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

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

第1篇: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问题;对策

一种语言的表达是否发达,最关键的因素是词汇丰富程度,所有的语音语法,只有依托词语才能够得以存在。所以,词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一、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

想要提高语言能力和表达效果,适应的语境是基本的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会把词语教学安排在课文之前,进行详细的解释,而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却不结合具体的语境再进行讲解。

2.缺少知识的学以致用

现在小学生六年学习很多生词,但是对词汇的支配和运用能力却很匮乏。有些小学生写文章只会用简单的没有文采的白话,这说明大量的词语并没有被学生真正地掌握。因为在词语教学中,我们只关注讲解和解释,而忽视了词语要在写作和阅读中反复训练运用才能够掌握。

3.背离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目前小学生词语教学时,教师通常通过刺激-反应的思维模式学习来让学生达到记忆的效果。让学生一遍遍地抄写词语,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学习方式,无法感受到学习词语的乐趣,而对学习的兴趣也逐渐变小。

二、词语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

1.结合语言环境教学

如果说语言是一粒粒种子,那语言环境就是种子生存必须的土壤。如果想让学生更好更容易地记住新学的词语,结合语境是重要的手段,比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有句话提到白皙的少年,教师如果结合当时的语境,解释白皙的意思,是因为少年长期贫困的生活导致的,而不是单纯地按照表面的意思白净来解释,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够很轻松地掌握。

2.学以致用的语言训练

除了结合语境正确掌握词语的意思外,学生应该有更多的机

会运用和实践,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作文写作及阅读都是很好的锻炼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课外的阅读拓展,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加深印象,再通过写作练习来巩固和运用。另外,简单的造句练习,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熟悉词语。

3.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学

在词语教学时,发挥汉语本身的形象性优势,让学生理解字形与字义。比如“不正”二字,合起来就是“歪”,又如,“泉”字是象形字,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出“泉”字从甲骨到楷书的演变,采用这样的形式展现,会很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会充满好奇地想学到更多的知识。

汉语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但同时也是最美妙的语言。为了让未来的汉语学习者说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语言,就从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开始,让学生稳健地学好最基础的词汇。

参考文献:

[1]吴亚辉.让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活起来[J].西江月,2014.

第2篇: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群体――缺乏关注,心理健康水平参差不齐

作为教师,我们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之一,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但近年来,关于幼儿教师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幼儿教师的形象在人们的心中大打折扣。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据调查显示,某省会城市的幼儿教师心理问题轻度及以上症状的检出率为59.84%,远高于全国的常模20%。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

(二)指导纲领――概括笼统,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可操作性

虽然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但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撑和系统的培训,使得教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无章可循,无例可范。虽然在新《刚要》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涉及到心理健康方面,但内容大多体现在其他领域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比较概括笼统, 缺少内在联系和统一的观念。

(三)家长群体――智育第一,使心理健康教育雪上加霜

因为各种原因,大多数家长衡量孩子的标准仍然是考试成绩。当然,幼儿园并没有考试。但家长们也会自发的对孩子进行“考试”和“排名”。如孩子们能认识多少汉字,能做几以内的加减法,甚至会多少英语单词,参加几级钢琴、绘画、舞蹈考试。与此同时,孩子们也陷入了这场“战斗”。他们开始在意“谁比我厉害”,“谁没我厉害”,“我要超越谁”等,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与同伴的竞争上。当然竞争未必不好,但作为家长,应该更多的引导孩子们体验自身的成长、自己的努力,并为之感到快乐。家长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乐此不疲的奋斗目标在加重幼儿负担的同时,无疑也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留下了负面的能量。

二、解决方案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1.自我调控。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加强自我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我们要正视工作、生活中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如社会地位不高,家长的苛刻要求、工作的忙碌繁琐等等,都会对我们的内心造成很大压力和内心冲突,影响自身的情绪情感。但我们仍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做好自我调控,增强自我修养,极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和生活中。

2.主管部门。幼儿园及主管部门不断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各种平台,但同时也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及压力。所以在搭建平台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注教师群体的职业倦怠,以及个中原因。如层出不穷的各种比赛、名目繁多的各种文案等,可有针对性的酌情加以精简。这样能将教师的注意力更多的转移到幼儿身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幸福感。

3.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当教师的情绪情感出现较大的波动,可能会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的时候,可以由专业的机构或个人加以疏导,引导教师及时觉察自身的一些感受,并获得专业的帮助。如果能使类似的指导帮助常态化,一定能为教师的心理健康保教护航。

(二)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一日活动各个环节

虽然幼儿教师在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过程中无章可循,无例可范,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实施。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心理健康融入一日生活。

