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背景与意义
(一)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背景
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档案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主要工作内容有:计算机技术与档案管理自动化、多媒体技术与档案信息服务的多样性、网络传播技术与档案信息传播技术、网络储存技术与档案信息储存技术、数据库建立技术与档案信息网络组织技术和虚拟技术与电子档案技术[1]。
(二)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首先,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对档案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档案管理技术现代化与智能化、信息化与网络化。其次,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有效保证城建档案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信息化环境下城建档案管理相关问题分析
(一)硬件管理设施设备不够完备
目前,有的档案管理部门没有配备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档案管理设施、设备,对档案的收集、管理、查阅利用都是实行手动的管理方法,不能实行管理、查询信息化、自动化,不能提高档案管理质量与档案服务效率。
(二)档案管理软件建设工作不完善
目前,档案管理的软件种类较多,功能参差不齐,而且各有各的特点,在选择档案管理软件时,必须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利用软件进行管理,目的不仅是为了进行档案信息管理的便捷性,更多的是需要能及时针对管理平台进行及时的维护与升级。
其次,注重高效性原则。软件管理系统必须具备较快的反映速度,满足查询以及操作的需求。软件必须规范,应当符合国家以及环保等行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软件应当通过国家的认定。行业或地区间相统一原则,一个行业或一个地区应当尽可能的用同一种管理软件,便于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服务,另外,还要注意经济性原则,即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投资与回报成正比。
(三)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者利用现代化设备与信息化技术来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而一个真正优秀的城建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懂档案管理,又要懂建筑工程知识还要懂计算机操作等,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掌握新的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加强对档案管理的操作管理能力。
三、信息化环境下城建档案管理实施措施
(一)提高城建档案信息化意识
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有发展理念,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实现档案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与现代化相统一,提高城建档案管理整体水平,满足新形势下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大众对城建信息的日益增长需要,进一步发挥城建档案的作用价值,提升城建档案事业的作用地位,提高城建档案影响力。
(二)强化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
首先,提高档案建设管理的数字化建设规范,将工程档案的纸质文件以及声像文件等采用扫描等技术输入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据库,这些电子文件的扫描与建立,经过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系统化组织,最终形成具有一定系统性的完整的档案信息资源库。其次,加强对文件档案的网站信息建设。城建档案信息库的建设依托于公共网站的有效建设,通过网页以及连接的方式对档案的使用与管理进行规划。
(三)加强文件档案储存数据化
实现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的主要方法是在对城建档案进行整理后,通过一定的设备将所有城建档案相关的文献档案数字化。并将城建档案文件中的相关档案信息与图像资料等进行有效的结合,对文件进行分门别类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四)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在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对档案管理储存模式的安全性存在着一定的威胁,导致信息泄露的主要手段有黑客入侵、网络数据被篡改以及计算机的病毒等,针对这种现象对建筑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就成为了档案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采用一定的科技手段,提高网络安全管理安全性:
首先,有纸化和无纸化相结合。对电子文档进行及时的归档整理,以确保工程建设档案信息能够被有效、完整的保存。其次,计算机档案管理者要充分利用档案管理的科学技术管理手段,设置一定的访问权限,对档案公开性进行分类,在保证信息能够被合理安全的使用的前提下,开放资源。再次,做好数据库备份工作,保证信息安全。应对系统数据做到定期进行备份。对比较大的数据库采用双机备份,多介质多份备份、异地备份。要建立备忘记录。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
引言
我国在最近30到40年间,建筑行业市场得到不断的规范化,逐步成熟发展,而行业的市场份额也逐渐由企业的自身竞争力来争取。随着建筑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以往较为粗放型的建筑工程企业与当代市场发展方向背道而驰。较多额施工企业由于管理较为松散,没有形成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施工技术人员充足,但企业的组织较为混乱,管理部门职责交错,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因此,为了加强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社会建筑施工行业的潮流。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安置房小区1#住宅楼F单元、2#住宅楼E单元。建筑面积,1#住宅楼F单元732.4m2,2#住宅楼E单元为865.7m2。本工程结构为砖混结构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室内外高差1.15m本工程一个单元一梯两户。地下室层高2.2m标准层高为2.8m。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100厚C10素混凝土垫层,基础C20,其他均为C20混凝土。垫层底标高-3.2m,砌体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0.00以下为M10水泥砂浆,一层采用M10混合砂浆,二至三层采用M7.5混合砂浆。防潮层设在-0.06M处,1:2.5水泥砂浆掺5%防水粉抹20厚。楼板采用全现浇,每层设构造柱、芯柱和圈梁。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工程现场的管理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工程项目的参建方职责不明确、权利义务分配不清晰,存在较多的不合理的施工管理方式,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也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给施工企业的信誉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1)建筑工程施工队伍基本素质不高。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给社会留下了脏、累、待遇低的印象,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更多存在一些没有专业技能培训经历、素质不高的新人。而施工管理人员由于对自身工作职责认识不清,疏于管理,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容易出现一些违规操作,导致工程安全隐患存在,工程质量事故频发。由于较多的农民工在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时候,立即投入工作,使得施工工程管理无法得到较好的实施,导致工程质量不佳、工期延误等。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理工作不到位。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尽管很早就引入了监理机制,但由于包括监理企业自身的原因在内,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参建方对监理方的重视不够,监理工作不到位,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使得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出现较多的管理混乱的局面。国内的工程施工项目,监理人员没有很好地对施工项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工作。监理单位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可以全权代表建设方,通过其与施工企业进行协调沟通,及时发现工程施工不当操作并予以纠正,为工程质量及工程进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3)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现代的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与进步都需要有先进科学技术和理论的支持与保障。建筑工程的技术应用多集中于工程的前期设计、资金预算、竣工验收等阶段,往往忽略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技术支持。无论拥有多么具体、多么完美的建筑设计方案,那都只是一堆毫无实际意义的文字和图片材料,必须通过施工人员的具体操作,才能建设出实实在在的建筑物。
3 做好施工精细化管理的重点
若想深入分析和总结国内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工作要点,就必须从技术问题与施工人员管理问题两方面入手,这样才能找到有效的突破口。
3.1 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中的技术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从立项、规划、预算、审核、工程施工管理、竣工整个流程,都是环环相扣的,任何环节都不能有丝毫的闪失,否则有可能导致整个工程项目的失败。在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工作中,有许多问题要加以关注和重视,其中工程施工环节中的技术施工管理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物的质量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等许多社会问题。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中的技术问题是一项多方面、相对复杂的具体工作。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工作能力,并结合气候、环境、资金等多方面因素,认真、合理地做好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技术组织和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3.2 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中的施工人员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能否顺利完成,满足有关规范要求的技术标准,实现建设单位预期的建筑功能,主要在于建筑工程实施阶段的施工管理措施是否得当,而工程管理的主要对象就是施工操作的施工人员与施工建筑材料和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项目的精细化管理的实现者主要施工人员,通过他们的双手才能有效地将建筑物建造起来。对于现代化的施工企业,只有将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身上、每一道工程工序上和每一件工程建筑材料上,才能有效地进行施工组织管理,才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而如前文所述,由于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入门要求低,导致目前建筑行业中的施工人员大多都存在职业素养不高的问题,与现代施工组织管理所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不相匹配,其执行管理人员的施工操作时会大打折扣。因此需要施工企业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精细化管理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为高质量完成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服务。
