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科的康复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肱骨外上髁炎又名肘外侧疼痛综合症,俗称网球肘,是肘外侧部疼痛,伴有握拳、伸腕和前臂旋转屈伸功能障碍的慢性劳损性疾病。多见于乒乓球、网球运动员、泥瓦工、理发员以及偶然从事单纯收缩臂工作的人等,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起病缓慢,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现代医学主要采用封闭和手术等疗法,创伤大,痛苦大,副作用大,远期疗效不是很理想。我科采用穴位埋人中药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将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附属医院门诊治疗的78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24-66岁,平均36岁;病程3月到7年。对照组男19例,女1l例,年龄23-63岁,平均34岁;病程3月到8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设立诊断标准:1肘关节外侧疼痛、压痛,疼痛呈持续进行性加重,可向前臂外侧放射;2握拳、伸腕及旋转动作可引起肱骨外髁处疼痛加重。3前臂抗阻力旋后试验(Mills征)阳性;4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变化,有时可见钙化阴影、肱骨外上髁粗糙、骨膜反应等。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2.1.1穴位埋人中药线治疗:1中药线制备:用无菌操作将“00”号羊肠线剪成2cm长小段放入无菌磨口瓶中,用复方风湿宁注射液(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7146)浸泡1周,备用。2器材及材料:灭菌埋线包1个(弯盘1只,手术剪1把,镊子1把,洞巾1块,磨平针芯尖部的9号腰穿针1支)、无菌纱布若干、胶布、碘伏等。3选穴:主穴选阿是穴、曲池、手三里、肘谬;肘中痛配尺泽、肘内侧痛配少海,肘尖痛配天井、小海,每次选取4-6穴。4操作:打开埋线包,戴乳胶手套,将中药线剪成1-2cm若干段,将中药线从腰穿针前端穿入,后接针芯;助手将穴位消毒,把洞巾铺在埋线处,暴露穴位;将装有中药线的腰穿针头迅速刺人穴位(阿是穴在刺入后,向周围散刺),稍作提插,得气后,将针芯向内推,针管缓慢退出,将中药线留在体内,助手用无菌纱布压住针眼,胶布固定,24h后撤去固定的纱布。嘱患者3日内针孔部位勿接触水,忌食辛辣发物酒食之品。10天1次,3次为1个疗程。
2.1.2康复训练:1反复重复Mills征的动作训练:握拳、去腕屈肘、前臂旋前再将肘伸直。10次为一组,每日2组。2伸腕肌等长训练:全屈、中立位和背伸位用力并停10秒。30次为一组,每日2组。完全不痛后训练时加负重0,5kg。3腕屈一腕伸负重训练:手抓1-2kg哑铃做腕的肌肉向心和离心收缩运动(练习时前臂用弹力绷带裹缠保护)。10次一组,每日2组。
2.2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治疗:选穴同治疗组,毫针针刺30分钟后,雀啄灸主穴。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Verhaar网球肘疗效评估判断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痊愈:外上髁疼痛完全缓解,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没有感到握力下降,腕关节背伸时不诱发疼痛;显效:外上髁疼痛偶尔发生,用力活动以后出现疼痛,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没有或感到握力上有轻微下降,腕关节背伸时不诱发疼痛;有效:用力活动后外上髁感到不舒服,但是与治疗以前相比要好得多;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或中等满意,感到握力轻微或中度下降,腕关节背伸时诱发轻度或中度疼痛;无效:外上髁的疼痛没有减轻,患者对治疗结果不满意,感觉明显握力下降。
4治疗结果
4.1临床疗效两组治疗30天后疗效统计比较f见表1),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2随访观察治疗后6个月对两组病例进行随访,观察其复况(见表2),表明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治疗组。
关键词:骨科护理;现状;展望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医疗设备的逐步完善,患者对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骨科护理人员护理理念的不断增强,骨科护理的发展有了质的发展。下面结合实际简要分析骨科护理的现状,并从整体护理的未来趋势和信息时代对骨科护理发展的影响两个方面对骨科护理的展望进行总结。
1骨科护理现状
在我国骨科传统手术开展之初,为了促进骨科患者的早日康复,经常在术后为患者安上石膏或者支架,待彻底愈合后,才允许患者进行下床活动[1]。同时,对此类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在对骨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经常将生活护理作为护理此类患者的重点。直至近些年来,才将康复训练指导广泛应用在骨科护理中。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在时间、数量、方式方法上对功能练习也有了具体的数据和报道,如:术后3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功能练习,拆线后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练习,术后4-6周后指导患者带护腰进行下床活动,提醒患者半年内不许弯腰,植骨融合术卧床3个月后才允许患者进行下床活动,而显微镜下手术和经皮穿刺手术的患者,术后平卧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48小时后开始练习腰背肌。对骨科患者实施护理的重点也由生活护理逐步转移到心理护理、功能训练上,为骨科患者术后恢复和康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1整体护理和人为关怀在骨科护理的实践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患者对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整体护理被广泛应用在骨科护理的实践当中。因伤情和治疗的需要,骨科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这样容易使此类患者产生诸多消极情绪,进而有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对康复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将整体护理应用于骨科护理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加强整体护理,重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得以增强,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配合度,融洽护患关系,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且利于患者的康复。