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物教学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的初中生,他们对有趣事物的好奇心非常强。因此,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生理卫生和人体结构”这一教学内容一直以来都是广大生物教师最为头疼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知识太过于抽象和笼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知识太过于敏感。教师在这一章节的讲述过程中可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如在讲“与卵子结合”时,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大家来到这个世界之前都像许多小蝌蚪一样在进行赛跑,而生命力顽强的那个就会最先到达终点,成功获得第一名。”这样委婉而有趣的情境教学无形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认识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注意力也会不断提升,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到生物学的学习中去。
2.通过生活事例的引入使得教学更加生活化
教学一定不能离开生活,抛弃了生活这个充满事例和素材的环境,教学便会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学生对生活事例更熟悉,在教学中引用生活事例更加具有说服力,也可以使得整体的教学环境更加生活化。如,在教学遗传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实例———“双胞胎”现象,将双胞胎是一种遗传告诉给学生。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与父母进行相貌和行为方式的比较,得出遗传的特点。这样,通过切身感受和生活实例分析,教学目标就很容易实现,学生对遗传这一现象也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3.通过现代手段对素材和内容进行呈现
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对素材进行展现,如将一些图片、文字、视频、音乐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受到良好的视听影响。学生在对这些素材有了直观的认识后,能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人体结构”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呈现出一些人体结构。而视频或者图片直观且一目了然,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的制作,可以展现一些平时书本和课堂教学无法表现出来的生物之间的联系和一些生物现象,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吸引学生,同时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感性的认识,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
4.教学方式要尽可能多样化
初中生物是整个生物教学阶段的关键阶段,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意识,更应培养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能鼓励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勇于探索、勤于实践,且通过实践收集相关资料,让实践知识和理论过程充分结合,促进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主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主动实践的良好习惯,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从而让探索式教学发挥其真正的价值。目前,现有的初中生物课堂模式大多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是课堂的“听众”,教师教学时多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则成为知识的“容器”,这种教育方式虽然是一直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但新课程改革,此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新课程内。因此为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更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引用探究式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探究式教学实施的主要应用措施
(一)创设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课堂模式
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才能在知识客体与主体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实现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具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是开展探索式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教师需要在探究式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需要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配合者。当学生之间开展交流活动时,教师只需做好适度的引导工作,让学生不偏离学习目的,进而获取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师生间的合作应建立良好的基础,围绕共同课题,共同进行参与和讨论,借助合作的方式相互影响。通过教学活动让师生之间能开展密切的配合,并探寻活动的结果,教师借助实践结果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状况,变化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各类角色用以指导教学,以到达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相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职责将不断地向鼓励思考方向发展。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高中生物学本身是大自然中的实践理论体系的文字化,生物学知识如果能在自然的情境中去实践和运用,在自然情景中去验证理论知识,将会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到很大的帮作用。在设定好的情境环境内开展教学,能带动教师的思维,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经验理解知识内容,并能做到同化新知识内容,这将有助于锻炼学生提取知识要点,灵活使用知识内容,了解知识学习意义的能力。如在研究基因的过程中,教师可进行探索性引导教学活动。例如:要求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一对夫妇,是爸爸还是妈妈决定下一代的性别?为什么有的孩子长相遗传爸爸,但是性格却与母亲相似?遗传过程中隔代遗传出现的可能性是什么?教师可以借助身边的案例入手,给学生设定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探索新领域,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网络及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对创设情境提供了便利,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为学生呈现相关视频及图片,体现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生态环境面临的危机,以及人类面临的生态破坏带来的危机。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由于其本身能带来的声音、动画、视频相结合的特点,能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通过多媒体教学辅助高中生物教学,能够有效的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多媒体的作用下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与此同时借助于多媒体的功能性,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展示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的生命活动。如:教师在讲有关DNA复制的问题,能借助多媒体演示DNA的动态化过程。然后在对DNA的复制过程进行分析其特点及条件等,从而展开更进一步的知识拓展。鉴于多媒体教学手段为生物教学带来的便利性,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的传输性及功能性,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提供探究的基础因素。
四、结语
在高中生物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探究式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在教学的整个阶段,有效调整教学中的主动和被动关系,积极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主体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创设,激发探究欲望,并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为初中生物教学提供辅导,让探索式教学的作用凸显出来,以期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
作者:王智慧 单位:苏尼特右旗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刘争争.探究教学及其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4,(04).
