为一种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的桥梁。教育研究,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这些丰富的研究中,有很多是相通的。对于本文所确立的“小学体育教育研究的策略”这一研究点,我主要是想深入探索如何有的放矢地进行小学体育教育的研究。总结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确立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研究重点:
一、研究对象――农村小学生
当前的教学理论研究,有研究者以较宽泛的区域做为研究对象,亦有研究者以具体的个体为研究对象。我这里要进行的研究,是针对小学生的。我从小学生的生理特点、生活特点两方面,来探讨对这个群体进行体育方面的研究应该重视哪些方面。从学生生理发展的角度来说,他们的身体发育状况在体育训练中,承受不了强度太大、运动过于激烈的体育项目。我们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难易相当的体育项目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不能让学生过多参与负荷过重的体育训练。训练时,在照顾整体学生的参与中,要增添适当的强项目满足能力较强的同学,让他们得到突破性发展。就我所确立的农村小学生这一研究对象来说,他们在身体发育、营养均衡、体力储备方面都和城市小学生有差异。农村的孩子,他们一整天吃饭时间不如城市学生那样早、中、晚均匀进食,消耗的体力能得到及时补充。他们有的两顿饭间隔时间可能有六、七个小时,并且还要走很长的山路上学,这样的学生群体,在我国边远山区大量存在,我之所以在此提出这一研究群体,是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共同关注边远学生这一群体。把他们作为研究群体进行关注,价值在于启发我们关注这类群体的学生如何参与体育教学,享受体育的快乐,获得体育方面的发展,不是让他们长期停留在跳绳、踢毽子、打沙包等体育价值不高的活动项目中。在此,希望更多的同仁来关注他们,为他们设想出更多的、有价值的体育训练项目,增强他们的体质,促进他们的发展。
二、研究基础――现实的教学条件
我们的教育研究是透过繁杂的现实,从理论上做出深入浅出的总结和探索,这些理论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现实的教学条件作为基础。因此,有时体育教学的研究理论在现实的教育条件下显得格外苍白。那么,对于我们的小学体育教学研究来说,应该以怎样的路径来确立研究思路呢:是从理论到理论的升华;是从实践中来不断提炼;还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呢?我想,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来说,是从现实条件出发,去关注小学实施体育教育的现实条件,结合理论,为他们创设出适合小学生的体育锻炼项目才是“路途”。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解决当前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它是逐步提升小学体育教育质量的基础。因为在现实的教学和理论的运用中,能发现实实在在的教学需求,并在不断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能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条件找到突破口。所以,我认为,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研究,要将“现实的教学条件”纳入到理论的研究中:一方面探索满足现有教学条件的体育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为逐步完善、提升小学教学质量寻找发展之路。现有的教学条件应该成为体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应该成为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关注的重要方面。
三、研究路向――促进学校的发展
2017-2018(上)
付英洲
一学期的体育工作即将结束,自己的收获是加深了对体育本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意义的理解,成功的地方不多但值得总结的是我对待工作的热情和时刻未改变的干劲,这也是体育工作者的共同特点吧尽管我们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备有限,但我和本校的几位体育老师共同协商,尽可能提高场地的使用效率,还有在教学内容上“因地制宜”设置一些简单跑、跳、投组合型的游戏,通过快乐体育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对体育课及体育训练的态度,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提高了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又增强了他们的体质。教师实施快乐体育的教学,目的是要改变学生对体育课或体育训练的态度。在过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只片面地对学生体质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型化的教学模式,使整堂体育课处于一个枯燥无味的情境当中,造成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逃避的心理,这也是传统的教学所带来的后果。
快乐体育则需要体育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一切有益于改善学生对体育课的手段,使学校体育更好地实施以达到其目的。教师对学生的过高要求也是不利快乐体育的实施。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动作或训练时,有必要降低难度或要求,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对待学生方面,既要求严格注重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方面,还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决心,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在上课方面
1、按《体育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材,做到课前布置和检查场地器材。
2、准备部分和整理部分,以及每个教学环节前后,都要求学生做准备或放松活动练习。
3、每一堂课教材合理安排,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身体锻炼,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4、讲解动作要领和保护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示范动作正确,每堂课分组练习,既有秩序,又有队形。
5、教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新旧难易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教材,搭配好,备课之间的教材衔接好,每次课的教材注意多样化,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较全面的锻炼。
6、注意每堂课运动量曲线的预计,防止身体过渡疲劳。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师;工作职责;能力
0.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培养模式及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并且逐渐完成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育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价值观,使学生能力得到综合发现。为实现这一要求,我们应该全面提高中学体育教育质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体验到体育课的乐趣。
本研究在通过走访的石家庄市区11所中学和对相关专家进行访谈结合《学校体育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确定了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职责,根据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职责,分析出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并且通过对照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对石家庄市区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价,发现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提高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建议,旨在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也为高校培养师资力量和对在职中学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石家庄市区部分中学为研究对象,例如石家庄二十七中、石家庄四十二中、石家庄一中、石家庄二中、石家庄精英中学、石家庄十七中等学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人已查阅了大量关于国家教育政策相关指导性文件、有关教师职责、教师专业能力和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等文献资料50多篇;认真研读了《教育学》、《学校体育学》、《教师能力概论》、《现代教育理论选讲》、《体育教学论》、《21世纪体育教师》等相关书籍。
