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籍测量的方法范文

地籍测量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籍测量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籍测量的方法

第1篇:地籍测量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地籍测量 关键技术 内外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028-02

1 地籍测量技术概述

地籍测量成果直接为国土资源科学管理、社会经济宏观决策提供基础依据,对国民经济影响极为深远。多年来,我国地籍测量成果不仅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建设用地审批、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促进了国土资源的科学管理,土地数据还成为国家实施土地监管、有效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地籍测量为各级人民政府日常决策和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特别是每年的变更调查成果已经成为衡量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效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数据。地籍测量中充分发挥了“3S”技术、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最后全面获取了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第二次地籍测量的全国性展开,将推动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将传统的地籍测量的技术方法推进了一大步。地籍测量技术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为地籍测量方法的选择存在了一定的条件。如何合理选择有效的地籍测量技术方法,实现更高效、无偏差的地籍测量就要先了解各种地籍测量技术方法的特性,才能更科学合理地进行地籍测量技术方法的设计,才能更准确、高效地完成地籍测量工作。

2 地籍测量技术比较

地籍测量技术方法从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全野外法;另一种是内外业一体化法。而对于外业调查中对于补测地物的处理方法有两种:(1)简易补测法;(2)仪器补测法。

2.1 全野外法

全野外法是根据地籍测量内外业两部分的侧重点来划分的。全野外法是指外业部分的时间和调查时间占整个地籍测量的大部分时间。其主要的作业方法是:先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校正,数据源的收集,同时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部分内业解读,输出工作底图,然后外业调查的一种作业方法。其作业流程见图1。

从上面的作业流程可以看出,内业部分解读主要是根据数字正射影像图对行政界线、行政村名矢量化,这种矢量化主要是对照权属协议书和原土地变更数据库,不对地类进行预判,内业作业完后没有内业作业的检查。

2.2 内外业一体化法

内外业一体化法是现在国内比较先进一种技术方法。内外业一体化法是指内业部分的时间占整个地籍测量的大部分时间。其主要的作业方法是:先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校正,数据源的收集,同时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全部内业解读,进行内业检查再输出工作底图,然后进行外业调查的一种作业方法。其流程见图2。

内外业一体化方法主要是作用于内业解读方面,同时辅助于外业调查的的方法充分预判,除了对行政界线和行政村名的矢量化,还包括对各地类和地类范围的预判以及自然村名,图斑预编号,和线状地物的确定等,在进行了内业充分预判后的同时,还对预判结果进行了内业的专业检查。

从人员的技术要求来看,内外业一体化法明显要比全野外法的人员技术要求更高,不但要求技术人员对外业调查要点的掌握,同时对内业数据处理软件也要精通;而全野外法作业人员在和内业作业人员进行交接数据时,容易造成数据丢失,数据质量上得不到保证,作业速度上也远远比不上内外业一体化法。可以看出全野外法主要是适用于数字正射影像比较模糊,根据影像特征无法完全判读,对地类地物判读比较困难时可采用全野外法,这样可减少不必要的内业作业时间。

2.3 补测地物方法

(1)简易补测法:简易补测法是地物补测的主要的常用方法,它主要是利用几何原理,采用简单测量工具对新增地物进行补测。主要有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截线法等,适用于补测地物较小或较规整,而且四周有较多的与影像对应的实地明显地物点作为控制的地区。(2)仪器补测法:仪器补测法是指利用测量仪器对新增地物进行补测的方法。由于外业调查范围比较广,作业环境比较差,而且费用比较高,所以该方法主要用于简易补测无法完成的情况。仪器补测的方法有平板仪法,全站仪法和GPS补测法。这三种方法主要都是采用补测地物附近特征比较明显的地物或控制点作为已知点,测量已知地物到补测地物的坐标增量,再插入到工作底图上。

简易补测法和仪器补测法各有各的特点,两者要互相结合,在不同地点采用合适的地物补测的方法。

3 全野外与内外业一体化综合法

地籍测量技术方法主要是全野外法和内外业一体化法,这两种方法的区别不仅反映在内外业工作量的多少的不同,而且还反映在对作业成果的检查上,从作业效率上来说,内外业一体化法要优于全野外法,全野外法是体现在室外作业的工作量较大,而内外业一体化法主要是内业作业时间较多。全野外法采用的是先内业少预判(即只在工作底图上作业权属界线与权属名称),对于地类的确定、线状地物和自然村名全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而内外业一体化法先充分内业预判(对地类,线状地物和自然村名和权属界线等都矢量化,线状地物宽度须外业采集),外业作业还可以对内业情况进行检查和修改,大大的减少了外业的工作量。全野外法的缺点是外业作业工作量太大,外业中除了对线状地物宽度采集和自然村名等反映在调查底图上外,还要对地类范围等的确定;而内外业一体化法只要在室外对室内作业内容的修改少量采集就可。这大大减少了外业的工作量,同时增加了对内业和外业数据的检查。从上面可以看出,对于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有三点优点:一是内业的充分预判,减少了外业的工作量;二是内业作业对地类判别,在外业还可以对其范围,地类,位置等的正确性做一次检查;三是对于外业调绘情况的反映在内业矢量数据上更为方便,并能对预判数据再做一次检查和修改。

地籍测量常采用的是全野外法和内外业一体化法综合法。具体流程图见图3。在复杂丘陵、山区,易充分利用并结合两种方法,即对于影像比较模糊,影像地物阴影比较多、影像现势性差的区域,采用全野外法,而对于地势比较平坦,影像清晰的一些区域,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法,同时采用固定作业人员的方法,即内外业为同一作业员,减少在作业员交接时产生的数据的丢失。

通过野外数据采集及处理的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经验:

(1)内业预判,容易出现内业作业标准不统一,矢量化精度达不到要求,地类范围不明确或者错误的情况发生。对于矢量化数据线型及颜色不一致的情况,处理的方法是统一内业作业标准,加强内业质量检查;对于地类范围不明确或者错误的情况,有明显错误的,室内立即修改。但对于内业把握不准的,外业调查后再作修改。(2)以正射影像图作为调查基础底图,解译比较明显、容易判断的线状地物、林地、居民地以及较大的河流、湖泊,无法判断的地方作好标注,进行全野外调查以及对解译的地类图斑进行全野外核实和补充,与权属调查同时进行,依据影像调绘在工作底图上。将地物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或记录在《地籍测量记录手簿》上,确保每一地块的地类、界线、权属等现状信息详细、准确、可靠。(3)外业作业时对于行政村合并情况较多的,但却与市民政局提供的村合并和村名称不符,处理方法就是按民政部门提供的资料为准,对于实地行政区界线与权属文件不符时,应签写新的权属协议。

实践证明,对于丘陵、山区面积较大的区域地籍测量的作业方法采用该文设计的方案,既先对影像进行分类,能充分在室内预判的影像,先在室内充分判读,对于影像比较模糊的图幅,采用部分预判的方法处理,这样在室内节省了时间,在野外也有减少了工作量,在进行地籍测量时,既提高了效率,又保证了质量。

