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卫生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正畸过程中由于口腔卫生的清洁护理相对难于顺利进行,容易并发牙龈炎、牙周炎等牙周健康问题。我院口腔科固定矫正治疗过程中采用家庭护理干预方法,希望为矫正治疗过程中家庭护理提供一定经验,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固定矫正治疗,经常规口腔护理指导后,菌斑指数、软垢指数≤1的患者100例,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12~31岁,平均14.4岁。进入该研究的所有研究对象(家长及患者)已进行矫正治疗口腔卫生护理的常规教育,认识到治疗过程中维护口腔卫生的意义,对其进行口腔清洁卫生指导后,患者已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且身体健康,不吸烟,无长期喝茶、咖啡等习惯,无全身系统病史。按患者就诊号码末数的单、双号将100例患者分为家庭护理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
2 方 法
2.1 家庭护理干预
对干预组家长进一步培训家庭护理干预的内容,强调家长在口腔卫生护理的重要性,不断提醒、督促患者注意口腔卫生。每天认真刷牙,刷完后检查是否有食物残留在矫治器及牙面,并及时记录,若刷牙不干净需督促重刷。患者则需在家长忘记检查时,提醒家长检查刷牙效果及记录结果。复诊时带记录本给予总结评价,对下一步家庭护理要点进行指导。对照组家长给予常规口腔卫生指导后,对予治疗过程中的家庭护理,未予进一步干预。
2.2 观察指标
[1] 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对患者下颌中切牙进行牙周检查记录口腔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口腔菌斑指数:龈缘区无菌斑为0分;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视诊不可见,若用探针尖的侧面可刮出菌斑为1分;在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为2分;龈沟内或龈缘区及邻面有大量软垢为3分。牙龈指数:正常牙龈为0分;牙龈略有水肿,探针探之不出血为1分;探之出血则记为2分;有自发出血倾向或溃疡形成为3分。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数据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
3 结 果
在矫正治疗后干预组口腔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4 讨 论
在使用固定矫治器的矫治过程中,由于固定矫治器带用时间长、过程复杂,如果护理不当易导致牙龈炎、牙周炎等与口腔卫生密切相关的并发症,影响矫治治疗的正常进行,不仅影响治疗的时间及效果,甚至因口腔卫生太差,使矫正治疗不能正常进行。正确的护理方法能有效减少这些并发症,使整个矫正顺利进行。高士光等[2]研究提示,儿童口腔固定正畸过程中家长的护理功能尤为重要,因为正畸治疗疗程长、复诊次数多,还可能会破坏日常生活规律或干扰社会活动,患儿因此常易引起情绪和心理变化,家长在注意观察及帮助患儿适应治疗期的生活规律,鼓励患儿积极配合中都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口腔卫生维护中,家长要强调腔卫生的重要性,不断提醒、督促患儿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早晚要用含氟牙膏认真刷牙,刷完后要帮助检查是否有食物残留在矫治器中。我们观察发现,家长能进行良好监督治疗,患儿口腔卫生都较好,矫正一般能顺利进行,而家长不能及时督促患儿注意口腔卫生,帮助患儿检查刷牙效果的治疗中,有很多治疗因口腔卫生而影响整个治疗的正常进行。
本研究通过指导家长对正畸患儿的口腔卫生督促,并每天记录,使患儿每天口腔卫生都得到有效控制。在对照组未能完成研究的2例中,1例为口腔卫生太差,拆除矫治器,择期再治疗,另1例为转学去外地。可见家长在正畸过程的作用,尤其对治疗中的口腔卫生、牙周健康控制有重要作用。牙周病的家庭护理也可借鉴正畸治疗中家庭护理的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生;口腔卫生;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6~12岁)儿童正处于乳牙依次替换完毕的时期,同时处于恒牙易患龋和易发生外伤的时期,此期的口腔保健之间关系到恒牙列的健康。此外,此期是儿童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期,口腔保健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及时、科学地给予小学生口腔健康指导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决定他们的牙齿甚至身体的未来。
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需要培养的。那么,如何才能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拥有健康的牙齿呢?