1.2.2实地考察法
2013年9月到2014年1月先后到石家庄二十七中、石家庄四十二中、石家庄一中、石家庄二中、石家庄精英中学、石家庄十七中等学校进行实地考察调研。
2.结果与分析
2.1中学体育教师工作职责分析
根据《学校体育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及结合走访的石家庄市区11所中学和对相关专家进行访谈,所得到的信息,总结出中学体育的工作职责。具体如下:(一)努力提高政治业务水平;(二)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三)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四)搞好课外体育活动,加强课余体育训练;(五)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六)协助学校和教研组做好各项工作。
2.2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构成因素分析
根据以上六条中学体育教师工作职责,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及与相关权威专家交流,最终确定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余体育训练能力、科研与创新能力。
2.2.1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贯穿整个课堂。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来概括:(一)在上课前要仔细研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完成教案的撰写,并且在撰写教案的时候要体现学生是“动”的,还要准备好场地和器材。(二)在课中,也就是教学设计实施的过程,首先体育教师要带领学生进入课堂状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其次要掌握好课堂,控制好自身和学生情绪,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要在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三)课后要进行教学评价即对自身、对学生、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等。
2.2.2教育能力
教育能力是教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教师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所谓教育能力就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也就是教师通过言谈举止对学生在心理方面的改变的能力。体育教师不仅面向教学工作还要面向社会,指导社会体育运动及健身运动,有很强的社会性,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还要对学生的身体、社会适应等进行教育,这是体育的学科特点决定的。
2.2.3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教师所具备的组织管理能力一般来说是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由于体育课不在教室,而是在操场上,同时体育教师还肩负着课间操及各种体育比赛活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很强的课外组织管理能力。因此体育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对课堂的管理能力和对活动的组织的能力。
2.2.4课余体育训练能力
课余体育训练是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指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一定体育特长或爱好的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提高竞技能力,逐步使他们的运动才能定向地发展和提高。课余体育训练能力主要体现在了体育教师的执教、制订训练计划、运动员选材、裁判工作等几个方面。
2.2.5科研创新能力
科研创新能力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主要是从事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各种课题的实验、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能力。创新能力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体育教师自身创造出的课堂模式、训练方法等,另一类是在教学或训练过程中引用或吸收他人理论成果,贯穿于体育活动过程中,提高体育活动质量。
2.3提高体育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策略与途径
2.3.1石家庄市区中学体育教师工作职责下能力现状
通过走访30多个学校,与40多名教师交流发现,石家庄市区中学体育教师的能力总体水平较强,但还有不足之处。在教学能力方面,语言感染力不强,不够幽默、示范方式单一、不讲究美感、教学反思意识不强等;在教育能力方面,社会适应教育能力还需要提高;在组织管理能力方面,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在课余体育训练能力方面,制定训练计划还不够科学;在科研创新能力方面普遍偏差。由此可以看出,石家庄市区中学体育教师的能力还需要不断的提高。
2.3.2策略与途径
(1)学校要重视体育课,多为体育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适当的时候可以组织专家讲座、教师培训等,并且还要鼓励教师在职研修,增强体育教师自身的素养。
(2)完善评价制度。体育教师的职称普遍偏低,这不是说明体育教师能力差,主要还是因为体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目前的评价制度相对较笼统,为此建议对教师的评价应该具体到每个学科。
(3)体育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培养终身学习意识。
(4)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配置应该增开科研创新课程,培养体育教师的创新思维,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缪宁陵.浅谈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关键词 体育课堂 创新 发展
喜欢上体育课是儿童的天性,因为体育课带给学生的远远不只是体育知识、方法和技能,它还能充分调动儿童的大脑、手脚和感官,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能力的综合提升。如果不能经常性地更新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手段,适时地补给新鲜的血液,那么就难以保持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那么,体育教师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创新体育课堂的过程和形式是关键。只有不断地创新体育课堂,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利用花样比赛,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体育比赛中有花样游泳、花样体操等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考验着运动员对技术和技巧的掌握、运用程度,还考验着运动员的开拓意识和创新思维。其实,体育教师完全可以在深刻领悟“花样”一词的基础上,将花样比赛的运动理念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之中。体育教师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充满趣味性的花样比赛,将体育训练和娱乐玩耍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比中练,让原本单一、枯燥、乏味的体育训练变得丰富、生动、多样起来,让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轻轻松松地做运动,快快乐乐地学体育,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质和能力,在体育课堂上获得成功感、喜悦感,为今后进一步学好体育、参与运动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教学“篮球”这一内容,教学重点是运球和投篮,在训练运球这一技能时,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原地转圈运球接力比赛和运球往返跑接力比赛,这两项具有趣味性的比赛考验着学生对篮球的掌握和驾驭能力,还考验着学生运球的速度和节奏。赛后,我让学生思考总结比赛的感受,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教师指导示范下予以解决,然后再次比赛,力求完善和改进,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在篮球运动方面的内在潜力,发现和捕捉苗子,为学校篮球运动队增添新力量。
