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范文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

第1篇: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范文

论文摘要:从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内容、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具体方案和应用措施,为公共体育课程实现教学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途径川.近几年,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能够反映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新成果、体现现代教育思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教材及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但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总体建设上仍处于探索、提高的阶段.因此,我们就必须在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加强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形成体育教学的信息化,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概念、内容和特征

立体化教学资源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是数字化时代教学现代化的标志,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网络化,优化教育资源诸要素配置的重要途径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立体化教学包、教学资源库、学科(专业)网站,也可以把它们分成三个层次.它具有以下特征:数字化处理、光盘化存储、多媒体显示、网络化传输、学习资源系列化、教学过程智化等囚.这样的特征能够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实用化的教与学需求.

2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

公共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中介,能够反映社会的要求,并受到体育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为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体育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就必须包括知识、技能、情感、身体发展等四个方面.教学理论主要包括:体育卫生知识、人与环境有关知识、体育保健知识、人体解剖与生理有关知识、运动营养学基础知识、人体健康知识、传统养生知识等教学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的内容、竞技性内容、娱乐性内容、保健性内容、情感性内容(体育游戏类)等.教学形式是以室外的运动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使学生在学习各种运动技能的同时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与培养.

3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3. 1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结合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步骤进行建设,首先,要建设公共体育课程的立体化教学包,完善基础的教学资源;其次,要整合基础的教学资源,建设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最后,要建设大学体育专业网站,提供综合的网络服务.

3. 2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

3. 2. 1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包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包的建设要以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主,重点开发公共体育教学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的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和技能锻炼指导书、试题库等,以及开发用于教师授课和学生复习的PowerPoint电子教案、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助教助学的CAI课件、提供学生自学自练的网络课程等同时要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呈现包括纸质图书、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等多媒体、立体化产品形态,使这些内容相关、表现形式各异的教育资源,既有重复和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如图1),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3. 2. 2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库

在完成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包建设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将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指标体系和课程教学包应用数据库、高级编程语言和媒体制作软件开发形成学习系统.使体育理论知识形成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流媒体等各种素材,并按照课程、知识点的树状结构排列,便于教师、学生按内容检索;为体育实践教学提供运动技能的仿真练习、模拟系统,以便于学生学习各种运动技能.同时还要完善体育教学资源库的管理系统,以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查询和运用,形成整个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如图2).

3. 2. 3大学体育网站

大学体育网站的开发要根据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网站为门户进行建设与实践.建设的内容应包括教学网站、课外辅导网站、体育知识网站等几个部分(如图3).教学网站包括教学管理系统、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测试、教学评价和反馈系统等;课外辅导网站包括课外锻炼知识、俱乐部活动、校园体育竞赛组织与训练、场馆器材情况等;体育知识网站包括各类体育网站的链接、体育学术网站的链接等.使公共体育课程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将数字化学习资源、虚拟化网络空间与传统的课程资源及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师生之间利用学校、课堂、网络、通讯、生活实践等活动方式将体育运动的知识学习、经验建构和社会体验联结在一体,形成高质量的教学过程.

3. 3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实施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公共体育课程丰富的专业资源,而且还需要数码相机、扫描仪等外部设备的支持、计算机专门软件开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参与.从整体来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个高校要协调好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相关的师资队伍,共同努力进行建设;二是技术手段的准备,以现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开发工具为基础,配置用于开发的软硬件平台,建设教育信息化的主干道,并应用先进的资源建设技术、工具和手段;三是聚集优秀的师资力量,整合出优筹 立体化教学资源;四是制定合理规划,分期分批,稳步实施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4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比较滞后,体育教学中只是简单的以教师教学为主体来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学生以盲目的模仿练习为主,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学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等都满足不了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师生对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以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4. 1提高师生综合运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能力

一是要提高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其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二是提高体育教师运用PowerPoint多媒体教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的能力,及运用多媒体形式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三是提高学生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能力,自主高效地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与交流,从而提高教育信息化的程度.

4. 2以立体化服务保障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需要立体化的服务来支撑.首先,学校公共体育教学部门要实现动态化服务,将体育教学和体育相关服务延续到学生的整个学习期间,以满每一个学生对体育教学资源的需求;其次,通过体育教学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系统,为师生提供多类别、多形式、多阶段的教学资源应用服务,形成服务形式的立体化;最后,形成服务对象的立体化,任何教学单位和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获得内容丰富的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资源.

第2篇: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范文

论文摘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教师除了要有教育教学能力外,还必须具有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高职院校要依据“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素质以及特征,采取多种方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对师资的要求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外,更必须具有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为了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一是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应取得《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具有进行专业理论或文化知识传授的教育教学能力。其次,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还应该具有本专业在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际工作经历,具有指导本专业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能力。

具体地说,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应具有这样几方面的素质川:(1)应了解并掌握所授专业相对应行业的应用技术动态,能够通过专业授课、实验、实训、实习,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2)应具备“三动手”—肯动手、勤动手、会动手的操作习惯和实践修养,引领学生走“从书本到实践,再从实践到书本”的技能提升之路。(3)能够教育学生形成相关行业的职业素养,如操作人员的“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维修人员的“不怕苦、不怕脏”的品质等。(4)能够通过应用项目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技术革新意识和能力。

二、“双师型”教师的特征

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三个方面(1)知识结构。高职教育的教师除了要熟练掌握本专业职业岗位的知识、技术、技能外,还要熟悉相关专业、行业的知识、技术、技能,并能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2)素质结构。作为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必须具有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必须具有敬业精神。(3)能力结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具备教学能力、操作能力、科技创新能力。

只有具备了“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才能胜任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重任。