[2]纪小苹.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赵晓煜.生物探究教学的尝试[J].安徽教育,2002年20期.
[4]白利军.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J].教师,2014,(05).
1.典型性.
虽然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给出的案例是个别案例,但是这个案例中蕴含着这一类案例的共性,通过对这一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一类事物中存在的共性,使学生从中学习到对类似事物的分析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生物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不能随意选择,要选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案例,选择的案例可以是正面的、积极的,也可以是负面的、消极的.
2.针对性.
生物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根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案例,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案例,对待初一的学生要选择难度较小的案例,对待初三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大一点的案例.
3.实效性.
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生物教师在应用之前,就必须对案例教学应用要实现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根据规划进行,尽可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效果,使案例教学目标成功实现.
4.科学性.
教师选择的案例要是科学、真实的.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信息汇集,但这些信息有真有假,教师在选择过程中,要重视选择案例的真实性.其五,教育性.生物学习中教学案例法的应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要重视发挥案例的教育作用,尽量选择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积极作用的案例.
二、案例教案的编写
1.去粗取精,突出重点
生物教学案例首先要突出主题,教师在编写案例时,需要将实例进行适当的加工,围绕教学目标,将案例中与教学无关的部分剔除,使之简化与细化,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使之与教学要求相符合,并把其中关键性的细节描述清楚,突出重点.例如,在编写“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这一课的案例时,由于相关案例众多,就需要教师围绕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这个重点将案例素材进行简化与细化.
2.合理整合,提高效率
不同的案例有其侧重点,因此,在生物案例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各种零散的案例进行合理的整合,使之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例如,在学习“环境污染与保护”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环境污染的现状的实例与各种保护环境措施的实例进行整合,使学生对全球环境污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生活中各种保护环境的方法,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1.展示案例,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纸质、口头叙述、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案例,在展示的案例之后,指导学生阅读案例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调动多个感觉器官来阅读案例,在学生阅读了案例之后,教师从中提出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从中提出问题或者教师通过自己的问题引出学生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进入到特定的生物知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针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2.分析、讨论生物案例
教师在给出生物案例之后,要引导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通过本案例,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哪些类似的生物知识,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选取其中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下面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鼓励那些不积极参与或者不敢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还可以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个人分析,先让学生做好个人准备,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的方式最好是在容易的案例中进行,对于较难的案例分析,最好是小组合作探究买也可以是个人准备,然后再在小组中交流,尽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通过小组的一起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渐找到分析案例的规律与方法,也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总结和评价案例
在通过个人分析、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了案例中涉及的问题之后,生物教师还要重视对案例的总结与评价环节,对案例的总结与评价环节可分为三个方面:对案例本身的总结与评价、对学生讨论过程的总结与评价、对案例中包含的生物知识进行总结与评价.在总结与评价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善于发现学生言语中的亮点,并给与表扬,对其中的不足之处给予纠正意见,学生总结与评价完之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言论给予指正与补充,并将学生的言论进行总结,使之系统化.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与评价,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四、结语
一、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的瓶颈问题
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之后,在其教学精神的指导下,北师大版初中生物进行了相应的修订,作为对新课标精神的时代回应以及对生物教育改革的响应,教材修订基本保持“变与不变”的平衡关系当中。
1. 生物学课程与生活生产的脱离
在主题上,修订前后的基本内容依然保持一致,但是在课程性质的表述上、重要概念的强调上、内容表述的简略上都做了相应的调整。面对这样的调整,初中生物教学如何走向新世纪的改革成为了关键性的问题。一般生物课程都是停留在实验室里进行孤立的实验,因而脱离了活生生的社会现实。这不仅导致了学生和生活现实的脱离,也造成了同生物课程宗旨的截然背离。关于《人体的营养》的内容主要是探究食物中的营养以及这些营养对人体的作用。接着描述人体消化系统以及各种消化腺的部位和分泌功能,然后进一步指出合理膳食的意义。课程目标是既要学生习得人体营养的知识,又要养成关注自身营养,以合理膳食指导生活的健康态度。但是一般教师的课程安排中并非充分考虑生物教学中的生活化因素。
2. 生物学兼顾内容和叙述方式的折中结果
生物课程既要考虑到生物课程的知识性标准,又要考虑到叙述方式的清晰、明白、趣味和真实,因而内容和叙述当中难免又所偏重一方而难以顾及另一方的现象。
比如该章的内容是把人作为生物圈中的一部分进行对待的,既论述了人体六大营养成分及其功能,还指出了检测营养的方法。比如检测蛋白质要使用双缩脲试剂,显现出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是要用吲哚酚试剂,呈现出褪色反应。但是关于检测数据、试剂名称这些词语是难以达到趣味化的。初中生物教学既要求有充分的知识吸收,又要养成良好的动手实验能力,因而在课程的安排中都是实验和教学各占一半的,但是一般的课程设置难以让我们看到这样的安排。
