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

第1篇: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范文

关键词:三种雾化吸入 呼吸系统治疗 进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87-01

1前言

雾化吸入疗法是临床上较好的祛痰、消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手段。雾化吸入的操作简便、药物直达病灶使局部病灶药物浓度高、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1]。雾化吸入疗法的药液直接到达病变部位,效果明显。呼吸道局部药物浓度高,可避免或减少全身使用激素,患者只需被动配合,就能保证药物的发挥,已成为当今较为理想的一种给药途径。雾化吸入的治疗方法普遍用于各类呼吸系统疾病,所以雾化吸入的方式也越来越多。、 每种雾化吸入的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本文介绍超声雾化吸入、氧气压入雾化吸入和空气压缩雾化吸入这三种雾化方式的作用效果及应用进展。

2雾化吸入的几种方式及治疗效果

2.1超声雾化治疗

2.1.1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的优缺点:超声雾化是应用超声波声能,将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由呼吸道吸入,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超声雾化大吸入方式的优点是:雾量大小可以调节,雾滴小而均匀(直径在5~10μm)。雾化时部能产生热量,对雾化液有加温作用,使病人吸入气雾感到温暖、舒适。吸入一定的雾化剂,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减少粘膜水肿和液化支气管分泌物,利于自呼吸道排出及刺激呼吸道的自家清洁机制和改善通气功能;控制支气管炎症过程,此外,超声使药液形成具有空气离子的作用的雾滴。

由于超声雾化的过程中中药物在鼻咽腔的沉积,可能药物的破坏结构;雾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能蒸发药液使之浓缩,可能降低临床疗效。

2.1.2超声雾化吸入的应用:可以应用于各种如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急慢性呼吸道如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肺心病及肺结核等部疾病局部治疗。

但是超声雾化吸入气的湿度往往过高,吸入氧的浓度会大大降低,可能使动脉血氧分压下降,患者在使用时有时会感到胸闷气急。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肺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时,大量超声雾化不仅影响正常氧气进入,同时不利于CO2排出。所以超声雾化的吸入方式在呼吸系统的吸入治疗中应用逐渐减少。

2.2氧化雾化吸入治疗

2.2.1作用原理:氧气雾化吸入法是药液在高速氧气气流的作用下形成雾状物,经患者吸入到呼吸道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即氧气雾化吸入把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随着患者吸气进入呼吸道。氧化雾化的优点是可以调节雾量大小及均匀度。药液随着患者的呼吸进入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达到消炎、 镇咳、祛痰、 解除支气管痉挛、 改变通气功能等目的[2]。

2.2.2作用特点:氧驱雾化吸入以O2为气源,氧流量一般为6~10L/min,符合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氧疗原则,氧气雾化吸入方式的雾化药液浓度高,颗粒小对生命体征干扰小,排痰效果好,不易发生刺激性呛咳反应,操作简便,患者很容易接受这种雾化吸入方式。而且这种方式没有任何副作用,所以,氧驱雾化器更适合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病人。

氧化雾化的同时吸氧,可有效改善缺氧症状,防止低氧血症,同时还利于周围组织,特别是呼吸肌供氧,从而改善缺氧性肺血管收缩,降低肺动脉高压[3]。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治疗的过程中始终有高浓度的氧,在超声雾化过程中维持了病人正常的血氧饱和度,不会发生低氧血症等情况。

2.2.3氧气雾化的临床应用:目前,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咳嗽为主,咳黏稠脓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包括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哮喘等。

2.3空气压缩雾化疗法

2.3.1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方式的优越性:空气压缩雾化疗法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将药液变成雾化而被吸入。雾化后分子小,雾粒直径可以达到5μm甚至更小,由于同时吹入压缩空气,患者不用费力的力吸气,雾化液也可以进入到小气道和肺泡中,喷雾自行控制和吸气同时进行,节约了药液,提高了药效。严重支气管痉挛、呼吸肌乏力、胸部手术后的病人的使用的效果较好。现在的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方式简易、时尚、 体积小, 符合现代便携的理念,所有的药物溶液都能进行雾化,使药物在口腔和咽喉部位沉积少,能充分进入到肺部,降低药物的副作用。雾粒大小分布均匀,对哮喘发作等病症非常有效,呼吸时也不会污染环境。

2.3.2临床应用:空气压缩雾化吸入起效快、持续的时间长、效果显著、副反应较小,近年来临床上广泛应用这种雾化吸入方式来治疗。现阶段,像儿童急性呼吸道喘息性疾病 例如哮喘急性发作、毛细支气管炎、喘型支气管肺炎等等这些急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疗法作用直接,全身副作用少,比口服药起效快。与超声雾化相比,不需患儿的技术配合。

3临床应用及前景

3.1现阶段临床应用:现在临床经常应用这几种雾化吸入方式给药,治疗呼吸道系统的疾病,如诱导痰检、纤维支气管镜(FB)检查、辅助治疗肺心病右心衰竭、急性加重期COPD的治疗、治疗咯血及哮喘等很多方面都应用该方法。

