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业市场发展范文

建筑业市场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业市场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业市场发展

第1篇:建筑业市场发展范文

1.技术优势我国达到一级资质的建筑企业,绝大多数都有雄厚的技术研发部门、高水平的高层管理队伍以及超强的施工队伍。我国一大批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的工程如上海金茂大厦、杨浦大桥等都由这些企业施工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筑业已具备承建国际市场大型工程的能力。另外,我国建筑企业具有独特的专业特点及优势,可以承接的项目种类繁多,从交通项目、能源工程、市政工程到商业设施住宅等都具有承建施工的经验,且许多建筑企业的施工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2.投入成本优势我国人口资源丰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以上,从事建筑业的人数也占世界建筑从业人数的大部分。而对于建筑业中劳动密集型的工程项目,往往人工成本就占据了工程总造价的绝大部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并有强大的劳动力输出潜力,可为我国建筑企业提供足量、低廉的劳动力,间接降低了工程的总造价。这为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竞争创造了先天的价格优势。

二、我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工程承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资金短缺和融资能力弱对于大型国际项目的承揽,建筑企业是否拥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及较强的融资能力是能否赢得项目的重要因素。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上往往资金不足,缺乏国际融资经验,且在融资上面临融资渠道窄、担保难、成本高等问题[2]。长久以来,由于国内建筑企业普遍较弱的融资能力,这已成为我国企业承接国际项目的最大瓶颈。2.企业管理粗放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发展中已有了一席之地,但仍有许多企业在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最普遍的问题是国内建筑企业缺乏国际化的管理人才,管理效率低下,企业的管理目标与理念能与国际化市场的要求不一致。我国建筑企业也往往缺乏国际市场操作规范、市场运作规则以及国际项目管理相关经验的各类人才。这也是我国建筑企业要想与其它国际一流企业缩小竞争压力亟待解决的问题。3.信息技术相对落后相比国际大型建筑承包商,我国建筑企业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相对落后。企业若能合理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就可以监测国际市场的动态、了解市场规则,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招标、方案设计、工程进度、预算、质量等过程提供一系列便捷的帮助,这对于国内建筑企业快速应对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建筑企业深入国际市场的建议

首先,建筑企业自身要制定长远的国际市场发展战略。我国大型建筑企业应积极实时的了解国际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根据企业自身状况做出顺应市场的战略,保证企业在国际市场长久的竞争力。其次,企业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不仅依赖企业自身优势项目扩大在国际市场的影响,也要扩大企业的其它业务,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分散企业的市场风险。另外,企业要储备与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因为无论是国际市场的开拓还是工程项目的实施,都需要依赖高素质人才。企业应积极招募更多专业过硬、业务熟练的人才,并利用企业现有项目培养人才,这将有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长久发展。

四、小结

第2篇:建筑业市场发展范文

【关键词】

一、树立“顾客是上帝”的理念

把顾客当上帝,是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在工地赢得声誉和工程项目的重要原因。领导经常向员工灌输这种思想,并指出:“业主是我们的顾客,监理是我们的顾客,联营体是我们的顾客,合作的兄弟单位也是我们的顾客,我们不但要干好,还要让别人说你好。”具体来说,联营体、监理或业主一旦指出了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不管事大、事小,哪怕是一块垫片方向正反的事,或是一个职工工作态度的事,只要是正确的意见,我们的第一反映不是解释或争辩,而是改正,而且是立即改正。正是在这样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企业的形象在业主和监理中逐步得到了提升,并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口碑,在后续的项目中,业主和监理及联营体才想到了我们。例如在“左岸布料机安装工程”、“机电设备堆场龙门式起重机安装工程”等项目刚完成之后,我们又顺利拿到了龙滩水电站CⅢ-2标压力钢管及闸门埋件安装工程的项目。

二、注重质量管理

铁道部新规定,把铁路工程的安全质量事故,与铁路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挂上钩,在铁路工程的施工中发生一般责任事故,要停止5次投标的资格,对企业信誉、效益的影响极大。所以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己成为当务之急。

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在龙滩压力钢管施工过程中,未出现过一起质量、安全方面的事故,这主要得益于我们注重对质量的管理。工程伊始,项目负责人被派往水利部郑州焊接技术监督检验中心学习质量管理,组建并培训了一支经验充足、作风过硬的质检队伍。这些质检人员能够认真按照《红水河龙滩水电站引水压力钢管制造安装施工技术要求》、《龙滩水电站CⅢ-2标压力钢管焊接工艺指导书》、等要求对CⅢ-2标压力钢管安装工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严格执行内部“三检”制,对CⅢ-2标压力钢管安装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工作能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严格控制、检验每一道工序质量,使CⅢ-2标压力钢管安装工序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在99%以上,避免了因工序质量验收不合格而引起的返工现象。

此外,公司建立健全了施工前的技术交底会制度,以使职工在单项工程开工前,明确每一个环节的施工质量要求;建立健全了班前的工作安排会制度,以使职工明确每天需要干什么?怎么干?要注意什么?要把握好什么;建立健全了工作中的及时汇报制,要求职工在工作中遇到什么情况、发现什么问题,如果自己不懂,解决不了,不得擅作主张,而是应把问题尽快及时的汇报到相关负责人,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快最直接的办法;深刻开展“质量就是速度”、“质量就是效益”的“质量第一”教育。这些制度的建立和活动的实施,很快的提高了职工的质量意识,也很好的控制了施工的质量水平。

三、注重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在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要做大、做强靠什么?当然要靠技术,靠技术创新。说到底,市场的竞争就是技术的竞争。现代建筑的功能、品质风格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随之施工难度也越来大,新材料,新技术推陈出新,谁掌握了新材料、新技术,谁就占有了市场优势。因此,企业要发展就要重视全体员工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的培训和提高,特别要激励技术人员勇于创新,敢为人先,攻克施工中的技术难题,做到每一个工程项目都能总结出应用一个或多个新或创新的亮点。