1.将心理健康融入过渡环节。课间、餐后、午睡前后等环节在幼儿园统称为过渡环节。这些过渡环节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如课间和谐的师幼关系和良好的班级氛围能给幼儿一个充满安全感的心理环境。在餐后整理餐具、午睡前后自己穿脱衣物等过渡环节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有利于今后独立意识的养成。过渡环节也更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个别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 及时给予适当的引导。

2.将心理健康融入教学活动。我们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潜在的心理教育内容和契机,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并把握这些内容和契机,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特质。如在能力差异较大的艺术活动中,我们需要肯定孩子的努力,但同时也让孩子们看到自己与同伴间的差异,能愉悦的接纳这种差异,并接纳自己与同伴的不同。在挑战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数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引导幼儿积极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在竞争性较强的体育活动中,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如何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3.将心理健康融入游戏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引导幼儿通过对在游戏内容的确立、游戏材料的选择、游戏角色的扮演、游戏进程的推进等环节,学会如何与同伴协商、合作,发展他们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制定规则、遵守规则、选择游戏内容、分享游戏材料等环节,发展他们的自我约束力和分享的精神。

(三)家园同步共同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1.利用网络资源。我们可以通过网上家长学校、班级空间、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互相交流探讨各种有价值的案例及社会热点等。使得幼儿在园在家的行为的保持一致性和延续性,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第3篇: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多媒体教学

1 现代技术为多媒体英语教学创造了条件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成果,多媒体教学技术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变革与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教学充分运用计算机能承载多种媒体信息的功能,如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评价一节课的好坏,是看学生“学”得怎样,教师围绕学生如何“学”来进行教学设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2 多媒体教学适合目前高职学生的特点

2.1 高职学生的特点

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型转向大众化,高职院校具有学生数量增加、班级学生增多、学生年龄偏小、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偏低、学习英语积极性不高的普遍特征,针对这种现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2.2 多媒体英语教学对高职学生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依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套教材、一块黑板、一台,录音机来进行。教学形式单调、枯燥。多媒体教学形式新颖,时代特色鲜明,可以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有多个兴奋点,使教材和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可以立即反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扩大学生的信息接收量。传统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内容写在黑板上,耗费大量时间,教师发出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把板书时间提前用到备课阶段,形成电子教案,上课时依靠微机、投影仪和投影屏,可以立即从微机中调出,使教师减少了书面文字的处理工作,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其他交流。

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单用听觉学习,三小时后能记往60%;单用视觉学习,三小时后能记住70%;如果听觉和视觉并用,三小时后能记住90%。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置身于英语环境中,多媒体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刺激。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声音、图像融为一体。超级链接随时更新视觉、听觉界面,生动、形象的动画,立体效果图和视频播放,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到,还能用手操作。多媒体使学生跨越时空的界限,邀游在知识的太空,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3 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过分依赖多媒体而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有着许多优点,它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融为一体,使原本抽象、枯燥的内容用形象化的、动态的方式加以表述,达到增强学生记忆、扩大课堂容量的目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多媒体可以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摒弃粉笔和黑板。当前有很多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只是把“黑板加粉笔”变成了“电脑加屏幕”,上课就是演“独角戏”

2,过分注重展示形式而忽略了教学内容,造成了形式冲击内容。当前许多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过分追求华美的外表、怪异的声音、眩目的视频,导致喧宾夺主,使得学生上课时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本身上,而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记忆。有些教师还在课件中增加了大量的卡通、音效和动画,学生上课也只是觉得课件本身“好玩”,等到课后反思和复习时,才发现这堂课讲的内容在大脑中是一片空白,或者是分不清重难点。

3,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滞后。无论是多媒体课堂教学,还是课后网络学习,都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但遗憾的是,高职高专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律能力相对不高,抗干扰能力差,让他们置身于一个丰富的多媒体环境中,大量声音、图像信息的涌现会分散其注意力。加之,教师在多媒体环境下对学生的关注相对少了,部分不爱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更是“为所欲为”。

4,部分缺乏学习主观性与能动性的学生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多媒体内容丰富、信息容量大,课件演示的频率过快,一部分学生开始时很难跟上教师的步伐。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语调的高低、语速的急缓、手的动作以及眼神等可以“指导”提醒学生对重难点做笔记。可是,多媒体教学中,面对大量的授课内容与精彩的画面,教师无形中会提快速度,学生往往会无所适从、抓不住重点,不知道哪些内容该记,哪些该略,只好“全抓”。学生被动地变成了记笔记的机器,对课堂教学的掌握更是糟糕。