4 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是建筑施工单位生产经营施工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施工单位业通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管控措施、手段和方法,以保证所交工的工程项目符合设计要求和合同所规定的质量标准。为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精细化管理 ,国内的施工单位普遍建立了组织落实、职责明确、有物资保障、有具体工作措施的精细化管理网络体系。建立健全的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体系,要注意从以下几点做起。
成立专门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委员会及相关监督、检查部门。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及时组建适应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施工管理机构,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精细化管理。同时,施工精细化管理还要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制定科学、严密、可行的施工管理制度,以组织、计划、协调、综合各项工程施的施工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
逐步建立建筑施工企业领导 ,施工人员各负其职的岗位施工管理责任制。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关键项目和建筑物要实行挂牌负责制,并以合同形式明确各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员和施工人员,并且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对负责人和施工员分别给予公正的处罚与奖赏,使与建筑工程施工有关的各方面人员的经济利益与工程质量的好坏紧密地联系起来,激发施工人员更大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企业法人代表与项目经理签订的工程承包责任状,也把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公正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加以考核。
5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能力是施工企业在获取工程项目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而实行施工项目的现场精细化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施工管理效果是可行的,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控制工程投资成本并确保安全施工作业的重要手段。重视并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对于完善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城市空间;精细利用;综合体系;渝中区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显著提高,城市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城市空间扩张无序和集约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日渐突出。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空间资源下实现高效利用每一寸土地成为现在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
城市精细化利用的理念和部分方法已经被我国一些城市的城市管理部门所重视和应用。城市规划部门以及研究城市规划的学者们,基于城市精细化利用的不同侧重点提出了很多理论和实践方法。龙瀛等研究了大数据时代的精细化城市模拟 [1];陆小成提出了城市绿化管理精细化模式[2];齐晓对城市公共空间各项内容进行精细化研究设计[3];乔宏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利用的导向效应的精细化利用[4];杨天姣等提出了精细化地下空间设计理念[5]。
以重庆市渝中区为研究对象,在遵循时代性、综合性、目标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基础上,提出构建由目标体系为先导、内容体系为核心、管理体系为调控和条件体系为前提的“四维一体”的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综合体系,作为渝中区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城市空间的精细化管理与利用。
2 综合体系构建原则与框架
渝中区作为重庆的“母城”,长期以来都是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随重庆工业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迅速,大规模的开发活动和相应基础设施建设给渝中区城市空间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受地形条件和江河分割的影响,在空间资源的约束下,渝中区不能实施外延式城市扩张的模式,目前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不断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变粗放利用为精细化利用,促进城市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构建渝中区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综合体系需要注意以下5个原则。
2.1 时代性原则
综合体系的构建不仅要满足城市空间现状利用评价分析的要求,而且要有新的理念和创造性,要与时俱进,对未来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也要有一定的指导性和预见性。
2.2 综合性原则
城市空间利用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因此要从多个方面、不同角度综合分析研究,建立一个综合多分支的有机整体,构成综合体系的总体功能。
2.3 目标性原则
构建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目标体系,要紧紧围绕城市空间的精细化和节约集约利用为目标,掌握城市零散地块空间分布,高效集约利用城市每一块空地。
2.4 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也称整体性,各分体系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目标体系是先导,在整个综合体系中其驱动作用;内容体系最核心的部分,是目标体系的具体体现;管理体系是综合体系中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实现的保障;条件体系是综合体系的基础,在整个体系中起支撑作用。
2.5 可操作性原则
体系构建要考虑指标选取的合理性,数据收集的难易程度,操作的可行性,使体系能够顺利实施进行。如果片面追求体系的完美,会缺乏真实性和实用性。
渝中区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综合体系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3 渝中区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综合体系构建
3.1 目标体系
构建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的目的是为了精确细化
地利用和管理城市空间,以达到集约利用城市空间的效果,是整个体系的先导,综合选取容积率、地下空间开发率、人口密度、绿地覆盖率、单位建筑面积产业增加值等5个指标进行衡量。
3.1.1 容积率
容积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永续发展问题,是城市规划管理中一项重要指标。容积率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规划因素,区位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政策因素等。不同地区设定容积率各不相同,受当地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影响,参考重庆规划局下发规划容积率与现状容积率进行对比,初步分析渝中区容积率的高值区和低值区,对于有待提升的地区加以改进。
3.1.2 地下空间开发率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的第二空间,拥有巨大的潜力,科学合理地利用第二空间资源,既能满足对地面地上空间的需求的拓展,又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城市发展。
渝中区作为重庆最繁荣的主城区之一,急需扩大对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并且部分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下空间格局。同时,渝中区良好的地形地质条件和强大的经济能力也保障了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预测不同区域地下通车系统和地下商业区开发的需求量,进一步求地下空间开发率,为城市规划者提供理论指导。
3.1.3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是衡量人口密集程度的指标。城市人口密度对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研究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人口估算模型包括城市面积估算法、土地利用类型估算法、居住单元数量估算法和影像像元估算法[6]。因为人口数据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该研究在建立渝中区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类型估算法计算渝中区各空间单元的规划人口密度。
3.1.4 绿地覆盖率
绿地覆盖率是城市建成区内各绿化用地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比率,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重庆政府十分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数据显示,201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9%,森林覆盖率达45%,是全国中绿地覆盖较高的城市之一。绿地覆盖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城市人居生活的质量水平。为了获取更精确的城市内部绿地覆盖率指标,通过遥感软件对渝中区高分辨率影像城市绿地数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处理,计算渝中区各地绿地覆盖率。
3.1.5 单位建筑面积产业增加值
单位建筑面积产业增加值是在一定时期内建筑面积上所有产业单位产值的增加值。渝中区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服务经济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发展迅速,呈现多元化、分散发展的趋势,目前已建成以朝天门-解放碑片区、两路口-上清寺片区和大坪-化龙桥片区为核心的“东、中、西”三大商圈,是渝中区产业增加值的主要贡献区,计算渝中区三大商业功能区未来单位建筑面积的产业增加值,可反映渝中区商业功能区的空间利用经济效益。
3.2 内容体系
内容体系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包括城市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和绿地空间数据精细获取。
3.2.1 城市居住空间数据精细获取
三类居住用地在高分辨率影像中的解译特征如下:一类居住用地,该用地内绿化率较高,房屋多为低层建筑,坐落有序,呈灰色;二类居住用地,该居住用地内的楼层高度多为中等高度,房屋排列有序,楼层大多高度相同,颜色呈灰白色;三类居住用地,居住区内楼层较矮,居民楼分布都较为密集,房屋坐落无序,颜色呈灰色。
3.2.2 城市商业空间数据精细获取
商业用地内建筑物多为高层,建筑密度较高,分布在主要道路周边、主要道路的交汇处和交通便利处,集中分布;商业用地内多有面积较大的广场,颜色呈灰白色。在城市商业空间提取时应注意有些居住楼房的底层虽为商用,但是其主要作用为居住用地,而不是商业用地。
3.2.3 城市绿地空间数据精细获取
