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建设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第1篇: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一)关于“大北京”规划。“大北京”规划由我国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主持完成。该研究于2001年10月11日正式公布并通过建设部审定。“大北京”是指京津冀北,由北京、天津、*、保定、廊坊等城市所统辖的京津唐和京津保两个三角形地区,以及周边的承德、秦皇岛、张家口、沧州和石家庄等城市部分地区,中心区面积近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00万。这项研究确定了大北京地区规划的基本思路,提出以北京、天津“双核”为主轴,以*、保定为两翼,疏解大城市功能,调整产业布局,发展中等城市,增加城市密度,构建大北京地区组合城市;京、津两大枢纽进行分工与协作,实现区域交通运输网

从“单中心放射式”向“双中心网络式”的转变;城市将沿区域交通轴,呈葡萄串式分布发展,相互以生态绿地连结;建立行之有效的区域协调合作机制,在区域整体协调后的原则指导下,对这一地区原有城市总规划进行调整,共同推进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科学家们还提出了以磁悬浮交通联系京、津、*的设想,三地之间的交通仅需20至30分钟,实现城际交通的公交化;切实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北京西北郊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保护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等。

(二)关于“中等城市”体系。目前,“一城两区”型中等城市、“两区带五镇”(现阶段是“两区带五镇”,未来将形成“两区带五个小城市”的格局)的中等城市城镇体系已经成为我市发展独具特色的既定模式。2003年,我市对“钢铁迁安、中等城市”未来发展作了深层次研究探讨,这就是《迁安市中等城市体系规划》。这一规划,

体出了“两区带五镇”的中等城市发展体系,“两区”指河东区、河西区;“五镇”指建昌营镇、马兰庄镇、沙河驿镇、野鸡坨镇、夏官营镇。这一规划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以河东区和河西区为轴,以建昌营镇、马兰庄镇为北翼,以沙河驿镇、野鸡坨镇为南翼,疏解和辐射城市功能,构建“中等城市”体系,实现河东区为生活区、河西区为工业区的分工与协作,区域交通运输网从“单中心放射式”向“双中心网络式”的转变,两区之间以城市快速路相连,形成“十分钟”经济圈,其间以生态林和滦河生态防洪工程连结,为建设园林城市和旅游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我市“十五”计划发展思路提出的“中等城市”目标,使“中等城市”格局进一步明晰化。

(三)构建“中等城市”格局的意义。无论从迁安自身发展来说,还是站在京津冀北的“大北京”地区发展来说,构建“中等城市”,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它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实现“多赢”。在当前社会经济急剧发展的过程中,大北京地区需要制定一个良好的战略发展规划和多种可能的发展模式,以满足建设世界城市的迫切需要。其主导思想是:核心城市“有机疏散”与区域范围内的“重新集中”相结合,实施“双核心、多中心”都市圈战略。具体来说:一是对核心城市无序的过度集中进行“有机疏散”,缓解空间压力;与此相配合,在区域范围内实行“重新集中”,努力使区域发展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形态转变,形成完善的城镇网络,在开拓城市发展空间的同时,促进区域整体均衡发展。二是区域空间结构从“星形结构”,即只从一个中心城市向四周放射的模式,向“双核心/多中心”转变,在发展中谋求多方面动态的相对平衡。三是以京、津“双核”为主轴,以*、保定为两翼,根据需要与可能,疏解大城市功能,调整产业布局,发展中等城市,增加城市密度,构建大北京地区组合城市,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根据需要,确定“葡萄珠”的大小和内容,并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在适当的地点,布置科技产业园区等新的城市功能区。将交通轴、“葡萄串”式的城镇走廊融入区域生态环境中,城镇走廊之间要有充足的绿地、阳光和新鲜空气,从城市美化走向区域美化。与此相对照,构建“中等城市”格局,推进城镇化,其突出的意义就在于疏解大城市功能,辐射小城市和城镇,传承上下,实现产业布局调整,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共赢,而且实现的是“1+1>2”的共赢的。由于该规划强调开放性,因此它所实现的共赢确切地说是“多赢”。

其次,有利于推进我市城镇化发展。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是我市已经确定的工作思路,而走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目前,我市东区仍是整个城市的主体,其辐射和带动作用完全依靠其自身集散和疏解功能。而事实是,相对于一个1996年刚刚设立的年轻县级市、特别是将要承担起重要传承作用的“中等城市”而言,这种功能和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它会制约城镇化的深层次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中等城市­­—小城市—城镇—文明生态村”四级体制发展的城镇化体系成为一种必然和必要,两区之间的“东西合璧”必然会相得益彰。从西区来说,首钢矿业基地的生活办公区—滨河村,在职职工约1.9万人,常住人口约4.3万人,各种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较为齐全。滨河村与迁安市杨店子镇在空间上仅距1.5公里,同在一个地域单元,但两居民点的建设却各自为政,造成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违背了城市发展的规律,不利于整体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因此,应制定统一的发展建设规划,指导全市的城镇化建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等城市”体系规划。

再者,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构建“中等城市”格局,关键在于构建“一城两区”型中等城市和“两区带五镇”的中等城镇体系。现实情况是,东区已经具备相当的基础和能力,相比之下,西区及更下一层的乡镇,还近乎一张白纸。因此,笔者认为,“合理建设东区,积极发展西区”将是未来一定时期的建设模式。多年来,钢铁工业一直是迁安市的主导产业之一,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大型钢铁企业相继建设。3—5年内,迁安将建成钢铁大市。而钢铁工业高能耗、运量大、污染重,要有效地治理环境污染,避免重复建设,应符合现代化工业企业发展建设的要求,尽量做到集中发展,统一治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使当地居民安居乐业,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坚持“依托首钢、服务首钢、发展迁安”方针前提下,迁安更需要一个总体的谋划。