3.2新进展研究:经研究,雾化吸入方式的疗法可能对下列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①治疗肺动脉高压 静脉注射PGI2在降低肺动脉压的同时对体循环动脉压影响很大,但吸入PGI2具有明显选择扩张肺血管的作用而对体循环动脉压影响不大。②治疗低钾血症对于各种原因不能口服和静脉补钾受限的患者,超声雾化吸入补钾可能有很好的效果。③高温雾化治疗肺癌

4结语

在现在临床治疗中,雾化吸入疗法已经成为给药方式。由于给药方法的简单,易于操作,副作用很小,因而许多慢性肺疾患家庭渐渐采用这种治疗方法。雾化吸入疗法将在医学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素彦,阎秀华.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2(05)

第2篇: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范文

[关键词] 氨溴索;雾化吸入;老年呼吸系统疾病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b)-069-01

雾化吸入是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老年人的呼吸道感染,它不仅可以稀释痰液、消除炎症,还可以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氨溴索是黏痰溶解剂,对呼吸系统有保护作用,临床用于支气管及肺部疾病的治疗。本文对我科住院的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沐舒坦雾化吸入给药方式协助治疗呼吸道感染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住院病人80例,其中包括慢性支气管炎伴肺部感染15例,冠心病心衰伴肺部感染20例,高血压心衰伴肺部感染15例,尿毒症伴肺部感染12例,糖尿病伴肺部感染18例。年龄70~89岁;男47例,女33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种、合并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氨溴索(沐舒坦,勃林格殷格翰国际公司西班牙分公司生产,批准文号:X20000207)15 mg雾化吸入,bid。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α糜蛋白酶(上海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批号:0105071)4 000 U雾化吸入,bid。吸入过程中,患者取端坐位,常规操作雾化吸入,指导患者缓慢吸入,并屏气片刻,再慢慢呼气,即缓慢深长呼吸,鼓励咳嗽,分泌物多且黏稠者要配合拍背,促进痰液稀化与排出,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并根据病人耐受的程度调节雾量。两组患者同时常规使用抗生素,并均未给予其他祛痰、镇咳药。

1.3临床效果评定

分别以显效、有效、无效判断两组的疗效差异。显效:疗程≤3 d,咳嗽、喘憋症状明显缓解,排痰效果显著,分泌物明显减少,肺部音消失。有效:疗程4~5 d,咳嗽、喘憋症状缓解,排痰效果好,分泌物量减少,肺部音减少。无效:疗程>5 d,症状和体征无改变或加剧。

2结果

见表1。

与对照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显效率χ2=5.20,P

3讨论

呼吸道感染是老年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其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及吞噬细胞的功能明显低于年轻人;其呼吸道黏膜萎缩,纤毛运动不良,气道分泌物增多,黏稠度增高。沐舒坦(盐酸氨溴索) 可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调节浆液和黏液的分泌,改变气道分泌物的物理状态,使黏液有适当的流动性,恢复上皮细胞的活性,加强纤毛摆动,增加黏液运输系统的清除能力,使痰液易于排出。氨溴索具有抗氧化作用[1],清除氧自由基对黏膜的损害,减轻炎症,缩短疗程。该药还可抑制气道平滑肌的收缩,从而具有镇咳作用[2]。另有报道表明,氨溴索还能增强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对肺组织的穿透性,提高抗生素在感染部位的浓度[3]。

沐舒坦通过雾化器使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随着吸气进入支气管与肺泡,使药物直接均匀地作用于炎症组织表面,发挥其药物的效能,吸收率高,在局部聚集较高浓度,用量小、治疗过程中患者均能很好耐受,未见不良反应发生。本组临床资料证明,在抗感染、止咳等治疗基础上,加用沐舒坦雾化吸入佐治老年呼吸道感染,改善其咳嗽、咳痰、喘憋等症状,疗效显著,起效快,平均治疗时间明显缩短,疗效明显优于一般药物雾化吸入的疗法,而且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容易接受,病人无痛苦,对机体无毒副作用,可作为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常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Winsol K. Antioxident and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os of ambroxol[J].Pneumologic, 1992,46:461-504.

[2]Honlfeld J, Fabel H, Hamm H.The role of pulmonary surfactant inobstructive airway disease[J].Eur J Respir Dis, 1997,10:482-491.

[3]刘松青,代青,张蔚东,等.氨溴索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头孢克肟浓度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8,18(9):387-389.

