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实操技能培训范文

会计实操技能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实操技能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实操技能培训

第1篇:会计实操技能培训范文

摘要: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是指高校利用其特有的资源,为地方和国家的公众利益而开展的实践活动。被广泛接受的社会服务工作与高校人才培训和科学研究两大职能并列,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在推动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示范,创新研究会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会计专业 服务产业 创新模式

校社会服务不仅是高校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高校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因为社会服务可以为高校获取社会资金,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越的条件,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高校学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主要是面向区域社会需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其自身的高教性、职教性和地域性特征决定了立足和服务所在区域是高职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东莞职业技术性学院(以下简称“东职”)作为东莞市属高职院校,立足为东莞地区及珠三角区域的社会服务功能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专业作为学院首批重点建设专业,为适应东莞各镇区产业的转型及升级,先后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提供继续教育、再就业技能、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等培训及企业咨询和记账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在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得到社会认可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关于社会服务能力的研究上虽然已引起高校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但相对国外来说,理论研究上还是比较薄弱的,基本上处于引进国外理论阶段;在实践方面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会计专业虽然早在办学之初就开始开展各种社会服务,但涉及的深度、广度都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服务形式单一,服务积极性、主动性缺乏,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狭窄、服务效益低等问题。

如何整合东职会计专业资源优势,组建会计服务示范基地,依靠服务公司的实体运作和基地网站的网络辐射,全方位展开对松山湖科技园区乃至周边大朗镇、寮步镇、大岭山镇的经济、社会、文化的服务工作,不仅对创新东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促使校企合作和实践基地平台的搭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塑造有益,还可通过对园区及周边地区政府、企业单位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包括会计继续教育培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企业记账、企业纳税筹划、岗前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大幅度提升东职会计专业建设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学院对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东莞的地理优势为东职会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遇,特别是目前,东莞正处于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势必需要现代服务业的大力支持以及政策上的强力扶持。会计专业为松山湖园区及周边镇区提供全面且结合各地产业特色的个性化社会服务的同时,如果能将这些成果或专业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成立面向松山湖园区辐射大岭山-寮步-大朗三镇的会计服务示范基地,搭建更好更宽的资金技术和智力平台,将会极大地推动学院会计专业建设甚至对其他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对实现学院“建设东莞特色的面向全国一流的高职院校”目标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创建东职会计服务基地

创建一个以松山湖科技园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大岭山镇、寮步镇和大朗镇,延展至整个东莞市的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该示范基地包括实体化企业及虚拟网络两种服务形式。实体化企业是高校与社会实质性合作的重要载体和依托。虚拟的网络服务作为实体化企业的一个拓展和一种补充,实体企业服务与虚拟网络服务互补长短,能够更加全面地促进会计专业为社会提供服务。见图1。

实体服务形式又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模块是开办会计服务公司,一个模块是以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提供会计培训。服务范围主要是以学校所在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为主,辐射相邻的镇区。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记账――依法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预测――会计服务公司;

咨询服务――会计咨询、税务咨询――会计服务公司;

职业资格培训服务――会计从业资格培训、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培训――校内实训中心;

社区服务――社区就业会计培训、社区理财讲堂――校内实训中心;

技术服务――科研合作――校内实训中心;

真账实操――利用校内硬件设施和软件设备教授会计技术――校内实训中心。

在线服务形式是以网络为平台,提供在线会计服务。由于在线服务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所以服务范围可以延伸至整个东莞市所有镇区。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远程培训――在线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培训;

在线咨询――在线回答关于会计和税收方面的问题;

纳税筹划――在线帮助企业提供税收筹划;

法规解析――专业视角解读财经法规;

以案说法――提供不同角度案例,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资源共享――学校各种会计软件、学习软件资源共享。

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提供社会服务的现状调查和对学校周边园区、镇区、社区的走访调查,创建一个“一基地、二形式、三模块、四对象”“全方位、立体式”的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一基地”指的是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二形式”是实体服务形式和在线服务形式;“三模块”包括服务公司模块、校内实训中心模块、网络在线模块;“四对象”指政府、企业、社区和个人。见图2。

二、示范基地建设的意义

(一)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转变教师及系部落后的社会服务观念。目前,在服务理念上很多教师对会计社会服务职能内涵和态度上存在误解和偏差。某些教师存在社会服务就是“创收”,认为会计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必要进行社会服务等错误的观念,严重阻碍了会计专业社会服务的实施。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采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 让系部教师认识到自己社会服务理念的不足。“走出去” 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或参与横向课题或醒目接触了解最新的社会需求,“请进来”是通过系部教师与企业专家座谈等方式教师体会到社会服务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院系部对社会服务建立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种机制,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

(二)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构建财经系会计专业社会服务一体化组织机构,统筹管理社会服务活动。东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社会服务搞不起来,并不是因为缺乏人才、缺乏资源、缺乏能力,而主要在于院系社会服务管理观念落后、组织管理水平差。很多会计专业的教师都是各自为政,在外兼职或是接纳会计培训课程,没有形成群策群力,也谈不上专业服务能力。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全面统筹各种社会服务,由基地负责社会服务的接洽、实施、控制和考核,提供社会服务的质量,形成品牌化的服务。同时,从系部层面构建运作机制,成立以系领导牵头,各教研室主任具体负责各专业领域社会服务的规划、召集、实施,各专任教师团队化服务的一体化组织机构,制定配套的社会服务工作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制定会计社会服务的1―2年,3―5年及5年以上的发展规划,加强队伍建设。

(三)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将服务对象拓展至政府、企业、行业、社区和个人。传统的高职院校会计社会服务一般是对外提供会计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学历提升等,面向的对象多是学生或社会人员,服务面较窄,对企业、政府、行业、社区提供的社会服务非常有限。课题组认为作为会计专业,专业教师除了为个人提供培训服务外;还要积极开展与社区的合作,为社区提供理财培训、投资讲座等智力支持和开放校园内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做到资源共享;还应该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及财政项目;为企业提供员工岗前技能培训和再就业技能培训。

