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01
1 前言
随着社会逐渐迈入信息化社会,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提高电子类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许多职业院校开始开设现代通信技术课程这一交叉学科专业性课程。但是,现代通信技术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尤其是以计算机技术、卫星和光纤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促使现代通信技术发生巨大的变革。[1]因此,加强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成为众多职业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2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有三个:①课堂教学内容和其他课程的关联不强。当前职业院校的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内容多为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系统。但是,现代通信技术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课程,如果只依靠简单的介绍现代通信技术中的相关技术手段,学生难以发现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和其他电子类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2];②课程教学的内容更新速度滞后于通信技术更新速度。现代通信技术是当前更新和进步最快的技术之一,现代通信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而职业院校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改革却相对滞后。职业院校的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只是介绍先进的主流通信技术和体系,课程内容概念性强且广泛。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学生难以将课程教学内容联系实际技术;③实验手段多样性不足。当前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手段单一,侧重点也单一。现有实验的侧重点在于单元验证性实验,没有对典型通信系统开设实验内容,职业院校也没有足够的条件开设关于典型通信系统的实验内容。[2]实验手段单一难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验也难以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对策
3.1 改革教学内容
当前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包括数字数据、卫星、光纤移动、通信业务网等通信内容以及最新通信技术的相关内容,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包含的内容多且杂,每个不同的内容可以和不同的工科专业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改革教学内容可以在实现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专业类型或专业方向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即将现有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编排和分类,并根据学生知识背景安排教学分类后的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例如,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集中讲授数据通信、程控交换等计算机通信网知识,而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通信系统的新原理等知识。[3]又如,电子技术应用或无线电类学生不需要深入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知识,只需要一定的现代通信知识作为预备,因而电子技术应用或无线电类学生的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集中在讲授难度不高的现代通信技术基础知识即可,而不需要深入学习计算机通信网知识。
3.2 改革教学方法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手段单一也是现代通信技术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是一门内容新颖、覆盖面广的课程,但许多学校仅仅使用讲授式这一单一的教学方式。讲授式教学不仅不能深入分析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在讲授式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形成对教学内容的直观了解,学生也难以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并不能将教学内容联系到实际的通信系统中。而根据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启发式教学方法是较好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学习现代通信技术新的理论知识时,启发式教学有较好的发挥空间。例如,教学可以利用相关的工具和软件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换成直观的图形曲线,再让学生根据对图形曲线的了解进行描述学习,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设计课堂演示环节,通过直观的可视化教学方式教授抽象的理论和概念。
3.3 改革实验教学
传统的是试验箱验证性试验具有学生锻炼机会小、实验花费高,不能验证典型通信系统的缺点,因此实验课程教学中要多引用功能更强的实验仿真软件,来弥补硬件实验的不足,而且仿真实验软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实验的灵活性和学生自主实验学习的能力,实现了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例如,学习卫星通信系统实验,可以将卫星通信系统的传输链路分解为多个基本通信单元,并使用仿真实验软件进行设计和实现,从而更好地实现典型通信系统实验目标,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以及师生交流的机会也更多。[4]不仅如此,使用仿真软件后,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讲解典型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而不会只局限于讲解相关工作原理。例如,学习CDMA系统,一般的职业学校很难使用实验进行讲解,只能通过讲解相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该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使用仿真软件可以弥补这个缺陷。通过仿真软件搭建CDMA系统仿真模型,教师可以根据仿真模型向学生讲解典型的通信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再让学生自主搭建仿真模型,让学生在调试模型参数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4 结语
现代通信技术是一门交叉性极强的课程,学科覆盖面极为广泛,它和许多工科专业都有内在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将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编排和分类;丰富课程教学方式,将现代化教学方式灵活地应用到课程教学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得到不断的提升,从而达到满足信息社会对通信技术人才的高要求。
(四川九洲高级技工学校,四川 绵阳621000)
参考文献:
[1]解志斌,田雨波,颜培玉.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电子技术,2011(23).
[2]李晖,李俊文,张卫东.现代通信技术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子世界,2012(5).
