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习道德经的感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道德经》强调要尊重自然法则,顺势而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就是规律,规律从自然而来,只有遵循自然法则,人才能有所为。违背了自然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到今天才被大家认识。教育也是这样,只有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顺其天性,因材施教,才有成效。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参阅。
道德经心得1《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
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贵重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就从视、听、味、嗅、触、物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
道德经心得2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道可道,非常道”、“上善若水”、“无为而无不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等经典名句,它们都出自《道德经》。这些智慧能量满满的文字,渗透在中华文化中传递千年,历久弥新,哪怕随手翻出来一两句琢磨一下,都能有所收获,这就是《道德经》的魅力所在。
无为,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之一。历史上也曾有很多解读认为无为的思想过于消极,是不思进取。其实,老子倡导的无为并非目的,而是一种常人很难企及的状态,是“为”到极致才能达到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这种“为”与“无为”之间的转化就像阴阳两极的关系,是辩证的客关规律。
大家都知道,金茂上海环沪事业部有着非常好的跑步文化,偶尔设置一些小激励,每周完成3次5KM以上跑步打卡任务,可以获取精美小礼物。从“为”的角度来看,单次5KM对于不常锻炼的人来说是需要一点毅力来完成的,如果要追求速度,那更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行;但对于跑半马甚至全马的大神级人物来说,完成单次5KM不在话下,就像普通人走路一样,不用刻意,轻松完成,那么这种状态就有点接近“无为”了。
又比如,我们地产开发是一个综合性很强、涉猎面很广的行业,由于工作中交集繁多复杂,所以对流程的规范性要求也很高。大家都走过流程,很多流程第一次走,不是因为?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缓瞎娣抖淮蚧兀褪怯捎谙呦鹿低ú坏轿欢贾伦卟幌氯ィ行┥晕⒏丛拥牧鞒桃锤础罢厶凇保桃舛拔保拍芡ü笈?a href='//xuexila.com/duhougan/' target='_blank'>读后感·随着工作熟练度的增加,我们走流程前已经懂得做好线下沟通,流程规范也早就心中有数。这时,走流程这项工作不再需要刻意而“为”就可以顺利完成,这种工作状态也可以说是离“无为”近了一点。
结合上面的小案例我们更容易理解,老子倡导的“无为”,是“为”到极致才能到达的一种境界,俗语中的“熟能生巧”、哲学三大辩证法规律中的“量变引起质变”理论也都具有类似的概念,这些概念强调的不是结果,而是具备这种能力的状态。
所以,《道德经》带给我们的不是虚无缥缈的消极不作为,而是向世人揭示一种客关规律,对人的作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目标——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关于道德问题前人有很多思考,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道德问题的一点感悟。
道德与本性
关于道德与本性,先秦时代就有三种不同的论断: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以及告子的性不善不恶论。探究这三种观点的不同主要是在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这三种观点都有片面性,但也有可取之处。
我以为论本性无分善恶,同情、怜悯、嫉妒、残暴等等都包含于人性之中,只是有些本性更容易导向善的方面而有些却很难。所以,道德的形成要有一个导向善的助力,这个助力就是教育。
道德与教育
原始氏族社会是否存在着道德的意识?这个问题是复杂的,氏族社会的基础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而原始社会是以群居为生存形态。氏族社会的首领是德律的一种权威,原始人无鉴别的能力,有一种群体从众的心理,这正是道德的一种强制性。而这种强制性的接受会使人在道德权威的阴影下形成一种固守旧俗的状态。
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教育,教育程度越高对道德的重视程度越高,对道德的认识更清楚,向上的善念也会越多,从而产生与时俱进的新道德。
道德的内在精神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对于道德的界定也不同,所以把风俗、习惯或是外在因素作为判断道德的标准是不确切的。虽然道德的外在充满不确定因素,但道德内在的原理与精神是确定的,即道德要适应时代环境,道德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利。
情绪是推动个人道德发展的动力。孔子曾说过:“克己复礼”,克己实则是对自我情绪的一种节制,但这种节制并不等于完全的压抑与消灭情绪,而是要把坏情绪转化为好的情绪。
情绪也分为个人情绪与社会情绪,在群体压力下个人情绪可能会受到社会情绪的影响,如果完全放弃个人情绪而遵从社会情绪,那么社会就不会发展。正如杜威说的:“文明进化的历史是特立独行之英雄的历史。”
过度的私心和欲望是道德发展的阻力。
每个人都有私心和欲望,过度的自私和欲求会破坏道德的发展,但适当的私心与欲望是道德发展的动力。比如你现在帮助一个人,表面上是出于你对她的同情,其实潜意识里你是有私心的,如果当自己陷入困境的时候,希望受自己帮助的人也会给予同样帮助,这是一种互助的私心。
道德经心得3《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著作。又称《老子》,被道教作为重要经典收入道藏。共81章,分上、下篇。此刻通行本上篇言道,下篇言德。其中有不少和生活有关的处世哲理,乍眼一看不觉什么,当真的去结合生活中那些或大或小的经历,才感到哪份如--般的玄奥。
