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精细化管理培训范文

城市精细化管理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精细化管理培训

第1篇:城市精细化管理培训范文

(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矿冶分公司,陕西 西安 714102)

摘要:随着我国矿山企业不断发展,矿山企业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增加新工艺的应用,而企业开展各项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尤为重要。成本精细化管理是对矿山企业项目的材料、设备以及进度等重要信息的管理,其能否成功管理对单位以及工程项目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 :矿山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141-01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矿山企业想要不断的提升竞争力,就需要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压缩不合理的支出。目前,矿山企业成本管理中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投入,不断提高矿山企业中成本管理的对策。矿山企业成本只有精细化管理,才能更好的生存发展下去,这也正是企业财务所需要的管理模式。

一、矿山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矿山企业成本控制整体性差

在很多的矿山企业不能有效对成本全过程进行管理,部门利益至上,只注重了成本过程控制忽视材料备件和销售控制,注重产品成本忽视项目建设成本控制,只注重财务成本的核算忽视管理成本。使得企业拥有的各项资源没有发挥整体效益。

2.矿山企业成本控制方法落后

在矿山企业中,对于成本控制力度缺乏,其原因是成本控制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一味依靠行政命令,导致成本控制转变为单纯为了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在对成本控制的环节中也就缺少对生产经营中反映信息,很多时候还会误导企业的决策。

3.管理人员素质和执行能力较弱

矿山企业新型技术可以提工程的整体效益,在矿山企业中有效的实施成本控制可以很好的改善矿山企业中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目前我国矿山企业中成本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对于矿山企业人员整体素质比较低,没有相对比较专业的能力,不能很好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成本预算执行不严,未能全面发挥成本考核的作用,不利于职工积极性发挥,造成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这也是造成成本管理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对于项目管理中没有专业人员的管理,相对执行能力也就较弱,没有很好的落实工程成本控制。

二、矿山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1.提升员工成本精细化管理意识

我们应该提高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培训力度,让财务人员能够及时的掌握工作技能,针对相应的财务管理情况和一些问题,做出相应的更新和转变,不断的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同时对于成本管理制度的颁布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在对这些风险的管理中我们要做出详细的规定,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在新经济发展中,现代的财务管理意识是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能与时俱进,对财务的整体风险进行监控,保证财务管理的防线,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

2.注重矿山企业项目管理

矿山企业进行优化设计之后还要通过合理的实施来实现,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效果,这些都是通过优质的矿山企业和全面的设计配合来体现的,达到更好的管理成本。矿山企业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的好坏,有效的进行施工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矿山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更好的减少材料的浪费。对矿山企业工作进行有效控制也是保证企业成本的重要环节。

3.注重成本分析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

竞争对手的分析主要是从对手的角度考虑,通过对对手的了解来保持企业持久的相对竞争优势。从财务战略角度来分析,企业必须充分利用成本管理中有效方案实施细则,充分发挥政策优势,降低自身税务负担,以提升成本竞争力。在对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中,不但要对财务知识进行讲解,还要对企业管理的中心理论进行介绍,并一定要注重战略好、企业管理新知识的讲解和介绍。主要就是对企业财务管理专业性,优化原先企业的成本结构,积极利用增值税进项税的抵扣降低企业的税务压力。同时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对企业自身掌握的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以及集成,加快扩大生产以及更新设备,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4.强化矿山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和考核

矿山企业全面预算是由一系列预算构成的体系。具体包括业务预算、经营预算和特种决策预算三大内容。这样全面预算就有助于全体职工了解本部门和自己与整个企业的经营目标之间的关系,明确了自己在业务量、收入成本费用各方面应达到水平的努力方向,促使每个职工想方设法,从各自的角度去完成企业总的战略目标。而且把企业各方面的工作纳入了统一计划之中,促使企业内部各部门的预算相互协调,环环紧扣,达到平衡。同时,严格执行预算,引导职工不断创新,而且企业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发现差异不仅是控制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评定各级各部门及个人工作业绩好坏的重要标准。

三、结语

矿山企业成本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精细化管理是实现矿山企业成本有效控制的方法之一,对于企业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我们要不断的创新,探索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制定科学化、标准化的模式,提高企业生产的能力,做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成本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东海.矿山企业管理模式和现代矿山企业的管理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5).

第2篇:城市精细化管理培训范文

关键词:园林管理;绿化管理;策略探讨

近年来,我国各大地区和城市都在进行园林建设,政府也加大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园林的建设在城市环境改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好绿化建设,保障建设质量是改善城市面貌的第一环节。则进行园林管理和绿化管理就是优化城市建设、保障建设质量的第二环节。因此,就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来说,提高园林、绿化的管理质量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1确立管理目标

按照国家建设现代化综合新城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围绕林业、园林、绿化三大环保建设任务,确认园林绿化总体管理目标。在管理目标中要体现树示范、建亮点、创精品、提水平的管理原则,分析城市园林绿化,提升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因素以及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实现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要求。此目标确立的最终目的是使园林绿化管理面貌从本质上得到改善,绿化景观能够发挥最大的价值效益。管理目标的确立要结合该地区城市的所有绿化建设特点,包括镇、开发区、新城等等。管理目标的确立是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基础,以目标为核心才能切实体现管理质量[1]。

2组建高效率的管理队伍

组建高效率的管理队伍是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前提。园林绿化管理涉及面广,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性管理。园林绿化管理内容多样化、多元化、复杂化。内容还牵涉到文学、艺术等相关领域,园林管理与园林施工一样,其艺术文化内涵极高。另外,前期园林建设质量也对后期园林绿化管理有较大的影响,季节性、自然条件、自然灾害、地区因素等都对管理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组建高效率的管理队伍是极为重要的管理环节。选用优秀管理人才,管理部门的高层在进行人员选拔时,要选择精通园林绿化专业、经验丰富、精干高效、勤奋刻苦的人作为管理工作者,且要合理搭配,组成管理小组,相互协助,取长补短,共同管理,共同进步。

3制定科学的园林、绿化管理规范

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管理规范是提升园林绿化管理的重要手段。首先要建立园林绿化信息监督平台,收集相关的资源信息,群众协助监督,并在相关平台反馈,一旦发现毁绿、占绿行为则立刻举报,及时制止者给予奖励。之后根据反馈信息制定、实施全市绿化管护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全市绿化管护考核、评比,确立和制定市区绿化管护标准,对管理人员进行提供园林绿化管理培训[2]。为保障城市绿化管理能够顺利开展运行,应该制定相关的管理规范和制度,例如:《城市城区园林招投标实施细则》、《城市城区园林施工管理办法》、《养护工程资格要求》、《城市城区绿化管理检查制度》、《实城市绿化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标准》、《城市市区城市园林管理暂行办法》、《城市城区园林绿化监督准则》、《城市城区园林绿化破坏惩罚制度》、《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者具体行为标准》等配套文件,切实做好绿化规范,提升园林绿化管理质量。

4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城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或绿化管理站是一个团结向上、敬业奉献的团队。队伍的建设是前提,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是进一步提升管理质量的必须要求。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的一员,应该勤奋敬业,始终坚持日巡查、日督导、日反馈的制度,及时协助、监督、指导各区园林绿化部门工作,确保全市绿化面积落实到位,绿化效果体现到位,绿化问题整改到位。管理部门每一位工作者都应该详细掌握第一手资料,准确地了解市区绿化进度,深入基层一线,对市区内每一棵树、每一片绿地进行详细登记,并作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反馈工作,为市委、市政府指导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提供决策服务。另外,针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保障其顺利进行,应该鼓励干部员工学专业知识、学实用技术,提高自身专业管理水平,积极贡献自身,发挥最大管理价值,以身作则,坚持工作在一线,切实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质量[3]。

5完善管理工作内容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在确立管理目标、组建高效率的管理队伍、制定科学的园林、绿化管理规范、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的基础上,应该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完善具体工作内容。为保障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质量,应该组成管理队伍,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局总工程师任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另外,城市园林管理工作不是管理部门单独的任务,应该加强部门协作,与县城建、城管、开发区、镇等有关单位的沟通联系,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道路余土倒放、种植土拖运、绿化带清理以及联合执法等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保障顺利推进。最后完善监督检查内容,首先是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做好质量检查工作,要求施工建设单位在建设之初就严格按照绿化建设程序和规定的标准进行建设,前期施工建设的质量对后期园林绿化管理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加强质量的监控也是提升园林绿化管理质量的重要办法。管理部门应该派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参与到质量监控过程中。由此,全程监督把关苗木、栽植的质量标准,做到“两个不栽、一个不验、两个确保”,即苗木规格、土球大小等不达标不栽,种植土质量和数量、清杂整地、地形造势、打穴、打撑等不到位不栽,修枝抹芽、施肥、浇水、防病虫害、防人为破坏等不到位不验收,确保栽一棵、活一棵,绿一片、成一片;其次是绿化管护过程中,采取“日常巡查、定期检查、年终考核”的方式,督促管护项目履行到位,做到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园林绿化管理的质量和水平[4]。

6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我国一线二线城市的建设正处速发展阶段。城市的建设方便了人类生活的同时,也让人类开始追求生活的质量和美感。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建设规划中担任着重要角色,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面貌的必要条件。由此,园林、绿化管理是保障园林、绿化后期质量的重要工作。要求管理人员细化每一个管理要点,提升自身的管理意识,切实保障园林、绿化的质量,使其发挥自身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任志靖,于希容.差别化管理在园林绿化景观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6(24):13-15.

