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职业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人。同志在国庆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提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导向、动力和保证,是衡量素质教育是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现今的中专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尤其是农村留守孩子居多,其年龄小、自控能力差,缺乏家庭的管教及温暖,正处于一个敏感的发展时期,是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时期。职业教育更应该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树立培养学生要成功先成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认真态度,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扰。
驻马店农校在德育教育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学校专门成立了德育教研室,还在全校印发“四字歌”,要求全校师生共同学习,教师更是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形象。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尊师爱生、求知若渴、团结互助的现象蔚然成风,整个校园洋溢着文明、求实和积极向上的风气。
2优化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以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课程设置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课程教育体系。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应突出一专多能的课程设置,满足继续教育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必须坚持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目标需求为原则。
以职业能力和岗位目标要求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设置,要经过以下两个基本步骤来完成:一是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的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二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职业岗位和现实和社会需求,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与专门能力分解,确定课程设计的主体内容和层次定位,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标准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将综合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模块教学。计算机专业可分解成“办公自动化模块”、“图像处理模块”、“网页制作模块”、“组装维修模块”、“动画制作模块”等几大模块来进行针对性地教学。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大限度地实现学生就业,进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3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着手,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重任,学生的知识大多来源于教师,教师身上的重担是艰巨的,也是伟大的,应具有高瞻远瞩性。教师素质的提高,科研水平的提高,才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积极投身于教学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随时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逐渐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过渡,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计算机专业教师除具有以上素质外,还具有自身专业的特征。计算机专业教学采用网络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现代专业教育所需,教师要面对现实迎接挑战,转变观念,投身于网络教学中。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发展,计算机专业更是日新月异,为了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计算机专业教师应及时更新观念和知识。我校领导非常重视专业教学,采用“骨干走出去”的培训模式,每年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以提高教学质量。
4优化教学环节,切实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益
未来世界是计算机的世界,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间作用不断加强,学校计算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4.1 备好课是提高计算机教育的前提
计算机教学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上课之前,教师应贯通所教课程,认真组织素材,多组织适用岗位需求而学生又易于接受的案例,精心设计每一课件,熟练掌握每步操作。
4.2 教学方法采取相互学习、启发教学
教学应以实训为主,要求我们的教师由以往的知识传播者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向导或顾问。教师应重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创造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同时产生大量观念、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起协调、促进作用,为未来的高层次创造活动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4.3 优化计算机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的最主要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改变以往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培养。
4.4 优化实践环节,营造发现式的学习环境
实训操作是教学环节中学生把知识转化为实践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计算机学习首要条件是设备和设备的使用。通过计算机操作,营造一个学生控制的发现式学习环境,是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的保证。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启迪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探索和检验假设,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发现认知点,巩固理论概念,发展他们高水平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计算机教学效益的提高有赖于教学环节的优化,其基本规律是贯穿在教师备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教材开发创新—学生的学习操作及教和学的方方面面,其目的是更好地把新知识、新技术运用于教学,着眼于开发智力,着力于掌握进一步获取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1.1落后的教学方法
现阶段,在职业教育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模式仍旧比较传统与古板,虽然其教学模式在不断改进,在其教学过程中逐渐融入试验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等,但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下,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的幅度较小,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创新与改革。
1.2 偏低的教学水平
在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中,其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主要是由于教师的理论知识结构不完善,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同时由于教师未能进行再次进修与学习,致使其实践能力较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讲授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不足。部分学校的教师不重视实践活动,致使对上机课程安排不足,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理论与实践不能进行有效的结合,最终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
1.3枯燥的教学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发展,计算机教学内容也要不断更新,但职业教育的计算机教材内容却未能紧随时展的需求,其内容相对落后,学生对其知识的学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计算机不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涉及的内容也是十分广泛的,如:硬件、软件、程序等,但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不全面,导致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也不系统。
1.4较差的动手能力
随着大学的扩招,职业学校为了发展,其招生的标准逐渐降低,学生的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弱,动手能力不足。同时,由于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对计算机的接触较少,使其操作能力不足,从而影响着教学的顺利开展[1]。