三、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1“双师型”师资队伍现状

目前,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原来主要从事开放本、专科和普通专科“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都是毕业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研究生占83%,都具备讲师以上职称,还有教授和副教授,具有较强的理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学院成立之初,已意识到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的要求,及时选派教师赴国外进修学习,或到国内示范性高职院校学习提高。经过几年的努力,部分教师基本具备了“双师型”教师的素质,但还有不少教师未达到要求,他们所缺乏的主要是实践经验与动手操作能力,这成为制约高职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也将影响“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形成,对学生就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2.“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如何建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尽快地帮助教师丰富实践经验,提高相关的动手操作能力,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师,除了要具有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设计与制造、信息技术与控制等三个方面的理论学术水平外,还应具有较为丰富的机电设备、机电产品、机电一体化系统等动手操作能力。

针对目前“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现状,笔者提出建设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议。

(1)鼓励更多在职教师提升学历层次

虽然“双师型”教师要注重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教师的理论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这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尤为重要。学院应在政策上更加宽松,鼓励并支持更多的在职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促进教师学历水平和学术水平全面提高,使教师学历结构更加合理,提升“双师型”的含金量。

(2)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同类学校进修学习

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方向,选派骨干教师去发达国家或国内示范性同类学校对口专业进修学习,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学习如何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进而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

(3)加强岗前培训,积极推行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制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理论素质是必备的条件之一,非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等作为高校教师必修的四门课程的岗前培训,以便具有一套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教书育人的工作要求。同时,“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双师型”教师还应具备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相适应的实践工作经历或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建议新招聘来的应届毕业生,必须到有一定规模的机床厂、自动化生产企业等对口基层实习锻炼一年以上,以积累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并在两年内取得相应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把获证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 (4)直接到企业锻炼,提高实践能力

对未经过基层实践锻炼的在职青年教师,也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安排他们到有一定规模的机床厂、自动化生产企业等对口基层单位进行锻炼。要求他们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一道,直接参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研制和老产品的技术改造,在生产一线进行锻炼与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也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

(5)利用实习、实训机会,进行传、帮、带

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而言,实践性环节较多,教研室可以安排已达“双师型”要求的教师帮助未达“双师型”要求的教师,利用实习、实训等操作机会进行传、帮、带。

(6)加强校企合作,聘请工程技术、管理等一线兼职教师

随着世界经济、科技与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的合作已成为共识。通过校企合作,使教师在合作中获取企业先进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直接聘请企业中的工程技术、管理等一线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为用人单位培养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目前正在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商谈合作共建实验实训室事宜,这为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了积极的准备。

(7)在分配制度上给予政策倾斜

对于具备“双师型”要求的教师,在分配制度上给予政策倾斜,如增加校内津贴等。

(8)尽快制定“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

目前,学院还没有较为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系列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职称仍用“普通本科标准”。其实,这仅仅适合于对教师学术水平的评价,对高职教师怎样才算具有较高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却没有一个令大家满意的标准。如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势必影响“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学院可以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做出的许多相关指示和规定,从经济发展趋势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组织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可操作的“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标准。

(9)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的理念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变化。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出能适应社会、经济、技术不断发展要求的合格学生,教师必须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升能力,掌握最新实践技能,不断拓宽知识面,保证知识的先进性、前瞻性。而要实现和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的理念,当专业课程发生变化时,才能胜任新任务的要求。

第3篇: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立体化教学资源,问卷调查,访谈

一、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涵义及其体系结构

(一)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涵义

教学资源是指向教师、学生提供的教学内容及其存储形式,是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影响和改变学生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立体化教学资源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是数字化时代教学现代化的标志,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网络化,优化教育资源诸要素配置的重要途径。

(二)立体化教学资源的体系结构

根据我国目前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一般将其体系结构描述为教学包、教学资源库和学科(专业)网站三个层次。

1、立体化教学包。立体化教学包是以课程为单位,将文字教材与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以纸质主教材为核心、以相应的辅助出版物为配套的多功能、多媒体、系列化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实施方案。就内容而言,立体化教学包一般包括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实验指导书、电子教案、CAI课件、网络课程、电子图书、试题库、案例库等。教学包的产品形态和表现形式主要有纸介质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和网络出版物等。教学包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呈现包括纸质图书、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等多媒体、立体化产品形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各自应有的优势,满足多种应用需求,支持多种模式的教学环境。教学包中这些内容相关、表现形式各异的教育资源,既有重复和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是管理教学资源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它将教学资料以知识点为单位,按科学的存储策略组织起来,以光盘或网络服务器的方式,给使用者提供满足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学需要的知识单元素材和媒体素材。为了加快高校教学手段现代化进程,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启动了大学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该项目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大部分骨干专业和基础课程都已建成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为广大教师提供了高质量、高水平、内容丰富的教学基本素材与优秀的教学示范课程,促进了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学科(专业)网站。学科(专业)网站是出版社根据相应的教学层次、学科、专业和领域建设的服务型、综合性的网站,内容包括信息服务、资源服务和教学过程服务。网站为教师、学生、编辑、作者和专家提供在网络上交流的平台,为广大教师信息交流、学术讨论、专家咨询提供服务,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授课。对学生来说,则通过教学支撑平台所提供的自主学习空间来实现学习、答疑、作业、讨论和测试。这样,在编辑、作者、专家、教师、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以网络为纽带、以数据库为基础、以网站为门户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实践的体系,用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和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改革。

二、课题背景

当前,社会信息化进程把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大学生进行“面向应用,突出实践”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出了新的目标。同时,“多元化、模块化、融合化、网络化”成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趋势。

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广东省教育厅的共同推动下,由张景中院士牵头,组织十余所高校共同开展了“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建设工作 。改革项目力图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构建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多元教学体系。我院以“面向高职高专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应用效果”为项目主题,项目组开展了研究,旨在探究:(1) 面向高职高专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应用效;(2)学生对面向高职高专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满意程度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高职高专学生是否喜欢并愿意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2、高职高专学生是否认为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对课程学习?3、学生对使用立体化教学的各种资源持有何态度?4、该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有何地方有待改进?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使用该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178 名学生进行调研,具体形式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

1、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8 份,回收有效问卷173 份。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度,调查采用了匿名的方式,事先向学生讲明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态度及学生对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真实需求,以便进一步改善现有的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问卷由项目组老师发放并当场收回。调查结果用计算机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并进行了人工核对。

2、访谈调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为了能够交叉引证学生对问卷的回答,证明数据的有效性,项目组成员对15 名学生自愿者进行了采访。访谈语言为中文。具体访谈问题如下:①你是否喜欢使用《C语言实训教程》及其辅助光盘这本教材?为什么?②你觉得《C语言实训教程》及其辅助光盘对你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有帮助吗?具体体现在哪里?③你觉得《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料如何?有何方面需要改进的?④你觉得上《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老师如何?有何方面需要改进的?

