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森林资源监测体系范文

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第1篇:森林资源监测体系范文

【关键词】 森林资源 动态 监测 重点 难点 建议 策略 3S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森林法赋予林业主管部门定期监测全国森林资源消长和森林生态环境变化的职责,是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以借鉴前苏联的森林资源调查技术为起点,通过60多年的艰苦努力,形成了我国一类清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5年1次)、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10年1次)、三类调查(采伐及营造林作业设计调查)为主体的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目前,我国的一类清查已进行了6-7次,二类调查根据各县级经营管理水平的不同大多进行了2-4次,三类调查在每个县级林业部门每年都在局部范围内开展,从这些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活动中获取的数据之多、时序之长、数据种类之丰富、涉及区域之广,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但是,对于这些资源监测数据的统一管理、更新处理、信息分析提取、数据加工运用却成为了资源动态监测的瓶颈,调查的次数越多,数据越丰富,我们甚至越更容易迷失在浩繁的数据中无可适从,不知取舍,理不清头序。本文试图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过程和环节控制的角度,来探讨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设,提出完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建议,以期为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建立具有法定效力的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的总目标是建立覆盖全国、上下一体、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全国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根据目前林业各类监测的内容和侧重点不同,大体可分为6大类:森林资源、荒漠化(沙化)及石漠化土地、湿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森林生态定位监测和森林火灾监测及森林病虫鼠害监测、森林资源管理核(调)查等专项监测。由于各类监测工作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林业与生态建设的需要而逐渐开展的,因此,目前基本形成了各成一体、手段各异、标准不一、相对独立的格局,导致采集的信息关联性弱、可比性差,时效性不同、协调性不好等,难以形成较高的综合分析评价能力,难以全面满足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生态状况综合信息的需求。如果把纷繁复杂的各类监测数据比作米粒,那么我们现在急需要的就是一个装米的萝筐——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

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不可能一蹰而就、一步到位,技术和手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目前的现状是我们一直在寻找最好的那只装米的萝筐,却一直连一个破烂的萝筐都没有,当初珍珠一样珍贵的米粒却已经霉烂变质。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的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并强制性颁布实施,显得尤为迫切。一个统一的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不仅为我们搭建起收集整理繁杂数据信息的基本框架,而且也使得信息数据的获取、加工成为可能。近年来,通过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建立起来的全国林地一张图,可以作为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的基准,以林地一张图建立起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

鉴于森林资源数据的特点,基础数据库还必须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统一:(1)必须具有明确的正式官方地位。森林资源覆盖率、林地保有量、生长量等等重要的林业数据,必须以此数据库作为基准依据,避免一地多库,数出多门,各自独立运行。(2)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必须是基于GIS的大型海量数据库。它的文件结构、字段结构、代码表、系统平台和数据格式是公开的,并且允许第三方开发应用于该数据库的管理软件。(3)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是其他专题监测数据库建立的基础。必须明确如何在基础数据库之上建立,荒漠化(沙化)及石漠化土地、湿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森林生态定位监测和森林火灾监测及森林病虫鼠害监测、森林资源管理核(调)查等各类专题数据,都需要在形成正式成果后,与基础数据库进行地理关联。

2 建立数据库年度更新的标准化方法和制度

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的动态更新和维护,是保持森林资源数据准确、实时的关键环节。目前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大多建立了基于GIS的森林资源数据库,更新和维护工作大多在GIS平台上进行,但目前缺乏的是制度和标准,缺乏的是政策制度层面的强制性,这样就使得统一的基础数据库在经过多年更新后,就格式千差万别,不能上下汇总,不能以标准化进行数据加工和信息提取。因此,笔者建议以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数据库的年度维护、更新和定期。

第2篇:森林资源监测体系范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一主两翼”和“两区一带”总体发展思路,以建立森林生态保护体系、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为中心,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林业发展方针,加快培育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完善森林生态系统,努力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为创建生态村、建设生态市提供有力保障。

二、具体措施

(一)严格森林资源管理。划定禁伐区、限制采伐区和自然保护小区,建立生态保护重点控制区。除已划定的国家公益林外,港口湾水库、省道沿线第一层山脊以内的天然林、天然次生林严禁采伐,人工商品林严禁成片采伐,采伐强度不得超过;县道沿线第一层山脊以内禁止成片采伐,采伐强度天然次生林不超过,人工林不超过。将具有保护价值、森林景观独特和成片的古树名木、水口林等相对集中的山林划定为自然保护小区,严禁采伐。禁伐区、限制采伐区、自然保护小区内的天然次生幼林全部实行封山育林。加强树木采伐管理,制止乱采乱挖。严禁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采挖胸径以上的树木;严禁采伐国家既定的古树名木、珍稀植物及国家、省重点保护的树木;对达不到合理株数的树木禁止采挖,达到合理株数的,采挖强度不得超过。

(二)加强森林资源限额采伐。加强和改进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管理,实行分区施策、分类管理。严格坚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把住采伐“源头”消耗关,对一些生态区位重要和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的乡、村,坚决调减木材生产计划,确保森林资源休养生息,坚决管死国家级重点公益林,放活人工商品用材林、定向培育的工业原料林、非规划林业用地林木的采伐。

