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亚健康的病因范文

亚健康的病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亚健康的病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亚健康的病因

第1篇:亚健康的病因范文

[摘要] 目的 {查2015年山东省中小学超体重“健康夏令营”学生肥胖症并发高血压情况,分析发病相关因素,为科学防治儿童青少年肥胖症并发高血压提供参考。 方法 2015年8~10月参加山东省中小学超体重学生“健康夏令营”共计1083人,根据入选标准筛选出肥胖症3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单纯性肥胖症组(237例)和肥胖症并发高血压组(69例)。在研究对象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对身高、体重、血压等进行测量,并填写统一制订的健康问卷调查表,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①共收集肥胖儿童306例,其中,男198例,女108例;年龄8~14岁,平均(11.26±1.42)岁,平均BMI为(26.79±3.14)kg/m2。②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BMI、性别、活动时间、进餐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③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活动时间长是肥胖症并发高血压的保护因素(P < 0.05);进餐时间长、睡眠时间少、BMI增加是肥胖症并发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中小学生肥胖症并发高血压发病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采用科学方法预防治疗;增加活动时间、严格控制体重、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对防治中小学生肥胖症并发高血压意义重大。

[关键词] 健康夏令营;中小学生;肥胖症并发高血压;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25.8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2(c)-008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obesity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of overweight students from "health summer camp" o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2015, and to analyze the relevant factor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cientific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besity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083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health summer camp" held for overweight students from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August to Octo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306 cases of student with obesity had been screened out 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criterion and taken as objects of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237 cases of pure obesity group, and 69 cases of obesity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group. Based on the informed consent of study objects, their height, weight, blood pressure and other data had been measured, and they were asked to fill in a uniformly formulated health questionnaire. SPSS 17.0 was used to statistically analyze the data. Results ①A total of 306 cases of obese children had been collected, among whom there were 198 males and 108 females, age ranged from 8 to 14 years-old, with a mean age of (11.26±1.42) years-old, and a mean BMI value of (26.79±3.14) kg/m2. ②The results of single-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BMI, gender, activity duration and meal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③The results of multi-facto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long activity duration was a protective factor for obesity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P < 0.05); long mealtime, short sleep time and increased BMI were the risk factors for obesity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P < 0.05). Conclusion The morbidity of obesity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among students from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 relatively high, which is worth of a great attention, and scientific methods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and treat it in a positive manner. Increasing the activity duration, strictly controlling the body weight, developing a good diet habit and ensuring a sufficient sleep are all of great significances to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besity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of students from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第2篇:亚健康的病因范文

亚健康状态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诊断,却过早表现出活力降低、适应性减退,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类生理功能低下状态。中医学认为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紊乱,出现诸多身体不适症状,是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而调和阴阳治则临床上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脏腑不和、气血紊乱、寒热失调、虚实夹杂、表里同病等所致的病证,对防治亚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中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健康是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学虽无亚健康状态这一称谓,但对亚健康的认识则早有论述,《内经》提出“治未病”思想,其后形成中医的未病学理论,涉及亚健康状态。《伤寒杂病论》对少阳病、百合病、脏躁、虚劳等病的论述中,有关病因、病机乃至证候的描述亦类似于亚健康。根据相关论述,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不遂、劳逸无度等因素均可以使患者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紊乱,出现诸多身体不适症状,是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如心失阴血滋养,故见健忘,情绪低落,失眠多梦;肝血不足,清窍失养,则见两眼干涩,视物模糊,头昏头晕;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食欲不振,故倦怠乏力;肺气不足则会出现自汗,动则汗出尤甚,平素易于感冒,畏风或时发咳嗽,气短乏力,皮毛憔悴枯槁;肾阴亏虚,则见腰膝酸软,口干盗汗,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

总之,亚健康和疾病一样,都属于人体的阴阳失衡,调整阴阳失衡状态,这是中医治疗亚健康的指导原则。

2 中医学对调和阴阳治则的认识

调和阴阳是中医治疗原则之一,它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达到祛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疗大法。其概念起源于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他指出:“伤寒邪气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外不内,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小柴胡汤为和解表里之剂也。”明确提出半表半里证应以小柴胡汤和解为主。从临证实践看,调和阴阳的涵义十分广泛。如戴北山所云:“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凡阴阳不和之证,均可用此法调之,适用于治疗脏腑不和、气血紊乱、寒热失调、虚实夹杂、表里同病等所致的病证。

3 调和阴阳在亚健康防治中的应用

3.1 躯体的亚健康:多表现为持续的或难以恢复的疲劳,易感冒,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腹泻,便秘,不明原因的胸闷气短,含糊的胸痛,肌肉、关节疼痛,腰酸背痛,肩颈部疼痛等,多属于中医学虚劳及现代医学慢性疲劳综合征范畴,多从肺卫、肝脾、肝胃、气血调治。