[2]孟晓东,王云才.从国外经验看我国立体绿化发展政策的问题和优化方向[J].风景园林,2016(07):105-112.

[3]权艳红.关于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核心要素分析思考[J].江西建材,2015(21):206,205.

第3篇:城市精细化管理培训范文

1.物业管理人才严重供不应求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全国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约612万人,较2008年的250万人上升145%,较2004年的144万人上升325%,但是,物业管理师数量仅有43,919人,平均每家企业只有0.6个,占全国612万从业人员的0.7%,由此可见,物业管理师队伍数量与需求呈现出了较严重的失衡。《发展报告》第四部分有关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指出,“行业从业人才队伍匮乏”这一实际情况。依据《物业管理师制度暂行规定》第二十八条之规定,物业管理项目负责人应当由物业管理师担任。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全国在管的70万个项目中,具备物业管理师资格的项目经理数量还远远未达到《暂行规定》的要求。

2.企业规模化发展过快,人才“拔苗助长”趋势明显

《发展报告》指出,到2012年底,物业服务企业数量约71,000家,较2008年的58,406家增长23%,较2004年的26,700家增长166%。物业管理面积145.3亿平方米,较2008年的125.46亿平方米增长16%,较2004年28.8亿平方米增长404%。9年时间,企业发展规模呈几何倍数增长,而物业管理行业薪酬竞争力低,导致物业管理人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企业规模高速发展的需要,许多企业因此在用人上采取“拔苗助长”的方式,导致出现从业者能力与岗位能力要求严重不匹配的现象。

3.未来物业管理人才将按物业管理业态及专业细分

物业管理已由住宅为主的“一元化”发展模式向写字楼、商业物业、工业厂房、医院、学校、寺庙、商业步行街、街道以及各类城市综合体等“多元化”发展模式转变。随着物业管理业态的逐步丰富,行业发展对物业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势必会走更加技术型和精细化的道路,例如:就环境管理而言,住宅清洁只需要一个清洁员及简单的清洁工具就能完成作业,而医院物业清洁则涉及有毒有害垃圾处理与职业健康安全防护,高端写字楼物业则涉及玻璃幕墙维护等专业性很强的技术问题。在经营管理方面,商业物业则涉及更高层次的资产管理和商业运营策划。因此,未来物业管理人才不只是具备通用能力就可胜任,而是在细分物业管理业态的条件下,根据不同岗位能力胜任模型来匹配具备专业能力的物业管理人才。

二、关于物业管理职业培训转型升级的思考

随着物业管理业态的多元化,物业管理商业模式的转变以及IT技术的广泛应用,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已初露端倪。与此相适应的,物业管理职业培训模式也必将面临转型升级的要求。为此,我们从不角度提出了六个转变模式。

1.传统培训模式向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传统培训模式以老师在台上讲授,学员在台下听记的方式进行,培训机构不太考虑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企业对学员的培训效果也没有太多要求,甚至个别企业和学员仅仅是为了获取证书而参加培训。然而在现代企业运营模式下,人才的专业能力,培训能否带来行为改变、理念提升和绩效优化是企业更加关注的要素,因此,未来的培训不是为取得证书而培训,而是要着力培育企业关注且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学院为深圳市福永街道社区实施“定制式社区物业管理人才培育”,培训共由八个单元组成,包括人才选拔、物业管理基础理论培训、社区物业管理专题研讨、公文写作与培训技巧、物业管理项目“沙盘推演”、物业管理项目跟岗实习、在岗远程督导及综合考核等,目的是为社区培育未来的物业管理总经理,为实现社区物业管理自治及社区物业管理经营运作常态化的“造血功能”提供人才支撑和理念提升。培训效果已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认可,相信定制式培训产品将会有更大的市场前景。

2.单纯面授培训向线上线下结合转变

行业发展初期,从业者大部分对物业管理专业知识掌握不多,很需要通过面对面的讲解来获得专业知识。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企业规模扩大和跨区域经营等因素的影响,面授已不再是获得专业知识的唯一途径,同时,面授也存在诸如培训组织难,培训成本高等弊端。为此,网络线上培训顺应而生,网络培训有效的解决了空间和时间的矛盾,而且培训成本低,学员可以随意自学,重复学习。近几年,许多学员就通过网络培训的形式考取物业管理师资格。网络在线培训对一些基础理论和常规性问题的知识学习很有效。但是,对于实操性较强、观念更新类以及高端研讨类培训仍然需要面授的方式才能完成。因此,物业管理职业培训由单一的面授转向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应对这一趋势,学院砺工坊网络学院应运而生,并已经开展相关线上的培训服务。

3.理论培训向技能训练转变

早期由于物业管理行业刚刚起步,从业人员对物业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了解不深,培训主要以物业管理基础理论为主,侧重对物业管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讲解。随着行业的发展,基础理论已全面普及,企业更关注从业者技能的提升,有关设备设施管理、客户沟通和投诉处理技巧以及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显得尤其重要。而这种能力单靠理论培训是无法解决的,因此,对从业者专业能力的训练成为培训机构重点研讨的方向。我们正在全国推广的项目经理沙盘推演培训模式就是专注于训练和培养项目经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受企业学员认可。据学员成长跟踪情况显示,前几年接受项目经理培训的学员已有很大一部分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

4.通用性岗位培训向专业化培训转变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早期在全国推行的持证上岗制度包括管理员、部门经理、企业经理三个层次,分别对应刚刚进入物业管理行业的从业者和企业高层管理者。然而,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领域的技术升级,通用性岗位培训已远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专业技术的要求。传统的住宅物业管理只有最基本的供配电系统和给排水系统等简单的设备,而城市综合体的管理则涉及大量的智能化高科技设备的应用。因此,未来培训必将根据不同业态、不同专业岗位进行不同的专业能力训练,以满足企业真正的用人需求。

5.培训市场从中低端逐步向中高端转变

物业管理培训历经二十几年的发展已有了质的提升,但目前仍存在培训对象以中低端岗位为主,很少有针对企业总监以上的高端培训产品,特别是有关企业经营管理、宏观决策以及资产管理等问题的研究较少。相比较物业管理的上游产业——房地产行业,房地产总裁班、高级研修班、MBA、EMBA等高端培训产品则百花齐放、层次分明、门类齐全。但就物业管理企业而言,仍然有一大批高层管理者有需要开阔视野、提升能力的需求,像绿城物业集团、长城物业集团分公司总经理以上等一批大型企业的高管,都被送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等学府进修。因此,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到今天,同样需要以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及多元化的培训产品,来满足各层级从业人员的需求,不久的将来物业管理高级研修班、高端论坛等新型培训必将成为高端物业管理培训的主打产品。我们也正在积极研发企业“沙盘模拟培训”等产品,重点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层面临的实际问题。

第4篇:城市精细化管理培训范文

关键字:酒店式服务;物业管理

一、酒店式物业管理概述

(一)传统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顾名思义是指业主对区分所有建筑物共有部分以及建筑区划内共有建筑物、场地、设施的共同管理或者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其他管理人对业主共 有的建筑物、设施、设备、场地进行管理的活动。