最后,有利于城市远期的总体发展。现状市区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较肥沃,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今后一定的时期内,仍需在滦河东部发展,但随着经济发展和滦河西部一些企业发展的需要,远期杨店子—滨河村一带将成为开发建设的热点。从远期来说,作为“中等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河西区,杨店子—滨河村一带与迁安现状市区只有一河之隔,距主城区约10公里,这段距离完全由高等级城市快速路相连,与东区共同形成了“十分钟经济圈”,无疑,西区将担负起第二辐射中心的重任,疏解城市功能。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城市远期发展的需要,构建“中等城市”格局意义尤为深远。

二、融入“大北京”规划,构建“中等城市”格局对策与措施

“大北京”规划,再次激发了大北京地区各级政府研究自身发展的热情,同时也使企业界在该地区寻求自身发展的一席之地。迁安虽为京津冀东北地区中的一个县级市,却是大北京地区核心产业向外疏散的直接受益者。从1959年首钢矿业公司在迁安建设到今天迁安首钢钢铁有限公司在迁安落户,迁安与首钢的关系从“输入”变为“输出”,产业链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需要,是大北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迁安在大北京地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它中小城市无法比拟的。尤其是这次首钢部分企业迁驻迁安,对迁安钢铁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更为构建“中等城市”格局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那么,迁安该如何融入“大北京”、构建“中等城市”格局,推进城镇化呢?

(一)更新思想观念。认识的深化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认识构建“中等城市”格局、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现实意义,应进一步理解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提升工业化。但从社会发展协调的角度讲,工业化注重利润;城市化更注重社会功能的完善。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带动乡镇企业连片集中发展;有利于带动农村产业化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改善农民收入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此:一是要改变“离土不离乡”思维方式。传统思维办的乡镇工业企业,由于布局分散、信息滞后、人才缺乏、生产经营粗放,处于一种徘徊状态。因此要采取鼓励措施,支持乡镇企业既要离土又要离乡,要适度集中到城镇或城市开发区。二是要消除对“城市病”的担心。城市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设施不足,是长期计划经济、短缺经济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相对过剩经济时代的到来,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短缺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解决。

(二)改革规划管理体制。城市发展是百年大计,科学规划是建设好城镇化的前提,是指明城市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制订规划要有创新意识和发展眼光,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加快城镇建设的要求,立足高起点,编制出具有超前性、分阶段性和科学性的发展规划。当前,要以融入“大北京”为契机,努力构建“中等城市”格局,要注意城镇化规划与区域规划相结合、城市形态规划与产业规划相结合、静态规划与动态规划相结合,搞好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短期发展与中长期发展的有机衔接和协调。要广泛听取专家、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反复修改和完善城镇化规划。规划一经合法程序审查批准,已具有法律效应,坚持予以实施,杜绝长官意志、行政命令干预规划的现象,坚决杜绝一任一改的短期盲目行为。

具体来说,规划编制方面,要在抓好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时,进一步搞好各项专项规划,要放开大门,放开设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引进名院、名师,每项重点建筑都要聘请高水平的设计院,提供多套方案进行比选,从而使我们城市的建筑设计水平尽快上一个大的台阶,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美观、更和谐。规划管理方面,要在坚持规划科学性的基础上,切实维护好规划的权威性,严格规范城市范围内的各种建设行为,杜绝不按规定要求设计、不按规划要求建设等现象,确保城市规划建设有序进行。同时,要大力推行规划公示制,建立规划管理委员会审批制度,对重点项目实行公示制,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把城市建设得更具特色。

(三)更新建设理念。软硬件完善的城市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作为城市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次序是先地下后地上,各类管线一次铺设。近期难于大规模建设的供气、净水等管线,应做好预埋。建设过程中贯彻这一思想:一是建设精品理念要贯穿、深入城市建设全过程。发展方式上,要由铺摊子转到重塑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上来;投资效益上,要力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四种效益的高度统一;具体实施上,要在规划、设计、施工每一环节精雕细琢。二是精品建设应追求城市的艺术美,体现文化素养与品位。城市规划设计是高层次的创作,建设者必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挖掘城市文化底蕴。三是精品建设要形成精品效应,推动城市建设质的提高。不要只看到眼前的个别项目,应立足社会范围。

(四)调整行政区划。构建“中等城市”格局,行政区划调整势在必行。这一工作涉及面广,撤并工作必须依据规划、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一是人口范围及规模。要综合考虑乡镇性质、功能、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关于地区人口标准,合理确定现有和未来地区人口标准。二是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按照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综合考虑已经形成的经济结构、产业优势和区位条件,特别要注重潜在的发展优势。撤小并大,撤弱并强,从而实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区域协调发展。三是考虑空间“强强联合”,更有利于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四是考虑历史沿革。城市的发展都有其一定的历史承接性,撤并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原有历史文化习俗和社会的安定,从而结合实施城镇化战略和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行政区划调整目的在于实现规模效益,实现预定的城镇化体系。以现有城市为主,适当发展新型城市。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形成多层次、开放性、网络式、布局合理的现代城市体系,带动和促进全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五)改革乡镇级财政体制。理顺市、镇(乡)两级财政关系,完善小城镇的财政管理体制。规范乡镇财政预决算制度,将乡镇级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自筹资金、各种收费等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统一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本着财政与事权相统一和调动县、镇两个积极性的原则,明确小城镇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建立与县(市)级分配关系明确的独立的乡镇财政,设立乡镇级国库,逐步建立稳定、规范、有利于小城镇长远发展的分税制。

(六)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受当前国家宏观土地政策的影响,“建设发展城市与少占耕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之点,在于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一是建立城市建设发展审批考核体系,保证城市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节约用地。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大量盘活土地存量,进行有序开发建设。二是实施旧城改造,对占地量大、人口密度低,用地结构不合理的区域按规划调整,对分散的、容积率低的居民点要集中建住宅小区,生活小区,以垂直空间开发利用取代平面利用,发展适度的多层与高层建筑,降低建筑密度,增加绿化与道路广场用地,改善生活环境与城镇面貌。三是制定政策,鼓励进城后的农民交出原来承包的土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居民;交出的土地集中到种田大户手里,实现规模经营,提高产品的商品率,增加收入;同时,对不愿意交出承包土地的农民,可明确土地使用关系,与承租人确立合同关系,合理分配利益,保证土地有效利用。四是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妥善处理进城农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使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失,消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和制度制约。五是完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自觉运用市场机制调控用地,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彻底放开二级市场,回归土地的资本价值。