(三)加强林权制度管理。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现代产权制度要求,建立规范化林权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林权确权、登记、发证和换证工作,切实保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四)加强林业用地管理。严格规范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审批程序,杜绝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符合征占条件的重点建设项目,要加强管理和跟踪服务,确保依法办理林地征占用手续和林木采伐手续。

(五)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管理。规范木材经营秩序,合理布局木材加工经营企业,坚决取缔关闭未经林业部门批准许可及耗材量大、加工增值小的木材加工经营企业,规范木材加工企业利用木材的行为。

第3篇:森林资源监测体系范文

论文摘要 分析了麻城市森林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全市森林资源管理的建议。

森林资源是发展林业的物质基础,是衡量一切林业工作的核心,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提高森林生产力,关系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森林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麻城市林业有了较大发展,森林蓄积量由20世纪70年代的190万立方米,到80年代的220万立方米,再到90年代的370万立方米,形成了跨越式发展;但与市场经济体制下林业发展的脚步还不相适应,尚存在一些问题。

1.1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麻城市东部和东北部为山区,西部和西北部为丘陵,中南部为平原,且与长江中游平原相衔接,整个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敞开,形成中山—低山—丘陵—平原的地形。山地面积6.1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16.8%,森林蓄积量占全市总量的61.4%;丘陵面积17.2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47.6%,森林蓄积量占全市总量的34.4%;平原面积12.8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5.6%,森林蓄积量仅占全市总量的4.2%。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山区。

1.2森林火灾频繁

“九五”期间,麻城市发生森林火灾187起、特大森林火灾6起,年均森林火灾过火面积600hm2,森林受害面积400hm2,年森林火灾受害率为2.85%;“十五”期间,麻城市发生特大森林火灾6起,过火面积400hm2,森林受害面积400hm2。

1.3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由于森林资源过度采伐、山地过度开垦,森林植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麻城市大面积土地沙化,全市现有沙化土地面积6 000hm2,占全市总面积的1.7%,其中流动沙地200hm2,半固定沙地600hm2。水土流失面积达32.6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90%,其中中度侵蚀以上面积10.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8%,每年泥沙流失量达1 300t。

1.4木材利用率低

立木出材率为50%,原木出材率为60%左右,山区低于60%,即1m3

立木蓄积量仅利用其1/3左右。

1.5森林资源监测技术和设备落后

麻城市监测技术手段和设备落后,一直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几十年来未有大的变化。目前尚未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撑体系和推广机制不够完善,森林资源监测效率低、信息反馈不及时,没有形成完备的森林资源预防监测服务网络,与林业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

1.6森林资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麻城市林业局根据市内土地资源、林业资源和水资源状况以及森林资源发展现状,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制定了《麻城市森工企业改制实施方案》、《执法过错追究制度》、《民警目标责任量化考核制度》、《项目责任考核制度》。由于森林资源涉及面广、生产周期长、动态变化快,还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林地林权管理、森林资源利用管理等基本制度。

2对策

2.1依法治林,加强林地林权管理

林权管理是林地管理的基础,加强林地权属管理,是消除林地权属紊乱、依法保护林地所有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以及合理有效利用林地的强有力的措施。

一要增强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二要坚持因地制宜,大力营造森林,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三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做好林权证核发工作;四要切实加强对征用、占用林地的审批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对征用、占用林地的补偿制度;五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基本方针,建立健全执法体系。

2.2严格执行采伐限额管理

一要遵循森林资源合理经营、永续利用原则,根据森林资源数据、质量、结构和制度,合理编制年森林采伐限额;二要按照《森林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林木采伐许可证和发证人员的管理,严格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凭证采伐,制止乱砍滥伐;三要制定年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

2.3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一要形成具有高素质、高水准的监测队伍;二要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提高森林资源监测效率、质量和水平,科学预防森林火灾、防治病虫害等,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三要建立森林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实行标准规范化管理,提升森林资源管理能力;四要实行市级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制度,增强清查时效性,根据森林资源数据,有针对性地制定林业发展规划等;五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森林资源评估体系。

2.4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一要广泛宣传防火扑火知识,并组织群众进行实地操作演练;二要在森林火灾频发地区种植防火林,进行人工阻隔,并根据扑火经验,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遏制火灾;三要增强森林防火设施,提高安全科学扑火技能。

2.5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管理

一要坚决取缔存在严重违法行为和大量破坏森林资源的企业;二要严厉打击木材经营加工单位违法收购、私自贩卖木材的行为;三要加强对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审核和办理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认真做好对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的年检工作;四要严格规范原材料加工销售台帐,实行由林业部门统一管理和收购的政策,鼓励木材精深加工;五要加强木材运输证的管理,坚持木材凭证运输制度,杜绝非法木材进入市场流转。

2.6加强森林资源管理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

一要保证基层林业站的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开支,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二要普及计算机应用知识,实现站、乡、市之前的森林资源共享;三要提高业务水平,定期邀请技术专家进行培训指导学习,开展业务技能有奖竞赛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四要培养自学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积极发挥管理人员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以适应林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第4篇:森林资源监测体系范文