我们在做龙滩工地的项目时,在6#机压力钢管安装过程中,凑合节的设置位置成了一个难点,一般凑合节都设置在平管段或斜管段,凑合节前后管节形式应相同。但6#机压力钢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对工期最有利的位置正好是渐变段与上弯管段交汇的位置,而且这个位置前后的钢管厚度不同。这样的位置设置凑合节在国内还没有先例,能不能在这给位置设置凑合节,设置凑合节以后安装质量能不能保证成了最大的问题。经过反复核算,查阅大量凑合节施工的资料,毅然决定在这个位置设置凑合节,并制定出6#机凑合节施工专项措施。经过现场实际测量,采用双向联接板固定凑合节的位置和整个管道的走向,并对这位置的焊接也采取特殊手段处理,保证了焊接质量。最后,凑合节拼装、焊接一次性合格。填补了国内在渐变段和弯管段不同板厚之间设置凑合节的空白,使项目部在凑合节的施工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龙滩压力钢管伸缩节整体安装施工也是水电站伸缩节施工不多见的,我们成功地将37吨重的高强钢伸缩节整体安装到位,有利的保证了伸缩节的安装精度和伸缩功能,为龙滩工程创造了又一个佳绩。

四、建立严格的安全制度

施工企业属于事故高发行业。在生产性行业中仅次于煤炭业,居第二位。其具有生产岗位不固定、流动作业多、手工作业多、劳动强度大、人员流动性大、作业技能参差不齐、作业环境不断变化等特点,然而工程施工安全是一个工程是否成功的基本保证,因此不能不注重安全问题。

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建立了严格的安全制度。在项目施工前,对所有施工项目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的一些基本知识,同时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学习(电气、运输、焊接)、组织辨识危险源、安全隐患等,在各个危险源存在的地方树立起安全警示牌,明确标识安全隐患的危害性;在班前五分钟活动时布置安全生产任务,不仅明确施工内容,同时要特别注意那些安全事项;提倡不安全不施工的思想;为了保证整个施工过程安全有效地进行,还设置了专职安全员、现场维护电工、焊接监控人员和现场清洁工等。

第3篇:建筑业市场发展范文

关键词:建筑业;市场管理;新的跨越

建筑业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业的发达程度是整个地区社会经济进步的最直观体现。近年来,在我区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建筑业功不可没。但在建筑业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我区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找准制约我区建筑业发展的症结,摸索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业做大做强,通过建筑市场机制体制上的改革创新,切实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真正实现我区建筑业的科学发展,为我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深入组织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对本区建筑业企业的发展历程、资质现状、人力资源、内外部发展环境,分析本区建筑业企业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06年为例:我区建筑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呈现的“弱”“小”“旧”特点:企业个数多,结构不合理,整体资质偏低,缺乏一级企业,三级企业比重过大,专业分布不均衡,无龙头企业。整体竞争实力弱。市场占有率低,区外项目少,整体产值偏低等特点。思想观念陈旧,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建筑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二、分析制约建筑业发展主要因素。

主要存在思想观念落后,政府对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发展战略方向不明确,各企业均存在安于现状,安于本地发展,没有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情况及行业动态,结合本地、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出近期和中长期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企业人才短缺,整体素质较低,尤其缺乏高素质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技术竞争力薄弱。

三、出台建筑业扶持政策,推动建筑业持续发展。

通过多年的努力,多方调研,结合省市相关政策,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提升发展的通知》(仑政【2010】46号)。

完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承包商体系,培育勘察、设计、监理等企业组成的工程咨询服务体系,形成大中小企业梯队合理、综合型和专业型协调发展的建筑业产业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兼并、股份制、组建企业集团等形式做大做强,积极引导建筑业企业整合资源,创造条件晋升资质等级,加快培育一批资产规模大、融资能力好、市场竞争力强、资质等级高的大型建筑业企业。在企业税收、资质升级、建立总部经济、创优夺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融资渠道等多方面给与政策优惠和实质性资金奖励,大力推动“走出去”战略。

四、成效显著,全区建筑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通过各方努力,2011年我区建筑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趋于合理,走出去战略显著增强,建筑行业整体形成良性竞争秩序,为全区经济发展作出相应贡献。全年共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6.2亿元,同比增长了37.68%,与“十一五”期间的前四年年平均增长14.15%相比,建筑业产值增幅十分明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

2011年我区共有12家企业资质获得国家、省主管部门核准。全区基本形成了房建、市政、水利、公路、冶炼工程总承包为主体,防腐保温、机电安装、港口与海岸、装修装饰、航道、交通设施、建筑智能化等专业施工为补充的产业架构。全区83家施工企业中,主项非房屋建筑总承包资质企业占总企业数的76%,全区一级资质企业13家,占建筑业企业数15.6%。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显著,全区建筑业总产值上亿元的企业达到21家,占统计产值企业数30.4%。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9.5亿元,占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的78%。

(二)“走出去”发展意识明显提升

建筑业只有走出去才有出路,企业只有创造条件去扩大发展空间才能为自已争取到更多的竞争机会,牢固树立“别人能进来,我也能出去”的发展思路,充分认识建筑市场总量的局限性,把眼光放宽一些,放远一些,抓住机遇,坚定走出去战略,在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近年来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能力有了提高,2011年完成省外建筑业总产值16.14亿元,占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的21.1%,同比增长81.3%。超过了全市平均增幅57.1%比例,项目分布10个省、市,境外市场有了零的突破,签订施工合同2个,合同价1761万美元,完成产值1017万美元。

(三)建筑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我区建筑业进一步凝聚共识,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建筑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建筑市场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促进建筑业规范发展、健康发展。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也进一步加大,两年间共从市外引进建造师40人,300名专业人员晋升中级职称,为全区建筑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四)把建筑业作为重要产业来发展

通过各项措施的触动,我区建筑企业达成了新的共识。首先是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充分认识建筑业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二是政策上有新突破,在企业创新创优、资质晋升、市场拓展、人才引进等方面切实加大扶持力度。三是发展环境上更优化,进一步完善招投标评标办法,鼓励本地企业参与区里工程建设,要让技术先进、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的企业多中标、中好标。四是工作责任落实更到位,全力做好服务指导。

(五)实现建筑业发展新突破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我区建筑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加快资质等级提升和资质领域拓展下功夫。在转变管理模式上下功夫,培养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为支撑,打造一支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同时从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要在树立品牌上下功夫,通过创优夺杯、优质服务创建筑业新品牌,通过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树立建筑业新形象。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各建筑业企业要有走出去的勇气和魄力,积极向区外、市外、省外市场拓展;特别是对已进入的区外市场,要力求站得稳、拓得开。

