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地资源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土地资源; 建设; 利用
1 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不相协调。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利用的法律法规配套体系较为完善,但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部门之间的衔接机制仍显薄弱。随着形势的变化,加之各地情况的千差万别,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利用之间仍然存在着不相协调之处。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不相协调。城市规划由规划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而土地利用规划则由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如果两个部门在各自规划编制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两个规划就会出现统计口径不一致等不相协调的地方。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步调不尽一致。土地利用规划已经编制,但城市规划还没有覆盖的地区,未批先建现象比较多,这个问题在城市边缘尤为突出。这种未批先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给规划管理工作造成了被动,使规划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土地利用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规划管理的失控。
1.2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未能按要求服从、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
城市土地收益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资金保障,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需条件。城市土地资源只有得到合理地开发利用,才能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的客观需要。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却普遍存在。
城市土地市场化运作未能很好地服从于城市建设既定规划。一些城市通过拍卖土地等市场化运作方式来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特别是对于城市黄金地段的土地资源,在拍卖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土地出让价格而忽视了城市功能分区的需要,使土地开发建设未能严格按照城市既定规划加以控制,以致把本应为市民服务的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变相地让地产商利用、侵占,损害了公共利益,干扰了城市建设既定规划效果的实现。
城市土地收益未能很好地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土地收益的一部分应用于城市的规划建设,促进土地有效利用,从而获得更大收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一些城市土地收益并未很好地用于诸如城市园林绿化、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公共项目的投入,从而制约了诸如城市景观形象提升、城市交通状况改善和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等能够促使土地增值的积极因素,制约了城市的建设发展。
1.3城市规划制定不够科学严谨,土地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
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一经批准,便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城市规划的制定必须做到科学严谨。而一些城市规划的制定,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性,不仅使城市建设没有自己的特色,更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建设管理成本的增加。
进行没有必要的规划和开发,土地资源应有的价值得不到体现。一些规划未能对城市有限土地资源进行合理有序地规划和开发,使土地资源未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特别是一些具有增值潜力的土地,由于开发不甚合理,影响了土地资源应有价值的体现,甚至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些规划未能对城市现有植被、文物、水系等景观资源进行严格保护和充分利用,反之是先行破坏、而后建设,不仅失去了城市本来的独特景观,使城市建设出现“千城一面”的格局,更增加了城市的建设管理成本,使城市建设管理费用高、发展迟缓。
1.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薄弱,土地资源升值空间受限。
城市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城市形象、增添城市活力、展现城市魅力的重要支撑,更是提升城市土地资源价值的重要途径。然而,一些城市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城市的建设发展。
绿地系统规划未能充分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绿化资源。一些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忽视了对现有山体、水系、植被等绿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额外增加了城市建设后期绿化的成本。特别是对一些年岁逾百的木本植物,由于未能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致使一些不可再生的绿化资源在城市建设中遭到毁坏,给城市文明造成损失。
绿地系统规划缺乏切实可行的园林专业知识作为技术支撑。一些城市的规划只对城市绿化进行了控制性规划,没有切实可行的园林知识指导,使绿地系统规划出现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情况,造成绿化建设资金的重复投入。
2 规划调节思路
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调控工具,应该紧紧围绕城市发展战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计划、有意识地加强与城市土地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协调处理好规划管理与土地管理之间的关系,科学严谨地制定和实施规划,利用好城市的土地资源,这是运用规划手段调节解决规划建设和土地利用中一些问题的基本思路。
2.1加强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
城市规划离不开土地需求,土地效益则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规划建设来实现,这就决定了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两个部门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合作就是资源,加强规划管理和土地管理两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可有效解决城市建设发展中因两部门各自为战所致的“规划实施难”和“土地效益低”的问题。
建立信息平台,畅通信息渠道。通过工作信息、简报等工作内容的实时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对方的工作动态、工作重点、工作进展等情况,针对性地调整工作思路,使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更好地实现融合。
建立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规划管理与土地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协调机制、资源共享机制、重大问题快速应对和磋商决策机制等,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作情况,根据城市发展和规划特点,提出阶段性的合作重点和既定目标。
加强业务协作,解决突出问题。加强两部门间的业务交流,合理制定规划和配置土地资源,有效解决“规划实施难”“土地效益低”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共同研究对策,解决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通过两部门的共同努力,形成“通力合作、高效协调、优势互补、互援共助”的良好局面。
2.2实施科学严谨规划,提升土地利用效能。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土地资源价值增值是无限的。土地要增值、城市要发展,就要向管理要效能、向规划要收益。为此,城市规划应当兼顾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效益、促进城市发展为核心,力求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有序开发土地资源,实现最佳土地收益。规划开发之前,应对土地资源合理收益进行科学评估,确定地块开发时机: 对于条件成熟的,可先行规划开发; 条件尚未成熟、具有增值潜力的,可后做规划,实现其应有收益。通过逐步规划、有序开发,使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政府能够得到合理的土地收益用于城市的开发建设。
3 结语