2影响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因素
目前,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中在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为了提高其教学质量,下文将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一,在教师方面。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比较传统、僵硬,在教学中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利于学生的发展,但事实证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教学的需要,要在其教学方面不断创新,才能提升其教学质量。其二,在学生方面。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及职业教育生源质量偏低,使得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创新的教学方法,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帮助与指导,使其不断增强信心、明确目标,进而实现高效的学习[2]。
2.1改进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的建议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教学是重要的,但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存在诸多的不足,影响其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将给出几点建议,旨在改善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2.1.1丰富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要不断丰富其教学方法,如:参与式教学、引导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如:计算机、投影、网络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问题进行引导教学,让学生逐渐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2.1.2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要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通过学习与培训,逐渐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使其综合能力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学校要保证其教师的队伍,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完善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才能将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提高其教学水平。教师要积极进行进修与实践,通过不断的交流,使其素质不断提高。
2.1.3更新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的教材内容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日新月异,学校要不断更新其教材,但教学的内容是有限的,不能与时俱进,此时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要进行大量的搜集,从而丰富教学内容,使其更具实效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2.1.4培养动手能力
计算机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分层次教学与因材施教的有效结合,将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等。
2.1.5增加基础设施
学校要加大对计算机专业的投入力度,在其教师资源、资金资源与设施资源方面进行有效的投入,使计算机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针对目前职业教育学校计算机不足的情况,要增加电脑数量及其配套设施,从而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3]。
3总结
1.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符合社会需要的
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熟练工种。而传统计算机教学则是把书本上的知识交给学生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即便让学生上机实习,也不过是为了传递知识“验证知识而已”根本无法让学生将所学转变为自己的、学识%和实战能力。在这个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更难保证职业学校的学生,以一技之长立足。
2.教学指导思想落后,教学内容落伍
我们都知道,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于专业型的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很多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非常受用人单位欢迎,原因就是他们掌握了企业员工所需的技术,也就是说他们参加工作后就能够胜任工作岗位。但是,我们很多职业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及时地根据社会需要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这就导致教学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方向,造成学生的实验基本功较差,实践动手能力欠缺。此外,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过于保守,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技能的训练。
二、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对策分析
1.激发兴趣,合理安排课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行为一定要关注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让他们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激发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但是在我们的学科教学中,因为教师想系统地把计算机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使部分学生对相对枯燥的理论学习产生了厌烦的情绪,而我们教师往往忽略这个问题,导致教与学脱节。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着手,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把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边学边练,鼓励学生多动手’同时,教师可以采取灵活的形式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制表竞赛、互发邮件、网上作业提交等多种形式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就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是理论的升华,两者必须紧密结合,这在计算机教学中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投影仪等电教设备,实际演示每个操作环节,并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操作技巧,而不是口若悬河地去讲解,这样更能让学生理解、掌握好知识。同时教师要为学生留出更多的上机操作时间,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信心,更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积极开辟第二课堂
课外活动小组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既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又可以互相探讨、交流,使思路更开阔、更清晰。若教师能适当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很好地保持和提高。计算机课外活动的内容有编程训练和简单的软件设计,活动宗旨包括“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地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4.培养自学能力
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计算机职业教育发展较晚,很多方面存在不够完善之处,在计算机教学方面,依旧采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不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也不利于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而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正确面对当今时展形式,积极进行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强化学生计算机技术,以此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适应市场需求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和实用型的社会所需人才。因此,在实际教学阶段,高职院校必须严格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和课程设置方面,同时在教学组织方面,都需要以学生为本。