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革命故事范文

革命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革命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革命故事

第1篇:革命故事范文

1、作者:钱福,明日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明日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2、《明日歌》译文: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我的一生都在等待明日,什么事情都没有进展。世人和我一样辛苦地被明天所累,一年年过去马上就会老。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才是真生活。年的明日能有多少呢?请诸位听听我的《明日歌》。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革命故事范文

从2011年1月25日上证综指创下2661点的阶段性新低之后,沪深股市在春节长假后保持了反弹的趋势,2月21日,上证综指收于2932.25点,在两个月后首次站上2900点整数关口。

与去年10月有色与煤炭板块主导的行情不同,2月中旬开始的大盘冲高回落过程中,板块轮动速度过快,大部分热点只能以“一日游”的形式呈现。很显然,市场热点的集中度很难与去年10月相提并论。

2月22日,股指高开低走,出现大幅下跌,其中上证综指下跌2.62%,九成股票下跌,行业板块仅农林牧渔微红。国信证券分析师闫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轮反弹较弱的信号其实早在2月15日就已经出现了。2月14日指数大涨收出长阳,之后没能继续提升,上证指数随后收出两个“十字星”,价格重心成持平,深成指数运行则更弱一些,技术上弹升受阻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

与去年10月不同的是,此次上攻的过程中,市场分歧越来越大,同时成交量并未持续放大,因而少了去年“十月革命”时的一鼓作气,升势很难一蹴而就。

2月21日,在央行再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后股指却低开高走收出长阳,给市场判断上增加了“干扰”,2月22日的大跌实际上是给之前已经转弱的弹升画上句号。

尽管1月CPI大幅低于预期以及资金面的显著缓解,给市场提供了短线转暖的充分理由。但是本刊记者查阅多家券商报告发现,券商分析师对于目前通胀形势显得忧心忡忡。多数分析师认为,4.9%的CPI并非年内的通胀高点。“神奇”的5%之下并不意味着通胀压力及紧缩政策的实质性缓解,所以此次“二月革命”难逃夭折的结局。

政策空窗下的股价起飞

2月21日,在成品油价格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及多家城市公布住房限购方案的背景下,股指低开高走,并几乎以最高点收盘,强势超出预期,量能虽然略显不足,但是不改股指呈现出来的强势特征。信达证券分析师黄祥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投资者此前形成了两会之前将是处于政策真空期的判断使得部分行业股价起飞。成品油价格上涨被理解为新能源板块的利好,而存款准备金率的提升,累计上之前的利率上调,投资者更多理解为利空出尽是利好。在3月初两会召开之前的时间段将是一个政策空窗期。

值得关注的是,春节前后银行间隔夜拆借市场利率出现明显的下降,市场短期资金供需明显改善。A股市场去年2~4月、7~8月以及10~11月的3轮上涨行情,正是出现在银行间隔夜拆借市场利率大幅回调后维持在低位时,可以说短期资金情况的好转为A股市场在短期内的上涨提供了条件。但是随着2月24日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新股发行和各类再融资不断损耗有限的资金,中长期资金供应依然偏紧。

闫莉指出,从盘面上观察,无论是存量资金还是增量资金似乎都想在本轮上涨中有所作为,到2900点的位置对大盘涨跌有很强的控制力,但就是不能找出可持续上涨的热点。除了今年以来走势相对坚挺的海洋工程、高铁板块依然比较坚挺外,其他热点基本都是每天一换,这表明场内资金和新增资金并没有达到共识,市场仍处于投石问路阶段。而参与2661点以来反弹的增量资金,尚看不清这些资金的背景、意图。

去年“十一”以后,中小股票、有色金属、煤炭等出现很流畅的上涨走势,而这次上涨却很难找出持续上涨的板块。而去年“十一”后,两市成交量持续发大,从2000亿元到3000亿元再到4000亿元。而这次两市成交量只能放大到3000亿元左右。目前来看,在宏观面没有发生实质改变之前,A股市场并不具备展开趋势性上涨行情的条件。

黄祥斌认为,本轮行情能走多远,将取决于两市成交量能否有效放大到去年10月的水平,同时能否挖掘出可持续的热点,而不是每天炒“剩饭”。同时他认为,虽然海洋工程、高铁板块短期进入调整,但中期依然值得关注。

“兔头行情”可能结束

虽然由于统计原因致使1月份通胀数据低于预期,并拉低今年CPI的翘尾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缓和市场对通胀的担忧情绪,从而对市场短期走势产生积极影响。西部证券认为这并不代表通胀压力有实质性下降,也不意味着紧缩货币政策会因此调整。在通胀高企和货币紧缩背景下,市场中期仍将维持震荡格局。短期需要密切关注食品价格的环比回落情况,以及房租、大宗商品价格等对CPI的潜在冲击,对未来通胀形势的复杂性仍需保持警惕。

对于自1月下旬以来的反弹行清,投资者普遍并不抱有太高的期望,之所以定义为“兔头行情”,原因就在于市场有投资机会但收益比较有限,类似于兔头有肉但不多的特征。目前周边金融动荡加剧国内投资者的谨慎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抱着边走边看的心理,一旦发现苗头不对便可能溜之大吉,尤其是在上涨无望的情况下纷纷“抢跑”。