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向往,也承载着区域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价值的实现也已成为影响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土地管理工作应紧跟时代形势,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提升服务水平,做好相关工作,切实解决好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城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居民生活和谐安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石楠. 试论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J]. 城市规划,2004( 6) : 85-86.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土地资源;节约利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城市建设和规划的过程中,有关部门不仅应该加速城市建设,还应该充分的考虑资源的节约利用问题,实现更加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规划过程中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
1、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发展城乡资源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处于一个较为快速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有关部门需要注意的是要有效的协调城乡发展,不能够一味的追求城市化建设,做出一些破坏耕地的举措,还要能够合理的布局现有的土地空间,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2、密集城市发展,协调城市功能
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各个区域的土地资源的价值,要对各个位置土地实现合理利用,也就是说要注意对城市内的各个土地功能进行有机的协调,实现区域间的土地功能的完善,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推动该地区的发展,还能够协调城市的整体功能,使城市发展更加的集中和集约。
3、科学合理的开发公用空间
城市活动中的公共空间的数量和功能不仅决定了城市之间的资源整合情况,还对城市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城市土地规划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各种公共空间的综合功能的开发,使其更加全面的满足城市生活的各种需要,这样不仅可以建设更加完善的城市需求网络,还能够对现有的资源充分的利用,避免一些闲置资源的浪费。尤其是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土地,应该尽可能的向公众开放,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使用价值。
4、整合建筑的整体功能
我国城市政府办公建筑占公共建筑的比例较大,不管单位大小、人员多少都是一个单位一幢楼一个大院,在中小城市这种情况很普遍,办公楼虽然是国家资产,但实际上是归各部门所有。有些单位办公楼面积很富裕,有些单位用房很紧张,有些则是新成立的单位,但它们的办公用房不能互相调剂使用,办公用房不够时就申请新建办公楼,所以我国政府的楼堂馆所建设总是屡禁不绝,办公大楼越盖越多越大越豪华,这已成为我国城市的一大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威信。为了减少政府部门新建办公楼多占土地现象及适应政府部门数量和规模增减变化,改变目前这种各自为政、把本部门办公楼当作自家财产的状况,就应充分发挥和强化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职能,立法制定严格的政府办公用房管理规定,把全市政府各部门的办公用房集中统一管理,分类整合现有的公房资源,按需调配使用,共享大型会议室、大型办公设备等设施,这样既能大量节约保安、后勤服务和建筑运营维护等费用,降低办公能耗,又能节省大量土地,是行之有效并能收到立竿见影效果的节约土地和能源的措施。
5、加强对厂房的集约管理
有关部门应该对现有的城区周边的厂房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使一些土地使用价值比较高的区域的厂房尽可能的进行搬迁,腾出更多的城市用地进行土地开发,实现更加合理的土地资源的利用。
6、交通能源的节约利用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主要国策,城市是能源集结和消耗的集中地,除了工业消耗大量的能源外,交通能源消耗也很大。我国的大部分机动车都集中在城市,特别是这些年来私人用车爆炸式增长,能源短缺矛盾更加突出。通过总体规划合理的城市用地布局、道路网规划、交通设施布置和交通方式的选择等手段能有效节约大量的交通能源。
7、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造资源的节约利用
建筑物和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最大的财富,它们的建造需要漫长的岁月,花费无数的资金和各种建造资源。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的速度、建设规模是世界第一,但拆除量也是世界第一,建筑寿命相对较短,尽管设计寿命一般都为七十年,但平均只有二十多年。我们的城市一边在快速创造财富另一边又在毁灭财富,造成经济的巨大损失和资源的巨大浪费,是不可持续发展的行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规划不当是主要原因之一。
8、其它资源的节约与利用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除了以上的这些基础资源,还要做好对其他资源的整合与管理,才能实现更好的城市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我国各种资源紧缺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要。精心编制资源节约型的城市规划,对建设节约型城市、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实现资源节约目标,不仅要将节约型城市的理念和核心内容渗入到城市规划的宏观和微观的各个环节,还需要从技术、体制、公众参与、政策和法规等环节中加以落实,这样才能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这一宏伟目标。
二、实现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协调与衔接的措施
1、分类体系统一,明确城市规模
为确保两个规划对城市规模的设定相一致,应首先对其分类体系进线统一。建议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为蓝本,可通过添加三级地类的方式,建立新的城市用地和村镇用地分类体系,并逐渐实施现有地类数据向新的地类数据转换;各项用地分类形成统一化机制,不仅确保了两个规划协调性的实现,更有利于彼此间信息的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开支。
2、统一城乡人口划分、人均指标确定
两个规划采用不同的城市人口统计标准和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必然导致城市用地规模预测结果的差异。首先,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明确统一城市人口统计的地域范围;其次,采用统一的城市人口统计口径;第三,采用统一的人口预测模型。这样,可保证城镇人口预测结果的统一性。在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确定方面,应采取《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确定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保证耕地数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合理控制城镇规模,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是保障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针政策之一。因此,两个规划中有关城市用地规模的确定和布局安排必须符合国家的土地国策,应该采用双重标准确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坚持走内涵挖潜的道路。
3、规划编制审批同期、同步、同级
规划编制不同步、规划期限不统一导致两个规划编制的基期数据和规划目标差异悬殊。建议两个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相关技术规范协调统一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基期年和目标年,做到同步编制,互为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属于政府行为,可由政府牵头成立统一的“两规编制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土地规划、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水利等多个行业的专家,共同负责两个规划的编制,同时提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成果,以避免两个规划在分别编制过程中的重复劳动和成果差异。
4、完善规划实施管理机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两个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划实施、管理方面要协调和衔接,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建设项目用地定点、审批、核发相关证书,确保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使区域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开发和城市发展建设步入协调、有序的良性发展轨道。
