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流动资产的意义范文

流动资产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流动资产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流动资产的意义

第1篇:流动资产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先兆流产;子宫螺旋动脉;抑制素A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3-0346-03中图分类号:R714.21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3-04-02修回日期:2013-05-29)

(编辑:潘明志英文审校:梁宇)

先兆流产是产科的常见病,一旦出现,胚胎的存活力和妊娠结局备受关注,所以正确判断先兆流产预后对先兆流产的临床处理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人分别采用子宫螺旋动脉(USA)、抑制素A来预测妊娠结局,但是两者单独使用也有缺陷,本研究通过联合检测USA血流参数及血清抑制素A水平,探讨其联合预测妊娠结局的价值。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孕60~7+6周及孕80~9+6周孕妇各90例,两个不同孕周又分正常早孕组(A组)、先兆流产保胎成功组(B组)、先兆流产保胎失败组(C组)各30例;平均年龄分别为(28.76±424)岁、(27.92±3.21)岁、(29.18±3.27)岁。

2.方法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阴道探头频率5~7.5 MHz。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将套有的探头置于后穹隆,对子宫附件进行多切面扫查,观察孕囊大小、形态、有无胚芽及胎心搏动等情况,接着用脉冲波多普勒测量在子宫内膜与肌层交界处取样,检测USA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纠正夹角0.56为异常,孕60~7+6周抑制素A

3.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去收缩能力,血流阻力下降,血流无障碍地充满胎盘绒毛间隙,形成胎盘局部血供的“高流低阻”现象。早期先兆流产由于底蜕膜出血,血肿形成,滋养层血流减少,PSV、EDV下降,RI上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但能提供早孕子宫的形态学改变,也能更清晰地显示USA的血流状态,为早期妊娠检测提供重要的信息。有研究表明,抑制素A可以提高先兆流产结局的准确度。抑制素是由排卵前卵泡及黄体或胎盘滋养层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其可能在早孕期子宫内膜蜕膜化、胚胎植入、滋养细胞种植和分化中起到一定调节作用[2],可以用来预测先兆流产结局。抑制素A在怀孕后开始上升,于8~10周时达到峰值,然后下降到15周,在15~25周水平比较稳定,然后又上升直到分娩。本研究中,孕60~7+6周及孕80~9+6周孕妇中C组与同孕龄的A组、B组比较USA的血流参数及血清抑制素A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在先兆流产患者中,USA血流动力学及抑制素A均发生改变,两者有一定特异性,但敏感性差,如果单一采取RI>0.56为异常或单一采用抑制素A0.56为异常及抑制素A>130 U/L为异常预测先兆流产结局灵敏度、特异度、诊断指数分别为92.18%、74.61%,067,特异度略有下降,但灵敏度和正确诊断指数较单一采用RI>0.56为异常或单一采用抑制素A0.56为异常或单一采用抑制素A

参考文献

[1]葛小红,艾铁盔,陈小萍,等.抑制素A联合CA125检测在预测先兆流产结局中的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6):660662.

[2]向淑珍,沈宗姬.动态监测抑制素A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结局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4):512515.

第2篇:流动资产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流动资产 质量评价 体系构建

一、流动资产及质量的概念内涵

对于资产的概念和定义,众说纷纭,其中《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明确规定“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一般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两大类,流动资产是其中动态性较强的资产,是在某特定时段内会发生包含变动和运用两种形式的形态变化,具体变化轨迹一般都是在其原本形态及现金之间互相循环,其资本性质就是在这种动态变化中实现的。

对于流动资产质量,因为资产的资本本性,其质量衡量的根本因素是其本身的盈利能力,即盈利性,在流动资产各部分中货币资金方面的盈利性特征最强。流动资本发挥其资本能力为组织盈利需要有三个前提,一是真实性,又称存在性,包括资产本身的真实性和相关盈利的真实性;二是安全性,主要是指流动资产本身的安全性;三是周转性,主要指流动资产动态流动周转的状态。

二、流动资产各属性的评价指标

根据如上所言,流动资产质量有盈利性等四个属性,其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也应该按照这四方面开展,其中的基础表现是以此作为指标选择的维度,同时兼顾各项流动资产组成部分或子项目的具体情况。

在盈利性方面,因为流动资产的盈利往往是多种流动资产集体发挥合力的结果,所有流动资产各部分构成的整体收益指标为主,具体对应指标是流动资产净利率,即流动资产净利润与流动资产之间的比率。另外,存货的毛利率也能反映企业盈利的产生过程,属于可用指标。从评价倾向方面来说,这两种指标均为正指标。

在存在性方面,具体可供选择指标有五:

代号 指标名称 反映内容 指标属性

C1 存货流动资产率 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所在比重 负指标

C2 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比 货币资金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重 适度指标

C3 资金回笼率 应收款项回收速度和效率 正指标

C4 异常流动资产比 异常资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重 负指标

C5 流动资产率 流动资产在全部资产中所占比重 适度指标

从内容上看,在如上五种指标中重点是考虑的资产结构,同时又在内里里考虑其具体结构情况的真实性;从范围上看,C5为整体意义上的指标,其他四个均属单项层面的指标。

在周转性方面,具体可供选择指标有四:

代号 指标名称 反映内容 指标属性

Z1 存货周转率 企业资金具体利用效率 正指标

Z2 应收款项周转率 企业资金管理运用效率 正指标

Z3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 企业现金周转有效性 正指标

Z4 流动资产周转率 企业流动资产整体上的运用效率 正指标

如上四个指标其实是流动资产及其主要组成部分周转速度和效率的反映,除了Z4为整体意义上的指标外,其他的均为单项层面的指标。

在安全性方面,具体可供选择指标同样有四:

代号 指标名称 反映内容 指标属性

A1 速动比率 衡量企业偿债能力 适度指标,参考值为1

A2 现金比率 流动资产用于即时性偿债的能力 适度指标,参考值20%

A3 经营现金短期偿债比率 企业偿债能力 正指标

A4 流动比率 企业财务状况健康可靠性 适度指标,参考值为2

如上四个指标除了A4为整体意义上的指标外,其他均为单项层面的指标。与如上三大类的指标倾向不同,安全性方面的指标多为适度指标,有具体的参考数值。这说明资产的安全性是相对的,关键在于在确保基本安全的基础上以接受部分风险换取企业盈利。

三、建立流动资产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流动资产具体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为流动资产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但并不是体系本身,体系的构建需要在如下三种原则的坚持中完成三个步骤。

首先,确定具体框架,坚持整体性原则。其实,宏观意义上的框架及详细内容已经由上一部分的系列指标基本确定,具体的选择确定需要特定组织根据营业内容、管理结构、治理体系、财务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情况决定。不过,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其最基本的表现是要确保盈利性、存在性、周转性和安全性四大方面的指标俱有,缺一不可,最本质的表现是要确保逻辑意义上的整体严密性,防止出现评价盲区。

第3篇:流动资产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资产负债表 偿债能力 流动资产

1 引言

企业的资产流动能力主要是指资产的短期流动能力,而流动资金主要包括满足日常经营的资金以及日常管理的资金。而更细致的分类,企业的日常经营的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原材料、日常销售环节等必须的资金,而用于日常管理的资金还包括管理所需的临时性的支出以及短期的债务利息的支出。而当整体的企业环境以零售或者流动性非常强的业务为主导时,需要留存的现金等流动性强的资产就要更多。其实无论是企业的利益主体包括股东、债权人或者是利益相关者群体客户、员工、相关部门来说,企业的流动性能力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都非常有用,是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决策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了解并且能够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对于理解资产负债表的帮助也非常的大。

