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后康复训练培训范文

产后康复训练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后康复训练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产后康复训练培训

第1篇:产后康复训练培训范文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脑性瘫痪(脑瘫)康复模式,于2000年~2002年对脑瘫实施了传统医学康复的临床治疗对照研究。方法:对6个月~7岁的150例脑瘫患儿选用Bobath、上田正法的物理治疗(PT)与作业治疗(OT)、语言治疗(ST),配伍针灸、按摩、水疗、中医辨证施治等传统医学康复措施,以《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手册》和《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按摩VCD》为教材,对患儿家长进行定期培训、指导。结果:传统医学康复组100例近期(3个月)效果显著,大运动发育商(DQ)、精细动作DQ、运动发育指数(MQ)、小儿脑瘫运动量表(GMFM)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远期效果(9个月)稳定,传统医学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康复训练组,t=6.926,P<0.01。传统医学康复组头颅CT脑萎缩、软化、白质发育不良者,治疗后有25.92 %好转或正常,西医康复训练组有2.56 %好转或正常,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4.106,P<0.01。结论 : 传统医学康复配合西医康复训练效果显著,既改善了脑病损伤区的神经细胞功能,抑制了异常运动模式与异常姿势反射,又实施了持久的家庭传统医学康复,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与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脑性瘫痪;物理治疗;传统医学;康复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CP)是指脑在发育未成熟前受到损伤或发生病变而引起的非进行性的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多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及感知觉障碍。随着神经生理学的发展,物理治疗可用更多的干预方法与辅助用具来改善及诱导脑瘫患儿的动作发展,可使婴儿脑瘫各方面的功能趋向正常化。但对幼儿、学龄前脑瘫患儿,单一的训练或针灸、中药、西药等都难以完全康复。为了寻求更佳的康复方法,我们探讨传统医学康复对脑瘫患儿的治疗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1988年全国小儿脑瘫会议制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1〕将2000年~2002年住院的CP患儿150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医学康复组(治疗组)100例,其中男78例,女22例;6个月~3岁46例,3~7岁54例;痉挛型66例,手足徐动型13例,肌张力低下型10例,混合型11例;轻度CP 23例,重度CP 77例。西医康复训练组(对照组)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6个月~3岁17例,3~7岁33例;痉挛型30例,手足徐动型9例,肌张力低下型6例,混合型5例;轻度8例,重度42例。治疗组头颅CT检查有器质性病变者81例,以脑萎缩、局限性脑软化灶、脑白质发育不良等为主要改变;对照组CT有器质性改变者39例。两组病因的产前因素以宫内窘迫、早产、多胎、宫内胎儿发育不良等为主;产时因素以难产、妊高症、产钳或胎吸助产等为主;产后因素则以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期的颅内感染、颅内出血、核黄疸等为主。两组的一般资料经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100例实施传统医学康复治疗配合西医康复训练,对照组50例仅给西医康复训练与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1.2.1 西医康复训练与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脑细胞功能代谢药物治疗:给予含小分子多肽、多种氨基酸的脑多肽4 mL加入10 %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0 d为1个疗程,一般用60 d。疗程之间休息15 d。部分患儿给予改善脑微循环药物:东莨菪碱注射液,按0.03~0.06 mg/(kg・d)加入10 %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据患儿甲襞微循环异常程度适当调整用量,连用20 d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60 d。疗程之间休息15~20 d。

西医康复训练:(1)物理治疗(PT):对每一位脑瘫患儿进行主要障碍分析,制定出近期、远期康复目标。选择性地应用Bobath、NDT的PT方法,制定出个体化康复方案。据患儿的体质、年龄每天训练1~2 h,3个月为1个疗程。(2)作业治疗(OT):如有精细动作障碍的选择OT,并制定出个体化的OT方案。(3)语言治疗(ST):如有语言障碍的患儿进行相应的ST训练,包括语音训练、语言理解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认知训练,每天30 min,3个月为1个疗程。

1.2.2 传统医学康复疗法

针灸疗法: (1)头针疗法:自拟“脑瘫头部九针疗法”,即头部正中线三带针区、双运动区、足运感区、平衡区。进针后,快速捻针3次,留针4 h。隔日1次,治疗10次休息15~20 d,30次为1个疗程。(2)体针疗法:如有明显的异常姿势或四肢肌力低下或肌张力增高者,选督脉十三针法、华佗夹脊针法、醒脑开窍针法等,每周2次,治疗10次休息20 d,20次为1个疗程。(3)水针疗法:选用麝香注射液,维生素B1、B12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选穴哑门、肾俞;风池、足三里;大椎、内关。隔日1次,每次选一组穴,三组穴交替应用。每注射治疗10次休息15~20 d,30次为1个疗程。

中医推拿按摩法:对脑瘫实施循经点穴按摩法、足底按摩法、健脾益气按摩法、捏脊疗法、促进肌力恢复按摩法以及关节活动度按摩法等10种手法,每日20~40 min,3个月为1个疗程。

中医辨证施治法:①肝肾阴虚型(相当于痉挛型脑瘫),选六味地黄丸加减。②脾肾两虚型(相当于肌张力低下型),选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③阴虚风动型(相当于手足徐动型)选大定风珠加味。服用15~20 d为1个疗程,休息15 d,根据病情可再用1~2个疗程。改善四肢肌肉及末梢神经的营养代谢:用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中草药水煎进行中药浴式水疗,水温34 ℃~37 ℃,每日1次,每次15~20 min,连用3个月。

1.2.3 家庭医学康复

脑瘫患儿经住院治疗3个月后,出院后需进行家庭康复按摩与训练。为家长提供《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手册》和《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按摩VCD》,对患儿家长进行定期培训、定期指导训练,每周1次,连续2~3个月。定期随访,1个月1次,主要随访患儿生活自理能力(ADL)。每3个月进行1次疗效评估。

1.3 疗效评估方法

大运动功能评估(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2〕,该量表共80项评定指标,分5个功能区。Ⅰ:卧位运动及部分原始残存反射、姿势反射的建立。Ⅱ:爬与跪的运动。Ⅲ:坐位运动结合平衡反射的建立。Ⅳ:站立运动。Ⅴ:走、跑、跳及攀登运动。运动发育指数(Motor quotient,MQ),参照中国儿童运动能力发育年龄标准〔3〕,对大运动与精细动作能力进行测试。同时进行盖什尔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的大运动、精细动作测试。头颅CT、脑电图、微循环检查也作为疗效评价的内容。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进行GMFM、MQ、DQ的评测,该测量全部由专职评估医师进行。CT及脑电图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进行检查〔4〕。