对虚劳的论治,《金匮要略》颇有代表性,王氏认为其十分注重人体阴阳(如脏腑、气血、经络、内外)的平衡并通过各种手段调动人体自趋平衡的调适机制。虚劳外感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虚劳内结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纯虚劳者反不着眼于补,而着眼于调其阴阳,使之回复平衡。补泻兼施,补阳不忘补阴,补阴不忘补阳。曹颖甫以桂枝汤调和阴阳,谓之“功能疏肝补脾”,在其《经方实验录》中,有用桂枝汤治疗王姓妇人血运迟滞,脾胃虚弱之案。验之《金匮要略》,也有用桂枝汤治疗妇人妊娠,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之证。

另一经方小柴胡汤,其四大主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中,一半表现为脾胃病症状。临床上对邪人少阳并见脾胃失和、胆气不和、肝气不舒而致胃失和降用本方加减化裁治疗均可获得显效。

第3篇:亚健康的病因范文

【关键词】:亚健康;治未病;中医体质

【中图分类号】R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082-2

随着人类生命质量的提高和生命时间的延长,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强烈,健康意识不断加强,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医学的发展顺应了这一潮流,对疾病的策略也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由治疗疾病转向预防保健,当今医学的主题是预防疾病,特别是亚健康人群及老年人群的健康保障尤为重要。正如分子医学家海瑟汀(william Haseltine)说:“我们正进入一个未病先知的新纪元,医药将从治疗转为以预防为主”。

理想的健康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均处于良好状态[1]。前苏联学着Berkman首先发现并提出了“第三状态”,将介于第一种状态(健康态)和第二种状态(疾病态)之间的状态称之为“第三状态”。之后人们相继提出了亚健康态、前病态等概念[2]。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也有人称之为“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这种状态多由人体生理机能或代谢机能低下、退化或老化所致[3]。广义的亚健康状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有较多的主诉症状,但客观检查无阳性发现,类似于前病未病态;另一种是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但有潜在病理信息[4],类似于潜病未病态。心理社会因素[5-6]、不良个性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及不良环境因素均与亚健康息息相关[7];过度紧张、过强压力、反复挫折、过分疲劳、环境污染等都是形成亚健康的重要原因[8]。

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9],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据统计,美国每年有600万人被怀疑处于亚健康状态,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日本有关疲劳的专题调查研究表明,表示正感到“非常疲劳”的竟高达6O%,其中因工作量大、家务重、精神紧张的占44%,还有不少人说不出原因。俄罗斯约有1/4的人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法国把它视之为“人类的新传染病”[10]。据有关研究资料提示:CFS发生率至少在0.2~0.4;最多见的发病年龄为20~45岁;在儿童最普遍的发病年龄为13~15岁,但也有更低年龄段的儿童发病;CFS在女性中的发生率是男性的2倍;CFS影响着所有种族的人群[11]。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经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东的亚健康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飞机调度员、学校教师、企业经理、汽车驾驶员、警察、学生、少年、知识分子等都是亚健康状态的多发人群[12-13]。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14]。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中医基础理论专著《黄帝内经》就阐述过这样的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且特别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其“未病”的概念即包含着“亚健康状态”。[15]“治未病”学术思想既有广义的内涵又有狭义的内涵,其广义的概念包含了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治其未传、瘥后防复等五方面的内容。“未生”相当于健康未病态,指机体尚未产生病理信息的健康状态;“未成”包括潜病未病态和前病未病态,前者指机体已有潜在病理信息,但还没有临床表现,后者指机体中病理信息已有所表露,出现了先兆症状和特征,但还未具备确诊疾病的条件;“未发”指发作性疾病和一些慢性疾病的缓解期,以及疾病的潜伏期;“未传”指传变未病态;“瘥后防复”指疾病新愈,容易复发或产生后遗症的虚弱阶段。其狭义的概念则仅仅指潜病未病态和前病未病态[16-17]。中医把亚健康概括为:机体在病因的作用下,虽呈现出阴阳失调,但尚未达到已病的标准,是处于健康与已病之间的阴阳失调临界态。相当于“微病”、“欲病”、“萌芽”、未病中的“先兆”等状态,即属于“未病”的狭义概念。

“治其未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养生防病方法。中医认为健康的生活、行为、工作方式是提高生命质量、预防“亚健康”和疾病发生的根本方法,其主张从四时阴阳、饮食起居、体育运动、精神情志、药物调理等方面全面调节,亦是对人体养生之术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持久过度的情绪反应,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十分重要的环节[18],亚健康和疾病是人体的阴阳失衡所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强调“形神合一”,重视精神情志、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所以防治亚健康不仅要重视精神休养和提高心理素质,还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稳定思想情绪[19]。

“治未病”的思想,在以中医体质学理论为指导的养生防病实践中也越来越体现出极其重要的价值。现今,“未病”和“已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通过现代医学的诊断手段,会检查出很多所谓“未病”人的“已病”现状。这就警示我们一定要树立“治未病”的思想,及时调理偏颇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存状态。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它影响人体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产生病变的类型与疾病传变转归都具有某种倾向性。匡氏认为体质要素具有遗传性、相对稳定性、可预测性、可变性、转化性、相关复合性、可测量性、可验证性等特性[20]。