(三)调查结果分析

1、高职高专学生是否喜欢并愿意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

这一部分包含两个问题,主要关注学生是否喜欢利用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进行学习、使用《C语言实训教程》教程和学习辅助光盘的频率。

其中, 图1中的A选项为“喜欢”,B选项为“不太喜欢”,C 选项为“没有兴趣”,从图表中可看到A选项高达94.68%,由此可知同学们喜欢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进行学习。

图2中A选项为“频繁使用”,B选项为“每次课一次”,C选项为“每周一次”,D选项为“一次也没用过”,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学生选A的比率为14.45%,选B的比率为14.45%,选C的比率为64.74%,选D的比率为6.36%,从该项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93.64%的同学会使用到光盘,28.9%的学生使用光盘频率较高。在后续的访谈中,当被问及对立体化教学资源(包括纸质教材、辅助光盘、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态度及理由时,有10名学生表示这种立体化教学资源能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应的学习材料;4 名学生表示立体化教学资源里的资源量比较丰富,而且希望资源的形式能多样化,有得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另有1名学生表示对纸质教材中的实例不满意,认为太过于枯燥,建议设计一些能串联整本教材又实用的实例。由此可见,总的来说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学生对于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态度是比较满意的,并没有因为陌生而排除或抵制这一种学习资料。同时,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反映学生有比较强的自主学习愿望和能动性,愿意积极主动地去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进行学习。

2、高职高专学生是否认为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对课程学习?

这一部分主要探究学生立体化教学资源使用效果如何,既对学习帮助大不大?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对你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帮助大不大?( )

[A]很大 [B]大[C]一般 [D]没帮助

从图3看,只有4.42%的学生认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对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帮助不大,说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能较好的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对它的研究和使用。

(2)您认为该实训教材的对你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作用大吗?( )

A.非常大 B.较大 C.一般 D.不太大 E.一点也不大

从图4可以看出:同学们选A的比率为38.15%,选B的比率为47.4%,两者合计为:85.55%,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该立体化实训教材的对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起到很大的作用,使用效果较好。

(3)您认为该学习辅助光盘的对你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作用大吗?( )

A.非常大B.较大C.一般D.不太大E.一点也不大

从图5可以看出:同学们选A的比率为34.10%,选B的比率为36.99%,两者合计为:71.09%,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该立体化实训教材的学习辅助光盘对大多数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起到很大的作用,使用效果较好。

从图3、图4、图5中可以充分看出立体化教学资源效果较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后续的访谈中,当被问及立体化教学资源对学习是否有帮助?为什么?有9名学生表示对学习帮助很大,主要是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比较丰富,形式多样,能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风络。其有5名学生特别提到了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有利于学生随时进行学习的有效资源;也有3 名学生提到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提供了一个和同学讨论及老师交流的平台,这样的互动交流使她获益匪浅。当然也有2名学生提到,由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相对而言比较自由,不像常规的课堂有老师监督,因而有时学习的效率不是非常的高,还有1个学生提到,希望老师能更多的加强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学习时的指导。

3、学生对使用立体化教学的各种资源持有何态度?

这一部分包括三个问题,主要针对学生对于立体化教学的各种资源的满意程度。

(1)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设计很合理,你认为( )

[A] 很同意 [B] 同意[C] 不好说[D] 不同意

(2)您认为该实训教材的实验设计如何?( )

A.非常好B.较好 C.一般 D.不太好 E.非常不好

(3)您认为该学习辅助光盘中内容设计如何?( )

第4篇: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立体化教学资源库;积件

作为教育信息化核心的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当务之急,在高校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依据什么样的原则和目标?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构建规范、丰富、实用、满足学生泰语视、听、说的学习和交流需要,满足教与学需要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泰语视听说》是外国语学院特色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注重学生的听、译能力,和泰、汉双语口头、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于语言类课程,更需要各种信息技术的支持,为其提供丰富的资源,为语言文化交流提供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泰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实践,谈谈对教学资源建设的想法,并介绍《泰语视听说》课程立体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新思考和体系结构。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伴随着资源库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问世。但资源库的利用率十分低,资源的浪费现象相当明显,资源库的建设面临了瓶颈,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多样、有限共享

众多的资源库数据都没有标准、不规范,这直接导致了数据孤岛的产生,这样一方面给数据的共享、交换与更新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重复性建设,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人力。

(二)资源海量,可用甚少

在资源库建设上往往有一种资源只讲海量而忽视了教育性和教学性的趋势。从数量上说,目前大多教育教学资源均以“库”的形式出现,少则几十G,多则几百G。这种现象在许多软件商的资源库中尤为常见,他们把眼光放在“收集更多资源”上,将数据容量大作为卖点,资源内容与比教学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造成资源的可用性不灵强。

(三)资源构建模式简单非立体化

目前大部分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种类繁多,表现形式也多样,主要有电子化了的纸制教材,多媒体课件,视频素材等,但大部分资源只是零碎的堆积在一起,没有根据资源的规范和具体教学需要进行设计和整合,不能很好的满足教学需要。因此,只是表现形式多样化了的资源并不能称之为立体化资源。

上述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严重的影响到了资源库的建设与发展,使我们感觉淹没在资源的海洋,却又在忍受知识的饥渴。因此,要建设能真正满足教师和学生需要的教学资源库,就要从各方面进行思考,融入新思想,从新出发。