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觉探索,主动学习,同时能够深刻掌握到计算机技术能力和理论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社会在不断发展变革中,高职院校必须随时关注就业市场动态,对此做好综合性分析,可以组织相关教师到社会企业单位中进行调研,以此了解社会和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进而制定出合理可行、满足企业要求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方案,将提升计算机技术作为培养学生的核心内容,加强全体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整体上对现阶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教育方案改革阶段,高职院校务必同实际教学工作相结合,同时对毕业生就业岗位充分分析,对于传统落后的不利于学生能力提升的教学课程,敢于舍弃,逐渐减小学生同岗位需求之间的距离;改革中需要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理念,加大实践教学的占课比例,比如说增加实践教学的课程时间,上机实践课程设备进行升级等,建立更加全面丰富的计算机知识数据库,更加便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同社会中企业做好沟通合作关系,同样是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的重点内容。通过校企联合办学,使校企融合度得到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以此对学生整体素质进行考虑,对学生做针对性培养训练,加强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以此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二、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相比较而言,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较为复杂,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急需转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实际教学阶段,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合理结合专业知识同计算机知识,以培养实用型学生为目的。比如说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着重考虑软件开发课程,保证课程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对于艺术专业学生,课程设计上着重安排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等课程;对于管理类学生,可以着重安排文秘处理、数据库管理等课程,保证所有专业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知识充分结合,保证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同时做好实际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教学方法在选择性上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法。在课程开展前要求学生明确具体教学任务,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能够自觉开展自主学习。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开展计算机技能大赛,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争强好胜心里的影响下,踊跃参加。比如在文字排版练习课程,可以组织报纸编辑竞赛,以此考察学生文字编辑软件使用情况和掌握程度,同时考察学生录入信息的速度。通过组织竞赛,不仅能够营造出激烈学习的氛围,而且更加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
三、重视优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高等职业院校办校特色明显,特别是计算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更加突出技术性和工程性等内容,坚持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动手能力和应用技术作为教学目标。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阶段,加强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创新,以此使教学更加具有吸引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需要立足于实际发展和办校规模,在安排课程阶段,必须合理控制理论课堂与上机实践课堂的比例。在上机实践课中,教师需要亲身进行指导,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随时指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耐心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对于毕业设计环节,能够真实的反应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水平,同时也是检验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最好环节,所以毕业设计环节务必要严格抓起,高质量标准,以此保证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能力得到全面展示和锻炼。
四、强化实验室教学,模拟真实工作环境
高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工作时,需要同其他普通高职院校实验教学有效区别,在教学设计中、教学方式方面更加突出计算机教育特色。比如可以进行专题性实验课程设置,对此有兴趣的学生、或者有特长的学生开展针对性训练;也可以进行专项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在研究阶段促使学生通过查找文献解决问题,有利于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此外,建设具有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特色的实验室,同样必不可缺,实践环境可以同学生未来就业工作环境相似,在学生充分得到锻炼时,也逐渐提升能力满足未来岗位所需,及早适应社会。
论文摘要:根据我国职业技术院校的性质,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应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文首先分析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现状,从学生愿望、学科教育、社会需求等角度出发,针对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建议。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十一六届五中全会在”十一五”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表明了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视态度,为我国发展职业教育进行了明确的定位。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发展也迫切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形势的发展。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如何适应现代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新科技、新技术不断涌现背景下,适应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需要,是目前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现状
目前,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近十一年来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在毕业面向社会时感觉所学知识与社会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存在学生无法以本专业所学知识就业,不得不从事其他工作的现象。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缺乏自身优势,很多院校在学生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上仿效高等院校。Www.133229.COM在培养模式上过分追求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很少体现职业技术院校应有的岗位针对性。据有关资料一显示,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近80%从事计算机销售、办公文秘等工作,在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局域网维护、网站管理与维护和软件编程等领域工作的毕业生较少。这与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没有竞争优势。显而易见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有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
其次,是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脱节。教学的内容多侧重于知识点的全面系统,而忽视了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讲授及知识的实用性,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陈旧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另一方面表现是教学内容多而杂,由于课时量的限制,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授课质量,蜻蜓点水,把一些重要内容一带而过。
(二)办学条件欠缺和教学资源不足
近年来,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硬件条件得到不断改善。然而,由于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各个院校实际硬件投入和配置水平千差万别。很多院校还没有建设校园网,很多涉及网络技术应用的课程都无法开设,相关的实验、实训环节就得不到保障。
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硕士、博士毕业生的增多,有不少硕博毕业生加入到了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队伍,使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数量、素质得到巨大提高。但是,很多教师是院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没有在行业的从业经验,存在职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最后,适合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特点、针对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教材、电子学习资料、网络教学资源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生源质量不高