(四)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为不同的服务区域产业制定个性化服务。目前东莞高校会计专业在提供社会服务时大而全,盲目追求服务的数量,为所有的服务对象都提供类似的服务,忽视了服务的个性化特征。考虑到东职会计服务基地的服务定位以松山湖园区为中心辐射大岭山、寮步、大朗等周边镇区的特点,松山湖园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柱产业,大岭山镇以木材家具、大朗以毛织产业、寮步以电子、汽车等为主导产业的特点,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在提供会计社会服务的时候,要针对不同区域的产业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为松山湖园区应提供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独特的税收政策培训、税务咨询为主,为大朗镇应提供针对毛织行业独有的会计真账实操培训等,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服务,重点强调提高服务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

三、示范基地建设的成效

通过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主要体现在:

一是建立以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的示范基地的实体模块。目前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已有1间电算化实训室和1间会计手工实训室投入使用中;2间财会实战中心经过两年的筹建,已经在2015年12月份可以投入使用;还有1间带ERP沙盘功能的会计手工实训室也在2015年投入使用。这些实训室在满足日常的教学功能之外,可以利用起来承接课题组在社会上接到的各种培训,比如职业资格培训、公司办公软件培训、下岗工人再就业岗前培训、会计从业后续培训、其他财会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更新培训等。每年面向社会举办各类培训累计2 590人次。

二是创立以网站为平台的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的在线模块。模块内容大致包括远程培训、在线咨询、纳税筹划、法规解析、以案说法、资源共享等,通过网络这个虚拟平台,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快捷的服务。

三是设立东职会计服务公司,建设示范基地公司实体模块。以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形式设立“东职会计服务公司”。由本系负责人作为法人,设立东职会计服务公司,归口系部管理和运作,一方面,从有过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业务单,做记账或报税,按件收费,给学院带来一定的社会服务收益。另一方面,接过来的业务单,第一年由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派技术总监指导工作,系里专任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记账和报税的实践业务,从第二年开始,业务可以由专任教师带领学生独立操作,这既锻炼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也给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了真账实操的机会,为学生将来“零距离”上岗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教师走入社会,宣传自己,寻找合作对象。在前三项建设过程中,伴随第四项工作的进行,示范基地的建设,就是为了提供社会服务,在建设的过程中,教师们走出校门,进入到周边的松山湖产业园区、大岭山镇、寮步镇、大朗镇等区域的政府部门、企业、社区,或通过其他方法和途径,宣传示范基地建设的目的,让外界了解熟悉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寻求合作对象,发展合作伙伴,提供服务项目。

参考文献:

[1]卜琳华.基于高等院校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1).

[2]方晓珍.打破界限壁垒,推进地方院校人文社科协同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3,(1) .

[3]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研究,2013,(4).

第2篇:会计实操技能培训范文

1、目前中职会计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成因分析

1.1中职会计教育的现状

1.1.1中职会计培养目标模糊对于中职会计教育,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会计教育目标,学生学起来很枯燥。过去缺乏对中低层次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细致调查分析,因而没有一个长远的中职会计教育发展规划,培养目标的模糊,使得办学没有特色,社会的认同程度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会计教育的良好发展。

1.1.2中职会计教育办学观念、模式依然比较陈旧中职会计教育缺乏和社会以及会计职业界的沟通,过去国内财会人才缺乏,培养企业需要的中低层次的财会专才符合当时我国国情。现今市场对中低层次的会计人才需求已经饱和,作为一个中职学校,如果一直沿用的学历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模式,片面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忽略岗位技能培训,显然存在很大问题,搞理论不如本科生,做实务,学生的职业能力又尚未形成。当中职学校失去了办学特色的时候,中职会计教育便从先进走向了落后。

1.1.3办学条件比较差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主要表现为专业师资的缺乏。富有人格魅力,专业知识精深,实践经验丰富,操作会计软件娴熟的专业讲师在中小城市的职业学校普遍缺乏。其次就是教学设施明显落后于教学实际需要,教室里没有装多媒体,课堂讲授内容非常有限,以至于像会计报表填制那么重要的内容往往没有时间讲的很细。最后就是实训条件差,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即便是有,也缺乏教学专用的软件,和中小企业中实际使用的软件有一定差距,不能完全达到教学要求。

1.2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1.2.1中职会计专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在1999-2003年之间,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只占到整个教育经费投入的7.4%-11.47,且呈下降趋势,比中学,小学,大学都差了一大截,尤其是专业教师的培训问题,直到2007年由国家出资开展师资培训后,才有所改善。

1.2.2会计职业教育没有职业特色介于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逐渐演化为普及性知识,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交融日益增多,而中职会计培养目标定位一直都过于校园化,缺乏社会性;过于规范化,缺乏职业性;过于学历化,缺乏实用性。表现为:一方面大量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对口的工作,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急需持上岗证的会计人才,却找不到满意的,会计教育已经和会计需求背离。

2、对中职会计教育改革的建议

2.1根据长远发展规划,正确定位中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企业以及会计人员对职业能力的要求集中体现在知识、能力、技能、品德等四个方面。现阶段,中职学校招来的学生大都动手能力比较强,不擅长理论的学习,如果我们按老的教学目标去培养,矛盾很难化解。中职会计教育应该根据宏观政策的变化和社会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我认为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确定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身心健康、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中低层次的会计人才,以及培养通过“中升专”进入高等教育对口专业学习的预备人才。

2.2改革课程体系当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不在其宏观结构,而是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能否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我们在探讨面向21世纪的职教课程改革时,在模式目标的取向上,不能不跳出“只见物不见人”的“能力本位”模式,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在“能力本位”的基础上,以提高全面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致力于人格的完善为目标,培养跨世纪的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综合职业素质的人。具体改革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展开:

2.2.1课程内容应体现职业能力培养与人格教育相结合的特点根据会计岗位设置教材,把大块的专业知识分解到具体的岗位技能中。根据市场需求,用人单位的要求,加强实操课程具体内容的开发和拓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岗位进行会计实操,体现出“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把人格教育的内容编入会计法规等课程中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