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五大类。五类绿地在高分辨率影像中的解译特征如下[7]:公园绿地,云朵状阔叶林和面状花草地面积较大,颜色为墨绿色,建筑物较少;生产绿地,形状规则,植被排列整齐,颜色为绿色,阴影少;防护绿地,以云朵状的阔叶林为主,主要分布在城市道路两侧,颜色为深绿色,伴随阴影;有时道路的中间还有带状分布的低矮灌木或花草植被;附属绿地,颜色通常表现为墨绿的林地、浅绿的规则草地、深绿的现状或环状灌木,通常分布于建筑物周围;其他绿地,一般是大片的自然植被绿地,颜色通常为深绿。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绿化隔离带。
现代城市建筑物高大,建筑物本体或其阴影会遮挡绿地,导致解译区域不准确,在解译过程中应注意仔细观察,并借助辅助资料对比分析。
3.3 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作为整个系统的保障,在整个体系中起控制作用。整个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和运行管理三部分。
3.3.1 组织管理
渝中区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与管理应实行区、街道二级管理体制,区级管理部门负责对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进行中、宏观管理,各街道办事处在区级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负责精细化利用的具体实施。
渝中区政府应牵头发改委、国土、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成立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领导小组,负责渝中区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等工作。此外,在开展旧城改造、产业调整等空间利用相关项目之前,领导小组开相关培训会议,把空间精细化利用理念融入到项目规划阶段,同时对项目实施进行经常性指导和监督,抓好工作调度,加强考核与检查,确保渝中区城市空间集约利用目标全面达成。
3.3.2 制度管理
建立由区政府牵头,区国土分局、规划分局、发改委、建交委等部门参加的渝中区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目标体系落实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就实现目标体系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决策。同时还要组建得力的规划编制队伍,研究提出空间精细化利用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启动重大课题研究和专项研究工作。
3.3.3 运行管理
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与动态监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级管理部门可以先选取典型街道进行先行试点,采取“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城市精细空间单元划分与编码、地表和地下城市空间数据精细获取以及空间基础单元集约利用实践,探索综合体系的运行机制,制定相应的运行保障措施。
3.4 条件体系
条件体系是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综合体系的基础,在整个体系中其支撑作用。条件体系包括技术人员、软硬件设施以及资金与经费三部分。
3.4.1 技术人员
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涉及到管理、规划、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技术,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技术人员是开展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的主体,组建好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是实施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的保障。因此,需要在区级管理部门层面引进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在街道层面培养和培训一支技术过硬的辅助人员队伍,同时可聘请企事业单位或科研院所的专家及技术骨干作为研究顾问,以保障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工作的开展。
3.4.2 软硬件设施
RS技术和GIS技术是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实现城市空间单元细化、空间对象定位的基础,也是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综合体系有效实施的保证。因此,需要合理规划,装备一批具有现代化水平的仪器设备,为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3.4.3 资金经费
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最基础的工作就是精细获取城市空间信息,这些信息的获取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图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同时还需要大量的通过野外采集相关定位信息,这一系列工作均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此外综合系统平台的开发与建设运行、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专题项目的立项研究也同样需要资金资助。由此,财政部门应重视城市空间精细利用基础数据采集及相关项目的经费需求,并及时拨款到位,以保障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龙 瀛,茅明睿,毛其智,等.大数据时代的精细化城市模拟:方法、数据和案例[J].人文地理,2014(3):7~13.
[2]陆小成.城市绿化管理精细化模式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管理学刊,2012,25(5):91~95.
[3]齐 晓.城市公共空间精细化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
[4]乔 宏.轨道交通导向下的城市空间集约利用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3.
[5]杨天姣,吕海虹,苏云龙.北京中关村丰台科技园地下空间精细化设计[J].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5(3):246~251.
【关键词】电力营销;稽查;管理;精细化
1 开展电力营销稽查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相关重要性
一般来说,对于电力营销稽查所实施的精细化管理主要指的是基于稽查工作的专业性特点,针对此项工作所涉及的相关环节以及具体步骤实施相对较为全面的准确描述,而后科学规范、标准客观地给予各个细节进行合理评价。可将精细化管理看作是找寻正确实践工作方式的整个过程。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为充分落实科学发展观,则十分有必要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该项工作是科学发展观在营销稽查中相对较为集中的展现。具体来说,需紧抓精细化精神实质,针对营销稽查中所存在的一些关系运用辩证观点展开处理,脚踏实地地落实其中涉及的各项工作,着手于营销稽查中的各个环节及相关问题,坚持不懈,力求达到精细化管理目标。
2 我国电力营销稽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稽查专员专业能力相对较弱
电力企业中,有些营销稽查人员未能拥有较高的业务技能水平,业务熟练程度甚至略逊于营销工作人员,为此难以积极找出电力营销工作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与此同时,企业未能给予营销稽查人员过多重视,未投入较多力量对其实施培训,导致很多营销稽查工作者大都没能接受过专业培训,欠缺全面的稽查业务知识。
2.2 管理制度欠缺完善
在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开展中,该项工作及业务人员的独立性可谓是衡量标尺及基石,为充分实现相应的营销稽查目标,则需确保营销稽查工作和相关人员的对立性,才能保证稽查职能效应的有效发挥,使得工作能够高质完成,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相关制度缺失对于独立性的硬性规定,进而丧失一定的制度保障。
2.3 抽查方法较为局限
目前,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所采用的抽查手段通常是针对工作单和报表、管理台帐等实施有效合理的抽查,然而该种形式之下的抽查手段所选择的业务样本并不能够全面代表综合业务的相应特征,在具体的抽查进程当中,稽查人员有时会带着主观色彩,导致整个抽查中所涉及的相关项目难以拥有均等抽中机会。
2.4 工作开展缺乏高效性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电力企业营销稽查工作的实际效率相对较低,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仍然停留在针对资料实施逐条复核检查进而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出。基于该种工作形式,结合人工取样核实以及比对,针对电力企业相关的营销表单以及业务展开大规模稽查,在消耗大量人力、财力以及物力大的同时,造成大量时间的浪费。
3 电力营销稽查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措施
3.1 完善制度体系
分析可知,我国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对应的评价体系以及外部考核欠缺完善,导致该项工作职能功效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因为没有配备可靠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严重阻碍电力企业针对自身漏洞问题实施有效治理整顿,导致电力企业稽查部门优势难以充分发挥,甚至催生潜在的运行管理风险。为此进行完善的电力稽查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合理制定,切实落实制度体系,结合“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制度规范,渠道畅通,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的原则,努力构建“四位一体”互动机制。具体来说,电力营销稽查部门需针对供电评估以及营销监控所提供的风险预警以及异常信息、违法线索展开选案,开展专项检车,将营销专项检查跟营销监控管理以及宏观营销调查分析充分结合在一起,认真实施专项检查以及典型案例、专项整治,重点着手于管理漏洞及营销政策,同时将所得稽查结果及时进行合理反馈。
3.2 强化提高精细强度
在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工作实施进程当中,强化精细化管理可谓是规范该项工作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首先应该针对电力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实施有效稽查,特别应给予与价格、量以及费用有关的非正常经营指标和工作质量更多重视关注,就所存在的非正常现象实时整理,得出完整性较强的问题清单,并对应给出相关稽查任务,保证营销经营成果;第二步,认真监控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质量,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进行对应问题的合理构建,制定相关稽查任务;第三步,全面稽查监控所有数据质量,统计核算营销业务系统中所涉及的档案准确性和完整,及时查找出数据缺失以及矛盾问题等,采取针对性稽查措施;第四步,针对目前的稽查系统展开合理应用,在实现系统可靠稳定性的优化提升同时,强化系统对外服务能力,实现稽查资源的优化配置。
3.3 优化改进管理办法
基于精细化管理基础,努力加强提升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效率,强化成本管理工作,能够实现稽查效能的优化增强。针对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开展中所涉及的相关人员实施专业分工,结合其擅长业务为其精细化管理对应工作任务的有效安排;由考核指标角度出发来看,尽可能将成本以及效率当作是重要的工作指标内容;针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稽查任务,需积极引进外部稽查组织开展专业化检查工作,力求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工作实施的准确性。
4 结语
综上可以知道,在营销管理工作中,电力营销稽查占据着关键的应用地位,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该项工作实施的优劣会对电力行业客户服务工作有效性获取起到直接决定作用。努力加强电力营销稽查精细化管理,实现工作误差率的大幅度降低,强化企业服务质量,排疏解漏,遭遇问题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树立良好的电力企业形象,使得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洪流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洪毓玲.探讨电力营销稽查精细化管理[J].城市建设,2013(29).