亚健康状态是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因素导致的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21-22]。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强弱及心理素质等机体反应性与亚健康的发生有明显关系。心理、生理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原因之一,也是中医体质的主要研究内容。中医体质学的形、气、神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这种形神合一、心身统一的医学观及人体观,对于正确认识亚健康状态这一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因素导致的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辨证认为亚健康状态的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劳逸损伤、七情内伤等导致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23],亚健康的症状表现,几乎肝、心、脾、肺、肾五脏都有涉及,其主要表现为疲劳,临床表现以虚证为主,虚中夹实,而脏腑气机失调是关键,所以病机以心脾两虚或肝郁气滞为主,亦有脾虚湿盛、肝郁脾虚、肝肾不足、痰湿内生、湿热内蕴、阴虚火旺、气血亏虚、脾肾阳虚等证型[24]。根据体质的辨证分型来研究亚健康的防治是今后研究的一大课题。王氏认为中医体质可分为9种基本类型[25]。每种体质都有其不同的形体体征、常见表现、心理体征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并有特定的发病倾向。贺氏等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2268例观察对象进行调研,归纳不同职业、嗜好、年龄群体的体质差异[26]。王氏通过调查,观察到男女体质有不同特点[27]。何氏等对2267例观察对象的调研表明,人群的体质构成与不同地理区域和不同季节时令有明显关系,从体质调研角度分析阐发了中医因时因地制宜的合理性[28]。

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易感性,不同的症状表现,不同的生理功能紊乱程度。中医药调治亚健康的优势在于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辨证施治[29-30]。体质学说经历代医家的不断阐发而成为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辨别易感人群,调整改善体质状态,降低发病率,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这是中医体质学说所要达到的“治未病”的最高境界。

由此看出,亚健康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对疾病的策略从治疗向预防转变,从有病求“医”变成“预防为主”。医学应是关于“健康”的科学,而不是关于“疾病”的科学[31]。中医体质学的发展,为病前状态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改善病理体质是预防亚健康的最佳选择,通过体质的调整、优化,可预防亚健康的发生,防止其向疾病的转化。“治未病”理论的精髓:防病于未然,治病于初始阶段,以其非凡的超前意识,显示出独特魅力[32]。其思想理论的建立与普及,将使医学从长期以来只“治已病”的消极局面中解放出来,象战争的上策是“不战而胜”那样,把疾病消灭在未病阶段,最终实现“不医而治”的境界。所以“治未病”理论及体质学说是对当今人类的健康问题――“亚健康”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Porth CM.Pathophysiology Concepts of Altered Heath States[M].Philadelphia,Pa:Lippincott,5th ed,2002:3-16.

[2] 王德坤.对亚健康人群脑功能活动状态的分析[J].山西中医,2002,18(5):47-49.

[3] 王琦.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1-4.

[4] 郑秋浦,段留法.亚健康研究现状[J].保健医学杂志,2003,5(2):67-70.

[5] Buchwald D,Herrell R,Ashton S,et a1.A twin study of chronic fatigue[J].Psychosom Med,2001,63 (3):936―943.

[6] Hashimoto N,Kuraishi Y,Yokose T,et a1.Chronic fatigue sydrome――51 cases in the Jike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J].Nippon Rinsho,1992,5O(11):2653―2664.

[7] 杨继军,董进洲,佘延芬.亚健康状态中医治疗之我见[J].福建中医药,

2003,34(2):43.

[8] 何以蓓,寿芳,张秀峰.亚健康的中医认识及防治措施[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6):13-14.

[9] 孙宪民,任平.关于亚健康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

2(8):1255-1256.

[10] 靳丽.亚健康目前研究的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4):416.

[11] Working Group of the Royal Australasian College of Physicians.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linical practive guidelines-2002[J].Med J Aust,2002,176(1):23―561.

[12] 布明德,刘秀芬.谈亚健康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养生,2001,(10):9-10.

[13] 杨振中,张军丽.浅谈“亚健康”及其辨证施膳[J].中国社会医学,2003,

9(1):1.

[14] 赵瑞芹,宋振峰,王硕.中国居民亚健康水平的分析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2001,(1):48-49.

[15] 袁嘉丽,李庆生,王焕校.中医邪正发病学说与免疫及微生态平衡相关性的研究思路与方法[J].中医药学刊,2003,21(1);60,76.

[16] 宋为民,罗金才.未病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38.

[17] 王伟,陈可冀.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2);136-137.

[18] 张丽萍.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调治思路探讨[J].陕西中医,2003,24(6):530-531.

[19] 许军,王庆等.亚健康的评价[J].中华临床医药,2003,4(8):1-2.

[20] 匡调元.中医病理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66.

[21] 何裕民.关于亚健康――一个新领域命名的商讨[J].医学与哲学,2000,21(6):47-48.

[22] 何裕民.次(亚)健康状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6):5―8.

[23] 姚亚南.中医学与“亚健康”状态[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14(1):56.

