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慢性病管理内容范文

慢性病管理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慢性病管理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慢性病管理内容

第1篇:慢性病管理内容范文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全科模式管理;健康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17-02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及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同时在理化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下,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我国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多趋势。对慢性病展开规范性管理,是有效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措施。然而,在诸多社区中,慢性病管理工作仍停留于表层,管理工作的效果与价值还未得到充分证实。近年来,一些社区在慢性病管理中引入全科医师为主体的社区服务团队管理模式,开展慢性病全科模式管理,管理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

1社区慢性病管理对象及工作内容

在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中,管理对象是各全科团队管辖范围内慢性疾病患者,如已确诊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在进行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时新发生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有慢性疾病危险因素潜伏的高危人群;慢性病患者陪护人员及其家属。

在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中,主要工作内容是展开针对性防治工作,展开血压及血糖免费测定、健康体检与健康教育,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社区中慢性病发病情况予以准确掌握,对糖尿病、高血压及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资料收集、登记。同时,全科服务团队成员应积极与居民展开面对面交流,对居民基本信息予以获取,同时对居民健康需求予以准确把握。

2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实施全科模式管理的意义

全科模式管理对于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有重大指导意义。如高血压与糖尿病是对人民健康有严重威胁的重要慢性疾病,通过对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开展全科模式管理,通过对糖尿病、高血压管理制度进行建立,根据各自分工对相应患者进行筛查,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给予有效指导,由公共医师对健康档案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而护士对健康档案中基本信息进行采集,在此基础上展开健康教育,提供自家庭至社区、自门诊至住院的全过程线性管理,促使患者和全科医师建立深厚感情,大幅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同时可促使致残或并发症等有害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3社区慢性病全科模式管理措施

3.1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定期随访对全科医师团队管辖区域中居民基本信息加以准确获取,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体检,同时建立健康档案。为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建立慢性疾病专项档案。全科医师应展开定期上门随访。糖尿病患者可每3个月展开1次随访,高血压患者每2个月进行1次随访。在随访完成后将随访记录与患者信息资料向电脑中及时、准确输入,在此基础上展开归档管理。对社区内慢性疾病实际情况进行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展开防治效果评估,对慢性病预防效果进行分析。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与探讨,对慢性病防治方法进行不断改进。

3.2对社区内慢性疾病患者实施分类管理对慢性疾病患者展开首次管理时,应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登记,主要包括档案号、管理日期、姓名、出生时间、职业、性别、联系方式、住址、血压值、尿常规、心电图、确诊单位、体检结果、血脂、体重指数等内容,对患者患病情况与危险因素予以准确了解,在对患者病情准确评估基础上展开个性化防治方案制定。每月对慢性疾病登记人数、随访人数、管理人数进行统计并定期报备。

3.3对慢性病给予行为干预

3.3.1展开有效健康教育社区卫生服务站应于每季度展开1次健康教育,免费发放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相关知识与非药物治疗指导等健康教育手册,对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邀请专科医院中专家或志愿人员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对门诊、社区咨询等机会加以利用,为居民展开体检、上门随访、家庭病床及电话咨询等服务,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每3个月对健康教育栏进行1次更换,倡导居民关注黑板报与宣传栏。在健康教育时,对于不同人群展开分级管理,对一般人强化健康教育,对卫生知识加以普及,促使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对高危人群实行免费体检、定期体检与医疗机构日常诊疗,准确登记并给予有效干预,对其不良生活方式加以纠正。

3.3.2根据慢性病危险因子实施有效预防对于慢性病危险因子主要实施一级预防,同时将一二三级预防加以结合,促使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得到提高,使之主动摒弃不良生活行为,促使危险因素降低或消除。社区慢性疾病全科模式管理需展开积极宣传,引导居民禁烟控酒,展开低盐饮食,对不合理膳食结构加以改变,对体重加以控制,从而对慢性疾病发生予以长期、有效预防。

3.3.3对高危人群加强管理对经门诊、咨询或体检发现有血压比正常值高者、高血压患者一、二级亲属、肥胖、高血脂、糖耐量受损、超重或空腹血糖受损等高危人群进行登记,并对这些患者展开分级健康教育,指导其对疾病发生加以有效预防;展开定期检测,如有必要给予药物干预,对社区慢性疾病患者展开规范、合理、科学管理,防止并发症发生,促使慢性病致死率与致残率显著下降。

3.4成立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慢性病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予以准确掌握,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不仅需要较长时间,同时也需要科学方法。在实际管理中,可成立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将15-20名同类慢性病患者组织起来,由两名患者作为小组长,引导组员展开互学互助,并进行经验分享,促使患者建立战胜疾病信心,不断查漏补缺,对行为改变计划加以实施,使其对常见健康问题加以处理的能力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第2篇:慢性病管理内容范文

【关键词】 社区;慢性病病人;服务

2009 年,卫生部颁发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其中对社区高血压、2 型糖尿病病人的服务进行了规范。黑龙江省对社区慢性病病人服务也做了具体要求,提出除以上两种病外,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恶性肿瘤、脑卒中病人也要进行登记管理。我社区6 种慢性病病人1 万余人,做好慢性病病人的社区服务,对提高社区卫生整体服务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方法

1.1 病人信息采集

1.1.1 在入户更新居民信息时,详细询问有无慢性病,近期就医情况,近期体检情况。有慢性病的居民,询问慢性病控制情况,用药情况,不合理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等。

1.1.2 在社区门诊接诊时,询问患者慢病就诊信息,复诊病例询问用药情况、症状改变情况等

1.1.3 按照黑龙江省疾控中心要求,医疗机构要对每月就诊的慢病患者进行统计报告。社区中心可以到所在地综合医院保健科收集辖区居民慢病信息,再通过电话或入户核实、细化。

1.2 慢性病病人服务

1.2.1 门诊服务

对社区门诊就医患者,必测血压,以便筛查高血压患者。对高危人群测血糖。对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肿瘤、脑卒中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发病情况、恢复情况、用药情况、康复训练情况,并记录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中。

1.2.2 随访服务

对已确诊的慢性病患者,65 岁以上老年人社区中心医务人员每年进行四次随访服务。可以采用电话、入户、预约到社区门诊访谈等方式。随访内容包括: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体重、心率。患者症状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患者服药情况等。 1.2.3 定期体检