银河证券分析师秦晓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月22日的市场大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反应,其中最核心的因素在于国际油价暴涨导致通胀预期升温。1月份PPI创出了去年6月份以来的新高,预示着未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在加大,而且市场普遍预期CPI高点并没有到来,通胀警报尚未解除。央行在公布1月份CPI数据不久再次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表明管理层对通胀压力高度重视,货币紧缩并没有放松。

二月底国际石油价格暴涨,纽约油价已经接近96美元,布伦特油价接近108美元。油价大涨是由于利比亚国内局势恶化,而利比亚是重要的产油国,对全球的石油供应构成威胁。如果中东局势持续不稳、蔓延加剧,石油价格的不确定性增加,将给全球带来极大的通胀压力。

未来的中期走势主要取决于国际局势能否得到有效控制,通胀压力能否缓解。目前A股市场与其它市场显著的不同点在于一是估值水平较低,二是前期的下跌已经释放了部分风险,因此,如果国际局势有所好转,国际油价和粮食价格得到控制,市场下跌的空间将比较有限;如果国际局势恶化,国际国内通胀压力加剧,则市场将向下调整寻求支撑。

与此同时,市场的资金面也难言宽裕。中投证券认为,虽然2011年货币供应总体依然较宽松,1季度信贷增速仍较高,但资本市场感受到的紧张程度可能持续超预期。目前的情形与2001~04年情形类似。

2001~04年间虽然货币供应保持高增长,经济基本面也没有出现大问题,但是股票市场持续下跌,这与通胀上行实体经济对资金的占用增加不无关系。此时通胀上行速度和政策紧缩力度均甚于彼时,2011年1月资金价格已经大幅跳升至历史次高水平(2008年金融危机最高)。

乐观因素在于上半年房地产行业挤出资金可能成为股票市场的“及时雨”。房产投资是居民资产负债表中货币储值的另一重要形式,政策打压下房产的流动性和收益率受影响,资金可能流入股市,需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及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

投资思路:抗通胀与防御

秦晓斌认为,从目前的投资机会来看,抗通胀和防御是主要的投资思路。抗通胀的品种首选黄金,乱世买黄金是大众共识,其次是受益于油价上涨的板块,比如新能源、石油开采工程或装备类股票,三是农业产业链比如种子、化肥、农药等股票。防御性品种可以选择食品、信息技术等非周期性品种。

此外,券商们都在关注3月份的催化剂。全国“两会”之后,“积极财政政策”逐步落实,对于原材料的需求真实体现出来,焦煤、建材、钢铁等行业有望成为春季攻势的主要驱动力。春季是传统的投资开工旺季,企业在此之前会备足原材料库存,在每年的2~4月份期间,制造业原材料库存都会经历一次快速的上升;另外,春耕引发对农资、农化的需求。同时,年报季报行情进入。3、4月份是年报和一季报高峰期。券商普遍认为年报和一季报业绩维持较高增速是大概率事件。因此,3、4月份较多自下而上的低估值高增长股票反弹的机会。

上海证券认为,指数总体仍在2800~2900点的平台中,2939点压力位的急跌,还没有改变2661点以来的震荡向上的反弹格局。短期技术上支撑位在2825点,压力位在2980点。后市关注两会期间的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及新兴产业发展等政策性结构性机会,年报业绩及分红超预期公司、以及受益于升值和通胀的农业有色煤炭等板块,可阶段性对冲政策的紧缩效应。

第3篇:革命故事范文

2、扶苏

3、酒笙

4、秇淰

5、清酒

6、清绾

7、茶靡

8、柒婳

9、长卿

10、北陌

11、余笙

12、清欢

13、晴栀

14、北辰

15、安夏

16、凉墨

17、语蝶

18、彩寻

19、兮心

20、纸鸢

21、静柏

22、凝安

23、浮笙

24、及巳

25、爱尽

26、墨晔

27、花祭

28、流觞

29、初妍

30、渡難

31、离戈

32、薄幸

33、杂念

34、衫青

35、迷茫

第4篇:革命故事范文

从全球范围来看,股指期货自诞生以来,便以其低成本、高收益、高风险等特征吸引了大量资金的参与,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交易量最大和流动性最好的金融衍生产品之一,被公认为是股市上最为有效的分散风险的工具之一。截至2008年底,全球股指期货占全球交易量的比重已经高达36.76%(见表1)。

股指期货发展历程回顾

自1982年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推出首支股票指数期货以来,股指期货己经在全球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初始发展阶段、相对停滞期和蓬勃发展期三个阶段。

初始发展阶段(1982~1988年)。20世纪70年代,股市危机频繁出现,接二连三的暴跌给股民与机构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虽然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投资组合管理以规避股市的非系统性风险,但对于齐涨共跌的系统性风险仍是束手无策。因此,创造类似于外汇期货和利率期货等可用于规避系统性风险的股市避险工具便显得日益迫切。有鉴于此,KCBT在1982年2月24日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股指期货产品――价值线指数(Value Line Index)期货合约。同年4月21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推出了标准普尔500(S&P500)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紧接着纽约期货交易所(NYSE)也于同年5月6日推出NYSE综合指数期货交易。股指期货一诞生,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价值线指数期货合约上市当天交易量近1800张,当年就成交了35万张。S&P500股指期货的成交量则更大,上市当天的交易量就达到3963张,当年达到150万张。