一、中职学校通信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目前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通信领域的新技术层出不穷。社会的发展也对通信业务种类和数量需求剧增。然而,通信技术课程的现状并不能适应 4G甚至5G时代的来临,表现在:关于通信技术课程的教材不能及时跟上这样的快节奏,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相对滞后,影响在工作中的能力发挥。而企业对中职学校毕业生最迫切的需求是过硬的综合职业素质。因此,中职教育必须改革目前的课程教学模式,改变和完善现有的教学方法。
二、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结合中职学校通信技术专业的现状,通信技术课程的改革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力求课程教学内容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把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实验平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思维能力;积极和用人单位合作,使得学生毕业能很快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
(一)从学生渴望求知的心理出发,注重教学内容
经过实践证明,从学生对通信行业的渴望求知的心理出发:准备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质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学生最关心的是什么是通信技术专业,通信技术到底是什么,做什么,学了基础理论有什么用,自己能做什么。就业方向,令学生明白学习通信技术专业的意义。
通信技术专业课程的特点在于内容抽象,专业词汇多与缩写繁多,学习起来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对初学者来说是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对所讲内容了然于心,将复杂问题分析得简单,将复杂内容用易懂精炼的语言表述。教师在传授教材理论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介绍通信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及使用。
(二)分层教学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中国考试模式下的失败者,对学习没有积极性,甚至失去信心,对于中职教学,必须首先点燃他们学习的希望。所以分层教学的原则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燃起学习的希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分层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通信技术专业及相应的层。这种分层是动态的,根据学习效果情况及后续学习的成绩,再进行学期末的层次调整。可向上一层,也可降一层。
(三)坚持“轻理论,重应用,强实时,合需求”的原则
“轻理论”是指对基本理论的讲授遵循深入浅出、易于理解的原则。“重应用”是指将授课内容与实际工程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理论、模型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实时”是指讲课的内容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必须密切关注通信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随时更新教案内容。“合需求”是指以通信设备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的需要为导向,有侧重点地选择内容来重点讲。
(四)实验教学
通信技术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的讲授模式,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建立整体的通信系统模型,而且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讲课负担。其次,从长期的教学实践看,单纯的理论教学会导致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割裂开,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是教育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在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实验实习基地
通信技术是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实践环节十分重要。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学习环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而且能够补充课堂教学难于进行而通过实践容易学习的知识内容,深化对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整体学习效率,这是一种与课堂教学并行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好的教学方式。
三、结束语
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组织教学方式,增加创新的实验环节,这都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059-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地方高等院校对于专业和课程设置等建设也正在进一步变革。通信工程作为理工科大学的一个重要专业,截止2006年6月,我国设有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学校达到246所,年招生人数达三万人左右,就业竞争激烈,这给地方院校的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和挑战。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对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增强社会竞争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针对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如何体现专业特色,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探讨。
一、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
1.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通信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设备研发、设计、维护、运营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在满足本规范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体现各自的办学特色。
2.通信工程专业的基本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在构建通信专业知识体系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六个统筹考虑:①知识体系与培养目标、培养手段和认知规律统筹考虑;②专业知识与人文素质教育统筹考虑;③强化基础理论、拓宽专业知识面与整合更新教学内容统筹考虑;④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统筹考虑;⑤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统筹考虑;⑥应用能力、创新知识与综合素质培养统筹考虑。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体系主要涵盖四大知识领域,分别是电路与电子学知识领域、信号系统与控制知识领域、计算机知识领域、电磁场知识领域。
二、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基本思想指导下,结合地方高校发展的实际,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加强学科基础课程的教学,以课程的整体优化来指导局部的教学改革。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等课程构成了学科基础课的核心。为了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具有“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实践能力强”的特点,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更新,优化理论课程体系,改进课堂教学。例如: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与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知识合理分配。数字电子技术中,EDA知识与专业课中FPGA的应用知识的整合;电磁场与电磁波和微波技术、天线技术的知识体系优化;信息论与通信原理内容合理分配等等。另一方面,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在自治区内是从高考一本线以上招生,学生素质相对较好,其中有一部分学生面临考取研究生的需求,针对电子信息类考研的课程,突出重点,加强这方面的理论教学。既满足了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需求,也实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理念。