二、教学资源库构建的新思考

(一)以积件为理论指导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市场上销售的课件和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往往是确定的、封闭的教学内容和策略,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进行重组,不能适用不同教师和学生的需要。积件(Intergrable ware)是由老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

(二)以知识点为基础

以知识点为基础是在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将知识点作为资源的分类线索,教学资源库中的各种视频、动画、图形、文字都是基于一个个的基本知识点开发的。这样,无论教材课件体系如何变化,教材版本如何变化,以知识点为基础的教学资源都可被师生应用于当前教学活动中。

(三)以开放性为原则

以开放性为原则是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确定基本的信息标准、入库规范,使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资源都是以基元方式入库供教师重组使用,因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师或学生都可以将最新的信息和自己的作品添加入库,使资源库具有开放性、自繁殖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全体师生的参与,资源库的迅速发展将不可思议,就像今天Internet网上的信息爆炸一样。

(四)注重继承性与发展性

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巨大而长远的过程,因此要充分考虑资源库的继承性和发展性,要保证教学资源中的教学素材能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三、《泰语视听说》立体化教学资源库的构建

在如何使资源库立体化方面,整个科研项目团队进行了深入的探研和激烈的商讨,最终确定了以课程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视听说能力为目标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构建方案,即教学内容多媒体化,资源呈现多方式化,教学策略多层次化,平台支持多功能化,教学资源环境情景化。

(一)多媒体教学资料库

这是以知识点为基础的、按一定的检索和分类规则组织的素材资料,包括图形、表格、公式、文字、语音、动画、视频、课件、题库等多维信息的素材资料库。知识点是由各泰语专家和本校资深教师划分,由《泰语视听说》的一线教师将教学设计和想法写下来,然后再制作成脚本,由技术人员负责制作完成。文字和图片等展示了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和资料;音频、动画是针对抽象的概念,模糊的表达、标准的发声动作制作出的视听资源和虚拟情景游戏,方便学生进行直观、反复的学习。视频主要有一些优秀的教学录像,适合学生泰视听说训练的情景剧等。

(二)微教学单元库

微教学单元是为帮助老师讲授某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习特定知识技能或为学生探究某项活动而设计的各种“小课件”,它的设计开发方法与原来的课件类似。不同的是微格教学单元是供教师、学生在教或学的过程中重组使用而准备的资源,不需要使用者有较高的计算机技术。它小而精,方便教师,学生检索和组接到当前的教学情境中去运用。

(三)资料呈现方式库

笔者仔细分析了多类CAI软件的信息呈现方式。如大多数教学辅助系统常用屏幕上的图形(如变大变小,反白,闪烁,声音开关)等强调的方式,引导学生注意方式,概括总结的方式,类比方式等多种方式来呈现信息。在本课程资源库建设中,将多种多样的资料呈现方式进行归纳分类,设计成便于教师调用与赋值的图标,组成了教学资料呈现方式库。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在资源呈现方式库中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资源。

(四)教与学策略库

课堂教学的模式、方法与策略多种多样,将不同的策略、方法设计成可填充、重组的框架,以简单明的图标表示,让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自己需要将不同的素材、微教学单元与不同的资料呈现方式和教学策略、方法相结合,则可灵活地应付各种教学情形;学生在学习中也根据自己需要将不同的素材和适合的学习策略相结合,帮助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索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

(五)资源支撑平台

教学资源不是直接以捆扎式的方式提供给教师和学生,而是通过教学平台以人性化的界面呈现,要求操作简单、交互性强。因此教学平台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点,也是资源立体化的保证。本项目中构建的教学平台在满足平台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还增添了资源和平台的使用记录等功能,加强教学资源库的生命力,促进资源更新发展。

扩大资源平台建设群体。许多教学资源库的生命都是从建设初的强盛慢慢走向衰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相关人员继续投入资源库的建设。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使用者,同时也是资源库的贡献者和建设者,而以积件为指导所构建出的教学资源库中的多种素材都是微单元,允许各位教师进行创造和加工。通过支撑平台师生能共享各自精加工资源(如精心修改的课件、通过实践论证的有效教学策略、心得体会等),既达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也后继建设了资源库。

提供资源和平台的使用记录。通过平台记录分析教学资源库的使用情况,对使用较多,深受教学和学生喜爱的教学资源的优点进行总结。对设置不合理的知识点,开发有异常的素材,不合理的教学策略进行完善。从而使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继承优良,更新发展。

四、结束语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教学顺利开展,教育信息化的保证,同样,资源的有效应用也是促进教学资源建设的核心环节,只有这两种良性互动,才能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笔者在此也只是根据自己实践经验,浅谈了《泰语视听说》教学资源库构建的思路,以后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构建更优秀的教学资源库,为教育信息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首鸿燕.基于“积件”思想的网络资源库实现与研究[J].机械,2005.

[2] 袁倩.我国积件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7.

第5篇: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范文

一、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的,它是一种将多种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融入教学全过程,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以教师教学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轴心,以教学资源为平台,动用所有教学要素,立体化、全方位地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旨在打破传统教学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学生进行多视角、大容量的信息传输的教学模式。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对公共管理学科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1.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

我国教育部高教司下发的2007年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同志也提出: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正是适应全球高等教育变革需要而产生的,它的实施有利于走出单一化、分裂式的传统教学法的模式化误区,实现教学模式由单一维度向多维度转变,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2.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适应公共管理变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求,公共管理类学科已演变成以行政管理为重点,经管法文协调发展的多学科性学科。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浪潮的冲击下,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管理的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运转的效率和社会进步的程度。这无疑给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极大地满足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

3.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21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能力,而创新教育的实现就需要改进和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适应当前形势和需要的教学模式,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其中非常重要而有效的一种。[1]它的实施有利于创新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充分体现“个性化教学”,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创新性学习、多元化学习,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理念

