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

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计划

第1篇: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一带一路,工程管理,国际化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081-02

一、引言

2013年,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1]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进一步明确将“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作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目标,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作为合作重点。[2]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所处的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短缺是这些沿线国家加快发展的最大瓶颈。随着这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日益旺盛。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从2010年到2020年,亚洲地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费用将高达近8万亿美元,涉及989个交通运输和88个能源跨境项目,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各地方政府也表明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并积极推动PPP等新型投融资模式,提高投资效率,以维持经济平稳增长。从公开新闻资料的统计显示,各省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上关于“一带一路”基建投资项目总规模已经达到1.04万亿。国内外基建投资的迅猛增长对建筑工程行业而言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而目前,中国建筑企业与国际先进建筑企业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尤其在建筑标准化方面,并没有与国际标准接轨。再加上沿线国家存在较为明显的国情差异,建设投资项目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走出去”的建设企业是否有既熟悉沿线国情又了解“一带一路”政策的高端人才。[3]实现《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根本在于民心相通,而建设项目成功推进的核心在于培养大批熟悉和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所以,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建设工程管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只有大力培养一批具备爱国奉献精神,具有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熟悉与国际工程咨询和承包相关的法律及国际惯例,并有着良好的国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才能真正实现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

二、现状分析

近十几年以来,很多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都设立了工程管理国际班,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了不少具有国际视野、在国际事务和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影响作用的工程管理人才。但是,在建设“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时,我国的建设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仍然不能完全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和发展的需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普遍国情复杂、政局不稳、文化及宗教差异较大,需要全面了解当地政治、文化、法律和标准规范的国际化人才。[3]这类人才比以往我们所培养的工程管理人才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2015年5月,“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交流会”在西安举行,并成立了以西安交通大学为首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学联盟”。这为“一带一路”沿线各高校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合作新模式、加快高等教育实现国际化进程的有效路径提供了很好的合作平台。联盟外的高校也可以借助这个契机,通过协议等方式,参与到联盟的各项交流活动中,积极开展各项合作,从而充分利用平台资源。

三、建设工程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

1.积极搭建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借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学联盟”这个平台,国内各高校可以与联盟内高校以及来自欧亚非大陆的多所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科研项目、文化沟通等方面的合作,从而推动我国各高校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采取互派访问学者的方式,也可以进行交换学生等方式。通过跨国跨域跨界的学术交流,可以使其知识生产能力发挥协同效应,也能增进各国各地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进而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建设贡提供智力支持。另外,还需要积极探索不同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协作,并努力实现不同高校间课程学分的互认,让学生在一个学校获得的学分能够同时获得其他学校认可,这也是教育国际化的一个必然结果。

2.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在欧洲之行时提出,文明交流互鉴须坚持多彩、平等、包容三原则:“多彩”倡导建立多元文化构成的世界文明;“平等”鼓励不同文化的平等交流与互鉴;“包容”旨在通过文化交流与融合实现“文明的共存”。[4]无论进行什么项目的建设,都必须考虑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社会,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否则很容易碰钉子。

第2篇: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筑工程管理

0引言

随着我国行业的不断完善已经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以及建设行业对于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也需要和社会广大需求同步。所以,推广全新的教学体制、改进当前的教学模式,完善和充实专业教学的内容、加快教学方法革新、转变教学思路是当前教学改革以及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当前学校在工程管理人员培养方面的改革策略,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借鉴。

1落实校企共建的模式

在卓越计划下,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充分联系工程的实际情况,并且关注当前建筑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充分结合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培养。学校采用的培养方案需要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来进行实践教学,利用企业和学校在不同方面的资源优势以及环境优势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校企共建模式下,要邀请企业全面参与到人才培养计划以及专业教学大纲拟定中。学校需要保证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认识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学生甚至可以在完成毕业设计。同时,学校可以建设并且应用各种教学平台(比如科研平台、实践平台以及中外合作平台),进而为学生提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操作性强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和工程人员、教师共同开展对于工程技术问题的创新和研究,让学生最终掌握实用、专业和系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知识内容,发展成优秀人才[1]。在卓越计划下,不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来培养工程师,学校还需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来提升教师的水平,让教师也得到一定的锻炼。比如,企业和学校可以共同开创教师挂职锻炼体系,让教师能够获得在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学校还可以在职称评定以及岗位考核中强调教师企业挂职培训的重要性,例如在职称晋升条件中加入企业工程实践的要求,对于具备丰富工程经验的教师,学习需要给予一定的鼓励[2]。

2关注土木工程技术课堂的核心地位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说,需要明确以下目标:“培养具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的能力,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的手段、方法以及理论,可以参与工程建设行业项目的投资和决策,同时具备全过程管理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在这个人才培养目标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四个平台类型:工程法律课程、工程管理课程、工程经济课程以及工程技术类课程。依据“卓越计划”中培养工程师的要求和目标以及当前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需要突出技术类课程的核心地位,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制定需要倾向于技术类课程,对于技术类课程课时以及数量的内容需要合理安排[3]。

3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的年代,对于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更高的目标,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创业基础,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并且可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学校需要加强土木工程、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了解科学的管理手段、方法和理论,使其熟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学校需要培养可以在众多的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中负责全过程管理、项目咨询以及决策的人才。需要培养具备项目监理师、注册造价师以及注册建造师能力素质的、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4结语

综上所述,各学校需要加快建设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教育体制,进而形成符合行业需求并且适应经济需求的建筑工程管理培养制度、知识层次以及教学体系,进而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于土木专业工程师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付志霞.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05):21-22.

[2]王煊,杨增科.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75-76.

第3篇: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 ;工程管理;学科建设

工程管理教育的发展为社会经济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持,是复合型人才的基础性教育。在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下,我国为其发展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限制,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比较严重的浪费问题,比如工程管理学科建设发展跟不上时展需求。为了提升工程管理学科的社会适应性,需要加快培养工程管理学科人才,并结合工程管理学科人才培养要求对工程管理学科建设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探讨。

一、工程管理人才发展现状

(一)工程管理人员现状

新型工业化发展中,企业对工程管理人才需求较大,但是现阶段企业中高层工程管理人员比较缺乏。工程管理人员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基本素质不高。首先,工程管理人员人文素质不高,表现在在工程中缺乏自信心、责任心,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其次,个人阅历不足。工程管理人才的年龄较低,大多在二十多岁左右,不具备工程管理阅历。第二,技术素质不高。大多数的工程管理人员技术掌握的较为广泛,但是对于每一门技术都缺乏精通和深入的研究。第三,管理素质。工程管理人员缺乏沟通能力、系统性的管理理念、对资金的运作能力。