为了满足骨科患者的护理需求,需要将人文关怀应用在骨科护理当中,在患者入院后,就要尽快帮助患者熟悉就医环境,热情向其介绍医院的各项情况,增加患者对就医环境的熟悉感,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在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言语温柔,态度和蔼,面带微笑,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在拉近护患关系的基础上重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方法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利于患者治疗和护理依从性的提高。此外,重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指导患者掌握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生活照顾、情感支持,多举成功康复的病例,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最大限度地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合理调整病房内的温湿度,定时通风换气和消毒,确保室内光线柔和,对探视人数和次数加以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噪音对患者造成的刺激,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2]。
1.2骨科患者的功能锻炼与康复
为了使骨科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就要最大限度地使患者的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为此,就要重视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对于四肢骨折患者,要在早期对其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指导,如指导患者进行相邻关节的主动活动,循序渐进地进行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的运动[3]。不要对骨折部位进行活动,不要对骨折部位进行强烈的按摩。到了中期,不仅指导此类患者进行上述功能锻炼,还指导患者对被固定的关节进行活动,逐步增加功能锻炼的时间和活动量。等到了后期,要指导患者进行下床活动,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负重练习等。若患者的骨折处在脊柱,则要严格按照“尽早训练,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原则进行功能锻炼,以提高训练效果。在整个功能锻炼的过程中,骨科护士采用口头讲解的方式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必要性解释清楚,同时采用口头讲解和动作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功能锻炼指导,促使患者对功能锻炼的动作要领加以正确的掌握,提高患者配合度,促进功能锻炼效果的提高。除此之外,对骨科患者在功能锻炼中的适应性和患肢反应进行严密的观察,便于功能锻炼计划的及时调整。
2骨科护理的前景展望
近年来,随着骨科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骨科护理技术和理论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下面对骨科护理工作的发展做简单的展望。
2.1整体护理的未来趋势
随着骨科护理的不断发展,在今后的骨科护理中将更加重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健康宣教,将更重视“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的护理理念更加有效地落实到骨科整体化护理当中,且骨科整体护理仍然将护理程序作为基础,以促进骨科护理的有效发展和改革。另外,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增加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患者是我们医护人员服务的对象,因此,在我们整体护理中,对患者加强贯彻人文关怀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2.2信息时代对骨科护理发展的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骨科护理也将展开新的篇章,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医疗将有被应用于实践当中的可能性,为了使骨科患者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在有机结合远程医疗和虚拟现实的基础上,远程虚拟康复也将有被应用于实践当中的可能性,将便于骨科护士对骨科患者实施功能恢复指导,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若今后在骨科术后康复过程中,将远程虚拟康复训练系统引入其中,则可以实时、正确评定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受损部位的功能,这样将更有利于康复训练的计划和强度的制定和明确,使康复训练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的辅助下,骨科护理人员还可以对骨科患者实施心理理疗,更利于患者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利于增加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兴趣,这样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小结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骨科护理的新理论、新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4]。整体护理的新理论、新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整体护理为新的护理潮流指明方向,微创骨科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也日益增大。随着材料工艺的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护士不仅要熟悉支具的作用,同时要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善于运用新技术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影响下,我国骨科护理也将向信息化快速发展,将会为骨科护理打开新的篇章,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作者:李丽 孟燕 孔祥清 单位:山东省曲阜市中医院 山东省济宁第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 于红.骨科新技术与骨科疾病护理的进展[J].全国第四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2,174.
[2] 董微,宋晓波.论整体护理教育的现状与设想[J].护理学杂志,2013,18(01):47.
