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的发展和现代农业生产服务方式的变革,农产品的生产、运输、监管、追溯等多个领域已经跨入了信息化、物联网化管理时代,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领域已经纳入了全程可视可追溯化的信息系统管理范围。借助云网络服务技术的应用,许多平台的使用管理需求变得越来越要求更智能、健壮、简单、便捷,这对传统的IT运维模式提出了新的问题,给运维人员也带来了越来越高的挑战。
长期以来,各类系统提供服务的典型模式是一套系统配置一台专用服务器与运营商网络线路。在这种模式下,随着网站、业务系统的用户访问量增加必须不断购置增加新的服务器硬件与更高的网络带宽资源,服务器与带宽资源投入的成本会随着业务的规模扩张不断攀升,同时设备数量激增伴随而来的机房空间、电力供应、人员管理、时间成本也随之膨胀。单台服务器硬件的处理性能瓶颈无法实现突破,用户海量突发访问情况下会造成系统无法处理导致瘫痪,空闲时的性能无法加以利用,空耗电力与管理成本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如同高校中的教务选课系统、铁路公司的网上购票系统,每年仅在特定时间内系统异常繁忙,无法满足用户访问要求,其余时间系统闲置,以至于投入的网络带宽与服务器资源严重浪费。一方面用户体验得不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费用投入过大造成业务系统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在系统部署的问题上必须要考虑到未来可预计的访问量会呈数十倍的规模增加,如何避免类似业务系统的困境出现,已经成为研究如何支撑它持续成功推广应用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业务系统访问对象具有的变化性、分散性、不规律性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云网络服务平台的农业智能业务管理系统。本系统的关键技术是通过策略解析实现用户就近访问,保障访问速度;采用弹性资源计算分配算法,实时调整分配的计算能力,将繁忙时段的访问负载分担到不同硬件中,将空闲时段的计算资源收回用于其他业务系统和服务计算中。
1研究背景与建设目标
作者所在单位负责了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在2013年本项目完成上线调试和培训推广工作,平台转入正式运行状态。系统主要为各生产基地在农产品的种植养殖、采集收纳、加工生产、运输物流全部流程中提供数据采集记录、代码生成、各阶段数据追溯功能,农业监管部门负责检查数据录入的真实性、完整性,非生产基地之外的农产品将不被允许记录在案,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后扫描追溯码可以追溯到其全部生产环节、具体日期、生产基地、每个环节负责人等所有信息,最终变“点监管”为“链监管”,形成“无法追溯来源不得上市,上市农产品都可追溯”的市场准入制度。
在系统规划设计之初,系统仅限于盐城部分地区试点使用,试点单位不超过30个,总使用人数100余个,使用并发数在30人左右,业务访问量小、并发数低,对系统性能和响应速度方面的压力并不大,所以政府采购部署了两台机普通架式服务器(一台前端web服务、一台后端数据库)在盐城农委机房,由于预算有限没有申请专线,与盐城农委的20Mb办公网络共享带宽使用。随着业务扩展,试点地区扩大,使用基地变多,业务访问量和并发数都变大,逐步出现一些线路利用率高、服务器资源耗尽、响应速度慢、卡顿和短暂无法上传数据问题,用户抱怨连连。在追求极致、快速的互联网+时代,这些投诉对于一个实时交互的业务系统比较致命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系统建设方要求在不影响业务使用的同时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改善用户体验,避免高延时和宕机服务停止的情况出现。本文就是以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迁移工作为实例,进行相关工作研究和应用部署。
在接受平台优化需求后,服务团队在通过一系列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商议讨论,决定将将原有部署在盐城的传统业务服务器实行虚拟化,将服务资源迁移至单位所在的云服务平台中。根据实际应用现场,将服务器采用P-V模式虚拟化,纳入到虚拟化计算池中,突破原有物理服务器内存和CPU计算能力限制,将计算池中的资源实现动态按需分配,最大程度满足峰值需求,在低峰期时计算资源收回。通过按照运营商IP地址段进行策略域名解析,充分利用云服务中心的多运营商线路确保用户能就近访问,在某一条线路出现意外中断或堵塞时触发更新解析,将用户流量引导至空闲网络线路中。提高业务可靠性,利用虚拟化平台的监控技术确保虚拟机所在物理硬件出现故障时候迅速漂移至其余可用物理服务器中。
本项目的云网络服务优化目标就是在不投人额外经费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平台的整体迁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在高峰期能正常运行、处理数据,按需分配节约计算性能,增强系统容灾能力、提升用户体验。
2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系统现状分析
前期调研中我们前往系统部署所在地,一线观察了生产基地数据上传、采集、防伪码追溯使用、后台监管的全过程;软件系统的架构、数据库部署方式、服务器运行状态、网络的利用率情况。随后与当地协助维护的工程师进行交流沟通,与该平台的使用者质监站与生产基地了解使用中的各类问题和反馈意见。最终将主要问题症状罗列如下:
第一、用户使用问题。当前系统()使用效率较高,在线人数峰值达到200人。使用体验不佳,其中速度慢、无响应、软件平台宕机反馈的问题出现次数较多,另外与部分农残仪接口数据不匹配,导致部分节点数据无法上传成功。
第二、业务系统托管机房环境问题。系统由于托管在盐城市农委的机房,该处机房属于早期建设,规划空间小,预留机柜空间不足设备堆积严重,无精密空调,服务器排气量高温度持续告警。综合布线系统杂乱,没有任何的标识标记,维护起来极度不便。
第三、网络带宽问题。在数据上传交互时候平均带宽占用每人50Kb,峰值时候需要带宽30Mb。本业务平台的出口网络只有一条,由盐城电信公司的20Mb带宽维持,一般情况下足够使用。但这条线路并未给予专线专用,还需要与当地农委的办公上网共享使用,极容易造成网络堵塞,造成外部访问速度慢延时高,电信出口一旦中断,没有冗余线路提供访问,会造成全部中断。
第四、业务系统所使用的服务器硬件资源问题。平台业务系统是通过政府采购的两台HP机架式中档服务器DL320,双核CPU内存为4GB,一台作为前台,一台作为数据库。前台利用率较高,而后台相对空闲,其中后台的空闲资源并不能释放出来给予前台支持。在上午9-11点,下午3-5点使用高峰期时,前台服务器内存耗尽,响应速度缓慢。
第五、业务系统软件兼容性开发问题。由于使用的手持农残仪采购型号不一,每一款型号仪器都需要进行额外开发与平台对接后才可以上传数据,与平台对接的开发需要加快进度。
第六、业务系统安全性问题。在调研中发现,为了方便技术人员远程调试,开发时候预留了远程桌面端口,密码强度低,防火墙策略不严格。业务系统内没有安装杀毒软件,仍旧使用的32位的windows2003属于已被淘汰的操作系统,在简单扫描后发现病毒数量不少,服务器上曾经出现过木马入侵痕迹和被利用作为跳板实施网络攻击等犯罪行为。
3云服务方案设计
3.1设计原则
通过调研发现的问题,团队经过与用户商议达成共识,在现有条件无法得到显著改善的情况下,最便捷的措施就是实现业务系统整体迁移“搬家”,将系统环境整体部署到单位所在的私有云网络服务中,在不追加投资购置硬件和改善机房条件的情况下,此方法的成本最低,改善效果最佳。同时明确了云服务方案部署实施的几个原则:
一、避免长时间中断,一次性到位,使得用户在迁移过程中无感知。
二、提升用户体验,业务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三、加固平台安全,完善备案资料,避免造成非技术因素导致的中断。