2.增加通信工程专业导论课。开设通信工程专业导论课,是为了使通信工程专业的同学在大学一年级时,就能领先一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重要现实意义,以及应用环境。进而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能有针对性地对组成通信框架的各个部分的具体细节做深入的学习和理解,从而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一二年级时的迷茫心理。
3.面向社会需求、改进专业课程教学。通信领域是当今技术更新最快的领域之一,各种通信技术层出不穷,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3G已进入商用,各大运营商要完成3G网络的建设,GSM和3G网络优化人才需求急剧扩大;二是通信设备制造商近年来发展迅速,对从事研发和生产类的技术性人才需求旺盛,尤其是具有掌握通信理论,电子设计能力人才需求呈现较大缺口;三是集通信网络、软件设计一体的科技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旺盛,基于3G平台的应用开发将是目前的急需人才。因此,在总体把握“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个性、善于创新”的基础上,推进人才培养的分类指导,在专业课教学方面,采用模块化教学,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根据社会需求,我们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主要就业领域分布在①GSM和3G网络优化、通信网的设计、施工等领域;②在通信设备制造商从事售前、售中、售后等技术服务;③通信运营企业,从事电信运营、管理;④有线电视公司以及其他专用通信部门,如民航、部队等。为此,根据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专业选修课模块。通信网络与交换方向。该专业培养在现代通信网与交换等多个层面上,进行现代通信技术应用、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和网络运营的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是熟悉通信设备和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性能,掌握通信系统构架与组网技术。具有网络设计与建设、管理与运维等操作能力,同时掌握通信基本理论,具有较为深厚的专业系统知识。适应通信领域内网络、系统、设备及信息交换、传输、处理方面的应用、安调与维护工作。主要专业课程有: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基础,现代交换技术,光纤通信、微波与天线、移动通信、现代通信网络、现代通信工程设计等。就业方向:通信设备生产企业、电信运营商、公安、民航、广电等特定行业需求的人才。计算机通信(宽带数据通信方向)。本专业培养从事计算机网络及宽带数据通信系统设备进行现场安装、配置、调试、管理与维护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数据通信、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计算机软硬件基本操作,宽带接入、数据库开发与维护等技术。具有较强的网络设计、施工、维护等基本能力,并具有跟踪宽带数据通信的新技术、新发展的能力。主干课程: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基础、数据库及其应用、操作系统、JAVA语言及其应用、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现代程控交换技术、宽带接入网技术等。就业方向:面向通信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通信和数据通信等相关工作,也可到各类网络公司从事网络通信技术工作。
4.适应社会的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的指导方式。根据教学计划,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基本都安排在第八学期。这期间,许多用人单位的岗前培训、见习期也都安排在这期间进行。这往往造成学生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的不足,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毕业设计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学生在校内选做校内指导教师的题目;另一类是在校外,根据学生在见习单位的实习情况,指导学生选择好结合岗位、生产实际的毕业设计题目,并与企业协商,聘请有经验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联合指导,共同完成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工作。这样,既完成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的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又满足了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工作角色,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问题与思考
尽管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建设,通过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使得我们地方院校的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方面,更加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专业建设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①实验室硬件的建设,在同类院校中具有绝对优势的亮点项目不多;②师资队伍中缺乏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③产学研合作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形式单一;④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高,受到社会的好评,但是在重要的技术岗位或关键岗位的人数还不多。因此,我们根据地方院校的特点,从课程体系调整、课堂教学改进等方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目的就是更好地培养具有自己专业特色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云山,刘婷,张立毅.我国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24):85-86.
[2]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于慧敏,黄爱萍.信息与通信工程特色专业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6):96-98.
[4]张毅,郭亚利.通信工程(专业)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5]陈正宇.应用型本科院校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4).
[6]成强,张奇惠.电子信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7):84-87.
在档案数字化进程中,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应用为档案服务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持和发展路径。在档案生命周期与连续体理论的指导下,信息通信技术有利于构建符合文档管理规律、便于实际操作的框架模型。通过分析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能够明确相应的技术优势与瓶颈,从而明确当前文档运用的工作经验与未来发展方向,使ICT融合档案服务能取得更实质性的进展与成效。
关键词
档案;信息通信技术;数字化;应用