1.4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MQ、DQ较治疗前提高15分,GMFM相应功能区分及实际得分增加两个标准差,伴有异常脑电图的恢复或CT表现为脑萎缩、脑软化灶减轻或转正常。有效:MQ、DQ较治疗前升高10分,GMFM相应功能区分及实际得分增加一个标准差,伴异常脑电图有好转或转正常或头颅CT器质性病变有改善。无效:MQ、DQ提高<10分,GMFM相应功能区分及实际得分无增加,CT及脑电图无改变。

2.2 治疗结果

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显效38例(占38 %),有效40例(占40 %),总有效率达78 %。对照组显效6例(占12 %),有效15例(占30 %),总有效42 %。两组比较t=5.302,P<0.01。出院后进行9~12个月随访,治疗组显效42例(占42 %),有效38例(占38 %),总有效率80 %。对照组显效5例(占10 %),有效11例(占22 %),总有效率32 %,t=6.926,P<0.01。其头颅CT片复查(治疗6个月),脑萎缩、局限性脑软化灶好转或恢复者,治疗组21例,占25.93 %(21/81);对照组1例,占2.56 %(1/39),t=4.106,P<0.001。

影响疗效的因素有年龄、病情、脑瘫类型等。1~3岁组有效率较3~7岁组高,t=2.757,P<0.01。轻度CP疗效优于重度,痉挛型CP疗效优于手足徐动型 、混合型。其两组治疗前后MQ、GMFM评定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MQ、GMFM量表评价(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不良反应观察结果,针灸治疗后有3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手足徐动症状加重,停止针灸后2周均恢复。静脉点滴东莨菪碱后,绝大部分患儿可以耐受,仅有个别患儿有短暂的面红、烦躁、口干、食欲差,停药后自然恢复,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脑瘫是继小儿麻痹之后,影响儿童身心健康较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据报道我国小儿脑瘫患病率为1.8 ‰~6.0 ‰〔3〕。脑瘫康复的特点是见效慢、疗程长、花费高。据我国国情我们选择了医院?家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法,实施了医院内的全面评估与诊断,找准患儿的主要障碍,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目标,短期住院,全面康复治疗。然后转为门诊康复,对脑瘫患儿家长进行康复训练、按摩手法的定期指导、定期培训。家长积极配合参与,坚持长期的家庭康复训练,以保证临床效果的巩固。最终达到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医学康复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优于单纯现代医学康复。治疗组随访9~12个月时达生活自理及全面康复者占42 %,而对照组仅有10 %。令人乐观的是脑瘫患儿脑萎缩、局限性脑软化灶在康复治疗6个月就有25.92 %恢复或好转,而对照组仅2.56 %,充分显示了传统医学康复在脑瘫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配合家庭康复按摩训练能明显巩固康复效果,中西医结合发挥了优势互补的功效。

据报道痉挛型脑瘫患儿四肢因长期痉挛而发生肌肉的供血供氧障碍,营养代谢障碍,肌细胞的变性,四肢运动、感觉神经脱髓鞘变性〔5〕。这些障碍是影响脑瘫患儿肌力恢复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在正规的水疗中加用了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中草药,以加强对四肢肌肉、神经的营养改善,起到了良好的肌力恢复作用。康复训练也是脑瘫患儿康复的必要手段,以达到抑制异常姿势与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功能的恢复。

传统医学康复补现代康复之不足,通过针灸刺激神经系统,经大量、多次信息刺激传递促通了神经传导通路,既加速了脑细胞的修复、发育,又抑制了异常姿势反射,促进正常运动的发育。中医的辨证施治,滋补肝阴以柔经通络、补肾健脾以强筋壮骨助肌力恢复,通过调整人体气血功能,达到阴阳平衡。中医的推拿按摩手法与康复训练不同,补充了训练的不足,起到了很好的协同作用,在运动平衡功能恢复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家庭康复是疗效巩固的基本保证。患儿经住院治疗3个月后,脑神经、肌肉营养代谢已得到显著改善,运动功能明显恢复。6岁以前儿童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中度过,脑瘫患儿在家庭这个环境中进行康复训练会感到安全、温暖,有利于运动功能得到最大恢复。我国绝大多数脑瘫患儿生活在农村,能进入医院进行康复的患儿微乎其微,受到交通、医疗费用等客观条件限制。因此家庭康复既保证了康复治疗的长期性、广泛性、实用性,又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了此项康复的重要性。治疗组远期效果稳定,总有效率80 %;对照组远期效果不稳定,有效率由近期的42 %降低至32 %。

本研究结果还提示,脑瘫康复要做到三早,则效果会更好。年龄越小效果越佳,病情越轻、并发证越少效果越好。随着年龄的增大,若得不到及时、正规的康复治疗,其肌腱挛缩、关节变形、肌肉萎缩等并发证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恢复的机会就越小。所以脑瘫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国外报道若在6个月前被诊断并给予干预治疗,96 %可达正常化〔6〕。

参考文献:

〔1〕林庆.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纪要[J]. 中华儿科杂志,1989,27(3):162.

〔2〕Russell BJ,Rosenbaum PC,Cadman DT,et al.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a Means to Evaluate Effect of Physical Therapy[J].Der Med Child Neurol,1989,31:341.

〔3〕吴同申,孟茜,周玉江.脑性瘫痪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康复,1996,11(2):82.

〔4〕刘振寰,宋智华,杜乃强.后天性小儿智力低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12):730-732.