道德经虽不长,却也有很多的方面,哲学、政治、军事及人生诸方面都有不少的论述,自我多少能理解的,能产生感悟的,其实并不多,道德经给我最大得感悟,便是在它的一个“虚”字。就好像数学中的0一样,讲究的是处下,是低调,是一无所有,其实却意味着∞的存在,有句话叫机会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虚”便是这样的一种准备状态,手上不固执的占有什么,才能随时拿起什么。
当0做为分母时,整个式子的结果便是∞。它告诉我们生活要留有空隙,以坚持灵动,就像画画留白一样,一幅画的成功,不在于它画出了什么,而在于它没画出什么,在于它隐含了什么,同样,一次人生的珍贵,不再于一个固定的形式,路线,而在于,再于那存在于未来不可琢磨变数,那份能经过自我不断奋斗而产生的改变。。。
诸多经典,若是每一天都翻来覆去的看,纵然熟悉,却也会有枯燥,放下,再拿起,才是趣味无穷,小别胜新婚。对于道德经,犹有这种感觉。
道德经心得4一本《道德经》,一生做人的智慧。
做一个真实的人:人的一生,总会遇见形形的人,有的人能说会道,有的人不善言辞。有的人甜言蜜语信手拈来,有的人沉默寡言却内涵丰富。说着悦耳动听却不走心的话远远比不过说着逆耳忠言却溢满关怀的语言来的动听。"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正是说明了与其华而不实,不如朴实无华。由衷而出的信言远远好过满嘴奉承的美言。做一个真实的人,求真务实,实事求是。
做一个善良的人:公道自在人心,善良的人不辩解,以理服人才是他们的追求。花言巧语善辩之人一味辩解,忠厚老实善良之人从不诡辩。一个人越强调什么越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越是解释越是掩饰。"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与其强词夺理,不如以理服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以理服人。
做一个聪明的人:脑袋聪明的人知识大都不怎么渊博,因为他们觉得聪明就是资本。知识渊博的人都不怎么聪明,因为他们知道脑袋聪明不如内心聪明。睿智高于聪明。与其聪明没有内涵,不如有内涵地活的聪明。而"明"就告诉我们要有一颗洞察世事的心,自明,明他,明事,明礼,明人生。而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自明,只有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正确,才能内心明达而自明明他。"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多涉猎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使人睿智使人聪明使人深刻。做个聪明的人,明明德,明归止。
做一个懂得奉献和付出的人。给予是一种美德,奉献是一种品质。一味的索取只会让人生之路越走越窄。虽然奉献有可能失去些什么,但是人总要明白有时候失去是另一种方式地得到。可能失去了"物质",但是却赢得了"精神",给予的帮助越多,得到的内心满足感越多。读书笔记当然奉献与付出不是毫无保留地,一味的付出不计回报并不是可取的。懂得付出和奉献的度,适可而止就好。做一个懂奉献的人,乐于助人,温暖他人。
做一个为而不争的人,顺其自然,踏踏实实,努力过就好,要明白“越努力越幸运”,但也要懂得非己莫强求。得到了好好珍惜,得不到不去强求,失去了顺其自然,快乐就好……
安静中体会生命的美好,修养自己,如此安好……
道德经心得5我们一直在寻找适合中国的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研究出最完美的的社会人文构造了,只是没多少人去钻研罢了。
——题记
老子在《道德经》留下了许多治理国家的方法,或许有些人认为老子有愚民主义的方向,但在我看来并非如此,而是老子毕生摸索出了完美的社会模型。
在《道德经》第八章中,老子首先提出上善若水的思想,老子善用一些生活中常见,而又不会引起争议的事物来引喻一种态度或表达一种道理,如同天、地、人、万物。老子谈水,不谈水对人或万物的帮助,而独辟新径地谈论起了水的“不争”,水是世界上最柔和的事物,就算有东西挡住了它,它会从它的周边流去,而不会与事物本身相争持;它不论最后通往何处,哪里有路它就会往哪里去,或许通往地狱,亦或许一去不返,但它依然义无反顾。文末有一句话:“夫唯不争,故无忧。”因为你什么也不去争,自然什么也不会失去,这里的不争绝非不思进了,而是善于谦让,在同等机会下让利于他人,或自知不如而退让。其实到最后,你依然会得利,因为不争,所以多了许多朋友,就有了更多得利的机会,正是“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试问,若所有人都能做到“不争”,那社会又如何能不和谐,天下又怎会不安定呢?人们不去争利,互相谦让尊重,又如何建立起隔阂。社会学中提到了两种不同的社会构造,一种是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另一种是个性感性导致集体理性。似乎比起理性而言,感性是个贬义词,但试想,所有人都想着自己手头的那点利益时,都想着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更大的利益,在中国社会中这种现象叫做“坑”式欺诈,而这样一个个体理理性的社会,它的最终集体显现出的形态便是集体混乱。但若如同老子所言,每个人都去谦让,或许有人称之为迂腐,有人称之为愚笨,但最后所呈现的却一定是一个和谐的集体。
关键词:老子;精神还乡;出路;道;智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014-01
荆楚玄妙的自然地理和放浪的人文精神孕育出自然恬淡的道家流派,作为鼻祖的老子仰观宇宙自然、天地万物,俯瞰古今千载、社会人生,终于找到万事万物依托的本源,安身立命永恒不变的根基――“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近日有幸读到王凯博士精妙无双的新著《老子释解》,顿感飘逸,如春风拂面,追随着作者一如既往流畅清新的文字,仿佛又回到童年纯洁无暇的故乡。作者对老子幽深玄妙的智慧有着敏锐的领悟和体验,对老子精湛的语言有着深沉的洞察和品味,对老子博大的精神有着独到的体会和见解,作者献给我们的是他和老子心灵相沟通的灵魂对白,既玄妙无双,又诗情画意,让读者在品味哲思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意识的呼唤,灵魂濯洗的拷问,不自觉地踏上诗意的小径,寻觅精神还乡的出路。