2.2.2聘请合作企业的财务主管参与课程开发指导聘请企业的相关财务会计主管配合学校老师做专业课程的开发设计与改革,并一起开发模拟会计操作流程的实训教材,做到按需培养。

2.2.3理论教学课程内容配套仿真练习内容为专业课老师提供多媒体技术支持,改善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根据会计操作性强、实务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教学仿真软件,巩固理论教学成果。

2.2.4主干课程内容开设围绕会计资格考试展开这样,可以很好的将获取上岗资格的会计知识,融入到我们的专业教学体系中来,方便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

2.3改良会计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指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可以是视听,也可以是实践活动。会计专业课教师在选择教学手段时要遵循“该用什么用什么,什么有效用什么”的原则。目前看来主要的会计教学手段就是:

2.3.1在会计专业教研室中和专用实验室中配备网络,实现计算机教学。

这样一来可以用使用电子教案,制作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PPT课件,专业的内容往往变化很快,电子教案更新和修改也方便,能减轻专业老师书写教案的工作,可以把精力用来创新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做到个性化教学。

2.3.2在手工模拟实验室和多媒体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比如,在会计教学中,我们可以边讲(基础会计》边到手工模拟实验室里,对学生进行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更正错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实训操作的训练。在讲《财务管理》时,可以播放一些结合筹资,投资,分配等章节内容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讨论,给学生一些视听方面的刺激,激起学生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兴趣。

2.4做好中职会计师资的培育工作国家给了中职学校自主发展的权利,如何发展,我认为人才的培养是个关键,优秀的会计讲师队伍是学校会计专业未来竞争的主要核心资源。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做好会计讲师的培育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3篇:会计实操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销售 培养 素质

一、学校培养

1.学校要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

目前,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是: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调研、市场营销策划、统计学、基础会计学、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谈判、销售管理等。有很多的专业课程太过于理论化,是有些偏离实际的。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很重要的,但在专业课程当中,类似于营销实务、推销实务、营销策划等等一类的课程,要尽量与实际的案例相结合,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于还没正式成为销售人员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效果应该会更好。

2.多开设实践、实操类课程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除了理论课程,更多的要设置一些实践、实操类课程。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纸上谈兵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是学校应该重视的一项培养内容。要知道,学生们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更多的经验,为以后的销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企业培养

1.企业应对销售人员进行培训

职业道德的培训:每个行业都有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销售工作自然也不例外。通过培训,可以使销售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工作态度。就好比我们在读书的各个阶段,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有学生手册。很多的奖惩、行为规范等,学生手册上都有非常详细的要求和标注。

企业知识的培训:企业知识的培训对于新入职的销售人员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知识可以让销售人员了解企业的历史和使命,以及公司的经营理念、营销战略、财务状况、公司政策等等,能让新员工更快的了解企业并进入自己的岗位角色。

产品知识培训:销售人员做好销售工作的前提是对公司的产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产品知识培训大概要包括:产品类型、产品品质、产品制造情况、产品包装情况、产品用途、产品发展趋势、产品的替代品与互补品等等。准确来说,产品知识就好比销售人员谋生的基础,只有全面了解了自己销售的产品的各方面知识,才能更好的销售产品。试想,如果你是一个消费者,当你询问一名销售人员,他销售的产品都有什么好处、成分都是什么可他却支支吾吾回答不出来的时候,你还会有兴趣购买他的产品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以,销售人员对于产品知识要有足够的掌握与充分的学习。

顾客知识的培训: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顾客无疑都是最重要的资产。所以,销售人员需要在搜集客户信息、分析目标客户方面接受相应的培训。顾客知识的培训,决定着销售人员能否在销售工作中与顾客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顾客知识培训的销售人员,通常都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可能会忽略掉顾客的看法。举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实例:有一次,我在一家规模一般的综合商场内溜达,看中了一双鞋,就上前询问价钱,可是销售员完全没有注意到我当时的需求是什么,接连给我推荐了好几双鞋,还非要我试一下,我非常的反感,就离开了那家店,没有购买任何一双鞋。这样的一次经历,也给了我一些启发,销售人员想要业绩好,一定要会分析目标客户的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销售技能培训:应该说,产品的销售始终要借助于一些基本的销售技能。所以,销售技能的培训对于新的销售人员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学习内容。具体的销售技能包括:推销能力(推销中的聆听技能、表达技能、时间管理等)、谈判技巧,如何识别目标顾客、如何编制访问计划、如何获得预约、如何展示产品、如何应对顾客异议与达成交易等等。很多企业都会有专门负责培训销售技能的负责人,这类学习是初入销售行业的销售员们规避不了的学习内容。企业的销售技能培训与学校中专业课上所学的内容肯定是有区别的。

市场与产业知识培训:了解企业所属行业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如经济波动对顾客购买行为的影响,客户在经济高涨和经济衰退期不同的购买模式和特征,以及随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如何及时调整销售技巧等等。同时了解不同类型客户的采购政策、购买模式、习惯偏好和服务要求等。

时间和销售区域管理知识培训:销售人员怎样有效作出计划,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销售地图的正确利用、销售区域的开拓和巩固等。

市鲇氩业知识培训:了解企业所属行业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如经济波动对顾客购买行为的影响,客户在经济高涨和经济衰退期不同的购买模式和特征,以及随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如何及时调整销售技巧等等。同时了解不同类型客户的采购政策、购买模式、习惯偏好和服务要求等。

2.建立销售人员的激励机制

所谓的激励,就是指激发和鼓励。企业对于销售人员在适当的时候要进行激励,尤其是新入职的销售人员,除了必要的培训内容,一些激励方式也可以培养出好的销售人员,让销售人员有目标,更快地成长起来。

环境激励:环境激励就是指要为销售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销售人员可以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潜能。同时,良好的工作环境也可以培养销售人员努力工作的热情,也利于组建优秀的销售团队。