信息通信技术简称为ICT,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技术领域。ICT广泛运用,为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现代档案事业带来机遇和挑战。ICT是全面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处置、管理,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技术路径。它体现了从传统档案实体转向以档案信息为重点的工作理念,是从手工检索转化为计算机搜索的中间桥梁,是沟通本地查阅与异地调阅的推动力量,是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构建“智慧”平台的重要渠道。面对信息通信技术迅猛的发展形势,各单位只有不断融入并加强研发和使用,提高档案部门的软硬件建设,才能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档案(文档)生命周期与连续体理论
1.文档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局限性。文档生命周期已经被视为一种理论,其概念是以提供操作纸质文档管理程序为框架和模型。该理论认为,文档不是静态的,而是有自己的生命,它的生命类似生物有机体的成长阶段与“年龄”之限。它们经历从出生(文档创建或收集),成长为青年(记录使用和维护),进入老年(转移到档案库记录),然后死亡(到期销毁)的演变。文档的生命周期包括其当前使用和最终的命运,从产生到销毁的全过程。根据文档的内容和价值不同,档案会采取不同的保存期限,即寿命时间。而文档是档案的初始形式、生命之源,这是目前国内外专家注重文档管理的原因之一,即在档案的生成阶段就把好关。紧接着,它历经创建、维护、储存、使用和处置等五种形式,形成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同时在不同阶段又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和工作要求,这是一个通过分阶段管理提升档案整体质量的过程。所以,每位档案管理者必须首先了解文档生命周期理论,以提高自己的有效管理能力。然而,文档生命周期描述的并非文件运动规律的全部[1]。近年来,生命周期的概念,一直受到很多负面的评论。首先,批评者指出,销毁不一定是文档的全部归宿,有文档不“死”现象,即无限期保留,因为有持续的价值存在。其次,在“三种年龄”的生命周期阶段之间划分,极容易凭借主观判断。其实文档的生命周期不是单向的从幼变老,而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价值的转变,会发生逆转和反复,生命形式可能会打乱。文档好比货币,可储存,也可重复循环使用,他们会产生恢复活动期,使用与存档可能会多次交替。生命周期模型不存在重复阶段,或者人为地省略某一阶段。再者,文档生命周期概念延续和记录之间存在人为的区分,由于单位经营宗旨和文档保存文化等原因,专业视角之间档案和记录管理会发生区别。此外,生命周期概念的批评者也认为,它过于集中记录物理实体的操作任务,特别是那些纸质文档的保管。纸质文档依靠逻辑结构,与纸质的物理存储相关联,很大程度上局限于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现代创新。
2.连续体理论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引入。而文档管理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快速引入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档案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实践层面,产生了灵活辩证的生命周期模型。这种新模型的发明,被称为连续体理论。该理论认为,档案和文档管理责任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文档有创建、修改、归档、使用等任意处理的权限,不局限于不同环节和先后顺序,也不是被动等待最终处理决定的文本。20世纪90年代通过LanMachean开发了记录连续模型的可操作框架电子记录管理程序。学者指出,电子环境能达到单凭理论和基于纸张的方法所无法实现的档案管理模式,使档案工作对象从静态到动态,能融会贯通,得到立体化处理。在行之有效的生命周期来看,文档和档案管理过程分明,有章有序,明确定义了文档在每个阶段的管理责任。在连续体理论中,通过记录连续模型,文档和档案总是在被创建或编辑的状态,即文档管理被描述为交互式过程,贯穿于整个文档的寿命。文档生命周期和连续体模型的发展是档案信息化的重要驱动力,同时档案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生命周期和连续体理论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条件。两大模型的互补配合提供了一个积极合理的保存记录的结构,体现了电子文档环境安全、有效、便捷的必然趋势。它超越时间和空间,逐渐满足企业、法律、社会、文化等需求管理。作为更为先进的档案管理办法,通过现代模型构建科学组织框架,对于档案现代化与信息通信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ICT)应用现状
1.信息技术的创建、存储、检索与数字化趋势。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环境下,电子文档的处理有着极高的要求。每一份文档可分为三个端结,文件的形成是前端,处理、鉴定、整理、编目等具体管理是中端,永久保存或到期销毁是末端。无论是图案表格的绘制,还是文字的写作修订,文档处理都脱离不了计算机。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技术创建电子数据库、编发电子邮件、远程检索与构建移动通信平台、管理ICT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等,通过多措并举,产生更有效的利用与管理。由于不同机构保存和使用的主要数据和信息系统存在差异,信息系统(IS)集成部署系统的数据管理则更有利于实现无缝传递和信息共享,从而打破不同档案部门“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改善“信息孤岛”现象。同时,该系统是由多个电子文档组织路线,以不同的部门和个人根据具体工作需求进行查询和使用,这种积分式工作流程有效节约了财务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成本。虽然针对庞大数据,计算机系统可能会导致冗余,但它可以消除员工对大批量物理文档的恐惧。在数字化档案管理中,尽管试图改善信息通信能力,但关键基础设施与目标还是存在一定差距。这些差距和弱点与信息部门的推进力度有关,也与档案工作人员对新技术的运用程度有关。尤其是研发和使用过程中未能解决数字档案中的DRM数字版权管理,因此ICT技术的应用实则依赖于基础设施的存在,而相对高端设施的建设尚未熟练普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代电子政务、OA系统的运用,QQ群、微信圈及电子商务建设的开展,各部门相应建立了系统办公网络平台,不仅最大限度地证明了信息和通信技术优点,而且也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将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推向优化。
2.有效的档案管理方式在实践中改进。在ICT的支持下,档案管理已经从基本的纸张文件的存储向众多电子、计算机的数字化管理过渡。“云计算”的引入将全面丰富现代文档管理模式,以其提供速度快、精准度高、查询灵活、呈现方式多样等优势,在世界范围内被迅速接受并作为关键信息管理与沟通工具。此外,在档案管理中使用电子系统,可以节省文件存储空间,利用电子方式查询也可减少纸质文档的物理磨损。计算机中的档案管理,以强大的存储、检索、访问、使用功能,增强了安全性和便捷度,也便于人档沟通和信息交流。尽管如此,他们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由于技术的飞速变化,档案记录越来越依靠计算机及网络,增强了软硬件故障所造成的数据失真或丢失风险。而在处理文件时人为的改写、剪切和粘贴、发送到另一端等,操作失误也会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和系统的完整性。尽管如此,这些缺点并不会贬低信息与通信技术在档案领域已发挥的显著作用。在电子档案的时代,传统的档案实体服务已不能满足人们复杂的用档需求,任何一种有意义的文档都无法忽略信息和通信技术所带来的有效记录管理。
三、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文档运用与服务
1.信息通信推送技术成为服务的主功能。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传递方式的嬗变,也进一步完善与提升了档案信息服务中技术体系的应用水平。信息通信推送技术成为服务的主功能,比如“云计算”文档存储功能与数字化对接,OA系统、电子邮箱等文档信息传递对接,网络平台信息咨询、留言,电子政务与公文流转,网站信息查询、文件下载、转移链接、用户对话等推送与互动功能。网络信息沟通工具具有集成化和开放性等特点。为了提供高速、快捷,不受地理、时空限制的服务,各种信息技术资源必须加以整合,才能达到系统优化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网站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的更新周期较长,服务还是以被动的信息咨询反馈为主,缺乏主动的信息推送服务。总的来说,还是存在先进信息技术研发滞后、技术应用不全面、兼容不够等问题。因此,在未来除注重终端信息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外,一些网络平台和智能服务平台的新生技术也是应关注的方向。