[24] 武维屏,边永军.亚健康状态的中医治疗[J].中医杂志,2000,41(4):

56.

[25] 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4(28):1-8.

[26] 贺明,严清,吴亦樵.体质差异的社会学调查分析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1996,(9):48-50.

[27] 王莉,何裕民.男女体质特点及其异同的研究――附2967例流调资料的模糊识别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2):7-9.

[28] 何裕民,高钦颖.从体质调研结果探讨因时因地治宜治则[J].中医杂志,1986,27(5):47-50.

[29] 王琦.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1―4.

[30] 靳琦.王琦“辨体一辨病一辨证诊疗模式”的理论要素与临床应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41―45.

第4篇:亚健康的病因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2-2591-02

中医治疗八法中之“和法”,源于《内经》,发展于《伤寒杂病论》,至清・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明确将中医的治法归纳为“八法”,和法即是其一。在临床实践中,和法应用非常广泛,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环境与疾病谱的改变,和法在亚健康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1.亚健康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失业、工作不顺利、家庭不和,以及自身先天不足、不良的生活习惯、性格偏激、环境污染等许多因素与现代文明相关状况,使得身心疾病日益增多,亚健康即是其例。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症状有:其一,躯体症状:头昏不爽、两目干涩、胸闷气短、心慌阵作、身倦乏力、少气懒言、腹部痞闷、胁肋胀满、食欲减退等。其二,心理症状: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或急躁易怒、心中懊恼、焦虑紧张、睡眠不佳、记忆力减退、兴趣及精力下降等。其三,社会表现:不能积极地承担相应的角色,工作、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目前有60%的人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中,有着亚健康的体验。据统计,我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的15%,15%人处于疾病状态中,70%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我国在上海、无锡、深圳等地针对中年人的一项调查表明,大约66%的人有失眠、多梦、不易入睡的现象,57%的人感到记忆力明显减退,情绪不稳定的占48%,可见亚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祖国医学认为人与环境、人体自身内部以及人的饮食起居情绪等活动都应是处于一种和谐协调的状态,健康是人类、自然及社会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即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对少阳病、百合病、脏躁、虚劳等病的论述中,有关病因、病机乃至证候的述都有类似于亚健康,其主要病机特点是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致。其病位大多在心、脾、肝、肺、肾五脏有关。症状表现五脏各有侧重,治疗时脏腑定位显得尤为重要。肝气失疏以情志症状为主,选用柴胡汤类方;心虚神怯而出现精神涣散,心神不宁,以睡眠障碍为主,选用养心安神的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脾虚湿胜以身体倦怠、四肢困重、大便溏薄为主选用理中扬;极度虚弱者,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则选用金匮肾气丸。

2.《金匮要略》中和法对亚健康的防治

“和”的观念首先在中医理论奠基之作《内经》中体现出来。《内经》认为人与环境、人自身系统以及人的饮食起居情绪等活动都应是和谐的,治疗疾病也应达到这种和谐的状态。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又说:“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明确提出了调和阴阳五行的治疗法则。张仲景汲取了《内经》中“和”的精神用于临床,并有发展、创新。仲景对桂枝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及小柴胡汤等均言“和”,对于“和”法,即所谓“和解”,领会仲景原意,当为调和正气,解除病邪。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疾病谱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医学模式也已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在临床实践中,致病因素也日趋复杂,机体抵抗能力有强有弱,疾病的发展变化更是复杂多样,单靠一种方法是难以应付的,所以和法的临床治疗范围也有了极大的拓展。应用和法防治亚健康成为目前的一大亮点。

2.1.《金匮要略》对亚健康的预防 未病先防,防患未然。中医认为健康的生活、工作、行为方式是提高生命预防亚健康的根本方法。其主张饮食、起居正常、情志调畅、劳逸适度等既是对防治本病的高度概括。要消除亚健康状态,必须防患于未然。《黄帝内经》就阐述过这样的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恢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且特别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其“未病”的概念即包含着亚健康状态,并形成了“治未病”的理论。张仲景在《内经》预防思想的影响下,发展了《内经》的“治未病”预防医学的思想,体现在“治未病”、早治疗、防传变、防治结合等方面。如《金匮要略》“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日:“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勿令竭之,服食节其冷热、酸苦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如此则”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等思想。

“治未病”对预防亚健康状态的指导:亚健康状态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大,如不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必将导致人们从健康一亚健康一疾病的最终转化。因此,必须从预防人手,从导致亚健康的病因入手,从生活、工作、精神、心理、饮食、体育运动等方面,注意调节自身的精神状态,使情志调和,就会大大减少亚健康状态,“治未病”思想,就是强调调养精神,内保真气,也即是社会心理干预,调整心态,适应社会,使人体内阴阳、气血、脏腑的偏盛偏衰状态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即以人的健康为调和的目的,达到“以平为期”。

2.2《金匮要略》对亚健康的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出现“亚健康证”的根本原因是气血不足及脏腑功能低下。亚健康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取决于正气的强弱,故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说法,正胜则病退,正虚则病进。所以在治疗时尤其强调顾护正气,即使祛邪也要注意避免损伤正气,这一精神始终贯穿《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的全书。