王凯博士之前,不少大家学者都为《老子》一书做过注解,但《老子释解》的问世,为《老子》的注译释解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全方位、多层面地对老子及其思想做出精确的解读。细读《老子释解》一书,我认为其独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篇章结构经过精心编排,撰述思路独辟蹊径。王凯博士在其新作中,对老子及《道德经》的释解别出心裁地从五个方面予以展开――原文、注释、今译、分段解读以及阐述。原文部分,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可靠的文本;注释部分,意在为读者扫清阅读障碍;今译部分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李俊杰原文的参照;分段解读,目的就是为读者提供层次清晰的线索;而阐述部分,则在于对老子《道德经》各章的主旨进行准确细致的概括,做更深入的阐释,并对以往学术界中存在争议的问题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种自出机杼的撰文方式,最大程度的扫除了读者在阅读中国古老文献典籍时的障碍,综合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去粗取精,并结合自己独创性的研究成果,可谓条理清晰,思维缜密。
其次,内容创作蕴情别致新奇,思想阐发严谨细腻。与以往注译研究老子及《道德经》的著作不同,《老子释解》更加细致新颖,几乎囊括了古典文献译注过程中所要注意的所有方面。加之作者本身慧眼独具的领悟欣赏水平,细腻生动的阐发论述,能够带领读者深入老子思想心灵的隐秘之处,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流连忘返,在宁静与喧嚣中物我两忘。尤其是阐述部分的撰写,凝结了作者对老子其人、其书、其思想的深刻体悟,用既形象生动又凝练婉曲的语言进行论说,让读者既有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之感,又有默然无声、寂寂深沉的领悟,可谓作者最具独创性的成果,也是本书最大的价值之一。
再次,语言流畅、侃侃而谈极具风度;振聋发聩、哲思曼妙令人遐思。王凯博士在新作中坚持了他一贯的语言风格,文笔流畅,文风清新,深受庄子逍遥自适人生态度的熏陶,文若行云流水,恣肆。同时又凝练冷峻,通达客观,深受老子冷静洞明文体风格的影响,文章寂静深沉,发人深思。相信任何一个领略过王凯博士《老子释解》风采的人都会深深折服于博士敏锐精准的感悟和论述,在以往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对老子及其思想有更加深入的体察和领悟,并在原有积累的基础上注入更新鲜的灵感,为原有的理解范围开拓出更广阔的视角。
王凯博士著书,不仅仅是为了寻求知识,也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透过他的研究成果引发我们的思索。而作为道家经典的《道德经》流传千载,经久不衰,充满了奇思妙想和深刻哲理,不管多么古老,仍然会不断给以人们新的启示,带领人们踏向无尽的智慧之初。王凯博士以《道德经》作为注译研究的对象,可以说用心良苦。正如海德格尔所说:
也许“道路”一词是语言的原初词语,它向有所沉思的人们道出自身。老子的诗意运思的主导词语是“道”(Tao),“根本上”意味着道路。……但“道”或许就是产生一切道路的道路……为一切开出它们的路径。一切都是道路。
老子论道,其实就是为人类指明一条可以安身立命的本真的生存道路。王凯博士将古老晦涩的文献译注并加以释解,目的就在于让广大读者更清晰地从源头领悟中华智慧之精髓,引导困惑的人们在一片喧嚣声中觅寻精神回乡的出路。在嘈杂的世俗中,人类的精神家园正在隐退,王凯博士通过对老子及其思想的研究,试图普及一种沉静升华的人生风骨,让人们在习悟中获得灵魂片刻之诗意,精神渐次之回归。我们深信,王凯博士的这部《老子释解》必能带来更为深沉的精神享受,带给人们更为有益的收获。
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熏陶和人格塑造的过程。我校把诵读中华经典作为让学生明理的重要手段,选取国学经典中的某些篇章,编辑成校本课程,利用语文早读、语文课前十分钟及课间跑步操的机会让学生诵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道德经》这本书阐述了许多人生大道理。德篇第一章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老子说:“有德行的人不以为自己无德,所以他是真正有德的人;而本身自己没有德的人,却担心、害怕自己失去德,所以说他是无德的。”这也就是“大方无隅,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道理。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其核心就是顺应自然,也就是“万物之自然”对万事万物没有贪欲心,天下便自然达到定、安乐,所以戒贪、戒诈,保持内心世界的安宁。我们不要去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功名利禄。那样只会使人太累。正可谓五色令人目盲。苏轼说:“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老子认为一些极端的过分的奢侈的东西会拖累我们的身体和灵魂,应该抛弃它们,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他还说:“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的人才能常常满足。人们不要去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学会顺应自然,违背规律去办事,就会步步艰难,而学会顺应自然,就会得心应手。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也是顺应自然的一个表现。也就是重视基础,量变的积累会达到质变。地基不牢能盖高楼吗?这对我们学习、工作都非常有用。
所以,高二第一学期,为了更好更有效地教育学生,作为班主任的我选择了和同学们一起诵读经典《道德经》。考虑到《道德经》中的文句和老子的思想学生理解起来颇有难度,而我们的学生在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方面还离经典很远,所以我主要强调反复诵读,偶尔也会做些点拨,但都力求最简,希望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有所感悟。读了一学期后,还真收获不少。
接触《道德经》半年了,起初读的时候感觉很无聊,并且觉得读它很浪费时间,所以产生了抵触情绪,并不是很认真地去读。慢慢地觉得与其抵触它还不如心平气和地去接受它,所以抱着“不知道有没有用处,但至少不会有害处”的态度,选择了坚持每天诵读。
一个人在幽静的环境中细细品味《道德经》的魅力,慢慢地开始觉得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份寄托,把心安静的放在那里,累了,有条回去的路,有个休息的地方。不需要刻意理解那些文字,读得多,就懂了。就像《道德经》中的一些话,何必一定要理解它,等到我们在做某些事的时候开始依赖它,当时懂与不懂又有什么关系呢?