随着我国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专业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生源的整体质量有所降。职业技术院校的生源,一般来自城市郊区、农村乡镇,大多是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成绩较差的学生。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更多的学生选择高等教育,选择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的基础、能力、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有下降的情况。部分学生选择读计算机的动机不成熟,认为学计算机就是玩游戏,面对复杂而枯燥的计算机学习,很多学生就放弃了,这也提高了教学难度。
二、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改革思路
职业技术院校教育是顺应时代潮流而产生的专业技术教育,近年来各职业技术院校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上不断改革创新,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断改善。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应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就业组织办学,使就业需要贯穿到整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过程中去,并不断提升教育水平。
(一)针对就业导向设立“精理论、多实践”的课程;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专业的办学思想
计算机应用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很短,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要把握的宗旨必须是适应现实的需要,紧跟劳动力市场就业需要。在开设各种课程之前先做好调查研究。可以定期不定期组织教师进入公司企业进行考察,把握当前的形势,大胆放弃一些陈旧课程,使学生毕业后能紧跟工作需要,尽量缩短工作后的培训周期。
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以及就业意愿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鼓励学生之间通过竞争培养学习兴趣,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的目的。
针对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可以以就业中心月报情况和企业及时反馈的用工信息为培训参考依据,与相关院校企业联合开办培训教育基地。这样可以达到通过为企业定向培训,把合格的员工输送到相应的岗位;同时把培训合格的就业人员向用工企业积极输送的目的。
(二)满足教学需要,提高师资队伍
上文己提到,近年来随着硕士博士毕业生的不断增加,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队伍得到很大的提升。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然而这些年轻教师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不多。同时,从事教育工作后他们还需要继续学习才能满足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因此,职业技术院校应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加强专业教师掌握新技能的能力。把教师定期送到相应的企业学习和实践,了解和参与项目开发,实施的全过程,全面掌握工作流程,增强实践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其次应积极提供教师在大学或者国外深造的机会,鼓励他们通过自学、自修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教学能力。这对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断加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相对与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有其特有的特色,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方法,找到其中的规律。职业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工程性、实践性、技术性比较强,强调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际应用能力,教师要教育学生有意识的主动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和锻炼。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17-0089-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因素作用于我国的方方面面,我国已经步入计算机时代,不管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作学习中,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之下,根据市场的供求原理,计算机专业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重点课程,但是由于计算机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面临诸多的挑战。为了实现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质量这一目标,我们将一体化教学方法与计算机课堂相结合,进行相关的探讨。下面谈谈计算机专业中实施一体化教学的策略: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方式更加注重人才实际方面能力的培养,一体化教学模式正是顺应这一需求被提出,所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岗位上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因而就要求教师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为本位的特点,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一体化,从而培养社会所需的技术过硬、综合素质良好的人才。一体化教学是集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一身的教学模式,为了促进其在计算机专业更好地运用,本文提出如下策略:
一、培养一体化教师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首先要从教师入手,培养一体化教师。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过硬的计算机技术能力,能够解决学生在困难中的问题,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实施一体化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一定的角色,在课堂上不能跟以前那样主宰课堂,一节课的讲解都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正常进行活动。
二、采用一体化考核方式
考试一直是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方式,通过合理的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得到客观的评价,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之下,计算机专业考核人才的方式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前的评判方式就是以学生考试所得的成绩为主,然而成绩只能代表学生的理论知识方面,由于计算机是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一门专业,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因此,在考核中,教师应立足基本教学目标,设计将理论知识、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以此来加强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日常在课堂上的表现与最后考试成绩相结合,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量在最后总成绩中占一定的比例,最后总的考试以上机考试和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
三、编写一体化教材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还可以从教材入手,进行一体化教材内容的编写,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核心,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出发,打破传统的教材体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进行有效整合。一体化的教材可以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三个结合:一是从专业角度来讲,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操作技能相结合,二是从社会发展需要来讲,岗位要求和技能训练相结合,三是职业能力以及职业鉴定相结合。一体化教材的出现,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据可依,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的学习,促进计算机水平的提高。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程质量。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使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而言,有利于提高其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成果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邹志明.对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探讨[J].热点,2012(20).