第2篇:产后康复训练培训范文

一、我市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目标

到年,全市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基本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和康复服务,人人享有安全的住房,残疾儿童少年人人享有义务教育。到年,残疾人"两个体系"更加完备,残疾人生活保障和医疗康复服务更加完善,文化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更加充分,参与社会更加广泛,与全市人民一道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二、围绕目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九个方面的保障和服务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1.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发挥医疗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特教机构、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残疾人福利机构等的作用,形成社会化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

2.全面开展康复医疗、功能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心理辅导、康复转介、残疾预防、知识普及和咨询等康复服务。

3.市级专业康复机构要建设成为当地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示范窗口、技术资源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4.未建立专业康复机构的县级残疾人综合服务机构要充实康复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发挥对城乡社区康复的辐射带动作用。

5.大力开展社区康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康复服务需求设立康复室,开展康复训练、家庭病床、转诊随访、亲属培训和健康教育等服务。

6.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室,开展康复治疗与训练、人员培训、技术指导、临床研究等工作。

7.制定完善聋儿语训、脑瘫、智力残疾、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方面的专业康复机构建设标准和康复技术标准,推进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康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

1.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

2.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内容,建立完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

3.以社区教育、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对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等实施义务教育。

4.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举办专门招收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的康复教育学校。

5.依托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福利机构和学前教育机构开展学前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

6.做好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转移衔接服务。

7.依托各类教育培训、文化服务和残疾人集中就业机构,大力扫除残疾人青壮年文盲。

8.加快市特殊教育中心建设。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

1.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安置残疾人单位税收优惠、残疾人个体就业扶持、政府优先采购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产品或服务等残疾人就业促进和保护政策。

2.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等政策。

3.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按规定安置符合条件的残疾人。

4.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职工,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提供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在晋职、晋级、评定职称、报酬、社会保险、生活福利等方面不得歧视残疾人。

5.妥善解决残疾人劳动争议,依法维护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利,切实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就业机会。

6.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7.市、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将其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统筹管理,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指导和委托下,综合管理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为用人单位提供就业信息等支持,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适应评估、就业和失业登记等就业服务。

(四)进一步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服务,促进残疾人脱贫

1.政府有关部门要将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对象予以扶持。

2.农村金融机构要向残疾人提供方便的金融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等要加强对残疾人的帮扶。

3.依托政府有关部门、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家庭副业等多种形式的生产劳动,提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

4.加强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有效帮助残疾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五)进一步健全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居家助残服务

1.建立健全以市级和有条件的县托养服务机构为骨干、乡镇(街道)和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为主体、居家安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

2.为精神、智力残疾人和其他各类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职业康复、辅就业和工疗、农疗、文化体育、心理疏导、娱乐等服务。

3.乡镇(街道)、社区依托社区服务设施、福利机构开展日间照料等服务,以多种形式支持残疾人居家安养。

4.实施好"爱心家园"计划。

(六)进一步加快推进无障碍建设,方便残疾人生活

1.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无障碍设施建设质量。

(1)建设、规划部门根据上级无障碍相关标准、规范,加快推进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居住区、公园绿地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

(2)教育、民政、交通运输、残联等部门制定完善特殊教育学校、福利机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铁路旅客车站、码头、城市交通设施、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等行业无障碍标准并监督实施。

(3)公共交通逐步完善无障碍设备。

2.推进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建设,提高全社会无障碍意识。

(1)有关部门要将信息交流无障碍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制定信息无障碍技术标准,推进互联网和手机、电脑等信息无障碍实用技术和产品研发。

(2)政府政务信息公开要采取信息无障碍措施,公共服务机构要提供语音、文字提示、盲文、手语等无障碍服务。

(3)图书和声像资源数字化建设要实现信息无障碍。

(七)进一步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1.鼓励残疾人广泛参与基层文化体育活动,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专门协会、社区残疾人组织要积极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民健身等政府重点文化体育工程要有为残疾人服务的内容。

3.加强各级残疾人文化艺术组织和团体建设,鼓励残疾人参与文化艺术创作。

4.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免费向残疾人开放,并为残疾人参加文化体育活动提供便利。

5.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和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

6.各地电台、电视台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残疾人专题节目和手语节目。

(八)进一步健全残疾人法律服务体系,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1.建立以各级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援助机构提供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主导,以有关部门、残联、社会力量等提供的法律救助为补充的残疾人法律救助体系。

2.建立各级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县级以上残联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的作用,鼓励和扶持民间组织、高等院校等通过多种形式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救助服务。

3.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工作机制,畅通渠道,健全事项督查督办与突发应急处置机制。

4.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纳入国家普法规划,不断增强全社会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意识。

(九)进一步加强信息、服务设施平台建设

1.建设残疾人口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和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其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

2.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统计工作。

3.新建、扩建、改建一批骨干服务设施,使残疾人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条件改善、服务能力增强。

4.加快市残障人康复中心建设。

三、紧紧抓住"两个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开展五大专项助残行动

认真抓好已有政策的落实,通过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稳步提高残疾人基本生活、基本康复、基本照料的保障水平。要结合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筹备和举办,积极开展"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创建活动,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针对残疾人反映突出、需求迫切的康复医疗、教育就业、住房救助和无障碍环境等重点难点问题,着力保障残疾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康复服务,健全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和残疾预防体系;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居住条件,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政策,按规定落实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的有关缴费补贴政策,在促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中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中的残疾人提供重点帮扶;完善助学政策,发展残疾人教育,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繁荣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加快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无障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健全残疾人法律服务体系。

积极开展五大专项助残行动:

(一)"千名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专项行动。采取低收入残疾人就业创业资金补助,残疾人创办种养业、加工业、服务业贷款贴息,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辐射带动等形式开展帮扶。各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每年安排不少于10%专项用于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其中市区每年扶持就业创业的残疾人200名以上。争取到年,低收入残疾人就业创业补助帮扶对象和贴息帮扶的家庭人均年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创建100个市级扶贫基地,其中安置就业的残疾人人均年收入达到当地人均年收入水平。

(二)"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专项行动。从年起,为全市符合条件并有康复需求和适应指征的0-6岁残疾孤儿及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提供免费人工耳蜗手术、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配置等服务,使残疾儿童及时得到抢救性康复治疗。

(三)"残障人爱心家园建设"专项行动。建设"残障人爱心家园",为智力、精神残疾人和其他各类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庇护工场、工(农)疗、职业培训、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年底前,建成10家市级"爱心家园"、10家省级"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并充分发挥示范作用,逐步扩大覆盖面。

(四)"千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救助"专项行动。将贫困残疾人优先纳入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范围,年底前解决全市现有975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危旧房改造问题。建立健全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救助长效机制,确保"发现一户、解决一户"。

(五)"扶残助残法律援助"专项行动。有计划地开展扶残助残相关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培训教育和执法检查工作。加大对残疾人法律援助和服务的力度,确保需要法律援助的残疾人"应援尽援"。全面推进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建设,形成面向残疾人的经常性法律援助机制。