四、保证数据完整性,迁移前后数据一致。
3.2部署方案
在此原则基础上,最终形成的云网络服务部署设计方案如下:
一、基础平台准备。在迁移前提前准备好“新家”,把业务平台所需的虚拟化服务器首先搭建完成。针对现有服务器硬件资源不足的问题,将网站搬家后将搭建在云平台服务器集群中,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可以提供弹性性能分配机制,在网站繁忙时候提供所有资源128G内存64核CPU处理能力,在网站空闲时将资源回收设置为8G内存3核CPU,如图1所示。
二、多运营商线路与域名策略解析准备。针对现有网络带宽不足的问题,将在网站搬家后得到解决,充分利用单位高带宽网络、多运营商冗余线路优势提供对外访问。所有用户将通过互联网访问云网络服务平台,不会感觉到服务差异。同时申请新公网IP地址,其中移动、联通、电信各一个,利用域名平台提供的DNS服务进行策略解析对外,根据用户所在网络情况来指定最佳网络IP就近接人,如图2所示。
三、业务系统安全加固准备。部署前端网页防火墙设备,采用反向技术进行多域名对公网IP地址,节约地址资源,如图3所示。在搬家后关闭所有对外远程端口、提升密码强度、指定严格访问IP及操作控制权限、运行64位windows2008操作系统版本。使用平台自带的趋势防病毒底层杀毒软件和服务漏洞补丁修复系统,不需要安装服务器中再安装杀毒或补丁修复软件等浪费性能资源。
四、备案信息变更准备。由于前期备案在本省其他城市运营商注册,在变更过程中涉及系统平台主体更换、域名证书重新生成等具体事项。需要在搬家前将域名注册账户进行过户,变更域名证书所有权,在云服务平台所在地电信、移动、联通公司进行备案成功后,随后在盐城市电信公司取消备案。该步骤将需要在正式迁移前完成,备案必须在工作日,且要考虑预留三天左右的时间待备案流程结束,否则会造成未备案或备案主体不正确被封闭80端口无法使用。
五、系统平台及数据迁移准备。迁移整体计划采用“软搬家”方式,将网站软件、后台数据、域名迁移到云服务网络中。首先将前台软件部署到虚拟服务器中,最重要的是对后台数据库的数据进行迁移。因为涉及到后台数据量约有200 GB,方案中是采用夜间暂停前台数据读写操作,后台一次性拷贝至新数据库中。在数据备份完成后立即开启云服务平台中的前台服务,再进行正常的业务读写操作,正式迁移到云服务平台中对外提供服务。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府、区农委等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要求,保障市民农产品消费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全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现就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监管工作
各社区(村)要高度重视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作为“健康某”、“平安某”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要加强组织领导,增强责任意识,强化监管措施,狠抓工作落实,认真抓好各环节、各产业监管措施的细化落实,确保部署到位、措施到位、检查到位、责任到位,扎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严防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我街道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加强巡检,深入排查突出问题
各社区(村)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基础上,针对问题单位和品种,以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易引发急性中毒的非法添加物为重点,加强对本辖区农业投入品源头监管,强化日常监管与专项监测相结合,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的行为。要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者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档案,推动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严把农产品产地准出关,确保农残超标农产品不出基地、不出场、不出户。要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依法落实自检责任,规范产品包装、规范使用标识。
三、加强值守,切实做好预警防控
各社区(村)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防控力度,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落实工作责任。要强化节日值守,保障联络信息通畅,积极做好突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应对准备。对群众的投诉举报要及时受理,不得推诿和拖延,真正做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有人管、有人问,出了问题有人负责。要密切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和社会舆情,一旦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要快速反应,依法处置,及时上报,加快引导舆论,坚决防止事态的扩大和蔓延,确保生产和流通秩序稳定。对一些不实的、恶意的炒作报道,要妥善处理,减少负面影响。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重点。
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农检站、畜牧局、水产局、果业局、执法大队等各有关职能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XX县20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具体要求和责任人员,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今年,我局按照省农科院专家来我县调研意见,对检测室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整改。同时,加强专业检测队伍建设,明确专职检测人员。7月份,我局派了3名人员到永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参加上机操作业务培训,为完成今年检测任务提供技术保障。
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今年,根据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安排,我局积极组织开展农药残留、“瘦肉精”速测,在种养环节对蔬菜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畜禽养殖场等进行抽样检测,目前已完成了检测蔬菜500批次,检测猪尿450批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
今年,我局积极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截止目前,我局已组织了XX县绿丰果业、XX水稻、XX蔬果和XX果蔬4家合作社进行无公害认证,并已邀请市“三品一标”工作机构来我县开展现场检查。同时,我局联系市绿办做好我县XX省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绿色食品认证后续工作。
五、落实农产品属地管理责任。