对确诊慢性病人,督促其定期体检,检查项目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重点病例还可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潜血、血脂、眼底、心电图、B超等。

1.2.4 双向转诊

对症状较轻的患者,在社区接受治疗,并追踪病情变化。如病人症状加重,经社区医生诊查后,及时转往上级医院,使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人在上级医院治疗后,待病情稳定,可转往社区卫生中心,由社区中心治疗及追踪随访,

第3篇:慢性病管理内容范文

关键词:督导评估 慢性病 档案 真实性 作用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因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所以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社区是进行慢性病防治的平台,是健康促进的基本场所,因此加强社区慢性病档案管理对慢性病防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社区慢性病档案具有“动态活档”特性,要求责任人在档案产生之日起,每月进行记载。慢性病档案的真实与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档案利用效果,就是慢性病病人的“受益”或“受损”。

1 慢性病档案的不真实表现

在社区的慢性病管理实际工作中,社区在慢性病防治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了大量的基线调查、居民入户建档、随访管理等工作,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策、人、财、物支持不足等多方面的因素,慢性病防治工作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高血压等重点慢性病的规范管理不到位,规范化管理率低,随访质量不能保证,血压、血糖的控制效果不理想,有效控制率低。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管理、个性化的健康指导、病人的自我管理等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还有较大的差距,健康档案中的“采集难、动态难、共享难”的瓶颈问题的出现在所难免。从我们对档案质量的随机抽查和电话访问患者所得结果,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较大部分慢性病档案的不真实性,具体表现为:①记载患者联系电话号码有误或家庭住址不祥细,无法根据电话号码或家庭住址与患者随访沟通,患者不能接受治疗与指导。档案从建立之日起,就成为死档。②社区医生每月一次的随访记录,一气呵成,墨迹相同,显现是年终应付考核“一夜而成”。③从年初与年终随访记录的书写出自同一个人的笔迹,而签名医生乃为一名新到岗位的实习医生,档案造假迹象一目了然。④没有随访,但有详细的随访记录(血压或血糖正常;有完整的电话访问或面对面访问记录)。⑤电话访问患者血压或血糖仍然高且从未进行过有效治疗,而该患者的慢性病档案治疗记录上却清晰地写下血压或血糖都正常和详细的治疗方案且张冠李戴治疗医生。⑥接受电话访谈的患者,有一些并没有到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服务,仅是在基线调查或下社区摆点时登记、建档后就失访。

2 造成慢性病档案不真实的原因

2.1 社区医护人员严重缺乏且队伍不稳定:慢病防治工作需要社区医生脚踏实地的入户建档、定期随访。以一个常住人口20000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高血压病管理为例:每年要进行高血压病筛查4000人,按高血压病的建档率计应建档900人,按四川省慢病绩效考核指标每人每年随访12次计算,全年该社区对高血压病人应有10800次随访,并进行档案记录(其中含3600次面对面访问),按绩效考核指标,至少应该对630名慢病病人进规范管理。可想而知,按目前一个社区3-4名社区医生的配置远远不够,很多人身兼数职,慢病管理岗位待遇低,经常更换人员。社区医生的缺乏或新到岗位的社区医生不熟悉规范管理慢病的内容导致了为了完成随访而闭门造“访”,臆想造“档”。社区医务人员档案意识薄弱,认为有些档案可写可不写,人手不够、时间不够就瞎编乱造随访记录以应付领导或上级的督导考核。

2.2 组织管理问题:社区对全年的慢病防治工作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和详细的计划实施安排表。很多事都是处于应付,流于行式。

2.3 考核评估问题:慢病的考核评估工作没完全落到实处,使社区感觉慢病工作不重要,社区慢病建档工作、随访工作没真正意义的开展。

2.4 经费问题:社区没有强有力的经费支持,而慢病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慢病工作支出大,能不开就不开展。

为了促进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并逐步实现社区重点非传染性慢性病管理达到80%的目标,四川省启动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督导评估。

表一 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目标

■表二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病例管理评估指标(档案方面)

2009-2011年,本人参与了自贡市高新区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慢性病档案部分)督导评估。

3 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督导评估

3.1 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建立了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机构,在电脑慢性病专案管理列表中随机抽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20名,未建立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机构,仍然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纸质档案中随机抽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20名,检查档案管理的质量,重点抽查档案内容记载的真实可靠性。

3.2 随机抽取有电话的患者进行电话访谈,要求完成电话访谈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20名。电话询问病人是否接受了社区医生的一年12次随访(其中面对面访问4次),高血压或糖尿病是否控制,对社区卫生服务是否满意等。通过患者的回来判断慢病档案的真实可靠程度。

为了不让督导评估流于行式,把慢性病的考核评估工作落到实处,克服慢性病档案“采集难、动态难、共享难”的瓶颈问题,自贡市加大了督导评估力度。高新区率先根据督导评估所得分值进行政府财政经费投入,与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挂钩,从而,促进了社区管理慢性病的积极性,对档案质量的考核更使社区医生的档案意识大大增强。为一味追求建档率而不能100%完成随访工作而闭门造“访”,臆想造“档”的现象得以遏制,提高了慢性病规范管理率。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这一块中,权重最大的就是慢性病管理。表二中四个指标数据均源于慢性病档案。因此,对社区慢性病档案的督导,促进社区慢性病管理水平的提高,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慢性病举足轻重的。

通过近几年的慢性病档案督导评估,从2009年电话随访询问病人回答“不知道我在哪个社区管我,从来没有人管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成了高血压病人了”,“没有医生来过我家,我也没去社区”。“没有人管我,不满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服务”等调查结果与慢性病档案上如花一样烂漫的每月都进行了随访,而且治疗效果非常好的完美记录形成鲜明对比,到2011年“满意满意,他们经常给我打电话,每个月都到社区或到家里来测血压,关心我。”慢性病档案真实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慢性病规范管理率从08年按标准无法打分,仅仅只是一个基础,到2010年的20%-40%到2011年完全按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标达到了50%-60%,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时,在组织管理问题方面,社区也加大了对人力物力的投入,社区医生由原来的1-2人增加到了3-4人,强化了档案管理意识。

实践证明,档案督导评估在促进慢性病档案真实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要采取不定期对社区慢性病档案进行督导,特别是2011年启用的“四川省社区卫生管理信息系统”为上一级行政机关和业务指导部门利用“系统管理员身份”随时随时对自贡市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电子版慢性病档案进行随机抽查督导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社区内部也应建立内部考核机构。收入分配与社区医生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挂钩,建立激励机制,脚踏实地的入户建档、定期随访,促进慢性病档案的规范管理,让慢性病患者的慢病档案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

参考文献:

[1]熊鸿.当前社区慢病现状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的探讨《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1期.