关键词 康复训练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25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可以解除关节疼痛,恢复骨关节一定的活动度,解除患者的病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术后的早期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康复的重要部分,2007年1月~2009年1月共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0例,经康复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月共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50~85岁,其中股骨胫骨折1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5例,骨性关节炎3例,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
康复护理方法
心理康复训练:心理康复训练决定肢体功能的恢复,一方面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另一方面介绍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设法消除其顾虑,最终使患者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康复训练。
术前功能训练:在心理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术前功能训练,保持肌肉张力,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体锻炼方法:屈曲踝关节,足趾关节3秒,自然放松3秒,再背伸3秒,大腿前后部、臀部肌肉同时收缩3秒,再舒张3秒,反复进行,每日3次,每次做10个。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方法:取仰卧位,适当抬高头背部,将便盆置于臀下,同时配合轻柔腹部,适应床上排便。指导床上扩胸运动,进行深呼吸、咳嗽,增加肺活量,预防坠积性肺炎。防止褥疮发生,利用床上拉环做抬臀收腹活动,每日10次,按摩受压处2~4小时1次,每次15~30分钟,指导正确使用拐杖等系列训练程序。
术后康复训练:①术后1~3天康复训练:术后第1天,患肢外展15°~30°,中立位,抬高20°,利于静脉回流,减轻疼痛,为避免患肢髋旋转,在患肢外侧垫入约10cm厚的软垫,髋膝关节稍屈曲,并穿丁字鞋固定[1]。第2天,撤除外垫,患肢尽量伸直,继续穿丁字鞋。第3天,为了保持关节稳定性、肌肉张力,防止关节、肌肉萎缩,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运动,方法:绷紧大腿肌肉约25秒,再放松,每小时5~10次。臀肌收缩:取仰卧伸腿位,上肢舒适位于两侧,收缩臀肌,保持10秒放松,双手着力,做抬臀运动,保持10秒,重复20次(组),每天2~3组。踝关节背屈、跖屈运动:最大限度屈伸踝关节,避免髋内外旋,每个动作保持10秒,重复20次(组),每天2~3组。仰卧直腿抬高训练:主动为主,被动为辅,抬高≤30°由15秒逐渐增至30秒,同时行上肢肌力练习,恢复上肢力量,便于术后使用拐杖。②术后4~7天康复训练:将就床头抬高,45°~60°练习坐位,每日4~6次,每次
出院康复训练指导:一般术后2周出院休养,出院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康复训练,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①不要交叉双腿;②不要卧于患侧,如卧于患侧,双膝间放一软枕;③不要坐沙发、矮椅;④不要坐位时前倾;⑤不要弯腰拾东西;⑥不要在床上屈膝而坐[2]。完全康复后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如散步、骑车、游泳、跳舞,保持适当体重等,1~2个月复查。
讨 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帮助解决患者髋关节受损、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术虽然解决了问题的关键,但术后的康复护理和健康指导对功能的康复也同等重要,针对患者存在恐惧心理、疼痛、功能训练、摆放、日常生活、回归家庭、社会岗位等问题,用正确的方法对患者康复期全程进行健康指导和康复护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早期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术后疗效,还可以减少和预防并发症,最终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杜克,王守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01-703.
2 赵阳立.骨科临床护理学.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7:224.
通讯作者:李春平
【摘要】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接受个体化康复护理干预。结果 术后3个月,康复患者的疼痛和肘关节屈曲、伸直、前臂旋前和前臂旋后等活动方面明显改善。结论 个体化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促进肘关节功能康复。
【关键词】 肘关节骨折; 肘关节功能; 康复护理
肘关节骨折是影响肢体关节功能最常见的损伤,与上肢其他关节相比,肘关节因其解剖特性,创伤后更易发生功能障碍[1]。康复护理在临床护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目的是使患者的残存功能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重建患者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自理的能力。正确的康复护理是骨科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对恢复肘关节骨折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防止肘关节骨折后并发功能障碍,笔者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康复护理,取得满意疗效[2]。
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8月~2010年6月收治15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其中男103例,女47例,年龄15~76岁,平均(42.8±11.6)岁,其中肱骨远端骨折107例,鹰嘴骨折30例,冠突骨折9例,桡骨小头骨折4例。