结束语
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向往,也承载着区域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价值的实现也已成为影响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土地管理工作应紧跟时代形势,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提升服务水平,做好相关工作,切实解决好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城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居民生活和谐安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社会的发展生存中,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载体之一是土地。同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土地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城市土地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所以在当今的城市规划中,土地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现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占有、分配以及使用的规划、组织、控制和监督,从而加强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本篇文章从我国目前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出发,针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城市规划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土地资源管理在城市用地紧张与土地资源浪费中的应用
在我国,城市用地面积增长的速度比较快,城市人均占地面积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城市政府加强土地利用,导致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过高,进而使得土地生态系统对城市的自我调节的能力极度下降。然而,人地矛盾也是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与此同时,现在的某些城市为了虚化城市的发展状况,吸引外界的投资,逐渐出现了“空城”的现象,也就是占地面积非常大,建筑的高档别墅、度假村以及星级酒店等等都是形同虚设。还有些城市出现“开而不发,围而不用”的现象,导致了大量土地资源浪费。此外,一些城市不顾国家的要求和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 擅自乱征乱批土地,盲目发展开发区。
1.1 制定科学的城市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作为国家管理土地的措施,执行土地法律法规,实现国家对各类用地宏观调控。城市土地规划的管理工作队城市规划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时引导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的管理,使得用地者提前知道对每一块的城市规划,以及如何做和不能做的事情。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土地资源管理才会在城市规划的约束下进行。
针对上面提到的人地矛盾,人民居住用房紧张,交通、教育等各种问题,城市政府应该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并且基于对土地的需求规划、土地供应能力,建设城市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整天利用做出总体规划,同时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规模、空间比例控制标准、建筑密度、人口密度控制标准应遵循科学的规范。
1.2 落实最严格的土地保护节约制度
政府在关注人地矛盾的同时,还要落实最严格的土地保护节约制度。坚持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不动摇。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要求,努力提高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与此同时,确立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在衔接好两项规划的前提下,确保更好的发挥出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效益,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土地资源管理在城市规划中起到了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目前,我国城市的土地市场发育远未成熟,发展也并不协调,出让的土地数量较少,并且存在大量的隐形交易。同时,一些土地使用者在利益的驱使下,向国家购买了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权,但是他们并没有将其用到各种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建设中,而是将大量的土地使用权投放到获利较大、见效较快的领域中去,这样的利益诱惑,致使越来越多的土地使用者进入了开发误区,从而极大的阻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整个城市化发展的进程。针对城市土地市场不健全,规范管理缺乏依据的现状,提出了以下几种措施:
2.1建立健全我国的土地市场体系
在目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是一个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的载体,土地供应状况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而城市建设中所需要的土地,必须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完善土地法规,支持中介服务组织培养,加强监督管理,维护正义和公平的土地市场,与之同时,利用价格机制来抑制多占、乱占以及浪费土地的行为,进一步努力提高土地资本的利用效率和地域空间的生态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
2.2 转变城市政府观念,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城市蔓延方式和用土地换效益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以人为本”的要求。因此,城市政府应转变城市政府观念,强调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适度建设紧凑城市。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城市政府应该在综合考虑经济、人口、城市、环保、文化、教育等的因素下,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和整合土地供应计划。同时公开透明的开发和管理土地供应计划,让其在强大的可操作下有利避免盲目竞争。客观上城市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土地供应计划,促进土地供求平衡,进而调控房地产市场。
2.3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土地资源管理是城市规划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我们国家的土地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并且土地按城市大小限制,,集约化的土地利用更符合我国城市的土地资源管理。城市政府应该组织土地整理的工作,古老的城市的转型,按照每一个计划,一步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与之同时,通过税收、信贷和其他政策和利益机制来鼓励老城市土地开发,并且合理确定住宅建筑的密度和容积率,提高城市建设用地供应。
结束语
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城市土地使用的综合研究,并在土地使用基础上的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土地资源需求量增大,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缓解人地矛盾,在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更好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总而言之,加快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实现政府对土地市场的科学、有效地管理,并且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土地管理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城市土地的效益,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土地资产收益的良性互动,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⑴ 李汉周,我国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 年第 3 期
⑵ 陈林 王轶“以人为本”思想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3):34-41.