[2]王青芬.论对社区慢病档案的管理.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学动物防制,2005年9月第21卷第9期.

第4篇:慢性病管理内容范文

关键词:项目工作首先项目管理HIV感染者

项目管理在我国发展较晚,虽然项目管理的思想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政府和企业提高效率的手段。但迄今为止,只有为数不多的医药企业、少数公共卫生项目在采用项目管理,且管理水平不高,很多项目仍然在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项目档案是项目执行过程中所形成的信息资料,贯穿整个项目管理的过程,从项目的执行、计划、执行、控制到结束,包括项目综合管理档案、范围管理档案、进度管理档案、成本管理档案、质量管理档案、人力资源管理档案、风险管理档案和采购管理档案等。我们尝试将档案管理的模式应用于公共卫生体系中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项目,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具体做法

1.1健全网络,加强档案管理硬件建设

要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首先必须有一个健全、强有力的档案管理网络。载止2003年,全市6个区均成立慢性病防治机构,各镇成立了防保所,综合医院成立了防保科,全市共建289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现已形成以市慢性病防治院为龙头,各区慢性病防治机构为枢纽,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和防保所(科)为依托的慢性病防治工作网。各慢性病防治机构都有自己的档案室和档案管理人员。

1.2领导重视,保证项目档案的建立和使用

为了落实各单位项目档案管理的人员和经费,特别是区一级项目执行单位,领导应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自1992年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启动,到2007年我市共有16个公共卫生项目(见表1),并采用项目管理模式,进行项目管理,建立了档案室,2002年我院顺利通过了“国家二级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验收。

表1深圳市公共卫生项目管理档案

项目名称

深圳市HIV感染者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初治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免费治疗醒目

深圳市学校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结核病控制项目

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

深圳市耐药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流动人员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

深圳市男性同性恋人群性病艾滋病防治项目

深圳市公共服务场所高危人群干预项目

深圳市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管理项目

深圳市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项目

深圳市社区中小学校学生及幼儿园儿童龋病与牙周病防治项目

深圳市实施子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

深圳市伤害监测项目

深圳市性病规范化实验室建设与质量控制

1.3导入项目管理经验,促进项目档案规范化

根据我市慢性病特点和每年慢性病防治工作情况,组织专家每年对全区慢性病防治工作按照年初考核方案进行考核,第二年重新修订《深圳市慢性病综合考核方案》,该考核方案包括项目资料、记录、计划和总结等各种档案资料,使我市慢性病防治工作日益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每年年底将各项目资料分类整理,送档案室归档保存。

结核病防治项目档案包括各级政府有关结核病防治文件,市区组织机构、各级政府经费投入文件等。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与各区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签订了责任书,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各级结核病防机构工作计划和总结。

“结核病耐药性监测”、“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的应用”、“流动人口肺结核控制的研究”及“DOTS2PLUS策略的实施性研究”等项目手册。

性病防治项目档案包括“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西太平洋亚太地区淋球菌耐药监测”“发廊人群性病/艾滋病行为干预”“男性同性恋人群性病/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等项目手册。市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办工作计划和总结,暗、客、吸毒人群和献血员等高危人群STD/AIDS主动监测记录。男性同性恋人群、暗、客和吸毒人群等进行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记录。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项目档案有:“深圳市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项目”“深圳市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管理项目”“深圳市恶性肿瘤、脑卒中项目”“学校学生口腔疾病综合防治项目”等项目手册,规范整个操作过程而统一设计、印制的“口腔保健知识问卷调查表”“口腔保健手册”等。目前已建立了口腔卫生健康档案,到2006年已有20857份。采用ICD210编码的统计程序,保证了恶性肿瘤、脑卒中报病监测工作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加强对社区的督促和检查,现场考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医生诊疗技能的记录以及随访资料。

根据年初工作重点,对考核指标进行修改,每次修改后都保持一份归档。

1.4加强培训

通过市、区两级的培训,提高了全市慢病防治专业人员和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明确慢性病防治机构项目档案管理与各级医疗机构在慢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能,探索合适的协调机制,建立团结、高效的慢性病防治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体系。

2体会

为迎接信息知识和创新经济时代,我市在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采用网络直报系统,通过全市网络通报慢性病防治信息,方便快捷,具有较好实效性。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少数人不重视资料归档,档案管理人员不积极主动收集档案资料,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等。

为此,必须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包括项目知识培训、档案管理培训、计算机能力培训,提高其素质。同时加大档案管理的投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项目档案管理现代化,适应创新时代的要求。

第5篇:慢性病管理内容范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类的疾病谱、死因谱正在发生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以及脑卒中等问题日益严峻,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死因之一[1],同时也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全国仅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这4种慢性病的医疗费用占全国总卫生费用的12.5%[2]。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死亡总数的60.0%,由其造成的死亡比例已达到传染病的两倍[3],经济损失几乎占了全球疾病负担的一半[4]。由此可见,慢性病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慢性病的干预模式主要包括社区干预模式[5],自我管理模式[6-7]、家庭干预模式[8]、知己健康管理模式等[9]。大量研究表明,我国慢性病主要由高危行为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例如吸烟[10]、过度饮酒[11]、超重[12]等。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各个干预模式在干预单位、干预方式、干预技术等方面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完善的干预模式还不成熟。本文就常见的慢性病干预模式及各自的特点作简要综述,为我国慢性病干预研究提供参考。

慢性病干预是以慢性病患者作为干预对象,对其采取有效的慢性病预防及控制措施。干预对象单位的选择对干预措施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有重要意义。目前常见的干预单位主要包括以社区、家庭以及自我个体。

1.1 社区干预

社区卫生工作是慢性病防治的前沿,以社区为干预单位实施慢性病防治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积极而有效的方法。社区干预模式,对社区内慢性病病人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从而创造有利健康的环境、改变人们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子水平,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13]。社区干预方法主要包括行为干预、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

