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1让家长认识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事实上,家长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品学兼优,办事能力强,更希望他们出色成才。这些想法是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目标一致的,学校只要在教育活动中与家长们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就可以避免出现“双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异,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收效甚微”的现象。为了让家长认识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了解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利用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介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使家长明确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点,使家长在思想上真正与学校达成共识,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同时还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通过学生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把对子女的爱以正确的方式融入到对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

2请家长参与和协助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多渠道实施素质教育

在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调动家长们积极参与和协助的重要性,要正确地引导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潜力。

2.1请家长走进校园,提高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同感,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家庭教育具有巨大的优势,不仅时间充裕,“师资”力量雄厚,而且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定向培养。但家庭教育也有“双重性”,父母的不良习惯和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也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开发家庭教育的巨大潜力。

2.1.1请家长到校参加观摩活动,让家长们在观看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子女的优缺点,从而引起重视,增强育人的责任感。通过比较,使家长找到差距,懂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世界的竞争很激烈”和“山外有山”的道理,认识到必须教给孩子生存的本领、独立的能力,增加适应社会的本领与机遇。

2.1.2教师与家长彼此之间的接触,有利于在教育方法上取得共识,形成合力。借活动机会交流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从中相互沟通,共同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教育的成功创造条件。

2.2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走入家庭,体现素质教育的互动性。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孩子的命运与未来。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继续,而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都是以家庭教育为背景进行的。家庭教育具有终身意义,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而且伴随孩子的一生。教师的定期家访活动,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实践证明,这样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2篇: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9―0028―01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对小学生的教育是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步入学习、走进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是学生素质道德初步形成的A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曾提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因此,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学校教育面前的首要任务。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品德的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决定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他日后的发展以及成就。注重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能为他们日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

现在有一些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一个良好而又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导致他们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产生错误三观或者三观有一定的偏离,如,部分小学生出现出口成脏、打架斗殴、不懂得尊重教师的现象,都是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不到位所导致的。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责,将学校作为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结合家庭与社会,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1. 行为举止。从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行,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重点关注小学生的行为举止方面。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被家长娇惯,所以一些日常行为礼貌方面都做得不够优秀,见到教师不知道主动问好;班级集合时大都按照自己的想法,不能做到“快、静、齐”;升国旗时不能做到认真升旗;对于一些日常礼貌用语像“对不起”、“谢谢”之类的,并不能很好地运用。因此,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应该注重小学生的行为举止问题,一个拥有良好行为举止的人,才是一个拥有良好教养的人,当行为举止高雅起来的时候,这个人才会真正得高雅优秀。

2. 遵守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团体中有合适的规则才能让这个团体更加优秀进而走向成功。正如之前所说,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对于规则的遵守并不是看得很重要,在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应该通过适当的教导,让他们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如,每天佩戴红领巾;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日常生活中自觉排队,不插队;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爱护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3. 思想道德。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学会感恩等等。

三、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1. 教师树立良好的榜样。小学生最擅长也最喜欢的就是模仿,尤其是模仿学校教师的言行举止,在这个阶段,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固定的行为习惯。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比如,刚刚进入校园的小学生通常在课堂上尤其是自习课上不能安静地去进行学习,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去大声地制止往往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不妨认真地去看书,久而久之,学生也会跟随着老师安静下来。

第3篇: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一、目的任务:

家长学校是对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理论知识与方法、提高家长素质的业余学校。家长学校的任务是: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传授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素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提高家教水平,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推动家庭和社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学目的是:通过向家长讲授儿童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营养学等有关家庭教育知识,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介绍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从而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和科学性,促进家长主动配合学校把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组织领导:

社区书记、主任巢凤英任组长,社区副书记叶明芳任副组长,同时由辖区退休老教师和志愿者等担任组员,切实加强家长学校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1)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明确思想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点,掌握在家庭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了解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知道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懂得如何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品德教育。