关键词:十二五湖南省森林资源调查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湖南省2014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7.34%,森林蓄积量达到4.29亿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79 %,人均公共绿地8.76平方米。近年来湖南省林业继续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2011年创造林业产业总产值1445亿元。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和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南岭、雪峰、武陵和罗霄山脉为主体的生态屏障;林业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油茶产业快速崛起,生态旅游日渐繁荣,林业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5.6%,造福了三湘林农。 “十二五规划森林资源调查”的实施,湖南针对森林碳汇监测与计量、城市森林和绿地调查、重点生态区位和景点空气负氧离子监测及以县为单位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等内容为主线。通过完成近百个常规因子的调查,可以全面查清湖南森林资源的现状与分布,综合分析和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状况,对林权改革、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1 森林资源调查的概念及作用

1.1概念。森林资源调查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域或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为调查单位,应用现代遥感技术和数理统计的成果,利用高分辨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绘,按山头地块进行的全面森林资源调查,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的需要。

1.2作用。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林地征占用定额、进行林业工程造林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全面掌握湖南省森林资源现状,并查清省内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种类以及森林生态功能状况,科学经营林业。

1.3意义。森林资源调查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对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是评价林业建设成效等工作的基本依据,是对近几年来各地森林资源及生态状况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检查各地政府几年来林业建设情况的重要参考。

2湖南省森林资源及其保护管理现状

2.1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林地生产力日趋下降。目前普遍存在林木少批多采、林地逆转呈扩张之势,林地逆转、采伐日趋严重,可采资源锐减,森林质量不断下降等问题。

2.2由于基层经济的不发达,林区群众经济落后,存在乱占林地和毁林开垦的现象,当地政府在制止工作方面因为人力物力不足等原因,不能做到全方位的管理。

2.3超计划采伐、林地逆转还部分存在,受经济的影响,一些基层创业渠道不多,经济基础仍然以林木采伐为主业,对森林生态重要性认识不足,采伐林木方面不能规范采伐

2.4片面追求造林数量增加,忽视造林质量提高,加之经营不合理,致使造林成效难以巩固。虽然造林绿化面积看似很大,但森林覆盖率却增长甚微。一些地方在培育、发展森林资源时,忽视了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在主伐和抚育采伐中普遍存在“采大留小”、“采好留坏”等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致使珍贵树种、大径级林木日益减少,森林质量不断下降,生态功能日趋减弱。

2.5一些基层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机构不稳定,队伍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执法手段落后;少数管理和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个别人员甚至,执法犯法,需要切实加以调整、整治。

3 湖南科学利用森林资源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长远规划湖南省森林生态资源布局。在城镇发展生态公益林建设,提高绿化的档次和水平,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多样性的生态保护,大力引进适合我省发展的有市场前景的速生树种和榉木、红豆杉等高价珍贵树种及其他阔叶树种。适度平衡竹木和常规经济林的造林比重。加强森林的资源性保护,建立野生动、植物动态的监测网络,建立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合理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这样才能为湖南林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奠定生态能源基础。

3.2借分类经营之力,优化湖南省林业产业经济结构。针对全省森林的特点,稳步实施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全面推行林业分类经营,实施结构优化调整战略。以经济林产品深加工为龙头,带动经济林基地建设。突出抓好苗木花卉繁育基地建设,积极实施“兴农富民”工程,农民从发展特色林产业中,实现以林增收。

3.3立足湖南竹林资源优势,以高科技技术延伸林业产业链。人工速生林和竹材的综合利用可加快林业科技自主创新步伐,推动城市林业生态发展,对加大林业生物产业发展力度,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绿色核算体系,推动中国林业相持阶段区域发展战略研究都有帮助,将现代木材加工技术注入到速生木材和竹材加工行业中去,用现代科技提升传统产业,加快速生木材和竹材的综合利用的产业化进程。用改性后的低质木材和竹材制造结构材料,替代珍贵硬质木材,并逐步改变消费者在只使用天然珍贵木材的观念。

3.4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科学利用分类经营模式,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林区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遗址和动、植物资源,宣传和鼓励民众的森林生态意识,依托我省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整合发展湖南省的森林旅游食品产业,突破传统旅游食品的低价值,综合开发有机、环保、健康的旅游食品。建立森林生态休闲观光合作区,配合全省森林生态建设特点,加快全省森林生态旅游格局的形成,实现森林生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3.5抓好森林资源监测,建立和完善综合监测体系。尽快建立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为主体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变化综合监测体系。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森林资源成果的管理科学、信息共享和准确高效。改进监测手段,增加科技含量,进一步优化调查方法,完善监测的相关标准、规程、办法。积极推进森林资源监测 和二类调查的开展,摸清森林资源家底,为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和林业 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6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做到山有其主、主有其林、林有其利、利有其责,充分调动森林经营者和所有者的积极性。稳妥推进国有、集体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责权统一、管理科学的新体制,确保重点林区森林资源安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推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分区施策和分类指导,科学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研究制定商品林采伐管理办法,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创造条件。