第3篇: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范文

广西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广西南宁 530012

[摘要]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选择80例患有呼系统疾病患儿,分为两组。试验组采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取盐酸溴己新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40例患儿中,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40例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1例患儿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等),出现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对照组出现3例消化系统症状,心率紊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5%,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治疗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中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呼吸系统疾病;疗效;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057-03

[作者简介] 郑明(1977-),男,壮族,广西横县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儿科临床工作,邮箱: 476218086@qq.com。

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免疫机制尚未完善,机体抵抗力较低,尤其在季节及温度变化大时,儿童患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该类患者在儿科中较为常见,为常见病、高发病[1]。患儿体质特殊、疾病发生率高,临床正确选择合适药物显得尤为重要[2]。临床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方式多样,可静脉滴注药物,也可选择雾化吸入方式,药物也逐渐多样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属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用药,效果显著。为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该研究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进行分组治疗,记录并观察注射氨溴索的试验组和不注射氨溴索的对照组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患者年龄1.8~8.9岁,平均(6.7±2.5)岁,治疗前病程0.5~1.5 d月,平均(0.8±0.1)d。80例患儿中,45例为男性,35例为女性,28例为新生儿肺炎,27例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25例为小儿支气管肺炎,所有患者均无心脏病等先天性系统性疾病。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包括男22例,女18例,有11例新生儿肺炎患儿,19例小儿毛细血管支气管炎患儿和1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试验组包括男23例,女17例,有17例新生儿肺炎患儿,8例小儿毛细血管支气管炎患儿和15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两组在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试验组给予盐酸氨溴索-伊诺舒(国药准字H20051604;产地:天津市南开区玉泉路96号)注射液治疗,静脉滴注,<2岁患儿,2次/d,7.5 mg/次;<6岁患儿,3次/d,8 mg/次;>6岁患儿,2次/d,15 mg/次;对于呼吸窘迫患儿,以30 mg/Kg计算药物总量,分2次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盐酸溴己新(国药准字H31022703;产地: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沪路879号)注射进行治疗,<6岁患儿,2~4 mg/d,分2次给予;>6岁患儿,4~8 mg/d,分2次给予。

1.3 评定疗效标准

①显效: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无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紫绀,听诊患儿肺部湿罗音消失;②患儿病情有一定程度改善,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咳嗽减少,湿罗音减少,患儿接近正常;③患儿临床症状无改变,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未见减少,听诊患儿湿罗音未见减少,病情基本无恢复[2]。总体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40例患儿中,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40例患儿中,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不良反应比较

试验组出现消化系统症状1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40例患儿出现消化系统症状3例,心率紊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P<0.05)。

3 讨论

盐酸氨溴索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常用,对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确切,该文中总体有效率9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注射盐酸氨溴索治疗患儿呼吸系统疾病试验组的疗效(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使用盐酸溴己新治疗对照组的疗效(有效率为80%);试验组患儿在治疗过程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消化系统症状和皮疹,观察组患儿还会出现息率紊乱的不良应,且试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0%)高于对照组(12.5%)。这意味着盐酸氨溴索对改善患儿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为临床上在研究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提供了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本研究由于技术和采取的样本量较少的原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误差,影响试验的结果,为进一步得出精确的实验数据和结果,需规范操作和改进技术,并扩大样本量才能提高结果的可信度和结论的准确性。盐酸氨溴索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其发挥作用为分解多糖纤维成分而溶解黏液,降低痰液的粘稠度[3-4],并可刺激II型肺泡上皮,增加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利于修复支气管上皮组织,同时盐酸氨溴索同时具有抑制粘液腺、杯状细胞合成酸性糖蛋白作用,使痰液粘滞度降低,可促进患儿排除痰液,同时抑制释放炎性介质,并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另外,盐酸氨溴索抗氧化作用较强,可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H2O2J及溶酶体的释放[5],进而清除H-和HOCL,降低起到高反应性;其次,盐酸氨溴索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主要机制为通过抑制肥大细胞、白细胞释放组胺类物质、白三烯等炎症物质,抑制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盐酸氨溴索抗氧化、抗炎作用可有效减少喘憋,增加肺泡通气量,使患儿呼吸状况改善,机体恢复。呼吸系统疾病就是在其盐酸氨溴索的多重作用的影响下达到治疗的效果。

儿童因其独特的机体特点,免疫能力低,易感染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痰液分泌增多、粘稠。小儿支气管较为狭窄,咳嗽反射不完善,易导致粘稠痰液堵塞支气管造成呼吸道堵塞,进而呼吸困难,甚至导致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呼吸系统疾病在儿童发病率较高,部分病情严重者表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衰竭,甚至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7]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有助于痰液的排除,可减少了机体内病毒数量,同时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轻其狭窄状况,可促进肺功能恢复,机体病情得到好转,免疫力也同时可提升。相关研究表明[8],盐酸氨溴索可应用于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作用较佳,且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通过分析发现,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在取得较佳疗效同时,仍有不良反应出现,消化道系统症状的出现,虽例数较少,但表明对胃肠道仍有一定影响,我们临床治疗时,不仅关注其在病情改善作用,同时也应更加重视不良反应的出现,以保证患儿安全。综上所述,盐酸氨溴索可有效改善患儿呼吸系统疾病病情,同时具有不良反应少优点,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Hoffmann G,Wirleitner B,Fuchs D. Potential role of immune system activation-associated production of neopterin derivatives in humans[J].Inflamm Res,2003,52:313-321.

[2] 杨惠娣,徐彬.氨溴索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22(1):4445-4446.

[3] 洪芳.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0):49-50.

[4] 王亚文, 付世龙.盐酸氨溴索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5):431-432.

[5] 生公略.氨溴索止咳化痰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175-1176.