2 护理方法
采用常规治疗并接受个体化康复护理。
2.1 心理康复 向患者详细讲解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和长期制动的不良后果,指导患者掌握有效的训练方法。在充分评估和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患者对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取得理解和支持,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2 个体化功能锻炼 根据运动疗法安全评定表131,按骨折稳定性、固定可靠性和软组织完整性三因素,对患者进行评分,并按评分大小实施个性化的功能锻炼。评分6分的患者术后1~3 d即开始患肢前臂肌群等长收缩训练,15次/组,两组/d。指导患者进行患侧肩关节、腕关节及手指各关节进行主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术后3~6 d开始肘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机训练,活动幅度由无痛可动范围开始,酌情增加,训练结束后予以冰敷15 min;术后6~9 d对患者实施肘关节的被动屈伸运动,1次/(组・d),活动结束后予以冰敷15 min;术后2~5周,继续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及CPM机训练,患者疼痛可耐受时可行肘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15次/组,两组/ d;术后4~8周,患者在继续以上练习基础上进行渐进性抗阻力训练;术后9~20周,继续进行患肢肌力、关节活动(ROM)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
2.3 评估方法 于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并进行ROM评定。
3 讨论
康复护理是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功能恢复的护理活动。康复方案的制订越早越好,最佳康复训练的时机,原则上应在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的基础上,与治疗同时进行。石荣光等调查发现,许多创伤骨折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恐惧、忧虑、抑郁等,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有效应对各种负性情绪和生活应激事件,使其建立起康复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骨科的康复训练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延续,可预防患者的功能障碍,继而达到恢复运动功能的目的。肘关节是协调肩关节、前臂和腕关节活动的一个重要复合关节。肘关节骨折及其软组织创伤后,骨骼的解剖形态出现异常,关节软骨受损。关节内出现粘连,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受损后瘢痕形成,患者易发生关节挛缩,造成关节僵直[3]。骨科护士应早期介入患者的功能锻炼,承担起照顾者、健康宣传者、督促康复的治疗执行者、患者和家属的咨询者等任务。
运动康复训练是一种利用力学因素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的肌肉运动锻炼。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软骨细胞促进胶原和氨基己糖的合成,防止滑膜粘连的形成,促进胶原纤维按功能需要有规律地排列,促进关节骨折的愈合,增加关节活动度和恢复关节功能。术后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功能训练不仅能促进患者血液和淋巴循环,防止废用性萎缩,而且肌肉收缩所产生的生物电有助于钙离子沉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萎缩。早期肘关节ROM运动能促进关节内滑液的分泌与循环,防止或减轻关节内的粘连,而早期CPM治疗可促进滑膜分泌和吸收,改善关节营养代谢,修复受损的关节软骨,促进周围组织的修复[4]。卞荣等[5]研究结果表明,治疗2个月后,CPM组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及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认为CPM能显著提高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陈丽文等[6]研究证实,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后实施系统的康复训练和护理,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骨折康复训练的实施疗效取决于骨折的稳定性、固定的可靠性和软组织的完整性三个方面。考虑到肘关节骨折康复训练的安全性问题,本研究采用运动疗法安全评定表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评估,并针对不同评分的患者进行了包括肌肉等长收缩功能训练、ROM运动和CPM治疗在内的个体化康复训练,结果提示早期合理的个体化的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促进肘关节功能康复。
综上所述,个体化的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促进肘关节功能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锐,李姝.综合康复疗法预防肘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1):22.
[2] 陈建珍,李艺芳,王琼芳,等.早期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护理.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6):133-135.
[3] 戴闽.实用骨科治疗与康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8-46.
[4] 谢立云.康复护理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2010,5(17):82-83.
[5] 卞荣,万里,王国新.CPM对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中国康复,2009,24(1):39.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康复训练;指导应用