一、灰色线性规划方法
线性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一种在具有确定目标又有一定约束限制条件下,从所有可能的选择方案中找出最优方案的数学方法,也是目前研究多变量复杂系统常用的一种最优化方法。但是,一般的线性规划存在问题为:①静态规划不能反映约束条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②当规划模型或约束条件中出现灰数时不便处理;③从理论上讲,定义在凸集上的凸函数是有解的,而实际计算中往往因技巧、技术问题使求解过程难以进行下去。
利用灰色系统的思想和建模方法,使上述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灰色线性规划弥补了一般线性规划的不足,它不要求目标函数中的效益系数、约束条件中的技术系数、资源量及其他限制量等都被固定下来,而允许技术系数是可变的灰数,约束值是发展的情况下进行,是一种动态的线性规划。灰色线性规划中的约束条件系数,是灰区间数,既可按下限规划,又可按上限规划,还可按区间内的任何一白化值进行规划。在区间内,只要可以得到一组白化值,便可得到一组优化方案,从而使规划灵活多变,有众多的调整余地,适应情况的发展变化,避免了常规线性规划使许多具体问题得不到可行解的结论,或解过于死板,无调整余地的缺点。
关于数学模型的求解,除由于灰色线性规划模型中效益系数、技术系数及约束系数是区间灰数外,为体现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高、费用最低、土地资源配置最佳的原则,取效益系数的上限、技术系数的下限、约束参数的上限,可得到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理论最优方案。另取效益系数的下限、技术系数的上限、约束参数的下限,可得到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警戒方案。根据今后土地开发利用可能采取的方针和政策,对不同投入水平和不同需求条件下的土地资源利用结构进行优化,据此分别得出不同投入水平和不同需求条件的不同组合,根据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现状取漂移系数,就可得到一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再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再根据研究区域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最终优选出一组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和持续利用。
二、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优化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
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优化即是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多目标线性规划数学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中的其他约束可以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约束、土地总面积约束和数学上的非负约束等,特别强调的是本模型无论是目标函数还是约束条件都可以采用灰数,即本模型是灰色线性规划多目标模型见图1,若模型中所有变量都为白数即为通常的线性规划模型。
三、实例
本次计算实例选择环京津地区7各地级市,对其土地资源利用结构进行优化配置。
(一)环京津地区概况
河北省环京津地区包括唐山市、秦皇岛市、沧州市、保定市、廊坊市、张家口市和承德市7个地级市以及13个县级市、65个县城,国土面积共13.8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3.5%,其中7个地级市城市建成区面积417.97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0.3%。2007年总耕地面积3855633公顷,总人口3974.7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6943.19万人的57%,人口平均密度为287.6人/平方公里,农村社会生产总值为124351338万元,占河北省的64%。
(二)环京津地区土地资源特点
河北省作为环京津地区的第一大省,是中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也是紧邻京津的省份,京津地区任何发展变化都与河北省密不可分,其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也随着京津地区的发展需求而发生变化。环京津土地资源的数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状况,构成了该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
(三)模型采用的约束条件
本次计算采用灰色线性规划方法,建立多目标农业土地利用模型,约束条件总的分为3大类,即社会、经济和环境,包括12个约束条件。为了保证规划的动态性,约束系数aij和约束常数bi采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并结合定性分析得到其白化值。再进行求解。
(四)目标函数的价值系数
由于环境生态约束与社会约束选择的是优化后的结果,在总目标中作为必须保证的约束处理,此时的总优化目标只取经济效益最大。
根据2007年统计资料,求得相应地类的价值系数,由于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及未利用土地不产生经济效益,故其价值系数取0。
(五)优化结果
根据以上给定的约束条件和建立的灰色线性规划模型,求得若干套环京津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优化结果,选择有代表性的4套方案列于,由于采用灰色线性规划优化模型,任一灰变量在灰区间取任何一个不同的白化值都构成一套优化方案,在此不予赘述。
环京津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优化是在社会需求、生态效益最优的的前提下,求农村社会总产值最大,本次分析选择与土地利用结构密切相关的农林牧渔总产值作为比较对象,上述所选4套优化方案与2007年实际各项产值相比。其中在2007年实际林业产值中包括果园产值。
四、结语
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各项规定,确保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质量,保证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顺利实施,现就有关问题紧急通知如下:
一、关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基本农田保护是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各地在规划修编中,必须按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关于基本农田保护规定的要求,保证划定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我部已拟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见附件一),待国务院审批后再正式下达,但各地修编规划时应先按所列指标严格控制使用。各地要将基本农田面积指标和我部下发的耕地保有量控制指标一并层层分解,最终落实到具体地块。
二、要严格确定各级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明确标示在各级规划图上。省级规划应当确定每个设市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规模。地级以上城市的规划图件应当标明城镇和村庄分阶段的建设用地区界线。
三、规划用地分类应根据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以利于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具体地类调整,暂按本通知附件二执行。
土地资源管理问题措施
0前言