(七)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构建“中等城市”格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资源共享,进一步说就是农村和城市之间没有“门槛”。因此,要逐步放弃农村和城市户口分离的作法,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制度。进一步放开对农民进城落户的限制,相应确定按居住地划分城乡人口、按职业确定身份的户籍登记制度,逐步用身份证制度代替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打破长期限制劳动力流动、影响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根本约束,并要解决好新入城居民就业、求医、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问题。

(八)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将现有城市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延伸到小城镇,包括落户小城镇的农户。逐步建立起以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为主体,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管理和服务社会化,覆盖包括进城农民在内的各类企事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的统一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只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顺利进展,才能使进城农民彻底割断对土地的依赖关系,放下包袱进城创业。

第2篇: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一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景德镇,要建设经济重镇,旅游都市和特色瓷都,必须大力发展企业。而工业企业又是我市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全市经济发展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历史上,我市是老工业城市,基础较好,门类齐全,在全省一直排位靠前。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大潮面前,要实现跨越发展,率先在中部地区崛起,还有不少差距。主要是传统观念束缚较大,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投资环境有待改善。具体表现在:产品档次较低,技术含量不高;企业机制不活,创新能力不足;组织结构分散,产业关联度差;宏观调控乏力,市场营销薄弱;企业历史包袱重,经营效果较差;资金投入不足,民营企业发展缓慢;工业发展外向度较低,大企业大项目不多等等。

由于这些原因,使得我们整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太小,财政收入偏低,可用财力更少,公务员待遇偏低,银行信用总量不大,居民平均收入不高,用于城市建设的政府主导性投资资金更是捉襟见肘。近几年,尽管我们通过经营城市,市场运作,招商引资,银行借贷等办法使市政建设,城市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要按双百城市(百万平方公里建成城区和百万城市人口)的规模,形成一市三区(现代区,文博区,生态区)的规划,打造具有山水、生态、文化特色的经济重镇,旅游都市和特色瓷都,还任重道远。因此,城市化的提高,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有赖于工业化的全面推进!

二我市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企业的发展,难以适应城市化的前进步伐,这是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出现的问题,既然是发展中的问题,就必须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

首先,对城市建设进行科学定位,然后对企业发展,作出应对策略。

按照景德镇千年成因,和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实际,景德镇的城市建设应确定为:经济重镇,江南旅游都市和特色瓷都。城市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作为经济重镇,强势发展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本身就是题中应有之义。围绕城市发展目标,来确定我市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这就是: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园区、首先抓项目。

把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振兴工业经济的第一要务,以科研为基础,以产品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柱,以效益为中心。未来若干年,我市工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拟为:

以发展先进加工制造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两翼,以体制与技术的不断创新为动力,促进全市工业结构与布局优化,产值与效益同步,在江西乃至我国中部地区率先建立起现代化瓷都工业基础。

第3篇: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一、目前本镇工程招投标工作存在问题

1、招标环节弊端重重。

一是工程总量不清。没有详细的工程结算单或施工合同进行招标。

二是规避工程总量。为了避免招标,人为把工程项分解到低于×××万元以下。

三是信息不畅。

2、工程管理不够规范。

一是工程顺序缺位。工程招投标前未经村两委班子集体讨论,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不根据规定程序进行操作。

二是项目监督不力。招标后,放任施工老板自行施工,不请党员或群众实施监督,造成工程质量差,变成豆腐渣工程。

三是随意变更预算。有的工程由于预算不详细、不精确,施工方就会向业主提出更改工程中的内容、施工材料、材料品牌、材料数量,增加工程量等要求。

3、资金管理不够规范。尤其在预算造价、造价审核、资金拨付、工程决结算等环节上都存在着一些漏洞。有的老板甚至在无详细清单、无证人、无合同的情况下,仅凭一张领条就领取工程款,尤其道路修理工程,是否施工都不清楚。

4、人为调整工程价格。

一是对有些项目压到低于成本价,使所有老板不愿做然后再与自己意向中的老板抬价。

二是在无人招标的情况下,又抬高工程价格,甚至按信息价或低于信息价,给意向老板施工。

5、“挂靠现象”普遍存在。外借施工企业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来参加招投标现象十分普遍,使得工程往往因为被转让者信誉差,工程质量差等原因,导致群众意见较大,严重影响了招投标工作的形象和威望。

6、验收计工程量。在实际验收时,只有老板和项目负责人进行丈量,为了个人目的,应计工程量,从而造成集体资金流失。

二、对策措施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镇在20**年建立了统一招投标平台,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严把三关:主要是事前、事中和事后,具体做法是:

1、把好“事前”关,即抓好前期控制。

确保×××万元以上、×××万元的所有工程项目必须进入镇招投标平台。同时鼓励×××万元以下的项目一并进入招投标平台。在前期准备工作中,一是抓“告知”。凡有小型工程项目建设,各村、各部门首先必须填写《工程项目建设申请书》,报镇纪委及镇招标采购交易管理办公室。二是抓“程序”。特别是对于村组织实施的工程项目,必须由村班子集体讨论,并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三是抓“上报”。对实施的工程项目,各村必须上报村级重大事项申报表批准后提出小型工程招标申请,由主管部门、招采办审核,镇长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2、把好“事中”关,即抓好中期控制。主要是规范操作程序,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一是招标信息到位。对于每个工程项目原则上采取公开招标,通过县招管委小型工程招标平台和镇政府、涉及行政村的公告栏等张贴招标公告,招标信息,公告时间不少于3天,期间由镇招采办编制工程项目招标文件。