3.7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林地管理机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林地管理的政策、法规。全面完成林权登记发证,特别是退耕还林地的确权发证,依法保障林权权益人的权利。尽快启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切实把林地资源保护落到实处,分清林地与耕地、林地与草地、林地与未利用地等界限。最好是由政府牵头,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耕地、林地、牧地、未利用地的范围,土地、林业、畜牧等部门地类划分要协调一致,使用一套资源数据,避免部门之间相互扯皮。逐步建立各类建设工程征占用林地的总量控制体系和用地控制指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使用林地和严格林地用途管制措施,适当提高征占用林地补偿费标准,与土地补偿费接轨,控制林地流失速度,确保林地资源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促进湖南省林业资源产业化可持续发展,使湖南省林业产业的资源基础初步巩固,使可利用森林资源基本达到满足林业产业发展,促使高效合理充分利用各种林业资源的产业群基本成型。就必须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森林经营管理的各项规程和政策,科学制定经营方案,加大科学经营力度,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实现森林资源的增长速度、质量、结构和效益相统一。

参考文献:

[1] 廖洁 周彰军 莫峥 周建梅.湖南“十二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启动.红网. 2013.05.23

[2] [1]李福祥,林文树.对可持续森林资源管理的探讨[J].森林工程,2012.

第5篇:森林资源监测体系范文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1 我国“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

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

(1)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2)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

2.2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我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

2.3 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生态效益经济是在以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约束条件下的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这些年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各地在实践中采取了各种对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3 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3.1 我国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

我们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

在《森林法》的立法目的中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储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是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本法。

3.2 对我国现存林业法律制度的完善

(1)首先,重新确立林业立法思路。我国的林业立法,没有全面反映生态规律的要求,没有真正贯彻生态优先、保护资源的立法思想,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的先进经验,实行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在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及其它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生态利益。

(2)立法原则的创新。突出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协调平衡的原则,在进行林业行政立法时,注重林业的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我们应当将森林生态环境损益分析立法和对法律规范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分别运用到对森林开发行为的预测、评价、管理以及拟定(或既定)法律制度的设计与分析之中,作为指导法律以及确定法律规范的理论基础。以真正通过立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均衡和综合发挥。

(3)在监测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实现对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要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体,整合现有监测资源,扩展监测内容,建立健全全国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实现对森林资源和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和评价。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采取有力的措施,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林业经营的管理。要依靠科技进步,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平台,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监测的科技含量和监测成果的时效性。

(4)在诉讼方面,我国资源状况的严重问题和资源诉讼的特殊性联系起来,建立专门的资源诉讼法院。“在我国,土地法院、水事法院、矿业法院等专业法院已经存在,这表明资源诉讼的专门化已经优先例和经验可循。”所以基于森林资源的特殊性与重要性,我国也应设立森林法院。

(5)在法律责任方面,应建立健全法律责任制度。法律责任制度的不健全是我国法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徒法不足以自行”,“无惩罚即无救济”都说明了法律责任体系在整个法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我国的森林立法中,这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的明显,我们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律责任制度,使得其能真正发挥其效用,从而达到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经营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蔡守秋.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2 金瑞林.环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第6篇:森林资源监测体系范文

【关键词】 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人类面临的紧要而艰巨的任务。人类对自然的生态经历了物我敌对、物我所用、物我可亲时期,从而走上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所强调的是人类的发展不应该威胁自然的整体性和其他物种的生存,即人类和自然界的其他物种共存共荣。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的社会资源,担负着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使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建立在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森林资源基础上才能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效益。而这种效益必须是在保证森林的永续利用原则下获得。因此,解决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扩大森林资源,把各类林地充分利用起来,保护好森林资源,对森林资源加强保护和集约化管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科学地开发森林资源的利用和加工技术。从巩固森林资源基础和促进经济发展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增强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是森林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

森林资源的培育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没有资源的保障,就不能实现森林生态和物产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森林培育的发展,要靠技术的进步。按照《全国生态环境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要求,森林面积要逐步扩展,这是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根本目标。其做法是下硬性指标,采取科学办法解决当前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问题。首先从分类经营,造林设计,提前整地,无性繁殖,适地造林,良种壮苗,抗旱造林,集约经营,幼林抚育,现代栽培技术,定向培育等方面实现技术和管理突破。保证林业科技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其次是加强对现有林的抚育,加快对低产林分和残次林分的改造,合理调整林种树种和林龄结合,提高森林的质量。

2、科学经营管理好森林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森林资源是林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森林资源的多少、质量的好坏、能否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社会和林业多种功能的发挥,关系到社会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管理的任务是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利用实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解决好森林资源和开发利用中的各种问题。为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保护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多功能利用奠定基础。

3、加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林业执法部门通过法律手段对林业进行宏观调控有着重大意义,林业是具有生产和公益功能的行业,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自身存在的特点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具有许多阻碍,通过法律的强制对林业的发展加以保护,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一,加强采伐限额管理,确保采伐限额严格执行,严格控制森林资源不合理消耗。首先把采伐限额分解落实到乡镇。对申请办理采伐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提交的申请认真审核,严格把关,科学合理确定森林采伐利用方式和强度,然后提交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其次是严格执行伐区设计,严禁在抚育采伐中“砍大留小”“、砍坏留好”。做到伐中检查,伐后验收。再次是强化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违者依法查处。