2 资产负债表与短期偿债能力的关系

2.1 资产负债表与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展示“经营性净资产 = 金融性净负债 + 股东(或所有者)权益”,但是简单来说就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项目及其数量关系为内容的资产负债表,而这个表格的实质就是资产负债表的要素结构与关系(见表1)。而形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营运能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与现金比率等。

2.1.1 营运能力

具体里看,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最基础的比率就是营运比率。可以表示为营运能力=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它主要是体现了企业的基本营运水平,以及是否还能满足日常经营所需要的资产。

2.1.2 流动比率

所谓流动比率,顾名思义就是衡量企业的流动能力的比率,他可以表示榱鞫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对于比率的一般分析:随着流动比率的增加,代表企业的流动资产要高于流动负债,也就是说流动性很强,但是实际上来说企业的流动比率有一个度,并不能太高。因为如果企业的短期流动资金多,代表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与效益水平不高,会影响企业的经营。而流动比率收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影响。

2.1.3 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指标。它可以表示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在这里的速动资产包括应收账款、货币资金和以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但是来说,和流动比率有着很大相似指出的速动比率也会反映流动资金的灵活度,尤其是当这个指标越大时,它代表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并不能够太高,也回影响企业的整体经营,还要认真的分析。

2.1.4 现金比率

企业的现金比率也会反映企业的现金资产的流动情况。它可以表示为现金比率=现金资产/流动负债。这里面的现金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和以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但是这个指标并没有现金流量比率更有说服力。

2.2 影响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因素

短期偿债能力和企业流动性收到很多的因素影响,但是主要的包括以下几个:

2.2.1 流动资产

企业的流动资产是指现金或者其等价物在一年或者一年以内会转变成可以使用的资产。实际上来说流动资产的整体变现能力比较强也就是所形成可以使用的资产的效率比较高,所以对企业的周转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当流动资产的比重越大,企业的经营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问题,流动比率会增加,进而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就会下降。

2.2.2 流动负债

可以看出企业的流动负债是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的,包括营运能力、流动能力以及现金偿还能力等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流动负债主要是指到期日比较短,主要的一年以下的负债,企业短期周转资金使用的,所以会很快地偿还,不会过多的偿还借款利息。

2.2.3 营运资金

首先要指出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因此它是一个兼具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特性的影响因素。企业是需要短期的负债来融资或者是进行资金周转的,但是流动负债过大,会影响企业的流动资金。因此一定要在积极地保障企业的整体的营运能力的前提下来进行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调整。而这个指标实际上是直接的体现了企业的偿付能力强弱与企业可持续性强弱的反应。

2.2.4 现金流量

通常我们会提到现金流量的意义,但是这里的现金流量并不是平常意义的现金流量,而是一个更加广泛且具体的意义。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和先进等价物。很多企业为了让短期运营更方便,就保留大量的现金资产,这样的确给企业造成了方便,但是却影响了资产投资所带来的升值,因此现金流入或者流出一定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的。

3 结论与启示

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显然是企业管理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之处,为了能够让企业的利益主体以及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好的分析企业的需求,要积极的转变经营模式,不断地探索新时期下更适应企业发展的方式,在此基础上,一定要多措施共发展,让企业的短期偿债水平稳定,同时让企业的资金流动能够更加的适应企业的发展,不能一味的追求速度,也不能不考虑利益,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情况。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上市公司对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进一步重视,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最终会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 荆新,刘兴云.财务分析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第4篇:流动资产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军工上市公司; 流动能力; 财务绩效

随着我国军工企业改革步伐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军工企业资产将进入二级流通市场。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指标,流动能力则是影响经营绩效的一个综合指标。疏忽流动性管理不利于企业短期发展甚至长期发展,可能导致严重的困难和损失。不正确地评估企业营运资本需要的流动性,反过来会使债权人和投资者面临未预料到的失败风险。Eljelly(2004)用沙特阿拉伯的上市公司数据说明了上市公司绩效与企业流动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梁云、杨广宇(2007年)发现不同产业的企业财务流动性有显著的区别。然而,我国军工上市公司脱胎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且进入资本市场较晚,新建立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否使流动能力与企业绩效相关是一个急需验证的问题。军工上市公司隶属于中国11大军工企业集团,是国家重点建设中央企业的组织部分。这些上市公司在上市前的管理中都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烙印,转制后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是否能够很快发挥作用?通常流动资产的盈利能力较弱,所以公司治理机制较好的公司会持有较低的流动资产,但由于军工上市公司是特殊的装备制造企业,其流动能力水平是否也能够支持这一直观理论呢?本文的研究目的正是基于军工上市公司流动能力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从侧面印证军工企业改制为上市公司后的效果和军工上市公司流动资产运行的效果。

一、相关文献回顾

传统的企业资产流动性是从静态上去衡量,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持有比率、营运资金持有量等。从静态视角研究企业流动性主要探讨企业流动性水平,这方面的早期文献较多,如Keynes(1934)年提出现金持有动机理论、Baumol(1952)提出现金管理模型、Miller和Orr(1966)的随机现金模型。近期文献主要关注流动性水平所带来的委托成本问题,如Jensen(1986)的自由现金流量假说、Opler(1999)对现金持有影响因素的研究。而且传统上财务分析师和投资者把流动比率作为企业流动性状况的关键指标,甚至在Beaver,Kettler和Scholes(1970)的研究中,发现流动比率与Beta系数高度相关。但实际上静态上的流动性资产并不具有同质性。静态角度考察的资产流动性,主要是指资产变现所需的时间和变现比率的稳定性。

尽管静态资产流动可以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但是,企业的现金储备投资可以结合未使用的借款能力应付预料之外的营运现金流入和流出在时间、数量上的差异。另一方面,不同企业的营运能力是有差别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的速度不同。为此,Richards和Laughlin(1980)提出现金转换周期的概念,认为用企业购买产品所需资源的实际现金支出和最终销售收回现金的时间区间来动态衡量企业资产流动性更合理。Kamath(1989)也声称由于是静态的研究,所以静态角度计算流动性比率是不完善的,不能作为衡量流动性水平的变量应用在实际中。

近年来,从动态角度考察资产流动性与盈利能力关系的文献开始出现。如,Shin和Soenen(1998)以1975-1994年美国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净经营活动周期与企业利润(包括股票利润和经营利润)之间的关系,发现这两者之间呈很强的负相关关系;Eljelly(2004)对沙特阿拉伯的29家分布于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发现现金转换周期与公司盈利能力负相关,即流动能力与公司盈利能力正相关关系;梁云、杨广宇(2007)利用1999―2001年的数据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流动性与其净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呈正相关关系,且对产业因素非常敏感,即不同的产业,企业的财务流动性有显著的区别。

非军工企业中的往往没有军工企业中的严重,例如军工企业中增加了军代表这一角色。由于军代表在军工企业中对军工产品的质量、成本和价格有很强的影响作用,这导致很多军工企业通常向军代表提供高额“租金”。我国国防军工企业未进行大规模改革前,“项目国家定、投资国家出、产品国家买”,“皇帝女儿不愁嫁”成为军工企业的一大垄断优势。但2002年10月实施的《中国人民装备采购条例》和2005年6月15日实施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把民营企业的竞争引进来,打破了我国军队武器装备生产国有军工企业包打天下的局面。引入的竞争和军工企业改革能否使军工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效率发生质的变量,流动性管理水平成为重要的检验指标。因为如果军工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不健全或流于形式,则其流动资产的比率会较高且效益不佳,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就会不明显。