[6] 肖兴仕.盐酸氨溴索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2,10(9):149-150.

[7] 高宏.盐酸氨溴索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9):1319-1320.

第4篇: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范文

关键词:雾化吸入疗法;呼吸系统疾病;儿科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不仅病程长,且波及范围广,而且若处理不及时患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并发症, 严重影响到患儿的身体健康,大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改善患儿的呼吸状况, 避免低氧现状, 可给予有效的吸氧治疗,同时给予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预后[1]。但是临床上雾化吸入有多种疗法,本人在我院儿科观察比较了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以为临床儿科医生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年1月~2014 年12 月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346 例, 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2 组: 试验组173 例,男90例, 女83 例;年龄3个月~13岁,平均年龄(6.7±1.5)岁。其中肺炎56例, 支气管哮喘43例, 急性支气管炎42例, 毛细支气管炎 32例。 对照组 173例, 男89例, 女84例; 年龄4个月~14岁,平均年龄(5.6±1.4)岁。其中肺炎66例, 支气管哮喘40例, 急性支气管炎30例, 毛细支气管炎37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症比例上无统计学差异性(P >0.05),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均行相同的常规治疗,常规静脉滴注抗病毒、抗炎、平喘药物, 并实施雾化吸入疗法。雾化药液配置如下: 生理盐水2 ml,沐舒坦2 ml。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接通空气压缩泵的电源,打开开关后,将面罩扣住患者的口鼻部,直到药液吸完,控制每次雾化吸入治疗的时间为10 ~20 min。实验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 将一次性气动雾化吸入器与氧气管路相连, 在湿化瓶内不放水,要避免液体进入雾化器内使药液稀释,设定氧流量为6~8 L/min, 将面罩扣住患者的口鼻部,直到药液吸完,控制每次雾化吸入治疗的时间为10~20 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血氧指标的变化情况等。

1.4 疗效评定标准[2]如下:显效:各项临床病症( 喘息 胸闷 咳嗽 呼吸困难等) 明显改善;有效:各项临床病症( 喘息 胸闷咳嗽 呼吸困难等) 有所缓解;无效:各项临床病症( 喘息 胸

闷 咳嗽 呼吸困难等) 无改善,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内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判断,实验组总有效(显效和有效例数之和)例数为145例,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109例,经χ2检验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病症改善情况比较 实验组喘息病症消失时间、胸闷病症消失时间、咳嗽病症消失时间、呼吸困难病症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 < 0.05),具体见表1。

2. 3 两组血氧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氧饱和度、最大呼吸流量均显著增加,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最大呼吸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由于儿童身体发育尚不完善,机体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较为低下,容易受到多种致病菌的感染和侵袭,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临床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3],具有病程长,波及范围广的特点,部分致病菌可通过飞沫传播,会明显影响到周围人群的健康,不仅大幅降低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影响着患儿的健康, 还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有多种, 保守治疗为首选方案, 而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4]。研究表明,有效的雾化吸入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 有效清除病灶, 可大幅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5]。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或水经吸入装置分散成悬浮于气体中的雾粒或微粒,通过吸入的方式沉积于呼吸道和/或肺部,从而达到呼吸道局部治疗的作用,通过雾化吸入给药,可以达到缓解支气管痉挛,稀化痰液,防治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在许多呼吸系统疾病中,均可以使用雾化吸入治疗。由于雾化吸入具有药物起效快,用药量少,局部药物浓度高而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雾化吸入已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6]。

雾化吸入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 其中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是较为传统的治疗方法, 也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具有一定的优势[7]: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法操作方法简单, 只要平静呼吸即可, 适合各类患者,尤其是儿童; 喷雾器对雾化颗粒具有高度选择性,可确保患儿吸入的药雾能够有效沉积,全身不良反应轻微,可混合几种药同时进行吸入治疗,节省时间。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是临床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手段, 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 吸入呼吸道后起到止咳平喘, 解除支气管痉挛, 改善肺通气和发声的功能, 有效抑制分泌物的渗出, 并可消除喉、咽、鼻部的水肿和充血状态,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病症, 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8]。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的原理是借助高速气体通过毛细血管并在管口产生负压, 让药液经紧邻的小管吸出, 而析出的药液又经毛细管口高速气流撞击而成细小的雾滴,形成气雾喷出,直接作用于患儿的病灶部位, 同时使用氧气吸入治疗, 可提高患儿机体肺泡内的氧气与二氧化碳进行有效交换, 可有效避免缺氧病症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具有诸多优点[9]: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形成的气雾是较为柔和的, 在吸入过程中更为舒适, 对患儿造成的刺激作用较小, 有助于提高患儿的耐受性; 氧气驱动雾化器是一次性用品,使用更为方便,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而空气压缩泵需要反复使用, 通过浸泡、消毒等操作方法的处理才能备用,不仅费时, 还增加了患儿意外感染的发生风险。

本研究结果表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法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均是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 其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可以显著快速消除喘息病症、胸闷病症、咳嗽病症、呼吸困难病症、住院时间也短,故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 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病症,应用效果非常显著。总而言之,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值得儿科医生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Rebecca Nantanda,James K. Tumwine,Grace Ndeezi,et al.Asthma and Pneumonia among Children Less Than Five Year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Symptoms in Mulago Hospital, Uganda: Evidence of Under-Diagnosis of Asthma[J].PLoS One,2013, 8(11): e81562.