第二,严格控制限额采伐,解决林地逆转问题。根据以往在培育,发展森林资源时,忽视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一些乡镇的局部利益,短期行为,林业抓的落实不够,造成超限额采伐问题,使有林地变成疏林地,疏林地变成无林地,使林地逆转,严重制约了林业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问题,首先进行了林权证发证工作。二是明确落实责任,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凡是出现超限额采伐,毁林造成林地逆转的一发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三是加强了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审批,杜绝了非法占用林地,毁林开垦的事件发生。从而使超限额采伐,有林地逆转得到根治。

第三,加强对木材加工点的检查监督。对全县的木材经营加工单位进行定期清理整顿,对未经过林业局批准的,依法取缔,对已批准的严格审查木材来源。

第四,建立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我县已基本建立了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森林资源监测的技术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人工造林、残次林更新、森林采伐、征占用林地等专项调查方法逐渐科学化。对造林绿化成效提高,林地保护管理的监督。资源档案的修档,控制森林资源消耗起到重要作用。

第五,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执法队素质。一是对资源林政执法人员的政治上过硬,作风正派,业务精通,管理规范,执法严格。二是要建立了执法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对执法人员违法乱纪,,执法犯法行为严肃处理,保证执法队伍的纯洁性和执法力度。三是改善了执法条件和执法经费,保证基层资源林政执法队伍的稳定。四是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为资源林政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六,深化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改革。要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以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需要,对不利于森林资源有效保护管理的办法加以改进和完善。如制定“集体林经营管理办法”“森林采伐限额审批和采伐管理办法”“林地管理办法”“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成林检查验收办法”等操作性强的地方配套法规。逐步形成办事高效,监管有力,执法严明的新的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体系。

经过实践证明,只有加强资源林政管理,林业才能有跨越式发展,为推进大田县林业发展,加快农林牧的比例协调发展,增加林业森林资源的储蓄量,改变生态环境,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第7篇:森林资源监测体系范文

森林经营是森林培育措施的总称,可分为森林培育与森林管护。森林经营管理除了针对森林经营全过程的管理之外,还包括森林调查和规划设计、林业资金和劳动力的分配与安排等。森林经营与管理活动的制定需要依据业务数据、森林资源数据与经营活动中的人、财、物数据,因此对这些数据的监测、搜集、获取、分析与管理,是森林经营管理中的关键内容。本研究在中国知网、WebofScience、Springer等数据库,以森林经营业务为主题,以“系统”为关键词的组合形式对森林经营管理系统现状进行文献检索,得到国内的研究主要分为四部分。

1.1森林资源管理系统

森林资源数据是制定森林经营方案、制定合理的林分经营措施的根本依据。我国森林资源数据来源众多,包含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固定样地调查数据。近年来各种科学有效的工具不断应用于森林经营实践中,以实现森林精准经营,随着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深入研究,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技术体系在国外发达国家已基本形成(王雪军,2013),美国、奥地利、芬兰、法国、瑞典等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实施森林资源年度监测。我国森林资源监测技术在21世纪以来取得飞速的发展,利用遥感监测、航空摄影测量配合地面调查技术建立了多尺度、多技术、多方法的森林资源调查体系。随着组件式GIS软件SuperMapObject等出现,MapInfo、ArcView、MapGIS等GIS平台在林业得到广泛应用,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全面转向采用MapObject,ArcEngine进行二次开发(李春干等,2015)。建立了林业资源环境网络数据库与支持多维数据的数据库,实现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系统(陈端吕,2001)、森林资源小班数据更新(高飞,2011)、森林资源外业采集数据的上报(朱煜,2014)等功能,近年来无人机遥感影像技术(史洁青等,2017)的加入使得森林资源能够得到更精细化的监测与管理。

1.2森林培育管理系统

森林培育主要包括造林规划设计与施工、森林抚育与森林采伐等环节。造林作业设计是造林施工的依据,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造林决策可以自动化、科学化、合理化地进行。学者应用GIS(高志强等,2010)、ArcGIS(岑敏强,2012)、移动GIS(汤荣明,2009)建立造林规划设计系统,处理分析造林立地信息。国内外学者采用GIS、ES、DSS开发了造林决策支持与专家咨询系统(RoberGDavis等,1993;吴保国等,2009)。还有学者利用PDA(庞丽峰等,2011)、ArcGIS(周克瑜等,2015)采集造林作业设计数据,以造林工程视角开展系统研究(黄晶,2016)。在造林质量评定检验方面,通过研发造林动态信息统计系统对造林实绩进行统计分析(李丹等,2012)。森林抚育是指在造林到成熟龄之间,为保证幼林成活、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林木组成和品质采取的各项措施。李宇昊(2014)依据森林经营技术规程开发森林抚育诊断决策系统,诊断现有林“是否需要抚育”及“如何抚育”;王建明等(2017)运用空间分析和遗传算法对抚育小班的智能选择进行研究,解决了“在哪里抚育”的问题。为及时掌握抚育实施情况,高旗(2015)基于IOS、ArcGIS开发森林抚育检查验收数据采集系统与森林抚育检查与评价系统,周敏等(2018)对森林抚育成效监测进行可视化的研究。森林采伐指从伐区中获取木材的生产活动。魏鑫(2007)研究了森林采伐量测算系统,段劼(2010)引用了美国的FVS-BGC研究了森林生长收获模拟系统,罗子淇等(2016)针对“采多少、采哪里、怎么采”的采伐决策进行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1.3森林防护管理系统