参考文献

第2篇:地籍测量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 地籍测量 调查方法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2-183-1

1农村宅基地的相关概念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土地制度与宅基地都经历了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这一演变过程,但是由于我国在建国以来对土地制度及宅基地法规政策都做出了多次调整,所以笔者有必要梳理宅基地的相关概念:

1.1宅基地

农村宅基地,一般是指农村居民因生活居住而建造的住房、庭院、辅助用房及其他建筑物所使用的土地。宅基地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宅基地仅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满足农村居民的居住需要和生产需要而分配其居住使用的住宅、附属用地。而广义的宅基地不仅包含上述内容,还包括了国家所有土地与集体所有土地中的农村住宅用地。目前我国国内学者在研究宅基地的相关事项时多使用狭义的宅基地概念。

1.2宅基地的使用权

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其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这样一来,依据法律规定,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即指农村居民享有在农村集体所有的宅基地上建造住宅、附属设施以及直接支配与排他的权利。

1.3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是指为了获得地籍信息而借助科学仪器,在权属调查这一基础上,所采取的专业测绘工作,目的是为了服务地籍管理工作、集合国家土地信息及保护土地产权等,地籍测量主要包括修测地籍图、重测和修编地籍簿册、动态监测权属地的土地信息、测算面积、测绘地籍图、测量界限及地籍控制测量等,以确保地籍资料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在进行地籍测量时,需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的原则。并且在地籍测量展开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地籍调查,地籍调查即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各方面(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调查,在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利用状况及权属界址进行实地确认之后,可以就确认得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填写相应的地籍调查表,以便为测算土地面积、精确定位土地及其附着物等地籍测量工作提供相关的基础资料。

根据调查时间及任务的不同,地籍调查可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在地籍调查时,调查的内容应覆盖调查区域的每一块土地,其中土地权属调查是核心。

2对农村宅基地的调查依据及调查要求

2.1调查依据

我国农村宅基地调查依据主要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及各地印发的登记发证通知等。

2.2调查要求

我国农村宅基地的调查要求主要包括外业调查和数据建库两方面:

(1)外业调查。对于所有已经发证的宅基地需要进行实地调查,以便核实宅基地证载信息和使用情况,而对于未发证的宅基地,则需要调查其实际门牌地址及其权利人的姓名,并在调查底图上予以标记。在外业调查时,需要填写调查表,调查表所应包含的内容主要由:土地证号、实际门牌地址、权利人姓名及身份证号、证载地面积及证载土地坐落、旧宗地号、建设状态机审判状态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填写调查表的时候,调查编号需填写标注在宅基地范围线内,以做到二者一致。

(2)数据建库。数据建库需要依据国土城建局信息中心所提供的格式,运用相应的计算机软件(例如Arcgis软件)将前期调查得来的底图,并且将其宅基地的范围线输入到数据库当中,以便于完善和修整其相关属性。同时,在输入国土城建局信息中心所提供的调查底图时,还应对无范围线的宅基地部分加以注意,并根据需要补测地形图,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最后,根据调成果予以分类统计,以提高工作效率。

3农村宅基地调查现状及对策分析

在农村宅基地的实际调查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例如“一户多宅”、“住宅超面积”、“住宅未发证”等。对于这些现象,要分析原因,以采取合理的处理对策。

3.1分析界址点精度

由于我国尚未出台一部专门的规范村庄地籍调查技术及作业的规定,鉴于《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对适用范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适用于全国城镇和独立工矿区,那么这样一来,原则上也适用于农村地区。

依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对于界址点的测量,需要使用测量仪器,而界址点往往定于围墙拐角或房角等较为固定建筑的拐点,所以界址点也就非常容易确定,因此其测量精度的要求也较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该规程也适用于地物较为复杂(例如篱笆、活树及沟渠)、不明显界址点等。

3.2设置合理的调查方法

由于调查底图的制作方法存在差异,因此将调查方法具体分为3种:方法一: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界址点内业解析+实地勘丈+权属调查+外业调绘制作地形图+立测采集线划图;方法二: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界址点内业解析+实地勘丈+权属调查+ 内业矢量调查底图+平面正射影像图;方法二: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界址点内业解析+实地勘丈+权属调查+立测采集线划图。

对于不同的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以便于更好的完成宅基地的调查工作。

3.3地籍勘丈

为保证宅基地面积和房屋面积的测量结果的精确度,笔者建议采用内外延长法、直角坐标法及距离交会法等方法,来勘丈权属地的每一宗地的实际面积和具置,确保达到1:1000的勘丈精度。对于需要采取补测措施的地物,依据勘丈得到的数据,采取内外延长法、直角坐标法及距离交会法等方法来解算位置和坐标和位置。同时,依据指界人所指定的具置,使用测距仪和钢尺等测量工具,现场对界址距离进行丈量,并且在调查底图进行标注,将丈量得来的数据填写于地籍调查表中。最后,分析调查结果。

4结束语

由于农村宅基地的调查往往涉及到全国广大农村地区,参与单位多、范围大,任务重,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情况存在差异,所以农村宅基地的调查是一项较为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此笔者仅以理论及实践互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这一调查工程,以期能为海南省农村宅基地调查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见。

参考文献

第3篇:地籍测量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地籍测绘 常用测量方法 应用 研究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046-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也在逐渐加快。但各种建筑物诸如住宅小区、工业开发区等的建设,使城市在土地权属界线上的变化也越来越大,城市发展对测量土地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地类等地籍测量工作的需求正在日渐增加。地籍测绘,不仅能对土地的面积进行计算,同时能通过对地籍图进行绘制给土地登记提供相应的依据。由于城市土地情况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怎样对城市发展状态与变更信息进行及时反映,给城市的在科学管理上的分析与决策提供最快速、直观的动态信息就成为地籍测绘日常工作中的主要内容。这些也反映出,地籍测绘在工作任务上越来越繁重,地籍测绘正在面临着极大的压力。而对地籍测绘来说,需要通过测量方法才能得到有效的信息,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地籍测绘在测量方法的种类上日渐增加。在对地籍测绘中常用的测量方法进行论述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些的低级测量的内容。

1 地籍测量的内容

从地籍测绘的规范中我们可以看出,地籍测绘在内容上不仅包括对地籍修测中的地籍平面控制测量进行建立、对地籍图进行绘制,还包括对地籍要素进行调查,对地籍要素进行测量,对地籍的面积进行量算等。主要的工作成果在包括地籍数据集、地籍图的同时,还包括地籍簿册。在地籍测绘的所有工作中,地籍要素测量是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地籍要素的测量主要是对地籍测绘的空间位置进行确定。其中界址点、线以及其他重要的界标设施是地籍要素测量的主要内容之一,比如行政区域和地籍区以及地籍子区之间的界线等。在测量的过程中,点位中的误差相对来说一般不能超过0.05 m,这里的点位是针对地面平面控制点与起算点来说的。地籍测量的界址点在精度上通常分三级,土地的价值、开发利用程度及长远的规划是界址点选用的标准。(主要标准见表1)