股指期货的成功,不仅大大促进了美国期货市场的规模,而且也引发了世界性的股指期货交易热潮。1983年2月,澳大利亚的悉尼期货交易所(SFE)推出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普通股价格指数(ASE)期货交易。1984年1月加拿大多伦多期货交易所(TFE)推出多伦多证券交易所300种股票价格指数(TSE300)期货交易。1984年5月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LIFFE)推出金融时报―证券交易所100种股票价格指数(FTSE-100)期货交易。1986年5月香港期货交易所(HKFE)推出恒生指数(HSI)期货交易。1988年9月大阪证券交易所(OSE)和东京证券交易所(TSE)分别推出日经225指数(Nikkei225)期货交易和东证股价指数(TOPIX)期货交易。

相对停滞期(1988~1990年)。1987年10月的全球股票暴跌重创了全球股市。美国政府在分析股灾形成原因时认为,如同导致了1929年股灾的卖空机制一样,股指期货也是导致本次股灾的罪魁祸首。布兰迪报告得出了投资者在股指期货市场上的组合保险与指数套利交易策略最终导致了市场崩溃的结论,股指期货不幸成为了替罪羊,因而全球股指期货市场发展陷入低谷之中。

蓬勃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后至今)。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的日益国际化,股指期货的发展速度更为迅猛。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继推出了以自己国家或地区的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交易,比如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瑞士、西班牙、俄罗斯、菲律宾、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而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更是首开交易国外股指期货之风,于1986年9月推出了Nikkei225期货交易,2006年9月推出了新华富时中国A50指数。1990年9月,CBOT也推出了日本的TOPIX期货交易。CME和新加坡交易所衍生产品部(SGX-DT)于1997年初都抢先上市了以台湾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指数期货合约(见表2)。

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从理论上来讲,衍生品市场与原生品市场本质上是一种互补关系,原生品市场的主要功能是融资和投资,衍生品市场的主要功能是分散风险,使得原生品市场的运作更为流畅和有效。虽然股指期货作为期货市场的一种创新品种,但由于其以具有代表性的股票指数作为标的物,因而其价格的波动就不可避免地会对现货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国外股指期货的发展历程来看,股指期货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对整个股票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其好比一把“双刃剑”,对股票市场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

积极影响

价格发现与烫平股票市场的波动

从国外股指期货经验来看,股指期货价格的变动领先于股票现货市场价格的变动。股指期货市场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流动性和交易成本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因而对信息反应更为灵敏,期货交易者大都熟悉某种资产的行情,有丰富的经营知识和广泛的信息渠道以及分析、预测方法,其结合自身的成本、预期收益对资产的价格走势进行分析的判断,因而能够反映供求变动趋势。随着股指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越来越完善,期货价格将在更大范围内综合反映更多的供求影响因素,更准确的预测未来价格变化的趋势。从理论上来说期货的价格和现货的价格在到期日将趋于一致。

从长期看来,股指期货的推出可以减缓市场价格的剧烈的波动。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沪指最大跌幅高达70%,而作为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同期的标准普尔500指数跌幅则为50%,远低于沪指。究其原因在于西方证券市场有股指期货作为风险对冲工具,投资者可以迅速构建股指期货头寸以对冲股票市场上的风险。

增强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及交易量

从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进入股指期货市场来看,股市的流动性和规模都将有较大的提高,而且股指期货的交易量的提高也会提高股票市场的交易量。虽然,股指期货的市场规模有可能超过股票市场的规模,但这并没有影响股指对股市流动性的长期推动作用。

而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间的大量频繁套利也将增加对股票指数成份股票的交易量,同时也会缩小买盘和卖盘之间的价差,从而提高现货市场的流动性。例如:CME推出S&P500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后,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就大大超过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现货的成交量。香港在1986年推出恒生指数期货后,股票现货的交易量当年就增长了60%。

促进机构投资者发展

股票市场缺乏规避系统风险的工具一直是机构投资者控制入市资金量的重要因素。股指期货上市后,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股指期货对冲股票市场的风险,实现符合其资金性质的风险收益。这将进一步扩大机构投资者投入股票市场的资金量,增加机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的比例,促进市场健康稳步发展,从而完成市场持有结构由个人投资者为主的投资结构向机构投资者的转变。从国外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历程来看,其高速发展的阶段正值推出股指期货之后,这一现象在美国更加的明显。此外,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大量进入,股票市场的容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优化股票市场结构

伴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和发展,指数中对股指有较强影响力、基本面较好、流动性较高的权重蓝筹股必将会受到更多机构投资者的青睐,而一些基本面较差的中小盘股的活跃程度将日渐萎缩。股市的结构将逐步两极分化,主要的蓝筹股群体决定了大盘的方向,蓝筹价值型投资理念将占剧市场主导地位。而这种股票市场结构两极分化的格局,也正是目前国外股票市场的现状。