(二)酒店式物业管理

所谓酒店式物业管理,应该是把酒店管理的模式和服务意识融入物业管理,同时结合物业管理的特点,在高档的物业内实施的一种优质的管理和服务形式。其目的是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的专业服务,将管理服务模式从无差异性的大众化服务上升到个性化服务的新境界,展现客户尊贵特征,真正体现“全心全意全为您”的服务精神,体验个性与尊贵。

二、酒店式物业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物业管理的认识和需求也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酒店式的星级服务,渴望全方位的人性化贴心服务,因此,“酒店式物业管理”的概念应运而生。大多数物业管理公司在作物业管理管理方案时也都会打出采用“酒店式管理模式”或“管家服务”的王牌,然而,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偏差,关键还是人们对酒店式管理模式的认识和操作还存在许多误区。

(一)服务形式化

酒店式物管首先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服务礼仪。有的物业公司以为设置一个客户服务中心、在一楼大堂设立服务台,挑选几个前台小姐着统一制服并实行站立式服务;或者在单元大厅安置几个门童,帮助业主搬运物件等,就算是在搞酒店式物业管理,其实这种理解是肤浅的和片面的。酒店式物业管理关键不是在于它的“型”而是在于它的“涵”。

(二)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

虽然现在不少物业企业在积极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一些其他的标准性文件,但这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流程往往是束之高阁,流于形式,较少用于实践,更缺乏在实践中的持续改进。在这种情况下,项目不断增加,新员工大量涌入,但管理服务的水平,却由于对新员工培训的不及时、不到位而有所下降。这样一来,管理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企业的口碑和品牌却不能得到相应的提升。

(三)服务不够全面化、个性化

物业管理包括常规服务、专项服务和委托特约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常规是对业主提供的基本服务,主要包括:房屋建筑主体的管理、房屋设备、设施的管理、环境卫生的管理、绿化管理、保安管理、公众代办性质的服务等。专项服务是物业公司为满足一部分业主的需要而提供或协助提供的各项服务工作,如在物业小区内建立商业网点、金融服务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等。委托特约服务是为满足业主的个别需求受其委托而提供的服务,如小区内老年病人的护理、接送子女上学、照顾残疾人的上下楼梯、为业主代购生活物品等。目前物业管理以常规服务为主,服务不够全面化、个性化。

三、物业酒店式管理建议

(一)酒店式标准化

酒店式物业服务要有较高的服务标准和严格的服务程序,服务人员通过语言、动作、姿态表情,仪容仪表,行为举止及表达对业主的尊重、欢迎、关注、友好等,让业主感到满意。从员工的着装、举止、用语等到每项工作的程序和要求,都要形成非常具体、明确、科学的规范。并且,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而且从服务理念、行为准则、操作程序等方面对员工进行岗前、岗中培训,真正使其把酒店服务理念和标准成为工作习惯。

(二)物业服务量身定做

在业主正式入住万科小区前,创造与客户见面的机会,主动收集业主信息,了解客户需求,从而尽量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服务需求。通过定期回访、业主恳谈会等多种沟通形式,关注客户的居家体验和疑难问题,倾听客户的声音。24小时客服热线、家居对讲、公司投诉专线、业主意见信箱、网络投诉论坛等,确保客户可根据自身习惯畅顺表达意见及建议,获得及时的服务。根据不同项目硬件匹配及客户群体的差异,精心设计最贴合客户需求的服务模式,对服务模式的设计更趋针对性,“个性化”服务模式、“金钥匙”服务模式等应运而生,充分满足了细分客户后,物业服务量身订制的需求。

(三)物业行业的金钥匙――物业管家

和酒店管理中的“金钥匙”相对应的,物业管理企业应该设置“物业管家”岗位。物业管家提供全天候、全方位、一对一的“私人贴心管家”服务。该模式以客户为中心,由管家全方位接待客户,实现客户与管家间便捷的“一对一“交办,管家全面调度服务资源为客户提供尊享服务。围绕客户在入伙前、入伙、装修、乔迁、长居等不同的关键节点,制定入伙前接待、入伙接待、乔迁助手、居家助手、贴心陪伴、委托、房屋托管、安全管理等服务,小至一般基本的家居常识、日常环境保洁,大至个性PARTY协理、全屋安全管理设计,都能将物业管家的服务角色和职能将始终展开,让客户感受“由始至终的贴心陪伴”。将物业管家,打造成客户一有事情就能想到、有了需求就能解决、亲和可信赖、具有权威性的高端管家形象。

(四)酒店级别的安全管理

保障居住安全是业主对物业服务的基本功能需求,是服务满足感产生的起点。应该将风险点的提前识别及预防放在最重要的地位,通过全面、系统识别危险源,将小区的“物防―技防―人防”手段科学结合,为业主的居家生活编织一张无形但可靠的安全防范网络。建设独具特色的安全管理培训体系,通过各类预案的高仿演练,培养出一支技能娴熟、责任心强的安全管理团队。在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公司对各项目的监控能力,辅以健全的应急处理制度,确保项目安全管理的统一监督和综合调度能力,意外发生时,可第一时间将资源投入最需要的地方。

四、总结

在物业管理中引入酒店模式,服务将是关键,而结合现代酒店业个性化的服务趋势,了解本物业及业主特点,如何提供具有特色的服务又是关键之关键。对于以公共区域服务为特点的物业管理,如何开展个性化的服务是个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黄晓菲.酒店式物业管理对现代物业管理的促进与作用[J].价值工程 2013(12)

[2]阮熙昌.物业管理可以借鉴酒店服务的成熟经验[J].现代物业. 2007(02)

[3]张锦歌.将酒店式服务导入物业管理的可行性分析[J].城市开发 2009(03)

第5篇:城市精细化管理培训范文

****年汽车销售员工作总结:简要总结如下:

我是****年**月**日来到贵公司工作的。作为一名新员工,我是没有汽车销售经验的,仅凭对销售工作的热情和喜爱,而缺乏对本行业销售经验和专业知识,为了迅速融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到公司之后,一切从零开始,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摸索市场,遇到销售和专业方面的难点和问题,我会及时请教部门经理和其他有经验的同事,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此,我非常感谢部门经理和同事对我的帮助!

通过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收取同行业之间的信息和积累市场经验,现在我对市场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逐渐的可以清晰。流利的应对客户所提到的各种问题,对市场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在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和积累经验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业务水平都比以前有了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一、现存的缺点

对于市场的了解还是不够深入,对专业知识掌握的还是不够充分,对一些大的问题不能快速拿出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与客户的沟通过程中,缺乏经验。

二、市场分析

我所负责的区域为宁夏。西藏。青海。广西周边,在销售过程中,牵涉问题最多的就是价格,客户对价格非常敏感,怎样在第一时间获悉价格还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去学习和掌握。广西区域现在主要从广东要车,价格和天津港差不多,而且发车和接车时间要远比从天津短的多,所以客户就不回从天津直接拿车,还有最有利的是车到付款.广西的汽车的总经销商大多在南宁,一些周边的小城市都从南宁直接定单.现在广西政府招标要求250000以下,排气量在2。5以下,这样对于进口车来说无疑是个噩梦。

宁夏的经销商多港口的价格市场比较了解,几乎都是在银川要车,银川主要从天津,兰州要车,而且从兰州直接就能发银川。

国产车这方面主要是a4,a6。几乎是从天津港要车,但是价格没有绝对的优势。青海和西藏一般直接从天津自提,往往有时咱的价格是有优势的,但是天津去西藏的运费就要8000元,也就没什么优势了。

从****年**月**日到****年**月**日我的总销量是3台,越野车一台,轿车一台,跑车一台,总利润11500元,净利润10016元,平均每台车利润是3339元。新年到了我也给自己定了新的计划,****年的年销量达到80台,利润达到160000,开发新客户10家。我会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的。我有信心!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摆在销售人员面前的是-平稳与磨砺并存,希望与机遇并存,成功与失败并存的局面,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汽车销售员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二:一、健全销售管理基础

工作重点:

1、认真研究好公司下发商务政策,做好订货、进销存管理。

2、密切跟进厂方及公司市场推广。

3、通过实施品牌营销方案快速打开市场;

4、通过销售管理系列培训计划提升团队业务技能。

5、健全部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部门运营平台。

工作思路:

1、展厅现场5S管理。

A、展厅布置温馨化----以顾客为中心营造温馨舒适的销售环境。

B、销售工具表格化----统一印制合同、销售文件和DMS系统使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C、销售看板实时化----动态实时管理销售团队目标达成和进度,激励销售人员开展销售竞赛。

2、展厅人员标准化管理

A、仪容仪表职业化----着装规范、微笑服务;

B、接待服务标准化----电话接待流程、来店接待流程、表卡登记流程、表卡管理流程、交车流程。

C、检查工作常态化----对展厅人员的仪容仪表、接待流程等标准化检查做到每日检查,每周抽查,长期坚持不懈才能督促人员的自觉意识,形成习惯。

3、销售人员管理

A、例会总结制度化----晨夕会、周会、月销售总结分析会、活动总结会。

B、培训考核细致化----车型介绍个个过、业务知识培训考试、谈判技巧培训、竞争对手知识考核、销售话术演练等。

C、业务办理规范化----报价签约流程、订单及变更流程、价格优惠申请流程、车辆交付流程、保险贷款上牌流程等标准化。

4、业务管理重点

A、数据分析科学化----来店(电)量、试驾率、展厅成交率、户外展示成交比、销售顾问个体生产力等。

B、销售模式差异化----从顾客感受出发创新服务模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细。

C、销售任务指标化----从年度计划细分至季度、月度、每周指标,在部门内从上至下对任务指标要时刻关注准确掌握。

D、销售队伍竞赛化----通过不定期分组销售竞赛、促销、看板管理、以老带新、月度考核、末位淘汰,使销售队伍竞赛常态化。

E、销售培训系统化----从业务流程培训到销售技巧培训、从现场管理培训到活动组织培训、从岗位资格培训到能力提升培训等贯穿全员。

F、活动组织严谨化----严谨细致的制定店头(户外)活动计划,充分与各部门沟通落实协调分工,制定应急方案,确保顾客邀约数量达标、现场气氛活跃、促销资料发放有序、危机事件得到妥善处理。

二、培养打造优秀销售管理团队

工作重点:

1、总结前期管理不足,分析提出改进方案,不断提升管理能力;

2、以市场为中心,不断探索销售创新与服务差异化;

3、时刻关注公司总体运营KPI指标并持续改进;

4、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流程,推行销售部全员绩效考核体系;

5、建设高素质、高专业化销售团队。

工作思路:

1、关注KPI运营指标,降低部门运营成本。

2、精细化进销存管理,根据月度销售量及滞销量,结合库存车型数量和在途订购车辆及日期,在充分研究内外部环境后,做好月度订货分析计划,提高资金周转率。

3、销售创新,协同市场部、售后服务部等部门积极开拓客户、二级网点,积极推广品牌活动,紧密关注社会热点和行业发展,结合车型特点策划销售方案,适时开展二手车置换业务,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精品销售业务等。

4、做好客户资源管理,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定期举办客户维系活动,研究分析客户投诉并处理,客户问卷,客户转介绍等。

5、业务技能持续提升计划,推行维系微笑服务之星,推行工作高效率之星,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岗位比武,形成员工内部热爱本职、钻研业务、自我学习的良好氛围。

6、不断优化改进业务流程,创造管理效益,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制定清晰严谨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

7、完善奖励机制和考核,奖勤罚懒,表彰先进,提倡团队协作精神。

8、团队长期建设,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对员工职业生涯进行引导和规划,设置高难度工作计划鼓励员工挑战高峰,关心员工生活注重思想交流。

汽车销售员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三:转眼即逝,20xx年还有不到xxxxx的时间,就挥手离去了,迎来了20xx年的钟声,对我今年的工作做个总结。

回首,看看今年的一年,我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居然今年的营业额没有完成,还差70多万,心里真是不好受,对自己做个检讨,对今年的所有事情,做个归纳。

一、我认为今年业绩没有完成的原因是以下三点:

1.市场力度不够强,以至于现在唐山大企业中好多客户都还没接触过,没有合同产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个人做事风格不够勤奋.不能做到坚持到最后,特别是最近今年四至八月份,拜访量特别不理想!

3. 在工作和生活中,与人沟通时,说话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二、工作计划:

工作中自己时刻明白只存在上下级关系,无论是份内、份外工作都一视同仁,对领导安排的工作丝毫不能马虎、怠慢,在接受任务时,一方面积极了解领导意图及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力争在要求的期限内提前完成,另一方面要积极考虑并补充完善。

业绩代表过去,并不是代表过去就没事了。要以过去的不足和问题来鞭策自己,让自己在新的时间里有更好的突破!为了明年的工作能上升一个层次,给自己制定计划如下:

三、个大部分:

1. 对于老客户,和固定客户,要经常保持联系,在有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送一些小礼物或宴请客户,好稳定与客户关系。

2. 在拥有老客户的同时还要不断从各种媒体获得更多客户信息。

3. 要有好业绩就得加强业务学习,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采取多样化形式,把学业务与交流技能向结合。

九小类:

1. 每月要增加5个以上的新客户,还要有到3个潜在客户。

2.一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看看有哪些工作上的失误,及时改正下次不要再犯。

3. 见客户之前要多了解客户的状态和需求,再做好准备工作才有可能不会丢失这个客户。

4. 对客户不能有隐瞒和欺骗,这样不会有忠诚的客户。在有些问题上你和客户是一致的。

5. 要不断加强业务方面的学习,多看书,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与同行们交流,向他们学习更好的方式方法。

6. 对所有客户的工作态度都要一样,但不能太低三下四。给客户一好印象,为公司树立更好的形象。

7. 客户遇到问题,不能置之不理一定要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要先做人再做生意,让客户相信我们的工作实力,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

8. 自信是非常重要的,要自己给自己树立自信心,要经常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我是独一无二的!”。拥有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

9. 和公司其他员工要有良好的沟通,有团队意识,多交流,多探讨,才能不断增长业务技能。

四、明年的个人目标:

第6篇:城市精细化管理培训范文

与此同时,小区里新铺的草坪已经冒出了嫩嫩的新芽,坏了很长时间的健身器材也已修葺一新,女儿又可以在上面欢快地玩耍。她说,这正是她梦寐以求的温馨家园。

而此前,她一直在为要不要搬出这个小区纠结不已。

这一来之不易的转变,与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对农居公寓物业管理工作的持续监督密不可分。

农居公寓成了“脏、乱、差”的代表

随着杭州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西湖区农民告别了独门独户的农家小院,搬进了由政府统一建造的农居公寓。

截至2010年底,西湖区已有69个村实施了撤村建居。农居公寓项目已开工523万平方米,交付286万平方米,回迁安置小区18个,安置农户8000多户。

虽然,“新居民”的身份和居住环境发生了改变,但他们却一时很难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再加上这些小区的物业管理体制、政策缺失,农居公寓小区出现了很多与周边居住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底层车库被改成了鸡窝、狗舍,景观绿地除了放养家禽外,还被开垦成了菜地;物管费、停车费收不上,小区内车辆乱停放,严重阻碍了居民、急救车辆的通行;还有些业主为追求高收益,违规进行破坏性装修,在楼面打孔加装卫生间,把阳台改装成房间,120平方米的公寓被分隔成10多个房间出租等等。一时间,农居公寓小区不仅成了“脏、乱、差”的代表,还成了全区治安情况最复杂的场所之一,有人戏称其为新时代的“贫民窟”。

这一现状不仅严重影响了小区内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使这些小区住宅的市值大幅缩水。甚至,就算价格便宜,很多人还是对其敬而远之。一直在找房子的小董,曾被地处三墩望月公寓的一套房子打动,价格低,房子也不错。可当他得知该小区为农居公寓后,最终还是放弃了这套房子。

他说,对于买房者来说,农居公寓很有吸引力。首先是多数农居公寓的地段不错;其次是价格便宜,相比同地段其他小区,单价要便宜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再次是农居公寓的“硬件”质量并不比普通商品房逊色,有不少农居公寓还出自品牌房产公司之手。

而他最终没下单的原因,还是农居公寓的“软件”。他说,跟其他小区相比,物业管理是这些农居小区最头疼的问题。由于很多农转居小区由原先好几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物业管理方面磕磕碰碰的事情不少,而且毁绿种菜、乱搭乱建等情况常见。