目标激励:目标激励就是指企业要为销售人员确定一些拟达到的目标,并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奖惩的一种方式。有一句话说得好,压力就是动力,对于销售人员来说,合理的目标激励,可以起到激发斗志的作用,可以让销售人员更加积极的工作。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顾名思义,物质激励就是对销售人员进行奖金、奖品、额外报酬等实质性的奖励,精神奖励就是指对销售人员进行的口头表扬、颁发奖状、授予荣誉称号等非物质性的奖励。一般情况下,应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可以发挥出最好的激励效果,促进销售人员健康成长。

第4篇:会计实操技能培训范文

一、高职会计教育对学生考核评价的现状

笔者认为现行考核评价方式能督促学生掌握理论知识、需记忆和理解的知识,能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分析能力;但现行考核评价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

(一)考核内容不利于学生对掌握会计技能的重视大多毕业生认为,学校考试内容主要是教师讲过的教材内容,学生学习以应试为目的居多,易助长学生“上课抄笔记、考试考笔记”的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不正确学习方法;书面考试是必要的,能够督促学生复习与巩固所学的会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但主要考核吸收知识的多少及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较少联系会计工作实际,较少涉及相关会计技能操作,不利于学生对掌握会计技能的重视,不利于考核学生的会计专业性能力水平,与培养目标有一定偏离。

(二)考试不利于学生对非会计专业性通用能力的重视大多毕业生认为,社会发展很快,知识更新很快,以前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有许多逐渐被淘汰,自身还要在会计工作中不断学习,工作后体会到具有学习能力比吸收知识的数量更重要,如现行会计准则要求必须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够适应变化的工作环境。目前,高职会计教育的考核内容仍依附教材,考试只限于知识本身,不能较好地考核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其他通用能力,而不断变化的现实社会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会计专业能力,还要具有非会计专业性的通用能力。

(三)课程成绩评定不利于学生对实践过程的重视大多任课教师自己出卷、主要以单一闭卷笔试形式,考核成绩评定主要依据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或加之期中考试成绩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至于学习中间过程则关注较少。其结果导致学生注重期末不注重平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较少,不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实践过程的考核。对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考核只有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成绩,学生到企业实践,管理较好的学校主要检查督促学生是否到岗实习,难以检测和正确评价学生适应实际环境的能力及会计操作过程中的反应能力,难以检测和正确评价学生的各项会计技能,不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各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没有一个基本要求,影响毕业生的基本质量高职高专开设课程及各门课程大纲各校自己制定,自行考试,缺少对学生基本质量(或会计基本能力)的检验。现有的大多数课程的试卷都由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出卷,成绩评定仅由一位教师决定,考核内容及要求、评价指标随意性较强,对各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没有一个基本要求。如果能够要求毕业生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或初级会计师证书,则是对毕业生基本质量的一个检验。近几年虽然许多学校已将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但没有要求一定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二、高职会计教育对学生考核评价改革的探讨

对学生进行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因素,是对学生质量要求的一种引导。针对目前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根据会计职业的特征及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借鉴德国、日本、英国的职业教育考核评价的经验,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考核评价作两点改革探讨,以期适应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评价模式,促进高职会计教育改革。

根据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将对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考核评价分为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评价(即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和其他专项会计职业能力(即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之外的各项会计职业能力)。兼顾考核的“基础性、通用性与重要性、特色性的结合”,本文从高职会计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和对重要专项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进行探讨。

(一)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考核评价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毕业要求,作为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也即会计工作基本能力考核),保障基本的质量要求。

(1)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必须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或增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接轨。

德国、日本和英国BTEC的职业教育较为完善,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了较大的作用。其成功经验之一是建立了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职业教育培训与考核分离,社会统一考试。德国由国家制定企业职教框架计划,由行业协会根据这一框架计划制定职业考试标准。德国双元制职业学校的学生要经历两次重大考试,两次考试都是由国家行业协会出题,全国统一考试。形式都包括理论和实操两部分,理论部分在学校考,实操部分在受训的工厂考。理论和实操都合格才能毕业,才可以获得国家行业协会颁发的毕业证书。日本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建立了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一是推行全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二是建立了明确的行业标准,为职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了发展目标,有利于职业学校进行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

英国BTEC教学模式是国际上较有影响的一种职业教育证书课程,由英国爱德思国家学历及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考试并颁发证书,其中BTEC国家高级文凭课程,即相当于英国大学前二年的课程,相当于达到了相应专业的英国国家职业资格NVQ四级水平。目前我国各校各自为阵的考核,考核题目、评价指标随意性较强,缺乏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标准,质量没有保障,对此,可借鉴德国、日本和英国BTEC的职业教育经验,首先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或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作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将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毕业要求。促使各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按照行业统一标准,有一个最基本的质量要求;同时实现教学培训与考核分离,各校良性竞争,教学质量有基本保证。

(2)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能够与会计职业资格(或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接轨。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小企业会计、基层会计人员,我国企业统一执行由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的主要方法程序都相同,即会计职业特征决定了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与会计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具有可行性。此外,我国会计证资格考试已全省统一,并从90年代开始实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价制度,全国统一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系统已经形成,包括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是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学校根据资格证书考试和职称考试要求通过实

施会计专业的基础教学和考核,学生能够通过会计职业资格(或增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

(3)实施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与会计职业资格(或增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接轨所需措施。目前每个学校各自制定或者找企业商讨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全部课程教学大纲、教材,还比较片面,从全局看,成本也高。德国的做法是经济部公布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其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我国高职会计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考试接轨,可以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国家政策统筹,财政部进一步修订、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制度、评价标准和考核大纲;各省财政厅进一步修订、完善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增加技能考核,即包括会计理论与技能考核;各省财政部门负责、依托各省会计学会主持、企业和学校参与考核,并合作制定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部分按照会计职业资格及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要求),编写针对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形成规范的会计职业教育考核与会计职业资格考核接轨的教育考核体系,做到职业技能鉴定机制与学校教学评价体系有机结合,实现完全接轨。