(二)企业发展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

随着工业化进程发展下,各个企业对工程管理人员的需求都在不断增长。工程管理人才成为市场紧缺人才。和这个问题相关的是我国工程管理人才结构失衡,表现在低层次的工程管理人才较多,但是高层次的管理人才较少以及工程管理队伍结构的不合理。

二、工程管理教育学科发展建设现状

我国现阶段工程管理教育学科的特点是管理知识和工程技术的结合,重视工业基础好、就业灵活、懂管理、懂操作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我国工程管理教育学科的发展现状是缺少对针对不同层次工程管理人才的差别化培养教育培养机制。同时,工程管理教育学科建设缺乏高素质教师,在教育专业的设置上,本科层次工程管理大多集中在土木、建筑院校上,其他院校很少开设工程管理学科。工程管理教育学科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部门对工程管理学科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下,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管理建设效率不高,缺乏专业的工程管理人才。在国内,大多数的工程管理人才都是技术类人才,缺乏管理知识。教育部门和高校也片面的认为工程管理学科就是技术类学科,没有认识到管理在这门学科中的重要作用,对工程管理学科的内涵把握不科学。

(二)工程管理学科层次结构不合理

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定位应该是研究、解决工程技术发展中的计划、组织、资源配置等管理问题的学科,是技术和管理的结合,强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满足。但是现阶段工程管理技术人才的学历大多是专科,学科设置虽然也由专业技术和管理课程组成,但是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工程管理专业技术课程设置无法达到理想水平。

(三)工程管理学科的教育内容界定不清晰

工程管理被设置成一个专业的时间补偿,在对工程管理的理解和认识上,在技术结构为中心还是以知识管理结构中心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由此导致一些学校的工程管理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缺乏系统化,不利于工程管理学科的稳定、健康发展。

(四)工程管理学科的内容设置不合理

工程管理学科教育不是将工程教育和工程管理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综合性的融合。但是现阶段工程管理教育学科课程内容设置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从业人员身上,表现在工程管理从业人员往往具备一种单一的技术能力,却缺乏支撑技术能力的技术知识,导致很多工程管理教育人员的知识面比较狭隘,对创新性的工程管理教育缺乏认识,不利于工程管理学科教育发展。

三、工程管理学科建设完善策略

(一)明确工程管理学科设置层次,优化培养结构

专科层次的工程管理学科设置普遍不合理,教学方法、内容和形式上比较单一、落后,不符合社会发展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加上专科学生的学习素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较差,不适合开展复合型工程管理学科教育。为此,工程管理学科建设可以适当取消对专科生的招收。与此同时,工程管理学科教育需要加强对本科生的招收,并结合工程管理学科建设现状适当的缩小学科规模。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硕士生,则是需要扩大对其开展的工程管理学科教育规模,引导硕士生将所学的工程管理学科知识转变为实际操作应用。

(二)加大对工程技术各专业管理教育的普及,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工程管理培训

1、普及工程技术专业的管理教育

对于主修工程技技术专业的在校学生,在其工程技术学科教育中要增加工程管理类的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上采取由浅入深的教育方式,并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这些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在其他课程的选择上要注重选择实践性强的工程管理课程。

2、加大力度发展在职教育

工程管理从业人员分为两类,一种是有技术背景的工程师,一种是从事管理实践的人才。这两种人才在实际的管理中技能、知识存在很大的差距,为此需要对其开展专业的培训。对于技术管理背景的工程人员要鼓励他们到高校学科更多的工程管理理论课程,让他们指导高校的实际教学。对于具有管理背景的工程人员,则是引导他们 多参与企业举办的专业技术管理培训,提升他们职业技术能力。

(三)强化工程管理人员的道德教育

工程管理人员培训要满足素质人才裴延要求,在强调知识技能、科学技术的同时培养工程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开设人文、道德类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提升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增强他们的工作自信心,同时减少社会发展建设中不良风气对工程管理人员的不利影响。

(四)建立工程管理一级学科,完善学科体系

首先,基于社会发展下,人们对工程管理的重视。为了实现对工程管理学科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学科资源损失,需要有关人员改进现阶段的工程管理发展现状,提升工程管理人才的社会适应力和工作胜任力。未来工程管理学科教育发展要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实现对工程管理学科专业的科学设置。工程管理作为一级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划分成工程建设管理、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工程经济等多个二级学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型工业化的大规模发展下,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实行进一步的改革,具体要求结合实际,将工程管理从管理科学和工程的一级学科中有效分离出来,将其发展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并结合实现规范工程管理学科的内容,更好的促进管理学科发展。为此,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下,需要各个学位委员会成员和教育部门对工程管理学科做出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提升这门学科的社会适应性。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院课题组. 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工程管理教育问题研究(上)[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4:1-9+63.

第4篇: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思维、思考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建筑行业成为我国的一项主要经济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建筑工程管理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建筑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使建筑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的地位,建筑企业必须在工程管理中加以创新,融入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工程水平,从而更好的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1、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除了在施工机械及相关的管理制度中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差距外,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还面临这以下的问题:

1.1工程管理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

建筑工程完成过程中涉及到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市场竞争力薄弱,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的设计单位大多是组织太过于繁杂,部分监理单位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要求。此外,我国缺乏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使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无章可循。建筑企业应该设置具体的管理机构与管理单位,并配备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合理岗位分配,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以每个项目的具体要求来分配任务,但是,目前我国的许多建筑企业都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缺乏主要源于认识的不足,我国对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还处于初期,人才的缺口很大,许多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做起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1.2建筑工程管理不适应市场

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将技术条件放在第一位,工程质量管理与工程进度管理等都非常注重技术条件,所以许多企业只注重这些方面的管理。但是实际上,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技术条件对工程项目的制约却越来越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规律将作用于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技术问题多数都可以归结为经济问题。现代工程项目当然会受到技术的制约,但技术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已不像原来那样不可取代。商业条件,如资金、环保、政策对工程项目的影响至关重要,只有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才能取得项目的成功。工程管理得不到重视,资金、人员上得不到支持,就很难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

1.3建筑工程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落后

管理理念是建筑工程管理的灵魂,落后的理念会制约建筑行业的发展,落后的理念也导致了落后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以及制度、法律的落后。我国关于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相当不健全,所以建筑工程管理还不能形成科学的、规范的标准,使许多工程项目管理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管理方法的不合理体现在工程进度管理,一些管理部门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时,没有对将要实施的项目进行详细的考验和研究,而是依靠经验。这种背离实际情况的经验主义反而使工程不能顺利开展,不能有效应对突发状况,无法保证工程进度的确定性。