[2].苏锦友.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 2013,8( 26) :160.

[3].Alastair G Catto,?Lina Zgaga,?Evropi Theodoratou,et al.An evaluation of oxygen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childhood pneumonia[J].BMC Public Health,2011,11(Suppl 3): S28.

[4].刘全娟,徐艳.雾化吸入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 7) :128-131.

[5].窦金霞.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2,28( 12):1529 -1530.

[6].卢庆松.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护理分析[J]. 吉林医学,2013,34( 6) : 1185 -1186.

[7].刘成铎,董佩佩,王丽君,等.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5%高渗盐水及爱全乐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 3) :31-32.

第5篇: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范文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肌疲劳

中图分类号 R56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6-0019-02

COPD是一种严重并且普遍的呼吸系统疾病,常常伴随有呼吸衰竭症状,病情发展较慢,但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加重,甚至导致日常活动能力的丧失。目前为止已经是全球第五大致死疾病,每年都有百万人被诊断为COPD[1]。COPD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者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等。RMF是COPD常见的并发症,传统的有创通气是治疗COPD合并RMF的有效手段,但是有创通气不仅花费大、痛苦且易引起感染[1]。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考虑使用NPPV来治疗COPD并RMF。本文对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COPD并RMF患者37例采取NPPV治疗,效果显著,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74例COPD并RMF患者。COPD的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的COPD诊治规范进行诊断。而肌肉疲劳主要通过下列症状进行判断:呼吸急促、困难或者呼吸不同步等。随机将两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42~75岁,平均(53.1±17.2)岁。对照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44~79岁,平均(56.9±15.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均经患者及其亲属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酸碱平衡纠正和支气管扩张。试验组经口鼻面罩进行NPPV,选择压力支持(PSV)+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模式,吸氧流量为5 L/min,每次持续时间为1~2 h,2次/d。治疗结束后,统计患者预后情况和住院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患者有4例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其中1例死亡,对照组有12例出现呼吸衰竭,5例死亡,两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COPD并RMF的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直至呼吸衰竭,传统的机械通气法对治疗COPD并RMF具有良好的效果,但由于传统的机械通气法会使患者比较痛苦,且花费较大,有些患者及家属就可能会选择拒绝治疗[2-6]。而对于医生来说,也会考虑到采用传统通气机械治疗后容易产生并发症,例如肺炎等,另外患者采取了传统通气机械治疗后对通气机械有较强的依赖性,这些问题也会让医生犹豫不定[7-10]。

表1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 治愈(例) 未治愈(例) 住院时间(d)

试验组(n=37) 33 4 10.2±2.4

对照组(n=37) 25 12 21.5±6.8

无创正压通气是一种不需要人工气道的机械通气方法,20世纪90年代大量研究评价了此技术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充血性心脏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等疾病的疗效,使得该技术被广泛应用,该技术常需要借助呼吸机而实现[11-13]。笔者本次研究利用NPPV治疗37例COPD合并RMF患者的结果表明,NPPV治疗能显著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并且明显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NPPV治疗COPD合并RMF应该在临床上进一步进行推广。患者可以在早期便接受NPPV治疗,无需先经过常规治疗,而对于呼吸道感染严重的患者则需要先进行抗感染治疗,待病情有所好转之后再采用NPPV治疗。

参考文献

[1]Elliott M W.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new gold standard//Applied Physiology in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2[M].Berlin: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2:335-338.

[2]韩李周,吴艳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早期肺性脑病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231-1232.

[3]吕鹏翔.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8):68-69.

[4]沈宏韬,顾雪峰,邵传利,等.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2):218-219.

[5]吕文.中医药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6):676.

[6]史增信.中医药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1):101.

[7]徐淑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早期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3,18(7):3935-3937.

[8]赵红旗,罗晓寒.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2):95-97.

[9]叶尔肯,凌晓菲.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急诊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7): 259-260.

[10]朱应群,范杜,李,等.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症状缓解策略的探究[J].医学信息,2012,25(7):172.

[11]李凤,胡德忠,董丽萍.无创呼吸机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94-95.

[12]黄玉蓉,闵丽,郭素君,等.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新疆医学,2009,39(9):48-50.