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是由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在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原有的土地制度已经跟不上经济发展的形式,伴随着土地制度的改革,在原有土地管理中的问题被显露,各级领导缺少对土地管理的重视,导致农村土地被乱用乱占,因此,只有不断完善我国土地制度,加强政府监督力度,才能保证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1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经验,然而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土地管理缺乏高效的规划和控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缺乏完善和科学的土地资源管理法规和制度。同时一些土资源管理人员缺乏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规划和认识,导致其土地资源管理思想的落后,在进行土地管理时,只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忽视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一些土地资源管理人员在土地的规划阶段未能集中分配和规划土地,使得各类型的用地混在一起,未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导致出现最严重的环境破坏,同时也加大了投资成本,不利于城市的未来规划和建设。此外,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在项目用地方面,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在进行土地管理时,受传统的土地管理思想的影响较大,缺乏对土地资源规划重要性的认识,使得项目制约土地规划现象仍然存在,使得土地规划权威性不断降低。②未能正确处理土地规划和其他规划间的关系。土地整体规划所涉及的领域相对较广,包括城市布局、水利以及农业等方面,在进行土地规划时,应当积极协调处理与对应领域的规划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中,缺乏明确的协调方案,时常发生土地规划与其他规划间的矛盾冲突。
2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的对策分析
2.1加强土地资源保护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首先要加强对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关工作人员执法的监督工作,要让他们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土地资源保护意识。由于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土地资源保护意识不强,法律意识不强,土地进行违法审批,造成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行业竞争严重不平衡,最终给社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监督力度,加大处罚力度,杜绝违法乱纪行为的出现,从而促进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目前我国个人及企业违法建设和不合理开采的行为,多数是因为法律意识淡薄。因此,为了提高个人及企业的土地资源保护意识,加大土地资源保护宣传力度和法律宣传力度,使个人及企业能够充分了解到国土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以及触犯法律法规的严重性,从而促使他们有效避免相关违法行为的发生。
2.2对土地资源进行集约化利用
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应该充分将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从而造福人类。针对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在宏观政策方面,应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改变现有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发展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2.3完善土地市场管理制度
“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就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目前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在土地资源管理进程中引入市场管理机制,可以大大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2.4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在城市化建设中,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用地是非常重要的。①要提高城市规划的意识,注重城市环境的优化,合理分配建设用地和绿化用地。②要有整体意识,建设与规划并举。③为规范土地利用制定一套合理可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土地管理机制,以加强土地管理。④土地资源作为生态环境系统重要组成要素,其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变化联系密切,因此在进行土地开发的过程中,也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5提高创新意识,践行改革,创造新的管理模式
要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改革旧有的管理模式,突破传统的管理观念,不断发掘与新时期土地现状相契合的土地管理机制,以创造出新的土地管理模式,使土地资源管理模式与现实的土地状况相适应。
2.6加强执法监督,推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土地管理方式
要加强土地管理的透明度,保证管理机制的公平、公正、公开,避免暗箱操作。严格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开采以及不符合规定的土地利用方法与行为,保证科学合理的规划土地资源,依法开采土地,有效地利用土地。
3结语
土地资源管理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意义重大,因此,为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必须要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和体系,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也要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
参考文献:
[1]谢圣远.失地农民问题与土地管理制度的完善[J].经济地理,2007(6).
[2]王越.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提高“三农”竞争力[J].广东经济,2008(6).
李敏.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华民居,2012,(22):104-105.
[3]郭宝强.浅谈国土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13,(35):358.
[4]梅静,王治凯.关于土地资源管理的探讨[J].华章,2012,(15):61.
关键词:土地资源;节约利用;一般性方法;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U4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land resources as peopl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oundation, is the very important nonrenewable resources. However, in our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 especially in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the process, land resource is always an important problem. And our country is a big population, many people and little land situation has become a reality, therefore, value of land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land resources in China, and economical use of land resources is a very important work. So, the article is trying to save our country land use the general method and the innovation path brief analysis and research.