1.4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不高

建筑工程项目都需要项目经理,他要对企业和施工层负责,在整个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充当总负责人的角色,他的管理理念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项目经理的能力代表着整个工程项目管理队伍的水平。然而,我国企业中这种了解当前的经济、政治,能够带领管理团队实现工程项目的科学化管理的项目管理人才稀缺。在我国的专业培养中,针对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专业设定的很少。好多公司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去做项目管理培训,所以整体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不高。

2、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创新思维

2.1组织机构上的创新

建筑行业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在建筑工程的管理方面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但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组织管理机构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陈旧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建筑工程管理机构的改革势在必行。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合同签订后就有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有较大的权利,有权支配施工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监管起来很不方便。项目经理不能承担法人能够承担的责任,这样一来若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存在职责不明确而耽误工期或工程安全事故。所以,建筑工程的投资企业要完善、健全工程管理制度。成立特定的管理部门或单位,负责监督建筑工程管理;实行工程管理责任制,制定监管管理规则,将责任明确的分配到每一个管理人员或部门;就工程的不同时段制定不同的管理计划和目标;制定考核制度。全面规范工程管理的各个细节,对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进行统筹的计划管理,做好对整个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

2.2管理理念的创新

在建立创新的管理模式时,要根据每项工程的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建筑工程开发企业决策人员首先要充分认识工程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予以重视,在资金上提供支持。改变落后的思维方式,理解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紧迫性。建筑开发企业未来的发展是与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紧密联系的,企业要着眼于未来,把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立足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制定管理方案时要结合企业发展的状况,充分反映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只有改变了管理理念才能进一步改变制度、方法,才能使建筑企业、建设公司的利益得到保证,使建筑工程发挥它最大的社会价值。

2.3管理技术的创新

建筑工程从开始实施起,工程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工程能否完成,而管理技术则决定着工程能否取得良好的效益。建筑行业的施工人数多、工序复杂,施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也依赖于技术的创新,这里的技术指的是管理技术。目前最热门的管理技术属于管理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创新最为重要的就是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是当前时代巨大的发展动力。信息技术早不是简单的计算机技术,而是资源共享、动态管理等全新理念。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建筑工程管理的点点滴滴中将大大推动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促进管理的快捷性、高效性。

2.4人才培养创新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决定着整个行业的高度和发展力,在 21 世纪,人才是最大的竞争力,人才培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我们的建筑工程管理应该拥有一套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用新的思维和管理模式武装我们的管理人员,这样才能有一个高水平的工程管理团队带领企业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结束语

当前,建筑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建筑工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就必须进行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工作。要从科学合理的要求出发,积极创建创新型人才,认真对每一个部门的权责进行细化,真正实现分工管理以及共同进步的理念。与此同时,要与全面性的原则相结合,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前提上,不断实施有效的创新策略,以此来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关于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05).

[2]张健.探讨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2013(03).

[3] 李红.新时期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以及创新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3).

第5篇: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及建筑业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工程建筑越来越具备现代化、国际化的特点,因此提高了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尤其是项目管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及造价工程师等高级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成为热点,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成为探讨的重点。

1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初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设立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型学科,旨在培养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主要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项目管理工作,以项目管理为核心,辐射规划、立项、土地、投融资、建设管理等几个方面。通过系统学习,让学生掌握项目管理基础、基本知识,拥有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项目管理的思维及知识体系,成为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的高级管理人才,以特色专业技能教育在人才市场竞争中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这一培养目标突出了技术类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性,需要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造价预算与报价、工程项目融资、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

2专业技术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必要性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大致为建筑及市政相关企业、房地产企业等,大多数学生从事项目造价管理、项目现场建设管理、项目合同管理、项目信息管理、项目进度管理等工作,通常从事技术类的毕业生较少。但是随着建筑企业技术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毕业生顺利就业,高校也应该对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本文选取东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昌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长安大学10所高校,通过对近3年该专业学生(除去考研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分析,力图说明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为建筑或市政施工企业(49%)、房地产企业(16%)、项目管理或工程咨询(14%)、政府部门(8%)、其他单位与部门(13%),具体论述如下。建筑或市政施工企业大部分毕业生从事建设施工或市政工程方向,就业比例达到49%。这个方向容纳了该专业的大部分毕业生,对毕业生的技术知识要求很高,因为主要从事施工现场的质量检验、项目管理及组织协调等工作。但是由于该方向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因此,就业竞争十分激烈。和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相比,该专业的学生更侧重于管理能力,而对于工程技术方面比较逊色,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没有竞争优势。而且随着建筑市场的国际化,更多的建筑企业需求施工图设计人员,这无疑提高了对学生的工程技术要求。房地产经营开发企业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到房地产企业工作的就业人数为16%,一般情况下从事甲方现场代表、房地产项目管理等工作。从事现场管理工作需要对建筑设计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学生技术知识的要求也较高。工程咨询或项目管理公司随着建筑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更多的项目管理服务公司产生,这些公司专门从事施工方的项目管理工作,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大量提升,从事项目管理的毕业生人数达到14%。项目管理或工程咨询是通过为客户提供项目规划、组织、资源协调与管理至移交等全过程服务,协助客户实现既定目标,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清楚理解项目从开始到移交到最终结束的每一个细节。对于建筑企业项目管理或工程咨询来说,需要从事监理、造价、招投标等工作,对毕业生的技术知识要求较高。政府部门有少量毕业生毕业之后通过公开应聘或者考公务员的方式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如质量监督站、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等,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由于这些单位从事项目审批和管理工作,因此对学生的技术知识要求不高,但是质量监督站还是对学生的技术知识要求较高。此外,工程管理专业还需要具备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等各种从业资格证书,在未来的工作生涯中大部分毕业生都需要参加这些考试,都需要学生掌握工程技术,并在工作实践中积累大量的从业经验。总结用人单位和职业考试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技术知识要求,该专业学生要掌握的技术知识包括建筑结构的选型、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建筑工程常见问题及处理、建筑施工、建筑识图、建筑设备等。

3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的策略

1)加强教师和学生对工程管理专业技术类课程的重视程度。高校应该从学生的培养方案改进入手,加强该专业技术类课程的比重,结合自身专业的实际情况,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对技术类课程的考核,及时总结教学反馈。