(3)知道对孩子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规范训练,掌握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家庭礼仪行为的方法,教育孩子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社会公德、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2、中学生的智育

(1)知道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的重要性,明确加强对孩子进行学习指导的意义,掌握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2)掌握培养孩子正确学习态度、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减轻过重学业负担。

(3)知道如何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指导孩子过好双休日、寒暑假。

3、中学生的健康教育

(1)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了解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掌握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2)知道中学生睡眠、卫生、饮食和用眼等方法及生活习惯的要求和内容,掌握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训练的方法。

(3)知道为孩子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项目、时间和运动量,知道体育锻炼时应注意的事项。

4、中学生的审美教育

(1)知道中学生衣着打扮要整洁、美观、大方、有中学生特点,并帮助选择适宜的影视、书籍、音乐等。

(2)了解中学生审美教育的内容,掌握家庭中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5、中学生劳动教育

第4篇: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教育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就是课堂资源,因此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任务。既要着重在课堂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其他学科的丰富的德育资源,如语文、品德和社会、综合实践等学科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人文学科优势,在同教学目标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其他的一些学科如数学、音乐、美术、体育,也可以结合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顽强拼搏精神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又有助于学生科学的思考能力的形成,还能磨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除了对不同学科的品德教育的渗透,教师还应该有效地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技术,以使学生能直接快速的获得信息资料。这主要是基于小学生的理解力较薄弱但想象丰富的特点,教师应该灵活运用现代技术,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Flas、PPT课件以及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等,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品德教育道具。可以从网络上下载相关资料来为学生提供丰富全面的学习资料。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很快地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在观看这些多媒体资源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去,迅速抓取到正确的品德教育资源,以使德育教育避免死板的教条主义,更生动具体有助于理解。除此之外,在课堂中,老师还可以通过对身边学生的优秀事迹进行表彰,来为大家树立正确的目标榜样。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优秀学生会继续发扬好的品质,多做好事。同时,又能激励其他学生向这些榜样们学习,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学校德育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品德形成。因此,德育教育应该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在家长的配合下,使思想品德教育贯彻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学校需要及时通家长沟通交流,使家长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了解到自己子女在学校的品德表现情况。这样,才能实现学校和家长的互动,提高家长的教育责任感,为提高学生德育水平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让学生家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以让家长切实体会到教育活动中孩子的品德需要改进的地方,认识到品德教育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同时,学校也要向家长贯彻学校的德育目标和德育方针,使家长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规范化管理。也让家长可以吸取到学校教育制度的精华,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以正确的德育培养方向为指导,采用正确的管理方式,做到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共同研究探讨切实可行的德育教育方法。只有学校和家长积极沟通交流,才能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使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形成新的互动模式,从而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三、加强综合实践活动

进行德育教育,单纯地靠外界的说服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要不断地开拓创新,努力寻找德育的新方法,让大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道德修养。只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们真正领会到品德教育带来的益处。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比较简单,而他们却憧憬比较丰富多彩的生活,希望能更多的同这个社会和大自然接触,因此,学校老师应该多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意愿;另一方面,可以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实实在在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应该定期地组织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去养老院探望老年人,亲手制作一些小礼物送给他们,这样既可以给老年人带来温暖,又能让学生们在同老年人的接触中得到思想品德的提升。再就是带领大家到大自然中,进行环境观察记录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切身体会到乱扔垃圾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还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农田去劳动,这样既可以让他们体验丰收的喜悦,又能让他们认识到劳动果实的得来不易,从而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节约粮食的好习惯。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孩子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身临其中的体验经历,而且能提高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能力。

第5篇: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目前由于多数家长期望孩子能早于其他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有个较高的起点,导致幼儿教育走入一个误区,即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忽视思想品德教育,使幼儿大多养成脾气大、个性固执、不懂礼貌、心理承受能力差、叛逆心理强等不良的品行。可见幼儿园教育的偏重,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前品德教育失衡,极大影响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