2.电子信息转化成为运用与服务的基本途径。当前信息技术下文档运用与服务,主要有两大类方式。一类是对档案室(馆)藏传统档案,以方便利用为目的,运用专用设备进行信息技术加工处理;另一类是对直接以数字化形式产生的电子图档进行数字化管理,包括电子图档和文件的接收与安全保管,以及科学合理利用。档案信息的利用包括信息检索、信息传递以及信息反馈等,而档案的编研活动实质是对档案信息进行改编重组的过程。虽然档案信息化中并不完全是信息理论与技术利用的内容,但是所有的标准化、网络化、数字化及其他工作都围绕着信息技术展开。信息技术应用成为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基本途径[2]。在档案资源运用过程中,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呈现快餐式又精细化、多样化的特点,信息服务的给取已转变为以网络服务、虚拟服务为主的电子高科技服务。当前信息社会中,档案信息服务更多的是基于互联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公众提供档案信息查询、咨询等服务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影响人们信息获取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面貌。因此,信息公开背景下的档案在线服务必须以用户为出发点,创新理念,更新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开展信息推送、站点链接、网页聚合等多功能服务。借助ICT的推动力,实现信息与通信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公开、共享与利用,不断提升档案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作者:王辉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通信原理;教学改革;仿真软件;EDA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必修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各大院校通信类专业研究生入学必考科目之一。同时很多后续课程如《光纤通信》、《移动通信》、《数字通信》等都需要掌握通信原理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因此,通信原理课程在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质量人才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通信原理》课程的特点
《通信原理》是一门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专业技术基础理论课,是通信学科的重要支撑点之一,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是培养学生掌握通信系统分析、设计方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支撑学生在通信学科上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通信原理》课程内容丰富,概念抽象、原理复杂,数字公式多,理论性、原理性、综合性强;先修课程起点高,再加上授课时间短、学时数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受传统教育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在现行《通信原理》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课程教学模式,教师习惯于通过灌输把现成的知识和结论直接塞给学生,学生被动听讲,参与较少,厌学情绪表现突出,积极性不高;实验方面,实验设备及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缺乏创新意识,使理论和实践相分离。
三、改革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应对《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引进仿真软件和EDA实验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兴趣和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在理论教学方面,要紧跟新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大纲,并适当介绍新技术,新潮流,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参考最新技术发展,适当修改课程内容,淡化公式推导,强调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架、基本原理,从传统的单一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转化为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兴趣;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动画等媒体对通信原理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和生动的表达,经教学注入生动翔实的内容,扩大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丰富教学形式;还可引入仿真软件将一些抽象的概念能够比较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开发一些软件仿真实例供课堂演示,将仿真实验搬上讲台;最后,还可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建设精品课程网站,提供大量学习资料和链接,及时更新和丰富题库。
在实验教学方面,要以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促进理论教学;精简以往的验证性实验,合理增加演示性、验证性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只要求对课程中某一部分知识点进行设计即可;还可将模块实验与系统实验相结合,将通信系统中分章节的单个实验在系统实验中串联起来,完成完整的通信系统,帮助学生站在全局的角度更好地理解通信系统;可引入Matlab、Labview等仿真软件,将软件仿真实验和硬件实验相结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图形对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通信原理》课程中的概念和结论;也可在EDA实验室,采用EDA技术自行设计与本课程相关的电路或复杂系统,提高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可以使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软件编程及硬件设计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通信专业;课程改革
通信系统技术是信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现代的通信系统具有双向性,实现多点对多点的信息传输与交换,完成信息收发通信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由于我国软件和硬件技术处于整个信息产业链的下游和,因此我国通信技术链相应的岗位群,主要有通信制造业、通信服务业、安装、调试、运行、维护。
一、高职通信专业课程的改革
高职通信专业课程的改革,首先要科学地构建树形高职通信专业课程体系,以确定各门专业课程在支持通信技术链的地位及作用,有利于教与学过程中对知识、技能重点及难点度的把握,从而明确各门先后课程之间理论对技术的支撑、技术对理论的实现的相互关系,以及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对职场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凸显“通识为本,专识为未”的原则。树形课程体系分为:第一,树根为通识课程,包括语言、数学、物理;第二,树主干为专业基础理论课,即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第三,分支树副主干为支持硬件和软件技术专业理论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c语言;第四,树枝为专业基础技术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数字电子、高频电路、微机原理、通信原理;第五,树叶为专业实用技术课程,包括接入网技术、光网络技术、天线技术、数据通信、程控交换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移动网络优化、实用电源技术、通信工程概算、电信营销与客服。
高职通信专业树形体系,由根到叶的知识结构稳定,衔接紧凑,实现通识课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工具,专业基础理论课对专业基础技术实现的理论支持和引导,而专业基础技术课对专业实用技术课的支撑。高职学生大多都学习语言、数学和物理,只要有了根树,经过高职通信树形课程体系的学习,能成为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具有专业素养的栋梁之材,实现由高职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蜕变。