二是注重平台阳光操作。对于办公楼、厂房等土建项目必须提供施工图,由村委托相应资质的人员编制工程量清单,经镇招采办相应执业资格人员进行审核,或者镇招采办帮助村编制工程量清单,分发给各投标人,从而在统一招标平台上阳光操作。

三是严格招标操作规程。自招标文件发售至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合同估算在×××万以上不少于10天,其他项目不少于5天。开标会议在镇人大、纪委、联村、村财务监督组长的监督下,由招标人主持,各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和投标保证金提交后,由业主和全体监督人员共同制定项目最高限价,根据招标文件拟定的评标方法,向招标人推荐1-×××名中标候选人,并在政务、村务公开栏张贴预中标公示,公示结束后招标人确定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如有法定原因的招标人依序确定其他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招标人在确定中标人后7日内发出中标通知书,并报镇招采办备案。

3、把好“事后”关,即抓好后期控制。要保证工程项目的高质量,就必须加强监督,小型工程项目也如此。为此,干窑镇建立了工程监理、镇村干部、群众代表“三位一体”的质量监督体系。

一是工程监理监督到位。对于每项小型工程项目的实施,均聘请监理单位,从专业的角度加强监督管理。工程监理人员与镇招采办人员负责指导群众如何看懂施工图,在施工中督促施工队伍按图施工。

二是镇村干部监督到位。镇招采办经常下工地抽查工程施工质量,发现问题用相机留下影像,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顿。镇招采办还每年邀请县、镇人大、党代表对全镇项目建设进行执法检查二次,监督全镇工程建设的质量。每个小型工程项目还均有一名所在村的村干部负责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三是群众代表监督到位。每个工程项目选派老党员或老干部作为群众代表参与工程的质量监督和建设管理。村选择两位老党员或老干部配合业主代表和专业监理人员,两位老同志一位在浇筑现场,一位在搅拌现场,浇筑现场老同志用“一、一、二”方法进行监工,即:一根绳、一把尺、二块砖头,保证各分项工程的厚度。同时,监督施工人员浇捣混凝土时的振动程度,确保各项工程的密实度、平整度。搅拌现场老同志还监督好搅拌原材料的用量,在每天施工结束时,清点水泥袋数量。对于房屋建筑工程,发给老党员一张钢筋理论重量表和线锤,要求对承包人进场钢材分批抽查钢筋每米重量,确保钢筋截面积,用线锤确保垂直构件的垂直性。

三、实践探索

近年来,我镇依托村务监督小组和村纪检小组,通过培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监督。

1、营造“要监督”的氛围(1)延伸网络。根据目前村级廉政监督的需求,我镇建立了立体式监督网络,各村已建立了一些党外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下设四个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建设工程项目监督小组、重大村务决策监督小组),党内成立了纪检小组,从而形成了党内外监督并重的体系。

(2)配强力量。我们确定村纪检小组一般由3-×××人组成,设组长×××人,由村支部副书记或委员担任,其他成员从非村干部的党员中选择政治觉悟高、思想作风正、工作能力强、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的老党员或从村班子离任的党员和优秀中青年党员中产生,其他现职村干部不再进入纪检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一般由×××人组成(其中一名成员与纪检小组成员交叉兼职),设主任一人,并根据不同的侧重点,下设村务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建设工程项目监督小组、重大村务决策监督小组四个组,每个小组由×××人组成,设组长×××人。监督委员会主任和其他成员分别兼任四个小组的组长和组员,实行交叉任职。今年我们又利用村换届之际,配强了二个组织的力量,把政治素质好、政策法律意识强、热情为村民服务、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敢于监督、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村民充实到队伍中。

(3)安排场所。我们在各村都落实办公场地和活动场所,统一制作了门牌、印章、上岗证,督促村落实了工作经费。同时,我们还要求党员干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村纪检小组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对于阻挠正常工作或打击报复相关成员的,将根据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理。

(4)落实待遇。为了鼓励监督小组人员的积极性,镇纪委要求各村对各小组人员除了发放误工补贴外,镇纪委也出台了考核办法,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在年终进行考核奖励。

2、提升“能监督”的能力

(1)抓学习培训。近年来,镇党委高度重视监督队伍的建设,构建起以镇党校为主体的培训体系,建立健全二个组织的定期培训制度和会议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监督组织培训落到实处,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从而使监督组织的工作效率和监督效果更具水平,为村级班子的廉洁程度更上一个新台阶,也保证我镇农村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2)重工作交流。为加强我镇的各村二各组织的作用发挥的平衡性,镇纪委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针对各村存在的问题,共同筹谋划策,共同探讨好的工作经验,一推进村级党风廉政建设。

(3)明职责职权。没有制约的权利必将产生腐败,基层组织也不例外。为此,我镇对各行政村下设的村务监督小组,村经济合作社监督小组等赋予了实实在在的权利,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同时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做到不越权或滥用权利,村党支部、村民委也对其架空权利。

(4)评先进表彰。年底,镇纪委将对村纪检小组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进行检查、测评和考核,建立实绩档案,年终评选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并列入镇对村级全年综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

3、发挥“真监督”的效果

第4篇: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一、什么是城市的软环境

软环境是指一个城市的诚信环境、服务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文明环境等。

1、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良好的诚信环境是一个城市吸引投资的重要因素,它包括政府部门在投资者、企业和市民中的诚信形象,企业与市民的诚信行为等。一个不讲信用、不守承诺,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行为泛滥的城市是难以吸引大批投资者、经营者进入的。

2、投资者在某地投资建厂,需要来自政府各部门、城市各方面的真诚、高效、优质的服务和帮助,因此良好服务环境的建立与形成是城市投资环境建设的又一重要环节。

3、与投资有关的制度环境主要包括有利于投资的创业环境,有利于发展成长的人才环境等。一个政府是否对本市市民有凝聚力、对外部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和企业有吸引力,关键的因素在于体现政府开放意识、开阔胸怀以及服务导向的各种政策和制度。