(六)奏响“诚实守信”主旋律

进一步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全区建筑市场秩序。一是完善我区建筑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和清除机制。二是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各建筑业企业要牢固树立安全质量意识,狠抓施工安全质量,积极打造“安全工程”“放心工程”。三是建筑企业加强自身诚信体系建设,把“诚实守信”这一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中,灌输给每一个员工,努力打造和谐企业、和谐工地。

(七)转型升级踏上新里程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扎实推进“产业、市场、人才、科技、管理、品牌”各项工作,进一步推动全区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将实现产值100亿元,同比增长31.2%。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确定,我区建筑业踏上转型升级新里程。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向建筑业上下游产业延伸,做强主业、做精专业。做强企业,发展壮大龙头骨干企业,逐步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优化组合。帮助企业建立银企合作平台,拓宽融资渠道。着力调整完善企业的资质结构。

――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人才引进、培育、使用三位一体的开发机制,全面提升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逐步建立起高层次管理人员为龙头,建造师、关键岗位人员为骨干,实用型、技术型人员为基础的人才队伍。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加强建造师队伍建设。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品牌和特色专长推动错位发展,开拓新兴市场,积极培植主力市场。引导企业注重向国家扩大内需所催生的新市场进军,引导企业寻求长期合作伙伴。业务承接模式由单一施工承包向兼顾投资BT、BOT等方式转变,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推行总承包建设模式,拓展工程承接广度。

――强化企业管理按照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加强诚信体系和品牌、企业文化建设。开展管理创新工作,加快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体系建设。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发挥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帮助企业与省内外高校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建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推广力度。积极指导企业申报各类科技进步奖,争创更多国家级、省级工法和工程优质奖。

――树立建筑业品牌优化完善招投标制度,鼓励企业参与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形成系统的政策体系和强大的政策合力,服务全区建筑业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加强企业宣传推介力度,巩固区内市场。真正实现巩固区内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打造主力市场的目标,树立我区建筑业品牌。

第4篇:建筑业市场发展范文

摘 要 我国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我国建筑业本身起步比较晚,把它作为一门产业的概念,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才被确认,然而这并不影响建筑业的飞速的发展和壮大,其就业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是许多产业无法比拟的。建筑产品直接反映着当前的科技水平、管理水平、生活理念以及人文生活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建筑业也面临许多挑战的同时享受发展机会,建筑业需要完善自我来面对挑战、迎接机遇。

关键词 建筑业 机遇 挑战

一、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1.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我国加入WTO已经十年了,也就意味着过渡期已经结束,我国建筑市场而言,其核心是:(1)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成立合资、合作企业;(2)合资、合作企业注册资金水平高于国内企业注册资本的水平;(3)合资、合作企业要承担一定比例的外资工程;(4)不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国内设立分支机构直接承揽工程。合资合作企业已经开始享受国民待遇,并允许外资成立独资企业。由于过渡期的政策限制,外商在国内建筑市场的份额还不到2%,没有对国内企业形成太大的冲击。但随着过渡期的完结,外资系建筑企业将逐步在中国开展建筑承包业务,我国建筑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2.人力资源短缺的挑战:2011年春节过后,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的缺工现象。其中,广东珠三角地区用工缺口达200万。常年约有1200万农民工外出打工的人口大省、民工大省安徽,也出现了“用工荒”。有专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正在枯竭,用工荒正成为全国普遍现象,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加速丧失优势,说明中国已经出现“刘易斯拐点” ,“民工荒”的连年出现和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民工荒”环境下带来的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于当前劳动力密集型的建筑企业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考验。也将给建筑企业带来根本性的革命,建筑企业必须为降低劳动力使用量被迫提高机械化程度来降低劳动强度和用工依赖度。

3.管理、技术及人才争夺上的挑战:我国建筑业在竞争规则、技术标准、经营方式、服务模式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建筑业企业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在市场竞争加剧、投融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现代建筑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的大环境下,市场淘汰将进一步加速,一些资金薄弱、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生存考验。同时具备技术、管理、人才、资金优势和竞争实力的境外承包商进入我国建筑市场,与国内企业争夺大型工业、能源项目和土木工程的总承包市场,以及大型具有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市场。人才争夺也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市场竞争方式开始由国内的、区域的、不完整的竞争,转向国际化的、全方位的竞争;由工程能力的竞争,转向承建能力加上融资能力的竞争;由单一的设计或施工的竞争,转向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EPC)交钥匙的竞争;建筑业企业改革与发展也将由单纯追求产值、规模,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影响性及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二、建筑业发展正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

1.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国建筑市场也将由之前的不完全市场经济环境逐步进入市场经济环境,这将有一个更为完善的建筑市场交易规则。彻底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维护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国家也将加大建筑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和完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招标投标制度,调整强制性招标的范围,逐步实现非政府投资项目在不影响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前提下,业主自主决定是否招标。这些市场规则的形成和完善将对于一个建立完善管理体系的建筑企业来说将是一个大好的的发展机会和良好的发展平台。

2.建筑企业面临“十二五”发展新时代:中国制定颁布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了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主要任务。中国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随着我国建筑业逐步打破部门、行业、地区、所有制的界限,按照市场需求、优势互补、企业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鼓励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大型建筑业企业成为新特级企业,联合、兼并科研、设计、施工等企业,实行跨专业、跨地区重组,扶持一批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融资等能力的建筑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实行,我国经济的战略转型带来许多新的建筑施工项目,也就意味着我国在接下来的五年将有大量的工程建筑业务,这为我国建筑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3.宽阔的市场机遇: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开放,在国外建筑企业进入我国建筑业的同时,我国建筑企业也将可以进入国际建筑市场,建筑企业可以发挥比较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国家也将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建筑企业可以加强“走出去”战略规划,广纳适应国际化经营的优秀管理人才,提高在世界范围组合生产要素的能力,通过国内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的优势,依托建筑业平台进行劳务性输出,发展核心和优势技术,尽快使本企业的经营规模、技术、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和净资产收益率等达到国际同行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2009)――应对危机与促进发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0.