森林防护管理包括对森林病虫害与森林火灾进行管理与防护。国内外学者在病虫害监测、诊断与预警等阶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病虫害的监测主要依托遥感技术、传感器(齐建东等,2010)、TM影像(胡敏华等,2013)、高光谱数据(潘洁等,2015)等技术;病虫害智能化的诊断主要基于专家系统(S.Kaloudisa等,2005)、自然语言理解(WangNihong等,2008)、Agent(YanrongZhang等,2010)等技术;病虫害的预警系统主要采用RS与GIS、WMS/WFS空间信息服务(常原飞等,2011)等技术。许多国家对森林火灾的实时监测、行为模拟与损失评估进行了研究。在森林火灾监测方面,红外线传感技术、微波技术、无人机系统(LuisMerino等,2012)、无线传感器(田仲富等,2014)等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预测火灾行为方面,主要有野火行为预测(TomàsArtés等,2014)、火灾危险性预测模型(HuangFang等,2000)、火灾热点发生区域的可能性(KhairilAmri等,2015)、森林火灾危险区域绘制(Rajendran等,2016)等研究;在火灾损失评估方面,学者应用MODIS数据对火灾破坏进行评估(PauloBarbosa等,2006)与面积估算(郑伟等,2011)。

1.4森林经营辅助管理系统

目前,森林经营辅助管理主要是针对森林经营人员、资金和财务的管理,大多没有与森林经营业务结合开展研究。人员管理方面,学者对人事工资(刘代明,2000)、森林火灾扑救人员(颜桂梅等,2013)开发了信息系统。资金财务方面,有林业财务管理系统(马骏等,1990)、基于网络的林业财务决策支持系统(钟凤英,2006)等研究。森林经营的日常管理主要综合管理森林资源数据与日常经营数据,引入GIS后实现了对林火防治、木材运输管理、林业病虫害防治、林业档案的管理(聂芹等,2008)。

2新型信息技术在森林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为了解这新型信息技术在森林经营管理中的研究现状,本研究在中国知网、WebofScience,Springer等数据库,以“林业”为主题,以“商务智能”“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云计算”“大数据”为关键词,对新型信息技术在森林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文献检索,并进行相关研究。

2.1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在森林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为有效管理海量的森林资源与经营业务数据,实现数据有效集成与多维分析,数据仓库技术被引入林业数据的处理中,建立基于二类调查数据(陈昌鹏,2004)、火险因子(肖云丹等,2012)的森林资源数据仓库,对森林资源数据进行抽取、转换与加载,形成森林资源多维数据集,并开展多维数据的在线分析(杨卫民等,2007)。还有学者为森林资源经营活动信息的存储建立了空间数据仓库(王育英等,2006)。数据挖掘技术被广泛运用在森林资源管理(李广水,2010)、森林管护(齐少群等,2007)和林业生产与经营服务(江林升等,2011)中。在森林资源管理中,学者对种质资源(段旭良,2008)、立地因子(巩茵熙,2013)、树种适宜性(张宗艺,2016)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造林设计中,采用关联规则、决策树算法挖掘造林技术措施之间的联系(姚山,2008);在森林防护中,采用粗糙集(张艳荣,2012)、关联规则(杨露,2013)、粒子群(DieuTienBui等,2017)等算法进行病虫害预测与森林防火研究。除此之外,还有学者对林分生长模型与森林成熟进行模拟与预测(刘荣其,2009;李金铭等,2009),利用大数据平台对森林生态站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张正,2016)。

2.2大数据与云计算在森林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云计算能够利用分布独立的计算资源,实现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为林业信息服务的集成动态管理提供可能。李珺(2012)建立林业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侯瑞霞等(2016)搭建林业资源信息云服务体系架构;还有一些学者基于大数据和云平台进行森林管护的研究:诸如基于位置服务的自然保护区智能管护云平台(马琰等,2015)、森林防火大数据的存储与分析(曹梦鸽等,2018;曾志强等,2018)。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充分利用大数据、虚拟化、云计算、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技术,开展林业信息资源组织、知识挖掘和数据可视化等关键技术研究,建成了林业科技大数据平台。