[2]吴光亚.探讨如何加强电力营销稽查管理[J].科技研究,2013(12).
【关键词】:路桥施工;精细化管理;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改善,大力加强了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因此,对路桥的建设也就越来越多,要求也就越来越精准。过去,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对于基础建设的重视程度并不高,所以在路桥建设方面照发达国家来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建设过程中,对于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节约和工程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使得路桥的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逐渐的凸现出来,也越来越重视对工程建设的精细化管理,而究竟如何做到精细化?我国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措施被提出。很多的现实案例,使得我国的路桥安全问题逐渐的显示出来,某大桥因为军人的跑步而倒塌、某桥段因为货车的超重而坍塌,这些都提醒我们对路桥的精准要进行充分改革。
一、 路桥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精细化管理的含义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工程的精细化管理也是被提上了工作日程。精细化管理究竟是什么?精细化是现代社会提出的系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所指的是企业对于一种工作的深入分析和服务的深层次提高。而这一管理模式运用到路桥建设的日程工作中,就会使工程变得更加科学化,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工程的安全质量等优势就会逐渐的凸现出来。而路桥施工经济化管理就在于责任落实到人,工作落实到人的精准化分工。
而精细化管理的模式中,其关键的依旧是人。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其行为的能动性会被很好的诠释。我国的路桥建设水平依旧很低,管理制度相对落后,都使得我国在路桥的建设中需要做出更大的调整。而整个精细化管理需要做到前期的设计,工程的施工及完工后的验收,这些过程都要做到精准。而在路桥建设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这些过程的精准化管理。在路桥前期的设计要做到全面、准确、科学的设计管理,在施工阶段,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施工的各个步骤做到精益求精,不要忽略一些不起眼的问题。在之后工程的验收上,做到不,严格审查。
(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在施工过程中,精细化管理对于施工人员、建筑材料、资金等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1.有利于员工素质水平和技能水平的提高
精细化管理对于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进行学习管理,使员工对于自己的工作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提高,并且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在建设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安全事故,这些往往是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不将工作安全制度放在重要的位置。对于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得过且过的思想,会使员工自身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质量受到威胁,精细化管理会在思想层面上不断提醒员工时刻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薪酬的发放问题一直是员工们最为期待了的事情,他直接关系到员工是否可以认真工作。设立奖惩制度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精细化管理可以将员工的薪资公开,施工人员对于自己的薪酬更加的清楚,避免了恶意的克扣工资,并且可以间接的减少项目工程的安全事故。
2.有利于提高工程物资管理水平
物资的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一环,如果将这一环管理好就会保障工程的顺利实行,但是如果这一环出现了问题,就会使工程停滞不前,存在安全隐患,甚至会威胁到人们的出行安全。那么精细化管理会使路桥项目物资管理更加的科学,从物资采购、运输、保存、使用的各个环节做到精益求精。在物资采购时,采购人员要对材料的时候要秉着一名合格的采购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对材料的质量进行认真的检测,不可为了一己私利选取不合格的材料。在采购过程中吃回扣的现象经常发生,现实中好像如果采购没有回扣的话,就不能称作是采购。这是精细化管理会提高采购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在采购人员的录用面试时,考官除了对采购人员的技能和能力进行考核外,对于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要加强考核力度,避免采购人员存在着的思想观念,为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埋下隐患。在施工设备的采购上,为了节约成本很多单位会选用一些质量不高,性能不强的机器设备,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精细化管理会加强对机器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管理力度,采购合格产品,为工程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精细化管理的对于物资的科学化管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避免了采购过程中购买具有安全隐患的材料,提高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提高施工设备的性能性价比。
3.精细化管理会降低工程成本
当下社会,一个企业是否赢利,除了对产品的销售外,还有就是对成本的管理,降低企业成本已经成为了一个企业规划的必要部分。在路桥建设方面,增加工程的利润需要对工程的成本加以控制。精细化管理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对采购成本、人工成本的等方面降低成本的消耗。制定消费计划,对工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避免问题扩大化,造成成本的增加。
二、 提高路桥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增多,对于基础建设的科学管理办法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精细化管理对于路桥建设的重要性无需置疑,它通过科学的管理办法对工程的质量、成本的控制和人员管理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那么在建设过程中要做到脚踏实地,仔细认真,逐渐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先进的工作方法,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的顺利完工。
(一)、加强对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学习
随着对路桥建设的管理日益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逐渐被大家所熟知,但是在很多时候施工方做不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这时就要加强对精细化管理的学习,将精细化管理的精神传递给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工。要切实贯彻精细化管理的各项要求,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是施工人员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热情,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规范制度,使工作人员自觉遵守各项要求。工作落实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奖惩落实到人。