1.实施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探索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改变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以知识为本位、以教授为本位的传统办学观念,改变“老师讲、学生听、黑板写、本子记”的刻板教学模式,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助”的教学理念,做到“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代谋、指导不指令”,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一切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服务,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

2.实施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树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全球化市场化教学理念。

随着科技、经济全球化,教育的国际化成为一种趋势,国外的各种成熟的教育项目和教育观念传入国内,很多大学生有了较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这促使我国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标准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这就要求公共管理教育面向社会,面向世界,不断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从而极大地满足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

3.实施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树立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克服传统的以讲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设置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新机制,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型”教学转变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的“创新型”教学,大大加强学生对公共管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大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1.教学资源的多元立体化。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一般分为教学包、教学资源库和专业数据库网站三个层次。

立体化教学以课程为单位,将文字教材与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以纸质教材为主核心、以相应的辅助出版物为配套的多功能、多媒体、系列化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

实施方案。

教学资源库是管理教学资源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它将教学资料以知识点为单位,按科学的存储策略组织起来,以光盘或网络服务器的方式,给使用者提供满足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学需要的知识单元素材和媒体素材。

专业数据库网站建设,既是数据库建设的发展方向,又是学校网络资源立体化建设的趋势。这就要求学校建立公共管理学科的文献数据库、科技成果库、专利库和学位论文库等。

2.课程内容的多元立体化。

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理论、实践、科研体系。第一,理论体系建设方面,将理论和实务、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突出教学的实务性、针对性、前沿性,形成一套适应社会和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课程内容体系。第二,实践课程体系由校内、校外实践构成,通过开放实践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能力。第三,科研体系由学术探讨、研究报告及其他各类学术活动组成,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创新研究和实习、论文阶段开展公共管理学科课题的深入研究。

3.实践教学的多元立体化。

依据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规律和要求,实践教学平台体系通常包括课程实践平台、专业实习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2]其中课程实践平台体现为各种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性实践学习,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管理技能,教学重点是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应用能力。专业实习平台则贯穿于专业学习过程中各种专业性实践活动,如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专业实习一般需要学校和实习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借助实习单位场地完成。社会实践平台,则体现为在学校的内部条件和外部资源相结合的各种综合性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科技文化活动等。

4.教学方法的多元立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减少空洞的理论说教,而代之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管理游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必要时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到社会实践中,从而使公共管理教学纵横结合、有声有色,最终形成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方法。

5.教学手段的多元立体化。

(1)多媒体教学。在公共管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选择和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学科网站教学。可以通过建设公共管理学科网站,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和多渠道沟通的平台,方便教师的学术研讨、教学交流,以及师生交流,等等。

(3)公共管理教学软件。公共管理学科教师可以借助公共管理教学软件,让学生开展模拟实战演习,增强对公共管理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公共管理讲座。可以聘请政府部门或公共机构中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不定期来学校做专题讲座,让学生及时获得来自社会前沿的新鲜的大量资讯和公共管理中的实践经验。

6.师资队伍的多元立体化。

一方面,要从制度着手,建立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教师“双资格证书”准入制度,改变传统的“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倡导教学科研一体化。另一方面,应选派教师去国外进修,到国内各级党政机关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这样既能提高理论水平,又能锻炼操作能力,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适应公共管理学科迅速发展的需要。

7.教学考评的多元立体化。

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公共管理学科的质量评价应该在传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基础上有所创新突破。可以成立专家组,通过分析调研,结合本校实际,对主要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对教学计划、具体内容的设计、实施的具体过程进行论证与督导,在此基础上确定评价要素,并设定量化评定指标,使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形成体系,使该体系对公共管理学科教学质量进行准确合理的综合评价与调控。

参考文献:

第6篇: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资产评估 多元立体化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123-02

一、理论回顾与出发点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者乔伊斯与韦尔(B.Joyceand M.Well)在《Models of Teaching》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它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且简洁的教学结构及其具体操作的范式。教学模式在空间上表现为一定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在时间上表现为如何安排教师、学生教与学的活动。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策略、教学评价,教学要素之间的不同组合构成不同的教学模式。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现代化教学手段、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建立传授和学习知识的立体网络,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教与学的需要。这种教学模式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教师教学为主导,通过多元立体化的课程教学和实践平台,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现代教学资源和手段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地展现学科内容,并辅之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它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把以“教师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实现“学”与“导”的有效互动,从而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资产评估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项中介活动,存在于商品经济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领域,无论是资产拍卖或转让、企业兼并、企业清算等,还是资产抵押及其担保、股份经营、财产保险等,都需要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是运用商品价值理论对特定资产的价格给予真实、客观、公正、合理的评定和估算,资产评估是一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并重、静态估价与动态分析结合的应用性学科。基于资产评估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不能仅采用偏重于理论学习的讲授法,也不能仅采用偏重于实践技能生成的操作法,反思资产评估课程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既能扩展学生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实践技能的教学模式,是高校资产评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二、资产评估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由于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涉及教学资源(包括软件资源、硬件资源)、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模式构建中必须调动所有的教学要素,全方位地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立体化设计,突出学生学习主动化,教学资源整多元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学习评价立体化。根据资产评估学科特点和现代市场经济对资产评估人才的需求动向,我们认为构建该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整合优化教学资源,以资产评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基础,以资产评估实务操作能力训练为重点,重新定位课程的教学目标,从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和教学实践等多方面构建开放式的、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切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资产评估实务操作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资产评估人才。

1.教学理念现代化。资产评估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学科,与社会实践和企业活动联系紧密,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总体要求,本科教育的重点已转向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而且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先进的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目前,虽然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已被广泛应用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但本质上并没有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培养高素质的、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树立课程不是为了学科和专业而存在,而是为了社会和学生发展而存在的观念,在教学中由教学转向导学,教师与学生之间从单向知识传输,转向为在教学探究实践中“双向”学习,实现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互动发展,