4、一个城市的科技、教育与文化的发展状况和水平,是城市竞争力的体现,决定着城市有无吸引力以及能否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城市投资环境不能忽视科技教育的发展、文学艺术的繁荣、文体设施的建设以及历史文化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城市的档次、品位与魅力,增加对外部资源的吸引力。

5、城市文明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两者既有区别又有交叉,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对前者有巨大的反作用,作为城市投资软环境的“文明环境”主要是指后者。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从时间上看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与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展密不可分,指标上可用城市秩序、社会环境、市民素质、政府行为等进行衡量;现实中体现在市民的文明行为、企业的诚信行为、政府的廉政高效行为等方面。因此城市文明环境也是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方面,因为城市的综合竞争,最终体现为人的竞争、文明程度的竞争。

二、建设和改善城市的软环境即投资环境

1、投资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需要政府各部门自身工作方式与思想观念的转变,也需要企业和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但是,由于政府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主要投资者,是城市发展的领导者,是政策制度的制定者与创新主体,担负着城市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的重任,这就决定了政府在城市投资环境建设中必然处于规划、领导、指挥、协调的主导地位。由投资环境的内容所决定,城市投资环境建设实际上是与文明城市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一项宏大系统工程,所以政府应当在投资环境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承担重要职责。

2、建设和改善投资环境需要先进的理念作指导

(1)用“亲商、安商、富商”的引资理念,指导投资软环境建设。我们要变“招商引资近视症”为放眼全局、着眼未来的大招商观念;坚持以诚信为本,以环境优势取代政策优势;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彻底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现象;改变只爱凤凰不栽树,只爱外资不服务,只想让外商养牛,又不为外商种草的以我为主思想;进行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实实在在地为外商做实事,用我们的热情热心给外商“家”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情招商引资、以商招商引资、环境招商引资,使招商引资工作富有持续性和发展潜力。

(2)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都关城市形象”的观念。

现实中人人实际参与招商引资虽然不可能,但是人人可以参与城市的对外宣传,人人可以影响城市形象、形成投资环境。为了真正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形成人人关注城市环境,人人自觉为本地环境改善,做贡献的局面,除了要加强宣传和号召之外,还应运用具体政策和制度建立必要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3、、运用营销思想建设良好投资环境

(1)树立“顾客”意识,突出“顾客”导向

政府职能部门要明确自己的定位,真正变管理为服务。实际上市场经济政府职能部门与投资商的关系,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商家”与“顾客”的关系。来自国内外的投资商就是一个城市的顾客和上帝,作为城市主体利益代表的政府职部门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顾客意识,变管理为服务,尤其是与外商直接打交道的职能部门更应率先实现角色和位置的转换。

(2)出台方便客商投资办企业的政策措施

运用营销思想建设城市投资环境,还必须想投资商所想、急投资商所急,只有充分满足投资商的需求,才能实现招商引资目标。这就需要城市有关部门不断根据形势变化和发展需要,不断制定和出台方便客商投资办企业的政策措施,以优化自己的投资环境。

第5篇: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笔者作为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的参与者和推动者,现就蓬安县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系统建设情况、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浅谈一些体会。

蓬安地处嘉陵江中游,幅员面积1334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总人口73万。辖区内有药品生产企业1家,药品批发企业5家,药品零售连锁公司3家,医疗器械批发企业6家,药品零售企业9家,药品零售连锁门店206家,县属医疗单位3家,民营医院7家,乡镇卫生院38家,个体诊所65家,村卫生站525家。已建成的第一期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系统是运用监管专线网络、远程视频监控、无线应用技术(短信、彩信、wap、数据)和移动终端查询等功能实现对全县重点餐饮服务企业、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进行远程实时监管和数据查询,使药品从出厂、流通、储存、使用的全过程、餐饮后厨操作都能在监管部门的监控下进行,为食品药品质量的全程监控、食品药品不良事件的应急处置、问题药品的及时召回和假劣药品的追溯提供了技术支撑,全面提高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促进了县域食品医药经济健康发展,更好地保障了广大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有效。

二、主要做法

全县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系统建设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分三个阶段分类分批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调研论证阶段。结合近年我县日常和专项监管的实际情况,组织人力开展对全县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的基础数据收集分类遴选归档工作。对已开展食品药品电子监管的县市区进行考察论证,借鉴并学习相关监管经验。以会议和座谈的形式分批分片分类别的向被监管单位通报目前新形势下对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要求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按照国家局“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总体工作思路,结合实际,在充分论证并征求不同建议的情况下,印发了《蓬安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建设药械电子监管系统的实施意见》,将我县大型餐饮企业、学校食堂、县属医疗单位、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药品医疗器械批发企业、药品零售连锁公司、药品零售企业、第一批列入西部试点药房的药品零售连锁门店共计175家纳入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一期建设。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一是加强宣传,不断提高信息化工作的认识。结合新修订gsp中对计算机系统管理及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的要求,加强对餐饮企业、学校食堂、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负责人法律法规的学习,强调实行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的认识。二是由中国移动蓬安分公司与一期建设单位分别签订专线网络合作协议,由中国移动蓬安分公司和重庆黑晶科技有限公司逐 步完成对一期建设单位的专线网络及监管平台建设。

第三阶段,完善补充阶段。一是对已完成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系统建设的单位进行专线网络、软件系统的验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调试,对验收合格的建设单位的负责人及操作人员进行系统操作使用培训,使该系统在短时间内发挥较强的监管及应用效能。二是归纳总结监管经验,逐步完成全县所有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电子监管建设,电子监管数据采集软件必须与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的要求相一致。实现全县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全行业、全时段、全过程、全方位、无漏洞、无差别电子监管。

三、取得的成效

蓬安县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系统于2013年6月启动,目前该系统一期建设单位已全部投入使用,对全县175家重点食品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实现了远程电子监控,其中对9家餐饮服务企业、3家学校食堂采用了视频监管模式,对62家药品经营使用单位采用了数据和视频监管模式,对101家药品零售连锁门店采用数据监管模式,电子监管系统可以说是运筹于帷幄之中,监管于千里之外。