读它的时候,我们会为拥有这样的文化而骄傲,为有这样智慧的祖先而自豪。更重要的是,读它让我们有种与古人谋的感觉。
总之,《道德经》给我的启示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看开一切,放宽心境;控制欲望,有张有弛;秉承文化,发扬历史。(张一帆)
有的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明白了孝悌的真谛。
中华民族是一个德、孝都盛行的礼仪之邦,有卧冰求鲤德孝行,有孔融让梨的德行,到处充满了孝行,到处是德的行为。
古人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却从不向我们索取什么,只是默默付出,从来不图回报。我想,作为子女,我们最起码应该赡养父母,给予父母家的温馨,让父母舒适平静的度过晚年。
如果全世界我们都可以忘记,唯一不能忘的就是父母。时光荏苒,但愿在《德道经》的陶冶之下,我们都可以“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孝,总是流着泪的赞歌。
孝,总是建立起幸福的殿堂。(张丽艳)
学生的只言片语,使我感动和震惊,没想到每天微不足道的十分钟,可以收到这样的奇效!这可能正是流传千年的古代经典所展示出的独特魅力吧!“雅言传诵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这是无数有识之士的见解与共识。知识是最简单的事,心灵的塑造是最难的!把品德教育化为学生心灵内在的需要,经典可以做到这一点。
一、创设教学环境,提供自主学习氛围
自主学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人的发展水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亦如此。小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由发展到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的个体性格。正因此,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激发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潜力,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情感对人内心情绪的调动,具有独特的作用,其爆发力之大,往往异乎寻常,惊心动魄,而由此产生的情感效应则转换为抒展情怀、净化心灵、催人奋发的巨大作用力。因此,在思想品德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进行情感诱导,努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对是非好坏的理解,往往是具体的、个别的,分析问题往往是片面的、肤浅的。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大道德经验,加深对道德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情况,确定合理行为的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行为辨析题,引导他们参与评价活动,从而明辨是非,深化道德认识。如教学《待人要宽容》时,组织学生辨析:“施陈伟无意中砸坏了学校的花盆,怕被老师知道后让他赔偿,就让同学叶征毅替他保守秘密,叶征毅答应了。请问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了,要原谅同学无意的过失,施陈伟砸坏花盆确实是无意的,可根据小学生守则规定:损坏东西必须赔偿,做错事必须承认。叶征毅替施陈伟隐瞒事实,这不是宽容,这是包庇纵容。这样,使学生从表面现象的认识逐步提高到本质的认识。
二、生活性的教学内容
小学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的越充分、越细腻,感悟的就会越到位、越深刻。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传统中的教育只要孩子们受教育,而不要孩子们生活,教育研究表明,使学生通过其组织参加其自身生活有关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活动,学生所受的教育感受才能深刻,才能领悟到人在生活实际中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才能把学校所受的教育转化为生活实际中需要的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
三、优化评价体系,真实反映学习效果
或许是因为自己是老学员了,我有些懒散,没有了先前的激情,有些傲慢。刚开始,我每天至少读30分钟,风雨无阻;现在随着年级的增高,作业的增多,学习的劳苦,我能读20分钟也就不错了,而那些小同学能坚持读一小时。
再说背诵,当初,我是背《道德经》速度最快的了,可以夸张的说是一个奇迹,但从背了那不久后,我就认为自己没什么可以背的了,只把老师要求的背下来,当作完成作业。
不管干什么事情,我都觉得很无趣,“自己每天那么的忙碌,从早学到晚,还要完成大量的作业,真是太烦了。”我经常这样抱怨。
现在,我懂了:忙分开来讲就是“心”、“亡”,也就是心死了,再没有了心。没有了心怎行呢?怎能成大器呢?