第6篇: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范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35

Key words COPD;NPPV;Respiratory faillur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老年人多见,患病率较高。尤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重,病死率较高。早期应用NPPV治疗AECOPD的疗效逐渐得到肯定。本文就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NPPV治疗进行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2月~2010年2月收治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57.2~78.1岁,平均67岁。均符合AECOPD诊断标准[1]。

方法:32例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16例和NPPV治疗组16例。标准治疗组:常规氧疗、积极抗感染、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营养支持、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等治疗。NPPV治疗组:标准治疗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

结果

两组在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见表1。

两组治疗前HR、RR及血气分析指标比较,见表2。

标准治疗组和NPPV治疗组住院病程差异有显著性,见表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

本研究结果表明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NPPV治疗24小时后与对照组相比HR、RR及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明显改善。NPPV组平均住院病程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吸气时给予压力支持(IPAP)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高阻力以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呼吸肌疲劳,降低耗氧量与CO2产生量,同时也能改善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的状况,改善弥散,减少无效腔气量;呼气时给予压力支持(EPAP)可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防止细支气管的气道陷闭及肺泡萎陷,改善通气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增加肺氧合,改善弥散功能,促使肺泡内CO2有效排除,从而达到提高PaO2、降低PaCO2的目的。早期使用NPPV可缓解呼吸肌疲劳、防止呼吸功能不全进一步加重及提高患者的自主排痰能力有关,防止呼吸衰竭进行性加重。本研究结果显示,NPPV可加速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PaO2、PaCO2,早期使用能阻止病情的发展,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NPPV是治疗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7篇: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范文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Ⅱ型呼吸衰竭;护理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care in the treatment of COPD with type II respiratory failure by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SU Qingling.2cu, Guang zhou 511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 the nursing method on treatment of COPD with type II respiratory failure by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Methods 60 patients of COPD with type II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andomly.All patients received conventional medical therapy and appropriate nursing,patients of experiment group received NIPPV,but who of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xygen inhale.The blood gas analysis indexes,length and cost of hospitalization,the rate of tracheal intubation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obvious improvement was found in blood gas indexes,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was shortened,cost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rate of tracheal intubation were markedly reduced in study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Key words】

NIPPV; COPD; Type II respiratory failure; Nursing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常因呼吸道感染,气道阻塞加重,呼吸肌疲劳,通气功能恶化发生II型呼吸衰竭导致死亡[1],发病率及病死率呈上升趋势。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合理应用NIPPV可挽救患者生命,避免气管插管和切开,有报道[2]显示NIPPV治疗成功率达80%~85%。但NIPPV过程中常因患者不能配合呼吸机影响疗效,出现诸多不良反应,限制了通气治疗,护理人员在NIPPV期间密切观察和细致护理起到重要作用。现就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应用NIPPV治疗6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关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IPPV组)30例,男 26例,女4例,平均年龄(65.8±4.6)岁;对照组(吸氧组)30例,男23例,女 7例,平均年龄(67.4±5.2)岁。观察组均排除大咯血、气胸及神志障碍不能合作等无创通气禁忌证。两组年龄、性别、治疗前血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美国伟康公司BiPAP Vision呼吸机正压通气,采用S/T模式,吸气正压(IPAP)从8~10 cmH2O开始,呼气正压(EPAP)从4~5 cmH2O开始,呼吸频率13~17次/min,氧浓度30%~45%。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及血气分析结果,逐步上调IPAP至12~16 cmH2O,EPAP至5~7 cmH2O。每日持续使用4~18 h,平均13 h。病情好转后逐渐下凋参数,延长待机时间,改鼻导管吸氧至完全撤机。对照组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 L/min)。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pH值、PaCO2、PaO2、SpO2等指标,治疗天数,住院费用和气管插管率。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均数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气管插管率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药物使用比较(x±s)

组别例数住院天数(d)住院费用(千元)气管插管率(%)

观察组3020.8±6.7*12.6±4.5*16.7(5/30)*

对照组3029.4±8.118.5±6.246.7(14/30)

注:与对照组比较,P

作者单位:511400广东省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比较,见表2。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比较(x±s,mmHg)

组别例数

pH值

PaO2(mm Hg)PaCO2(mm Hg)SpO2(mm Hg)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07.31±0.087.37±0.0551.5±5.194.9±13.1*79.2±12.562.0±11.9*75.2±7.594.8±1.8*

对照组307.33±0.097.34±0.0650.8±4.689.5±12.2*73.1±14.665.1±15.077.1±8.388.4±2.5

注:组内比较,P

3.1 心理护理 通常患者和家属对病情及BiPAP呼吸机缺乏认识,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而不配合甚至拒绝治疗。上机前医护人员应做好解释工作,说明NIPPV的原理、安全性和必要性,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与有效的应对措施。告之患者和家属及时使用呼吸机可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费用,以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取得合作,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因为患者的配合直接关系到无创通气的治疗效果,上机前的心理护理是以后治疗成功的关键,而且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3.2 上机前准备 保持层流病室内空气正常流通,室温保持在25℃左右为宜,避免各种刺激性气体。上机前试机并检查电源、呼吸机性能及各管道是否密封完好,出气口是否通畅,湿化器水位是否合适。根据患者脸型选择合适的面罩,使面罩能够与患者面部贴符,面部消瘦的患者用毛巾或治疗巾填塞面罩与面部之间的空隙,面罩要处于面部中央,注意不能挤压患者眼部,不超出患者下颌。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清除患者口鼻腔及咽部分泌物,协助患者排空大小便,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并协助其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痰黏难咳者鼓励其多饮水,或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必要时予吸痰,以减少取戴面罩的次数,保持通气的持续性。