2.教学资源多元化。资产评估是一门实务操作极强的课程,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会出现不同类型的评估事项,教学必须紧跟社会经济发展,适当调整内容,密切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动态,体现学科前沿发展成果,将社会对资产评估人才所需知识能力、工作内容、素质等要求的变化及时反映到教学中,从而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及与时俱进的特点。教学资源多元化是将多种教学资源纳入教学设计系统,使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与其它要素有机结合,建设符合自己学校、专业学生的在线教学平台,在线教学平台不但要包含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电子教案,还应该有仿真实践、实践报告,以及课后习题、网上作业、网上答疑、在线测试、案例库等系统,这样不仅扩大了信息量,也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3.教学方法多样化。为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因材施教,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教学方法多样化体现在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学两个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和主动性学习,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形象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在课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活动延续,形成多样化的在线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内容的真实感和可操作性,使学生对资产评估具有更多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学习评价立体化。一个好的学习评价体系,不仅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还能全面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教师发现和分析教与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便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立体化的评价体系能促进学生学习和创新精神的养成,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促进课程不断发展,在资产评估教学中,要建立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中的作业管理、在线测试等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在资产评估的学习评价体系中,可以采用多维度方式进行评价与考核,将开卷、闭卷、笔试、口试、实践现场考核、撰写小论文、课堂讨论等相结合,尽量做到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5.实践教学科研化。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三结合是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是高校科研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利用科学研究形成的创新知识和创新成果可以提升教学水平,教师既可以把在科研工作中得到的新知识及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又可以利用从事科研工作的实际体会,教会学生探索研究的方法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实现教学与科研并行。

三、资产评估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思考

1.提高专业教师业务水平。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学术水平较高、教学质量好、创新意识强、改革成果明显的创造型的高素质教师,是顺利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关键。资产评估是一门应用性、创造性较强的学科,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知识体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必须要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不仅要求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还应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和评估实践中,走教学、科研和评估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2.注重各种教学模式的相互配合。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以一定的条件为转移的,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身的优点和局限性,不存在适合一切学生、一切教师和一切课程的模式。要针对特定的学生、特定的课程和特定的教师,合理地选择、综合地运用各种不同教学模式的长处,把教师的传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的自学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放置到一个多元立体化的教学系统中,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互动的新模式,变平面教学为多元化立体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3.加快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资产评估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很难搜集到真实的具有代表性的完整的教学案例,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资产评估的认知,与资产评估事务所合作,建立资产评估教学实践基地。通过课内和课外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资产评估理论的理解,并使学生逐渐熟悉资产评估业务的操作过程,掌握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资产评估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为理论研究提供了前沿基地,也提供了人才培育的实践基地。可以在资产评估领域实现三个跨越,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跨越,学校与企业的跨越,学生就业与企业招聘之间的跨越。

参考文献:

1.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用书编写组.资产评估.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10

2.黄志丹.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0(23)

3.万江涛.资产评估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研,2010(7)

4.靖国安.高校教书育人的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5)

5.王乐平.综合发展多元性目标教学的实践[J].教学论坛,2005(9)

6.秦达念.传统教学模式与系统整合模块教学模式分析[J].2005,(4)

第7篇: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范文

【论文摘要】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使得财务会计课程受到较大的冲击,现行教材模式已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文章分析了立体化教材的内涵,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对我国财务会计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目标、思路以及内容进行了设计,以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需要。

一、“立体化教材”的内涵及其特色

立体化教材是2002年首次在国内提出的教材建设新理念。所谓立体化教材,首先要求在学术上、内容和呈现方式上具有先进性;二要充分考虑使用对象的实际需要和现实状况,有较好的层次差别和针对性;第三,就是在教学内容资源的组合上,不仅有主教材,还要有相应的辅助资料,不但有纸介质教材,还要有音像制品、电子与网络出版物有机结合的多媒体资源等。立体化教材,从整体化教学设计出发,集成多功能、多媒体的教学包,形成系列化的教学解决方案,同时将教学包和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平台结合在一起,构建一个让师生教学更加方便、学习更加自主的教学环境,延伸了“课堂”的空间和时间,打造了新的教学环境。

与现行教材相比,立体化教材的特色在于实现服务立体化。即为教师免费提供电子教案、案例库、习题库下载;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开放专题讨论网络空间,实现更大范围的教与学互动。实现教材开放性,通过网络站点进行专题拓展,可适应不同层次学生需求,教师可在第一时间了解相关信息。

二、财务会计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目标

财务会计课程理论、实务内容多,专业性很强,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使得财务会计的内容受到较大冲击,需要充实、修改和完善财务会计教材。为此,建立一套以纸介质教材为主体,以配套教学资源和服务为手段的立体化教材,是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需要。

财务会计立体化教材建设目标定位:以财务会计知识为基础内容,以综合素质培养和实际能力训练为基本目标,贯彻先进教育理念,遵循学习认知规律,合理规划立体教材结构,建成综合性教学资源与服务体系。

三、财务会计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思路

1.通过立项研究立体化教材开发建设

配备齐全的财务会计立体化教材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通过策划、立项、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通过立项,研究教材建设规划的内容、申报与审批、教学网站的建设与管理、教师培训等具体操作内容,发挥项目的示范作用。

2.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做成一套优秀的立体化教材,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有较强的现代教学技能,还要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等。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搭建立体化教材建设平台

财务会计立体化教材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多媒介、多层次、多形态、多用途的一整套教学方案。它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相适应,通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以期达到提高财务会计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四、财务会计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内容

(一)主教材

国内教材的结构、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对形式重视不够,语言表述亲和力不够,实质上是缺乏服务理念。我们应该借鉴美国教材,取长补短,财务会计主教材作为基础性工具,应包含所传授的知识各知识点之间的相关联系,即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于一体,成为教学平台的支柱。整体结构可以设计为本章学习目标、案例引入、主体内容、结束语,章末小结,关键词索引,复习与思考等几大板块。主体内容的重难点部分应标有提示、注解以及相关的网上辅助资源;复习与思考部分细分为自测、讨论、练习、习题、案例分析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与要求。每章的练习与习题,旁边都标出了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与相应的学习目标,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题目进行练习。