2 常用测量方法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2.1 地籍测绘中的极坐标法与正交法

通过已知点对目标点的方向与距离进行测定,从而对目标的空间位置进行计算,就是极坐标法。极坐标法在传统时代,都是通过对经纬仪和测距仪共同结合的采用,对已知点到目标点的角度与距离进行测定,最终对目标点的位置进行确定的一种测量方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先进技术轮番出现,现在的测量已经开始使用全站仪,全站仪不仅能对目标点的角度与距离进行测定,与此同时还能显示出目标点的明确坐标。大大简化了测量工作的程序,对测量工作效率的提高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站仪在测量精度上的不断提高和改进,全站仪将会得到更加普遍的使用。其次,正交法也是对地籍测绘常用的测量方法之一。正交法又被称为直角坐标法,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对测线和短边支距的借助来测定目标点。但是正交法有精度的限制,所以这种方法的使用环境只能是在比较简易的地籍测量中。

2.2 地籍测绘中的RTK法

RTK法也是地籍测绘中的常用测量方法,在地籍测量中应用RTK技术,是指对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进行测定,并对地籍图进行绘制。通过RTK法测量,只对基准站与移动站能否与电磁波通视有要求,并不需要与控制点通视。所以,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较来说,RTK技术的测量在自然条件以及场地等因素上所受到的影响与限制是比较小的,而且RTK能对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动态进行实时的测定,同时能够在精度上能精确到厘米。除此之外,RTK在操作上比较简单,自动化的程度比其他技术要更高,人员只需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进入工作。RTK只需要把从GPS获得的数据实施处理后直接再录入GPS系统,就可以通过地籍成图软件对地籍图及时与精确地获得。但是在使用RTK法进行测量的过程中,需要对影响GPS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加以注意,遇到这种影响信号的遮蔽地带,应当停止测量,使用传统的测量工具如全站仪、测距仪以及经纬仪等,在进行细部测量时则可以采用解析法或者图解法。

2.3 地籍测绘中的航空摄影测量法

地籍测绘另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就是航空摄影测量法,航空摄影测量法的应用范围主要以大面积的地籍测量为主。比如全国的土地调查,就是以航空摄影图为基础,进而对土地的权属进行调查。航空摄影测量法在工作上的基本原理是在高空中对被观测物通过高分辨率的相对机进行观测,观测之后会得到两张重叠的影像,最后通过计算机摄影测量软件对这两张重叠的影响进行影像匹配,以此来对观测物的三维坐标加以确认。但对于比较重要却又不明显地物进行测量时,需要在航测前布设一些比较明显的标志。随着科技大发展,技术的成本也在逐渐下降,航空摄影测量的方法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作为一种政府性的基础性测绘工作,地籍测量是一种行政性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技术行为,对国家土地税收征收的保证,土地利用的合理与否,以及对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都有关键的作用,是提供我国社会与国民经济计划发展基础资料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此外,对地籍测量技术水平与地籍测量人员专业技能进行提高,积极应用现代测绘技术,对我国的城镇发展和建设来说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志国,崔马军,王琦.浅谈地籍测量的内容及作用[J].技术与市场,2011,8(15):147-148.

[2] 赵承林,康倩.关于地籍测量若干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22):74-75.

[3] 张国庆.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及测量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6(12):211-212.

第4篇:地籍测量的方法范文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Gauss projection distortion to several land survey and area calculating methods of land survey are discussed. Calculating discrepancy of land survey brought by these methods is stated with examples.

关键词:平面面积,高斯投影,坐标系

Keywords:flat area;Gauss projection;coordinate system

中图分类号:P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3-0052-01

0引言

土地面积测量是土地部门经常开展的测量工作,一般采用边界点法在投影平面上计算地块坐标封闭区域的面积,采用的投影平面在我国通常为高斯投影面,此方法简单、实用,但当采用国家统一的坐标基准,在测区投影面高程较高时,在离中央子午线较远地方会产生较大的长度变形,引起较大的面积计算误差,因此,在土地测量工作中有必要讨论一些其它的土地测量面积的计算方法,以限制高斯投影变形的影响或统一土地面积计量。下面以广州市为例,分析高斯投影变形对土地面积测量的影响,给出其它实用的几种土地测量面积计算方法。

1高斯投影对土地面积测量的影响

高斯投影会产生长度变形,由文献[2]可知因投影面高程引起的长度变形为:

ΔS1=S•Hm/RA(1)

因参考椭球面投影至高斯平面所引起的长度变形为:

ΔS2=S•y2m/R3m(2)

式中,Hm为归算边高出投影面的平均高程,RA为归算边方向参考椭球法截弧曲率半径,Rm为参考椭球面平均曲率半径,S为归算边长度,ym为归算边横坐标平均值。其中ΔS1为负值,即投影面高程总是引起归算边变短ΔS2为正值,即由椭球面投影至高斯平面总是引起归算边变长。为了便于计算,设RA=Rm=R (R取6363km,采用80椭球参数计算的平均曲率半径)可得高斯投影变形所引起的综合面积变形比m,为:

ms=(1+-)2(3)

2土地测量面积计算的几种方法

在地籍、房产和矿区等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土地面积测量工作中,当所测地块投影变形超过相应规范要求时,可以根据不同要求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计算土地测量的面积:

2.1 计算土地的椭球表面面积

利用文献[3]所提及的梯形椭球表面面积计算公式:

F=∫∫MNcos(B)dBdL(4)

其中,子午圈曲率半径M和卯酉圈曲率半径N的计算式为M=(a为子午圈长半径,e2为第一偏心率)N=。经进一步推算,可得某一经度和纬度范围(L1,L2)、(B1,B2)组成梯形的椭球表面面积S梯。为:

S梯=∫B2B1∫L2L1dBdL=•ln()|B2B1(5)

由于测量地块通常是不规则的,直接采用上述公式计算地块椭球表面的面积不现实,因此,可在设包围地块的梯形椭球面投影至高斯面产生的变形比与地块投影至高斯面产生的变形比相同的情况下,来求取任意地块的椭球面面积S椭为:

S椭=S平(6)

式中,S平为地块在高斯平面投影面面积,S投为包围地块经纬度组成的梯形椭球面面积,S为投包围地块的梯形在高斯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2.2 采用抵偿投影面高程或任意带高斯投影方法建立临时以测量地块为中心的局部高斯投影坐标系。通过选取适当的中央子午线和高程面,使上述(3)式求得的面积变形比ms最小,计算土地测量平面面积。