因此,我立下目标:每天无论多忙,也要挤出时间读经30分钟。鲁迅不是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吗?另外,我还要每天认认真真地描一张字帖,多感悟生活。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其中许多思想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通过对《道德经》、《弟子规》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修身、处事、接物等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孝”的认识。其实“孝”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孝敬父母是不难的,只限于物质上给父母买东西和给点钱,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从精神上关心。缺少一份大爱,做不到“泛爱众”,也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子女,他们对“孝”有着严重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的骄纵和不负责任,没有了最起码的道德。所以,我们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时,还必须让子女知道这也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质,让他们承担自己该做的一切,把“孝”这种美德传承下去,这样才会从小爱上升到大爱,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二是从“谨信”做起。《弟子规》作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守则,无论从“列典籍、有定处”,还是“房屋清、墙壁净”等等,都告诫我们做每件事都要仅仅有条。我以前就是工作无计划,想到哪就做到哪,毫无头绪,且效率不高。通过学了《弟子规》,我就开始按月、按季制定工作规划,工作时不再手忙脚乱了。三是讲诚信。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不只听顺耳的,而是做到诚实守信。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老子也说:民之不畏,则大畏将至矣。所以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在日常工作中,对职工要宽厚仁爱,不能一味的进行处罚和批评,而要有一定的赞赏和激励,这样才能凝聚人心,把工作做得更好。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因此,我想说: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最近名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国”的调查结果已经揭晓。中国以拥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位居第二名,这个好消息令大家欢欣不已。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与拥有众多备受欢迎的现代文化的美国作比较时,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很多外国朋友欣赏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否足够重视它呢?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难道不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吗?
现实情况值得社会担忧。如今很多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陌生。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但过分的关注与模仿必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例如著名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是啊。倘若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耀眼的光彩。
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理应满怀信心并且坚信: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拥有勃勃生机。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
什么是孝?且看“孝”字的写法,上为“老”,下为“子”,融为一体,称之为“孝”。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体现了长幼尊卑,有礼有序。同时强调了“孝”要赡养、尊敬老人,要解老人之忧,完老人之志。
做一个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失去了心脏,只剩一具驱壳苟活于世,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功成名就?
“羊羔有跪乳之义,乌鸦有反哺之恩,况乎人?”。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父母对我们含辛茹苦的哺育便是恩重如山,而“孝”则是我们回报父母的方式。身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们不可不知的。常回家看看;耐心听取老人的话;耐心向老人解释做工作;久病床前的送汤喂药;宽容老人的唠叨;宽容老人的口水和鼻涕;宽容老人总也舍不得扔掉的“垃圾破烂”……这些都是行孝道的表现。行孝,不仅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态度,是父母对我们的爱的延续。
20_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孟佩杰,从8岁开始承担起照顾瘫痪养母的重任。2009年,她带着母亲上大学,面对好心人的帮助,她婉言谢绝,坚持自己照顾养母。有道是“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孟佩杰侍奉养母于床前竟长达十余年,她认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做女儿的本分!”
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朝气驱赶种植恍;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了4000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5篇道德讲堂主持稿,欢迎大家阅读!
道德讲堂主持稿1各位来宾、现场的市民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来到道德讲堂。道德讲堂是教人长好心的地方,人只有长好心,才能当好人;只有当好人,才能有好报,人这一生才会平安、吉祥。苏格拉底说过:“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
今天道德讲堂的主题是“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个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旺,政府无信不威,国家无信不强。
下面我们就正式开始今天的道德讲堂。道德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开场三问。结合今天的主题,我先提三个问题,请大家闭目静思。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有诺必践”?你对承诺的信守,是否会因为对方社会身份的高低而不同?当你的朋友不守信约时,你会怎么做?
好,让我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进入第二个环节,唱道德歌曲。请大家起立,让我们一起高唱《公民道德歌》。
好,请大家就坐。接下来,我们进行讲堂的第三个环节,学模范、讲故事。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基本价值标准,是人们友善相处、和谐幸福的基础,也是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保证。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诚信的典故。如,陶四翁烧毁假柴草而赢得个人事业发展、商鞅立木为信而取得国家改革成功,季布一诺千金而保全身家性命,等等。在当代社会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或坚守初始信念而奔波劳命却无怨无悔,或为一句承诺而殚尽竭虑也义无反顾。这里,就让我通过短片来认识一对诚信兄弟。
诚信两兄弟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为人之本。它以高尚的心为基础,以责任感道德为前提。
在我们宁波,也有一家企业,她继承和发扬“宁波帮”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历经六十多年风风雨雨,持续辉煌。这就是我们宁波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宁波二百”。下面,让我们以热烈掌声欢迎宁波二百总经理、浙江省诚实守信道德模范黄炎水同志上台,为我们讲述他和宁波二百的故事。
---------
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诚实守信是大操守,大智慧,弄虚作假也许可以有一时的收获,但终究不会对事业有大的推动,不会获得长久的发展。宁波二百的经历再次证明,诚信造就了财富,诚信推动了发展。在此,我建议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对黄总和宁波二百的敬仰、敬佩之情。
下面,讲堂进入第四个环节,诵经典。春秋大义,大道明德,尽在经、史、子、集,尽在明经圣典。古哲先贤留下无数道德经典格言,今天我们就诵读其中的一句。下面,我先读一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做人。
下面,我读一句,大家跟着读一句。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五个环节,发善心。刚才,我们听了宁波二百诚信经营的故事,结合我们开头提出的三个问题,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有许多感想,有许多话想说,那么,有谁愿意把自己的感想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谢谢X位朋友,能与我们分享你们的感悟、心得。诚信如甘露,社会若大地,甘露缺失,大地将出现裂痕;诚信如水,道德若船,诚信人越多,社会公德水平就会越高。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做个讲诚信、守承诺的人。
最后,我们进入第六个环节,送吉祥。本次道德讲堂送出的吉祥是“道德书签”,书签的正面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与其弟子的对话图,背面是经典道德语录。希望大家今后能多读传统经典文章,用传统道德思想充实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行动,就一定能带给我们人生平安、吉祥。散场后,志愿者会在门口为大家送出这份吉祥。
本期的道德讲堂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谢谢大家的参与,让我们相约在下期道德讲堂,再见!