(二)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
精细化管理的顺利实行一定要有制度作为保障,只有这样才可能使精细化管理朝着科学化、制度化、规程化的路线进行下去。因此,路桥的管理部门一定要进行制度的认真制定,制度的顺利落实,值得科学公正,确保路桥工程的顺利完工。
(三)对路桥施工技术进行改革创新
为了保证路桥工程的顺利完工,对于施工的技术一定要加以创新。管理人员要鼓励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工作创新。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工作制度,降低施工成本,保证工程质量。
三、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路桥的建设数量逐年增加,对于路桥的要求也在逐年增加。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提出,使得工程建设逐渐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因此,对于精细化管理的顺利实施变得格外重要,加强对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学习、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对路桥施工技术进行改革创新等措施为其顺利实施做出了保障。
上海中心与华为合作,在大厦里面专门设置了一个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建立由网络、社交和移动技术驱动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来打通建筑自身的应用管理系统,进行信息融合和信息挖掘,通过对用户行为的感知来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更高的效率,更低的资源消耗和可持续发展的商务社区生活。
这是在日前召开的2013华为云计算大会(HCC 2013)上,华为高调宣布的、工程建筑领域的一个案例。
今年的华为云计算大会继续以“精简IT,敏捷商道”为主题,携手英特尔、SAP、希捷等众多全球合作伙伴积极探索IT基础设施创新。会上,华为首次推出“Fusion”(融合)战略,目的是通过计算、存储、网络、虚拟化、数据中心等技术创新和融合,采用开放架构与第三方系统融合,实现精简部署、精简运维和精简管理,快速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提升企业效率,进而实现“敏捷商道”。围绕“Fusion”战略,华为在会上展示了一系列的IT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全球首个“融合数据平面”的存储理念、全球首个全分布式性能最强的云操作系统FusionSphere3.0、性能最佳的FusionCube融合一体机2.0等等,让“Fusion”战略变成了实在可行的解决之道。
华为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在做主题演讲时对华为的“Fusion”战略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说:“在追求愿景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一个理念来指引我们达到自己、客户以及合作伙伴的期望,而这个远景便是‘融合’,我们用融合的方法来实现精简IT,敏捷商道。‘Fusion’战略有三个层面的含义:华为的理念和远景与客户理念、愿景的融合;华为的技术产品与合作伙伴解决方案的融合;技术的融合,包括软件与硬件的融合、数据与分析的融合以及基础设施与商业设计的融合。”
我们知道,云计算是华为开拓企业业务的非常重要一环,而“Fusion”战略可以说是华为云计算战略在企业业务领域的具体化和执行。华为云计算战略包括三个方面:建云计算平台,促进资源共享、效率提升和节能环保;推动业务与应用云化,促进各个行业应用向云计算迁移;开放合作,构筑共赢生态链。
经过几年的努力,华为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已经“开花结果”,开始惠及各行各业。根据HCC 2013上的数据,华为在全球成功部署了330多个数据中心,其中70多个为云数据中心,服务全球260多个云计算客户,上述的上海中心案例便是工程建设领域的一个代表。
此外,华为在HCC 2013上正式了敏捷制造解决方案,通过精细化网络、无线工厂、制造云数据中心等新技术、方案,为实现管理精细化、作业移动化、生产协作化打造坚实基础,最终助力制造企业打造低成本、高效率、快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在本次的敏捷制造解决方案中,华为率先将敏捷网络架构引入制造业网络设计,为制造企业精细化业务管理打造坚实IT基础。该解决方案通过精细化业务识别,提升业务运营效率,以解决业务流识别和故障实时定位这两个目前精细化网络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通过华为敏捷系列交换机实现设备融合,集中配置,减少网元数量和超过80%的网元配置点,以达到至少降低30%投资成本和40%运维费用的效果,大大减少制造企业的IT投资和运维消耗。另外,传统大型制造企业由于历史发展及技术限制原因,造成CRM、ERP、MES、PDM等系统以项目形式割裂建设,形成信息孤岛,造成运营效率低,新业务上线慢等问题。为实现协作化生产运营,提升制造业应对复杂市场状况的能力,华为敏捷制造解决方案提出了“制造云数据中心”的设计理念,通过异构资源虚拟化整合,资源按需分配,弹性供给,动态调度等实现资源按需分配,业务快速上线。同时,“两地三中心”的灾备设计,也让制造企业更为从容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确保业务永续可靠。
工程建筑和机械制造之外,华为在HCC2013上还展示了包括政府、医疗、交通、能源以及媒体等在内的众多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成功案例,从中可以看到华为进入企业业务领域这短短几年所取得的瞩目成绩。
一、机构网点年龄化生命周期的案例分析
机构网点的年龄与人的年龄一样,呈现出很强的时间特性,表现为业务的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机构网点的年龄受内外因作用影响,表现为内部的经营管理和网点所在楼宇的房龄及周边客户资源的成熟度。随时间的推移及外部环境的变迁,机构网点的管理经历着市场资源寻找培育、资源成熟分享和资源优化退出三个时期。笔者采集工商银行某营业部5家机构网点的成立时间、机构网点所在楼宇的房龄及机构网点迁址后的主营业务情况,对机构年龄化表现作进一步探究。从上表可见,5家支行除北站支行外,其余4家挂牌时间(指网点迁入新址后挂牌开业时间)多为2007年;网点所在楼宇竣工时间有所不同,大名城支行和元一支行为2002年,加洋路支行和锦江支行所在楼宇竣工时间分别为2004、2006年。从各行存款总量情况看,至2011年6月,锦江支行排名第一,加洋路支行排名第二,元一支行居末。从存款增量看,在迁入新址的次年,存款总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最少增加5000万元,最多增加1.2亿元。但2009年4家银行存款增量均出现回落。2009年后,4家行存款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出现差异:加洋路支行的增长情况稳定、增幅大;大名城支行不但增长稳定,且增量多。
结合机构网点年龄的表现形式,4家支行的增长态势体现出其正处于机构年龄的青年期与发展期,业务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各行正苦练内功,有效提高自身经营能力。但为何锦江支行和加洋路支行挂牌晚于其他两家支行却存量领先?笔者认为这与机构网点所在楼宇的房龄及周边客户资源的成熟度有关。锦江支行网点所在楼宇为福州市北江滨第一大盘,附近有购物休闲广场、江滨公园、西河游泳场、山姆会员店、公交站、各类银行机构等,配套设施齐全,入住率高,人气聚集快。而加洋路支行网点所在楼宇毗邻福州市最大、历史悠久的生活住宅区———上海新村。这两家支行网点位置具备社区成熟度高、人气旺、客户资源丰富的特点,正是机构年龄化外因的展现方式。而大名城支行的存款增量优于其他3家支行,也不难看出其所在的楼盘随着房龄的增加,人气和客户资源也不断积累,同样展现了机构网点年龄化外因的影响。以上例证符合机构业务受机构年龄化内外因素的影响,处于业务上升期和成熟期的特征。北站支行挂牌时间为1985年5月,其所在楼宇竣工时间因年代久远已无从查考。纵观6年来该网点的存款情况,基本保持在1.2亿元左右,增长已基本停滞。北站支行网点位于长途汽车北站附近,毗邻福州火车站。随着城市经济和建设的发展,周边商圈逐年变迁,人流量也随着火车和长途汽车被飞机和私家车替代而分流。外部环境和客户资源的改变,使北站支行的业务量逐渐枯竭,生命周期已处于衰退期。
二、实施机构网点年龄化生命周期管理的意义