二、学前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家孔子曾告诫人们:“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可见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时期的培养。因此,在幼儿时期,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塑造幼儿良好的思想品行和优秀的个性,使他们从小怀有感恩的心,懂得尊重,成为有文明、有道德的人,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学前品德教育不仅依靠幼儿园的力量,同时需要家庭环境熏陶和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的努力,才能取得成效。

三、德育在学前教育中有效渗透的途径

1.营造浓厚的德育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威力,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应当创设有效的环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德育环境,使得品德教育处处体现。

2.在课堂中渗透德育,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习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指在进行知识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得德育与教学有机结合。

3.德育在家庭中延续。学前德育应当充分调动家长的因素,在幼儿园与家庭双重努力下,使得德育教育有效进行。比如幼儿园课堂教学应当积极与家长沟通,安排幼儿完成一项家务活,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独立完成任务良好习惯。

第6篇: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陶行知先生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所以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儿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这说明德育教育在幼儿阶段极其重要。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将终身受益。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蕴涵着德育因素,“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切实有效的品德教育呢?我主要通过以下五个途径来实施。

一、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打好基础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而“渗透”是实施幼儿园品德教育的主要特点。即品德教育是可以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可以始终把品德教育贯彻在幼儿日常生活中,从而达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与个性、提升幼儿品格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结合各个生活环节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教育。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品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物,随时随地地进行引导,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产生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当有的孩子帮助别人穿衣服、系扣子,游戏时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都应及时表扬鼓励,树立好的典型。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孩子要引导、安抚,使其明白并积极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并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于潜移默化中净化孩子的心灵。这些典型的日常小事,是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二、创设良好环境,渲染品德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正是在某种环境的变化中,潜移默化地铸造着自己的个性心理和品格,发展着社会性情感。我们应当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创设良好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环境入手,达到全面提高幼儿的身心素质的目标。

教育环境中渗透品德教育内容,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影响是巨大的。教师和儿童群体是学校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是学校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儿童。儿童通过观察、学习、谈话、交往,被教师所影响,并模仿教师的做法,学习限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素质,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儿童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时,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儿童进行正面教育。在我园举办的“东方雄鸡图”——中国地图及“可爱的家乡、可爱的祖国”等展览活动中,幼儿共同收集、布置展览,并在老师真实的、健康的情绪的感染下,熟悉了可爱的家乡,熟悉了伟大的祖国,从而自然地激发起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种子,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

三、在主题活动中深化品德教育,对幼儿的心灵产生影响

3—6岁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从而养成很多不良习惯。教师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幼儿获得好的发展。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必须从知识、智能及品德三方面去考虑。抓住各科特点,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有机渗透。2012年“三八”妇女节之际,我园组织了“我帮妈妈做点事”、“我爱妈妈画展”等一系列活动。幼儿通过说和做,亲身体验妈妈的辛苦与对自己的爱。这种爱的体验会对幼儿产生影响,从而引导他们去爱身边所有的人。2011年“十一”国庆节,我们结合亲子活动,设计了“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活动。通过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幼儿产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我园还坚持每周一升旗制度,着重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在游戏活动中巩固,逐步养成优良品德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为喜爱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形式。许多游戏活动都是模拟社会环境、社会角色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懂得了真、善、美,也在解决问题或纠纷的过程中,揭示了正确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提高了道德认知水平。

例如幼儿玩桌面游戏时,容易因争抢玩具而产生纠纷。这时,教师要教育幼儿团结友爱,知道玩具是大家的,小朋友要在一起友好地玩,不独自占有。需要别人的玩具时,要征得他人的同意后才能拿,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让幼儿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学会观察、体验、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利用“移情”来引导幼儿,使其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力,有助于其人格的完善、良好行为品格的形成。在建构游戏时,幼儿之间需要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从而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完成,增进友谊。这对巩固、强化合作精神,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