道德讲堂主持稿2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讲述道德故事,剖析道德事理、朗诵道德美文、传递道德力量,欢迎来到钱塘小学屏北分校道德讲堂。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
本次道德讲堂共分为六项议程:首先全体起立,合唱道德歌曲《微笑》中拉开了帷幕。
今天为我们做宣讲的是五年三班的班主任同时也是道德讲堂的宣讲员林雅英老师。请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林雅英老师为我们做精彩的演讲《争做美德少年》。
请大家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林雅英老师精彩的宣讲。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要经常回味林雅英老师的讲话,探寻真谛,加深烙印,争做美德少年。
下面请石从玉为我们宣讲道德故事——戈福振先进事迹。。。。。。。。。。。。。。。。。。。。。。。。。。。。
下面让我们一起朗诵一首诗《》
。。。。。。。。。。。。。。。。。。。。。。。。
听了动人心的宣讲,听了振奋人心的道德故事,有谁想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发表感言)。。。。。。。。。。。。。。。。。。。。。。。。。。。
听了感人的事迹,有请教师代表发表感言。
传播凡人善举,引发道德自觉,让我们送出吉祥,随时提醒我们要做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懂文明、讲礼貌的好学生。下面由老师代表为在场的学生代表分发吉祥物——道德纪念笔。福州市钱塘小学屏北分校“道德讲堂”——《争做美德少年》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整理人:
道德讲堂主持稿3各位家长:
大家好!
欢迎来到“道德讲堂”!讲述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
苏格拉底说过:“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丰厚的文化宝藏之一。数千年来,它一直是华夏儿女精神世界的支柱。我们的道德讲堂正是以此为主要内容,通过身边人的故事,讲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通过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宣传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的道德品质。我们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说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不断提升道德素养,构建崇德尚善的社会氛围,弘扬敬奉贤人的社会风气。
我们今天的道德讲堂有六个环节:扪心自问,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讲一个故事、谈一番感悟、做一个承诺、 首先?让我们进行自我反省:今天你微笑了吗?今天你努力工作了吗?今天你关心孩子了吗?
二、唱《公民道德歌》
下面,我们进入今天道德讲堂的第一个环节唱《公民道德歌》。请大家起立,请工作人员放音乐。(大屏幕播放)
谢谢大家。请坐。
三、看两个短片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两个短片。这两部短片记录了两位最美乡村教师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
点评:他们的无怨无悔,辛勤付出在他们的人生路上留下一个个深深的印记,他们是最普通的,最普通的也是最美的,他们是我们所有教师学习的榜样。
四、讲一个故事
在我们家长学校的队伍中,他们用自己的.执着和爱诠释了做为一名父母应具备的担当和责任。现在有请??家长讲讲她的教子故事。
点评:
五、谈一番感悟
我们看了两部短片,听了六位家长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感想,让我们来进行一下互动,请大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分享一下今天的道德感悟。
(邀请学校领导、家长进行点评。)
六、送祝福
每个班的家长代表为自己或他人说一句祝福的话。
结束语:
道德讲堂作为一个崇德扬善的平台,每一期的主人公都能带给我们灵魂的触动。他们大多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平凡人,但是他们却在平凡的岗位中树立了不平凡的形象,实现了人生的自我价值。今天,几位普通教师的故事,感动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道,源于教育;道,重在传承;道,贵在坚持。真诚的希望今天走进道德讲堂的每个人,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在平凡的工作中都能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实践者和受益者,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为培育下一代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 ,我们本期的家长学校道德讲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
道德讲堂主持稿4主持人: 李艳萍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常熟市支塘镇小学道德讲堂正式设立并开讲了!道德讲堂共有“唱歌曲、诵经典、学模范、发善心、作承诺”5个环节。下面,道德讲堂正式开始。
首先进入第一环节,唱歌曲,让我们师生一起合唱《公民道德歌》,请大家起立,有请王燕老师领唱。
【齐唱《公民道德歌》】
谢谢大家,请坐!
下面进行第二环节,诵经典,有请张青莲小学六(4)班全体同学为大家诵读《弟子规》泛爱众。大家欢迎!
下面,进入第三环节,学模范,让我们首先观看电视短片,由蒋巷村党委副书记蒋玉英同志宣讲常德盛书记的《三个不变的故事》。
【观看道德模范电视短片】
刚才,我们通过观看电视短片中道德模范常德盛书记的先进事迹,对加强公民道德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对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了更好的认识。
各位领导、老师:今天,结合道德讲堂,我们还将开展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报告会。今年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胜年,是党的十胜利召开年,也是中央确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根据市委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总体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公民道德建设,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活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等活动形式在全社会广为传播,凡人善举引领广大公民学习效仿身边先进典型,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我们在这里专题举行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报告会,讲述身边优秀教师的道德故事,这必将进一步激发我们全校教师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的工作热情,激励我们以更高的工作标准、更强的工作作风、更好的工作成效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向党的十献礼。
首先,有请任阳中心小学时建强老师为大家宣讲他们学校王乾元老师的先进事迹,大家欢迎!