二、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出路
由于实验环境限制或者学校教育限制,学生难以走出课堂。这就造成了生物教学走向课外的能力要求,又同时面临课堂限制的内外矛盾。要走出这样的矛盾,笔者以为要做到以下两条:
1. 活化课堂,让生物回归生活
初中生物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因而教师要挖掘出课程教材的内涵,从教材中提炼出新鲜的、科学的教学素材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生物学的学科特征,把相关的科学知识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利用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标本的直观性以及模型的示范性等,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课堂的活化在学生的参与下,可以参考使用歌谣法、比喻法、归纳法、谐音法、问题法、实验法等等,让课堂更加五彩斑斓。
比如在进行该课程的导入时,就可以先问学生:我们见到了美味的食物的时候,既想吃但是又怕长胖了被同学笑话,那么我是否有科学的方法来处理这件事情呢?在学生的讨论之下,教师可以做出简短的评论,比如:同学们,我们知道人体的消化功能和吸收功能对我们的体型有着很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就来研究研究食物、营养和身体吸收的关系。总之,要让学生事事都从自身出发考虑,而不是先联想到课本讲了什么内容。
2. 鼓励创新,让学生促进新知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自主能动性;主体性;实效性
一、提高初中生物教学实效性的意义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不知到知,从知道较少到知道较多,是不能纯粹依靠“授予”或者“灌输”的方式的,必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挖掘其内心的潜力,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能促进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实效性,对提高生物教学效果具有现实意义,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也有重要意义。
首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实效性有利于创新教学模式,创建新型教学方法,能够丰富课堂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促进课堂授课效率的提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提高初中生物教学实效性,以学生为中心,能够有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真正从心底喜欢这门课程。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再次,提高初中生物教学实效性,能够促进授课效率提升,从各个方面加大教学力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知识进行生活化讲解,促进学生理解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学内容生活化,能够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到生物课程的重要性,区分辨别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及时调整学习方向。
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案例进行教学是生物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对课程内容的难点、重点以及结构等进行合理划分,并找出与之相匹配的案例,设计包含课程内容的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巧设问题情境进行知识传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在讲解“细菌、真菌和病毒”这一课程内容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准备好相关案例,并引入问题情景,同学们见过林地上面生长的蘑菇吗?喜欢喝酸奶吗?你的同学朋友有人患过流感吗?为什么会患流感呢,知道细菌是怎么形成的吗?等等。通过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分析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理解,通过设置一定的悬念,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整个过程更多地强调问题,把知识点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巧妙运用俗语、诗句等吸引学生兴趣,展现教学内容
初中生物学科比较枯燥,很多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并且知识点也不容易掌握,单靠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死记硬背,难于提高高考分数,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大家都学过的一些诗句或者是俗语进行知识分析,这样容易加深学生的印象,吸引其兴趣,促进知识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凤生凤、龙生龙”等俗语引入变异和遗传等相关内容。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经典诗句引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俗语来讲解食物链方面的知识等。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把学生放在课堂主导地位,让学生自编练习题,提高学习积极性
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实效性,根本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化,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把自己出题的机会留给学生,在上课之前,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书本内容预习时所理解的知识点,出几道问题,把重要的知识点概括在答案内部。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抽检学生的习题,并当做问题提问,让另外一些学生回答,回答完之后,让出题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述,之后教师对评述进行补充,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而且可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有效开展生物竞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生物竞赛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生物学习中,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在学习中学生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和团队配合性,是一种有效的生物教学模式。
例如,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生物老师可以联合其它班级上课的生物老师,两个班级组织一次生物竞赛,规定好比赛某一个章节的内容,也可以是某一个试验,看哪一个班级的学生最终取得结果教师比较满意,获得冠军的班级,可以由教师带着出去到远处游玩、踏春等。这样容易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能够有效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学习能力。当然,在提高初中生物教学实效性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们的具体情况设计更加符合教学的实践活动内容,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真正目的,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沈平.新课程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生物教学.2005年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 有效教学 策略