[中图分类号] R512.91[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正常的膝关节由于正常解剖结构被严重破坏(多为膝关节病/炎引起)不能行使正常的功能及活动时很疼痛,医生根据病情可能会考虑通过手术方法去除坏损的关节,把给过精密设计和制造的人工膝关节来换去原来病损的膝关节,这种手术称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由三个部件组成:一是股骨假体,二是胫骨假体,三是髌骨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要早期行康复训练指导,以预防膝关节周围组织水肿,粘连。否则手术效果会事半功倍。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45例膝关节进行置换,早期适时的康复训练指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45例,男,7例,女38例,年龄58-76岁,平均67岁,左膝,28例,右膝,13例,骨关节炎13例,类风湿关节炎30例,损伤性关节炎2例,双膝关节11例。
2 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多数因膝关节疾病引起疼痛,不能耐受才来手术的,心里期望值很高,高龄患者手术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往往导致患者情绪低落,产生康复训练欲望低下,缺乏主动性。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心解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让患者明白,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一半在于精湛的手术,一半取决于病人的努力。鼓励患者稳定其情绪,调动积极性,使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主动进行康复训练。
2.2术后康复训练: 术后早期(1-3天),此期以被动活动为主,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和防止组织粘连为目的。
术后伤口处放置引流管,保持负压,观察引流的性状,量,色泽。随时和主管医生保持联系,沟通。调节负压的大小。避免血肿的发生,24-72小时内拔除。在休息时膝关节保持伸直位,避免膝关节睡着时的弯曲状影响到手术康复训练的效果。
2.2.1术后第一天,.被动活动患者屈膝主动性差的,开始应用CPM机被动运动,每隔1-2小时锻炼3-5次。初次活动范围为0℃到45℃,共练6-8小时,以后每隔一天增加活动范围5-10℃,出院前至少达到105℃。做CPM训练时要尽量放松,不要绷紧腿部肌肉以免受伤。主动活动[1] 股四头肌锻炼:绷紧大腿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保持5-10秒,10分钟内完成20次。[2]直腿抬高:延续〈1〉的动作,并将下肢抬离床面,保持5秒钟,然后慢慢放下。[3] 屈伸踝关节:慢慢的将脚尖向上勾起,然后再向远伸直使脚背绷直。每次做2-3分钟,每小时做2-3次,持续做从手术后立即开始直到完全康复。而且使小腿及膝部肿胀消退为止。[4]旋转踝关节:每天3-4次,每次重复5遍。[5] 膝关节伸直练习:在患者的脚跟下放置一小垫子保持脚不与床面接触,努力绷紧大腿肌肉并伸直膝关节,保持5-10秒,直到患者感到大腿肌肉有些疲劳。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活动膝关节,避免膝关节周围组织粘连影响手术效果。常规雾化吸入,鼓励排痰,以预防肺部感染,嘱患者多饮水,多食粗纤维和多维生素类食物,防止便秘。
2.2.2术后4-14天:(1) 床垫支持下的屈膝锻炼:把足部在床头滑动,使膝部曲到不能再屈为止,在最曲的位置,维持5-10秒钟,重复多次,直到感到腿部疲劳或膝能全曲为止。(2)坐位支持下屈膝锻炼:坐在床旁或坐在椅子上,使大腿有依靠,把健足放于手术足后跟处作支持,慢慢屈膝,至到最曲为至,然后维持5-10秒钟,重复多次,直到感到腿部疲劳或膝能全曲为止。(双膝置换的不适用)(3)坐位无支持下屈膝锻炼:坐在床旁或坐在椅子上,尽量屈膝一直到足部可放在地上,把上身尽量前倾,以增加屈膝度数,维持5-10秒,再伸直膝部,这动作可重复几次,直到腿部感到疲劳或膝部可弯曲为止。
2.2.3术后14天以后进一步的锻炼
(1)有支持的屈曲膝锻炼:仰卧位,把一块毛巾包在踝部的前面,由双手抓住,屈膝时逐步柔和的拉紧毛巾,向后拉来帮助屈膝的度数,维持5-10秒钟,重复数次,直到疲劳。
(2)站立位屈曲膝锻炼:在步行器、拐杖或墙壁帮助下直立后伸屈膝到极限,然后维持5-10秒钟,在伸直膝部,先使后脚跟着地,然后在曲,重复数次,直到疲劳。
(3)有助力的膝部锻炼:可在踝部加少许重量在做〈2〉的锻炼,一般在术后在4-6周进行,先用一磅到2磅的重量,逐步增加重量直到恢复力量。
(4)使用锻炼自行车座,调整车垫位置直到伸膝位时,逐步刚刚够及踏脚。先向后踏,感觉很舒服时,在向先踏,逐步增大脚阻力(约4-6周后),每两日一次,每次向前踏15分钟,逐渐增加到每日3-4次,每次20-30分钟。
(5)靠墙膝部锻炼可背靠墙壁,逐步下滑,甚至膝部能屈曲,在站立,重复动作,每次5-10下,每日两次。
(6)锻炼的疼痛与水肿:锻炼活动后,可能会有疼痛及水肿发生,可用冰袋包于毛巾中冷敷,在抬高患肢。
(7)正确应用拐杖或助行器的方法:使用时首先要在直立时感到舒服及可维持平衡,然后先把助行器或拐杖前移少许距离,在把手术膝伸直向前移动,脚跟着地,身体在前移时,膝部及踝部弯曲,整个足部可平于地板上,膝部及髋部会屈曲,向前移动开始下一部的步伐。
(8)上下楼梯,开始要用扶手支持,每次只跨一阶,楼级距离不要大于14厘米,上楼下用健足,下楼先用患足。
(9)术后家中的需要:一座椅,座便器和楼梯上安装可靠的扶手二把马桶升高③浴室准备可靠的把手和椅子四座椅上准备一个舒适的垫子,有安全的靠背和扶手,准备一个脚凳,以便患肢休息。伍穿衣棒、穿袜帮助器,和一跟长柄鞋拔,穿脱鞋袜时,不要过度弯曲膝关节。
3 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按HSS膝关节平分标准,优:任何时候均无疼痛,完全能对抗阻力,屈膝无畸形,行走直立无限制,稳定,能上楼梯,活动度好38例。良:行走时偶有疼痛,能部分对抗阻力,行走2500米-5000米,能上楼梯但需支具,屈膝小于5度,轻度不稳0度-15度,活动可7例,差:不能行走的无。
4 讨论 对于膝关节手术的病人只有精湛的手术技术加上术后系统的康复训练指导,才能使患者的关节恢复有效的功能,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以上综合的术后康复训练指导,是很有效的方法结果满意。值得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 戴闽.实用骨科治疗与康复[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苗凤珍,韩淑杰,王凤霞.膝关节置换术后[J].骨科疾病护理健康 ,2006.1(1):218.