下面,有请何市中心小学 彭丽萍 老师讲述自己的先进事迹,大家欢迎!、
下面,有请张青莲小学 王丽娟 老师为大家讲述自己平凡的事迹。大家欢迎!
刚才,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先进事迹短片,聆听了三位老师的事迹宣讲,他们用质朴的语言、翔实的事例和真挚的情感,声情并茂地为我们讲述了一桩桩、一件件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报告团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进入第四环节,发善心,谈感想。
首先,有请任阳中心小学新上岗教师代表 朱佳慧 老师发言,大家欢迎!
刚才 朱佳慧老师的发言也代表了我们所有参会人员的心声。学习道德模范,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一起努力,积极参与,为全面推进我镇小学公民道德建设,为在全社会营造讲道德、讲正气的良好氛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面,对本次活动作点评;让我们以热烈掌声欢迎支塘镇文教办徐惠东主任讲话,大家欢迎!
(……)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徐主任的讲话表示感谢!
刚才,徐主任为我们作了重要讲话,对此次道德论坛进行了点评,并寄予了厚望,为我校如何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办好道德讲堂,提出了指导意见,希望大家及时传达并认真加以落实。下阶段,学校将继续举行形式多样的道德讲堂,激励身边人,做好身边事。
接下来,进入最后的作承诺环节,全体起立,举起右拳,宣誓:
(主持人读一句,大家跟着读一句)
【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抓住“道德讲堂”这个小切口,做好文明城市这篇大文章,以全市公民道德素养的大提升,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大提升。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投身到学习道德模范的活动中来,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做一个有良知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请三所学校的老师依次到前面来,在签名墙上作承诺签名,签完名后按顺序退场。
请参会人员会后填写好本次报告会评议问卷,交给自己学校的办公室主任。学校将统一收集整理。
支塘镇小学道德讲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道德讲堂主持稿5大家上(下)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___道德讲堂。道德讲堂,讲述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我是主持人___。
(围绕开展道德讲堂建设目的、意义,可自主发挥。供参考)
案例: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丰厚的文化宝藏之一,数千年来,她一直是华夏儿女精神世界的支柱,我们道德讲堂正是以此为主要内容,通过身边人的故事,讲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通过群众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宣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孝老爱亲的道德品质。我们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说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不断提升市民道德素养,构建常人尚德的社会氛围。
道德讲堂有“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五个规定环节。
下面,我们进入道德讲堂的第一个环节,唱一首歌曲。今天,我们要唱的歌曲是《公民道德歌》。
请大家起立。请音响老师放音乐。
(唱完后)请坐下。谢谢大家。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观看一部短片(或听一段道德模范或身边好人的事迹),向道德模范学习。今天,我们观看的是___的电视短片,今天故事中的道德人物___就坐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她)表示崇高的.敬意。
(道德人物起立向大家致意。)
(可适当进行现场简短访谈)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诵一句经典。请大家打开手中的资料,我们今天诵读的经典是___,我们一起来高声朗读。
经典解读(需讲明经典出处、白话译文、经典含义、现实意义等)
好,我们再一起来朗读一遍。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作一个承诺。请全体起立,大声跟我念:“做一个勤劳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
刚才,我们唱了一首歌,看了一个短片,诵读了一段道德经典,作了一个承诺,相信大家都有很多的道德感悟。在这里要感谢我们故事的主人公___,正是他(她)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让我们感受到道德的力量,人性的光辉。
下面,让我来现场采访在座的朋友们。
(主持人现场采访几位观众)
下面,我们进入最后一个环节,“送一份吉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是我们千年文明所积淀下来的道德古训。有因必有果,好人必有好报,道德讲堂衷心祝福大家厚德善行,吉祥相伴。
下面,我和故事的主人公___给大家送上寓意吉祥的小礼物(写有道德箴言的吉祥卡和笔记本等等,可自行设计),请大家上台依次领取。希望更多的朋友加入到身边好人的队伍中来,祝好人一生平安!
(观众上讲台前依次接受赠送;或派出代表接受赠送)
道,源于教育;道,重在传承;道,贵在坚持,我们的道德讲堂是属于大家的讲堂,真诚地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道德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受益者。
洗涤心灵,感悟道德,从而践行道德,这是我们开设道德讲堂的根本宗旨。
本期道德讲堂到这里结束,衷心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谢谢大家,再见!