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是亚健康的重要临床表现,其归属于中医的虚劳病范畴,劳伤既久,必然损及五脏,《金匮要略》中虚劳病诸方,恰恰对此作了很好的示范。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一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炙甘草汤。损其肝者缓其中一酸枣仁汤,泛而言之,凡治疗虚劳肝病,能促使疏泄条达者,都符合“损其肝者缓其中”的原则。一般来说,失眠而见郁郁微烦,或焦躁不安,或常恶梦惊醒,都是火郁于中,属于虚烦一类,并不一定有明显内热,只要脉弦,使用酸枣仁汤都有效。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一小建中汤,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治疗虚劳里急证,及由

阴阳不和所致“心中悸而烦”、“腹中急痛”,这是燮理阴阳。

《金匮要略》:“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为治疗本病提出了论证。甘麦大枣汤具有养心安神、健脾和中之效,从养心安神、健脾和中。调整阴阳出发,达到治疗该病目的。刘承梅应用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亚健康60例并同时设立西药(谷维素、安定)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治愈27例,显效3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51.2%。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金匮要略》中百合病的临床表现以饮食、神志、感觉、行为等方面失常,并见阴虚内热;脏躁以悲伤欲哭、精神失常、周身疲惫症状为主,常伴有心烦失眠、坐卧不安等。百合病极为符合亚健康的临床表现,目前国内有人用百合地黄汤治疗不寐、抑郁症、脏燥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若见少阳不利,胆胃失和者,要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加减。韦立莲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2例,效果较好。杨思华等应用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加治疗,同时设立对照组给予三磷酸腺苷治疗。结果:治疗组38例中,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34例中总有效率26.5%,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在病理状态下,病之轻者,可调动人体自和本能使阴阳自和;病之重者,不得自和则予以治疗使和。即以人的健康为调和的目的,达到“以平为期”。中医所提倡的扶正祛邪,调节阴阳,疏理气机,正是对付“亚健康”的有效方法。正如清代孟河医家费伯雄在《医醇脂义》中所云:“疾病虽多不越内伤外感,不足者补之,以复其正;有余者祛之,以归于平,是即和法也”。

第5篇:亚健康的病因范文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早就说了:“健康是指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良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也就是说没有疾病,并不等于健康。那么,没病、又不健康,算什么呢?“亚健康”一词应运而生。当然,亦有称之为“第三状态”或“中间状态”的,即非病、亦非健康的状态。

“亚健康”一词的提出对否定“无病即健康”应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只不过如今“亚健康”一词近乎泛滥,则是由于保健品行业的推波助澜,因为他们宣扬的是:有病吃药,没病的“亚健康”吃保健品。

主流医学对“亚健康”一词并不十分认同。原因是“亚健康”包括了一部分疾病的早期表现。检查没有发现问题,不等于没有问题,或是所做的检查还有些偏差。过早认定“无病”、只是“亚健康”,恐对某些疾病有疏漏或延误诊断之虑。

国外亦并无“亚健康”之说。美国的疾病分类中有一个“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名。其诊断标准是:多于6个月不能恢复的疲劳,加上下列各项中的任何4项:记忆力注意力减退、咽痛、颈或腋下淋巴结触痛、肌肉酸痛、不伴红肿的多关节疼痛、头痛及睡眠不能恢复体力等,我国有专家认为此即“亚健康”。不过从诊断标准看,咽痛、淋巴结痛、关节痛,这“慢性疲劳综合征”确是一个正儿八经的“病”了。我国现时所说的“亚健康”,固然有对于工作、学习的一时不适应,或对人际关系的不和谐等引起的生理与心理的障碍而感觉到的不舒服,但大多数还是因为生活行为不当,如熬夜、烟酒过度、饮食过量、缺少运动等引起的不适,与这“慢性疲劳综合征”并不相同。

第6篇:亚健康的病因范文

“健康”的含义就是身体脏腑功能强盛,经脉通畅,无瘀无阻。“亚”则是“次于,低于,靠近于”,“亚健康”三个字组合在一起,是指身体处于略低于“身体脏腑功能强盛,经脉通畅,无瘀无阻”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现代人紧张不安、动作失调、失眠多梦及休息质量不高、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工作效率下降、体虚困乏易疲劳,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但在医院经过全面系统检查、化验或者影像检查后,往往还找不到肯定的病因所在,这种状态就叫亚健康。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脏腑功能的“虚”,二是经脉通道的“瘀”。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信息大量增加,人际交往频繁而又复杂,精神压力增大,会使脏腑的功能过度使用和消耗。譬如我们发怒的时候,首先“心”就有感应了,心主神嘛。接着“心”就把这种感应传给“肝”了,肝主怒。而当我们悲伤时,首先依然是“心”有感应,接着心传给“肺”,肺主悲。当这些情绪出现次数较少时,脏腑还承受的住。但是当情绪波动大量频繁出现时,脏腑应付起来就吃力了。而环境污染加剧,对人体的危害同样不小,空气不洁则伤肺,饮食不洁则损耗脾胃,最终湿毒内停,弥漫肺脾,瘀阻经脉。而社会诱惑较多,欲念太盛,作息不合理,就会损耗肾精,肾为先天之本啊,这会使人的身体素质急剧下滑。这些伤害结合起来,最终脏腑与经脉的自然运转状态被破坏,“虚”与“瘀”状态出现了。