此外,由于本文的研究着眼于特定领域公司,也会为流动能力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二、研究假设

静态的资产流动性对公司盈利能力不仅有直接影响,而且也存在间接影响。一方面,资产的静态流动性与盈利能力成反比,资产流动性越好,其收益率越低,从而会影响财务绩效;另一方面,除了直接影响盈利能力以外,持有流动性资产本身也需要付出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此外,Jensen(1986)、Opler(1999)等人还认为,由于股东与经理层之间利益的不一致性,公司持有静态意义的流动性资产比长期资产的成本高。虽然军工上市公司脱胎于传统的企业管理形式,不一定能够完全按照上市公司的治理要求进行管理,但其流动资产过高会产生委托成本。因此,根据上述文献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军工上市公司的静态流动能力越强,军工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越差。

动态意义上的流动性可以用现金转换周期来衡量。现金转换周期越长,意味着公司动态的资产流动能力越差;反之,现金转换周期越短,意味着公司动态的资产流动能力越强。动态资产流动能力越强时,公司减少静态意义上的流动性持有也不会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而减少静态意义上的流动资产可以提高公司整体盈利水平、减少机会成本,从而会对财务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假设2:军工上市公司的动态流动能力与财务绩效呈正比,即现金转换周期越长,财务绩效越差,反之亦然。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数据

为了检验上述假设,本文以上市的军工企业为研究对象。由于2000年、2007年发生了企业会计制度变更,为尽量消除政策性影响,笔者选择2002-200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军工上市公司。数据来源于国泰君安数据库(CSMAR),共计179个公司年数据。样本数据基本情况见表1和表2:

(二)研究模型和变量

为了考察资产流动性对财务绩效的影响,采用类似Eljelly(2004)的线性模型。即:NOI=αC/TA+βCCC+γLn(TA)

其中,NOI是指净资产收益率,代表财务绩效;C/TA是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代表静态流动能力;CCC是指现金转换周期,代表动态流动能力而且是反向指标;Ln(TA)是指用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调整后的总资产,取自然对数,代表公司规模;α,β,γ代表各变量系数。

尽管传统的流动比率用流动资产覆盖流动负债的程度衡量,但是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实际持有流动资产的水平;而且本研究主要考察流动能力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因此用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作为衡量军工上市公司静态流动能力。

四、分析结果

(一)单变量分析

表3和表4分别给出了NOI、C/TA、CCC、TA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统计结果。从表4中可以看出净资产收益率与静态流动资产比的相关系数为0.341,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初步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不仅没有支持假设1,而且完全相反。净资产收益率与现金转换周期的相关系数为-0.027,尽管与假设2预测一致,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另外,净资产收益率与总资产对数的相关系数为0.168,而且在0.05的水平上显著,与规模经济理论预测一致。

(二)多元回归分析

虽然单变量分析没能支持假设1和假设2,但多变量分析能够提供更充分的证据。表5给出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军工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现金转换周期及公司规模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很强的线性关系,方差解释比例达到12%,而且方差膨胀因子(VIF)均远小于10,所以可以判断出模型中的三个指标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表5中C/TA、CCC、Ln(TA)的标准化系数分别是0.327、-0.007、0.135,说明军工上市公司的静态流动能力与NOI存在正相关关系,动态流动能力与NOI存在正相关关系(因为CCC与NOI存在负相关关系),公司规模与NOI存在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否定了假设1,符合假设2的预测。但从显著性上看,CCC的系数不显著。

五、研究结论及讨论

本文通过区分静态流动能力、动态流动能力,利用我国2002-2006年军工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流动能力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军工上市公司的静态流动能力与财务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军工上市公司的动态流动能力与财务绩效也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在统计上不显著。前一个结论实际从侧面说明了军工上市公司的动态流动能力与财务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在统计上不显著的原因。因为当流动资产比例并没有超过合理上限时,即使动态流动能力增加,军工上市公司也没有动机去减少流动资产持有比例,因而也就不会产生减少流动资产持有机会成本的作用。

军工上市公司的静态流动能力与财务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面上看是经验数据并没有支持流动资产盈利能力弱的观点,但实际上并不能简单地这样认为,原因如下:一是通常意义上讲的流动资产盈利能力比长期性资产弱的观点是建立在两类资产相互独立经营的基础上。当流动资产、长期资产作为军工上市公司中的一部分时,二者之间存在盈利能力的协调,是经营有机实体的组成部分,其综合盈利能力将会大于全部转化为流动资产或是长期资产的盈利能力。二是利用军工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得出与静态流动能力的盈利预测相反的结果,可能是由于这些军工上市公司持有的流动资产并未超过最佳持有水平。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当其它投入要素的量保持不变时如果一种投入要素不断地等量增加则在超过某一点后其产品的增量会越来越小。当应用到静态流动资产分析时,边际主义的观点说明只有持有的流动资产超过一定比例,其盈利能力才会下降。这个结果与以前文献对普通企业样本的研究结论相反,说明军工企业的资产结构与其他行业相比需要配置更多的流动资产。

【参考文献】

[1] 梁云,杨广宇. 上市公司流动性管理、绩效与企业价值的实证[J]. 财经界(下旬刊),2007(4):293.

[2] Eljelly,A. M. A.,Liquidity - Profitability Tradeoff: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An Emerging Marke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erce & Management,14(2),2004. pp48-61.

[3] Opler T.,Pinkowitz L.,Stulz R. M.,Williamson R.,The determinants and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cash holding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9,vol. 52,pp.346.

[4] Baumol,W. J.,The Transactions Demand for Cash:An Inventory Theoretic Approach,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November 1952,Vol. 66,pp. 545-556.

[5] Miller,M. H.,Orr,D.,A Model of the Demand for Money by Firms,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Augest 1966,Vol. 80,pp. 413-435.

[6] Jensen M.C.,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and takeover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vol. 76,pp.323-329.

[7] Beaver,W.,Kettler,P. and Scholes,M.,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arket Determined and Accounting Determined Risk Measures,The Accounting Review,October 1970,pp,654-682.

[8] Richards,V.D.,Laughlin,E.J.,A cash conversion cycle approach to liquidity analysis,Financial Management,1980,Vol. 9 ,pp.32-8.

第5篇:流动资产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资产结构 现金存量 现金流量 最佳现金持有模式

引言

现金作为影响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资产,对企业至关重要。在企业所有资产中,现金具有最强的流动性和支付能力。现金持有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从而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企业处于不同行业,其资产结构不同,企业的现金存量、流量会因资产结构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状态。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时发现,很少有学者从资产结构的角度对企业现金存量、流量进行分析,对资产结构与现金存量、流量是否具有相关性,呈现怎样的相关性并没有十分精准和全面的研究。因此,笔者对资产结构与企业现金存量、流量的相关性进行理论探讨,希望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模式。企业可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来调整资产结构,使企业的现金存量和流量都以最佳的方式存在,最终达成建立适于自身最佳现金持有模式的目的。

资产结构与现金存量、流量相关性分析

(一)现金存量、流量对企业的影响

现金对于企业至关重要。购买货物、支付工资、偿还债务、缴纳税金、开展对外投资、向投资者支付股利等都需要支付现金。同时,企业出售产品或服务会获得现金、借贷、投资收回等行为也会使现金流入企业。企业通过不断的现金流入、流出,才能进行正常的运转,现金可以看作是企业的血液。对于何为现金,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定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现金购买商品和服务、支付各种消费支出。这里的现金是指人们手中持有的,可立即用于支付的货币,这是关于现金最常用最浅显的解释。在会计学中,现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是企业为支付日常零星开支而保管的库存现钞,包括人民币现金和外币现金。广义的现金是指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以货币形态存在的一种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财务学中的现金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现金等价物。