首先,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等特点,为学生每周上一节以“口腔和知识卫生”为主题的健康教育课,让学生通过观看《聪聪王子牙防历险记》和《舒肤佳超人归来》等卡通片,向学生讲解口腔和个人卫生知识及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刷牙和洗手方法,督促他们从小养成保护口腔卫生的习惯。学校也办一期以宣传口腔和个人卫生知识为主题的板报,让全校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次,要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个人要做到每天“人人刷牙、正确刷牙、早晚刷牙”,即饭后用温开水(37℃左右)漱口,早晚各刷牙一次,睡前刷牙更重要。刷牙之后,不要再进食。少吃糖果和零食,尤其是临睡前不要吃糖或零食,预防龋齿。刷牙要注意正确的方法,顺着牙竖着刷,刷完里面再刷外面。平时要注意牙齿卫生,保护好牙齿。
第三、为了继续巩固小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强调家长每天做好监督和示范。每到刷牙时家长可提醒孩子刷牙,鼓励孩子刷牙,也可由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刷牙,教会孩子掌握有效的刷牙方法,让孩子逐渐养成每天刷牙的好习惯。此阶段孩子选用高质量的牙膏和口腔清洁护理产品,可以给孩子的口腔健康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第四、注意调整饮食结构。要预防龋病必须控制食糖量,同时饮食要讲究粗细搭配,适当多吃些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等。对于小学生,应注意合理的营养,尤其应多吃些含有磷、钙、维生素类的食物,例如豆类制品、肉骨头汤、海带、牛奶、新鲜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对牙齿的发育、钙化都有很大的好处。还应改掉孩子两餐间吃甜食、零食的习惯,特别是睡前吃糖和零食的习惯。少吃黏性过甜、油炸、过咸的零食。养成多喝白水的习惯。减少酸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小学生也有抽烟的少数现象,抽烟可以刺激牙龈,同时也是造成口腔黏膜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牙齿健康,更为了身体健康,禁止小学生抽烟。避免牙齿承受过重的压力,尽量不用牙齿咬食过硬的食物。
第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小学生一般每隔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以早期发现龋齿等口腔疾病。由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乳牙龋病发展得很快,家长要经常查看孩子的牙齿,发现情况,及时就医。或让牙医洗牙,有一部分孩子牙间隙是刷牙刷不到的,细菌及食物的细小残渣在牙面上日积月累,并逐渐层层矿化(实验证明菌斑24小时就可以钙化,这是每天至少刷牙两次的理论基础),最终形成牙石。菌斑和牙石先导致牙龈炎,随后病变扩展到整个牙周组织,造成牙槽骨破坏,牙龈退缩,牙根暴露,导致牙周病。洗牙不但能清除牙面一些污垢而不损伤牙齿,还有防龋齿,去口臭等防治口腔疾病的好处。
第六、自我检查或相互检查。自我检查的方法是在光线好的条件下,面对着镜子,张口检查牙齿的咬合面等。正常牙面为洁白或淡黄色,且有光泽。凡牙面呈白垩色无光泽就是龋病的早期表现。此外还应注意牙齿有无形、质的改变。两个人相互检查比较好。一个人使用筷子将另一个人的颊、舌侧牙面暴露出来,就能看清大部分牙面有无龋病了。如有食物嵌塞或牙对冷、热刺激敏感时,应警惕龋洞的可能,此时应及时检查。
关键词:住院患者;口腔卫生;健康教育;行为转变理论
引言
住院患者一般属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这类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口腔卫生护理是重要护理环节,做好该护理环节更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1]。但在住院阶段,大多患者由于病情影响,自身心理和精神都较差,难以做好自我卫生管理,对此,需要采取适当的健康教育,帮助其调整心态,提高治疗护理信心[2-3]。本文为研究行为转变理论在住院患者口腔卫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特从我院抽取120例患者展开分组探讨,详细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抽取我院护理部于2020年3月至8月的120例住院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占60例。两组患者基本病例资料如下: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40~85岁,平均(63.49±10.35)岁;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40~90岁,平均(63.71±10.42)岁。两组患者对比基本病例资料(P>0.05)。经确认,所有患者家属皆知情并签署了研究同意书,且本次研究已获准医院伦理会研究批准许可。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住院护理,主要的护理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讲、简单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饮食健康教育指导等。观察组采取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方案,主要的护理措施如下:①意向萌芽阶段,此阶段患者大多没有明确的口腔卫生护理意识,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讲解口腔健康的重要性,使其产生口腔护理需求;②意向阶段,基于萌芽阶段的认知,患者开始意识到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但护理意向不够明确,意识不够清晰,护理人员需要多讲解相关护理知识,使其掌握一定的口腔护理技能;③准备阶段,该阶段患者已然具有较高的口腔护理意识,护理人员需要拓展其口腔护理范畴,除了需要正确漱口刷牙之外,还需注意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教导其形成系统的口腔卫生护理模式;④行动阶段,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口腔护理步骤,例如选择合适的牙刷、牙膏和漱口水等口腔卫生护理工具,指导其正确的刷牙时间和方法,告知其饭后需正确清洁口腔,睡前刷牙后不再进食等;⑤维持阶段,此阶段患者已经基本掌握完整的口腔护理流程,护理人员需要告知其必须坚持口腔护理,即便出院后也应该维持住院期间的口腔卫生护理,降低患者因环境改变提高并发症风险。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应患者的护理总体效果,采用口腔护理清洁度调查评分表作为本次护理成效判定标准[4]。评分范畴包括口唇、牙龈、粘膜、舌头、唾液、牙齿、假牙、牙菌斑以及口臭等7项,每个项目1~4分,总分在7~28分。分值与口腔健康值呈反比。显效:通过护理,评分较护理前改善90%以上;有效:通过护理,评分较护理前改善60%~89%;无效:通过护理,评分较护理前改善低于59%。护理总体效果=显效率+有效率。(2)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应患者的口腔并发症率,可能发生的口腔并发症有口腔感染、牙龈出血以及口腔黏膜损伤等[5]。(3)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应患者的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相关调查问卷对患者的口腔健康知识掌握度进行评分[6]。根据Cronbachα系数检验,本次问卷信度值在83.56%,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发放和回收有效问卷均为60份。问卷设置的评分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基本的口腔护理技巧、口腔自我护理意识、并发症防治对策等,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就可评定为完全掌握,70~89分评定为基本掌握,70分以下则评定为未掌握。