[2]谢文彬.中职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建设与改革探析[J].职教通讯,2010(7).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教学
1职业教育层次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的教学实际
1.1新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很大
通常来讲,职业学院招收的新生生源相当多元,基本上囊括了社会各层次的孩子,这也直接导致了很难进行基础教学,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很大,必须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例如:部分学生已经非常熟悉Windows系统的操作,因此开始职业学习之后,能够很快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软件的应用也很快上手;可是部分学生几乎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甚至连基本的打字都不会。
1.2理论与实际操作课的比例失衡
尽管和普通大学相比,职业学院更加注重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可是从当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很多人就读职业院校并选择学习计算机还是出于考取相关资质、拿到文凭等的考虑。上述情况直接导致了职业院校开设太多的计算机理论课,而忽略了对学生实操能力的训练,导致教学严重失衡。学生只有通过上机课才可以勉强实际操作一下计算机,但是几乎很少有具体应用的操作练习,那么一旦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遇到了相关问题,也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这样势必会影响他们以后事业的发展。
1.3教学内容非常守旧
计算机的使用已经历经了几十年,其应用性越来越强,而且相关的软件也五花八门,可是当前职业学校安排的计算机基础课非常不科学,教学内容相当守旧,就是简单沿用过去的教材,未能有效向学生传递最新的计算机知识以及应用技术。另外,教师教学的方式也简单刻板,尽管有时会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过知识内容千年不变,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收效不理想。
2改善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的建议
2.1按照学生实际基础安排教学
因为每名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都不同,所以,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透彻分析每名学生的知识层次。针对基础好的学生,教师要教育他们谦虚谨慎,不可以觉得自己基础好就不好好学习,因为那样会错过很多新的知识;针对基础差一些的学生,教师需要鼓励他们更加努力,提升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多花时间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
2.2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程度将他们划分为若干小组,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有效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学校或者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安排去企业实习的机会,让他们在正式参加工作之前就感受一下工作的气氛和压力。为了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教师应该重视训练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并按照教学的实际需要调整基础课的设置。
2.3不断丰富并更新教学内容
当代的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几乎每小时都有新的软件以及技术诞生,如果教师一直沿用过去的教学方案,未对其进行及时的更新,那么必将导致学生完全不了解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应用,对他们未来的工作肯定会产生负面影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社会的发展紧密关联,比如:现实生活里十进制是基本的运算原理,可是计算机程序中却有很多种进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安排专门的时间为学生介绍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发展趋势,将最前沿的计算机知识第一时间传播给学生。
2.4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成果
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应用成果是我们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根本目的。想不断考核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成果,教师除了安排相应的作业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给定范围的比赛,这样不但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
2.5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对课堂教学质量来说至关重要,学校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知识以及实践教育。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从而让他们更加高效的向学生传递知识。另外,职业院校应该加大对科研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进行科研,使他们对计算相关知识以及技术更加了解,这样就可以轻松、高效的进行计算机教学。
3结论
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学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的知识也十分繁杂,但是其根本目的还是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这种学习以及工作辅助工具,职业院校对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也重视基本的操作与应用。考虑到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有必要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优质高效的计算机教学。
参考文献:
[1]陈丽,徐丽,袁娜.高职非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0)
[2]戴菲.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08)
处于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成为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相应地,对于网络人才的需求呈现出递增的趋势。职业教育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为社会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基地,在专业人才培养上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不但要体现社会应用性,还要具备职业化特点。
1 高职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状
1.1 专业定位不够准确
目前社会上计算机人才缺口涉及到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以及网络制作等等专业领域,那么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主要为网络管理员、网络开发运营工程师,网络架构的工程师等等。然而从目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状况来看,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主要体现在所培养的学生步入社会后,与相关企业所要求的人才标准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面对目前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为新入职的员工提供专业培训机会显然是在浪费时间,而且提高了成本。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步入到工作岗位中,对于网络架构更显能力不足,比如网络架构的需求分析和设备选型,网络架构的整体设计以及服务器搭建,特别是经验性较强的故障排除往往不会受到教学的重视。
1.2 专业课程设置有明显的滞后性
科技进步推进网络技术不断升级,计算机学科教学就会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加之学校与社会之间没有建立起资源流通的渠道,就会使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落伍于时代。企业的产品和技术都在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更新,否则就要面临着淘汰,而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之后却无法在短时间内融入到企业的工作环境当中。让学生更为关注社会信息,并了解网络新技术趋向,特别是当时较为流行的计算机软件,教师都要有所了解,并及时地向学生介绍,以培养学生的在专业技术领域中的持续发展能力。
2 构建计算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机基础专业学生的培养更为注重职业化,因此毕业离校步入工作岗位后,普遍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由于高职院校虽然展开了实践教学,但是依然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因此而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2.1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要开展实践教学,就要对于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以合理配置,根据社会人才需求质量制定教学规划。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专业基本能力训练,应用技能训练和职业综合能力训练。每一个层次都有各自的重点教学目标,各层次相互之间要具有相互衔接性和渗透性,但是更为倾向于专业的应用性和实用性特点。比如:在《网站设计》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将网站设计研究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在技术运用当中学习原理性知识,同时还能够获得项目经验。