为了准确描述现金对于企业的财务意义,分别从时点的角度和时间段的角度将现金细分为现金存量和现金流量,这里的现金存量和流量主要是指基于投资回收的现金存量和流量,从投资以及投资回收角度研究现金是财务学研究现金的主要意义之一。现金存量表现为某一特定时点上流入减去流出后的结果,是一个时点指标,反映现金的存在状态。现金流量则表现为某一特定时期现金的流入、流出和内部运动,是一个时期指标,反映现金存在的过程。将现金细分为现金存量和现金流量,从时点和时期的角度全面分析现金,以期从中找出企业最佳的现金存量和流量,并以此为基础来建立企业最佳现金持有模式。

在分析现金存量和流量对企业的影响之前,首先要明确现金存在于企业的最重要意义,即功能是什么。只有如此,才能更准确的分析现金对于企业的影响。现金的具体功能主要体现在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两个方面,并最终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从经营成果角度考虑,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来获取利润,无论是购买原材料、生产产品、销售商品,还是进行投资与筹资都需要现金来支持。现金通过购买和支付来具体开展经营活动,通过现金供应量的扩充和收缩来具体实现对经营活动的支持与制约。因此,现金用于满足支付,作为企业的支付手段是极其明显的。支付作为现金的重要功能,是经营活动的基础,并最终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财务状况角度考虑,现金资产本身的高度变现性,提高了资本的流动性,并最终提高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在企业的正常经营条件下,现金是资本运转的起点和终点,一切非现金形态资产,都必然转变为现金形态。同时,现金资产的高度变现性使得其可以在任一阶段转变为其他非现金资产,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现金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因此,现金具有高度变现性和流动性,可很好的用于满足偿债的需要,并最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角度分析发现,现金存在于企业的最重要意义在于满足支付和偿债的需要,这是进行其他分析的主要前提。

在满足支付和偿债需求的前提下,可以分析现金存量和流量对企业的财务意义。现金存量作为一个时点指标,表现为某一特定时点上的现金持有量。现金存量能够很好的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并最终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在某一特定时点,若现金存量越接近企业的债务偿还量,则越能够满足企业的偿债需求。同时,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离不开买和卖,将整体的经营活动分割为不同时点的买和卖,就体现了现金存量存在的意义。同满足偿债需求一样,在特定的时点,若现金存量越接近于企业的经营支付量,则越能够满足企业的支付需求,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最终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对于企业的意义更为重大,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资本运动,始终存在着现金的流动,现金的这种流动状态即体现为现金流量的循环。现金流量具体体现了企业的经营活动,每一次的经营业务循环,总是伴随着现金流量循环。由现金转变为非现金资产,再转变为现金,形成一条完整的现金流动链条。若现金流量的循环周期与企业的支付周期越接近,则越有利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同时,现金流量体现了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的变现性反映现金流量的循环速度,变现性越强,现金流量的循环速度越强,资本的流动性越强。现金流量的变现周期与企业的偿债周期越接近,越有利于企业的资本运动,即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现金存量和现金流量在时点和时间段上的共同配合,使得企业的支付和偿债需求得以充分的满足,最终反映企业良好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此种情况下的现金存量和流量即是企业的最优现金存量和流量。

现金存量和流量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通过时点和时间段的共同配合形成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模式―现金流时空配合模式。现金流的时空配合模式包括时间和空间两重含义。时间上是要求变现周期的变现时点尽可能地接近企业支付时点或偿债时点;其空间含义是变现量应尽可能等于支付量或偿债量。在时间和空间上越接近的现金流,即是企业的最佳现金流。

(二)资产结构对企业的财务意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对资产的不同分类,会对资产产生不同的功能效用。按照特定标准对资产进行分类,再将各类资产进行组合对比,形成各种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即资产结构。资产结构一般是指流动资产与总资产、固定资产与总资产等之间的比例关系。以不同标准划分资产,必然会形成具有不同意义的资产结构。典型的资产分类,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总资产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此外,还可根据资产的功能为标准,将资产划分为以固定资产为典型内容的功能性资产和以流动资产为主要内容的对象性资产。无论是何种分类方式,都会形成具有特定意义的资产结构。资产及其功能效用对企业的意义主要通过特定的资产结构对企业现金存量、流量所产生的影响来体现。

不同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资源分配的侧重点不同,则资产结构不同。制造型企业和流通型企业最具代表性,制造型企业中固定资产占据主要位置,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比重越高,越能体现该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从而越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产生影响。在制造型企业中,固定资产作为生产工具,决定着生产的内容和结果;同时也决定着生产的速度和采购周期。制造型企业一般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获取利润,降低产品成本的最有效方法是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扩大生产规模的主要途径是扩大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数量。因此,固定资产在企业所有资产中具有核心支配地位,体现着资本的增值功能。流通型企业中流动资产占据主要位置,这是由流通型企业的经营特性所决定的。流通型企业通过商品的进销差价来获取利润,这就要求企业具有充足的流动资产,以满足企业对资产变现性的要求。由此可见,所属行业不同,企业的资产结构不同。

资产结构的真正意义在于,同一资产整体中存在不同资产,不同资产的运动性、变现性不同,其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不同、投资回收时间与风险则就不同。

(三)资产结构对企业现金存量和流量的影响

在分别讨论了企业现金存量、流量和资产结构对企业的意义后,可以对资产结构和企业现金存量、流量的关系进行相应的研究。通过分析资产结构与现金存量、流量的相关性,找出适合于不同资产结构的最佳现金持有模式。

企业处于不同的行业,会形成不同的资产结构,不同的资产结构则会使企业现金存量、流量呈现不同的状态。与流通型企业相比,制造型企业固定资产比重大于流动资产比重,若长期资产(在此不考虑无形资产的影响),尤其是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比重越大,则企业的产出能力越强,从而获得的利润越多。若企业不存在大量的应收项目,则利润大多直接以现金类资产的形式表现,这就间接表明资产结构对企业的现金存量、流量具有影响。除对利润产生影响外,资产结构对基于投资收回的现金也会产生影响。企业初始投资的资产主要包括以固定资产为主要内容的非流动资产和流动资产两大类。这两类资产的回收方式和回收时间是不一致的,对固定资产的垫支回收主要是通过固定资产的折旧在企业整个寿命周期的各个期间逐期分次收回;对流动资产的回收则是在整个寿命周期的最后一期全额一次性收回。因此,固定资产比重大的企业,其投资回收会先于固定资产比重小的企业。依据时间价值理论,逐期回收的现值之和必然大于末期一次回收的现值。对于企业现金存量、流量来说,固定资产比重大的企业,由于其能获得更多的利润且基于投资的垫支资本能优先收回,使得现金存量在某一特定时点是充足的,能够在量上满足特定时点的支付和偿债需求。同时,也加快了现金循环周转的速度,使得在特定时期,现金的经营周转周期和变现周期能更加接近企业的支付周期和偿债周期。资产结构与现金存量、流量的这种相关性,可以使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依据自己的资产分布规律,找到适合自身的最佳现金持有模式。

结论

综上所述,资产结构与现金存量、流量在理论上是具有相关性的,资产结构会因企业所处行业,对现金存量、流量产生不同的影响。企业在进行现金管理时,可以以此为依据,结合资产结构,调整特定时点的现金持有量和特定时期的现金周转量,使得企业的现金存量能够接近于企业的支付和偿债量,现金周转期能接近于支付和偿债周期。在量上和周期上越接近的持有和使用方式,即是企业最佳的现金持有模式。本文仅从理论上探讨了资产结构与现金存量、流量的相关性,现实企业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依据企业真实的财务数据,从实证的角度来验证资产结构与现金存量、流量是否具有相关性,呈现怎样的相关性是笔者接下来研究的重点。笔者期望运用统计学和财务分析学的相关知识,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资产结构与现金存量、流量在现实企业中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适于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模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2、3卷)[M].人民出版社,1975

2.凯恩斯,高鸿业译.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商务印书馆,1999

3.陈万江,肖霞.现金功能略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4.肖霞,陈万江.资产结构的财务意义[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2)

5.Baumol W J.The Transactions Demand for Cash:An Inventory Theoretic Approach[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2,66(4):545-556.