关键词:回归;生活;探索;创设;情境
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小强的妈妈每天下班回家,不管有多累,总是坚持给奶奶打热水泡脚,并总是微笑地说:“泡脚对身体有好处。”奶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小强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逐渐形成了孝敬长辈的意识。一天,妈妈下班回来,他打来一盆热水并说:“妈妈,洗脚!”妈妈会心地笑了。这个故事充分说明,小强关心父母的品德是在生活中形成的。道德与生活在某些特定场合可以转变为道德情境。
莱夫从情境认知的社会学视野强调了“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合法边缘性参与”与“实践共同体”等要素,他认为情境学习是一种“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新课标告诉我们:“教师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我的教学实践证明: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过程,须以学生鲜活的生活情境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去体验感悟,从而很好地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我们究竟该怎样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情境必须包含人与人之间或个人与群体之间或群体相互之间发生的互动事件;包含的事件和问题必须对学生具有真实性,反映学生的实际生活;应当采取使学生介入情境的方式叙事、提问或参与;事件的叙述应简明扼要,保证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以吸纳学生的道德经验;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情境问题必须与学科的内容或形式有内在的联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一、从内容来讲,可以利用生活、挖掘生活、思考生活来创设情境
1.学会利用生活,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家务、社区服务、其他公益活动等。
2.学会提炼生活,模拟情境
其特点较之实践情境的应用与创设方法而言,此类教学情境的应用,表现为:操作难度相对小些,但体验和感悟的程度相对少一些。
二、从情境问题的使用方法来讲,有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我是谁)、模拟表演(如社会剧)、口述、作文(如续写故事)、绘画等
三、从情境创设的途径来讲,有展现、演示、再现、渲染、体会、描述等
1.生活展现情境
引领学生走进社会和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如《校外探路》《购物场所我知道》带领学生到超市如何购物等,由于现在出于学生的安全考虑,集体行动可能比较难,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外分组进行,要求学生活动时注意安全。
2.实物演示情境
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时,教师应考虑到相应的背景,激起学生的联想。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表现内容形象化。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所需情境。例如《开国大典》,利用开国大典的视频资料再现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4.音乐视频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会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在选取的乐曲与话题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
5.表演体会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生活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故事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
6.语言描述情境
以上所述创设情境的五种途径,都是运用了直观手段。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会提高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会得到强化。
参考文献:
每次谈到“师德”,总能感到自己内心的忐忑,自己工作八年以来,没有什么能让人感动得痛哭流涕的故事,又不太会用华丽的词藻赞颂教师。虽然我和诸多老师一样,头上有着“教师”这神圣的二字,但我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人,而且像许多年轻人一样还喜欢看些娱乐八卦,娱乐圈中有很多出轨事件,在爱情和婚姻中,失去了忠贞也许就违背了道德,明星们违背了道德经过一段时间的吵吵嚷嚷之后,可能会被另一个头条掩盖,被大家淡忘;即使是普通夫妻违背了婚姻道德,他们伤害的可能只是自家的孩子,但是如若作为我们——教师,违背了道德,我们影响的可能是孩子的一生,这是不会随着时间被大家淡忘的,而且我们耽误的也不仅仅是一两个孩子。因此,提高我们自身的道德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在我看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要从我们平时教学工作的一点一滴中去感悟、去积累。
说起工作,我再次的很惭愧,其实自己最初的梦想并不是成为一名教师,毕业后顺应找工作的大趋势,也想让自己的父母安心,我选择了这份被大家称为神圣,被大家羡慕的职业。在刚开始工作的这一段过程中,我调整着心态,学习着方法,让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不断悟。
我现在最大的感悟就是,作为教师首先要善良。提到善良,我就想起了我高三时的一位英语老师,李老师,他戴着一副眼镜,个头不高,而且很瘦,上课的时候他的经典动作就是把两只手放在腰的两边提提他的腰带,在课业压力繁重的高三,李老师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解重点单词、短语、语法,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做老师是个良心活儿!”当时还是一名学生的我,哪能那么透彻地理解老师的这句话哪,只是觉得李老师提腰带的经典动作特别搞笑,顺带着我就记住了他在做这个动作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现在,自己成为一名教师,会时不时地想起老师的这句话,用心去慢慢地感悟这句话。
善良是一种人性美,一种道义美,一种良知美。一个善良的教师是孩子们所需要的。在我看来,一个善良的教师是要有很强的责任心的。这种责任心体现在我们平时工作的一点一滴中,这种责任感在我们学校的教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首先作为我们学校的带头人,我们的校长,他要为我们全校的学生负责,为我们全校的老师负责,为我们学校的发展负责,因此带着这种责任心,他把自己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因为要整理材料,要安排工作,我们住校的老师吃过晚饭很久之后他才离开学校这样的情况那是数不过来;我们学校的老教师,因为身上的责任感,他们坚持上好每一堂课,改好每一份作业;当然,我最了解的还是我们学校那些吃住都在一起的年轻教师,挑灯夜战,伏案苦读,这些我本以为是在我们参加重要考试之前才会有的,但是现在,我经常生活在这种氛围中,因为身上的责任,每天晚上我们办公室的灯在10点之前基本上都是亮着的,孙老师想着要把孩子们做的每一项作业批改完,因为她认为这是必尽的责任;张老师教两个班,她想着要为两个班的孩子负责,因此每天晚上要把两个班的孩子的作业都批改完;王老师生怕任何一个孩子掉队,每晚都在钻研如何让最后一个不会这类数学题的孩子学会的方法……在这种环境中自己不善良,没有责任心,都觉得自己无法挺起腰杆儿在我们许寺学校待下去。这一切虽然都是平平常常的工作,虽然一天下来我们都很累,但是就像《超级演说家》中一位以扮演吉祥物为职业的选手说的那样“我的身体虽然很累,但是我的心是满的”,的确,我们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