2.3 直接采用投影变形进行面积改正计算方法。根据高斯投影变形的特点,当地块形状为南北狭长,东西跨度较小时,地块各边投影变形约相等,此时设地块面积总体变形比与地块中心点处面积变形比一致,根据上述公式(3)计算地块中心处的面积变形比m,则有:

S投=(7)

其中,S投为经投影改正后地块面积,S平为地块在原高斯平面上的测量面积。

3计算实例

设在离中央子午线约98km处有一地块,在西安80坐标系下测量的土地面积为5146246.688平方米,平均高程为21 m。经计算地块所处位置在国家统一的西安80坐标下长度变形约为12 cm/km。

相对实地平面面积,在国家统一的西安80坐标系下计算该地块的土地面积增加了1284.416平方米,产生了较大的变形,相对椭球面积产生了6090.975平方米的变形。

4结束语

高斯投影的特性决定了土地测量面积投影到高斯平面上均会产生变形,采用不同的高斯投影坐标系计算的土地面积结果各不相同。在大范围的土地测量面积计算中,为统一土地面积计量直接计算地块的椭球表面面积是适合的。对一般的土地测量的面积计算,为取得土地测量面积计算结果与实地平面一致需要采用上述减少投影变形的计算方法,其中方法(3)适宜东西跨度不大的地块,该计算方法简单实用,无需经过高斯投影正反算等复杂的计算过程。

参考文献:

[1]CJJ 8-99.城市测量规范[S].

第5篇:地籍测量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问题;对策;

纵观整个房地产开发企业,其项目的质量环节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整个项目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它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命脉,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近年来,由于经济市场的迅猛发展,房地产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也成为了最近几年国民消费和投资的热门行业之一。但是,不少房地产企业在开发项目的质量环节中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弊端,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相当不利的。为了尽最大程度来提高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质量这一环节,就必须从开发中的每一个阶段入手,从而来达到完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质量问题的目的。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的概念

房地产项目是工程项目的一个分类。在房地产开发中,管理者通过专业、实用的理论知识对房地产的开发进行各方面的把控与管理,最终,完成了房地产各阶段方面的衔接与完善,让众多的客户能够满意。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环节是企业通过设定相关的质量监测方案,构建相应的质量管理条件和内容,严格依据这些内容来确保项目质量这一环节,最终让每一位客户得到满意。众所周知,房屋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好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能够使得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众所周知,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有四个过程,第一个是房地产项目的审核通过阶段;第二个是项目施工初期的准备阶段;第三个是项目的施工阶段;第四个是房地产项目的施工验收阶段。如果这四个环节中,有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将导致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问题的出现。下面笔者就这四个方面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房地产项目审核通过阶段存在的质量问题

作为房地产工程施工开发的第一个阶段,其直接影响着整个项目施工的质量问题。在这一阶段,一方面,房地产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质量往往得不到客户的满意,更有甚者,具体的设计内容严重偏离了最初的设计理念,如此一来,对施工项目的审核质量与设计质量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在这一阶段必须要拟定的项目计划书和可行性报告等等,都没有完全按照现有的规定进行书写,这给施工项目最终的审核通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房地产项目初期准备阶段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在房地产项目的初期准备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一系列的质量问题。首先,在对项目进行初期审核的过程中,设计的质量也是差强人意的,使得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彼此之间的制约而使得施工变得困难重重;其次,对于工程项目施工图纸的设计方面,由于没有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具体的设计,或者是由于设计太过于表面化,使得施工图纸的设计失去了其实际意义;最后,由于我国现如今的项目施工设计方面,缺乏必要的管理与把控环节,给项目的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3、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在房地产施工阶段中,包含有对项目的招标过程以及具体的施工环节。首先,对房地产项目的招标工作没有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和透明,其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暗箱操作的不良现象,最终导致了项目招标出现纰漏;其次,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没有对施工设备、原材料以及技术等采取严格的审查,造成施工结果的不理想;最后,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监管的相关负责人,自身存在着不专业以及缺少相关素养的问题。

4、房地产项目的施工验收阶段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在房地产施工项目的后期,验收工作是相当必要和重要的。第一,在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并没有关注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而是单纯依靠最后的验收环节,这是相当不可取的;第二,在对项目进行最终的评估环节上,由于企业没有邀请专门的相关单位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总结,甚至于没有进行相关工作的汇报,也没有特定的意见反馈体制;第三,与此相关的客服工作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房地产专业知识,给房地产的开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房地产开发项目中质量问题的对策

1、房地产项目审核通过环节的对策

为了使得房地产开发项目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一方面,需要在房地产施工项目方案的可行性方面加以深刻的思考,对项目的可行性报告进行全方位的审核工作,确保项目的进一步实施;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房地产施工项目计划书的审核力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成立相应的专家领导对项目计划书进行评价并且给出合理的意见。通过这些方法,以达到改良房地产施工项目审核环节的目的。

2、房地产项目初期准备阶段的对策

首先,在挑选合适的项目规划单位方面,应该做出综合考量各方面的因素,企业还可以通过专业评委的意见做出选择,在评选过程中务必要做到公正、公开和透明;其次,在对工程项目的设计中,需要转变思想,制定相关的设计质量管理制度,并且对管理者等做出定期的考核工作,以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设计图纸;最后,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建立适合自身房地产开发事业的质量管理体质,以客户的各方面要求为标准进行具体的设计与施工工作。

3、房地产项目的施工阶段对策

第一,在对项目的投标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有据可依,合情合法。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聘用资深的专业人士完成对项目招标材料的完整书写,对于中标结果的选取可以采取当下最新的低价中标方式来执行;第二,对于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的设备、原材料以及技术等,一定要确保其引进与购入的每一个可控环节;最后,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的相关管理者以及员工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素养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可以制定相应的奖罚激励政策,并且在具体工作中严格执行。

4、房地产项目的施工验收阶段的对策

房地产项目施工初期工作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其后期的收尾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想让这一环节能够在真正意义上落到实处,一方面必须要根据已有的质量检测规则来完成相应的房地产施工项目的验收与交接工作;另一方面,要对房地产项目的施工具体情况作出详细的评价与汇报工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通专门的有效渠道来广泛搜集工程的反馈信息与合理化意见。

四、总结

在当下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房地产开发行业里,对项目的质量问题的解决已经显得迫在眉睫。因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质量问题解决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持久的任务,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积极调动企业所有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项目的各个阶段出发,为房地产的进一步完善做出贡献。只有发挥房地产企业的一切有效资源,才能使企业在现代日新月异的经济市场下占有一席之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朱立恒;浅谈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现场质量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3年04期:329.

[2] 吴平;探讨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管理的途径与策略[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12期:27.