作者简介:

第6篇:流动资产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 资产运营能力 回天新材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097-02

资产作为一种会计要素,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由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的能给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利益的资源,包括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必备的一切资源。资产运营能力是指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对资产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效率通常是指资产在一年中的周转速度,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效益则是指资产运营的效果。资产运营能力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与资产有关的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反映企业资产运营的效率和效益,评价企业管理资产的能力,为提高企业资产运营效益指明方向。

一、资产运营能力分析的内涵和意义

资产运营能力分析对于企业所有者、管理者和债权人都有重要意义。资产运营能力对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有重要影响,良好的资产运营能力能够优化资产结构,加速资金周转,确保企业资产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价值最大化。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通过分析资产运营能力,能够发现企业资产结构和资产周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优化企业资产结构和加速资产周转的途径和方法。从企业债权人角度讲,资产的运营能力越强,表明企业资产的周转速度越快,资产的流动性越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同时资产运营能力的提高能够保证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保障债务及时足额偿还,对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也有重要影响。

二、资产运营能力分析的指标设计

对企业资产运营能力分析一般是基于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报表分析没有一种固定的工作程序,根据分析的目的和对象不同,使用不同的分析指标和测算原则,不存在通用的分析方法和程序。一般而言,运用比较多的是比率分析和趋势分析方法,常见的分析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非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以及资产与收入比等。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评价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效率和效果的指标,是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的比率,有三种表现形式,其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平均应收账款÷销售收入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表明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应收账款周转的次数,说明每1元应收账款投资所能产生的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表明从销售活动开始,到收回现金所需要的天数。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多,周转天数越短,应收账款的流动性越好,企业的收现能力越强。但是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过高,可能是企业应收账款政策过于苛刻所致,过于严格的政策会限制企业销售的增加,如果赊销比现销更能促进销售,适当放宽信用政策对企业更有利;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低,往往是过于宽松的收现政策,对客户信誉审查不严,会导致应收账款回收困难,坏账增加。

(二)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评价企业存货管理效率和效果的指标,是销售收入和存货的比率,有三种表现形式,其公式为: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平均存货)

存货与收入比=平均存货÷销售收入

一般来讲,存货周转次数越多,周转天数越短,说明企业存货周转的效率越高,存货管理的业绩越好。但是存货周转天数并不是越短越好,企业在一定生产水平下,存货过多会造成积压,增加资金占用,同时存货过多也说明企业销售困难造成产品滞销;存货过少虽减少了资金占用,但过少的存货不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因此企业应合理确定存货水平,确保在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使存货资金占用最少。

(三)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与收入比=平均流动资产÷销售收入

一般来说,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多越多,周转的天数越短,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周转越快,利用效果越好,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流动资产周转过快是由于管理不力造成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存货占流动资产的绝大部分比重,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取决于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因此对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应结合存货和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进行分析。

(四)非流动资产周转率

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平均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与收入比=平均非流动资产÷销售收入

(五)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总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总资产与收入比=平均总资产÷销售收入

企业的总资产由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组成,在销售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总资产变化的驱动因素是构成总资产的各项资产,总资产周转率的变化是各项资产周转率变化引起的,对企业资产运营情况的分析,即是对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在内的总资产及构成因素的分析。

三、回天新材资产运营能力分析

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回天新材)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研发和生产销售的上市公司。公司主要经营胶粘剂/密封剂系列产品,以及汽车养护产品包括制动液、原子灰、液压油、油、脂的生产与销售,同时还从事剂、制冷剂、清洗剂等化学制品及相关设备、精细化产品的研发与销售。根据回天新材2015年和2014年财务报表,计算出各项资产周转率,如下表所示:

由于各项资产周转次数之合不等于总资产周转次数,因此一般使用“资产周转天数”和“资产与收入比”这两个指标,对总资产周转率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根据“资产周转天数”分析,2015年总资产周转天数是581.029天,比上年增加50.186天;2015年“资产与收入比”是1.592,较上年增减0.138。总资产周转率的变化主要是由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周转天数增加导致。

(一)应收账款

2015年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是355841828.20,较上年增加127703912.50元,增幅55.98%,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增加34.49天。2015年营业收入975212456.64元,比上年增加15.58%。表明销售规模增长,导致应收账款规模扩大,但是应收账款增加的幅度高于营业收入增加的幅度,可能是企业为增加销售,放宽信用政策所致。由于应收账款存在一定的收现期,增加了资金占用,大量的应收账会导致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压力加大,现金流紧张。同时结合会计报表附注提供的信息,应收账款账龄2年以上的金额为27283626.84元,计提坏账准备9947551.62元,一般来讲2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应收账款账面价值17336075.22坏账的风险很大。为及时足额收回应收账款,减少坏账损失的风险,企业应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采取各种措施按期收回款项,并要对购货企业的信用进行严格审查,根据信用评级给与企业不同的收现期。

(二)存货

2015年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由2014年的14.82%,下降到9.08%,减少5.745, 存货周转天数减少7.249天,是由于公司控制产成品库存所致。对存货管理效率的分析,应注意存货与应收账款(销售)和应付账款(购买)之间的关系:

1.通常情况下,销售的增加会引起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的相应增加,当这几个因素同方向变动时,存货周转率无明显变化。在销售旺季,订单量增多,首先要购入原材料增加存货,应付账款增加,在产品销售后,又引起应收账款增加。在销售淡季,或企业经营出现问题,销售萎缩订单减少时,首先减少存货,引起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的减少,存货周转率下降,表明企业业绩下滑,对企业收入是不利的。

2.存货周转率没有明显变动,但存货构成发生了变化。要关注存货构成比例之间的关系,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之间存在某种比例关系,如果他们之间比例呈现不规则变更,如产成品比重大幅上升,则表明存货积压销售不畅,在这种情况下,应放慢生产节奏。基于财务报表数据分析,本期原材料账面价值减少7933179.00元,在产品增加3347151.00元,库存产品账面价值减少32320201.00元,表明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产量和销售额平稳较快增长,产品销售量大幅提升导致产能增加,同时企业清理库存也使库存商品减少。

(三)固定资产

本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614492985.62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34.7%,比上年增加净额193068202.40,增幅45.81%,)固定资产周转天数增加13.301天。主要由于企业处于快速扩张期,投资规模扩大。