今年年初,县政府召开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会上与乡镇政府签订下发《201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明确了乡镇政府对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要求在规划制订、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六、开展农资市场监管。
按照2015年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农业生产时节,开展拉网式排查。截至目前,我局共开展了3次农资打假行动,出动执法人员220余人次,涉及17个乡镇场、45个村组级集贸市场,查处了未经审定或无引种审批的水稻杂交种子3个品种计300公斤;查处标签不符合法定规范要求的水稻杂交种子14个品种计1600公斤。抽检肥料产品36个品种,查处质量不合格的肥料6个品种计30000公斤,有效净化了农资市场。
七、加强宣传,做好预警监测。
今年,我局通过送科技下乡活动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让广大群众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调动他们自觉参与打假维权的积极性,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接受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举报、揭发。同时制定下发了《201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了应急措施、健全应急队伍。
八、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元旦和春节即将来临,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产销衔接工作,让人民群众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各地农业部门务必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抓紧抓好“两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产销衔接工作,保证农产品消费安全、供给充足。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
要依法加大对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使用和生产过程等关键环节的监管,推广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档案,强化环境监测与治理,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把农产品产地准出关。要加大农资打假和农资市场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制售、使用禁用药物行为。
二、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
采取农产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企业自检与主管部门监测抽查相结合等方式,把好市场准入关。对发现的不合格农产品,要及时依法进行无害化处理,一律不得上市销售,消除质量安全隐患。特别是要将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督促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报告制度,组织力量认真开展检测抽查,增加检测频率,扩大检测范围,严格检测标准,加强对经营户的监督管理,确保市场销售的农产品安全可靠。
三、抓好农产品产销衔接
当前,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部分鲜活农产品出现滞销。各地要抓住节日消费高峰的有利时机,千方百计促进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民增收。要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密切跟踪市场运行状况,及时收集供求和价格信息,为生产和销售提供细致、具体、准确的信息服务。加强市场调研,大力宣传推介,组织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活动,活跃市场气氛,拉动农产品消费。充分发挥网络促销平台和“12316”农业公益服务热线作用,引导农产品有序流通。支持批发市场对车辆入场费、摊位费等实行减免措施,鼓励批发市场、经纪人、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在节日期间扩大经营规模,保证市场农产品供应品种丰富、数量充足。认真贯彻国家鼓励农产品流通的有关政策,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检查督促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清理取缔公路违法设卡收费行为,营造有利于农产品大流通的良好环境,保障货畅其流。督促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节日期间坚持正常营业,市场管理与服务人员要加强值班,维护正常交易秩序,提供有效的市场服务,满足节日期间农产品流通量不断增加的需要。
四、主动处置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突发事件
1.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把这项工作看作是利国惠民的民生大事,切实强化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办公室,制定下发了相关文件方案,在区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10万元的食品安全专项经费,保证了全区人民吃上放心食品。各相关部门和各镇(街)政府(办事处),上下联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了纵横有序、组织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网络。针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区委、区政府正确研究判断形势,及时调整工作导向,在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的基础上,又成立了浑江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投入品的执法力度。同时,在农业局农业信息科增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职能,做到了行政监管、检测服务、综合执法三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全面提升了浑江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强化站所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全省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下发后,区委、区政府及时组织农牧局、财政局、发改局、编办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广泛调查,深入研究,结合浑江区实际,制定出浑江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队伍、设施、机制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2011年底,经农牧局请示,区委常委会讨论,确定把农产品乡镇监管服务机构纳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之中,即在镇(街)农业技术推广站加挂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站牌子,实行“一个机制,两块牌子”联合建设。