所以中医认为,现代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可以从“补脏腑之虚,通经脉之瘀”为着眼点,采用多种自然疗法,唤醒人体的自愈力,使人体自然回归完美的平衡状态。

当机体处于严重病变时,所谓“乱世用重典”,自然应以强制纠错为主,但是当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轻度病变时最佳处理方案是采用自然疗法,唤醒人体的自愈力,使人体自然回归完美状态。

自然疗法手段比较和缓,见效较慢,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太平圣惠中医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结了多位著名中医药养生保健专家的经验,以中医亚健康调理为主要研发方向,整理推出了五行疗法养生系列,采取多种自然疗法并用,协同作用,既保留了柔和舒适的优点,同时也克服了见效较慢的缺点,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五行疗法具体包括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疗法。药茶、药膳疗法使用自然界草木植物来调整身体脏腑的气血偏差,属于木行疗法;温灸疗法通过艾绒的温热药性,渗透经脉腧穴来调整身体脏腑的气血偏差,属于火行疗法;砭石疗法使用砭石舒畅经脉、经筋,属于土行疗法;微针拔罐疗法使用特殊的器具,刺激经脉皮部,属于金行疗法;毛孔药浴疗法借助水这一媒介将草木药性渗透入人体,鼓动震荡人体元气,属于水行疗法。

第7篇:亚健康的病因范文

关键词:体检;亚健康人群;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相继发生了一定的变化[1],例如有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环境污染等相关问题,都潜在着威胁人们的健康。对健康人群进行定期检查,早期发现病因、标准化健康教育宣传、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健康管理,则是保健的新目标。本文选取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接收的102例参加体检的人群进行内科常规检查,并达成了独特的健康教育体系,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接收的102例参加体检的人群进行内科常规检查,102例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招工、调干、升学类做体检的人群,这类人群来医院进行体检都是处在被动之中,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不了解,而对身体保健知识了解更是少之又少;第二类是公司组织和自己自愿前来体检的,在这些人群中,具有一定的健康认知度,每年进行例行体检,也有一些是感觉近期身体出现问题觉得有必要体检的。

1.2方法 体检项目按照年龄和个人的需要进行划分,体检项目包括:内科常规检查、心肺透视、腹部B超、心电图、心脏彩超、生化组合(包括心、肾、肝功能、血脂分析、血糖)、风湿组合、乙肝五项、血常规、尿常规等相关常规检查[2]。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根据所得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13.0,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值检验,以P

2 结果

根据研究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慢慢成为健康的杀手,在102例体格检查中,高脂血症占据最多达39.2%;其次,脂肪肝占22.5%,高血压占9.8%,乙型肝炎表面呈原阳性占8.8%,血糖增高占9.8%,肺癌占5.9%,肝癌占1.96%。

3 讨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已达70%左右[4],且心脑血管病、肿瘤等相关慢性疾病已成为损害人类健康的主角之一,这些疾病的发生是因为很多因素在长期作用下而导致的,且主要因素有不良生活习性(过量饮酒、吸烟、缺乏锻炼)等因素诱导及生活方式无规律而促合在一起。这些疾病的发生及恶劣都与平时的生活习惯紧密相连。倘若人们能够关注到亚健康并且在疾病的发作之前进行有效的防御,则会大量下降疾病的发生率。而所谓的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规划、有目标、有评析的教育活动,其教育的重心则是通过传播卫生知识及行为的干预,从而改善人们的不健康习性,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准。所以,我院做了下列工作,建立保健防御新制度。

3.1构建亚健康人群追踪卡 对于亚健康人群而言,实行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5]。因此首先让他们认知到调整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及改善饮食结构,适当的锻炼身体和定期的体格检查,如果在首次体检中就已经得知自己处在亚健康状态中,有必要实施标准化亚健康患者的管理,排除潜在的致病原因,使用电话或短信的方式进行提示复查,争取疾病在显著症状出现之前,达到早发现、早防御、早治疗。

3.2进行橱窗宣传及宣传小册子发放 每年按照不同季节使用宣传橱窗、宣传栏、对普遍易发病、流行病的防御治疗、保健知识,采纳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直观方式展现出来。另外,发放宣传小册子,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例如高血压、慢性肝炎、肺结核、脑血管疾病、妇科疾病等疾病的病理,发病因素,主要症状、如何治疗、控制防御等相关知识归纳在一起做成小册子的方式,按照体检人群的体检结果,有目的进行发放。