对企业资产运营能力的分析,要结合企业所处的外部行业特性及经营背景,同时企业的资产管理政策和管理的方法效率也会对资产运营能力产生重要影响。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回天新材资产整体的运营能力较强,但企业正处于急速扩张期,固定资产投资加大,产品的产销量大幅增加,应收账款也随之增加,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总资产营运效率及效益,需要公司在加大流动资产周转、账款回收方面做更多努力。

参考文献:

[1] 何烛竹.企业营运能力评价指标分析[J].商业时代,2007(33)

[2] 余波.浅谈企业营运能力分析[J].市场论坛,2008(9)

[3] (美)施奈德(Schneider,G.P).企业运营体系(第7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 陈培爱.企业运营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审计处 辽宁沈阳 110819)

第7篇:流动资产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营运资金 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 资金周转 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营运资金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被誉为企业“经营活动的血液”。长期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营运资金管理方面,没有给予相当的重视,导致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周转效率低等问题,影响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水平。以装备制造业这一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进行研究,有助于企业在资金管理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之间作出均衡,实现长远发展。

二、营运资金的概念

随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营运资本的深入研究,从经济含义、资金内容和管理作用等方面的差别上,将营运资金界定为以下三种:

一是营运资金是指短期资产减去短期负债的差额,即净营运资金,它通常来描述企业的短期支付能力,即短期偿债能力。

二是营运资金是指总营运资金,即一定时期内,企业短期资产的总额。这一定义主要用于对企业全部短期资产进行管理。

三是营运资金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数量加总。该定义从财务管理的观点上来说,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就是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相互之间管理关系和总概况的管理。

三、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本文选取100家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借助EXCEL软件,分别从营运资金投资政策、筹资政策、结构三个方面,对样本2010~2013年各年的各个变量做比较分析,从而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营运资金管理管理特点有一个完整而且客观的分析。

(一)营运资金投资政策分析

本文通过流动资产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即投入一定的流动资产可以创造的利润来解释我国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投资政策的特点:

表3-1 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各年短期资产与销售收入比率

表3-1的数据,可见装备制造业的变现能力比较差,流动资产与销售收入的比值无规律,说明公司应当注重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对各管理环节进行规范化调节与控制。

(二)营运资金筹资政策分析

营运资金筹资政策,即流动负债筹集短期资产的状况,它是营运资金策略的核心。一般地,以流动资产占有率(流动负债除以总资产)来描述营运资金筹资政策。

图3-1 装备制造业2010~2013年流动负债比例变化趋势图

上图可以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负债筹集有递减趋势,总资产中约40%的流动负债,资本成本较低。此外,部分流动负债要满足部分长期资产如固定资产的改扩建,可能造成日常经营出现流动资金不足的现象,为维持公司长期发展会面临不断举债还债的风险。所以,为了有效防范风险,应当在保持合适的流动负债占有率的同时,充分利用公司的财务杠杆利益,降低单位利润所负担的利息费用。

(三)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各项目结构分析

企业的短期资产中主要部分为存货和应收账款,比重较大,因此企业短期资产各项目的研究,即对企业总营运资金的构成及比重进行分析。

表3-5 装备制造业各类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统计表

上表分析可知,我国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存货和应收账款构成了流动资产的主要部分;各年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超过了一半,均大于流动负债所占比例,即营运资金筹集偏于激进型的筹集策略;应收账款的比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存货的平均比重有所下降,可见各公司加强了对存货的规划和控制。

(四)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我国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保守的投资政策与偏于激进的筹资政策相结合,营运资金持有量逐年递减,即营运资金投资政策由宽松的持有政策向配合型的持有政策过渡;

二是流动资产占用比重过高,资产利用效率降低,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流动负债比例较高,筹资政策更偏于激进型,尽管降低了资本成本,但可能陷入不断举债还债的风险中。

三是在短期资产结构中,存货和应收账款为流动资产的最主要部分,所占比重较大,除应收账款受企业销售规模的影响外,其他流动资产项目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稳定;行业整体对存货规划和控制有所加强。

四、对策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管理水平分析,最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方面,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对企业短期资产项目的管理,主要是对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制定合理的现金折扣政策、信用期限政策来控制回收应收账款的回收效率;对于存货的管理,应当在存货的各相关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对滞销存货尽快处理,加快商品流通,提高企业竞争力。

第二,需近一步提高营运资金周转效率,加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制度建设,在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减少资金在各环节的浪费,建立流动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强化资金管理责任制。

第三,企业应当根据所处客观环境以及自身情况、管理经验等,选择合适的营运资金投资政策,保持盈利能力与周转速度的平衡。另外,营运资金筹资政策中,既要避免激进的营运资金筹资政策导致的举债、还债循环的风险,也要防止因流动负债比例过低,而造成资本成本的增加影响了企业盈利。

参考文献

[1]中国海洋大学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J].会计研究,2010,(9).

[2]王竹泉,刘文静.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J].会计研究,2007,(12).

[3]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J].会计研究,1995,(1):39.

第8篇:流动资产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营运资金 周转循环 信用

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是衡量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利用效果的指标。营运资金不是企业某项资金的某种独立的存在状态,而只是反映一个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的评价指标。监控企业营运资金循环周期的长度和变化,对判断其是否投入了过多的营运资本,或营运资本不足(使得变现能力风险增加以及短期清偿能力恶化)十分有用。

会计上不强调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财务人员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和认识;从财务角度看营运资金应该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关系的总和,在这里“总和”不是数额的加总,而是关系的反映,这有利于财务人员意识到,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要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这两个方面入手。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可超过一年的营业周期内实现变现或运用的资产,流动资产具有占用时间短、周转快、易变现等特点。企业拥有较多的流动资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流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主要包括以下项目: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

流动负债是指需要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流动负债又称短期融资,具有成本低、偿还期短的特点,必须认真进行管理,否则,将使企业承受较大的风险。流动负债主要包括以下项目: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等。

营运资金管理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的管理。要搞好营运资金管理,就必须解决好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企业应该投资多少在流动资产上,即资金运用的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

第二,企业应该怎样来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即资金筹措的管理。包括银行短期借款的管理和商业信用的管理。

可见,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管理。对流动资产来说,就是要尽量减少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加速资金周转;对流动负债来说,则是要有畅通的筹措短期资金的渠道,以便满足企业的日常运作需求,同时也要考虑短期资金成本的问题。如果企业在生产产成品上花费较长的时间,那么企业就得增加货币资金投资。一般来说,企业货币资金的周转公式为:

营运资本周期=收账期+存货期-付款期

收账期:衡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效率水平的财务比率,亦称“应收账款周转期”

收账期=平均应收账款/赊销期*365天

该公式中的应收账款是商业应收账款,并不包括其他应收款,预付帐款和应计收益。赊销通常以30天内付款的“正常信用条款”进行,如果应收账款在90天内尚未收回的话,应被整理列入坏账损失。收账期每延长1天,就需要适量资金来负担额外的应收账款,故此在这方面的失控往往解释了企业过度的借款需求。

存货期:对存货期的评价关键在于将它与行业的一般水平和企业的背景联系起来看。如果销售珠宝的平均存货期为60天,说明其处于乐观的境况;而如果该公司是销售鲜花的,那就大有问题了。如果我们把存货期和收账期加在一起,就反映了存货变成现金所需的时间,更深层次的反映了企业的变现能力,较低的存货期水平说明存货周转非常快,但公司希望储备足够的存货以避免库存耗竭引致生产停顿或销售流失。