二、高职通信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通信就业定位在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营销,对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专业基本技能以“必需”为准,凸显市场定位为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通信专业课程对通信系统技术链的支持关系,教学过程以服务于通信系统技术链为任务的驱动,强调各门课程之间知识及技能,在点、线、面上的承前启后关系,构成与通信系统技术链相对应的知识链和技能链。树形通信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体系,确保毕业生尽快融入职业,在通信行业的职场可持续发展。
理论教学环节难点,首先,组建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构建与通信技术链对应的知识链和以任务为驱动的技能链的树形课程体系。其次,每位专业的授课教师,梳理与该门课程链接的前后课程之间支持的知识点,以保持先后课程之间理论支撑与技术实现的衔接与融合,使整个通信技术课程体系的知识结构一体化,确保每门课程满足高职生在通信技术链工作岗位职能的知识需求。最后,专业负责人根据各门课程知识点的要求,定期与专业授课教师沟通,检查跟踪每门课程的教学进程,教学效果好坏取决于细节之处的常态化的监督,保持各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及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的落实。
实践教学环节难点,第一,对应理论教学配置的实验与实训设备,通信技术发展快,通过何种方式获取昂贵的通信专业实训设备尤为重要,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从2006年与中兴通讯学院合作,获得企业在支持,建立中兴通讯NC实战型的硬件实训平台,包括程控交换机和GSM基站子系统,引进中兴通讯学院的教学法,以模块化的内容构架,分层―交织的内容组织形式为基础,以任务为驱动力,围绕实战型训练的核心,辅以自我评价的助推力,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实训能力的目的。第二,实验和实训项目的设置,确定以点,线、面的技能训练为“项目导向”,既可恰当地将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应用,又能很好地适应高职毕业生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需求。
通信技术链的子系统多为嵌入CPU芯片的微型机,高度智能化,拥有独立的操作平台,提供与Pc机现场相连RS232接口及远程连接的以太网接口等,同时根据近年学生毕业实习报告中涉及的专业技能,实训项目突出软件与硬件技能融合,同时涉及三网技术如互联网internet、移动通信网GSM、公用电话网PSTN和有线电视网CATV 。全面质量监控引入通信技术课程体系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因为人才培养过程如同企业产品加工过程,每一门课程教学过程就像产品的一道工序,如果一个产品加工需要l0个工序,每道工序的合格率都为100%,最终产品合格率为100%,而每道工序合格率为90%,各每个工序之间为“与的逻辑”关系,则最终合格为90%1%34%,所以必须严格按要求完成每门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
三、结语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年毕业生的就业率98.5%,其中9O%从事与通信相关工作,BSC网管28.2%、光传输网维护5.1%、基站维护员20.5%、直放站安装维护员2.1%、网络优化技术员2.2%、通信)工程勘测7.7%、通信工程设计员5.1%、华为设备督导2.1%、客服10.3%、营销5.1%、资料管理员7.70/0等工作岗位。通过“以市场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原则的教学实践,毕业生的就业总体情况与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市场调研及对需求岗位相符,实现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光纤通信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1.引言
自上个世纪光纤通信技术问世以来,光纤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支柱之一,是现代信息社会的神经系统,具有高速率、大容量、传输信号质量高、损耗低、原材料丰富、抗电磁干扰等优点[1],已成为当今最主要的有线通信方式,在长途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而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使通信业务的种类越来越多,信息容量日益剧增,光纤通信技术随之迅速发展。如今“宽带中国”战略的提出,更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光纤通信市场需求和产业规模的扩大,为光纤通信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光纤通信专业的人才需求必定激增。通信工程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光纤通信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光纤通信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具有理论深,知识更新快,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等特点。因其涵盖的知识面广,理论抽象,学生普遍反应课程内容较难。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从理论教学方法及实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光纤通信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2.理论教学探索
光纤通信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光纤的传输理论、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光放大器、光同步数字传输网及光纤通信系统的总体设计、光波分复用系统等[1]。我校的通信工程专业结合本专业特色,将《光纤通信原理》定为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包括理论与实验两大部分,授课总学时共4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4学时,实验课6学时,课堂教学内容多,学时短。在34个学时里,要将整个光纤通信系统的原理及以上各个知识点都讲透彻是不现实的,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把握重点内容,课下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光纤通信课程的内容与其他通信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结合紧密,比如光在光纤中的传输模式部分,涉及电磁场与电磁波里的波动光学理论;光发送机的线路编码在通信原理中有详细的介绍;而光接收机的噪声及灵敏度的计算则涉及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的知识等。这些基础课开设在大一大二,不少学生因为之前的专业课没有学好,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会感觉比较困难。所以在讲解这些部分的时候,要先将涉及的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再讲授新课,效果会更好。在此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后将相关联的专业基础课知识进行复习。
在教学手段方面,因为该课程理论性较深,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比较枯燥,所以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比如激光原理的能级的三种跃迁及法布里-珀罗谐振腔的理论等部分,我们采用动画的方式演示。学生普遍反应:用动画的方式展现,理解更容易,更直观更有趣。
近些年,光纤通信技术迅速发展,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产生。光纤通信课程教学中的知识更新较快,比如高级调制格式、全光网络的发展及各种新器件的出现等。教师要时时跟进最新的研究进展,将这些新知识新技术介绍给学生。
3.实践教学探索