2)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进校企、校地深度合作,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工程管理专业职业标准和课程内容相结合、教学与工作过程对接,提高实践课比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占总学分比例不低于30%,着力开发造价预算与报价、管理信息系统等特色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3)建成一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学校应积极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推进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如与中国建设投资集团、广州建筑集团、中国铁路建筑总公司等大型建筑企业合作,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提升应用技术研创能力为重点,建设一批开放式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中心、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人才培养平台,为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4)建设具有高水平实践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鼓励申请主持应用型研究项目,提高该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调整教师结构,积极引进建筑行业公认的专才,聘请建筑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建筑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出国深造机会,提升专业教师整体实践教学水平和应用技术研发能力;采取评优制度,对实践教学水平高、专业素质能力过硬的教师给予奖励。

4结语

现代建筑对技术的要求很高,需要工程管理人才掌握建筑的技术流程,为了确保管理质量,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工程技术。比如:只有学生的识图能力较强,才能更好地理解工程定位。此外,学生还需掌握建筑工程预算实践、房屋建筑学设计、工程测量等专业技术。和国外工程管理教育相比,我国的技术教育十分欠缺,如美国(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一般隶属于工程学院,毕业生授予建筑工程管理(CEM)学士学位,其中工程和工程设计类的课程所占比重是相当大的。因此,各个高校应该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用技术的培养,这对于他们将来的就业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王彩雪,薛婷.浅谈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J].山西建筑,2009,35(3):210-211.

[2]姜保平.工程管理专业技术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J].中国建设教育,2008(3):37-39.

第6篇: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工程管理 校内实践基地

1 引言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是伴随着城市建设事业的兴起而产生和发展的,至今,全国己有300 多所普通高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我校于2000年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多年来,在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颁布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2003)》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工程管理专业自身的办学基础和优势,在工程管理本科教育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考虑社会用人需求和工程建设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我们针对应用性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案,订立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创建了多层面的实践教学环境。

2 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 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初步具有项目评估、工程造价管理能力;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能力;编制招投标文件和投标书评定的相关能力;编制和审核工程项目估算、概算、预算、标底、报价和决算的能力的,从事项目投融资及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

在培养方案上,工程管理专业贯彻了国家关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宽口径、厚基础”的基本思路,突出了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4 个平台的教学,但这个培养方案主要存在厚基础的专业知识与动手能力转化之间的矛盾、宽口径与社会人才需求专业化的矛盾等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有别于研究型院校,其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中注重改进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技术技能实践训练,形成了明确的办学定位和较鲜明的特色。本专业紧紧把握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这一教学特色,不但要丰富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基本素质,更要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力求学生在四年时间里完成从理论向实践的过渡,从而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使学生达到一毕业上岗就能胜任工程招投标、投融资、造价管理、施工管理等工作。

2.2 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

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着重在技能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必然成为高等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进行建设工程管理(包括项目管理、造价管理)学习之前,首先要熟悉建设工程项目的建筑过程,具备熟练的识图能力、工程测量能力、建筑施工图及项目的组织实施能力,进而初步具备工程造价能力,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能力。以上技术应用性能力的培养,单纯的依靠课堂讲授是肯定行不通的,培养学生技术应用性能力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离不开实践环节,离不开实践基地。

根据上述的应用性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我们可以将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定为:工程计价能力、施工技术能力、施工管理能力及项目评估能力(见图6)。

图1 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能力

2.3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根据社会要求和人的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把科学知识、思维方法、操作技能等传递给学生,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考虑,让学生去创造、去设计,创造性地提高其素质,开发其潜能,发展其个性。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与创造性。

构建紧扣核心能力的实践课程体系,是实现应用性工程管理人才的根本保证。

图2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3 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环境体系

工程管理专业的职业针对性强,教学(理论、实践)内容必须充分考虑行业需求,满足应用性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紧紧围绕应用性工程管理人才的核心能力来构建,进而指导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

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环境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部分,由于校外实训基地受到气候、项目的不确定性、施工工期等因素的困扰,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因此校内实训基地将成为实践课程的切实保障,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担当主要角色。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组成及其所承担的实践课程见图3“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境体系”。

图3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境体系

4 工程管理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实施

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除了要设置合理的实践课程,还必须建设有特色、多层面的实践教学环境,以便更好地实现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的特色之一是实践性强。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掌握专业最新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实训基地是关键条件之一。并且,在建设部与教育部联合组织对国内本科工程管理专业的认证中,具备实验室、实训基地是达标必备条件之一,这同时也是本科评估的必要条件。

第7篇: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CDIO;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9-0026-02

经济全球化带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促使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同时行业内对高素质复合型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加大。目前我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模式存在缺乏系统规划、专业知识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导致所培养出的工程类人才与现代社会发展对工程类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人才培养改革势在必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创新,可以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下,结合现代工程对人才的需要,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使学生在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同时,具备一定工程实践动手能力,成为符合社会和行业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

一、CDIO工程理念及内容

由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查尔摩斯工业大学、林雪平大学4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在2000年获得了 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 基金会提供的近2000万美元研究经费,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于2004年提出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即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 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CDIO基本理念在完成能力培养目标的同时,提供一个构思、设计、实施及运作的全过程环境,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式的进行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学术、学习和工程三方面的能力。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内容包含了1个愿景(Vision),1条能力大纲(Syllabus)和12项标准(Standards),如表1、2、3所示。[1-2]

表1 CDIO工程教育理念愿景

从CDIO模式包含的教育理念可知,结合工程的方法培养学生,在完成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素养的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工作后需具备的技术和职业道德能力不断提高,这与现代社会对工程人才的要求相适应。据统计,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的大学加入了CDIO国际组织并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这些学校不仅有世界顶尖的理工大学,也有针对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工程人才的技术学院,而我国也有 39所高校成为采用CDIO模式进行工程类人才培养的试点高校,此种模式将成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基本特点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明确提出: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修业年限为五年的,还应掌握进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所必需的相关商务知识(如国际工程合同与合同条件、外贸、金融、法律及保险等),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3]目前大多数开设此专业高校的做法是,对这四个平台的课程采用链式教育,构成工程管理全过程专业知识体系。由此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既不同于土木工程人才要求掌握专和精的工程技术,也不同于管理人才对工程技术知识要求不高,其要求毕业生同时具备土木工程技术类知识、管理、经济、法律多学科交叉知识等。