(一)实时视频监控。通过视频监控专线网络和监控设备同时实现在局电子监管平台大屏幕、电视机、移动执法终端上对餐饮服务企业后厨从业人员的着装、食品原料的储藏、清洗、加工、操作、回收等全流程视频监控;对药品批发企业及药品零售企业的店容店貌、药品的储存和陈列、从业人员的着装、执业药师在岗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监控。值班执法人员通过视频监控平台可以同时监控多家餐饮单位、学校食堂及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发现问题,及时

通知整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员不足而无法到现场监管的问题,及时消除食品药品安全隐患。(二)实时数据监控。通过系统平台实现对辖区内药品(赋码和非赋码药品)和医疗器械从生产、流通到使用各环节(主要包括原辅材料、产成品的购进、领用、生产、库存、销售、退货、报废、质量、验收、养护、流向、召回、首营等)全方位实时数据采集和监管,使其流向全程可追踪追溯。全面掌握辖区内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资质、采购、销售、库存等情况。该系统对赋码药品与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网无缝对接,与国家“核注核销”系统完美融合,数据实时上传至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网。

(三)实时温湿度监控。通过该系统环境数据采集功能及终端温湿度监测器动态监测各药品经营企业的阴凉库、常温库、冷藏库等库的温湿度并采集记录,并进行实时动态预警,充分保证药品储藏条件符合要求。

(四)实现行政执法和移动稽查。通过该系统对日常监督、现场执法、调查取证、案件登记、案件办理、案件管理等实现政务电子信息化。通过移动执法设备(移动执法终端、笔记本电脑、无线打印机)现场打印执法文书,规范了执法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执法成本。

(五)智能终端应用。依托日益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将电子监管系统的所有功能移植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一系列移动智能终端上,方便监管人员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掌握最新数据和信息、处理业务,大幅提高监管效率。

(六)由重事后查处向过程管理防范风险转变。以往传统的监管模式是在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后,执法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处理,而现在运用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系统及移动执法装备,更注重对药品流通、使用过程的监管。比如:执法人员在某药店进行现场抽查时,发现有10盒盐酸氨溴索胶囊的电子监管码无法在移动执法终端上查到相关信息,随后在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网上进行核实也查不到相关信息,初步怀疑有两种可能:一是该电子监管码在国家药品电子监管平台上未正常核注核销;二是该药品属于假冒伪劣产品。监管人员暂扣了该批药品做进一步核查和检验,避免问题药品出售后引发安全事故。

(七)由运动式、救火式监管向动态实时监管转变。利用视频监控系统,监管人员不必亲赴企业现场,在监控中心就可以清楚看到餐饮后厨的环境卫生、操作人员行为规范等是否符合要求,并可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过电话告知企业负责人进行纠正。并且所有视频画面均可长期保存,一旦在监控空窗期发生安全事故,即可调阅视频进行问题追溯。全时段、全过程的监管对企业管理者和操作人员形成了强大的监督威慑作用。

(八)由人海拉网式监管向及时准确定位的靶向性转变。以往对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时,执法人员要逐一查看每盒药品才能知道该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逐一查阅药店的原始进货票据、销售台账等才能了解到该单位的相关数据,面对全县成百上千家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点多线长面广的局面,不可能逐一查阅,因此就存在监管空白。而借助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平台的数据自动检索和分析能力,监管过程实现了全自动化,监管人员只需查询预警报警信息就可对安全隐患进行精确定位,及时查处,极大地提高了监管效率。比如:监管人员在查看电子监管平台的过程中,平台提示有药品过期信息报警,查阅报警信息内容显示是某药房正在销售的斯达舒胶囊和金银花糖浆已超过有效期,监管人员立即按照信息显示的药店联系方式拨打药店负责人电话,责令其马上将过期药品下架并接受调查,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四、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上认识不够。部分药品经营企业、药品零售连锁门店对药品电子监管工作存在抵触情绪,敷衍了事,没有理解gsp中对计算机系统管理的深刻含义,通过日常检查发现部分药品经营企业对执行药品电子监管工作流于形式。

(二)经费得不到保障。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系统建设虽然已纳入政府民生工程,但未得到相应的专项资金支持,从建设到运行是由中国移动蓬安分公司投资建设监管平台,建设单位终端设备及软件开发均采用收取服务费的方式回收,给管理相对人及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政府如不给予资金投入,全面推广存在较大难度。

(三)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是部分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虽然具备相应的学历和职称,但部分负责人思想观念落后,对计算机知识缺乏,对各岗位人员职责落实不到位,对执行药品电子监管管理制度不严格,重销售轻管理,导致电子监管工作进度推进缓慢;二是部分企业人员流动性大,质量管理人、验收人员、养护人员变动大,新进人员不能及时得到岗前培训、从事药品电子监管录入工作的人员责任心不强,出现药品电子监管工作脱节现象。

五、工作体会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是做好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的基础。

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是推进监管方式和机制的创新,是食品药品在各个环节迈向信息化的重要一步。首先是认识要提高。充分认识电子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1—2015年药品电子监管工作规划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12]64号)文件精神,蓬安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真研读并领会国家总局、省、市局文件精神,把做好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是提高食药监管效能,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次是思想要统一。在提高认识的同时,要把组织者和参与者的思想统一起来,形成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即是参与者更是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的推动者,只有做到这些,工作才能保证、落实,才能顺利推进。

(二)领导重视,主动协调是完成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的关键。

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涉及面大,任务艰巨而繁重,领导重视是关键,特别是主要领导重视尤为重要,明确责任分工,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定专门股室具体落实,在做好内部人员分工的同时,积极主动向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汇报,协调相关部门,争取政府的重视和部门的配合。我县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此项工作已列入县人民政府2014年政府工作目标,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县卫生局联合发文《关于切实做好药械远程电子监管工作的通知》蓬食药监[2014]19号,将电子监管工作列入对经营使用单位的年终目标考核内容之一。通过一系列举措,促使我县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顺利推进。