1.2 家庭干预

家庭干预模式的特点是以家庭为最小干预单位,对患者家属开展疾病知识的教育,或在此基础上结合医务人员定期家访、实施训练,以加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8]。家庭是社会支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14]。同时由于慢性病存在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情况[15],将

干预对象扩大到家庭成员层面有利于更好地控制慢性病的发展及管理。家庭干预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干预、行为干预及心理干预。慢性病单纯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例如高血压病,它与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密切联系。因此,家庭干预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嘉兴市某院66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家庭干预的研究显示,实施家庭干预后,患者家属了解了健康饮食、按时服药的重要性,患者的血压控制及服药依从性得到了改善[8]。

1.3 自我管理

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是指个人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下完成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卫生保健活动,强调患者以个体为干预单位,主动参与管理自身健康状况。慢性病自我管理的具体实施在不同个体、社区之间存在差异。英国慢性病自我管理的实践主要包括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的疾病状况,制定个人的自我管理行为,开展自我管理技巧的培训教育等,从而加强患者在认知、营养、心理及沟通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16]。黄丽勃[17]在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干预研究中强调社区医师与个人的合作,在社区医师的指导下主动发现自身症状、个人行为危险因素、心理情绪等方面面临的问题,进而在判断和分析问题后进行自我评估,与社区医师共同商讨治疗方案,随时反馈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国外社区较早应用慢性病自我管理,且慢性病病种的覆盖面也逐渐扩大。国外一项关于关节炎患者自我管理干预的研究显示,自我管理有助于改善关节炎患者的活动,促进放松行为[18];英国1项为期5年的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显示,成功的自我管理可促进患者的健康行为,减少就医时间,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增进与专家的沟通,有助于强化个人知识及技巧以期达到有效的管理长期带病状态[16]。近年来,我国部分社区也尝试在社区慢性病患者中推行自我管理模式。傅东波等[19]对上海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的研究结果显示,采取自我管理项目的干预组在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及部分健康状况方面得到改善,并减少了就医次数。于普林等[20]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研究显示,干预组在健康知识知晓率、膳食及健康状况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2 干预方式

近年来,我国居民所处的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各种危险因素促使慢性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它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许多地区已尝试推行慢性病的干预工作,实践证明,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开展疾病防治和心理、行为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综合干预方式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1 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旨在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其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合理的膳食模式,限制钠盐的摄入,控制吸烟、饮酒,同时注重参加适宜的体力活动。家庭干预模式中的行为干预是以改变整个家庭的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为目标,通过向家属讲解合理的膳食模式、烟酒对疾病的危害等改善家庭的不良行为,并要求家属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诊。在众多行为干预理论中,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在糖尿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上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1]。此外,国际上也开始探索行为阶段改变模型在健康行为干预中的应用[22-23],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 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旨在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心理干预常用的方法有心理支持和放松疗法,通过启发、鼓励、关怀、倾听音乐、放松训练等方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要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保持一定的人际交往,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社区干预模式中常采用心理干预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刘向红[24]对社区60例慢性病病人的干预显示,支持性心理治疗可帮助患者减少心理应激,改善健康状况。家庭心理干预的重点则是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干预人员需给予家属心理指导,改善家属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同时要求家属在患者情绪不良时给予安慰、理解,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

2.3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可指导患者掌握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的能力。社区作为在结构与功能上的一个共同体,是开展健康教育的良好平台。因此,健康教育干预方式是社区干预模式中较为常见并很受重视的一种干预方式。在社区举办慢性病学习班,组织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肿瘤等疾病的患者参加,利用图片、影像、广播等多种传播方式宣传,让广大居民更直观的了解慢性病防治知识。根据患者的病种、文化层次不同,实施群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健康知识的普及。一项关于健康教育对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研究显示,经过健康教育,社区离退休人群吸烟、饮食偏好、少运动、心理不平衡等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25]。开展家庭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家属的健康意识为目标也很有实际意义。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如疾病的危险因素、护理知识、识别疾病恶化的先兆等,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2.4 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指尽最大可能让人们的精神和身体保持在最佳状态,其宗旨是使人们了解健康知识,以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并且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选择[26]。健康促进理论作为一套实用策略需要广泛的社会联盟作为支持,不仅要开展教育、组织管理等干预工作,还需有相应法规政策配合。因此健康促进干预方式主要应用于社区干预模式。社区健康促进的内容包括制订指导和管理健康策略的政策,加强政策与环境的支持,开展社会动员,调动基层组织的积极参与,并对基层医护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育培训,对社区人群展开健康教育。社区健康促进是促进社区人群健康、改善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胡运红等[27]对健康促进在社区慢性病管理的一项研究显示,实施健康促进的慢性病患者在健康知识知晓率、药物治疗依从性、身体健康状况方面都有所改善,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芬兰冠心病发病率最高的北家里里地区运用健康促进模式使20年里35~64岁男性冠心病死亡率下降了42.0%,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了48.0%[28]。

3 干预技术

随着慢性病干预工作在我国的开展与推进,人们已开始不断探索新的干预技术以更好的实现慢性病的管理。

3.1 知己健康管理技术

慢性病知己健康管理模式的核心技术即为知己健康管理技术,与其他干预模式相比,该技术的运用是知己健康管理模式最大的特点,也是该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知己健康管理是针对慢性病患者实施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它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一种从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的健康理念发展出来的量化管理技术。知己健康管理的特点是针对个体,通过个性化的信息收集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旨在预防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并在评估的基础上促进对象参与制订个体管理方案,在管理者指导下改变不良行为从而改善自身的健康。知己能量监测仪是量化行为的有效工具,它采用运动加速度传感器原理来监测人体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并直观地以能量千卡值形式显示出来[9]。此外,知己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健康管理系统软件作为一项新技术也被应用于知己健康管理中。该软件通常与知己能量监测仪结合使用,将运动数据与饮食内容输入软件中进行自动化分析,便可准确得到各项指标,从而清晰的掌握患者的运动行为及饮食习惯,做出合理的干预[9]。这一技术有效地避免了服从的盲目性,有利于促使干预对象自觉按运动与饮食的指导方案去实施。王慧敏等[29]在知己健康管理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的研究表明,知己健康管理有效地提高了老年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对自我健康行为的重视,改善了他们的饮食习惯、吸烟量,并形成了规范服药等良好习惯。