3.3 通气期间护理

3.3.1 上机护理 上机时先调节好通气模式、吸气和呼气压力、氧浓度、通气频率等各项参数,用手提着面罩对患者吹气,压力由小到大,待患者适应后再调节固定带。固定时应避免压住患者的眼睛和耳廓,调整固定带松紧度,以患者舒适又不漏气为宜,可用手在面罩周围试探检查有无漏气,随时观察鼻面罩移位情况,及时调整。受压或易摩擦部位(尤其是鼻梁部位)用柔软的棉垫或纱布保护皮肤,以免压伤或擦伤皮肤。呼吸机开始应用后,医护人员应在床旁观察,指导患者有规律的放松呼吸,使患者呼吸与呼吸机同步,主动询问患者有何要求及不适,直到人机协调。患者使用无创通气时由于面罩的原因与人沟通相对困难,备一移动的呼叫铃放在患者随时接触到的地方,方便患者并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3.3.2 气道护理 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可采取平卧、半卧位或坐位,头稍后倾,使头、颈、肩在同一平面上,以打开气道。使用呼吸机的患者,除呼吸机湿化罐要加温湿化外,还要使用雾化吸人(可用0.9氯化钠注注射液6~8 ml或加氨溴索15 mg,2次/d),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促进排痰,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如患者痰液较多、咳嗽反射差,可定期予中心负压吸痰,以保持气道通畅。

3.3.3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T、P、R、BP、SpO2,监测PaCO2、PaO2、pH值的变化,观察患者神志、口唇及甲床发绀情况、尿量的变化和胸廓起伏程度,以了解缺氧症状有无改善,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是否协调。检察呼吸机运转是否正常,鼻面罩及管道是否漏气,管道有无扭曲、进水、脱落,根据病情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意识是判断患者是否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重要指征。若口唇及甲床发绀转为红润,尿量进行性增加则表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有所改善,通气治疗有效。还应观察患者的眼神、表情、手势,用小黑板或纸笔让患者把自己的要求写出来,如大小便、胸闷、咯痰等,以便正确判断患者需求,及时处理。

3.4 加强营养 据统计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7%~71%,我国COPD患者约为60%[4],机体能量需要与饮食摄取不平衡是COP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当营养不良时蛋白质合成下降,机体免疫反应减弱,呼吸肌结构和功能受损,导致肺通气功能严重障碍。在机械通气和合并严重感染、呼吸衰竭等高代谢状态下,这种恶性循环更加明显,所以应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产生较多的CO2,加重CO2潴留[5],必要时静脉输入白蛋白、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等,以保证治疗期间营养需求。

3.5 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3.5.1 腹胀 常因患者没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人机不协调,把大量气体吸到胃肠内造成。应指导患者送气时用鼻吸气,尽量人机同步,不要张口呼吸,减少吞咽动作。腹胀者可协助其按摩腹部,必要时予胃肠减压或胃动力药。本组有5例患者出现腹胀,服吗丁啉后缓解。

3.5.2 口燥咽干 常因吸入气体未得到充分湿化,高速气流冲击,加上患者呼吸急促,使呼吸道水分流失过多,引起口燥咽干,甚至咽痛。故应加强湿化,及时添加温化湿化器中的水,防止水分蒸干,并根据病情鼓励患者适当饮水。本组有3例患者出现咽干,经湿化和饮水后症状缓解。

3.5.3 皮肤损伤 多因佩戴面罩固定不当或长期持续使用,受压部位血液循环受阻,引起局部红肿,起水泡甚至破损。固定鼻(面)罩时应松紧适宜,各头带拉力均匀,受压部位用柔软的棉纸或纱布保护皮肤,持续使用者应经常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情况,根据病情间歇松开固定带让患者休息,用温水洗脸或按摩局部皮肤,改善脸部血运。如发生破溃,可用百多邦软膏外涂。本组有2例患者面部出现红肿,经处理后好转。

3.5.4 误吸 常因腹胀或饱餐后引起呕吐所致,故机械通气应避免饱餐后使用,选用半卧或坐位,以防患者进食后呕吐或胃内容物反流引起误吸。教会患者拆除面罩的方法,以便在呕吐时能紧急拆除,持续使用者应定时倒掉管道内的积水,以免积水过多反流引起误吸,本组患者均未发生误吸。

3.5.5 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要洗手以避免交叉感染。给每位患者一套独立的管道和面罩,定期消毒液浸泡消毒,面罩及呼吸机外表每天用酒精棉球擦拭,每天更换湿化液,用毕终末消毒。

4 结论

NIPPV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一方面通过IPAP克服气道阻力,另一方面通过EPAP拮抗呼气末正压通气,降低气道阻力,改善换气功能,降低呼吸功及氧耗,改善呼吸肌疲劳,从而迅速改善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情况。NIPPV可避免气管插管和切开,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对患者循环系统影响小,不易发生气压伤,还可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但也存在患者配合不当、漏气、胃胀气等缺点,曾有报道[6]提示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依从性不高,本研究发现,使用前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熟练掌握BiPAP呼吸机的使用方法,正确规范的操作,密切观察,监测各项指标,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NIPPV治疗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1] 郑红蕾,冯海葵,洪玫.影响COPD患者并呼吸衰竭双正压无创通气治疗的原因及对策.国际护理杂志,2006,25(2):9697.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47.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3):543460.