付款期:衡量企业应付账款管理效率水平的财务比率是付款期。付款期亦称“应付账款周转期”,反映了企业如期偿还供应商货款的平均速度。

付款期=平均应付账款/赊销*365天。平均应付账款指商业应付款,不包括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应计费用和递延收入。赊销是本期购货成本中的赊购部分,付款期延长往往是企业流动资产不善或缺乏长期资金的标志。

从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减少货币周转期,从而使流动资产上占用的货币资金减少,就得从存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应付账款管理三个方面着手。对于存货管理,一方面要加强销售,通过销售的增长来减小存货周转期;另一个方面要通过确定订货成本、采购成本以及储存成本计算经济批量,控制在存货上占用的资金,使之最小。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在信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企业要制定合理的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通过这些措施来鼓励客户尽早交付货款,从而加速应付账款的周转。展延的应付账款的管理,一般来说,企业越是拖延付款的时间就越对企业有利,但由于延期付款可能引起企业的信誉恶化,所以企业必须通过仔细的衡量、比较多种方案后再做出决定,选择对企业最为有利的方案。同时,充分利用“浮存”。

在确定了流动资产的水平之后,企业还需确定用来支持流动资产的资本有多少来自流动负债,以及多少来自长期资本(长期负债和权益)来支持流动负债的不足部分。

目前,我国企业制度的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已经起步,金融市场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并且逐步走向国际化,这是我国企业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来看,有相当数量的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经营不善,产品积压,资金短缺,我国企业进行资金管理所处的内部环境亦相当不容乐观。因此,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力求达到资金的运用效益,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保障企业资金的合理运转。

参考文献:

[1]黄玮勤:财务报表注释.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修订版

第9篇:流动资产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零 流动 收益 风险 途径

以零营运资金为目标,对企业的营运资金实行“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已成为90年代以来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卓有成效的方法。在我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加强,企业理财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因此,“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对我国企业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 营运资金的管理问题

营运资金,从会计的角度看,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会计上不强调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而只是用它们的差额来反映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财务人员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和认识;从财务角度看营运资金应该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关系的总和,在这里“总和”不是数额的加总,而是关系的反映,这有利于财务人员意识到,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要注意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可超过一年的营业周期内实现变现或运用的资产,流动资产具有占用时间短、周转快、易变现等特点。企业拥有较多的流动资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流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主要包括以下项目: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

流动负债是指需要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流动负债又称短期融资,具有成本低、偿还期短的特点,必须认真进行管理,否则,将使企业承受较大的风险。流动负债主要包括以下项目: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税金及未交利润等。

为了有效地管理企业的营运资金,必须研究营运资金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营运资金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 周转时间短。根据这一特点,说明营运资金可以通过短期筹资方式加以解决。

2 非现金形态的营运资金如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有价证券容易变现,这一点对企业应付临时性的资金需求有重要意义。

3 数量具有波动性。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容易受内外条件的影响,数量的波动往往很大。

4 来源具有多样性。营运资金的需求问题既可通过长期筹资方式解决,也可通过短期筹资方式解决。仅短期筹资就有:银行短期借款、短期融资、商业信用、票据贴现等多种方式。

财务上的营运资金管理着重于投资,即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因而,要了解“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就要首先了解营运资金的重要性。

营运资金管理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的管理。一个企业要维持正常的运转就必须要拥有适量的营运资金,因此,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公司财务经理有60%的时间都用于营运资金管理。要搞好营运资金管理,必须解决好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企业应该投资多少在流动资产上,即资金运用的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

第二,企业应该怎样来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即资金筹措的管理。包括银行短期借款的管理和商业信用的管理。

可见,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管理。

二 “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

“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从营运资金管理的着重点出发,在满足企业对流动资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并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零营运资金管理”是一种极限式的管理,它并不是要求营运资金真的为零,而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尽量使营运资金趋于最小的管理模式。“零营运资金管理”属于营运资金管理决策方法中的风险性决策方法,这种方法的显著特点是:能使企业处于较高的盈利水平,但同时企业承受的风险也大,即所谓的高盈利、高风险。具体表现为:

1 丰富的收益。一般而言,流动资产的盈利能力低于固定资产,短期投资的盈利低于长期投资。如工业企业运用劳动资料(厂房、机器设备等)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通过销售转化为应收账款或现金,最终可为企业带来利润。因此,通常将固定资产称为盈利性资产。与此相比,流动资产虽然也是生产经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除有价证券外,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只是为企业再生产活动正常提供必要的条件,它们本身并不具有直接的盈利性。又因为短期负债对债权人来说偿还的日期短、风险小,所以要求的利率就低,而债权人的利率就是债务人的成本,因此,短期负债的资金成本小于长期负债的资金成本。

把企业在货币资金、短期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上的投资尽量降低到最低限度,可以减少基本无报酬的货币资金和报酬较低的短期有价证券,将这些资金用于报酬较高的长期投资,以增加企业的收益;同时减少存货可使成本下降;减少应收账款可降低应收账款费用以及坏账损失。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可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而且短期负债的弹性大、办理速度快,能及时弥补企业流动资产的短缺。显然,由于降低了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就可以使企业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费用,从而可以增加企业盈利。

2 潜在的风险。从风险性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的风险大于流动资产。由流动资产比固定资产更易于变现,其潜在亏损的可能性或风险就小于固定资产。当然,固定资产也可通过在市场上出售将其变为现金,但固定资产为企业的主要生产手段,如将其出售,则企业将不复存在。因此,除了不需用固定资产出售转让外,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固定资产未到迫不得已时(如面临破产)是不会出售的。所以,企业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较低。企业在一定时期持有的流动资产越多,承担的风险相对越小;反之,企业持有的流动资产越少,所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另外,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同样也可能导致风险的增加。一般来说,短期筹资的风险要比长期筹资要大。这是因为:第一,短期资金的到期日近,可能产生不能按时清偿的风险。例如,企业进行一项为期三年的投资,而只有在第三年才能会有现金流入,这时企业如果利用短期筹资,在第一、第二年里,企业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因为企业的投资项目还没有为企业带来收益。但如果企业采用为期五年的长期筹资的话,企业就会从容地利用该投资项目产生的收益来偿还负债了。第二,短期负债在利息成本方面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采用长期筹资来融通资金,企业能明确地知道整个资金使用期间的利息成本。但若为短期借款,则此次借款归还后,下次再借款的利息成本为多少并不知道。金融市场上的短期资金利息率很不稳定,有时甚至在短期内会有较大的波动。

根据上面的观点,“零营运资金管理”原理的应用将使用权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首先,企业有延期风险,即企业在到期日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如果企业需要延期,但会由于一些无法预料的因素而不能延期,如当短期负债到期时,企业的经营善变坏,以至债权人不肯延期;或在延期时,正好赶上国家经济不景气,市场上资金私有制,而无法继续延期;其次,短期负债利率的具有很大的波动性,企业无法预测资金成本,也就无法控制利息成本;再次,企业为了减少应收账款,变信用销售为现金销售,可能会丧失客户,从而影响销售的增长。

尽管存在着高风险,但“零营运资金管理”仍不失为一种管理资金的有效方法。“零营运资金管理”在具体操作上,以零营运资金为目标,着重衡量营运资金的运用效果,通过营运资金与总营业额比值的高低来判断一个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的业绩和水准。由于“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是尽可能地降低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因而营运资金在总营业额中所占的比重越少越好。这就是“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含义所在。“零营运资金管理”强调的是资金的使用效益。如果资金过多地滞留在流动资金形态上,就会使企业的整个盈利降低。简而言之,“零营运资金管理”就是将营运资金视为投入资金成本,要以最小的流动资产投入获取最大的销售收入。