(二)配套教学资源

财务会计教材应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配套教学辅助资源,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配套教学资源包括:

1.教学指导书与教学参考书

教学指导书的功能是提炼教学的核心内容,突出核心知识,清晰构建知识结构框架,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成为教学平台的导向标。教学参考书能够起到讲解相关知识背景和发展演变过程,并进行一定知识拓展,可以是其他教材、期刊、报刊、网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

2.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是为直接服务于课堂教学的课件,也可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其优点是开放性好,便于教师在每一轮的教学中不断更新完善。由于电子教案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各个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故需要开多个展示窗口,通过这些窗口,教师间可以进行交流切磋,感兴趣的学生能开阔眼界。

3.教学录像

发挥课程组教师集体的力量,将财务会计的重点章节录制成教学录像,可以起到观摩教学和反复学习的作用。

4.建立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库和案例库

配套习题库是教材的补充和延伸,习题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难易适度,知识覆盖面广。同时习题类型要多样化,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简答题、业务计算题、案例分析题等,有利于减轻学生对单调题型的厌倦感。

案例教学法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建立案例库,按章节设置,每章根据内容都有具体的案例解读,并结合典型行业业务设计综合案例,使学生对企业会计核算全程有个整体思路。受教材字数的限制,教材里往往不能列示过多案例。采用案例网络化的形式予以提供,较好地解决了教材篇幅过长的问题,又使得抽象、晦涩的会计学理论易于理解。

5.试题库

考试可以度量和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应不断完善客观的、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试题库,确立不同层次的考试梯度和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试题库后续建设,能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予以动态质量评价,使之成为教学平台的质量检验器。

第8篇: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立体化教学,教学模式,案例教学

C 语言程序设计是高职高专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是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想、逻辑思路能力和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在C 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对C语言程序设计的多元化立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多元化立体化教学模式是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现代化教学手段、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建立传授和学习知识的立体网络,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教与学的需要的一种教学模式。在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推行多元化立体化教学模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现状需因材施教。高职学生因受高考录取影响,自信心不足,严重影响了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而且高职高专多数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每个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水平也不尽相同,教师迫切需要提出一种新颖的适合不同学生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二是教学资源多元化的需要。传统的教学资源单一化,使得学生只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去学习和理解知识。而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则不同,它可以让教学更灵活,更有针对性。三是学生学习主动化的需要。在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能从被动的看、听、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利用丰富的资源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四是学习评价科学化的需要。传统的单一模式的考核评价体系不符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要求,而立体化的评价体系使得学生对学习的评价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和科学化。

从我校计算机专业报考二级C语言的情况来看,这几年报考二级C语言的学生越来越多,通过率也越来越高。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80%以上的学生对多元立体化教学方式表示满意,这些都充分说明这门课程的内容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热衷和喜爱。因此,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与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我们提出在该门课程中实施多元化立体化教学。其具体教学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建立完整的立体化多元化教学资源

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是以采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为目标,以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多种媒体素材为基础,以自主式、开放式、交互式学习为主体,适用于多层次教学对象,覆盖教学的全过程各个环节而构建的立体化教学资源。

现阶段,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多元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等。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多方面的,其内容主要交互式教学系统软件、教师教学资源共享与教研活动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及综合技能实训平台,最终形成“纸质教材-网络学习-学习辅助光盘-实验(实训)资源”四位一体的立体化学习资源,各种教学资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开展多元化的教与学环节提供有力的支撑。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和实践与应用能力在线测试,它既方便了学生和老师查找课程资源,也便于师生进行互动、交流、讨论以及作业和上交、学生实践能力自我测试等。

二、实现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案例项目化,实施立体化教学模式

根据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我们提出建立该课程的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案例项目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等。

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方式,在课程内容结束时还要对所学模块进行综合应用,要求学生完成综合课程项目设计等。模块设计如表1所示。

教学方法多样化是指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采用启发式、互动式、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运用案例来个别说明、展示一般,从实际案例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增强知识、提高能力和水平的方法。例如,在讲解选择结构switch语句时,可以与电视游戏节目中的猜测物品的程序相结合,让学生用switch语句实现该程序,体会switch语句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遵循教学规律,通过引导、指导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积极的学习和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老师与学生互动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多设计一些提问环节和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正确解决问题。

同时,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是全部在机房进行,教师通过教师机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然后由学生模拟操作,教师从旁指导,再由教师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诱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实现师生双向交流,改灌输式教学为互动式教学。在机房授课时,教师也可安排部分课程内容由“老师演示,学生模拟”的教学形式改为由“学生演示,老师与其他学生模拟”的教学形式。在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熟悉的基础上,教师可将某一教学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单独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然后抽取一位学生在讲台上给包括任课教师在内的其他同学“上课”,教师对学生讲解过程进行补充和评价。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的评定与总结,一个好的评价系统体系,不仅能评定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理论知识扎实程度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强弱,而且能跟踪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分析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相长。在C语言程序设计学习评价体系中采用多维度考核评价方法,建立了适合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考核的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它打破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成绩评定方法,经过几年的实践与完善,我们为课程确立了多方面的考核因素和成绩计算公式:总评成绩=实验(40%)+ 作业(10%)+期末考试(50%)-考勤扣分

这种多维度、过程性的成绩评定方法,强调了学习的积累与构建过程,消除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学习的弊病。同时还从侧面规范了教学,要求教师同样注重教学的过程性,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将知识的学习贯穿于整个学期。

四、建立完善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加强实践环节,改革实践内容和形式是非常必须的,课程的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实验课教学形式进行。根据《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相关特点,我们在设计实验任务时,可以提出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相结合的实验安排。

验证型实验:老师讲解实验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模仿手段验证实验内容,理解课程相关知识。

设计型实验:教师以项目形式提出实验的具体要求,学生通过综合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设计、开发并最终完成实验项目。