对管理者而言,通过掌握机构的年龄分布,建立机构年龄档案,把握机构的更替和变迁,对于机构管理的精细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有利于机构布局与管理决策。商业银行的年度计划里,均不乏机构新增优化的内容,这些计划必须以机构网点的发展年限为利益斟酌点,考量机构网点的经营利弊所在。设想:0~5年的机构,可能是业务的上升期,5~15年或是业务的繁荣期,16年后可能就会随着周边环境的变化而面临业务停滞。对机构年龄的掌握,无疑有助于市场网点的决策部署。
(二)有利于机构业务的深耕发展。通过对机构年龄及机构所在楼宇房龄的分析,可以分析机构所在区域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挖掘机构网点周边市场,根据资源特色寻求经营策略,打造机构网点的发展目标,展开业务精细化攻坚。
(三)有利于拉近机构与客户的距离,成为客户的金融理财“家园”。机构的经营与管理密不可分,通过不同机构的年龄差异化管理,能实现机构在共性化管理下的个性化展现。如举办机构网点的周年庆活动,不仅有利于加强与客户间的友好互动,同时亦可推介机构业务亮点,既能实现业务品种的推广,也能及时接收客户的需求信息,让客户有参与感和归属感,成为客户理财家园。
(四)有利于增强机构员工凝聚力,提升企业文化。实行机构年龄化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增强延长机构网点生命力,提升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加强机构与员工的良性互动。
三、实施机构网点年龄化生命周期管理的思路
(一)借鉴人员管理模式,构建年龄化的机构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针对现行的人员管理,通过对管理类、专业类、运行类等类别的区别对待,统计出各类别人员年龄结构特征,为银行的可持续经营做好人员储备。借鉴人员管理模式,机构的生命周期管理,也可以省会中心城市、重点县域、卫星城、新老街区等进行区分,统计出各类别区域的机构年龄结构特征;或按照寻找资源培育、分享资源成熟和资源优化退出三个时期,统计出各机构分属的生命周期,并制定机构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制订机构网点的长远发展规划。
[关键词] 业扩;管理;增供扩销
[作者简介] 尤中璞,象山县供电局客户服务中心主任,电力工程师,研究方向:营销管理、电力计量技术及需求侧分析,浙江 象山,315700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9-0042-0005
业扩报装工作,既是电力营销的源头,又是供电优质服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的售电市场环境,促进公司售电量持续增长,努力完成公司售电量增长目标,2012年象山局以深入开展以“增供扩销活动”为契机,从“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出发,针对业扩报装各环节工作时限,实施业扩报装精细化管理,积极推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精细化服务,优化业扩报装流程,有效缩短业扩报装接电时间;强化在途业扩流程时限预警监控,加大考核力度,有效缩短业扩流程时限;实施“业扩流程压缩计划”,健全营销“一口对外”协同服务机制,推行业扩项目客户经理负责制,实现营销与其他相关部门的高效配合,努力提高业扩报装完成率,确保新增业扩项目尽快转化为电量增量。做到“早送一分钟、多供一度电”,最终实现供用电双方双赢。
一、业扩报装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描述
(一)实施业扩报装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国家电网公司业扩报装工作管理规定》第三条明确:业扩报装工作坚持“一口对外、便捷高效、三不指定、办事公开”的原则。实际工作中,业扩报装工作环节多,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是供电企业内强管理、外树形象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加强业扩报装精细化管理,通过集约化、精细化管理和技术进步,以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对业扩报装实行全过程闭环管理,实现业扩报装工作程序标准化、业务流程规范化,简化用电手续,努力缩短业扩报装周期,真正提高供电优质服务水平。
(二)业扩报装精细化管理目标
加强业扩报装工作程序标准化、业务流程规范化执行,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减少客户上门次数,着力缩短业扩报装通电时间,“早送一分钟、多供一度电”,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多供电量,最终实现供用电双方双赢的管理目标。
(三)业扩报装精细化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为确保业扩报装精细化管理实施到位,2012年象山供电局结合工作实际,在梳理业扩工作流程、调研业扩报装各环节时限、分析业扩报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业扩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了《业扩时限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突出了对时限的要求和对全过程各环节时限的考核。全过程各环节时限要求:高压客户申请日到供电方案答复时限7个工作日,其中业务受理1个工作日、现场查勘3个工作日、供电方案确定及答复2个工作日、业务收费1个工作日;对于1000kVA及以上的客户可延期3个工作日,最长时限不超过10个工作日;设计图纸审查2个工作日;中间检查2个工作日;竣工检验2工个作日;竣工验收合格日到送电3个工作日。按照《办法》操作,业扩报装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值将实现高压业扩流转于供电部门的接电时间由国家电网公司对外承诺的52天缩短为16天。
二、业扩报装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业扩报装工作流程图
业扩报装工作流程见下图:
(二)主要流程说明
业扩报装精细化管理工作流程,突出业扩过程中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管理,对业扩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管控,分析存在的问题,挖掘潜力,优化流程,提升服务。
1. 业扩报装事前管理
电力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尤其是对三面环海的典型半岛城市的发展尤为重要。为此,象山局每年开展业扩服务调研工作,走访用户,听取意见,提前谋划电网建设。
(1)积极开展业扩走访活动,捕捉市场信息,提升业扩服务
一是走访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地方经济发展动态和电力需求。象山局建立重点项目联系制度,着力推动项目早日送电。客户服务中心坚持定期走访县发改局,及时获取当年、次年或未来一段时间当地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对项目所在地电力需求满足情况进行研究。象山局还经常走访县招商局,了解全县招商引资信息,对有明确落户意向企业的电力需求满足情况进行研究;象山局还加强与18个乡镇(街道)的联系沟通,不定期走访工业集中的乡镇和偏远的海岛乡镇,获取当地针织加工、水产冷冻等传统经济发展动态和水泥制造、造船修船等新型的临港经济潜力,为电网规划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向发展、生产等部门反馈市场信息,提前安排电网供电设施的增容和扩建,优先解决电网薄弱环节和供电“卡脖子”问题,保证用电需求供得上、放得开。
二是走访电力客户,及时了解和解决客户电力需求和服务需求。通过对潜在电力客户的走访,及时掌握客户的电力需求,主动介绍办理业扩报装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消除客户的用电顾虑,必要时启动业扩服务“绿色通道”, 及时解决投产项目用电存在的问题,力促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用电、多用电,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电网规划未雨绸缪,提前谋划电网建设
电网规划,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地方区域电网的发展和建设。象山电网受地理位置影响,电网框架相对比较薄弱。电网坚强,规划先行。面对客户用电需求,及时谋划电网建设,解决电网“卡脖子”的瓶颈问题,十分迫切,尤为重要。象山局客户服务中心坚持业扩报装事前管理,对业扩调研和走访意见进行认真分析,将客户的电力需求及时反馈给发展建设部,从而使电网规划立足长远,做到提前3~5年申报主网建设项目,以便积极与县国土局、规划局等单位沟通,预留电力设施用地和线路廊道,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同时,重点做好新建工业园区、开发区的电网建设,了解招商引资企业落户情况,做到电网建设与新区建设同步推进、无缝对接,彻底解决和消除供电瓶颈,为业扩报装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2. 业扩报装事中管理