为此,在每年的杭州市、西湖区人代会上,西湖区的市、区人大代表不断就此提出议案、建议和意见。其中,西湖区十三届人大期间,每次人代会都会收到相关议案建议10多件。

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的强烈呼声,引起了西湖区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决定把农居公寓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列入监督重点,推动全区打响一场全面提升农居公寓小区物管水平的攻坚战。

从无到有,人大倾力推进

2007年,是西湖区新一届人大履职的开局之年,也是西湖区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打造生活品质之区的重要之年。

当年10月,西湖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对该区的益乐农居、嘉禾公寓、同仁家园、秀月家园等农居公寓小区进行了视察。

在益乐农居,视察组成员看到,一条并不宽敞的社区道路上,挤满了各类小吃摊、修车铺,地上污水横流,空气中充斥着各种异味,偶有车辆驶过,行人根本无处躲闪。

在一户贴着房屋出租广告的居民家门口,代表和一位正在招揽租客的中年妇女拉起了家常。她说,虽然现在不像以前在农村时那样有院子、有菜地,房子也没以前宽敞,但现在租房客很多,仅出租房屋的收入就远远超过以前全年的收入,所以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说起社区物业管理,她认为房子是自己的,住自己的房子还要交钱让人家管理,她接受不了。

随后,视察组又来到另一个小区。该小区许多公共绿化带的草坪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青菜、葱蒜等各种蔬菜。在景观水池周围,还有几名妇女在洗衣服。她们告诉视察组成员,多年来已经习惯了在河里洗衣服,用洗衣机洗既费水,又洗不干净。谈及物业管理费,她们说现在的房子是政府拆了她们的老房子后“赔”给她们的,如果物管需要出钱,也应该由政府出。

与此同时,社区干部也向视察组抱怨,大部分住户的物业管理意识淡薄,根本没有“花钱买服务”的观念,物业费收缴率不足10%。

而在当地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视察组发现涉及农居公寓管理的部门有村镇建设办公室、民政办公室和经济管理办公室,可问及农居公寓的物业管理究竟由哪个部门负责、由谁主管时,没人能答得上来。

2007年11月22日,西湖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区政府有关农居公寓建设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就此提出意见、建议。

“农居公寓的物业管理要跟上去,谁来管、怎么管,要落实具体措施。”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杨培生如是说。

“在建设农居公寓时,要参照城市商品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对小区绿化、停车等设施做到超前规划。”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惠明建议。

…………

结合前期调研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就农居公寓物业管理提出了“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保障必需的管理经费;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管理,确保保洁保序全覆盖;进一步强化农居公寓建成后的后续管理,努力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的审议意见。

对此,区政府高度重视,明确区建管中心和相关镇街为农居公寓物业管理责任单位。同时,要求区财政部门、相关镇街和村社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筹措农居公寓开展物业管理的前期所需经费。

持续监督,推动政府不懈努力

2009年8月17日,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再次组织部分代表对该区最大的两个农居公寓小区――西溪花园和蒋村花园进行专题视察。

在蒋村花园的入口处,保安对进出小区的外来人员逐一登记,对进入小区的外来车辆发放临时停车卡。身着统一制服的保洁员正在打扫小区道路,公共厕所的定时清洗情况都有规范的台账登记。在该小区的物业管理办公室,一位居民正在反映空调噪音扰民问题,物管工作人员答复立即组织相关住户进行协调。

代表们发现,经过1年多的努力,该区农居公寓的物业管理覆盖率已明显提高,当年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状况已不复存在,治安状况也好了不少。不过,代表们也发现了区政府对农居公寓物业管理经费投入尚显不足,物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仍有待提高等问题。

收到代表们提出的视察意见后,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对于原村社整体安置,且股份经济合作社实力较雄厚的农居公寓小区,积极推进村经济股份合作社自管模式。小区的保安、保洁、绿化、管理人员基本都从本小区的原村社人员中招募,物业管理费由村经济合作社承担。这样的物管模式既增加了原村社人员的就业机会,又节约了管理成本。

对于由不同社区居民组成、房屋出租率较高的小区,成立由政府统一管理的物业管理公司,按小区项目下设不同管理处进行管理,所需费用由股份合作社和居民共同承担。这样的模式比较符合这些农居公寓小区当前实际,也为将来与市场化管理接轨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0年11月25日,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再次听取审议了该区《关于我区物业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除了对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外,又提出了加快出台相关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把农居公寓小区纳入规范有序的管理轨道,进一步加强日常检查、考核和投诉处理的工作力度等意见。

一个月后,西湖区政府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在2011年底前,全区所有农居公寓小区基本建立“自治管理+专业协助”的物管模式。

2011年初,在西湖区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加强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房小区物业管理,提升农转非居民生活品质”还被列入区政府2011年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

品质物管,让“新居民”住有宜居

2011年3月20日,西湖区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来到灵隐街道黄龙世纪苑农居公寓小区,就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

调研组发现,该小区内鲜花盛开、绿草如茵,道路干净整洁、秩序井然,健身点老人小孩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小区环境甚至能与周边高档住宅小区媲美,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又脏又乱的农居公寓小区。

该小区物管公司的李经理向调研组介绍说,现在区政府、街道办事处都非常重视农居公寓的物业管理,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和补助措施,小区住户也很支持配合,物业费的收缴率已经达到100%。目前,针对居民反映较多的房屋出租问题,他们计划出台统一的登记管理措施,以加强对租客的管理与服务,解决房屋出租户的后顾之忧;针对居家养老的业主、活动不便的残疾人,考虑到他们的特殊需要,物管公司也正计划和社区联手,增加适合他们需求的一些服务项目。此外,物管公司和业主委员会还正酝酿制订小区业主公约,以进一步加强业主自治。

据了解,该小区的物管公司已通过杭州市考评组的验收,成为杭州市唯一一个农居公寓物业管理市优项目。

与此同时,西湖区还在全市率先实施《“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小区物业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全面启动了13个农居公寓小区的物业管理改善工程,涉及面积约168万平方米、住户5900余户。此外,全区还统一组织了50余名农居公寓小区管理骨干人员开展物业管理培训。

第7篇:城市精细化管理培训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中,加工贸易作为我国融入世界经济最直接的路径之一,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整体对外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例。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道路“转轨”,加工贸易面临严重挑战。外部环境,受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外资进入放缓,近几年来加工贸易发展速度明显降低。

东莞苏州两地调研

加工贸易在中国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我们亟需作出准确判断,才好进一步判断,加工贸易在中国是一种渐渐消亡的贸易形式,还是会长期存在?升级版的中国经济中,加工贸易是否仍有一席之地?

上海海关学院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石良平教授带领研究团队,选取广东东莞和江苏苏州两个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后,初步判断,加工贸易将伴随着中国很长时间。从部分企业的趋势看,实现转型升级还是乐观的。

苏州和东莞是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最为典型的两个城市,也是这两个城市在全国率先开辟了一条依靠发展加工贸易推进工业化进程和社会转型的发展新路。

东莞是全国第一家加工贸易企业的诞生地。在之后30多年中,东莞的代工企业相当典型,多数仍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不多,品牌优势也不明显,无法从研发和营销中获得更大利润,只能依靠压低价格与竞争对手抢订单,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是中国代工企业的普遍现象。

苏州又是另外一种类型的代表。大型跨国公司投资占主导,虽然很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但这些合资与独资企业并没有如设想的那样发挥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

苏州转型基础优于东莞

调研结果,苏州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比较乐观,东莞则不尽如人意。无论是地区总产值还是产业结构,苏州都明显优于东莞。

加工贸易是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业务,按照所承接的业务特点不同,常见的加工贸易方式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装配业务和协作生产。进料加工是用外汇购入国外的原材料、辅料,利用本国的技术、设备和劳力,加工成成品后,销往国外市场。这类业务中,经营的企业以买主的身份与国外签订购买原材料的合同,又以卖主的身份签订成品的出口合同。来料加工通常是指加工一方由国外另一方提供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按照双方商定的质量、规格、款式加工为成品,交给对方,自己收取加工费。

加工贸易发展路径上,苏州和东莞呈现出鲜明的偏向,苏州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进料加工的贸易模式,东莞则在“三来一补”的基础上侧重于来料加工。