二、利用创意游戏,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于游戏有着一种先天性的好感和热衷。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充分遵循儿童的这一特点,大胆地将体育游戏引入体育课堂,充分发挥好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应变性、知识性和教育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锻炼身体,又掌握技能。体育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利用好体育器材,开动脑筋设计出一些新颖奇特、富有创意的体育游戏,让学生时时处处能够找到与众不同的感觉,这样他们才乐于服从教师的安排,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教师设计出富有创意的体育游戏,相信带给学生的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身体上的发展,更重要的就是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思维。
我在上“跳绳”这一内容时,对于器材的运用我作了一番认真的思考,绳子除了可以用来跳之外,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我别出心裁地让学生用绳子在地上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可以是一根绳子的单独利用,也可以是几根绳子的配合使用,这一富有创意的游戏不仅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更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三、利用模拟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教学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体育能力。教师要善于将单独的运动技能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地运用和训练。”就小学体育教材而言,内容是非常丰富而广泛的,涉及到的运动项目的类别也多,但在目标和要求上都是适应儿童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的。为了将这些知识和技能经常性地进行巩固和运用,笔者认为应当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模拟活动,为学生的体育训练搭建起很好的平台。这种模拟活动其实是一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多个运动项目置于特定的场景进行训练,这样让学生找到新鲜感、真实感和拼搏感,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持之以恒,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这种精神足以支撑着学生走过今后漫长的人生路,是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1.有利于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在日常的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学生能有效地通过体育的课堂训练以及课间活动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从而有效地坚持下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训练的意识,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爱好。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学生能有效地进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同样,学生能通过体育大课间的锻炼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强化训练,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
2.有利于提升教师水平
在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通过对学生体育理论的教学实践,总结出自身教学的不足,并不断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从而更好地提升体育教学的教学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能有效地通过体育大课间活动,来有效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优点爱好以及不足,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制订体育训练计划。
二、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
1.没有真正地重视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运用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健康教学的教育观念,但是小学体育教师并未从传统观念中挣脱出来,教学模式及观念仍然停留在技能教学中,并未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忽视了学生的主导作用。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真正意义,因此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到将体育大课间落实到体育实践中,从而没有达到体育大课间开展的最终目的。
2.没有真正地同体育教学接轨
小学体育教师大多毕业于体育教育专业,他们接受的教育仅仅是专业的技能教育,而在体育大课间中,教师更多的是向学生阐述体育理论,这便让体育教学明显的程序化,让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造成学生思维单纯、想法狭隘、观念顽固,这样的教育是古板无趣的,而体育大课间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场所以及时间进行体育实践,这样,教师在固有教学模式下失去了创新能力,一味地按照旧有经验进行教育教学,这样只会逐渐让学生对体育失去信心。
3.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
当前的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缺乏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及方案,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整体把握不够完善,究其根由就是现如今的教育供求失调造成的,现如今,教师长期以来不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不注重学生自身努力,仅仅重视教学结果以及体育成绩,以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努力,这样的单一评价体系往往忽视了学生本体,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教学的主体,没有从学生的根本需求出发,而如今也只会让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旧有的教学理念制约了体育的发展以及进步。
4.没有完善的体育大课间活动设施
随着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确立,学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在不断地改革,但现如今,小学体育场地无论是修葺还是运动器材的购买或者是体育设施的完善都还需进一步的改善与加强,但,由于各种经费的缺失,场地与器材都无法得到改善,甚至连学生喜欢的运动都无法得到实施,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的解决对策
1.以学生为本
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所以在日常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努力发挥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学习热情,从根本上将体育课转型为素质教育课程,并且在教学中逐渐偏向于对学生有益的事项的教育,同时重视学生个体上的差异,有效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激发学生自身发展的主动性。其次,在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上应该更加贴近生活,重视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做到兴趣与健康并存的体育教学模式。最后,应该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根本原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主动吸收。并且还应遵循新课标要求,加强体育基础建设,积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学习的现状。
2.转变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
改革便是改变固有思维,发展新思维。首先应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强教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认识改革,让教师真正地重视体育大课间活动,在教学中精炼规则、降低学习难度等,同时可以将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形象化、生活化以及娱乐化,通过借助其他外部工具来改变固有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并不仅仅是运用寻常的教学方法去教育学生,而是让学生身入其中,乐在其中,让体育大课间活动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3.加强师资素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