第6篇:地籍测量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地形测量;GPS RTK技术;方法分析

Abstract: in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dern more and more applied science terrai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GPS RTK technology has many advantages, in layout design of the volume control points in the process, only need to be inside decorate and measurement area design control points can benchmark, and so can rapidly measured the topograph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and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all the points out that coordinate, then can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mapping software will corresponding electronic topographic map specific editing.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errain in the measurement of GPS? RTK technology method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topography measurement; GPS RTK technology; Methods to analyze

中图分类号:U412.2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GPS RTK测量技术主要的优点是能够进行单独勘察测量,还可以留有充足的定位精度进行野外测绘工作。在将确切的点位坐标以及高程得以收集的同时,还可以实时进行测量点位的精确程度,提高野外地质勘察测量的效率以及水平。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地形以及地质地貌的测量,能够在任何环境之下得到相对较为精确的测量数据,通过GPS RTK模式进行测绘将保障其精度能加准确。

1 GPS RTK定位的原理

GPS系统主要由地面部分、空间部分以及用户设备这三个主要部分而构成。空间部分在GPS中占据主导地位,它的组成为6个轨道面上均匀分布的21颗卫星,可以全天实现向用户供应实时三维定位以及授时。GPSRTK进行定位具有一个十分繁琐的过程,其基本上包括:基准站将测量之后的有关数据信息即刻向流动站传输并由其进行处理,例如:伪距观测值、载波相位观测值以及基准站坐标等一系列数据,流动站在对数据信息予以接收之后应马上开始差分的处理,对于基准站和流动站二者之间相应的坐标之差迅速的计算出来,其中坐标差主要包括Δx、Δy、Δz。接着对各项信息数据进行转换处理,从而得到流动站在平面上的各项坐标和具体的高程,到这里就完成了精确的定位工作了。

2 分析GPS?RTK技术的手段

2.1初期准备

为确保能够有效的利用GPSRTK的技术,在进行测量前应将所有相关的准备工作予以充分准备,这样测量方面的有效性才可以实现。测量之前应该对每个场地相关情况予以了解,除了对当地本身具有的交通状况、测量资料以及点位情况予以掌握。还应该准备好立刻处理测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如:卫星状况在预报评估障碍物方面将导致GPS的观测失效,对于这种情况应该立刻进行相关的处理工作。同时,应该根据有关的装置具体的进行分析以及了解测点卫星的状况以及测量作业要求和测区实际情况等。

2.2基站选点

(1)选择基准点的最佳位置为交通便捷地区,这将有助于开展设备的工作,使得勘察人员便于进行测量工作。(2)在进行选择基准站的时候往往出现有植物地带的情况,应该在进行测量以前将基准点在15°角以上的植物予以清理,应尽量拉大点位以及高大建筑物的距离尽。(3)对于各个基准站之间具体的间隔距离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把握,明确GPS电台具体的覆盖范围,分析GPS的功率大小,一般情况下最佳的分布位置应该是整个测量区域当中地势较高的地方,在该部位上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获得更加可靠的数据和信息,避免基准点的数量出现过多的现象。4)进行埋石的时候按照需求就勘察现场具体的情况来进行。(5)对各个基准点周围的200米区域内进行细致的勘测,确保不出现大小功率,没有安装相关的无线电发射设施,也没有设立高压输变电线路等。

2.3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

基准站的大致布局情况:(1)将基准站对应的WGS-84坐标准确的输入进去,确保控制仪器的高效运行。(2)在发射差分数据的时候,一定要在RTK模式下进行。(3)波特率的使用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规定。流动站的大致布局情况:按照电子手簿的要求将流动站正确的输入进去,再把基准站对应的WGS-84坐标也输入进去,得到联测的控制之后数据转换就表示已经完成。

2.4数据的具体处理过程

在处理数据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进行正确的操作,对于外业的数据处理来说,可以利用相关的处理软件自动完成处理工作,这样就可以对相应几点的坐标予以精确算出。将把采集到的有效数据以及信息等进行分类处理之后,需要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区分,然后利用LGO(Leica Geo Office)软件或者将该软件和徕卡1200结合起来对数据进行配套处理。在实际应用当中,LGO软件的处理能力占有很大的优势,在进行操作运行的过程中不用人员进行控制。在点位或者卫星没有满足规定或者卫星信号遮挡过多的时候,通常将出现短线的情况,技术工作者要按照基线的具体状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除此之外,对基线产生的双差以及残差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掌握,对卫星具体的数据传输工作进行详细的了解。在任一时间段里,一旦卫星的基线出现双差和残差超出正常范围内的现象时,要及时的根据卫星窗口把出现问题的卫星消除掉。

2.5进行具体的碎步测量工作

在将上述的各项工作都完成之后,需要把流动站放在相应的地物特征点上面,进行具体的碎部测量,一般该工作的时候需要控制在2秒到3秒之间。所控制的碎步点的密度应该达到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把采集到的所有有用信息和数据等做好记录和存储工作。

2.6内业的具体处理方式

在将数据和信息采集并记录完成之后需要立即对数据的内业展开处理,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按照白天已经做出的草图和已经设置好的编码等进行内业成图的工作。这一环节的工作一定要与收集数据的时间相吻合,一旦发现数据信息有丢失的现象需要及时的进行返工。在处理过程当中一定要确保RTK的具体坐标数据信息格式和CASS4. 0展点数据格式一致,还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处理工作:首先需要确定出Trimble Geomatics office软件的输出数据信息的格式;其次要将Trimble Geomaticsoffice软件和RTK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连接,把有用的数据都收集并且存储起来,在存储之前需要适当的编辑一下,然后保存为*. dat格式,该格式是CASS的常规要求。以上措施可以有效的调整PTK数据,对于设置测图软件具体的数据信息格式也是非常方便的,同时有利于进行后期制图。

2.7图形的绘制

启用CASS4.0后将图式的比例尺调整在使用的标准上,接着根据展点命令输入有关的数据文件名,然后根据外业绘制草图,利用计算机将草图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然后将其连接起来成图。按照CASS4. 0所提供的一些图形以及符号等,将野外的测点也一一连接,对设计图纸当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修改,还要对实际测量过程中出现的误差等做出适时的调整。

3 GPSRTK测图的要点

虽然目前地质勘查普遍应用于RTK技术,然而由于技术的水平存在不足之处,我国在进行高程测量方面对此技术的应用不够熟练。技术工作者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应该对以下几点进行高度的重视:(1)对于处于转化过程中的参数,一定要确保已知点的坐标以及高程等是高度精确的。(2)先确定出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的位置,然后再进行精确测量,以尽快确定RTK的精确程度。(3)在整个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已知点进行实时的比较和测量,确保最后获得的数据信息是有效可靠的,为后期的制图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不断进行调整与更新RTK技术过程中,其将在现代化进行地质测图中得以广泛应用。

4结语

总之,利用GPS RTK测量系统在对应的范围进行测量工作将取得明显的效果。同时,测量过程中遇到复杂的环境时,RTK技术同样能够产生其最佳的测量效果,相关的技术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可以获得更有效更可靠的数据。