三、基于CDIO模式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1.CDIO模式在工程管理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2005年10月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2005年我国毕业生大军中工程技术人才约占60万,但这些人在国际化公司工作的不到10%,它认为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受传统工程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工程教育模式和方法偏重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几乎未受project和团队工作的实际训练,相比之下欧洲和北美学生以团队方式解决实际问题。[4]目前建设行业内用人单位对工程管理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混用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自1998年我国开设工程管理专业,从教育部颁布的专业要求来看,工程管理专业内涵较宽泛,且高校培养专业人才多采用链式教育,很多学校重书本轻实践,偏重对概念、原理的学术性知识的讲授,虽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安排一定的实验、实际工程设计、实习,但大多是侧重于培养行动技能和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信息、社会、创新、应用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不足。因此,尽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工程师,是工程管理专业,甚至是高等工科教育的迫切任务。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强,培养“理论+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将CDIO理念融入到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根据CDIO能力培养大纲,把工程实践环境作为工程教育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在有限的学年中,通过完整的项目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基于项目过程带动学生去做、去学,在项目式学习中形成各种能力。此种培养模式加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团队合作、交流、系统掌控、终身学习能力以及职业道德都有所提高。这些能力也正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所需要的。因此,CDIO模式非常适合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

2.CDIO模式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核心工作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要求、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和评价管理等构成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方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培养要求、条件,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也需要通过评价来反映。基于CDIO模式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根据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完成培养目标的关键之一是专业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CDIO理念要求课程设置在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时体现关联性,保证学生在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时,各课程之间需有一定的联系,便于解决综合问题。同时,课程设置也不能太窄,过窄的课程会弱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对学生的工程能力训练不利。根据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教学计划,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由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四大平台构成。以我院工程管理专业为例,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可将专业课程体系按如下图示安排:

我院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层级式结构,由“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必修主干课+方向选修课”构成。1级项目主要为初级的工程导论和高级的毕业设计(论文)项目。在大一年级开设工程导论课程,让学生领略工程精华,激发学生对工程的兴趣, 引导学生工程实践入门。2级项目主要涉及工程管理专业四大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进入二年级以后进行2级项目的学习,开设常规课程,建立课程群,使四个平台课程有机联系,辅以必要的实际项目进行课程设计或认识实习,让学生亲手设计或计算相对简单的实际工程项目,在项目式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和综合能力。3级项目为2级项目的延伸,包含专业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以及相匹配的课程设计等。以我院分设的专业方向为例,分为工程造价和项目管理两个方向。工程造价方向的专业课程为工程估价电算化、建设工程预算、工程造价与计价控制、项目投资与融资,项目管理方向的专业课程为建设项目评估、建筑企业管理、国际工程承包与合同等。相匹配的课程设计及实训项目有: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工程算量软件应用、项目管理软件应用(上机)、项目管理沙盘模拟等。

(2)结合课程特点,改进教学手段及方法。关键因素之二: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水平决定教学效果。从标准9“教师的CDIO能力”可以看出,CDIO理念不仅对学生做要求,也要求教师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它要求提升教师基本个人能力和人际能力以及系统构建能力。一名优秀的工程师需具备不可或缺的职业技能,比如个人能力和人际能力,缺少这些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人员,更不可能进行项目式、工程化的教学。[5]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工程实践,熟悉工程项目各个环节,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实际技能,丰富自身工程经验,使自己先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工程人才。

标准10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它要求教师在具备完善的工程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下,将工程能力和实践经验运用到课程教学中,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CDIO理念,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方式,利用启发式、情景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

(3)完善教学环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关键之三: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成功开展项目式学习的保证,其中学习环境的改进是重点。通过具体的工程项目学习专业平台课程,利用课程群的交叉性,对实际工程涉及的不同理论知识,进行由简至深的实训演练,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能根据项目需要主动学习其他知识,更新专业知识,延伸和拓展专业技能。为更好的开展实践教学,对教师进行工程训练的同时,还可邀请业界理论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兼职任教。

(4)开展校企合作,加快实习基地建设。我院在大一下期安排认识实习,以此增强学生对工程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在大四下期安排生产实习,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或行业相关工作单位参加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专业感,但校企合作仍然比较欠缺。目前我国的工程类人才培养任务全部由学校独自完成,企业很少参与教育,导致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身份过渡期较长,如果学生不能较好完成从学校基础到企业实际操作的过渡,他们就无法具备实际动手能力,无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CDIO要求开展工程教育应有一个稳定的供学生现场实习和综合实训的工程实践场所,学校应主动与企业开展合作,以建设实习基地为契机,共同开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共建共享实习基地,达到双赢的效果。

四、结语

建筑市场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世界各国高校都致力于如何培养出与行业要求相适应的专业人才,作为国际工程教育新理念,如何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本土化,使其更好的为我国专业人才培养更好的服务,要求我们不仅加深对其的理论理解,也要重视与传统工程教育优势相结合。积极推进工程教育改革的同时,总结经验,在改革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我国工程类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佘健俊,申玲.CDIO理念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44-48.

[2]刘荣佩,史庆南,陈扬建,等.CDIO工程教育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11,(5):9-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百度百科.CDIO在中国.http:///content/11/0216/10/2060623_93435114.shtml.

[5]董小刚.CDIO模式下教师工程化教学能力的需求及培养途径[C].

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12-29.

第8篇: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国际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国际工程市场的发展形势,指出我国公司的差距和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文中提出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应该是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和创新型的高级管理人才,并阐述了其内涵;还提出各对外公司应培养一大批各方面的国际工程管理专家。结合笔者的经验介绍了培养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国际工程管理 工程项目 人才培养

一、国际工程市场发展态势及对人才的需求

我国工程建设企业走向国际工程承包和咨询市场已有二十七载春秋。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近年来国际工程事业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对外承包工程的第六大国,并开始进入了快速、良性的发展轨道。

尽管如此,也应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公司存在的差距。国际工程市场中,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公司垄断市场的程度很高。2005年, 全球200家大设计咨询公司中,欧、美、日公司166家,占83%,但却占有国际设计咨询总营业额的89.5%;全球225家大承包商中,欧、美、日公司131家,占58.2%,但却占有国际工程承包总营业额的88%。由于大部分国际工程市场被发达国家所占据,我国公司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绝非易事。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企业在国外承包的大型或超大型工程项目较少,工程咨询设计的国际竞争力较弱,设计―建造、交钥匙总承包、BOT项目比较少,经济效益也不理想。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便是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匮乏。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工程技术人才总体素质比较高,理论基础好,实践经验丰富,但最缺乏的是工程管理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中国公司在开拓国际工程市场过程中培养了一批人才,但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差距,远远跟不上形势要求。鉴于更多的公司将走向国际市场,加入WTO之后更多的外国公司也将进入国内市场,如果不抓紧人才的培养,将面临着当我们作为业主方时,不会管理国际工程项目;而作为承包方时,工程虽然建成了但经济效益达不到预期目标的被动局面。只有下大力气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外向型、复合型、开拓型的管理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公司的素质和竞争力。