[4] 陈文彬,程德云.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95.

第8篇: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范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动脉血气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随着患者的病情进入急性发作期,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症状。为了有效改善患者体内的血氧供应,减少患者体内的二氧化碳滞留,对患者呼吸衰竭症状的改善和治疗十分必要。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所收治的1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传统组,每组各52例患者。观察组男25例,女27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2.72±5.96)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9.36±5.78)年。传统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2.83±5.73)岁,病程1~19年,平均病程(9.38±5.76)年。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检验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患者中无严重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常规疗法主要包括抗感染、支气管扩张以及肠外营养治疗,并在治疗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血气分析采取患者桡动脉或股动脉血进行检验,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位置的动脉血,并通过相同的仪器进行分析。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疗法进行治疗。首先检查仪器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并使患者采取低坡半卧位,保证患者的头部略微后仰,并选择较低的枕头,保障患者呼吸道的通畅,避免气流受阻。根据患者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口避面罩,并设定相应的模式开始进行治疗。通气压力应按照通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首先吸气压力应选择在8-10mmHg,呼气压力最开始应选择在4-8mmHg,并随着时间逐步增加至20mmHg,呼吸频率的设定应在15次/分,氧浓度则应保持在35%以下,30%以上。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上述参数,在患者通气治疗后进行动脉血气分析。

两组患者均以1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2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CO2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情况,并做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aO2、PaCO2、SaO2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期间,会由于肺泡的通气量不足,出现换气功能障碍等原因,造成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症状[1]。造成这一症状与患者小气道在呼吸过程中的阻力升高,患者在正常呼吸过程中出现动力性压缩生理改变有直接的关联,许多患者在这一时期的呼气时间变短,进而造成患者体内二氧化碳等有毒废气无法得到及时的呼出,造成患者的血液中的氧气含量越来越低,就会造成患者出现高碳酸血症[2]。患者为了保持正常的血氧供应,会不自觉的用力呼吸,这种现象会增加呼吸肌的工作,造成呼吸机疲劳,从而加重患者的通气不足[3]。因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患者往往会由于呼吸衰竭时间过长,导致患者体内血氧供应不足,进而造成患者的病情加重。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经常对患者采取通气吸氧治疗,随着临床上无创通气的应用,患者已经可以在无创的方式下进行通气,减少了患者在通气治疗过程中的炎症与感染。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法,能够及时的提高缓和肺泡的通气量,通过增加患者呼吸的交换率提高患者体内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减少患者患有高碳酸血症的几率。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所选104例患者中,观察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后患者的动脉血气变化明显,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动脉学氧分压明显提高,且较传统组的治疗效果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菊英,谭俊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127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

第9篇: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范文

【关键词】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61-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极高[1]。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对该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院选取42例患者,给予BiPAP呼吸机治疗,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院严格按照COPDⅡ型呼吸衰竭诊疗标准选取84例患者,其中男51例,女33例,年龄在49-78岁,平均年龄为(67.58±4.25)岁。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都给予低流量吸氧、平喘、抗感染、化痰、解痉、呼吸兴奋剂、激素治疗等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选择合适的面罩给予患者通气支持,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动脉血气的具体情况来设置正确的参数,吸气压力在开始时不宜设置过高,一般是8-10cmH2O,呼气压力从4-6cmH2O开始上升。氧流量为5-8L/min,备用频率15次/min,采用S/T模式。每天通气3次,每次维持在4小时左右。

1.3观察指标在经过7天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吸频率、心率、外周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析结果及临床体征的变化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BiPAP呼吸机治疗时,也要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对呼吸机的了解不够,会担心其治疗效果,由此而导致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的心理[2]。对于出现心理负担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将呼吸机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向患者进行详细地解说,并将其使用效果、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在进行治疗时,护理人员要守护在病床旁,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指导,让患者的呼吸与呼吸机同步,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3]。

3.2呼吸机的护理在治疗前,护理人员要对呼吸机进行检查,要准备合适的面罩,按照正确的使用连接方法来进行使用[4]。

3.3不良反应的护理对于出现胃肠胀气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将床位抬高,或者是取半坐卧位,并用鼻子呼吸,减少吞咽动作,使患者的呼吸与呼吸机同步,对于出现皮肤损伤的患者可以采用50%酒精对受压部位进行局部按摩,严重者可以采用百多邦软膏进行外涂[5]。最佳的治疗时间应该是在饭后的1小时以后,若出现误吸,就要立即采用电动吸引器进行吸痰,或者是建立人工气道。

综上所述,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显著的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25(3):543-460.

[2]朱晶,吴小玲,冯梅.BiPAP无创正压通气应用的护理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4(9):1128-1131.

[3]武淑萍,赵玉香,康杰,等.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并发吸人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3,18(4):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