[3] 王青,陶松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J].临床骨科杂志,1999.2(4):268.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2
关节退行性病变属于关节炎病症中的一种,是由于负载过度导致软骨受到损伤而发生骨头的退行性病变,又被成为骨质增生[1]。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该病的发生机率也随之提高,关节的长期磨损都可能发生该处关节患病的情况。患者由于活动受限以及病痛的折磨,心理情绪不稳定,手术治疗后恢复效果不太理想。此次通过观察综合性的骨科护理干预对治疗老年膝关节推行性病变的临床效果,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从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96例膝关节退行性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48例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39例,年龄59~83岁,平均(68.3±2.4)岁,病程5个月~15年,平均病程(7.5±1.1)年。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经过X射线检查,均符合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显示,多以外伤或长期劳损导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对其进行常规性的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骨科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该病属于一种慢性发展的疾病,患者的病程时间普遍较长,老年患者长时间受到病痛的影响,导致行走不便或者长期卧床,其心理情绪呈现消极状态,并且脾气暴躁,没有耐心。护理人员应先从患者的心理疏导着手,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树立治疗的信心。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稳定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术前对患者告知手术目的以及相关注意事项。(2)患者年龄基数大,身体的免疫力相对较低,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容易发生感染,对此护理人员应到引起关注。伤口术后存在按压轻微疼痛或发生红肿,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观察患者的体温,查看留置的引流管情况,避免由于感染导致手术治疗的效果不佳。(3)手?g目的主要是改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功能,护理人员需注意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和下肢的血液循环。将下肢抬高帮助患者血液回流,减少患者的疼痛感。伤口出出现肿胀以及出血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使用冰袋对患处进行冷敷,起到止血镇痛的作用。患者的膝关节出现积液,可以采用穿刺将积液抽出[2]。(4)术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对其进行康复训练,并对下肢肌肉进行按摩,督促患者活动踝关节以及安全范围内进行屈伸活动,能够减少患者的恢复时间,尽快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但应严格控制患者的活动量,以免过度的运动影响恢复。(5)患者出院前告知患者及家属院外护理的重要性以及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督促患者定期复查,制定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以免患者在出院后出现意外情况。
1.3 评定标准
根据膝关节的恢复情况进行有效、显效、无效三个标准的分类,有效: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肿胀以及疼痛感完全消失。显效:膝关节功能有了很大的改善,肿胀消失,但伴有轻微疼痛;无效: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差,活动仍受限制,且疼痛肿胀情况改善不明显,或病情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率(%)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设定p
2.结果
对照组患者膝关节恢复标准达到有效22例,显效18例,无效8例;观察组患者恢复效果有效31例,显效16例,无效1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13.085,p=0.000),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关键词 康复训练 手外伤术后 功能恢复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手外伤85例,男73例,女17例,年龄10~60岁。骨折合并关节损伤35例,肌腱损伤30例,神经损伤10例,断指再植10例。手功能恢复正常81例(95.3%),手功能基本恢复,活动受限但能胜任生活和劳动 4例(4.7%)。
评估:①外观:观察手的状态,有无瘢痕、伤口、红肿、手指畸形、皮肤营养等。护士应掌握手在休息位和功能位的正确姿势。②运动功能: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灵巧性。③感觉功能:包括浅感觉(痛、触、温度)、深感觉(震动、位置、运动觉)、复合感觉(两点辨别觉、质地、形状、轻重等)。
康复训练护理:①心理指导:术后由于疼痛,担忧和对功能锻炼的不了解,患者常对功能锻炼的意义持怀疑态度,护士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相关知识教育,耐心解释术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功能恢复良好的典型病例,讲解康复训练过程及效果,让患者目睹训练效果,增加信心,消除顾虑,积极配合。②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将训练时间、方法、程度、次数及出现不良情绪等制成表格,指导患者训练,定时检查。一般术后1~2周保持肢体功能位,2~4周进行限制性早期活动,4周~3个月进行适当的主动活动,3~6个月骨折愈合,外固定祛除后进行强度渐强的抗阻训练。
手部骨折和关节损伤的康复护理:外固定期间积极屈伸活动手指,用健手进行患手各关节的被动屈伸,以不引起再损伤为限。疼痛消失后变被动为主动活动,同时做不影响固定的腕部活动。祛除外固定后,指导病人作缓慢的主动屈伸活动,每次争取达到最大范围。
手部肌腱损伤的康复护理:肌腱松解术后一般24小时即可祛除敷料,指导患者做患指主动屈伸,每日3~5次,每次屈伸25次左右,同时做健指主动活动。当患指主动活动无痛,活动范围正常时可开始抗阻力活动。肌腱修复术后需要用石膏托或铝板固定3~4周。应首先活动未固定关节,患指3周内不能活动,以免破坏腱鞘与肌腱之间刚建立起来的血管供应,致肌腱坏死。外固定祛除后可进行患指的主、被动活动。
断指再植康复护理:术后3周开始做未制动关节轻微的屈伸活动,4~6周以主动活动为主,练习患指屈伸、握拳等,6~8周应加强运动和感觉训练,有主动运动(如分指、对指活动,可采用握力器、分指板、矫形器等)、被动运动、按摩等。被动活动各关节,增加肌力和手指变形。还可进行作业练习(如捏球、拣玻璃球、旋动健身球、写字画画等。动作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加活动复合和精细度。
康复训练原则:手外伤康复的关键是正确的进行手指活动,应遵循早期安全原则。从5~10分钟/次开始逐渐增加,每日2~3次,20~30分钟/次。被动活动要轻柔、缓慢,以患者能耐受疼痛为宜。后期以主动训练为主。病人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注意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出院时应重点介绍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指导,强调随访和复诊时间。
讨 论
康复训练是手外伤术后恢复手部功能的关键,因此在临床护理中护士要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全程性康复教育、指导,督促实施,让患者了解康复知识,掌握康复训练技巧,积极配合,持之以恒,正确锻炼。结果表明,及时、正确、有效的康复训练,既保证了手外伤愈合,又能尽快恢复手的实用能力,实现了患者心理、社会、和职能的重
建。康复训练的实施和推广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石凤英.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129-133.