二、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

国际工程是指一个工程项目的策划、咨询、融资、采购、承包、管理以及培训等阶段,其主要参与者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并且按照国际惯例进行管理的工程。国际工程是一项跨国的经济活动,这个市场长期被发达国家所垄断,进入市场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对项目管理的要求高,必须实施严格的合同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又是一门跨多个专业和多个学科的新学科,在国际上这门学科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因此对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应是基于爱国主义情操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创新型的高级管理人才。

(一)复合型

复合型指知识结构要“硬”、“软”结合,即一方面应具备某一个专业领域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具有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我国过去的人才知识结构单一,很多人仅是某一领域的技术专家,然而参与国际工程咨询或承包,常常要求一个人既懂技术,又要懂管理和经济,否则将不能胜任。

1.工程技术理论基础。一般指在一个专业领域具有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和基础,这个领域可以是土建,也可以是化工、水利、电力、通讯等。

2.管理学基础。包括管理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市场学、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工程估价以及有关法律知识等。

3.经济学基础。包括经济学、会计学、工程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保险以及公司理财等。

(二)外向型

外向型不仅指外语水平,更包括了解和熟悉有关的国际惯例。具体地说:

1.技术方面。熟悉国外通用的设计规程、技术规范、实验标准等,能看懂英文的有关技术文件。

2.经济方面。了解国际上有关贸易、融资、工程保险以及财务的要求。

3.管理方面。掌握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原理,特别要熟悉合同管理以及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管理。能够使用国际上通用的计算机软件进行项目管理。

4.外语方面。除具有熟练的外语听说、阅读和较好的信函、合同书写能力外,还应熟悉和理解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专业用语和合同文本。

(三)开拓型

开拓型和创新型主要指从事国际工程的高级管理人才所应具备的思想素质。

1.判断决策能力。具有战略发展眼光,能把握国际工程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对企业和项目进行目标管理。从事国际工程管理不仅要熟悉了解本行业的知识,更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对新事物敏感,善于抓住机遇,主动寻找机会,开拓新的市场。国际工程情况复杂,瞬息万变,此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拼搏奋斗精神。国际工程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事业,在国外工作不仅常常在不熟悉的国家和地区,更主要是和完全陌生的合同各方以及外国政府机构、群众团体打交道,因而会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这就要求具备善于管理风险、利用风险、百折不挠、不怕困难的精神,同时还要心胸开阔,遇到挫折时要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较高的情商。

3.组织管理能力。由于在国外实施项目的复杂性,更需要依靠领导班子的集体力量和发挥各级人员的积极性,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虚心好学、不固执己见。

4.注重公关技巧。有快速反应能力,能随机应变,懂得“双赢”原则,善于按照“伙伴关系”和“团队精神”来与合同各方及政府、群众团体交往、谈判、解决棘手问题。

(四)创新型

1.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国际工程项目往往是跨多种不同文化的项目,其参与方具有各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工作习惯,工作中将会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新问题,因而要求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应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2.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国际工程管理人才还应善于不断总结经验,善于通过实践和多种渠道进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

最重要的是每一个从事国际工程管理的人员都应该具有国家振兴感和民族责任感,应该意识到自己在海外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个人,代表所在的企业,更是代表了中华民族,代表了中国的形象,因而应该在各方面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这样经过海外工作的锻炼,才能将自己锻造成高水平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

三、大力培养各种类型的国际工程管理专家

国际工程市场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而潜力巨大的市场,人才资源对于国际工程企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

决定性的意义。作为重要的战略发展措施,国际工程企业应有意识地培养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国际工程管理专家,才能提升企业的国际工程市场竞争力。

第一是国际工程企业家。企业家应是一个技术专家和社会学家相结合的领导。国际工程企业家首先要具有战略管理眼光,即是从企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根据本企业的经营目标、内外环境和资源条件进行谋划和决策;还要善于研究市场,抓住入世后的机遇,敢于“脚踏两只船”,即在注重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将开发国际工程市场列为企业的重要战略目标;敢于面对风险,善于管理风险,同时也会实事求是地、冷静地分析处理问题。

国际工程企业家还必须十分重视塑造企业品牌。日趋激烈的国际工程市场竞争要求企业除具有管理优势、技术优势之外,还应具有品牌优势。品牌塑造的核心部分之一便是企业的形象。如果每个成员都能做到“诚信为本,一诺千金”并长期坚持,则能大大提高公司的形象,品牌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对国际工程公司和人员长期立足国际工程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是国际工程项目经理。除了应具备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和创新型的基本素质外,必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有深入的理解,应具有使用英语与有关各方直接沟通的能力。应善于建立适应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机构;应善于发挥项目组每一个人的业务才能和管理才能,特别是面对来自多国的管理和施工人员时,要具有能管理好“国际化团队”的能力和胸怀;对项目的重大问题及时决策;善于分析和管理项目风险;善于做好与项目有关各方的沟通和协调,注重诚信和守约,用“双赢”的思想去解决矛盾和纠纷。

第三是国际工程咨询专家,指能从事国际工程项目的策划、可行性研究、评估、设计、监理等咨询工作的专家,熟悉了解国际通用的各种技术规范,并具备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国际工程咨询专家进入国际工程市场,可以帮助企业得到更多设计/建造及交钥匙等总承包的大项目。投标时如果有设计专家参与,既可以帮助理解招标文件的设计方案和规范要求,又可以帮助提出“备选方案”(alternative),有利于中标。

第四是合同管理专家。国际工程合同是工程合同中最复杂、最严格的合同,一个工程项目往往有数十个合同。合同专家既应该会编写投标文件,又应能很快地理解和掌握对方的招标文件,提出问题,并在合同谈判中进行解决。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实施中最核心的工作,包含对技术、进度、质量、成本、健康、安全、环境等多方面的管理,还包括风险和索赔管理,因为这些内容都需要遵循合同中的要求。要学会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运用合同保护自己,争取自身合理的权利。

第五是投标报价专家。投标报价时既要熟悉市场行情,又能很快地阅读理解外文招标文件,并发现其中隐含的问题,会运用各种投标报价技巧,编制出高水平的投标报价文件。投标报价专家还要善于在投标过程中分析业主方的心理状态、投标对手的动向,以便及时采用相应的策略争取中标。投标报价的水平是项目能否赢利的重要基础。

第六是工程施工专家。国际工程的施工专家决不仅仅是指熟悉施工技术、善于进行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的工程师,还应该了解和熟悉国际上通用的规范和规程,能独立阅读理解合同中的外文技术规范和图纸,懂得项目管理,特别是合同中对施工进度、质量控制、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管理要求。能用英文在现场处理各类施工技术问题,还应善于防范风险,具备索赔意识。