确定2名工作人员具体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建设一个快速检测室,配备2~3套速测仪器及相关工作设施,由一名站长负责,人员由农业局系统内部调整。通过上述机构整合,不仅实现了有检验人员,有检验设备,有能力干事的新工作格局,不仅捋顺了关系还解决了检测中心运行经费紧张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区六个镇(街)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站已全部挂牌成立。结合全省的冬春农民科技大培训活动,重点对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作物的病虫草害的防治进行培训和指导,在备耕期间指导农户合理购买农药。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3.强化宣传教育,营造社会氛围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进行宣传,采取召开专题会议、印发宣传材料、制做宣传版等形式,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和识别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真假的方法。并发放《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如何正确施用农药》等宣传资料、技术材料4500余份;结合市场检查、科技培训、节假日休息开展宣传。采取实物展示,专家咨询等多种形式,向所有农资经营业户免费印送《致各种子经营者和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国家禁限用农药名录》、《识别假劣农药简明挂图》3000余份,接受农民咨询2000余人次。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总体目标:切实加强世博期间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我县农产品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确保供应上海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
具体目标:突出供沪农产品种养殖基地(企业、合作社、大户,下同)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强化属地管理,实行联防联控,精心组织“七个一”活动,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力争达到“八个100%”。
二、行动任务
(一)开展一次普查,将供沪农产品种养殖基地100%纳入监管范围。组织力量对本辖区的农产品种养殖基地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详细了解供沪农产品种养殖基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质量安全状况,进一步摸清完善供沪农产品种养殖基地到单位、到人的具体名单,并建立数据库,确保供沪农产品种养殖基地纳入监管范围。
(二)建立一项联系人制度,供沪农产品种养殖基地100%落实监管联系人。各镇(街道)在排查摸清供沪农产品种养殖基地的基础上,逐一落实确定监管联系人,明确监管职责、任务和要求。
(三)实行一个机制,供沪农产品种养殖基地100%实行产地准出管理,100%实现可追溯。加强对供沪农产品种养殖基地监管,确保所有供沪农产品种养殖基地必须达到“四有”。一是有标准,重点抓好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的组织实施,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二是有记录,建立健全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使用档案和生产记录,严格执行农兽药使用安全间隔期规定;全面建立进销货台帐,详细记录产品销售时间、数量与去向,实现供沪农产品100%可追溯。三是有检测,生产基地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开展自检工作,或委托有关质检机构定期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四是有标识,基地生产的产品要有包装标识,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等产品认证的应按规定进行标注。凡将进入上海市场的产品一律经检测后,由镇(街道)农技水利服务中心或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核发产地(检疫)证明后方可出基地。
(四)组织一次监督抽检,供沪农产品种养殖基地做到100%全覆盖。对供沪农产品种养殖基地生产的蔬菜、水果、食用菌、生猪等农产品,要制定专项抽检计划,组织至少一次监督抽检,并加大日常监测力度,全面及时掌握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坚决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五)签订一份承诺书,供沪农产品种养殖基地100%承诺保障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落实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要求供沪农产品种养殖基地都要签订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进一步明确农产品种养殖单位的主体责任,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六)举办一次培训班,供沪农产品种养殖基地负责人100%培训一次。要多层次、多形式举办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培训班,对每个供沪基地负责人进行全面培训。推广普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生产过程监管,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提高规范化种养殖技术水平。
(七)组织一次集中执法行动,供沪农产品种养殖基地100%检查一遍。各镇(街道)农技部门要配合县农经局“绿剑”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对本辖区内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检查,坚决依法取缔无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高毒剧毒农药及在混配农药中掺入禁用农药的行为。以供沪农产品种养殖基地为重点,开展农业生产用药专项检查行动,逐一检查其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和库存情况,严厉打击蔬菜、水果等种植环节使用禁限用农药,蘑菇使用荧光增白剂等行为,严厉打击畜禽养殖环节使用“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禁用兽药和苏丹红等非法添加物质的行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原则,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体系。县农经局成立“助世博、保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镇(街道)应建立相应组织,统一指挥和协调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通过签订责任书、承诺书等有效手段,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责任,层层落实。