三 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有效途径

为了企业能够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同样要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着手。对流动资产来说,就是要尽量减少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加速资金周转;对流动负债来说,则是要有畅通的筹措短期资金的渠道,以便满足企业的日常运作需求,同时也要考虑短期资金成本的问题。下面分别从两个方面论述:

降低营运资金在总营业额中所占的比重的有效途径是,加速货币资金的周转循环。根据货币资金周转循环周期的时间长短,可以预测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量。例如,企业用货币资金来购买原材料,原材料被加工成产成品,一部分产成品,企业通过现销渠道又把它马上转变为货币资金;而其它的产成品,企业通过信用销售的渠道,把它变为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收账变为货币资金。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企业的运作情况对货币资金投资的影响。如果企业在生产产成品上花费较长的时间,那么企业就得增加货币资金投资。从原材料变成产成品,再完成产品销售所需要的这段时间,我们称为存货周转期。企业运作能给货币资金投资带来另一种影响的是企业的销售策略,如果企业是运用现销方式销售产品,那么企业就不需要保留很多货币资金;但如果企业有信用交易的话,那它就得需要有较多的货币资金投入。因为这里存在着应收账款周转问题。当然,企业也可在购买存货时欠账,这就是说企业要推迟付款,如果可欠很长时间的账,那么货币资金投资的需求量就减少,这段延迟付款的时间称为展延的应付账款周转期。一般来说,企业货币资金的周转公式为:

货币资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展延的应付账款周转期

从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减少货币周转期,从而使流动资产上占用的货币资金减少,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就得从存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应付账款管理三个方面着手。对于存货管理,一方面要加强销售,通过销售的增长来减小存货周转期;另一个方面要通过确定订货成本、采购成本以及储存成本计算经济批量,控制在存货上占用的资金,使之最小。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在信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企业要制定合理的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通过这些措施来鼓励客户尽早交付货款,从而加速应付账款的周转。展延的应付账款的管理,一般来说,企业越是拖延付款的时间就越对企业有利,但由于延期付款可能引起企业的信誉恶化,所以企业必须通过仔细的衡量、比较多种方案后再做出决定,选择对企业最为有利的方案。

流动负债即企业的短期融资问题是企业进行“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企业要想得到短期资金主要有两条渠道:一个是商业信用,另一个是短期银行借款。

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进行购销活动而形成的借贷关系,它是企业直接的信用行为。商业信用产生于商品交换之中,其具体形式主要是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据有关资料统计,这种短期筹资在许多企业中达流动负债的40%左右,它是企业重要的短期资金来源。商业信用筹资有一定的优点:(1)商业信用非常方便。因为商业信用与商品买卖同时进行,属于一种自然性融资,不用作非常正规的安排。而且不需办理手续,一般也不附加条件,使用比较方便;(2)使用灵活且具有弹性,企业可根据某个时期内所需资金的多少,灵活掌握;(3)若没有现金折扣,或者企业不放弃现金折扣,以及使用不带息的应付票据,则企业利用商业筹资并不产生筹资成本。其主要缺点是:(1)其期限较短,尤其是应付账款,不利于企业对资金的统筹运用;(2)对应付账款而言,若放弃现金折扣,则需负担较高的成本。对应付票据而言,若不带息,可利用的机会极少,若带息则成本较高;(3)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若公司缺乏信誉,容易造成公司之间相互拖欠,影响资金运转。

短期银行借款是企业根据借款合同向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款项。在我国,短期银行借款是绝大多数企业短期资金的主要来源。我国目前短期银行借款的目的和用途可分为周转借款、临时借款、结算借款、贴现借款等。

短期很行借款的优点有:(1)银行资金充足,实力雄厚,能随时为企业提供较多的短期贷款。对于季节性和临时性的资金需求,采用银行短期借款尤为方便。而那些规模大、信誉好的大企业,更可以较低的利率借入资金。(2)银行短期借款具有较好的弹性,可在资金需要增加时借入,在资金需要减少时还款。短期银行借款的缺点主要有:(1)资金成本较高。采用银行短期借款成本比较高,不仅不能与商业信用相比,与短期融资券相比也高出许多。而抵押借款因需要支付管理和服务费用,成本更高。

(2)限制较多。向银行借款,银行要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进行调查以后才能决定是否贷款,有些银行还要对企业有一定的控制权,要企业把流动比率、负债比率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些都有会构成对企业的限制。

企业筹集短期资金的渠道还有短期融资券、应交税金、应交利润、应付工资、应付费用、票据贴现等多种形式,但无论采用哪种筹资方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为了能够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企业的财务人员一定要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筹资组合,在尽可能多地使用流动负债的基础上,要注意企业的清偿能力,保证企业的信誉,这样才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

四 “零营运资金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制度的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已经起步,金融市场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金融正逐步走向国际化,这是我国企业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来看,有相当数量的企业管理水准低下,经营不善,销售不畅,产品积压,资金短缺,这是我国企业进行营运资金管理所处的内部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运用“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我国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 改善企业的生产条件,缩短企业的生产时间。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严重影响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延长了产品生产所用的时间,也就减慢了资金周转,使一部分不必要的资金被占用在生产领域中。因此,企业财务人员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供资金为企业选购先进设备,以此来加速营运资金周转。同时,也要严格的控制生产过程中在产品、半成品的数量,加强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控制,使在产品、半成品等在各个工序间顺利地流转,减少生产过程的停滞。

2 存货积压过多的企业,首先应从打开销售渠道上下功夫,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善于分析研究企业的市场环境,制定有利于促进销售增长的信用政策,扩大销售,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其次,在实施应收账款尽早收账的策略中,学会运用最佳现金折扣法,尽可能地使现金折扣所产生的边际利润刚好等于其边际成本,既促使客户尽早地付款,又可使企业为此付出的代价达到最低。

3 灵活选择结算方式,保持资金畅通。由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还没有完全展开,银行结算方式落后,结算秩序混乱,跨银行、跨系统地款项支付要受到银行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资金的流动。而且,每到考核时点如季末、年末,各商业银行便千方百计地保护自己的存款,导致企业大量的货币资金被积压,形成一种不必要的沉淀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的资金紧张局面。因此只有灵活的选择转账、商业汇票等结算方式,才能更好地加速营运资金的周转,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

4 企业应重视加强对流动负债的管理,学会充分地利用短期资金融资方式,以缓解企业紧迫的资金短缺困扰。例如,企业本来要用长期资金来融资的一些项目,由于金融市场不景气,企业借不到长期资金,可以暂时利用短期资金,等到将来金融市场好转再用长期资金替代。当前企业可采用的短期融资方式主要是商业信用和银行短期借款。企业要注意充分发挥短期资金融资的优点,管好、用好短期资金,努力经营,增加盈利,保持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尽可能地避免或降低短期资金融资的高风险。

综上所述,对企业的营运资金实行“零营运资金管理”,力求达到零营运资金的目标,其实质是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益,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这一思路与投入产出理论中的“资源最佳配置”原则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管理资金的思路,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这一方法的应用前景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参考书目:

荆新·《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月12月第2版

夏乐书·《公司财务理财学》,中国政治经济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 版

张绍学·《现代公司理财学》,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9 月第1版

罗福凯·《公司财务管理》,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

尹书亭·《现代企业理财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

谷祺·《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月12月第3版

[美]道格拉斯·K·爱默瑞·《公司财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向平·《浅谈“零营运资金管理”》,《财会月刊》,1997年第8期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