(二)以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为考核评价单位抽选重要专项会计职业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其形式以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为考核评价单位,彰显各个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的特色与质量水平。

(1)以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为考核评价单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是,根据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对应所需具备的会计职业能力(各项具体会计职业能力构成)设置对应各学习课程。考核评价学生某课程(或综合性课程)成绩的依据是:考核学生学习该课程对应必须掌握的某项会计职业能力水平由学生完成对应的某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质量决定。因此,按能力本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各校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可采取每学期选择一个重要专业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作为重点考核单位(如选择《财务管理》课程中筹资管理项目任务或综合性财务管理项目任务),考核学生具备该专项会计职业能力的水平。该课程项目必须能够体现教学目标要求,通过设计一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尽可能选择接近真实的工作任务资料;有明确的考核标准,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考察学生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的情况,评价学生具有该项职业能力的水平。

(2)重视课程项目任务完成过程和成果的考核评价。通过课程项目或综合性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和最终成果考核学生的专项会计职业能力,包括专项会计专业性能力和非会计专业性能力(如自我治理、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注重对学生实践过程的评价。通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一是考核评价会计专业性能力:考核学生是否能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项目工作任务、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质量;--是考核评价非会计专业性能力及素质考核: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可通过走访、电话、发信等进行社会调查,也可以上网、到图书馆等查找资料、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总结来完成课程项目任务;同时考核在完成任务的工作中与人交流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自己学习的能力、责任感等。通过考核评价过程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实践过程的重视,使学生能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专项会计专业性能力和非会计专业性能力。

第5篇:会计实操技能培训范文

金融学科教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少改变。从培养目的来看,改革开放后,由原先的“服务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教学要求来看,1999年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在高校传统的线性模式基础上增加通识教育,使得教学更加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共同发展。从课堂形式来看,从大班授课转变为小班教学,大量耗时的板书也被简洁明了的PPT取代;等等。虽然当今的金融课堂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更加贴合学生与当前社会现状,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课程安排不合理、书籍使用不全面、课堂效率低下、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本文结合高校金融学科教学现状与当前金融学科学生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金融学科教学的相关意见与建议。

二、金融学科教学问题分析

(一)课程与课堂的缺失。1、课程问题。1)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首先,金融课程体系的整体涉及的知识面较宽,但深度不够,而且整个金融课程体系涉及投资学、计量经济学、经济法、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等繁多科目,但是由于分科、分时的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学一门丢一门,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链体系,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大打折扣。其次,对于金融领域不同方向的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未着重培养、因材施教。再者高校金融课程专业岗位性不强,导致高校金融课程与专业岗位的设置严重脱节。另外,公共课与金融专业课的课时设计不合理,公共课课时偏多,专业课课时偏少,导致金融课程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差异不明显。2)教材的内容偏颇与滞后,国外教材的翻译有偏差。国内的金融教材多数是搬用西方的金融教材,理论齐全却问题频出。首先,西方金融市场与国内金融市场存在较大差异,许多西方的相关金融产品在国内根本不曾出现,学生无法从中国的金融市场上找到相关的金融产品,导致课程带入感不强。其次,部分课本内容过于老旧,书中事例不具有时代性,不能及时反映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发展动态,教材的滞后性较大。再者,国内部分译者对西方金融学的相关书籍翻译不准确,翻译成中文后的教科书与原作者的原意产生较大差异,还存在多处错翻、漏翻的情况。3)考评机制单一且简单。期中、期末结课考试多半以闭卷考试为主,这种考试形式更偏向于对学生记忆力的考核,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辨析能力。此外考试题目多半是一些旧题,缺乏原创性,学生只要将前几年的课程试卷多加记忆,便很容易取得高分。2、课堂问题:1)教师对教学不够重视。部分高校教师侧重个人科研、论文以及职称考评,而忽视了教育工作。其次,他们多在社会上兼有其他工作,大学任教被他们当做其中的一项“副业”,并不在意教学的本质,只是照本宣科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听课效率不高。2)课堂监管不严格。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信息大爆发的时代,学生课堂上对手机的关注度过高,影响了正常听讲。除此之外,进入大学后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产生了一些变化,部分学生变得自由散漫,加之课堂要求不严格等等,这些情况下导致了逃课代课情况频发。(二)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差异。1、“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状。多数实践课程是在校内实验室进行,但那些完善的模拟软件并不具有真实性,程序化的操作避免了真实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很多问题,并且软件更新较慢,很多案例过于久远不能迎合时代变化的需求,而且实验课程较少导致知识输入与知识输出不对等,加之理论与实践经常不同时进行,导致理论脱离实践。2、基本实操技能缺失。Wind资讯软件、EVIEWs与SPSS等计量统计软件、SQL数据库软件等等在经济、金融领域广泛应用,但在校学生对这些软件知之甚少,即使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也只是简单讲解,未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目前金融企业大多数岗位涉及证券分析、投资分析、企业估值、合规调查等等,而大部分学生目前对这些知识涉及甚少,只会照搬理论课程中的定义,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三、理想与建议