我校的光纤通信课程开设有6学时的实验课。我们的实验采用光纤通信实验箱作为实验设备。开设有光纤线路接口码型、伪SDH帧结构及其传输、模拟信号光纤传输实验、数字信号光纤传输实验等。这些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主要为配合光纤通信课程的理论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光纤通信系统原理。然而在实验中发现,因为实验箱封装性强,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对系统的原理仍不是很清楚。并且用实验箱实验,学生不能对系统进行自主设计。实验课应对“教”与“学”起到促进作用,利用实验验证和帮助理解书上的理论,并根据兴趣自己设计实验[2]。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探索引入Opti System仿真技术进行光纤通信系统的实验教学,与实验箱的验证性实验一起,加深学生对整个光纤通信系统的理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利用Opti System仿真软件,对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及单模光纤通信系统进行设计仿真。在采用直接调制、间接调制这些不同的光源调制方式时,观察调制前后的光信号时域波形与频谱。观察采用APD和PIN型光电检测器时的信号眼图,对误码率进行分析。因实验课时有限,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部分仿真实验,以实验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分析结果。学生通过对一个完整的光纤通信系统进行设计仿真后,反应对系统的理解更深入。因此,加入Opti System仿真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验的参与程度,进一步强化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将“教”与“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4.结语
在光纤通信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应以学生为第一位。我们在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方法,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理论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讲透难点,对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点采用动画、仿真演示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课程部分应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独立设计能力,通过教学,对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工程素质进行综合培养,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通信技术课程组;实践教学;课程建设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共同构成了高等教育完整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并紧密联系,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科研能力等方面作用非常重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创新和分析能力有效手段,是决定通信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1]。
1.通信技术课程组实践教学现状
我校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所属三个课程组,分别为高频电子课程组、通信技术课程组、信号处理课程组,其中通信技术课程组主要包括《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移动通信》、《CDMA技术》、《现代通信网》、《程控交换》等课程,该课程组既包括专业核心基础课也包括专业应用课。因此,根据通信技术课程组中课程的特点,在课程组建设中我们首先以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为重。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从通信技术特点入手,深入分析各门课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综合考虑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通信技术课程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通信技术课程组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比相对滞后;(2)课内实验与课程设计环节通常只是单纯的针对一门理论课程开展,实践内容不成体系;(3)课内实验内容多以理论验证性为主,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4)课程设计环节课时少,多以仿真验证为主,不利于学生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5)实验设备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学校在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及新型实验设备的使用培训方面投入少。
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实验课对学生了解专业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往往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而且学生多为两人一组,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验,根本无从谈起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和教师虽然在实践环节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却得不到良好的效果。
2.课程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建设
针对课程组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在课程组建设中,课程组系统规划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建设。本环节主要分以下四个部分来进行。
2.1 课上演示教学环节
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得知,部分学生反映通信类课程枯燥、难懂。根据这种情况,本课程组教师将重点加强课上演示教学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目前,我们已经成功开发出针对《通信原理》课程的“通信原理自主学习系统”,本软件可以实现对信号模拟调制、数字调制、模拟信号的数字化、码型变换、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等通信技术的演示,并且我们将在(下转封三)(上接第176页)软件基础上增加《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内容的演示功能,如信息量的计算与比较,huffman编码的压缩与解压等。对于课程组的各门课程将开发相应的课堂演示教学内容,例如,在《现代通信网》课程中,针对计算机网络一章,教师可以使用sniffer软件,进行抓包处理,并进一步和学生进行通信协议的分析讨论。此环节能使学生形象化、立体化理解通信技术课程组的主要知识点及各个课程间的关系。
此外,为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效率,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部分,可将MATLAB仿真软件用于课堂教学,MATLAB强大的可视化数据处理功能可以弥补授课时数的不足,减少教师制图表的麻烦和不精确。
2.2 实验教学环节建设
在实验教学方面,需合理配置演示性、验证性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对于不具备硬件条件的课程,就要充分利用仿真实验的便利条件,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好的消化和吸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课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和灵活配置Matlab、Labview、SystemView等仿真软件,由学生设计和实现虚拟实验,通过灵活配置一些仿真参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图形对比,使学生从理论认识进一步深入到感性认识,以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原理中的概念和结论[2]。
对于具备实验室条件的课程,应在现有实验条件和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对实验的类型和内容进行改革,倡导研究型学习,在加强基础验证性实验的同时设置一些典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例如,在《移动通信技术》实验箱上应多开几个系统级实验,有利于学生对整个GSM/CDMA移动通信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2.3 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建设