3文献述评

3.1结论

本文结合森林经营业务总结了森林经营管理系统的开发现状,对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在森林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主要得到2个方面的研究结论。(1)3S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和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研建,已经实现森林资源数据的定期监测与获取;在森林经营业务的基础上,研建了造林、森林抚育、森林采伐、病虫害防治与防火等森林经营业务系统,各类业务系统已经形成了海量分散化的大数据基础。海量多源的森林资源与经营业务数据已经实现了森林经营业务的数据化,为森林经营管理的后续研究奠定了林业大数据的基础,而其背后隐含着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经营决策信息还有待挖掘,以期实现数据信息化,进而可以指导森林经营业务。(2)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云计算等大数据处理方法被广泛应用,建立了众多以森林资源为主题的数据仓库;将数据挖掘的模型与算法应用在森林资源管理、森林经营业务环节的辅助决策、森工企业生产管理与人员配置等方面;云计算用于建立林业资源信息云服务体系,大数据广泛用于林业资源监测管理、远程诊断等领域。这些新型信息技术不但可以分析处理关系复杂的海量数据,还能挖掘隐含的信息与知识。尽管信息技术在森林经营管理中已经呈现丰厚的研究成果,但其中还存在4个方面的不足。(1)长期以来,森林资源管理系统和经营业务系统自行研发,缺乏全面、系统、一致的规划,使得获取数据的方式、粒度、时间等存在差异,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杨卫民,2005),造成数据的存储分散、共享程度低,存在大量冗余和垃圾数据等问题。同时这些数据没有直接从森林经营业务环节抓取,不能及时反映森林经营业务进展情况,数据源的分散性容易导致数据疏漏、数据造假等数据质量问题。(2)尽管森林资源与森林经营数据已经初具规模,但这些数据没有做到有效集成。业务系统对各类数据没有统一规范存储模式(蒲莹等,2013),缺乏数据类型之间的协同性与集成性,更缺乏从多维度、多粒度对森林资源数据和森林经营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现,造成林业大数据中蕴藏的极大的信息资源不能有效集成,从而造成支持森林经营管理决策的能力低。(3)现有的对林业大数据进行的数据仓库的建立主要针对二类调查等森林资源数据,没有融合森林经营业务、人力、财务数据和统计报表数据。数据挖掘也多围绕森林资源、林木生长预测等方面,有关人员、财力、物力的数据挖掘分析十分有限。(4)依据现有的林业数据仓库,数据可视化能够呈现的主题仅局限于森林资源在不同信息维度的分布情况,没有结合森林经营管理主题进行业务分析,无法提供管理者关心的森林经营关键指标,无法及时把控森林经营生产活动,是现有研究中的缺憾。

第8篇:森林资源监测体系范文

【关键词】营造林;质量;意义;措施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重视度日益提高,各地都大兴营林造林工程,直接影响着我国森林资源走势,当前我们国家的森林资源不断增加,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森林面积不断增加,林木生长量逐渐比消耗量大,开始扭转了一直以来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消极局面,共同实现了当前森林面积以及森林蓄积的双增长,双丰收。

1.营林造林工作的意义

1.1对自然的保护作用

由于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制约,我国整体生态调节能力差,土壤沙漠化较为严重,水土流失的现象也频频发生。营林造林有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同时,能够有效阻止土壤沙漠化。森林对于地下水的储存、空气的净化、水源的净化也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以有效抵御风沙、干旱的侵害,因此,营林造林对我国自然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1.2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林业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林木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被广泛应用于造纸、化工、家具制造等行业,同时,树木的根、叶、花、果皮等也成为医药、食品行业的重要原料。有些地区还大力发展了林业观光旅游、特色经济林、花卉等林业项目,这些项目有效地提高了农民收入,并有效地吸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农民就业难题。

1.3对城市环境的美化作用

营林造林还可以美化环境,吸收工业废气及二氧化碳,减少污染,保持空气清新,并能减少城市噪音,从而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我国营林造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营林造林技术人才

由于我国营林机制的不完善,造成我国营林造林技术水平不高,营林技术人才短缺的局面。营林造林是一项对专业技术和工作态度要求很高的工作,要求一线营林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国现有的很多营林施工员、 技术员并未受过专业培训,营林技术水平偏低。营林造林技术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了我国营林造林工作的展开。

2.2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营林造林工作是一项造福全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巨大工程,如此庞大的工程,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而目前我国有些林业管理单位却疏于管理,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没有设立营林质量检查验收部门,导致营林质量无法保证。

2.3林业经营粗放、林分质量低

很多地区受利益驱动,一味注重经济林栽种而忽视生态林木的更新,营林造林的林种结构逐渐单一化,林分质量低。此外,有些地区重造林、轻育林,将重心放在成林上,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润,忽视对幼林的抚育,导致林分质量下滑。

3.加强营林造林质量的一些措施

3.1重视营林造林人才培养,科学营林造林

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是技术力量的薄弱,在未来的林业建设工作中,必须充分重视科学技术水平在营林造林中的应用,加大培养营林造林技术人才。国家应当出台相应的林业

基础研究奖励政策,鼓励林业建设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提高我国营林造林的科技含量。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育林技术也要与时俱进,运用遗传、生物技术,选用经过遗传改良的优质品种来进行造林,提高林木的成活率以及林木质量。

3.2做好作业设计管理的工作

编制造林作业设计的原则是因地制宜、适地植树,科学合理的选择、造林方式及模型。造林项目应由具备乙级以上资质的单位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家《告林作业设计规程》组织设计。