4 多媒体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4.1 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学法结合

外语教学的重点在于语言本身,多媒体不可反辅为主。语言教学不可完全丢弃一些有影响力的传统语言教学法,如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全身反应法、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等。传统教学中板书有其缺陷所在,但也有精华之处,比如板书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师板书的过程可以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多媒体课件弥补了板书的缺陷,可以突出重点,使要传达的信息更清楚更了然。然而,多媒体课件过多的使用会造成教师某些方面的弱化,如单词拼写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等。传统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一手漂亮的英文板书,以及时不时传递给学生的鼓励的眼神,这是冷冰冰的屏幕或电脑所无法替代的。

4.2 多媒体课件与教师的主导相结合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过多运用,导致教师的主导作用弱化。不管是教材配套的还是自己精心制作的课件,都是一堂设计好的课堂,任务设定好了,步骤设定好了,每个任务之间环环相扣,教师播放课件,课件引导学生按既定的任务往下走。教师课前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课件制作上,从精神上已经把一堂课寄托在了课件上,到了课堂上,老师只需要点一点鼠标,放一放录像,听听光盘,严格按照课件所设计的任务走下来,不敢轻易扩展,更不敢轻易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生怕偏离了课件安排的任务,这就让多媒体课件成了课堂的“主导”。久而久之,教师则越来越依赖多媒体课件,不重视自身语言基本功的加强,忽视对语言教与学的规律的研究,不考虑教学方法,最终将与多媒体优化教学背道而驰。在多媒体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的弱化还体现在教师口头表达。由于有了课件的呈现,教师在口头讲授的同时,学生盯着课件的画面,依赖课件,无暇顾及老师所讲的内容,因此,教师的作用完全被课件所取代。而事实上,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课堂表达的主体,而不是多媒体课件。

4.3 多媒体课件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加大了课堂教学的输入,然而同时却弱化了课堂活动,减少了学生语言输出的机会,这不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学习是一个输人——摄人——输出的过程,课堂上要注意输入和输出的平衡。因此,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作为主导的教师要选择一些以学生为主体性特征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表演者,通过“演”强化语言知识,最终达到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在课堂上,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时间对课件呈现的内容与原有的语言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参考文献

第4篇: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

 

一、医学理论走向临床实践的启示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类疾病的大量变异和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疾病的迅速增加,人类疾病的病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诊断与治疗的综合性越来越强,传统医学的诊治方式越来越受到质疑。一个医生,不管他临床经验多么丰富,如果仅凭个人经验进行诊断与治疗,将被认为是不科学的、不道德的,因为他面临着巨大的医疗风险。 

如何选择诊治方案,最大限度地避免医疗事故呢?循证医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目前,循证医学已深刻影响到世界和我国医学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进程。循证医学的任何医疗决策都必须依据三个条件:一是最好的临床研究成果,二是医生的临床经验和病人的临床症状,三是病人自己喜欢的诊治方案。 

此时,研究者、病人、医生三方形成医疗联盟。在该框架内,医学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应用研究者密切关注医学实践,对临床实践问题进行全方位研究;医生从诊断、治疗、评估等环节均参考相应的治疗指南再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行医;病人的价值观、文化与偏好也得到重视,医生不再主宰治疗全部过程,病人亦可基于证据参与治疗决策,选择自己适宜的治疗方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治疗的过程中。 

这样就将医学的理论研究与临床的应用研究分开,并根据严格的临床研究证据建立起治疗指南或医学数据库,让医生遵循最佳的证据进行治疗。这样既保证了医学理论研究的权威,也保证了治疗的效果,规避了医疗风险,为理论与实践的关联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框架。 

 

二、教育理论走进教育实践的途径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具有无穷多样的发展潜能,教育的全部意义便是实现和扩大其发展的可能性,让学生充分展现其自由性、开放性及创造性。为了实现这一神圣的教育目标,仅凭教师个人的教育经验是难以实现的,也是违背教育的道德的:受循证医学的启示,我们可借鉴循证医学的研究成果,搭建教育研究者、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合作的教育平台;将教育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分离开来,分别构建具有指导、牵引意义的理想教育理论和具有操作意义的实践教育理论,使教师既能明晰教育的终极价值所在,认识教育的真谛,又能明确地把握教育的实践规范,这样教育理论就会“下嫁”教育实践。 