(一)预期与需求。真正有效、高效、有料的高校金融课改应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市场,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1、以学生为中心。合理的课程设计、适应时展的教材以及高素质的大学教师都是基本要求。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大学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提升的平台。2、着眼于市场。从课程到老师最后到考核均要着眼于市场。高质量的课程要满足市场需求、顺应社会发展、深受学生欢迎;一些应用型课程要求老师要有一定的市场经验,与社会相接轨;并且科学的学生考核也不应只是一张笔试卷子,涉及到专业技能的考核应深入实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社会对金融人才的要求。(二)建议与方法。为使金融专业进一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同步,综合上文总结如下建议。1、从学生层面进行改革。1)予学生更多的自。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来进行学习,教师应更加倚重于对学生的引导。在院系统一安排基础课与公共课的情况下,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对于专业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广泛的选择空间。在学生掌握自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有针对地进行专业学习,拓宽知识面,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学生在走出校园、走上社会后的职业选择会因此而更加广泛。2)加强综合评测。金融院校(系)应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评测。对于学生的评测不应仅局限于笔试考核模式,应将范围拓展开来,在以往模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专业素质、创新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更多参与到创新科研活动中去。一些学校实行的学生综合素质评测办法包括如下内容:金融企业组织领导能力、金融业务社交能力、金融业务经营能力、金融业务实践创新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加强综合评测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并为其毕业后从事金融行业做更周全的准备。2、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进行改革。1)将理论课程与实操课程相结合。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考虑到市场对金融行业相关技能的要求,注重实用性课程与量化分析课程的结合,强调数理知识的运用。使学生在良好的理论基础之上,提高自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实操课程的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快地进入工作角色。2)将课程设置与技能培训在符合我国市场的前提下与国际相接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有充分的理由将课程设置与技能培训国际化,以顺应时势。应着眼于学生的国际意识,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其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黄琴.金融市场学课程新教学方法探索[J].时代金融,2015,(14):194.

[2]闫寒.关于中职学校金融专业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学周刊,2013,(16):22.

[3]张荣伟.我国基础教育“十年课改”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0,30(12):3-10.

第6篇:会计实操技能培训范文

一、应用型大学审计课程的教学要求

1.教学应“以学生为本”。霍华德・加德认为“大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具有个性色彩的,是一种自我体验的建构,是将大学所传播的知识纳入个体的知识体系的过程”。面对兴趣广泛、个性特征明显,书本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我们审计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个性色彩,给学生创造知识自我体验的环境和机会,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强制性。

2.实用技能培养要求高。应用型大学的学生实用化倾向明显,学生大都希望能够学到一技之长,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在就业竞争中获得胜利。因此我们审计教学安排中,在重视知识培训的基础上,需加强学生的实用技能培训,使学生毕业后很快能够上手。

二、目前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习惯于“应试教育”,特别是注册会计师专门化专业更是围绕注册会计师认证考试,强调以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从教到学一切活动均围绕“认证考试”进行。这种理念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专业判断能力、实践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复合人才的需要。尽管大多数教师很清楚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还是走“填鸭式”、“满堂灌”的老路子。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传统教育理念没有彻底更新,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方式等因素使得教师依旧以“完成课堂教学”为首要任务。

2.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落后。传统的审计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主,虽然近年多媒体教学方法较为普遍,但其模式实质并没有改变,只是由“一支粉笔、一张嘴”改为“一张幻灯片,一张嘴”,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灌”的教学模式,对信息技术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挖掘不够,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带来的互动性和实时性等优势。

3.技能培养环节薄弱。学生的实操能力是审计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目前审计教学从教学的方式来看,基本上局限于课程讲授,老师用PPT讲,学生听,教学局限于灌输。审计课程从性质上来看与其他相关课程(如会计)有较大的区别,它是一种逆向思维,它要解决的是“怎么样”(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是否真实、公允)以及“为什么”(以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支持所作的审计结论)。现行的审计教学方式对学生审计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就审计教学过程来看,目前缺乏生动的审计实践教学环节。虽然大学有审计案例、审计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但这类实践课偏重技术训练和纸上分析,学生运用专业知识主动参与较少;而让学生到企业实务岗位的直接体验实际工作状况的实训又受时间的限制,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较零散,缺少感受式的、比较综合的审计实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足,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三、审计教学改革的思路

1.改变教学成绩评定标准,引导教师和学生的行为。绩效考核是“行动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就会引导出什么样的行为,也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多数教师都清楚对于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学生来讲审计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没有主动落实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原因在于现有的教学成绩评定标准不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应该加快完善教学质量评定标准。

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考核传统评定标准基本上以期末书面考试成绩为准,往往是“一卷定优劣”。这种评定标准将学生的注意力锁定在书本知识和课堂笔记的死记硬背上,大大束缚了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建议学院以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为要旨,强调教学的过程控制,通过加强平时考核、降低期末考试的比重,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2.调整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环节。新的教学方法应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带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授课应从简单的单向式演讲改变成为和学生讨论的双向性教学方式。

在审计教学中,应以案例教学丰富课堂授课方式,并增加开展生动的实践环节。目前的案例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许多教师设计的案例往往是会计习题的翻版,与现实中的审计实务相距甚远,这种案例很难体现审计实务的精髓,充其量是复习了会计知识,难以收到应有的审计教学效果。其次,学生习惯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案例讨论比较沉闷,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很难出现各抒己见、唇枪舌剑的热烈场面,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案例讨论主要针对某个知识点与实务工作知识的综合性之间的矛盾,教师课堂讲解答案的惟一性与审计实务中诸多模糊性情形之间的矛盾等没有解决。

针对审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多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教师应在授课前设法深入实际,精选审计案例,并对其加工整理,使其转变为既符合审计案例教学的需要,又没有脱离实际工作的案例素材。其次,教师要善于与上游课程的实践课结合,如与管理学、会计学的实践课程结合,以学生ERP沙盘实训期间的模拟经营情况为案例,进行会计实务、财务管理以及审计技能的培训,一方面会计与财务管理实训为ERP沙盘演练中的管理与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另一方面ERP沙盘经营模拟又不断为会计、财务管理提供新的资料,同时提出新的要求。企业经营管理中风险管理与合法合规使得审计必不可少,因此,学生可同时从审计角度参与ERP沙盘实训的全过程,从会计的财务报表,到整个经营决策过程的合法合规以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进行模拟训练。所有模拟都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用会计软件、审计软件、财务分析软件进行相应的工作。

第7篇:会计实操技能培训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绿园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围绕我校“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思路,在“以人为本,以管理为财富,以质量为保证,教孩子三年,想孩子三十年”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牢固树立教育均衡意识。努力构建均衡的教育体系,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实施“四三二一”质量长效监控机制为手段,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特色引领为突破口,实施“名师-名校”工程、德育现代化工程,师生人文素养拓展工程。使我校不仅保持绿园区教育先锋的称号,真正形成小学直升初中一体化、学生走读与宿读并存的培养基础人才的省内基础教育的一艘航母。总体思路就是以继续强化常规管理,加速特色学校建设。