(二)落实工作任务。各镇(街道)要围绕世博会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每项任务都要有具体落实措施,明确任务的牵头单位和责任人,落实本地的监管任务。动物卫生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按照《上海世博会期间省保障动物卫生及畜产品安全工作方案》抓好落实。
(三)加强督导检查。世博会期间,县农经局将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督查工作,检查工作落实情况,推动这项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各镇(街道)要切实加强对以供沪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的生产指导工作,落实产地准出、检验检测、包装标识等制度。
1.突出“五抓”,完善监管推进机制
1.1突出抓好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基础 为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立完整的农产品质量监控网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积极推进安全监管组织体系建设、市、县(区)都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农委主任(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和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级农业部门监管职责,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市县政府绩效考核和惠民实事,逐级签订了行政和业务双轨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下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案,初步形成了“市县联手、市区联合、部门联动、合力推进”的农产品监管工作格局;加快检测体系建设。项目签约总额719万美元的世行贷款建设市食品(农产品)检测中心项目已经启动,2011年11月13日在原市第十五中学举行了揭牌仪式;辖区东丰县和东辽县检测站仪器设备购置完毕投入使用,仙城物流园区批发市场、东吉路农贸市场等重点农产品交易场所建立了速测点,逐步健全以市级检测中心为龙头、县级检测站为主体、乡镇农残检测室为基础的辽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应急体系建设。为应对突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健全农产品质量长效监管机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在抓好应急队伍建设、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同时,还制定了《辽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报告和预警管理办法》、《辽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规则》、《辽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辽源市农产品安全举报投诉工作制度》、《辽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考核奖惩办法》等“五项制度”;强化诚信体系建设。积极鼓励和培育企业行业自律组织,开展模范遵纪守法、严格保证质量、强化优质服务、坚持诚信守约等4个方面的诚信守法承诺活动,引导种植养殖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生产经营信用档案,实行跟踪督导和溯源召回退市制度。
1.2突出抓好源头治理,进一步强化农资市场和农产品执法监管 2011年,制定下发了《关于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继续开展农产品大检查、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专项整治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坚持专项执法与联合执法检查相结合、日常巡查与质量抽查相结合,相继组织了“春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夏季农资打假百日行动”和“农药市场的专项检查”,重点查处国家禁止使用和在蔬菜、水果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21种农药,坚决打击违规违法销售和使用高毒、禁用农药行为。采取属地自查和市县联动、市区联手的形式,共出动执法人员450多人次,检查农资生资经营企业807家次,整顿农资市场56个次,查获假劣和受理举报案件12起,结案率达100%,涉案金额28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有力打击和震慑了不法农资经营行为。同时,还开展了农产品专项和重大节假日市场检查活动,下发了《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方案》,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为监管重点,集中检查了肉、蛋、奶、蔬菜等农产品,确保了节日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并对去年外地甘蓝、地产萝卜限用农药氧化乐果含量超标和今年1月份国家抽检外地韭菜农药毒死蜱残留超标等3个抽样不合格产品及时向市食品办和工商局进行发函通报,组织专人对产品进行了追溯。对抽检批发市场、经销商进行了宣传教育,要求加大市场检验检测和索证索票制度实施力度。
1.3突出抓好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和“三品一标”认证管理 为贯彻落实好全省“三品“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和《2011年强化“三品”质量监管工作方案》,全市大力推进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步伐。去年全市重点建立和推广了龙山区30公顷无公害大白菜、东丰县太和村30公顷无公害甜瓜和稻田养鸭、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万亩稻田养蟹等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区10个,东丰县确定为20万亩国际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同时,重点对城市周边陆地蔬菜、棚膜蔬菜生产基地通过农产品抽检加强农药施药指导,督促引导企业建立生产档案、完善生产记录,开展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和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综合检查,完成了45个无公害农产品的复查换证申报及5个申报无公害水稻、香瓜、西瓜和白菜的认证前现场检查工作。