1 构建理想的教育理论。教育是人类自己发明创造的一种实现理想追求的途径和手段,因此,理想的教育理论就是反映人们对教育的崇高追求,包含理想的目标、理想的原则以及理想的方法等。理想的教育理论中的一切构设虽然只是理想设定,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也许永远得不到完整的显现,但是这些理想的构设却是我们向往的目标。它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为人们提供关于教育的认识论指导,正是这种可能的存在,引导人类充满信心地奔向未来。 

由于理想教育理论中的理想目标把人的多种可能上升为统一的目标,具有一种抽象的关系构架特征。因此,理想的教育理论不能直接指导教育实践,而只能作为教育实践的指南。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联系眼前的现实。这样往往会淡化教育理论的终极价值,失去了理论升华与超越的动力。 

2 构建实践的教育理论。如果说理想的教育理论是从人可能达到的最高限度进行构建的话,那么实践的教育理论就是用什么样的框架和策略达到目标、实现追求。 

第一,设置最低的教学标准。以往,我们总是设立一个固定的最高标准,促使每个学生向该目标努力,让千差万别的学生拼命达到一个很难达到的、固定的最高标准,这样会阻碍学生多种可能的发展。现在,我们需要设置最低的教学标准,在学生达到最低教学标准之后,学生拥有了多种可能发展的条件。 

第二,建立多元合作的平台。搭建合作的平台,将研究者、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纳入同一的教育体系之中,各司其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建立一个知识持续积累、实践可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行动的框架结构,让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实践“相互滋养”。 

研究者提供教育的解决方案。研究者要从业已形成的理论拓展到正在进行着的生动的教育实践,从教育理论中分离出类似临床价值的操作框架与策略,建立问题解决方案。 

教师基于解决方案进行教学。在这个合作平台上,教师依据问题解决方案,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结合校本、班本状况,制定出最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此时的教师不再孤军作战,而是与教学联盟合作教学,每个成功的案例又可以完善解决方案。 

学生有权参与教育实践决策。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均由教师决定。现在,学生及家长的文化背景、偏好、价值观等因素均得到考虑,学生通过参与教育决策,不仅能选择集体的学习方式,而且能提出个人的学习要求。学生还能了解学习的目标、学习的程序、学习的评价及预期的结果。这样,可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目标达成的效度。 

管理者协调整个教育过程。有了研究实证为支撑,管理者可以用基于证据的理性思考来进行管理。例如,参照研究实证的结论进行教育政策的制定,科学地评估教育改革的成果;组织相关专家,针对具体的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制定教育问题诊断、干预、评估的教育指南;保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权利,规范教育秩序,保证教育系统得以顺利运转等。 

第5篇: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

1.移动互联网带给家庭教育的冲击

上世纪80,90年代,到本世纪初,电视机作为人们了解新闻资讯,消遣家庭时光的重要依托,进入了我们的家庭。即便是时至今日,无论是家庭装修的中心,还是家庭摆设的中心,都会围绕着电视机来展开。然而,电视机的中心地位现在却被各种的移动终端所取代,家庭气氛日渐分散,而各类的移动终端则是将其的娱乐属性发挥到了极致,使得家庭成员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娱乐上,家庭精神也日渐被娱乐精神所取代。家庭教育便是难以在这样的松散推崇娱乐的氛围下进行。

1.1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家庭关系的疏远

在电视还占据家庭重要地位,看电视还是家庭成员首要选择的时候,家庭中讨论的话题都会围绕电视内容而展开,讨论内容看似和电视相关,实则与电视无关,父母实则借由电视内容的讨论来变现出对于子女的期望和建议。而子女也会借由电视节目的讨论,表达出对于父母的要求。这样的讨论其实也就是家庭教育的伴随过程。自从平板电脑以及手机取代了电视成为家庭成员的关注核心以后,移动互联的观念便是在于分众影响和分众传播。家庭成员间由移动终端带来了各异的关注内容,家庭成员间的话题也失去了一个统一的媒介。往往父母想借手机新闻告诉子女健康的常识,而子女们关注的中心确实娱乐八卦。长此以往,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渐渐疏远,家庭教育的最大表现在于影响,即父母对于子女的影响,而决定影响效果的核心在于关系,疏远的关系和不良的关系一样都不能帮助父母对于子女产生良性的影响。这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家庭教育出现了失效的危机。

1.2移动互联环境下的娱乐推崇

移动互联的特点除了分众影响和传播,还有一大特征便是将娱乐推到了极致,电视的功能包括了教育,娱乐,传播,娱乐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没有作为教育的首要或者唯一的功能和任务。然而,在现在的移动硬件终端公司花费最多时间和精力以提升性能的目的旨在于运行游戏的需求,内容提供商也花最大的投入在于游戏的开发和设计。在家庭教育中,儿童行为的习得其实是在于对于父母行为的模仿,父母在家中,用手机的娱乐行为确会对子女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身教重于言传,即便是父母告诉子女自己在工作上是如何的认真负责,回家以后目不转睛盯着手机的形象都会在子女的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2.移动互联带来的家庭教育变革