Keywords: land resources; Economical utilization; General methods; Innovation path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紧缺的问题凸显出来,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从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看,改变土地资源利用方式,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时期,社会经济结构正在进行转型,土地资源的利用数量和空间布局也在发生明显的改变。但是,我国土地资源较为匮乏,土地资源的利用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面对这样严峻的问题,我国应该走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发展道路,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我国土地节约利用的一般性方法
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缺乏,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重视的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对于保证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于此同时,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也是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是对土地进行严格管理的关键环节,能够有效的缓解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客观实际问题。
(一)科学合理的管理用地
我国土地管理部门应该科学合理的管理用地,制定出总体用地计划和具体用地计划,明确耕地的保有量,对各个类型的用地进行严格的控制,对基本农田进行重点保护,对非农业建设所占用的农用土地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大力宣传节约用地,提高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的水平。
(二)有效的利用闲置土地
我国土地管理部门应该有效的利用闲置土地,对存量土地应该积极的进行盘活,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我国土地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存量建设用地资源进行检查,积极的采取一些鼓励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的有效措施,从而加强对建设用地的节约利用。与此同时,应该重视的中等级和低等级的产田进行合理的改造,对闲置的土地和废弃的土地进行有效的治理,合理的利用闲置土地和废弃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健全土地资源收购储备制度
我国土地管理部门应该健全土地资源收购储备制度,加强对土地市场运行的管理。通过建立土地资源收购储备制度可以使土地管理部门能够对土地市场进行有效的调节,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且能够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获取土地,能够对土地的前期开发和储备做好准备工作。
(四)增强节约利用土地的意识
我国土地管理的相关部门应该建立节约利用土地的激励机制,合理的通过价格机制调控土地,通过征收各种费用,例如,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等多种税收,提高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对于个人私自占用土地的行为应该严格制止,推动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对于土地资源的使用者应该适当的增加投资强度,使建筑的容积率能够进一步提高,加强对建筑立体空间以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从而能够有效的使用土地,形成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
(五)加强对耕地的保护
我国土地管理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的耕地的保护,遵循我国的基本国策,合理的土地资源以及切实保护好耕地。在占用耕地过程中应该采取占补平衡的措施,要认真的规划出应该占用多少耕地,开垦多少耕地。积极的通过进行土地开发和复垦,不断的整理土地资源,尽可能的盘活存量土地增加土地。除此之外,还应该不断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采取节约挖潜并重的土地利用措施,保护好耕地。
二、我国土地节约利用的创新路径
我国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具有土地总占有量较大,人均拥有量较小,粗放利用耕地的情况较为普遍,节约利用土地的情况相当较为稀少,新增加的用地的土地规模较大,土地闲置现象较为严重,地区间土地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多种利益冲突,土地流转受到制度的束缚较为严重。因此,我国土地利用的矛盾是非常明显的,但是节约利用土地的空间非常大,可以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的方法,创造出新的路径,例如土地规划、配置、流转的相结合的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的方法。
(一)高度重视土地规划,提高土地规划水平
在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方面,做好土地规划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应该制定出完整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制定土地利用的区域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以及详细规划。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土地制定改革工作,处理好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平衡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的避免重复建设用地的情况发生,适当的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的分配建设用地,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我国土地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对土地规划,不断的提高土地规划水平,能够严格的执行土地规划,对用地的审批进行严格的控制。做好土地规划工作是实现土地节约利用的前提条件,科学合理的规划土地能源听土地的产出效益。对土地利用进行科学的规划能够对土地资源的合理的分配,达到土地的生态平衡,实现对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除此之外,为了解除节约利用土地过程中制度的约束,应该根据土地节约利用的实际情况,改革相关制度,不仅能够较好的保护耕地和节约利用土地,而且还能完善土地利用制度,是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更加健全。
(二)对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中的利益关系进行合理的调整配置
在进行土地资源节约利用过程中应该对土资源和土地利用中的利益关系进行合理的配置。由于在土地资源节约利用方法依靠各个经济主体自觉的进行土地节约利用是非常困难的,合理的进行调整配置能够更好的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达到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但是,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会涉及到多方面的经济利益。并且各个的利益主体之间通常会存在较大的矛盾,因此合理的调整配置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能够更好的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以政府征地和被征地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为例,政府在征地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提高征地标准就可以较好的解决双方的利益冲突,这样可以较好的保护耕地,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所以,合理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可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土地的节约利用。
(三)重视土地资源的流转
土地资源的流转主要是通过土地资源的互换、置换以及循环实现土地资源的流动。通过对土地资源的流转能够达到土地节约利用的目标,使地资源增值,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合理的进行土地流转可以使土地利用更加合理,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
总之,采用土地规划、调整、流转相结合的土地资源节约利用方法,对于实现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
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节约利用的一般性方法恶化创新路径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深刻的认识到我国土地管理部门应该根据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创新土地资源的管理方法,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
参考文献:
[1]刘勇.实施土地集约利用战略需采取的若干措施.[J].红旗文摘.2005.(8).
[2]张颖.王群.王万茂.关于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同题的思考.[J].广东土地科学,2007.(3).