课程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学完课程后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设计实践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目前,在本课程组中只有《通信原理》课程安排了课程设计环节,内容为理论验证性的软件仿真,内容固定、单一,课时为一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创新能力。因此,在课程设计教学建设中,应细致研究各门课程间的关系,突破对单门课程进行验证性实验的局限,设计能够融合各门课程间联系的仿真或硬件设计题目,同时能够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课程组进行课程设计建设的具体措施如下:(1)增加设计型和综合型课程设计题目,增加课程设计课时,增大课程设计工作量;(2)教师提供多个课程设计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任意选择;(3)课程设计题目应软件仿真与硬件设计结合,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4)教师应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及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并将所学知识及教科研成果运用与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中。
2.4 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正在朝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发展,社会的需求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风向标。要想将学生培养成为面向市场和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应用人才,学校就必须注重学生实践教学的发展和改革。毕业设计环节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而且能够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毕业设计教学建设环节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毕业设计题目应注重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2)注重形成以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为一线的课程实践体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3)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进行设计题目的开发,例如物联网实验箱、中兴实训设备等;(4)教师应积极开展横向与纵向课题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中;(5)毕业设计成果可用于课程教学过程中,例如与课程相关的毕业设计可用于课堂演示教学环节,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校企合作方面,我们正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利用企业掌握的先进通信技术,推动本课程组乃至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一方面培养能够跟上通信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步伐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出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工程操作技能的学生,为通信工程技术行业提供合格的工程应用人才[3]。目前,我们已经成功地将校企合作成果运用于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结论
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要面向应用,而且要面向创新。通过对通信技术课程组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探索,以进一步实现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培养学生能运用学科理论知识,实现对实际通信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及运维的能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摆脱了传统的被动性、验证性实践环节的束缚。在做到学以致用的同时,满足了社会用人单位对复合型通信技术人才的要求[4]。
参考文献
[1]陈建军,韩庆文,蒋阳.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4).110-113.
[2]王颖.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初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5):57.
[3]胡玮.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2,6:133.
[4]金巧芳,张春兰.通信专业核心实践教学虚实结合的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2,5(上旬刊):121-122.
1.1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传统的实验教学目标着眼于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效果,实验项目基本上都是授课老师按理论课程需要而设置,各科为政,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并且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本着以学生为本作为出发点,通过课程群讨论,构建了包含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项目式实验的实验教学体系。
1.2软硬结合
我国通信事业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不仅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号处理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还要具有较强的软硬件动手能力。在过去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是实验箱的实验,软件工程方面的实践几乎没有。其原因是在过去的培养方案里,所设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硬件课程占了绝大部分。为了更好的培养社会所需的通信类人才,为了使学生形成更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在培养方案里增加了软件课程,如《高级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课程。
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实施
2.1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调整和整合
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调整和整合,如在《信息论与编码》设有霍夫曼编码一实验,在《多媒体通信技术》设有图像处理实验(利用霍夫曼编码)。既注意到各门课程的独立性,又要考虑各门课程之间的连贯性及专业的系统性。
2.2增加专业实训增强专业实习
为了更好培养通信方向结合型、应用性人才,提高学生的工程项目能力,增加了专业实训,增强专业见习。我专业专门建立了专业实训实验室-TD实验室;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公司企业实习,打破以前放羊式实习。经过专业训练和实习后,丰富了同学对通信工程项目立项、通信工程方案设计、通信工程线路施工、通信系统设备安装调试、通信工程竣工验收,以及通信工程项目监理等方面的认识。
2.3加强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坚持科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拓宽专业口径,构建电子与信息工程大平台,将相近学科的实验室“联合共建”,形成“大概念”、“全方位”实践基地,以扩大其规模效应。建立一个现代化、多功能、多层次、立体型、开放型的工程综合训练中心。通过实地学习,使学生增强了实践能力,也提高其学习理论课的兴趣,有利于其知识体系的形成我们积极与企业联系,2013年1月与三亚移动公司签订了通信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合约;2013年3月,我们与三亚豫权光纤通信公司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协议。在2012、2013、5014年分别派09通信工程、10通信工程和11通信工程专业全体同学到实习基地学习和实训。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