苏州加工贸易的主体是规模较大的外商独资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为主。2000年以后,苏州抓住了世界电子和通讯制造业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转移的机会,以吸收我国台湾地区的电子计算机代工企业为主,通过苏州工业园区和昆山出口加工区的平台,形成了以自动数据设备及其零部件等为主的加工贸易制造基地。

上海、江苏的无锡等苏南地区、广东的深圳和广州、天津、山东的青岛和烟台等地区,与苏州模式相近,其实这种加工贸易模式在我国目前占着主导地位。

中国加入WTO,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重工业和IT产业的发展为苏州加工贸易的转型和升级注入了“重”和“高新技术”等关键要素,为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保税物流的良性循环。苏州对外贸易的自营规模也不断扩大,品种不断增多,出口市场实现多元化。

相比之下,东莞经济增长缓慢,其传统制造产业,如纺织、服装、鞋子、玩具等加工贸易业务持续下降。作为国内重要的进出口城市,东莞不仅低端加工贸易产业持续发展能力较弱,而且由于保税物流发展的滞后导致每年约800万箱货柜从香港、深圳和广州进出口,加大了物流成本。总的来说,东莞相对低端的加工贸易结构导致了转型升级任务比较艰巨,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目前,东莞的来料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东莞市每个镇的来料加工贸易企业在4000家以上。不仅份额大,调研发现,东莞有广东特有的来料加工模式:跨国公司在香港设立贸易公司或者委托香港的贸易商同东莞进行加工贸易往来,香港出现的这种新型公司,是设计商,也是供应商,与东莞的制造工厂形成了东莞“前店后厂”的特有商业关系。许多“来料加工厂”不具有法人地位。

转型升级两种路径

石良平认为,发展模式上存在的差异,使得两地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过程中也会不尽相同。

随着跨国公司的总部陆续在上海、苏州落户,其核心技术有望内迁,对于通过像苏州这种以进料加工为主的贸易模式对本土产业结构的提升也有望实现。在发展外向型产业的过程中,苏州迅速改变了本地的产业结构,形成了以IT技术为代表的较大规模的技术产业群。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成为苏州的支柱产业,可以说外商投资的出口加工业对苏州本地的产业结构升级起了关键作用。

金融危机以后,外资出口把更多的重心转移到中国来,研发机构也向本地转移。目前已有多家著名跨国公司在苏州设立了面向国内市场进行开发的研发中心和研发机构,约占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机构数的45%。如此一来,更是不得不在本地培养人才。有75%以上的外资企业提供了所需要的大部分的雇员技术培训,99%以上的普通雇员和中低层技术人员来自于当地或国内其他地区。大部分外资企业提供了所需要的大部分的雇员管理培训,而95%左右中低层管理人员来自于当地或国内其他地区。技术和管理的溢出效应是比较明显的。

而东莞需要走的是转型与升级并重的道路。第一步就是要先转变企业形态,原来大量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变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从而获得料件采购的自,变来料加工为进料加工。

在“十一五”期间,东莞市政府已实施“科技东莞”工程,五年间投入了50亿元帮助中小加工贸易企业进行自主创新,鼓励企业提升自动化程度、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实施清洁生产、生产流程再造、提升内部管理,提供辅导服务。“十二五”期间东莞政府计划再投入100亿元,继续实施科技东莞工程。鼓励贴牌生产企业延长加工链条,逐步过渡到自创品牌。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利用虎门港加快发展国际物流和配送业务,特别是保税物流。同时强化加工贸易产业退出机制,加大对“四纯两小”(纯电镀、纯漂染、纯洗水、纯印花和小规模造纸、小规模制革)加工贸易企业的淘汰力度。鼓励加工贸易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半导体照明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和电动汽车产业等,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向服务外包、创意产业等新型业态延伸。

第8篇:城市精细化管理培训范文

究竟这个一直小众低调的品牌,有什么样的吸引力,能够聚集众多重量级的忠实“粉丝”?

最近两年无疑是国内服装行业漫长的寒潮期,关店、打折、清库存持续上演,许多服装企业遭遇现金流紧张、利润下滑、经销商矛盾日益突出等困境,连曾经喧嚣一时的互联网大众服装品牌也开始遭遇困境。但并不是所有品牌都已经开始勒紧了裤腰带准备过苦日子,比如国内原创设计师品牌“例外”(EXCEPTION)。

这个在业界颇有影响力,但直到最近两年才为人所知的国内高端服装品牌,自一开始就显得非常另类:它定位小众女性,而且自创立以来几乎不做广告宣传,也没有品牌形象代言人。

但就是这样一个低调的“异端”,当被大众所了解的时候,已经成为了许多文艺界明星频繁谈论的品牌,聚集起了一大批高忠诚度的固定客户。

“例外”如何制胜?品牌联合创始人、广州“例外”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继鸿接受我们采访时说:“‘例外’的成功在于与众不同,它是一个偏哲学的品牌,不是时尚、潮流、以女为衡量的衣服,也不只是视觉的感受,而是内心的感受。”

除了在品牌理念上刻意与激进浮躁的大众流行符号做区分,在具体的企业运作上,做过设计师也做过市场营销的毛继鸿选择了一条“逆传统和主流而动”的慢热式成长路线,他说企业的经营者应该思考如何回到“企业最初的原点”,并称“例外”今年的主题就是通过“回到原点”,建立这个小众品牌的核心壁垒――“回到做服装、做品牌最不容易被别人拿走的那个东西。”

开凿小众品牌的“护城河”

一间长长的木屋,里面是长长的走道,两边是用木板做成的墙。当记者走进“例外”专卖店这个巨大的空间时,看到的是另类的树木和泥土图片,店里的木板、麻布以及的灯泡等这些最简朴的材料,让人感觉不像是走进了一家服装店。

毛继鸿说,区隔于传统店面风格的装饰,也是“例外”向顾客传达理念的重要方式。他说,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本质上和真正做用户的线下企业一样,核心竞争力都来自于抓住用户的“痛点”。

在他看来,近几年哀鸿遍野的服装市场其实一直存在一个潜在的高毛利洼地,那就是高端女性服装市场。根据他的分析,这个市场的客户心思敏感,在生活惯于用各种符号来伪装自己的,而这个群体也愿意为一件符合自己内心感受的、附着情感诉求元素的高价产品埋单――“我在社会里,我跟事物、环境,以及周边人的这种关系,就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念。”

国际知名建筑师张永和曾这么评价“例外”:“在没有‘例外’之前,中国的女性是为别人穿衣服;有了‘例外’之后,中国的女性是为自己穿衣服。”

而在产品定位上,毛继鸿说“例外”从诞生开始就是决定了要创造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出来:大多数服装品牌把80%~90%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简单直接的视觉效果上,而“例外”更加注重需要慢下来细心感受的触觉体验,把60%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产品触觉上。

而支撑这种理念的,是“例外”自一开始就注重的反速朽和反快餐设计。

1996年创立“例外”服饰时,毛继鸿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发现,那时的中国服装市场尽管品牌繁多,但属于国内原创的设计品牌不多,大多是“舶来品”,且原创设计品牌定位低,高端品牌极少。毛继鸿认定这是一片潜在的小众蓝海。

在找准了产品和市场定位后,“例外”开始尝试在服装用料上开凿自己品牌的“护城河”:也就是他们一直独家研发的布料。自2005年开始,毛继鸿就在“例外”创立了五个实验室:针梭织工作室、毛织工作室、配件工作室、染整实验室、品质实验室。这五个实验室是毛继鸿效仿贝尔实验室建立的,在毛继鸿看来,这种沉下心来,在布料上慢工出细活的考究,体现了自己品牌的价值主张。

通过这五个实验室,“例外”进行了包括布料、设计、品牌等前端研发。毛继鸿举例说,他们研发了一款名为针毛的布料,用针将棉绒插到面料中,呈现出一种山水笔画的感觉。此外,目前只在广州方所销售的“例外”男装,也是他们实验室旗下的研发产品。

2012年,毛继鸿又创立了一个“YMOYNOT”品牌。对于创立这个品牌的原因,毛表示:“当代的年轻设计师希望有一个更好的平台去表达,这个平台让他们少走一点弯路,特别是让东方的年轻设计师更好地围绕着东方语境去做设计。”

近年来,中国市场也涌现出很多设计师品牌,作为中国现存最久的设计师品牌创立者,毛继鸿认为,服装设计师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关注传统文化,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服装的理解和领悟。如果设计师只会简单粗暴地消化照搬国外的理念,不去关注材料和工艺这些需要花精力和时间沉淀的关键元素,就只能是形式主义的东西,“就像纸糊的躯壳,一捅就破。”