四、切实加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各项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政府及其部门目标责任制管理。在编制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要进一步突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要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各级残疾人组织要及时掌握和反映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方面的困难与需求,积极主动会同和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第3篇:产后康复训练培训范文

FCC在儿科的应用现状

在欧美大部分国家,FCC在儿科的使用已经非常的广泛且有效,是儿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8,9]。家庭是孩子主要力量的源泉和支持,因此FCC在孩子们恢复健康上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10]。FCC在儿科的护理目标是促使患儿及家属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与舒适的状态[11];基本原则是家属全程参与孩子在整个疾病过程中的护理,医务人员为家属提供相对的教育支持。护理人员应将患儿视为一个整体、把整个家庭这个理念深深扎根在内心深处并真正贯穿于服务的全过程。

1FCC在儿科一般护理中的应用

在疼痛护理中的应用。FCC强调,患儿的疼痛管理应由其父母参与。父母对其孩子在疼痛上的安慰比护理人员的教育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父母也比医务人员更了解其孩子的疼痛暗示,这提示父母参与患儿的疼痛评价与护理将增强疼痛管理的效果。Watt-Watson等通过调查,描述了71名父母对他们的孩子在遭遇急性疼痛时的感觉和观点,其中86%的父母选择愿意在患儿遭遇疼痛时留在其身边,但他们不知道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12]。护理人员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帮助父母掌握如何处理患儿疼痛的方法。具体内容包括:通过玩玩具、阅读书籍来分散疼痛的感觉;运用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把想象中美好的东西大声描述出来以转移疼痛;控制家属本身的负面情绪,以免感染孩子等[13]。Garland等[14]指出,通过FCC可以提高儿童及其家属对疼痛的管理能力,降低使用镇痛剂或镇静剂的比例。

在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当患儿父母得知自己的孩子因某种原因需要手术时,无论手术风险如何,其父母都会经历恐惧、焦虑、悲伤和不接受事实等一系列的情绪变化。以往的护理模式只单纯地强调对患儿生理方面的照顾而忽略了整个家庭在患儿围术期的重要性。通过FCC在围术期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缓解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利于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帮助患儿家属积极参与患儿术后疼痛管理;加快患儿术后康复的进度。如允许患儿在实施麻醉过程中由一名家属陪伴;允许患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衣服进入手术室;医务人员及时告知患儿家属其孩子的手术进程;帮助患儿家属使用非药物性疼痛缓解的方法缓解患儿术后的疼痛等。有国外文献显示,FCC在与父母分开或发生创伤性事件孩子的运用上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促进小儿围术期护理的发展[7]。

在ICU护理中的应用。在国外,FCC已经是ICU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15]。由于ICU的特殊性且有严格的探视制度,护士不能满足患儿家属对护理的要求,导致了护患矛盾的增加和满意率的降低。具体的干预措施包括:成立FCC医疗护理小组;了解家庭成员的心理、探视等需求;加强对医护人员有关FCC的培训;实行更加开放和弹性的探视政策;为每位去世的病人家庭寄出一张慰问卡等[16]。Damboise等[17]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儿科ICU病房实施FCC,明显减轻了医患矛盾,病人投诉从1999年的12例降低到2000年的0例,表扬信由每年的12封上升至每年近100封。有国内报道显示: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允许患儿父母到NICU参与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尤其是那些住院时间长达l个月~2个月的未成熟儿[18]。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5年来,尤其是在NICU的实践表明:父母的参与,特别是母亲的参与有利于新生儿的康复。如长期插管难以脱离呼吸机的患儿,母亲采用袋鼠式护理可以明显缩短插管时间。另有国外文献显示:在ICU实施FCC可以降低家庭压力、增强患儿父母的信心[19]。

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随着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年轻的父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育儿方面的信息,但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和经验,常常会因为喂养不当或护理不规范而导致疾病。因此,FCC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重点是对新生儿父母的健康教育。通过FCC的实施,可以增强年轻父母正确育儿的信心;获取科学的育儿知识和经验(包括饮食护理、皮肤护理、脐带护理和常见的疾病护理等);了解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帮助其自身改进生活方式等。最终通过父母对新生儿的全程照护,使其在各方面都能达到完善的状态。资雪梅等[20]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指出,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以很好地满足新生儿父母的需求,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和智能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有国外文献显示,FCC的运用可以大大减轻母亲产后的抑郁症比率,缓解焦虑情绪[21]。

2FCC在儿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在哮喘疾病管理中的应用。哮喘是一种过敏-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作有许多诱因,其中家长对本病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在预防哮喘发作和恶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张静等[22]将FCC模式应用于哮喘患儿的疾病管理中,取得良好效果,2年内患儿的饮食、运动、正确吸入激素、定期复诊及规范用药情况、哮喘中重度发作次数、因哮喘急性发作需急诊次数、平均住院天数及患儿因病误学(家长误工)天数均明显优于观察组患儿。实施内容包括:建立个人档案,针对每位哮喘患儿家庭从心理、生理、社会适应的角度全方位评估存在护理问题,拟定并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指导正确的吸药方法及哮喘急性发作的应对措施;建立有家庭氛围的病房,让家长积极参与护理;建立“儿童哮喘之家”,定期举办哮喘知识讲座;充分利用医院资源,设立热线电话,出院后每月随访1次[23]。鲁斌辉等[24]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指出,实施FCC能明显提高哮喘患儿的生命质量,改善其肺功能。另有国外文献报道,加强对哮喘患儿“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其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最终达到自我管理、自我保健、自我预防的目的[25]。

在脑瘫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目前,脑瘫仍为难治之症,国内外均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尚无特效的药物[26]。FCC模式可以保证脑瘫患儿在康复治疗中的长期性、广泛性和实用性,但需要整个家庭,特别是母亲与康复人员的全面配合。患儿父母在家庭康复护理全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将对患儿的治疗产生良好的效果。如由康复医师根据患儿的智能发育筛查(DST)测评情况制定出适当的家庭训练项目和计划;教会家属制作简易的康复训练器材如滚筒等;通过日常生活中看图说话、走楼梯、拼拼图等游戏方式帮助患儿达到协调语言、平衡动作和开发智能的目的。这些措施对促进脑瘫患儿康复,最大程度回归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27]。赵群风等[28]指出,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训练,经济方便、切实可行,可以显著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