第七是物资管理专家。工程项目中物资采购常占到工程总支出的50-70%,把好物资这一关对项目经费的开源节流、保证工程质量以及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赢利都非常重要。物资管理专家应十分熟悉各种外贸环节,了解物资市场行情、品种、规格和性能和各种运输方法,海关手续,保险事项以及如何进行验收、支付和索赔等。

第八是财务管理专家。须熟悉项目内部的财务管理,特别是工程结算有关问题,懂得国外对项目的各项财务报表和审计的要求,熟悉外汇管理、了解国外有关财会和税收的法律,会合理避税。从公司财务管理角度还应懂得投资决策和投资风险,特别是海外投资有关事宜。

第九是融资专家。融资是进行国际工程咨询和承包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各公司都要刻意培养懂得融资理论、了解融资途径、熟悉融资手续和掌握融资方法的融资专家。他们应广交国内外金融界的朋友,使公司在需要时能及时得到资金支持。融资能力是能否承揽大型工程总承包项目和BOT/PPP项目的基础。

第十是风险和保险专家。工程项目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何识别风险、分析和评估风险、管理好风险,包括合理分担风险,回避、转移和有计划的自留风险就是风险管理专家的任务。国外也有专门的风险管理公司提供这方面的专业服务。保险是风险对策的一项重要工具。了解和熟悉各类(如设计、施工、运输、人员等)保险的有关规定,以顺利策划和购买保险, 并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及时进行保险索赔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十一是索赔专家。索赔是一种正当的权利要求,一方面应该使项目的每个人都具有索赔意识,善于捕捉索赔机遇;另一方面要有一些索赔专家自始至终管理索赔。索赔专家应十分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和项目的合同(特别是合同条件),掌握国际上有关索赔的案例和索赔的计算方法。索赔专家还应具有“敏感、深入、耐心、机智”的品质。一个项目的索赔专家小组的人员最好不要轻易变动,因为索赔是一个连贯性很强的工作,要固定人员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功。

十二是信息管理专家。公司的信息资源管理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司内部网络,不同等级具备不同的权限,能实现内部信息资源的流通及共享;二是公司和国内外各个分公司以及项目经理部的网络联系,通过这个网络可以及时传递信息,请示汇报和传递决策意见;三是电子商务网,包括市场信息、招标投标、货物采购等均可在网上进行。公司应有信息管理专家,以便负责设计、更新和维护信息管理系统,保证公司在一个高效率的信息平台上运行。

十三是安全管理专家。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始终,涉及从投标中的安全评估至提出施工安全方案和现场的安全管理等环节。所以安全管理专家应具有完整的、多方面的工程专业技术知识,熟悉安全评估、防范、救助,并且还应熟悉国际劳工组织(ILO)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2001系列标准以及合同适用法律国有关工程安全、福利、防火等相关法律及惯例。

十四是环境保护专家。环境保护专家应在规划、设计和施工之前提出环保方案,在施工中监控对健康有害的各种因素;对供应商、分包商的环保资质进行审查;同时还应熟悉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系列标准以及工程所在国与环保有关的法律。

十五是法律专家。一般的国际工程项目多半在工程所在国聘请当地的律师协助了解当地法律,进行诉讼或仲裁。笔者建议应该下大功夫培养一些复合型、外向型的本公司的法律专家,使他们不但懂得国际上与工程相关的法律,而且也了解本公司主要从事的专业技术知识,还应具有很高的外语水平。依靠他们,一方面可以提高公司成员,特别是领导层的法律意识,协助制定、审要的国际工程合同;另一方面可以协助项目经理聘请合适的本地律师。如发生较大的纠纷以致将争端提交仲裁时,一个案子可能拖延几年时间,依靠当地律师十分不便,价格昂贵,本公司的律师此时将会发挥巨大作用。

四、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途径

(一)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

“国际工程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四个方向之一,该方向十分重视技术基础以及围绕国际工程管理的管理和经济基础知识。专业课中包括“国际工程承包(含投标报价)”、“国际工程合同管理”、“FIDIC合同条件(原文版)”、“项目管理”等课程,还十分重视学生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该方向的毕业生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很受各对外公司的欢迎。有的公司采取了“跑步上岗”的方法,即在每年秋冬即来校招聘学生,签约后在第二年春天即到该公司实习和培训,这样毕业后很快即可到国外第一线去工作。学生中有一批获得“科技英语”“法律”、“金融”等双学位的学生更受各对外公司欢迎。工程管理专业的工学硕士和工程硕士也很适合各类工程专业毕业生或有工作经验的工程师脱产或不脱产攻读,以培养高层次的工程管理人才。

(二)针对大项目组织“国际工程管理”培训班

在公司拿到大项目的前后,组织拟派往项目经理部的人员到有基础的高校或本公司培训基地,参加3-6个月的培训班。培训内容除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有关课程外,还包括专业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这种培训班的学员除了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外,外语基础很重要,最好先经过培训选拔,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实践证明,这种培训班的“产出/ 投入”比是非常高的。

(三)短期专题培训班

这种培训班是适应公司某一部分人员特殊需要的短期培训,如合同管理、投标报价、风险管理、索赔管理、FIDIC合同条件等。这种班时间虽然短但针对性强,最好办成专题咨询研讨班,请业内专家将授课与咨询研讨相结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效果比较好。

(四)利用国外资源培养人才

包括送到外国公司去参加工作,参加国外组织的各类培训班,请外国的专家到国内讲学等。选拔外语好、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去外国公司较长期的参加工作,在实践中学习,可以学习到外国公司第一手的经验,不仅仅是技术知识和管理技巧,还有处理各类问题时的一些新的理念和工作作风,而且外文也会有一个大的提高。如果请外国专家讲学,则一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防止“科普式”的讲学,要组织学员做好准备,以把专家的特长学到手。

(五)在中外“联营体”中培养人才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我国公司有时和外国公司组成联营体承包工程,这样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取得双赢的效果。采用“联营体”方式承包工程也是向外国公司学习的很好机会。这时中方公司一定要选派一批外文功底好的人员参加联营体的工作,尽可能地在各部门(如合同管理部、物资采购部等)担当一定的职务,这样可以参与问题的讨论与决策,达到在工作中培养人才的目的,切忌只是在联营体中充当分包与劳务的角色。

(六)重视在工程实践中培养

去海外参与国际工程承包本身就是对干部最好的培养,应要求每个部门和人员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一个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应该陆续产生一批论文或报告,而在竣工后,则应编印论文集或工程总结(包括技术、管理等方面)。相关人员在撰写论文或报告的过程中必然要去学习有关理论、整理有关数据,才能总结出带有指导性的经验。