市绿办还配合省绿办对辽河市4家绿色食品企业进行年检,重点检查相关记录、查验制度。对记录档案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的进行规范和督促整改。对年检未通过的天人牧业,省绿办上报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后,于今年3月7日下发了取消绿色猪肉绿色食品证书通知。截至目前,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3个,通过“三品”认证总数达151个,其中无公害产品118个、绿色食品23个、有机产品10个。粮食作物面积14056.3公顷,瓜果类面积965公顷、蔬菜面积4180.8公顷。并积极引导“三品一标”企业培育品牌和组织参加各类展会,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第十届农博会征集产品6大类100多个品种,突出了优质、绿色和特色,申报农博会金奖产品8个为东丰县睿康(六嫂)牌卤汁鹿肉产品、龙山区周家洞鲜酸菜厂周家笨渍菜、天山河酒厂天山河白酒、辽源市明乾绿色禽蛋养殖合作社鲜鸡蛋、吉林省东明清真有限公司羊腿排等。在广州绿博会上,组织德春米业、夏兴集团等8家绿色农产品重点龙头企业20多种产品到会参展,涵盖了粮食、饮品、 禽蛋、酒产品四大类“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经绿博会组委会组织推荐评选我市德春米业“御泉”牌大米的2个产品荣获畅销产品奖,企业还被中国绿色食品协会授予“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称号,全省只有4家企业获此殊荣。通过产品展示、新闻、项目签约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了辽源市绿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4突出抓好检测监管,进一步提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针对国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隐患,继续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工作力度,突出芹菜、韭菜、白菜等高风险蔬菜品种,以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和克百威、氧乐果、水胺硫磷等高毒限用农药为重点,深入开展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治理,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农药“黑窝点”,严厉打击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擅自从事研发、生产、销售高毒农药的行为。同时,制定和下发了《辽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通知》,全面开展了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蔬菜、水果、食用菌的检测监管,加大检测频次,共对蔬菜、水果抽检抽样9次,其中: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抽检5次; 棚膜基地抽检2次;露地蔬菜抽检1次;秋菜抽检1次。共检测蔬菜13类330个样品,平均合格率99.7%,比2010年98.5%提高1.2个百分点;水果6类水果95个样品,平均合格率100%;食用菌20个样品合格率100%。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生命线。农产品市场主要在岛外,每年有500万吨的鲜活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是全国冬季重要的“菜篮子”。进一步加强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对发展热带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维护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提高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确保国际旅游岛建设全局的客观要求。国际旅游岛建设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定位之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维护国际旅游岛建设大局、加快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将起到促进作用。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目标
──建立和完善属地管理、权责一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逐步完善省、市县、乡镇、村委会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体系。
──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餐饮4个环节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控。
──瓜果菜、畜禽、水产品全部纳入监测范围,豇豆、四季豆、苦瓜、西瓜持检测合格证出岛,生猪等畜产品持“两证一标两单”出岛,农产品实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
──出口基地、瓜果菜主产区、规模畜禽养殖小区、水产养殖基地基本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
──大力发展品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瓜果菜违禁药物检出率在3%以下,畜禽、水产品违禁药物检出率在1%以下。
三、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监管执法能力建设。依法研究制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投入品监管、应急事件处理及安全信息等制度。积极推动出台《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法规规章,明确各级农业、渔业、工商、环保、质监、卫生、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职责,全面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实行农业综合执法,不断提高执法水平。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源,构建从省到乡镇并延伸到村组基地的监管网络。
(二)完善检验检测体系。积极推进省、市县、乡镇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市县农产品(水产品)检验检测站建设,全面推进规模田洋、集散市场(收购点)瓜菜质量检测站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流动服务站和秀英港、南港码头农产品检查检测站建设。强化检测队伍建设,提高监测能力与水平,依法监督农产品生产、经营和运销。督促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等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站)。