3.2 契约管理技术

契约管理是指患者按自愿的原则签订保健合同,以契约的形式将医患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加以固定[30]。研究表明,契约制度有利于建立医患之间稳定而又相互信任的关系,加强患者合理用药等遵医行为,提高患者对慢性病管理的认同[31]。由于契约管理技术可建立更加牢固的医护关系,因此,当干预对象人数多、依从性差时可重点采用该技术进行管理。

3.3 载体干预技术

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干预,有研究人员提出载体干预技术,即以实物为载体,携带健康信息进行反复刺激,长期连续地对某一种或几种危险行为实施良性诱导,从而有效地预防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及发展,干预一定时间后再进行效果评价[32]。载体干预技术的实施需在经济发达、人们生活水平较好的地区进行,以便能够承担载体干预所必需的费用。另外,优越的政策环境、人们的卫生健康意识也是载体干预技术实施的有利因素。

对慢性病患者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可帮助慢性病患者掌握相关知识、促进健康行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慢性病在我国普遍流行,研究有效的干预模式对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常见干预模式在干预单位、干预方式及核心技术等方面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这几种模式的可行性、管理成本以及众多干预手段的交互作用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为选择最优的干预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4 参考文献

[1]白雅敏,王卉呈,董建群,等.慢性病预防控制适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6):651-653.

[2]孙爱国,邹跃威,钟志强.社区慢性病防治现状与应对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2006(25):137-138.

[3]Zhi-Yin Y, Zhen Y, Li-Fang Z, et al. Human behaviors determine health: Strategic thoughts on the prevention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China[J].Int.J.Behav.Med.,2011,18(4):295-301.

[4]Kelishadi R M S N. Short-Term results of a community-based program on promoting healthy lifestyl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setting isfahan healthy heart program[J].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1,23(4):518-533.

[5]王秀花,王景俊,马庆云.社区慢性病干预的实践[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6):52.

[6]王媛媛,刘薇薇.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研究综述[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1):50-51.

[7]Mendelson Ad M C C A. Integrating self-management and exercise for people[J].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2011,26(1).

[8]金钰梅,朱胜春,邵翠颖,等.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家庭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评价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6(1):6-7.

[9]孟春英,郭颖,曹爽,等.“知己”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15):59-61.

[10]Gu D, Kelly TN, Wu X, et al. Mortality attributable to smoking in China[J].N Engl J Med.,2009,360(2):150-159.

[11]Bazzano LA, Gu D, Reynolds K, et al.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risk for stroke among Chinese men[J].Ann Neurol,2007,62(6):569-578.

[12]Bazzano LA, Gu D, Whelton MR, et al. Body mass index and risk of stroke among Chinese men and women[J].Ann Neurol,2010,67(1):11-20.

[13]严迪英.社区干预[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1):46-47.

[14]章玉玲.家庭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08(28):2624-2625.

[15]翁根龙,沈宇.三级医院-社区卫生一体化管理慢性病综合干预模式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

[16]Davies NJ. Improving self-management for patients with long-term conditions[J].Nurs Stand,2010,24(25):49-56.

[17]黄丽勃.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8(3):287-288.

[18]Nour K ,Laforest S,Gauvin L,et al.Behavior change following a self-manegement intervention for housebound older adults with arthtitis: an experimental study[J]. Int J Behav Nutr Phys Act,2006,30(3):12.

[19]傅东波,傅华,Mcgowan P,等.上海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2):223-225.

[20]杨依,蒋晓莲.慢性病自我管理概述及其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学报,2011(20):8-11.

[21]熊建菁,卢伟.糖尿病患者非药物干预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5):382-385.

[22]Petrocelli JV.Processes and stages of change:counseling with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change[J].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2002,80(1):22-29.

[23]Steptoe A,D Sc,D Phil,et al.The impact of behavioral counseling on stage of change in fat intake, physical activity,and cigarette smoking in adults at increase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01,91(2):265-269.

[24]刘向红.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行为干预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2(1).

[25]靳祥堂,高爱丽.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厂矿医学,2008(5):636.

[26]朱荣,李士雪,滕芬.以社区为平台在慢性病综合防治中开展健康促进活动[J].实用全科医学,2007(12):1035-1036.

[27]胡运红,李奎生,谢艳华.健康促进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6):102-103.

[28]林中,林惠玲,曾念彬,等.社区健康促进在预防慢性病中的作用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1(4):743-745.

[29]王慧敏,卢运红,文宏. 知己健康管理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3):1158-1160.

[30]张学军.高血压患者社区契约式管理后知、信、行的改变[J].现代预防医学,2007(4):803-806.

第6篇:慢性病管理内容范文

【关键词】农村;社区;慢性病;管理

为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科学防治慢性病,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江阴市市委、市政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把“人人都有好身体”作为幸福江阴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卫生系统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进行改革,通过完善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制度、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全民免费体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及社区人群健康管理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本实现了“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监控、信息化支撑、网格化管理、扁平化结构”的新型农村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

1 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为社区慢性病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

1.1 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网格化布局和标准化建设,最大限度地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镇卫生院为依托建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城区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建立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村(社区)延伸设点,按3000~5000服务人口、1.5公里服务半径、群众步行20~25分钟能到达的要求,新建或将原有的村卫生所改造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至2006年年底,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92个,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全率达100%,卫技人员合格率达99%以上。市、镇、村三级共同投入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和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到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六位一体”,并做到组织、人员、药品、建设标准、财务、业务等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六统一”,保证了全市慢性病管理工作均衡发展。

1.2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提高社区医务人员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经费、人员经费全部由财政予以保障,业务收入全部通过社卫中心上缴财政专户。社区卫生工作者“吃皇粮”,保证人均年收入不低于市属二级医院的平均水平。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的实施,切断了个人收入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济收入的联系,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同时解除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创收压力,提高了社区医务人员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保证了慢性病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提高了社区居民参与慢性病管理的依从性。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统一实行集中采购配送,全面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基本目录中的药物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下降达30%~60%,患者医疗费用大大降低,减轻了老百姓的药费负担,增加了居民参与慢性病管理的依从性。

2 创新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模式,有效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网底作用

2.1 建立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服务模式,实现了慢性病的责任制管理。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防保人员组成工作团队,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全方位的社区卫生服务。实行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每个全科团队平均负责800户居民的健康,通过与居民签订健康管理协议,使全科医生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在服务方式上。全科医生改变过去“坐堂门诊”的做法,主动上门服务,进行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指导,满足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构建社区医务人员与居民群众“亦医亦友”的和谐医患关系。