总之,对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应理论和实践并重,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通过理论学习,可以使其认识水平更加系统全面,并得到理论上的提高;有理论基础的人员,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则应到第一线去工作。一个企业必须有一个全面的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只有如此,五年到十年后,我国才能造就一大批高水平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才能迎接下一阶段对外承包市场的多元化,特别是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需要,从而保证我国“走出去”战略取得巨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何伯森:论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天津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何伯森:论国际工程咨询市场的开发,《国际经济合作》,1998年第1期。

金锐:建筑投资持续增长 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国际经济合作》,2006年第10期。

第9篇: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

随着市场对工程管理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论证了本科实践教学过程中建立立体式教学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由专业、时间和空间三个维度构建思路。从校内到校外实现实践能力大一到大四逐级提升,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中各项具体保障措施,实现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管理;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工程管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专业覆盖范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更注重实践教学,实现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操作有效转化。加强实践性教学及其体系的研究和完善,对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一)市场发展需求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相关行业飞速发展,需要大量具有实践经验的项目管理人才,但目前教学效果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难以符合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发展要求。因此,迫切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与行业紧密结合和创新,建立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满足市场发展的新要求,解决高等工程教育与市场发展不能有效对接的突出问题,提高学生专业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职业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专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工程管理专业自身的实践性、应用性的专业特点使实践教学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工程管理专业属于交叉学科,造成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以下较为突出的问题:依托专业平台不同导致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一系列专业软件使用受到限制,开放型实验平台难以建立,综合类实践教学难以开展,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及设计流于形式,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没有教材作为依据,考核机制和评价标准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难以全程跟踪管控,导致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符合工程管理专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是明确培养目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由专业、时间和空间三个维度内容组成,制定有效评价标准,完善各项教学条件,对整个教学实践环节进行有效管控的多层次,全方位、系统性和开放型实践教学体系。

(一)三维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架构

专业维度是指融合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专业知识展开的实践教学内容。时间维度是从大一到大四本科四年时间。空间维度是在学校进行也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实现实践教学在空间上的分布。通过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分布,循序渐进的由基础技能向综合技能逐步提升实际专业操作水平,增强创新能力。

(二)三维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

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突破传统的点线式一门课程一个实践的思路,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将工程管理四大平台知识模块化,完成阶段性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重视交叉学科实践课程的有效搭接,在时间和空间维度实现实践低阶模块向综合创新高阶模块梯度转化。同时在理论教学环节注重实践知识的前期导入和后期延伸,实现专业知识的融通和整体性。通过全程有效监督管理,使实践教学体系中各项保障措施不断自我完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核心内容

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实践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根据实践教学特点和学生能力形成的规律,分为基础能力训练、专业技术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训练四大模块,各层次实践训练模块通过理论教学有效进行串联。基础能力训练模块主要是公共基础课程的实践训练。专业技术训练模块主要是专业平台课程的实践训练,主要包括各专业课程实验、实训和课程设计。综合能力训练模块是综合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进行技术能力合成训练,主要包括工程全过程综合模拟实验、综合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和毕业实习等。创新能力训练是对专业技术训练和综合训练的拓展,通过参与竞赛活动、科研课题、执业资格考试和课外实习等方式进行。在理论教学中加入工程实际案例、视频、课堂讨论、作业和课程参观提高感性认识,根据理论课程的相关性进行实践内容组合设计。通过“知识的掌握与深化—基本实践能力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养”逐步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形成立体式实践教学内容。

三、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保障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立体式教学体系中应根据全国专业委员会意见,结合市场发展需要,摒弃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在不同院系中差异,明确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目标,培养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的全方位高级人才,才能有效进行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中各组成内容的安排。

(二)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

随着一系列软件在实际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需要学校加大资金进行硬件和软件投入,进行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开展实训课程,通过实验室平台掌握各种工程管理软件的使用;利用专业的仿真实验室,模拟工程建设全过程策划并实施专业管理活动,使学生获得广泛而全面的专业技能训练。实现开放型实验平台,学生对于先进的工程技术管理软件应用得到充分训练,达到培养学生的单项管理应用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

(三)建立长期合作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实现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中空间分布的关键,应由专业牵头学校与建筑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每年提供适合的建设项目工地,分配现场管理人员指导学生进行综合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实际操作,学校教师主要负责安全管理,解决建筑企业承担实习安全风险;学校分配专业教师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根据合作企业量身定制专业管理人才,企业优先录用学校的毕业生,形成企业和学校良好互动,互惠互利,从而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推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立体式实践教学发展和质量提高的关键,对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安排年龄结构。年轻教师可到实习基地兼职增强工程实践知识;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培训,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提高对工程实际的系统认识。专业教师通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和各级课题及企业共同开发科研项目,进一步提升教研能力;吸收实践经验丰富技术人员或聘请校外专家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在实践环节进行教学指导或专题讲座、座谈等活动,增进教师和学生对专业实践的全面认识。

(五)完善实践教材整体性

工程管理实践环节中目前只有实验环节在理论课程教材中有配套内容指导,但在实训和实习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教材,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环节应该根据市场需求重视软件操作等实训课程教材的编写,对于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总体要求进行专业指导书籍和教程编写,形成完整的工程管理实践教材体系,让学生们能够有书可依,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完善考核方式

现阶段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已建立有效的实验和实训考核方式,但在课程设计和实习中,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不全面。在课程设计环节要求学生制作PPT对实践过程进行说明并结合成果报告质量进行考核。在综合性实习考核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实习单位和工作的特点,针对性提交工作实习报告,制定明确考核标准体系,企业根据评分细则进行学生专业实践效果评价,学校侧重考核学生参加专业实践纪律和工作情况。建立完善的实习教学考核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七)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

在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中形成以专业对学生—学院对专业—学校对学院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专业教师根据实践教学各环节特点,制定实践(实验)教学计划和大纲,设计具体内容,通过对学生量化考评要求实现有效质量控制。学院对专业形成的实践教学管理材料进行审核和完善,采取教学督导评审和专业教师互评机制。学校对学院形成实践教学质量控制制度,综合实践教学特点和学院提交教学材料形成考评细则,开展实践教学检查和评估工作,通过学生评教反馈实践教学效果。实现实践教学质量准确合理的综合评价,使实践教学各环节工作不断自我完善。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培养的关键,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是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已具备初步条件,但在建设过程中仍需在明确教学目标下,不断完善各项教学条件,形成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作用,提高学生工程管理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四聪,李坚.地方高校管理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0(22):152-154.

[2]潘海兵,等.多维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及农业高级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915-17917.

[3]陈建国,许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