消极影响

交易转移

长期来看,股指期货的推出活跃了市场气氛,增加了股市交易量。但由于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对于股票现货交易有着低交易成本、低保证金、高杠杆等优点。因此,在股指期货推出的初期,那些投机者和偏爱高风险的投资者会将大部分资金由股票市场转移至期货市场,以获取更高利益。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资金从股市转向了股指期货市场,从而导致股市成交量下滑。严重的话,甚至可能会出现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超过现货市场的情况,从而减少股票市场的流动性。比如日本在1988年9月推出股指期货后,股指期货的交易量大大超过了现货市场,最高时曾高达现货市场的10倍,而在同一时期作为股指期货标的的现货交易日见萎缩。

市场间价格波动的传递

虽然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和价格平抑的功能,因此推出股指期货后长期内有利于股市稳定股市的价格。但由于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信息反映机制和灵敏程度的不同,而且由于股指期货是对未来的预期,预期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股指期货的价格波动一般比现货市场更为强烈。鉴于两个市场的关联性,股指期货的价格波动往往通过套利交易或其他渠道,又会迅速影响股票现货市场的价格,加大股票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见图1)。而由套利交易,市场操纵等交易者市场行为和现金结算制度所造成的“到期日效应”对股价的影响则更大,例如2009年11月24日我国股票市场的大跌便是受新加坡新华富时中国A50股指合约交割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股指期货的推出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股市自身的运行规律及价格走势(见表3),影响股票市场的因素还主要取决于公司业绩、资金的流动性及宏观经济形势。因而,股指期货的规避市场风险之作用仍然是主流。

市场风险的传递效应

由于股指期货天然联结着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因此,股指期货市场风险将可能通过不同的方式传递到股票市场,而且这种风险的传递效应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一是股指期货交易机制不够完善带来的风险传递。主要是交易所各项交易规则和制度不完善。如涨跌停板制度、保证金制度、交割结算制度等不完善。据研究分析,香港期货交易所的相关结算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是造成香港股市1987年股市暴跌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造成我国“3・27”国债期货事件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交易规则不完善,过低的保证金比例(保证金大概只有合约市值的1%)、未实行涨跌停板制度、未实行持仓限量制度等。

二是市场运行失灵产生的风险。在1987年全球股市大崩盘后许多报告均认为风险的源头是程序交易。虽然后来许多研究发现程序交易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程序交易却起到了直接的作用。由于股市下跌,风险规避者卖出股指期货以降低持股比例,期货卖方的压力使得期货合约的价格低于期货的理论价格,计算机程序认为有套利机会,进而买进股指期货的同时卖出股票,致使股市再度下跌,继而又触发了风险规避者的期货卖出,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使得股市大跌。

三是可能产生不公平的交易行为以及操纵市场的情况。由于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客观的存在某种联系。这就使一些大投资者可能在交易中以牺牲小投资者的利益来运用股指期货交易来操纵市场,以谋取高额利益。此外,由于运用股指期货的投资者通常也是股票自营商或者是股票经纪商,这就使得他们在经营自营业务时,抢在客户之前交易为其自营账户下单以赚取利润,从而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产生了不公平的行为。

推出正当时

笔者认为,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稳步发展,股指期货推出的条件日臻成熟。

第一,股票市场将进入全流通时代,已经满足推出股指期货的要求。经过近些年股权分置改革,我国股票市场全流通纷至沓来。截至2009年12月21日收盘,两市流通市值与总市值比为63.35%,2010年底有望达到90%,市场正加速向全流通时代过渡。从国际经验来看,成为股指期货标的物的资产的指数必须具备交易活跃、覆盖率高等特点。要建立稳定的股票指数期货体系,股票指数就要满足上述的两个特点,不能受到人为的操纵。截至2009年12月21日,沪深300成分股的总市值已经达到20.8万亿元,占全部A股总市值的75.93%,沪深300成分股对整体市场的代表性较强。因此,以沪深300为标的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

第二,机构投资者有对股指期货的诉求。随着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快速壮大,缺乏对冲机制已成为制约其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推出股指期货是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共同愿望。目前国内机构投资者由于缺乏必要的做空工具,仅靠单边做多的投资操作必然面临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在经历了2007年的暴涨和2008年的暴跌行情后,其对风险对冲机制的需求更为强烈。一旦股指期货推出,机构投资者在投资运作中引入股指期货套保,将引领A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回归。

第三,操纵沪深300指数可能性不再。1995年“3・27”国债期货事件的阴影,一直影响着股指期货的推出。由于当年国债量小,在风险控制措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国债期货很容易通过操纵现货市场的走势来达到逼仓的目的。而截至2009年11月底,中国A股总市值已达23.6万亿人民币(折合3.4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值市场,位居美国(14.64万亿美元)和日本(3.52万亿美元)之后。其中,上海和深证交易所分别列全球交易所市值排名第6位和第16位,市值分别为2.62万亿美元和0.84万亿美元,而沪深300成分股的总市值占全部A股总市值的75.93%。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纯的操纵已不可能出现,推出股指期货已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阶段。