参考文献

第7篇:地籍测量的方法范文

作者:徐艳 单位:成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通过对小麦种植效益调查可知,种植小麦产量约为7500公斤/公顷,以单价2.0元/公斤计算,合计产值为15000元/公顷左右,而投入的种子款约为900元/公顷,农药费150元/公顷,肥料款1350元/公顷,农民付出的耕地、收割等人工费2850元/公顷,合计投入5250元/公顷,纯收入9750元/公顷;复播黄豆产量约为1350公斤/公顷,单价按5元/公斤计算,合计产值为6750元/公顷,投入黄豆种子款375元/公顷,农药费150元/公顷,农民人工成本费1200元/公顷,合计投入1725元/公顷,纯收入5025元/公顷。两项合计产值21750元/公顷,投入6975元/公顷,纯收入14775元/公顷,产投比为约3.2∶1。相对于劳务经济,种小麦的效益差距更为悬殊,一个农村劳动力一年种0.07公顷粮食的纯收入还不如打1个月工。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和农村劳动力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种植效益的重要问题,小麦生产问题尤其严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抗自然风险能力弱在粮食生产中要面对的自然灾害不确定的因素很多,易遭受如春季干旱、低温冷害、夏季暴风雨及越冬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抗风险能力差。一是因地貌条件所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削弱了其对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保障作用。二是全县没有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机制,农民也就没有参加农业保险这样的意识。农技推广体系投入不足,种粮科技支撑水平低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是国家公益性职能机构,承担全县粮食生产规划、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各项技术服务等职能。

种粮劳动力结构变化,科技素质偏低成县农民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务工或从事经营,种植收入只占家庭纯收入的10%左右,目前农民打工平均小工工资为50元/天~80元/天,远远高于从事种植业的收入,致使多数有能力、有文化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来的大都是老年人和妇女儿童,他们文化素质低、体力弱,从事科学种田力不从心,加之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季节性强,农忙季节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精细化耕作难以保障。另外,他们多数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差,导致种粮的主题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良种增产潜力的发挥。㈤土地分散经营,新技术示范推广难开展由于目前基层乡镇农技推广站缺乏独立的试验示范基地,使“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试验示范推广难以开展,即使有条件,也只能在农民承包田进行,但由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水平、技术素质等参差不齐,病虫害统防统治及一些高产技术措施难以统一落实到位,示范效果不理想,导致“三新”技术推广应用缓慢。㈥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慢,深加工龙头企业甚少成县粮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慢,粮食产业化经营还处于初级生产和销售阶段,又加之全县粮食深加工企业甚少,有几家规模较大的也仅仅限于面粉加工,粮食食品加工仅限于家庭作坊式经营,如馒头、面条等,加工品种单一,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规模,粮食产业附加值低。

政府要加强对农资价格的监测和调控,控制农资价格上涨,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防止坑农害农事件发生,维护农民的利益;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管,严厉打击粮食收购中的压价压质行为,确保粮农的应得利益不受侵害。三是大力推广粮食节本增效技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效益。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解决好农田质量建设,充分挖掘生产潜力,有利于稳定提高小麦生产能力。要集中力量组织实施好沃土工程、旱作节水农业等重点工程,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推广生物覆盖粮肥轮作、平衡施肥、保护性耕作等技术。要完善机制,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参加农业保险,增强应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执法能力政府要增加对农技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强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建设。同时要加强对农技推广队伍的管理,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设立农技人员知识更新专项经费。还要为基层乡镇推广站配备专用的试验示范基地,加强粮食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大力推广粮食种植新技术。重点推广优质高效品种、测土配方施肥、免耕栽培、科学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节本增产技术,提高农民的种粮水平,降低农民的种粮风险。农业部门应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人员和资金投入,完善执法手段,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能力,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农民权益。发展粮食专用特色品种,促进农民增收在实现粮食稳产的基础上,根据粮食加工、贮藏和销售企业的需求,以订单形式,生产具有特色的优质专用粮食品种,依靠突出产品特色来提高商品粮价值,以达到增收的目的。引导土地适度集中流转针对一家一户种粮成本高和一些家庭主要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不能很好地管理农田的现状,建议在外出务工集中的乡镇,在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基础上,采取转包、股份合作、租赁、置换等模式,积极引导土地向劳动力强、技术精的农户逐步集中,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奠定土地基础。加强社会化服务,努力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发挥其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转型、销售服务的作用。帮助和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全面提升加工产品的品位和竞争力,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鼓励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民发展订单粮食,促进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广泛开展龙头企业与购销企业的对接双赢,合理利用粮食资源,促进粮食产销衔接,降低市场经营风险。以粮食主产乡镇区建设为平台,延伸粮食产业链,形成集收购、仓储、加工、物流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实现多次增值增效,切实提高全县粮食生产综合效益。㈦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素质科技进步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强大驱动,必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关键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在现代农业经营过程中,粮食增产增收与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关系很大,农民综合素质是影响种管措施落实、接纳科技知识、了解市场信息的关键因素。针对现阶段农村劳动力结构现状,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通过电视讲座、报纸杂志、下乡宣讲、外出考察等途径,使县乡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及时掌握、应用小麦生产新技术,提高种粮农民的科技综合素质,为全县粮食生产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8篇:地籍测量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RTK技术;控制测量;基准站;移动站

RTK技术是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厘米级精度的一种新的GPS定位测量方式。随着GPS测量技术的发展,RTK技术的应用领域扩大,它在各种地形测量、工程测量中有广泛应用,与常规测量方法相比大大地提高了测量效率和测量精度。特别是CORS站的建立,使得RTK的一次测量作业半径加大,并且三维定位精度可达到厘米级,因此RTK测量技术在测绘部门的应用领域会日益广泛。

1 RTK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1.1 RTK技术的原理

RTK技术是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的缩写,即实时载波相位差分技术,这种技术的功能主要是可以实时地测量各个测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它分为两类:修正法和差分法。修正法是将基准站所载波相位修正值传递给使用者,更改他所接收到的相位值;差分法是将基准站接收的载波相位传递给使用者,对该载波相位求差计算出用户坐标。

RTK技术的硬件系统是由基准站、GPS卫星和流动站三点构成。其技术原理是利用基准站里安放的GPS接收机连续搜索GPS卫星信号,将该站点的相关参数(如天线高、站点坐标等) 和搜索到的全部卫星信息(主要是载波相位测量值和伪距值)全部由无线电通讯设备发送到流动站。而此时流动站一边利用GPS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一边利用无线电通讯设备接收基准站发送过来的测量值,系统初始化完毕后,将接收到的所有数据发送到系统控制器中。系统控制器将自身收到的载波测量值和基准站的载波测量值通过差分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实时地得到移动站的三维空间坐标、计算整周模糊度和了解该空间坐标的精度。根据这个结果,可监测计算值的收敛情况和基准站与移动站测量值的精度,实时地确定计算值的准确度。