掌握度=完全掌握率+基本掌握率。(4)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应患者对健康教育相关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7]。经Cronbachα系数检验,本次问卷信度值为85.02%,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发放与回收有效问卷均为60份。问卷涉及调查的项目包括:口腔护理技术、解答疑问的态度、指导用药等,总分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年龄)和计数资料(性别、护理总体有效率、并发症率、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度、护理满意度),两种资料对比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和c2检验,分别以均数±标准差(±s)、率(%)来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应患者的护理总体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总体有效率为93.33%,远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详情见表1。
2.2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应患者的口腔并发症率对比
经过临床观察记录显示,两组患者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口腔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为6.67%,远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详情见表2。
2.3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应患者的口腔健康知识掌握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对口腔卫生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度为90.00%,远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详情见表3。
2.4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应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
经过问卷调查,观察组对本组健康教育相关的护理服务总满意度为96.67%,远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详情见表4。
【关键词】老年人 口腔健康 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49-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老年人口腔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1],在我国,口腔疾病是威胁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老年人龋齿患病率分别高达88.5%和98.3%,牙齿健康率分别是14.5%和14.1%.口腔健康问题使很多中老年人过早丧失咀嚼功能,还可以引起或加重其他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全身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年龄在60岁以上的口腔科门诊患者600例,其中男性360例,女性240例。
1.2 方法 采用问卷法了解患者口腔保健行为情况,选择自愿合作的患者以即刻答题方式完成问卷。
2 调查结果
2.1 就诊原因 牙列缺失570例(95%),食物镶嵌576例(96%),牙体缺损510例(85%),牙齿疼痛240例(40%),牙齿松动180例(30%)。
2.2 对口腔保健知识 不了解120例(20%),一般了解390例(65%),读过相关书籍90例(15%)。
2.3 常用治疗方法 自行常用抗菌药物治疗120例(20%).定期主动做保健检查30例(5%),有病后就诊:①接受医生治疗建议420例(70%),②不接受医生治疗建议30例(5%)。
3 口腔疾病的危害 口腔疾病危害多,并发症危险,它不仅是引起中老年人牙齿丧失的首要原因,更是影响心脏,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导致各种死亡的重要原因.[3]
3.1 中老年人肺炎与牙周疾病 口腔内的很多细菌都可以被吸入肺部,导致肺炎.据调查,口腔卫生差者容易发生牙周病,其发生慢性肺部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几率是口腔卫生良好者的两倍。
3.2 心脑血管病与牙周疾病 牙周细菌所长生的酶能促进体内血栓形成,牙周细菌进入血液会促进人体产生一种作用类似于血小板的胶状蛋白,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导致心脏病与中风。据调查,牙周炎患者发生冠心病与中分的几率分别为牙周正常者的1.4倍与2.1倍。
3.3 消化道疾病与牙周疾病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致病菌。近年来,研究者再牙菌斑与唾液中检出幽门螺杆菌,而且牙周病患者的菌斑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高于牙周健康者。
4 口腔卫生的护理与护理工作方向
4.1 口腔卫生护理的健康教育[4]
4.1.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坚持上下竖刷,力量较柔,使用含氟牙膏,早晚各一次,每次3分钟左右,牙刷不宜久用,一般2-3个月定期更换。
4.1.2 注意饮食多样化,多食蔬菜,水果及含氟量较高的食物,如茶叶,多叶青菜,白菜等,很多口腔疾病可通过合理饮食来改善口腔卫生条件,病起到预防口腔疼痛作用。经常参加户外保健操等活动,增强体质。
4.1.3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牙病,及时治疗,牙周病常使牙周膜破坏,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脱落,如能早期治疗可保住牙齿。近年来国内在局部治疗同时给灭滴灵0.2克,一日三次口服。效果较好,也可配合中医中药,如清胃肠,六味地黄丸等调治。
4.1.4 中老年人牙病多,义齿也多,带义齿的基牙患病率高,因此经常保持义齿清洁很重要。临床及门诊病例观察到食盐水洗刷义齿和0.2%氟化刚液漱口效果好,可防腐抗菌。
4.2 护理工作方向
4.2.1 工作指导原则 认识口腔保健的重要性,以WHO的“8020”计划来指导中老年人口腔保健工作,即80岁人应保存有20颗有用的牙齿。向患者详细解释,使患者明白保留患牙的目的。
4.2.2 做好口腔分诊咨询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口腔护理人员常使患者首先接触的医务人员,因此,口腔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口腔知识和保健知识,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宣教。
4.2.3 专业知识与技能 作为口腔专业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保健知识,掌握口腔卫生保健的技能,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工作。
5 讨论
中老年人是口腔疾病的高发年龄,中老年人应该多关注口腔黏膜变化,如有不适要及时就医。如果口腔黏膜长期受到不良刺激或有药酒不良嗜好,容易发生口腔白斑甚至口腔癌。因此应早期预防,消除不良刺激和戒除药酒嗜好,一旦出现疾病症状应及时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总之,对中老年人的口腔预防保健应予重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才会有所保障。
参考文献
[1]卢爱工,李莉莉,我国口腔护理学的回顾与展望[J],护士进修杂志,2004,,1(6);499-501.