在肾病综合征心理护理中的应用。肾病综合征在小儿泌尿系统疾病中占第2位,全球儿童每年发病率约为27/10万,患病率约为16/10万[29]。肾病综合征病程迁延,治疗困难,并发症多且家庭经济压力大,患儿容易产生持久且严重的心理问题[30]。以往的调查显示,肾病综合征患儿较正常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高,其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抑郁、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社会退缩等[31]。通过FCC的应用,可以矫正儿童行为、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适应能力的发展,同时增进家庭成员间的亲密程度,改善患儿的心理问题。有文献显示,FCC可以通过改善肾病综合征家庭低情感表达、高矛盾性、缺乏集体娱乐活动的现状来促进患儿的心理健康恢复[32]。

存在的问题

在患儿有特殊健康问题时让整个家庭共同参与到治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早已被认可,但是从护理人员对FCC的认识和实践应用的调查中发现,临床护理人员并没有把对此模式的理解结合到实际工作中。由于理论和临床实践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所产生的诸多问题阻碍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Harrison[33]通过对1995年—2006年的大量文献分析得出结论:FCC在儿科护理的应用上仍然缺乏,许多研究领域仍然落后。

1角色压力

随着FCC的实施,父母正逐渐成为在住院期间照护患儿的主体,但完成这项工作必须具备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角色的转变对这些非专业的父母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会直接影响其参与性。且当环境不具备施行FCC的条件时,这种新的护理模式会对整个家庭及医务人员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并增加患儿父母的焦虑程度[34]。

2护士对FCC认知不足

部分护士的旧观念根深蒂固,觉得护士在照护关系中应掌握决定权。不仅不能意识到FCC的优势和对病人及其家庭的益处,甚至还对此模式抱有怀疑态度,容易在患儿照护的问题上做出错误的判断。FCC目前很大程度上被公认为是理想的护理模式,医护专业人员的认知不足会直接阻碍FCC的顺利开展[35]。

3与家属的沟通问题

FCC要求护理人员与患儿父母保持长期的、良好的沟通,这对于工作忙碌、人力资源有限的护理人员来说是严峻的挑战,直接影响了沟通的效率。护士缺乏与家属进行建设性沟通的能力,只能有限地与家属讨论病人的病情和预后,这是需要长时间才能逐步改善的问题。DiGioia等[36]指出,家属对FCC的整个理论框架的完整认知是顺利开展FCC的重中之重。

4管理问题

有国内报道指出: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实施FCC期间,虽然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率,但允许家属陪伴容易造成陪伴人数失控,导致病房拥挤,给医院管理带来相当大的困难[18]。尽管已口头和书面告知患儿家属陪伴制度,但是效果不佳。

5其他

FCC护理教育在我国相对滞后,在国外有专门介绍FCC的书籍,且无论是私立还是公立医院都在不断地把理论结合到实践中,而我国目前只将其归入了社区护理[1,37]。人力资源缺乏也是如今存在且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4篇:产后康复训练培训范文

1.1对象选取2011年7月-2013年6月在我科轮转护生56人,将2011年7月-2012年6月轮转护生28人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18~22岁,大专学历;将2012年7月-2013年6月轮转护生28人作为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18~22岁,大专学历。两组均在妇产科轮转4周,选择在妇产科工作5年以上,有丰富专科知识、临床经验和带教经验、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带教。两组在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方法1.2.1带教方法: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即老师依据自身工作经验指导一对一讲解、示范等灌输式教学。观察组应用反思任务驱动教学法带教,具体内容为:(1)老师培训。由护士长和科室总带教对老师进行反思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关知识培训,将护生培训目标分解细化,拟定每周带教计划。老师实行结对带教,根据计划和临床病例适时进行任务设计。出科时护生能熟悉我科工作职责和不同妊娠合并症的观察要点,掌握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对剖宫产术后患者制订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患者对护生执行的护理满意度>90%。(2)反思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带教实施方法。由老师对护生进行评估,因人施教。根据我科制定的护生学习目标,由护生和带教共同讨论实习计划。①任务确定:结合我科临床病种和所上班次确定每周和每一天的带教重点。②任务驱动引入:老师设定真实教学情景,如剖宫产术后如何护理,让生动直观的形象刺激护生联想,唤起其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及表象,反思自己学到的剖宫产术后的相关知识。在上述情景下提出总任务和分任务,总任务为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护理,分任务包括术前准备如备皮、饮食指导、心理放松技巧等,术后相关知识(饮食、活动、、疼痛、恶露、母乳喂养、母婴阻断等)的指导、术后每天的康复训练方法、出院指导。③主动学习:老师在任务实施前对先前带教经历和过程进行反思,如何将每一项分任务、每一次锻炼的目的、方法让护生理解学会并施教于患者。提出任务后,老师先引导护生提出解决任务的方法,如剖宫产术后易出现产后出血、感染、便秘等并发症的可能,让护生思考分析,得出需要怎么观察、处理、指导等。④任务驱动演示:因妇产科专科操作技术高,对新内容或技巧性任务老师事先演示,如:如何听胎心、按摩子宫底、判断宫缩程度、四步触诊、新生儿护理等。对一些简单的任务可以让护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演示,如深呼吸来缓解疼痛、有效咳嗽、产后操、新生儿喂养等充分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⑤巩固与总结:每天下班前护生反思当天工作任务学习情况,老师根据护生完成分任务的效果,对自己的带教过程进行反思,并及时与护生沟通,听取护生对自己带教方式的评价,取长补短,以便总结出更好的带教方式完成任务。每天护生要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对未能熟练的任务提出问题作为第2天的学习重点,持续掌握。老师对未能很好掌握的任务与护生一起分析,加强带教、解决问题,每天循环,每周循环,不断总结,最后进行考核。1.2.2评价方法:于轮转结束时对两组护生进行评价。(1)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理论考核由护士长和总带教出题,闭卷形式、现场提问形式组成,满分100分。操作考核在妇产科常见操作4项中抽取1项,满分100分,由总带教负责考核。(2)临床实践能力。由总带教指定案例现场进行考核,通过病史评估、身体评估、病情监测、急救处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由护生进行演示,护士长和老师进行评价,满分100分。(3)。满意度调查表由我科自行制定,每周对护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满分100%。1.3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资料均行S-K检验,均为正态分布数据,用(x±s)进行描述。

2结果

两种不同教学方法实施后护生在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临床实践能力、患者满意度测评等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见表1。