(三)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实行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着力强化源头管理。加强对农药、肥料、兽药、渔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监测,引导农民科学选购。积极支持发展农业投入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农资超市等现代流通方式,确保优质农资占领市场。督促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健全进销台账、标签标识、不合格产品召回等制度。大力宣传普及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知识,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完善投诉举报机制,各级农业部门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对经举报后查实的案件进行奖励。完善农业、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整合执法资源,集中力量侦破大案要案。实行严格的农药监管制度,进岛的农药要全面进行检查,依法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禁用的高毒农药行为。
(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制(修)订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完善“政府推动、农业部门指导、市场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积极参与”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优势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建立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统防统治机构及服务组织,推广专业化防治。推进生产过程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质量保障、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农产品。
(五)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控信息体系,实现全省农产品质量信息化监控管理。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规模瓜果菜生产基地、畜禽养殖小区和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基础资料站点,逐步对农产品生产者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编码管理,通过电话、短信、互联网和3G手机等各种方式查询农产品产地、质量状况等信息,实现农产品可追溯。督促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涵盖进货、库存、销售等业务台帐,全面掌握农业投入品经营管理动态。
(六)加大农民培训教育力度。省建立农民培训中心、市县建立农民培训学校、乡镇建立培训基地,形成从省到乡镇的培训网络。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生产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重点教育农民安全使用农药、兽药、渔药和严格安全间隔期,引导农民科学规范生产。在电视、广播等媒体上开辟生产技术和质量安全专栏,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充分利用省农科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资源,加快农产品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和农药、兽药、渔药等物质残留监控技术的研究,为农产品质量监控提供科技支撑。
(七)建立应急预警机制。建立预警预报机制,开展危害因素摸底调查,摸清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隐患和产生环节,加强风险评估,避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制定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形成上下联动、信息通畅、反应快捷、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评价、处置和等工作制度,加强舆情监控,全面把握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动态。建立统一协调、相互协作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联动、协查、协作机制,第一时间通报情况,预防和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2020年XX县屠宰管理工作将继续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监管工作要求,以优化布局、提质升级、规范经营、强化监管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和风险导向,加强屠宰重点环节监管,推进生猪屠宰企业标准化建设,加快引领畜禽屠宰行业高质量发展,增强肉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制定2020年XX县畜禽屠宰企业监督管理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保障肉品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为中心,坚决克服侥幸麻痹思想,细化工作方案,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实施全程监管,切实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内部管理由简单粗放向标准化精细化高效化转变,着力构建现代化的畜禽屠宰生产体系和行业管理治理体系,全面排查畜禽屠宰过程的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持续整治安全隐患和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畜禽屠宰企业产品质量保障能力和安全监管能力,有效防范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监管企业
重点是淮安拾分味道食品有限公司、XXXX农牧有限公司、XX食品有限公司(屠宰XX)、XX食品有限公司(屠宰XX)、XX县XX食品有限公司(屠宰XX)等5个畜禽屠宰企业。
三、重点工作
(一)严格畜禽屠宰准入管理。
严格行业准入条件,完善准入程序,规范准入审批。淘汰压缩落后产能。发展优质屠宰产能,积极推进屠宰产能配置优化调整,加强南北对接,鼓励和支持生猪养殖企业、屠宰企业、肉品经销加工企业通过股份合作等形式建立稳定高效的肉品产销链条。推动生猪就地屠宰、冷链流通、冷鲜上市,大力发展冷库储存、冷链运输和冷鲜销售的冷链服务体系,推动肉品供应由调猪向调肉转变。
(二)大力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