[2]刘英,老年人口腔健康与生命质量[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5,26(6);280-284.
关键词:正畸;口腔卫生;保健
由于正畸治疗的患者大部分为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缺乏,致使其对于牙齿维护方面做得较差。而牙齿矫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期间容易引起牙龈充血肿胀以及牙釉质脱矿,严重甚至能够引发龋齿等[1]。据报道,正畸患者若不给予任何预防措施,其具有高达60%的牙釉质脱矿患病率,通过病因学分析,牙齿纠正患者在这一个过程中对其口腔卫生保健的忽视是导致牙周组织受到损害和牙釉质脱矿发生的主要原因[2]。因此,医护人员在患者进行正畸过程中,应当本着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强对卫生健康知识的讲解,同时告知正确刷牙方法,从而使患者口腔卫生保健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1 口腔正畸知识介绍
1.1介绍矫正治疗的基本情况 医护人员首先应当将正畸知情同意书相关内容对患者及其家属做详细介绍,使其了解矫正器的种类、所需费用及时间等正畸治疗的基本情况。借助挂图等详细讲解矫治器的组成及其在矫正过程中的相关作用。
1.2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若患者是第一次戴固定矫治器,则需要对黏膜受到粘入口腔内的装置的刺激、随弓丝加力牙齿会逐渐产生轻微移动、牙齿出现咬合痛、酸痛进行说明,告知这属于正常现象,一般7d之后会逐渐适应好转。
1.3佩戴时注意事项 佩戴固定矫治器期间不要啃食硬物和粘物。告知患者对于矫治器一定要进行很好的保护,必须坚持全天24h佩戴,同时应当加强口腔和矫治器卫生的保持。一些因矫正需要的患者,需给予其前方牵引器、口外弓、颈带等辅助装置的佩戴,同时需要对牵引橡皮圈及时进行更换,从而方可取得预期效果[3]。
1.4复诊宣教 矫正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按时复诊。因矫治器损坏会对矫治效果造成重大影响,及时的复诊能够有效排除这一隐患。同时,在复诊过程中,医生对患者口腔卫生状况进行检查,能够有效降低牙周组织受到损害和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在复诊中,医生应当加强对维护良好口腔卫生的重要性进行强调,指导患者在刷牙同时采用牙间隙刷和牙线配合使用,并且为防止矫治器的脱落而导致矫治时间延长,禁止使用粘糖及干果类食物[4]。
1.5佩戴保持器 矫治结束后须戴活动保持器进行保持,防止错位复发。因此需要对医嘱严格执行,戴用保持器,且保证佩戴时间,避免发生复发。
2 刷牙指导
2.1牙刷、牙膏的选择 正畸患者牙刷的选择非常重要,对于佩戴固定矫治器的患者,应当选取中间刷毛短、中间刷毛长的两支体积小、质地柔软、扫刷效果交稿的正畸专用凸凹型圆形刷头牙刷,二者交替使用,不仅能够将牙齿的每一个角落刷到,同时不易多牙龈和黏膜造成损失。对于佩戴活动矫治器的低龄患者,应当选取优质尼龙丝材质刷毛、刷毛端微观磨圆、软硬适度、刷头小、刷柄颈部柔韧性好的儿童保健牙刷。由于含氟牙膏不仅能抑制牙菌斑,而且可以保护牙齿的抗酸能力,因此建议选择含氟牙膏并兼用其他牙膏[5]。
2.2正确的刷牙方法
2.2.1固定矫治器刷牙方法 由于固定矫治器的托槽、弓丝将牙齿唇侧分割成上中下3个部分,再加上、下面、舌面,因此刷牙应当分步骤进行。首先对上下颌的牙龈缘和托槽上下部分进行清洁,为利于清洁,选取凸毛牙刷,其具有的突出的刷毛可以伸进托槽与弓丝之间进行清洁。具体刷法:头横向与牙齿切端呈45°角向下,对夜齿横向反复扫刷,这样能够对牙龈红肿、牙龈增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然后将牙刷刷头进行180°向下旋转,保证牙刷与牙齿切端二者之间呈45°角向上,同样对牙齿进行横向扫刷,将托槽压面上的软垢清除干净;然后将牙刷与托槽保持垂直,对上下颌托槽进行清洁;最后用凹毛牙刷对牙齿的咬合面进行清洁,防止软垢由于长期堆积而导致牙石形成。刷牙时,牙刷毛应当尽量伸进托槽与弓丝之间的部位,对托槽近、远、中牙面上的菌斑进行清洁,主要刷牙力度,避免由于力道过猛而将托槽撞掉。每次刷牙后,牙面、托槽用镜子检查是否刷净,采用牙签、牙线、牙间隙刷对难以刷到的部位进行辅助清洁,通过有效的刷牙可将牙菌斑清洁干净,从而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6]。
2.2.2活动矫治器的刷牙方法 由于患者大部分为儿童,家长要提醒早晚要刷牙,逐渐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牙刷采用横向拿法,保持刷毛与牙齿二者垂直,这样利于牙龈沟及牙缝刷毛的进入,上牙下刷,下牙上刷,然后再对舌侧面进行清刷,刷牙过程中力度均匀,保持3~4min/次左右刷牙。同时,矫治器的组织面应当用牙刷蘸牙膏清洁,从而使口腔内清洁得到有效保证,矫治器为防止发生变形,应当避免受到挤、压、热水烫。戴活动保持器的患者,用牙刷蘸牙膏在每次进食后对保持器进行清洗。
3 健康指导
牙刷使用后应清洗干净、甩干,不能用热水烫,避免失去弹性,牙刷头向上旋转于杯中。牙刷建议3个月应更换。牙齿不易受冷热的刺激,刷牙和漱口的水温应控制在36℃左右。餐后可咀嚼无糖口香糖保护牙齿。清洁牙缝要用牙线,或者使用牙间隙刷[7]。
4 评价