3讨论

第5篇:产后康复训练培训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 听力筛查; 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听力损失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in Liaocheng YANG Qing-ju,WANG Xue-xia,XU Ling-zhong.Liaocheng People’s Hospital,Liaocheng 25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ndition of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and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in the city of Liaocheng.Methods Subjects were 71 797 infants who were born in 9 counties from Jan 2009 to Dec 2009. 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 was used for the fast hearing screening. Infants were screened on the 3 days after the birth. The re-screening was conducted in 42 days if failed in the initial screening,the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 was also used to diagnosed the disease and follow-up were provided continually if they also failed in the re-screening.Results 59 376 of 71 797 (82.70 %) were screened including 56 944 normal newborns and 2432 newborns with high-risk in newborn intensive care unit(NICU). 53 952 newborns passed the initial screening,and 5424 people failed. Only 1971(36.33%)were re-screened on time. 102 infants(1.72‰) were diagnosed as hearing loss in the re-screening,and 81 of them received diagnostic assessment and therapy.Conclusion The coverage of newborn screening is lower in the city of liaocheng. The screening system is deficient. The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hearing loss should be systematic. It is feasible to conduct hearing screening program in the city of Liaocheng.

【Key words】 Newborns; Hearing screening; TEOAE; ABR; Hearing loss

听力障碍是发生率最高的人体感觉器官功能缺失之一。国外的研究表明,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0.1%~0.3%,其中,重度至极重度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为0.1%~0.2%[1]。在我国,每年新增听力损失儿童约3万人,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听力障碍儿童。聊城市人民医院对71 797例新生儿在出院前进行了听力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9年1月~2009年12月对在山东省聊城市9个所辖县、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出生的71 797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所有筛查均在取得家长同意后进行,且全部检测均由我市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完成。

1.2 方法

1.2.1 听力筛查仪器 耳声发射仪器为Madsen公司生产的CAPELLA全功能耳声发射分析仪,对新生儿进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的筛查程序。受试儿处于自然安静睡眠状态,测试前常规用小棉签清洁小儿耳道。测试时将探头戴上合适耳塞后轻轻置入外耳道1/3处,待检测屏幕显示探头安放合格后进行正常检测。TEOAE的参数设置:刺激声为非线性短声,采用3个同极性短声和1个反极性短声给声,脉冲宽度为80 μs,声强度78~83 dB SPL,扫描时间 12.5 ms,信号延迟2.5 ms。信号叠加50~260次。通过标准[2]:套缓冲存储器中的信号重复率≥50%;总反应能量≥5 dB SPL;3个以上分析频率的信号比≥6 dB。再换另一耳测试并记录结果。通过者,发放听力筛查报告。有一耳不通过者即为不通过。所有测试均在安静的筛查室内,最低噪声≤40 dB(A)。

ABR测试:采用美国ICS Chartr EP脑干诱发电位仪,刺激声为交替极性的短声(click),脉宽0.1 ms,刺激重复率21.1次/s,分析时间15 ms,带通滤波100~3000 Hz,叠加次数1 024次。电极安放:前额为记录电极,声刺激侧乳突为参考电极,眉间接地,极间阻抗

1.2.2 筛查时间 初筛时间一般选在新生儿出生48 h后[3]。初筛未通过者42 d进行复筛,复筛仍选用初筛时的TEOAE测试方法;复筛未通过者在3个月内进行第2次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用ABR检查进行确诊,预约在3个月内进行诊断性听力检查,并跟踪随访。

1.2.3 结果判断 听力损失程度的判断主要以ABR的反应阈值为主。以波Ⅴ反应阈>30 dB作为听力损失指标,分级如下:31~50 dB为轻度,51~70 dB为中度,71~90 dB为重度,≥91 dB为极重度。同一人两耳存在不同等程度的听力损失时,以听力损失较轻一侧耳为准计算。听力损失性质主要是结合鼓膜色泽的变化、ABRⅠ波及Ⅴ波潜伏期以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

2.1 筛查总体情况 初筛59 376例,初筛率82.70%(59 376/71 797),其中NICU患儿2432例,普通病房56 944例;初筛通过53 952例,未通过5424例,复筛1971例,复筛率36.33%(1971/5424);复筛通过1379例,建议转诊490例,实际转诊318例,失访172例,转诊率64.90%(318/490),最终确诊先天性听力损失102例,单耳43例(其中11例轻度,8例中度,16例重度,8例极重度),双耳59例(其中7例中度,15例中度,13例重度,24例极重度)。先天性听力损失的检出率为1.72‰(102/59 376)。确诊的102例患儿中,9例有耳聋家族史,28为早产儿,11例曾有母孕期感染或服药史,21例曾有高胆红素血症,缺血缺氧脑病13例,8例先天性单耳外耳道闭锁,其余11例患儿(均为足月儿)原因不明;62例为NICU患儿,NICU患儿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55%(62/2432),普通病房40例,普通病房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0.07%(40/56 944)。

2.2 确诊听力损失后的干预情况 43例单耳听力损失患儿中,34例已配戴耳背式助听器,另9例轻度患儿的家长诉听力反应尚可,未进行特别干预;59例双耳听力损失患儿已有41例配戴耳背式助听器,并在聋儿康复中心进行言语训练,6例转上级医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12例未进行特别干预。

3 讨论

3.1 新生儿筛查的重要性 听力言语残疾居5类残疾之首,我国现有聋哑残疾人770万,占总人口的16.79%,其中7岁以下聋哑儿童80万,每年新增聋哑人口3万余。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缺乏语言刺激和环境从而严重影响患儿的言语、认知和情感的发育,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巨大压力。新生儿听力筛查可早发现、早干预听力障碍儿童,在早期给予干预将最大限度地促进其语言发展[4]。如果不进行听力筛查,50%以上的先天性听力损失儿童不能被早期发现。因此,普遍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这对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提高综合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2004年起,听力筛查与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一起作为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管理与实施。