1.2 RTK技术的特点

(1) 和传统测量技术相比,RTK技术不需要两点间光学通视的条件,只要达到“电磁波通视”要求即可,因此可以不用考虑通视性、空气能见度、天气等条件,能够全天候测量。

(2)该技术有较高精度等级、测量值参考性强,无误差积累的影响、只需达到RTK的正常作业要求,测量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

(3)测量工作高效,在普通条件下,高规格的RTK设站可对以基站为中心的4 km测量半径范围内展开作业可以使测量精度保持高度一致。降低了测量仪器的移动次数和传统测量所要求的控制点的个数。仅需一位技术人员操作数秒就可以获取点位的坐标值,外业用电纽操作,内业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工作量不大,并且降低测量成本。

(4)集成化自动化程度高、容易使用、有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只需对其做些参数设置,就能轻松得到结果,可以迅速与计算机或其它测量仪展开通信,降低测量人员误操作的影响,使测量精度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2 RTK技术基本的应用方法

RTK定位通常由一台基准站接收机和一台或多台流动站接收机以及用于数据传输的电台组成(如用GPRS模式可不需电台),在RTK作业模式下将一些必要的数据输入GPS控制手簿,如坐标系统、控制点的坐标、高程、坐标系转换参数、水准面拟合参数等。

基准站一般架设在已知点(平面坐标或已知高程)上,点位一般位于测区中间,视野开阔,周围无高大的树木、楼房等建筑物影响,远离强电磁波发射源和大面积的水面,如果事先没有确定地心坐标(WGS-84)与当地坐标系的转换参数,也可以将基准站架设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未知点上,流动站依次在各控制点上观测WGS-84坐标以解算参数。基准站通过连接的电台将测站坐标、伪距观测值、载波相位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和接收机工作状态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接收该信息后与卫星信息进行实时差分平差处理,实时得到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其观测精度信息。系统的显著特点是GPS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组合而成,其数据传输由无线数据链完成,数据链采用UHF频段,具有可靠、稳定和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求解平面转换参数,至少要联测两个平面坐标点,求解高程转换参数则需要联测三个高程点。为了提高地心坐标系与当地坐标系数学模型的拟合程度,进而提高待测点的精度,通常要联测尽可能多的已知点,转换参数的求得通常有两种方法:①充分利用已有的GPS控制网资料,将多个已知点的地心坐标与相应的当地坐标输入电子手簿中,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上实地虚拟联测,解算出转换参数;②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或未知点上,流动站依次测量各已知点的地心坐标,再在手簿解算出两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

硬件连接示意图如下:

3RTK应用实例

3.1 RTK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在桂林市某县9平方公里1:500土地整理项目地形测量中,一级控制网点选择GPS静态定位方法,在整个测区中布置。因为工期紧迫、任务繁重、测量区域广,只在该区域内布置4个GPS点作为一级控制点,这样可以为后期工程做铺垫,并且使测量精度达到较高的水平。

二级控制及图根控制采用RTK的技术优势进行测量较为方便。此次测量以密集型村庄和农田为主,基准站设置在测区的中部、地势较高的四层楼楼顶,符合基准站的架设条件,与已知点的距离在3km内。联测四个D级GPS点,采用两台双频GPS接收机实时动态测量模式。布点时为了方便测图使用和便于RTK测量等因素,尽量避开高压线、高大建筑物及高密树林等因素对RTK测量的影响。实在无法回避的地方,配合全站仪采取部分导线测量的措施,这样有利于校核和碎部点测量。由于GPS并不需要点间通视,不必为通视的原因而搬站,大大减少了测量时间。RTK控制测量时,首先用参数法计算坐标转换参数,仪器将直接记录坐标和高程,查看解算后每个控制点的水平残差和垂直残差。本次测量水平残差最大为±1.9cm,垂直残差最大为±0.4cm。为了提高待测点的观测精度,将碳纤杆在控制点上对中整平,采集十次取平均值;机内精度指标预设为点位中误差±1.5cm,高程中误差±2.0cm;观测中,取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均小于±1.0cm时进行记录。

RTK点十次观测值坐标较差最大值为±2.2cm,最小值为0.1cm。考虑到十次观测采用了同一基准站,观测条件基本相同,可以将其视为同精度观测的情况,进而求得观测值中误差和平均值中误差。观测值中误差为±0.7cm,平均值中误差为±0.5cm(±0.7/)。这说明RTK技术能满足《城市测量规范》中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大于±5cm的要求。

在进行RTK平面控制测量的同时,我们也利用RTK技术进行了高程测量。十次RTK高程测量的成果高程较差最大为-4.7cm,最小为0cm.观测值中误差为±1.4cm,平均值中误差为±1.0cm。如果四等水准网高程中误差取±2.0cm,RTK高程测量的中误差采用其预设精度±2.0cm,则利用误差传播定律可以得到高程较差理论中误差为±2.8cm,高程较差允许误差为±5.6cm。可见求得的高程较差中误差小于高程较差理论中误差。计算得高程较差理论单位中误差为±3.0cm。显然,计算的高程较差单位中误差小于高程较差理论单位中误差,证明RTK高程测量能够满足《城市测量规范》对四等水准网的精度要求。

外业测量完毕后,将测量值发送到计算机中制成二级控制成果表及图根点成果表。

3.2 RTK碎部测量

利用RTK快速定位和实时得到坐标结果的特点,我们在本项目中用其进行地形的碎部测量,局部遮挡区域使用全站仪。以三台GPS基准站,六台移动站分区开始进行碎部点测量。地形点的测量可以在数据采集的功能下进行,将移动站碳纤杆在碎部点上对中整平,出现固定解后保存数据。RTK技术在位置宽广的区域采集率很高,一两秒内就可以求得固定解。地形点的采集可以单人作业,每个碎部点采集时间不超过3s(含点位代码输入),因此,采点速度几乎等于走路的速度,可以充分发挥RTK快速高精度定位的优势。每天外业完成后,将RTK采集数据导出到计算机中,转换为CASS软件相关的格式文件,在制图软件中根据展绘的测量点的位置高程,用草图或编码进行数字化制图。

局部地区采用RTK测量模式的优势,准确快速地建立临时图根控制点,在图根控制点上由全站仪配合电子手簿进行碎部点的数据采集。该法不像常规图根导线测量那么烦琐,受地形的限制,也不用支仪器转站,从而减少了因多次设站带来的测量误差传递,提高了全站仪碎部点采点的点位绝对精度,使GPS与全站仪优势互补。