口腔卫生对于正畸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对正畸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不定期指导和督促,使其提高了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和维护意识,从而改变其口腔卫生状况。正畸患者口腔健康教育是口腔医务人员的一项长期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傅民魁.口腔正畸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4-270.
[2]陆卉,刘红彦.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牙周状况影响的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09,29(9):491.
[3]毕长青.正畸患者口腔卫生保健的指导与评价[J].吉林医学,2007,(18):1971-1972.
[4]高莹娇.心理干预对不同年龄错正畸合作度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1,7.
[5]陆海涛;正畸治疗中的美学思考[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正畸治疗改善面部美观的患者逐渐增多。但在正畸矫治过程中,部分非专业或经验不足的正畸医生及大部分患者只关注到了固定矫治器的高效而快速的矫治效果,却忽略了固定矫治器戴入口腔后矫治器本身及矫治器应用不当时,有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及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口腔软硬组织的损害[1]。2005年以来,对12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在固定正畸治疗期间所出现的各种潜在性危险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来我科口腔正畸门诊就诊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恒牙列病例120例,男52人,女68人,年龄11~46岁,其中11~16岁占69%。病例选择标准:治疗前口腔黏膜及牙龈组织正常,无牙釉质脱矿、龋齿及牙龈炎等。
1.2 方法
1.2.1 所有病人治疗前收集完整病史资料包括石膏记存模型、照面牙合相、拍摄曲面断层片和头颅侧位片。所有病例均采用方丝弓或直丝弓矫治技术,少数病例联合使用口外弓、简易平导和后牙牙合垫矫治。托槽粘结全部使用双组份的京津釉质粘结剂进行粘结,带环粘结全部使用普通玻璃离子粘结剂进行粘结。
1.2.2 口腔卫生宣传教育
配戴固定矫治器后告知患者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要求患者增加刷牙次数,尤其是进食后及时清洁牙齿及牙齿表面的矫治器零部件,并保证刷牙的时间为3 min以上。由专职人员示教并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要求患者4~6周按时复诊1次及保护好口腔内的固定矫治器,发放宣传资料(配戴固定矫治器后注意事项),希望患者及家属认真阅读并参照施行。
1.2.3 接受检查前,要求患者认真刷牙,保持牙面及矫治器的清洁卫生。将牙冠表面吹干,检查牙齿表面的完整性及光洁度;检查口腔颊侧唇侧黏膜及牙龈边缘牙龈状况。拍摄曲面断层片了解牙根情况。
2 结果
120例病例中,弓丝末端脱出变形引起颊侧黏膜创伤性溃疡1例,缺牙区无承载区弓丝引起颊侧黏膜创伤性口炎3例,尖牙托槽牵引钩刺激引起口角区黏膜创伤性炎症5例,带环颊侧牵引钩及边缘刺激引起牙龈炎症状10例。口腔卫生较差引起牙龈龈缘炎及牙炎45例,其中全口龈缘炎5例,下前牙龈缘炎27例,双尖牙龈缘炎13例,发生在11~16岁患者41例。牙釉质表面白垩色斑点病症5例,龋齿3例,发生在11~16岁患者7例。牙根吸收2例,牙龈萎缩3例,全部发生在成年人。
3 讨论
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与其他医学学科的治疗一样,也存在一定的潜在性风险。在固定和活动矫治器治疗期间,矫治器本身有可能导致创伤性溃疡,活动矫治器如果戴用不适,患者可以自己取下,避免了对软硬组织的进一步损害,而固定矫治器产生不适时患者无法自行取下,有可能使症状加重。固定矫治器与口腔软组织接触时会造成不适,尤其是在口角转折处的尖牙位置,少数高度敏感患者对尖牙托槽或尖牙托槽牵引沟过度敏感,严重时会出现创伤性口炎,在临床上可以用保护腊覆盖在托槽上,减少托槽对黏膜的刺激[2]。
在矫治初期一般使用较细较软的弓丝,患者若进食较硬食物时,弓丝受力后容易发生变形或滑脱,当一侧弓丝滑出颊面管时弓丝末端容易刺伤黏膜,病人如不及时复诊,可能导致创伤性溃疡。因此,在放置弓丝时应预先做好防范措施,可将两侧弓丝未端进行回弯,也可在弓丝上设计阻挡曲,或者在不妨碍口腔功能的前提下弓丝末端尽量保留长一些。临床上为满足矫治效果的需要,常设计拔除第二前磨牙,或患者本身第一磨牙缺失时,后牙功能区无承载段弓丝较长,颊侧脂肪垫较厚的患者在行使口腔正常功能时颊侧黏膜容易被弓丝割伤,或者弓丝受到较轻力时其末端也容易脱出,此时,可以在缺牙区弓丝段放置塑料套管或连续结扎以减少弓丝对颊侧黏膜的损害。