2.2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机制,保证了慢性病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撑。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构成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以片区医院为骨干、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三级慢性病防治网络体系。通过划分责任区域,使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起稳定的联系,同时,规定医院医生必须承担指导片区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培训、技术指导任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必须定期参加社区巡诊、带教、开展培训和参加慢性病管理团队等措施,拉近医院与社区的关系,形成了互相支持、互为补充的医疗服务体系,从而实现了慢性病的环状全程管理。

2.3 建立培训机制,将慢性病防治纳入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化管理。为提高农村社区医生开展慢性病防治的服务能力,建立并认真执行了强化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机制。同时,为避免收支两条线管理可能带来新的“大锅饭”现象,通过采取将全市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化管理考核体系,使慢性病防治工作得到了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对高血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患者的发现、登记和随访管理等工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质量控制、督导和考核评价,市卫生局根据各社区卫生服役中心对慢性病项目指标完成情况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质控以及考核评价结果下拨工作经费,以此模式引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落实社区卫生服务职能,有效调动了社区医务人员进行慢性病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确保慢性病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

2.4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免费进行市民健康体检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001年江阴市在全国率先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通过政府组织推动、专业保险机构专业化运作、卫生行政部门监管、群众积极参与的新型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不但有效地解决了江阴市民特别是广大农村居民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而且很好地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从2006年起实行每两年一次对全市居民免费进行健康体检,并以户为单位为每位市民建立起居民健康档案,摸清了全市居民的基础健康信息及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5 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社区慢性病电脑化、网络化动态管理。2008年市卫生局开发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软件,为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专用电脑和网络硬件,通过安装和应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软件进行慢性病患者发现、登记、和随访管理。实现慢性病专病档案与基础信息(个人档案、家庭档案、周期性体检档案等)通过电脑系统进行对接,智能化收集,自动评估,并可根据要求进行信息筛选和处理,完成信息管理过程。社区医生利用该系统可以方便地完成针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风险因素评估,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动危险分层、确定分级管理级别,对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常见慢性病患者根据病情变化提出健康行为指导、用药建议及下次随访预约提醒,实现了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采集、服务全流程的信息化[1,2]。保证了慢性病管理的连续性和精确性,大大提高了社区医生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3 江阴市农村慢性病管理新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江阴市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实施以来,突出了政府主导、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化支撑的特色,初步实现了慢性病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精细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基层医疗机构由于没有了创收压力,加之将慢性病管理纳入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化管理考核评价机制的有效引导,社区医务人员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同时,随着培训机制的建立,社区医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热情明显提高,由于享受到了药品零差率等优惠政策,使社区居民参与慢性病管理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已经累计为全市居民建立了1 421 645份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0.71%。全科医生团队共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116281人,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7.4%,其中管理高血压患者89 529人。糖尿病患者25 001人,恶性肿瘤患者1751人,高血压管理覆盖率达到95.6%,血压控制率达到69.85%,规范控制率达到65.9%。

虽然本市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上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深化的问题,需要继续努力探索,不断深化改革,为农村社区的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满意的社区卫生服务。

参 考 文 献

第7篇:慢性病管理内容范文

关键词:社区卫生事业管理;实证研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303-02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人口老龄化情况不断加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的比例高达85.3%和79.5%[1]。 由于慢性病往往需要终身治疗,并且可能产生一系列并发症,给个人、家庭和国家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我国慢性病的医疗费用增幅已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与1993年相比,2005年我国的医疗费用中:脑卒中增加19倍;糖尿病增加24倍;癌症增加15倍;心脏病增加11倍。2005年我国由慢性病所致的经济负担为15345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8.4%[2]。课题组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江宁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需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江宁区卫生行政部门在社区健康管理中科学合理的实施慢性病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来探讨影响江宁区社区居民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需要的因素和被调查者人口学特征。被调查对象以户为单位,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监测对象,第一阶段抽样按照城区和农村分类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江宁区随机抽取城区和农村各两个街道(农村A、B;城区C、D);第二阶段抽样采用完全随机的抽样方法从上述样本街道中各抽取2个居委会/行政村;第三阶段从每个居委会/行政村中随机抽取30户家庭,该家庭户中符合调查要求的全部常住人口均作为调查对象,预计调查户数240户。

1.2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人口学基本信息、健康行为测量和社区居民健康影响因素等。

1.3 质量控制 主要涉及问卷设计质量控制、调查员质量控制、调查实施阶段质量控制和资料整理阶段质量控制。本次调查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所有调查员由医学院校研究生组成,经统一培训与考核后全程参与调查;规范调查员的提问方式,对问卷每一选项都制定出判断标准;调查员在调查当日审核所有调查问卷,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后交由质控员审核;质控员对当天所有问卷进行核查,将结果记录在质量控制检查结果记录表上并签字;调查数据运用Epidata2.0建立数据库,每份问卷双份录入,经过严密考核,剔除缺失值。

1.4 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准α=0.05。

2 分析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涉及240户,回收967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512人,占52.9%,女性455人,占47.1%,性别比例为112.31。慢性病患病率为101.34‰。抽样的四个街道慢性病患病率情况分析见表1 。

2.2 影响慢性病患病率的主要因素

2.2.1 城乡差别对慢性病患病率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样本中农村街道B的慢性病患病率为117.37‰;样本中城区街道D的慢性病患病率为77.84‰,反映出江宁区农村街道和城区街道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也表明在江宁区农村街道更需要加强对慢性病治疗、康复和保健干预。

2.2.2 性别差异对慢性病患病率的影响 江宁区城乡地区不同性别慢性病患病率情况见表2,其中男性合计患病率占87.72‰,女性合计患病率占113.07‰。城乡区分性别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性别是影响慢性病患病率的因素之一。

2.2.3 年龄组对慢性病患病率的影响 江宁区城乡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慢性病患病率情况见表3。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呈现递增趋势,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慢性病患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年龄是影响慢性病患病率的因素之一。

2.2.4 文化程度对慢性病患病率的影响 江宁区城乡不同文化程度的慢性病患病率情况见表4。江宁区慢性病患病率随文化程度的提升呈递减趋势,处于农村的街道社区居民患病率较城区街道社区居民为高,且文化程度之间的慢性病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定文化程度也是影响慢性病患病率的因素之一。