在书店卖衣服

当下各个行业都处于依靠简单快捷的广告轰炸进行营销的时代。许多服装品牌为了销售而忙碌地寻找代言人、策划冠名活动,“例外”却几乎从不做广告,也没有大张旗鼓的公关宣传,就算拥有一些名人客户资源,“例外”也很少拿出来进行宣传。毛继鸿说,李娜捧着法网奖杯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前拍照时就穿着“例外”,但他们没有拿这个事做针对性的营销策划。

另外,像LV、爱马仕等国际奢侈品牌,自身的Logo都非常明显和抢眼,但作为中国本土的品牌,“例外”服饰的产品上面几乎找不到一眼就能识别的品牌标识。

毛继鸿接说:“‘例外’不做广告,我们的路子是通过店铺和一些‘别人不能想象的活动’深入受众的内心。”

但这并不意味着“例外”没有营销,而是在营销渠道方面剑走偏锋。

比如“例外”服饰的“双面例外”店,就在国内首创服装与图书相结合的零售模式。按照毛继鸿的想法,“双面例外”代表的既是服装的例外,也是阅读的例外,是“例外×例外”的双倍加乘效果。

事实上,毛继鸿在确认了“例外”的风格后,就一直在文化营销上面下功夫。

“例外”12周岁生日当天,“北京SOGO生态店”开业,在毛继鸿看来,这家店是“双面例外”的升级版。与“例外”普通专卖店不同,“双面例外”在服装的基础上,增加了图书。而这家命名为“状态”的生态店中,除了服装和图书,店面装修全部采用环保和回收材料,还散布着一些家居用品,体现了一种“例外”的生活方式,构造一个与当代生活美学有关的生活空间。

2011年,小众文艺的“方所”开在了太古汇这个广州最高端的商场,与Hermes、LV、Dior等奢侈品比邻而居。作为“例外”渠道模式探索的产物,这家600平方米的书店,集书店、“美学生活”、咖啡、展览空间与服饰时尚等混业经营为一体。精挑细选了大陆、港台的4万种书刊及近万种英文出版物,其中设计、美术、建筑类书籍在国内都难得一见。

方所源于毛继鸿的一次台湾之行。2005年,他第一次走进了台湾的诚品书店,这里颠覆了毛继鸿对书店的印象:书是精挑细选的,读书的环境是优雅舒适的。“原来书店也可以办得与众不同。”慎重思考后,毛继鸿决定办自己的书店。

门店减法与价格加法

作为一个注重文化营销的低调服装品牌,“例外”在渠道方面又是如何运作的?看得出,“例外”一直重视对渠道终端的控制。

“例外”在渠道上采取特许加盟模式,除了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加盟申请人可以直接向“例外”公司申请以外,在其他区域都是交给当地的合作商,由其负责审批和协调开店事宜。

与此同时,“例外”设定了一系列动态指标,根据60家店铺的不同发展情况进行考核,如单店每月销售额、每年销售额、单店每平方米所产生的效益等,在店铺达到一定指标后还会继续制定新的更高指标。通过这一系列的考核和跟踪管理,总部对旗下店铺具有很强的控制力。

另外,在店铺选址、店面设计、店员的管理培训等方面,“例外”也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

比如“例外”的第一家书店与服装店相结合的“双面店”就选择落脚于云南昆明;而首家服饰家居店则选择落户于充满大都市气息的北京国贸店,在这里“例外”引入香港家居品牌“G.O.D”。毛继鸿说:“例外”还在不断朝着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努力,以持续提升终端控制力。

“例外”的内部架构也围绕提升终端控制力组建,它自初创时期便成立了买手部,建立了买手店铺经营模式,提升终端运营的能力。买手部员工来自于生产、销售或市场部门,负责汇集上下游产业链信息用于产品和市场分析,对外直接面对加盟商和终端店,对内各部门的工作运营,都集中在与买手部的协调中,如买手部有决定生产数量多少的权力,可以对服装款式提意见等,如此形成相互协调、信息共享的扁平企业组织构架。

早在2004年底缩减开店数量期间,公司内部也相应收缩了市场部,将重心从追求开店数量和规模效应上移开。与此同时,“例外”成立了加强终端控制力所必需的三个部门:品牌传播部门、培训部门和VIP顾客管理部门。

2008年,毛继鸿就在全面收缩店铺数量的同时,把衣服价格提升了一倍。于是,当年的100家店变成如今的60家,价格区间也从500~800元调整到1000~1500元,全面走高端路线。

“如果那个时候不做提升,我们会像垃圾一样被扫掉。”毛继鸿说。

第9篇:城市精细化管理培训范文

医院成立于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年代,其发展烙印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时代作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经几代人的浇灌,如今的北医三院在医教研各方面均已枝繁叶茂、硕果累累:20多个学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拥有国内最强的脊柱外科和中国大陆成立最早、亚洲规模最大的生殖医学中心之一,中国大陆的首例试管婴儿诞生在这里;2014年,医院完成了世界首例3D打印人工枢椎植入手术……

强劲的科研实力、出色的医疗技术托起北医三院作为全国医疗的高地。繁重的诊疗、科研任务下,这家医院设立远大的发展目标“力争上游”,并“鼓足干劲”――合理组织生产力、有效使用人力资源,确保质量、提高效率、控制成本、增加产出,实现“多快好省”。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以建设世界一流附属医院、疑难疾病诊疗中心、医学新技术研发中心和一流医学人才培训中心为目标,以‘医者仁心’为源动力,创新学科建设、精益医院管理,积极响应新医改政策,顺势发展与突破。”这是乔杰总结的医院发展之道。

外部拓展:顺医改大势

乔杰在阐述医院文化时特别强调,“身处北京,环抱于大学,我们更容易理解并善于落实各项政策。”结合最新的医改政策,她深度阐述了当前北医三院在优势医疗资源扩散、医院外部拓展方面的动向。

“运营数据显示,我院门诊量与出院量、手术量的对比强烈,对于一家定位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的医院来说,是严重失调的。”乔杰坦承地介绍,尽管医院以有限资源、精细化的管理确保了总体医疗质量,“各项工作井井有条,让国外的专家都直呼神奇,但我们仍然希望通过医改的工作使得无序就医、重复门诊、医疗资源浪费的情况有所改变,切实改善患者体验”。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2015〕38号),其中关于“构建各类机构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的改革内容更加坚定了医院的相关发展方向。“医院通过预约挂号,调整门诊就诊结构,指导患者常见病、小病去社区而大病到医院,同时连锁了数十家社区医院,以畅通双向转诊,在一定区域内改善就医秩序。”

2013年底,北医三院正式托管临近的海淀医院,主导在区域内构建起三级医疗体系,引导规范起合理的就医秩序,促进资源在各级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

“十三五”期间,优化城市公立医院规划布局,如何使得公立医院在人才、技术、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优质资源进一步扩散,缓解我国医疗资源总体短缺、分布不均的困境,成为重要命题。

基于帮扶传统和新的京津冀一体化政策指引,北医三院自2014年起陆续与承德市妇幼保健院、北京延庆县人民医院构建起紧密合作关系。与北医三院构建定点帮扶关系长达10余年的延庆县人民医院当前已挂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院区”,纳入北医三院的统一管理,实行总院长负责制下一体化管理。双方以服务2022年冬奥会、2019年世园会为目标,共同组建理事会管理模式,达成紧密合作。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区域医疗均质化,2014年4月,北医三院与承德市妇幼保健院签订合作协议,构筑起人才培养、专科指导、管理培训等一整套合作机制。

针对与社会资本合作,2014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出台了“特许经营”等鼓励性措施,当前,已有试水先例。“在确保医院有合理补偿,国有资产能保值和增值的前提下”,乔杰透露,“医院即将与某投资公司启动合作在京郊顺义建设北医三院分院,打造以‘康复、医养及精准医疗’为业务特色的医疗机构。”

内部提升:精益管理工具应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如乔杰所言,诞生于解放后的北医三院更“崇尚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手段解决医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问题”。