一、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的深刻内涵
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不简单是指对土地资源的节约使用,而应该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以及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其中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是指各项建设活动都要尽量节省用地,想方设法地不占用或少占用耕地、林地等;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是指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指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然而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制度不合理,土地供求调控制度上的缺失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城乡规划中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因此现阶段加强城乡规划中土地资源的节约与集约利用分析,探讨加强城乡规划中土地资源节约与集约利用的主要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二、我国城乡规划中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展的进程中,对于促进经济水平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根据2004年国土资源部的土地利用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耕地面积自1996年以来已经减少了近0.076亿hm2,城乡规划过程中的闲置、空闲土地面积达26. 374 万hm2,这相当于当前全国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 8%。
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幅员辽阔,但是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并不多,而且很多管理人员在进行城乡规划时,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意识不强,再加上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制度不合理,土地供求调控制度上的缺失等制度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城乡规划中出现大量的土地资源闲置或浪费,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现象严重
在我国很多地区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大面积的进行城乡规划建设,继而忽略了对耕地、林地的保护,有些地方甚至出现非法、不合理圈地、抄地现象,导致很多土地资源出现规划不建设,大量土地闲置、违法用地现象,这样不仅造成城乡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还降低土地产出效益,土地价值不能充分实现。
2、土地资源不能公平配置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火爆,很多开发商开始囤积大量资金进行房地产投资,于是很多地方出现大量买地、圈地建房现象。很多开发商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盲目进行别墅等高档楼盘建设,这样挤占了大量的优质土地资源,使得很多绿色产业无法获得适合的土地资源,影响了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和持续性发展。
3 、土地利用粗放化
我国由于建国时间较晚,很多制度体制不完善,比如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制度不合理、市场交易机制不完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缺陷、土地供求调控制度上的缺失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还停留在粗放型利用模式,比如很多城市的布局极为松散,集聚性差,随处可见宽马路大广场,空间利用率低下;很多农村、乡镇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普遍存在着空心村和空置房问题,以及农村宅基地超占现象。
三、加强城乡规划中土地资源节约与集约利用的有效措施
鉴于当前我国城乡规划中普遍存在的土地资源闲置、浪费现象,进行合理的城乡规划,探讨更为合理的土地资源节约与集约利用的措施刻不容缓,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强化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意识
意识影响和控制着行为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城乡规划时,树立和强化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意识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提高,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而相关管理人员也要提高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意识,在进行城乡的规划时注意从宏观角度出发,将节约集约利用作为土地资源开发的重要原则,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
2、加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面临着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的难题,做好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提高利用效率也很必要。目前对于城乡规划不仅要注意土地的平面、空间规划,还要注意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这就需要相关土地管理规划部门、环保部门以及经济发展部门相互配合,从土地利用的纵横向布局考虑,注意地下和空中空间的开发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3、制定完善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规划标准
规划在城乡土地资源的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制定完善的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规划标准,可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土地资源进行精细化控制,从而为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提供可能。制定完善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规划标准主要是指根据城乡土地面积、人口数量等指标,确定建设用地总量、规模等,同时还要做好各项用地标准的修订。再进行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规划标准的制定时,要优先进行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工作,严格控制居住用地指标、工业开发区建设用地指标、环境生态建设用地指标以及农村宅基用地等标准,坚决避免出现各种违规圈地、占地现象。
4、做好各类闲置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据统计目前我国由于矿产开采、砖瓦烧制、燃煤发电、兴修水利、拆迁等人为原因导致很多地方出现大量的闲置土地,这些闲置土地不仅污染环境,影响城市、乡镇的整体美观,还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浪费,因此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需要对这些闲置的土地进行改造和再利用,比如在建、已建商业项目在现有房屋(建筑)基础上增加投资,提高容积率,对城市河流、危险坡地进行加固治理和整治,以实现后续的开发利用等。
5、完善土地资源的市场化运作
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不仅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宏观的调控政策和科学的规划措施,还需要注意灵活运用市场手段,完善土地资源的市场化运作。若要完善土地资源的市场化运作就需要相关政府管理部门,通过了解土地市场经济情况,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城市总体规划标准,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的土地市场交易机制。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进行合理的城乡规划时,如何科学的进行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做好土地利用和城市总体规划等标准的制定,还要注意灵活运用市场手段,完善土地交易市场的交易机制,以实现城乡发展建设空间的合理布局,以及生态和自然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王静,邵晓梅.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方法研究:现状、问题与趋势. 地理科学进展,2008,27(3):68-74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与改革
一、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意义
我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由原来的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演变而来的,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在199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当时在房地产专业领域有“五朵金花”之称,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在2001年才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在校生达300多人,已有毕业生近千人。尽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几次调整,但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特色不鲜明、优势不突出等问题,因此,进一步探索土地资源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既突出我校的专业特色、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又符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科委员会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非常有必要。现在又面临新一轮教学计划的调整,该课题的研究将为新一轮教学计划的调整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有力推动我校的教学改革。