第5篇:建筑业市场发展范文

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与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国际通融性

“WTO”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法制建设和增加法律的透明度。根据乌拉圭回合谈判通过的一些协议,使得各成员国政府修改竞争规则变得非常困难,在几乎每一个涉及贸易环境的领域,成员国寻求多变、歧视性和保护性的政策都将受到世贸组织规则的制约。虽然中国已加入“WTO”几年了,但仍需尽快按照国际建筑业的行业规范来管理我国的建筑业市场和建筑企业。其一,要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双边和多边贸易条约和协定的有关规则及作用,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开创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新局面。要适应“WTO”规则和我国政府对外承诺的要求,做好有关法律、法规的清理、修改和新的立法方面的工作。其二,中国加入“WTO”后,一切必须按“WTO”的规则办事,如国民待遇、透明度,使我国在立法和行政管理上不能完全自己做主,要与国际接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必须依法经营,增强依法经营观念。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协定与协议和有关的国际惯例将成为约束和规范中国企业行为的依据和准则。同时,中国应加强建筑业法制建设。强化《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建筑行业法律法规的实施,认真规范国内建筑市场,通过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整体推进、逐步扭转建筑市场无序的局面。建立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推动建筑市场进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建立风险担保制度,维护承发包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快推进建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初步建立中国建筑业法律体系框架,切实提高与世贸组织的通融性。

强化管理机制,构筑中国建企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有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为建筑企业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有利的保证。中国建筑业应把提高竞争力的重心放在管理体系的建立方面,进一步转换企业的内部机制,强化企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加强三项制度改革,建立适应“WTO”要求的管理体系。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经济竞争也出现了新态势。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特别是建筑企业的影响将十分明显。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刀,它既有利于国际范围内建筑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有利于建筑企业利润的提高;又将使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弱势国家的建筑业,在竞争中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国际上,体现建筑业水平的国际认证,主要包括: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环保项目应运而生,如污水处理、危险品废物处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项目要求承包商必须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文明施工,减少过去施工工地尘土飞扬的现象并尽量减少噪音污染,同时,在使用的建材方面要符合环保要求,不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建筑业应抓紧三大国际标准认证,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从而提高与国内外同行竞争的能力。

建立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国际建筑市场的发展动态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将会有更多的建筑工程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广为传播。中国建筑业应当及时捕捉和掌握国际承包市场的信息,制定相应对策。建筑企业应及时有效的得到第一手信息。同时,信息要有覆盖面,这就需要建立自身的信息网络,要通过海外机制和以世界各地的承包商、商、供应商及驻外使馆、经商处等为中心,建立国际信息网络,同时不断拓展信息渠道,以便及时准确反映世界建筑市场情况,增加进入国际建筑市场的机会,为中国建筑业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创造条件。企业要高度重视国内外的信息,及时扑捉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快速科学的经营决策。切实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管理效率。

强化科技创新,大力提高中国建企的国际竞争能力

科技创新在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2004年中国建筑业的从业人员约3600万人,是美国建筑从业人员的4.5倍,而中国建筑业总产值却只相当于美国正常年份建筑业总产值20%,中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相当于日本建筑业的1.25%.我国2004年劳动生产率约28200元/人。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建筑业虽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但与国外一流建筑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尚不具备与之抗衡的能力。中国建筑业应加大建筑科技资金投入的力度,提高建筑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国建筑企业要适应国际工程项目功能新、体量大、施工难度大的新趋势,大力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及建设部推广十项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科学含量。加大建筑企业科技投入,加快设备更新步伐,采用国内外新机械、新设备,淘汰落后的建筑机械设备,减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不断提高建筑队伍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施工能力。要有计划地推进建筑工业化,制定标准,合理布局,使构件、配件生产标准化、通用化,建筑制品生产专业化、商业化。有条件的建筑企业应建立自己的科研开发中心。建筑企业应大力推广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收集市场信息,投标报价、施工设计、企业管理、经营决策等方面应普及应用计算机,提高经营决策质量,降低管理成本,国内少数特大集团已开始尝试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以期更好地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增强企业的国内国际竞争力。

构筑人才优势,建立以人为本的国际化人资体制

随着建筑市场的日趋国际化,国外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冲击国内的人才管理模式。许多国际跨国建筑集团将进入中国建筑市场,而这些建筑集团推行的是“本地化”策略,即建筑原料采购供应本地化和人才本地化。特别是后者,不仅使外方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本地人的优势,也为中国建筑人才提供了充分发挥个人才智的契机和舞台。而外企丰厚的薪金、良好的福利,较好的发展前途深深吸引了大批国内优秀的建筑人才。因此,对中国建筑业来说,加强用人机制改革已迫在眉睫。中国建筑企业应舍得投入,一方面在学校和社会上招聘一些人才,另一方面对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员工进行在职培训,包括送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国际著名建筑企业培训。有的企业可能认为企业培养人才,一旦成材,就会出现流失的现象,得不偿失。不可否认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企业不能因噎废食,放弃对人才的培养。中国建筑企业应当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和环境,通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用好人才,这应成为中国建筑业“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实施灵活策略,不断加速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进程

中国建筑企业要想在国际建筑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准确定位,合理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开发战略,并根据建筑市场的不断变化适时进行调整。中国建筑业应加强与国外著名建筑企业的合作。目前,运用“优势联合”,这是近几年大型国际工程中常用的方式。举世闻名的英吉利海峡第一条海底隧道工程,参加竞争的承包商,有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公司之间联合,也有西方国家建筑企业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建筑公司的联合,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建筑公司的联合。其目的是发挥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以期在竞争中获胜。中国建筑业应根据本身特点,适应潮流,加强联合,在联合中壮大自己,发展自己。中国建筑业为了国内和国际建筑市场竞争的需要,在抓好对外承包劳务这个主业的同时,应走经贸结合,承包劳务与境内兴办实体相结合,对外承包劳务与海外投资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拓宽业务范围,增强综合实力,提高效益。中国建筑企业应立足发展大局,接受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有关协定与协议,改变被动状态,主动出击,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活动,在参与多边贸易基础上,积极与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建筑企业进行合作,提高企业竞争力,加速国际化进程。