3.3健康咨询 这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之一。大部分体检者在取到自己的体检报告之后,都希望能够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但是有很多体检者看不懂自己的化验报告,根据这种情况,需要向他们传达基本的医学知识,提出科学建议,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例如,脂肪肝患者、高脂血症建议饮用低脂而清淡的食物,少喝酒,禁烟等生活习惯,另外要经常运动。对于高血压患者一定要低盐饮食,保持心情愉快。

3.4开展个性化服务,执行全面健康管理 因为人类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继而出现层次化、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为达到不同层次人群所需健康的不同需要,给予个性化服务。按照不同年龄层次,职业不同、性别不同、生长环境不同、接受教育不同等设计成具有个性化的体检套餐,专病筛检计划及各种健康状态的评析等,以科学的体检流程,进而创造“体检一次、保护一生”的服务思维模式,开展健康体检网络服务,对体检人群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模式。

总而言之,通过体验的方式从而实行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健康科学文化知识的一系列教育,对亚健康状态实行有效的防御和管理,构建医院独特信息管理,站在社会、心理、生物的角度上对每一个处在亚健康中的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助力人们保护自己的健康,对亚健康人群开展健康教育,这对促使人类健康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史惠云.健康体检中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的实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02:64-65.

[2]刘鹏.亚健康状态现状与干预对策[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2,3:201-202.

[3]赵晖,李淳,霍蕊利.对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7:128-129.

第8篇:亚健康的病因范文

症状千奇百怪

“自主神经系统”,又称植物性神经系统、不随意神经系统,几乎掌管着全身的器官,能调节内脏和血管平滑肌、心肌和腺体活动。“自主”是不受意识控制的意思,由于受影响的器官不同,一旦失去平衡,就会造成各部位出现不同症状,如倦怠、口干、眩晕等。因为几乎全身都有自主神经分布,故症状表现多样。

国外曾有研究表明,大约每100人中就有30人曾经历过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痛苦。该病的临床特点首先是身体没有明显器质性改变,其次病情加重或反复,常伴随焦虑、紧张、忧郁等情绪变化,经一些客观检查如心电图、超声、胃镜等检查却又查不出客观病理改变。因此,如出现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心悸胸闷、呃逆腹胀、消化不良、便秘、焦虑烦躁等,且医生检查时又“任何部位均未见异常”,或对原因不明的症状,都应该引起警惕。

易与亚健康“混淆”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与亚健康的许多症状相似,但两者并非一体。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没有明确的疾病。如果亚健康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容易引起心身疾病。

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是神经功能出现紊乱,不是一个单纯的症状,是一组心身疾病。一般按冠心病、胃炎等器质性疾病治疗均无效,造成顾此失彼,致使疾病反复发作,需采用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方能起效。

这类患者如果症状不太严重,可以调整情绪和改变生活方式。而对于那些症状严重且持续三个月以上都无缓解的人,就需去医院就诊。

三分治,七分养

第9篇:亚健康的病因范文

【关键词】亚健康 预防措施 抗病能力

中图分类号:R1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41-03

亚健康状态是对现代人体健康状态处于非正常疾病的一种状态的概括。早在20世纪80年期苏联学者Berkman就首次提出人的一般状态健康状态、病理状态及亚健康状态(sub Health)病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我国医界称之为“神经症、半健康”。许多学者对亚健康进行了研究,指出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下降的生理状态。这种状态多由人体生理机能或代能低下所致,严重影响人的工作能力和生存质量。高校教师以伏案工作、脑力劳动为主,常废寝忘食,体育运动较少。高校教师是高校教育的主体,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应重视教师的健康问题。

1 高校教师亚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1.1 高校教师人员的健康状况

为了了解高校教师健康状况,笔者对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部分教师进行了发放问卷调查研究,回收有效问卷228份,有效回收率91.2%,其中男性84名,女性144名。问卷调查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和有关健康的内涵并依据有关文献中亚健康的表现,结合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除一般人口资料外,主要包括与亚健康诊断有关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及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和对亚健康的认知等。调查结果显示,健康者24名,占10.5%;亚健康者175名,占74.6%,其中男性62名,女性108名(男女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73.8%和75%);患病者17名,占14.9%。

1.1.1 不同性别的亚健康状况。

表1显示,高校教师人员中男性健康者所占比例高于女性,其中男性6名(14.3%),女性6名(8.3%);而女性的亚健康和疾病人数高于男性,亚健康者男性31名(73.8%),女性54名(75%);疾病男性5名(11.9%),女性12名(16.7%)。

表1 不同性别亚健康状况分布[n(%)]

1.1.2 不同年龄的亚健康状况

表2显示,40~49岁组的高校教师人员亚健康发生率最高,其次为30~39岁组,50~60岁组最低,但50~60岁组疾病发生率最高,30~39岁组疾发生率最低,但经x2检验均无明显差异(P>0.05)。