二、工作目标:

1、常规化管理:根据学校“十一五”规划,06-11年,质量管理年;11年,质量提升年。因此我们要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全面实施“四三二一”质量监控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发挥教科研网络作用,促使领导小组、课题组和备课组及教师个人形成科研管理网络;完善支部、年级主管校长、后勤三条人文管理线,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2、特色校建设:继续完善《八十七中学师升人文素养拓展计划》,使其更具实用性,实际性、实效性,继续做好《“自主发展、人文见长”能动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课题的解题工作,通过搭建的阅读反思、观摩欣赏、研讨交流、参观考察四大平台,加快特色学校的建设步伐。

三、工作任务:

1、围绕一个中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期末质量监测中、小学部集体总分第一名,各学科总分第一名。

2、着眼一个建设:特色校建设,完善《师生人文素养拓展计划》,开展自主学习教育,加强学生人文德育教育(今年侧重生命健康教育),提升办学品位。

3、落实两个策略:教学策略、德育策略。

4、高质量完成教育局确定的各项工作指标。

四、工作手段:

通过“三风” 建设和发扬“学校精神”(具体内容)促进主要工作目标的实现。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工作,用“高、严、细、实”的管理标准实现工作目标。

五、具体工作:

(一)德育工作

主题:德育工作精细化---德育现代化工程:改革、创新学校德育模式,开展德育现代化工程,使学校德育的有关活动,既成为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教育的有效形式,又成为人文精神输送渠道,突出育人功能。

德育策略:初一:激发兴趣、养成习惯 、抓差;

初二:强化习惯、树立信心 、转差;

初三:增强信心、端正态度 、防差

一、校整体德育:

1、开展德育科研,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的作用,结合学校特色,探索“自主发展——自主管理”的德育管理模式,形成《八十七中学学生德育评价量化表》,各年级深入加强对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并把“四自”能力的培养作为考核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2、实施《八十七中学“问题学生”包保制度》,以年级为单位学校定期聘请专家对“特殊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抓好班主任的培训工作,组织班主任学习“一纲三法”,严格执行教育法规文件,做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本学期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班主任考核细则,落实班主任责任制.把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培养年轻教师身上.

a、新老班主任结对子,拜师学艺活动。

b、定期组织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c、撰写德育论文 。

d、学期末举办经验交流会。

4、制定班主任例会制度。

5、拓宽德育渠道,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1)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学校这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作用。

(2)加强法制教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工作作用。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二、 班主任工作、

1、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制度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社团文化建设,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在学生共青团生活、值周班活动、主题教育的设计等社团管理与建设方面有新的突破。

2、加强控流工作,做到控流工作系统化。

三、学生工作

1、完善学生信息员制度;

2、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

3、开发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校园文化、学生社团活动等生活化德育系列课程,如:举办八十七中年级特色专项运动会、读书节,文学社、创造发明俱乐部等社团,使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强健体魄、健康心理,富有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

4、完成中小学部团委、大队部、学生会的学生干部换届工作。

(二)教学工作

主题:围绕质量提升年,实施“四三二一”质量监控长效机制(即四查、三评、二考、一员),围绕教学和谐开展自主学习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四杯赛活动为载体,继续开展名师—名校工程。

教学策略: 初一:抓两头、带中间;

初二:抓高分、带两率;

初三:抓尖子、带其余。

1、深化一项培训:校本培训

抓好两个教师培训即教师的专业品质培训和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

(1)在教师的专业品质上,我们注重四个系列的培训,即观摩、欣赏、阅读、考察四个系列的培训。本学期重点培训教师个人博客使用的培训、提升文化素养的培训

2011年8月16日,教师个人博客使用的培训(已完成)

(2)教师岗位专业技能培训

2011年8月16日,根据上学期结束布置的教师假期作业,全校教师开展了学科岗位“解百题”练功活动(已完成)

2、结合区“双千”活动,9月下旬继续开展八十七中学第三届教师“过四关”、“争四杯”系列活动,已过关的教师晋级为下一杯。(本学期为理科)(方案另附)

3、优化常规管理,落实好“四、三、二、一”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我校“自主发展,人文见长”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校通过完善管理制度,高效的反馈体系,性量结合的数字化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等措施形成了“四、三、二、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四查 :1)全面的教学检查

2)课堂教学抽查

3)试卷考评测查

4)毕业生质量测查

三评 一年一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自评

一年一次的教学质量评估

三年一轮的中考评估

二考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考核

教师学期结束的考核一览表的量化

一员 学生信息员

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每周一调查,每月一汇总的学校各方面情况的教学反馈

4、狠抓初三毕业班的工作。初三毕业班的工作要在精心备课上下功夫。要求教师精备每一节课,做到复习课内容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认真研究每一个知识点,研究考点,要搞清每个知识点怎么考,从哪个角度考,出什么样的题型。在精选训练题上下功夫,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遵循“三轮复习法”的原则,同时作到专人负责、计划科学、层次清晰、策略明确,本着抓早、抓实、高效的原则,加大管理力度,为2011年中考取得佳绩寻找一切积极因素。

5、切实抓好体育达标工作,提高音、体、美、劳、心理健康课的质量,抓好日常广播体操、眼保健操,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提高体育传统项目水平,利用87中学健体中心,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完善“非统考学科”教师考核方案。

6、继续完善导师和师徒带教制、持续开展校本行动研究、深入进行校本培训等,实现校内外教师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资源的功能,从而实现“一年成师,五年成熟,十年成名”的目标。