移动互联利用科技带给家庭教育冲击的同时,也利用自身的发展,变革了家庭教育模式。移动终端上的社交类应用首要的功绩不是在于连接的陌生人,而是帮助原本的熟人更加熟络起来。而其中首要重聚的是家庭关系,以家庭为单位成立的微信群,让家庭成员联系更加紧密,同时,父母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应用能够寓教于乐,逐渐培养子女对于学习的兴趣。在遇到棘手的家庭教育问题是,家长还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的即时搜索功能,了解最时效的家庭教育解决方案。

2.1移动互联带来的家庭重聚

移动互联带给家庭的其实是一个由合到分,再由分到合的过程。所有的人都会有与家人沟通的需求和愿望。在移动互联终端将家庭成员以电视为中心沟通交流分散开以后,成员开始寻求其他的交流路径,为此,家庭微信群应运而生,短信业务在中国的爆发式发展证明了国人对于当面表达的困难以及对于表达的需求。常可以看到,平时很少沟通的父母在微信群里聊得热火朝天,微信群也成为了家庭沟通的又一平台。父母对于子女在微信群了也会进行教育和管理,通过文章分享这样的间接教育路径。

2.2移动互联寓教于乐的教育模式

目前移动终端除了较为普通的手机和平板电脑而外,还有商家专门为学生设计的学生手机,学生平板电脑,其中,突出的特点在于将游戏的模式融入到了学习的过程当中,完成一个学习任务都会有即时的奖励机制,完成一组学习任务会产生相应的积分和排名,而这些积分和排名可以上传网络,与现实中的同学进行比较。这些模式和学习的环节都是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上的,以实现激励学习,提升学习兴趣的目的。

2.3移动互联的及时搜索

第6篇: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0―0026―01

近几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急剧增长,其教育问题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留守儿童教育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多个方面密不可分,正视并洞察这一问题产生的深刻原因,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对于和谐社会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目前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分析

1. 学习成绩不容乐观。留守儿童在农村往往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看护,看护者的文化水平偏低以及文化觉悟不高,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教育被忽视。通过对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学习成绩好的留守儿童往往是因为他们的监护人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指导,让其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而学习成绩差的儿童往往是由于监护人关心不足,监护人认为学习是没有用的,不注意对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没有让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认识,没有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2. 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很多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从小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他们宁愿与自己的朋友去家乡以外的地方玩乐,也不愿意听从长辈的教导,从而出现了不听管教、违反校规的现象,尤其是正处于叛逆期的男孩子,爱逃课上W,结伙闹事。

3. 情感教育的不足。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儿童难以感觉到幸福,并且会产生负面情绪。加之农村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遇到情感和心理问题时无处倾诉,于是渐渐变得自卑、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随着父母外出打工时间的延长,其心理问题更加严重。此外,部分学生出现严重的性格问题,不懂得与人和睦相处,并对别的小伙伴存在敌意,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要归结为学校教育的不完善,学校无法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让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解决策略

1. 学校方面。(1)营造适合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学校首先要做的便是了解具体情况,掌握本校、本班学生的构成情况:留守儿童有多少,留守儿童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风貌如何等等。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和实地调查,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在此基础上,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详尽的个人档案,以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2)增设与留守儿童相关的课程。学校要创造有效的育人环境,使留守儿童受到特别的呵护与关爱,让他们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和幸福,消除自卑闭锁、盲目反抗、寂寞空虚等不良情感,树立自尊自信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3)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学校的科学管理以及高素质的教师,是学校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学校领导应该真正重视、切实关心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尤其是不能以班级的学业成绩、升学率等指标来考核教师,而应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怀列入学校的整体规划和教师的绩效考评体系中,形成一种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校园氛围。

第7篇: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

研究了借助计算思维的定义理念推动物联网工程教育问题。一方面分析了当前国内高校的物联网工程教育现状及原因;另一方面对计算思维的定义进行了分类阐述,认为物联网工程教育要引入计算思维以发挥其指导优势。指出具有计算思维的物联网工程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基于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一体化的“想象力”和“实现能力”。最后,给出了培养物联网工程“实现能力”的方法,具体包括按物联网理论技术体系展开实践教学、设计“思考”型课堂、强化物联网企业的作用。

关键词:

计算思维;物联网工程;教育;实现能力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了一份题为《TheInternetofthings》的年度报告,将物联网的发展定位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意物体之间互联和无所不在的网络以及无所不在的计算[1]。此后,世界各国先后将物联网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并将物联网技术的培养需求渗透到高等院校等教育领域。据统计,我国教育部2010年批设的新增高等学校战略新兴产业本科专业中,物联网产业相关专业数量高达37个,占新增设总专业数量的26.4%[2]。物联网工程是我国高校现阶段开设的主要物联网专业之一,覆盖了计算机、通信、电子、控制技术、信息网络等多个学科领域,因其广泛的社会需求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受到高校和企业的重点关注[3-5]。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Thinking)最早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周以真(JeannetteM.Wing)教授于2006年提出,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不仅催生了美国CPARH计划和CDI计划,也使得国内高等教育界“九校联盟(C9)”倡议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培养计算思维[6]。在我国,计算思维是当前高校教育界广为关注的热点并正在被推进到多种计算机相关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本文认为计算思维应该是高等院校所有课堂教学都应该广泛采用的工具,将计算思维的理念引入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将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综合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以及国家发展定位,物联网工程专业强调注重工程实践性与应用创新性,计算思维助推物联网工程教育面临着两大挑战:(1)如何把计算思维真正融入物联网教学活动并形成整体,将它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有效工具切实发挥作用,指导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案设计;(2)如何确定引入计算思维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技术体系的关系,在确保物联网工程学科理论体系完整厚实的前提下,探索有效的实践教学途径,以增强物联网学科的工程应用性。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计算思维来指导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教育问题。

一、高校物联网工程教育现状及分析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技术、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及其它边缘科学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应用型学科。相对于一些传统的工程学科专业,高校对于新增设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在教育培养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课程体系不够健全、师资力量比较匮乏、实验条件建设不完善,各项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并因此导致物联网工程的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弱、行业应用背景知识缺乏、工程能力不够、项目经验不足等问题,严重地制约了我国高等院校的物联网专业的建设发展。经过调查统计,现阶段高等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教育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1)物联网属于跨专业学科,知识体系边界难以界定,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物联网交叉学科知识的一个“压缩饼干”,大量教材基本上是有关领域的浓缩版;(2)缺乏科学的思维方式作指导,对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课程总体定位和教学方法设计不甚明确,盲目开展教学活动;(3)实践环节过多地强调工具的使用,导致“狭义工具论”。过分依赖现有的教学实验平台和教学实践体系,缺乏跨学科、融合性的实践教学方案。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其原因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高等院校长期积淀的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2)课程内容的总体设计和教学方案设计缺乏针对性;(3)工程应用背景知识和行业项目知识匮乏;(4)教学实践环节以及实训平台建设相对薄弱等等。其根本原因是教育定位及教学设计出现了偏差,缺乏类似“计算思维”等先进理念的指导。本文认为,我国高等院校在开展物联网工程教育的同时,要深入理解并贯彻计算思维的理念,充分发挥它科学指导工程教育的思维优势,培育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工程技术的高信息素养型的物联网专业人才。

二、计算思维

国际上广泛认同的计算思维定义来自周以真教授:“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的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7]”。抽象和自动化是计算思维的本质内容,这一观点与当前国际上物联网工程的教育特点是一致的。因此本文认为,面向国内高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教育尤为需要引入计算思维这一科学思维理念来指导教学。计算思维包含“建模方法”、“关注点分离方(SeparationofConcerns,SoC)法”、“递归方法”、“启发式推理”等多种内容,它能够以“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比较不同方案到最后验证方案”的主线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实践地去学习物联网工程的理论、技术和经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求解能力。在文献[8]的基础上,本文将计算思维的定义进行了分析并加以归纳总结。

三、计算思维与物联网工程教育

将计算思维融入物联网工程教育旨在助力我国高等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建设,并有望解决当前物联网专业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探索建立有效的基于计算思维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策略意义重大。本文从物联网工程专业“计算思维能力”的特色需求着手,研究以计算思维理念为指导的物联网工程教育的培养关键。

(一)有物联网工程专业“计算思维能力”的特色需求

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应该具备《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9]定义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专业基本能力,同时还应该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特色出发,深刻认识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以及系统能力在本专业的特色需求。物联网计算模式的变革在于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的一体化,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整合统一。从计算思维培养的角色要求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使学生充分理解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的一体化,并在利用这样的无缝连接方面具有足够的“想象力”与“实现能力”。