3 结论与展望

3.1 江宁区慢性病卫生服务需要城乡差异明显 本次调查发现南京市江宁区慢性病患病率受城乡差别、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明显。农村街道社区居民总体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城区街道,新医改施行以来江宁区政府向辖区内的农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重点倾斜,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防控能力和效果已经得到质的提升,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江宁区整体慢性病患病率为101.34‰,其中男性合计患病率87.72‰,女性合计患病率113.07‰,均低于2008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200‰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按病例数计算)[3]。从城乡街道横向比较来看,农村街道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较城区街道为高,表明农村社区居民存在较高的慢性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需要,更深层次的说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格局影响依然存在,江宁区农村街道慢性病防控压力依然存在,在下阶段医疗资源布局时要特别注重加强对农村街道基层倾斜。

3.2 江宁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与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社会学指标因素有关 本次调查发现江宁区居民中女性慢性病患病率高于男性,高年龄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低年龄组,低文化程度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高文化程度组。表明在今后慢性病社区干预方面要特别重视对女性人群、高年龄人群和低文化程度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要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方面明显标注危险人群范围,指导社区全科医生有效开展工作。

3.3 江宁区居民的健康状况逐步得到改善,社区健康管理重点面临新的变化 从本次调查得到的数据来看,江宁区城乡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稳步得到改善,慢性病患病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社区居民参保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是由于慢性病患者病程较长、终生治疗和预后恢复生命质量不高的客观现实,都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显现而给新医改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在今后的慢性病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借鉴“健康管理”经验,分别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维护[4],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健康治疗和健康数据库管理等环节;另外,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应该融入祖国中医学“治未病”的丰富思想,力求用中医药调养来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创新具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健康管理新模式,为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报告[R].2006.05.

[2]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改框架下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面临的新挑战.[ER/OL](2009-07-30)[2011-01-24]..

第8篇:慢性病管理内容范文

Abstract: This paper concludes some experience on chronic disease archives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ituation of town community chronic disease archives management in Zigong City and discusses th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chronic disease archiv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make a good job of community chronic disease archiv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关键词: 社区;慢性病;档案;管理;督导;评估

Key words: community;chronic disease;archive;management;monitoring;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319-02

0 引言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指常见的四类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目前中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5%。慢性病的高发正在快速消耗社会积累的财富,占中国医疗费用的80%,加强慢性病防治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当务之急。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已经开展几年,如何使慢病防治档案在慢性病防治中发挥作用,是现阶段慢性病档案管理的主要任务。目前重点慢性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档案管理还不规范,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与效率。怎样才能做好慢性病防治档案督导评估呢?根据我近几年对慢病档案管理工作的体会,提出以下几点

意见。

1 制定社区慢病档案督导评估方案

根据卫生部《规范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指导意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制定自贡高血压/糖尿病(重点慢性病)管理督导评估方案。

2 随机抽查

2.1 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启用了“四川省社区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慢性病档案管理列表中随机抽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20名,未建立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机构,仍然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纸质档案中随机抽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20名,检查档案管理的质量,重点抽查档案内容记载的真实可靠性、治疗有效性、完整性(是否有年检)。

2.2 随机抽取有电话的患者进行电话访谈,要求完成电话访谈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20名。电话询问病人是否接受了社区医生的一年12次随访(其中面对面访问4次),高血压或糖尿病是否控制,对社区卫生服务是否满意等。通过患者的回答判断慢性病档案随访记录的真实性。

3 针对不同社区存在的问题,加强督导

3.1 因慢病防治队伍不稳定、兼职、难以保证慢病防治档案规范化管理等问题,应严格按照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配置的要求来执行,稳定队伍,解决兼职问题,加强慢病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3.2 加强对慢性病管理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完成知识更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对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内容、流程、考核指标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将“规范”作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计划,使其掌握服务技能,规范提供服务,保证服务质量。

3.3 坚决杜绝一味追求建档率现象,减少“死档”。

3.4 坚持标准,严格督导。坚持标准是督导工作的前提。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与连续性,是督导工作的主要内容。随机抽查,对慢病病人进行电话访问,判断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是否满意?是否按国家标准进行了随访?社区慢病防治最薄弱的环节就是随访,不按要求随访则很难保证辖区内所管理的慢性病病人的随访档案的记载,势必造成“动态活档”变为“静态死档”,甚至会出现应付上级督导检查而产生大量虚假随访记录档案。不真实的随访记录无法对病人的全身状况进行评价,甚者会延误治疗。

3.5 建立督导评估制度。建立督导评估制度是促进慢病防治档案规范管理的保证。实行督导制度的实践证明,督导制度的实施与完善可使社区受益,病人受益,社区医护人员受益。每年两次督导评估进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通过查阅资料,随机抽检,电话访谈的方法按考核标准打分评估,得出各社区慢病档案管理工作考评结果。

4 认真履责,做一名合格的慢性病防治档案管理督导员

4.1 督导员的工作是用众人的智慧,集众人的力量以达成一组织的任务和目标。作为负有公共卫生服务指导责任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防治督导工作者,要熟悉业务,熟练和灵活掌握政策,坚持标准,使被督导单位的慢病防治有所改进与提高。

4.2 督导也是表率,在要求慢病管理人员怎么做的同时,自身应具备医学知识,档案知识,协调与管理能力。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掌握新标准,新知识,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了解各地的情况,借鉴他们的优势。

4.3 督导也是讯息传达者:深入基层,“沉下去”做好对社区慢病防治进行现场指导,采用现场培训、集中培训方式,确保社区全科医生及时掌握防治标准,使其明白要做的事情及原因,对照标准开展工作或进行有效弥补。

4.4 善于沟通

4.4.1 与机构负责人沟通 在督导中发现因社区机构人力、物力、时间上的安排不科学,或一味追求建档率期望获得更多财政拨款等因素,则与社区负责人进行沟通,指出必须按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进行科学配置达到要求的指标。