“空间受限、诊疗任务繁重,医院长期有对医疗服务效率的不懈追求。”党委书记金昌晓介绍,北医三院自1996年就在内科系统启动了压缩平均住院日的试点工作。不考虑数目庞大的日间手术量,截至今年8月,6.18天的平均住院日,北医三院在同级医院中做到了极致。20年,这是一个持续提升,同时与医院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过程。

“平均住院日这项指标工具的应用中,医院经历了参考标杆选择、调整的过程,经历了医院内、外科系统比对并对下降困难科室如何有效鼓励的过程,也考虑了进步快的科室如何更上层楼,以及如何确保医院作为疑难重症医疗中心定位与之不相冲突等现实问题。”金昌晓告知,最终医院选择了多指标参照系统,囊括一项澳大利亚提出的国际公认指标,以及北京市病组、科室最好的指标。同时,医院于2009年将疾病疑难系数(CMI)全面引入科室考核,确保评估的科学性。

正是出于对成本控制、医疗服务效率这些具有预见性管理目标的追求,使得北医三院在之后的临床路径、疾病诊断相关组(DRG)等一脉相承的管理工具应用方面更为得心应手,并享誉业界:2015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委通报全市二级以上医院DRG评价结果,北医三院位居综合排名榜首。

“将临床路径应用与DRG试点结合起来,是医院这些工作成功的关键。”金昌晓表示,“通过DRG试点,我们发现许多疾病尽管诊断不一样,但是可适用于同一个路径管理。举例来说,跟胆囊有关系的一些诊断,都可以通过一个路径实行管理,如此既可以减少管理成本投入,还有利于费用分析。例如对胆囊切除术的分析发现,手术日前后一两天的医疗费用是最高的,如何控制好术前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成为重点工作。这对于医院整体效益改善十分重要。”

经过2010-2012年的第一阶段临床路径试点,2012-2014年,北医三院推进了相关二期优化项目――“临床路径界面优化”,将路径界面与医嘱、电子病历关联,集诊疗、管理、信息统计于一体,并关联标准化手术名称(ICD-10-PCS),实现了由单纯提示到实质性引导工作的质飞越。

截至2015年8月底,医院实施临床路径467个(原卫生部下发病种207个,自创路径260个),临床路径病例154 192例,入径率85.97%,入组完成率87.11%;院本部完成DRG付费结算病例35 962例,其中25 130例纳入临床路径,入径率69.88%。

实际管理应用中,除信息系统的强力支持外,2012年,北医三院财务处结合DRG试点结算工作,提出全面成本控制建议。这项工作基于对临床医疗操作行为、临床路径进行调查与整理,制定出一套可操作、可推广的病种计算方法,并分别对外科病组、内科病组进行计算与分析,找出诊疗环节的成本控制关键点。相关研究成果《公立医院DRGs-PPS支付标准研究》等已在核心期刊发表。

安全保质 高效医疗

截至2015年8月,北医三院以1700张床位、2900名医护人员,提供着一年400万人次的门诊服务和9万次的住院服务。如何确保在高效运转环境下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在主管医疗的副院长王健全看来,工作量与效率管理、诊疗规范管理、医疗环节监控、绩效考评、学科建设管理、管理工具应用共同构成了医疗质控架构,这六大环节均有相关的考核系统。以“工作量与效率管理”为例,出院及手术人次、术前及术后平均住院日、CMI值、病床使用率、医技量化考核指标等构成完整的考核系统。

他还从安全质量、运营效率两方面解读“手术室管理”环节。“在医院手术室安全运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严格的核查制度确保了手术室运营安全;贯彻临床路径,80%的疾病入组率确保了手术的医疗质量。”在安全、质量有保障的基础上,如何提升效率?王健全进一步解释,为更理想地协调手术室、麻醉科之间的互动,医院在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基础上增加护士与麻醉医生的人力配置,同时设立了有专职管理人员的手术部,“这样就避免了手术室护理和麻醉医生互相独立情况下,某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的困难,使得各系统互相之间配合更好、效率更佳,也在手术室分散、数量相对紧张的基础上提升了使用效率”。

临床多学科整合也是北医三院的医疗特色与亮点。“各家医院都在发展自己的强势专科,但专科挖得越深,往往意味着盲点越多。”医院最高管理层历来重视多学科整合(MDT)的发展与应用,围绕优势学科产科,北医三院通过MDT不仅使重点学科更为精尖,还带动了一般学科的发展。“共同进步,才会没有短板,才会有医疗安全。”王健全表示,通过长期磨合,医院已形成一整套涉及产科、重症监护室、泌尿外科、内科团队的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机制。

一些疑难的肿瘤疾病也是MDT的重点突破。“继肿瘤化疗科、肿瘤放疗科牵头开展多学科合作后,2009年,结肠癌、胃癌开始诊治合作。2012年,直肠癌、肺癌启动诊治合作,之后覆盖到呼吸内科、胸外科、普通外科等临床科室以及放射科、病理科、核医学科、药剂科等辅助科室,形成了较完善的多学科合作诊治流程规范。”

医疗风险管控方面,北医三院创立了高风险手术“提前介入模式”,要求对高风险手术患者,医务处提前介入,采取“科室-患者-医院”三方谈话形式,对治疗目的、风险替代方案、费用等予以充分告知。“这样既有效地保护了医患双方,也大大增强了医患双方尤其是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王健全介绍,“2014年,142例经过‘术前谈话’的高风险、疑难手术未出现医疗纠纷和投诉。”

为保护医生攻坚克难积极性,医院还对高风险手术、新技术等设立了风险基金,医生申请后由医疗管理委员会对风险进行判定,报医院办公会批准。

科研建设 系统推进

2014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颁布的“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综合排行”榜单上,北医三院成绩抢眼:在846家参评医院中,北医三院综合排名第14位;榜单考评的20个学科中,北医三院全部“榜上有名”,居北京地区科研综合实力前三强。

成绩的背后是长期不懈的努力。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刘晓光强调,医院一直将科研当成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在抓,“只有让每位科研人员、临床人员都树立医研结合的意识,以至于形成一种职业素质,医院的学科建设才能长足发展”。

设置覆盖医院、科室、个人三个层级的专项科研绩效考核,科研绩效奖金占个人奖金构成的15%,这套体系无疑在全院营造起重视科研的氛围。“兼顾历史数据定基本指标,超出基本指标有奖励。”在具备传统科研氛围的北医三院,“这方面的绩效考评以奖励为主,但激励的力度是很大的”。

为更加营造科研氛围,医院近年特设了每年1千万元的临床重点项目科研扶植基金,给未拿到国家级项目的学科以支持,作为院内项目培育与孵化之用;为加大中青年人才培养力度,医院设立了“种子基金”“中青年骨干基金”“优秀人员回国启动基金”等;2014年,医院启动了“青年科学家工作站”计划,聘请包括院士在内的知名专家对遴选的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进行全方位指导。

在北医三院这家医教研一体的综合医院,“提高医院解决临床科学难题的能力”仍然是医院科研、临床人员科研工作的重点目标。“SCI论文等传统指标自然是衡量标准之一,但医院也绝不偏重于此,而是强调科研为解决临床疑难问题、患者实际问题的功能。”刘晓光肯定地说。

也因此,借助骨科、运动医学、生殖医学等传统优势学科,带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康复医学等学科发展;以临床需求为突破点、以项目带动学科发展,成为北医三院院内科研发展的重点取向。

为引进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明确更为前瞻的科研方向,2009年,北医三院启动了交叉学科建设,并设立了交叉信息数据库。医院还与北大理工科院系、中科院12个所、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起沟通网络,迄今已举办52场交叉沙龙活动,做到“互提需求,互明方向”。

交叉学科建设成效喜人,截至2015年,医院已有30多个学科,200多名临床、科研人员通过交流、合作,取得了80多项科研成果,并累计争取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市经费、院内支持经费达3000多万元。

后勤管理 契合临床

“一流医院必会有一流的后勤保障!”分管后勤、医疗保障工作的副院长李树强阐述,重视制度建设以及与临床沟通是北医三院后勤工作的总体思路。据介绍,除总务处、保卫处、基建处编制的工作规范和重点规章制度外,医院还编制了《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各部门应急标准操作程序》等规范。而且,2012年6月,保卫处、基建处和总务处联合创立了《后勤简报》,每个月一期,通报后勤部门的主要工作、宣传后勤文化,帮助临床科室了解后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