关键词: 透明质酸钠; 关节内注射; 膝关节粘连; 骨折固定
膝关节周围骨折后关节内粘连较常见,手术损伤大,恢复慢,易再次粘连, 故效果差。关节内粘连是造成关节僵硬的主要原因,关节囊挛缩及股四头肌粘连和挛缩也会导致类似结果。膝关节骨折后关节内粘连患者长期的活动受限会进一步使关节软骨退变加速,最终导致膝关节病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有必要对膝关节粘连进行积极的早期康复治疗。已有研究报道几丁糖通过促进组织生理性修复、止血及生物屏障作用来预防关节粘连,同时也为术后早期丧失了关节液的关节腔提供作用。笔者前期研究认为术后如果能够耐受尽早下地行走训练可以防止关节再度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更是促进膝关节周围损伤组织恢复可行的方法。膝关节骨折后关节内粘连患者仅靠自己理解来做康复训练,缺乏正确的康复训练指导,训练不当等原因都是造成关节功能恢复较差的原因。为探讨膝关节内骨折后关节内粘连的康复治疗方法我院自2008年2月-2010年2月间共对90例膝关节粘连的患者进行了康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2008年2月-2010年2月本院收治膝关节骨折后关节内粘连患者90例,本组男60例,女 30 例;年龄33-75岁, 平均 43.6 岁; 股骨髁骨折20例, 髌骨骨折40例, 胫骨平台骨折30 例; 内固定术后40例, 石膏固定 20 例, 内固定加外固定30 例; 病程11-25 个月, 平均13个月。临床症状均为屈膝功能障碍。平均屈膝度数为40℃,(23℃一71℃),2例伸直受限10℃左右。其余伸膝功能正常。
1.2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方法:硬膜外麻醉后做适度的推拿,忌用暴力,避免骨折。然后做髌上外侧入口,钝芯松解髌上囊和髌骨关节粘连,外上入口松解外侧沟的粘连带。大量盐水冲洗关节腔,关节腔内注入2ml 氟美松和 5ml 透明质酸钠,术毕加压包扎。术后第1天进行股四头肌等长训练,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坐于床边,健侧下肢下压患肢练习屈膝,坐于床上,患肢足跟垫高, 双手下压膝关节练习伸膝, 指导患者推髌骨增加髌骨活动度。患者仰卧于诊床上.双下肢自然放松,术者立于患侧,以掌根部揉擦大腿、膝关节周围及内、外侧膝眼,力量由小到大,以大腿及膝部有发热感为度。术后1周指导患者扶墙练习下蹲,俯卧位他人辅以作屈膝的推压。出院应达到:伸膝 0℃,屈膝>95℃, 肌力超过术前水平。术后 4周帮助患者扶双拐下地站立,行患肢屈伸及踝关节旋转练习, 并逐渐开始练习带拐行走5-6次/d,30-40 min/次.有髌骨主持带挛缩的要每日按上下左右的顺序推移髌骨2次/日,30min/日。康需训练的可同时配合物理疗法,如超短波,低频(药透入)等。
2 结果
经过平均 21个月的治疗, 除1例股骨髁骨折复位不良患者外,均达到伸膝 0℃, 屈膝 105℃, 日常生活自理。未见感染、骨折等并发症出现。
3结论
膝关节粘连导致的活动障碍一直是关节外科关注的焦点。膝部的创伤及手术、骨折后固定时间过长等引起的关节内纤维粘连、关节囊挛缩等都是造成膝关节僵硬的主要原因[6]。对膝关节粘连导致的膝关节活动受限,膝关节疼痛症状相对来说不太严重.手术主要目的是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应该着重从功能训练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康复治疗的运动方面要从能够耐受的最大活动度开始锻炼,争取每天都有进步。目前各医院均追求床位周转率及经济效益,故康复训练不系统、不规范及惧痛是患者膝关节粘连、僵硬、活动度受限的主要原因。在用药方面,中药熏洗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消瘀等作用,局部熏洗,通过药物的直接作用,促进局部水肿消失,炎症吸收,有利于消肿止痛。总之,康复治疗对膝关节骨折后关节内粘连患者效果显著,坚持康复治疗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湘慧,冯宗权,陈宏.伸直型膝关节僵硬松解术(附30例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22—24.