(二)培养物联网工程“实现能力”的方法

(1)专业理论与技术体系

物联网工程教育在引入计算思维理念后,应该在物联网工程课程原有的培养目标上增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意识与能力;二是掌握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所以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教育在传统定位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扩展,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理论,还要强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工程应用和创新实践能力。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工程教育模式[10]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涵盖了从研发到运行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是一种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工程学习方式。本文认为,计算思维驱动的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应该结合CDIO教育理念,综合考虑物联网工程专业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和知识范围,设置该专业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与物联网各层理论与技术对应,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也应该配合加强学生对于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层理论和技术的认识、理解和应用。

(2)设计“思考”型课堂

计算思维强调问题求解能力。根据计算思维求解角度的定义[11],物联网工程的学习、规划和调度问题可以利用启发式推理方法寻求解答。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教学课堂是计算思维对于当前物联网工程教育的新要求。本文提倡在高等院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摒弃传统老套的知识讲述方法,尝试融入新的理论讲授形式,如利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演绎、利用框架流程图对知识进行总结和概括,尤其要突显出对于计算思维能力的引导。善于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扩散思维能力。例如验证码的教学,课堂可以设计为:Yahoo公司免费邮箱面临的垃圾邮件问题→人机辨识问题→学生讨论解决方法→解决方案:验证码(CAPTCHA)→LuisVonAhn设计思想→问题延伸:未来的验证码和发展趋势。这种基于计算思维的引导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也可以设计用于实验教学之中。以基于FPGA的嵌入式设计实验为例,学生首先要在PC机上利用可编程芯片设计工具EDA进行功能仿真,然后利用物理芯片进行功能测试。这类实验设计过程可以完整地体现芯片的设计、制造、调试、运行以及维护的全部工程流程。因此,物联网工程的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应用的“思考”型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具有良好问题求解能力的物联网人才。

(3)强化物联网企业的作用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环境需要采用新的视角加以构建。在传统教育策略,如加大实验室经费投入、强化教师实践考核指标的基础上,现今高等院校要寻求依托企业搭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教育环境。一条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条包括:感知和控制器件(如RFID、各类传感器、执行器等)提供商,感知层末端设备(传感节点、网关等底层组网/自组网设备)提供商,网络(固网和移动网等通信网、互联网、广电网、PLC等电力通信网、专网等)提供商,软件与系统解决方案(包括从底层微操作系统、微中间件和处理层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以及应用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以及专业运营和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吸引和鼓励上述各种类型的物联网企业参与到物联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过程,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构建物联网CDIO实验培训基地,签单定点培养并输送优秀毕业生进企业,切实在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物联网产业人才需求之间搭建桥梁。

四、结束语

计算思维是目前国际教育界广为关注的热点,已经被推进到许多计算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物联网工程专业是近年来国内高校新增设的本科专业,其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尚未健全。为此,本文研究了借助计算思维的定义理念推动物联网工程教育问题。通过分析计算思维的定义和特点,提出引入计算思维的物联网工程教育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关于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一体化的“想象力”和“实现能力”。最后具体阐述了如何强化物联网工程“实现能力”的几点方法。

作者:蔡婷 陈昌志 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计算机系 重庆邮电大学软件学院

参考文献

[2] 王杨,殷晓斌,陈付龙,等.面向高师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大学教育,2014(8):132-134.

[3] 百度百科.物联网工程[OL].

[5] 孙其博,刘杰.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3(3):1-9.

[6] 董荣胜.《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呼唤教育的转型[J].中国大学教学,2010(10):14-15.

[9]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10] 林艺真.CDIO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4(4):137-140.

[11] 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1):7-11.

[12] 史文崇.思维的计算特征与计算的思维属性[J].计算机科学,2014,41(2):11-13.

第8篇: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

>> 德国农业职业教育的特点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农业职业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 法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韩国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台湾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启示 农业职业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都市农业对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普通化要求的合理性分析 德国农业职业教育对我国农民教育的启示 浅议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德国农业职业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台湾高等技术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新型职业农民接受农业职业教育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开展农业职业教育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徐州农业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 黑龙江垦区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贫困地区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吉林省成立农业职业教育集团 韩国农业职业教育的特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单玉丽.台湾经济60年[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29.

[4]台湾教育主管部门.2013~2014学年度大专院校学别专任教师数[EB/OL].(2014-01-02).http://edu.tw/pages/detail.aspx?Node=3752&Page=22203&Index=7&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

[5]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公私立技专校院一览表(科技大学、技术学院、专科学校)2012学年度[R].2013.