在短短的45分钟课堂教学中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学质量,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挑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探索实践,浅谈初中生物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改变备课模式,提升备课质量
“备课”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课备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传统的备课模式,往往是教师个人行为,是一种封闭式的、静态的备课模式,即一本教材、一本教参,简化教材内容并写成教案,年复一年的使用,毫无变化和创新。这种备课模式缺少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无法知晓自己所备的课的质量,不能借鉴其他教师好的教学方法,对提升教学质量是十分不利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大胆摒弃传统的、呆板的、低效的备课模式,探索灵活、高效的备课新模式。
1.变“静态备课”为“动态备课”。教学过程中,课堂的可变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考,课堂教学中也会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教师上完一节课后,要对前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对不理想之处进行改进,并补充到教案中,不断完善备课质量。
2.变“封闭型备课”为“开放性备课”。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和教参上的内容,还要尽可能多途径地开发课程资源;要备学生,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采用递进式备课;要备教学方法,以达到最有效教学;要备作业,以达到最佳巩固效果,这是开放性备课。如在学习嫁接技术时,只讲不练、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课前我收集了嫁接技术的flas和嫁接技术实践视频,并且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树枝模拟嫁接过程,分小组进行仙人球的嫁接和培养,并获得成功,这是学生终生难忘的一课。
3.变“个人备课”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首先要组建备课组,常常是以本年级的所有生物学教师组成一个备课组,亦可以生物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成备课组。集体备课不仅要备进度、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要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情,更重要的是要备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难点的讨论和突破方法、疑难问题研讨、作业的设计等等。集体备课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教师间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既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品的提高,又对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大有补益。
二、灵活运用教材,优化知识传递的有效性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主要是依据教材实施,但每位教师对教材的认识、研究、理解层次不同,对教材的处理方式方法也不同。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教材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合理处理,灵活运用教材,以优化知识传递的有效性。在教学时,教师对于同一章节或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的需要,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对其顺序进行合理的调整,或对相关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时,讲完生态系统的概念之后,我并不是接着讲“生态系统的组成”,而是将第三节中“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部分的内容提前到此处,这样调整后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分析比较,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
三、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地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极为重要。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对“克隆技术的争议”“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等尚未定论的争议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分小组收集资料并开展辩论的方法;为了让学生认识花的形态结构,教师可以选择分小组组装桃花模型、分小组解剖桃花浸制标本、分小组购买百合花进行解剖等实验方法;在传递“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同型输血原则”等重要概念时,教师可以进行模拟实验;对于转基因技术、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试管婴儿等现代生物技术,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动画、视频等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其过程。总之,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
四、设计特色作业,升华课堂教学成效
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之后必要的补充,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最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教师升华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有特色地设计作业,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升华课堂教学成效。特色作业应倡导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情感交流,如学习“遗传病及优生优育”时,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对本社区的遗传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然后上课时汇报调查结果。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还要尽可能让知识转向生活化、生产化、社会化,例如讲到“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时,我联系实践设计“移栽植物时根部为什么要带土坨”的作业;讲到“在艾滋病”时,我设计“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艾滋病患者”的社会问题;讲到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及其功能时,我设计“为什么树怕剥皮不怕空心”的思考讨论题。
参考文献:
[1]徐业义.对新课程背景下生物学教师备课改进的思考.生物学教学,2010.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方法
中国教育一直以“面向考试”教育培养学生,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包括道德修养、性格和智慧,使学生日益成熟和完善,成为对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人才。创新能力分为两部分,即基础和能力,创新是传统教育忽视的部分。更多的监管是潜在的(创造力、学习),表面是专注于知识的学习,实际上只注重知识和记忆,淡化知识和实践。学生往往实践能力和实践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合成、评价的能力相对较差。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我有以下做法。