加大结构调整,加快实施国际集约化发展战略

目前,国际建筑业宏观环境呈现出新特点,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世界范围内的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规模空前。中国建筑企业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既要面向国内外市场需求,又要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和发挥区域优势紧密结合的原则。以市场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不断调整结构模式,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认真研究国内外建筑市场发展规律,挖掘建筑市场发展潜力,找准建筑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区域优势的发挥,必须以建筑市场为向导,把区域优势充分发挥起来,提高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样通过加快中国建筑企业结构调整,推进跨行业、跨地区、跨企业的资产重组和强强结合,形成一批具有综合总承包能力、融资能力强的大型、特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提高国内外建筑市场的竞争力,加快建设部出台的建筑企业综合总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三个层次的结构体系的实施步伐。中国建筑业应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发展多元化产权结构的混合经济,提高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能力,增强建筑企业的发展后劲。当然,中小型建筑企业要在“小而精”、“小而强”的道路上,在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上下功夫,这不仅是市场的需要,而且也是今后很多中小型建筑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得以生存的良好选择。中国建筑业应抓住当前的良好时机,通过“激励机制”规范经营成果的利益分配;通过“监督机制”监控中国建筑企业管理者行为;通过“制约机制”实施有效的控制。通过“三大机制”的运用,不断优化结构布局,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快集约化进程。

加强经营开拓,努力提高国际建筑市场的占有率

目前,我国已加入“WTO”,为中国建筑企业大规模进军国际建筑市场创造了条件,中国建筑企业应当充分用足、用好对外签约权,实施“外向带动、输出兴业”的战略,扩大海外工程承包业务和劳务输出,努力实施对外承担设计、房地产开发以及工程咨询、建筑监理、技术服务等。过去由于我国不是“WTO”成员国,很多国外的项目我国建筑企业不能承建,只能做当地外资项目,如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贷款以及部分私人投资项目,并且受到的限制也很多。中国加入“WTO”后,国外建筑企业可以进入中国建筑市场,同样,中国建筑企业也可以进入国际建筑市场,这将为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创造良好的条件。建筑市场开放后,国内的一些项目将开始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招标,将有更多的国外建筑企业参与,我们将可以学到国际上先进的工程管理方法。这样,可以提高中国建筑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有利于中国建筑业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为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6篇:建筑业市场发展范文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一是回顾总结去年的建筑业发展工作,二是与大家一起商讨*建筑业振兴和发展大计,共同开创我市建筑业各项工作新局面。

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建筑行业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市建筑行业在资质升级、工程创优、业务总量等方面都实现了较大的提升。在此,我代表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刚才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全市建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代表市政府就全市建筑业发展工作“怎么样”和“怎么办”的问题讲两个方面意见。

一、所谓怎么样,就是要正确认识我市建筑业发展现状。

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我们可以对我市建筑业发展现状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1.从纵向看,发展很快。近年来,我市建筑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总量大,总产值从*亿元增加到*亿元,年均增幅达到了24%,已成为我市的一大支柱产业。二是贡献大。去年全市51家建筑企业共上缴税收*万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8.5%左右,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人,每年建筑劳务输出达到2万多人,较好地发挥了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的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2.从横向比较,差距不小。我市建筑业发展水平与全省12个建筑之乡和*市其他县市比较,差距也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模小。从规模上排列,我市仅位于全省12个建筑之乡的第10位。去年我市建筑业总产值、地税收入、从业人员总数在全*的占比分别仅为2.8%、5%、5.5%,特别是建筑业总产值还不及上虞市、*县的一家企业。二是资质相对较低。全*市现有特级资质企业17家,而我市至今没有一家,一级资质、二级资质企业家数在全*的占比也仅为4.3%和8.9%。三是经营结构单一。我市建筑企业经营结构大多以土木建筑施工为主,在水务、消防、通讯等方面涉足不多,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企业只占企业总量的25%左右。

二、所谓怎么办,就是要合力开创我市建筑业发展新局面。

当前,在全市上下深入市“两会”精神,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全面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际,作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也要在更高的起点上,抢抓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就加快我市建筑业发展谈几点看法。

(一)振奋精神,增强信心。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在我市已有较好的发展基础。首先,建筑业是一个大产业。它覆盖面广,社会性强,贡献大,是致富百姓的有效途径,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支柱作用和强势带动作用。第二,我市建筑业已开拓了大市场。近年来,通过积极外拓市场,全市共有驻外分公司和办事处20多个,施工点40余个,省外产值占到了总产值的80%以上,特别是在上海、西安等城市,*建筑企业已具有了相当大市场份额。第三,我市建筑业已打响了大品牌。近年来,通过积极开展工程创优活动,我市建筑企业共创建了“钱江杯”等20多项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和样板工程,*“建筑之乡”的集群品牌已在全国具有较大的知名度。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市建筑业的现有优势,进一步提高发展建筑业的认识,共同促进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凝聚力量,做大做强。

企业是推进建筑业发展的主体,推进建筑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各建筑企业凝聚力量,全面协作,做大做强,全面提升自身发展能力。从我市建筑企业的实际看,重点要做好以下在方面工作:

1.拓市场。

建筑业与其他企业不同,生产基地、服务对象和市场主要在外部,可以说,抢占市场是发展建筑业的第一方略。当前,建筑市场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我市建筑业必须及时分析市场信息,加强市场研究,及时调整战略,研究制定出新的市场开拓战略,努力寻找新的亮点和增长点。

一是要巩固规模市场。把建筑业市场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攻占大的市场上来,放在成规模、成气候的市场上来。一方面,要不断巩固和扩大现有的如上海、西安、北京、安徽、山东等传统市场份额,提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战果,乘势向周边地区规模比较大的二级城市延伸。

二是要抢占新兴市场。顺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各建筑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要抽调精兵强将,到西部、东北等热点市场去抢占滩头阵地,由点到面扩张规模,逐步把专业队伍、劳务队伍带过去,选准市场切入点,先涉足、后立足,努力形成新的发展亮点。

三是要开拓境外市场。我国加入WTO后,随着非歧视原则的实施,关税壁垒的减少,成员之间的信息资源互享,企业“准出”、“准入”制度的宽松,为我市建筑业开拓国外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条件的建筑业企业,要注重加强与国内外大集团和国际知名承包商的联系,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增强我市建筑业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

2.求突破。

按照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我市建筑企业应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求突破:

一是要在规模工程上求突破。规模工程是标志工程、形象工程。做好一个规模工程,就能拓展一方市场、树起一方信誉。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市建筑业的整体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和要素集约,形成企业集群,实现规模化经营,组团式作战,共同争取规模工程,增强竞争合力。

二是要在产业延伸上求突破。要突出主业,拓展相关产业,在巩固土建的基础上,主动适应国家投资重点向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转移的趋势,大力拓展水利电力、设备安装、装饰装璜、道路设施、园林绿化、市政路桥、生态环保等产业领域。同时,要利用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之间的联系,积极介入,参与竞争,开辟新的经营空间。

三是要在企业整合上求突破。建筑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也要扶持大企业。要通过对分散的、小规模的、低资质和无等级的建筑企业进行整合,特别是要以深化改革为契机,内外联合,增资扩股,增加企业资本总量,做大单体规模,扶持发展特级企业资质。同时,统筹兼顾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引导中小企业进行结构调整,使全市的建筑业企业结构体系更加合理。在此基础上,要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行为,特别是在强调做大做强的形势下,既要用好一级资质,又要明确各挂靠单位的责权利的关系,加强监控,避免投资风险。市内各金融机构要一如既往地为我市建筑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实现银企“双赢”的有效途径。

3.创品牌。

品牌是企业走向市场、拓展市场的重要支撑和根本保证,是建筑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我们要把品牌建设作为推进建筑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汇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聚全市之才,推动建筑业在更高平台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要加快人才培养。组织好人才招聘活动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活动,通过人才引进和培训,重点培养和建立高素质的以企业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工程技术人才队伍、施工工人队伍,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努力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要增加设备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不但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改进工程质量,而且也是企业施工能力、综合实力的象征。各建筑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备,提高技术装备的现代化程度。

三是要增强创牌意识。各企业要真正树立品牌就是企业生命,品牌就是企业效益的思想,继续深入开展创优创牌活动,组织专门力量,成立专门班子,集中精力做好各类优质工程奖的申创工作,力争在争创国家级优质工程上取得突破。同时,市建管局要做好“建筑之乡”品牌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打响*“建筑之乡”品牌,为我市建筑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优化服务,改善环境。

推进建筑业加快发展,离不开政府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优化服务,共同营造建筑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是服务要有新观念。当前,社会上对建筑企业的认识上存在着一些偏差,认为建筑企业是高利润企业,政府部门与建筑老板打交道人家总认为是出于某种利益关系,有点谈虎色变。事实上,现在的建筑企业经营规范,是靠实力立足的行业,而且在经营上由于种种原因各种困难比过去多得多,同时,建筑业是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与工业企业是同等的。因此,作为政府,在对建筑企业的观念上要有新转变,也要象对待工业企业那样对待建筑企业,真正贴近建筑企业,服务建筑企业。在此,也希望在座的企业家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素养,诚信、守法经营,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建筑业工作的能力。

二是服务要有新改进。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要树立“一盘棋”思想,从维护全市建筑业的整体利益出发,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和服务方式,重点在市场开拓、资金投入、职工培训、人才分配、社会保障、权益维护、安全生产、税费优惠等方面给予建筑企业主动、便捷、优质、高效的指导和服务,在处理纠纷等方面为企业排忧解难,切实做到“今天能办的事不要明天做,能主动的事不要摆架子,能变通的事不要设门槛,能教育的事不要用重罚”,实实在在地改进服务措施,为建筑企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同时,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三激励要有新举措。去年,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专门的奖励扶持措施,激发各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和创杯创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今年,市政府对这一文件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重点在企业税收、资质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出台了更加优惠的措施,鼓励建筑企业“回流”,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如在税收方面,规定“对纳税300万元以上的前5名建筑业企业纳税大户,企业当年度形成的地方财政收入超过本行业平均增长率20%以上部分给予20%的财政扶持,每家的最高扶持额不超过100万元”,并将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税收征收标准和办法,鼓励我市在外建筑企业和外地建筑企业来我市开具外出经营证。当然,政策主要是体现市政府对建筑企业的高度重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希望我市建筑企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市建管局要做好有关激励政策的跟踪服务和反馈工作,并加强与兄弟县市的沟通和联系,为市政府做好参谋,适时对有关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

第7篇:建筑业市场发展范文

关键词:市场竞争规则 合作竞争 技术创新 人才兴业战略

中图分类号:F28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285-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迈入了城市化加速期、国际化提升期、市场化完善期,建筑业面对的市场竞争新变化和新挑战,要采取怎样的新策略、新措施加以应对,如何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笔者认为这是我们建筑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筑业市场竞争的新变化

1.建筑市场竞争规则逐步统一。随着我国严格履行有关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必将冲击我国目前不规范的竞争环境,尤其是政策环境将有较大的改变。一些有碍公平竞争的地方保护、行业保护等地方法规、行业法规将被逐步清退和废止;法制化、规范化的市场秩序将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逐步取代行政干预、暗箱操作等有失公平竞争的不良秩序。在公平竞争法则大潮的冲击下,一个公平的、规范的、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竞争平台,正在我国逐步建立,最终将会实现中国“经济生活规则化”的目标。随着我国建筑业正式纳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范围后,市场的开放会极大地提高我国建筑资源配置,并将推动我国建筑市场规范化进程。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实施了《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建筑法律、法规,缓解了当前建筑市场中的矛盾,但还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往后我国将制定出符合国际通用规则的严密的法律制度,以使国外企业在中国的经营活动得到法律的保障。这也将为国内建筑企业提供一个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

2.建筑市场竞争观念追求合作竞争。在国人的潜意识里,企业间竞争往往表现出你死我活的惨烈。然而实际情况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逐步形成,企业间竞争并不都表现为“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悲壮,更多的则是通过形成战略联盟来追求一种合作共赢的境界。“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方向,不少企业家认为,企业间开展平等竞争固然重要,但开展合作更为重要,合作的空间要大于竞争的空间。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如果不能与其他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任何企业都难以获得成功”。面对这一变化对我们建筑业提出的新的要求之一就是在竞争观念上要变单一的“对抗性竞争”为互动的“合作性竞争”;变单一的企业间的战术联盟为多元的行业间的战略联盟。