4.4.2 与全科医生沟通 掌握全科医生的心理变化,针对慢病随访工作“采集难、动态难”努力为他们争取工作开展的必须条件,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而更好的开展慢病防治工作。如因人员更换,医生不熟悉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督导员应及时进行培训,使其尽快掌握工作方法和工作目标。如果是经办医生个人行为,在安排的时间内不如实下居民住宅区入户随访,而在慢病档案中随意“编造”随访记录,则对医生进行批评,纠正错误的工作态度;对屡教不改的,导致病人失访现象严重的,则应将督导评估结果明确告知社区负责人,将医生的收入与绩效考核挂钩。

4.5 “督”与“导”相结合。督则察,通过督察,及时发现社区慢性病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工作中,我们应淡化“督”的角色,强化“导”的意识,明确指出改进的目标与方向。在督与导的过程中,遵循“到位不越位,建议不决策,指导不领导,参与不指挥”的一般处事原则,营造宽松和谐的督导环境和氛围。积极引导,推进自我完善。

导则疏,善于督导是慢病档案管理督导工作的落脚点。发现不足甚至失误,不是督导的最终目的。督导员应就这些不足或失误,以谦虚、平和的心态,与社区医生进行平等的开诚布公的沟通、交流和切磋,对照慢病防治规范标准商讨克服这些不足或失误的办法和措施。要仔细分析造成慢病档案不规范的原因。热情诚恳地帮助和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搞好慢病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善导的目的所在。甘为人梯,与社区医生交朋友,特别是对新来的医生,更应该具体指出要尽快熟悉和掌握哪些具体的规划与标准,从而更好的进入角色,担当起社区全科医生的职责。应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给予传授。

4.6 书写督导记录,指出问题与不足,明确改进目标。通过对不同辖区社区慢病防治情况和财政投入情况,对不作为或多次督导提出整改意见的责任人或机构,应该纠正其低劣工作表现。对工作中有改进的责任人或机构,要充分予以肯定,并指出下一步工作目标。

4.7 做好信息反馈。督导的职责除收集基层信息,还应及时将督导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及时向上级疾控机构反馈,为制订来年的督导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使督导方案科学易行。

5 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做一名合格慢病防治档案督导员

督导员,要不断完善自我,更好地履行慢性病督导的职责和义务,为慢性病防治达到国家新防治标准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童庆华.尽职尽责做好教学督导工作.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网页,2009-11-24.

第9篇:慢性病管理内容范文

【摘要】本文从慢性病的概念及其研究范围、导致慢性病的各种危险因素、预防措施等方面阐述了慢性病的几个问题。采取三级预防策略以及以健康促进为主导的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策略,是我国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原则。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三级预防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世界各国的疾病病谱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疾病逐渐由过去的生物因素引起的传染病,转变为非生物性因素或生物因素较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新华网北京2009年2月27日专电(记者吴晶晶、周婷玉)卫生部27日公布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我国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20%,以此推算,全国有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病例数达到2.6亿。这说明由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导致的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

1 慢性病的概念及其研究范围

慢性病又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以生活方式、环境危险因素为主引起的一类病程较长、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被确认的疾病总称。慢性病是一种长期性的状况,表现为正常生理的功能逐渐地、进行性地减退,需要治疗和护理。就我国而言,慢性病的研究和防治主要包括肿瘤、心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神疾病、糖尿病、职业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等。

2 导致慢性病的各种危险因素

慢性病的病因十分复杂,数目多,范围广,暴露方式形形,交织作用纵横交错,只有了解慢性病的病因,才能深入探讨致病机制,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有上百种,甚至更多,但常见的有10多种,最主要危险因素有不合理的膳食、吸烟、体力活动不足、病原体感染、遗传和基因、职业暴露、环境污染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2.1 吸烟 吸烟至少可以引起20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肺癌、食管癌、膀胱癌、胃癌、唇癌、口腔癌、咽喉癌、胰腺癌、慢性阻塞性疾病,甚至新生儿低体体重等。WHO统计,2000年全世界吸烟引起的死亡约490万人,占总死亡的8.8%。

2.2 饮酒 过度饮酒与很多癌症、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有关。大量饮酒的人群中,肝癌的死亡率增加50%,中度严重饮酒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远高于正常人群;酗酒还可以增加脑出血的危险性。

2.3膳食因素和肥胖症 慢性病的发生与膳食方式及结构关系密切,与膳食有关的血脂水平,肥胖也有很大关系,与发病有关膳食因素主要有脂类维生素与纤维素等。如WHO 2002年估计高胆固醇每年引起约440万死亡,占死亡总数的7.9%。膳食中的微量元素、食盐、食物的加工与烹饪及进食方式等,也与慢性病的发生有关。

2.4缺少体力活动 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不断更新,工作和生活条件改善,缺乏体力活动是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多种癌症、骨质疏松等有关。

2.5 病原体感染 病原体感染与慢性病的关系也很密切,如研究发现有15%~20%癌症与病原体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有关。幽门螺旋杆菌在胃部的慢性感染引起胃溃疡,也是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乙肝与丙肝病毒慢性感染是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2.6遗传与基因 几乎所有慢性病的发病均有遗传因素的参与,已经有很多研究证实,家族史是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神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分子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和人类基因流行病学对慢性病的很多易感基因或相关基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2.7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 慢性病的发生与流行往往是多个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多个危险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它们对疾病发生的协同作用与方式十分重要。不仅能了解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之间的作用,而且能为正确制定疾病的预防策略和综合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3 慢性病的预防措施

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是相同的,并且与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如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慢性病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我国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采取以一级预防为主的三级预防策略以及以健康促进为主导的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策略。

3.1 一级预防 又称病因预防,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所采取的措施。即“防病于未然”。一级预防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它包括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两方面内容。健康促进是通过创造能够促进健康的环境,使人们避免或减少机体对病因的暴露,改变机体的易感性,使机体免于发病,降低发病率,主要包括健康教育、自我保健、环境保护和监测等。健康保护是对易感人群实行特殊保护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如矿工采用湿式作业来减少尘肺的发生,控制吸烟来预防肺癌,接种乙肝疫苗宋预防乙型肝炎等。目前我国的一级预防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3.2 二级预防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发生、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预防,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疾病复发或转为慢性。大多数慢性病因不明,要完全做到一级预防是不可能的,由于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时间比较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可行的。如黏膜白斑及皮肤慢性溃疡易发展成为皮肤癌,宫颈糜烂易发展为宫颈癌等发现并及时治疗各种癌前期病变,属于肿瘤的二级预防。产前检查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而早期做出诊断,进而终止妊娠,属于遗传病的二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