2.2 建立实训基地
建立实训基地,就要建立起实践条件体系,包括校内实验室以及校外实训基地,配备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2.2.1 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验室的建立是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建立起来的,为校内建设的企业环境。包括生产流程和管理规范,都模仿了大型网络行业,以使学生可以体验未来的职业环境,提高职业适应性。学校积极地联合国内大型网络知名企业,诸如中兴、华为、Cisco、神州数码等等,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比如:高职院校可以与华为合作,开办“3Com”华为认证培训,学生经过培训并成绩合格,可以而获得由华为认证的网络工程师。
2.2.2 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学校作为培训基地和研究基地,可以定向地为企业培养专业性技能人才,同时将企业研发工作转入的学校当中,节约了新项目研究开发成本。学校则通过建立合作关系更为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网络市场,以调整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以神州数码、华为、H3C为代表的设备制造商,以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以及服务外包商等等和网络企业用户等等,都可以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对于行业市场的调查以及社会人才应用需求的了解,可以对于企业的岗位进行分析并整理行业职业标准,包括产业技术服务标准,产业作业的规范以及业务管理流程等等,都可以作为调整或更新专业教学方案的参考项,以通过更快地获取自强与优质资源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2.3 建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可以将网络技术专业划分为三类实践教学形式,即实验课、实训课和实践活动课。实验课所涉及的是验证性试验,通过开展试验活动,如网络配线和短线、联通测试等等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训课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性专业应用技能。诸如网站建设或者服务器的配置等等都需要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实践活动课更为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让学生接触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创业。通过展开各种职业技能活动,鼓励学生探索专业新领域,并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
1目前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存在问题与现状
(1)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计算机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差,课堂教授内容陈旧枯燥,大部分专业课内容授课方式单一且重复性较大,课堂实习实践内容少等。多数教学问题在全国各个普通职业高中中均存在,而且大都是很长时间未得到解决的共性问题。
(2)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现状。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职业教育高中的计算机类专业仍采取传统的古板的教学模式,虽然相对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有所进步,能够将实验教学、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融入教学中,但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仍然存在难以找到工作,无法胜任普通企业岗位等问题,这就充分说明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并不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我们的教学模式方案还存在很大不足,需要进一步改革。
2计算机类专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方案与改革思路
2.1采取新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老师讲和学生听的呆板方式,取而代之采用引导式教学、项目教学等类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时教师还可举办各种形式的报告以及开办空中课堂等,同样教师也可大胆地把授课课堂设在实验室或者机房,让学生边练、边学、边动手,做到教学训练两不误。总之,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质量的方案都能拿到课堂上尝试着应用。
2.2根据本专业的最新发展成果和社会需要更新教材
在教材编著和更新的同时存在以下几点注意事项:第一,教材的编著和更新应该贴近社会贴近实践,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可把全部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编入教材。编者要联系社会和教学实际需要,有目的性和选择性地将计算机专业内容与技术编写入教材,同时也要尽量把本专业当前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编入其中,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教师也不要只求新却忽视那些基础性计算机知识如C语言等,这些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将新知识与基础知识完美结合起来才可以称为好教材。第二,教材的编著与更新并不是一蹴而就,原因就在于本专业发展过快,新知识层出不穷,所以我们建议大约要每隔两、三年或者每年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一次修订,以获得教材上的与时俱进。其实,在校学生的主要知识来源就是教材,没有好的教材,教师培养优秀的学生无从谈起。所以,教材的修订和更新需要频繁地进行。但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教材的修订工作还是比较难进行的,这就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大力配合,同时要注意职业教育毕竟不同于高中和大学,教材的编纂与修订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2.3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
各个职业高中院校的毕业生都存在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动手能力普遍较差,虽然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讲实习、实践的课时较多,但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还是很严重。为解决这个普遍问题,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动手,另一方面可以多举办一些创新大赛,增加参观考察基地和企业培训,并可以创建开放试验室和机房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尽快接触社会,接触岗位,为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2.4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所谓严师出高徒,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加课改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
那么,要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建设,就要提高原教师的各项业务水平,例如可以增加教师的进修和学习机会,加大师资素质培训过等。其目的就是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教学服务。对于新上任的教师的则要严格把关,不能盲目、随意地聘任无教学经验教师,聘任时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察是关键。
2.5多方面改革考试制度,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为主
当前,大部分职教学生在思想上认为,上课学习的目的就是最终考试。换句话说,学校考试对教学质量将会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只有把考试的内容形式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普遍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对于考试的方式来讲也可大胆进行改革,比如,可以把某些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作为考核的内容,达到标准,完成任务则通过,否则需要重新进行学习,这样不但督促了学生要重视实际,而且还能达到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开阔思路的目的。
3教改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应对策略
(1)教师一味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某些老教师在思想上一直认为只有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虽然不能对传统教学的方式完全否定,但我们也应着力促进教师认识传统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和社会发展需求,使其明确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发挥更好的课堂教学作用。
(2)学生不适应新型的教学方式。中国学生从小接受的就是填鸭式教育和应试教育,而且职业教育的生源普遍质量差,所以,必然存在部分同学不适应新教学方式而造成学习效率降低的状况。对于这些状况辅导员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心,认清自我,明确学习目的以适应新方法,最终实现自身价值。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