体育活动不仅使幼儿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培养他们机智勇敢、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不仅是顺利进行游戏、提高质量的保证,而且是在游戏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比如,在各类竞赛性体育游戏中,教育幼儿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在以高跷、抛双球、跳绳、玩皮球等为主的小型游戏中,教育幼儿互谅互让,不争抢活动器具,合作游戏;在“给叔叔送水”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遵守纪律,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在游戏中幼儿不慎突然摔倒时;当活动场地受到干扰时;幼儿注意力不易集中时;当幼儿要钻过障碍物,走过独木桥,个别幼儿产生畏惧情绪时,老师都要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活动中。教师要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到游戏教学中进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五、家园互动中发展,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第7篇: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角色扮演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小学生的社会常识、日常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由于小学生的认识意识还比较模糊,懵懵懂懂还不稳定,而且小学生在小学时期是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因此,在小学时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培养,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虽然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偏少、阅历尚浅、认识能力较差,但是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所以,老师的言传身教是学生良好品德逐渐形成的基础。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我根据教学课本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多方面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因材施教,尽可能地给每一个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运用社会上的真人真事、有趣的寓言故事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方法,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知识面,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角色扮演,学会换位思考

教学中,抽出一部分课堂时间让学生自行分组来扮演课本中的人物,表演出书中的故事情节。学生可以通过角色的扮演亲身体会书本内容,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具有趣味性。通过实现角色的转换,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课本中的思想内涵,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互动,增强社会中对角色的认识,唤起责任感。学生表演后再逐一进行评价,在评演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谈举止,学生的道德认识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变为学生的行动并且表现出来。

二、展开辩论,加强理解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通过设置活动拓展认识,开展激烈的课堂辩论,是达到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搜集一些适合小学生辩论的有关思想品德的问题,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法解决问题,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研究,从而达到在辩论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与道德行为能力的目的。在辩论后,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给予正确的引导,表扬学生善于辩论、勤于思考的精神,更加可以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将思想品德教育学以致用。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应该了解班级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正确引导,让学生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优点,取长补短。例如,班级里有一个学生,上课时思想总是不能集中,作业完成得不够用心,而且字迹潦草。了解了他的情况之后发现,他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不错,他需要的是对他的肯定,这样他就会积极地去表现自己,带动其他同学,将优点展现出来,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即使课上没有互动内容,他也能够思想集中,一段时间之后,他的作业不再是以前潦草的样子,学习的积极性也更加突出,作为老师看到他的改变,我很是欣慰。这件事也充分说明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四、融入集体,培养集体荣誉感

集体活动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品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也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进入校园后,他们就不再是家中的王子、公主,而是要在集体中生活和成长,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没有在家中的优越感,真切感受集体的力量。从集体中受到教育,得到激励,充分培养学生为他人、集体着想的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和才艺比赛等,都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非常好的集体活动,有意识地调动每位学生参加比赛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到集体的荣誉与每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比赛,为班级增光添彩,一定会产生胜利带给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享受集体荣誉感带来的喜。

五、家庭教育同等重要

第8篇: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养成教育 问题 对策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1981年在小学开设思想品德课程,并一直受到国家与学校的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现今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科上分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1-2年级为一阶段,3-6年级为一阶段,二者相辅相成,承上启下,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并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必须看到,目前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还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和问题,严重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实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重视程度不够,贯彻落实难。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p政治法律常识p日常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汲取的精神营养,也是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的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突出的表现是:一些学校对思想品德教育有安排,没落实,把它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一些学校存在口号多、宣传多而实际行动少,教学形式多而教学内容少等现象;一些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重视不够,使得素质教育存在简单化、片面化与形式化的问题。同时,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受社会形势、升学率学生家长等因素影响,许多学校把应试教育放在了首要位置,重“智”轻“德”,严重忽视与应试教育和升学率关系不大的思想品德课程,认为思想品德课程是副课,随意挤占思想品德课课堂和时间,从而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小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权利。