第四,目前股指期货推出的各种制度和技术准备已经基本就绪。从2006年7月份股指期货规则草案意见征求会在沪举行,到2007年8月份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监管体制确立,再到2008年9月份底28家券商获得IB业务资格,再到2009年11月30日的期市统一开户顺利完成,标志着股指期货筹备过程中的各项基础工作已经完成。另外,中金所开展了三年多的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及各年度的应急演练也为股指期货的推出铺平道路。

第5篇:革命故事范文

屈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楚国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主张“明法审令、举贤授能、富国强民”的改革政策。可是关于他的出生年月,秦汉以前的史学家很少论及。后人基本上根据他的自传性的长诗《离骚》的叙述进行推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学术界认为第二句话反映了屈原生日,但因涉及古代天文学、历法上的复杂问题,从东汉至今学术界的解释存在分歧,分歧集中在“摄提”的解释上。汉代王逸认为摄提指的是太岁在寅,认为屈原出生于“太岁在寅年的正月庚寅日”。而南宋理学家朱熹却提出异议,认为“摄提,星名,随斗柄以指十二辰也”。“摄提贞于孟陬”是指斗柄正指寅位这一月份,并非是太岁在寅位的年份。现代学人也对此进行过研究,多倾向于王逸的解释。

春秋以前,中国用的是“王位纪年”,即用周天子的在位年数纪年。但到春秋,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都用自己的纪年,造成了纪年上的混乱,交往很不方便。经过长期观察,测得木星围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是12年,所以古人称木星为岁星,把木星运行的轨道分为12份,岁星每走完一部分就是一年,用这种纪年方法就是岁星纪年法。它的12个名称是:星纪、玄枵、陬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分别对应子丑寅卯等十二辰。

由于岁星在恒星背景中的运行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它和实际观察的星象运行方向恰好相反;又由于岁星在星空背景上的运行并不是均匀的,更何况岁星的视运动有时会逆行,即自东向西,为了方便起见,古人就另外假设了一个理想的岁星,这个理想的岁星也是12年运行一周,与十二辰相结合,其运行方向与真实岁星相反,自东向西匀速运动,这个假设的理想岁星叫太岁、岁阴或太阴。以太岁每年所在的轨道部分来称呼年的方法,叫太岁纪年法。当时的历法规定十二个岁名与太岁居辰有固定关系,“太阴在寅,岁名日摄提格,其雄为岁星,舍斗、牵牛”,即木星在星纪次。

那么太岁在寅指的是哪一年呢?郭沫若先生根据《吕氏春秋》推定太岁在寅指的是公元前341年。然而,他查询日本学者新城新藏的《战国朔闰表》,在公元前341年一月找不到庚寅日,故此将屈原的生日往后移了一年,即公元前340年。新城新藏所排历表基于战国普遍施行的“夏正”历法。陈久金先生指出当时楚国施行的并非夏历,而是周历,并利用现代天文学方法证明公元前341年木星恰好在星纪次,故此断定屈原的生日是公元前341年。潘啸龙先生对比“夏正”和“周正”历法指出,周正历法的这年一月也没有庚寅日。他所考证的屈原生日是公元前340年正月初七。可见,关于屈原的生日,学术界的说法不一,但大体可断定是在公元前341年至公元前340年之间。

耶稣的生日也由于资料匮乏而存有争议。世人一般以12月25日为耶稣基督圣诞,基督教信众固然以此日为耶诞,非基督教徒亦在此日庆祝“圣诞”、寄贺卡、送贺礼、开舞会、火鸡大餐、公司放假,十分热闹。其实,耶稣基督的生日并不是12月25日。

在公元4世纪以前,并无庆祝耶稣生日的说法,新约亦未载他的生辰,各门徒的笔记对比亦无提及,《使徒行传》、《罗马书》、《哥林多前后两书》等等也从未提到庆祝圣诞,直至4世纪才由罗马教廷宣布12月25日为耶稣生日,予以庆祝。12月25日原是罗马人传统上的狂欢节日,属于外道,改信了耶稣后的罗马人仍于此日庆祝节日,教廷只好顺应民情,宣布此日为耶稣生日,巧妙地将热闹的节日转变为耶教节日。而罗马人之所以选择12月25日为狂欢节,是由于很久之前,人们就已经知道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位置最靠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而冬至以后,太阳直射位置开始北移,北半球的白昼逐日延长,阳光开始给大地送来与日俱增的温暖,据此北半球的古罗马帝国将12月25日确定为太阳神诞辰。公元313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官方认可的宗教。此后,罗马教会才将这一天定为耶稣诞辰纪念日。公元354年,在罗马帝国西部的拉丁教会年历中,第一次写明12月25日为耶稣诞辰。至于开始将这一天写为“圣诞节”,那已经是公元5世纪以后的事了。

关于耶稣的生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纪年的开始——纪元,即历史起算年代。当前多数国家(包括我国)所使用的纪元为公历纪元(简称公元),即基督纪元,它以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为元年,通常用拉丁文Anno Domini(主的生年)的缩写A.D.表示,意思是自耶稣降生之年算起。公元前用B.C.表示,它是Before Christ的缩写,即基督以前。