二、各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60多所高校开设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由于不同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背景不同,各类院校在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但大致可分为偏重技术型人才培养和偏重管理型人才培养两大类。其中农业类、经济类院校多偏重于管理型人才培养;理工类、地质类院校多偏重于技术型人才培养。
(一)各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1.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实践必修课―选修课”的分段组合模式,构建了公共基础类课程模块、土地资源类课程模块、信息技术类课程模块、土地经济类课程模块、工程技术类课程模块和土地管理类课程模块六大课程模块。
土地资源类课程模块课程设置有:土地资源学、土壤学、景观生态学、土地评价等课程。
信息技术类课程模块课程设置有:土地信息系统、测量学、土地资源遥感、GIS原理与应用、GPS原理与应用等。
土地经济类课程模块课程设置有:土地经济学、不动产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城市土地经济学、物业管理等。
工程技术类课程模块课程设置有:地籍测量、农田水利、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整理复垦等。
土地管理类课程模块课程设置有:土地管理概论、地政学、土地政策与法规、地籍管理和国土资源管理学等。
2.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如下: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学、应用经济学。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政策、城市经济学、城市经营与管理、城市规划、不动产管理概论、不动产经济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市场营销、不动产估价、不动产政策与法规、不动产投资分析、不动产金融、不动产市场分析、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行政学、土地资源评价、土地信息系统、土地政策与评价、地籍管理、统计学、测量学。
3.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如下:
专业必修课程: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学、土地资源学、土地规划学、土地信息系统、土地利用管理、地籍管理学、不动产评估。
专业必选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地籍与房产测量、遥感概论。
专业选修课程分为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不动产评估和资源环境管理四个方向。(1)土地资源管理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土地行政管理、土地整理与耕地保护、数据库技术、地图制图技术、专业软件操作及应用、城镇规划、土地可持续利用;(2)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营销与策划、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市场学;(3)不动产评估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估价实例分析、资产评估学、建筑工程概论;(4)资源环境管理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可持续发展引论、环境学概论、土壤地理学、矿产资源管理、资源环境经济学、区域分析与规划。
实践类课程:测量学实习、地籍与房产测量实习、地图学实习、设计、土地资源学实习、地籍管理实习与设计、土地规划学设计、不动产评估实习、土地信息系统设计、毕业论文、综合实习。
4.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如下:
主干学科:土地资源学、土地管理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经济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地学基础、地籍测量、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制图学、土地制图技术、土地信息系统、土地资源评价、土地管理学、土地政策与法规、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工程、土地规划、水资源与农田水利、不动产评估、测量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英语、应用写作。
(二)启示与借鉴
从各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来看,各高校的课程设置都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设置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体系,因此培养方案的修订关键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三、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与改革思路
经过与专家、教师、已毕业学生及在校学生研讨,我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与改革思路确定为:突出自己的优势与特色,为首都服务。根据该思路,制定了2008版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要点如下: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本专业培养为首都经济服务,掌握城市土地管理、房地产管理等相关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从事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房地产项目投资分析、房地产市场研究、物业管理等相关工作的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课程体系的修订与改革特点
1.专业特色
以土地管理为专业基础,以房地产经营管理为专业特色,突出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结合房地产业运作结点,将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产业运作体系和就业岗位体系相互贯通。
2.人才培养特色
倡导理论联系实际,使课程设置与就业充分链接;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通过考察、实习、实验课等环节,整合专业知识并与操作实践紧密衔接。
3.课程特色
本专业包含“土地资源管理模块”、“房地产开发经营模块”、“城市经济与管理模块”和“工程与技术”四大课程模块,四大模块都设置了基础性课程和专业性较强的深化课程,既考虑了课程设置的规范化要求,同时又强化了房地产经营管理的专业特色与优势。
(三)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2008年起新实施的土地资源主要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通选课、实践教学”组成。
其中,学科基础课有:经济学原理、会计学、公共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学、统计学、城市经济学。
专业课有: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土地管理学、房地产开发经营、住宅经济学、房地产金融、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土地利用规划学、地籍管理、土地信息系统、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
专业选修课:城市规划与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城市生态学、房地产投资分析、建筑工程识图与应用、北京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遥感技术概论、不动产制度分析、房地产市场理论与实务、建筑工程概论、房地产企业融资筹划、国外不动产理论与实践(双语)、房地产信息管理与应用、城市管理制度与政策、房地产估价案例、城郊土地流转与管理、智能建筑管理、房地产税收、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房地产策划案例、建筑工程造价。
该课程体系凸显了“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城市经济与管理”和“工程与技术”四大课程模块,既考虑了土地专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规范化要求,同时又强化了我校房地产经营管理的专业特色与优势。
“土地资源管理”模块的主要课程有: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土地管理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地籍管理、土地信息系统、城郊土地流转与管理。
“房地产开发经营”模块的主要课程有:房地产开发经营、住宅经济学、房地产金融、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房地产投资分析、不动产制度分析、房地产市场理论与实务、房地产企业融资筹划、国外不动产理论与实践、房地产信息管理与应用、房地产税收、房地产估价案例、房地产策划案例。
“城市经济与管理”模块的主要课程有: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与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城市生态学、北京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城市管理制度与政策、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
“工程与技术”模块的主要课程有:建筑工程识图与应用、遥感技术概论、建筑工程概论、建筑工程造价、智能建筑管理。
通过这次课程体系调整,更加明确了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定位和专业特色,既贯彻了2004年全国土地资源管理院长系主任联谊会会议精神,把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和土地信息系统6门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又体现了我校房地产经营管理的鲜明特色;进行了课程体系的优化,使课程的先后顺序更加合理;为学生自由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专业选修课给出了46学分的课程,学生在其中选购30学分即可;重视实践教学,增加了实践环节,增设了实操性很强的一些课程,如房地产企业融资筹划房地产估价案例、房地产策划案例等。
参考文献:
[1]周伟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与特点[J].中国地质教育,2004,(4).
[2]王永东等.构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07,(3).
[3]袁春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