1.2忽视学生个体需求,违背少年儿童发展规律。

一方面,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长身体、学知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他们的学习模仿能力很强,绝大部分学生具有积极的进取心和求知欲,自尊心很强。另一方面,每个小学生的个性差别也比较大,其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和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往往较为明显。但许多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的这种行为特征和个体差异注意不够,仍然采取大众化、灌输式与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很少开展差异化教学,不仅忽视了学生的精神自由及主体性,而且违背了开设思想品德课的初衷与原则,会对小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及天性的正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使之很难自觉接受德育教育。

1.3课程设置不够完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首先,由于一些小学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置上,从师资力量的配备到课程课时的安排上,都与其他课程存在较大差距。比较极端的事例是,一些学校经常出现语文课、数学课老师以各种理由占用思想品德课课时,以加快其授课进度、强化应试教育的现象。还有一些学校将思想品德课安排在下午的最后一节,而这个时间往往是小学生学习精力不足的时间,因此其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必然受到一定影响,学习效果也就不会很好。

其次,一部分思想品德课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抽象化的思想品德理论的传授,而忽略了课改纲要,也忽视了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及接受程度和内化效果,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成效受到一定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多以传统模式进行思想品德教学,使得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位置,缺乏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启发,过多地压制了小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所产生的疑问与质疑等,不但没有从思想根源上引导、帮助学生,反而容易引发小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抵制、反感情绪,影响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1.4利用社会资源不够,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四者有机整合不足。

我国是个人口多、地域广阔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十分悠久,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可资利用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很多,差异化现象也比较普遍。而我们很多思想品德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资源和差异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之很好地运用到思想品德教育中,也没有向学生展示这些差异性,从而使得德育教育脱离实际、无的放矢,不能使学生产生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和国家观念。

同时,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在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的不同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家庭、学校、社区及社会这四个相关因素对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不能很好地将这四种环境或者说四种相关因素考虑进来、结合起来,造成思想品德教育脱离实际,与现实社会脱节,从而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德育教育,严重影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2.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

2.1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小学生。

人的思想品德源于社会生活,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表现出来。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从其面对的日常生活开始的,他们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人和事的思考,形成对与错、好与坏、善与恶的认识与判断,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因此,紧贴生活、紧贴社会实际构建思想品德的大课堂,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要针对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使他们从小就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勇敢、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思想品德教育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要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2构建完整的德育体系,形成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合力。

学校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但家庭和社会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因为德育的成果很大程度上要靠个体用自觉的实践最终落实和完成。首先,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因此,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父母的言传身教,他们的人格因素尤其是诚实、进取、勤奋、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同时,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则思想品德教育将大打折扣。其次,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应只是局限于课堂和校园内部,而应该让小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家门、走向社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多参与合适的社会活动,比如,参与环保活动,参与小区的帮老、助老活动等,让他们体验、感受在社会生活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实践中体验社会、观察社会,并对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加以探究。

2.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注重养成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规范非常稳固,甚至会使其终生受用。如果能够长期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就会在头脑中建立起一系列条件反射,形成道德行为上的高层次定型,即反复的行为实践会使学生形成一种行为定势。因此,从规范行为习惯入手,注重养成教育,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所谓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养成良好的习惯。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养成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好习惯让人受益终身,因此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所以,小学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上好思想品德课,更重要的是,要在小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中都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要使所有小学老师和家长一起努力,全面实施校内外的养成教育,通过养成内在不断自我更新的习惯,把学生从低级的学习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从而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最终实现教育的终极――不教而教。同时,要从孕育良好的品质与道德行为入手,健全人格,协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培养平和稳定的心理状态。

2.4以活动为载体,实施开放式教学,构建新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

新的时期,我们必须从社会发展和儿童身心发育的现实出发,全面改革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为前提,以活动为载体,实施教育性、探索性与创造性的开放的教学形式,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索、主动操作与自主活动,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把思想品德课教学从基本封闭的状态转入较为开放的状态。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变革知识客体的能力以及建立新型的生活观的能力;要发展学生自己的自立性、创造性,形成参与、合作与竞争的意识,锻炼其应变能力;要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强调和突出未来社会对人素质的综合性、全面性要求,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多种教育渠道,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总之,我们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更新教育方式为手段,从教育的实施机制、教学内容的创新、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及营造全社会的文明氛围入手,全面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但要让小学生学好知识,而且要让小学生学习做人,使之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牛慧丽.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浅探[J].学周刊,2014(02):25.