3.跨国公司向国内转移。随着市场壁垒的逐步消除,一大批外资企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排名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如潮水一样涌进中国,全力施展他们的身手与中国企业争夺市场,中国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据联合国贸发组织《2009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约有90%来华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目前,跨国公司向中国的转移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而且转移的系统性和关联性也大大增强。在中国的建筑市场中,对建筑企业而言,最大的竞争对手也许不仅仅是实力雄厚的国际承包商和发展迅速的民营建筑企业,而且还包括由大型跨国集团与国有企业或股份制企业所组成的经济实体,所以,在今后这种复合型企业,可能是我们大型建筑企业最有威胁的竞争对手。

4.竞争手段的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冲击着传统的、效率低下的竞争手段,先进的、高效的竞争方法将渗透于竞争的各个方面。从独家投标到联合投标,从劳务分包、专业分包、联合分包到融投资带动总承包、设计咨询带动总承包,传统的总分包形式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同时,公共关系的高水平运用,服务质量的高水平体现,以及信息收集的高精确要求等,都将推动我们竞争手段的进一步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先进的竞争手段还将影响进而提升我们的竞争方式。

二、当前建筑业面对市场竞争新变化的应对策略

为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形势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创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加快建筑业企业制度创新,重塑市场主体,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建筑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一是培育现代建筑市场体系。培育和发展建筑业生产要素市场,培育建筑业劳务市场,培育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市场,提高建筑机械设备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培育工程技术咨询和中介服务市场,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先进适用的建筑新技术、新工艺;培育竞争有序的建筑材料流通市场。通过培育发展上述市场,降低交易费用,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层次。二是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交易规则,进一步完善招标投标制度,调整强制性招标的范围,逐步实现非政府投资项目在不影响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前提下,业主自主决定是否招标。三是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彻底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维护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加大建筑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和完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

2.促进建筑业技术创新。一是建立健全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研单位的工艺研发优势,高等院校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优势,建立和完善以高校和科研单位为主体的基础研究开发系统,以建筑施工企业为主体的建筑技术推广应用系统,形成以市场为纽带,以法律规范、经济杠杆和政策引导为主要调控手段,企业、高校紧密结合的建筑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加强建筑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要引导、支持和鼓励建筑业企业面向工程实际,面向市场需求加大科技投入,要加快开发和推广应用能够促进我国建筑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配套技术,全面推动信息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建筑业企业要积极发展成套技术,提高工程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同时要不断提高装备技术水平,改进施工工艺,减少手工作业,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建筑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在企业资质标准中,应进一步体现企业管理技术、科技创新、资源节约和企业效益等内容,引导企业加强管理,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企业以技术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核心竞争力。

3.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一是改革现行的设计施工生产组织管理方式。逐步改变设计与施工脱节的状况,实现设计与施工环节的互相渗透,提高工程建设整体效益和技术水平。大型工程设计企业要进一步强化方案设计和扩初设计能力,大型施工企业要进一步强化施工图深化设计能力,发展各类专业施工详图的集成设计能力。大力发展各类兼具设计施工能力的专业承包企业,促进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结合与发展。二是改革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方式。要建立权责明确、制约有效,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并积极推行以优化设计为主要内容的设计咨询,提高投资效益。非经营性政府投资工程应当通过招标选择具有项目管理能力的企业负责组织实施,采用含施工图设计的工程总承包方式,竣工验收后移交使用单位。经营性政府投资工程要进一步健全项目法人责任制,积极采取工程总承包或工程项目管理等方式组织项目建设。三是通过组织结构和服务创新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企业经营服务创新,明确战略定位,重视价值链选择,及时调整转换赢利模式。大型工业设计、施工企业要通过兼并重组和自身功能再造等多种形式,拓展市场经营范围,完善项目管理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发展成为工程总承包企业。

4.发挥建筑业比较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是提高建筑业企业国际竞争力。建筑业企业要加强“走出去”战略规划和管理,广纳适应国际化经营的优秀管理人才,提高在世界范围组合生产要素的能力,尽快使本企业的经营规模、技术、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和净资产收益率等达到国际同行先进水平。二是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建筑业企业应发挥自身技术和管理优势,进一步加大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快建立健全对外承包工程法规,积极推广我国工程建设标准,采取各种经济手段支持对外承包工程的发展,特别是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工程设计咨询企业和项目管理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不断完善对外承包工程的监管体制和协调机制,切实加强行业自律,遏制恶性竞争。

5.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兴业战略。一是构筑建筑业人才体系。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培养造就一支以高素质的企业家为主体的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以技师、高级技工为主体的技术精湛的技工队伍;要通过工作实践和有针对性的培养,形成由技术骨干和一般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人才梯队,加速培养开拓国际市场需要的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切实抓好农民工的培训和教育。要将农民工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借鉴先进经验,加强组织协调,落实资金、师资力量,因地制宜切实抓好农民工培训,同时积极制定鼓励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努力提高广大农民工的科学文化和职业技能水平。

总之,建筑企业管理者要坚持解放思想,从企业实际出发大力进行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到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企业全面、健康、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阚常明.浅谈优化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J].建筑安全,2008(2)

2.谢韬,毛磊.新变化 新挑战 新策略 新措施.中国建筑业应对新的市场竞争.国际经济合作,2004(4)

第8篇:建筑业市场发展范文

今年1-9月份我市建筑业完成产值39.11亿元,同比增长6.4%,第三季度较一、二季度分别增加12%、8.7%。1-9月建筑业产值占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8亿元)的25.1%。全省1-9月份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98亿元,同比增长27.6%,占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96亿元)的24.1%。我市建筑业产值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占比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但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预计全年建设业完成总产值70亿元,增长13%,对gdp贡献率有望达2.7%以上,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针对建筑业产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问题,经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我市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普遍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市目前有170余家建筑业企业,其中:一级企业3家,二级企业28家,大多都是三级或劳务分包企业。而全省有特级企业2家,一级企业170家,二级企业2100余家,我市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水平明显落后于省内的其它城市。