综合型实验:教师结合现实问题布置综合案例,要求学生综合前面所学知识独立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相关方案并付诸实践,同时提供实验的分析与研究报告等。例如,让学生完成通讯录系统,教师布置综合实训项目的主要功能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设计通讯录系统的界面和各个功能。

通过以上各种实验类型的综合实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这门课的知识,而是程序设计思想的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五、建立在线实验(实践)教学平台

为了更好的提高实验(实践)教学效果,方便学生学习和教师辅导,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设计一个该课程的实验辅助模块是非常有用的。实验辅助模块应主要包括课程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指导、实验案例、网络课件、作业布置与提交、实验安排与提交、学习讨论区、在线答疑等功能。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平台在网上浏览课件,做习题,提交实验,模拟考试,网上讨论和答疑;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布置、批改实验与作业,检查、统计完成情况。同时,实验(实践)教学平台也在实践教学监控和管理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六、结束语

通过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施,我校计算机专业的C语言程序设计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同时也为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了夯实的程序设计基础。同时,C 语言程序设计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构建起了一个重实践、重创新和多方位的课程教学与学习体系,有效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加强了教师的执教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冬梅,冉清.C语言实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杜炫杰,叶惠文,胡钦太.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资源的设计[J]. 中国大学教学,2011.5

第9篇: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范文

1.E-Learning时代的立体化教材新形态

1.1立体化教材

立体化教材是指通过多种教学资源的提供而提出的某课程的整体教学解决方案。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教育市场需求,提高教学、学习质量,促进教学改革,通常包括以教科书为中心的多种资源。

立体化教材是一个整体的教学、学习解决方案,不能认为为主教材提供配套的电子课件就是立体化建设。立体化建设应针对教师需求、学生需求进行详细的设计与分析。一般来说,立体化教材可根据以下思路进行建设。就内容而言,应考虑主体知识、案例及案例分析、习题试题库及答案、教案、课件、学习软件、自测(考试)软件及其他内容的提供。就外在形式而言,可分为有主教材、辅教材、配套电子资料(电子资料库)、教学网站;或分为纸质教材、音像制品、电子资料、网络出版物等。就服务对象而言,应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资料。[2]

1.2立体化教材新形态

E-Learning环境下的立体化教材是在传统印刷教材的基础上,以课程教学为中心,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服务以多种媒介、多种形态、多个层次进行整合,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体传播技术,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的教学系统。它是以满足教学和学习的多种需求、最大限度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为目的,为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数字学习时代的新形态教材体系的建构综合考虑了内容的多学科、教学对象的多层次、表现形式的多媒体、解决问题的多角度等不同层面的要求,为网络时代的教与学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支撑。数字化新形态教材的体系结构包括六个基本组成要素(如表1所示)。

2.《微计算机技术》课程立体化教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2.1《微计算机技术》立体化教材的整体规划

《微计算机技术》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等特点。课程立体化教材以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充分体现灵活性、开放性、动态性、互动性和立体化的特征。在开发中重点构建了“文字教材―网络课程―网络学习平台―技能实训”四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四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能依据学习者的认知特征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要求,尽可能适应学生个性和学习风格的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学习材料,构建最恰当的媒体资源环境,渗透最优化的学习方法。

2.2《微计算机技术》立体化教材的设计

“文字教材―网络课程―网络学习平台―技能实训”四部分相辅相成,它们之间既有重复、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有机的整体,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2.2.1文字教材的设计

文字教材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导向,通过项目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学习理论导实训,充分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强调“先干再学,边干边学”,从学生关注的问题、喜闻乐见的任务入手,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完成相关任务,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把握知识结构,带动知识、概念和技能的学习。

首先对计算机接口的基本知识进行归纳,将其融入八个设计项目,通过八个设计项目的完成,促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这八个项目分别是:认识微型计算机及其开发工具、制作输出控制电路、制作点阵显示电路、制作LED数码计数牌、制作地震报警器、制作数字时钟、制作数字电压表、制作串行口收发电路。[3]

2.2.2网络课程的设计

网络课程能避免印刷教材结构的封闭性,及时吸收新知识、新技能、新工具,同时多媒体动画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把操作示范、过程讲解、模拟演示、技能练习等制作成动画放在学习平台中,能强化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为满足学生对工具软件的多样化需求,我们将一些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在文字教材中进行简单的介绍,而将更多的同类工具软件的下载和使用方法也放在平台上,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学习各种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拓展。

2.2.3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

充分利用网站内容更新方便、传递快捷、资源容量大、资源呈现方式多样化的优势,将教学内容中具有多样性、动态性、易变性、拓展性的部分放在网络学习平台站上。

网络学习平台主要由交互学习系统与监控评估体系组成。交互学习系统能让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添加、修改在线学习内容,扩展在线学习资源,并布置自测、讨论、网上作业等活动;学生登陆平台后可以获得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方法指导及丰富的扩展实例,不同专业的学生能选择本专业的实例进行扩展性学习,学生还可以在平台中完成作业的提交、共享学习笔记、答疑讨论等学习活动。课程评估系统能跟踪和管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不仅能提供学生登陆次数、在线时间、作业成绩统计的功能,而且能记录学生在每一个知识模块所停留学习的时间,为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

2.2.4《微计算机技术》实训系统的设计

《微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学生必须通过大量实训才能掌握知识和技能。和文字教材配套,设计出“微型计算机应用开发板”,可以完成所有的项目任务,进行简单的扩展,还可以进行实际项目的设计。同时随着虚拟技术的发展,借助于计算机软件可实现电路仿真,利用仿真软件Proteus 7和Keil C搭建了仿真实验平台。通过硬件的实验或者软件的仿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掌握知识,又提高技能和创新能力,更能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郭旭颖,刘威,付巍巍.以教学网站为核心的立体化教学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9,6:81-84.

[2]余胜泉,张泽.E-learning时代高校教材的立体化出版[J].中国大学教学,2006,2: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