(三)科研工作

主题:落实科研兴校方略,发挥科研引领作用

1、实施《八十七中学教师人文素养拓展计划》。以“阅读系列、研讨系列、培训系列、观摩系列”构成拓展计划体系,以此帮助老师提升师德修养和育人水平。

2、进一步深化研究我校“十一五”主导课题和各子课题,并做好有关课题研究成果的阶段性工作。

3、抓好两项培训:专业素养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

专业素养培训采取校本与专家培训相结合;专业技能培训采取岗位培训与外出学习相结合。提升教师内涵。研讨“自主发展、人文见长”特色教育教学模式,以科研促教改。提高科研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同时,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为学生的发展、为教师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4、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培养德育、教学、行政管理三支科研队伍,组织教师学习现代化教育科研理论,指导教师掌握一般的科研方法,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引领教师专业提升。

5、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建立日趋合理的评价和奖励机制。

(四)总务工作

主题: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加强“绿色生态校”校园建设,提高校园的文化品位和育人品位。提供优良的后勤服务,确保校园安全。构建“机动、及时、高效”的人性化后勤保障工作。

对策:

1、认真执行会计制度,账目清晰,做好迎检工作,开源节流。

2、加强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在各自岗位上为学校的一线教学提供优质服务。

第8篇:会计实操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运营管理;共享;管理效率

1运营管理的概念

运营管理是对经营过程的计划、组织、运行、控制和优化的活动。通过对操作流程中各项活动进行整理和分析,提高单位运作效率,协调各项活动不断优化。目前,兖矿共享中心运营管理主要负责对公司内部服务。

2兖矿共享中心运营管理的职责

第9篇:会计实操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技能竞赛;会计;教师团队;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1-06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知识水平非常重要。在高职院校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教师在对参赛学生进行培训指导时,难免会接触到新的设备和技术,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主动提升自己学习的能力,还能激发教师的职业兴趣和热情,这就为在职业院校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创造了条件。

一、职业技能竞赛的内涵

职业技能竞赛是一项有组织的群众性竞技类活动,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它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标准,以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可以参加的职业技能类竞赛可大致分为由教育部组织举办的竞赛和由各级劳动或行业部门举办的竞赛两大类。前者的参赛对象主要为学生,后者则不仅限于学生。自2008年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年一度定时举行,旨在选拔和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作为一项由教育部联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举办的全国性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仅是全国职业院校办学的一个方向标,还是市场需求人才类型的一个航标灯,意义重大。

二、职业技能竞赛的特征

职业技能竞赛的特征具有多样性, 它不仅是学校与企业联系的桥梁,更是促进校企协作、促成学生学习与就业、培养社会适用型人才的重要枢纽。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说,职业技能竞赛具备的社会性、实践性和技巧性,是促进教与学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从竞赛的角度来说,其同时具有技能的阶段性、迁移性、先进性、导向性与技能竞赛的竞争性、激励性、公平性和合作性多项特征,所以,组织学生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对促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并使之全方位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职业技能大赛对会计教师团队建设的影响

1.职业技能竞赛将推动“双师型”会计教师建设

(1)“双师型”会计师资队伍与“双师素质”会计教师的含义。①“双师型”师资队伍与“双师素质”教师的提出。1995年,“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第一次明确提出,国家教委随即了《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教职[1995]15 号)的文件。2002年5月15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再次得到强调,教育部办公厅所发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 号)指出,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必须建设起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型”的“双师型”队伍。②“双师型”师资队伍与“双师素质”教师的定义。“双师型”主要是从师资队伍结构的角度来解释,它既可以用于界定师资队伍的人员结构,也可以用于形容师资队伍的个人能力结构。例如,可以是指讲师或工程师,也可以指有讲师能力和工程师能力的教师。而对于“双师素质”,即指受聘于高职院校的专任或兼职教师的个人素质,要求教学者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还需同时兼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2)职业技能竞赛对“双师型”会计师资队伍的要求。职业技能大赛对于职业院校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推进教育改革的发展和直观展示职业教育创新成果具有重大的意义。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学生考查的内容和要点大都是取自于社会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真实情况,大赛成绩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水平。所以对于学校和参加大赛的学生来说,要想得到专业性技术训练和素质培养,必须要有一个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团队的支持,这是推动这一产与教相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

2.技能竞赛促进会计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

技能竞赛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项目、内容、工作规范和考核标准都应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实际效用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应当加强对参赛学生的技能培训,亲自参与指导,以提高和巩固学生的实操能力和水平为目标。一方面,由于从初始的参赛人员选择到专业培训都需要亲自参与,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前单纯的书本教学方式,更加清楚职业标准,亲自参与到工作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赛制度,将总结的内容教给学生。另一方面,为了在竞赛中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也可以借此深入企业学习或者听取专业机构的建议。职业技能竞赛不仅能够激励辅导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使优秀教学模式得以推广。

3.职业技能竞赛对会计专业师资队伍梯队的影响

职业技能竞赛不仅是对参加比赛学生的选拔,同时也是对带领和指导比赛的教师的选拔,参赛学生的成绩也间接反映了专业带头人的水平。因此,相关院校常常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来培育和锻炼专业骨干教师,挖掘有潜力的教师作为培养对象,建设长期性和连续性的专业师资队伍。

4.职业技能大赛对会计教师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影响

在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过程中,特别是全国统一的技能比赛,作为指导者的教师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职业技能比赛不仅考验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更考验学生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职业技能比赛的结果也会对学生的就业前途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要以身作则,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荣辱感,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调整好心态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拥有良好的状态,发挥出最好水平。

5.职业技能大赛对会计教师日常教学的作用

学生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学要求的重视程度。学生素质好,教师讲课兴致高,学生学得就更好;相反,若学生素质差,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抵制情绪,从而降低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学到的知识就越少。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参赛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风采,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使自己的职业生涯丰富多彩,燃起教学的信心,积极教导学生,促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随着比赛改革制度的完善, 其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完善竞赛机制,为企业提供一个发现优秀专业人才的可靠的平台;企业也会对职业院校更加信任,积极与校方进行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为学校提供实习机会。企业的专业工程师可作为校方的荣誉教师来给学生授课,学校的专业教师可到企业挂职锻炼,为企业提供理论知识的指导,实现真正的校企资源共享,为社会输送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