表2 不同年龄亚健康状况的分布[n(%)] 表

1.2 高校教师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形式

1.2.1 生理亚健康的主要症状

高校教师人员生理上经常出现的亚健康感觉症状进行统计,生理亚健康症状中的用脑易疲劳最为多见,其次为易疲倦,记忆力减退等,有的人几种生理亚健康症状都出现(见表3)。

表3 高校教师人员生理亚健康主要感觉症状的发生情况

1.2.2 心理亚健康的主要症状

对高校教师人员心理上经常出现的亚健康自觉症状进行统计,心理亚健康的主要自觉症状以烦恼最为多见,其次为压抑感、情绪不稳定、焦虑感等(见表4)。

表4 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主要症状的发生情况

1.2.3 不同性格的高校教师亚健康发生情况

本次调查中发现,不同性格的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不同,性格内向者明显高于性格外向者。这可能是内向性格者由于性格方面的原因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平时与人交流比较少,孤独、不爱交际、不善言谈,当面对事业、生活中的巨大压力,往往不是通过与人沟通的方式来释放缓解压力,而是把压力强压心中,久而久之造成心理的巨大压力,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者的人相比较,前者更容易发生心理障碍。这也是内向性格者亚健康发生率较高的原因。

2 高校教师亚健康的主要因素

2.1 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无规律的饮食和起居

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无规律的饮食和起居是造成高校教师人员患消化系统疾病及出现困倦、失眠和头痛等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调查发现,高校教务人员中有偏食习惯者占有36.35%;偶尔有熬夜习惯者占51.18%,经常有熬夜习惯者占23.47%;偶尔及经常吸烟者占43.8%;偶尔及经常喝酒者占28.1%。长期的不良饮食和无规律的起居会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调整功能,降低人体的抵抗力。据统计,我国人口的前三位死亡原因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其致病因素与生活方式有十分重要的关系,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占全部死因的44.7%。

2.2 心理压力过重

调查结果显示,造成高校教人员心理压力过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工作压力、激烈的社会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家庭因素、生活环境。高校教务人员在社会及学校中的地位、负担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必须一直承受着高压,一方面既要承担繁重的工作、科研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承受来自工作环境、晋升、职称、家庭负担等的压力和影响,诸如晋升、职称、单位上下级关系、家庭父母身体的健康状况、赡养问题、子女升学就业问题等,导致身心疲惫负担严重,久而久之就会使身体、心理经常处于疲劳,造成躯体、心理健康透支,结果出现亚健康状态。

2.3 缺乏运动

除了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营养膳食外,科学的体育锻炼同样是生命健康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用于人体,使之产生良好的健康效果,使人体各系统、各层次之间的功能关系得到全面锻炼,是促进人体健康的最佳手段。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人体新陈代谢机能降低,抵抗力下降,极易出现亚健康状态。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务人员中每周参加3次及3次以上体育锻炼者占16.7%,每周参加1~2次体育锻炼者占36.8%,从不参加体育锻炼者占46.5%。科学的体育运动以每周3~4次为最佳。通过调查发现,高校教务人员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有缺乏科学的锻炼方法、工作任务重、闲暇时间少等(见表5)

表5 高校教师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2.4 过度疲劳

高校教师由于工作性质的特点,长期睡眠不足、疲劳过度、生活无规律(经常加班)甚至生病时还要坚持上班,这些都会引起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产生不良的反应,如睡眠质量下降、消化不良、紧张性头痛、心动过速等症状,紧张的心理刺激还会影响人体的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引起血压升高,导致高血压病。

3 提高高校教师健康质量的对策

3.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锻炼身体的自觉性

(1)组织各类专题讲座。高校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巨大优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组织体育、医学、保健、心理学、管理学的有关专家,开设专题讲座,让教师明白参与体育锻炼非但不会影响工作,而且会起到强身健体、缓解精神疲劳、促进人际交往的积极作用,改变教师对体育锻炼的片面认识,转变态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2)提高高校教师的健康和锻炼意识。坚持长期、持续不断地组织各类文体活动,让他们在亲身参与锻炼,直观感受锻炼带来的积极效益的同时,培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并逐步提高锻炼意识和健康意识。(3)制定运动处方。根据个人的身心特点,请专家为个人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使锻炼更有针对性。(4)正视工作压力,提高自我管理。要提高在体育锻炼与其他事物发生矛盾冲突时的自我管理和调节能力。(5)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做到劳逸结合。要改变生活中的一些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食无规律、逆时而作、睡眠不足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做到劳逸结合,不过度疲劳。(6)应尽可能多建设一些方便教职工健身的设备和场地;经常组织丰富多采的大众文体活动,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减缓压力,自我放松;开展教职工心理咨询服务,及时疏导与化解心理问题。

3.2 发挥校医院的预防作用

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及时发现病情。注重体检后有针对性的健康护理,追踪随访,及时获得信息回馈,建立并逐步完善健康档案信息库,及时掌握动态变化,针对不同症状和人群开出个性化的健康处方。医疗机构应以病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充分发挥个人及其家庭的主观能动性,让病人自己承担起维护健康的责任,同时加强医患互动,并且每两年进行一次有规律的健康体检,从而大大减少教职工慢性病的发生,减低教职工患病的治疗费用,以保障教职工的身心健康,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和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

3.3 对于常见的疾病进行积极科学的预防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