[2]王亚琳.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J].华夏教师,2013(03):91-92.

第9篇: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家长的意识是基础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分工中,家庭主要承担德育教育的任务,学校主要承担智育教育的任务。现如今,孩子智育教育的重要性被高度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在关注孩子的智育教育,自然就忽视了品德教育。而品德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伦理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孩子的品德教育是父母责无旁贷的教育责任。在父母的意识里,要把品德教育放到和智力开发同等重要的地位。轻视品德教育的后果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有才无德”的例子都在提醒父母――好品德是孩子成才的基础。

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妈妈,洗脚!”大家一定都对这个孩子给妈妈端洗脚水的公益广告印象深刻,是的,父母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年轻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自己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就极有可能以相同的方式对待他们。

对于幼儿来说,说教式的言语太抽象,他们也许理解不了,例如父母一边对孩子说“要尊重长辈”,一边又把刚拿回家的月饼首先递给孩子,让他先挑最喜欢的口味……

在只有两代人的家庭里,父母也许不能时时给孩子做出榜样,但是父母仍然有方法向孩子传达“尊敬长辈”的信息,比如妈妈带孩子在家,爸爸下班回到家时,妈妈可以用孩子的口吻问候:爸爸,你回来了?吃饭的时候,注意不要让孩子形成一些特殊的习惯,例如喜欢吃的菜放在自己的面前,喜欢吃的东西不给别人等等。

人伦教育,随时随地

在生活中,孩子有很多机会接受传统的伦理教育,例如公共汽车上给老者让座,孩子第一次看到时也许并不理解,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做解释:老人行动不方便,年轻人身体好,应该把座位让给老人坐等等。

看电视的时候,孩子也会接触到家庭伦理教育的题材,父母也应该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表扬好的做法,批评不好的行为。

给孩子讲一些宣扬家庭伦理的传统故事,例如孔融让梨,卧冰求鲤。

对待孩子的成长有耐心

孩子的成长有一个过程,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水平还很有限,孩子学会一些行为的时间也许比我们预想中要长,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要有足够的耐心,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最终获得进步。例如,对孩子说“和老人玩的时候,注意不要捏鼻子、抓头发、掐脸蛋”,可能这话说了很多次,孩子一玩起来还是会疯得没有界限;孩子有困惑:为什么爷爷奶奶能捏我的脸蛋,我就不能捏他们的脸蛋?对于和长辈玩、和同伴玩之间的不同,孩子需要时间去慢慢理解。

运用行为塑造的一些技巧

行为塑造技术是运用行为心理学的原理来改造人的行为的一种技术,在幼儿行为的塑造上,用的最多的就是奖励和惩罚。当孩子做出父母期望中的好行为时,例如对父母表现出体贴时,父母要立刻对孩子的这个行为做出表扬,比如“你帮妈妈拎东西,真是好孩子!”同样,对于孩子不恰当的行为,也要及时给予批评“你不给爸爸吃鸡肉,是不对的,这些菜是给全家人准备的的,不是给你一个人的!”

TIPS:运用行为塑造技术时,要注意有很多细节问题,例如:

奖励和惩罚要及时,时间长了孩子就不知道被奖励或被处罚的行为是哪一个了。奖励和惩罚的手段要恰当,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的效果也许比一块儿糖、一个玩具的作用更好。同样,惩罚方式也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要为了孩子一个错误而惩罚他一个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