[2] 吴海山, 侯春林 关节内注射几丁糖预防创伤性关节软骨退变的实验研究 [ J]医学杂志,1995 ,20(4 ) :259.
[3] 王文斌,顾其胜,吴萍.玻璃酸钠一一种新型的防止术后组织粘连的高分子吸收生物医学材料.透析与人工器官,1997,8(1):4
[4]彭 阿钦,张英泽,吴希瑞,等.髌骨牵引辅助治疗膝关节僵直[J].中华骨科杂志,1997,17(9):574.
[5] 卢华定,蔡道章,王昆,等.关节镜下粘连松解结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强直[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3):260,262.
[6]董 纪元,卢世壁,王继芳等.小切口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后及连续被动活动治疗膝关节僵直.中华骨科杂志,1997,17(11):675
关键词:中医疼痛控制护理;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
作者:李贞,戎娜,赵晓娟
随着近年来我国交通、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由车祸、高处跌落等外伤因素导致的骨折发生率逐年递增,而对于满足手术指征的骨折患者临床一般推荐进行手术治疗,尽可能的达到解剖学复位以及妥善固定,使患者骨折康复后尽可能的恢复正常骨骼结构形态与功能[1,2]。但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往往存在局部疼痛等症状,不仅对患者心理情绪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骨折术后的康复进程或导致不良结局的产生[3]。疼痛管理是近几年临床应用的新兴学科,其旨在通过药物、行为、心理等多方面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或疼痛敏感感知,而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是一种基于现代护理与传统医学的新型护理模式,其在骨折、肿瘤等疾病的疼痛控制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现,本文通过对80例骨折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探讨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对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5.2±8.4)岁;其中四肢骨折22例,椎体骨折10例,骨盆骨折5例,其他3例。观察组40例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46.1±9.0)岁;其中四肢骨折24例,椎体骨折10例,骨盆骨折5例,其他部位1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已通过我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经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骨折,均满足骨折外科手术治疗指征。
1.3、排除标准
已排除继发性骨折、恶性肿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患者。
1.4、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骨折住院护理干预,包括常规住院指导、药物护理、术后管理、生活护理与心理护理等,可采用注意力转移法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必要情况下结合止痛镇痛药物进行疼痛控制。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中医疼痛控制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中医情志护理。采用中医情志护理积极疏导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利用中医情志的情志相胜、陶冶情志、顺应四时、疏导调神的特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2)中医膳食管理。鼓励患者以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若老年患者可在食材中添加山药、大枣、百合、冬菇、丁香等制成药膳,改善患者消化功能与营养状态;(3)耳穴压豆疗法。选择患者的膝关节、神门穴、皮质下、肾上腺及交感等耳穴进行压豆,首先对穴位进行消毒,并将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固定于穴位上,按压穴位3~5min,自觉疼痛加重后再持续按压3min,患者每日按压2~3次;(4)穴位贴敷。选择患者的命门、关元腧、腰阳关、肾腧等穴位进行贴敷,中药材选择肉桂、吴茱萸、槟榔、丁香按照1∶1∶1∶1配比制成药粉,应用姜汁调制成糊状并应用透气小敷贴贴于穴位上,每次贴敷30~60min,每日贴敷1次。
1.5、评价标准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d、3d、7d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2组患者疼痛情况,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记录2组患者术后主动康复训练开展时间、计划康复训练量完成比、初次主动训练有效维持时间并比较;评价2组骨折患者康复效果,其中优:患者术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且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康复后无后遗症;良: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功能恢复良好但存在轻微障碍,无后遗症形成;可: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后遗症,且存在明显的功能障碍,生活受到影响但基本能够自理;差:发生严重并发症,存在严重的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计算2组患者术后康复优良率结果。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情况比较
护理前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1、3、7d后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2组患者干预后骨折康复训练开展情况比较
观察组主动康复训练开展时间、计划康复训练量完成比、初次主动训练有效维持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2组患者骨折术后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讨论
骨折患者术后由于局部疼痛、肿胀以及功能障碍等特征导致其术后生活质量往往较为低下,并且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早期康复阶段需要绝对制动、卧床静养,患者长期卧床会导致焦虑、烦躁情绪的产生,不仅降低患者术后康复期的生存质量,同时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远期预后结局也将产生不良影响。而长期处于疼痛状态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有着严重、不良的影响,近年来针对负性情绪与疼痛的研究结果显示[4],持续、长期的疼痛感觉会导致负性情绪的产生与加重,而持续的负性情绪发生也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以及对疼痛的敏感性,而对骨折患者术后有效的疼痛控制以及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快速康复具有积极作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