一、开展创新教育,以课堂为主要阵地
遵循教材和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创造性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拥有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创新力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1.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抽象思维,不是创造出来的,需要使用外部刺激,营造探究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解剖青蛙,我在实验台上摆放青蛙水槽,让学生设计程序来观察,一些学生将在水中的青蛙直接解剖,一些合作分工进行解剖,学生在相互启发的气氛中总结出解剖方法。
2.求同求异,启发创新思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按照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逆向、迁移、发散、想象的思路分析、说明生命现象,引导学生打破常规,与众不同地提问,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地进行实验设计,改进实验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讲授初一动物学哺乳动物相关内容时,启发学生按照异中求同的思路,由学生总结归纳出哺乳动物的特征;讲软体动物时,给学生壁虎和水螅,让学生求异地了解两种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用电脑课件播放其他腔肠动物的视频,让学生求同地归纳出腔肠动物门的特征,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理解,寻求动物门类的特点,实现教学目标。
3.迁移、发散、想象、联想,促使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我们不急于作正面或负面评价,而要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大胆尝试,尝试成功和失败。教师指导、协调、评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用的过程,就是促使学生进行迁移、发散、想象、联想的过程,使创造性思维得到不断发展。在讲述脊椎动物各门知识时,我们可以从原生动物的消化迁移到腔肠动物门,也可以让学生从节肢动物的气门迁移至环节动物的体表粘膜。讲授脊椎动物知识的故事,可以从原生动物的消化迁移到其他动物。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构成创造力的最重要的核心因素,创新教育把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教育目的,教学核心是注重思维的拓展,尽可能展现思维过程,进行开放式启发教学,教会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的机会,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重视激活学生的原认知,引起求异思维。认知结构理论认为,人的认知结构存在两极:基础极和问题极,问题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诱发性和再生性,认识起催化冲突的作用,教学一开始,教师就要善于向学生展示精心准备的具有矛盾和冲突的观察对象,并由观察引向“问题情境”,使学生主体形成原有认知水平与新的需要的心理冲突,引导求异思维。例如出示变形虫显微结构,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得出结论,然后提问:变形虫从水中摄取大分子有机物颗粒,如何通过选择透过性的细胞膜呢?变形虫的切割实验可说明什么?等等,这样就增强了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2.在“悟”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思维指个人对某事物或现象利弊的评判,它要求人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不断形成独立的见解。要创造,就必须先挣脱复制型思维方式的锁链,用批判性思维开路,批判性思维是打开创造性大门的思维,平时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允许学生别出心裁,畅所欲言,直抒己见。例如探讨为什么婴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的问题时,有位学生站出来说:“为什么婴儿要哭着不笑着来到人间呢?”哄堂大笑后,我说,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道理,课后共同探讨。
三、设计开放的家庭作业,强化创新思维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今天,再用以往的作业观看待学生,显然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了。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打破思维定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得知识,获得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把学生思维引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育;教学
新人教版教材初中《生物学》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如观察、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等。教材的安排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积极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验操作技能。而科学方法教育此时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显微镜的使用教学,教师通过例子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在观察比较显微镜不同放大倍数下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引出细胞结构和显微镜成像原理,使教学更为生动有趣。结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领悟、总结和应用科学方法。这就是科学方法教育在教学中的良好运用。
一、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概述
1.科学方法教育的概念
科学方法教育,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及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手段,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传授和渗透某门学科的科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熏陶,逐步掌握最为基本和最为主要的某门学科的方法,以达到促进知识的有效学习、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进而提高所有学生的科学素养。
2.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学的含义
生物是研究生命起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就是在日常的生物教学活动中,以一定的生物学理论知识作为载体,以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作为依据,应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系统性地学习生物学知识,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个体性发展。如:调查法旨在倡导学生就某个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培训其实践能力。调查的内容可以是“校园内的植物种类”,也可以是本班同学某种生物性状如单双眼皮情况调查,学生有了参与调查的体验,进而对调查法加以运用,延伸扩展到对其他选题的调查。
3.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学的选择原则