第9篇: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 问题学生 解决方案

前言

对于问题学生的管理一直是教育界重视的问题,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小学阶段处于求学的启示阶段,如果对于小学问题学生的教育不恰当,很容易造成其成长道路的扭曲。所谓问题学生,一直也没有具体的定义,作者经过总结、分析,在此将其理解为:在学习、心理、道德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问题且无法通过自己在短时期内解决,进而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上存在困难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学习成绩较差、违纪行为(主要指违反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心理问题等。一般而言,问题学生不会在单一的方面存在问题,往往是在相关联的某几方面存在问题,且相互影响。而在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学生是小学阶段最常见的。

1 目前小学问题学生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误区

作者在作为班主任工作的这些年,根据其他老师的工作经历,总结了如下目前小学问题学生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误区理念:在对学生教育无效时,喜欢用屡教不改来评判学生,这无疑是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上雪上加霜;在处理学生矛盾时,受到情绪化的影响,即情绪好时,百般教导,耐心说教,情绪不好时,企图快刀斩乱麻,企图以严惩解决问题,孰料问题只会越来越糟;过渡依赖“说教”的作用,忽视实际的作用;太轻易给问题学生定性,一味看到其短处,忽略其优点;在进行问题学生教育时忽视学生的兴趣所在,殊不知兴趣是促使学生行动起来最大的动力,找到其兴趣,才可以对症下药,改变学生的问题现状等。

2 小学问题学生教育策略——以本班个案分析为例

为了更好地对小学“问题学生”进行透视,下面以我班某问题学生的教育经历为例,来更好地阐述剖析其教育理念。

2.1 问题的提出

我班有一位男学生M,该生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与同学相处。同时,在学业上也表现出努力不足,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表现困难,并且经老师批评教育后,仍表现我行我素。

2.2 解读问题原因

通过对该生进行班级、家庭走访与分析,我将其导致目前状态的原因归结为四点,即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班级因素、评价因素。具体来讲,(1)在心理因素方面,该生由于过去学习成绩一直较差,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潜意识已经给自己定性,认为不可能在学习成绩上有提升。因此经常被自卑、焦虑、羞怯、恐惧等困扰,进而陷入了厌学情绪的恶性循环中。(2)在家庭因素方面,通过对其家庭走访,发现其父母为个体户经营者,为了生意早出晚归,严重忽略了和孩子沟通的重要性,是导致该生目前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的重要因素。并且,由于父母的文化程度均比较低,在辅导孩子功课上几乎不能产生有效的效果。另外,在父母重商轻学的思想下,也带给了孩子轻视学业的影响。(3)在班级因素方面,我班的大部分男生都很活跃,所以导致该生在班里显得“特别”,与大众格格不入。由于其经常的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考试不及格等,已然成为班级同学严重的问题学生,无意的歧视导致他失去了孩子的自尊,因此自闭,越来越排斥班集体,也失去了和同学交流的信心。由于无法实现与体现自我的价值,该生进而丧失了进取心。(4)在评价因素方面,仅仅以学习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机制,使得M学生在同学、家长及部分老师眼中成为了问题学生,所以,一个不客观的评价,对于其目前的境况也应负有一定责任。

2.3 问题解决措施:转变该生

(1)放开“缰绳”,为学生松松绑。学习成绩影响着别人的看法,一优遮百丑。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去注重他的成绩,而是更多地关注他的思想倾向和他的行为动机。让学生排除成绩差这个诱发因素。多感情投资,多投入精力,一步一步地促使学生感知别人的期待,别人的接纳,从而从心里产生要好的念头。

(2)自我检讨,找最佳切入口。让学生父母,原来老师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机会与这些人群接触,征得他们的支持。在接触过程中,我与他们一起总结和反思,寻求最佳转化方案。

(3)携手合作,形成长久竞争力。开展主题班会:“撒播友谊的种子”“团结就是力量”等等引导同学明白像M这样的学生,自卑、害怕交往的心理形成是长期的结果,不会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除,教育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要正确对待他的变化。以我们集体的耐心,接纳他的缺点。

2.4 实施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M同学和同学交流多起来,课堂上敢于举手发言,大家也不再笑他了。现在还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在班级同学心目中的威信大大提高。这一切的变化极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的信心,语文、数学科目都有明显的进步。

结束语

小学生是处于可塑性很强的成长阶段,不可轻易地以“问题学生”来对其进行判定,更不可放弃对所谓“问题学生”的管理与教育。当然,对于存在某方面问题的小学生,需要家长、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与改进教育方法,用耐心和爱心去赢得信任,用信任重塑其自信,共同创造孩子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吕翠萍. 教师如水:降温、荡涤、滋润——小学问题学生的解决策略[J]. 小学教学参考, 200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