业扩报装过程中,为缩短业扩时限,象山局充分挖掘查勘、审图等各环节管理潜力,做到科学查勘,高效审图,主动进行中间检查,有效组织验收,及时装表送电,优化流程,强化考核,使业扩报装效率逐年提升。
(1)查勘环节,做到“建立两个制度、落实一个方案”
1)建立联合查勘制度。为确保供电方案的合理性、及时性,象山局推行业扩项目客户经理负责制。在客户提出业扩申请并指定客户经理后,由客户经理组织局配电运检中心、当地供电营业所等部门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查勘,避免各相关部门对业扩信息掌握不及时,导致供电方案意见不统一而屡屡更改现象,减少供电方案环节不必要的时间拖延,做到及时向客户提供合理的供电方案。
2)建立业扩会审制度。对于500kVA及以上业扩客户,由客户服务中心组织局生产、营销等部门不定期召开业扩会审例会,并邀请当期会审的客户代表亲临会场参与商讨,既可听取客户合理的建议,又可对客户的误解进行当面沟通,依法解释,以理服人。公开、透明的会审制度,既避免了供电方案的片面性,使其更为科学、合理,也为下一步的中间检查、竣工验收、装表接电等环节取得客户的大力支持打下基础,为缩短业扩时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提前部署和落实临时业扩客户的正式用电方案。对于临时用电的业扩客户,供电部门提早介入对正式用电方案的建议,可以使客户提前做好预留配电房位置,准备变压器、开关柜等配电设备,给客户充分的准备时间,为今后转为正式用电做好前期基础工作,使企业尽快转入生产,为小区尽快交付使用创造条件。
(2)审图环节,做到“推行典设、联合审图、提早预想”
1)推行典型设计,培养业务精干的多面手客户经理。积极推行典型设计,提高审图效率。对客户业扩工程可以适应典型设计的情况,主动向客户做好介绍,推行典型设计;用户采用典型设计的,对提高审图效率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实现科学审图和高效审图,象山局注重培养查勘、审图等环节业务精干的多面手客户经理,负责典型设计用户和1000kVA以下的业扩用户的审图工作,从而提高了审图时限。
2)建立联合审图制度。为使业扩用户设计方案安全、经济、科学,全县1000kVA及以上的业扩用户推行联合审图制度,由客户服务中心组织局生产部门、营销部门以及业扩用户所在地供电营业所等人员参与审图。为此,减少了业扩用户设计方案在供电部门内部相关部门审核所需的流转时间,从而节省了审图时间。
3)提早预想,充分考虑政策处理等非技术性因素。审图的重点当属关键部位、关键设备等技术性要求是否符合规定,但业扩工程项目能顺利开工,也依赖于施工难度、政策处理难度等非技术性因素。所以,审图也必须考虑以上影响开工和进度的非技术性因素,提早预想,提前落实,扫除障碍,从而缩短业扩时长,尽早供上电。
(3)中间检查环节,做到“主动检查、及时督促、闭环整改”
客户服务中心设立专人对业扩用户实施全程跟踪,业扩用户完成配电房土建、接地装置等工作后,由客户经理根据审核同意的客户受电工程设计文件及有关施工标准,主动联系客户,组织对客户受电工程中的隐蔽工程进行中间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出具书面整改意见,督促整改,并确保整改到位,形成闭环,确保不发生因整改不到位而影响竣工验收的情况。
(4)竣工验收环节,做好“两提前、一指导”工作
1)提前告知验收要求。中间检查验收合格后,客户经理提前将业扩工程验收要求以手册的形式发放给客户,提前告知验收要求,指导其逐一对照实施,以进一步提高竣工验收合格率。
2)提前提供定值单。中间检查验收合格后,客户经理根据受电工程设计文件计算定值提交客户,便于客户灵活掌握投运前试验时间。
3)指导客户开展自查并提前开展初验收工作。业扩工程结束后,客户经理通知客户根据验收手册要求开展自查,做到边查边改;在其编制竣工资料期间,客户经理提前开展初验收工作,及时发现配电房、开关柜等硬件设备的缺陷,并督导其整改,以提高竣工验收一次性通过率。
(5)装表接电环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时接线供电
1)提前告知客户做好准备接入系统接电工作。加强与电力客户沟通协调,统筹协调业扩接入工程。业扩工程结束后,客户经理及时告知客户提出接入系统申请、预计投运时间,以便客户与竣工资料整理、竣工报验等工作同步开展,便于供电部门提前部署接入系统施工计划。
2)建立月度停电计划平衡制度,提前部署接入系统接电工作。为提高象山电网设备停电计划管理水平,控制设备重复停役,象山局建立月度停电计划平衡制度,由安全运检部、调控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等部门聚集商讨,客户服务中心对业扩客户提出的接入系统施工停电申请提出建议,通过综合平衡,既能实现结合电力线路或设备计划检修计划实施业扩施工,做到“少停一分钟,多供一度电”,又能达到停电计划对外公告时间要求,满足客户提出的需求用电时间,从而不发生因停电计划拖延而造成接入系统接电工作延迟的情况。
3)计量器具准备充分。客户服务中心每月建立业扩计量器具需求计划,计量资产人员通过库存盘点,及时补充所需的各类计量器具,确保不发生由于计量器具不到位而造成业扩时限延长的情况。
3. 业扩报装事后管理
(1)建立客户经理走访制度
业扩报装全程结束后,客户经理依然与客户保持密切联系,通过走访和回访,认真听取客户对业扩报装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包括业务咨询、技术指导等内容,了解客户生产经营情况、设备运行情况及对供电部门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不断优化业扩流程,不断完善业扩服务,为下一个客户“早送一分钟、多供一度电”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沟通,可提高客户满意度,促进业扩报装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
(2)建立业扩报装月度分析会议,分析业扩时限达成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客户服务中心每月定期组织所有客户经理召开业扩报装月度分析会议,通报业扩服务时限数据和考核达标情况,分析月度业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客户经理同步建立跟踪台账,对营销系统的业扩用户实现可控、在控,业扩报装结束后,对每一个业扩报装工程开展评价,对无法达到业扩服务时限考核要求的,提交会议研究和分析原因,查漏补缺,取长补短。
(三)制订确保业扩流程正常运行的实施办法
为优化业扩报装流程,象山局制定了《10kV及以上业扩报装工作增供扩销实施办法》,规定了供电方案确定及答复、受电工程设计审核、中间检查及竣工检验、装表接电、全过程服务跟踪、流程衔接及管理要求,有效地协调了业扩流程的各环节的畅通和客户与各部门的有效沟通,有效缩短业扩报装接电时间,为实现“少停一分钟,多送一度电”的目标,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
(四)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象山局在年度营销同业对标、月度营销精益计分绩效考核中均纳入了业扩报装时限、工作质量等考核指标,其中对业扩服务时限达标率等关键指标、重要指标,直接纳入绩效考核;对业扩报装作业规范率等工作质量指标,纳入精益计分考核。指标管控情况坚持“三通报”,即每周通报业扩时限情况,每月通报营销工作质量情况,每季通报营销同业对标情况。实施“三级监控”, 即营销部专职、客户服务中心客户经理、供电营业所营业人员等三级监控,做到信息互通、相互沟通、加强管控,全力杜绝流程超时限现象。
三、评估与改进
(一)业扩报装精细化管理工作评估
业扩报装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为象山局开创了营销管理新局面,2012年1~9月份业扩服务时限达标率达到100%,在省、市营销同业对标考核中位居A段,无一户无一环节发生超时限情况。业扩报装平均接电时间也逐年下降,2012年1~9月份高压业扩报装平均接电时间(仅指供电部门流转耗时)仅为9天,远远低于国家电网公司对外承诺时间,客户服务满意率继续保持100%。
(二)典型案例
宁波和泰电器有限公司(户号:4140051516),新建厂区,申请用电容量630kVA。早在年初临时用电时,供电部门就提前对正式用电方案提出了建议,给客户充分的准备时间,并多次给予现场指导。2012年6月18日,客户前来办理业扩报装用电。因客户亟须完成订单任务,要求供电部门尽快送电,在前期基础性工作准备充分、供电部门内部流转环节高效的有力推动下,于7月2日为该户顺利送电,供电部门业扩流转耗时仅8个工作日,赢得了客户好评,实现了又一个客户“满意工程”。
(三)业扩报装精细化管理工作改进