固定矫治器放置后牙齿自洁作用减弱,容易导致局部菌斑堆积、牙龈易发生炎症,表现为出血、肿胀等。在正畸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教会患者如何有效地清除菌斑,可保持牙龈状态相对健康相对稳定,使患者维持较好的口腔卫生水平[3]。在本研究中少数恒牙列初期患者其后牙牙冠经常萌不足,带环放置后带环边缘及牵引钩与磨牙牙龈缘接触紧密,增加了清洁口腔的难度,容易出现牙龈缘炎。在支抗设计和支抗控制允许时如改用直接粘结颊面管,可明显降低龈缘炎的发生率。另外,下前牙牙冠较窄或牙冠较短时口腔的自洁作用变弱,矫治器的使用加上口腔卫生状况不好时更容易出现牙龈炎症,但当矫治器拆除后炎症会减少或消失。
菌斑是导致牙龈炎的主要原因,因此,为接受固定矫治的患者制订合理的口腔卫生宣传教育计划,使其能有效地控制菌斑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应包括:向患者介绍菌斑与龈肿胀的关系、饮食与牙龈健康的关系、正确的刷牙方法、用菌斑显示剂评价菌斑控制的效果等[4]。Davies[5]的研究发现,接受过正畸治疗的儿童口腔卫生较好,龈炎发生率较低,他认为这与正畸治疗期间患者对口腔卫生的精心维护有关。固定矫治器的放置会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传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极少数青少年患者,依从性较差,合作不好,不能认真有效地刷牙,口腔卫生状况不好,使其牙龈缘、牙龈炎症明显加重,同时托槽周围牙齿表面长时间软垢、牙菌班的堆积,也有可能使患者牙齿表面脱钙或严重时转变成龋病,直接影响临床矫治效果,在多次宣教无效的情况下应尽早结束治疗或放弃治疗,避免导致口腔软硬组织进一步的不可逆的损害[6]。
在矫治过程中牙齿移动的结果,会造成微量的牙根吸收,但对牙齿在口腔内的长期存在及功能运动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而且早期矫治可能减少牙根吸收。通常在两年固定矫治期间,牙根长度大约吸收 1 mm,这个均值存在个体差异,某些个体表现牙根吸收更多或对吸收更敏感,有过创伤的牙齿对牙根吸收更敏感,牙根移动程度大的病例牙根吸收更明显。牙根吸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目前尚无有效的预测和评估因子[7]。本研究中牙根吸收和牙龈萎缩均表现在成年人拔牙矫治病例,牙齿移动距离较大,矫治时间较长。早期接受矫治的青少年病例尚未发现牙根吸收和牙龈萎缩。
要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同时要将固定正畸治疗的潜在危险降到最低,涉及到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实施矫治的正畸医生而言,应当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在临床实践中积聚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作为医生这个特殊职业应有的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尽可能减少来自医源性的失误;另一方面病人的配合,按时复诊,以便医生可根据矫治进展和具体状况调整修改矫治设计,避免固定矫治器装置对口腔软硬组织的损害[8]。
参考文献
[1]H Travess, D Roberts-Harry J Sandy, Orthodontics. Part 6: Risks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J]. British Dental Journal,2004(2) :71-77.
[2]赵弘.固定矫治器对错牙合患者牙周组织影响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0(4): 286-288.
[3]Sameshima GT, Sinclair PM. Predicting and preventing root resorption: part I. Diagnostic factors[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1(95):505- 510.
[4]Boyd RL. Eighteen-month evaluation of effects of 0.4% stannous fluoride gel on gingivitis in orthodontic patients[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 1994,(105): 35-41.
[5]Davies TM. The effect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on plaque and gingivitis[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1991(99): 155-162.
[6]Travess,Orthodontics. Part 6: Risks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J].J British dental,2004(24):196.
【摘要】口腔卫生保健包括预防和诊疗两个方面.儿童口腔卫生保健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以口腔科儿童为对象,依据临床经验与记录,从儿童心理表现角度谈诊疗儿童龋病的对策、方式和意义.