关于耶稣的生年,《圣经,新约》中的有关记述并不一致。公元6世纪,叙利亚的基督教修士狄奥尼西,埃克西古,应教皇圣约翰一世的要求,于525年编定532年~626年教会年历。他根据当时使用的历法,按每隔532年同一月份的日期及“月相”(月的圆缺)相吻合的说法,选择了传说中耶稣遇难后复活的日子(即基督教的复活节3月25日)恰好是星期日的那一年,他认为这一年就是耶稣受难、复活的年份。然后,他认为《圣经,新约》中暗示耶稣活了30岁,从受难、复活那一年上溯30年,即罗马建城754年,这一年即是耶稣的诞生年份。公元7世纪以后,英国史学家、神学家比德提出以耶稣的生年,即上述的年份作为纪年,从而出现了“基督纪元”。自15世纪中叶起,世界上许多国家先后采用了这种纪元。到了16世纪,人们发现狄奥尼西推算的耶稣生年并不确切。如按《新约·路加福音》的说法推算,应为公元6年;而按《新约·马太福音》的说法推算,则为公元前4年或更早。

牛顿是近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在天文学、物理学、经济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关于牛顿的生日,由于采用历法的不同,也存有异议。在《大英百科全书》中,牛顿的生日不是按现在通用的格里高利历给出的,而是按当时英国施行的儒略历给出的——1642年12月25日。按照今天全球普遍采用的格里高利历,牛顿出生于1643年1月4日。

我们现行的公历称为格里高利历,它是1582年由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并首先在天主教国家实施的。按照格里高利历,平年每年有365天,闰年是366天;不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平年,能够被4整除的为闰年(但其中能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的不闰,能够被400整除的要闰。这样,1900年不是闰年,但2000年是闰年)。考虑2000年的时间跨度,按照“4年整除”有500个闰年,去掉20个“100整除”不闰,再加上5个“400整除”闰,结果是485个闰年。于是,按照格里高利历,在一个2000年的时间跨度上,逝去的天数是730485天。这就是说,格里高利历的回归年长度(从夏至日影最短的时刻到下一个日影最短的时刻)被人为地规定为730485/2000=365.2425天。现代天文观测给出的回归年实际长度是365.2422天(严格说是365.2422个平均太阳日)。在1000年期间,回归年长度的实际值与格里高利历设定值之间的累计误差只有0.3天。这表明,格里高利历的规定是相当合理的。现行的历法中没有考虑对上述误差的补正。或许在将来(公元3300年以后),可以通过国际协商,删去一个闰日,予以补救。

在格里高利历实施之前,欧洲普遍实施的是儒略历,它是公元前46年由儒略·凯撒颁布的历法。这一历法规定: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4年有一个闰年。这样一来,每100年必定有25个闰年。结果,按照儒略历,回归年长度的设定值是365.25天。这个值相对于实际值的偏离,要比格里高利历大得多。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儒略历所产生的误差增加很快。如果共同约定了一个时间原点(例如,公元元年1月1日0时0分),在若干年之后,问起:我们度过了多少天?大家不会有分歧。因为这个天数严格等于日出(日落)的次数,它是客观的。另一方面,如果问:某一天是几月几日?则会产生矛盾。因为这涉及到历法,即纪年的标尺单位。格里高利历的年长度单位小于儒略历,结果用格里高利历读出的日期就将大于儒略历的日期。

1582年之所以要对儒略历进行改革,是因为按照儒略历记录的日期已经与季节不同步了。例如,原来6月22日是夏至;可到了1582年,夏至(太阳影子最短的时刻)却出现在儒略历的6月12日。按照儒略历,回归年长度是365.25天,按照格里高利历则是365.2425天,经过了1582年,二者之间的累计误差已接近12天。只是由于某些细节上的原因,新历(格里高利历)规定:将日期从儒略历的“读出值”向后推10天。

第6篇:革命故事范文

1、傲骨持洁:苏小小

苏小小,乃是南齐时钱塘第一名伎,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才女佳人,传说中的名伎。据元代张光弼诗注,知宋苏小小死后葬于嘉兴县治前。

生活在钱塘的着名歌妓,常坐油壁车,历代文人多有传颂。有的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苏小小写过一首《同心歌》,表达少女敢爱的情感。历史上一些地方史志和传奇、戏曲将苏小小进一步演绎成个性丰满的形象。

其中《西湖拾遗》中的小说描写得尤为精彩。在该故事中,苏小小为了追求自由,宁愿做一个青楼女子,尽情欣赏湖光山色。途经钱塘的观察使孟浪对她非常痴迷,但却遭到了苏小小的拒绝。而后苏小小又慧眼识才,资助穷书生鲍仁进京赶考。苏小小的结局颇为哀艳凄绝。她因偶得风寒,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损。

能歌善舞,公艺倾绝当时,然而造化弄人,在西泠与阮朗相遇,一见钟情,结为伴侣。不幸被阮郁始乱终弃,后小小又累遭官府中人欺辱,一代薄命红颜,终于含恨夭折风流,用生命唱出了一曲凄美的哀歌。苏小小的生可谓古典唯美主义的绝唱。她年方十八,偶遇风寒,贾姨娘劝她自重,她却已为自己富贵荣华享尽,无可留恋,不再进药,芳年逝世,独留春香芳影于人间。难怪后世文人咏之不绝。

第7篇:革命故事范文

关键词:古典主义;巴赫;斯卡拉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触键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09文献标识码:A