3.2 聊城市新生儿筛查现状 本研究通过对聊城9个县市区内所有新生儿筛查分析显示,住院期间听力筛查总接受率为82.70%,复筛率36.33%(1971/5424),覆盖率、复筛率均低于国内推荐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标准,即开展听力筛查项目后1年内筛查率最低限度应达到95%,复诊率>95%[5]。本组59 376例接受筛查的新生儿中102例确诊为先天性听力损失,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72‰,但因14 421例未进行筛查,以及复筛率和转诊率较低,先天性听力损失实际发病率应高于1.72‰。据国外文献报道,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率为1‰~3‰,文中结果与此相符。确诊的102例患儿中,具有听力损伤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占60.78%(62/102)。本次筛查统计的59 376例患儿中,有62例患儿曾诊疗于NICU,属于高危因素患儿,NICU患儿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55%(62/2432)。国外报道,经过NICU治疗的新生儿听损伤发生率高达2%~4%[6],本研究检出率与报道基本相符。

3.3 聊城市新生儿筛查存在的问题

3.3.1 筛查体系不健全 由于聊城市流动人口的居所流动不定,联系方式频繁更改,随访困难,再加上家长的认知不足和其他方面的原因,造成复筛率和转诊率较低,增加了这部分失访儿童听力损失漏诊的可能性,因此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知识的普及率还有待提高。同时,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新生儿听力筛查系统管理,汇集筛查、诊断以及干预康复机构的资料信息,明确农村和基层地区先天性听力损失的发病率,配合笔者所在省开展的新生儿听力筛查适宜技术工作的推广,建立有效的听力筛查模式和完善的筛查管理系统,为防聋治聋工作在农村和基层的开展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

3.3.2 检测系统不完善 在筛查过程中,测试结果易受婴儿外耳道、中耳、探头位置以及婴儿测试时的状态和环境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4%和83%,筛查时可能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7]。对初筛未通过者,要作合理解释并加强复查工作,以免引起家长不必要的担心。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结合保健机构特点,复筛时间规定在产后满月或42 d,在小儿体检的同时进行听力复查,应增加家长的依从性,提高复筛率。不通过者转诊行ABR检查。由于耳声发射检测只检查外耳、中耳及耳蜗功能,不能查出蜗后性听力损伤,对两次通过耳声发射测试但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者,仍要求家长带孩子前往耳鼻喉科行ABR检查。并且在3岁前每6个月接受一次听力学监测,以发现迟发性听力损伤。再次强调:听力学评价和医学评价应在出生后3个月内进行;证实确有听损伤的婴幼儿,应在6月龄前接受具有婴幼儿和小儿听损伤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保健和教育专业人员的干预。

3.3.3 治疗方式应系统化 通过使用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等方式帮助其建立必要的语言刺激环境,并进行听力-言语康复训练,认知能力正常的聋儿大多数能在学龄前获得语言能力。但在聊城地区,患儿多为农民子女,受经济条件限制及家属缺乏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具体认识影响,很多患儿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诊治,丧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和语言恢复能力,而且聊城市医疗水平有限,暂时无法独立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客观上也加大了了患儿治疗难度。最后,聊城市缺少专业的语言训练机构,残联缺少专门的机构及工作人员从事专项活动,暂未形成诊断-治疗-语训的体系化机制。这诸多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

参考文献

[1] Joint Cittee on infant Hearing. Year 2000 Position Statement: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for Early Hearing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Programs. Am J Audiol,2000(9):9.

[2] 聂迎玖,戚以胜,赵啸天,等.耳声发射技术在围产期听力学中的应用价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9,4:207.

[3] 韩德民.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97.

[4] 沈晓明.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中华医学杂志,2004,84:441.

[5] 亓贝尔,张微,黄丽辉. 听力普遍筛查的质量指标//韩德民.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1-153.

[6] Erenberg A,Lemons J,Sia C,et al. Newborn and infant hearing loss: Detective and intervention.Pediat rics,1999,103:527.

第6篇:产后康复训练培训范文

查看更多《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实用预防医学》编辑部       

        无

        (i0001)2011年《实用预防医学》第18卷索引 无

        (f0004)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职业病科 无

        论著

        (2245)滨蒿内酯抑制组胺诱导的哮喘豚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内钙释放 滕赞 王嫘 李智

        (2249)sas和lisrel软件在结构方程模型运算中的比较 王长义 伟 秦平 张镏琢 袁重胜 刘盛元 刘艳 赵晓雯

        (2252)小鼠il-10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构建 欧阳华伟 谭军 李高峰 罗成群

        (2254)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pt研制中的条目筛选研究 陈留萍 李微 万崇华 张晓磬 许传志 许琳

        (2256)原花青素对氨基脲染毒小鼠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 周艳 余明东 朱乐玫 杨双波 贺栋梁

        (2259)10种食源性疾病病原体高通量lamp分子鉴别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孙边成 张如胜 宋克云 欧新华 姚栋 苏良 叶文 陈法明

        (2264)血清白蛋白的变化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出血的关系研究 丁山 林岚 陈辉 林莹芬

        (2266)湘潭市2006-2010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高华北

        (2269)多指标联合检测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损伤的诊断价值 吴兴文 刘长光 罗佳

        (2272)2001-2009年常德市结核病控制效果分析 杨小红

        疾病控制

        (2275)260名九江市男男性行为者hiv/std相关知识行为及感染状况调查 黄文军 肖云 杨曦 李友龙 何峰宁 唐义莲 涂波涌 孔飞勇

        桑昌旺 冷小梁 石友纲

        (2277)湖南省甲型h1n1型流感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杨浩 谭红专 胡世雄 刘富强 邓志红 张斯钰

        (2281)珠海市外商独资企业员工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朱克京 黄利群 周伴群 姚刚 黄珊子 杜曼

        (2284)成人接种卡介苗对支气管哮喘治疗作用监测研究 谢靖 刘林飞 刘淮柱 丁守华 张亦工 骆功成 薛同明 张以祥 刘卫东

        (2287)长沙市开福区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唐华文 卢懿 晏强 邬力祥

        (2289)昆山市1950-2010年传染病流行动态及趋势分析 王文明

        (2292)三亚市2009-2010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分析 郑家耿 李大章 杨海文 吴南卫 王进 梁光祖

        (2294)珠海市斗门区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影响因素分析 赵超敏 陈斌 周伴群 吴水滨 焦亮 罗志华

        (2297)黔东南州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结果分析 潘宏 段林李 郭豫 邓茂铭 吴念标

        (2299)2010年福建省梅毒、淋病病例报告

准确性评价 萧剑雄 王惠榕 张春阳

        (2301)张家港市人群乙型和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陆明霞 黄莉芳

        (2303)东莞市茶山镇2010-2011年学生体检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钟艳芬 叶俊锋 潘小划