将标准化建设作为今年生猪屠宰管理工作重点,加强宣传,广泛发动,调动屠宰企业积极参与。今年,我县力争完成XXXX农牧有限公司创建标准化建设任务,充分发挥淮安拾分味道食品有限公司标准化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多途径加强示范企业宣传,注重品牌培育,扶持做大做强企业。
(三)切实强化屠宰企业日常监管。
认真贯彻农业农村部《生猪屠宰厂(场)监督检查规范》要求,健全相关制度,明晰工作职责,依法履职尽责,县级日常监督检查活动每家企业每季度不少于1次,镇(街道)兽医站每月检查不得少于2次。监督检查要注重实效,实行痕迹化管理,建立完整监督检查档案,充分发挥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功能,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做好详细记录,提出明确的整改要求,坚持不整改到位绝不放过。监督检查要以动态检查为主,重点检查检验检疫制度、环境卫生管理、非洲猪瘟防控措施、无害化处理监管等方面制度落实情况,同时对驻厂官方兽医履职情况进行督查,坚决杜绝驻厂不在岗、在岗不履职等违纪行为。
(四)严格落实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严格屠宰检验检疫,强化品质检验员和驻厂官方兽医培训,严把生猪入厂查验、检验检疫、无害化处理、清洗消毒等关键关口。督促屠宰企业配齐检测人员和设备,按照生猪不同来源实施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的,驻厂官方兽医方可出具检疫证明。严格清洗消毒制度,完善清洗消毒设施设备,落实生猪进厂通道、卸猪台、待宰圈、屠宰车间、无害化处理等重点场所和生猪、生猪产品运输车辆清洗消毒制度。严格无害化处理管理,对检验检疫中发现的病死猪及其产品,必须在官方兽医监督下移交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集中处理。完善无害化处理记录台账,坚决杜绝病害生猪产品流出屠宰环节。
(五)指导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管理。
指导督促畜禽屠宰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地落细落实。建立健全屠宰安全生产制度,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六)深入开展屠宰专项整治。
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要围绕重要时节、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深入开展生猪屠宰监管“扫雷行动”,持续强化屠宰环节违法行为排查和整治。生猪屠宰环节要突出私屠滥宰、屠宰病死猪、注药注水等重点违法行为,牛羊屠宰环节要突出“瘦肉精”、注水等重点违法行为。各镇(街道)畜牧兽医站要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县域交界区、屠宰量较小企业、代宰经营企业的集中排查和日常巡查,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严厉打击私屠滥宰、非法添加、注水等不法行为。
(七)落实部门监管责任。
相关单位要切实履行屠宰行业监管职能,健全相关制度,落实监管责任,依法履职尽责。要采取明察暗访、动态检查等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屠宰企业严格落实入场查验、静养待宰、品质检验、无害化处理等管理制度,切实规范屠宰活动。加强驻厂官方兽医培训和警示教育,落实驻场官方兽医工作责任,严格按照畜禽屠宰检疫规程实施进厂及宰前查验、屠宰检疫、检疫出证、病害产品处理监管,切实规范检疫监督工作,保障肉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八)落实屠宰企业主体责任。
屠宰企业对其屠宰、销售的畜禽肉类产品质量安全负责,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各畜禽屠宰企业要配备生产能力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人员,完善设施设备,严把畜禽入场查验、品质检验、出场销售关口,严格落实静养待宰、“瘦肉精”和非洲猪瘟自检、病害畜禽及屠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管理制度,完善台账记录,健全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追的肉品安全责任体系。
四、相关要求
(一)切实提高认识,严格落实监管责任。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责任重大。各单位要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实施全程监管,切实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要主动加强与食药、公安等部门衔接配合,强化监督执法,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
(二)履行告知义务,落实生产主体责任。
畜禽屠宰企业生产主体是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其生产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负首要责任。各单位要认真履行告知义务,确保向所有畜禽屠宰生产企业签订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告知书,签订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确保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三)加强风险监测,全面排查风险隐患。
各单位要加大巡查检查和风险监测力度,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加大风险监测工作力度,及早制定风险监测方案,科学、合理确定监测区域和抽样规模,扩大监测覆盖面,增加监测频次,围绕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时段,进一步强化督查巡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查明原因,限期整改,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依法查处。
(四)强化执法监管,严惩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各单位要围绕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推进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使用
“瘦肉精”、超范围超剂量滥用兽药、私屠滥宰、收购和屠宰病死畜禽等各类违法违规的行为。
(五)强化宣传指导,科学引导生产和消费。
驻场官方兽医要规范屠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严防生产过程非法中违法添加行为,督促生产主体做到诚信生产、守法经营。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全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向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消费知识,增强社会公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促进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努力营造安全生产、安全消费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