营销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尤其是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在业扩报装工作中客户对供电部门将提出更高的需求。为此,象山局将在吸取目前行之有效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业扩报装管理,从以下“三个完善”出发,继续抓好业扩提速提质工作。
1. 完善业扩报装管理标准,健全营销“一口对外”协同服务机制
进一步完善业扩查勘、供电方案编制、中间检查、竣工验收等业扩各环节的工作规范和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做到业扩报装凡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监督、有人负责,切实做到业扩报装管理全过程的可控、能控、在控。实施“业扩流程压缩计划”,健全营销“一口对外”协同服务机制,实现营销与其他相关部门的高效配合,努力提高业扩报装完成率,确保新增业扩项目尽快转化为电量增量。
2. 完善业扩报装“即时响应”机制
积极响应客户用电申请,第一时间答复供电方案,提高客户用电需求答复水平。建立联动协同的快速响应机制,积极、主动加强与业扩关联部门的沟通协同,实现业扩报装“无障碍接入”,主动协调解决客户施工中的问题;同时,完善“绿色通道”机制,全面开展“塑文化、强队伍、铸品质”供电服务提升工程暨“浙江电力春风行动”,为重点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有效降低业扩报装总时长。
3. 完善业扩报装奖惩制度
在推行业扩项目客户经理负责制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个人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业扩报装客户经理绩效积分制,根据业扩报装类别、容量、区域、时限、客户评价等确定不同分值,客户经理按件计分,按劳计酬,改变二次绩效考核“吃大锅饭”的奖惩模式,充分调动客户经理的积极性。
【关键词】城市规划展览馆,主要功能,设计原则,展示方式,发展趋势
一、引言。作为城市宣传的重要窗口,城市规划展览馆为公众了解城市历史、关注城市变化、参与城市发展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平台;作为城市代表性的文化建筑,城市规划展览馆被赋予了新的政治文化内涵.,有其自身的社会意义和美学意义,.而作为展览建筑中新的专业性展馆――城市规划展览馆又具有自身独特的不可取代性。
二、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定义。城市规划展览馆是城市规划的“研究馆”,集中了大量规划素材,可以为研究、制定城市规划提供重要依据;是城市形象的“展示馆”,可以展示城市特色,彰显城市魅力;是城市历史的“博物馆”,可以浓缩和形象展示一个城市的历史变迁;是城市规划的“教育馆”,可以普及规划知识,增强市民群众的规划意识,自觉遵守规划、支持规划。
三、城市规划展览馆的主要功能分析。
1、城市展览功能。应体现及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演变和发展变化,使市民更多了解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使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城市历史、城市发展的信息。
2、规划公示功能。展示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重要地块详细规划等城市规划内容:通过公示征求市民建议,增进政府与市民的相互沟通与了解,使城市规划更为科学、合理,更具可行性。
3、咨询交流功能。举办学术报告、规划咨询的专业场所,为专家与建设者提供一个小型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水平。
4、宣传教育功能。宣传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全社会的规划意识,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关注、参与、监督城市规划。
四、城市规划展览馆的作用。城市规划展览馆一般是市政府投资兴建的大型公益性设施,是实现“执政为民”、“阳光规划”、“公众参与”的重要手段;是市民与政府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公众咨询城乡规划和学术交流的场所;是市民休闲、旅游、观光的景点;是城市历史与未来、城市规划及城市建设成果的展示平台和窗口;是展示城市精神气质、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市民自豪感、宣传城乡规划知识、相关公共政策、亲民、互动、前瞻的“城市之窗”;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点展示历史文化、总体规划、建设成就和未来发展等重要内容
五、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发展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越来越受到政府管理者、建设者、投资者、市民等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诠释和展示城市规划的成果,全国各地出现了一种新型专业化场馆――城市规划展览馆。
城市规划展览馆作为城市整体形象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城市建设的沧桑巨变以及城市发展成果与总体趋向。它不仅为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政府规划决策与社会各界沟通的桥梁,为国内外专家、城市投资、建设者提供学术报告、规划咨询的场所。也成为普通市民了解、参与、监督城市发展的最系统、直观、生动、快速的有效途径。
六、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规划设计原则。
1、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规划设计,应体现和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2、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规划设计,应适当采用高科技手段,在采用展板、模型等传统展示手段的基础上,将现代声光电技术融入多项展示环节。
①要有最时尚的建筑理念,充分借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案例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将规划展览馆建成低碳、环保、绿色建筑的典范案例,让市民切身感受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成果。
②要有最先进的展示手段,按照“不求最大、但求一流、但求最先进”的思路,充分运用当今世界最现代、最先进的声、光、电、3D、4D等科技手段,增强规划展览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③要有最完美的展示内容,多角度展示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展示生态文明城市理念。
3、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规划设计,应注重人流动的科学设计,注重参观者的参与互动,让参观者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认识规划、了解规划、参与规划,应极具专业性、知识性、互动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4、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规划设计,同样要考虑后期扩建和提升的重要性,要为以后的提升和扩建留有空间。因为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城市也在发展,规划展览馆的建设也要随着诚实的发展不断的更新提升,其中的展览展示内容也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而更新,因此,规划展览馆的设计也要考虑展示内容的可控性、可调性及可变性,从而避免重复施工,多次修整,做到真正绿色、环保、可持续。
七、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展示方式。在迅猛发展的科技力量的推动下,现代城市规划展览馆那种传统的展示方式,诸如图片展示、模型展示、普通的多媒体展示等均已不能满足现代展示的需求,而高科技支持下的多种展示方式却应运而生,其中包括:数码电影系统、幻影成像系统、大型宽幕影视观摩系统、思维动画立体影视系统、360度三维虚拟影视演示系统、虚拟驾驶系统、人景合成系统、表面声波触摸系统、游客查询系统、以及多媒体系统的整合运用等。这些展示方式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现代展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