18世纪至19世纪初钢琴艺术的古典主义时期,是钢琴艺术史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对后来的钢琴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中,巴赫的和声对位风格让位于纯粹和声的主调风格,成为整个古典主义时期的重要特征。研究古典主义时期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必须沿着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他的儿子们、斯卡拉蒂、莫扎特、海顿、贝多芬等人,这一时期音乐巨匠的足迹和心灵去倾听、去感悟。

自1560年前后至19世纪的六代人中,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他的几个儿子成为古典主义时期钢琴音乐风格的创始人,在巴赫的儿子中最有才能、最出名的是威廉・弗利德曼、卡尔・菲利普、伊曼纽尔和约翰・克利斯蒂安。虽然巴赫仅创作了六首三重奏鸣曲(BWV525-530),但他在这一时期的重要地位却毫不逊色,展示出巴赫如何将意大利三重奏鸣曲改写为由一人独奏乐曲的才华,其作品呈对位织体,由三个平等的独立声部组成,两个声部各由一层手键盘奏出,另一个声部由脚键盘演奏,乐章的次序(大多为快-慢-快)和主题的一般特色显示出意大利样板的音乐特色。弗利德曼在创作方面比其他兄弟们更像他们父亲巴赫,他的奏鸣曲是标准的三乐章,遵循巴赫的语言风格,如赋格式段落中的键盘对位。有时也乐于拓展新的想法,如对比性主题,不同音型方面的试验,以及一个乐章中的速度对比。其作品中有非常歌唱性的旋律和不平常的表情表现。而伊曼纽尔的大部分奏鸣曲是三乐章,有些奏鸣曲乐章像他的前辈一样,完全是二部曲式,有些奏鸣曲乐章,则有两个主题明确地展开,并有主题的再现。伊曼纽尔最重要的贡献是根据他个人在键盘上所掌握的艺术性演奏及细腻的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钢琴演奏风格。伊曼纽尔在18世纪音乐舞台上可以说是情感风格的始作俑者。这些风格性的音乐,影响了包括贝多芬在内的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伊曼纽尔建造他的奏鸣曲乐章时,特别在慢乐章中,为了强调表情细节,有时极度夸张,试图通过音乐词汇的主观及情感上的运用,来表达真实、自然的感情。伊曼纽尔的风格特点已接近浪漫主义,他的音乐有更多的自由,演奏时不要求太严格的速度,要跟着情感发展来处理,音乐听起来不复杂,但在谱面是看起来很复杂,有许多力度变化,以及临时记号和少见的大量装饰音。他最喜欢古钢琴,音量小但很亲切,可以表现更细腻的情感,他的音乐有意想不到的变化,以及和声、转调、复调手法的运用;力度明显变化在谱面上都有标明,但节奏的自由要自己找。

约翰・克利斯蒂安长期生活在意大利,他的音乐风格代表了最精致的意大利古典风格。这时的奏鸣曲形式已基本形成,在结构方面突出了平衡和对称,甚至均等,再现和呈示是对称的,像对称的建筑物。在音乐的发展中,运用重复和模进,主题多次出现,音乐直截了当;自由速度很少,有固定的速度和节奏。

在18世纪音乐中,约翰・克利斯蒂安代表着典型的意大利古典主义风格。

斯卡拉蒂与巴赫是同一时代的音乐家,1729年他创作的555首钢琴奏鸣曲,在键盘领域属于演奏技巧的革新者,也是古典主义时期富有代表性的音乐家。斯卡拉蒂的作品既充满幽默、喜悦的生活感受,又不乏抒情、忧郁、热情甚至戏剧性。斯卡拉蒂的奏鸣曲趋向主调音乐(也保留了一些复调成分),体现了意大利传统作曲的特点,通常运用2/2、3/8、6/8的节拍。他的和声语言十分新颖,采用与众不同的转调技巧,运用了所有五度关系的调性循环,有时还大胆运用在18世纪听来似不协和的和弦;除了平行三度、六度外,打破常规地使用平行五度,频繁地使用小调也是其突出的特点。斯卡拉蒂是第一个研究键盘演奏新技巧的作曲家,在作曲手法上有颇多创造性的探索,如:快速的同音反复、双音经过句、顿音、双音颤音、双手交替、远距离大跳、华丽的经过句等。他还力图使大键琴生动地表现出小提琴、吉他、曼陀林、响板、军号等各种乐器的音响效果。由于大键琴音域要比古钢琴宽,达到五个八度以上,声音的延续要比古钢琴长一些,表现力也强一些,但毕竟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不易表现明显的强弱和丰富的表情。在现代钢琴上演奏斯卡拉蒂的奏鸣曲,既要考虑到大键琴透明、清澈的发音特点和有节制的强弱幅度,也要发挥出钢琴本身的优势,要有更多的变化,更加生动。斯卡拉蒂的音乐旋律朴素、单纯、没有过多地使用圆滑奏、圆线条,f和p的对比也不过于强烈。相对于巴赫作品严格平均每拍有规定的数目,斯卡拉蒂作品装饰音的特点是有些松紧度,弹奏得非常精致。斯卡拉蒂奏鸣曲的节奏非常严格,借鉴了各种类型舞曲的特点,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其音乐的舞蹈性,追求弹奏的个性化。斯卡拉蒂奏鸣曲的风格特点,要求演奏者必须具备集中、清晰、弹性的演奏技巧,富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灵活、生动的表现力。