【关键词】口腔 龋病 患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得到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的重要性以及牙病早期治疗的必要性,因而,口腔科儿童就诊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初诊患儿的诊治问题不可避免的成为口腔卫生保健的研讨课题之一。根据笔者的临床诊治记录,初诊患儿年幼无知,大都是被动就医,由父母送往医院就医。多数牙痛患儿怕牙钻,怕疼痛,睡床表现为恐惧,有的甚至拒绝检查和治疗,给诊治工作带来~定困难。笔者自2010―2011年间诊治了患有上述恐惧症的牙疾患儿50例,治疗效果良好。现将临床诊治体会概述如下,旨在抛砖弓|玉,与同行共勉,今后更好地开展儿童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具体诊治情况如下所述: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2010―2011年间,来我院口腔科就诊的1一12岁患有龋病牙疾患儿性别比例如下:女性为29名,男性为21名,总计50名。
1.2 分组方法将患有恐惧症的牙疾患儿分为二组。第一组为未满3岁的幼儿;第二组为3――6岁的幼儿。这种依据年龄分组法有助于根据儿童在不同年龄的患龋情况进行有效的诊治。
1.3诊治方法
1.3.1 第一组患儿未满3岁,基本上无法进行有效的医护沟通,针对此类患儿,临床上均表现为龋洞面积较小,但患儿配合较差,针对此类患者我们应耐心地逗乐,真心关爱,有时以简单的童话故事分散其注意力,消除对医治者和治疗器具的恐惧心理,从而开始配合诊治。当然,患儿恐惧心理的消除时间是有限度的,医治者务必见机行事,简捷、轻巧地进行诊治,既要手法稳准,又要动作灵快,在十分短暂而相对安静的情况下结束诊治,要尽量避免重复治疗,以免强行手段对幼儿造成误伤以及不良的心理创伤。
1.3.2 第二组患儿由于年龄的增长,此类患儿多数已经具备较好的理解沟通能力,能够较配合医生的治疗。此类患儿 多数龋病范围较大,需要治疗的时间较长。对于这批患儿,我们采取鼓励的方式,让其观看其他患者的就医诊疗过程,有条件时,让其观看同龄人的诊治情况,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开导,演示口腔器械,循循善诱,消除其顾虑,最终同意接受诊治,达到医治目的。
2讨论
2.1 0――6儿童对于口腔治疗普遍存在恐怖心理,因此,在口腔科的诊治中,出现不配合的情况是十分自然的,医治者应耐心讲解,及时给予关爱,通过正确的语言与和蔼的态度去感化患儿的恐惧心理,使其打消顾虑,接受治疗。
2.2 我们应该为0――6岁儿童创造一个适宜的轻松的就医环境,减轻他们的就医恐惧心理,例如播放儿童喜爱的动画片及卡通歌曲,让他们在轻松的就医环境下转移其注意力,以提高诊治效果。
2.3 对于那些暂时不配合的患儿,我们在耐心讲解和细心呵护下仍拒绝其治疗者,我们有必要向家长和患儿交代治疗时以及治疗后可能出现的症状,让他们作好思想准备,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消除紧张情绪,以便达到行为控制的目的,从而积极配合,主动接受治疗。
2.4 对于个别脾气倔强,劝说无效的患儿,我们也要耐心听取其哭述,答复各种问题,争取以情动人,转变其态度。
3.总结
众所周知,口腔疾病重在预防,尤其是儿童,患龋面积的大小及深度影响治疗的时间及进度,加之患儿的恐惧心理使得治疗方案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加重患儿的龋坏程度。事实说明,通过和家长沟通,宣传预防口腔疾病知识是十分必要而又有效的方法,相关口腔保健知识不断渗透到家长的思想意识中。除此之外,我们通过张贴图片、宣传画和观看电视等方式,也使预防口腔疾病的知识得到有效的普及,从而,增强了家长的相关预防意识,为我们营造预防口腔疾病氛围,提高诊治效果做出了积极的铺垫。
参考文献:
1. 文玲英,杨富生. 临床儿童口腔科学[M]. 1版. 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1
2.Axelsson P. Diagnosis and risk prediction of periodontal diseases [M]. Chicago: Quintessence Publishing Co, Inc,2002
3. 卞金有. 预防口腔医学[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关键词 腭裂 整复 围手术期 护理
腭裂是最常见的先天性颌面畸形,腭裂整复术的目的是恢复腭部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以改善面容和恢复正常的吞咽、语言功能,同时重视对患儿的心理治疗与护理,从而使腭裂患儿达到身心健康,我科2006年1月~2010年3月共收治97例腭裂患者,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97例腭裂患儿,男64例,女33例;年龄2.5~6岁44例,8~12岁37例,13~17岁16例;裂型:软腭裂18例,不完全性腭裂34例,单侧完全性腭裂23例,双侧完全性腭裂22例。97例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腭裂整复术。
术前护理
术前准备:腭裂整复术,操作较难,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失血较多,术后并发症也较严重,所以术前要对患儿进行全面检查,以评估是否适合手术治疗。
腭裂手术前要做好输血准备和术后应用抗生素的药物过敏试验。
保持口腔、鼻腔清洁:年龄在10~17岁患儿术前3天开始督促患儿用口泰漱口液和生理盐水漱口,每天3次,年龄在10岁以下患儿护士备口泰漱口液和生理盐水棉球给患儿擦洗口腔,每天3次,预防术后伤口感染。
向患儿父母介绍术前注意事项:指导家属注意患儿的保暖,防止感冒。术前6小时禁食禁饮,以防止术中呕吐,误吸造成窒息,护士应反复向患儿家长强调禁饮食的重要性,并随时检查患儿床头柜内有无食物,术前晚将点心、糖果等食物暂时拿走保存以防患儿偷食造成术中呕吐、误吸,保证麻醉安全。
术后护理
全麻术后护理:拔管后患儿往往有一个嗜睡阶段,回病房后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同时严密观察呼吸变化,如发现呼吸困难,颜面紫绀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行气管切开。