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科学方法,其选择原则是:(1)从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出发,生物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几乎所有的生物学理论知识都是由无数的实验得出的,这就决定了每一个生物知识点都具有相对应的科学方法。学生学习不仅要了解生物学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科学方法。因而科学方法的选择必须建立在生物的具体知识的基础上。(2)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生物学知识对应的科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不是每一种科学方法都适合生物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初中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开始形成认知观和世界观,对于科学方法的概念还是不够清晰,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际的知识水平等方面进行科学方法的选择。
二、我国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现状
1.对科学方法的具体内容不够清晰
目前我国生物教师对于观察法、科学实验法、对比法等一般普通的科学方法较为了解,但是对于模拟比较法、假说法及想象与创新思维等方法则较为陌生,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就是科学方法。由于教师对科学方法的内容认识不到位,很难在实际教学中建立科学完整的科学方法体系。
2.科学方法还处于自发阶段
大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是凭其感觉和以往的经验应用科学方法。没有从教育心理学等方面思考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大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对于科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还处在自发操作阶段,没有很好地将科学方法和理论相结合。
3.科学方法的应用缺乏计划性、层次性和系统性
虽然说初中生物教师对于科学方法教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所注意,但是没有相对应的理论作为基础,并且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使得科学方法教育失去了完整的体系,缺乏完整性的安排,在使用科学方法教育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是很理想。
三、科学方法及初中科学方法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1.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方法
结合教育心理学、生物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常用的初中生科学方法包括:(1)观察法。就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和一定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考察研究,从而获得被观察事物现象的一种科学方法。如:观察花的结构。(2)科学实验法。为了达到一定的研究目的,应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等,人为地进行操作和改变客观物质和过程,以求进一步认识自然生物规律。如,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3)资料分析法。给学生提供图文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4)比较法。将研究对象的现象个别部分、个别方面和特征进行比较,确定比较对象异同点的方式。这四种是较为常用的科学方法,还有数学方法、假说方法、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等科学方法。
2.科学方法教育对于学生的作用
新时期,教育有着不断的改革和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极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生物相关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动物的影响的教学内容,生物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生物生存需要的因素做出总结,再进行假设、设计实验及开展实验,让学生进行自我组织讨论。如此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验其实很普通,并非只有科学专家才可使用,还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对于学生而言,在观察生物表象、认识生物形成和构建、了解生物规律及分析解决实际的生物科学问题的过程当中,所有的认知结构及相关生物知识和方法都和科学方法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3.科学方法教育对于教师的作用
科学方法教育对于初中生物教师而言,主要是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积极地对学生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针对每一个教学知识点和单元内容作出详细的科学方法目标,并且可以在恰当的时候把科学方法教育融入初中生物的教学活动中。如,植物的绿叶在光照作用下制造有机物的教学,生物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找出可进行试验的素材,比如天竺葵,其他植物也可进行实验。但是菠菜叶是不可以进行的,因为其不可积累淀粉,所以不能进行相关实验,所以对于初中生物的教学,教师需要做足功课。
四、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模式意义
科学方法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需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在教学中设计问答、思考、讨论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将科学方法教育融入实际的生物教学中,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及应对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为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合作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方法支持。如,种子萌发条件的教学,教师可根据科学方法教育的理论,设计出以实验和讨论为形式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最后教师对种子萌发的条件及内部变化进行归纳阐述。根据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教师需要把科学方法教育贯彻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开展和教学评价等环节,随着科学方法教育的开展,把科学方法教育和初中生物教学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将科学方法教育融入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模式,把具体的科学方法与生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初中生物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模式的良好运转,实现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1、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2、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3、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如用左眼观察时,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三、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我在下一节课前5分钟小测验,结果80%的学生在90分以上,其余在80分以上。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四、对教材要求掌握、难度大的实验进行全面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