3.3实行造林项目检查验收制度

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和工程施工单位代表等共同组成竣工验收小组,对建设工程进行综合验收及项目质量认定;由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和工程施工单位代表等共同组成阶段验收小组,对建设工程各工序进行质量认定。

4.林区营林造林工作的建议

4.1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为了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优化林业结构。不仅要大力发展原料林,速生丰产林和优质经济林,还要将林木的栽植和深加工相结合,增加林木的附加值。另外,还应加大花卉市场的发展,培育林业新的增长点,推动林业重组。

4.2完善相关法律和管理体系

在今后林业立法过程中,应该明确体现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将森林资源的保护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保护之中;对林木实行采伐限额管理以避免森林过速、过量消耗;对林地的用途和总量进行控制,依法严惩毁林和随意侵占林地的行为;加强对木材加工单位的监管,严格执行凭证砍伐,运输木材的制度;加强各级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依法、科学、文明执法。

4.3建立健全监测管理体系

为了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监测以及对林业经营的管理,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监测菅理体系。要整合现有的监测管理体系,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体,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综合监测管理体系,并建立与之相应的评价体系。以便于开展日常的林木抚育工作,从整体上把握我国的森林资源状况,给相关措施的调整提供第一手资料。

4.4加大生态补偿力度

现阶段,以林业为突破口,不仪需要调整和完善资源税收,还应开征环境税,以避免部分单位和个人破坏生态环境,应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也是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部分。应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和个人为辅,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到对林业的保护性开发之中,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态补偿新模式,引导全社会树立环境保护的观念。

5.结语

造林作为林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造林质量是林业营造林工作的重要内容,造林质量的高低也将最终决定林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对影响营造林质量因素的分析,并且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造林质量,我国营造林工作任重而道远,全球变暖,日益恶化的生活环境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干出实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产力,带动经济的蓬勃发展。[科]

【参考文献】

[1]赵强国.浅析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9(03).

第9篇:森林资源监测体系范文

关键词:森力资源规划;缺陷;改革措施

1 森林资源调查的缺陷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目前二类调查的指导思想及技术规程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在社会中包括林业主管部门越来越把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边缘化,越来越停留在摸清林业资源家底的认识层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调查目的缺乏前瞻性,过于重视数量价值,造成利用价值降低不能引起政府重视。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目的。一是查清现有森林资源状况;二是制定林业长远规划;三是制定森林资源经营方案。但《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都只强调如何查清森林资源,对制定林业长期发展规划和制定森林经营方案等工作并没有作明确的规定,检查验收也未作为验收要件。数量的考核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知道自己有多少就行了,具体价值、怎么开发、利用是别人的事。存量同领导政绩挂钩,势必造成数据同领导挂钩,对实际应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使人们更加有理由认为,森林资源调查就是查清森林资源的数量,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林业部门也只是在为调查而调查。

1.2调查成果利用难,造成调查停留在表面化。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应该包括本地区的森林资源数据资料,林业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但是林业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上述两项成果在现阶段的条件下,其使用的可操作性也存在很大疑问。首先是林业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并无强制性。无论承包者还是林地所有者,他们有权自己选择经营的品种、经营模式,林业部门编制的经营方案对他们有利时,他们可以执行;不利时完全可以自行其是。包括区划为生态公益林的林地虽然可以实行强制性保护,但由于目前实行生态效益补偿的林地范围有限而且补偿标准很低,一旦林农认识到界定为生态公益林侵害了他们的经济利用而要求退出“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将其林地作为商品林经营将很难处理,要么提高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这在现实条件下很难实现,也难以达到生态效益应有补偿的标准;要么准许其自由经营,所以林业部门编制的经营方案或林业规划可能成为空话。

2 森林资源规划改革措施

鉴于目前林业改革势在必行,林业是目前改革进度最慢的一个行业,具体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随着我国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日益重视和投资力度的加大,林业指导思想也实现了从“传统的木材永续利用”到“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的转变,特别是林权改革及碳汇发展,要求林业调查需要新思维结合新技术形成新的调查方法。制定和完善符合实际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摸索新的“技术规定”指导下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经验,提高调查效率和精度,从数量调查到价值调查的转变,同发展碳汇和林权改革要求相协调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解决:

2.1必须通过立法(修改《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林业长远规划的法律地位。生态功能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碳汇资产的价值,但没有要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作为林业长远规划的重要内容,并按此标准确定国家和各地必须达到的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生态公益林所占比例等指标全是空谈。其是不断变化的,在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林地确权发证等工作后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可以保持相对稳定,即使有变化也能通过办理林权变更登记加以明确。用林地权属界线作为区划小班界线的主要因子能相对稳定小班界线避免因小班界线的不确定性造成资源调查成果的不连续和利用困难。通过按林权区划小班界线也能方便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以及森林经营方案的施行。对林地的保护标准应与基本农田的保护标准相一致,确定全国及各地必须确保的底线。以法律形式确定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即二类调查)作为全国森林资源监测和生态环境监测手段的法定地位,将检验全国及各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碳汇发展)执行情况、效果评定作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重要任务。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