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手术当天唾液内带有血水属正常现象,全身可给予止血药,如果口内有血块或有血液流出则提示有明显的出血点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止血处理。
饮食护理:患儿完全清醒4小时后可喂少量糖水,观察半小时后没有呕吐时可进温流质饮食,腭裂术后患儿进流质饮食1周,半流质饮食1周,然后恢复普通饮食,过早进半流质和普食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因此本组97例均采用进食流质饮食1周,半流质饮食1周,然后恢复普通饮食的饮食模式,97例创口愈合良好,未发生感染穿孔。
口腔护理:每日清洗口腔,鼓励患儿饮食后多饮水,保持口腔卫生何创口清洁。本组97例口腔卫生良好,未发生口腔感染。
【关键词】口腔洁治;简化牙石指数;就诊意识;主动就诊;牙科焦虑症
口腔洁治术也可称洁牙,是治疗牙周病关键的第一步,也是牙周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去除口腔内的菌斑、牙结石等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1]。通过对永川古氏口腔诊所150例口腔洁治患者的问卷调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的就诊意识,并探讨影响患者就诊意识的可能相关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4月-2019年9月,在永川古氏口腔诊所进行口腔洁治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2例(54.7%),女68例(45.3%),年龄11~66岁,平均(35.5±12.1)岁。纳入标准:牙周炎、牙龈炎患者;口腔内其他治疗前准备和预防性洁治患者。排除标准:牙龈部恶性肿瘤患者;使用心脏人工起搏器患者;患有活动性心绞痛、半年内出现心肌梗死患者;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患者;患有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口腔局部软硬组织处于急性炎症期的患者(不包括急性坏死性牙龈炎);未适量预防性服用促凝血药物的未控制的三型糖尿病和甲亢患者;孕期妇女;肺结核、急性肝炎等急性传染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本诊所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洁治前的口腔检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口腔卫生状况:包括性别、年龄(18岁为未成年组,18~44岁为青年组,45~59岁为中年组,≥60岁为老年组)、文化程度(大专及大专以上归为大专组,高中及高中以下归为高中组)、是否有牙科焦虑症(dentalanxiety,DA)、就诊意识(主动就诊和被动就诊)、简化牙石指数(simplifiedcalculusindex,CI-S)。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检查患者16、11、26、31的唇面,36、46的舌面,CI-S(简化牙石指数)记分,按《预防口腔医学》(第2版)[2]进行计分和统计。记分标准:0分:龈上、龈下无牙石;1分: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的1/3以下;2分: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的1/3~2/3,或在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牙石;3分: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的2/3以上,或在牙颈部有连续而厚的龈下牙石。如检查牙缺失,则以该区段同类型牙代替,如该区段无同类型牙,则以最临近检查牙的天然牙为准。将每个牙面CI-S记分相加,确定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CI-S总分值范围是0~18分。所有问卷调查及口腔卫生检查均由同一医生完成。采用改良的Corah’s牙科焦虑量表,焦虑水平是根据MDAS的分值来评价的,共20分,MDAS的总分值13分认为无牙科焦虑症;分值≥13分认为有牙科焦虑症[3]。主动就诊率=主动就诊人数/(主动就诊人数+被动就诊人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分析不同分组因素的主动就诊率差异,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不同就诊意识患者中的CI-S(简化牙石指数)记分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主动就诊率的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α为0.05。
2结果
2.1不同因素洁治患者就诊意识比较
本次调查的150例洁治患者,主动就诊94例,主动就诊率为62.7%,因医生建议或者医嘱原因被动来洁治的患者共56例,被动就诊率为37.3%。除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因素外,文化程度和是否患牙科焦虑症因素与洁治患者的主动就诊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患者就诊意识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本次的调查中,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对主动就诊率的影响较大(P0.05),见表2。
2.3主动就诊与被动就诊患者CI-S比较
在本次调查中,具有主动就诊意识患者的CI-S记分为(8.872±3.774)分,高于被动就诊患者的(7.857±3.327)分,主动就诊和被动就诊的患者的CI-S记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4,P=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