3.3 RTK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RTK快速定位和实时得到坐标结果的特点,在精度允许的工程施工中作用尤其明显,特别是在道路测量放样及大面积勘察施工中。近期完成的中隐路勘察项目,长6.3公里,布孔192个。我们作业前先在室内建立好项目文件,将控制点和放样数据导入手薄。在道路中部选择地势较高且开阔点架设基站,开机后设置坐标系统,连接好GPS,设置基准站。在基准站发射信号后打开移动站接收机,连接并设置,在移动站出现窄带固定解后到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不少于两点〉上采集WGS-84坐标。根据控制点的坐标点对,用“四参数+高程拟合”法计算坐标转换参数。我们采用两台接收机,预设机内精度指标5cm,在路两端点放样模式下同时作业,一天完成项目的放样工作。

4 RTK测量作业流程

5 对RTK测量的认识

(1) RTK技术受到基准站传播差分改正数有效范围的限制,在大区域实施作业时应注意其控制的有效范围,求解转换参数的已知点应分布均匀,水平、垂直残差宜在3.5cm以下。基准站尽可能设置在符合条件的已知点上,这对高程测量尤为重要。

(2)系统每次重启之后作业时,首先要测量已知控制点,尽可能地检测一定数量的测区内和相邻的控制点,以发现异常情况,并剔除原控制网的粗差点,便于做好与已有地形图或工程项目的接边工作。

(3)系统测量工作开始后,要保证基准站与流动站能搜索到卫星数目大于4个,差分数据信号传输过程正常。测量时需采用一些方法来提高测量精度。如延长测量时间。架设对点器。选择有利观测时间。增加观测次数或改变基准站等。

(4)在RTK作业时,作业人员仔细检测高程值的改变,观测异常的高程值是否存在,还要关注差分数据信号及精度相关指标有没有差错,以避免因技术人员操作不当产生的误差,保证成果的正确性。

第9篇:地籍测量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城镇 地籍测量 方法

城镇建设中的地籍测量内容主要以权属核查、野外数据收集、地籍调查、地籍测绘、数据库信息建立为基础,在实地测量中要以城镇土地的位置、面积、属性、用途、权属为出发点,详细的收集地籍信息,以保证城镇经济建设以及国土部门对地籍图和地籍数据的正常需求。本文从地籍测量方法的选择出发,论述了城镇地籍测量的常用方法,并细致的分析了地籍测量成果的保管与利用。

一、城镇地籍测量方法的选择

城镇地籍测量的方法应满足城镇地籍管理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成图质量和单位面积的测量经费。时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测量技术的发展,地籍测量应从科学技术、数据精确、组织合理等面方入手,选择经济有效实用的方法进行实地测量。

(一)测量经费的合理性

城镇的地籍测量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其需要对不断变化的地籍信息进行测量,同时还要考虑到经费支出问题,因测量方法的不同,单位面积所需的经费也不同。针对一个发展中的城镇这种测量经费往往无法接受,针对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所以在城镇地籍测量中一定要选择适宜的地籍测量方法。

(二)城镇地籍测量方法的实用性

城镇地籍测量方法的实用性主要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选择较为适宜的测量方法以满足测量过程中对坐标、面积、界址的需要。测量过程中对一般城镇和村庄都可以利用解析法和图解法进行测量,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建筑物密集程度增大,宗地面积变小,界址密度也逐渐增大,需要利用现有的比例尺对现行的地籍图形进行似画,并根据实地测量绘制成地籍图。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利用部分解析法进行宗地坐标的划分,解析法可以计算出地籍数据,但有部分地籍数据还不够精确,这时利用实际测量确认部分解析的数据,以达到节省工作量和资金的目地,所以说城镇地籍测量要充分利用好测量方法,突出测量方法的实用性。

(三)原有地籍资料的可利用性

原有地籍资料具有一定的可追溯性,在地籍信息收集中一定要强化对原有地籍资料的再利用,这可以极大的缩短地籍测量图的成图周期,体现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目前,我国的土地测量单位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仪器与设备相对落后,在开展地籍测量时存在难度大,任务重的情况,实际测量中如果测区内有现成的地籍图,可首先进行选用,如有平面地物缺失可进行修补,然后结合实地测量数据对宗地勘丈数据和地籍要素进行绘图,这样既节省了资金又缩短了成图周期,达到了土地管理的要求。

二、城镇地籍测量的常用方法

(一)GPS静态控制测量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GPS技术在测绘和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城镇地籍测量中我们可以利用GPS静态控制测量的方法对城镇地籍数据进行测量。GPS静态控制测量具有控制范围大,平面及高程同步准确,选点灵活等特点,比较适用于城镇的地籍测量。在测量中利用GPS静态网通过GPS高程拟合的方法来进行测量,测量中受基线解算的影响有时高程精度会不太准确,这时可以建立似大地水准面模型,通过长时间对待求点的观测来得到精度较高的高程值。实测中还要注意静态GPS控制网容易受到天气、环境、无线信号的干扰,同时还要考虑GPS信号面对人流、行车、建筑物的影响因素,测量中一定要注意数据的多次测量,强化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度。

(二)导线测量法

导线测量法是城镇地籍测量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城镇地籍测量中施测的范围多为建成区。导线测量法的特点是精度高、检核条件多、布设灵活、方法简便等,在城镇测量中只需相邻两点相通就可以得出测量数值,并且可以利用三角高程导线进行测量,比较适合测量城镇中的隐蔽地区。导线测量每站需观测水平方向折角和垂直角,并根据斜距及测距时主站的气压、温度、仪器高进行测量。城镇地籍测量中还要根据不同精度的要求来调整仪器的测角、测边精度、起始数据精度、导线长度等,减少实测中的误差值,这里所指的误差值主要是设备和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所以在导线测量作业前,尽量根据技术要求选定好作业人员和设备,并做好设备的检校。

(三)GPS-RTK测量法

GPS-RTK技术利用GPS提供的数据能够为实控测量区域提供准确的三维坐标,这不但提高了地籍的精度,而且极大的提高了测量的工作效率。RTK定位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主要可分为同测站误差和距离误差,同测站误差包括天线相位中心变化、多路径误差、信号干扰、天气因素等,因此利用GPS-RTK技术进行测量时要按着GPS的作业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首先应选用适宜的基准站,减少遮挡增大发射距离和接收信号的准确;其次做好基准站的抗干扰措施,远离无线电、高压线、积水区等;再次基准站应架设稳定牢固,避免观测期间晃动,影响测量精度。

三、地籍测量成果的保管与利用

地籍测量后成图的保管非常重要,它所表达的内容除了地形和地貌外,还记载了土地的权属关系等一系列的数据,土地部门了为发挥其作用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所以必须对地籍的保管和利用加以重视。地籍测量成果的保管与利用主要分为三个主面:首先,明确土地权属关系后,利用地籍图对土地使用的范围、使用者、使用年限进行统计,避免过去因征地而引发的用地矛盾,并与户主进行联系,做好户主及面积的核对,理清可用地的范围为城镇建设打下基础;其次,做好地籍资料的收集与变更登记,这可以准确的反映出土地的面积与地价,使土地的使用与评估更具权威性,同时也更为合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