(三)强化宣传,主动服务是推动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的根本保证。

第6篇: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一、当前我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现状

近几年来,我校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举行“强职业道德,树师表形象”演讲赛、“班主任工作”专题研讨交流会,广泛开展“团体研修”活动。尤其是教师大会、党员会、教职工大会的召开,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使其使命感、责任感普遍增强,人人争创一流成绩的浓厚氛围正逐步形成。

(一)广大教师敬业爱岗,争创一流教育质量

目前我校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他们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敬业爱岗,尽职尽责,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新兴小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全校涌现出了一批师德高尚、教学成绩优秀、在学校和社会上享有较高威信的模范教师。他们的爱岗敬业和忘我奉献,影响和带动了整个教师群体,广大教师变“要”为“我要干”,一心扑在工作上,追求一流的教学成绩和育人质量,使我校教育质量稳步上升。

(二)当前我校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由于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很合理,有点“青黄不接”的感觉,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受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目前,部分教师虽说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的还不够。普遍认为,抓质量是硬任务,每时每刻都不能松动,而师德建设是软任务,是间歇性的工作,见效慢,致使师德建设工作不能深入开展,不能持之以恒。

2、缺乏典型性培养。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方面,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搞一两个活动、办几件事情就能奏效的。要有规划、有措施、有目标、有重点、有典型、有活动,从上而下,从内到外,围绕一条主线,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才能抓出成效。我们彭中这支教师队伍,还没有推出一个在全县能表率的师德典型,我们学习的师德典型片子,都是外地校、外县区的,与我们离得太远,必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很好地培养我们的典型,实施“培养——选拔”活动,用我们自己的典型带动我们的教师队伍。

3、工作作风方面,部分人业务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态度不好,对工作不深入调查研究,不全面了解具体的校情、教情、学情,大搞形式主义,真抓实干做的少,对工作不用心,精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不高,甚至对工作“等”、“靠”、“推”。

二、对我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要落实“狠抓质量效益、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这一办学宗旨,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使广大教师敬业爱岗,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这一神圣事业中去。现就下一步解放思想,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道德的特殊性:一是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师德的方向;二是要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核心;三是要教书育人,这是师德的重点;四是要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基础。

师德建设要抓好,首先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让领导小组切实负起全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督促责任。另外各年级组要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二)培养树立身边典型,带动全体教师

全国教育系统的典型千千万万,但对教师影响最大、最有说服力的还是他们身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人物,因此,我们要培养、树立一批典型。要把近年来我校教育方面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模范教师筛选出来,总结他们的工作成绩,交流他们的先进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带动作用,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通过我校“穿、帮、带”活动实现整个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和飞跃。

(三)以活动为载体,讲求师德效果

一是举行师德演讲比赛。全校组织师德演讲比赛,全员参与,使广大教师在参与的同时更好地接受教育。二是丰富教师业余生活。开放我校教职工活动室,组织教师进行有益性、友谊性、团结性比赛活动。三是加强对教育理论和业务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我校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四)构建评价机制,科学评价教师

一是学生评价教师。每学期组织两次学生评议教师活动,精心设计评议材料和表格,发到每位学生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每位任课教师进行评议、打分,同时用一个综合栏目让学生提出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学生家长评议教师。定时召开家长会,让学生家长表达自己的看法。三是领导班子成员评议教师。在自查会上,班子成员公正公平的评价教师。

(五)实行鼓励政策

大力表彰师德模范教师,树立和弘扬师德正气。对我校涌现出来的师德模范教师,学校要进行表彰鼓励,把师德作为岗位聘任、评优树模的重要内容,从而营造人人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氛围。

三、经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我校教师的师德有了质的变化,精神面貌换颜一新,在学校特色建设和教育教学等许多方面都提出:很多很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

(一)针对“当前影响我县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突出问题是哪些”提出:1.物价上涨,教师收入低,影响工作积极性;2.城乡教育依旧严重不均衡;3.加大农村学校教师的奖励,鼓励城市优秀到农村任教。

(二)针对“如何促进城镇教育与农村教育、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协调发展” 提出:1、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使其与城市教师收入接近并逐步持平,2、制定相应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城乡的差距,进而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三)针对“如何进一步巩固提高我县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抓好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 提出:1.学生读书感觉无成就感,因厌学而造成辍学;2.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升学率评价教师,造成学生辍学;3.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造成学生辍学;4.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农村学校校长、教师队伍素质;5.实行控辍保学责任制;6.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力度;7.严格控制班额,让每个孩子得到关注。

(四)针对“如何深化我县职业教育攻坚,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提出:1、设法缩小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差距,改善办学条件。2、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可以通过与高校联合办学的办法,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解决教学水平不高这一难题。3、扩大招生,面向全区乃至全国招生。不可局限于县内招生,多招优秀生,鼓励优秀学生报读职校。4、毕业就业安排要多元化,让毕业生得到真正的实惠。5、做好毕业生的跟踪服务工作。

第7篇: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区城市工作现状,为建设实力**、魅力**、活力**提供全面、科学的决策依据,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城市工作调研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研内容

突出城市发展和社区建设主题,围绕城市建设、管理、发展,社区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区党建,平安创建,班子建设,公共服务,精神文明,文体事业等专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做好城市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组织机构

为了确保本次城市工作调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成立区城市工作调研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民政局,陈明哲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人员由区委宣传部,区发展计划局、民政局、建设局等单位抽调专人组成。

三、任务分工

(一)围绕作风建设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对社区工作中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梳理,并提出关于加强社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区作风办负责);

(二)围绕城市党建工作,深入分析城市党建工作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加强城市党建工作的对策(区委组织部负责);

(三)围绕城市宣传思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分析城市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制定加强社区宣传思想、精神文明建设的应对措施(区委宣传部负责);

(四)围绕“平安**”创建活动,如何推进“平安社区”创建工作,创造安定、和谐的城市发展环境(区委政法委负责);

(五)围绕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推进城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区发展计划局负责);