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较为直率地表现了作曲家内心的情感,音乐的韵味深蕴于风格之中。莫扎特的音乐直率真挚、洒脱自如,突出地表现了音乐家高洁、清淡的气质和“性格刻画”的能力;同时,又保持着自身内在的逻辑――倾注于美好的理想,诉诸心灵的渴望,那样的恬静、优美、甘甜,正是这种风格代替了块状性静态的巴洛克风格,成为新的维也纳音乐古典风格模式。莫扎特在18世纪70年代紧紧追随海顿,1779年前后在钢琴奏鸣曲的写作风格上,取悦于公众,使之易于理解,在大众与通俗化上勤于思索,顺从了社会的形势。莫扎特的奏鸣曲注重声音的灵巧和华丽,将古钢琴和羽管键琴的动作结合起来,以均匀、清晰的音粒,生动活泼的节奏,流畅悠扬的气息,圆润优美的歌唱性,表现出古典主义特有的典雅与高贵气质。莫扎特从未为他的作品标上节拍和速度记号,在演奏其作品时要把握速度的定量,即一个包含四个十六分音符的速度通常每分钟介于120-126之间,一般不超过132(AllegroK快板),柔板(Adagio)可慢至八分音符=48-50。倘若一拍有八个音,相当于十六分音符=100左右,更快或更慢的速度比较少见。从乐谱上看,莫扎特奏鸣曲中标明的力度记号多于巴赫的作品,但一般只在p与f之间的范围内,ff也极少使用。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的速度和力度的运用直接影响着莫扎特音乐的整体风格,其触键方法中对手的独立感、协调感,乃至应变力及指尖的控制是极为重要的。在触键时手腕要有把位感,根据音乐的走向,手指处于五指的位置;手腕始终保持放松,不能僵硬;旋律要求连奏时,手指必须十分接近琴键,有组织、有控制地下键,紧贴着键盘移动,重心从一个指头自然地、无缝隙地移交到另一个指头,使连音演奏达到高层次;经过句要求干净、流畅、光辉、准确,触键要爽快,多用弹性的手腕和臂膀控制结实的指尖;弹奏有弹性的跳音和圆滑的小连句,句头和句尾的起落动作是做好句子的根本关键;手掌与键盘保持密切联系,手指与琴键的接触方式比较垂直,手指收拢弯曲成圆拱型,防止手掌摇摆干扰手指的自主运动;触键要非常敏感,动作越小越好,指触以颗粒清楚的non legato为主;触键的速度比较快,少量慢速也需要用中等的速度弹奏;下键时指尖一定要支撑住,挂在键盘上,手指要抓得住音,而不是靠臂的力量压出声音,发声后立即放松,不要用臂力压迫键盘;重音在呼吸,永远不“直”着下去,要特别注意乐句的呼吸,手腕尽量平稳,可以左右移动,而不能高低起伏太多;弹轻和弦时要注意声音的和谐、统一,不漏音,有和声感,要认真探索指触垂直与水平的细腻对比。

18世纪晚期两位杰出的作曲家是海顿和莫扎特。1771年C小调奏鸣曲No.20(33)是一部汹涌澎湃的伟大作品,是海顿所谓狂飙时期的代表作。其作品显示出海顿成熟的技巧,丰富的想象力;乐曲主题呈现更加宽阔;快乐章的主题往往以果断的同度宣布,紧接着出现对比乐思,然后重述整个主题,采用主题动机的展开段落更富推动力,从强到弱的意外变化这一风格必有的渐强和突弱富有戏剧性。在海顿晚期的奏鸣曲,特别是1789-1790年的降E大调No.49(59)中,三个乐章都是典型的古典主义规格,海顿也曾宣称其中的柔板具有“深刻意义”。1794-1795年的奏鸣曲No.50-52(60-62)三首,降E大调奏鸣曲的慢乐章用远关系的E大调(第一乐章展开部有一段E大调的经过句为之铺垫),这一乐章有肖邦式的装饰音,近乎浪漫派的音乐风格。

第8篇:革命故事范文

这是一个不身上同凡响的群体,这是一出类拔萃的社会精英。他们是之当无愧的,令世人景仰的名人。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人类的智慧,勤奋,勇敢。顽强等各种优良品质。他们像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漫漫历史长河光耀千秋。

名人我们一样,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这丰富情感的人。他们同样有过多彩而快乐的童年,同样经历过痛苦和挫折的考验。所不同的是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向成功的目标奋进。我们中国正因为有这么多用智慧报效祖国的人,才开辟了一片神舟大地。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你,我都可能成为这样的人。

名人也是人,而不是神仙。可他们创造一个有一个奇迹。为什么我们不能呢。1,要学会持之一恒。

第9篇:革命故事范文

1、扁鹊,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名医。由于秦越人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

2、李时珍,字东壁,生于公元1518年,卒于1593年.是我国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也是当时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巨匠之一。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3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被称为“神医”。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