2、我市建筑企业占有本市建筑市场的份额低,对外承包工程规模较小。建筑业产值是按照企业注册地(含外地企业设立的经工商、税务登记的分支机构)进行统计,外地施工企业的产值是不计入我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按相关规定,外地施工企业在我市承接工程只实行中标后的备案制度,入市门槛低,导致今年外地施工企业大量涌入自贡建筑市场,且这些外地企业大多资质等级高,承揽的多为规模大的项目,如s305改造工程、檀木林国宾府、龙城国际、南湖体育中心场馆等。根据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站的统计,2007年、2008年、2009年外地企业在本市承揽工程的中标金额分别占全市招标项目总金额的13.48%、18.97%、32.78%,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特别今年外地企业中标项目的金额比去年猛增约14个百分点,导致我市建筑业产值大量流出。而我市只有市建一司、市建二司等少数总包企业在外地承接工程,且总承揽任务偏少。

3、2008年“5·12”地震造成重灾区当年的建筑业产值较少,而今年的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等项目的实施,使得2009年全省建筑业产值大幅增加,主要贡献地区为成都、德阳、绵阳、阿坝等重灾区,因而我市建筑业产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1、着力将建筑业放到突出的位置抓好抓实。把做大做强建筑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整合各种资源,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抓紧培育和完善建筑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加强对建筑企业改革的指导,加大服务力度,加快建筑队伍的教育培训、鼓励建筑企业科技创新和对外承包工程,充分发挥建筑业的支柱产业作用。

第9篇:建筑业市场发展范文

内容摘要:本文实证研究了我国建筑业市场势力,结果发现我国建筑业市场势力较弱,技术进步率较低。同时分析发现我国建筑业规模较大的几个企业市场份额较大,而中小规模企业竞争激烈。建筑业企业分布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建筑业技术进步率和效率均较低。我国的建筑业进入壁垒较低,导致了建筑业的过度进入,从而加剧了建筑业的竞争,导致利润率下降。文章最后根据结论提出建议,认为我国建筑业应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建筑产业结构。

关键词:建筑业 市场势力 市场结构 面板数据

国内外文献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基础性产业。我国每年有一千多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在城镇投资上万亿元,建设数十亿平方米建筑和大量的城镇基础设施(戴永安等,2010)。建筑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表现在建筑业的波动还对我国GDP波动产生影响较大(孙广生,2006)。但由于我国建筑业存在着过度竞争,导致行业整体技术含量和水平不高(李小冬等,2001),并且综合技术效率偏低(戴永安等,2010)。从国内学者已有的研究中不难发现,我国建筑业竞争激烈,综合效率偏低,技术进步对建筑业贡献较小,市场势力较弱。本文将对我国建筑业市场势力进行测算,以验证我国建筑业是否具有较弱的市场势力。

市场势力是指企业将市场价格维持在边际成本之上的能力。实际上,市场势力说明了企业对市场价格的掌控能力,企业通过控制市场价格而获得正的经济利润。目前,学者们对市场势力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市场势力形成原因、市场势力的测算以及市场势力的经济效应这三个方面来展开的。

在传统的结构—行为—绩效(SCP)研究框架中,学者们通常认为市场势力来源于较高的市场集中度或进入壁垒,并使用市场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等指标来衡量市场势力。但是,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和较大的市场势力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市场势力的产生是因为企业拥有更高的生产效率,从而导致了更高的利润和市场集中度(Demsetz,1973)。从这一观点来看,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关系的经验性检验没有按照区分市场势力的运用和高效率的方式进行。

由于对市场势力产生的原因存在争论,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市场势力进行测算。较为传统的方法仍然是基于SCP范式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以及绩效进行经验研究,从而确定行业或者企业的市场势力。随后,新经验主义产业组织学(NEIO)的产生使得对垄断竞争的研究摆脱了对会计利润的依赖。在新产业组织实证方法中,学者们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对不完全竞争理论中的参数进行直接估计。Hall(1988)基于宏观经济的研究,直接估计了市场势力溢价。Klette(1999)将Hall(1988)的模型延伸至存在规模经济差异的情况。尽管各种方法的角度不同,但广泛地讲,这些不同的方法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即都倾向于支持结构—行为—绩效所提出的那些假设(Martin,2003)。

国内学者对于市场势力也有较多研究。徐康宁等(2006)通过传统的SCP分析框架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布局等的发展路径,提出了优化我国钢铁行业结构的方法。方建春等(2010)、陈甬军等(2009)和孙泽生等(2009)也分别对我国资源性商品在国际出口市场上的市场势力、钢铁产业市场势力和规模效应以及稀土出口市场势力进行了测算。

影响我国建筑业市场势力的因素分析

根据传统的结构一行为—绩效观点来看,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将决定企业市场势力以及利润,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行为,从而决定市场绩效。因此,本文将分别从市场集中度和行业进入壁垒和行业效率角度来对我国建筑业市场势力进行分析。

(一)我国建筑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传统的衡量市场结构的指标是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指标能很好地反映出市场中垄断和竞争的关系,从而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市场行为和绩效。一般而言,在某一行业或者市场内,企业总数越多,单个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就越小,垄断程度就越低,该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就越高;反之,如果处于该行业中的少数最大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越大,则表明该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越高,大企业市场支配的能力越强,行业垄断程度越高,竞争程度就越低。而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壁垒,能够反映一个行业潜在的市场竞争程度。2006-2008年我国建筑业市场集中度CR4分别为13.27%、13.56、13.88,CR8分别为17.77%、19.22%、19.20%,CR10分别为18.69%、20.34%、20.04%。

仅从市场集中度指标来看,我国建筑业市场整体来讲集中度仍然较低,一般认为市场集中度指标CR8不到40%,则该行业属于竞争性行业。2008年我国建筑业市场集中度CR10只有20.04%,这说明我国建筑业市场竞争较激烈。就相对集中度而言,由于我国建筑业按企业资质来划分企业层次,不同资质的企业具有严格的业务范围。2009年,我国建筑业分等级承包商企业中,具有特级和一级资质的企业数量在企业总数中比重分别为0.8%和9.3%,利润在企业总利润中比重分别为19.13%和32.83%,即不到10%的企业却得到行业中近50%的利润。因此,通过我国建筑业市场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业除了前几名规模较大的企业之外,整体上来讲竞争激烈、利润较低。因此,从市场集中度的分析可以推断,我国建筑业竞争激烈,从而导致建筑业市场势力较弱。

(二)我国建筑业的进入壁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