(六)围绕城区商贸服务业发展,如何繁荣商贸服务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区经济发展局负责);

(七)围绕社区服务、职能发挥、社区建设、弱势群体帮扶、低保办理、优抚救助等专题进行调查研究(区民政局负责);

(八)立足于城市服务平台,围绕就业培训,失业登记、社会保障等专题进行深入调研(区人劳局负责);

(九)围绕城市法律知识普及、居民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专题进行调查研究(区司法局负责);

(十)对城市小区物业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调研,制定关于加强城市小区物业管理应对措施(区建设局负责);

(十一)围绕如何丰富城市居民文化体育活动,完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等专题进行调研(区文体事业局负责);

(十二)围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如何提高城市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行专题调研(区卫生局负责);

(十三)依托社区服务平台,如何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城市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进行专题调研(计生局负责调研);

(十四)按照创卫工作要求,如何提高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专题进行调研(区市容环卫局负责);

(十五)围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就如何推进市区内重点项目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区大项目办负责);

(十六)对城中村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旧城改造的可操作性意见(区旧改办负责);

(十七)人民办、西兰办、吴办、古渡办、渭西办、陈杨办等6个办事处围绕办事处、社区在城市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对策进行专题调研;

(十八)沣东办、钓台办、马泉办结合乡镇与办事处的职能转换,围绕加强和推进城市工作,探索社区建设,建设移民新村,妥善安置拆迁群众等专题进行调查研究。

四、工作要求

(一)认真组织,周密安排。各单位要严格按照任务分工要求,立即成立专题调研工作组,由主要领导亲自负责,深入到社区、辖区企事业单位,及时掌握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对策。落实业务能力强,政策水平高的干部从事专题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由主要领导亲自把关,确保此项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二)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各单位要把本次调研活动作为本单位近期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承办人员为具体责任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调研报告的分析汇总工作,并形成具有针对性、可行性、操作性的城市和社区工作调研报告,为区委、区政府推进城市和社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城区各街道办事处要结合本次调研活动,全力支持和配合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开展调查研究,提供调研活动必要的分析资料,安排工作人员协助各成员单位到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为各成员单位调查研究提供便利条件,确保调研活动顺利进行。

第8篇: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政治责任感。我们于4月28日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了一次党性教育,主要领导针对教育实践活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心。

二是对在城市建设中贡献突出、工作积极、办事得力的部分干部职工进行了表彰奖励。并要求大家认真学习身边的典型、身边的事迹、身边的感动,充分利用本单位的先进事迹,带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入到城市建设中去。

三是通过观看电影《焦裕禄》和学习的兰考讲话精神。通过焦裕禄同志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断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信心和激情,并要求每一位干部职工撰写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使焦裕禄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第9篇: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县地处昭通腹心地带,自古以来都是连接滇川的交通要道,是昭通市北部发展的一个经济重要增长点。以前,由于县城规划起点低,建设和管理水平落后,整个县城就象一个“大集镇”,严重影响了**形象和县域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城市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特色山城,秀珍山城”。以规划为龙头,按照“分步进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狠抓城市建设和管理。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行政办公区、商业居住区、商贸区、工业区等功能分区日趋明显,城容城貌明显改善。城市品位的提升,吸引了大批县内外客商、群众来县城居住、创业。

一、以规划为龙头,打造特色**。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建设管理的依据,也是本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框架。**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重要的区位优势、独特的气候条件,为从根本上提升城市品位,塑造个性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们一直强调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聘请高标准的规划设计部门编制了县城总体规划和重点区域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明确了城市定位、功能分区、建筑风格和城市布局,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可行依据,是实现建设**社会文明、经济繁荣、安全舒适、设施完善、景观优美、生态良好、适宜居住的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力争逐步彰显城市特色,为**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描绘出了宏伟蓝图。在规划管理中,始终遵循“规划是一切工作的起点,也是一切工作的终点”的原则,力求达到城市建设不留遗憾,不留败笔,不留骂名。在城市建设中,狠抓城市总规和详规的落实。严格审批程序,坚持依法办事,实行一支笔审批,防止政府与部门、部门与个人乱插手现象,实现规划的高起点,管理的高要求,政府的高投入,使城市规划的美好蓝图逐步呈现。

二、依托项目建设,打造产业化**,创造适居环境,打造和谐**。

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必须依赖于主导产业,达到城市建设与特色产业的相互促进、和谐统一。从优化县城功能布局入手,以解决企业用地瓶颈为重点,积极推行“工业入园、商业入市”,打造产业集群,建立专业市场。把企业发展的要求与**县城建设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推动全县的城市化进程。和谐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城市建设管理的目的也是以人为本。**县以完善城市功能,打造靓丽、优美、便捷、舒适、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小城市为目标,以总体规划为指导,以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在住宅小区、道路拆迁、供排水、绿化、亮化、净化等方面效果显著,有效促进了**城市化建设。为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美化居住环境,积极推进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完成了城区主要街道、重要部位及沿街建筑物的亮化,从根本上解决城区道路拥挤混乱、脏乱差等现象。

三、依靠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打造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是世界的,是永久的。只有在城市建设中体现城市文脉,挖掘文化、传承文化、展示文化、发展文化,才能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化城市。**历史悠久,县内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古迹多。风景名胜古迹、城市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作保障。**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单靠财政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而经营城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城建资金瓶颈制约的有效手段,是转变城建机制、加快城建步伐的有效途径。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职能,树立经营城市理念,走市场化、产业化的路子,城市才更有活力。**县按照“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经营城市思路,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激活各方面的资本要素,实现了城市建设存量资本和增量资本的良性循环,克服了县城建设起点低、财力不足、历史欠帐较多的困难,通过内部挖潜、以地生金、加强外联、拓宽投资,实现了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强化政府对土地的垄断性管理,堵住零星建设的口子,将城市建设用地全面纳入市场化轨道,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的所有土地,由县政府统一征用、统一收购、统一储备、统一供应,收益资金全部用于城市建设。

四、调研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