        (2305)2006-2010年永州市冷水滩区梅毒发病特征 伍青专

        (2307)2004-2010年厦门市思明区居民死因分析 陈晓鹭 华菊萍 王清和 吕轶彬

        (2309)7年综合措施控制费家湖地段复发现血吸虫病疫情的效果 王绪龙 姚青云 彭菊荣 董如兰 郭凤英 赵正元

        卫生监督监测

        (2311)湖南省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异常监测结果分析 谭雄 陈政璇 罗霄

        (2312)北京市东城区2010年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 汪静 孙志峰 段旭 邱传营

        (2315)1024份果蔬农药残留状况监测 秦珑 杨梦祺 王建营 姜德全 曹巧玲

        (2317)大兴区农民工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侯志斌 丁翠萃 汤冬梅

        (2319)某部队食堂餐具的细菌污染调查分析 余晓权 吕鑫品 程有良

        (2320)dr胸部摄影与hkv在尘肺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肖友立 戴伟荣 李圣磊

        (2322)职业性慢性镉中毒的临床诊治疗效分析 李莉 肖雄斌 赖燕 张晓华 余燕湘

        妇幼保健

        (2324)425例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与荧光原位杂交方法的比较 姚妍怡 宋婕萍 徐淑琴 王波 郭淮

        (2327)畸形子宫与人工流产术43例病例分析 熊英

        (2329)维生素d联合不同钙剂治疗婴幼儿佝偻病临床比较分析 车千红 赵晴 王福先

        (2331)北京市100例孕前女性体成分分析 赵丽霞 王淼

        (2333)产后42~60d乳母膳食调查 杨桂莲 刘建建 龚灿辉

        (2335)湘南地区妇女子宫颈人状瘤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陈晓琼 刘桂淑 肖斌梅 邓淑珍 张璇 江杨华 刘巧突

        (2337)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电图分析 周涛 唐芳

        (2339)晚期先兆流产孕妇对卧床休息认知不足的分析与干预 龙跃平 武科 蔡亮新

        (2341)女大学生痛经的流行病学调查 苏程果 周友龙 陈晓燕 段艳丽 刘伟 付荣耀

        (2343)hiv检测结果对孕妇妊娠结局选择的影响分析 吴让香 曾宇东 钱红艳

        临床研究

        (2345)经脐单孔无气腹腹腔镜下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效果观察 于海龙 司良敏 王雪冬 李永刚 杨利

        (2347)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临床症状、血脂及心电图的改善作用研究 毕子宇

        (2349)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郑紫丹 杨杰 万晓强

        (2351)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sgf、afp及her-2/neu ecd的变化与意义 平洪

     

;   (2354)悬浮床防治特大面积烧伤患者败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毛学飞 王良喜 潘晓峰 陈宝君

        (2356)索他洛尔和普罗帕酮对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及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龚尤贵 凌智瑜

        (2358)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及发病机制探讨 刘静 罗如平

        (2360)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谭欣

        (2362)10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放化疗临床疗效分析 刘志奇

        (2364)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在小儿门诊手术中的观察 顾晖

        (2366)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观察 罗巍

        (2368)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 邱东达

        (2370)针刺手法针疗仪康复训练综合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尖足疗效观察 刘志雄 刘洪文 刘娟 王跑球 覃蓉 熊毛伟

        (2372)80例慢性咳嗽患者病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 任凯峰

        (2374)12例肺泡蛋白沉积症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李颖 肖雄斌 刘浪

        (2376)间断牵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疗效观察 刘菊香

        (2377)应用肿胀液颅骨修补术后不同临床效果分析 李祥 刘英杰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检测

        (2379)孕期苯染毒对母鼠其子鼠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李紫 邹学敏 李纯颖 旷亦乐 杨双波 吴成秋

        (2381)湘南地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变迁 黄红卫 张林 熊劲芝 黄强 刘巧突

        (2384)氨糖胶囊的安全性毒理学试验 张炎 王海玉 张聪恪 李立 陈东方

        (2388)孕妇乙型肝炎血清学模式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胡洪波

        (2390)长沙地区0~18岁儿童血清前白蛋白正常参考范围研究 黎赛 莫丽亚 胡彬 周舟 易苏武

        (2392)血浆(1,3)-β-d葡聚糖的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价值 顾小红 蒋汉茂 邹良慧

        (2394)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对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袁正泉 陈中湘 刘培香

        (2396)eb病毒vca-iga在鼻咽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潘桂常 黄岩 潘辉林 原伟权 朱玉爱 汤锐明 王馨

        (2397)重症肝病患者凝血指标监测对预防继发性出血的临床意义 舒海英

        (2399)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袁红霞 代国知 陈虹亮 张扬南 黄常洪 廖晓梅

        慢性病防治

        (2401)徐州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29年变化趋势分析 刘军 陈培培 娄培安

        (2405)深圳市医务人员抑郁状况调查研究 贺锋

        (2408)63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梁冰 黄瑞霞 邓虹 何庆秋

    &nb

sp;   (2410)株洲市35岁以上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周胜勇 龙术国 冀乃宏 倪颇男 欧阳仁贵 蔡学凡

        全球基金湖南艾滋病项目

        (2413)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艾滋病知晓率调查 傅腊莲 刘云贵 魏仁国 陈艳 黄珊珊

        (2416)北京市昌平区大学生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马树波 陈国敏 曾毅

        (2418)邯郸市男性同性恋人群规模调查估计 崔巍 张炎 袁海燕

        护理园地

        (2420)循证护理在385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的应用 李定梅 黄文杰 刘英

        (2422)开展前列腺电切术后优质护理的方法与成效 付霞 何湘军 朱碧丽

        (2424)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宋芳云

        (2426)妇科手术中气腹式腹腔镜和悬吊式腹腔镜护理方法与效果的探讨 王璐 崔君

        (2428)剖宫产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邓红艺 邵志伟

        (2430)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田彩艺

        健康教育与医学教学

        (2432)体检人群健康教育需求的现况调查 周燕 李青艳 李迎春

        卫生管理与论坛

        (2434)医生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亚平

        (2436)浅谈医患沟通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 李白云

        (2437)从公卫医师资格考试看公卫医师教育培养 凌玉 梁远 谢绪云 黄霞

        (2439)青岛市养老服务机构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管理对策 刁绍华 杨洋

        综述

        (2442)植物化学物预防乳腺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杨俊峰 任国峰